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1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读守株待兔、树桩、撞死、乐滋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过程与方法:
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故事,体会故事的寓意,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想有收获,必须付出劳动。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和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看图片猜谜语,沈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2、这个题目背后又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拿起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吧!
三、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很好,我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再次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读完了, 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种田人为什么会守株待兔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1、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
2、“窜”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
3、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4、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1、这时候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白捡”指什么?
2、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3、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此-----出示: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2、种田人丢下锄头,把锄头扔得远远的,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锄头干活了。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
3、“整天”是什么意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守株待兔。锄头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只想着再白捡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就叫“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5、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6、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可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一无所获)
7、引导学生说理明白寓意。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图)
你们看,那个种田人执迷不悟,还在那儿傻傻地等着,做着他的白日梦呢?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师生扮演进行对话。
五、总结
是啊,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六、课外阅读
(过渡):这就是寓言故事。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推荐课外读物)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读读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设计:
偶然得兔
1.认读6个生字, 结合文本语境和汉字文化语境理解“窜”“此”“乐滋滋”等字词的意思, 书写“守”“丢”。
2.通过分层次朗读、复述, 理解故事内容和题目意思。
3.通过情境劝说, 理解寓意, 懂得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在课前游戏中识字
1. 师:老师想去一片小树林和田野, 谁能满足老师的心愿, 画出一片树林和田野? (指名学生画)
2. 师:老师在树林旁造了一座房子, 并用双手守住。 (用甲骨文写“守”) 哪一部分表示“房子”?“寸”在古代表示双手。“宀”和“寸”上下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 平时, 你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守住什么?
3. 师:今天, 我们去学习一个种田人和“守”有关的寓言故事。
【点评:素课论观照下的导课, 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自我发现, 在师生互动中营造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创作田园图, 并通过风趣的师生对话, 营造轻松的学习情境, 再将情境图转化为学生识字、言语实践的语境,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字源图发现汉字偏旁“宀”“寸”的基本字义, 再结合情境图思考两个偏旁组合在一起有什么联系。学生在主动展开形象思维、联系生活进行拓展组词造句中, 接触凝聚在“守”中的汉字文化——用自己的双手守卫居住的家园和精神家园。这也为后面深入理解寓言故事主人公愚蠢的想法和行动作了铺垫。】
二、揭示课题, 激起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1. 教师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学生在课堂笔记上认真书写一遍)
2. 引导学生回忆:听过这个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学生说)
3. 介绍作者: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大思想家, 他的名字叫韩非。 (板书:韩非) 他看见身边有很多能引起大家思考的现象, 就把它们写了出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个故事。
【点评:素课论视野下的导课要简洁、明快, 能激活学生的前理解, 避免在零起点上展开忽视学生已有基础的学习。教师让学生通过写来积累词语, 引导学生回忆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自己和故事联系在了一起;接着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趣闻, 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又有效地进行了目标导向。教师不是让学生将目标锁定在具体的情节内容上, 而是让学生关注故事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让学生一开始就在浓厚的寓言文化语境中学习。】
三、读通故事,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 梳理学生的读书方法, 素读课文。
(1) 师:有趣的故事该怎么读啊?谁来给大家提提建议?
(根据学生的发言, 梳理出读书方法: (1) 读通、读流利; (2) 读出感情, 读出人物的神情和心里的想法; (3) 读懂道理, 读出自己的看法。)
(2) 学生自由读4分钟, 读懂故事。
【点评: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 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组块, 实现语文学习的增量, 这是素课设计的起点。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时读有趣故事的好方法, 帮助系统梳理后, 让他们初步知道读书有三个层次。在第一次素读时, 教师不作任何要求, 只是让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4分钟里自由读通故事。】
2. 在语境中识字。
导语:这篇故事里面哪一段生字最多最难读? (根据学生发言选择第三段)
(1) 指名朗读第三段。
(2) 在汉字文化语境和文本语境中识记生字。
(1) 学习“此”:第一层, 学生互相交流有什么办法记;第二层, 看教师演示 (拿出一些纸, 去掉底下一些, 再去掉一些, 剩下一张, 来理解“此”与“些”的字形异同和意思, 联系生活场景进行词串拓展———“此张、此文、此时、此刻”;第三层, 回到课文语境, 种田人“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联系课文读句子)
(2) 运用看字形、联系偏旁想意思、编字谜的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丢:一+去, 字谜“一去不回来”。
锄:金+助, 字谜“铁器帮助挖地”。
桩:木+庄, 字谜“村庄左边树木多”。
撞:扌+童, 字谜“儿童走路要手扶”。
(3) 理解生字意思后, 再读课文第三段, 读出语言的味道。
【点评:素课论观照下的识字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汉字文化语境, 让学生通过分析字形来联想字义, 再回到文本语境来理解语境意义, 这不仅让学生从源头来理解基本字义, 更是让学生通过意象思维的方式学习古人造字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让学生渐渐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一首诗歌, 一个故事。教师从学生认为难读的段落出发, 先抓住会意字“些”, 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在了解“此”的基本意义后, 从“此张”到“此地、此时、此刻”词串拓展, 进而理解“此”的本义和语境意义。再让学生也尝试用分析字形、联想字义的方法理解其他生字, 并引导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编字谜, 不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再回到课文语境, 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使得汉字在阅读中具有原型启发的意义。】
3. 理解题目意思。
导语:你能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到题目中四个字的意思吗?
(1) 联系课文, 理解“守、株、待、兔”每个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说, 教师在黑板上画“株”)
(2) 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连词说)
4. 概括性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导语:谁能看着这幅图, 用简洁的话把故事说清楚、说完整?
(1) 同桌互说。
(2) 创设情境复述:怎么给正在烧菜的妈妈讲这个故事? (师生合作)
【点评:素课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文体特点。故事类课文教学, 要扎实进行复述, 把别人的故事转化成自己的故事。教师突出寓言故事教学的“复述”训练, 做到有时间保证、有方法引领、有虚拟的“真实情境”支撑, 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整体观照, 并在听辨中思考怎么让学生说简洁、说清楚、说完整, 扎扎实实地进行言语概括性训练。】
四、读出表情、揣摩心理, 读懂寓言
1. 读出人物表情。
导语:我们读故事不仅要读通, 还要读出表情。同学们看看课文的第一段, 你要读出种田人什么表情?怎么把这些表情读到自己的脸上?
(1) 学生自己练读, 找出有联系的词语, 体会种田人的表情。
(2) 根据学生的交流, 组织品读, 体会“惊讶”。
(1) 体会“死了”“窜”“撞”等词语和“惊讶”神情的联系。
(2) 重点理解“窜”:可以换成哪些词语?联系字源, (出示窜的字源图和字体演变) 想想动物“窜”时的心情会如何?这一个“窜”, 结果会怎么样?
(3) 这么一窜, 使种田人感到很奇怪。谁来读好?
(3) 这个种田人明白兔子撞死的原因吗?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
(1) 学生交流对“不知怎么的”的理解。 (是啊, 种田人不明白, 连作者也不明白。所以, 他就用“不知怎么的”来表达。)
(2) 生活中,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事情, 请你用“不知怎么的”来说一句话。
(4) 兔子撞死会经常发生吗? (学生交流, 师板书理解“偶然”)
(5) 抓有联系的词语复述:种田人为何惊讶。 (指名说、点评)
【点评:为了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怎么把种田人的表情读到脸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神情的语句, 要读出表情就必须反复读课文, 抓住有联系的词语, 恢复文本的语境, 揣摩种田人当时的神情。学生在自主阅读后, 围绕“惊讶”来品读“窜、撞、死了、不知怎么的”等词语, 体会惊讶的神情。在理解“窜”的时候, 教师先让学生从字源图的字根去猜想字义, 通过换词比较、回归文本语境推想等几个思维过程, 让学生对“窜”所描绘的状态、产生的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2. 读出人物想法。
导语:读故事还要读出人物内心的想法。这个种田人白捡了撞死的野兔后, 到底在想什么?请和同桌一起读课文第二段。
(1) 读出想的神情:乐滋滋。 (出示句子)
(1) 比较“乐悠悠、乐呵呵”和“乐滋滋”的偏旁, 猜想意思, 在课文中用哪个词语好?默读并找出理由。
(2) 乐滋滋的想法会实现吗?这是怎么样的想法? (空想、异想天开)
(3) 种田人还会怎么想?
(2) 这种不想劳动就想得到收获的想法叫什么? (不劳而获)
(3) 字源演示理解“获”, 联系课文:种田人结果怎么样了? (理解“一无所获”)
【点评:充分感受寓体形象, 是学生理解寓意的基础。学生在“怎么读出人物想法”的任务驱动下, 与文本高频度接触, 在自己读、与同桌互动、交流读中, 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先让学生想象人物空想时的神态读, 如采用理解“乐滋滋”的本义后“想象读”的方法;再在复述中, 转换语言读, 如加上语气词, 突出人物的想法异想天开;接着, 拓展“获”的字源意思,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 认识到寓言人物的主要毛病, 为后面学生理解寓意作了铺垫。】
3. 读出自己的看法。
导课: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出人物的想法, 还要看看自己对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 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 是赞美他还是批评他?请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把自己的态度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
(1) 自己练读课文:抓有联系的词语, 读出自己的看法。
(2) 在学生交流中点拨:“丢下了锄头”意味着什么?“整天坐着”不是很尽责吗?
(3) 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儿子, 你会怎么劝说他呢?
(同桌合作:一位当种田人, 整天坐着, 自言自语些什么;劝说的人要诚恳地指出他的错误, 并帮助想办法改正。)
(4) 情境复述:种田人守株待兔的事情, 被一位记者知道了。他来采访种田人的邻居。这位邻居会怎么向记者介绍呢?邻居重点讲什么?
(5) 韩非想出这个故事, 是要说给谁听的呢?他是说给皇上听的, 不过他说得很简洁, 你想知道他怎么说的吗? (出示原文)
(1) 借助拼音读读。发现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2) 课本上的故事是根据古文改编的。可以把人物的表情夸张, 把人物的想法夸张, 把人物的行动夸张, 这样既让人感到好笑, 又给人以启发。
(6) 总结:像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道理的文章, 就是寓言。
【点评:教师从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特点出发,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种田人的看法。学生自然把自己对寓意的理解融合其中。由于前面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已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劝说情境中, 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体验, 对种田人提出诚恳的、合理的建议。最后教师又链接原文语境, 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
五、在语境中写字
1. 导语:
同学们,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很多不好的想法应该要把它丢弃。 (师范写“丢”字的“丿”) 什么想法应该把它重重地撇去呢?
(1) 学生谈自己看法。
(2) 让这些不好的东西“一去不还”。
2. 师:
那我们要守住什么?做人的道理, 也是做人应遵循的规律、制度。 (范写“守”字)
3. 学生生书写“守、丢”, 评价。
【点评:素课论观照下的写字指导, 不只强调把字写端正, 停留在表面的字形指导, 还要结合语境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知意构形”的过程, 也就是要把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汉字构形的思维方式, 直观地、富有趣味地渗透给学生。教师在指导写字时, 应注重结合寓言故事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及其位置关系的文化信息, 感受到“丢”的一撇会说话, 在写这个笔画时, 仿佛听到故事的作者在告诉我们“要丢弃不劳而获的想法”, 起笔要有力;在指导写“守”时, 引导学生思考做人应该守什么, 让学生理解“寸”中一点的内涵和写法之间的关系, 初步感受到写好字就是学会做人的道理。】
【总评】
本课例体现了素课论“本色朴实, 让学于学生, 减少教师排放量”的要求,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情境中走进文本。通过“读通故事, 了解大意, 理解题意”“读出人物神情和想法”“读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等几个层面进行反反复复地潜心会文, 通过把握文本的语言现象进行“语言感悟、理解、巩固、应用”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 让学生初步感知到阅读寓言的方法。
立足语言文化进行识字教学, 体现“素本”思想。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汉字的原型启发作用, 让学生观察字源、分析汉字字根之间的关系、联想汉字的基本意思, 再结合生活语境和文本语境理解汉字的语境意义, 这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还在汉字文化背景中进行词语积累和运用。
复述, 是寓言故事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概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等言语过程中走进人物内心, 还让学生感受寓言文体的表达方式, 为今后创编故事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2.学会《守株待兔》寓言中的生字。
3.能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守株待兔》中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总想不主动努力而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守株待兔》的故事。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3、板书课题:守株待兔。
(二)初读质疑.要求:自学寓言《守株待兔》,看注释和译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读懂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其中的生字词,读字音,正确把握字形。
(三)探究交流.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读,看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而身为宋国笑。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读wei)。2.通过前面的自学请同学们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展开想象说说种田人心理会想些什么?你认为他的想法能不能实现?
重点指导:(大屏幕出示)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字、词的意思吗?
①守株待兔 株()
②宋人有耕者 耕者()
③兔走触株 走()触()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耒()
⑤冀复得兔 冀()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① 对于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学生自行解决。
② 对于学生自己解答有困难的问题,引导深入学文,共同讨论加以解决。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回顾故事内容。思考:那个种田的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5.同桌讨论:那个种田人为什么被宋国人嘲笑? 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记住成语“守株待兔”。
(四)、课外延伸,发展想像。
1、农夫再也没有等到兔子,他会想些什么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组交流。
3、练习续编故事。
4、评评谁编得好,授于“故事大王”称号。
(五)作业布置.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看图片猜谜语,沈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守株待兔》(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
2、这个题目背后又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拿起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吧!
三、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同学们的字词掌握得很好,我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很好。再次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检验一下你们的读书成果。你们知道谁守株待兔吗?种田人为什么会守株待兔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1、这只野兔怎么会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呢?
2、“窜”是什么意思?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
3、什么原因,野兔会这么慌张地从树林里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呢?大家猜一猜?
4、想一想这段我们该怎么读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1、这时候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白捡”指什么?
2、面对这样意外的收获,种田人的心情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出示: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都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从此-----
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此”是从什么时候起他就丢下了锄头?
2、种田人丢下锄头,把锄头扔得远远的,看来他是真的不想再拿起锄头干活了。他是一个农民,他本来应该去干什么呀?
3、“整天”是什么意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瞧!种田人丢下了锄头,他呀,不干活了。当别人在地里浇水施肥时,他在守株待兔;别人在地里拔草捉虫时,他在守株待兔;当别人的庄稼大丰收的时候,他还在-----守株待兔。锄头丢掉了,庄稼不管了,什么事儿都不干了,他一心只想着再白捡野兔。他想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劳就可以收获,用一个词就叫“不劳而获”。(板书:不劳而获)
5、你们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
6、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种田人的心里还是那个想法:兔子会来的,兔子一定会来的!他还坐在树桩旁边等着。可结果摆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种情况呢?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一遍。(生齐读第3自然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觉得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注意哪些词语?
(师生齐读)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得到野兔,而且田野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用个词语来说,就是――(板书:一无所获)
7、引导学生说理明白寓意。
四、拓展延伸
你们看,那个种田人执迷不悟,还在那儿傻傻地等着,做着他的白日梦呢?现在假如你从种田人的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师生扮演进行对话。
五、总结
是啊,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六、课外阅读
商州区幼儿园 房萍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活动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歌曲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想听吗?听过之后告诉我歌词唱的是什么?(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二、通过大胆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整体感知故事。
师:看ppt,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幼儿说。师:(1)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树桩上?
(教师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2)师:兔子自己撞在树桩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3)师: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4)、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5)农夫为什么流泪了?
农夫既没捡到兔子,田里的庄稼枯萎了,他和家人就要挨饿。(6)在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向农夫学习呀!我们要做个勤劳的人,自食其力的人。天道酬勤。
2、串讲故事。
三、观看视频。
小朋友,你们和我讲的故事呀都不够生动,我们请一位故事高手来讲。(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附:《守株待兔》
古时候,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它见有人,非常害怕,于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树干上,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农夫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野兔肉,非常高兴。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后来,农夫干脆不想花费力气,他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苗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农夫伤心地哭了。【教学反思】:
上了这节课,我觉得离预想差距较大。
1、幼儿疲惫,上课时不够积极。
2、多媒体播放时,笔反应迟钝。
3、屏幕不是触摸屏,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服务学校教育教学重庆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喜获全国葫芦丝大赛团体一等奖 (金奖) 2015年8月1曰至5曰, 重天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艺术教育培训中心, 参加“云南2015文化产业•専览会暨云南省第四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 在全国24个省市组队参賽的24支代表队的角逐中荣茯团体赛一等奖 (金奖) ;8月8曰至12曰, 参加“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苜届葫芦丝全国大赛”喜获成年组集体一等奖 (金奖) 。在近两干名个人选手参赛甬逐中, 本浣参赛音乐教师高兴国、谭小娟分别夺得两次比賽的金奖 (一等奖) , 张立业获得二等奖 (银奖) , 刘亚琴等4位教师获得四枚铜奖 (三等奖) 。民族乐器“葫芦丝”, 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民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以其苜色优美、演奏抒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优势, 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中小学生学习葫芦丝巴乌情有彡虫沖。2014年1月, 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体2[20‘4]1号) 文件, 明确要求全国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幵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进校园进课堂, 深入推逬"体育艺术2+1”顶目。全国许多省市的中小学巳把“葫芦丝巴乌”的学习演奏作为学生艺术教育、才艺培养的特色顶目引进校园。重庆现代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安排部署。在重厌市教委学校艺术教育办公室指导下, 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由大学音乐学院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专业葫芦丝教学团队, 在国家级署名音乐教育专家的带领下, 经过严格的技艺训练, 目前已在重庆市相关区县30多所中小学辅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葫芦丝巴乌”民族乐器, 与学校共同完成国家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关器乐进课堂的教学任务, 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本次参加见上述两地的全国葫芦丝大赛, 我院茯得了两个团体一等奖 (金奖) 和优秀组织奖。由本院音乐教师李琳等执教的垫江县澄溪小学近20名学生组队参加苜届葫芦丝全国大赛获得少年组一等奖 (金奖) 。值得称道的是, 垫江县造溪小学参加2015年5月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全市中小学课堂器乐班圾兗赛中获得一等奖, 学校被评为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该校这次组队赴云南参加全国葫芦丝大赛, 小朋友们不辞辛苦, 由重庆乘火车赴昆明再驱车八百多公里异赴西南边陲一云南德宏州粱河参加全国葫芦丝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本院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上海城嘉德中心2号7-2电话:62605378郜分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观看本院老师演奏的“天籁之音”葫芦丝给予高度赞扬i M u u n y/e本院音乐教师葫芦丝教学专业团队本院音乐教师高兴国获中国葫芦丝之乡梁河首届全国大赛--等奖 (金奖) “创慝云南”2015文暨云南省第四届葫芦丝巴乌音乐教师谭小娟荣获云南2015文化产业博览会暨云南省第四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一等奖 (金奖) 在本院执教的著名民族管乐演奏家、教育家王亚军教授 (右) 由本院音乐教师李琳执教的垫江县澄溪小学组队参加全国葫芦丝大赛荣获少年组团体一等奖
大同镇永红小学 陈汉强
走进这篇寓言故事,当我和孩子们共同写完课题后。我问孩子们“守株待兔”这四个字单独讲怎么来理解这几个字。比如“守”字怎么理解?几个孩子举手都说是“一个人在田里干活……。”出现这个结果是孩子们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所致,换个位置思考则是我我还没把孩子的思绪抓住就已经在提问题,是自己之责。随后我让“守”字跳出课题,我写在了黑板的右边。这次得到“守”为守护、守着之意。最终课题理解为“守着木桩等兔子。”
学习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走进第一段。我抓住“忽然、窜、一头”展开思考。比如我们思考所得结果为:从“忽然”能联想到种田人时刻心不在焉,东想西想,才有兔子在撞树桩一刹那间他迅速的反应;从“窜”字能得到兔子的惊慌失措。处理时将“窜”字和“跑”字对换,再读句子时就缺乏了兔子会撞死的先决条件;从“一头”中能得到兔子撞击的迅猛。分析时将“一”字去掉对比读原句,能得出“一头”呈现的是一个动作画面,比较立体的一个形象。句中单用“头”只能表示兔子身上的部位,句子就缺少了动感。第一段文本背后隐藏着,种田人心不在焉朝三暮四东张西望不安种田的人物形象,这点我没讲,太深了,要讲的话,对象得是四五年级的孩子。
顺着课文,我们走进第二段。文中又是几个重点词,如“急忙、又肥又大、乐滋滋和心里想”。我们继续读课文,读出文字背后的故事。如“急忙”能想到种田人对不义之财的迫切(实质作者在为一个懒汉形象添砖加瓦,这点不讲。)。“又肥又大”和“肥大”在原句中互换后带着孩子们品味。得出结果,文中“又肥又大”是一个慢镜头,能突出“肥和大”两大特点,能让读者在读时有联想的时间。而“肥大”是一个快镜头,读时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深不了文字背后的情境,并且我感觉“肥大”用在此时的兔子身上有点含混,不能突出种田人心中兔子的特点。“乐滋滋”这是一个ABB式的词语,同时是在刻画种田人的神态。“心里想”是对种田人的心理描写。纵观这一段,作者用了快慢两个镜头在塑造种田人的形象。段中捡兔子为快镜头,对兔子的描写,种田人的神态,内心的描写为慢镜头。这样做再放大轻而易举之得的“兔子”,作者还是在刻画一个“懒汉”形象。
第三段的学习重点我放在了让孩子们说上。第一句中我们要弄明白两个词“从此、整天”。设计补充句子:“从此____________,整天______________。”帮助孩子们的理解。第二句我的做法是重复的读,重复的读“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随之进入本课最难之处,就是引导孩子迁移。处理方法是写,写对种田人说的话。我不赞同孩子们集体的说交流,我要求孩子们自己先写,先思考,再分享。我要让我的问题落到实处。
为此我做了一下设计:
以看图猜成语故事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课题。猜谜语导入寓言故事,向学生介绍《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同时老师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说每个字的大概意思,那么在入题时,学生跟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里,老师边写边说,是让学生理解题目大概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解释题目的句子,让学生有更好的概括能力。同时随文识字,找出句子中的生字,对个别字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中,我在两个地方进行了说话练习,一个是小组讨论课文每句话的意思;一个是学生上台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想象说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故事拓展,让学生讲讲《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一系列的设计都是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突显了几个问题:
1、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有点短。
2、当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没有及时指导。
3、小组分享时应多找几个小组展示。
从这次的成长课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备课,读透教材,学生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得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
教师一定要认真的备好课,头脑中要头清晰的教学环节。
1教学目标
1.认知叙事歌曲题材,在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叙事歌曲的特点,产生对民族音乐的产生兴趣,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2.能用声音和动作模仿堂鼓、小钹和锣,能自己演奏来乐器丰富歌曲的演唱。
3.唱准装饰音,体会波音、倚音、顿音等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3重难点
1.在学唱的过程中体会叙事歌曲的风格特点
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模仿打击乐器的演奏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教师说唱故事《守株待兔》导入,学生再次认知守株待兔的故事意义。用说唱的方式讲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表演后来说出老师今天讲故事和以往讲故事的方式有哪些不同,为下面用唱的方式讲故事做铺垫。活动2【讲授】欣赏
1、初听 学生通过聆听来感受用唱歌的方式讲故事比老师说故事哪些方面更加的丰富了 生:有旋律,有伴奏,有很多打击乐器。
2、再听 让学生听伴奏中都有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和来模仿 生:锣 小镲 堂鼓(小镲又叫小钹)学生到前面尝试演奏 并用声音模仿乐器的音色
3、再听 学生再次聆听,并用演奏小堂鼓的声势来为歌曲伴奏
4、再听 学生用小钹的声势为歌曲伴奏 强调小钹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对乐器音色的特点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后再恰当的加入到音乐中。师:为什么不能连奏强音呢? 生:因为小钹的音色特别的喧哗热闹,如果为歌曲伴奏的话,需要采用弱音和长音。
5、再听 让学生感知锣的音色特点,在对乐器音色的特点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后再加入到歌曲的伴奏中。师:接下来我们来演奏锣,谁来说说锣的音色听起来怎么样? 生:清脆 搞笑 幽默诙谐 师:锣常用于比较轻松欢快的喜剧场面,它的音色既清脆又诙谐,为了突出它的音色特点,你觉得在这首歌曲中的什么地方加入了小锣更能发挥出小锣的音色特点? 学生用演奏锣的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活动3【活动】声势
分组表演声势 学生在熟练声势后感受锣鼓镲合奏的效果 每组有一位拿乐器演奏,其他学生分成三个组来分别表演不同的乐器 活动4【练习】学唱歌曲
1、读歌词(说唱)加入乐器伴奏 每组一位同学演奏乐器,其他学生读歌词
2、初步学唱 学生演唱歌曲,通过对比的方式感知装饰音在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上起到的作用。(学生先演唱没有装饰音 再唱有装饰音旋律 后感受装饰音的作用 了解装饰音是让故事中更加形象生动 口语化 更加的诙谐幽默)师:刚才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出色,但俗话说的好,说的没有唱的好听,这首歌曲这么的诙谐幽默这么的生动形象,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唱一唱歌曲,说一说这你觉得这首歌曲都有哪些地方突出了这些风格特点?你可以尝试刚才是怎么说现在就怎么唱。生:装饰音 倚音 “ 把地锄”(有动感 生动形象)顿音“慌慌张张”(突出兔子慌乱逃跑的形象)波音“来撞树”(得意自大)学生对比演唱,感受装饰音的作用 “断了脖”(口语化 幽默诙谐)第一段的 哎 上滑音(惊喜得意)第二段的 哎 下滑音(叹气失望)哈哈哈 口腔要打开 教师指导 加入弹琴指
3、加入打击乐器演唱 加入打击乐器,让歌曲的演唱更加丰富 找学生到前面演奏乐器,下面同学完整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说唱式的读歌词方式,让学生体会叙事歌曲的口语化特点,再让学生体会装饰音的作用让歌曲更加的诙谐幽默,歌曲人物形象更加的形象,也在一步步体会中掌握了歌曲旋律和重点音的演唱方法,让学生更深一步的体会叙事歌曲的风格特点。)活动5【练习】歌表演
1、自由演奏乐器 学生自创打击乐伴奏随音乐演奏 其他的学生随歌曲边唱边创编表演唱动作
2、表演唱 学生自己创编守株待兔的老农夫形象,边唱边表演,到前面展示。活动6【作业】小结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2.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教学《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时,我以读为本,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力求通过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
2.在字词教学方面,它仍然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法,如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守株待兔”这一成语的内容,从而懂得“株”就是指“树桩”的意思。在引导学生领会寓意时,也是让学生从读中来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不忘记对写话的训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总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在教学中,不能枯燥无味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给学生带给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则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很出色,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连树桩,他们也想出花样来展示,兔子的动作,特点也展示得十分棒,学生在欢乐中度过这堂课,也正因为他们的表演使这堂课显得生机勃勃,成为这一堂课的亮点。
三、不足之处
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有没有妄想过不劳而获的成功,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丢下”、“全完了”,在简笔画中找出这样的情景。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通过“拾兔”,懂种田人懒惰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种田人认识错误后的情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扰、欲、憾、塌”四个生字,正确拼读“糟蹋、动弹”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尝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和关注标点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前两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19 生命)你来读。生
1、生2 预设老师,你写错题目了,这里有两个生命。先别急,先按老师的来读。
2、那我这样写;你怎么读?(再板书第2个),你来读。生
1、生2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课题,不管老师板书1个,还是2个,大家都能读正确。那作者为什么在课题上反复两遍,它究竟应该怎样读?相信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课题有新的理解和读法。
二、汇报预习
1、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谁来领读。(1)、齐读一遍。
预设:同学们不仅声音响亮,语感还挺强呢!这两个字在这里确实应该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那他的本音是什么?他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你来说)你能在预习时关注多音字,很好,请坐。
3、让我们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谁先来?
预设1:你真聪明!一下就理解了老师的用意。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那老师为什么要变换形式来读呢?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预设2:爬楼梯,往上声音越高,你再来试一下。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不断向上的力量,齐读。从刚才大家齐读的声音中,我听到的是声音的越来越大,感受到的是力量的越来越强。
4.读的不错,那你写的怎么样?
我们来看这些要求会写的字中,你觉得哪个地方大家需要注意。预设1:我想说“扰”这个字,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不是龙。
很好,你的提醒很重要(板书),写这个字要注意占位,左窄右宽,右边是一个尤其的“尤”。
预设2:“欲”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谷的捺变成了点。你的眼睛更亮,(板书)谷字的捺要变成点,写时要注意避让。
预设3:我发现“屈、茁”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出,但是屈的出最后一笔是点,而茁的出最后一笔却是竖。你观察的很准确,这样写是为了字能更美观。
预设4:震撼的撼是“扌”不是“忄”
预设5:“踏”是足字旁。(板书)这个字的笔画比较多,写的时候要紧凑一些,注意左右两边不在一个地平线上。
预设6:限这个字是双耳旁,右边不要写成良。你的提醒很到位,(板书),写这个字时,要注意,左右两边并驾齐驱,肩头要平。
5、现在我们开始写字,拿出本子,放好垫本。注意头正、肩平、臂开、足安。(2分钟后)写完之后注上拼音,注音是要注意音节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
6、写完了吗?同位两个互相评价一下。
7、你们两个起来说一说。(教师评)首先应该表扬的是他们的写字态度都非常认真,很干净,也很漂亮……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同桌对你的指导,在书写时吸取别人的经验,扬长避短。
8.为什么老师要写这四个字,请同学们看黑板,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相当,在书写时有的字不要画蛇添足,有的字要像人一样学会避让,有的字要凝心聚力,不要四分五裂,有的字要齐驾并驱,不要独树一帜,如果你关注到了这些,就能帮助我们提高书写能力。
9、请同学们收起生字本。
三、初学交流
1、字词同学掌握的都很好,老师忍不住为你竖起了大拇指,那读课文的时候,相信你会读的更棒,请同学们接读课文①②③④⑤,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边说边指课题)
2、课文读的正确流利,真不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第一事例的内容是什么?谁能再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①②同意吗?
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谁能像他那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第二个事例?第三个事例?
③大家看,这三个事例中,有的是谁,干什么?有的可以省去谁,直接说什么事?像这样用一个词组就可以将这个事例说清楚,这种简练的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谁能看着板书,将这个课后思考题充实起来?①②齐读。
四、深入交流
1、同学们,每件事都有作者对生命不同的思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手指大屏幕)画问号?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事例,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飞蛾的句子和引发作者思考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描写飞蛾的句子(生读)同意吗?剩下的句子是作者引发的思考,谁来读。同学们看,老师找的也是这样。
2、从作者的一捉一放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来谈。预设1:因为作者被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惊了,所以忍不住放了它。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强烈的求生欲望” 究竟飞蛾怎样的求生欲望让我震惊,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来谈。
预设:生①我从“它挣扎着……鲜明!”这一句中的“挣扎”一词体会到这只小飞蛾它特别想活下来。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拼了命,用尽全身力气)你是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极力鼓动),鼓动什么意思?(扇动),能换成扇动吗?(不行),谁能想象画面说一说。
预设:我通过联系上文知道此时小飞蛾在作者手里,作者可能捏住了它的翅膀,所以它没法扇动,而是在使劲的鼓动。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谈,很好。
预设①这里有两个那样,反复使用,表达的感情很强烈、预设②:我还发现这里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叹。师:你能关注标点符号很好。同学们,标点也是无声的语言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叹。(齐读这三句)
同学们发现了吗?“但它”肯定前面还有另外的情况,上下连起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能结合上下文来谈一谈吗?)①预设:我通过“稍一用力”体会到飞蛾的生命非常脆弱,因为只要作者“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②我还发现了“跃动”从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请你读出这种力量。
刚才同学们围绕这一段谈的都非常好,有的抓重点词,有的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的关注了标点符号,老师特别高兴,你们很会学习,从这一捉到一放,中间的原因是哪个关键词?(挣扎))
预设:求生的欲望——求生的欲望表现在小飞蛾的具体动作是-----挣扎。①为什么挣扎?理解这个词需要联系上一句(生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因为作者捉住了它,稍一用力,它就会死。
稍一用力,轻而易举的我就能结束飞蛾的生命,可以说它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
②飞蛾这么渺小,我这么庞大,它的挣扎管用吗?几乎是没用的,但它仍然激励鼓动双翅,你从这个动作中又读出了什么? 预设:它特别想逃出去,不放弃一丝希望。
③可是,你们知道一只飞蛾从生到死是多久吗?大胆地猜一下,老师搜集了资料,只有9天,仅仅9天啊!或许这只小飞蛾已经到了生命的第8天,甚至第9天,但它仍然这样拼命的挣扎,此时你又想说什么?
④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就是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感到震惊,所以,此时的我(生读:我感到„„放了它)
⑤同学们,作者捉住了飞蛾,一个小小的昆仲,在它挣扎的瞬间,忽然发现这样渺小的生命面临如此巨大的威胁的时候,竟然如此极力地抗争,尽管希望渺茫,尽管生命短暂,但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都不放弃自己的努力,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作者震惊,令老师震惊,令我们大家都震惊,所以“我感到„„忍不住放了它”(齐读)
⑥学到这,如果让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齐读)
这是大家对生命强烈的呼喊,你读懂了小飞蛾,读懂了它的心声,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能选择珍惜。
⑦回顾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老师发现抓关键词,抓含义深刻的句子,关注关注标点符号是同学们凭借教材经常用到的方法;刚才老师又适时给大家补充了课外资料,这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那现在就请你利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事例.学习提示:说一说: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找出关键语句标画下来,写下感受,并在小组里交流。
预设:大家好,我是++小队,下面由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交流作者在这一棵小瓜苗身上又引出了哪些对生命的思考?
生①:我先来读一读描写小瓜苗的句子,“墙角的砖缝……小瓜苗”通过“竟然这个词,说明作者没有想到掉到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能长出来,作者很吃惊。
师:只有这一处想不到吗?再找找,还有哪儿?(竟使)透过这两个竟字,我们体会到了那份吃惊。种子发芽长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啊!作者怎么唯独对这截小瓜苗这样吃惊呢?
预设:因为他和别的植物不一样他是长在一个墙角砖缝中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能冒出来,确实让人吃惊,我来补充: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冒字,说明他不是长出来的,而是冒出来的,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仍能冒出来,说明他的生命力很顽强,作者没有想到。师:带上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啊!
生②我来读读由它引发的思考“那小小……只活了几天”我通过读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小瓜苗特别了不起。有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尤其是“冲破,坚硬”这两个词,我觉得这课小瓜苗特别了不起,师:是啊,小小的香瓜子,我们从外面打开,它仅仅是一种食物,但是,它从里面冲破,就是一个生命啊!那小小的香瓜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力啊!)
生③请大家看这一句话“竟使……只活了几天”我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想到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土壤、水分、养料,可是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他仍然能够长出来,真是太了不起了!你能联系其他学科的资料来谈体会,真棒!师:不仅生存环境恶劣,生长条件还不足,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骨子里却那么坚强,作者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生④:请大家接着往下看,我从“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里体会到小瓜苗的生命也非常短暂,只活了几天。
师:是啊!没有发现他,没有注意他,没有人精心管理它,它还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没想到小小的香瓜子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不得不感叹。齐读(那小小……力啊!)
可是同学们,茁壮生长和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怎么感觉它们放在一块很矛盾呢?
预设:即使活1天,也需活出精彩
感受到小瓜苗的这种精神,我们不得不赞叹齐读(那小小……力啊!)我听出了大家对瓜苗顽强生命力赞颂。
师:同学们,作者看到了瓜苗,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在它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几天,忽然发现,这样卑微而弱小生命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杏林子在写下“即使”这两个字的时候,她会小瓜苗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敬佩)谁能读出这种敬佩。
学到这,我相信同学们对于课题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读法,这就是(生命 生命)齐读课题面对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只有选择“尊重”(板书尊重)
6.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抓紧把这一段背过吧!
这一部分同学先背描写瓜苗的句子,这一部分同学背由它引出的思考,开始吧!(2分钟)同学们,背过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我特别佩服这边的同学,同样的时间能背过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大家看,用这种分层的方法确实提高了大家的背诵效率,课下再把你缺的那一部分充实起来,再将第二自然段背过。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两个事例的学习你能初步悟出生命是什么?让我说——(出示图片)生命是飞蛾的奋力求生;那你呢?
预设:生命是瓜苗的顽强生长;
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徐 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动画、讨论学习以及实践应用,能够简要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分析转录的特点,认同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模型模仿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的实践,尝试用模型学习的方法,树立建模的观点;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会数学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遗传密码的通用性特点分析,进而认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统一性及生物之间的平等性;从再现引入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学生在获得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以及基因是有效地DNA片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一个知识新热点。
从教材的分析看,本节内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同时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计划1课时完成。本节内容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需要细有DNA与RNA的区别与联系,RNA的种类及功能做铺垫,而翻译过程需要遗传密码的知识做铺垫,从学生的认知看,DNA与RNA的区别是学过的,只要以问题串的形式复习即可。RNA的种类这部分知识可利用书本插图做讲授式教学,因为这知识是属于事实性的,这样处理便于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并迅速进入主干知识的学习。遗传密码的组成这部分知识是理解翻译的基础,可通过与现实生活中文章翻译的联系来引入,通过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数学关系的推理理解密码表的知识,再通过引出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对密码子知识的学习、讨论、来获得。这样设计既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尝到探究性学习,同时又能让学生获得数学与生物学联系的认同。此外,根据密码子的通用性,随风潜入夜的贯穿生物遗传物质的统一性以及生物的平等性,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而对于主干知识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这两个部分,都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翻译,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做和练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真正理解。
在做好了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录已模糊有了一定的方向,能大致知道粗线条的转录,我准备再利用教科书插图与多媒体动画的形式结合,使学生获得转录的知识,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体现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而翻译,可通过教师引出的问题串先引导学生阅读、识图,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再通过小组模型模拟的方式,既可通过操作深入了解,还可对转移RNA的反密码子有深刻印象。此设计不仅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同时体现了模型构建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认同生物的物质统一性及平等性。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四、教学手段:问题引导质疑修正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模型模拟实践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以及讲授式教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教教学学内容
环节
通过
学生
感兴
趣的实例
结合引问题入 引入 教师行为
多媒体展示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形形色色的恐龙,提出问题:这是一部科幻片,讲述的是科学家利用恐龙的DNA分子使灭绝于中生代的恐龙复活后的故事,同学们,已灭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学生讨论表达观点后)教师评价:同学们的考虑都是有根据的,思维是科学的。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的,那么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行为
学生先回顾,再讨论,可能出现两种观点,一种是能,因为从已知的知识知道
DNA是遗传物质,携带恐龙的全部遗传信息;另一种持怀疑态度,因为DNA仅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蛋白质才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基因存在,就一定能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吗?为什么现在没有先例证明灭绝生物的复
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例结合问题引入,创设学术矛盾,从肯定学生的观点的来源,到引入新授课,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无声的培养了科学思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然生成本节课知识主线DNA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评价方式
肯定学生的两个观点来自于已有知识的方式以及善于联系前沿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
活?
新授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首先我们来学习转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象空间的问题,同时结合我们学生思考后回答:DNA相当于司令,它不能
引导思考,拓展
及时鼓励
思维,激发兴趣。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课 的转录引到细胞质中去,入: 学习过的核酸的知识,想一想,再回答下列问题:DNA不能进入细胞质,那么,它的信息是怎么传递到细胞质中的呢?
展示一个研究实验: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进了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这说明了什么?
很好,所以,要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RNA。
(引入下一环节)
知识回忆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思预考:DNA与RNA有什么区热: 别?试从分子组成、分子结构
以及存在部位上比较。脱氧核DNA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
因为不利于全局指挥,且太危险,不易保持它的稳定性。
它是通过一种中间物质RNA来传递的。
学生思考回答:DNA有脱氧核苷酸脱水缩合而成,是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
提供依据,引导思考,锻炼从事实找证据的科学思想。
知识预热以教师问题串的呈现作引,渗透探究性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表述答
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与RNA 联系?
胞核内,RNA由核糖核苷酸
案方式渗透面向全体学生的理教师呈现比较表格,学生完成 脱水缩合而成,念。区别 基
五碱基 本碳单糖
位
DN脱脱ATCG A 氧氧核核苷糖
酸
RNA 核
核AUCG
糖糖
核苷酸
联系 碱基能互补配对
RNADNA是双螺旋结构,RNA是的种单链的结构,那么,它是什么类 样的呢?多媒体展示三种RNA示意图,讲述RNA的种类是根据功能来分类的。由此可见,遗传信息是由信使RNA完成的。
转录 提出问题:请观察教师动画演示的转录过程,小组在结合插图,讨论回答:什么是转录?转录的模板?转录的原料?
主要在细胞质内。脱氧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组成的五碳糖不同,以及碱基不太一样。
学生接受式学习,获得RNA种类的知识并认同信使RNA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请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
组补充,评价。
这部分内容属于铺垫,且是事实性的内容,没有讨论的价值,因此,设计为教师讲述,可节约时间。
转录这个重点知识的突破,采取先课件演示,获
得感性认知的基
小组互评,教师参与评价,落实三维目标
转录的场所?转录的条件?(播放1遍)
教师板书同学的回答:
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教师强调,三种RNA都是这样合成的,但只有信使R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场所:细胞核
条件:酶(解旋酶、RNA聚合酶)、ATP
拓展:在学习转录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如果学
学生可能会提出教师预设的问题,就一起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就由教师提出,一同认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
础上,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本图文结合,回答教师的问题串,最后实践一个转录过程来突破重点。这样处理第一符合认知规律,第二体现教师导与学生学的主客体关系,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及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拓展的设计意图先设计导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遗传信息转录与细胞分化的关系,从而将两个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细胞是一个整体的认识
预设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由教师抛出问题,引生没有,那么教师就问:一个性表达的结果,起思考,引导学新遗传授密码
课 细胞核中的DNA是全部转录还是部分转录?联系一下肝细胞与神经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现在,信息已经转录到RNA上了,可是蛋白质在哪里合成?那么它是怎么到细胞质进一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呢?
讲述:把信使RNA上的信息反映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的过程叫做翻译。设想:我们如果要把一篇英文翻译成中文,你需要什么工具?是的,英汉词典。同样,把信使RNA上的核苷酸序列变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需要这样一种对应关系。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式怎样的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述:RNA只有四种碱基,而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这4中碱基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呢?如果1个碱基决定一种,那么,4种碱基
既信使RNA不同。
学生顺着教师得思路,思考,计算,得出结论:假如2个,最多能编码16
种,还是不够。如果3个,就有了64种组合,这样就够了,但是又多了。
生将两个知识联系
首先以英文翻译为例,引发学生对遗传密码存在的认同,此举体现了与现实生活
联系,能激发兴趣及化抽象为具体。
碱基与氨基酸的数量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获得,其中的疑问:三个决定又多了?又正好作为学习遗传密码的导,一箭双雕。此举顺便渗透了学科联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码子表的学习
教师通过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及推理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只能决定4种,那么假如2个决定一种,最多能编码多少种?一个氨基酸的编码至少需要多少个碱基,才足以组合出构成蛋白质的20中氨基酸呢?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欲望,体现探究性
学生分析回答:学习及面向全体 的确如此,科学家把毎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P65页是科学家破译的密码子表。分析此表,回答:有多少种密码子?有多少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为什么64种密码子只能编码20种氨基酸?
对,这种一个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的现象叫做密码的简并。
科学家发现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是一样的,你对此有何想法?
同时说明了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生物之间的具有平等性,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平等的生命。
翻译 译员也找到了,那么它是怎么翻译的呢?在哪里进行,搬运氨基酸的工人又是谁呢?
64种密码子,能
编码的是61种,3种终止密码不编码,因为有些
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
生物在遗传物质上具有统一性。
学生回答:模
板:信使RNA,原料:游离的氨
学生。最后一个
问题:遗传密码的通用性说明了什么?恰是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命的平等性而设。
1通过问题串先
引导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获得
及时评价学生动手能力、表述
1、教师提示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基酸,场所:核翻译的初步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糖体;条件:酶、象。体现倡导探ATP、转运RNA 究性学习及面向
2、请同学们阅读理解蛋白质的合成示意图,小组讨论回答:翻译的模板、原料、场所、条件。
3、请用桌上的模型,尝试将一段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注意起译和终止)。
4、请一个小组演示翻译过程及展示翻译出的蛋白质。
5、一条信使RNA只能翻译一条肽链还是多条?可以同时翻译,还是逐一翻译?
教师补充转录的多个位点进行及快速性,补充蛋白质合成的加工过程。
再现多媒体展示:再现:你现在认与 为利用已灭绝的生物的DNA
能使它复活吗?那么我们该拓为此做些什么? 展:
拓展:如果,DNA上有碱基
学生动手模拟翻译。
表述翻译的过程和结果
回答再现:从DNA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首先是是否全部表达全体学生,同时对图文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进行培养。
2通过模型尝试深刻理解翻译过程,从而突破难点。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模型构建这种学习方法。
设计再现一是为了课堂有始有终,体现生物学知识对决策的影响,二是进一步加强保护生物多
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6对,那么,它指导合成的多的问题,还需其样性的情感态度肽最多有多少个氨基酸构他细胞组分的与价值观的教育成? 参与,因此,至及激发社会责任
少,在未来的很意识。教师讲述:这个问题留给各小多年间是不可
组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完能实现的。
问题留给课下,成,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激发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为新知识作铺垫
作教科书67页练习学生课后完成 检测学习效果 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转录
1.概念:DNA→RNA
2.基本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
原料──脱氧核苷酸
场所──细胞核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
能量──ATP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二、翻译
1.遗传密码
(1)概念:
(2)种类:64;能编码蛋白质的种类:61;
(3)起始密码:AUG GUG; 终止密码:UAA UGA UAG(4)特点:简并性 通用性
作业评价 2.翻译
(1)概念:mRNA→蛋白质
(2)基本条件:模板──mRNA
原料──游离的氨基酸
场所──核糖体
工具──tRNA
酶──多种酶
能量──ATP
(3)结果: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4)特点:多位点同时翻译,快速。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等奖】推荐阅读: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说课 反思06-13
小青蛙教学设计一等奖10-12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等奖09-14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10-14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09-14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等奖06-24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07-02
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06-17
赵州桥一等奖教学实录09-16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