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知识图示
第一,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历史知识。
图示结构教学法把历史知识的`历史概念为环节构成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用整体眼光看到完整的知识骨架。这样就把繁多、抽象知识通过知识网络结构图示加以简化,从而获得系统完整的又是提纲挈领的知识。把书本详细资料通过组织、概念、综合、简化等方式进行具体形象的加工,浓缩来表达,使知识保存在自己头脑中,这就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如我们在讲《孔子》时,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教学法,使学生能从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文化三个方面完整地串起来,便于巩固历史知识。
第二,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结构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由于结构图示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法突出历史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而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这个过程使书本知识传借知识结构图示整理、重视,从而揭示教材内存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熟悉中学历史教材的规律,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整理知识结构同时可以调动与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更好地养成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原始社会的发展中,可以采用下面的图示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知识结构,在以后分析奴隶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可以套用。
第三,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历史教学中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知识结构图示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将内容化难为电易。中学历史第二册《中国社会开始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节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性质较难懂。就可以用结构图示表示出来,把这两个概念讲清楚。
1.1 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结构
采用钢筋混凝土所制成的横梁、结构板、立柱、基础框架等构件, 统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 组成房屋的承重结构。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 组成的房屋结构, 统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采用砖墙混合材料来承重, 而结构板、地板、屋顶、楼梯、隔断、非承载墙体等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房屋结构, 统称为混合结构。
1.2 混凝土标号及其钢筋级别
(1) 标号。标号是混凝土按其抗压强度的不同, 可分为不同的标号。在实际工程上, 常用的混凝土标号通常是C10、C15、C20、C30、C40等几种标号。 (2) 级别。级别即等级。级别是钢筋按其抗压强度和规格品种分成不同的级别。最常见的热轧钢筋通常有:Ⅰ级钢筋。即3号光圆型钢筋, 外形光圆滑润, 通常用符号Φ来进行表示, 所采用的材料为普通碳素型钢;Ⅱ级钢筋。即为16锰硅钢, 外形螺纹或人字纹, 通常用符号来进行表示, 所采用的材料为16锰硅钢;Ⅲ级钢筋。即为25锰硅钢, 外形为螺纹或人字纹, 外形和Ⅱ级钢筋相似, 通常用符号来进行表示, 所采用的材料为25锰硅钢;Ⅳ级钢筋。通常用代号表示。此外, 还有与热轧钢筋对应的冷拔低碳钢丝通常用Φb来进行表示。
1.3 钢筋的名称和作用[1]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 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动画S16-1如图1所示:
(1) 受力筋--构件中主要的受力钢筋。图1 (a) 中钢筋混凝土梁底部的;图1 (b) 中单元入口靠近顶面的Φ10@140等钢筋, 均为受力筋。 (2) 箍筋--构件中主要承受剪力和扭力的钢筋, 并用来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 通常用于横梁和立柱内。图1 (a) 中钢筋混凝土梁中的Φ8@200便是箍筋。 (3) 架立筋—通常用于横梁内, 用来固定箍筋的位置, 并同受力筋整体构成钢筋的骨架。图1 (a) 中钢筋混凝土梁中的2Φ10便是架立筋。 (4) 分布筋—通常用于结构板类的构件中, 比如屋顶板、地板等, 并同受力筋呈现垂直布置, 常常是承受的荷载均匀地传给受力筋, 整体构成钢筋的骨架。图 (b) 中单元入口雨篷的Φ6@200便是分布筋。 (5) 构造筋—构造筋, 主要包括架立筋、分布筋, 以及由于构造要求和施工安装的需要, 而配置的钢筋, 通常统称为构造筋。
1.4 保护层
为了保持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以及保护钢筋不被锈蚀、腐蚀, 钢筋的外缘到构件的表面, 一般留有特定的厚度作为保护层[2]。在实际的工程中, 横梁、立柱中受力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mm, 结构板中受力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图示方法和尺寸注法
2.1 图示方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由模板图、配筋图等组成。模板图, 主要用来表示构件的外形和尺寸, 以及预埋件、预留孔的大小与位置。模板图是模板制作和安装的根据[3]。配筋图, 主要用来表示构件内部钢筋的形状和配置状态, 在构件的立面图以及断面图上, 通常情况下, 轮廓用细实线标出, 钢筋用粗实线或者黑圆点表示 (一般钢筋的规定画法, 见表1) , 图内不画材料图例。
2.2 尺寸注法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模板图上, 常常要注出构件的形状尺寸的形态、预埋件的位置尺寸的大小等。一般情况下, 标注方法有以下2种[4]: (1) 标注钢筋的级别、根数和直径。比如:2Φ10——分别表示钢筋根数为 (2根) , 属于Ⅰ级钢筋直径, 并且钢筋直径为 (10mm) (2) 标注钢筋级别、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离。比如:Φ8@200——分别表示属于Ⅰ级钢筋直径符号, 其中钢筋直径 (8mm) , 在相等中心距离中, 相邻钢筋中心距为 (≤200mm) 。
了解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有利于熟悉钢筋混泥土的属性与特点, 掌握其物理性质, 更好的延长钢筋混泥土的生命周期;了解了钢筋混泥土的图示方法, 对于实际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要:混凝土, 工程上常被简称为“砼 (tóng) ”, 主要是是由胶凝材料通过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型材料的概括称谓。钢筋混凝土 (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 , 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 (tong) 。文章主要浅谈钢筋混泥土构件基本知识和图示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知识,图示方法
参考文献
[1]洪定海.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J].1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8) .
[2]洪乃丰.混凝土中钢筋腐蚀与防护技术 (1) ——钢筋腐蚀危害与对混凝土的破坏作用[J].工业建筑, 1999 (8) .
[3]向晓峰, 郭志昆.海工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与防护混[J].混凝土, 2004 (2) .
一个高度优化的环境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空间分配与设置等方面,从属于它的图示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配之以一个杂乱无章、毫无整体感而言的图示系统,这将是一场失败的环境营造活动,如此图示系统反而会破坏环境本身的完美。尤其是置身于陌生环境时,加之语言无法发挥作用,图示系统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同理,高校图示系统的设计也应该注意。
图示系统——从属于环境的重要内容
1.从高校图示系统入手浅谈什么是图示系统
高校图示系统是否合理,这直接影响到学校事务的有序、高效运行。想要理解高校图示系统,先要明白什么是图示系统。所谓图示系统,参考赫伯特·W·卡皮茨基教授的观点,是一种图像符号系统,并且这种图像符号系统体现着所指物的突出特征。将所指物的易于识记、辨别、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抽离、提炼、总结,从而形成新的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简洁性的信息传达系统。
由此可得,高校图示系统也属于图像符号系统的一种,它为了高校内部环境更易于为人理解而存在。
2.高校图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一套优秀的高校图示系统能快速、精准的传达特定信息,并且能与所属环境相互配合,营造统一的氛围,从而被来校人员所理解。在语言障碍、陌生环境的情境中,图示系统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若在这种条件下,来校人员能够轻松的通过高校图示系统完成既定的环境体验,那么这就做到了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优秀的高校图示系统应在环境中具备怎样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功能性指向、引导、防护特点
一套优秀的高校图示系统首要做到:清晰的指向性、引导性、防护性。例如每一栋教学楼的方向必须清晰直观的通过图示来呈现。精准快速的传达信息。这涉及到色彩、载体物的材质、以及图形形态等等,甚至是周边环境。再如“禁止践踏”、“安全通道”等图示设计也必须有明确的所指。
2.趣味性、游戏性
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性属性,优秀的高校图示系统还需适当兼具趣味性、游戏性。高校是学术的探究之地,从高校本身性质来考虑,将趣味性与游戏性适当融入图示系统中,能够更好的启发来校人员思考与探究的兴趣,这一点与高校主题不谋而合。
3.统一性、归纳性
宏观上讲,高校图示系统应该是统一、归纳的整体。无论从图示本身的形态、色彩,还是表现方法上看,都应处处体现内在的协调一致性、高度概括性。具备了这些特点,图示系统才能更好的与高校环境融合,才能让高校生活更加高效、便捷与舒适。
北方工业大学图示系统浅析
1.功能性指向、引导、防护方面的浅析
从功能角度看,北方工业大学的图示系统虽然具备了功能性,但这些图示一定程度上带有不确定性,指向性、引导性、防护性较弱。例如第三教学楼门前的指示牌 ,仅仅是简单的实物载体、文字排版与箭头指示(箭头方向性有误。)实际上,人脑处理图形信号的速度远远高于处理文字信号的速度,前者约为后者的6000倍,而一套优秀的图示是不需要罗列文字就可以让人心领神会的。故,应重视图形语言,并对指示牌进行归纳整理。
2.趣味性、游戏性方面的反思
以北方工业大学入门指示牌为例,只是信息的罗列,庞杂集聚,易使读者失去耐心。在这样的版面上寻找信息无疑是煎熬。另一方面,指示牌的造型与整个高校氛围并不统一。这说明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并未从环境整体出发。
3.统一性、归纳性方面的问题
从统一性、归纳性方面看,北方工业大学的图示系统亦欠缺。校园中充斥着各种材料、色彩、形态与造型的指示物,系统内部毫无统一感,且未与整个校园环境呼应。甚至基于同一个指示物而言,信息并未归纳,并未有效的整合信息。第一教学楼门前的指示标牌与校园入口的指示标牌明显不统一,当然无法形成整体性的图示系统。
北方工业大学图示整改方案(图1)
总之,当今中国高校还存在大量图示系统不当现象。以北方工业大学图示系统为例,高校图示系统应该重视图形语言,着眼于校园整体环境,除了要具备明确的功能性,不仅要做到图示系统内部统一协调,(图1)还要与整体校园环境协调,才能为校园生活营造更佳的氛围。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孝梦,女,籍贯:内蒙古;
安全教育黑板报
擦伤的处理方法
(一)擦伤是指身体的裸露部分与地面、墙壁或其他物体猛烈摩擦发生的伤害。
处理方法是先止血,由于血有自行凝结的能力,所以轻度擦伤时的渗出性出血,在数分钟内即可自行停止。重度的范围大的擦伤出血量大,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途中,要设法止血或减少出血量。
在止血过程中,切切不能用脏毛巾、、手绢等物擦洗伤处,以免细菌感染。
骨折的处理方法
(二)骨折是骨的损伤。
正确的急救步骤是:首先除去压在伤者身上或阻碍搬移伤者的阻碍物,然后把伤者放平,固定伤肢,保暖,在移动伤者时动作要缓慢轻柔。然后迅速送医院处理。切忌盲目翻动伤者的身体,以避免断骨伤及肌肉、神经、血管等。
如何防止触电
(三)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万一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4、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5、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平台,不要攀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6、打雷下雨时不在易导电的物体下躲避。雷雨时尽量避免或减少野外活动,路遇雷雨不要往高处走,迅速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或低洼处躲避;不要携带雨伞等金属物,应双脚并拢抱头蹲下,以防止跨步电压的伤害和有效减少被闪电击的概率。
外出游玩安全知识
(四)1、外出活动要有教师或家长带队,身体有病同学不要勉强参加。
2、最好是当日去,当日回,未经监护人许可,不得在外宿营。
3、外出游玩,牢记家庭住址、电话、父母工作单位电话。
4、外出游玩,若遇歹徒抢劫、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人身侵害、伤病的情况时,应立即与公安、医院等部门联系,并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
5、严禁私自下河游泳,以免溺水事故发生。严禁攀高探险。
6、被狗咬伤后应立即送医院处理伤口,若远离医院可迅速用清水或肥皂水对伤口流水冲洗。
7、被蛇咬伤千万不要惊慌,应迅速用手帕、皮带、绳索等物在距离伤口3-5厘米处绑扎,以减缓毒素扩散速度,每隔15分钟放松数秒,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8、上学放学途中和外出游玩,学生不得去捅蜂窝,若被毒蜂蛰伤:先拨去毒刺;用肥皂水、食盐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可用食用醋、大蒜、生姜汁、韭菜捣成泥状涂于患处,症状比较严重的送医院救治。
9、上学放学途中和外出游玩,行至崖边、河边、水流湍急的农田灌溉渠边,应走安全的一侧,以免踩虚、脚滑,不慎发生危险事故。
10、外出游玩,若遇拥挤要主动退让,并自觉排队,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场合去凑热闹,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安全教育作文
(五)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大自然赐给我们美好的世界,这世界也因生命的存在而更加精彩,珍爱生命是安全生产永恒的话题。
“生命有多宝贵,安全就有多重要”,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旳由于忽视安全所造成旳一幕幕悲惨场面而令人震撼,日常发生旳每一次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难想象,会有多少个家庭会因此家破人亡。这些血旳事实,血旳教训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起又一起旳安全事故,这些讲了千遍万遍旳《安全规程》,怎么还会重蹈覆辙,让本该避免旳悲剧再次发生呢?是安全责任旳淡漠?是安全意识旳不足?没有将安全真正放在心上?没有遵守安全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第一”旳思想?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触及到他们旳灵魂?许多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被动地学习一些文件、计划,被动旳记录每次安全活动旳内容,总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旳事,只要自己注意一点就行,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旳安全警句抛之脑后,根本不去想发生事故旳根本所在,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强化“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确保不出事”旳安全工作做理念,牢固树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旳危机感和压力感,时刻绷紧安全弦。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基础把不好,其他工作无从谈起,作为一名员工,首先要从本职工作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提高业务素质入手,勤学苦练,积极参加本工种的各项技术培训,熟记操作规程,克服精力不集中,干活毛糙的现象,努力打牢安全基础,构筑安全防线,让安全永记心中。
第三节力的图示习题
1.下列关于力的作图说法正确的是 [ ]
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
B.力的`图示中,标度值可任意选。
C.同一个受力图,比例大小应固定不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作用效果 [ ]
A.力的单位。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
3.茶杯放在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
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都相同。
4.图1所示的两个力中,较大的是 [ ]
A.F1。 B.F2。
C.一样大。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5.力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6.用一根______的线段,把力的______表示出来就叫做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答案
一、1.C 2.A 3.B 4.D
5.大小,方向,作用点。
一年级“图示应用题”教学是“图文应用题”和“文字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阶段。教学时关键在于教学生领会应用题的结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对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以达到顺利过渡到“图文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教学时我是分这样三步进行的。
一、教师故意暗示——学生接触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自学生入学日起,便立足抓好应用题的基础工程,使学生对应用题有超前认识,在认数及计算之中渗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1.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基础。如结合课本主题图要求学生口述:“l个小朋友在写字”(1的认识);“3个阿姨在装电视机”(3的认识);“5位解放军叔叔在巡逻”(5的认识);“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6的认识);“小英左边6只鸡,右边l只鸡,一共7只鸡”(7的认识),等等。同时结合教材所编加减法的内容及插图要求学生说:“小明右手拿1个黄气球,左手拿1个红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1+l=2);“4只小熊猫,走掉1只,还剩3只小熊猫”(4-1=3);“有4只白色小兔子,又跑来1只黑色小兔子,一共5只小兔子”(4+l=5),等等。
2.教师在“认数”和“计算”教学中经常巧妙地把有关内容叙述成应用题形式,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未来应用题结构的印象。如:在进行“数的认识”教学时,计数器上总是拨成“几加1”,这不仅暗示学生几的后面是几,同时教师把自己的动作叙述成“先拨几颗珠,再拨1颗珠,一共是几颗珠”的形式。又如:在教学“3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把“l+2=3”叙述成:“l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多少只小猫?把“3-1=”叙述成:“3个苹果,刺猬背走1个,还剩多少个苹果?”等等。
上述练习先由教师口述逐步过渡到学生仿述,最后到学生独立口述。
二、教师着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在教学“7的认识”后,教材上便正式出现了图示应用题,这里是图示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把这两道例题分别制成活动幻灯片,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幅图:
(1)出示4只小白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2)再出示3只小白兔,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
(3)出示“”,教师着重讲清楚其作用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再在4和3之间板书“+”。
(4)出示“?”。诱导学生回答;“把它们合起来后共有多少”教师在“4+3”的后面板书“=7”。
(5)引导学生说出单位“只”,教师便在幻灯片上“?”的后面出示“只”。
(6)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幻灯图的先后顺序口述:“有4只小白兔。又跑来3只小白兔,一共有7只小白兔。”
(7)教师小结:“4只”和“3只”是告诉的两个条件,“一共几只”是要求的问题。
第二幅图:
(1)出示荷叶上停着的7只小青蛙,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7”,紧接着出示“”。
(2)运用幻灯的活动性蹦走2只青蛙(一只一只地蹦),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
(3)出示“2”,引导学生回答“几只”表示“荷叶上还有多少只”。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能说出“5只”。
(4)教师启发诱导得出“5只”是“7只”减“2只”得来的。教师在7和2中间板书“-”并在后面板书“=5”。
(5)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幻灯图的.先后顺序口述:“原来有7只青蛙,蹦走2只,还剩5只青蛙。”
(6)教师小结:“原来有7只”和“跳走2只”是告诉的两个条件,“还剩几只”是要求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层次教学,化难为易,学生容易理解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三、教师特意要求——学生找准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教学的目的,总是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上述两个图示应用题后特意要求学生自己找准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使之逐步形成能力。对此又分三步进行:
1.及时训练,反馈信息。
学生在完成“小白兔”、“青蛙”二例题后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第39页第15题时,不是一填了事,而是先要学生广泛发言,自己说图意、找准每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学生现炒热卖,则不难说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前面有6条小鱼在游泳,后面又游来1条小鱼。一共有几条小鱼游泳?”条件是“6条小鱼”和“l条小鱼”,问题是“一共有几条小鱼”。“树上原有7只燕子,飞走3只,还剩几只燕子?”条件是“原来有7只燕子”和“飞走2只燕子”,问题是“还剩几只燕子”,等等。
2.迂回训练,触类旁通。
在教学“8的认识”后面的应用题课前,教师将上面的已谈二例题的活动幻灯片,让学生再看一遍再说一遍,以唤起他们对旧知识的记忆,从而给新的学习铺路搭桥。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只要讲清花瓶上面“5朵”字样的作用外,两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中相关习题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后再填。鼓励他们大胆说,让他们在自己的说中找准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让他们在自己的说中得到新的学习和锻炼。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和规范语。
3.变形训练,扩大眼界。
高中生物图示教学是指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示教学的方法、形式、原理和规律,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使用生物图示的方法和形式,自主地把所学有关生物学知识及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等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东西展示出来或构建起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认识、理解有关的生物图示及其隐含的本质或规律,能从生物图示中获得各种相关信息,应用于解决或解析有关的生物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最好地发挥图示教学的作用呢?
在图示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出示图表
1.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掌握图表中的内容,图表要在讲解之前出示给学生。在学生观察图表的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再给予恰当的点拨,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
2.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图表,而这些图表又是重点、难点内容,出示图表应穿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图表中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时,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现象)→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设)→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结论)→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每一步教学中都应穿插图解,按科学探究的步骤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出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应用它去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3.对于需要经过归纳、总结之后才能形成图表的内容,一般在讲授之后出示图表,这样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并对前面所讲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使前后知识相互呼应,加强学科内综合的能力。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表”就应该在讲解后出示。
在图示教学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出示图表
1. 对于整体、部分关系较密切的内容,宜用挂图或投影的方式显示。这样,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图表的整体识别能力。例如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可让学生先从整体上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再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的具体特点,最后认识到细胞的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2. 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可借助现代的动画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动态、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NA的半保留复制”等。
3.对于不太复杂的形态结构图和生理过程图,宜采用边讲边画黑板画的方式。如叶绿叶、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示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用图示法学习知识
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生物图示常以坐标曲线图、数据表格图及形态结构图等形式出现,训练识图时,要让学生熟记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还要掌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能用生物学术语对图示进行准确的描述。出现在试题中的图示往往不是课本插图的翻版,因此,进行识图训练时,应以构建知识网络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扩大插图的知识容量,对课本插图进行加工改造,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图示(绘制图表)的能力。对生理过程复杂、很难通过实验验证的图表,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图表的形成过程中。如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概念图等。
当然,这些“语言图式”并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学生一步步学习得来的。教师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一次次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忠实的倾听者,和学生一起讨论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语音、语调、语速、表情、手势等自然渗透其中。因此,在一次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自然而然得出了“语言图式”。这一“语言图式”因来自学生探索习得,显得通俗易懂、简单易操作,成为后期不断尝试的“葵花宝典”。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鼓励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投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特别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好的开始则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如同一场好戏的开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学会道歉》,一上课就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插图。
师(大惊失色):哎呀,不得了了!你们瞧,发生什么事了?
(孩子们刷地举起了手。)
生1:有个小朋友踢球的时候,把窗台上的花盆踢下来了!
师:花盆踢下来,就怎么样了?
生1:碎了!
师:好的,现在请你帮这个小朋友起个帅气的名字,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生1:丁丁踢球的时候,把窗台上的花盆踢掉下来,碎了。
师:如果再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那就更棒了。
(其他孩子一边急不可耐地“嗯嗯嗯”叫着,一边把手使劲往老师面前伸。)
师(把手指竖在嘴边“嘘——”的一声,示意大家安静):我相信他可以说得更好,大家要有耐心。如果他遇到困难,再请你们帮帮他。
生1(想了一会儿,不急不忙地):一天下午,丁丁在院子里踢球,一不小心把窗台上的花盆踢掉下来,碎了。
(孩子们都自发地鼓起了掌。)
师(竖起了大拇指):此处应该有掌声!经过一次次努力,说得多清楚啊!谁再来试试?
(老师按“优秀、中等、暂时学习困难”三个层次,请了三个学生,一个个说得都很清楚。)
师(着急地):花盆“啪”的一声摔下来碎了,谁出来了?
(孩子们有的说妈妈,有的说阿姨)
师:你说丁丁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有的说赶紧道歉,有的说赶紧说对不起……)
师:你们都是敢于认错的好孩子。这么好看的一盆花碎了,要让主人原谅你,还是有大学问的呢!(出示课题)
从上述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用夸张的表情、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创设情境,不知不觉让学生变为图中的孩子,这样的导课方式不着痕迹,显得自然巧妙。在教师一次次指导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楚、规范,学生充分体验到一次次练习后的成功感,更加成功地营造出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学生对后面的口语交际充满自信。
二、借助典型的示范,认知口语交际图示,模仿中习得能力
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时候,我们总喜欢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注意什么?”喜欢总结出很多要点让学生记牢。但究竟该怎么说,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措,交流的时候胆怯、畏缩,不敢参与,整个课堂都是沉闷的一问一答,这样的教学当然低效,学生的能力怎能得到发展呢?
还以刚才那位教师为例,教孩子学会第一句“对不起”这一语言图式,来来回回十几个回合,孩子倾听、表达、交际的能力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显著提高。
师(捂着嘴,惊恐地):丁丁把阿姨的花盆踢碎了,吓坏了,我们赶紧来教他怎么道歉吧!
(孩子们刷地举起了手。)
生1: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师:你一说“我不是故意的”,阿姨可能会更生气:哦——
生2:不是故意的就行了?!
师:看来不能马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想想,先要怎么道歉?
生1(大声地):阿姨,对不起!
师:嗯,道歉时先称呼,这样就有礼貌多了。这是人家辛辛苦苦养出来的花啊!你的态度得诚恳一些。
生1(声音放轻,速度也慢了一些):阿姨,对不起!
师:嗯,有点儿道歉的味道了,但还不够。谁再来试试?
生2(皱着眉头,恳切地):阿姨,对不起!
(老师请这个学生上台,面对大家演示。)
师:这样道歉的话,阿姨可能就不会那么生气了。你看,她是怎么道歉的?
生3:脸上没有笑,都快要哭了。
师:是啊,你把别人的花盆都踢碎了,怎么能笑呢?你一笑,别人就更生气了,怎么会原谅你呢?所以,道歉时千万不能笑。
生4:她道歉的时候声音很轻,说明她认识到自己错了。
师:有道理。
生5:她道歉的时候还把手这样(做拱手动作)。
师:你真会观察。这叫“拱手道歉”,就像一个人不停地鞠躬道歉一样。谁再来试试?
(指名上台道歉,师生评价,反复强调“道歉时,先称呼。声音轻,速度慢,态度诚恳消消气”。学生相互练习。)
……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故而教师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它。”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让学生在一次次练说中探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出“道歉”的语言模式,将学生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实践,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呢?
三、创设仿真的情境,迁移口语交际图示,实践中强化能力
例如,在教学《讨论“看书姿势”》这一课时,教师借助一段学生讨论看书姿势是否正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歪着头趴在桌上看书不正确的理由,并借助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言图式”。然后出示教材中几幅典型看书情境图让大家讨论。学生都能借助“语言图式”进行讨论,还能说出更多的理由,并且交际的时候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理由充足,有的甚至能达到脸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像老师这样认真倾听,赞同的时候点点头,需要补充的时候等别人说完再发言。这对于课前完全没有交流,仅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互动就开始上课,且完全开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的学生来说,是“语言图式”给他们带来自信与成功。
学生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朗读表达,都显得格外自信,语言规范,到了中高年级能够用上很多学过的词句发表个人看法。这种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一天天训练出来的,从开始的字、词,到后面的句、段、章,包含师生常年付出的努力。我想,口语交际也是如此。虽然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目标,但是通过一次次努力,最终一定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融入多彩的生活,拓展口语交际图示,运用中形成能力
《讨论看书姿势》出示更多熟悉的生活场景图,有的坐在图书馆的地上看书,有的趴在草地上看书,有的在路灯下,有的坐在电动车后座上……《学会道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情景进行表演……你会发现,掌握口语交际图式的孩子们更加充满自信,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其中,场面活跃个个沉浸其中。师生评价更加热烈,不仅组内能够自如补充,下面的小朋友也能自然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个别孩子很腼腆,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都是面带微笑,非常愉快,同样能够参与交际活动。
看着他们兴奋得发亮的眼睛,看着一双双举得高高的手,我欣慰的同时不由得感慨万千,也为自己曾经的不作为而羞愧。这才是多大点的孩子呀!教师只是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正确发音、大胆交际;只是提供了典型示范,让孩子们认知口语交际图示,在模仿中习得能力;只是创设仿真情境,迁移口语交际图示,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孩子们就能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由一开始的怯懦变得越来越自信,由一开始自己说自己的变得听别人发言,由一开始支支吾吾到自如参与讨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综合教师的教法、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成效等方面,你会发现在“认知、迁移、拓展”中习得口语交际的语言图示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方法,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习得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期待后期我们小组更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际,让更多的学生终身受益!
一、图示教学法在总复习中的应用
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因此近几年来,我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了图示教学法,取得 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叙述如下:
1.高度的浓缩性,使知识由繁杂变简明。这种浓缩,是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对教材做的高度综合,能 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整体框架,掌握历史过程的总趋势和运动脉胳,并有助于排除无效信息干扰,在理解基 础上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复习总表(表1)
(附图 {图})
它非常清晰反映了这段历史发展线索,通过这张表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中共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前因后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完整的系统性,使知识由零散变系统,由全面变立体。经系统化的知识已不是一般的数量堆积,而是带 有新的.质,能激发人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分析、推理、归纳 、综合等思维手段的应用。
如: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简表(表2)
(附图 {图})
(附图 {图})
此表把散见在课本各章节的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要赋役制度集中在一起,不仅使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 ,方便于记忆,同时还便于了解中国赋役制度发展的主要脉胳――即人头税逐步减少至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 的人身控制逐步松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可把古今中外的赋役制度一起列进表内,知识就更系统,立体感也 更强了,达到了速成教学之目的。
3.简明的直观性,使知识由呆板变活跃,由枯燥变有趣。直观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加大了信息刺激的强度,使知识深深印入学生脑际而不易遗忘,同时图示的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有 利于制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图示表(表3)
(附图 {图})
教师在复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时,边讲边勾划出一幅统一战线形成过程图,把此较呆板的内容用 一幅完整、简单明了、直观性强的图表表述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 成过程的理解。
4.较强的思维开放性,使求知由单方向变多方位,由单一思维变多项思维。这就是经适度重组教材,使知 识结构更加趋合理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以引导学生在集中求同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 生进取开拓精神和从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对图式、图式理论进行了较系统介绍,并通过分析图式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提出可将其运用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作 者:张德才 王晶 作者单位:张德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国,北京,100083)
王晶(济宁第十三中学,山东,济宁,272500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图示理论 激活 创建 口语教学
板书图示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板书图示,把枯燥的语言传输变为强烈的视觉刺激。这种教学方法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高中哲学“矛盾观”部分,谈谈板书图示法的具体运用。
例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究竟哪个以哪个为前提,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而这恰恰又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以板书的形式设计了三组公式,并结合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句话,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板书设计如下:
水 + 水 = 水 面粉+ 面粉= 面粉 水 + 面粉= 面团
通过这浅显易懂的三组公式,学生只要稍微体会便会明白这个道理: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新的事物,如果事物完全相同,没有差异,则不会发展下去。而这恰恰说明了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是以斗争性为前提的。这部分内容如果单纯地讲解效果肯定不佳,而通过这排列有序的板书图示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明白、理解,化繁为简,由浅入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哪个寓于哪个之中的顺序不能颠倒,正确的说法应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寓于”就是“包含于”,反过来,这句话往往又被表述为“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为了让学生记住并理解这些结论,笔者设计了两幅图,一幅为(图一):
水果(普遍性) 苹果(特殊性) 香蕉(……) ……
笔者让学生从这幅图归纳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果然不出笔者所料,有学生回答:说明了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笔者知道他们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因为有个大括号,所以往往容易理解为括号左边的事物包含了括号右边的事物。这时,笔者又立马展示了另一幅图(图二):
中国江苏浙江……
接着提问:“中国与江苏是什么关系?”学生准确而快速地回答出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笔者顺势引导:“中国包含江苏,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果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岂不是理解成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吗?”学生愕然,继而积极动脑。两幅图意思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区别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区别:图二括号左边与右边的事物都是具体存在的,而图一括号左边的水果作为普遍性是抽象的概念,不能具体存在,只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学生大悟,他们通过这两幅图示的对比,既搞清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又加深了对“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理解,一举两得。紧接着笔者让他们看课本71页的漫画,这幅漫画讲的是某先生不吃苹果,要吃水果。学生都笑了,准确地说出了那人的错误之处。以后无论是判断题还是选择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上我班很少有学生出错。这样的板书图示不仅能启发思考,拓宽思路,更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例三: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以下两幅图示突出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大圆里面有3个小圆,说明复杂事物包含多个矛盾。3个小圆大小不一,表示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要着力抓主要矛盾。
例四: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在讲“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时,笔者结合“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
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时,笔者准备了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见下图)。白纸上点一个小黑点,黑纸上点一个小白点。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即使白纸有黑点还是白纸,即使黑纸有白点还是黑纸。并展示如下的板书图示:
笔者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该知识点,并且记忆深刻。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巧用板书图示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板书图示的运用要适当,还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实用性。板书图示不仅要“中看”,更要“中用”,要确保图示严谨合理并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切不可脱离教学需要,单纯为图示而图示。
2.浓缩性、简洁性。板书图示要力求高度概括,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应尽量用简单生动的图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反而得不偿失。
3.形象性、启发性。图示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直观形式,因此,板书图示要尽量形象生动,这样学生才能从图示中得到知识的启迪,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学好哲学的方法有许多,板书图示法只是其中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使哲学获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责任编辑 袁 妮)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经常会遇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涉及多个概念及相互关系原理,如“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抽象、深奥,如果仅仅靠口头讲解,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即便学生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些概念和原理,也难以应对形式多样的考题。如何使学生能更深刻、清晰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巧用板书图示能有效化解“矛盾观”中的诸多难点。
板书图示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板书图示,把枯燥的语言传输变为强烈的视觉刺激。这种教学方法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高中哲学“矛盾观”部分,谈谈板书图示法的具体运用。
例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究竟哪个以哪个为前提,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而这恰恰又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以板书的形式设计了三组公式,并结合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句话,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板书设计如下:
水 + 水 = 水 面粉+ 面粉= 面粉 水 + 面粉= 面团
通过这浅显易懂的三组公式,学生只要稍微体会便会明白这个道理: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新的事物,如果事物完全相同,没有差异,则不会发展下去。而这恰恰说明了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是以斗争性为前提的。这部分内容如果单纯地讲解效果肯定不佳,而通过这排列有序的板书图示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明白、理解,化繁为简,由浅入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哪个寓于哪个之中的顺序不能颠倒,正确的说法应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寓于”就是“包含于”,反过来,这句话往往又被表述为“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为了让学生记住并理解这些结论,笔者设计了两幅图,一幅为(图一):
水果(普遍性) 苹果(特殊性) 香蕉(……) ……
笔者让学生从这幅图归纳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果然不出笔者所料,有学生回答:说明了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笔者知道他们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因为有个大括号,所以往往容易理解为括号左边的事物包含了括号右边的事物。这时,笔者又立马展示了另一幅图(图二):
中国江苏浙江……
接着提问:“中国与江苏是什么关系?”学生准确而快速地回答出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笔者顺势引导:“中国包含江苏,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果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岂不是理解成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吗?”学生愕然,继而积极动脑。两幅图意思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区别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区别:图二括号左边与右边的事物都是具体存在的,而图一括号左边的水果作为普遍性是抽象的概念,不能具体存在,只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学生大悟,他们通过这两幅图示的对比,既搞清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又加深了对“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理解,一举两得。紧接着笔者让他们看课本71页的漫画,这幅漫画讲的是某先生不吃苹果,要吃水果。学生都笑了,准确地说出了那人的错误之处。以后无论是判断题还是选择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上我班很少有学生出错。这样的板书图示不仅能启发思考,拓宽思路,更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例三: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以下两幅图示突出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大圆里面有3个小圆,说明复杂事物包含多个矛盾。3个小圆大小不一,表示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要着力抓主要矛盾。
例四: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在讲“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时,笔者结合“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
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时,笔者准备了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见下图)。白纸上点一个小黑点,黑纸上点一个小白点。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即使白纸有黑点还是白纸,即使黑纸有白点还是黑纸。并展示如下的板书图示:
笔者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该知识点,并且记忆深刻。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巧用板书图示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板书图示的运用要适当,还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实用性。板书图示不仅要“中看”,更要“中用”,要确保图示严谨合理并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切不可脱离教学需要,单纯为图示而图示。
2.浓缩性、简洁性。板书图示要力求高度概括,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应尽量用简单生动的图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反而得不偿失。
3.形象性、启发性。图示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直观形式,因此,板书图示要尽量形象生动,这样学生才能从图示中得到知识的启迪,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学好哲学的方法有许多,板书图示法只是其中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使哲学获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责任编辑 袁 妮)
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经常会遇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涉及多个概念及相互关系原理,如“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抽象、深奥,如果仅仅靠口头讲解,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即便学生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些概念和原理,也难以应对形式多样的考题。如何使学生能更深刻、清晰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巧用板书图示能有效化解“矛盾观”中的诸多难点。
板书图示法,顾名思义,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板书图示,把枯燥的语言传输变为强烈的视觉刺激。这种教学方法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又能加深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高中哲学“矛盾观”部分,谈谈板书图示法的具体运用。
例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究竟哪个以哪个为前提,学生对此不易理解,而这恰恰又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以板书的形式设计了三组公式,并结合史伯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句话,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板书设计如下:
水 + 水 = 水 面粉+ 面粉= 面粉 水 + 面粉= 面团
通过这浅显易懂的三组公式,学生只要稍微体会便会明白这个道理: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新的事物,如果事物完全相同,没有差异,则不会发展下去。而这恰恰说明了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性是以斗争性为前提的。这部分内容如果单纯地讲解效果肯定不佳,而通过这排列有序的板书图示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明白、理解,化繁为简,由浅入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二: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在讲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哪个寓于哪个之中的顺序不能颠倒,正确的说法应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寓于”就是“包含于”,反过来,这句话往往又被表述为“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为了让学生记住并理解这些结论,笔者设计了两幅图,一幅为(图一):
水果(普遍性) 苹果(特殊性) 香蕉(……) ……
笔者让学生从这幅图归纳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果然不出笔者所料,有学生回答:说明了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笔者知道他们陷入了思维的误区,因为有个大括号,所以往往容易理解为括号左边的事物包含了括号右边的事物。这时,笔者又立马展示了另一幅图(图二):
中国江苏浙江……
接着提问:“中国与江苏是什么关系?”学生准确而快速地回答出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笔者顺势引导:“中国包含江苏,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果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岂不是理解成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吗?”学生愕然,继而积极动脑。两幅图意思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区别在哪里呢?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区别:图二括号左边与右边的事物都是具体存在的,而图一括号左边的水果作为普遍性是抽象的概念,不能具体存在,只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学生大悟,他们通过这两幅图示的对比,既搞清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又加深了对“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理解,一举两得。紧接着笔者让他们看课本71页的漫画,这幅漫画讲的是某先生不吃苹果,要吃水果。学生都笑了,准确地说出了那人的错误之处。以后无论是判断题还是选择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问题上我班很少有学生出错。这样的板书图示不仅能启发思考,拓宽思路,更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例三: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关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以下两幅图示突出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大圆里面有3个小圆,说明复杂事物包含多个矛盾。3个小圆大小不一,表示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要着力抓主要矛盾。
例四: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在讲“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时,笔者结合“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用大小不同的方框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
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时,笔者准备了一张白纸,一张黑纸(见下图)。白纸上点一个小黑点,黑纸上点一个小白点。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即使白纸有黑点还是白纸,即使黑纸有白点还是黑纸。并展示如下的板书图示:
笔者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该知识点,并且记忆深刻。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巧用板书图示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当然,板书图示的运用要适当,还要注意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实用性。板书图示不仅要“中看”,更要“中用”,要确保图示严谨合理并能准确反映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内容,切不可脱离教学需要,单纯为图示而图示。
2.浓缩性、简洁性。板书图示要力求高度概括,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应尽量用简单生动的图示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费力,反而得不偿失。
3.形象性、启发性。图示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直观形式,因此,板书图示要尽量形象生动,这样学生才能从图示中得到知识的启迪,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学好哲学的方法有许多,板书图示法只是其中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实践,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使哲学获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汽车知识图示】推荐阅读:
汽车知识百科07-22
汽车保险理赔小知识10-1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知识点总结09-28
车辆工程师协会汽车知识竞赛活动策划书11-21
汽车物流发展07-12
福特汽车策略10-20
汽车金融策略11-22
汽车驾驶心得11-27
汽车公司口号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