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练习题(精选10篇)
1怎样理解文字概念? 2什么是汉字学? 3汉字具有那些性质? 4汉字主要有哪些特点?
5怎样理解汉字是一种表义体系的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填空
汉字形体演变,经过了、、、、五个阶段,其中,、、是古文字,、是今文字。
二、问答
1汉字起源有哪些说法?其中,哪些说法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2汉字与图画有哪些本质区别?
3汉字大约起源于什么时期?汉字体系大约形成于什么时代? 4为什么说秦隶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小篆在汉字形体演变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6汉字是怎样产生的?你怎样认识仓颉造字说? 7甲骨文有着怎样的特点?
8与甲骨文比较,金文有着怎样的特点? 9什么叫隶变?请简述隶变的利弊。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填空:
1、六书的名称是、、、、、。其中,、、、造字法,、是用字法。
2、在传统六书中,、、最为重要。
3、在传统六书中,“朝”是一个 字,“心”是一个 字,“亦”是一个 字。
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造字法的角度看,()是归类有错误的一项。(1)象形:月 瓜 牛 羊 上(2)指事:三 朱 甘 刃 本(3)会意:武 休 取 从 森(4)形声:粉 期 都 匣 芳
2、属于左形右声的一组字是()。
(1)糊 枷 烧(2)涕 欺 辽(3)辨 虹 职(4)猪 放 矿
3、下面属于形声字的是()
(1)暮(2)闪(3)益(4)取
4、“笔画细瘦”和“笔画肥大厚实”分别是两种字体的特点,这两种字体是()(1)金文和甲骨文(2)金文和小篆(3)甲骨文和小篆(4)甲骨文和金文
、是
三、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各是什么?
四、分析下面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请指出其造字法。
木 天 莫 轮 人 解 高 大 诗 车 责 闻 刃 亦
星 虎 从 寸 旦 本 甘 取 采 友 林 牢 步 杳
五、分析下面会意字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初 息 伐 戍 涉 逐 及 并 看 集
六、分析下面形声字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锡 群 盆 问 粉 斧 简 漳 徒 雷 哀 符 鳳 構
七、形声字的形符和意符的位置通常有几种情况?分别举例说明。(每种不得少于8例)
八、隶变对于汉字结构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第四章 汉字的部首
一、填空
1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它将汉字分为
个部首。
2《说文解字》的部首称为
部首,而后世的字典辞书则称为
部首。3按许慎的部首,“锦”当归入
部,“到”当归入
部。按照检字法的原则,则应当分别归入
部、部。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组汉字为同一部首的是()。
A何、企、仍B夫、元、天C字、语、宰D 廣、疾、序 2下列各组汉字都表示和月亮有关的是()。
A骨、朕、服B期、胡、钥 C朔、朗、朦D玥、明、刖 3下列各组汉字都是邑部字的是()。
A队、陷、陈B邦、邶、郊 C郡、绑、限D廊、郎、啷 4下列各组汉字都是火部字的是()。
A燕、烧、烹B馬、然、热 C照、煮、魚D熬、炳、焰
三、分析下面有关人体部首字 伦 何 什
伍 作 企 倍
夷
四、分析下列汉字
疚
痕
殊
祝
禁
礼
宇
袭
表
素 约
五、利用楷书形旁推求下列汉字的本义范畴
醒
褔
妹
梅 璧
资
请
造
注
推
然
墓
慎
第五章 汉字的应用和整理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
二、写出下列字对应的繁体或简体:
1、写出繁体字:
毕 时 学 宝 药 为 爱 独 灯 飞 历 昼
2、写出简体字:
叢 書 窮 葉 聽 歡 業 豔 節 興 穀 優 總 適 廟 厭 聰 漢 三、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四、判断题:(请在正确的论述后划√,错误的论述后划×)
1、“受、授”是一对古今字,古字“受”本来就表示接受和给予两方面的意义。()
2、“捧、俸”都是“奉”的今字,“捧”是为“奉”的本义而造的,“俸”是为“奉”的引申义而造的。()
3、“村”与“邨”、“睹”与“覩”都是异体字。()
4、只要是构字的两个偏旁相同,怎样摆放都是异体字。()
5、每个简体字只能代表一个相应的繁体字。()
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先后颁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二简方案》等作为现行汉字规范。()
五、解释术语概念:
1、六书;
2、部首;
3、假借与通假
六、古今字中今字承担哪些义项?举例说明。
七、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区别?
第六章 汉字的字典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二、说明下列工具书的编著者:
1、《康熙字典》;
2、《中华大字典》;
3、《字林》;
4、《玉篇》;
5、《字汇》;
6、《正字通》
三、查阅《康熙字典》,说明下面各字所隶属的部首:
1、中;
2、裁;
3、加;
4、壮;
5、败;
6、毒;
7、游;
8、理;
9、载;
10、雖;
11、辨;
12、旌;
13、秋;
14、窘;
15、罪;
16、芹;
17、解;
18、闷;
19、豈;20、蹇;
21、雕;
22、需;
23、熬;
24、颇。
四、任选一种古代汉语工具书,查出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本义及其在句子中的意思(请标明所用工具书的名称、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2、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来谋我,故难间矣。
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宣子骤谏。
5、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6、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7、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8、我闻忠恕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上午好!
谢谢大家光临!这次会议,正逢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建会35周年。这里,我祝福学会继续秉承“科学、爱国、奉献”的会旨,安定团结, 为弘扬汉字及其文化,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我代表学会向北京市社科联等领导部门,以及学界的同仁、朋友对学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谈一点这些年来学习、研究汉字文化的体会,题目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
古代世界曾经出现过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 中国也是其中之一。但多数国家都没能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转到另外的地区了,唯有中国和中国文化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其原因虽有多种,但和它所用的载体——文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较之拼音文字,汉字具有更多的优越条件。
一、汉字具有记载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功能
中国文化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和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和代表,包括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 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各地域文化。这些用汉字记载下来的中华民族文化,虽往事越千年,四方言殊,但我们都能看懂。例如唐·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虽离我们一千多年了,但我们还能看明白,如果请李白用当时的唐音给我们读,有的可能就听不明白了,因为语音在演变,一些字那时的读音和现在不一样了,如“低头思故乡”的“乡”, 唐的时候不读“xiānɡ ”,而读“hiɑnɡ ”(平声)。又如“老虎”的“虎”,周秦的时候读“ho”, 汉魏以后读“hɑ”(上声),到了晚唐五代才读为“hu”(上声)。文化是靠书籍来传承的,口头传承容易跑偏,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传说或神话,因此文字在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表音文字(拼音文字)以音表意,音一发展、变化, 字义也就随之变化,于是就不知道两三千年前读“ho”的字与今天读“hǔ”的字是同一个字, 传承文化的功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有其他的因素再起作用,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也就灰飞烟灭了。汉字是表意或意音文字,主要是以形表意,语音的变化对它影响不大,例如“虎”字, 我们虽然不知道它历代的一些读音,但仍然知道它的意义。显然,汉字传承文化的功能较好, 我们今天能读懂古书,当感恩汉字,感谢我们智慧的祖先!
二、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文明之光,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一字一世界,一字一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古代各种文化的状况。例如:
出会意字。下部的“凵”(qiǎn)表示洞穴的口,上部“屮”(chē)表示脚,上下两部分会意人从洞穴里出来,本意为“自内到外”。 这一字反映了当时的民居文化,先民那时住的还是洞穴。
高象形字,一座高高的楼阁,本义表示 “高”。从“高”字可以看出先民住居发展变化的情况。洞穴阴暗潮湿,影响健康,于是先民就发明了树巢居,而后又发明了栏杆式房屋, 类似现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吊脚楼。这种房屋先在地面打上若干木桩,在桩上承托地板,再于地板上立柱,架梁,盖屋。“高”字就是这种房屋的投影,下半部“冋”(jiōnɡ)是底座的象征, 上半部是房屋的象征。
或会意字,从口从戈从一。口表示城池, 一表示疆界,用戈保卫,本义为邦国,疆域。 这个字反映了先民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有一条安全的边界,不受敌人侵扰的和平愿望, 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防范意识。
三、汉字具有文学艺术的功能
汉字的神韵夺天工,它的形、音、义三要素都可以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元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以单音节为主,有声调,缺乏形态等的特点,也体现在汉字上。汉字的这些特点,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代的律诗和绝句,为使诗歌具有整齐美和韵律、节奏美,不仅要求字数、押韵、平仄, 有的还要求对仗。例如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里每句都七个字,各句的平仄错落有致,一、二、三句还押上了韵,让人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琅琅上口,爱不释手。汉字的书法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撑起了中华文化的一片天。但这一座艺术宫殿是建立在汉字的基础上的。汉字的形体优美,神采各异。甲金古朴篆玲珑,隶书犹如水流动,楷书端庄又大气, 草书狂奔马行空,行书潇洒最方便,各书章法都不同。汉字方块的结构特点和蕴含在各种书体中的美学思想,为汉字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条件,这是拼音文字力不能为的。
四、汉字具有适应科技的功能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迄今为止,经历了造纸术、印刷术、打印机、计算机四次伟大的文化工具革命。这四次革命,造纸术、印刷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打字机最早是意大利人发明的,计算机最早是德国人发明的,但据专家考证,计算机的原理是来于几千年前中国的 《周易》。汉字在这几次伟大的文化工具革命中, 都能适应跟进,在计算机的应用上,已经出神入化,无所不能,胜于西文,为中国的文化强国做出了新的贡献,计算机不但没有成为汉字的掘墓人,反而成了展示汉字雄风的平台!
五、汉字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
古代中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但由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方言复杂,言语仍是异声,即便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 因方言的影响,许多人的普通话还带着方言腔, 例如福建石狮人,常把“发工资”说成“发公鸡”, 言不及义,影响了交际。汉字初期,以象形字、 指示字、会意字为多,后期以形声字为多,占汉字90% 以上。前者为表意文字,后者为意音文字,但表音的功能较弱。正因为汉字为表意或意音文字,受语音的影响不大,所以能超越方言,穿越时空,成为了中华民族交际的共同书面语,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环境保证;规范汉字;榜样示范
倡行规范字,才能“推动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不良的书写习惯,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从低年级写字就严格要求,规范写字,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写字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这里的“规范”,指的是把字写得合乎规则,遵循笔顺的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添笔漏画,还要美观大方。
在长期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规范孩子的书写习惯的方法策略:
一、良好环境,保规范
1.安排合适的桌椅
调整好课桌的高矮,让孩子坐着舒适。
2.安排足够的时间
每堂课要留给学生8分钟左右的写字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写字任务。科学设计家庭作业,在作业中穿插练字作业,作业设计少而精,让学生在作业中练好字。
3.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低段学生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要保证干净整洁,播放一些轻乐,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还要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书写的具体任务,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他们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二、榜样示范,显规范
1.以书法家为榜样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写字教学中,讲一些古人练字的故事给学生听,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2.以教师为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先要练一手好字,然后,用这一手字去影响、引导学生。每一次板书、每一次批语,甚至一个名字,都要工工整整地书写。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年龄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强,教师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教师的板书、作业本上的批语无不是学生的字帖。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地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哪个教师授课,学生的字就像谁,可见教师影响力有多大。
三、训练过程,抓规范
1.写字姿势练规范
(1)引起重视。为了使学生重视写字姿势,在他们学写字之前,我给他们讲了“唐驼”的故事:古时候有個姓唐的人,酷爱书法,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家。但因为不注意姿势,成了一个驼背。后来人们忘记了他的真名,把他称为“唐驼”。听了这个故事大家对不注意书写姿势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写字时,看到有同学姿势不端正,马上就会有人提醒他:当心变成张驼、李驼……
(2)讲清要求。学生练字之前,我把写字姿势的要领“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八个字和“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个讲解示范。为使学生便于掌握,我把“一尺、一寸”这两个较为抽象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化:要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只要人坐直就可以了;而笔尖到卷笔刀削过的最上边差不多刚好是一寸,手拿到卷笔刀削过的边缘,“手指离笔尖一寸”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有了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书写姿势。
(3)姿势评定。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字的好差作为写字评价的首要标准,而忽视对书写姿势的评定。为此,在写字课上,我注重多对学生书写姿势作评价。姿势正确的学生,不但在课堂上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而且在课后还能得到一朵红花作为奖励。姿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可得优加五角星,姿势不正确的字写得再好也只能得优。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对书写姿势的正确与否也越来越重视了。
(4)儿歌规范。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写字要点,编成他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使他们自觉、愉快地练习写字。
听这首《写字歌》:小朋友,写字啦,花杆铅笔手中拿,拇指食指捏住它,笔身靠在指骨上。师生再接着配合背诵: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后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腿放平,脚放正,认真写字心要静。”学生每一次写字之前都边背写字儿歌,边调整姿势,易学、易懂、易记,加上时时提醒、督促,收效较好。
2.笔画的规范
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笔画的不规范将直接导致字的不规范。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二十八种,最基本的有八种。这八种是: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写字之前,要让学生认识每一笔的特点和书写方法。如: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竖,从上到下要写直。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而且对一些形近的笔画要分清,比如:“ㄑ”与“ㄥ”。
在学生刚刚练习时,不要急于写很多的字,重点练习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这时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平,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角。循序渐进,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3.笔顺的规范
汉字是一个个方块字,当我们在书写这些方块字时,必然要遇到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的问题,这就是笔画的先后顺序,简称为笔顺。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写字笔顺极不规范,写倒笔已成了一种常见的通病。
汉字的笔顺是有一定规则的,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决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会感到不方便,不自然。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还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汉字的笔顺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按照这些基本规则,大部分汉字的笔顺问题解决了。所以,当学生一开始描写生字时,就必须同步进行笔顺规则的指导。
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和气节。写规范字的过程,既是培养孩子观察力的过程,也是一个用心思考的过程,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感受中华汉字的魅力,在日积月累中获得各种不同类型汉字的书写要领和技巧,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锻炼意志。让每个孩子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让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越写越传神;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有趣的汉字
一、字谜游戏。(3分)
1、默许。()
2、又回村里。()
3、美好的开端()
从上面挑一个字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形近字组词。(8分)
辩()典()册()诣()辨()曲()删()脂()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顿()()扬()()过海 古()古()横()撇()迂回()()()()有序
四、广告可谓形形色色,但有些广告篡改汉字正规用法,请你给下列广告“消毒”,恢复成语的原貌。(5分)
1、某服装广告:衣衣不舍()
2、某胃药广告:一步到胃()
3、某电动车广告:乐在骑中()
4、某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5、某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
五、认真读句子,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1、张阿姨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大()夫。(dài dà)..
2、音乐()课上,老师让我们听了一首乐()曲,大家乐()得合不拢嘴。...
3、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看信,还不住地赞叹说:“这一着()真妙,我们马上..着()手准备。” .
六、中国汉字非常奇妙,经过组合可以组合成另一个汉字。“曰”字加一笔,试试你可以写出几个?(2分)
七、先补充,按要求填空。(5+3+1=9分)
A、()── 照旧(舅)B、孔夫子搬家──()C、()── 名(鸣)声在外 D、上鞋不用锥子─—()
F、()——一清(青)二白
对号入座。(把上面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是(),真令人失望。
3、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4、我积累了一则谐音歇后语。
第二部分:我爱你,汉字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5分)
1、汉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2、仓颉创造了汉字。()
3、最初有文字的时候,聪明的古人就把字刻在竹木上。()
4、甲骨文盛行殷商时期,清朝王懿荣最早发现和研究的。()
5、汉字延用至今,在书法家的笔下熠熠生辉,如王羲之的《玄秘塔碑》。()
6、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结绳记事”和“物语”交流、表达和记忆。()
二、填空题。(3.5分)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有趣的汉字王国遨游,了解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4分)优美动听 传神写意 声情并茂 笔走龙蛇
()的中国绘画()的中国书法()的中国戏曲()的中国音乐
四、在生活中错别字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5分)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怎样把学过的字记得牢,而避免闹错别字的笑话呢?
五、读一读,写一写。(3+5=8分)
一字毁千军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展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匆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1、看了上面的故事,你知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2,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8,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 倾,折角内收。如:句、匀、勿
9,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
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
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騵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如:章、意、素、累
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
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 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如:嚣、器
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
七、也、乜、此
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或
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如:恩、息、必、志
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如:勉、旭、抛 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呈勾之势,退缩斯宜 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
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
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39,下平之字,宜齐足 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叠趯者
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
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48,左右占者,中宜逊 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49,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上下占者中小
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
5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细而无力。如;庭、居、底
54,联撇恶排牙 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要有大小变化。如:友、及、反、皮
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 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相应 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 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 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心。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 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 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 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 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左右对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而勿肿 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虽宜瘦而勿臞 笔画较少
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如:了、寸、才、卜
71,疏而丰之 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密者匀之 笔画繁多的字,笔画间要相互迎让,布白均匀。如:赢、鼎
73,堆叠者,消纳之 三角同型的字,在笔画的运用上要有变化。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者,清晰之 由下而上堆积起来的字,笔画要合理安排,伸缩有度,繁而不乱。如:糜、零、靡
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 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 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如:远、还、逮
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如:矢、契、莫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排摹之画
如工之镂物乃佳 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样才叫精美。如:赫、鹧、鬻(yu)
83,从卩之字,准此 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
84,从邑之字准此 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如:郊、郑、邻
85,从埠之字准此 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阪、陔
86,从葵之字准此 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舒展盖下。如:登、凳
87,从祭之字准此 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
88,从众之字准此 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如:聚
89,从豕之字准此 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单人旁字准此
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双人旁准此 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很小时候,爸爸教我认字:双木为“林”;三木为“森”;把一个人关起来就是“囚”;“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听爸爸那么说,我觉得汉字真是有趣极了。
上学后,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的识字方法,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如“拔”字我们特别容易和“拨”混淆,每次“拔草”都有同学写成“拨草”,为此还引起许多笑话。老师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虎欢欢吃糖太多把牙吃坏了,他去找他的好朋友小熊医生,小熊用手拔掉了好朋友的一颗牙。“用手”大家记住了提手旁,“好朋友”记住了右面的“友”,“一颗牙”就是友肩上的“、”。轻轻松松中学生记住了“拔”,而且再也不会出错。
汉字就有这么神奇。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记住“虹”字,大家就议论纷纷: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虫字旁加个‘工’就是‘虹’。“;”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红’字去绞丝旁,换上虫字旁。“;”我知道‘虹’与虫有关,所以用虫字旁。“;”我知道我们班的吴虹的名字里有这个‘虹’字,因为他上课时坐得歪歪扭扭的,像条虫,所以‘虹’字用虫字旁“。就这样,我们用汉字学习了汉字,用汉字理解了汉字。
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学习识字8的形声字”清、请、晴、情、睛、蜻“时,老师为了防止我们混淆,特别编了一首《”青“字歌》来帮助记忆,儿歌内容是这样的.:”青字是个后鼻音,加上偏旁要细分。三点水儿池水‘清’,有言在先把你‘请’,云散日出天气‘晴’,目光锐利好眼‘睛’,心有所感动真‘情’,虫儿在左是‘蜻’蜓,除去偏旁草青‘青’。“这样,我们在记诵儿歌的过程中就区分了这一组形声字。
汉字就是这样给人以想象。我和我的同学在游戏时一边跳一边唱着:小孩子,戴帽子,头上一点写大字,小孩子,戴帽子,头上三点上学去;方框是边疆,宝玉里面装。我是中国人,中国要富强。游玩中我们又学会了子、字、学、国。
写作的时候,我常常为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这时我真不忍心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身体,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小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你能感触到热和力,而望见”月亮“,眼前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能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地飞翔。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看着这些单个的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的情绪呵!西方现在有少数诗人在追求”玩文字“,但他们怎么能从26个字母的组合中去找到”玩文字“的魅力呢!只有中国的汉字、几万个不同的字形、几十万、几百万种奇妙的组合,足以产生遣使文字的快乐,甚至能在语义以外,寻求那种文字对人类思维和感官的想象力!中国的汉字是高强度悟性的结晶,必能训练出人的悟性。
甲骨文中所见到的主要货币形式是贝, 这也是我国考古资料所能证明的最早的货币。“贝”字甲骨文作, 像贝壳之形;西周金文作逐步将贝字上部和下部的开口处写成闭合状, 并在字的下部衍生出“八”形;战国睡虎地秦简作, 进一步将字形顶部的两个尖角拉平, 使字形主体部分写作“目”形, 与繁体字“貝”已经十分接近。《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说:“贝, 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 废贝行钱。”“海介虫”就是海洋中带甲壳的动物, “泉”就是“钱” (见下文) 。大意是说, 贝是一种带甲壳的海洋生物, 古时以贝为货币, 以龟为宝物, 周代起开始有了钱这种货币形式, 至秦代废弃了贝, 而钱得以广泛流通。这里讲述了贝作为货币通行的大致历史。贝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曾长期充当一种等价交换物, 而在夏商时期, 即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以后, 它开始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直至春秋时期, 金属铸币广泛流通, 这时它才逐渐退出流通而成为单纯的装饰品。至秦始皇统一货币之时, 贝最终在法律上失去了货币资格。贝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交易的一般等价物, 与其在当时社会的稀缺性有关。贝产自南方海中, 对于北方的夏、商、周来说, 是一种外来物品。而且贝壳不用分割, 本身即可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 是充当货币的好材料。
贝作为货币, 其计量单位为“朋”。“朋”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形似两串玉或贝连在一起。后来, 原本连缀一体的字形逐渐分为两部分, 同时笔画稍加延长, 演化为等形, 已近似于现在的写法。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三《说珏朋》:“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其用为货币及服御者, 皆小玉小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贝玉, 于玉则谓之珏, 于贝则谓之朋, 然二者于古实为一字。”一“朋”贝的数量有人说是五个, 有人说是十个。《诗经·小雅·青青者莪》:“既见君子, 锡我百朋。” (锡:通“赐”, 赏赐) 郑笺:“古者货币, 五贝为朋。”这是一朋五贝的例证。而王国维则认为一朋十贝, 其《说珏朋》云:“余意古制贝、玉, 皆五枚为系, 合二系为一珏, 若一朋。”郭沫若也赞同一朋十贝的观点。就“朋”字的金文形体来看, 双数似乎更具合理性。
既然贝是货币, 那么很多与钱财有关的字, 都选择“贝”作义符, 如“财”“购”“贷”“赚”等。货币的“货”字自然也离不开“贝”。“货”字出现较晚, 最早见于战国古文字中, 形体为。《说文》:“货, 财也。从贝, 化声。”其实, 其中的声符“化”在“货”的构形中也有表义作用。“化”即变化, “化”与“贝”组合, 表示通过交易使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发生变化。在文献中, 也有将货币之“货”直接写成“化”的, 如战国时期齐国的刀币上就写有“齐之法化”, 意思就是齐国的法定货币, 这就更加证明了“化”和“货”之间的密切关系。
除了用贝充当货币外, 上古时期还曾尝试用其他实物作为交换媒介。如货币的“币”最初也曾发挥过类似的作用。“币”字繁体作“幣”。《说文》:“弊, 帛也。从巾, 敝声。”可见, 币本指缯帛之类的丝织品。由于丝帛华美贵重, 古人常用以祭祀或赠送宾客, 所以“币”在古汉语中常特指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也就是“束帛”。如《史记·货殖列传》:“子贡结驷连骑, 束帛之币以聘享广土众民。”“束帛”是有特定数量的, 每束十卷, 每卷一丈八尺, 共十八丈。正是由于币同时具有贵重和数量一定的特征, 因而逐渐引申为货币的称谓, 与货币之“货”同义。如《史记·吴王列传》:“乱天下币。”
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 用实物充当货币的办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于是人们开始尝试一种新型的货币——金属铸币。最初的金属货币是殷周之际的铜仿贝, 后来逐渐出现了铸造成农具样式的钱和鎛。
“钱”繁体字作“錢”, 从金, 戔声。《说文》:“錢, 铫也。古田器。”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农具, 类似于现在的锹铲。《庄子·外物》:“春雨日时, 草木怒生, 铫於是乎始修。”《说文》用“铫”解释“钱”, 可见, “钱”也是一种农具。“钱”字从金, 说明这种农具与金属有关;“”除了具有表音的作用外, 还兼表义。从“”之字多有小、少之义, 如“贱” (钱少曰贱) 、“浅” (水少曰浅) 等。“”字从“”, 义为一种小型的农具。春秋战国时期, 有些国家的金属货币常常铸成钱这种农具的样式, 从那个时候开始, 货币便开始有了“钱”这个名称。
“钱”古人又称“泉”。《礼记·檀弓》郑玄注:“古者谓钱曰泉。”上引《说文》也说“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 至秦废贝行钱”。“泉”为合体象形字, 甲骨文作, 《说文》小篆作, 像泉水从泉眼中涓涓流出的样子。“泉”字形体与货币本不相关, 之所以用“泉”称“钱”, 主要是由于“钱”与“泉”古音相同, 而且“泉”有流布广远的特点, 与钱的流通特点很相似, 于是后人附会其义, 把“泉”当做了“钱”的代名词。王莽钱文有“大泉五十”, 即是“钱”“泉”通用的例证。
汉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自己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校训中的“少”字,其来源可不简单,它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最后才演变成现在这样。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皆可从美丽的汉字字形中体现出来。比如“壮”字,它的形态就像男子睡觉时将武器放在床边,这大概就是人人不会忘的“匹夫之责”。
说到“志”字,《隋书·李子雄传》写有子雄“少慷慨有壮志”。若非有这般壮志,隋炀帝也不会夸李子雄是“诸葛武侯之将才”。曹操晚年写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不知道他落笔“壮”字时,是自豪还是不甘,是对天下一统的执着还是对江山一叹的惋惜?
“锐”字的楷书在颜真卿的笔下端庄而不失锋利;敬世江的行书“锐”字,雄浑有力,每一笔都如刀锋直插人心。不过要说几种书法里,还是草书最痛快——有一气呵成、笔画融合之美。电影《英雄》中,荆轲乔装成赵人,去赵国找残剑求一“剑”字,想从中悟出剑术却未能成功。这大概是因为每个人的精神都藏于字中,而人的思想之深,又怎能轻易悟出呢?
汉字的博大精深,还在于教人文字,授人思想——唯有汉字才能只用七字彰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情操,只用六字描绘“枯藤老树昏鸦”的孤独凄凉,只用五字抒发“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只用四字凸显“百兽震惶”的气势磅礴,只用三字绘出“噫吁嘘”的百感交集。
“少怀壮志,锐意成才!”我的梦想便是学习汉字精华,品文化底蕴,在乐知与乐学中了解汉字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五、六千年以来的发展演变、汉字独特的以形表义的字型结构系统、汉字的一字多义、形外之义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自身形体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和方法。
语言学知识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语言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最小单位是词,词是语言中语义和语音的结合体。也就是说,语言具有语义和语音两个要素。语义是抽象的,人的感觉器官不能感知:语音是表达语义的声音,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得到,但是稍纵即逝。这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不可能传之异地,留于异时。然而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人们需要将有义有音的语言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在更加广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交际,以便交流、协调人们的思想言行,促进人们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需要,使得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产生成为了可能。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就在其《尚书序疏》中把汉字记录汉语的这个理论总结表述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这样,汉民族稍纵即逝的有声语言,就可以借助汉字的记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得以传诸异时,留诸异地。汉字的这一功能,语言学上一般称之为语言交际功能。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已为人们所知,此之前历代的汉语研究和各类汉语研究专著、汉语教科书都有了深透的研究,产生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一个个具有神奇生命力的方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成就的一块块化石、是光照日月、功盖天地的文化精灵。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反映现当代哲学、政治、宗教、科技、教育、文学、历史、艺术等一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成果的书籍、刊物、资料,在中国也主要是用汉字以来书写记载的。通过解读一个个汉字,研究一块块汉字化石,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汉民族创造文字的独特的思维观念、汉字的最早创制以及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变、汉字滋生的形体构意等等,都蕴含着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人们可以坐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汉字形体构意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一功能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创造,来巧妙地反映人们思维千变万化的言外之意。人们还可以通过研究汉字形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来认识汉字造字时代的历史文化,来认识、再现汉字形体构意所反映的古今汉民族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果,来研究汉字的语言交际功能之外的相关文化现象。
汉字文化研究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综合性研究,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仅以语言学知识和方法来说,就需要研究者掌握普通语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古代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中国古代,古代汉语又叫做小学,小学由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三个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分支学科组成。古代读书人一般都学习掌握了较多的小学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小学功底。现代人则相反。中文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中文教师应当在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学习中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学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汉字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是以汉字形体构意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应当说,所有的汉字都可以成为汉字文化研究的材料;但是我们不可能全面地一一研究所有的汉字材料,而只能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汉字来研究起蕴含的文化信息,研究汉字文化信息的规、特点,研究汉民族创制和使用汉字的独特思维理念和文化历史背景。
汉字文化的研究,是一项严谨而艰苦的研究,其严谨性和艰苦性吗,除了表现为汉字文化信息不易被发现、总结之外,主要还表现为必须有足够的文献信息资料来印证所发现、所总结的汉字文化信息知识。一般地说,汉字的文化信息主要表现为汉字与中国古今文化现象的联系,而古今文献是古今文化最直接、最明快、最详尽的记录,因此,汉字的文化信息如果能够得到古今文献记载材料的印证,那么其可信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就有了充分的保证。如果没有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古今文献材料来印证研究者过于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结论,那么,这种研究结论只能是主观臆测,是站不住脚的。由此可见,在汉字文化信息的研究中,古今文献材料成为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印证材料。我们在汉字文化研究的研究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古今文献材料的印证工作。
通过假期参与汉字文化研究学习活动,我获得了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了汉字文化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掌握了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些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文化素养,我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受益巨大,同时为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娴熟地运用汉语汉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书的简介
书名:《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作者:刘志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汉字知识读物,是一本高等学校教材。全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为:绪论、“万岁”文字、“表意”的个性、字里乾坤——汉字文化蕴含说、美学元素、汉字的数字化生存。
三、章节评价
在绪论部分,讨论的“汉字是‘第五大发明’还是‘中世纪的茅坑’”这一问题是我感触很深。我们从来都是以汉字为傲,认为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至少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这样的。可是在《瞿秋白文集》二卷690页上,可以看到瞿秋白写下这样的文字:“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茅坑”。如此激烈的言辞,使我有些震惊,可要是联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使得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国人发现了与西方的差距,就开始寻找中国落后的原因,而汉字也就成了国人探索的目标之一。因此才会有那一番激烈的言论吧。可见,汉字并非一直为世人所认同,人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它的态度而有所改变。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战国文字,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字异形”。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队这段历史作了这样的描述:“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文字异形”的运动在春秋处于酝酿阶段,直至战国时期地域流派才渐渐明晰。秦的铭文风格大体沿用周的,只是雄强稍逊而刚劲略胜;齐的铭文较为修长,装饰性较强;楚的铭文修长流丽,用笔宛曲。导致文化异形这一现象和政治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诸侯在地方称霸,为了证明自己的不臣服,就有意无意纵容本国文字特意怪诞。这一点在武则天时期表现的 尤为突出。武则天称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造一批新字,很明显是在说明一个新的朝代的诞生。
在第五章提到,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绝大多数的汉字是以偏旁拼合起来的。而汉字的偏旁一般又可作为独立的文字,这种特性使绝大多数的汉字可以拆分和拼合,而这种拆分和拼合常常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的智慧和悟性,还有一些幽默感。这就有很多例子了,如老舍和金庸这两位大家的名字。老舍真名舒舍予,姓拆分后就成了名;金庸的真名査良镛,金庸这个笔名也就是“镛”的拆分。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据说明代才子唐伯虎被两个妓女硬拉着为他们题字,推脱不过,便写下了“风月无边”四字,若把“风”(繁体)、“月”的边框去掉成了虫二,讥讽她们是两只虫。汉字中很多同音字,因此在一些地方也会产生幽默。记得中学学得古文《烛之武退秦师》要写一篇读后感,有同学就以“一只狐”为题写佚之狐这个人物,巧妙地运用了谐音,说佚之狐和狐狸一样有心思,有想法。
四、搜集了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和小故事
1.甲骨文的书写者是一个特定的有限群体——贞人,可以说甲骨文在当时是被少数人垄断了使用权的文字。
2.最早出现的金文类型是“族徽文字”。它是浸透在宗教、巫术意义中的符号,充满了图腾崇拜的色彩,有着无可名状的凝重、威严与神秘。上古时代对人的称谓就重重族名而轻私名《左转》中的人物的称名常常以族名,如我们所熟知的“烛之武”、“佚之狐”。“烛”“佚”乃族名,“武”“狐”为私名。
3.据文献记载,中国婚姻史上曾流行一种奇特的婚嫁制度——媵。《仪礼·士昏礼》中“古者嫁女,必侄梯从之,谓之媵。”即姊妹随姊出嫁,侄女随姑姑出嫁,两女共侍一夫的制度。
【汉字文化练习题】推荐阅读:
汉字文化创意大赛作品10-11
《汉字演变文化》学习体会09-27
汉字中的传统文化06-27
识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浸润12-12
关于中国汉字文化国旗下演讲稿06-03
汉字专题练习10-18
拼音拼读练习汉字11-27
中国汉字书写09-11
汉字趣味对联10-05
汉字笔顺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