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共10篇)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1

根据定陶县政协的安排,政协文教卫委员会于0八年四---五月份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深入到教育部门、村委会、学校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现有人口6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26.1万,外出务工劳动力1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3%,现有学校139所8万名学生,其中农村中小学校137所7.4万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5%,农村现有留守儿童近5000名,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9%.。农村留守学生中,由爷爷、奶奶监护的有2781名,由亲戚朋友监护的有1615名,由邻居监护的有197名,由大孩子监护的有88名,缺乏监护人的有300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学校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处境相对不利

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家中只剩妇女、小孩、老人。因此,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祖辈无力教育“留守儿童”。一部分家庭父母均外出打工,孩子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由于目前农村中祖辈所受的教育程度大多不高,甚至不少部分还是文盲,无力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监护重任。二是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认识偏差。有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受现实环境的误导,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的钱还要多,尤其是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难就业,因此,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家长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并不很重要,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也就不闻不问,放纵自如。另外,有些家庭虽然只有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但由于留在家中一方要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家务,往往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就大打折扣。由于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仅凭课堂上的几节课,难于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而教育引导的不及时到位,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

2、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较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的沟通是建立亲子感情、促进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不良沟通或缺乏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在忽略型的家庭中,儿童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母的爱而产生孤独感,并会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稳定、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强烈的倾诉、关爱和指导需求,这种情绪需求长期积累得不到正常疏导和满足,会严重危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或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或性格孤僻举动反常,容易产生畸形、厌世心理。目前我县农村家庭多数有2个孩子,经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还得承担繁重的家务活,想念父母又长期不能相见,与祖辈又存在亲情差距,缺乏沟通交流,容易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神经质、自闭等不良心理特征,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严重得多。

(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尽管现在许多城市制定了学校接受农民工子女的优惠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民工子女仍与城镇居民子女不能享受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民工子女在城市上学非常困难。一方面是民工子第学校不能办初中,而公办初中门槛高,借读费昂贵,普通打工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另一方面,民工子女的升学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障碍——民工子女必须回原籍中考和高考,而我国各省之间、城乡之间的教材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他们常常不得不在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之间来回

奔波,从“流动儿童”成为回流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1、家庭方面:由于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而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辈有一方在家,由于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辅导、督促的力度也被大大削弱,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文化和道德教育基本处于空白。

2、学校方面: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致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3、社会方面:农村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移和发展的衍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很多方面配套方案,但是只要留守儿童群体减少或者发生问题的机率下降,不构成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1、强化政府统筹,构建组织管理网络。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建立由宣传部、文明办、公安、教育、司法、民政、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并形成制度,一年召开1-2次会议,汇报和研究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推动出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制环境。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父母以及关注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部门和个人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典型带动,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部门合作,构建职能保护网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宣传部和文明办要加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逐步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妇联、共青团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和家长示范学校,开展结对互帮、志愿者服务、亲情热线、捐赠物资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全县各乡镇、村(居)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管网络。学校要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对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学校的心理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重视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交换意见,或者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监管网络。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了生存, 大多数农民工只好把孩子留给老人监护或者寄养他人, 于是在广大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就业岗位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外出务工的队伍不断壮大,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数量逐年递增。全国妇联近日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0多万, 总体规模扩大, 全国每五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 数量大幅增长。

本文是外语系社会实践团第三次对机司村留守儿童开展调研工作, 实践团每天都会派出队员对每个家庭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走访调研。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临时监督人看管, 而且临时监督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由于隔代抚养中年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程度、体力等差异, 对孩子学习教育、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缺乏关注, 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检索, 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研究, 为解决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

自从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于是, 全国上下刮起了义务教育的新潮, 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 解决了当时农村家庭没钱上学的难题。但是,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依然有很多的孩子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甚至有许多未成年孩子辍学外出打工, 其中不乏有家庭经济困难者, 但更多的是自己放弃教育机会。为了更深的了解这一情况, 此次我们再次以湘西花垣机司小学为实践基地, 在学校和当地妇联以及村委的支持和前两年支教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共有52人 (学前班至初三) 报名上课, 留守儿童约占90%。从所有儿童中随机抽取20人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 10男10女) 进行义务教育现状问卷调查, 并对20名受调查者进行家访;回收调查问卷20份, 有效问卷20份, 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且我们团队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风俗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结果如下:据粗略统计, 现机司村共728人, 153户人家, 位平均每户5人, 小孩中约90%的为留守儿童。 (王春2013年) 在调查的20名学生中, 有15名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戚抚养, 留守儿童约占总人数的75%。调查显示, 约60%家长只受过小学教育, 且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很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 而且在受调查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就要出去打工 (有这一想法的多为男生) , 在调查的同时, 我们也对那些已经辍学外出打工的孩子做了一个调查, 在调查的10人中, 有6人是初中未毕业的, 约占总人数的60%。而且很多孩子对学习根本就没兴趣又怎么会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当然, 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

(一) 政府关注力度不够大, 制度管理不完善

农村中小学得到政府资助资金少, 政府机构不完善, 制度管理也不完善, 学校建筑物年久失修且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机司小学共开设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3个班, 学校现有教室三间,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双人桌椅上课。教室内陈设也极其简单, 一些桌椅一个讲台一个黑板, 课间娱乐也极其简单, 水泥操场上只有爱心人士捐赠的两个篮球框架, 运动器材多为支教队员捐赠。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即使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完善, 但总会有其缺陷, 孩子们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会让孩子们觉得多读书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辍学。

(二) 教师师资力量不完善

据我们调查得知, 机司小学只有四名教师, 三名是代课老师, 校长也是代课十八年, 这十八年代课生涯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校长一人得知。上课采用包班制的原则, 每一个老师会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课程单调简单, 基本就是语文数学循环, 但是学生更喜欢看到不同老师上不同的课程而不是一味的无限循环。机司小学地处偏僻农村, 海拔高, 经济不发达, 老师工资低, 政府对老师的补助又很少, 这使更多的有志青年望而止步。师资力量弱小,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所以更多的孩子选择外出打工。

(三) 监管人关注力度不大,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从调查的学生对象中可知, 只有约60%的家长受过小学教育, 大多数都已外出打工, 绝大多数临时监管人为文盲, 从没上过一天学, 家长和监管人受教育程度低, 对孩子的学习看管不严且随意, 很多监管人甚至都不知道有义务教育这一说。很多人还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禁锢, 认为读书只是纯粹的浪费钱, 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尽管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农村, 学生可以免费读书, 中午还可以享用营养午餐, 但营养餐也只是迫于压力在学校敷衍推行, 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尤其是暑假农忙时节, 大人都要进行田间劳作, 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证, 更别说学习问题。学校也无法提供很好的学习条件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热情低, 于是毅然决定辍学外出打工, 但是他们却没看到光有廉价的劳动力在大城市里是难以立足下去的, 当醒悟过来时, 时间已不等人。俗话说, 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

三、对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更加完善的建议

针对以机司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为例, 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完善提出三点建议。

(一)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当地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放, 并做好有力地监督, 使钱真正落到实处, 而不只是空喊口号而已。据我们从麻校长那里得知, 政府已慢慢加大对机司小学的帮助, 去年完善了营养餐制度的推行, 今年更是为学校安装好了电线路, 购买冰箱, 做饭所需要的厨具碗筷等。当然, 政府也可以完善一些体育设施, 定期为孩子们购置一批图书, 让孩子们能跟得上外面世界的脚步, 有更多途经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 使义务教育普及到每一个人。

(二) 提高教师薪金待遇, 改善教师生活环境

老师是祖国的园丁, 没有老师, 祖国的花朵也很难培养出。政府可以投资一笔钱在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上。据我们调研组在机司小学教师走访调查中发现, 代课老师较多, 每个农村代课老师一年的工资就相当于城市老师一个月的工资, 学校没有安排老师的住宿问题, 像麻校长每天就必须爬过一座山来给孩子们上课, 风雨无阻, 家里的农活都只能挤出周末的时间来管理。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 用自己地区独有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有志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教育事业, 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三) 加强学生学习的监管力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21世纪的今天, 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显得极为重要, 人才又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或他人传授知识, 而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机司村的学生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大, 而且学校老师和监管人也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这也导致更多的学生过早的走入社会。此时学校就应该大力发挥自己的重要性, 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开设一些心理课程, 了解学生们心理的真正所想, 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着那些枯燥乏味的学习, 政府、学校、家长三者就应该紧密联系, 共同担负起孩子教育学习的责任, 为社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

四、结语

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尤其是青少年,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但在大山深处还有一群无法享受到平等教育机会的孩子--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 (亲情的缺失、学业的落后、身体发育不良、心理自卑等) , 教育条件差, 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因此, 农村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这一群体做点什么, 改变点什么。以实际行动, 响应党的号召, 关爱留守儿童, 更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做的。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进行调研, 发现当地留守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一定的保证。只有政府和学校真真正正为学生着想, 实际行动多于口号, 相信不久的将来,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我们相信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少, 农村孩子的教育会得到改善, 中国的义务教育也将会更好, 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2.2.

[2]杨赟.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J], 2012.

[3]王春.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现状以及干预措施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97

调查对象、内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1月—2015年4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家访、座谈会、电话交谈、个别谈话。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调查显示,我校2012年春季学期留守兒童有203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5人;2013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07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2人;2014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25人,秋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0人;2015年春季学期留守儿童有239人。他们失去父母庇护,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现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为 1678人,其中就有239个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他们的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增加。我校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据调查,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有6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分数出现个位数,经常逃学、厌学,上课纪律很差。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2.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顶撞老人,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吸烟、打架、骂人等成了“问题儿童”的不良行为。

3.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我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失衡。据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每年回来一两次,有的几年回来一次,部分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他们表现出失落自卑、自私冷漠、孤僻任性、暴躁,性格极为内向。

4.对留守儿童监护管理力度不足。由于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防范防护能力比较弱,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发生。

5.监护人自身素质问题,家庭教育缺失。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法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而监护人在教育态度、方法上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留守儿童会继续保持现有状况,甚至增加,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直接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影响。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管理机制。工作主要是从思想、行为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结对子,一帮一,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发动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定期召开座谈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

2.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1)利用校讯通等联系方式,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儿童对亲情的心理饥渴。(2)建立帮扶机制,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对特贫困生、贫困寄宿生补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救助。(3)开展结对子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关心与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定期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4.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坚持启发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四、下一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关注。

2.学校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

3.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4.学校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让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都在关心他们。

5.建立社区帮扶中心,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关注留守儿童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全社会共同关心,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4

市妇联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在城市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壮劳力涌入城市打工,外出务工创业,为家庭带来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缺少一个完整的家的温暖,很多孩子承担了本不该那个年龄承担的诸多压力。因此,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不仅牵动着诸多家庭,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近期,市妇联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等方式深入我市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沟小学;渡口、温家园寄宿制小学围绕留守儿童的生存、学习状态、情感体验和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42 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77905人,留守儿童300余人。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现,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道德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学习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长严格监督或祖辈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存在应付性。一方面,由于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对孩子的学习也疏于管理。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渡口寄宿制小学、渡口初中60 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仅占8 %,多数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道德品行方面。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行为偏差。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致使部分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三)心理方面。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要高于非留守儿童,但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由于儿童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极容易引起留守儿童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三、工作开展情况:

市妇联针对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全市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逐步登记、汇编成册,建立留守儿童资料档案,并随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的动态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并逐步增强留守儿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爱心代理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近两年来,在市妇联的引导和倡议下,我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动员有爱心、热心的妇女干部、教师、志愿者、女企业家等向留守儿童伸出关爱之手,担任“爱心代理妈妈”,以“自愿、就近”为原则,开展“爱心代理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市妇联要求结对双方每月至少电话联系一次,每季至少见一次面、开展一次谈心活动,以便“爱心代理妈妈”及时了解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爱心代理妈妈”300余名,在六一关爱留守、孤困儿童献爱心活动中共捐献学习用品1000套,图书800本,慰问金3万余元,在社会上大力营造了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孤困儿童的良好氛围。

3、举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辅导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依托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帮助她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在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宣传实践活动、家教讲座等,努力优化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依托留守儿童之家,以“六一”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和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管理、保护,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四、建议和措施:

尽管我们在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和关爱行动,但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行、行为习惯上仍存在着较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1、全力构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网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充满探索性的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综合系统工程,妇联组织应强化与学校、乡镇、村等的配合,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内部职能部门关爱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并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发起《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主动争取社会各方支持,营造全社会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大氛围,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

2、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家教水平。家庭在儿童成长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隔代监护引起了留守儿童学业失教、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因此,在提高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的家教意识和水平上我们必须下深功夫,要在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台账,有针对性地开设家教知识培训班,帮助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注重在与孩子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中发挥家教作用。同时,抓住节假日及农忙季节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的时机,集中开展家教知识普及工作;另外,要进一步深化“爱心代理妈妈”结对帮扶机制,让“爱心代理妈妈”除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外,还要定期与家长通电话,通报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篇5

据调查统计,××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2876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

数的28.5%。从父母外出打工情况来看,父母一方外出的有9426人,父母双方外出的有19339人;从学生就读情况来看,在小学就读的有20352人,在初中就读的有8413人;从学生寄宿情况来看,在校寄宿的有10094人,非在校寄宿的有1867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6-11周岁的学生有16504人,12-14周岁的学生有7513人,15周岁及以上的学生有4709人。

通过调查留守儿童,走访他们所在的学校、家庭,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习成绩不够好。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迟到、早退、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成绩一般或较差。

——性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薄、性情浮躁、情绪消极、寡言少语,甚至存在抑郁自卑、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等心理障碍,部分留守儿童或养成了娇气任性、放纵随意的不良性格,或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惯。

——道德行为存危机。留守儿童是非观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荣辱意识差,目无尊长,待人不诚实;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甚至存在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自身因素。一是代理监护人监督责任意识不强。代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应该对孩子更多的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否则会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结果导致宠爱、溺爱。二是代理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代理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在学习、心理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三是父母的亲情关系淡化。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只给孩子寄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写信、与孩子进行亲情和思想上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2、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教师、集体的温暖,以因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学校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和教师往往力不从心。

3、社会及其他因素。一方面,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的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监管不到位,加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较弱,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例如:有些娱乐场所、网吧等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制止。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严重匮乏,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不强等等,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认识,成为全社会协调配合的综合工程。

(一)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要着力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庭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以及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外出务工的父母应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利用返乡的机会,多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再次,转变育人观念。要彻底转变“孩子大了打工也能赚钱过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要大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学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应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

一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代理监护人情况和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记录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并及时向代理监护

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格局。

二要建立与留守儿童信息交流平台。学校要设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学生视频聊天室”、“代理监护人客座”,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举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论坛,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留守儿童家长会,开辟留守儿童教育专栏等,构建亲情通道,为与留守儿童情感沟通提供方便。

三要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学校应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扎实有效的活动,如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联谊会、集体生日晚会等,引导学生互动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孤单、悲观的阴影,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四要大力实施“特别关爱工程”。学校应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建立“代管家长制”,发动教师、党员、团员、少先队干部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经济扶助,使留守儿童感受温暖、充满自信。

(三)从社会职能方面来看,要致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齐抓共管。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引导和争取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二要加大对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村儿童问题,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改善的投入,尤其要在服务福利项目上进行投入,如医疗保健、生活保障、青少年校外活动设施建设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要大力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布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的生活需要。

四要加快发展农村家长学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快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及代理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同时,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和育人技巧。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6

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

我校在校儿童502人,其中留守儿童222人,占44.2%。留守儿童中,双亲外出务工的15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9.8.2%。留守(222人)儿童中,品学皆优的112人,占50.45%,品行较差的24人,占10.81%。根据教体局通知,现将我校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如下:

一、我校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我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父母离异)或双方外出务工,由母亲管护(父母离异的,多数由父亲管护),或由爷爷、婆婆管护,被亲戚管护。他们缺少父爱或母爱,寄人篱下,缺乏亲情和健全家庭关爱,生活上、情感上、学习上、品行上,与其他家庭健全儿童存在很大差别。表现在,饮食上饱一顿,饥一顿;穿戴不整洁,衣、裤、鞋、袜脏,长发、指甲长,手、脚、脸不干净;性格上胆小、怯懦、孤僻、固执、自卑,他们最不爱听别人叫他“留守儿童”;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兴趣性不强;行为成长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面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学校保证了他们在不辍学的前提下,接受完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成长,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作为学校、教师近年来加强了留守儿童的管教帮扶工作。

二、学校开展的主要工作。

1、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档案。每学期学校开学报名时都详细调查了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在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信息管理中都做了标识,及时全面的掌握了留守儿童的信息。

2、建立了留守儿童相关的安全、卫生管理、保学控辍等相关制度。

3、每学期按时请牟家坝派出所、司法所的司法人员为全校学生做法制报告会,同时定期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

4、加强了帮扶、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师留守儿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的放矢。留守儿童的成员是一个变量,在一年级时是个留守儿童,而进入二年级不一定是留守儿童了。在某个年级的第一学期是个留守儿童,而进入第二学期他不一定还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品行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做工作的程序,也是在不断进化的。第一学期他是个学困生、问题生,但第二学期,他就不一定是个学困生或问题生了。由此,学校应该在每学期初对各班留守儿童数量及学习品行状况进行统计,进行分析。依此基础制定出留守儿童管教帮扶工作计划,选择有效工作措施。

5、定期召开了(每学期两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共同研究学校、家庭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大计,明确学校、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协手做好留守儿童的教管工作。

6、全面召开了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学习情况,心里想的什么,希望学校、教师如何对待他们。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实情,可调整管教帮扶措施,制定一人一项管教措施。

7、、为留守儿童办好事。为留守提供安全营养的午餐,保证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积极努力办好学校食堂,解决好留守儿童吃饭、饮水问题。组织帮扶小组,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让留守儿童参与到学生大家庭中,找玩伴、交朋友,调整性格。组织献爱心活动,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穿衣(鞋)戴帽、学习用品不足等生活问题。

8、发挥了政教处、少先队的职能作用。学校每学期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政教处、少先队的一个中心工作,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有措施,学期中有活动、有成效,学期末有总结。政教处、少先队每学期开展了多彩的活动上,让留守儿童感到了舒心,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知道“社会、学校人人关心我,我为他人做什么”。把他们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9、联系社会组织,村组机构,共同做好了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们无权要求社会组织、党政机构怎么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帮扶工作(尽管他们有这个责任),但我们学校经常主动跟他们联系,协商留守儿童的工作。希望他们从社会教育、家庭扶贫、督促监护人按时送留守儿童入学返校、社会安定上为学校创造好社会环境,做好留守儿童的外围工作。三结合教育网络,最主要的一面当然是学校教育。我们只有主动出击,在监护人(家庭)和社会组织、党政机构的积极配合下,我们才能完成这个使命——不让留守儿童辍学,没有留守儿童的犯罪记录(上级督导机构的评估指标)。

10、加强了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要担负起留守儿童管教帮扶的直接责任。学校要求班主任摸清班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这个工作在开学报名注册时进行。报名注册时,问清每个学生的父母在家情况、监护人情况、联系方式,把它们记录在册。从学生成长记本(也就是《素质报告单》)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品行表现情况,把这些学情班情作为制订班务工作计划的依据。组建帮教帮扶小组,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要做到五多:多问。即,问衣食住行、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品行状况、监护人家庭情况。多动手。即,见低年级留守儿童来校未洗脸,可给洗洗脸,擦擦手;见头发 乱辨子散,可给予梳理梳理;见指甲长了,可给予剪剪;见学生衣服扣子掉了,可给予钉钉;见学生鞋带散了,可给予系系;作业本课本散了,可给予钉钉;帽子戴得不正、红领巾系的不牢等等,都可以给予整理整理,关怀在细微些小处。多检查。即,每天检查按时到校情况、缺席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班级活动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活动情况。多汇报、多联系。班主任每学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反映班级留守儿童工作应在二至三次,争取学校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每学期同政教处、少先队、后勤组协商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至少二次,这样可以达到工作内容和措施互相沟通和协调。多走访。主要走访监护人。现在虽然社会信息很发达,有事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可以解决,但它必竟还有局限性。班主任每学期在有选择的基础上,上门走访三分之一的监护人。将监护人本人、家庭的信息掌握清楚,对留守儿童在家中、上学路途的信息了解全面、真实。教师上门家访对家长(监护人)产生的影响,是打电话不可比拟的。当然教师家访不是上门告学生的状,告状式的家访是教育工作的失败。一个班主任如果做好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这个班一定班风正、学风浓,是学校的一个好班。

三、工作不足;

1、留守儿童相关制度不完善。

2、家校联动工作有待加强,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的协助不够力度,留守儿童思想行为差、学习差成为学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困难。

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研 篇7

河北省地处京津冀腹地, 总人口数7000多万, 农村儿童约有1000多万, 其中, 留守儿童有140多万, 占我省农村儿童总数的11%左右。目前河北省已成为全国第九大农民工输出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令人堪忧

针对以上现状, 地方政府只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并付诸于实践,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2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由于条件限制, 农村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上的残缺, 会直接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身心健康、受教育情况都受到严重的影响。笔者利用暑期2个月的时间, 带领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实践小分队, 奔赴河北省所辖部分贫困地区, 走访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堪忧, 问题如下:

第一, 学校设施极其简陋。学校是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阵地,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笔者发现:校舍简陋、设施匮乏、教室数量少不同年级挤在一间教室上课、科目与课时不足、没有课外读物、孩子们从来没见过电脑、宿舍拥挤脏污。

第二, 师资严重缺乏。由于农村教学经费不足, 教师十分短缺, 一个教师要担任三四门课, 教师压力大, 教学质量很差;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也偏低, 尤其是缺乏教师岗位专业性的培训, 导致大部分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 甚至出现严重错误, 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 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虽然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 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的老师都不知道素质教育, 还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秉承着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学生成绩是老师评价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从而导致部分孩子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第四, 安全教育严重缺失。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 缺失了父母的关爱与保护, 处于完全放样状态, 受到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 需要学校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但每每问及孩子们在突发事件时应怎样应对, 面对孩子们茫然无知的眼神, 非常让人心痛。

3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政府应该在解决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的问题上责无旁贷。近年来, 政府致力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改善, 逐步建立起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监护体系,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 提出建议如下:

3.1 逐步打破户籍壁垒

3.1.1 制定相应政策

在一定时间内分步弱化、直至彻底取消户籍制度限制壁垒, 在一些试点城市, 一定范围内, 可先行放宽农民务工人员的落户条件, 从而促使农民工的合理流动, 并提高工作积极性。逐步使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公平待遇。

3.1.2 地方政府建立联动机制

解决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时间、政府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 建立联动体系, 才能很好的完成。只有从根本上强化政府责任感, 切实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联动体系的协调作用, 统一步调, 协同行动, 集中多方力量才能逐步乃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3.1.3 保护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平等权

政府应从法律、政策、待遇等方面致力于解决农民工在企业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子女受教育的实际困难与问题, 为留守儿童接收城市所能享受的公平教育资源, 切实提供保障措施。

3.2 地方政府主导作用

3.2.1 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从国家法律制定与调控的角度, 将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具体实施细则体系, 从而保证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和使用渠道的规范性, 确保专项教育经费高效率的运用。

3.2.2 加大寄宿学校建设力度

推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改造, 尤其是加强教学楼、学生宿舍、阅览室、教室桌椅、文体用具等基础条件的改进, 尽快购置日常教学必备的教具, 逐步实现从根本上对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改善。

3.2.3 加强实习培养

政府每年应投入专项资金, 确保乡村教师薪酬的按时发放、尽可能改善乡村教师福利待遇, 组织教师定期参加职业道德、心里咨询、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的培训, 使他们能赶上时代教育的步伐, 尽可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培养质量。

3.3 基层政府高度重视

3.3.1 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

首先, 农村可结合本地区的优势, 创办各类农村产业,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使农民在自己家就能够就业, 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同时解决的双赢目的。另外, 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政府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支持, 农民利用学到的技术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 为改善生活条件及发展地方经济做贡献。从而让孩子与父母能够长期在一起, 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监管、教育问题。

3.3.2 加强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

第一, 基层政府要加强社会治安监管及整治工作, 实现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要严厉打击各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严禁网吧接受未成年人上网, 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在人生成长、享受教育的过程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引导和教育, 让监护人与孩子沟通交流, 采用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 最大限度发挥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及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内特有的一种社会群体。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并不是一 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 多方联动, 共同努力, 逐步改善, 乃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还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赵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 2013.

[2]缪文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城市中心主义”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心理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我国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8.05%。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留守儿童的86.5%。随着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探讨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差异,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整群抽取6~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4个行政村作为样本行政村,然后对样本村的238名6~1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通过询问儿童填写调查表。调查表由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公共卫生教研室的老师根据已有成型问卷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自编问卷,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学院校的学生担任。

1.3调查内容

问卷题目涉及两个大的方面:(1)学习、生活情况。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在校的学习成绩如何、平常学习是否有困难、出现困难如何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有平常和谁一起生活、在一起生活时是否有矛盾、每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平常在家是否做家务等。(2)心理成长情况。该部分内容包括父母不在身边的感受如何、性格是否会改变,等等。

1.4资料统计

资料经核查后再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全部转入SPSS13.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了238个6~16岁的学龄儿童,其中留守儿童165人,占调查儿童的69.33%,非留守儿童73人,占调查儿童的30.67%;男生128人,女生110人,男女性别比为1.16,平均年龄为11.16岁。

2.2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监护人的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有30.3%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56.36%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6.06%与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7.27%独自生活。

2.3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差异性分析

表1显示,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成绩好的只占6.7%,较好的占22.42%,一般占63.64%,差的占7.27%。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0 ,P<0.05)。

(X2=13.30,P<0.01)

表2显示,有60%的留守儿童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P<0.05)。而在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解决方法上两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0,P>0.05),见表3。

2.4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生活的差异性分析

表4显示,有83.03%的留守儿童每周的零花钱少于10元,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7,P>0.05)。而在是否做家务上,留守儿童中有44.85%和50.30%是经常做和偶尔做家务,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9 P<0.01),见表5。

2.5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感受及性格改变情况

表6显示,在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父母不在身边感受如何时”有54.55%儿童认为变孤单了,14.55%无所谓,感到忧愁和害怕的分别为10.91%和9.09%;而在“父母不在身边性格是否改变”中,有20%的儿童认为变坏了,认为不清楚和没变的分别占31.52%和30.30%,有18.18%的儿童认为变好了。

3 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于象江西这样的主要农民工输出地而言,留守儿童仍将呈现稳步、缓慢增长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仍将是主要农民工输出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次调查的165名留守儿童中成绩好的只占6.7%,较好的占22.42%,一般、较差占63.64%,差的占7.27%,,这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蔡澄等对江苏省江都市某初中“留守初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学习成绩好的只占7%;较好的占20.6%;一般、较差的占56.5%;差的占15.9%)。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60%的留守儿童平常学习中都有困难,与留守儿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于留守儿童在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精神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必然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监护者自身文化素质低,对留守儿童学习指导介人过少,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再者,由于其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的劳动力不足,留守学生被迫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非留守儿童要差。

“在学习上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找谁解决”,这个问题上,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不存在明显差别。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都选择老师或同学解决问题。说明在农村,学生在学习上最信任的是老师,其次是同学。这和农村学生的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关,学生不太可能在家人那里得到学习上的帮助。

“父母不在身边感受如何时”,调查中有54.55%的留守儿童认为变孤单了,而且在性格改变中有20%的留守儿童认为性格变坏了。说明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因为亲人分离,孩子情感的波动较大,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及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第二,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修改义务教育法中有关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规定,从法律制度上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障碍;

第三,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城镇就业,从而避免父母与子女的分离;

第四,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5,29(1):29 -36.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篇9

情况自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改善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对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实情。

山左口中心小学位于东海西部山左口乡。我校有4202名学生,学生都来源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2597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0%,其中大部分学生父母双方都在外务工,在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学生群体的生活与学习、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学校的发展,牵动着全校教职员工的心。

二、创新思路,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提出的“五个一”的要求,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一个专门的档案,详细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位留守儿童和一位老师结成帮扶对子;每月每位留守儿童都能通过“亲情电话”与家长交流一次;每位教师每月都要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交流一次;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理咨询。科学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教育,将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作为重点对象,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协调力量,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吕荟任组长、副校长石景生、桑江滨任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工会及各班主任担任小组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学校先后出台了《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有章可循。

3、政教处负责建立和完善每位留守儿童档案,准确掌握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明确每位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老师,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4、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法制、青春期、卫生和安全等专题教育,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5、在班级内班主任组织班干部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四、拓宽思路,开展育人活动。

1、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都要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3、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校成立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4、谈一次心。各科任课教师都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各帮扶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5、读一本好书。帮扶教师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6、写一封亲情书信。帮扶教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7、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足了,学习功课积极了,自立能力强了,自理本领多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各班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五、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仍然困难,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2、学校食堂还在建设之中,还没有投入使用,大部分留守儿童中午就餐还是问题,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中午只能在街上买点东西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是问题。

3、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打工地点不固定,联系电话号码时有更换,再取得联系十分困难。

4、因学校教学用房紧张,我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尚未建立。如何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

5、留守儿童大都由其爷爷奶奶看管,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留守儿童只能满足吃饭穿衣问题,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身心健康教育等几乎没有。此外,由于留守儿童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监护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出现“真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6、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六、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摸索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引领农村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春风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武汉市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篇10

武汉市妇联

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386199”部队,其中留守妇女这类特殊群体尤其值得关注,她们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家庭生活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为贯彻落实武汉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农村“三留守”问题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市妇联成立了由主席挂帅、副主席分管、机关“三万”工作专班和机关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我市六个远城区(东西湖区、汉南区、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新洲区)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留守妇女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有留守妇女32.62万人,占我市女性农业人口总数的17.9%。

1、从年龄结构看:我市留守妇女中,20—30岁妇女3.03万人;31—40岁8.67万人;41—50岁13.37万人; 51—60岁7.55万人。调查显示,31至50岁是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

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5.31万人;初中文化程度26.02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29万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3、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40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4、从家庭结构看:从调查情况看,11.98万留守妇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20.46万留守妇女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孩;大多数留守妇女与老人共同居住,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小孩外,还需要护理老人,由此,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家庭义务理所当然的需要留守妇女承担。

5、从婚姻状况看:对于婚姻状况的自我评价,19.42万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后婚姻比较稳定,对婚姻状况满意;12.13万留守妇女认为婚姻状况一般;1.06万留守妇女对婚姻状况明确表示不满意。

6、从收入情况看: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的留守妇女有2.05万,在1—3万元的有25.44万,在3万元以上的有5.13万。家庭收入以丈夫外出打工收入为主,也有留守妇女在家务农的收入,养家禽和种小菜能满足自己或家人生活需求,家庭简单生活资料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

7、从享受社会保障情况看:31.57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0.84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医疗保险,0.21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数留守妇女享受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约为97%。7.35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0.6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养老保险,24.67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约为22.53%。留守妇女是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打工经济的发展使留守妇女与丈夫实现了经济角色的分工与合作,丈夫外出务工,原来由男劳动力或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农活,转变为基本上依靠留守妇女独立完成。她们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又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转变成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

二、当前留守妇女生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

(一)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留守妇女普遍面劳动强度较大、精神负担重、自身素质不高、教育孩子能力较差、文化生活空虚、缺乏安全感等困难。

1、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专业技能看,参加座谈的留守妇女代表均表示缺乏生产发展技能。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既无学历优势,又无能力优势,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

2、劳动强度较大,身体健康受损。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妇女既要承担农活,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明显增加。据座谈了解,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耕种近5亩农田,有的为了增加收入甚至要耕种10亩。据统计,16.3万留守妇女表示身体健康,15.65万留守妇女健康状况一般,0.67万留守妇女身体较差。长期的体力劳动、超负荷的劳动量让留守妇女们人未老先衰。

3、教育力不从心,孩子缺少关爱。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同时,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父爱,教育缺位或监护不利,使部分孩子产生自卑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孩子缺乏识辨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差已成为留守妇女非常愧疚和担忧的事情。

4、长期留守在家,患病缺乏照料。据座谈了解,留守妇女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病,既担心耽误农活,又要筹医疗费,还要“愁”无人照料。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妇女反映生病无人照料。留守妇女陈某曾半夜突发肾结石,孩子在校住读,家中无人照料,不得不拨打本村妇代会主任的电话,妇代会主任及时雇车将其送到镇医院医治,才转危为安。

5、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存在危机。由于常年与丈夫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留守妇女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危机较大。部分留守妇女对丈夫在外务工的环境感到忧虑,对丈夫的婚姻忠诚度产生猜疑,但出于对丈夫的经济依赖而委曲求全。据了解,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奉献,但丈夫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妇女对目前的婚姻状况表示担忧,有的甚至感到没有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是守活寡。

6、文化生活单一,精神支柱缺失。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留守妇女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部分留守妇女因精神空虚而沉迷于赌博等不良习气。据调查,选择看电视为日常主要娱乐活动的最多,其次为打麻将;仅少数妇女参加文艺宣传队。留守妇女李某在座谈中表示,打麻将已经成为她唯一业余活动,自己宁可起早贪黑赶农活、做家务,也要确保白天打麻将的时间,以打发空虚寂寞。

7、容易受到侵扰,缺乏安全感。由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广人稀,村落分布比较分散,治安防范力量较弱,留守妇女易受到侵扰。调查发现,留守妇女特别担心孩子及家庭财物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感。

(二)主要需求

调查表明,当前我市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发展地方经济、学习生存技能、提高教育子女能力、丰富文化生活。

1、发展地方经济。留守妇女希望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创业与就业。当问到“如果可以在家乡创业或就业,你还赞成丈夫去外地打工吗?”大多数留守妇女选择了“不赞成”。

2、学习技能。一半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3、提高教育子女能力。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希望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使子女在留守家庭的环境中也能够身心健全,健康发展。

4、丰富文化生活。座谈中,大多数妇女表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单一,希望组织文艺宣传队,通过扭秧歌、打腰鼓等来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希望组织维权志愿者讲授法律、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维权服务等。

三、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建议

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社会各方面给予留守妇女足够的人文关爱,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留守妇女群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

(一)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仁者授人以渔,这是推动这一特殊群体更好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和科技部门要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参训比例,特别是在送科技下乡等培训活动中使留守妇女的参与率达到30%。政府多年来对我市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给予支持,保证了每年2期“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每期60名农村妇女带头人受训,目前已有2600人次参加了在市农业学校的科技培训,这批带头人在农村基层发挥着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举措也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建议通过此举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中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力度,每年增加6期留守妇女带头人培训班,使360名留守妇女参训受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建议依托劳动部门、武汉市妇女创业中心等有专业资质的部门和单位,举办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班,通过灵活办学、送教上门等形式,对有创业意愿、愿意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留守妇女,实施定向、定点、订单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建议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大讲堂项目。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安全自护救护、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等农村妇女急需的内容为主,依托妇联组织按每场活动经费1万元预算,每年举办50期(场)留守妇女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等,帮助她们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监护能力。使她们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妻子、好儿媳。

(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她们作为新农村环境保洁长效管理队伍主力军,由村两委或妇代会负责巾帼保洁队的人员推荐和组建,由城管部门负责培训、指导与管理,并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扫工具、运输设备及保洁人员每月每人300元的劳务补贴。此举一方面可以扩大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就业的途径,并通过保洁工作的适当补贴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妇女进行保洁工作,在整治清扫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她们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激发全体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前期,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巾帼保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运行,此项试点工作起步早,成效明显,张学忙副市长参加经验交流和推介会时对此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将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农村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留守妇女专题调研,将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好。

(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水平。针对留守妇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帮她们解难释惑,我会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六个远城区多次调研座谈走访,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一是借鉴农业互助合作社运行模式和经验,建议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产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大家在体力上互相帮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关照,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如创建示范“妇女之家”,使其成为留守妇女交心谈心的场所,规避矛盾风险的安全港湾;通过互助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贴近农村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鼓励她们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合唱队等

留守妇女文艺队,让她们精神有所归依。二是试行留守妇女探亲制。制定“探亲节”或“探亲假”,鼓励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团圆,帮妻子分担农活、与孩子交流亲情,或留守妇女赴丈夫打工居住地探望,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婚姻家庭和谐。充分发挥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夫妻亲情互动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加强留守妇女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对探亲路途的费用政府给予鼓励性经济补助,如报销路费或部分报销路费、对打工地相对集中的村民集体包租车等,保证夫妻至少一年两次团聚的机会。通过互助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安全保障中的积极作用,引导留守妇女倡导邻里文明互助,努力形成团结友爱、文明祥和的新风尚,增强留守妇女安全感和幸福感。

【定陶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上一篇:家庭收入状况证明(样表)下一篇:我牵挂作文4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