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之我见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说课”之我见(共9篇)

音乐“说课”之我见 篇1

从教十几年,有过多年班主任经验,我对班会课的认识一直不深,总以为班会课是训人课,是自习课,是多余的课程,但自今年我校实行班主任量化考核以来,我逐渐在深入思考班会课的现状,作用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现赘述如下。

一、目前班会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班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细胞。每个教学班每周都开设一节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安排班级工作,统一全班行动的重要场所。同时,更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全班思想的重要渠道。

然而,当前学校班会课普遍得不到学校和班主任的足够重视,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主要表现在:第一,班会课大部分只停留在布置班级工作的事务性阶段,班主任有话则长,少话则短,无话则变成了自修课。第二,有些班主任尚能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往往是零敲碎打,没有系统性。第三,遇到学习紧张时,班会课则又变成了智育课,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所占用。总之,班会课往往是形同虚设,名存实亡,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德育功能。究其原因,主要三个:一是班主任思想上不重视,认为班会课可有可无,甚至把班会课当成一种额外负担。二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智育和德育这两方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三是班主任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够,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以理服人。四是对如何上好班会课,特别是对如何利用班会课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

二、班会课的开展三性

通过一年的班会课的开展,我深深认识到有计划上好每节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开展好每节班会课呢?真正地让班会课落到实处呢?笔者有几点认识:

首先,就是要求班主任转变观念,深切认识到班会课的作用,思想支配行为,只有认识班会课的作用,班主任才会自觉地规划开展班会课,这样班会课才会落到实处。

其次,要充分发挥班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要注意“四性”,即系统性、针对性、多样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一定时期内,班会课的内容安排要完整,要有计划。不同的年级围绕不同的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比如,从初一到初三三年时间里,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又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毕业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班会课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期,应该突出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教材、采用什么形式?学校和班主任都应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例如,初一的学生应以行为习惯的教育为主题,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为教材,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形式展开教育。初二,初三学生,渐趋成熟,进入青春的叛逆期,经常与老师,家长,学生发生冲突,在这个时候,应以“感恩、与人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题,以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武汉十大孝子典型事迹,专家讲座为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身心发育特点和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系统的班会课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层次。例如,初一的学生应以行为习惯的教育为主题,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为教材,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形式展开教育。初二,初三学生,渐趋成熟,进入青春的叛逆期,经常与老师,家长,学生发生冲突,在这个时候,应以“感恩、与人交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题,以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武汉十大孝子典型事迹,专家讲座为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所谓多样性,就是利用班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寓思想工作于各种活动中,不能简单地搞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在班会课上,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主题班会、分组讨论、演讲会、辩论会、座谈会、联欢会、现场作文比赛、模拟演练、书法比赛、灯谜竞猜,以及把学生拉出去搞社会实践、参加志愿者活动、参观访问,把英雄人物、劳动模范、专家学者、老红军、老干部等先进人物请到学校、班级作报告等“走出去、请进来”的行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人目的,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从目前的一些班会课来看,在教室里一本正经地上,效果并不见得好,学生在下面听得稀里糊涂,老师在上面讲德精彩异常,有什么用呢?从德育的效果上来讲没有,是没有任何的效果。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是否可以想象来改变一下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在一个星期之内,把班级要完成的一些基本的任务与活动专门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面,不需要在班会课上再进行一些无聊的阐述。同时这样也可以养成学生的一个好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来解决问题。然后把班会课能够解放出来进行活动,就是在挥动中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在实际中进行体验,这是很关键的,这要比我们进行许多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班会课的开展形式;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具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而要开好主题班会,班主任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就目前看来,有几种形式可供大家参考:

1.说法式主题班会

所谓现身说法式主题班会,就是让有缺点、错误的同学,自己组织以自我教育为主的主题班会。

一次做眼保健操时,班里三位男生不参加,而是到处闲逛,结果害得本班扣分,被评为三星班级体,于是请这三位同学主持班会,采用现身说法式主题班会,是再好不过的教育形式了。当然,要想让犯错误的同学“主持”这样的班会,老师还需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指点整个班会的实施过程。在这三个同学准备了各自检查式发言稿和流利的班会串联词后,老师需有目的地指定具有代表性的发言者。于是,由这三位犯错误的同学主持的“路,该怎样走......”的主题班会召开了。他们由简介事情经过,到一个个深刻认识自己的过错,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广泛讨论,使大家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善意的忠告,什么是恶意的.行为”,认识到了“要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代替对班集体的危害“的道理。从根本上使学生走出了是非不清的认识误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

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一般宜结合重大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类型的班会除要求口才好的同学主持外,还需全面深入地考虑主题班会的全过程--即点明主题、展示主题、演化主题,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例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班某小组为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借此机会,我主持召开了一次以”师生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班会。这次班会是由一个组的集体诗朗诵《教师的自白》开始的。面对即将离开教学岗位的教师,主持人生动地讲述了这位教师工作中的真实而感人的事迹,强烈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一位同学是这样赞美教师的:”忘不了的是老师在讲台上的英姿;忘不了的是老师对粗心大意者富有哲理的分析;忘不了的是老师使我们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老师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谦虚、谨慎、勤奋、幽默、自尊、自强是老师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财富......。“这位同学的讲话,表达了大家的心声,赢得了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师生间的亲情,使双方都依依不舍,班会达到了高潮。接下来,班会中插入了学生为老师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有脍炙人口的《感恩的心》,有舞姿优美的《印度舞》,班会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由此可见,正面教育式主题班会不仅主题鲜明,而且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主题,其中文艺节目的穿插,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极易使班会达到高潮,并且使与会者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久久难以忘怀。

3、两方辩论式主题班会

辩论会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如我班”舌战群儒"主题班会,主持人先向观众宣读注意事项,然后将正、反辩论题及正、反方代表(各四人)一一介绍给观众,再由第一辩手陈述本方观点,其他辩手围绕本方主题同对方展开辩论。在相继发言之后,正、反两方自由发言,最后各方由一名辩手做总结性发言。

这种两方辩论式主题班会要达到预期目的,不仅要设置学生共同关心的辩论题,而且要事先准备足够的辩论材料,从而做到临场发挥咄咄逼人,促使学生们能够搞清那些容易使他们产生模凌两可看法的敏感问题,以培养学生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种类型的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可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音乐“说课”之我见 篇2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 一般在音乐鉴赏课中, 我是这样授课的:①简单介绍作者生平简历;②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③初步感知主题音乐, 先试听;④初步理解作品结构;⑤整体感知欣赏全曲。 按着这样的步骤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通过分步介绍、分步讲解,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主动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感悟作品的主旨, 但是学生这样得来的感受、认识相比而言是肤浅的。 长久下来,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形式简单, 没有新意, 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 认为音乐鉴赏无非就是这样, 不过是听听、说说、感受一下而已。 其实不然, 音乐的鉴赏内涵是很丰富的, 要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作品的真谛, 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但在我的教学流程中的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简介、练唱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要真正理解一部作品, 其基本概况是必须要了解的。 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更好地欣赏作品的主旨呢?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教师要力求讲究习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地钻研与探究。

下面结合实际经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一、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放下威仪的外表, 俯下身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流, 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和你交流、探讨。 反之, 教师如果高高在上, 学生对你就会有一种敬畏感, 想说又不敢说, 担心说错会受到批评, 这样他们就会有所保留, 不会畅所欲言地和你交流, 也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课堂中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师生之间能够畅所欲言地交流。 教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地鼓励学生, 肯定他们的想法与做法,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 总之, 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与对策, 达到学生与你主动交流的目的, 使得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友好的氛围中产生精神共鸣。

二、创设课堂情境, 体验愉悦教学, 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学生大多热衷流行音乐, 追星现象屡见不鲜, 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 却知之甚少, 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 在讲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 我让学生表演《唱脸谱》, 并播放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艺术家李玉刚在星光大道中表演的 《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选段视频, 运用直观式、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这样可以让学生享受不同音乐之乐, 体验不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探究多种课堂途径, 鼓励交流合作分享,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 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 曾经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 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 更乐于动脑动手, 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留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 以此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如设计下面的活动:

(一) 分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挥聪明才智, 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 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

(二) 故事引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 例如在欣赏古曲 《流水》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通过小故事,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三) 游戏介入: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显得沉静, 做做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游戏形式, 都要掌握好尺度, 不能喧宾夺主。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既要有声色等感观的愉悦的教学, 又要有兼含美育和认知、情智统一的审美态度, 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公开课之我见 篇3

“双基加趣味,注重实效性”是上好音乐公开课的关键。本文通过新课导入、歌曲教学、课件运用、课后反思四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音乐公开课。

音乐公开课是音乐教师教学研究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不但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为龙子湖区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我觉得“双基加趣味,注重实效性”是上好公开课的关键。下面就我个人的积累、观察、反思和总结,谈谈如何上好音乐公开课。

一、新课导入

从开始上课到导入新课的时间尽管很短,但一节课的亮点与闪光之处也就在这一部分。导入新奇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好奇、探究的心态期待着音乐课新授的开始。

总结老师们采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谈话导入:许多儿童歌曲的内容都是十分贴近生活的,通过谈话这种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沟通方式,更利于直接导入新课。

2.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设置谜语导入新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故事导入: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就能过渡到乐曲教学上了。

4.舞蹈导入: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感受唱歌跳舞的欢乐气氛,产生唱起来舞起来的欲望。

5.多媒体展示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增加直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是他们最喜欢的导入方法。

6.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对应的情境,使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更易于学生接受。

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导入新课时一定不要脱离音乐本体,教师要根据每节课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找准切入点,并要精心琢磨、推敲用什么样的语言才合适、恰当、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一个成功的开端。

二、歌曲教学

1.准确把握重难点

根据本人的听课笔记统计,我市音乐公开课99%都是唱歌教学。自然,歌曲教学是重点部分,但是如果弄不好就会陷入冷场。唱得少了,学不会就变成“夹生饭”;唱得多了,听课老师会乏味,说你的课没有亮点。怎样才能消除这些弊端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究旋律特点,准确把握重难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轻松掌握歌曲。

2.歌曲教学有铺垫

要使90%的学生准确掌握歌曲,不听唱六七遍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单调,教师要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教授歌曲。首先,教师可以范唱歌曲,然后可以让学生带着诸如歌曲情绪、演唱方式、旋律特点等问题再听一遍歌曲,接着让学生再次听唱,找出难点。容易解决的就让学生跟琴模唱,不好解决的再提出来带着学生进行针对节奏、音高等方面的双基教学。三遍下来,学生对歌曲就能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跟琴顺两遍,进行乐句间的衔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最后,再对歌曲进行律动表演等多种形式巩固教学。这样做,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而且省时省力,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

3.拓展合理有效

现在大家都非常注重教学拓展,但有的教师把拓展误解为一种形式、一道程序、一个点缀,为了给课堂增加所谓的亮点,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教学中如何拓展才合理有效呢?根据好的课例总结出以下两点:把课外的资源引进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增加教学容量,突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后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拓宽知识面。所以,本人认为在教学拓展中,要冷静思考,择优慎用。适度对音乐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是教学中应该提倡的。但前提必须是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善于发现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的拓展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才能更有效地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三、讲究课件运用

音乐教学中的课件运用现在已经普及,教师们都知道利用课件声像一体、视听结合、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有的公开课上,课件做得让人眼花缭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公开课不是比多媒体制作技术,课件是“辅助”,要用的“精”、“巧”、“好”,掌握好“度”和“量”。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助于深化理解的地方,需要拓展的背景知识等应该恰当地运用课件,对那些只需板书或讲解就能解决的地方,就可以简化了。

四、课后反思不可缺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后的总结剖析,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减少教学遗憾,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师,要切忌盲目“跟风”、追求“时尚”,应该不断地探寻新的、科学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教学方式和方法,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

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之我见 篇4

上好教材入门篇中的《引言》这一节课,可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物理是有用的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物理是有用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对此他们可能不太明白,但只要教师利用学生既熟悉又经常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适当的介绍,学生就会明白。具体的例子可举:①热水使瘪的乒乓球复原;②小小秤砣压千斤;③高压锅烧饭;④电热毯取暖;⑤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人会倾倒;⑥铁船能在水上航行;⑦看水中的物体会觉得比实际的要浅;⑧无绳电话等。另外,也可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物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些例子,然后教师做适当的归纳。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课本上的内容介绍物理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公开课之我见 篇5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是教师灵活自如地调度课堂的源头活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走在掌握新科学、新知识的前列,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是技术与艺术的课堂,教师清晰流畅的表达、深入浅出的讲解、规范严谨的演示、环环相扣的提问……这些是衡量一堂公开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创造者。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深刻解读:对教学目标定位合理、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明确。《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一课,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与表达方法的延续,也为后续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打基础,只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营造和谐生活化的计算机程序体验课。通过一系列课堂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探究、体验活动的设计,力求让学生首先体会到计算机程序在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并产生自己动手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愿望,进而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根据公开课的课题,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目标逐个思考通过创设怎样的情境,采取何种策略和方法,解决什么问题,才能让学生最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即制定教学预案。这一环节是教师进行艰辛创作的阶段,也是灵感闪烁的时期。在教学中要把握好难度,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果课堂教学的知识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而如果知识过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激发不起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会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到并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易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达到教与学相结合的效果。

3.力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条件,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设计出使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实施有效得当

1.做好情境导入

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在课的导入阶段,此时如果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欣赏视频《电脑大战》感受程序的神奇力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设计了“达芬奇密码网站人口”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亲自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2. 任务驱动恰当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驱动,如果设置合理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进行“任务驱动”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提高兴趣、获取新知。在本节课中以“寻找必胜策略”为驱动任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出规律的学生很想教师再多给一些时间自己动脑想出答案。实践活动环节的加密程序体验,既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程序的作用,又巧妙引出下节内容,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引领解惑的角色,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所学内容变成有待解决、学生感兴趣的大问题,再把大问题变成一个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本节内容。

灵活处理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恰当地引导和处理动态生成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在思考问题或者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并不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想下去,而是在他们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去思考,于是就会出现许多预料之外的问题或“事故”,即课堂动态生成。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怕学生提问题,怕出“事故”,甚至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预设时,对学生的回答置之不理,把课堂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始终在被动地听,被动地做,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想要灵活处理课堂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其次,要利用这些问题引出进一步问题,指导学生继续思考,从而一步步解决问题。如本节课的“发掘规律”环节,学生确实找到了必胜策略,即第一步要选择的数字就是目标数减1除以4的余数,但是很多学生考虑地不够周到,没有考虑到余数为0的情况,这时我就把目标数换成17,然后问学生第一步应该如何选择,学生根据规律计算出第一步应该选择数字0,而根据游戏规则第一步是从1、2、3三个数字中任选一个,学生自然就发现了当余数为0的情况下是必输的。

课后深入反思

微型课之我见 篇6

关键词:微课;目标;亮点;板书

“今天,你‘微’了吗?”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 “微企业”“微创业”……的“微时代”,教育界也兴起了一股“微”文化。微型课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微型课给教育、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是什么?如何利用“微”来解决我们现实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对微型课的认识。

一、什么是微型课

“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是这样介绍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其与常规的45分钟课堂相比,主要特点有:(1)教学时间较短,大致在10~15分钟。(2)教学内容精简。(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二、如何设计高效的微型课

微型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角度,它既能展现我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也向我们提出了创新的挑战。那如何才能设计出高效的微型课呢?

1.快速切入课题

微型课时间短,只有10~15分钟,不允许老师在导入环节上“绕圈子”“摆场子”。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途径技巧,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也就是说,切入课题要快。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推敲》(第二课时)时,我是通过动作引入“推”“敲”,切入课题的。

(1)板书课题,齐读。

(2)“推”是一个动作,谁来做做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扇关着的门,你会怎么敲?你看这位同学,他敲得很有礼貌。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词语——“推敲”,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个词语的意思?

(3)出示: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推敲文字又叫斟酌文字。

(4)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它既是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2.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也有限。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容不丰富。其实,某个重点、难点的突破,某个贴近实际的知识介绍与运用等,都可以作为微型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金子》(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一课第一、二自然段,这些都可作为微型课进行设计。

3.构建完整的课堂流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要在更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不要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但更注重突出课堂的重点,追求环节的紧凑和有效。所以老师可以像常规课堂一样,展示预设的基本环节:新课导入—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作业反馈—评价小结等。

例如,在教学《推敲》(第二课时)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动作引入“推”“敲”,初识推敲意蕴—亲历推敲过程,认识推敲方法—依托文本推敲,领会推敲内涵—走近推敲诗人,感受推敲精神—走出文本推敲,拓展推敲深度。通过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在曲径通幽的经历中一课一得,领略推敲独特的意蕴。

4.展现亮点与魅力

根据微型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当然以讲授为主。但讲授也有平铺直叙的讲授、充满激情的讲授、环环相扣的讲授、循循善诱的讲授、启发思维的讲授、创造拓展的讲授……除单纯地讲授课题内容之外,还可以激情朗诵,可以设计问题,可以引发思考,可以相互比较,可以深入探究等等。总之,方式多样,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境和教学特点,结合个人魅力,发挥特长,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亮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精心设计板书

微型课也要讲究板书,不能因为是微型课就没有板书。板书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板书要精心设计,要精练、完美、美观,要体现出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程序,给听课者留下一个完整、直观的效果。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三、微型课对教师的要求

一节微型课上得好坏,重点看四个方面:教态、板书、语言、教学设计。教态要自然大方;板书要精心设计,准确精当,体现中心内容和重难点,要有艺术性;语言要规范、准确、精练,讲解语要精心设计,过渡语也不可忽视,要自然过渡,不留痕迹,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微课堂虽小,但它精彩纷呈,潜力无限,让我们积蓄微课堂的能量,积跬步以至千里,为成功实现优质高效课堂铺路!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阳市羊郡中心小学)

上好一堂课之我见 篇7

关键词:目标明确;选择教材;教学方法

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它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一堂课上起到灵魂、宗旨、统帅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我们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共同活动,抓住教育教学的矛盾,使我们确立的教学目的得到贯彻,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选择教材,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和组织教材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发展智力才能。所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维性、系统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充实、生动、分量适当,在上课时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目的的落实,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注重做到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注意新旧教材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补充的内容要紧扣题目,不可离开教材另讲一套,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围绕教学目的来恰当选择教材,上好我们的每一堂课。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严密教学过程

我们教课是教师引导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由认识事物表面现象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由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的过程。而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教师能否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多一些、快一些、好一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地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地分配時间,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鼓励教育机制,从而使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参加到一堂课的教学中来,达到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总之,要教好一堂课,当然不只上述几点,这是我们要上好课应该具备的起码条件。真正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劳动!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子镇中心小学校)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合唱;指挥

1.合唱

高低各部三音同时歌唱称为合唱。

群体多声合唱艺术形式最善于表达人们的共同心愿和时代声音,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民和宣传群众的作用。它在声乐艺术中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1音色变化极为丰富

合唱声部有男、有女、有高、有低,各具自己独特的音色。混声合唱分为四个声部,每个声部又分成两个组,共由八部组成。女高音声部经常担任主旋律,叫做旋律声部。男低音是混声合唱中的最低音(即根音),叫做基础音声部,因为女高音唱最高音,男低音唱最低音,这两个声部又叫外声部。女低音和男高音是担任中间和声部分的则叫两个内声部。由于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由于每个声部的音色不同,所以在歌剧里,从人物形象来说,女高音经常表现年轻少女,男高音表现小伙子,女低音表现老大娘,男低音表现老大爷。许多歌剧合唱及大型作品、艺术歌曲都是以八部出现,声部的分工名称:第一女高音和次女高音为女高音声部,女中音和女低音为女低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和第二男高音为男高音声部,男中音和男低音为男低音声部。这四个声部,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担任声部齐唱,有时分为二部或三部。八个声部各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多声部合唱的音色极为丰富,表现力很强。

1.2富于表现力的合唱力度及宽阔的音域

在声乐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对比是具有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带有情节的合唱中,它可以表现出各种戏剧性的冲突。幅度变化之大,强弱手段对比之多,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力度记号表现合唱的情节。

混声合唱的音域有四个八度(从Lowc-Highc),每个声部都有它的中声区和高低声区,声部纵向听起来是立体感,横向的听起来有厚度,合唱具备了宽的音域,表现手段是极为丰富的。

1.3合唱各个声部具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合唱都有乐器或乐队伴奏,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纯粹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称“同声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的合唱称“混声合唱”。根据声部的数量还分女声二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四部合唱等。

合唱可分为辅旋律声部、和声性声部、和弦基础音声部、主旋律声部、节奏性伴唱声部和装饰性助唱声部。其中主旋律声部是合唱中的主要声部,在合唱中起主导作用,其他声部都根据它来决定音量、动态和音乐的起伏。其他声部要让位于主旋律声部,在不损害主旋律的前提下,通过音色、音量的变化,对主旋律起衬托作用。

合唱艺术具备了以上特点,就使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它不仅能表现进行曲和雄伟而有气魄的史诗等大型作品,而且还可以表现各种技巧多变的谐谑曲和抒情、优美歌唱新生活的合唱曲。

2.指挥

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指挥的工作几乎决定着团队的全局。总体来讲,指挥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音乐作品,二是二度创造。

2.1揭示音乐作品

指挥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作品。揭示音乐作品的重要原则是忠实原作。无论是乐队的乐手,还是合唱队的歌手,都是依照指挥通过对乐谱的研究,对作曲家创作思想、创作意图所作出的解释去唱奏。以期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展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音响构思和塑造的音乐形象等,把静止的乐谱转换为实际音响。通过音响,把存在于乐谱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

2.2二度创造

二度创造是指挥工作任务的又一组成部分。不同的指挥者,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审美标准、审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在整个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解释和处理方法上会有显著不同。各自独有的音乐思想和性格特征,都会深深地渗透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与音响塑造当中。这种在尊重原作并充分表现原作音乐思想、音乐音响基础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挥家个人音乐思想和新的创造,并更有利于深刻表现原作创作意图,扩展音乐表现力和实际演唱效果的艺术活动与艺术成果,就是指挥的二度创造。

2.3合唱指挥的责任

指挥对合唱队的组织、训练、排练和演出负有领导责任。

2.3.1组织

无论是受命筹组一个合唱队,还是受聘担任指挥,都应对合唱队的整体负责。如合唱队的宗旨,招生、管理机构和章程的制定,训练和排练,演出计划等。

2.3.2训练

一个合唱队要不断进行训练,才能日臻成熟,胜任不同内容、风格和难度的作品,这个日常训练工作,是指挥的重要职责,包括训练方案的制订,训练方法的选择等。从这方面讲,指挥与队员的关系犹如师生,要善于启发,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向大家解释音乐,提出和纠正艺术上的不足,提高集体的合唱技能。有的业余合唱队如同一所普及音乐知识的学校。指挥还要教给他们基础的音乐知识,耐心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2.3.3排练

是指挥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包括选择曲目,案头工作准备﹙阅读总谱,分析、处理乐曲,指挥动作设计,制订排练方案等﹚,根据排练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排练,领导合唱队逐步完成音乐艺术的再创造等。

2.3.4演出

是指挥一系列工作的最后阶段。平时艰苦的训练和排练,将在观众面前开花结果。要尽一切可能把排练所获得的艺术效果展示给观众,让听众感受到合唱艺术的美。指挥要关心一切可能影响演出效果的因素,甚至演出场地,音响,灯光,服装等,使演出做到尽善尽美。

3.指挥应具备的条件

指挥是合唱队艺术生命的主宰者,因此必须在思想修养,艺术修养,音乐理论和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合唱指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动作协调敏捷、声音洪亮、言谈幽默等适合音乐表演艺术要求的素质。

(2)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记忆力,优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3)运用无声的哑剧式的语言与演唱﹙奏﹚者沟通思想和意念的暗示能力。如运用手势、头及身体的轻微摇动以及眼神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4)掌握声乐、器乐知识和技术技巧,切实深入地掌握一件乐器﹙最好是弦乐器,如小提琴或二胡等﹚。

(5)通晓音乐理论,其中包括曲式、和声、复调、作曲、配器、音乐史知识等,以及了解古今中外的合唱、乐队和歌剧的经典著作。

(6)熟悉中外文学、历史、绘画、雕塑、体操、健美等,了解形体美。

(7)具备钢琴弹奏总谱的能力。

(8)具有极强的组织能力,艺德高尚、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果斷。

(9)具有高度的鉴赏力和广博的知识及艺术修养,具有丰富的创造幻想和艺术魅力,能把演员与听众的心灵带入艺术表演的境界。

优秀指挥家成功的奥妙,在于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严谨的作风及非凡的感召力。他不但必须能够非常准确地运用自己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还必须懂得如何使性格各异的队员很好地服从于他个人赋予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创造。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激发、刺激并提出实际的概念,以促使由此而产生的那些新的创造和独特概念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指挥的活动纯粹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指挥看做是体现再现性艺术的一种最富有精神因素的形式。只有内心真正地具有精神因素,并能敏锐地感受和创造性地组织,才能胜任这一崇高的工作。

总之,我们要理清什么是合唱,什么是指挥,指挥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在实践教学中循循善诱,利用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手段,重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告示音乐专业为成为合格的合唱演员和合唱指挥而不懈努力。=

上好作文讲评课之我见 篇9

关键词 习作 教学 探索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13-0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工作,在学生习作兴趣,写作方法,表情达意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探索的地方。如何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如何开创学生写作新空间,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何让每一个学生愿意、喜欢写作,如何让学生在鉴赏同学作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等,这些都是作文讲评课中教师要考虑的问题。立足以上的思索,现就我在作文讲评课中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掌握讲评方法,培养鉴赏水平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不一样,除了写前指导外,要紧的是评讲。掌握讲评方法应该成为学生鉴赏作文的一项要求。为了让学生易懂、好记,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三讲、二点、一步,即:三讲——每篇选文都要按照小作者谈、学生讲评、教师讲评三个层次来进行;二点——既找优点,又找缺点或不足、方向。一方面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会放大优点,学会发现美,既鼓励别人,又鞭策自己;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会敢于批判,在批判中明辨事理,培养公正的品性;一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通过作文讲评,对比自己,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前进一步。

二、抓住讲评核心,促进水平提高

讲评贵在点中要害,对症下药。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现状以及作文讲评的主要目的,设定作文讲评的核心,以此师生进行专题对话、交流,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讲评效果。比如,三年级作文《自画像——我》,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的第一篇作文。从学生角度而言,进入高年级学习,一切是那么新奇,迫切想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伙伴,尤其是从低年级进入到高年级,自身的特长、个性、变化以及喜悦、烦恼急于向伙伴交流。立足于此,我在《自画像——我》作文讲评时,围绕“典型事例或描写,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个核心来展开讲评交流。让学生说出个性,说出特色。

三、创设讲评平台,实现和谐氛围

其一,教师所选的学生作文一定要具有典型意义,这对学生审美鉴赏或者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自画像——我》作文讲评时,我选取以下两篇作文,十分具有典型性,也具有代表性:第一篇是直抒胸臆式的写作,外貌、性格、特点,一应俱全。叙写简单,用词简练,让人很清晰地了解人物形象。第二篇是与众不同的写作,他的思维独特,没有勾画外貌,没有描写事件,而是以身边的事情来反映自己的个性,显得很有特色,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喜欢。在典型与对比中,学生有了模仿与借鉴。

其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时,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一言片语,教师要时刻不忘鼓励学生,鼓起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口语交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针对学生习作某一片段,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是针对遣词造句的,有的是针对句法运用的,有的是针对感情依托的,教师不能主观臆断,抹杀学生的见解,反之,就不能切实达到引导的效果。

其三,由于学生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学生会对同一篇作文有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利用这一有效契机,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讲评气氛中争论、探讨,切身感受作文的参与性、鉴赏性及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指引下去寻找、发现作文的真谛。

其四,对于学生讲评中出现的经典语句,教师要巧妙提升到“名人名言”的高度让学生鉴赏、学习,这样做对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非常有效。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学生的“名人名言”同样充满睿智,充满激励,充满豪情,往往可以激励学生一生的前行。

其五,合理处置批判作文,习作范文有它的优越性、指导性、借鉴性,但批判作文也是习作指导的好教材。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发现其不足引以为戒;另一方面要刻意从批判作文中找到闪光点,还要对批判作文的作者甘于当“靶子”的精神予以表彰。我想,这样做更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更能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更能让每一个孩子从作文讲评中受益。

四、升华讲评感悟,延伸习作的空间

作文教学,形式是有效教学的辅助,内容才是教学的实在。讲评要深入学生心中,得到真切的感悟,才能收获实效。比如,《自画像——我》作文讲评课之后,有同学在练笔中这样写道:“今天下午的的第一节课是作文讲评课,是欢乐陪我度过的。一节课只有欢笑吗?不,不是的,还有同学们耐人寻味、幽默、生动的作文,同学们的作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闪光点,各有各的韵味!值得我借鉴与学习”。在有效的讲评后,学生应景应时进行二次练笔,无疑延伸了习作的空间,使讲评有了深远的意义。

纵观作文讲评教学,会有许多成功的感动,也会有许多缺憾。教学方法千奇百怪,林林总总,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备课,悉心研究学生,潜心钻研作文教学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作文教学定能有美丽的回报。

上一篇:跆拳道教练申请书下一篇:改变的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