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共9篇)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1

《文化塑造人生》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教学重点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

文化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感悟与改进

【导入新课】 师: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因为这些语句感染和激励着代代仁人志士,所以得以代代相传。

【展开新课】

(一)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1、文化与人的关系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 幻灯展示: 《废墟下的歌声》

(1)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师:《左转》有语云:“多难兴邦”。英国著名思想史学家伯林说过:“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像被弯下的树枝,因为是用强力硬压下的,一旦放开就会猛然反弹。” 师:在人类生活中,一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同一些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的。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师:思考陶行知先生的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练习】

学生朗读材料:

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 李白梦游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

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问: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答:因为这些语句感染和激励着代代仁人志士,所以得以代代相传。

学生看书思考: 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探究:

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

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学生同桌讨论,并回答。《废墟下的歌声》

废墟下是谁用歌声

把生命之火点燃

„„

黑暗中是谁在读书

赶走恐惧饥饿和黑暗

问:读了这首诗,你能感受到什么?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学生看幻灯材料: u 美国独立战争中流行过《杨基·杜德尔》 u 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行过《马赛曲》 u 巴黎公社起义诞生了《国际歌》

u 俄国十月革命时人们唱《华沙革命歌》《红旗》 u 苏联卫国战争中到处传唱《喀秋沙》 u 中国北伐战争期间响彻《国民革命歌》 u 抗日期间诞生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讨论:我们的国歌过时了吗?为什么?

——没有过时。中国是从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国歌中的力量对我们中华民族依然有振奋力量。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精神在指引着我们前进?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又先后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灾精神等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陶行知

答:人生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也要注重精神生活。小组讨论: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b它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2、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b)

这些诗句都是学生学过的,对于诗句的含义和意义学生比较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知道这些诗句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更贴近学生

用汶川地震时的优秀作品,更能感染学生。因为学生对这个事件非常了解,也从很多的新闻和电视中感受过,也曾给与过帮助。

用名人名言来对学生起促进作用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须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抓关键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塑造人生,知道了文化的重要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学习优秀文化,才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才能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学生总结回顾本课知识点 一定要强调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新课标第一网

优秀文化的作用:

(一)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1、文化与人的关系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

(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

【作业布置】

辨析题: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分析:

(1)前半句正确,做判断,并展开分析(2)后半句错误,判断指出错误点,并分析正确的应该是什么(3)总结判断 答案: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2

基于居室光文化概念上的照明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在家居生活中对于住宅内各个不同性质的空间照明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应对居室空间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包括改善空间效果,营造家居氛围,强化室内装修风格及特点等。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一般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装修风格或者大的基调,其他一切工作都会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优秀的照明设计可以强化装修风格,也可以创造与昼景完全不同的居室光环境,加上现代生活对于人工照明设计的依赖,使其在居室文化的塑造中具有了更加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被广泛认同的居室光文化。

1 灯具的选择

从功能上讲,灯具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光源、防止眩光、重新分配光通量。在形式上,除了那些将灯具完全隐蔽的设计之外,灯具还是室内非常重要的装饰构件之一,作为一种装修构件,其形式和风格应与居室整体装修相协调。

在灯具的造型和材料质感上,简洁而又时尚的灯具造型配以金属质感的材料,与家具的设计如出一辙,也与现代风格的家居装修相得益彰。图1是具有显著中国传统特色的家居装修,客厅内的两款灯具——方格结构式顶灯、纱灯式壁灯均与整个装修风格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获得了完整的中式传统韵味。具有乡土风格的家居装修,照明设计中选择了别致的灯具,无论是造型和质感都极具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同时又不失精巧。图2就具有了相当清新的自然气息,从室内色彩到家具造型,从壁挂、盆栽到灯具的选择,都让人有仿若置身于大自然之感。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正确的、恰当的灯具选择对于强化装修风格、提升居室品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居室光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2 光源的选择

光源选择是居室照明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光源的选择是否正确,是事关居室照明设计成败的关键环节。

就室内照明设计而言,目前除特殊的要求外,一般采用荧光灯系列(包括节能灯)即可,但是由于住宅空间的紧凑型及空间多样性特点,居室照明设计尤其应该注意根据空间环境特征正确选择光源。

选择光源时,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色温,色温在3 000 K时为黄白色,大约5 000 K时为白色,达到8 000 K~10 000 K 之间则为青蓝色。正确选择光源在照明设计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不仅是照明设计的失败,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3 光色的选择

光色的选择可以配合装修主色调进行设计,达到与昼景中相一致的色调效果,这时,应选择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的光源,灯具也应该选择那些不会改变光的颜色的透明或磨砂材料。如图3所示的照明设计就是力求真实的表达材料的实际颜色和质感,取得与白天相一致的室内设计格调。

在不同光色的灯光照射下,会在室内各类表面呈现多种多样的色彩。很多情况下,人们也乐于通过照明设计选择特殊的光色,追求一种与昼景完全不同的室内空间效果,图4中的蓝色光束为白色的墙面勾勒了淡淡的蓝边,配合淡蓝色的光点,创造了完全不同于昼景的室内夜景观效果。

可以说,光色的选择是居室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居室空间氛围定位

住宅空间的功能多样性决定了空间氛围的多样性,优秀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同时还应该通过灯具、光线、家具等的巧妙配合,营造合适的空间氛围,创造出生动的居室光文化。

起居室、门厅在居室中属于外向性的空间,是家人团聚、家庭公共活动的空间,也是接待来访者的重要场所,门厅还是整个住宅展示给来访者第一空间印象的场所,所以在起居室、门厅的照明设计中应该有足够的照度和亮度,让人感觉光线明亮、节奏明快。采用以一般照明的方式为主,辅以局部照明,即灯具布置在顶部,避免产生过强的阴影。门厅照明结合走道使光线起到引导作用。而起居室则主要以创造轻松明快的气氛为主,结合落地灯、壁灯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卧室则需要营造一种宁静、温馨的气氛,作为一般照明的顶灯不需要太明亮,而在床头通常布置壁灯或台灯进行局部照明,一般选择暖色系的光源。卧室的顶灯为间接照明的形式,在顶棚形成了光斑,整个房间的光线则比较柔和,床头的台灯发出柔和的黄光,使卧室的气氛温馨浪漫。

书房是人们工作学习的地方,一般要形成安静、有序的氛围,书房也是采用一般照明与重点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一般照明保证书房内有足够的亮度,重点照明则保证书写的台面有较高的亮度,重点照明的灯具布置需要考虑与人的眼睛的关系,避免光源直射人眼而造成眩光。

5结语

光线对于任何空间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对于居室空间来说,因为其对生活的重要性,尤其夜晚使用的重要性,人工照明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居室空间的使用,甚至会影响到居室主人的身心健康。

优秀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对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同时还可以创造鲜活的居室空间,增加人们对居室的感情,提高人们家庭生活的质量,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居室光文化。

摘要:针对人工光线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居室光文化的照明设计出发,就如何选择灯具、光源和光色进行了探讨,对住宅空间的功能定位作了论述,以提高人们的家庭生活质量,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居室光文化。

关键词:照明设计,灯具,光源,光色,光文化

参考文献

[1]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照明设计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李恭慰.建筑照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田鲁.光环境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阴振勇.建筑装饰照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范同顺,蒋蔚.建筑物内外照明[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高二政治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篇3

文化塑造生活

新教学

班级安排

1小时

内容分析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特别是在优秀文化中,可以丰富人类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塑造人的生活。

学习分析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文化知识,阅读了很多文学电影和电视作品,还参加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从中学生必须知道进一步升华---优秀文化塑造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

欣赏精神文化产品,为精神世界的富人提供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活,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意义,相信促进人类发展的整体作用。

处理

1,发展学生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文化分析

2,理论与实践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 与translate.google.cn:443关联的未知SSL协议错误让我们今天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把握教材整体

要求学生阅读17-21页,总结了在塑造生活的哪些方面的文化。

看看教材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般能力

什么是人的影响,优秀的文化

有钱人

精神世界

提问:请你的同学谈谈你对你感兴趣的人最有趣的话的感觉。

进一步的问题:哪些文化作品(电影和电视作品,音乐绘画等)在你的成长期间对你有更大的影响?哪些文化活动给你一个深刻的经验?

然后问:什么是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流

阅读材料并分析说明

结合优秀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的例子

阅读教科书并解释

设置场景,启动,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的感知的组合。

欣赏作品,情感文化丰富的生活,健康的个性。

理论与实际解释 问题

增强人的精神

玩:志愿者行军阳光总是在风暴后问:轻微

说明中国先进文化对不同时代人的积极影响?

学生谈论感情

例如

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的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教材并思考:性能的整体发展的哪些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例子说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

学生的例子

培养阅读能力

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总结

这一课是升华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4

转载▼

分类: 文化生活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教学重点:文化塑造人生的重要方面

教学难点: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文学赏析材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1825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将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问题:描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歌,诗人以平等交谈的口吻,热诚坦率的与读者对话;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这启发我们也应该培养诗人那样的博大

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师:这些中外名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读后让人经久不忘、回味无穷,让人享用一生?这就是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板书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这里的文化之优秀文化)

讲授新课

问题情景(p17-18探究话题)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答: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板书:

一、丰富精神世界

师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文化作品(文学、影视作品)给你的影响较大?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一本书籍、一部电影。。

教师:书犹药也,读书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优秀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境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其文化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健康向上的文化,能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情感,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一定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例如:文学赏析、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在我看来,健全的人格就是情商EQ,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与人合作等方面的品质。人不仅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举例: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健康的人格比渊博的知识重要的多怎样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个意识:自立意识(批判“啃老族“现象)、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批判啃老族现象)

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个观念: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适当的参加一定量的、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板书: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作品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优秀的文化作品如《左转》:“多难兴邦“

英国著名思想史学家柏林说过: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像被弯下的树枝,因为是用强力硬压下的,一旦放开就会猛然反弹。

在人类生活中,一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同一些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的。

问题情景P19相关链接雕塑—《马赛曲》

《马赛曲》这首歌充满着爱国激情,使法国人民热血沸腾,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到了增强法国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后来被法国定为国歌。

问题探究:由《马赛曲》这首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我想到了一类歌曲与之相似,大家想想看有哪类歌曲有类似作用?(学生:军歌)

师:聪明,就是军歌,大家高一时都参加过军训,记得军训内容之一就是有一个绕操场跑十圈的拉链活动,当时大家跟着军官一起走,一边唱着响亮的军歌,很快十圈就走完了,大家还意犹未尽呢,一点都不觉得累,这就说明军歌能给人带来精神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还会转化为物质力量。

教师提问:大家记忆里的军军歌有哪些呢?

生:《咱当兵的人》、《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血染的风采》„„ 师:大家说的这些歌都体现了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声音,表现了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在和平年代,人们喜欢看红色电影和电视剧如《亮剑》《我的兄弟叫顺溜》《雪豹》《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

我们的国歌过时了吗?没有中国是从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国歌的力量对我们中华民族依然有振奋的力量。

这些都体现了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影视作品等)

2、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P20)中国的先进文化有哪些呢?民族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不同如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延安精抗战精神,建国初期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改革开放以后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我觉得这些民族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他们的思想觉悟非常高,他们在工作中总是非常拼命,非常能干。相信这些精神也会影响到我们,给与我们无穷的力量。

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铁人王进喜》

问题探究: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

生:“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充满着爱国激情,使人们热血沸腾。王进喜的豪言壮语,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说明优秀的文化不但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教师:就这些豪言壮语的具体语义来说,它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但就表达的豪迈气概和志气而言,更反映了刚刚站起来、把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豪言壮语的具体语义就不在使用了,但从中释放的精神力量确实永恒的,至今没有衰减。

师:铁人精神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有点远了,我国现阶段还有那些精神在鼓舞着人民呢?

答: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刘翔这一跃打破了黄种人无法在这一项目夺冠的定律,当他夺冠之后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亚洲有我,中国有我。全中国人都感到了一种无穷的力量。“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女排精神”不仅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这启示我们,人生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也要注重精神生活

问题情景:(p21探究活动)。有一句话说:“人不仅仅要靠粮食活着”“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的发展,而且还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板书: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什么呢?(P21第二段)

板书: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纵向理解(动态):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例如:终身学习的概念

(2)横向理解(静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例如:培养综合性人才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呢?(P21第一段)

板书:2.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例如:人的素质提高-就业层次就高-贡献相对较大-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人越全面,越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越发展,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P21问题探究:你能对新娘的这个回答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生1: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生2:说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新娘的回答说明:随着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富起来后,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是青年追求的时尚,优秀文化对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板书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有益的精神食粮。

注意区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体验到、体味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侧重文化影响的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5

版必修3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对人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的。2.解析: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框下设三目,第一目情景导入:丰富精神世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第二目情景分析:增强精神力量;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确文化可以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的鼓舞;第三目情景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前两目的基础上,感悟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1. 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2.解析:

(1)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丰富精神生活。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化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及理论的欠缺,且有一定抽象性。要克服这一困难,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可以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创设情景,诱导学生思考问题,能进行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I.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堂小结 II.教学过程

(一)、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对人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18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问题1:这些语句为什么能代代相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明确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做好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材料。问题2.思考:当代中国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辨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材料。问题3.并思考:当代中国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化?

设计意图:旨在使同学们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知道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归纳。

(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充满爱国激情的法国的国歌《马赛曲》,鼓舞着法国人民奔赴抗击国外封建联军的革命前线;《国际歌》鼓舞着世界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义勇军进行曲》则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无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9-20页内容。

问题4: 思考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阅读阅读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3)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健康有了基本保障。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阅读21页的小资料。问题5 对新娘作出的回答给出自己的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四)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生的塑造,知道了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人的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应该是物质发展与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目标检测

1.文化塑造人生,这表现在: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以下对于文化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文化塑造人生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就是综合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这表现在:①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变 ②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发展了,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④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派生物(A)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B)A.努力创造文化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06年1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商界巨子霍英东逝世,他生前爱读书,在陪葬品中有《红楼梦》等书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表现在(B)①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A组题)

1.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其中有句歌词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在鼓励人们(B)A.丰富精神世界 B.增强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2.下列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正确的是(D)A.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 B.是指人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C.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D.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C)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4.国家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规定,高中在校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社团活动,并计入一定的学分。下列对参加社团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D)①它能够增强团队意识、协作精神 ②它能够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团活动不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④它能够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B)A.物质财富 B.精神食粮 C.思想道德素质 D.科学文化素质

二、巩固题(B组题)

1.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B)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D)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给人以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B)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4.秦始皇兵马俑被发掘以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观众。美术家来了,他们庆幸秦佣的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来了,他们笑看吴钩,说秦佣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兵法、兵器、军阵,提供了真实的资料和场景;冶金家来了,他们手按秦剑,感叹中国古代冶金术的高超。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D)A.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D)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三、提高题(C组题)

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无锡市民展开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大讨论……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6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系统知识, 忽视了人文性和艺术性, 缺乏对学生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重视, 使原本应丰富生动的英语教学变成了冰冷的认识活动, 扼杀了学习者的兴趣和创造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 课堂形式单一化, 忽视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被动接受英语知识, 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应付四级考试、研究生考试, 而不是应用英语交际能力。吕叔湘指出:“教学的性质类似农业, 而绝对不像工业。”他旨在说明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 教师供给他们合适的条件和照料, 让他们顺应规律自己成长。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化因素, 教师开拓人文化的英语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显然已经不能跟上当今日益全球化的步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愈加频繁, 这就需要有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第四十八条) 中明确指出, 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文化的英语教学, 适时引入西方文化, 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放眼世界, 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角并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语言、文化与人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化, H.H.Stem (1992:208) 根据其结构和范畴, 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文化从广义上来说,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文化从狭义上来说, 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 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大学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 它涵盖了“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多个层面。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英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指出:“学习一门外语的目标是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从目的语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理解它的意思及内涵。”可见, 学习语言, 就要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文化, 就要理解其语言。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本身, 更应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进行沟通交流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使之能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洪堡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和个性, 把自己塑造成有尊严的、有教养、独立的人。语言教学也是一种人文教学。英语一方面, 是西方人进行交流沟通、传递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 它又是西方名族思想、文化和情感的载体, 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塑造人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堂, 一方面, 要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关爱、支持、鼓励学生, 以开放的姿态, 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大学英语教学语言的同时, 将西方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所包含和承载的人文精神发掘出来, 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心去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 使学习者具有独特的思维视角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1.转化教师角色, 注重合作与讨论

改变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 把舞台让给学生,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教师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 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因势利导。这样做, 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选择课堂内容、建设课堂环境、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等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小组合作等途经, 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将情景法、交际法、学生合作讨论法引入课堂教学。这些教学方式倡导尝试、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不但有利于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还有助于学习者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把握教学契机, 展开课堂讨论, 让学生领会不仅可以从与教师的讨论中受益, 而且可以从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中受益, 让学生学会不但向教师学习, 而且可以向同伴学习。

2.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 注重人文化熏陶

语言作为情感表达的手段, 主要功能是展示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语言课堂教学的价值远远超越于语言之上, 它是感受语言、感受文化、体验生活和体验情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者, 通过交谈与对话启迪学生思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和交往方式, 使课堂充满活力, 思维气氛浓厚, 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开口说话, 表达自己的思想,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敢想敢说。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各人的经历, 把学生的经历和思想渗入课堂的教学, 使学生成为生气勃勃的主动学习者。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思维方式, 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质疑、反思、交流和实践, 努力把握教学契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使课堂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3.将西方文化导入课堂, 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

改变传统英语学习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其文化背景的学习状况, 把语言学习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视频尤其是影片具有直观、生活化的特点, 是理想的学习资源。学生对观看视频有高度的热情。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主题, 如西方校园生活、西方饮食、西方家庭生活、西方节日等。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结合运用图片、视频等导入这些有关西方人文的主题。学生大多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 这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意愿。每个主题通过几个相关话题展开, 在将西方文化生活引入课堂的同时, 设置情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某个学习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下表演角色。例如, 在讲到西方国家旅游这个话题时, 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虚拟建立西方国家的旅行社, 为旅行社取名, 推销自己的旅行社。最后由大家评价哪个旅行社最受游客欢迎。情境表演始终要让学生注意其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的兴趣。西方文化的导入, 可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培养学生国际化视角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根据课题实施前后对课题实验班的跟踪问卷调查表和成绩统计表分析, 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 从语言学习来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化元素并适时导入西方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英语所反映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特别是了解英语所反映的人们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使之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2) 从学习过程来看

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把单一的课堂教学变成为一种学生和教师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创造者, 使学习英语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 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一种愉悦感兴趣的历程, 使学生成为自我生命的创造者。

(3) 从人格塑造来看

在英语教学中, 把语言应用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机结合。教育学家乔姆斯基曾指出, 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精神培植和生长。人文化的英语教学不但包括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的教育, 也包括教学过程中所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人格得到提升。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课题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和学生平等交流、表达真情实感、支持鼓励学生、会感同身受、具有开放心态的引导者。在课题的开展中, 教师通过多渠道学习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 不断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使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 实现专业化发展, 真正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

五、结论

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以生命投入而构筑的生动丰富的生活。英语教学也同样, 绝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注重让学生进行尝试和体验, 在尝试和体验中发展和加深对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习者成为主动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在当今日益国际化的时代, 世界各国之间有着频繁的交流。人文化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文化洞察力, 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他国的人文, 以宽阔的国际化视角为指导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适应时代的发展, 成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这才是英语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H.H.Stem.Issues and Op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研出版社, 1992.

[2]Robert Lado.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6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 .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7

人教版必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2.过程与方法

《文化塑造人生》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内容,在学习了文化影响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从个体角度,学会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它是本课知识的落脚点。同时,也为下一单元学习作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好这堂课能进一步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意义,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该内容在第二课甚至说在全册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3)赏析法。(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反思评价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来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1.丰富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建议

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他们对文化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了解文化对个人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文化的重要性,能积极去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从而使自己全面发展。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3)明理导行法。政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人”。在学习中,使学生相信文化塑造人生的观点,并外化为行为。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问题导入

遍布城乡角落的网吧,就像一个个美丽的陷阱,使许多学生丢魂失魄、丧失意志、无心学习、废弃前途。一到寒暑假,不少学生通宵达旦的玩游戏、上网。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是三支网络魔手,是使青少年堕落的三大杀手。由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和网上色情充满刺激、惊险和诱惑,许多学生一旦接触便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网络三魔爪又被称为“电子海洛因”,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可见,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设问:

(1)文化与个人成长是怎样的关系?(2)如何用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答案提示:(1)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着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我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文化活动。同时,面对不良文化的诱惑时,要自觉的做出正确的选择。导入二:情景导入

2009年3月4日,新华网报道,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的指示精神,落实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日前,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在京举办“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全国培训班和研讨会”。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到会讲话。团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围绕“网络文化政策解读”、“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网络教育发展现状和方向”、“未成年人网络文化平台”等作了专题讲解和案例分析。认为要加大建设未成年人专属网络平台的研究,积极推荐优质互联网内容,继续建立未成年人公益上网场所——网脉实践基地,从内容建设、平台导航、基地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文明上网。

教师设问: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抵制低俗,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

答案提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抵制低俗,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对人们的影响,提高人们的应用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于受到网络中色情、凶杀、暴力、污秽等的影响,很多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既荒废了学业,也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通过抵制低俗,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通过抵制低俗,为未成年人营造文明的网络环境,会净化网络环境,给广大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多提供优秀、健康的文化,不仅会促进人的健康、全面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xxx的一名普通党员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塑造闪光的人生》。

曾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是用来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是用来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股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风。中国共产党,就是这种风!

回想起八十多年前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南湖湖水迎风荡漾,神州大地光芒闪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前赴后继,开创出了新天地!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天下穷苦百姓,共产党站到了战斗的、闪光的人生”。郑培民、任长霞、陈革还有许许多多为祖国、为人民作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人生就是光荣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

再有,作风上要率先垂范,进一步构建共产党人道德境界的高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更是共产党人应该努力达到的崇高道德境界。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我们要自觉“走在群众前面”,进一步改进作风,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扬和光大我们党的先进性!

平凡孕育着崇高,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明天,贡献青春、抛洒热血,无怨无悔。“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吃人民饭就得服人民管”的吴天祥、“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带领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耀荣支部书记等等,他们不正是这样的共产党员吗?正是无数的共产党员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才绽开了祖国这片万紫千红的春天!

我曾在镰刀、斧头的旗帜前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每一次想起这些话,我都会热血沸腾。我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辉煌贡献出我的一切!因为我深爱着祖国,深爱着这片大地,因为我是华夏的子孙,是祖国的儿子!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志们!无论道路多么漫长,无论困难多么险阻,让我们在党旗光芒的照耀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奋勇争先,永葆先进性,塑造闪光的人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精选2018年在职护士演讲稿范文指导

各位同事:

大家好!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当繁花盛开的春天,也许有人去赞美花的美丽、枝叶的挺拔,谁又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你就是那枝头上一片最小的绿叶,静静地释放。

护士,你没有雍容的外貌,只有一抹永不知疲倦的奔忙之影。输液、吸氧,抽血、灌肠。枯燥的护理操作在你那双优雅的手中完美展现,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危重病人身上得以圆满实施。曾经病人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曾经病人无助的眼神有了希望,你用青春的容颜,送走了无数深邃的黑夜。你用精深的医学知识,迎来了多少个灿烂的黎明。

你每天都穿梭在病房与护士站之间,冲无数的盐水,写无数的护理记录,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每天每天,都演绎着简单和平凡。你们的故事可能没有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些日积月累的琐碎事。这些事情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这些小事和时间联系起来,坚持的力量使再琐碎的事情也变得动人起来。也许,这就是护士的职业魅力吧。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的身影仍然闪动,默默的那份关怀,是夹在患者年轮中永久的温馨;患者病重,你病床前紧张抢救的那双手,送一片勇气的执著,留一串芳香的祝福;轮椅旁亲切问寒问暖的话语,是淙淙流淌的小溪,它的甘甜驱走了阴霾的浓黑;患者去世了,擦洗、清理、穿衣,还是你陪伴左右。请我们听听你内心足音,尽管如此平凡,如一芥小草,但是人们却把天使的美誉赠予给你们。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 篇9

一、青年自组织的内在机制分析

关于“青年自组织”概念的正式提出与内涵界定, 国内学者尽管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其本质内涵是一致的。一般说来, 青年自组织是指通过自愿组成, 为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意愿, 按照其约定章程开展活动, 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1]青年自组织是青年组织发展的新趋向, 把握它的运作机制是正确引导青年人生观塑造的必要前提。

(一) 集中体现当代青年群体的共同意愿

青年自组织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这与青年身心发展及其内在需求相一致。青年个体由于一定的业缘、趣缘、志缘、地缘关系而自愿结成青年群体, 通过实现群体的共同意愿推动青年自组织的运行, 从而对社会施加影响。一方面, 随着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 青年的自我意识尤其是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并得到空前的发展, 其潜在本能要求广大青年迅速摆脱成人或者社会对其社会化的控制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参与, 在社会实践中施展才华、展示自我, 并希望通过取得一定的劳动性成果来实现社会认可与自我认同;另一方面, “准成人”的社会角色导致青年主体性与对象性的矛盾运动, 在社会化过程中, 青年个体内在的需要与情感往往得不到成人或者社会的重视和满足, 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刺激着青年群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追求, 对于教育资源、就业环境和文化交流的迫切要求促使青年个体通过青年自组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并借助青年自组织的力量实现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

(二) 以多样化的社会参与作为实践方式

相比其他正式组织而言, 青年自组织的组织形式相对松散, 加之青年思维活跃、富有激情, 其运转过程充满活力因子。青年社会化的渐进性、层次性与青年自组织的社会参与的广度、深度密切相关, 是青年个体社会参与实践方式多样化的内在驱动。从现实来看, 青年自组织的社会参与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开展各种“小圈子”类型的内部活动, 以个体相同的兴趣爱好、信仰追求为出发点, 以自娱自乐自我发展为主要目的;二是通过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对社会施加积极影响, 依靠青年自组织的有利因素实现自己在教育、扶贫、环保、慈善等诸多社会领域的推动作用, 这对于政府管理和市场运行是有益的补充;三是通过政治学习与政治参与的途径参与政治生活领域, 将注意力转移到组织合法性和公众形象性的高度, 青年个体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维权意识都得以增强, 实现“在社会中显现, 却在政府视野里隐形”的政治参与目标。

(三) 从满足自我向服务社会的方向发展

青年自组织带有显著的自我发展特点, 它是青年群体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起来的, 是实现自我心理情感需求和精神愉悦享受的重要途径。一方面, 青年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然将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切身利益, 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 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壮大促使青年个体及其组织更广泛地谋求政治与社会参与, 提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从而扩展组织的人际交往平台和社会交往媒介, 通过建立公益社团与志愿服务组织来实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解决, 努力将组织的运行发展置于服务社会的任务之上, 实现“满足自我向服务社会”的目标转化。

二、青年自组织与青年人生观的塑造相融合

(一) 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完善引领青年人生观的塑造

青年自组织对于青年人生观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影响青年人生观的三大构成要素来实现的。

1. 青年自组织激发青年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青年人生观最核心的内容, 人生目的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处世态度和价值取向, 决定着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人生定位和发展趋向。当前我国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更多的服务性和公益性, 把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对接, 积极推进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 体现出青年追求崇高人生目标的认识高度。例如“5·12”汶川大地震之后, 上海76家青年自组织联合发起“心系家园”抗震救灾联合行动[2], 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

2. 青年自组织引导青年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青年自组织较强的内部凝聚力和归属感能够激励青年个体完成组织角色承担的任务以实现组织目标, 从而形成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以及积极的自我体验, 引导青年追求乐观向上、拼搏奋进的生活目标, 及时有效地引领青年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实现青年由“懂得生活”向“如何生活”的转化。

3. 青年自组织促使青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评价

人生评价是青年在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指引下进行人生实践所形成的价值判断, 是青年个体衡量其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标准。青年自组织的社会参与本能让广大青年结合自己的价值选择从社会参与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中进行自我比照、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通过社会实践总结出人生价值的真谛和评价标准, 从而促使青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评价, 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

(二) 青年人生观塑造是青年自组织发展壮大的动力

青年人生观的塑造尤其是科学人生观的培养反过来能推动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壮大。

1. 青年正确的人生目的观为青年自组织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了大多数人, 还是为了少数个人或少数人而活, 是区别人生目的正确与错误、崇高与渺小的根本标准。”[3]对青年进行正确人生目的观教育有助于青年个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劳动的认识与实践, 并将这种崇高的人生目的观提升到组织目标实现的高度, 实现青年自组织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方向。

2. 青年合理的需要观为青年自组织赢得良好的形象和政策支持

个体发展的需求是多元的, 青年总是希望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来满足自身多样化的发展需要, 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关键在于将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因此, 青年合理的需要观引领着青年自组织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体与组织的需要, 从而赢得良好的公众形象, 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 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社会参与政策空间。

3. 青年严明的纪律观为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靠理想, 二靠纪律。组织起来才有力量。”[4]共同的兴趣爱好与理想信念是青年群体以形成青年自组织的重要前提, 然而组织的有序运行需要完备的制度体系加以规范和引导。青年纪律观的塑造是青年个体自我约束、自我调适的基础, 青年自组织通过群体较强的纪律意识形成约定章程增强组织凝聚力, 保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三、青年人生观塑造的路径研究

正确的人生观是青年摆正人生态度和明确人生目的的重要指针, 努力探索青年人生观塑造的路径是青年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 冲破传统行政化工作理念, 实现青年自组织与青年组织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

对于青年人生观的塑造而言, 青年正式组织与自组织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实现人生价值, 从我国政治体制现实出发, 青年自组织社会功效的最大化关键在于冲破行政化的惯性思维工作理念。

1. 拥护创新, 加强对新兴青年自组织的扶持与引导

对待新兴的尤其是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青年自组织, 政府部门和青年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宽广的胸襟, 及时有效地引导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 重视青年自组织的力量, 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其怀疑、否定甚至无情地打压。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扶持与引导, 一方面能够实现这股新兴社会力量对于青年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双重功效;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青年自组织发展方向的偏向, 引导青年个体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2. 讲究实效, 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唯上”工作模式

青年自组织的活动目的不在于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与认可, 而是要能够满足青年个体身心发展需要和实现社会发展与进步。青年自组织的影响效果不是通过活动的场地规模, 也不在于形式的新颖程度, 关键在于活动本身蕴含的对于青年个体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大小, 重点在于青年人生观能否得到正面积极的塑造与培养, 因而开展的活动要密切联系青年个体的思想实际和动机需要。

3. 方法多元, 迎合青年自组织需求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的青年组织工作是依靠“三个一”的简单管理模式推行的, 即一种管理方式、一个评价标准、一套话语体系。青年在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的需求是多样的, 不加区分地套用简单、单一的模式进行组织管理将会给青年自组织工作带来一系列“盲区、误区”, 从而限制青年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因此, 青年自组织工作的方法应该多元化, 并贴近青年社会化的实际需要。

(二) 把握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 保证青年人生观塑造的正确发展方向

大众传播媒介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功能的重要技术平台, 网络的普及化导致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和无针对性, 尤其是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通过网络传播日益侵入青年的思想意识中, 给青年人生观的塑造带来巨大的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因此, 把握大众传媒舆论导向, 是塑造青年人生观的重要环节。

1. 积极促成大众传媒的正面舆论导向功能

凭借网络媒体快捷性、跨度性、民间性、互动性等特点, 青年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把握重要的社会信息, 能够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而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大众传媒通过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励志性素材间接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和认识, 激励青年树立乐观主义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激发青年努力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 有效克服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舆论导向功能

网络的盛行也带来了西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 这些思潮对青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思潮导致青年思想意识形态的极大不解和困惑。因此, 加强网络舆论监督与控制是防止负面舆论导向误导青年走向人生歧途的有效措施与保障。同时, 及时利用网络媒介将西方社会思潮的错误本质澄清于青年面前, 是引导青年坚定人生目的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任务。

(三)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引导青年自觉探索人生的发展道路

学校是青年社会化的主要阵地, 自我教育是青年自觉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际, 积极促成人生观教育理念外化为人生价值实现的行为表现。因此, 青年人生观的塑造必须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 加强学校关于青年人生观基本范畴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能够有效集合众多资源优势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正面教育对青年进行人生观基本范畴的理论教育, 帮助青年从思想认识上弄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何在”以及“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等重大人生问题, 从而为青年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帮助青年正确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人生观。

另一方面, 加强青年自我教育以全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青年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青年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人生目标、选择实践方法、实现人生价值, 科学有效地将人生观理论与人生现实相结合, 通过自我剖析、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的个人自我教育途径完成人生的飞跃。同时, 青年群体的内聚力和归属感为青年自我教育提供新路径, 通过群体内部的集体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团队活动等形式完成青年个体的自我鉴定与自我改造, 通过人生目标的不断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摘要: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当代青年人生观的多元化, 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群体广泛社会参与的方式, 是当代青年思想变化和行为发展的集中体现。青年自组织的发展与完善, 对于引导青年树立科学人生观和激发青年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青年自组织,青年人生观,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闫加伟.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与青年自组织工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0.

[2]韩振峰.青年人生观导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

[3]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分项工程承包施工协议书下一篇:灯谜猜字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