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桥教案(通用10篇)
活动目标:
1.有了解家乡的桥的兴趣,认识有代表性的家乡的桥,体验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产生自豪感。
2.通过简单的实验,初步感知桥墩数量与桥面承载力的关系。3.知道桥的基本组成部分(桥面、桥梁、桥墩、塔柱、拉索等),初步了解桥墩的优缺性,欣赏并了解斜拉桥的设计及优点。
活动准备:
1.资源材料包: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桥》。2.积木、厚纸板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观展览,初步认识家乡的桥,了解桥的基本组成部分。(1)幼儿观看“家乡的桥”
(2)教师介绍桥的名字,类型,外形,用处,历史。(3)询问几个幼儿最喜欢哪个桥,为什么?
教师:仔细看看每一座桥,它们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小结:桥一般由桥面、桥梁、桥墩、塔柱、拉索等组成的。2.看一看、比一比,认识家乡的风雨桥、石板桥、石拱桥。(1)认识、比较风雨桥和石板桥。
教师:这是什么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桥墩多好还是少好?为什么?(2)认识、比较石拱桥和石板桥。
教师:这是什么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它们谁更结实? 请几位幼儿上来用手压一压硬纸板做的拱桥与平桥,并得出结论。3.观察认识家乡的桥梁,感知桥墩数量与桥面承载力的关系。
(1)教师出示桥梁照片,提问:这是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在这座大桥上行驶着许多车辆,是什么有力量的东西支撑着桥面呢?
(2)讨论:桥墩是多还是少可以增加桥面的承载力?是不是桥墩越多桥面承载力就越大呢?
(3)实验:用积木当做桥墩,用硬纸板当做桥面。
先将两块积木放在左右两端,硬纸板架在积木上,请一位幼儿用手按压。集体观察,并说结果,轻轻一按,纸板就往下弯。
再放两块积木在尺子下面,再请一位幼儿按一按。集体观察,并小结。结论:积木增加了,使积木和积木之间的距离变短了,纸板承载力增强了,就不容易往下弯。
小结:积木越多,纸板就越不容易被压弯。也就是说,桥墩越多,桥面的承载力越大。
4.观察家乡其他的桥,拓展认知经验。
(1)教师:可是,人们发现,桥墩虽然让桥更结实了,但是桥墩多了,会影响船的通行,所以科学家就发明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用钢索拉住桥面。
一、教学日期:
****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拱桥、斜拉索桥、引桥的国学道理。
2、培养观察、动手能力。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前准备:实验用的木块、铁片、纸条和拉线。
四、教学重点难点:拱桥和斜拉索桥。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筑物,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座世界有名的千年古桥――赵州桥。
2、赵州桥。
1)出示挂图,介绍赵州桥的悠久历史。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约公元590年——608年由李春设计建造,距今约有1400多年。桥单孔,长50.82米,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是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在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2)赵州桥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建成这样的形状?
3、平桥和拱桥承爱重物的实验。1)指导学生实验。
2)讨论实验结果:拱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
4、斜拉索桥。
1)出示杨浦大桥(钱江三桥)挂图,请学生辩认,在什么地方?(上海黄浦江上,跨径602米,全长7000余米,上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索桥,于1993年10月建成通车。
2)斜拉索桥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拉索拉着?(学生讨论)
3)指导学生按课文图示做对比实验,得出:斜拉索桥比平桥承受的重物多。桥上安装拉索是为了提高桥承受重物的能力。
5、立交桥。
1)出示挂图,提问:这种桥叫什么桥?为什么要建立交桥? 2)教师介绍立交桥的雄姿及对缓减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作用。
6、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34、桥
赵州桥(平桥——拱桥)
杨浦大桥(斜拉索桥)
记录并比较实验结果,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改变纸的承受力。
活动准备
人手4~5张长方形纸(A4纸二分之一大小),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木质积木和塑料积木(或其他物品),每人两张记录纸,牛皮纸、卡纸、图画纸等各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第10~11页“神奇的纸桥”。
视频“神奇的纸桥”。
活动过程
一、用纸造桥
——探索造纸桥的方法。
教师:你能不能用纸来造桥?用什么方法可以造出一座稳固的纸桥? ——幼儿自由探索,并进行交流和演示。
二、神奇的纸桥
——教师出示由不同折叠次数的纸搭建的纸桥,幼儿在纸桥上分别放塑料积木、木质积木进行实验探索。 教师:这几种不同纸桥上能承受住的积木一样多吗? ——幼儿交流、记录实验结果,并将记录纸张贴在展示板上。
——找出承受塑料积木、木质积木数量最多的纸桥,并在集体面前分享小组探索的结果。
——提供幼儿操作材料第4册第10~11页“神奇的纸桥”,幼儿根据画面自主“搭建”不同的纸桥,并试一试哪种方法搭建的纸桥的承受力最大。
——播放视频“神奇的纸桥”,师幼共同观看。
三、神奇的弯曲
——寻找日常生活中弯曲后变牢固的东西。
活动建议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三、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
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大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不见了
作者:韩娜 赵彩凤 昌乐县第二中学幼儿园 【设计意图】
溶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科学现象,孩子们知道糖化了、雪化了……但是对于溶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记录、分析以及推理的能力,并且对科学现象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本节课就是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来感知、理解物体溶化的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探索操作、初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杯子、面糖、砂糖、冰糖、小块糖、果珍、一次性纸杯、碟子、热水、凉水、记录表、笔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实验中探索、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等因素有关系。
【活动流程】
(一)猜测和假设: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物品(石子、棉花、各种糖、植物种子等等)。幼儿猜测: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化,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化?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一组,不能溶化的一组。
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怎样做能让它化得快一些呢?导入课题。
(二)第一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四种糖:面糖、砂糖、冰糖、块糖,每人一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杯子、搅拌棒、一杯温水、一份调查表、一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四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
3、幼儿按照自己面前杯子上所贴的标志取对应的糖,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4、请幼儿在确定自己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
5、实验结束后幼儿先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把表格上的记录结果统计到老师的大表上。
6、教师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看表格分析记录结果,明确四种糖的融化速度排序。并请幼儿思考:什么样的物品化得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三)第二项探索活动:
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块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激发幼儿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影响物体溶化速度的相关因素,初步理解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说出材料的名称:块糖、凉水、热水、搅拌棒。
猜想:利用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怎样做能让糖化得快呢?
2、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然后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化完。
3、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快的幼儿讲述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用的是热水还是凉水,是否搅拌;再请杯中块糖化的速度慢的幼儿也说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幼儿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物体的溶化速度也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四)解决问题:
1、妈妈批发了雪糕,怎样做能让它们不化呢?
2、家里来客人了,爸爸从冰箱里拿出鱼来做菜,怎样做能让鱼在最短的时间内化开呢?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化的知识并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做出了两个方面的改变:
1、我们发现教参中关于溶化的描述是一种成人化的科学知识的表达方式。在试讲和研讨后一致认为这种成人化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生涩的、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们从孩子的经验和水平出发,不强调用书上的原话,不强调科学知识和概念,而改为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来提问,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所发现的科学现象。
2、改变了以往老师布置实验内容、幼儿操作的老做法,而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幼儿先猜测、再操作、最后验证的办法,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同伴分享或者向老师报告。
找家
教学目标:
寻找两个图形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胸饰奖牌每人一块,共16块。
3、在室外场地上画一个较大的由红色方形与绿色方形形成的交集圈。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游戏一: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2、下面请你们将图形宝宝送回家,一个圆圈里住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另一个圆圈里住红颜色的图形宝宝。
3、出示绿颜色正方形。这个图形宝宝应该住在哪儿?为什么?(它是正方形又是红色的,所以它应住在两个圆圈的中间)
二、操作。
幼儿操作游戏二和三,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在交集圈中摆放合适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
1、给幼儿挂上奖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奖牌的不同。
2、带领幼儿来到室外,请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寻找合适的家。
3、检查幼儿的站法是否正确。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2、大胆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愿意讲述自己的想法。
3、能愉快的参加动手操作探索活动,体验变色的快乐。活动重难点:
1、幼儿了解两色相混会变色的现象。
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玩变色游戏,讲述自己的想法。活动准备 :
1、《小蓝和小黄》PPT
2、红、蓝、黄色水、注射器、瓶子、帕子若干
3、红、黄、蓝手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拥抱进入课题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他们打个招呼吧。班里不仅来了客人老师,还来了许多的小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用“拥抱”来打个招呼吧!刚才小朋友和你的朋友拥抱了,现在有两位颜色朋友也想拥抱,看看他是谁?小兰和小黄他们也想拥抱一下,但是他们拥抱在一起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吧?”
二、(基本环节)由故事引入到变色实验
1、故事《小蓝和小黄》提出问题并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这个故事讲了颜色家庭中、颜色朋友间在一起的一些奇怪、高兴的事。老师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刚才老师说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蓝有哪些好朋友?小蓝找到小黄了吗?(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特别开心)他们高兴的在一起用了什么动作表示呢?他们啊,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
2、提要求,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小黄小蓝手偶:“小朋友们我们有一个疑问,故事里我们在一起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在生活中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个小实验吧?(教师进行黄蓝实验,在做实验时教师边做边讲解)
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呀?(小红)小黄和小蓝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小红和小黄或小蓝在一起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我们一
起动手做实验来发现吧。
在做实验前提要求:
(1)桌上有三种颜色的颜料,碗里各有三只注射器,注射器用完以后要把它送回家。
(2)老师给每位宝宝准备了一份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讲解记录表的使用)
(3)小朋友间互相配合、谦让,别人在用这种颜色的注射器你也要用那就要学会等待,等别人用完了再用。
(4)做实验时要爱卫生,颜料把手弄脏要马上用帕子擦掉,不要把颜料洒了。做完实验的宝宝请把记录表交给老师。(幼儿记录表写名字)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观察到的现象,老师根据幼儿记录表总结。
放音乐提醒幼儿停下实验,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发现吗?请做好好实验的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吧。”(幼儿讲述)小朋友们刚才认真做了实验,仔细观察了颜色的变化,而且也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小朋友们变了绿、桔、紫还有其他不一样的颜色是因为你们加的颜料多少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总之,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两色一起就会变成新颜色。颜色的变化还有许多的奥秘我们以后再做实验去发现吧。
三、(结束环节)讲述自己和他人间的爱。
颜色朋友间,颜色家人间相亲相爱,他们的爱用什么来表达?拥抱变色。小朋友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你的朋友吗?你们是怎样爱他们的?
四、(延伸环节)唱歌到户外找更多的颜色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都有空气。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需要空气,燃烧需要空气。
3、幼儿对进一步探索空气与动植物的关系产生兴趣。活动重点: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都有空气。活动难点:了解空气的作用。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较透明的塑料口袋,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幼儿实验用品: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一只吸管。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以“变魔术”的口吻引入。
小朋友,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塑料袋。老师能让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你们看,塑料袋现在大大的,胖胖的,那塑料袋里有东西吗?幼儿:没有。那为什么塑料袋变成大大的,胖胖的了呢?教师将塑料袋里的空气放掉,又将塑料袋装上空气。
提问:为什么塑料袋可以变大,变胖?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其实是老师在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
2、现在请小朋友做捕捉空气游戏。
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幼儿动手操作,在教室里找空气。)
如果幼儿不会操作,再告诉幼儿操作要领:用塑料袋装空气,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哪里抓到的空气呢?(暗示幼儿:空气无所不在)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闻一闻,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水平中的空气、教师把小瓶放到水中,水往瓶中流,水里冒泡泡
小瓶里原来是有空气的,放到水中,水往瓶里流 把空气往外挤,冒出的泡泡就是小瓶里的空气。
3、幼儿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幼儿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幼儿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捏鼻子游戏。
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了,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嘴巴,捏住鼻子。有什么感觉。张开嘴巴,放开手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舒服一点。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幼儿观察杯子,引导幼儿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2)点燃蜡烛,幼儿观察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小的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空气少)
(3)提问:刚才是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的?为什么?让幼儿感知燃烧也需要空气。
总结:刚才我们做了两个实验,得知什么离不开空气?幼儿:人离不开空气,燃烧也离不开空气。那还有什么离不开空气呢?动物和植物离得开空气吗?那我们以后再做实验去发现好吗?
三、活动延伸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操作卡
2.各种动物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分钟)
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
(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生:猴子谁的尾巴短?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谁的尾巴弯?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
(4):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R)、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大班科学桥教案】推荐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春天11-26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常识:汽车城06-23
《物体分类》大班科学教案10-06
树的大班科学教案12-09
大班科学活动钻空空教案09-12
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教案10-29
大班科学《有趣的尾巴》教案11-17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乐》教案12-28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及教学反思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