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如何复习(精选8篇)
一、制定高三复习计划的必要性
1.制定科学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高考成功的前提条件。任何教学活动
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策划,与学期初的教学计划一样,甚至更重要。计划做得好,复习就会有章可循,排除盲目性。其实,备课过程就是制定一堂课的教与学的计划,而上课则是实施计划的过程。
2.复习计划是度量复习进程的一把尺子。它可以及时提醒和检查进
度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复习的进程。
3.合理的复习计划可以带动学生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合理的制定
考生本人的复习计划。很多学生不会安排时间和复习科目,导致在高考中失利。
二、如何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
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应对高考,就是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将课标与考试大纲相结合。课标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必须达到的),而考纲的要求是高考必须达到的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学习考试大纲,把握教材,把考纲的每一项要求落实到复习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
2.有明确的复习目标
每一节课、每一阶段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但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分章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时间应从9月中旬开始,至第二学期3月初结束),该阶段复习的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1
本阶段按照高中《生物》课本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首先,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然后对于主干知识强调纵向引申和横向扩展,所谓的“纵向引申”是指对基本概念和原理达到“领会”和“应用”的层次水平,所谓的“横向扩展”是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渗透,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应重视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量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让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上,该阶段历时时间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一定要夯实基础,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由点到线串起来,在此阶段可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此阶段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A.注意用专业术语描述生物学现象的能力,使第二卷答题规范化、标准化、力求提高第二卷的得分率。
B.注意培养学生从图表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将有关生物学问题用图表数据描述出来,训练学生此项能力。
C.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
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专题复习阶段(第二轮复习时间)从3月上旬至5月初结束,在此阶段将整个高中生物教材19章内容编为八个专题,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专题化、系统化,使学生能将知识点由线组合成面,构建起生物学知识网络,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打好基础。在专题复习阶段,除完成专题知识的复习外,还要穿插高考试卷的各类题型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专题讲座,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使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
综合测试模拟阶段(第三轮复习)时间5月初至6月初,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卷的训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要从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最新试卷,教师对试题进行剪切拼接,使学生的解题技巧得到明显提高,培养他们应考的良好心里素质。
查漏补缺阶段(6月初至6月底)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查漏补缺找出知识上的漏洞和误区,教师应将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同时,教师在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点、特点的基础上,组合一套模拟题,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力争与高考相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使学生适应高考环境,为迎接高考做好准备
3.指定的复习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复习计划,一定要从本校的教情、学情出发,可参考别人的、现成的,但一定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4.复习计划应及时调整、完善。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复习计划,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合理的复习进度
一、回归教材的黑体字和结论性语句
通读教材, 熟记课本中的黑体字和结论性语句, 因为这些黑体字和结论性语句往往是答题的落脚点。 例如近几年新课标理综全国卷中考查过以下黑体字内容: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二、回归教材中图片
教材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的图解图表, 有结构图、概念图、流程图、坐标图、数据表格等, 这些图片是对课本文字叙述的解释和补充, 高三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例题1. (2013新课标卷) 关于DNA和RNA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 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 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
该题选项A中RNA有氢键是在教材必修二P66中关于t RNA结构示意图中体现, 而正文内容从没有提及。
例题2. (2013新课标卷)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该题选项A中叶绿素中有镁, 选项C中两种叶绿素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分别是教材必修一P35、 必修一P99中相关图片信息的体现。
三、回归教材中的名词概念
所谓概念, 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 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例题1. (2012新课标2)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该题选项D中就考查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高三复习中, 我们应该分析概念,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开对比, 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利用概念图, 构建知识网络。
四、回归教材中的小字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以更小号的字体出现在正文的下边, 这种尴尬的出现形式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被忽略, 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特别重要, 而且在如今的高考题中也以不同形式屡屡体现出来。
例题1. (2013北京卷)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 对应有误的是 ()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D.细胞骨架:蛋白质
该题选项D中的细胞骨架就是教材必修一P47小字部分中介绍的知识。
例题2. (2015新课标卷)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 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该题利用题干给出的信息只能排除B选项, 而选项A、B、D都要利用教材必修一P122小字部分中介绍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五、回归教材中“相关信息”的内容
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这块内容是以方框的形式出现在正文的旁边, 这种尴尬的出现形式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忽略, 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特别重要,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也有所考查。
例题1. (2014新课标1) 正常生长的绿藻, 阳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 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该题选项D中NADPH/NDP+的这种写法就是教材必修一P103中相关信息的描述, 与呼吸作用过程的[H]加以区别。
除上述提到的以外, 高三生物复习还应该回归教材中课后典型习题、章节的前言和小结、旁栏思考题、实验讨论题, 课本中的小资料、课外读等。 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回归课本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地回归教材。 同时, 在回归教材方面, 教师应该给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 回归哪些内容, 如何回归, 等等。 总之, 在教辅资料满天飞, 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的时代, 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一些怪题偏题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拔高训练, 依旧且始终要立足于教材, 回归课本, 回归基础,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掉课本的本源知识。 教师解读教材有多深, 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走多远。 只有真正读懂教材、读透教材, 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摘要:本文总结了高三生物复习中可通过回归教材中的黑体字、结论性语句、图片、相关信息、小字等回归教材。
毫不夸张地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方案一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有的老师是极度恐慌”“在新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选择,无所适从”“一些家长也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选课”等等消息见诸报端。这次“伤筋动骨”的高考改革可能还会引起一些新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相比于整齐划一也是促使教育发生质变的巨大进步。任何变革都难以一蹴而就,倘若能清醒全面地看待和预见问题,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就能在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考生、家长、教师,当务之急是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而不是等、靠、要。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揭开神秘面纱,看清本次高考改革真容
本次高考改革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从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总体来看,如果改革方案得以全面实视,高考制度将会向科学化、公平化和人性化迈进可喜的一步。
二、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
各地打好提前量,尽早制订配套措施,做出制度安排,特别是应做好政策转换的衔接工作,确保改革实施时不掉链子。比如,高考改革的核心就是“取消文理分科”,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取消高中文理分班”。这就要求各地应做好高中阶段的调研工作,如,取消文理分班后的科目设置、教学调整等,以适应改革要求,使改革实现“软着陆”。同时,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应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确保各个学科均衡发展,规避和克服重“语数外”、轻其他“政史地生”等功利思维。这样,生物复习才能落到实处。
三、生物复习应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目的是测试考生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立在学科基础知识上,意在学生能力上。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在变,但不变的是编制试题考查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高考的每一道试题其实就是某些知识点的体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呈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越多,试题相对难一些。尽管高考遵纲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课本,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我们只有夯实基础,自身的各种能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
四、正确把握高考改革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生物作为先前理科综合中的一门科目,有其特殊的地位。首先,内容相对“理化”,少而易学;其次,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它与许多前沿学科联系紧密,相关热门专业对考生录取时会有相应等次要求。相信自主选择生物的考生不在少数,但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时会面临很多未知的困难。
五、平时仿真测练,强调答题技巧和规范
生物知识的复习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逐步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做到迅速提取题目信息,再加上教师总结的答题技巧和规范的答题要求,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有人说新高考把“一考定终身”变为“一选定终身”。但无论它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考生一条心,对高考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共同努力,相信我们能走出一条新路,各方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李剑平.浙江高考改革挑战:“一考定终身”变“一选定终身”[N].中国青年报,2015-01.
1.时间安排:3月初到4月底,2.复习方式:知识点,考点,热点专题复习与滚动训练相结合,穿插学校,年级安排的综合训练。3.专题安排:
第一专题: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约5课时)2.22到2.28 第1讲 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2讲 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第二专题:细胞的代谢(约8课时)3.1到3.10 第3讲 酶和ATP 第4讲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三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约5课时)3.11到3.17 第5讲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四专题:遗传,变异与进化(约8课时)3.18到3.29 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第8讲 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五专题:生命活动的调节(约6课时)3.30到4.7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0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第11讲 植物的激素的调节
第六专题:生物与环境(约6课时)4.8到4.13 第12讲 种群和群落 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第七专题:实验与探究(约8课时)4.14到4.23 第14讲 实验和探究
第八专题:生物技术实践(约6课时)4.24到4.30 第15讲 生物技术实践 二轮复习是跨章节进行小专题综合,训练分析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以例题的形式进一步阐明《考纲》中各种能力的考查形式和应试方法,使考生在能力方面达到“巩固、完善、综合、提高”的目的。复习时,侧重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四会”,夯实“四基,紧扣教材,强调学生“四会”是会读、会背、会默、会理解。
“会读”:精读各个知识点,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
“会背”: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背熟;
“会默”: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默写,确保用生物学术语准确答题;
“会理解”: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四基”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习惯。基本知识: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清晰、理解透彻;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基本技巧,如对照原则实施、装片制作、显微镜使用等;基本方法:试题的思考方法,解题的一般性思路,如遗传谱系的分析、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等; 基本习惯:指生物学学习和解题的习惯,这也是严重影响的得分的因素之一。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考纲》的范围内针对性地复习,尽量少走弯路,少做无
用功,这是我们二轮复习教学的宗旨。
面向基础题,突出中档题,作为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从高考命题看,基础是课本,应注意加深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记忆。
2、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使零碎知识规范有序。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立体化。最后就是使基础知识的外延扩大,迁移、拓宽,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跃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突出主干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现代生物技术都是必考考点;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免疫等知识点,也不可忽视。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2)形成网络
复习时应把必修本和选修三本书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分枝法、辐射法、图表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用概念图、流程图强化内涵和过程,把每个知识点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
3、重视图表类试题的归类解答。
图表题就是指含有图解的生物试题,它往往是表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某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其形式包括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标图等。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直方形图解、曲线图解、流程图和综合图解等。
生物图表题既有利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诸如识图识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试题信息的图表化在近几年考题中一直存在。也可以说是目前生物高考的特征之一。
因此我们在二轮复习时,一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生物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要对生物教学插图、图解可能的话进行多角度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三要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最后实现图像和问题的转换。
4、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
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 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分析和解释。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渗透、磨练,更需要二轮复习的归纳总结强化。
5、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技发展、生产和生活实际
复习时,要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非典型性肺 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近年诺贝尔奖、灾害性天气(如:冰冻雨雪、沙尘天气)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问题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训练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 的能力。做到:一不惧怕,二能找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三能找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答题。
6、题海捞金,提高复习效率
识记常考的知识点和核心概念填空以及答题术语;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练习。笔记和错题整理要做到及时、分类、回顾。
当天讲的要尽量当天整理,时间长了会遗忘。对于记下来的知识点要进行分类梳理,按照自己的逻辑设置合理的顺序。整理笔记和错题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咱们复习,所以一定要及时回顾复习。
1、 收集资料。比如老师对高考趋势的看法,专家的评价等,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要对于高三生物的重点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可能的话,能够适当预测高考题目。
2、 基础训练,提升能力。掌握教材之后要利用试题进行巩固。从最近几年的高三生物考题中可以看出,基础题目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所以不一定要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一定要覆盖所有知识点,并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梳理,不放过任何死角。绝对不能蜻蜓点水更不能像炒冷饭一样的重复知识点。这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 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如何深刻的理解高三生物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对高三生物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等,运用比较形象的方式,包括画图、表格、知识网络图等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出来之后还需要找老师修改,或者可以与其他同学相比对,互相指导、互相促进。
一、综合分析近三年来江苏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考查形式与特点
从考纲规定高考生物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设计与探究实验三个方面,对近三年(2009、2010和2011年)来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做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通过比较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实验试题分布中,考纲规定的实验、教材经典实验在选择题中考查较多,而设计与探究实验在非选择题中考查比重大、分值高。再者,从高考对学生能力要求层次分析,近三年来高考实验试题主要考察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验证简单生物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对一些简单实验方案作出恰当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二、生物实验复习的建议及应对策略
(1)重视教材的基础实验。
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它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以及对实验的分析、解释与表达。尤其重视探究性试验和对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在复习中除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外,主要是精炼实验试题,培养实验题的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达到“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目的。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罗列教材中的显性实验提高实验技能。所谓显性实验是指教材中明确注明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研究性实验或实习。②收集教材中的隐性实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所提到的实验,一般是指上面提到的显性试验,实际上,课本上的知识点往往都由实验引入或加以实验验证的,这些在课本中虽未明确注明,却是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再现,我们称之为经典实验。除经典实验外,还有诸如观察、验证、应用等类型的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包含在课本的正文中,在课本的小资料栏目以及复习题中也有,将它们找出分析,这样可以扩大视野,从多个角度重新组合新的实验板块。③充分利用新教材探究性实验较多的特点,以此作为实验设计及课题设计的训练材料。
(2)分析和研究教材经典实验,总结和体悟解决问题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非常丰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溶液培养法、生长素的发现、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等,这些实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技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悟。通过经典实验体会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并将这些总结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同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命题素材,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例题解析和专项训练。
首先,复习实验内容可以将高考对实验部分的要求分解开来进行专项训练。在高三实验复习时候可以按照下列板块进行复习:科学实验理论、实验基础知识、排除实验干扰、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方案评价等,最后再进行实验部分的综合训练。例如,我们在进行“实验干扰因素的来源和排除”专项训练时,曾经根据干扰因素的来源进行分类复习。①来自实验材料: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在实验前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对实验所要展开的研究存在干扰,或生物材料本身的活动状态与实验的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影响实验的现象及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发生。那么,在实验前要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消除先前的代谢产物,或者将实验活动状态调整到符合实验要求上面来。②来自实验环境:实验的外部条件环境,如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光照等诸多因素,都与可能对实验过程产生干扰,或对实验数据的检测发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的现象发生和实验因变量的检测。为了做到实验的科学、准确,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来自环境中的干扰性因素。③来自先前的操作:在实验中有时前面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干扰后面的实验过程,从而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后进行充分漂洗以洗去解离液,有利于进行染色。④来自实验设计:有些实验产生的干扰性因素来自实验者设计的实验方案本身,比如实验样本数少,偶然性因素显著干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而有些实验由于实验生物的个体差异,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消除干扰,而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需要通过实验生物的巧妙搭配,来消除干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次,全面提升生物学探究能力,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候,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确认变量、作出科学的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结果、作出科学的判断;要通过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学习,结合一定量的规范训练题,总结解答生物实验试题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4)重视复习方法,循序渐进完成实验复习。
实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科学训练与循序渐进相结合,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逐步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先从教材入手,再拓展到课外;先多分析一些验证性实验,再分析探究性实验;先就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对假设的验证、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观察记录、对实验结果的表达等基本环节逐项逐点落实,然后再尝试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和客观计划的制订。生物学科本身既是实验性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生物学问题,往往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甚至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因此学习中应有的放矢注意相关的知识积累,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一、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知识网
在期末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应重视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归纳知识、熟悉链接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从知识网络中调取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书”,注重比较、分析、综合等认知技能的训练,学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将生物问题抽象成为数学等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等生物学习方法,能运用正确方法建立生物学知识。
例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解析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的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上,不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要解决此是需要学生建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框架。不仅要牢记包括溶酶体在内的八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而且学会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并进一步将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延伸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只有核糖体。由此可知D错误。
二、加强训练,提高信息转化能
生命科学具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试题情境的呈现形式趋于多样性,通过图示、图表及文字信息的交互处理,重视考查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图文信息转化能力的训练,准确把握图表中的生命科学信息。选择正确方式描述生物学知识,准确提取及转换图文信息的能力,并用能用正確的方法建立生物学模型。
例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lO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纯茶园的物种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0月份的杉茶园的物种数最大,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同时也可以看出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大,由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于物种的丰富度,所以这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人类活动会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C
点拨生物高考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够根据曲线、坐标的相关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图中可见,纯茶园的物种数比杉茶间作园、梨园间作园在各个月份中都是最少,由此联系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物种丰富度高,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图中杉茶间作园物种数10月份时最多,但物种数与每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没有因果关系。
三、联系实际,提升运用理解能
在生物考试中会有联系实际的试题,以生产、生活、最新科技为背景情境,在具体情境中解释、分析、判断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在实际问题中寻求解决方案或为已知的生物学原理和结论提供新证据。所以,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融入复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找准切入点。培养自己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
例3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答案A
点拨把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基因歧视、基因检测、基因治疗等最新科学发展的成果相联系。
四、突出对实验和探究能力
实验类试题是生物高考命题中必考的题型。实验题的题材广泛,其来源一是教材,二是科研,但肯定都符合新课程高考生物学考试的要求,所以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搞透教材中实验原理、方法和过程:强调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会对照的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等来分析,提升解答实验类试题的能力。
例4根据下表所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①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②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④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③。
答案C
点拨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一要注意生物材料的选择,原因在于材料选择正确相当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二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和对照的原则:三要注重从实验现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五、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不规范的答题造成的非知识性的失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错别字而失分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在答题中常出现将“双缩脲试剂”写成“尿”,“线粒体”写成“细粒体”,这种失分是非常可惜;另外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或画蛇添足等引起的失分也是憾事,在复习迎考时要训练自己用恰当的专业术语,准确描述生物现象和事实。
在期末备考中,同学们要培养自己“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生物成绩。
【高三生物如何复习】推荐阅读:
高三生物复习浅谈06-27
高三生物组复习备考06-28
高三生物复习方法指导10-10
高三生物复习的教学体会09-15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建议09-19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技巧点拨09-22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有哪些10-02
高三怎么学好生物11-02
高三生物成绩分析11-13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一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