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教学设计(精选8篇)
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
主备人:赵娟娟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合作为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安排了一项综合活动--设计营救计划.还安排了识字.学字.组词.理解成语.词语连线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2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
3、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单元重点难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课文。课时分配:8课时
《 比 本 领 》
教学目标:
1、认识汉字11个,会写8个生字,并理解文中好词、好句。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和别人合作,并愿意、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写会自己喜欢的字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生字。教学重点及难点:.识识11个生字,能正确运用生字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简笔画的图)
1、师:同学们,这棵树上长满了果实,真诱人,一只小花鹿站在树下,一只猴子面对着一条小河正在发愁,它们都没有摘到果子,大家快帮助它们想个办法。
2、学生自由讲。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的课文是:比本领.这个本领肯定与什么有关?(苹果)
二、初知文意
1、自由读课文.2、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时候事情?
3、慢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11个生字
1、自由拼读文中生字表中的二类生字.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3、教师指导记忆生字的多种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4、学生分小组自由认字。
5、指名学生认读生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6、老师重点指导“摘”“算”“赛”“垂”“猴”“丧”这几个笔画较难的生字。
7、练习组词、用词说话。
8、书写生字:把你喜欢的生字写会,看谁识的字多。
四、在班内展示识字情况。
1、认字、词。
2、写字。
五、自由正确地朗读生字、组词、句子。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自己想要写会的生字。板书设计:
比本领
猴
俩
伯
棵
摘
算
赛
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写会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并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运用生字词。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读在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生词。
3、复习学过的11个生字。
丧
了呀
二、学习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领、都、觉、得、象、考、谁、急”。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学情。
3、你是用哪些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吧。(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象、考、急”的读音与字形,注意“象”的写法。
形近字的比较: 象——像 考——老 得——很 觉——党,注意“见”不要写成“贝”。
4、练习组词、用词说话,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领.得.象.急.觉,谁”的写法。
6、在写字本上描描写写。
三、小组检测识字情况,互相交流展示。
四、在班内展示识字情况。
五、自由朗读课文
进一步记忆自己画出的生字、生词。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比本领
领
都
觉
得
象
考
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比本领》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测读生字。
2、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急
1、自由读课文真空。
考题:河对岸有结满果子的树,看谁先摘到果子。
比赛:树高梅花鹿摘不到果子,遇河猴子过不去。
结果:两个合作,摘到了果子。
2、大家认为最精彩的在哪里?
3、读第二自然段
①抽读 ②生评 ③师评
师:起先的小花鹿是得意洋洋的,十分骄傲,后来的小花鹿垂头丧气的,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4、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①师:这一段要读出大象伯伯的慈祥,语调要慢。
④师:现在想一想:它们俩一下子明白了,到底明白了什么?(合作才能摘到果子)
5、填空:(合作)力量大!
6、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鹿和猴子谁的本领大?
师:开头的鹿和猴是骄傲的,结尾的鹿和猴是谦虚的.7.齐读全文.三、延伸:
学了《比本领》大家谈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别人听.2.组词: 轻()伯()准()
劲()
拍()
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
梅花鹿→树高摘不到
比本领
合作→摘到果子
金丝猴→过不了小河/ 课后反思:
《天鹅、大虾和梭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区分“合伙”与“合作”的意思,懂得合作的重要性。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大车为什么未动分毫,进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课时分配: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9个生字,写会自己喜欢的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及难点:.识识9个生字,能正确使用字词。教学用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两幅(略).
2、看一看,告诉老师这两面三刀幅图中哪一幅成功了,哪一幅失败了。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怎么啦?
3、请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略知内容,并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
1、教师指导识字的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2、分小组自由拼读、识字。
3、小组内测读,检查认字情况,帮助不会的认会。
4、指各认读,集体评议。
5、向同学介绍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6、直一步测读生字。
7、练习用字组词,用词说话。
四、书写生字。
1、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要掌握的生字写下来。
2、在班内展示写字情况,同桌交流。
五、巩固识字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费
烦
虽
靠
朝
竟
管
至
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会读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
教学重点及难点:认会写会7个生字,能正确组词,用词说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读在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生词。
3、复习学过的9个认字表中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教师指导识字方法。(分析字形记字,形近字记字,词语记忆法,换部首记忆法等。)
2、分小组学习生字“合、伙、拼、伸、非”(舍——合,伙——伴,伸——神)(“拼”,用手把几个东西并一起就是“拼”)
3、在小组内练习组词。
4、小组检查识字情况,教不会的学会。
5、在班内检测识字情况,纠正错的读音和错的词语。
6、指导学生用词说话练习。
三、书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命
伸
弓”的写法。
2、在写字书中描红,并写生字。
四、课堂延伸:
指导学生用生字词练习写话,并在班内展示、交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抄写生字。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合 伙
拼
命
伸
弓
非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不合作的后果,在讨论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测读生字。
②测读句子。
二、出示图画,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质疑(包括不懂的词语、难理解的问题)
2、解决问题。①读第二节诗.
(1)哪几句写天鹅、大虾、梭鱼劲不往一处使?(2)谁告诉大家他们仨这样做想干啥?
(3)对这样的三个人,大家喜欢还是讨厌?(4)请大家带着对它们的讨厌一起读这三句诗.(5)这仨个到底是谁是谁非?(都是错的)(6)大家告诉它们仨应该怎么办? ②讨论:大车现在还在原处吗?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合作很重要)③读第一节诗,思考: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错的口气)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天鹅、大虾和梭鱼
天鹅、大虾、梭鱼
大车分毫未动 ↓
↓
↓
↑ 云里钻 往后靠
水里跳 不合作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九)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用字组词,选词造句,理解和积累词语。2听故事,激发好奇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字词句的练习,阅读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丁丁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二、抄写音节。
先指导学生读音节,体会O和UO的讲法用法后,再抄写下来。
三、用部首写字
1、比一比,写出“刀”字旁的字,看谁写的多。
2、你还可以给它们换什么部首?
四、比一比,组词
请学生先运用学过的方法辨析,再组词,集体纠正。
五、读一读
1、想想每个词语的意思(贯穿于课文或句子中)。
2、请学生试着用其中一个成语造句。
六、连一连 :把与这些动物有关的活动连起来。
五、听故事:
《小猴子兄弟盖房子》 说说听完后有什么感想。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
把《小猴子兄弟盖房子》讲给父母听。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语文天地。教学目标:
1看图讲故事,激发好奇心。2自读短文,听故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及难点:阅读练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七题: 设计营救计划。
1、教师出示图画,指导学生看图。
2、小组讨论,设计出营救小白兔的办法。
3、各组选出代表向全班陈述营救计划,然后评出最佳方案。
三、自读短文
1.自读短文,画出短文中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认一认。2.了解内容,说说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集体交流 :我读了这篇短文知道了……
4、查字典完成练习题。
四、读“金钥匙”的句子
1、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2、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一、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与要求
语文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奥秘”, 安排了这些内容: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开启大自然之门, 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 召唤学生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营养。在文本诵读中, 培养学生观察的热情,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叙述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 到傍晚忘记了回家;二是放鸭子时, 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 父亲的责骂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虽然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 但正是由于他对昆虫具有浓厚的兴趣, 并养成了耐心观察的好习惯, 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 体会要打开自然课本、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 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第六课《变色龙》采用叙事的方式, 巧妙地展示了变色龙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方法进行观察, 描写了变色龙的静态、动态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式观察动物的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课《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蝉儿脱壳前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动作过程, 不仅是因为观察仔细, 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持久的跟踪观察, 并通过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观察内容, 让学生领悟跟踪观察的方法和有序生动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上的四篇课文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观察”而构架安排的, 主要聚焦“动物”。“慧眼细察出佳作”, 习作2是写一个小动物。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写出动物外形或动作的主要特点。巩固过渡句的使用, 使文章前后段之间更紧密, 从而有条有理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形成观察能力。
练习2的内容也突出了“学习观察”这个核心知识点, 其中两个部分与观察有直接的联系。一是“诵读与积累”, 内容是三位名人有关“观察”的名言, 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 深刻感悟观察对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想想说说”, 这是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 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注意前后联系, 发挥想象, 合理推想。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外, 还注重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协同发展。
可见, 这一单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观察”系统地编排了教学内容。观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乃至自身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探索大自然奥秘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视野中的“观察”与培养学生的“说”“写”等能力是分不开的, 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丰富自己的感受, 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升表达水平。本单元在第三学段的开始, 既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联系, 又要注意区别, 突出本学段的重点,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溯源:前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一、二学段中, 围绕“观察自然”的课文很多, 包括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 还有观察的小故事、实验文章等。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之前, 学生对观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知晓一些观察方面的知识, 如观察要有目的, 由上而下、由远而近, 由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初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通过看、听、闻等手段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跟踪观察、对比观察等。在习作上, 一、二学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书中图画、自然界植物、生活中景点等, 让学生积累素材, 写出图意或事物特点, 适当展开想象。另外, 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也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一、二学学段中, 与本单元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着紧密联系, 教学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通过介绍达尔文对海洋中小岛上昆虫的观察从而感悟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这与《装满昆虫的衣袋》都是介绍名人观察的故事, 以榜样感召学生观察大自然, 培养热爱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这与本单元第七课《金蝉脱壳》有相似之处, 两位作者都采用的是同一方法, 即跟踪观察的方法。但在表达观察的结果时, 前者是粗细条勾勒, 后者是细描刻画, 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这种安排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
四年级上册“培养学习习惯”中将“留心观察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在指导学生看图表达内容时, 初步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 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不仅对语文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 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初步让学生知道观察静态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燕子》这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燕子外形、飞行和休息的情景, 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看、听等两种方式仔细观察, 既描写静态、又描写动态, 而且语言准确生动。这与本单元第六课《变色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有些类似, 但这两篇课文的文体显然不同。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校外去有目的地观察,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而且要写得有意思。通过例文, 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力求有新的发现。例文就是通过小作者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 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生生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 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次作文训练, 使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四年级下册习作5写“一两种植物”, 要求学生先确定观察对象, 对选择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 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最后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作的练习为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动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延展:后续学习的巩固与提升
第三学段中除了这一单元外, 与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关的课文不多,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 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继续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表达观察,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讲了作者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生动具体地描写鸟儿归林与栖息的壮观场面, 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并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 让学生体会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观察, 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
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实验, 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一课很好地回应了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学生平时观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后印象不深, 笔下写不来。这是学生普遍的问题。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观察要有顺序, 否则观察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观察时, 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 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 否则观察的主次不清。只有突出重点、细致观察, 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在观察过程中, 边观察边想象,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 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 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更明确、方法更具体, 观察与积累、想象等相结合, 提高表达水平。
五年级下册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 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仔细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 写好习作。六年级下册习作4“记一次实验”。习作要求就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或自己边实验、边观察, 做好记录, 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 多动脑的良好习惯。这些习作训练都是对本单元教学后的巩固与提升。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在识字方面,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猜谜语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在朗读课文方面。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部分学生尤其是刘召瑞等同学朗读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学习的课文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其中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国庆场面的《欢庆》,还有显示祖国不断强大的《我们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本组课文寓意深刻,教学时不宜过多繁琐的说教、讲解。但大部分课文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为此,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和学生一起读,美美地读,深情地读,激情澎湃地读。和学生一起背,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背,和学生赛着背,变着花样背,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再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在本组课文教学中,这个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欢庆》一课时,我把祖国60华诞的阅兵盛况重放给学生看,看了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欢庆的场面。不用多作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举国欢庆的含义。再对照解放初的国庆节视频片段。不用多说,学生就能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对祖国的理解。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加强记忆,所以这样的教学非常有效,起码,学生不觉得背诵课文有多么难的感觉,也不讨厌背诵。我想,这样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近阶段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段教学中,我努力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下半 月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个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认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上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主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教学时,我注重了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低年级是书写的起步阶段,老师的指导要特别细致。平时每次指导写字,我会先引导学生观察范字,找准关键笔画,观察其他笔画的占格占位,我再用彩色粉笔边范写边讲解,最后再让他们先描后临。
每节指导写字时,我重视了示范讲解,可是学生的书写质量就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可能问题出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书写时间保证,一般都在课外书写完成。还有可能写得多了,只有写得少,才能写得好,写得认真。下阶段,我要多利用午读、空堂的时间让学生练写生字,并从中个别辅导。期待有所进步!
识字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无减。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种形式识字,如: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生活中识字„„目的无非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平时,我尽量采取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来进行有效识字。学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识字的兴趣,就更加没有了动力识字。因此在教学中保持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很重要。今后,在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喜欢利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让学生在变换的说话练习中进行多种方式的表达。比如在《假如》第二课时的设计中,结合文本,通过“如果有足够的粮食,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如果有足够的粮食,小鸟再也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没有一双好腿,西西不能在操场上奔跑,只能坐在轮椅上;没有一双好腿,西西只能……,不能……。”学生在利用我提供的句式说话的过程中对文本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对理解文本有很好的帮助。
利用文本资源和课后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延伸、扩展。语言的习得,最终的目的是表达。儿童是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假如》第二课时中,首先,我给学生创设了说话的情境,由三封求助信的引入,扶着学生进行说话,表达自己对动物、环境的关爱之情,表达自己的愿望,让说有了一定的模式。一句“请拿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心愿。”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有感而发,编出许多感人的诗句,此时此刻是水到渠成。
而通过学校开展的低年级阅读教学校本研究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指导朗读方面存在的很大不足。在平时的课堂中,在其他类型的课中,我能够指导学生读好词语、短语、句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然后反过来再读词语,这是一种互相的过程,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而形成的能力。但在具体方法上,我似乎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一种理论支持上的缺失。而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上,更是一个空白。如何让学生进入文本,而老师尽量减少琐碎的说话,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较,我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是比较单
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也不够灵活多样,可能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何利用多种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课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改善的问题。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在本组的教学中,最感到得意的是,在执教《“红领巾”真好》时,我注意强调语文的基础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比如,在复习词语时,强调难点字的读音,在学习课文时,AABB、ABB式词语的积累,以及“一会儿……一会儿……” “因为……所以……”句子的训练。我自己觉得这样的训练很有层次性,达到了积累词句,学语文,用语文的观念。语言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必须通过多次训练,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
但回顾课堂教学,不足之处有:
(一)没紧紧围绕书本。上完课后,我觉得同学们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是回过头一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拿着书读的机会很少,大多是看大屏幕。看着大屏幕读是很方便,而且又有图片可看,但丢掉书本去读书还是不行的吧?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还得让他们多去品读感悟,不能太直接地给了他们答案。
(二)有太多理论的说教。低年级学生重在感悟,有真实的感受就行。比如在学读问句时,学生有生活体验,知道如何读问句,掌握方法就行,不要说太多深奥的理论,把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
(三)没发挥范读的作用。我在朗读指导中注重了言语描述、图片欣赏、生活体验对朗读的指导作用,但回过头一想,老师亲身的示范很少,虽然小朋友们有体验,但老师如果能起个示范作用,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朗读的方法。
(四)注意语言的锺炼。同样的意思,表达方法不一样,小朋友们理解的深度就不一样。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者提问时语言既要精炼又得适合语文阅读课的本质,能够让小朋友们更明白。有些地方我也疏忽了,语言组织上不够注意,好像在上自然课。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一、周教学内容:学习第9单元《礼物》。本单元安排了5篇课文,两篇自读主体课文,3篇自读课文。
二、周教学重难点:
1、生字:认识19个,会写17个。
2、积累:联系实际思考。作文:《礼物》
三、周学科融合:本单元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贯穿于自读、精思、感悟、鉴赏、提高的学习过程中;以及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课题
献你一束鲜花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献你一束花》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2.积累目标:会认生字6个、会写生字9个。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段序。2.细读感悟:
出示自学提示:向我们讲述是怎样一个失败者?
3、品读文本、感受内心、解读深意
品读失败者的沮丧、愧疚:
(1)勾画文本内容,读出相应的句子。
(2)联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理解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
(3)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4.出示拓展文本:
(1)体会文本中的运动员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朗读文本,体会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感受运动员的不易。
(2)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愈赢就愈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更重。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课后反思课题
微笑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学习目标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2.细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梁月英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七年级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相似的年龄,类似的经历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能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健康愉快的成长。
《往事依依》作者回忆与文学的情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并告诫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名师的成长历程告诉学生:多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友,将受益一生。应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幼时记趣》 作者追忆了儿时观察动物,产生联想,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充满了童趣。作者童年有着对自然的好奇之心,对弱小者的同情之心,成长的道路有着乐趣与真情。[本文由免费提供] 《十三岁的际遇》 作者深情地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表达了对北大的热爱及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精神,充满了理想与希望。不同常人的成长历程会带给今天的学生怎样的感受呢?
《伟人细胞》
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过程,向学生阐明了从小事做起的必要性,对于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二、单元学习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三、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2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六、往事依依
学习目标:
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前学习: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二、查一查:
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
徜徉()水浒()水泊()停泊()浩淼()歌咏()
重读()
阴晴雨晦()镌刻()谆谆教导()绚丽()
三、读一读: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 犹新。
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四、想一想: 探寻写作思路: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个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五、动一动:
CCTV-3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朱军,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
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归结到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文学作品对她后来人生的深远影响,即作者所说“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请同学加以认真点评。
六、练一练:
1.熟读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欣赏语言,品味描写;情感熏陶
一、品一品:新课 标 第一 网
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见,如描绘评注图象所展现的梁山景象(第一自然段),祖国家乡美好的风光气象(第四自然段),描摹国文老师讲课入神的情态(第五自然段)等等都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例如:
1.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分析: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 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分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请你也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1)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2)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本组意见。
二、悟一悟:
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明确:
相同: 本段所举两个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讲的内容是抒情的诗,诗词的作者是爱国的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的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爱好新闻学的激情。
不同: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作用: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
总结:书有不同的档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我们要尽可能选择一些高雅的作品欣赏。阅读面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美术、摄影等,把感受写下来,丰厚自己的人文底蕴。
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
四、练一练: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附
板书: 往事依依 于漪
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登
选材精当
↓
山
水
千
国
北
语言优美 回忆往事
===> 水
浒
家
文
固
======> 前后照应
↓
画
传
诗 课
楼
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
七、幼时记趣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能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并养成积累的习惯。4.能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学会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梳理。
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学会断句,注意感情和节奏。
2、借助字典、注释,了解字词解释、句子含义。积累常用文言知识。
3、概括并口述文中三件趣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的街车走过千坎万坷,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已经跌落成碎片。但童年的回忆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整个生涯中。童年的天空是用纯洁的心灵制成的清净的海蓝色;童年的画卷是用希望描绘成的五彩缤纷的梦想;童年的诗歌是用幻想写成的一首完美的欢乐。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漪老师深情地追述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及对她的深刻影响;而沈复则以纯真的童心告诉我们他难忘童年的“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能过这篇小品文的学习,来感受他的这份“物外之趣”。(板书课题)
我知道,这是同学位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你们首先要学会怎样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文意,但我想,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商量着把文章改写成每个人不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文章,通过注释和工具书都不能理解的字词你们可以问老师。
二、读一读
①读准下列加点字。
童稚(zhì)
藐小(miǎo)
鹤唳(lì)凹凸(āo tū)沟壑(hâ)
庞然大物(páng)怡然称快(yí)土砾(lì)项为之强(jiāng)癞蛤蟆(lài)②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③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课文,做到读通顺、有感情。④教师范读、领读课文;
三、译一译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先独立翻译课文,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四、记一记 实词积累:
余:我。
明察秋毫: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明:眼力。察:看清。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故:所以
私:私下里
拟:比
强:僵硬的意思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山倒树:搬开土山,撞到大树,拔,移,搬开
虚词积累: 之:
物外之趣:的。
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昂首观之:代词,代蚊子。
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之”。以:徐喷以烟,用。
或:连词,或者。
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蚊子。
常蹲其身:
代词,自己的盖:连词“原来是”
为:项为之强:因为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
昂首观之(看)
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
神: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
以:
徐喷以烟(经常)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
察: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为:
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林(当作)
之: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成语: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 省略字: “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省略句:
群鹤舞(于)空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固定句式:
作„„观:当作„„看
以„„为:把„„当作„„
„„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
五、说一说
1.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性的说一说。明确: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请用自己的话将三件事向大家复述一遍,同学认真听好,并作适当点评。
六、练一练:
1.识记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笔记本上翻译全文。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
2.学习借助联想、想象形象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沈复的《幼时记趣》。童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的一段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记忆里它是一支清亮的歌;是一首纯真的诗;是一只放飞憧憬的小鸟;也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上节课,我们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扫除了文字障碍,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更加具体地感受一下沈复幼时的童真童趣。
二、想一想
1.揭示本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做出的判断? 明确:本文中心的词语是“物外之趣”。通常的判断方法有:找标志词——“故”、或根据上下文内容的关系来判断——概括和具体、或根据上下文的结构来判断——总分结构等
2.文中描写作者充满童趣的句子有哪些?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产生过类似的“物外之趣”吗?(讨论回答)
明确:①、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③、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譬如,骑在竹竿上想象成挥鞭策马驰骋沙场的场面;看到天上的白云所产生的连篇的浮想等。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的?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
明确: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日细心的观察、想象的奇特、纯真的童心是产生 “物外之趣”的因素。
热爱生活
明察秋毫
想象奇特
物外之趣
纯真童心
这些乐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的真的童心、童趣。
4、思考“探究•练习”第一题。明确:
一、有好的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二、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三、想像的合理性:“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然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
三、学一学
作者通过想像和联想把童年之趣写得如此生动,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观察,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举例说明什么叫联想。
简单地说,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比如由“飞机”想到“空战”,这是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空间的相邻引发的联想,我们称之为“相邻想像”;由“李白”想到“杜甫”,这是类似事物引发的联想,我们称其为“类似联想”;由对立的事物如由“高山”想到“深渊”,我们称为“对比联想”。当然,我们可以由“A事物”想到“B事物”,再由“B事物”想到“C事物”,这样完成由“A事物”到“C事物”的联想。请同学们把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钢笔”和“袜子”通过联想联系起来。再举几例:
“香烟”——“梨子”
“火车”——“金矿” “书籍”——“电脑”
“游戏”——“学习” 举例说明什么是想像。
人们从已知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标志性修辞是比喻。比如《繁星》第三段和《冰心诗三首》。
四、写一写
请以“白云”为内容写一段想像的文字(可作为课外作业,100字左右)。
五、谈一谈
好了,在感受了名家作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幼时趣事,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
六、练一练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把课堂上自己讲述的幼时趣事整理成文,注重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附
板书
幼时记趣
物外之趣
产生原因: 观蚊如鹤:群鹤舞空
鹤唳云端
观察仔细 神游山林
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纯真童心八、十三岁的际遇
学习目标:
1.能概括说出北大与作者间的几次际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2.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北大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3.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并积累文中精词妙句。4.能从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3.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4.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5.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字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导入:北大,中国的著名学府,也是每一个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同学们了解北大吗?(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大风景的相关图片。)同学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同学们,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十三、四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一段青春时光?是的,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的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大学生田晓菲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板书课题,作者)
简介作者:
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二、良好习惯
从今做起 检查课前学习:
怎样理解课题《十三岁的际遇》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字词认读:
白驹过隙()
蓦然()
积攒()絮语()
安恬()
樯橹()
惆怅()
徜徉()
骤然()摒弃()迸溅()
穹隆()
弹指()撷取()呜咽()犀利()
三、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后,以田晓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按
时间的顺序,以“我与北大的故事”为题,讲述田晓菲与北大的故事。
明确:四个阶段(七岁、十岁、十三岁、即将十六岁)向往北大
进入北大
回报北大
四、再读文本
局部探究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大意,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2.找出作者从7岁初知北大到16岁回顾北大的感情变化,特别是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的思想感情变化。
3.指出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1、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7岁:从泛黄的照片中知道北大。——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10岁: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
13岁:到北大读书。
16岁: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
每一阶段的生活片断都紧紧扣住“我”与“北大”的“尘缘”,引出对13岁际遇的叙述。第一部分最后一句“北大,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沉淀了下来”,就是为了引出下文对13岁际遇的集中的叙写。
4.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 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5.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二、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这一部分的意思,看看它可以分几层。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呢?
3.作者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试把这些精彩的语句和语段找出来。明确:1.第二部分: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6-9):写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影响。第二层(10-11):写北大的人:同学与老师。第三层(12):总结来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难以用“得失”二字来衡量这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2.两句相辅相成。上句是作者对北大在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地位的高度肯定,下句则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的雄心壮志。
参观北大图书馆时,这句誓言“骤然显得苍白无力”,作者“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 —没有自信,觉得渺小
两年学习后,作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并在第三部分中重提誓言。——自信
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3.北大的书 最初的感觉 后来的感情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个人誓言 “苍白无力”,心中感到
“近乎绝望” 开始“进行 探寻”,逐渐 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展示新世界 四个“开始”,三个“渴望” 北大的人 学生 师长 对学校评价 个人成长
肖像 “专注而入迷”
“高声争论”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一条生命饱 满的河流„„ 向那充满希望 的未来流淌。” “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 欢笑而格外 充实”
品质 “敏感” “纯洁” “犀利” “机智”
“生机勃勃” “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 “严谨治学” “诚恳做人”
作者通过谈北大的书和人,形成了对北大的评价: 1.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北大为我展示一个动人的新世界„„
2.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到犀利与机智,„„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
3.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三、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作者说“我是不系之舟”,这个“不系之舟”在文章里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明确:1.抒发了依恋北大而又最终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因为北大不仅仅是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2.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3.“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终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与入学初“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相呼应。
五、含英咀华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文采斐然,请你仿照示例,也对你认为美的语言进行赏析点评。示例: 原文:“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
赏析: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同学在个性品评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练习拓展: 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 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我”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文章开头段,写作者在七岁时看到那张“湖光塔影”的照片,心中就悄悄升起一种莫名的惊奇、喜悦和感动之情,这种感情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其中有才进校门,参观北大图书馆引起的惊奇、感动之情;有走进图书馆时的激动不安和惊喜之情;有对北大的同学、北大的气氛和北大的老师的喜爱、赞赏与感激之情;有在即将离开母校时的无限眷恋、惆怅之情;也有驶向知识海洋深处,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壮志豪情;还有梦幻中暮年归来,再次轻依在“湖光塔影”的胸前的眷眷深情„„正是这条感情线索穿起了“我”从七岁到十六岁这段生活的回忆。
六、合作探究
深度开掘
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2.文章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但有时也与二、三人称交替使用,为什么不显得混乱? 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本文的“形”和“神”分别是什么? 4.怎样理解文中表现“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
明确:1.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现在的“我”与“她”——两年前的“我”,此时的景与两年前的景交替出现,类似电影画面上的意识流,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3.“形”:“我”围绕北大的见闻感受。“神”:北大具有的精神。(求知、进取、创造、永不满足等)
4.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凭十三岁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发努力,搏击长空;身处北大,“北大精神”即科学、民主、进取、创新的精神又以无穷的魅力感召作者,所以产生了“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
七、深度启发
激励向上
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你渴望什么呢?
课堂小结: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八、课后学习: 1.积累词语。
2.作者回忆了自己13岁时的际遇,读北大书,做北大人,在北大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同学们现在大约12岁,你也一定会有自己的梦想,你能自己写出来吗?像作者一样,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丰富多彩的文字。
九、伟人细胞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能概括贾里想成为伟人的几件事,并说出人物的特点。
2.细读课文,能说出贾里能成为伟人的具体条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
3.能品味文中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重点难点:
1.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
2.品味本文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课前学习:
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作者,有条件的可阅读长篇小说《男生贾里》。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认识贾里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推出贾里
每个人在小时候对自己的未来总有各种美丽的梦想。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梦想。(同学交流梦想)进入新课:可以这样说,“寒窗苦读十年载,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想法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曾有过。有一个叫贾里的初一男生甚至把当伟人作为自己的明确目标。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里究竟有没有实现他的“伟人梦”呢?
二、日记品读
走近贾里
①从日记里看出,贾里是个怎样的人?(很自信,很痛苦)②从哪些句子看出?该怎样读?(我敢说自己很有伟人素质„„;痛苦的是„„)③评价贾里(自评;他评,同学评)
三、感知情节
认识贾里
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情节。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里)②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概内容。(课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阐明了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题目中的“细胞”是何意?(素质)在贾里看来,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请找出相关句子或词语。(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贾里为追求伟人细胞做了哪些事情?(用四字短语概括)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后明确:a.化敌为友 b.矮个风度 c.打工** d.意外成功
四、细捋情节
剖析贾里(1)贾里为了证明自己的伟人细胞,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可他的前三次伟人计划为什么都失败了?三次失败的事理你还能不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成分。请分别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次的计划是想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伟人,可由于共同的遭遇和行动,仇人却变成了朋友,成功之处:用“大师风度”律己,运动会上反对播放软绵绵的流行音乐,有正义感。以军乐号压倒了流行音乐,振奋了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化敌为友,被说成是初一的“两条好汉”之一。
第二次的计划是想通过改变体型变成拿破仑、马拉多那那样的引人注目的伟人,这本身就很荒谬可笑、不切实际;成功之处:胳膊硬了,腿也结实了。
第三次计划是想通过到大工厂打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其动机不当,又缺乏一定的经验,失败是必然的。其伟人计划未能成功的根源是他动机不当,不切实际,充满个人主义色彩;加上年龄小,缺乏人生阅历;成功之处:主动推荐自己,勇于实践。)
(3)你觉得贾里想当伟人的想法本身有错吗?他身上有“伟人细胞”吗?
(没错。贾里身上的“伟人细胞”体现在 “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士力的车胎,这虽然解气,但缺乏大师风度,贾里懒得去做”,还体现在他自愿领取破书,有不怕吃亏的品质等方面。)(4)在最后一个故事中,贾里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对于一心想做伟人的贾里来说,在自我评价方面又滑到了另一个极端,且仍把做小事与做伟人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但他能摆脱不切实际的追求,意识到做小事的重要,这应该是巨大进步。)(5)你喜欢贾里吗?你认为贾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从文中_________,我看出贾里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说话。(贾里的优点:天真幼稚,自信心强,有远大的理想,乐于牺牲个人利益,本性善良„„ 贾里的缺点:喜欢炫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对伟人的认识简单化„„)
(6)经过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酸甜酸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他,好吗?(也可加入自己的话)请用这样的语气:贾里,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贾里,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吧,你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伟人!如果你是贾里的朋友,当得知贾里意外成功时,你会对他怎样说呢?请把你的同桌当做贾里,对他说一番话;贾里啊,伟人必须从小事做起,努力吧;贾里呀贾里,想做伟人和造房子一样,要打好地基,你还是先打基础吧;贾里,不做小事,将来怎么能做大事;贾里,不要灰心,这一次没有成功不要紧,下一次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探究主旨;质疑问难;品味语言。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为了做伟人,贾里做了哪几件“可歌可泣”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指的又是哪一件事?„„ “可歌可泣”的行为: “化敌为友”,“矮个风度”,“打工失败”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主动要破书。
贾里弄不懂,我们可要弄懂。
二、探究主旨:
1.贾里想当伟人,遗憾的是三次“轰轰烈烈”的伟人计划都失败了,而他认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让他成了学校的“今日明星”。所以他最后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贾里要实现伟人梦,还应该添加哪些伟人细胞?(小组讨论交流,组长做好记录。):
明确:贾里想当伟人,这个目标本身并不错。但是贾里之所以想当伟人,是想“一鸣惊人”,炫耀自己,这种动机就不纯正。(动机不纯)况且,他错误处理了同学关系,错误认为伟人应该与身材有关,以赶时髦、追潮流为伟人成才之路。那么,他的“伟人计划”的失败就是必然的。(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处理同学矛盾,怎样看待身材与伟人的关系)。他之所以成为“今日明星”,正是他肯牺牲个人利益,脚踏实地做好了小事。正如贾里爸爸所说:“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小说通过贾里和他爸爸告诉大家——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主旨。
(举例:雷锋、徐虎„„)应该添加的细胞:
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我相信,“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等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贾里走上成功之路!
2.不做小事能成为伟人吗?做了小事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伟人吗?可结合自己搜集的名人伟人事迹,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明确:不做小事一定不会成为伟人,贾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天能做好“鸡毛蒜皮的小事”,发展下去也可能做好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一番伟人的事业。当然也可能依然是普通人。实际上 有很多小事本身就包含着伟大的一面,像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水电工人徐虎,他们也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普通服务员而已,但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样的人,既是平凡的人,也是伟大的人。“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
3.贾里有一个伟人梦,作为他的同龄人,你也能有伟人梦。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伟人细胞能够移植,你想移植哪个伟人的细胞,为什么?(或:
三、田贾PK 清醒定位
田晓菲从小立志进北大,13岁时这个理想就实现了,可贾里做伟人的理想却屡屡受挫,现实生活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那么,你怎样看待这两位同龄人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呢?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读书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有矛盾的地方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 看情况抛出:
(1)小说最后有一句话,“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开始的一段摘自贾里日记的话能不能删去?
(3)大家都比较喜欢贾里这个人物,三次失败的打击对贾里来说似乎太残酷了,你看能不能少写一两次失败? 共同明确:
(1)从小说中看到,从开始到最后,贾里的变化很大。
从思想上看,他不再空想,终于认识到自己不是伟人,只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从行动上看,他不再着眼于“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开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比如主动要破书。
这说明,贾里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进步了,开始成熟了。所以 “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2)日记反映了贾里关于自我“伟人素质”的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矛盾。如果说故事是他的行为,那么日记反映了他的思想。正因为有这种思想才有下面的行为,行为也反映了他的思想。(3)不能。第一次失败:贾里认为伟人就应该“旗帜鲜明,有恨有爱,轰轰烈烈”,于是错误地把与邱士力之间的同学矛盾上升到敌我矛盾。第二次失败:贾里想学习拿破仑、马拉多纳,认为伟人应该“肩膀又宽又平,体现出矮个的风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健美班。第三次失败:贾里从介绍伟人少年时的一本书中得知,“伟人从小就出手不凡,走在潮流前头”,而现在的潮流就是“勤工俭学”,于是决定“去大工厂打工”。三次失败,角度各不相同。
五、品味语言:
仔细读文章,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忍俊不禁?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认为幽默的理由。(学生圈点勾画,写好批注。)
讨论后归纳:本文语言具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特点。(如:鲁智胜提议拿小刀划邱力士的车胎,贾里却觉得缺乏大师风度,懒得去做。在贾里的心中,似乎自己已是大师,懒得去做孩子才做的事,其实他自己还充满了孩子气,让人感觉很幽默,可谓妙趣横生。)附板书设计 :
九、伟人细胞
贾里 庸人
普通人
伟人
理想远大 ╋ 脚踏实地
= 成功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课前学习:
收集诗歌及作者朱湘和何其芳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学习步骤: 一读——读准
1.同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2.学生交流,讨论。字音:
泾(jīnɡ)溷(hùn)阕(quâ)宝藏(zànɡ)颠簸(diānbǒ)3.老师范读,学生单独读。同学,老师加以点评。二读——读懂
结合页下注及作者、相关时代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对有疑难的词句或者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或者询问教师。
朱湘简介:1904年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原籍安徽。1919年秋,考上清华学校。1922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废园》等五首新诗。他的第一本诗集《夏天》,收诗26首。1924年下半年,第二本诗集《草莽》,《草莽》最有特色的作品,是《采莲曲》、《催妆曲》、《晓朝曲》、《摇蓝歌》、《昭君出塞》、《婚歌》等,都写得美丽轻盈。《草莽》里那些言志抒怀的作品,被认为是“艺术上最高的作品”。朱湘于1927年9月8日抵达美国,到1929年9月11日从美国乘船回国,只留学美国两年。他先后就读于罗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和俄亥阿大学。朱湘的眼光是很高的,很有些狂气,但又狂妄得严肃。朱湘的文学批评,一般都写得有才气,有独到见解,朱湘的散文《北海纪游》、《咬菜根》,文学性杂文《徒步旅行者》、《画虎》和杂感文《说说话》,以及自传体散文《我的童年》、《投考》等等,都可以称为佳作。此外还有大量的译诗和翻译小说。1933年12月4日,朱湘由上海乘吉和轮赴南京。次日清晨,船过采石矶时,他从随身携带的小皮箱里取出酒来喝,倚着船舷,读海涅的诗,然后纵身跳入长江。
何其芳简介:(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诗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作者的思想,这两首诗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读——赏读
就诗歌的意境、抒情、语言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交流、点评。四读——吟诵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写
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为了让学生能用词达意,必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注重积累,准确用词。自我修改作文是较好的方法。学习目标:
能认识到好文章必须具有真情实感,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并在作文实践中仔细体会。课堂学习:
一、读短文
明要求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怎样在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先请同学阅读课本知识,归纳出要点。明确: 第一:“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这是要求。
第二,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得多,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可以有助于自己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是途径。
二、举实例
悟技巧
这里以几篇优秀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说真话、抒真情的一些技巧。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又如: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爱》,心无旁骛。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明天要体检了!”体检?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测些什么?”同桌不以为然地说:“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 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三、评例文
明真谛
点评下面一篇学生作文,说出自己的感受。一件难忘的错事
在我六年的学校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但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以忘怀,每当看到老师那信任的目光时,我总想起那件事情。那时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老师在讲评我们的作文。“这次作文,邓玉红同学写得非常出色。下面我给同学们念一下,同学们要注意听,多学习学习。”老师刚念完一小段,教室里便叽叽嚓嚓议论开了。“抄的,抄的!”“我早就看到过!”“好像在某作文选中。”同学们的目光都转向了我。听到这些话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脸上更是火辣辣的烧成一片。我不敢抬头,我想,这下可完了,这篇作文的确不是我写的,是我的虚荣心害了我。
前几次的作文我写得都不错,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这次作文任凭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半个字,所以干脆抄了一篇了事,谁想会这样?但老师并没有停下来,仍然声情并茂的读着。我知道老师十分信任我,她相信我能写出这样的好作文。更相信她的得意学生不会抄袭别人的作文。而我却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去跟老师说吧!改正错误还是好学生。应该做个诚实的好学生。”我心中不断的想,“可如果承认,老师会怎么看我?同学们会怎么看我?还有人相信我吗?以前写的好作文也会被别人怀疑吗?哎!还是不说吧,反正老师也相信我了,这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我故作镇定地抬起头,正好看到老师那充满信任的目光,教室中一片寂静,同学们都看着我。我看看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我动摇了。还是承认吧,诚实才是最重要的。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站了起来大声的说:“这篇作文是我抄的,我犯了一个大错误,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我,我一定改正错误的,请大家相信我!”在我朦胧的泪光中,看到老师带头鼓起了掌,接着耳畔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情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的虚荣心是不可有的,只有真诚的心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学生在自己点评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教师点评:小作者记录了自己一次犯错误的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很清楚。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引人入胜,前后衔接自然。更可贵的是作者的心理描写相当细致,我思想上激烈的斗争写得十分精彩。
四、亲实践
炼真金 文题: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才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自己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 情实感。
要求:①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②记事要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要简明、连贯、通顺。③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④字数450以上。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五、细斟酌
达目标 修改文章。
1.先学会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修改。2.小组互评。出示评改标准,选择小组两篇文章,小组进行点评。3.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4.班级交流优秀作文。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或影视作品中说话不得体的现象。课堂学习:
一、情景再现
导入话题 请两位同学表演:《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 某人请客,见有些人没来,就说:“该来的没来。”已经来了的一些人自感不受欢迎,拂袖而去。请客者又说:“不该走的走了。”于是,其他的人也都走了。
探讨:主人如何说才不得罪人,才得体呢? 导入:说话得体,是文明的表现,是素养的体现。说得体话,做文明人,是时代的需要,是交际的需要。
二、情景对话,研究话题
一、对象得体——说话时既要注意说话者(主体)的身份,又要看听话者(客体)的身份。不可颠倒双方的关系。情景1:
小丽请奶奶吃药——小丽的奶奶患了高血压,心理十分紧张。医生给她配了一瓶降高血压的药,标签上注着:5mg100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 mg,一日三次,待血压降下后改为一日一次。小丽如何向奶奶说明吃药的量和时间,又如何消除奶奶紧张的心理呢?
分析:说话要看对象,小丽说话的对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同时奶奶又很紧张。所以小丽说话时要通俗易懂,不能用标签上的术语说明,还要把病说得轻些,把吃药说得重要些,这样来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小丽可以这样说:“奶奶,您不要多想,医生说只要您按时吃药,一天三次,一次一片,吃一段时间血压自然会降下来,到那时一天只吃一片。我相信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的。
小测试:如果你是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问岁数,该怎样问? 1.问小孩:“ ________?”
(你几岁了)2.问同年龄人和中青年人:“_____?”
(你多大年纪)3.问七八十岁的老人:“_______?”
(您高寿)
二、身份得体——要依据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习惯、修养和性格特点来表述人物的语言。情景2:
四大能人碰头——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麽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得去,线过得去才行”,船夫最后说:“咱们到那儿要看风使舵,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分析:这段话里人物的职业特点不同,说话也不同。厨师使用的是“刀”“碗”“锅”,他的话里就带有“刀”“碗”“锅”这些词语,赶车人离不开“车”“辙”,说话时自然也离不开“车”“辙”,同样的,裁缝离不开“针”“线”,船夫离不开“船”,他们说话自然与自己的职业有关,这样才能做到说话得体。
小测试: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一位作家担任顾问,用语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 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请务必应允。
D.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特呈请柬,敬请欣然赏光。
三、语体得体——说话要注意语体特点,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书面语体包含许多变体,如公文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广告语体、政论语体等。我们说话时要注意这些特点。情景3: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分析:在这段话中,“正法“用在中国政府的命令中,自然是书面语,而中国官员与外商是在观看电影,属于公共场合,应该用口头语,自然应该用“杀头”一词。)
四、目的得体——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根据目的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和口吻,并最优化地选取最重要的信息来表达。情景4:
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写一句,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不超过20个字。目的一:应聘记者:
目的二:应聘播音员:
分析:记者与播音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记者主要以文字(文章)与读者见面,而且文字又是记者对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和正确的见解。因而想应聘记者,须突出自己具备:一是书面表达能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采访);三是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播音员要以口语响听众传播信息,并且要在屏幕上与观众见面,因而欲应聘播音员,须突出自己具备:一是口齿清楚,语音响亮、标准;二是朗诵水平高;三是相貌端庄。)
五、称呼得体——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称呼,称呼对方要注意长幼尊卑。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活动:知识抢答: 1“令”字号——尊称 ① 对方的父亲称“
”(令尊)② 对方的母亲称“
”(令堂)③ 对方的兄弟称“
”、“
”(令兄、令弟)④ 对方的儿女称“
”、“
”(令郎、令爱)2 “家”字辈——谦称 ① 称自己的父亲为“¬
”(家严、家尊、家君)② 称自己的母亲为“
”(家慈)③ 称自己的弟妹为“
”、“
”(舍弟、舍妹)④ 称自己的侄儿为“
”(舍侄)3:文明习惯语
① 初次见面说
(久仰)② 好久不见说
(久违)③ 请人批评说
(指教)④求人原谅
(请包涵)⑤请人帮忙说
(劳驾)⑥请人给方便说
(借光)⑦麻烦别人说
(打扰)⑧向人祝贺说
(恭喜)⑨求人解答说
(请问)⑩请人指点用
(赐教)⑾陪伴朋友用
(奉陪)⑿中途先走说
(失陪)⒀托人办事用
(拜托)⒁赞人见解说
(高见)⒂看望别人用
(拜访)⒃宾客来到用
(光临)⒄请人勿送说
(留步)⒅欢迎购买唤
(光顾)⒆归还原物说
(奉还)⒇对方来信叫
(惠书)(21)老人年龄称
(高寿)(22)问人姓名说
(贵姓)(23)答说己姓先说
(免贵)
(24)称人住处叫
(府上)、(贵府)
(25)称自己住处为
(敝处)、(寒舍)
六、场合得体——不同的场合决定着不同的用语,在娱乐场所语言就生动幽默;在工作场所语言就准确简明;在生活场所就亲切自然,多用口语;在开会谈判等庄重场合用语就要规范、严肃、准确。问题1:“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这是某中学校园里的一幅标语,它用得得体吗?
分析:这标语用在校园里十分的得体。既响亮又简洁,明确告诉同学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有具体的实际行动,去创造你的梦想。问题2:这个标语合适吗?(图片)
下列标语呢?
山东省济宁市至汶上县公路旁某乡镇巨型横幅:“集体上访违法、越级上访可耻!” 普及义务教育:“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象养头驴!” 湖北某火葬场门口:“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北京某远郊区:“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 幼儿园:“生活向低标准同志看齐,工作向高标准来要求。
7时间得体——在语言转述时还要注意特定时间的变化。
问题:把下面的句子的内容放在不同两种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晚上不去曹老师家补课了,请你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他家补课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学校门口见到曹老师的女儿小雨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2)第二天一早,小王到办公室把这件事告诉曹老师本人。小王说:
分析;因有“当天”和“第二天”的区分,转述时必须扣住“时间”这一要点。时间表达要得体。答案:(1)小雨,小李明天晚上不到你家补课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补课,看曹老师有没有时间?(2)曹老师,小李说他今天晚上不去您家补课了,他还让我问您明天晚上有没有时间帮他补课?8感情得体——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要注意分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问题 :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A老队长为人忠厚,不幸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一命呜呼。B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C“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旧毡帽们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嘴脸。D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分析:A题中的“一命呜呼” 是贬义词。C题中“嘴脸”是贬义,不应该用在农民的身上,可改为“神色”。D题的“道貌岸然”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也不能当褒义用。
三、结束语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借光盘中的精彩动画将学生直接带入文中情境进行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读背课文。将光盘中的师生活动和本班的师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光盘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光盘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利用光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播放光盘:展示画面,听一位学习伙伴交流观后感。
( 2)自由交流: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播放光盘揭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光盘中活泼的动画片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
2.利用光盘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播放光盘:按电视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2)播放光盘:给学习伙伴正音。
(3)播放光盘:和学习伙伴赛读课文,其间按电视老师指导读准“叽叽喳喳”等词语。
(4)放光盘:展示画面,引导理解“红领巾”是谁,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
(5)放光盘:观看电视师生引读第一节。
(6)师生引读第二、三节。
(7)同桌互相引读、试背。
(8)播放光盘:学生和学习伙伴赛背。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指导学生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感情朗读,可让本班学生随机开展朗读比赛,有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而通过光盘中师生的引读示范过渡到本班师生的引读、再到同桌互读、互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
3.利用光盘识字写字,掌握方法
(1)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识字方法。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播放光盘,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抢读字”。
(4)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写字的注意点,看电视老师指导书写“领”和“跃”。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数笔画。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7)学生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可直接播放让学生模仿;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所提到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则可以和本班学生的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执教过程]
在让孩子们和电视学习伙伴打过招呼后,这节光盘教学课正式开始了。
导入新课,笔者先播放光盘,电视上立刻出现了树林、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美动画。发现此时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坐在座位上。看完动画,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交流起自己的观后感受:“我觉得这座大森林太美了!”、“我看见了许多小鸟,它们真可爱!”、“动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系着红领巾,他们可真精神啊!”……笔者知道此时孩子们都已被动画带入课文情境,便趁热打铁让他们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文本学习阶段,笔者先利用光盘引导孩子们进行初读。在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要求,并按要求自由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随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听学习伙伴的朗读并默默跟读,随后进行评价。孩子们有的说:“我觉得学习伙伴朗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有的说:“学习伙伴读得很准确,没有读错的字。”还有的说:“学习伙伴只有六个人,我相信我们全班一起读,一定比他们读得更好!”呵,真够自信的。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后,学生已对文本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笔者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分节赛读课文,并跟电视老师读“叽叽喳喳”等难读的词语。其中,在学习伙伴朗读第二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评价,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伙伴读错的词“捕捉”。笔者知道此日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这么快地找出错误的读音,既巩固了读音,又树立了自信心。笔者高兴地朝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笔者再次利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直观认识到“红领巾”是谁,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小鸟为什么夸奖‘红领巾’真好?”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红领巾’来帮小鸟安家了,小鸟们都高兴坏了!”“‘红领巾’这么爱护小鸟,当然值得表扬!”“我们也要向‘红领巾’那样,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笔者知道此时他们已完全入情入境,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也完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文本背诵环节。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背诵的方法,也要调动起他们背诵的积极性。笔者再次发挥了光盘的示范作用,首先引导孩子们观看光盘中师生如何引读第一节,接着笔者问孩子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三节呀?”“我!”“我!”……孩子们跃跃欲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笔者再让同桌同学学着互相引读、试背,教室里顿时乐开了锅。最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和学习伙伴进行赛背,此时孩子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已融为了一体。
在文本朗读、背诵之后,就到了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笔者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谈识字的方法、写字的建议;指导孩子们在电视老师指导下书写、笔者亲自范写后练习写字,并引导他们进行评价交流,发挥了光盘的示范、启发作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体参与、引导实践,即引导学生投入到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点子可真多:“我们决定制作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组要搞一次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鸟巢放到树上做小鸟的家!”……整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中结束了。
[我的执教感受]
通过运用农远资源中的教学光盘,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教学光盘中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它帮我有效解决了《“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但是,教学光盘的使用并不是光盘内容的机械播放,也不是固定模式的全盘套用,关键在于教师有无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这其中,讲究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预见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地利用“暂停”键、“播放”键和“快退”、“快进”键,空出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其一,在解决重、难点时“暂停”。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光盘中师生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光盘中老师教读生字读音、学习伙伴提出识字、写字建议时,及时使用“暂停””键,让本班学生跟读识字,或根据识字方法识字、依照注意点写字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好普通话、正确书写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都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二,在情感体验时“暂停”。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电视老师播放录像、引导体验时,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观看光盘的学生们也来交流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进行轻松愉快、自然有序的学习。
其三,在想象留白处“暂停”。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光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电视中学习伙伴的精彩想象,而要及时按下“暂停”键,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交流、分享想象的成果。否则,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四,在互相评价中“暂停”。这是加强电视中学习伙伴和本班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让本班学生在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交流后进行评价找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比赛、对学习伙伴的评价找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电视中的学习伙伴差,从而有效消除盲从的心理。
此外,对于教学光盘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学习伙伴的自由朗读、自由写字时间),可以用“快进”键跳过,甚至在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的修改;而对于教学光盘中有关学习重难点的内容(如电视老师对生字的书写指导),则可以用“快退”键和“播放”键让学生重复观看。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鹰学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①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①快看(课件演示)飞呀,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②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我看到了。③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④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①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②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③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④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⑤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⑥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②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③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④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 ?(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⑤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⑥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齐读句子)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 )、( )、(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盘、旋、摇、顶。指名读。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记住两个新偏旁:盘:上下结构,认识新偏旁:舟。旋、摇、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旋:新偏旁:方。4.师范写,生书空笔顺。5.学生描红,临写。6.师生共同评议。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11-1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07-10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10-0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09-21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1-1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11-20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内容06-0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试卷07-06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