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精选5篇)

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 篇1

审视“后课标时代”的数学教学,教学心理学逐步被忽略和淡化:起点对于教学过程的错位;迁移对于新知生成的冷漠;表象对于概念形成的缺位;变式对于素养发展的单调等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由此可见,没有教学心理学的支撑,课程改革难以走向理性。重塑经典理论的光芒,呼唤教学走向生本,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迫切需求和深情呼唤。

一、`理清学生认知基础,在动态中生成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有效教学的起跳板。能否正确设定课堂的教学起点,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是否有针对性与适切性。教学的起点分为“逻辑起点”与“认知起点”。厘清“逻辑起点”与“认知起点”,实现逻辑起点和认知起点的平衡、统一与和谐,是教学走向生本的基准线。进行课前调查是了解学生起点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每节课做调查是不切实际的。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先听后讲。上课开始,可以用1、2分钟交流,“关于这些内容,你已经知道什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问题要问?”“你想要研究哪些问题?”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学习起点,做到心中有数。或进行尝试练习,课的开始设计尝试练习,根据练习的反馈情况,找准教学起点。

二、调动多感官参与,在协作中确立概念表象

建立正确、牢固而清晰的表象,可以发展数感,支持抽象思维。而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就越具有概括性。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单一的、大量的材料简单重复,而应是多方位多形式,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操作等途径。只要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表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成就数学运动现象的直观描述;表象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呈现数学现象的内在本质;表象可以是一组简单的示意图,简化数学思想的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一方面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感知;另一方面通过演示、操作等活动,把学生的眼、耳、手、脑都调动起来,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更充分。让多种感官冲击表象,让表象更具深刻性。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类比联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积累。

三、适度同化与顺应,在融合中激发认知需要

学生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同化”与“顺应”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这些推动教学深入本质,突破教学难点,扩大或改组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初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四、利用变式和反例,在比较中克服消极定势

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 篇2

一、提倡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我认为, 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要摆正教师的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到:“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充分地说明了进行数学活动的主人是学生,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在教学组织中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以平等、和谐的态度面对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其次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他们真正地推陈出新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 而且要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 逐步会想、会说、会做、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他们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我在备课时, 站在学生的角度, 按教材的编写意图, 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教材, 制定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设计教案, 组织练习等.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学生探索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境. 而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索动机的一种有效途径, 它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识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给思维以动力. 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 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使其产生对新知的渴求, 激发探索的动机,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现代教育就是要将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引导学生探索, 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 从而树立自主探索的信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布鲁纳又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 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所以, 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就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并对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暂时失败, 不能横加指责, 强令修正, 教师应发挥情感效应, 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 增强探索信心,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发现科学原理, 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 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四、提供机会让学生探索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必须借助大量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充分感知.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 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活动, 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去观察事物, 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 使得不少学生在自学, 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都会产生困难. 因此, 老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有个整体性的把握, 准确预设, 思考难点是什么, 并思考如何巧妙设计, 实现有效突破, 从而为学生生成数学知识扫除障碍. 课堂教学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动手操作, 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如何学习,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 甚至“发现”知识的能力.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 最后过渡到“会学”,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就必须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自主有效课堂的探索 篇3

关键词:自主;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地方。教育活动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给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富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点燃学生乐于探究的希望之火。如何打造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自主有效课堂。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和宽松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与老师进行更好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和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这种平等的关系需要教者能够走近并走进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师教学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外在氛围。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争取让全体学生接受到应该能接受的教育。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兴奋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次生日?”总结出:“同学们,一般的人有几岁,就会过几次生日,可是为什么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調动了起来。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自主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乏精妙的思维火花的闪现。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年龄段的优势与财富,但是老师往往会忽略孩子一些精彩的想法,把它们扼杀在了摇篮里。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管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五、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合理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就教师的教学而言,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探究方法是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

数学课堂,呼唤有效的自主探索 文档 篇4

一、开展愉快教育, 注意创造活跃课堂气氛,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 语言的表达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堂课的引言要吸引学生注意, 让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有兴趣, 并尊重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 尽可能地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气氛。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旁征博引, 引入实际生活例子, 诱发学生思考。另外, 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情绪, 不要把生活中不快乐的情绪带到教学中来, 在课堂上保持一种阳光愉悦的状态, 让学生感觉课堂是快乐的, 知识是值得尊重的。在学生探究学习时, 多让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感到生物学知识有所用, 逐步建立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认识它、研究它, 这就必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教师要转变知识灌输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 清除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 通过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训练, 扩大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还要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时间, 虽然讨论的结果五花八门, 但通过这堂课能让学生确实增长知识, 增加印象, 要比教师按课本枯燥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 成功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想不是沙漠, 而是浩渺无垠的水, 我们向学生引发问题, 暗示知识点时, 要让抛掷的问题成为“石块”, 在水中发出声响, 溅起“水花”。

三、培养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性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起学习靠自己, 教师是引路人的学习概念。农村中学生大部分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 认为生物没什么用, 学这一学科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他们没有学习生物的明确目的, 失去了学好生物的兴趣。许多教师也是只求分数而不重视兴趣培养, 让学生死记硬背。因此, 生物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法, 用新的理念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创新,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主动介入, 大胆开口与同学、老师探讨生物知识。教师也要尽力创造条件, 给学生营造轻松、阳光、向上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让他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四、教学设计应新颖好奇、简洁明了, 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教学的工具, 仅仅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局限性很大, 而且比较单一、死板, 板书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环境中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无论是从视觉上、感官上都令学生耳目一新, 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效果显得更生动、直观、简洁, 同时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能够更充分地给学生思想、个性自由发展的空间, 为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自学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不是简单地将黑板、书本搬到电脑投影上, 不是由“人灌”到“机灌”。应当建立自己的课程、教材、教学体系, 走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路子。争取教学过程有趣味, 立足文本, 优化课堂结构,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促进学生发展, 从而有力提高教学质量, 开创生物教育新天地。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自主课堂的探索 篇5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自主课堂探索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高中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课堂协作—课堂小练—课堂小结与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利用一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检验论证,得出了以下结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步发展,其核心是认为认知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以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具有社会性。“发现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高中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吸纳2种理论的精髓,整合二者的优势作用,创建一种自主的、开放的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 真正让学生感到“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让学生即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与技能!

二、高中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探索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课堂协作—课堂小练—课堂小结。

三、自主课堂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小组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事物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四、当前形势下自主课堂的优缺点

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仍然是众多高中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道关口,高考成绩也是众多师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因此,自主课堂不能脱离成绩,只凭学生兴趣;又由于学校办学模式以及师资校舍条件的限制,分层次教学也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指导很难针对每一类学生。

在当前条件下,自主课堂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主动追求,寻找答案。②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自主课堂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以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③实现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挥空间。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自主课堂也是困难重重,存在许多缺点:①分组困难,管理难度大。现存班级管理模式下,现在大多数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中,纪律要求非常高,课堂要求非常严。分组带来的课堂“混乱”势必为班主任、学校不愿见到的。②分层次教学难度大。在现在高考模式下,所有理科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要想做到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备课和精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③高考要出成绩难度大。自主课堂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协作能力等等优势明显,但是,在出成绩上就远远不如题海战术。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主课堂的效果很有限——他们对教师存在极大的依赖。这也是众多学校对新课改表面欢迎,实际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和情感在学生自身人格中内化,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是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

上一篇:平行线性质和判定复习下一篇:企业纳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