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精选9篇)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狭隘地教给人以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不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知识传授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教学或专业能力实践的过程,而是一种培育公民的实践。思想政治课应该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切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首要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和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公民意识生成的天然肥沃土壤。
一、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让学生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讲授知识,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教育,这就是说,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所领悟或提高。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分数。分数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已,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
英国学者克里斯·沃特金斯在对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课堂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得出结论说,当教师和学校更加关注帮助学生学习,而非促使他们获得某个考试分数时,学生不仅考试分数会提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也都会改善,且更有可能成为具有学习策略的独立思考者。具有“成绩取向”而没有“学习取向”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无助感,较少使用策略性思维,更多关注分数的反馈。而且,他们更可能执著于无效的策略。沃特金斯说:“当教师被要求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候,他们讲得更多,评判更多,控制更多。”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情况成为很经常、很正常的现象。
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而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决定了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将教材语言变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吸引学生兴趣的生动教学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让政治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如果教师被分数蒙蔽了眼睛,备课的过程常常就简单化为整理教材知识体系中的考点,面对每个知识点,不是去运用最丰富的资源挖掘知识本身的活力,而是分析考试命题的角度,命题的方式;心忧考分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向学生单方面讲授,给学生做大量针对考试的练习,而不是通过开放性问题跟学生对话,引发更加深入的学习。
作为教师,应该把目光从堆积如山的作业堆里钻出来,把视线从学生考试分数的成绩单上跳出去,站在足够的高度,牢牢把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习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在各个模块都不约而同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提出了具体的公民意识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可见,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教师应立足课本,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与结合之处,挖掘出鲜活的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素材。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时,要求学生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理解金钱的来源应该合法,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要尽可能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又如“公司的经营”的教学,特别是诚信经营,可从正反角度挖掘教材,补充公司诚信经营的成功典范。这样学生能比较自然地体会到,市场主体应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再如“税收及其种类”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再如:《政治生活》中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国家和国际意识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有助于学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并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学生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感悟中强化公民意识
西方教育学者加涅·布里格斯认为:“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有效达成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行为方式,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资源等因素的优化组合。
首先,精心研究课标教材,创设仿真情境。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选材,比如生动的图片、漫画,恰当的视频资料,甚至包括各种小故事、小文章,选出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材料,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情境,刺激学生从情境中挖掘和探究,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公民意识。
例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中,可由学生出演市长角色,发表施政纲领,谈谈如何造福于民;同时,由学生出演公民角色,谈谈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监督政府职权。“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可以设计小演讲“假如我是候选人”、“我这一票投给谁”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又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国家》,这首歌是由成龙、刘媛媛等倾情演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献礼歌曲。引导学生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国与家、国与世界的关系,这首歌词情感的表达充分直白,作者反复阐释了“国”与“家”的概念和关系,国是家的支撑力量,家是国的组成元素。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属于我们的,更是世界的,她正矗立在天地之间,让世界瞩目感慨。让我们对“家”、“国”产生一种渴望,渴望怎样去付出,如何更深刻地去爱国爱家爱世界。
再如:教师设计“如果你是服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将采用哪些经营战略占领市场?”“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工作你了解多少?你将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作出哪些贡献?”“我国的文化市场应该如何规范?”“人性是自私的吗?”等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直面问题,智慧解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现实与教科书上的差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政治教师和教科书都是“假”“大”“空”的感觉,对此教师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直面社会生活中学生关注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作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特点,并通过辩证分析、比较、判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例如,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存在贿选、拉选票等违法违纪行为;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人们经常会感到一人独裁,村务不公开,财务不公开,特别是当前农村的城镇建设中,违法买卖土地,百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问题。有些学生根据身边存在的问题就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地分析问题的方法,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的政治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比较,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和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看事情的主流,学会历史分析,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既要全面又要抓主要的方向,既要看到现在新出现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的大环境综合分析。平时点滴积累科学的分析方法,会逐渐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树立信心,并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的实践中去。
最后,对学生进行包容性评价,隐性培育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传统的学习评价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并且简单地以分数来呈现,进而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给学生贴标签。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拥有博爱之心的老师应当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去对待、去研究、去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如何利用差异。老师有针对性地用心评价,不仅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尊重和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生成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给学生撰写具有激励性的评语,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他们的学习存在各种困难,因此,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其学习态度,能及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量。即使他们的作业是“复制”或“剪贴”而来,我们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对其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赏识的眼光去评阅他们的作业,从中寻找思想的闪光点。批改时要适度使用人文性评语去激励他们,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来拥有再弥补、再发展的空间,体验自己劳动的乐趣与成功。
有这样一位女生,她平时上课心不在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作业却完成得很棒:不仅答题规范完整,而且书写公正,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每次批改她的作业时,教师都毫不犹豫地找出“亮点”,用笔标示出来,再进行综合评价,如:“批改你的作业是沐浴春风般的享受,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答案组织完美,望继续努力!”“批阅你的作业让我好似在欣赏一道靓丽的风景,老师的疲惫和对于你们的焦虑在这一刻消散。加油!”“要是同学们都能像你这样把作业完成到不让老师费心的程度就好了,你真是老师的贴心朋友——带给我一顿视觉盛宴!”等。在连续几次作业批改后她终于忍不住找到教师,很羞愧地说:“老师,我以后真的要自己做作业,你的那些话让我受之有愧。其实我每次的作业都是抄的,根本不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决定以后认真学习,认真听课。老师你能帮我吗?”
作为老师,听到这番话后真的很欣慰!教育要的不正是如此效果吗: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内心深处认可、欣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把作业当作是与教师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的心灵在教师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和赏识中得到舒展,相信他们就能感受到许多学习的乐趣。乐趣引发兴趣,兴趣产生动力,动力铸就成功,成就增强自信心,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拓展教育渠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公民素养。
如:“依法纳税”的教学,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可由学生先进行社会调查,然后在课堂上公布调查的结果,增强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经济活
动的参与能力。
又如:“民主管理”的教学,可先采取让学生课前进行社区(在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管理形式及民主管理发展的现状,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足够的底气发言。比如,教学中可创设如下的情境:“居委会一周(一月)大事记”、“我(家人)参与民主管理的体会”、“小区民主管理现状调查”、“你对社区民主管理的现状满意吗?”等。在情境探索中教师作为导航者负有掌舵指引方向的责任,对民主管理的具体形式和发展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与课本内容的脱节现象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再如:一位教师结合“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指导全班学生合力创作了一首现代诗《90后,中国的脊梁》,生动地反映了21世纪高中生心中的志向和理想,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还可以利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来培养公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如开展社区服务、举行募捐活动、宣传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参考文献
一、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 让学生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思想政治课不能单纯讲授知识, 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教育, 这就是说, 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有所领悟或提高。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而不是分数。分数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已, 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
英国学者克里斯·沃特金斯在对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课堂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估后得出结论说, 当教师和学校更加关注帮助学生学习, 而非促使他们获得某个考试分数时, 学生不仅考试分数会提高, 他们的态度与行为也都会改善, 且更有可能成为具有学习策略的独立思考者。具有“成绩取向”而没有“学习取向”的学生, 更容易表现出无助感, 较少使用策略性思维, 更多关注分数的反馈。而且, 他们更可能执著于无效的策略。沃特金斯说:“当教师被要求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候, 他们讲得更多, 评判更多, 控制更多。”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这样的情况成为很经常、很正常的现象。
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 而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决定了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将教材语言变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吸引学生兴趣的生动教学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 让政治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如果教师被分数蒙蔽了眼睛, 备课的过程常常就简单化为整理教材知识体系中的考点, 面对每个知识点, 不是去运用最丰富的资源挖掘知识本身的活力, 而是分析考试命题的角度, 命题的方式;心忧考分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向学生单方面讲授, 给学生做大量针对考试的练习, 而不是通过开放性问题跟学生对话, 引发更加深入的学习。
作为教师, 应该把目光从堆积如山的作业堆里钻出来, 把视线从学生考试分数的成绩单上跳出去, 站在足够的高度, 牢牢把握教学目标,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习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 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在各个模块都不约而同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提出了具体的公民意识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增强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树立崇高的理想,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学生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可见, 思想政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 教师应立足课本, 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与结合之处, 挖掘出鲜活的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素材。
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时, 要求学生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理解金钱的来源应该合法, 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 要尽可能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又如“公司的经营”的教学, 特别是诚信经营, 可从正反角度挖掘教材, 补充公司诚信经营的成功典范。这样学生能比较自然地体会到, 市场主体应该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再如“税收及其种类”的教学, 让学生了解税收和税法, 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再如:《政治生活》中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国家和国际意识教育, 有助于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 紧扣时代脉搏, 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有助于学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 关心国家大事, 并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学生增强公民意识,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感悟中强化公民意识
西方教育学者加涅·布里格斯认为:“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 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有效达成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行为方式, 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资源等因素的优化组合。
首先, 精心研究课标教材, 创设仿真情境。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选材, 比如生动的图片、漫画, 恰当的视频资料, 甚至包括各种小故事、小文章, 选出学生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材料,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情境, 刺激学生从情境中挖掘和探究, 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悟公民意识。
例如:“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课的教学中, 可由学生出演市长角色, 发表施政纲领, 谈谈如何造福于民;同时, 由学生出演公民角色, 谈谈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监督政府职权。“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 可以设计小演讲“假如我是候选人”、“我这一票投给谁”等活动, 使学生亲身体会到, 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 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又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国家》, 这首歌是由成龙、刘媛媛等倾情演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献礼歌曲。引导学生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国与家、国与世界的关系, 这首歌词情感的表达充分直白, 作者反复阐释了“国”与“家”的概念和关系, 国是家的支撑力量, 家是国的组成元素。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属于我们的, 更是世界的, 她正矗立在天地之间, 让世界瞩目感慨。让我们对“家”、“国”产生一种渴望, 渴望怎样去付出, 如何更深刻地去爱国爱家爱世界。
再如:教师设计“如果你是服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 将采用哪些经营战略占领市场?”“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工作你了解多少?你将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作出哪些贡献?”“我国的文化市场应该如何规范?”“人性是自私的吗?”等实践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 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 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同时形成和提升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 直面问题, 智慧解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然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现实与教科书上的差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政治教师和教科书都是“假”“大”“空”的感觉, 对此教师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照本宣科, 而应该直面社会生活中学生关注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 作一定的改造、加工, 使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特点, 并通过辩证分析、比较、判断,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例如, 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 存在贿选、拉选票等违法违纪行为;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 人们经常会感到一人独裁, 村务不公开, 财务不公开, 特别是当前农村的城镇建设中, 违法买卖土地, 百姓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现实问题。有些学生根据身边存在的问题就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 甚至有抵触情绪。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的政治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 而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比较, 学会运用比较方法和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还要看事情的主流, 学会历史分析, 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既要全面又要抓主要的方向, 既要看到现在新出现的问题, 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还要结合国际社会的大环境综合分析。平时点滴积累科学的分析方法, 会逐渐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从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树立信心, 并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完善的实践中去。
最后, 对学生进行包容性评价, 隐性培育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传统的学习评价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 并且简单地以分数来呈现, 进而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队、给学生贴标签。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 拥有博爱之心的老师应当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去对待、去研究、去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如何利用差异。老师有针对性地用心评价, 不仅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更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学会尊重和包容,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生成平等、民主、和谐的现代公民品格。
在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给学生撰写具有激励性的评语, 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由于某些原因, 他们的学习存在各种困难, 因此, 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对此,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其学习态度, 能及时完成作业, 保证作业量。即使他们的作业是“复制”或“剪贴”而来, 我们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对其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用赏识的眼光去评阅他们的作业, 从中寻找思想的闪光点。批改时要适度使用人文性评语去激励他们, 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来拥有再弥补、再发展的空间, 体验自己劳动的乐趣与成功。
有这样一位女生, 她平时上课心不在焉, 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但作业却完成得很棒:不仅答题规范完整, 而且书写公正, 简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每次批改她的作业时, 教师都毫不犹豫地找出“亮点”, 用笔标示出来, 再进行综合评价, 如:“批改你的作业是沐浴春风般的享受,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答案组织完美, 望继续努力!”“批阅你的作业让我好似在欣赏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师的疲惫和对于你们的焦虑在这一刻消散。加油!”“要是同学们都能像你这样把作业完成到不让老师费心的程度就好了, 你真是老师的贴心朋友———带给我一顿视觉盛宴!”等。在连续几次作业批改后她终于忍不住找到教师, 很羞愧地说:“老师, 我以后真的要自己做作业, 你的那些话让我受之有愧。其实我每次的作业都是抄的, 根本不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决定以后认真学习, 认真听课。老师你能帮我吗?”
作为老师, 听到这番话后真的很欣慰!教育要的不正是如此效果吗: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我们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走进学生的心灵, 从内心深处认可、欣赏每一位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把作业当作是与教师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的心灵在教师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和赏识中得到舒展, 相信他们就能感受到许多学习的乐趣。乐趣引发兴趣, 兴趣产生动力, 动力铸就成功, 成就增强自信心, 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功,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拓展教育渠道,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 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公民素养。
如:“依法纳税”的教学,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和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 可由学生先进行社会调查, 然后在课堂上公布调查的结果, 增强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提高经济活动的参与能力。
又如:“民主管理”的教学, 可先采取让学生课前进行社区 (在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 调查, 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民主管理形式及民主管理发展的现状, 在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足够的底气发言。比如, 教学中可创设如下的情境:“居委会一周 (一月) 大事记”、“我 (家人) 参与民主管理的体会”、“小区民主管理现状调查”、“你对社区民主管理的现状满意吗?”等。在情境探索中教师作为导航者负有掌舵指引方向的责任, 对民主管理的具体形式和发展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与课本内容的脱节现象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再如:一位教师结合“忠孝雅诚”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指导全班学生合力创作了一首现代诗《90后, 中国的脊梁》, 生动地反映了21世纪高中生心中的志向和理想, 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还可以利用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来培养公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 如开展社区服务、举行募捐活动、宣传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肖强, 马云鹏.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教育科学, 2009 (1) .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意识;培养
引言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去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去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视,近些年来,职业院校的兴起,占据了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对社会今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的现况
在当今社会主义中,每个公民都享有权利和义务。因此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在经过长期的斗争,人们终于翻身做主人的观念;二是在当今社人人平等没有优劣之分的观念;三是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观念;四是我国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要有法制观念;五是公民财产受法律保护,人民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而在当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做到,使学生对公民意识感到陌生,与此同时,也造成学生惧怕出社会的现状。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公民意识让人半喜半忧,首先其拥有强烈爱国情操和维护正义的情感也对各种困难敢于挑战,而在公民意识上就显得淡薄,都显得“理想化”,遇到实践问题,践行水平低,在功利问题上,个人感情带的比较强烈,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的意识,所以这时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公民意识的的培养费一番苦心,着重培养。
二、当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中的问题
回望这些年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公民意识培养过程中过于单一,只追求政治目标,而在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上显得空洞无力,没有明确性、目标性;同时培养手段落后甚至有些职业院校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完善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然而职业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培养的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的不足:
1、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意识教育目标
由于学校总是扮演着输送人才的角色,因此职业院校在输送人才的过程中侧重了知识的介绍,这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建立在单一的政治目标,加上学生缺乏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伴随着中国文化君主制意识的影响,使人们长期侵润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迷失了自我,选择逆来顺受,不去谈论政治更不去质疑政治,就这样一代复一代的盲目着,慢慢丧失了自觉的反抗能力,这种滞后性给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于是就局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
2、校园环境公民意识教育内涵的缺乏
现在学校建设只注重于其知识文化,而忽视了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使其在大学生活中并不能体验到作为社会公民生活氛围,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在当前的职业的一些普遍现象,实际与理论存在巨大的差别,让他们所能享受公民应享有的一些权力,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会被学校环境所同化,这样他们也就失去了积极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
三、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1、学校对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加强
一直以来,学生力量在社会中的地位是无可厚非的,不容争议的,因此,学生的公民意识不能提上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谓是一大难题;然而,学生的公民意识从哪里来,来自于学校,故学校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对公民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处做起,真正意义的去改变学生,使他们拥有作为公民的意识
2、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一般人看来无非就是注重其绿化,有无标志性、有意义的建筑等硬件设施,而对其潜移默化的软件设施不加以重视,如学校氛围、人文气息、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则等等,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设施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何才能是公民意识教育深入人心,就是需要学生按照自己的基本素质去履行现代公民的要求。
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的意义
公民意识的培养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有一个作为公民所具有的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学生能在完成学业后快速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去履行一个公民责任和义务,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识的培养就格外重要。同时职业院校的任务也任道而重远。
结语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担着公民意识教育的传播功能,在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过程中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需要学校耐心和恒心去执行它,公民意识阐述了公民的价值,使权力和义务相统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动力要求,在迈向公民意识普遍化的过程中,学生角色的重要性不可估量,相信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意思的培养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加强学生公民意思的培养,塑造国家合格公民,是我国迈向新篇章的客观要求。(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华树;康海宁;德育理念的更新——公民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
[2]高峰;美国人公民意识的演进[J];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陈晓萍;论高职院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
思想政治课应切实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诸振兴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责无旁贷。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当前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十分严重,在公民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偶有为之,也是空洞说教,苍白无力。因此,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把“切实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当成现实课题来加以关注与研究。
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一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好公民,应该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所在。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教育并切实提高其实效性呢?笔者在此谈几点粗陋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改良公民教育的土壤
尽管我们一直倡导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似乎一直在努力,但无奈现实总是不愿为理想买单。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课外口若悬河、自信满满的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时讲话却唯唯诺诺,甚至噤若寒蝉;刚才在课堂上还思维僵滞、呆若木鸡,一下课走出教室却是又说又笑,活跃异常。很久以来,我一直为这种现象所苦恼,却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后来,还是一位学生一语道破天机:教室的主宰是老师,客居其中的学生谁敢“造次”与“放肆”?“不识时务者”可是要被“穿小鞋”的!症结原来在这儿!难怪我们在教育改革上大做文章,甚至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很难收到什么实效。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说来只有两个字:尊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处境,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着他们的心跳想事情、做事情,教室气氛自然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和谐自然。
二、发掘教育资源,找到公民教育的着力点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现代公民应有的“自主、公平、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意识,仅仅依靠学校里的“教化式”、“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公德心、责任心、同情心等只能从人们积极参与的集体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培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要立足生活,从中不断挖掘出鲜活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再结合蕴含公民意识的教材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情境和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公民意识生成的天然肥沃土壤。
例如:我们可以把“郭美美炫富事件”同“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金钱观,从中感悟金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全部,要尽可能承担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又如:我们可以把“小悦悦事件”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只有每个公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努力做道德的生产者,而不是道德的旁观者、消费者,这个社会才会形成一种健康的道德生态。再如:我们可以把“食品安全事件”同“公司诚信经营”或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市场主体应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公民意识。
三、革新教育方式,提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以知识掌握为导向,教学中强调单纯灌输,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公民意识的养成。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许可以在政治考试中得到很高的分数,但在生活中却很可能是个不敢承担责任,没有公德心的冷漠路人。“药家鑫事件”便是一个最好的明证!知识传授与精神构建相分离的教育在它面前被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痛定思痛,痛则思变,希望“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痛感的同时,更能带来革新教育方式的契机。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仿真情境,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介入,尽量避免简单、空洞的观念灌输。比如有位老师曾经在教学中设计过这样的一段情境:如果你们在饭店吃到了地沟油,你会怎么办?他把这个问题引入课堂,用来测试学生的反应。后来归纳出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认为让店家赔点钱算了,理由是政府都管不好,我们还能咋的。另一种认为要向工商、卫生部门举报,让政府部门去解决好了。还有一种认为应交由有关部门去解决,但要全程监督,以观后效,防止权钱交易和死灰复燃的现象发生。该老师最后总结,指出第一种看法是草民意识,第二种看法是臣民意识,第三种看法才是公民意识。我在后边听得津津有味,赞叹有加,这才是活生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啊!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语境中来,激发他们的公共关怀,这是一种积极的公民意识训练,比那种一味传输观念的公民教育显然要楼上一层。
其次可以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注重志愿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价值体验。在美国,公民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他们会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教孩子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参加一些公益性义务劳动,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智力低下的人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提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认清责任与义务,让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生活感,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树立师德榜样,增强公民教育的感召力
公民教育的主旨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行。这个过程,既需要言传,更需要身教。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所以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通过自己言行举止的示范,感染和影响身边的学生。如果像范跑跑那样,说得天花乱坠,跑得比谁都快,让他的学生以后如何看待见义勇为、如何做到挺身而出?而最美教师张丽莉或许课讲得没有那样丰富、那么生动、那般精彩,但是在危急时刻却为学生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不仅让单纯的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看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学生在紧要关头应该何去何从。相比之下,二者的师德修养,高下立判;二者教学水平,优劣即分;二者的人生价值,不言自明。
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履行好本职责任,切实提高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如此,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至少可以影响未来;虽然我们不能让雷锋成群涌现,至少可以让“雷人”大为减少;虽然我们不能让高尚的情操随处可见,至少可以让质朴的德行不再罕见。
(一)当前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存在的问题)
1,很多不良企业文化的存在2,社会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5
3,很多企业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安排11
4,企业领导人缺乏重视,(二)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需要1
3)是改变个体特征强,协作能力弱状况的需要34、新形势提出新要求.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5、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
(三)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重视激励的作用
2重视赏识教育的作用3
3加强培训2
4建立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体系5
5强化工会在企业思政教育的作用8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研究
【作者简介】刘荷伟(1967-),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主要从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研究。]
【摘 要】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如何确保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文章对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设计原则以及应用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薄弱,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落实中职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下,中职学科教学急需在教学理念、培养方式上要有新的转变和突破。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而如何将较为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与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教学实效,是当下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中职思想政治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最早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推行,是近年来在我国各类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开放式互动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通过真实的案例或模拟情境让学生直接面对学习任务,感知和体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其学习、探究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间的互动,能很好地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抽象复杂的思想政治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且教师也可以从单纯讲授中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者,为达到教学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原则
案例教学,首先需要角色的转换,一是教师由之前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引导者,精心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与中职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相适宜;二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到案例的探讨分析,探索解决方案。因此案例教学中要重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进行适当的分组,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二)坚持以实际生活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做出反应,获得启发。因此,所选案例要有针对性和生活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激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要做到能把一个生活片段经过加工引入课堂,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延伸和升华。
(三)坚持正面教育的导向原则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设计与选用应把握正确方向,多弘扬正气,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心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富有正能量的人才。
三、案例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应用要求教师不仅对政治知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不断关注时事政治,关心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新闻动态,对案例要有极强的分析能力,看到一个案例就要想到是否能为课堂所用。为此,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分析能力。
(二)加强案例资源库建设,积极开发本土案例资源
建立和完善案例资源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收集和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所用。其中积极开发和编写本土化案例是重要的建设途径。本土化教学案例素材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等,同时也能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育人水平,提高他们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积极完善相关制度和设施建设
首先学校要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做好与案例教学配套的教学设施建设,教室开通互联网、配备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其次建立案例教学实施的课堂评价机制,加大检查监督,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对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评分,并计入成绩和教师考核。
(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探究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其成绩不好,普遍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乐赜跋彀咐?教学的开展。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主动探索和思考,才能在课堂中体现其主体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课堂中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讨论。同时还需要学会倾听,学会配合任务和承担责任,在问题面前敢于质疑、多思善问。
(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地参观调研
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感受案例的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案例涉及的处所进行参观调研,获得更多的案例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进行案例的认知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案例教学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参观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参观看守所,通过“少年犯”的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参观革命纪念馆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等等。
参考文献:
虽然,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是积极的, 大部分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具备一定的权利责任意识等, 但是, 仍有不少人在公民意识上仍存在权利义务对等性认识的偏差:他们往往只注重个人权利, 却忽视自身义务的履行, 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 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甚至缺乏社会公德心,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不注重公共卫生, 不遵守公共秩序等。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的误区
资本主义的内容中有公民意识相关知识是我们长时间以来存在着的误解, 其实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教材中, 公民意思的相关教育提到的少之又少, 反而一直是把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放在了教育首位, 逐渐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育。其实, 公民意识培育主要是用来培育人们的现代公民意识, 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社会, 它是一种工具, 社会主义同样适用, 并且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不健全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制
目前, 我国体制不健全主要在于缺乏法律保证, 目前国内只有一本《大学生行为规范》可供参考, 缺少一部有效的大学生法律, 而缺少相关的制度的约束, 使得公民意识行为没有很好地规范依据, 在实践中举步维艰。
(三)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氛围不够浓烈
在我国,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氛围不够浓烈, 意识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 乃至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问题, 例如好心搀扶老师却反被老师诬陷的事件, 或者是面对灾难时选择字求自保。因此, 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并灭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基础, 更加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事实上, 公民意识教育总会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所包含的所有因素息息相关, 也与整个社会人具有的公民意识水平息息相关, 甚至更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息息相关。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 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和导向力量一直来源于学校,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主要的渠道和相关阵地, 而且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或者其他安排中它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学主要是由五大部分组成的, 主要包含马原概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在当前环境下, 对公民意识教育比较有效的途径为:将对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结合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强化, 让这些思想能够转变为大学生群体所能够具有的一种公民意识, 从而达到和提高对公民意识教育的成效。
(二) 完善相关体制
经济, 政治, 文化, 法律制度是公民意识教育制度的主要组成制度。首先, 经济的不断发展, 为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要致完善经济制度从而为教育提供保障。其次, 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构成了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着力完善法律和政治制度, 从而提高公民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 更好的维护法律尊严。最后, 良好的文化制度环境可以意识水平和人文道德精神水平, 为公民意识教育提供良好保障。
我们需要更好的营造良好氛围, 塑造良好的文化制度。
(三) 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形成立体氛围
营造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主要是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 校园氛围, 又包括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以及制度文化, 这三者是缺一不可, 学校要致力于这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二, 家庭氛围, 塑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建立民主的家庭成员关系, 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可以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富有爱心同情心的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第三, 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充分运用舆论的力量来对社会环境氛围进行优化, 营造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的舆论氛围。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相结合形成三维立体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 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进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应当针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做出对策, 只有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继续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制, 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立体氛围, 才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做出贡献。
摘要:公民意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前进, 已经成为了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而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度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此, 本文依托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分析得出现阶段存在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现存问题, 从而为依托于思政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寻求到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惠.高校公民教育的反思与探索[D].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师范大学, 2010-6-10:38.
[2]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3]白雪.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策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4]宇文利.关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问题[M]高校理论战线, 2012 (2) .
[5]赵宇.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J]商业文化, 2011 (1) .
治教育的重要法宝、摘 要:
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真正解放思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创高职院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解放思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十七大党的报告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且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创新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才能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1.当前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甚至是个别主管领
过分强化了它的管理功能,忽视了它在其他方面的应有价值,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二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而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难以给学习者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使得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专业学习、就业前途和为人处世中的作用三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些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历史传统上的政治课,认为是一门关于阶级、斗争、革命的学科。或者招聘毕业生时只看重技能、计算机、外语等资格证书,至于学生受没受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如何从不看重。当前存在的这些认识偏差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2.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当前在高职院校里有部分教育工作者长期囿于校园生活,对社会实际不甚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关心,再加上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导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会讲大道理,采用简单粗暴、强制压服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政治诉求、择业就业需要,对大学生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无法作出有说服力的解析和引导。随着现代信息技
“人灌”转变为时下的“机灌”。这种单向呆板的教育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同时,由于受主客观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得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接受的教育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检验,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3.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由于思想政治品德本身难以量化,考核机制的设置也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考核内容趋于教条化。这种考核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容易使他们感到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甚至造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从而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策略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根据思想政治教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放弃权威思想,深入学生实际,深入社会现实;才能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和行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根据当前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新观点、新问题、新事物整合到教学中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时代,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院校在师资和硬件上一时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大力进行教育方法、渠道和模式上的改进,科学利用报纸、杂志、校园网站开辟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确保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立足学生的主客观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各种变
特点,把讲授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辩论法和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让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向上的成长过程。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授课时应解放思想,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各种实践环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将所受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4.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也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变革现行的考核方式,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价值观去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一是静态考核和动态相结合。在考核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静态考核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学生因出身、经历等差异而产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对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即动态考核。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体现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所倡导的教育风格,因而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为此,教育者要解放思想,注重辨析、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新老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在从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候,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理论高度不够而打不开思路,甚至会出现认识偏差或判断失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时跟踪学习和研究国内国际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并取其精髓、为我所用,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学懂弄通。要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加快知识与观念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练就创新思维,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
2.大公无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国家、社会、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去适应新的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解放思想。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把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拜金主义意识严重制约或束缚着他们的思想解放,使他们难以突破不合时宜的陈旧思想观念,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境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国家、社会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根本,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生的新期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消除各种私欲带来的偏见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达成共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3.充分发扬民主。解决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我们不能采用压服的强制,只能采用讨论说理的疏导。可以借鉴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功经验,用讨论的方式推进思想的解放。一是广开言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说真话、说新话,就是要对其现有的一些观点、理论、办法、机制和制度畅所欲言,充分讨论。二是不迷信权威思想。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特别是学术问题时,不能搞一言堂,要允许争论,这样才能有不同意见和观点,才是真正的民主。三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内涵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实质是强调一个人在社会、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个人对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公民意识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在思想政治课中主动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课程本身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积极探索适合中学生学公民意识形成、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教学手段,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养,最终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翁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 公民意识”的主要途径
1.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努力挖掘鲜活素材
课本是教学的第一资源,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研读新课标,深挖新教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公民的意识教育,要求政治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内容与公民意识的对接与结合之处,挖掘出鲜活的公民意识培养的教育素材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例如“: 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针对目前部分中学生对金钱片面的、错误的理解,结合现实案例,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让学生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如“: 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可从正反角度挖掘教材,从“中国武林新四大高手:东鞋、西毒、南地、北钙,即烂皮鞋、毒胶囊、地沟油、三鹿高钙奶”,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自发性, 这样学生能比较自然的体会到,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规范市场秩序的措”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主体应该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增强公民意识。
2.努力推进生本教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核心理念就是“: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生本课堂由单纯教师提问转变为师生互问探讨、生生互问交流的双向式和多边式设问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因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体验到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尊重、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指导和建议,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主动向公民意识要求的方向发展。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探寻多种培养形式
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更应是由知到行的逐步转化过程。
公民意识的形成,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阶段,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公民身份,深入理解公民意识,并逐步地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公民品质, 外化为良好公民的行为,做到知行统一。所以在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和角色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将会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例如:在讲《民主管理》一课时,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班干部的民主选举等活动,让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参与其中,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权力意识。同样,在《民主决策》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规范学校收费”开展了模拟听证会,使学生在参与中近距离地体验政治生活,在体验中感受民主决策的意义, 不仅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更有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增强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
4.关注社会热点新闻,激活各种课外资源
政治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紧密关注国内外动态变化,增强课堂时效性。通过对经典事例和重大国内国际时事进行分析、论证、解读,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 通过关注2014年南京青奥会, 学生们了解了青奥口号“分享青春共筑未来”并深入认识到这是一条高度凝炼奥运理念和举办城市文化的口号:它以“青春”体现青年人和青奥会的基本特征;以“未来”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同理想、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共同命运;以“共筑”体现奥林匹克友谊和团结的基本原则。
5.以身作则,树立师德榜样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讲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言一行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最真实和最生动的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应该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通过自己言行举止的示范,感染和号召身边的学生。试想如果一位老师看到校园有果皮瓜壳,熟视无睹,冷淡走过,不能主动低下头、弯下腰捡起来放入垃圾桶,那么,又怎么去要求学生保护环境,美化校园,当他( 她) 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时,又有谁能信服他( 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首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现代公民意识,用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自觉提升。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推荐阅读: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采取的对策09-13
浅析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07-04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07-04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06-30
加强组织纪律、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定07-03
加强基层国税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07-24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