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案范文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分生命》教案范文(共10篇)

《平分生命》教案范文 篇1

执教者

蒋国姣

一、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已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但很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并让学生在吃鱼的时候学到捕鱼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

2、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好!

首先我们来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世界上哪些事物可以平分?同学们对生命了解多少?

师 :(板书生命)是呀!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或许能够你一半我一半地平分,就像这个苹果。但人的生命如此宝贵,看不见也摸不着,又怎能平分呢?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惑一起来继续学习第18课《平分生命》。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读过课文后,你们知道了什么?

真好,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想更多的了解这个感人的故事吗?(幻灯出示)那就带着这个问题放声朗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读了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谁来说说。

2、师:如果要用文中的词来填空,你们觉得什么词最合适?

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老师真高兴,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这就是含有这两个词的一段话,谁来读读?(幻灯)

3、文中的“震撼 ”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不知能否让你们震撼,来,感受一下。(幻灯)看完图片,震撼吗?谁能用“震撼”说一句话?

4、老师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震撼”有两种解释(幻灯)你觉得文中的“震撼”应选哪一种解释?文中指谁被谁感动了?他为什么被男孩感动?(因为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他爱妹妹胜过爱他自己。)

是呀,真是个勇敢的男孩!

5、师:老师这儿还有两组句子,请男女生对比读,说说你比较后有什么发现?(幻灯)

师:说得好,如果能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就更好了。“瞬间”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词也表示时间短暂? 表示时间短,转眼之间。

“马上”,“一转眼”,“一刹那”

师:还有很多,要靠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积累。我们从“一瞬间”能感受到小男孩决心为妹妹献出生命时的迅速,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男孩的勇敢。你们看,抓住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

6、、师:我们学过一句格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反复地读是一个好方法。那我们现在换一种读书方式。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勇敢地句子。注意默读要求:不出声、口不动、手不点字。(幻灯显示)

画好之后,同桌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们会知道更多。

(三)默读课文,交流悟情 师:好啦,时间已到。

老师先提个小要求:当同学发言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因为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好,谁想第一个说?你从哪些句子哪些关键词感受到了贝贝的勇敢? 大家找的真好,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贝贝的感受!A、、(幻灯)医生问他是否有勇气抽血给妹妹,贝贝开始有些犹豫,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他终于点了点头。

1、“犹豫”指什么?(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还有其它的词语吗? 贝贝为什么犹豫,他在思考什么?

2、。“点了点头”说明他决定怎么做?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他以为输血会失去生命,面对死亡,他一开始(犹豫了),可为了妹妹,他还是做出了接受抽血的决定,因为他爱妹妹胜过爱他自己。他真的是太勇敢了!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这句话。谁想试试?

B、(幻灯)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朝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医生给妹妹做完手术,贝贝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师:在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大部分人都有过打针,抽血的经历吧,还记得当时你的表现吗?

是啊,会紧张,会害怕,甚至还会哭闹着不愿打针、不肯抽血。贝贝害怕吗?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他害怕什么呀?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还有担心。

高兴(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

抽血会失去生命吗?医生怎样回答的。这是一个与输血有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这些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上网查书弄清楚,可当时的贝贝以为抽血会失去生命。他被抽血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呢?

此时的贝贝静静地在想什么?(幻灯:贝贝在想。。)

他为什么还向妹妹微笑?(幻灯:他向妹妹微笑,是为了。。)

师:男孩虽然在微笑,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内心在流泪,这个十岁的男孩有男子汉的坚强和勇敢,用这世间最美的微笑给妹妹鼓励和安慰。同学们,让我们走进男孩的内心世界,感受这颗不平凡的心,用心来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我们来读三、四自然段。

C、还有能让我们感受到男孩勇敢地语句吗? 你找的关键词是?

(幻灯)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伸出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50年!”

师:在这个句子里,老师发现有一种描写特别多,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描写?

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呢?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明白了贝贝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你们觉得男孩爱惜自己的生命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分一半给妹妹呢? 师:多么勇敢无私的男孩呀,谁愿意读一读男孩的话。他读得好吗?为什么? 我们知道“郑重其事”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来郑重其事地读读。师: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句子,我们来看看(幻灯)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害怕的,而现在男孩却是(勇敢的,毫不犹豫的)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血„„„„50年。

师:读到这儿,你们能明白“平分生命”的意思了吗?这个勇敢的男孩以为抽血可以平分生命,于是他甘愿将生命分一半给自己唯一的亲人妹妹,他想让妹妹像他一样健康地生活、快活地生活。此时此该,你们最想对男孩说些什么?(幻灯)

师:老师不禁要问问你们,是什么让10岁的贝贝能如此勇敢? 对,是爱,是男孩对妹妹深深的爱。这就是亲情,是浓浓的亲情。多么勇敢无私的男孩,多么伟大的亲情呀!(板书)

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男孩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了妹妹,他做出了付出自己生命的决定,他的勇敢震撼了医生,也震撼了我们。老师从贝贝的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我们还掌握了通过找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另外,作者通过对男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老师送几条格言给大家作为奖励,借一句歌词对大家提出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幻灯)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小练笔贝贝,我想对你说

《平分生命》教案范文 篇2

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 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所示,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在直线l上,则AP=BP.用几何符号表示: ∵ 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P=BP.如果反过来,也是成立的.若AP=BP,则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用几何语言表示: ∵ AP=BP,∴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反思: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个性质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有时也将性质“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看作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借助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条性质,可以对其用集合进行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是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一定义揭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本质.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应用

【例1】如图(1),有分别过A,B两个加油站的公路l1,l2,l1,l2相交于点O,现准备在∠AOB内建一个油库,要求油库的位置点P满足到A,B两个加油站的距离相等,而且P到两个公路l1,l2的距离也相等.请用尺规作图,作出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教学资料

应有尽有

百度文库

教学设计

解:作出的点P如图(2)所示.(1)

(2)

点拨:到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两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加油站的位置.考点2: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解题

【例2】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答案:D 点拨:∵OP平分∠AOB,PA⊥OA,PB⊥OB,∴在△AOP与△BOP中,BOP,∴结论A,B,C均正确,故选D.

∴△AOP≌△

教学资料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篇3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分生命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

1.在课堂上只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就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重视与思考,同时使学生充满智慧的心灵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突显。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当学生解决抽血前贝贝有什么表现,心里可能想什么时,学生依据医生建议贝贝献血给妹妹,贝贝“犹豫”、“点了点头”,说出了贝贝复杂的内心活动,廖丹丹说:“贝贝可能在想,我输血给妹妹,会失去生命吗?我输血给妹妹,妹妹会活吗?如果妹妹能活的话,我宁愿把我的血全输给妹妹,就算我失去了生命,我也要妹妹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犹豫”一词在她娓娓道来中,得到了形象的说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觉得贝贝怎样?”黄如臣回答:“贝贝很爱妹妹!”“贝贝想要牺牲自己换来妹妹的生命!”……当提到“抽血时,贝贝安静、微笑地看着妹妹,心里会想着什么”的问题,学生说:“他不想打扰医生的工作,微笑写出了他为妹妹有救而高兴。”抽血后,学生认为贝贝的心理活动:“自己快没命了,所以他说话的声音会颤抖。”当学生找出课文中医生被感动的语句之一“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医生很关爱这一对兄妹,也很敬业,所以做手术时特别用心,本身手心有些热,一感动就冒出了汗。”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2.《平分生命》是一篇儿童生活故事。课文写了10岁的小男孩贝贝在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时,在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仍然给妹妹输血。从小男孩为了妹妹的健康勇于付出生命的言行中,表现了他对妹妹的无限爱怜之情。教学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贝贝的勇气和决心都是源于对相依为命的妹妹深深的爱。这些问题都有很广的思考想象空间,因些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想象,各抒已见。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如果自己以为会死,还会不会把血献出来。进一步体会贝贝为了亲人的健康幸福,献出爱心的美好品质,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2

《平分生命》这一课讲的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贝贝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他又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时,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贝贝的这份爱是沉重的,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比如“贝贝开始开始有些犹豫”,他为什么犹豫?他在犹豫什么?“抽血前,他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他静静的可能在想什么?“抽血后,他一动不动。”他又可能在想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只是蜻蜓点水,学生说了一两个答案,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贝贝的形象也会更鲜明。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二、老师的感情不够投入。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感动,尽管我也尽量通过我的过渡语言营造一种氛围,但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该高亢的地方没有高亢,该低沉的地方没有低沉,没有通过我的情绪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情的共鸣。比如结尾的时候,我指着板书总结的那一段话,本来是很感染人的,如果我的语调高亢一点,一定会达到课堂的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尽管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有些地方学生总读不出感觉,这时我却置之不理了,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学生读不好,老师完全可以范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朗读的技巧,才能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磨砺、修炼,才能得以提高。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3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一个经过艰苦跋

涉终于找到一条小路的行者,通过多次的备课和上课我的感受很多。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亲情是可贵的、无私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亲情包围着,感受着亲情带给自己的温暖。可是小学生们还没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这个关爱他的社会、集体、乃至他的亲人。因该说还是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学习亲情这个单元我希望能让同学们有所感悟,并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亲人、同学和社会。

学习《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要求是读懂课文,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4

《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平分生命》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10岁男孩的心理变化,围绕读来展开教学,而学生围绕读来与主人公交流。这篇感人的故事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利用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读懂的内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可能对课文的大意、小男孩的勇敢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男孩为什么开始输血时犹豫,后又为什么点点头等关于男孩的一系列神态、动作和语言。

初读课文时,要求放在是否正确、流利上,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时,就要有更深入的要求,比如划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男孩:犹豫?点头?微笑?颤抖?转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朗读进行适当的评价,对读的评价一定要实在。对读的评价不能只是单一的“不错”、“可以”、“还行”等不着边际的词语,而要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再次朗读的欲望、又能提高朗读水平的朗读评价,比如: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灵有所震撼,但还不够,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读表情传达给我,我受的震撼可能更深一些,再试一遍。这样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明白男孩子心里那种对妹妹无私的关爱。

精读课文,情感升华。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

“犹豫”是因为男孩认为抽血就是抽掉自己的生命。

“点头”是因为小男孩已有了为亲人献出生命的决心。

“微笑”是想给妹妹最大的安慰。

“颤抖”是他认为他就要死了。

“转圈”是因为得知了输血不会死,他又可以和妹妹“各活50年了”。

理解“震撼”一词的意识,体会医生的内心活动。

体会“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从“一瞬间”感受小男孩决心为妹妹献出生命的迅速;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个句子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

分角色朗读更能真实体验当时的情景,理解小男孩的做法。找出小男孩的语言,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出男孩当时的心情,读出医生充满爱心的语气。读的方法一定要指导。虽然我们不提倡讲朗读的理论知识,但基本的朗读技巧要教给学生,如把自己当男孩读,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后读。教师可以扮演医生,一好学生扮演小男孩展示读,然后让小组上台展示。

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初读、精读、全文读、重点段落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百读不厌。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5

这一节课从始至终,以学生预习为铺垫,通过汇报预习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课文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达到理解词义、活用词语的目的。因教师从教案设计到教学流程,一直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气氛活跃。

当学生们在文中找到表现男孩勇敢善良的语句并发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时,有不少学生不仅动情地朗读,还对句子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声情并茂地发表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带动师生进入了文章情境之中,与小男孩一同担忧,一同惊喜,一同勇敢面对……

在课文内容学习进入尾声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函及对课文的理解,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本文作者,将以什么作为本文题目?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争先恐后地发表——“我认为《兄妹情》比较恰当,因为本文赞美的是浓浓的亲情。”“我认为《相依为命的两兄妹》也挺合适的,因为这事发生在兄妹之间。”“我认为以《诺言》为题目较合适,因为我认为诺言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中的分量很重……”从孩子们坚定的语气中,我发现,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已达到了。

不过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并活用的词语只有三个——深思熟虑、目不转睛、郑重其事。学生还有不少词语似懂非懂,不能够灵活运用。今后打算加大对词语的学习力度,增加学生的词汇掌握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6

《平分生命》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赞扬了小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是体会兄妹间的浓浓亲情,感受男孩为妹妹无私奉献的勇气和情怀。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教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核对目标,觉得各目标都有涉及,但并没完全落实,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鼓励质疑

三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平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都有什么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平分生命?从而引出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教学中有一生问:“医生的手心为什么渗出了汗?”学生看法有所不同:“医生怕手术做不好,危机妹妹的生命,非常紧张。”“医生被小男孩的勇气所感动。”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二、交流对话

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我尽量创设情境,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就创设了一情境:如果这个小男孩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通过彼此交流体会小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但在最后如果能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讲自己或他人的亲情故事就更好了。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能更好的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三、指导朗读

一篇课文学生是否理解了,从读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可在引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做的还是不太好,可能理解的不透彻,没有奠定情感基调,读的不尽如人意。今后在重塑人物形象,再现人物情感方面还需努力。

其实这一课我准备了好久,因为我觉得它很感人,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但“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留有很多的遗憾。我现在做的只有吸取经验,让今后的课能上的尽量少有遗憾。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7

《平分生命》是在家长开放日做的公开课,课文讲写的是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赞扬了小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哥哥对妹妹的爱大于生命。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是体会兄妹间的浓浓亲情,感受男孩为妹妹无私奉献的勇气和情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教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入情朗读

文章感人至深,所以课堂朗读,我采用配乐朗读,学生听得认真,朗读的学生读得入情。学生的感情就被调动起来,被哥哥与妹妹的故事深深吸引。

二、层层深入,内化感情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我多次采用,层层推进朗读法,让孩子通过我的渲染与铺垫,读时感情更加投入,也更能体会出哥哥对妹妹的疼爱。并懂得这份爱的伟大。

三、交流对话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应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递,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我尽量创设情境,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就创设了一情境:播放一组亲情的图片,让孩子体会人间的温情,并说说对于爱的理解,从而回报自己的爱,由于有些图片孩子之前见过,所以没有足够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

四、指导朗读

一篇课文学生是否理解了,从读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小男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对妹妹无私的爱。在教学中我有意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通过让孩子分析男孩的心里活动,更能体会出男孩的勇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整堂课,学生情绪饱满,课堂参与程度高,所有人都在思考,如果最后在选择图片时,能更慎重的选择,少选择重复的就更好了。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8

这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孩与自己的妹妹相依为命,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男孩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男孩的这份爱是沉重的,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这堂课下来,我觉得遗憾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一堂课是否精彩,并不是看老师的教案设计得有多精彩,老师表演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精彩。而我因为怕时间不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说话的时间,比如“男孩犹豫了一会儿”,他为什么犹豫?他在犹豫什么?“抽血时,男孩静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他静静地可能在想什么?这些问题,我都只是蜻蜓点水,学生说了一两个答案,便又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如果给足时间,相信他们的答案会是精彩的,感受也会更深,男孩的形象也会更鲜明。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话显得太多。

二、老师的感情不够投入。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感动,尽管我也尽量通过我的过渡语言营造一种氛围,但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该高亢的地方没有高亢,该低沉的地方没有低沉,没有通过我的情绪感染到学生,所以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情的共鸣。比如结尾的时候,我指着板书总结的那一段话,本来是很感染人的,如果我的语调高亢一点,一定会达到课堂的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深刻。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尽管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有些地方学生总读不出感觉,这时我却置之不理了,又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其实学生读不好,老师完全可以范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学会朗读的技巧,才能提高朗读的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摸索、磨砺、修炼,才能得以提高。而公开课就是一个炼炉,每上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尽管遗憾很多,但感觉自己还是在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9

《平分生命》是本单元“亲情”主题的最后一篇文章。《礼物》使学生通过亲人送给自己的礼物,感悟亲人对自己的爱与期盼;《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使学生感悟到亲情是亲人间情感互动的过程,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亲人;《平分生命》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则告诉人们亲情是一种责任,要像文中的小哥哥一样,甘愿为亲人无私奉献。

学习《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要求是读懂课文,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讲完《平分生命》这篇课文后,我有很多的思考。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在“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维角度多样,能够在读书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从感情上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学生也能百分之百地投入。当学生解决抽血前男孩有什么表现,心里可能想什么时,学生依据男孩献血给妹妹,男孩“犹豫”、“点了点头”,说出了男孩复杂的内心活动,“男孩可能在想,我输血给妹妹,会失去生命吗?我输血给妹妹,妹妹会活吗?如果妹妹能活的话,我宁愿把我的血全输给妹妹,就算我失去了生命,我也要妹妹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 “犹豫”一词在同学们娓娓道来中,得到了形象的说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觉得男孩怎样?”“勇敢”“善良”“疼爱妹妹”一下子从同学们口中蹦出来。当提到“抽血时,男孩安静、微笑地看着妹妹,心里会想着什么”的问题,学生说:“他不想打扰医生的工作,微笑写出了他为妹妹有救而高兴。”抽血后,学生认为男孩的心理活动:“自己快没命了,所以他说话的声音会颤抖。”当学生找出课文中医生被感动的语句之一“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医生很关爱这一对兄妹,也很敬业,所以做手术时特别用心,本身手心有些热,一感动就冒出了汗。”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

导入时让生说说对“生命”的理解,生大部分的回答是“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宝贵等”,当学习完课文再问这个问题时,生的回答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如果能将生命分给别人,那这样的生命会更加的有意义”“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我们愿意,是可以和别人分享,让别人再多一次生命的”。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相信通过学习了“亲情”这一单元,学生们一定对亲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0

《平分生命》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主题单元中的第三课,文章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已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教了《平分生命》这堂课后,我有很多思考。

第一。学生学习的情感是积极的、主动的。阅读课文后,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质疑,我努力从感情上走近学生,与他们共同学习,因此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第二。对话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课堂上我尽量追求师生平等的对话,在交流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即将结束时,我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交际情境:学习课文后,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你最想说什么?还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自己或他人的亲情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单元教学目标更加落实。

第三。故事情节简单,但要让中段的孩子快速明理却不易。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用成年人的眼光和视野去看与他们处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小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呢?让学生来饰演本故事,就能增强他们的记忆,突破教学的难点,丰富他们的情感认识。

第四.课堂上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更多的机会感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足够大的舞台,他们(她们)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第五.神态、动作、以及语言描写刻画了小男孩为了亲人奉献一切的高大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体会男孩的语言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男孩的勇敢无私,使同学们受到一次珍惜亲情的教育。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1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一个经过艰苦跋涉终于找到一条小路的行者,通过多次的备课和上课我的感受很多。

《平分生命》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亲情是可贵的、无私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亲情包围着,感受着亲情带给自己的温暖。可是小学生们还没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这个关爱他的社会、集体、乃至他的亲人。因该说还是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学习亲情这个单元我希望能让同学们有所感悟,并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亲人、同学和社会。

学习《平分生命》这篇课文的要求是读懂课文,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本课教学首先我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这个小男孩的喜爱,进一步推进学生喜爱的情感,“你喜欢他什么?”学生将围绕喜欢小男孩的勇敢、坚强、爱心等去找有关的段落和句子并谈出自己的体会。谈体会读课文时适时提问一些词语“相依为命”、“震撼”的意思,怎样才能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你要抓住哪些词语来读?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引导学生按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汇报。学生在感受生死与共的兄妹情的时候逐渐的被小男孩的爱心和勇敢所打动,纷纷向小男孩、小女孩和医生说了很多祝福的话,这也让我很感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查找了很多有关亲情的资料,例如歌手丛飞的爱心事业,八岁女童如何救助被煤烟熏晕父母的报道。在总结升华的环节我讲解了有关爱心故事,并让同学们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亲情小故事。

这节语文课经过我自己第一次的备课,第二次同组的老师和校领导的点评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上要肯定,不能不确定,以鼓励为主,引发他们的共鸣。对学生的读要有要求,你抓住哪些词语来读?怎样读?对学生的回答要引导分类回答等等。第三次上课我用的是自己班的学生,当改进了方法之后面对一个性格内向、羞于表达的群体,显然跟我的预想效果还有距离。

一个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觉得极富“激情”,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我的感悟和实践还在进行中,渴望能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倾尽全力。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2

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生命”,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生命?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先板书“平分”,让学生对一棵小草的生命进行平分,从而引出质疑。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指导学生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男孩在输血前后神态、言行的变化,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体会一个10岁男孩的勇气与亲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而这力量也感染了医生。在教学中我加强朗读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出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学中除了感受10岁男孩的勇气与亲情,我还让学生感受医生的善良,读出“你还能活100岁”“你很健康,小伙子。”的祝福语气。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3

《平分生命》是第六册语文(北师大版)的第二篇课文。当这个小男孩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并能活一百岁时,非常高兴的心情。课文第七自然段就对他的一系列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课文是这样写的: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回忆了一下,平时你做什么事,有一连串的动作,并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神态是怎样的?(也可以是观察其他的人)把它写出来。学生都刷刷地写了起来:

我从床上跳到地上,难过极了。一会儿打墙壁,一会儿捶胸。伤心地对自己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小偷左看看,右瞧瞧,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手,用报纸半遮住脸,低下头,若无其事地把手伸向了姑娘的钱包……

一个五年级的大哥哥,拿起鱼竿,弯下腰,左手按住膝盖,两眼直盯着瓶口,慢慢地将小钉子移到瓶口上,只见钓竿稍微一斜,钉子就滑了进去。

[反思]

要将读(阅读理解)写(运用表达)自然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如同鱼与水。倘若“读”为“水”,那么“写”便是“鱼”了,水赋予鱼生命,鱼又使水更有灵性。在教学中,我及时捕捉可仿写的段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读中学写。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4

《平分生命》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是阐述了亲情的可贵,文章中的贝贝愿意为妹妹牺牲自己的生命,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贝贝勇敢的为妹妹输血,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

全文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抽血前小男孩的先犹豫了一瞬间,最后又点点头”,为什么犹豫了一会儿,最后又点点头呢?二是,抽血后,贝贝一动不动,他又在想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可以体现出全文的中心,所以在这两个问题上花了一些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一遍遍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亲情的伟大,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都被贝贝的这种无私的爱所感动,课堂气氛热烈。借此机会我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感谢的人,说说为什么感谢?很多孩子在我的引导下都说出了自己心底最感激的人,这是一篇让学生感受爱的文章,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教学后,我也对教学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育者,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己深入文本,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在本课中这一点还是非常成功的。对于生命,每个人仅有的一次生命,要好好的珍惜。对于生命中的每个人,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我的同事、我的亲人。生命短促,不必要计较那么多。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15

《平分生命》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完这篇课文后,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感受很深。现在我区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即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对此进行了尝试。对本节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一、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我们要把这种关注贯穿于每个环节当中,从生字训练到课文的理解体会,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让他们懂得学习每一节课时抓点什么,怎么抓。如:抓住输血前后表示神情动作的词,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在运用拓展环节中,我这种关注更加明显。

二、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探究,每一步都积极参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设疑自探环节之后,学生整体感知;解疑合探,学生汇报;学生在解疑基础上质疑再探。民主的课堂气氛,自由的空间,学生得以充分发展。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 篇4

学生初读课文时,要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利用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读懂的内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可能对课文的大意、小男孩的勇敢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男孩为什么开始输血时犹豫,后又为什么点点头等关于男孩的一系列神态、动作和语言。

初读课文时,要求放在是否正确、流利上,一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这样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学生再读课文时,就要有更深入的要求,比如划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好好读一读。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男孩:犹豫?点头?微笑?颤抖?转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朗读进行适当的评价,对读的评价一定要实在。对读的评价不能只是单一的“不错”、 “可以”、“还行”等不着边际的词语,而要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再次朗读的欲望、又能提高朗读水平的朗读评价,比如: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的心灵有所震撼,但还不够,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读表情传达给我,我受的震撼可能更深一些,再试一遍。这样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明白男孩子心里那种对妹妹无私的关爱。

精读课文,情感升华。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

“犹豫”是因为男孩认为抽血就是抽掉自己的生命。

“点头”是因为小男孩已有了为亲人献出生命的决心。

“微笑”是想给妹妹最大的安慰。

“颤抖”是他认为他就要死了。

“转圈”是因为得知了输血不会死,他又可以和妹妹“各活50年了”。

理解“震撼”一词的意识,体会医生的内心活动。

体会“一瞬间、一眨眼、一刹那”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从“一瞬间”感受小男孩决心为妹妹献出生命的迅速;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个句子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就不一样。

分角色朗读更能真实体验当时的情景,理解小男孩的做法。找出小男孩的语言,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出男孩当时的心情,读出医生充满爱心的语气。读的方法一定要指导。虽然我们不提倡讲朗读的理论知识,但基本的朗读技巧要教给学生,如把自己当男孩读,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后读。教师可以扮演医生,一好学生扮演小男孩展示读,然后让小组上台展示。

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储备。

平分生命作文 篇5

他的妹妹住进了医院,他没有钱给他妹妹治病,虽然医院免除了手术费,但是,不给他妹妹输血会死的,他是他妹妹的唯一亲人,血型完全符合,医生问他:“你能不能忍受抽血的痛苦?”他犹豫了,10岁的大脑开始思考,又对医生说:“我愿意。”

抽血开始了,他一面忍着痛苦一面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完了。他颤抖的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医生正在笑他的无知,但他马上转移观点:在男孩10岁的大脑里,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的决心。

医生紧握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的眼睛放出光彩:“真的吗?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个火50年!”

读平分生命有感 篇6

是什么力量使小男孩愿意输血给妹妹?是爱!

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什么?是唧唧喳喳的童语?是小鸟啾啾的声音?不,都不是。是爱!大爱无疆,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爱,让小男孩愿意为妹妹而舍弃生命;是爱,使小男孩愿意伸出胳膊,和妹妹平分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只有一次。同别人平分这宝贵的生命,即使是父子、夫妻都很难做到,又有几个人能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来呢?甚至有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竟然要把自己国家的军事机密出卖了,真是可恶至极!可是,这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为了解救妹妹,竟然要把自己一半的血输给妹妹,让妹妹和他平分生命。啊!他的感情高尚、善良、纯洁......啊!他对妹妹的爱真是比水晶还要纯洁,比黄金还要宝贵......

读《平分生命》有感 篇7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作《平分生命》。里面的小男孩非常善良,有爱心,使我印象深刻。

《平分生命》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对兄弟从小就相依为命。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却又重新带给了这个家不安和恐惧。妹妹被查出患有重病,唯有输血才能拯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小男孩以为输血会带给人死亡,但他还是输了血,在小男孩知道输血不会死亡后,又要把自己一半的生命献给妹妹。你说,这个故事能不让人感动吗?听了这个故事后,让我认为小男孩那颗纯洁的爱心是非常难得的。在他以为输血会带给人死亡的时候,突出了他的天真,可是他认为输血会带给人死亡以后,又还是输了血。这时,才真正突现出了小男孩善良、有爱心的特点。

通过小男孩,又让我想到了那位让我永生难忘的老婆婆。有一次,我刚放学,却看见有一位同学刚吃完香蕉就把香蕉皮到了地上。可是,那位老婆婆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的心温暖了许久。她艰难的弯下腰,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这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举动,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的。《平分生命》告诉了我:每个人如果都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平分生命读后感 篇8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他妹妹相依为命。可是可怕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急需输血,虽然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费,但小男孩仍然没有钱给妹妹付血费。医生问男孩有没有勇气给妹妹输血,男孩同意了。在男孩的大脑里,抽血会死去。当这位十岁男孩知道他不会死去之后,他立刻郑重地说:“我和妹妹平分生命”。这又是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并且是心甘情愿的呢?

读了之后我很感动!一位才十岁的小男孩竟然愿意和妹妹平分生命!我很感动!血液对一个人来说就是生命,生命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可是这位十岁的小男孩并没有选择自己的生命,而选择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妹妹的生命!

平分生命读后感 篇9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妹妹得了重病,急需要输血。然而,医院里没有他妹妹的血型,医生问小男孩,是否愿意承担抽血时的痛苦。男孩答应了。抽血后,男孩得知自己还可以活一百年,就想把自己的血抽一半给妹妹每人活50年。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由的湿润了。正如这篇文章,所说“世上有什么情感能像这种情感如此纯洁,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可爱。

你看,与亲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也不会做出如此令人感动之事。

看完之后,我突然想起,我的妹妹,果果,她对我亲如姐妹,有一次,爸爸不小心打坏了一个水晶球,那可是我的最爱!我伤心极了,一整天都郁郁寡欢,妹妹见到了,就跑过来安慰我。时不时说一些笑话给我听。最后,我被她的“你虽然不是男孩,但金豆子也不可掉哦!”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五、学习5、6、7自然段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多么勇敢、可爱的男孩呀!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六、小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七、小结

上一篇:户口调动申请书下一篇:过往的年年岁岁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