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共9篇)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引言
走过萧索,走过繁华,走过失意,走过愉悦。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时间总是肆意流淌,不管你是否注意,是否愿意。是啊,时光飞逝。现在的我,早已不是那个充满稚气的少年,渐渐失去了过去的幼稚与天真,多了一份淡定与成熟。现在的我,坐在新医的校园里,静静地耕耘,静静的等待,期待着人生中又一次绽放。
从钻木取火到核能发电,从破弊的洞穴到宏伟的建筑,人,就是靠理想从荆棘中开出纵横的阡陌,从荒芜的原野建起发达的城市。不就是对火的追求才使人终于点起第一个火把,照彻这恐惧的黑暗?不就是对安康的追求才使人用一块块砖瓦垒起广厦千万吗?然而,为何一辈辈青年们,胸怀大志,而成功者甚微?庸碌的人从来不希望自己庸碌,然而却不得不庸碌下去!如果理想没有信念作支持,便是头脑中的一个泡影,口头上的一句空话罢了。问一问当今大学生,谁不想考清华北大?谁不想做个或者嫁个亿万富翁? 谁不想名载青史,使其宗族名旺?然而这样一个真理沉痛地打击了他们:整月空负鸿鹄志,到头却作乌鸦声。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因此,我的人生目标是:为人类的医学事业贡献一生。计划定好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这一点时刻都不能被忘记。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充分心理准备。当然,包括我自己。因此,在遇到突发因素、不良影响时,要注意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不仅要及时面对、分析所遇问题,更应快速果断的拿出应对方案,对所发生的事情,能挽救的尽量挽救,不能挽救的要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做出最好矫正。相信如此以来,即使将来的作为和目标相比有所偏差,也不至于相距太远。
现实已摆在我面前,我将在新医深造五年,五年后,按照协议规定去我们乡卫生院工作6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毕业之后让别人控制我们的人生,特别是让我们下乡、下基层,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国家让我们下乡改造,下乡受苦,而是让我们去服务,去锻炼,我们应感谢国家给我们这个机会,然后去努力拼搏,努力奋斗。在此之间,我们绝对不能满足我们曾取得的成绩,而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真正做到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说:生活不相信眼泪。以后的路还很长,在生活的大路上会充满挫折,但是你要记住:只有坚强的去面对,你才会有可能去成功。是啊!生活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只亲睐那些充分磨砺、充分付出的人。
一、保证课堂氛围自然和谐
学习就是生活, 美术学习更应该是快乐的、和谐的、充实的。美术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 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 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 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美术课堂所追求的是和谐、活跃、民主而平等的理想氛围, 具体表现在:其一, 课堂变成学习者的乐园, 每个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者与教师各有区别的共同发展与教学相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其二, 学习者感到安全, 能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积极主动地实现认知或情感深处的碰撞与融合, 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 在40分钟的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 真正获得益处。其三, 课堂中处处充盈着尊重, 尊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权利, 尊重差异, 尊重多样选择, 尊重每个生命体的独特价值, 使每个学生都在一个关系融洽、大家都不必掩饰的环境中思考, 人人都在急于参与表现和创造的心理环境中学习。
二、弹性地处理教材内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这不是培养艺术家, 首先是培养人。”小学美术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美育是美术教育第一大主题, 没有美育就不是完全意义的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 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 而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陶冶性情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时, 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健全的审美观念, 良好的品质, 促使他们的整体素质、个性特长和人格获得和谐的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并引导, 发展, 完善和延续。使之成为孩子们最优秀的艺术素质之一。
首先, 要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笔者想象课堂应该是教学的主阵地,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应更具弹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地方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
钱学森先生多次说过:艺术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感受和欣赏艺术对他的科学研究大有益处。因此应注重艺术的影响。可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展览馆或利用网络、CAI课件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和美的熏陶。在进行美术欣赏时, 要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 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 笔者以为这样才会让学生与作品的主题产生强烈的共鸣。
再次, 让美术回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和自我服务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向学生征集学校规划方案, 并让学生了解或参与施工;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自己的房间;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打扮自己。一方面,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给予美的感知和享受。另一方面,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热情, 给他们一片实践的天地, 营造一个理想中的环境, 塑造一个亮丽活泼的自己。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提倡表达真实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教师应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 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看到他们的进步, 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 让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其实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迪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 曾把老师留的作业“盆花”的花朵画成人脸, 叶子画成手, 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 反而得到老师的一顿毒打, 差一点把这位艺术家早年最美好的艺术闪光扼杀。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 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和耐心的疏导、帮助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培养, 笔者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四、教师要以高尚、饱满的情感唤醒学生
以情激情, 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 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 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所以,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热情、激情, 唤起学生的丰富情感和学习热情, 诱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教师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原动力, 还会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 感染学生。因此, 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思想素质,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自己的专业, 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要感兴趣, 要有信心;不视教师的工作为平凡而琐碎的工作, 而要认真对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每一小事, 于细微处显精神, 于小事上下功夫, 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老师不会记住每一个学生, 而学生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
热爱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在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笔者不赞成目前很多学校实行的排名次的方法。因为最好的成绩并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人。对学生要面带微笑, 老师的微笑是学生最大的快乐。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 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 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尊重学生, 才会相信学生, 才会宽容学生, 才会赞美学生, 才能在教学中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 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举止, 把爱传递给学生, 拉近师生的距离, 促使教学中师生情感与智慧的沟通、交流, 构建情智共生的理想课堂。
总之, 笔者设想的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美术课堂, 就是试图能透过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自主、多样的学习方式, 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和丰富、实在的学习成果, 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 无时不见美丽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如果广大的美术教师都去共同追求这样的理想美术课堂时, 一个姹紫嫣红的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必将来到!在提高孩子们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同时, 给他们金色的理想插上美丽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傅望:《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艺术》,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 (S1) :199-200。
[2]王中:《再谈小学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7 (S1) :192-193。
[关键词]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审美理想 文艺理论
关于“审美理想”一说,实古已有之。有关诗歌的“赋、比、兴”的说法,便是古人对于诗歌所定义的“审美理想”。几千年来,随着后人创作实践的增加,审美理想不断被赋予新的诠释与定义。
一、思考:审美理想固有的品格
首先我要说,因为我们谈的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所以一定具备我们民族的品格。可以说,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头活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千年发展历程的古老民族,她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主流意识形态,“那就是民族的正气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及通过对万物的关照、对人生的思考而形成的哲理思想和审美理想。”这即是民族精神。而所谓的“审美理想”,因为是在民族谨慎和思想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就必然带着民族的印记,具有民族性品格。
王德胜先生曾说:“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换句话说,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婉而愈劲,婀娜中含遒健,正是理想中的中和之境。”赵慧平先生也曾指出,“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认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是和谐。”诸如此类,恕不赘述。
这里,且不去细论诸家有何区别,审美理想是“和谐”亦或是“平和之美”亦可商榷,但我们透过诸家之言不难发现,审美理想首要应具有的品格就是时代性。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身就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反映的产物,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当时时代的特征,体现人们的审美理想。
另外,审美理想的地位又决定它必须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审美理想是由文学创作的超现实性而产生的一种趋近完美的精神寄托,它始终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拿作品来说,它既可由放大的美好和谐来直接表现,也可以由夸张的苦痛悲剧来反面衬托。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极尽能事地描绘了世外的美好,近乎仙境;而鲁迅笔下腐朽不堪的封建旧社会,则从反面表达了对新社会催生的强烈地渴望与美好的祈愿。古今作品,大凡如此。在文学理论活动过程中来看,审美理想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服务于此,意义和地位都非寻常可比。这就要求它在理论上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同时又不失全面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学创作。
二.探究:中西方文化对民族审美理想的影响
在西方,艺术、宗教、哲学同属解答世界和人生之迷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历来是把逻辑的思维方式作为最基本、最真实的认识方式,以至生存方式。”而进入现代,整个西方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转向,开始出现诸多思想流派,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论,等等。在艺术文本、艺术语言等诸多方面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很快便以不可抵挡的姿态波及到世界,波及到中国。从那时至今,很多大到作家,小到百姓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西方美学的影响。如鲁迅在《伤逝》中写到:“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这里的假设和倒装手法,便是明显受到西方文化语言的影响。
至于在我国,最早的文化则应产生于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和图腾崇拜。此后数千年,时光轮回,亘古未变。时至今日,犬戎族古老的文身图案中,不是还必然有条二白犬么?此不消多说,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尚且如此深刻普遍,我国古代文化已经随几千年光阴生长在这个民族的灵与肉里了,其影响又岂是我辈可估可量?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民族审美心理,甚至冲击我们固有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这样看来,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是不是已经被“西化”了呢?并非如此。
二十多年前开始,我们不失时机地敞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我们所主张的最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只是吸收西方文化中于我们有益的部分。西方文化充其量只作为影响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因素之一而在历史长河中存在,它不会也不可能左右我们的审美理想。就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大家,他们都研读并有选择性地吸取过西方文化,可他们的作品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的。这更充分印证了审美理想的民族性。
三、总结: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时代的车轮永远向前,无可阻挡。具有中华民族民族特色的审美理想,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丰富、充实,指引一代代中国文人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再创辉煌。
综上所述,以民族性、时代性、全面性和概括性为固有品格,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应归结为:弘扬民族精神,张显民族个性,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并注重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赵思有.试谈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J].江苏师范学院学报,2005(6).
摘要:从古至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缩短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尽快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理想;理解;关心;构建
教育走进人类生活的那天起,便产生了教与学的关系,直至学校的建立,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有其沉重的过去、迷惘的现在和憧憬的未来,回顾师生关系的历史,可以窥其利弊、警示世人;洞察师生关系的现在,要找其问题、示其困惑,而解决这些疑难的关键便是探寻理想的师生关系,为当前的困局寻找解决路径。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回溯
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来治理国家、控制人民,因此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化学生,为学生之表率,自教师被统治者历史定位后,老师随即被供上了神坛,教师是知识和道德的最高化身,学生唯老师是从,老师的举止行为就是学生眼中的模板规范。可以说,这种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的师生交往方式为师生关系定下了师道尊严的基调,师生之间不能自在、真诚地交往,总有不可抗拒的观念阻碍着师生间的沟通。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就是“教师中心”。
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传统的教育观念瞬间倾塌,师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门打开后的教育领域也随之吹进一股清风,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学生中心”思想传入中国并掀起一阵热潮,但并未成为主流思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理论界先后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客体”及“师生主体、间性”等多种新型师生关系观,其核心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师生间平等的交往,弱化教师过分的权威,寻找师生角色的平衡。新思想的认同为师生关系的走向提供发展的线索。
二、当前师生关系的问题与困惑
虽然新的思想使师生关系有所改善,但现实中,师生间还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并且不良影响日益加深。当今的师生关系面临更多的问题,较之传统更为复杂。影响师生关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陈旧的师生关系观念仍根深蒂固 “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尊师口号,它早已进入人们的思想当中,成为校园生活中师生交往的潜意识原则,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惯性早已成为共识不能轻易转变。师生关系形成单极化非对称的形式,教师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压抑着学生的生命,师生关系的实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霸权关系,师生间缺少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双方互不理解,师生关系疏离。
2.师生关系趋于功利化
现有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命运决断在考试的卷纸中,学生必须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学生被看作学习的机器,分数是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经常对优等生关心备至,对差生置之不理。在学生方面,为了取得好成绩,一方面,知识被当做商品,教师成了经销员,师生的交往不过是卖家和买家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学生把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当成教师的义务,视为理所应当,师生的感情只存在于教师教学的几年,毕业后形同陌路,评判师生关系只着眼于价值角度而丧失了人文关怀。
3.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
传统的师生关系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的方面,其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德示人,身正为范。教师用高尚的品德魅力熏陶学生,师生教学相长、互相关爱,教师尽到人师的责任,维护 了职业操守。而当的教师队伍中却普遍存在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师生交往中老师是占主导的地位的一方,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态度决定师生关系的走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不当的行为,就必定阻碍师生关系正常的发展。教师道德失范现象发生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欠公允,方法简单粗暴,致使隔膜越来越多,师生之间渐行渐远。
现今的社会,理论界高呼学生减负、师生平等,教育要回归生命。实践中,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早已成为各级各界议论的焦点。但现实中无论口号多么响亮,理论 怎么更新,达到的效果总不尽人意。当今师生关系的困惑就在于如何处理存在于师生间的根本问题,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理想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亲密交流与互相信任,如何让师生的心灵缩短距离,促成师生精神的共融是构建理想的基础及重中之重,而理解和关心则是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坚石。
1.理解—沟通师生心灵的基本方式 理想师生关系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交往的主体,双方和谐共生的初始条件就是深化彼此的理解,只有对自己交往的对象有透彻的认识,才能在彼此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谐共处。在 形成理解时,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不应该囿于自己原有的想象中即对学生的惯性认识,而应该开放自我,不是将现实纳入假想的自我世界中,而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不断调整对学 生的看法。教师要用更广阔的视野认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增进师生的了解。只有多角度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才能脱离成见,理解学生,真正抵达学生心灵,触动学生。其 次,老师要学会移情性的理解,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主要取决于老师,师生间的情感卷入经历“接近—熟悉—亲近—信赖”几个阶段 后,师生就会形成较为稳定的关系,双方都得到了最高的情感支持,尊重、真诚、亲密的理想师生关系就能初步建立基础。
2.关心—深化师生关系的根本途径
高二学生的个体现状就是既没有高一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高考的紧迫感,容易出现动荡和迷茫,具体情况是只要有点挫折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怀疑人生,长时间缓不过来。所表现的特点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学科成绩严重不均衡。
二、高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
1、两极分化严重
对优生来讲,有明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这种积极心理会得到更进一步加强。例如,他们把学习兴趣变成乐趣,把求知探索变成日常,生活充满自信,处处有快乐,在测验和考试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能力越来越强。对后进生来讲,在进入高二后考试成绩总是没有进步,对学习灰心、恐惧等消极心态充斥着,就表现出无心向学,偏科严重的现象,这部分学生给班主任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2、校外环境复杂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高二学生受到外界影响很大,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容易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因而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负面舆论的影响,原有价值观、人生观遭到质疑,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造成高二学生的价值取向冲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应运而生,即“三观不正”,这对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家长心态复杂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对孩子日后的成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特征对孩子影响重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向家长看齐。而很多家长只注重学生的生活需要,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忽视了孩子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些家长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少直接的理想信念教育机会。
三、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策略
1、以培养正确“三观”为引领
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与社会接轨,目前全社会都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纲领,丰富和发展班级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带头在学科教学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
第一,科任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上课要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文化知识外,要处处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不能在课堂上讲一些有悖我国社会制度、“三观”不正的言论,要用身正為范的榜样来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新人。第二,班主任要结合班会、学校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互相讨论,在自我学习及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
3、以家庭教育为辅助
首先,家长在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培养过程中要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再次,要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念、正确的道德观点,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向孩子灌输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其次,开展正面教育,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家长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负面表现,及时和孩子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避免孩子遇到问题无力解决甚至走向极端,帮助孩子形成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
物联网2013(2)李材辉 学号:20***6
【摘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字】理想 精神支柱 动力源泉 成长成才 重要意义
正文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一)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人生导向。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案例】例如电影《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有了自己的理想,就会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
(二)理想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
【案例】毛泽东少年立志。1910年(17岁),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
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理想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人格完善
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正是因为理想信念对人生很重要,所以文学家褒奖它,诗人赞美它,革命家强调它。没有理想,精神空虚,就会“无事生非”,有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会努力去为之奋斗,内心会宁静。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也是我们进入大学以后非常迫切明确的一个问题。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理想信念与做什么人关系重大。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做人”,有理想应该摆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把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标准概括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理想和信念是“德”的重要内容和核心。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理想”是“第一有”,因此,他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江泽民结合新的实际,对我们青年提出新的希望,那就是希望我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
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其中,“理想远大”被放在首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希望我们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成为“新的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问题,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一、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坚定的教育信念
振兴民族在教育, 振兴教育在教师。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为了教育大业, 辛勤耕耘, 兢兢业业, 不计私利, 无私奉献。
教育是事业, 它需要有教育信念的教师。有教育信念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念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密切相关的。一名理想的教师选择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 将使他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一) 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就是要争做学生的老师。“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从严治身。具体说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而且还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 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良品质。只有做到这一切, 教师才有强大的感召力,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才会对青少年学生起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其次是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严格要求。对学生, 教师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让他们沾染半点恶习。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不良行为, 教师要正确引导, 耐心教育, 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 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心情舒畅, 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从而敢想、敢说、敢问、敢疑, 最终养成会想、会说、会问、会疑的好习惯。为此,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一起讨论, 一起打球、唱歌、玩游戏, 从而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教师还应急学生所急, 忧学生所忧, 给学生一种亲近感, 使他们乐于与教师交流, 最终使师生处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
(三) 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以生为师
以生为师就是要争做学生的学生。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由此可见, 教师虽闻道在先, 但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尤其是信息化的今天, 学生在某些方面所获得的信息, 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是经常的。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 要能主动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努力更新知识, 从实际出发搞教学, 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三、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法》第八条有关教师的义务中明确指出:“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更是教好学生的感情基础。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因此,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 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 无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家庭贫穷的学生, 教师都要公平地对待。在教学过程中, 对优等生关爱, 是教师容易做到的, 对一些品德行为和学习后进的学生, 能够不嫌弃, 做到关心爱护, 循循善诱的教师却不多见。有的教师常常对后进生讽刺挖苦, 课堂上很少表扬他们, 更有甚者把后进生说成是“笨蛋”“白痴”, 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其结果不言而喻。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认真观察, 仔细探究, 找出问题原因所在,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并用自己慈母般的爱来感化他们, 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促其思想上发生变化, 从而拼搏向上, 奋起直追。
四、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严格自律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这决定了教师不但要有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高尚的师德, 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事事以身作则。然而,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 一部分教师为金钱利益所驱使, 出现了乱办班补课、乱订教辅读物、乱收费等现象。这不但违反了相关的教育法规, 还极大地破坏了教师的形象, 与“理想的教师”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因此, 作为真正的教育者, 作为理想的教师, 我们应该严格自律, 认真落实好教育系统相关规定, 淡薄金钱、名誉、地位,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五、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要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为学生减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创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理想的教师, 我们要结合打造高效课堂,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机会, 为学生减负。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由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让观察、诵读、绘画、表演、查询、辩论、参加社会实践等成为学生作业的形式, 改变以前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的作业形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育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要想成为理想的教师, 需要具备的东西很多, 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学习和完善。
摘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是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本文从甘于奉献, 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热爱学生、严格自律、打造高效课堂, 为学生减负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关键词:奉献,信念,关系,学生,自律,减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新教育;灵魂;完美;理想
小学教学,要想彻底改变传统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就要赋予学生主动参与的平台,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并感受成功的快乐。
一、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课堂与阅读的推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卓越口才的培养和完美教室的缔造等教育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教学走向学教,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是课堂变革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舞台。
二、怎样构建理想课堂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更加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多元化和系统性,并主要体现在课程、课堂、课外三大要素上。
关于理想课堂的探索,提出理想课堂“六度”、 “三重境界”。
(一)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纬度”“三境界”
“六纬度”简称“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
(1)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2)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3)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的课堂需要给孩子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幽默,多一些欢声笑语,多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辩等。
(4)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支离破碎。如语文教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教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學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5)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学生是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所以,一堂好课,不在于其有条不紊、不在于其流畅顺达,而在于其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6)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当生活成为教与学的内容,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就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三境界”
(1)第一重境界,如何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其主要特点是:讲效率、保底线。
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①教材及学生的解读(这是教师的备课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②确定教学目标(A类:基础性、阶梯性目标,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B类:核心目标,即课堂教学重点要教学的内容;C类:附着性、拓展性目标,即思想、情感、价值等。另外,还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目标);③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作业(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④严谨的教学板块(教学板块要求课堂清晰地划分若干板块,每个板块要有解决的目标及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是为了真正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⑤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内容从“目标——策略——评估”的教学基本过程,分析本节课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
(2)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其主要特点:讲对话、重品质。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不是静态知识的片段堆砌,而是动态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
这里所讲的“发掘”,是指从提问到解答的完整过程,即探索中的发现和探索后的重现,既指方法又指方向。
这里所讲的“魅力”,是指知识对师生所形成的智力上的吸引与挑战;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按照可遵循的规律进行探索,掌握相应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
(3)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其主要特点:讲个性,求境界。
理想课堂是从知识的丰收转换为生活的丰富、生命的丰盈,这种转换是在人拥有知识、习得技能之后,通过回望、反思自身所致的顿悟实现的。此时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而且激活了师生横向的生活与纵向的生命,实现了在更高层面上的教育。
三、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学校管理的理想教育需要完美教室的建设。是以文化为自己的教室立魂,让自己的教室,让自己和孩子们书写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故事。
作为班主任,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还包括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班徽,是班级的象征物。它体现着一个班级精神生命的走向,是由师生亲身经历、共同创造的,成为孩子们一辈子的记忆。班旗,是班级的旗帜,是班级凝聚力的象征。班歌,是班级愿景、精气神的象征,班歌歌词和旋律不应成人化,应该符合儿童的志趣。班训,是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语言,阐明班级的价值追求。班级承诺,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对未来的一个美好的约定。如某老师在给自己教室的父母第一封信中就提出:“我是教师我承诺: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优秀”,“我是学生我相信:我将在这里品尝到知识的快乐,生命的尊严”。
创建理想教育,有了班级的文化构思,就应该积极着手建设教室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小学教室的布置要有切合孩子生命的风格,比如在班级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或者小金鱼等动物,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看见生命的成长,与大自然保持联系,感受自己以外的生命呼吸。教室里的色彩也可以丰富多彩,如低年级用绘本童话场景和角色来装饰,让孩子直接地感受到亲切、温馨和安全;高年级装饰以成熟的字画作品,有一种清澈高远的意境;而中年级可以用具有风格的清新插画等。
当然,装饰教室的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师生的作品:大家共同生活过的照片和文字,大家从稚嫩到成熟的艺术作品——甚至许多新教育教室提倡宁可有不完美,也要让每一个孩子的作品上墙,因为这是“我们”的阵地。教室里的每一个空间都应该由师生共同创造,或者是一段共同穿越的生命旅程的见证。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生在其中发现自己、认可自己,创建理想教育非常重要。
总之,如今的教育并不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并不缺少教育思想和教育著作。理想的教育需要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和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全面的进行育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在爱的天空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张开隐形的翅膀,老师们向每一个所获的今天告别时,无愧于明天的朝阳,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共产党人只有确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献身于伟大的事业而不畏任何艰险。
首先,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总书记的这一形象比喻切中时弊、一语中的,充分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于左右人的思想、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理想信念是聚民之“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历史实际,把最高理想细化为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才得到增强,我们的国家才始终是一个有机整体,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前进才有了方向、发展才有了依据、改革才有了遵循。
再次,理想信念是前进的引擎。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大庆铁人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发挥着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让我们穿越90多年艰辛历程,写下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震撼”。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党的理想信念都是激励党员干部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活着只是为了吃饭,今朝有酒今朝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只能是行尸走肉,就像一首流行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无魄有体就像稻草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获取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
二、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职位的上升而自然获得,必须经过后天不断的学习、磨练、修正、强化。这种后天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习、自我净化。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学习党的革命历史,全面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阔步迈进。
二是融入群众、砥砺升华。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融入群众,我们的根才不会断,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做决策、办事情都要多想着群众,多到群众当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地、自觉地反思我们的责任是否尽到,我们作出的决策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我们的工作成效群众是否满意,调整坐标,修正方向,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三是接受监督、不断校准。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求得不断进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工作的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刻反思自身思想认知不全面、不深刻、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补缺补位,堵塞漏洞。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媒体和记者,在舆论监督中正心、正行、正言。
三、怎样践行理想信念?
践行理想信念,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找准理想信念与现实任务的结合点,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动发展、深化改革、造福群众的不竭动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第一,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坚持思想上齐心,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一切行动以《党章》为基准,任何时候都做到信仰不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坚持政治上齐步,把“向中央基准看齐”的要求化作具体行动,做到令必行、禁必止、言必信、行必果。坚持行动上齐 力,用大局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确保把中省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要自觉担当重任。对于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源建设、加强财税征管等重点难点工作,拿出一种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勇气,带领群众破解难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要全力为民造福。时刻坚持民生优先导向,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不玩虚的,不搞假的,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求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问题,让每一位群众、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幸福、安康、有尊严的生活。
【浅谈理想】推荐阅读:
我的理想_理想作文400字06-13
我的理想医生300字作文-我的理想作文09-19
理想与人生演讲稿与理想与信念的演讲稿10-16
梦想理想现实06-19
树立崇高理想06-21
理想初二作文06-25
爱心点燃理想06-26
教师的理想07-02
专题理想信念07-04
理想还是现实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