满腔热情大学生自荐信(精选8篇)
——记安陆市烟店中学冉波教师
冉波,男,1980年出生,本科学历,现为湖北省安陆市烟店镇初级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充满激情,常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勇挑重担,连续多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教育教学成绩;他对学生充满爱心,特别关爱学生,用心为他们撑起一把把火炬,照亮他们通向成功之路。在从教的11年里,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2005年、2007年在安陆市人事局的考核中分别被评为优秀,2008年上半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下半被烟店镇人民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2007年论文《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获孝感市二等奖,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梳理》先后在数学报刊上得以发表,2008年优质课《反比例函数》获安陆市二等奖,2011年论文《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几点认识》获孝感市一等奖,《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湖北省三等奖。
巍巍白兆山,潺潺涢水岸,坐落着一所美丽的农村中学——烟店中学。在校园的柏油马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个急匆匆的身影,他就是冉波老师。第一次看到他,看着他单纯的笑容,朴素的衣着,你可能在猜测,他是一名老师?对,就是他,一心扑在教育上,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劳累和家庭重担,现在他病倒了,正躺在省人民医院的病床上接受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从事教育事业的11年历程,看看他的成长和收获。
一、毅然回乡,精心从教
2001年9月的某一天,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某私立学校的教师宿舍里,年方22岁的冉波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回湖北家乡任教。也许是漂泊在外缺少一种归属感,也许是对“亲不亲,故乡人”的俗语有了比一般人更深刻的理解,也许是潜意识里一直就有献身教育的愿望。总之,当他接到当教师的父亲的电话时,没有顾虑,没有犹豫地作出了那个决定。在电话中,父亲说家乡的烟店中学缺乏数学教师,希望他能回家乡任教。
他回来了,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身的疲惫,很快投入了教学工作,任教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兼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可想而知,任务艰辛而繁重。有人说他傻,丢掉了南方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可观的工资收入,回乡做一名教师太不值得,但他总是对此轻轻一笑。从此,他扎根于安陆市烟店中学,在家乡的三尺讲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耕耘着,快乐地收获着。
他每天6:00起床,开始忙碌,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的来回奔波,他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了学生的作业、试卷,有时甚至忙到废寝忘食。看到他瘦弱的身体,忙碌的背影,很多人都会想:在他如此瘦弱的身体里,怎么还隐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在冉波老师心里教学一直排第一。他认为,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智慧的化身。在冉波随身携带的花篮中,盛满了智慧的花朵,撒向孩子们的心田,看到孩子们像花朵一样成长,他快乐;在冉波随身携带的花篮中,装满了希望的种子,播向孩子们的心田,他们会走向成功,他自豪。在这段扬起他青春的激情的日子里,他的心中有把火炬正在燃起,更让他激情满怀,去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教学道路!
在教学工作中,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学的新途径。他认真掌握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深入浅出,把抽象的内容条理化,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他探索出了“兴趣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几年来,长期代毕业班和班主任工作的他,所教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班级总成绩均名列全镇前茅,得到了学生的称颂,同行的钦佩,领导的赞许。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成绩的背后,他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多少汗水„„从此以后,学校和学生都离不开这个充满智慧、充满热情的好老师。
二、春风化雨,爱心无限
虽然教学任务繁重,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他并没有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用真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核心,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作为班主任,他始终注意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健全品格和健康人格。他经常通过“出黑板报、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接受教育。作为班主任,他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直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优点与不足。他认为,一朵花显现不出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老师要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对学习习惯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利用午休、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不思进取,随意旷课,他及时找该学生谈心,以平等关系和他交朋友,并帮助他,化解他心中的疙瘩,帮助他扬起理想的风帆,使他变得热情开朗,关心集体,学习认真,成绩平稳上升。教书与育人的相互结合,使得身为人师的冉波老师浑身充满亲和力,深受学生好评。
他理解尊重学生,关怀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启发学生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他热心帮助困难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他总是细心提醒班上学生多穿衣服,预防感冒,经常将自己的衣服拿给衣着单薄的困难学生,让学生感受一片亲情,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无限爱心。
他深深知道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所以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有一次,由于自己生病感冒了,他上课迟到了两分钟,为此他专门向学生做了检讨,并以此给学生讲了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校园里经常看到他早出晚归的身影。有学生和老师问:“冉老师,每天这么忙碌,你不累吗?”他回答:“因为我是教师,我要对学生负责。所有的事都应为学生着想,全身心地投入。”而他这种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有同学在给他的来信中写到:“我庆幸初中三年碰到了您。您的诲人不倦,您的谆谆教导,将永远铭刻我心。”还有的写到:“每当我们谈到你,满是骄傲和崇拜。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努力做得最好。”
三、舍小家,爱大家
当年他告别南方的繁华,回到家乡,怀着激情,带着理想走向讲台的时候,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由于平时一心扑在教学上,满心装的都是自己的学生,年近30岁的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2007年五一长假期间,在家人和好友的催促下,他与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相遇了,并最终结为秦晋之好。2010年9月份,他们的女儿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当时由于情况危急,女儿被立马送进了医院的保温箱。当时他正在为学生上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有迟疑地还是坚持上完这一课,然后才赶往医院。妻子见到他的那一刻,忍不住哭了,说孩子的情况危急,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他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妻子,只知道妻子那时是多么希望他能够早点过来,陪她度过这段难熬的时间啊,但是他不能没有上完课就丢下自己的学生不管。他在医院只呆了两天,待孩子和妻子的情况稍有好转后就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学生的身边,开始他的工作。他深知自己带的是毕业班,学生的时间宝贵,不能因为只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妻子而耽误了38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就是他,一名心中只有自己学生的好老师。
四、患重病,显师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老师最好的写照,也是对冉波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2004年3月他患上了高血压,紧接着又导致眼睛出现了问题,于是他不得不请假住院治疗,暂时离开他心爱的学生了。等到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迫不及待地走向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来到他心爱的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收获。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今年开春时,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问题——腿渐渐地有些浮肿,于是他去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尿毒症。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到,还是服从医生的安排,积极配合治疗。他心中装着自己的学生,决定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待病情好转后能回到自己心爱的学生身边。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感恩和回报。在他住院期间,许多学生去看望他,鼓励、支持他,许多老师和学生向他捐款,这让他感动,使他慰藉。为什么他在学生中有那么重的位置呢?就是因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关爱有加。他现在所任教的八(5)班学生告诉我们,冉老师的认真负责让同学们见了都非常地心痛,每个中午他都牺牲午休的时间到班上来巡查,解答题目。在课堂上,他更是把他的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其实,冉老师这些日子身体一直都不舒服,但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他一直没有请假。每一次找同学去办公室解答问题时,我们都看到老师的办公桌里放着很多药。老师为了我们操碎了心,累垮了身体。听一些走读生说,每天晚上老师都会同她们一起回家,路上还在问她们有哪些题目不懂,让她们深受感动。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教师,他的关爱,他的负责让我们感动。
一、指导审题
众所周知, 小学生的作文大部分由教材的限定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命题的。题目分为全命题, 半命题, 或根据提示要求进行题目自拟等。在指导学生习作中, 先指导学生了解题意, 掌握题意的要求、范围。这样方可保证写出来的作文不离题, 如习作《我的菖菖菖》, 象这样的半命题作文, 可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的好妈妈”、“我的好老师”、“我的小书包”等人或物。“我的”说明是属于你的亲人、朋友、同学或心爱之物。题目的后半部没有明确规定范围要求很广, 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或写景, 但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写出真情实感。
通过审题, 使学生明白这次习作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题材范围, 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可写的内容较多。但在众多的题材中, 我们如何选材定题呢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如写人可选择自己的亲人、师生。这样, 内容丰富, 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因材施教
言为心声, 有感而发。要想把心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就应该顺应他们的心理规律, 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一种乐意倾吐、表达的欲望。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学习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让学生从活动实践中得到第一手材料,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达到有感而发的最佳状态。上学期, 班里符小花同学因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晚稻无人帮忙收割, 小花同学不得不旷课回家收割水稻。笔者获悉后, 立即在班上动员, 一场有难相助的活动在班上悄然兴起了。在班干部的带头下, 班中40多名同学利用周末时间, 为符小花同学收割晚稻。众人拾柴火焰高, 符小花家里的难题在班里同学的帮助下, 顺利解决, 符小花又愉快地回到了学校。同学们亲自经历了一次团结互助的劳动。所以, 在这次习作上, 笔者引导学生把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写下来, 通过教师谈话启发, 学生展开想象思维, 拟定了自己要写的题目:“助人为乐风格高”“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符小花同学笑了”……这次习作因学生有情感体验, 因此, 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选材
众所周知,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出来的。确定完中心之后, 就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材。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都不能写。同时, 要告诉学生, 在习作构思过程中, 应考虑哪些问题, 也就是所选的事物, 有哪些方面值得你爱?如何具体表现出来呢?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找到典型材料, 写起作文来才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这样, 还能克服学生犯选材陈旧、情节平淡的毛病。另外, 在审清题意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准备的材料说一说, 并相互交流。这样, 学生选材的思路就拓宽了。
然后, 教师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诱导学生, 你打算写什么?怎样表现它的特点和喜爱之情。这时, 学生会像打开了话匣子, 纷纷说开了, “我要写我的爸爸, 因为爸爸为了我上学, 吃苦耐劳, 省吃俭用, 值得我爱”;“我要写我的老师。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 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 老师真伟大”;“我要写我村的新面貌, 现在我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彩电, 使用沼气煮饭炒菜, 水泥道路纵横交错,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村庄今非昔比, 太美了。”从学生话里, 材料充足,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教师充分肯定学生选材后, 进一步指导学生要找出事物特点或闪光之处, 也就是抓住了典型材料, 作文才能做到内容具体, 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四、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因其识字量少, 思维不够广阔。老师布置习作下来, 往往是挠头紧眉, 不知所作, 有的一写又停, 写了又涂, 反反复复句不成句, 段不成段。为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中, 要善于引导, 拓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脑中有画” (通过观察、记忆形成的即将记叙下来的图像) 和“笔下有话”也就是说要做到:“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但是在高兴的同时也有问题困扰着我。一年级刚刚接触写字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照着我的示范学习写字,作业本上的字迹虽然很稚嫩,但看得出很认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学生的惰性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是作业本上的字越往后越潦草,学生在课堂上写的字端端正正,可练习册上的字就明显变得马虎了。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的确,要想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归根结底还是要想办法点燃学生书写的热情,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提供书写榜样,激发兴趣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经过多年刻苦练习,最终成为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讲书法家练字的故事。如王羲之家中“墨池”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的故事等,老师在讲完故事后要适当点拨,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刻苦出真知的道理,以名人为榜样,认真写字。
身边的写字高手也能成为榜样,将班上写字漂亮的孩子的作品布置在板报上展览,利用孩子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低年级的孩子对写字的兴趣。
二、细致指导,增强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任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学生只对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情感兴趣。要把汉字写得工整美观并不容易,科学细致的书写指导必不可少。
学写生字时,教师要在讲清要领的基础上多做示范。让学生亲眼看到怎样运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让学生理解“横平、竖直、撇有尖、捺有脚”的意思。要根据汉字的不同结构教给孩子书写上的技巧,如独体字找到最长的笔画或者是居中的笔画,以此作为书写的参照点;左右结构的字跟横有关的笔画写得短一些;上下结构的字跟竖有关的笔画写得短一些;半包围结构的字里面的部件要冒出来一些等。让学生看到一个字就能对每个笔画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临写生字时,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写好字的信心。
三、评价多样有层次,奖励采取积分制
书写质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互动评价。在完成作业后,学生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具体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来表示,自评后同桌互评,最后我在批改作业时也采用这样的方式,先用笑脸从写字的认真程度、写字习惯进行评价,在写得漂亮的字和拼音上画红圈圈,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明确的书写目标,每次作业我都挑出最漂亮的一个字,画上红★,这样,不仅是写的漂亮的同学,连那些写字不漂亮的同学都能得到红星,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写字热情,还使学生的写字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了达到让学生少用橡皮擦的目的,我每次都为没有使用橡皮擦的同学额外印一个小奖章。
为使学生认真书写,我采用积分卡奖励方式,书写认真的作业我都会在作业等级后面多加个笑脸,集满一定数量的笑脸换一个喜羊羊的贴纸,贴纸集满一定数量再换一个胸章,得到胸章的同学,老师会将他的照片贴在班级的表扬栏里,这样奖励等级逐步增大,大多数学生的书写劲头更足了。
四、取得家长协助,提高写字质量
低年级学生的书写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在学校里孩子们的书写质量很好,但是经过一个假期后有些孩子的写字水平就明显退步,这就要争取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抓好写字教学。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通过家校通、QQ群、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写字方面存在的问题,教会家长汉字的书写方法,便于家长在家辅导督促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经常给家长展示孩子的优秀作业或是有进步的作业,让孩子的成长给家长带来成功的喜悦,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学。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学生的书写质量不断提高,写字的热情自然高涨。
——班级读书习惯的培养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金钥匙。因此,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终生受益的事情。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读。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我们的图书柜中 陈列着各类书籍共一百五十多本。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 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将相和》,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再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文学作品方面的,有科学方面的,有安全讲座方面的,有我爱校园方面的。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书笔记分两类:一类是‘‘摘抄笔记”,是家里写的;一类是‘‘我爱读书,”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第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语文听写大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每周一诗一词诵读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尤其是对每次比赛前五名的同学设立了“我是诵读小名星”表奖励一面小红旗,在教室张贴。这张小小的表激烈着同学你追我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第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三个:
1、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说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2、分步朗读,评读赏悟。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 :学习热情是每个学生都必备的,只有拥有了学习热情,学生才能从“我要学”,变成“我爱学”。而且热情具有稳定性,它不会随着时间跟坏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热情一旦产生,它将成为鼓舞人们行动的巨大精神力量。那么,如何有效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历久不衰呢?这次的实习我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了尝试: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2.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3.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关键字:学习热情激发悬念表扬竞赛教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它决定着人的大脑工作的频率,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涨,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就也多。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在这次学习组织的实习活动中,我大胆的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某位名师对于巧设悬念的经验总结。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运用到了实践中。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悬念要设计的巧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简单的介绍文成公主后,本是想着在课一开始就采用提问的方式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她可不可以不进藏呢?”来导入课堂。可是当我把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点评、并说明我的意图后,指导老师说,这样的悬念是不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最后她建议我用倒叙的手法开课。就是在学生们初步感知课文后,从课文的结尾入手根据“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
程又一程,终于到了西藏。”提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着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到了西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从新去审视课文,寻找答案。事实证明,指导老师的建议是非常可行的,那节课在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可见,在课上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欲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设计一个个巧妙的悬念,就又是一门学问了。
二、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
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就会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不正确的我也给予鼓励,称赞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开动脑筋、大胆发言的行为;当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则用多样化的语言以示嘉许、支持和理解:“你真棒!”“你真聪明!”“行!老师支持你!”“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你真会读书!”“你的意见很好,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出来了!”“你的想法够深入,够具体,”„„这时简简单单的鼓励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学生回答的回馈,更多的是对他们回答的鼓励与肯定,所有只要我们老师坚持使用这些极具鼓动性的语言,就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就努力将这一理论运
用到了教学活动中,效果很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信心满满,积极举手发言。
三、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做的最大的一个尝试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与小组之间
进行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觉得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人本身就是格斗士,竞赛的那种紧张气氛首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自己组拿到高分,在竞赛中更是会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走。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老师上的开心,学生学得轻松的课堂。在实习中,我在上语文园地七的时候就大胆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在课一开始就跟学生们讲明了竞赛规则,分为知识分和纪律分。果然整堂课中,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没有一个学生捣蛋调皮,所有的学生都随着我的思路走,并且每个人都积极的开动脑筋。可以说,这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没有任何一分钟是浪费在强调纪律上的,每一分钟都落实到了实处。所以,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大大加强。
四、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光是有巧妙的悬念,伺机表扬,开展竞赛等等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除运用语言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需把握好教材、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传情,以情动情,以情诱情。因为“诗言志,文表情”。只有深入探讨课文的精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与文中的主人公想到一块,做到一块,设身处地地感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体会情感因素,并以自身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倾情讲读的引导中不知不觉间渐渐进入角色,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就又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朗读艺术了,确实的,语文课堂就是语言的课堂,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开口读课文,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那样学生才会快速的进入到文本,理解文本,那样、才会事半功百。
总之,课堂上,优美的旋律,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以及多变的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是扬起学生想象的马鞭,是学生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的最佳调节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满堂灌”,教师应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学生想象的童真天性就会像展翅高飞的小鸟,展现其智慧的无限潜力。课堂就是一个小小的舞台,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编导,更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齐心协、尽情发挥,才能演出一幕和谐、生动、感人的戏剧。
儿童具有内在的学习潜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和利用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把儿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让儿童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通过各种感官的协同参与,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拼音知识,增长才干。
一、拼音在我“手”中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其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注意力易分散。
对枯燥的拼音知识学起来索然无味,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在拼音教学时通过游戏等活动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物。例如:在教学声母b时,我示范用左手的大拇指作为b的天线,其余手指卷屈成b的右半圆。学生发现拼音就在我手中。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课堂活跃了,知识也记得牢固了。在教学d时,我故意问:“谁来帮我演示?”教室里小手纷纷举起,一生演示:用右手的大拇指作为d的一竖,其余手指卷屈成d的左半圆。在比较b、d和p、q时,学生就能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他们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拼音的“手语”。如:x可以用两根食指交叉,c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组成左半圆……。顿时,整个教师充满了快乐的笑声、创意声:“我会这样记”……。给了孩子自主的空间,孩子都能积极地感兴趣地学习,才学得那样轻松。
二、从“做”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去克服各种困难,集中精力,强化记忆,活跃思维,积极探索事物的奥秘。在拼音教学中,学生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经历了好奇、好动,通过动手制作,在制作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复习拼音时,学生准备好纸、剪刀、笔。教师示范制作1-2张卡片,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拼音卡片。学生从口中“读”的拼音也能用手“做”出来,兴奋极了,他们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制作声母卡片,韵母卡片,整体认读音节卡片。教室里不时传出学生们的各种讨论声和兴奋声。听着这些声音,我也明白了制作卡片的神气功效
三、动手中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动手制作完卡片后,将卡片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归类整理。在学习小组中,互相检查制作的卡片是否正确、完整。检验之后,在小组中读自己制作的卡片,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每位学生都比平常读得更认真,更有感情。小组内读完后,我请每组的汇报员在讲台上一起教读自己制作的卡片,其余学生边读边从卡片中迅速找到与汇报员一样的卡片。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对拼音进行了复习,效果极好。
有教育专家提出:低年级孩子应该让他们在玩中,高年级孩子应该让他们在学中玩。的确,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和代替的。玩是孩子的天性,学是孩子的天职,如何将“学”与“玩”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就是二者的纽带。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更加了解,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师发现信息技术课似乎不再那么好上了。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教师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教师不让他们“玩”。
有时候教师准备讲课前用教学控制系统进行广播教学,也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反感。有的甚至通过摔鼠标、敲键盘的方式表示不满,甚至当着教师的面喊:哎,别讲了,让我们上网吧。有一位教师在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我的行为被学生称之为‘神经’”的文章,很好地反映了学生对教师上课的反应和教师当时的心理状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脱离教学控制系统的控制。为了不被教师控制,就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玩游戏。练习时,有些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教师指定的练习。结果每堂课下来教师都觉得疲惫不堪。可以看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是真正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学习也没有心理压力,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课堂效果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层次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只是在浅层次的兴趣环境中徘徊,而是跟着教学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中去。
1. 学生浅层次学习兴趣
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关于网络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游戏和聊天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因为平时我们的网络是关闭的,只有在修习相关章节时才把网络开通。学校对上网聊天的规定是不赞成,但并不禁止。因为没有相应的软件能够把各种聊天工具屏蔽,而我们在教学中也比较自由,只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就允许学生上网聊天。
另外,学生对于各种体育赛事比较感兴趣,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间段,就是他们了解体坛赛事的好机会,趁机观看NBA直播或者录像,或者看姚明等体育明星的新闻。此外,学生还可以看动漫节目、小说,管理QQ空间中的个人日记,或撰写个人博客。
在此,将玩游戏、聊天,看比赛、动漫节目、电影电视剧、小说所引起的兴趣等,归类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浅层次兴趣。这一层次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是:容易上手,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仅仅是获取信息,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信息容易获取,信息内容丰富,非常吸引学生,可以花费很多的时间,容易上瘾等。
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办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更高一个学习兴趣层次上来,那么学生就必定对我们的教学不感兴趣,教师就失去了主导地位,学生不愿听教师的课,甚至会把教师赶出课堂。而学生则永远徘徊在浅层次的学习兴趣中,没有任何进步。
2. 学生次层次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安排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交融的技术性教学,可是学生新鲜了几节课后又不感兴趣了,为什么呢?对情景教学反思后发现,教师设计的情景可能会吸引学生,但是情景之后,学生做的练习还是教师提供的技能性练习,任务性比较强。这种针对技能训练的作品制作称为验证性制作,而非创造性制作。由于制作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创意,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又没有兴趣了。
为此,笔者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学方法做了改变。原来教学过程就是播放一组幻灯片,讲解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技能演示操作,最后是学生练习操作。现在整个教学过程用两条教学主线展开。一条教学主线是:教师的教学范例,并且整个章节的知识点都串起来,前后衔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另一条平行的教学主线是: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题作品,这个作品的主题是经过笔者精心安排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个主题明确的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应在课前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教学素材、主题设计等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在教学展开时提供给学生使用;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并且提供一个交互性的教学平台,学生既可以进行自主交流,又可以对其他上传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对本堂课的难点进行实时反馈,增加师生双方的交流和互动。
学生最终完成的主题作品,只要上传到ftp上,就能得到保存和展示。虽然这些作品都比较青涩,甚至有些幼稚,但毕竟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凝结出来的心血之作。学生非常欣赏自己的作品,充满成功的喜悦。许多学生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对教师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这种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
在此,将学生对作品制作所引起的兴趣归纳为次层次的学习兴趣。学生制作个性化主题作品包括学习主题的创设、作品的创意设计规划、为主题作品制作服务的技术学习、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合成作品时综合技能的应用体验及对作品的美感追求等。
这一层次学习兴趣的特点是: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创意策划,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制作才能做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学生也才能够体验到作品形成后的快感。
在得到最终作品之前,学生可能会加入自己创新的元素,也可能会遇到挫折,甚至想到放弃。但只要教师评价做得到位,引导得当,学生能坚持到底,最终就能做出一个完整的作品。一旦形成一个作品,学生回顾自己整个制作过程,会有许多有益的感受。
3. 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对于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如果学会了该操作技能,但没有进行重复训练,也许过几天后就会忘记这一操作方法;或者在一个综合实践中要用到该操作时,由于无法自如运用该操作而导致不能完成整个综合实践。但是,重复训练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一矛盾,教师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从只会简单获取信息中得到的浅层次兴趣,提升到发挥学生创新能力,并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制作学生作品的次层次学习兴趣层面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再停留于上网、聊天,而是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从而感受信息技术的快乐。
那我们能否将学生的兴趣和快乐进一步提高一个层次呢?以往教师经常把目光放在信息技术奥赛上,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把目光转移到新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制作,比方制作动态展现化学试验过程的网站,用函数控制的flash动画验证物理学上的机械原理等,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编写实现一些简单使用的小程序,例如小闹钟、小贺卡等。把各种技术、技能,甚至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知识的迁移,并且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技术活动,给原来定义为枯燥乏味的重复训练注入新的活力,学生便能感受到信息技术不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久而久之,学生会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作为这一层次的学习兴趣特点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支撑,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不一定是全体学生都能完全的,但个别学生的成功会对全体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兴趣的产生可能会让某些学生今后决定投身于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中去。
4. 结语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关注和研究的。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三个层次。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引入不同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充分调动他们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引导并保持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希望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摘要:随着学校计算机的软硬设施的提高, 网络资源数据量的增加, 从网络中可以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 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却在降低。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展开了一系列思考、探索和实践, 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按层次划分为三个:浅层次、次层次和高层次, 并阐述了怎样以这三个层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浅层次,次层次,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徐高翔.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些思索.www.jxsd-fz.com.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 2002, (7) .
[3]唐文和, 刘向永,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www.being.org.cn.
[4]佘朝顺.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teach-er.scxxt.com.cn/showdoc.php?id=61
[5]邹小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http://www.lhjys.com/blog/user1/zouxiaofei/5358.html.
【关键词】 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
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力求让学生能轻松、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从而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活课堂的必要性
英语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知识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因而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老师在传递知识信息时,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并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二、激活课堂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人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
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
激活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三、关爱学生,提高教师自身吸引力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的那一门学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这种魅力呢?我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对于现在“90后”的学生们,用这种传统的观念去管理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对学生学会宽容,师生感情得到沟通,才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经常使用鼓励的教师,学生思维积极,这样的课使人百听不厌。另外,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上添加幽默。当课堂显得沉闷的时候,说句歇后语,插个笑话,猜个谜语,调节气氛如果备课时有所设计,使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效果则更好。此外,教師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教学理念,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四、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灵活化
1. 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题简练新颖,形式多样灵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形成学习预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意识地设疑、置难,激发起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
2. 活动环节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思维活动的空间,进而培养其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而激活课堂则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将理解的教材内容汇拢、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英语这个交流工具来完成教师课前所设计的许多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也就是说不是过于注重语法的重要性,而是将任务完成的结果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成为教
学的主体、课堂的主角,它体现了体验、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激活了课堂。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小组讨论教学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各小组学生在互动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在这一方式中,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也就是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互相在任务完成的质量上进行对抗,在课堂中或任务呈现过程中,为了抢到本组或自己做题的机会,往往是老师的问题刚提出,学生就已经在争先恐后地阐述观点了。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欢声笑语不断。
3)探索性活动。在当今信息时代,光靠课本上和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上老师的灌输。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根据学习目标,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自我充实。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取的知识既丰富,又把课本知识和外界相联系,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有效地培养了全面发展人才。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引进竞争激励法,形式多样的竞争比赛是激发情境、激活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竞争是一剂课堂兴奋剂。竞争好胜的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这也是进行某项或几项知识与技能综合训练的手段,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运用竞赛,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
3.作业布置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讲究趣味性,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如果想学好英语,只依靠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多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英语训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四、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情态作为诱发物,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充分地探索和想象。英语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景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及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想象力。活动开展的效果与是否能科学地创设情境是密切相关的。活动的情境是学生进入活动角色的背景和环境,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真正愉悦地投入活动,就能正确地将活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下去,实现我们课堂活动应有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
四、多种教学手段
古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有意无意注意时间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做小动作或讲话的不良习惯。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五、合理有效的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大多是随意的、否定的、严厉的, 缺乏应有的激励性、促进性和宽容性。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 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结果的肯定和评价,合理地使用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也可以督促他们不断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评价的时机可以掌握在合作学习的汇报学习结果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所在学习小组集体的评价,激发他们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力, 尤其是互帮互助、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通过这种评价可以将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深深植根于真实的学习实践中。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学生民主打分与教师定夺相结合的方式,所给的评价可以是等级评价(A、B、C、D、E) 也可以是积分评价 (5、4、3、2、1), 评价的结果由负责记录的同学课下把本组的学习情况交给课代表汇总,在周末交给老师,由教师在下一个周产生一种无形的动力,可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互赖关系,并为了集体的荣辱而积极地提高自己、帮助同伴。这种评价的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可以在期末时候,汇总成一个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作为家长联系信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和不足,而不仅仅是一个干巴巴的卷面成绩。
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要切合实际,表扬要中肯,不要为了激励而白送分,这样只会降低评价的正面作用;(2)评价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喧宾夺主并影响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为了分数而无谓的争论,“评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各个层级的学生,使全体学生尤其是下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要把赞赏的目光聚焦在少数尖子上;(4)评价的落脚点是激励而不是打擊,如果运用失当,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教师针对不同的同学评价的着眼点也不一样, 对于优秀生的评价要落实在探索和创新的高度,对于学困生则应该聚焦在原来基础上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提高,不要用相同的尺子来衡量所有人, 让所有的同学在评价中感受到与原先相比进步了很多;(5)要把口头评价、眼神评价,手势评价和具体等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在意自己的每一次努力。
一堂课犹如一出戏。有教师的全情投入、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必能焕发出一片生机。要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不仅要探索更佳的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施展兴趣的天地,成为学生发展创造思维的载体,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且要调整好自己的思维坐标,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科书“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黄莺. 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 [G].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10(5)
[3]陈燕丽. 活化英语课堂激活学生情感 [G] 新课程研究,2011(5)
[4]周维琴. 激活英语课堂放飞学生思维 [G] 科技创新导报,2010(31)
[5]廖凤珍.激活英语课堂教学点滴谈 [G] 当代教育论坛,2010(4)
[6]刘银花.如何让英语教学充满活力 [G] 考试周刊,2011(11)
【满腔热情大学生自荐信】推荐阅读: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06-22
优质热情服务口号09-24
热情的名言警句09-25
挥洒热情青春无悔06-27
热情服务礼仪培训07-11
热情工作和读书的名言06-11
理性与热情纪伯伦06-15
关于热情工作的励志格言07-17
激发团队热情的励志名言警句06-14
拓展训练感想拓展激发工作热情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