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1

(2010——2011年下学期)

实施校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是新形势下认真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学校推行校务公开有利于加强教职工和群众的的民主监督,发挥师生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它的顺利开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期初拟定的计划,本学期我校校务公开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推行

学校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期初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提高教职工对推行校务公开制度的思想认识。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校长为组长,学校教师及为成员的领导监督机制,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在开展过程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二、公开标准,增加透明度

对照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公开内容,给教职员工和群众以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本学期公开内容如下:

(l)职称评聘公开。

(2)财务管理公开,我校每季度的财务预算计划、财务收入情况,学校每月的资产负债表。

(3)办事公开。学校办学指南、教师联络电话地点等都公开。

(4)收费公开。我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有关文件执行,实行亮牌收费,并公示了免受杂费的通知。

(5)职工奖惩公开。各级各类先进评选奖励范围、对象、条件、名额、评选程序要求,评选活动过程,确定上报人选和评选结果均实行公开。

(6)人事管理公开。

三、本学期校务公开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校的校务公开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科学实施,取得良好的成果。

1、组织教师员工社调群众反馈意见满意度高。

2、学校期初收费工作顺利,家长、群众对收费意见以及文件精神知晓率高。

3、我校教师均感到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民主公开“阳光”程度高,同时促进了教师员工的积极的参与学校各方面建设。

4、对于学生评先的公开促进了学校各项比赛成果丰富、学生间产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四、工作不足

邯郸市东庄遗址试掘简报 篇2

【摘 要】1997年12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的建设工程,对位于赵邯郸故城大北城址东部的东

东庄遗址位于邯郸市中心的东庄村西南部,即中华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北面(图一)。为了配合新世纪商业广场的建设工程,在其地槽内开探沟一条(编号97HDGl)。为避开建筑物桩础,探沟的方向为15度。探沟南北长20米,东西宽2米,并在探沟南端西侧及中部东侧各外扩3.5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为47平方米。发掘时间为1997年12月13日至22日。

一、地层堆积

探沟开在地槽底部,距地表深6~6.9米。以探沟东壁为例:北半部为唐代淤土层,中部仅存一薄层黄褐色淤土层,之下为唐代道路,H2和陶窑压在路土之下。探沟中发现唐代道路l条,战汉时期灰坑2个,水井3口,陶窑1座(图二、三)。

二、遗迹

古道路 1条。东西向,距地表深6.3米,距探沟南壁5.3米,路宽5米,厚0.3米左右,为灰褐色土,极硬,内含有大量战汉时期陶片及少量的青瓷碎片。

灰坑 2个。H1为一椭圆形浅坑,长1.5米,宽1米,深0.6米,内填灰褐色花土。H2为一不规则状浅坑。

水井3个。J1位于探沟东南部,被J2打破;为圆形筒状,口径1.2米,深5米;自口部向下2.5米处开始内收,至距口部3.6米处直径为1.03米;距口部3.8米以下至底部,周边外扩0.4米左右,这应是长期使用,水侵蚀所致;井内填土分为二层:上层为灰褐土,含陶片,厚4.7米;下层为较纯净的黄沙土。J2位于J1的西侧,打破J1;为圆筒状,直径0.75米,深4.35米;其内填土分为三层:第1层为黄褐色土,厚3.35米,含泥质灰陶豆、碗等陶器碎片;第2层为黑灰土,厚0.3米左右,含陶片较多;第3层为黄淤土,厚0.7米左右,其底部出土3个高领罐。J3位于J2西侧,打破J2,为圆形筒状,直径0.75米,深4.45米;其内堆积分为二层:上层为黑灰土,厚3.7米,内含陶片较多;下层为黄淤土,厚0.75米,含褐色土块及沙土,无遗物。

陶窑1座。位于探方中部,其南端被路土所压。残存窑前坑、窑底的大部分,南壁东侧残存0.5米高的窑壁以及位于南端的烟囱。窑底呈斜坡状,南高北低;北端宽与窑前坑等齐,向南渐宽。窑前坑南壁直,东西长0.7米,东、西、北三面呈一弧形,南北长0.5米,坑深0.35米,壁、底均平整,口大于底,其内底部有黑色木炭灰烬。窑室底长2.4米,纯净的黄土底上有一薄层木炭灰烬,灰烬之上为含陶片较多的灰土。窑室底部北端宽0.7米,南端宽1.5米。烟囱居窑室南壁中央的南侧,与窑室连成一体。烟道东西宽0.2米,南北长0.42米,高约0.45米。圆形烟囱直径约O.14米,残高0.15米,内填碎小石块及沙土,与窑室内填土不同,似为人为封填。南端残存的窑壁表面约1厘米厚被烧成青灰色,向内约4厘米厚被烧成黑色。窑室东壁残缺无存,西壁仅存一小部分(图四)。

三、遗物

陶钵5件,有圜底、平底、折腹等不同形状。J 3∶3,泥质灰陶,圜底,鼓腹,束颈,外卷沿,内有螺旋状暗纹,腹中部有坑点纹一周,口径24厘米,高9厘米(图五,1)。J3∶5,泥质灰陶,腹下部圆缓,上部直而略外侈,平底,腹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和草叶状暗纹,口径25厘米,高11厘米,底径12厘米(图五,2)。J 3∶6,腹中部外鼓,向上内收后外侈呈曲腹,腹壁内有螺旋状暗纹,口径19.4厘米,高8厘米,底径9厘米(图五,3)。J 3∶21,外壁近口部有三道凹弦纹,口径22厘米,高8.9厘米,底径10.5厘米(图五,4)。

陶碗 出土数量较多,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Ⅰ式 1件。J2∶4,圆唇,弧腹,小平底。口径14厘米,底径8.2厘米,高5.8厘米(图六,1)。

Ⅱ式 3件。J3∶8,圆唇,敞口,腹外壁中部斜内收略显折棱,腹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口径19.5厘米,底径10厘米,高7.5厘米(图六,2)。

Ⅲ式 2件。J3∶9,圆唇,浅腹,平底,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底部有圆形“邯亭”戳印。口径16厘米,高5厘米,底径8.5厘米(图六,3;图一○,3)。

IV式 3件。J2∶5,口径15.5厘米,高5.4厘米,底径8厘米(图六,4)。

陶折腹碗出土9件,形式相同,但有大小之别。J2∶1,口径20厘米,高9厘米,底径10厘米(图六,5)。J2∶2,口径16厘米,高7.4厘米,底径7.5厘米(图六,6)。

陶豆残段较多,以浅盘豆为主,碗形豆和盖豆较少。

盖豆 1件。J2∶32,为一残豆碗,口径17厘米,高7厘米(图七,1)。

碗形豆 2件。J2∶7,口径14厘米,通高13.6厘米,细柄喇叭座,直径8厘米(图七,2)。

浅盘豆,分三式。

Ⅰ式 1件。H2∶2,制作规整,盘部磨光。盘直径14厘米,通高17.2厘米,盘深3厘米,底座直径9.6厘米(图七,3)。

Ⅱ式 3件。H2∶3,制作粗糙,盘径11.6厘米,通高15厘米,细柄喇叭座,径7.5厘米(图七,4)。

Ⅲ式 3件。制作粗糙,多不规整。H2∶4,浅盘底平,通高13厘米,盘径10.5厘米,喇叭形座,直径6.6厘米(图七,5)。

陶量 2件。J3∶18,泥质灰陶,直壁,平底,口沿两侧沿面上及内底中部各有长方形“邯郸亭”印记,口径19.8厘米,内径17.5厘米,高8.6厘米,内高7.6厘米,底径18厘米 (图八,1;图一○,1、2)。J3∶29,残口沿上有长方形“邯郸亭”印记,并刻有三道短线,口径20.5厘米,高8.4厘米,内径18.3厘米,内高7.4厘米 (图八,2)。

高领罐 分三式。

Ⅰ式,3件,完整。J2∶10,圜底,圆鼓腹,通体饰绳纹,腹上部近颈处有凹弦纹三组,每组2~4道不等。高22.5厘米,口径14.6厘米,腹径22.5厘米(图八,3)。

Ⅱ式 1件。J3∶34,残口沿。口侈,沿面外卷下折内收下垂,腹部饰绳纹。口径15厘米,颈高5.5厘米(图八,4)。

Ⅲ式 1件。J3∶33,为残口沿。口微侈,沿面下折呈尖唇。口径14.5厘米,颈高5.5厘米(图八,5)。

夹砂罐 1件。J3∶2,底残。敛口,矮沿外折,腹下部饰绳纹,上腹有轮旋纹痕,并有一圆形“邯亭”戳印,胎薄而匀,厚仅0.2厘米左右,可能为炊器。口径14厘米,残高9.5厘米(图九,1)。

泥质罐 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J3∶16,灰色素面,圆鼓腹,小平底,直领,圆唇,两侧各有两个穿孔,当为系绳用。口径10厘米,高10.1厘米,底径6厘米(图九,2)。

陶壶1件。Y1∶2,器形较小,为泥质灰陶,鼓腹平底双唇口。通高12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厘米(图九,3)。

陶椭圆形盆 1件。J 3∶1,制作粗糙,平面略呈椭圆形。长41.5厘米,中宽26厘米,高10.5厘米(图九,4)。

铁刀1件。J 3∶30,环首,锈蚀严重。残长16厘米(图九,5)。

铜币1枚。J 3内出土,已残,圆形方穿,较轻薄,直径2.4厘米,字迹锈蚀不清,似一半两钱。

带戳印陶片1件。J2∶16,泥质灰陶,为一器底残片,内有圆形戳印(图一○,4)。

此外,还出土了一些陶瓦残片,均表饰绳纹, 内素面,厚1厘米左右。板瓦有由内向外的切痕,而筒瓦是由外向内的切痕。

四、结语

这次发掘的东庄遗址位于邯郸大北城城址的东部,东距大北城东墙约400多米。尽管发掘面积小,但对于研究大北城的使用和兴衰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此次发掘中的J1、J2、J3有明确的打破关系,并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片,有瓮、罐、盆残片和较多的豆、钵、碗残片。豆在三个水井中都有较多的残段。盖豆多浅腹,碗形豆制作粗糙,数量都较少。浅盘豆数量较大,其特点是个体小,制作粗,豆盘浅,多在1厘米左右,豆座直径以7厘米的为多,可见陶豆已进入衰退阶段。同出的钵、碗数量较多,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在碗的底部或腹部印有“邯亭”戳印,这种带印记的陶器残片在J2和J3内都有出土,而在J1内仅发现一片,这种现象有可能说明了在J1时,“邯亭”戳印还未流行,在J2、J3时已很盛行。“邯亭”戳印的出现,一般认为开始于战国晚期,流行于秦统一以后,延续至西汉[1]。另外,在J3内出土了一枚残铜币,严重锈蚀的字迹似为“半两”,与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Ⅲ型半两钱大小相同[2],可能是文帝时铸行的四铢半两,那么J3由水井废弃为灰坑的年代当在文帝之后。被J3打破的J2废弃为灰坑的年代应略早些,但仍属汉代无疑,而被J2打破的J1的年代可能还要早一些。上述时代的分析,只是就由水井废弃为灰坑内的遗物而言,而它们作为水井使用的时代应早些。比如J2底部出土的Ⅰ式高领罐,圆鼓腹,腹部饰绳纹,显示出较早的特征。

这次发现的陶量,从器形看与战国时期的陶量相似[3]。其中的一件经容水测量约为2300毫升,与战国时期赵长陵禾容量每一升2306毫升相近[4],因此,这次发现的陶量时代可能早至战国时期。

此次发现的陶器上的戳印文字,有“邯郸亭”、“邯亭”、“邯”三种。“邯郸亭”为长方形,“邯亭”、“邯”为圆形。从字体风格看,各不相同,“邯郸亭”与“邯亭”均为小篆体,“邯亭”为典型的秦篆,而“邯郸亭”有战国文字的风格,这可能反映了“亭”这一管理制陶业的机构在邯郸的兴衰。“邯郸亭”当是其开始阶段,“邯亭”是“邯郸亭”的省略,应是处在流行时期,“邯”字应是“邯亭”的省略,且字体为楷书,表现出较晚的特征。或“邯”字戳印的出现,表明“亭”这一机构职能的衰退和消亡。就时代而言,“邯郸亭”的使用时期可能在秦灭赵的公元前228年之后。“邯亭”的出现当在秦统一以后,沿用到西汉时期。“邯”字戳印出现在“邯亭”之后。

关于对戳印文字的时代及陶量的认识,还有待今后的发现与进一步研究。

发掘者:乐庆森、常波

执 笔:乐庆森

[1]俞伟超:《秦汉的“亭”、“市”’陶文》,载《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第215~216页,科学出版社,1959年。

[3]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河南省博物馆登封工作站:《河南登封告城发现战国陶量》,《考古》1980年6期。

[4]马承源:《商鞅方升与战国量制》,《文物》1972年6期。

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3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深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促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新任务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强校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课程改革重要性。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本学期学校继续把课改实验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期初我校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并利用校刊《课改简讯》,鼓励教师踊跃投稿,总结和推广各自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给教师们创造一个教学论坛的平台,让全校师生家长都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改实验的氛围。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自2007年,我们就制定了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学期初制定课改工作计划,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成立教研机构,各机构成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也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校的活动计划,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实验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正像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那样,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参加科学研究实验的教师,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是

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A通过“传、帮、带”以及骨干教师的指导培养、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B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C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课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2、“长”抓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就成了我校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除了积极认真参加市、区举办的课改培训外,我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定时间集体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并做到保证学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此外还要求教师进行加强自学。每个月教师的自学笔记不少于4篇,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

思想观念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南。所以,观念的更新是本次培训的重要任务。我校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力争使教师在观念转变上做到以两个突破: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本质精神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把握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中,要以人为本。

(二)在把握和处理师生关系中,要以生为本。

(三)在把握和处理与社会、教育之外的关系中,要以教师为本。而“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是理念和行为的高度统一。

2、要以德治教。就是要求教师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渗透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通过一个“德”字来统率和促进教育的发展。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一是向上的精神;二是学习精神; 三是创业的激情;四是社会的责任感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观念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上听不到教师的训斥声,只有一句句中春风化雨般亲切的鼓励声“你真棒!”、“真勇敢”、“你真可爱”、“你提的问题真有意思”等,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可以离座自由交流,尽情的表演,游戏中学知识,玩中悟道理。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留连忘返。的确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给实验教师提供了创造的机会。

3、“狠”抓教学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绝不能手软,要形成制度。因为整个教师群体中人的素质总有差别,自觉性当然有差异。我校将教学与量化考核挂钩,更好地以学定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 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每个年级分设语文、数学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以年段为单位分设立网络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心校推动、基层校联动、教师互动”的教研组教研活动。形成教研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开展。

备课组还在每个新学期伊始就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撰写教案。集体备课活动时大家共同评改、修改、完善,各位执教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这样,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各基层校和各年段教研组均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又要求教师写好课后回顾、实验日记、教学随笔,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4、重视效果的反馈

培训学习的效果应该从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培训学习以后,我们通过写体会、开座谈会、学期末要求教师写学科实验总结、小测验等形式来掌握实际的效果,了解老师们的理论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由陌生走向熟悉,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新课程实话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改革等,这些都为课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实践经验,也唯有实践能将理念转化为教育价值。要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真谛,将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完成好,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将课改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去,尤其是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最现实可行的做法。

1、兴教科研之风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保持专业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研讨课开路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来表现,教育观念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墨迹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检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否转变的尺子。究竞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到底怎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才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这些问题只有在上课中才能暴露出来,只有在研讨中才能真正领悟、相互提高。对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中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并请专家评点。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

3、达标课普及

在典型研讨课的基础上,人人上达标课,是检查教师能否将学习领悟的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应用的手段,是使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让课堂教学全面开花的一种必备形式。我校将听达标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涉及全部学科,重点放在参加课改的实验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定为三项: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做民主式教师,创民主式课堂”;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三是针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水平不高、习惯不好的现状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客观、丰富、有激励作用。采用的形式是教师自行备课,同年组(或同科)教师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如果不达预期效果的,教研组重新共同备课,上课,直到达标为止。此活动教师参与面达到100%,教师们感到通过达标课,对上课明朗了许多,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分校级、教研组二级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如今,许多参与课改的实验教师形成了勤于总结的习惯,也有部分教师的文章在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参与课改的热情更浓厚

了。

3、一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其中观念的更新是首要任务。教育观念的更新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首要条件,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目标。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繁忙,琐事较多,因此学习不足,长期受应试的束缚,观念比较陈旧。要顺利推行课改首先要使教师明确新观念,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引导教师将新观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消化观念,用观念指挥教学行为。另外要提高教师素质,应努力抓好继续教育工程和校本培训工作。

4、努力方向

就学校内部来讲,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产生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因此这个责任应该在学校,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今后,我们要在重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方案,给教师的观念转变提供前提,以公正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行为,激发他们的斗志。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谢。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漫漫其不多远,让我们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阔步前进!

曹东庄小学

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4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行风建设,优化学校教育发展环境,据据区局和镇教办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标准;以解决“不在状态”和教育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学生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评议和查处,实现学校规范办学,教师教书育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

二、评议内容

1、信息公开方面。

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对涉及教师和学生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容易滋长腐败的领域和环节的公示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教育反映的问题受理,整改和反馈机制,是否对学生和家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及时调查,并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处理或答复。

2、依法办事方面。

办学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执行教育局规定的作息时间,是否乱收费,是否执行课程计划,是否遵循教育规律,是否有教师体罚学生,强迫学生补课、乱发资料、派吃喝、派钩鱼等。

3、服务质量方面。

教师是否尽职尽责,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是否为学生热情服务,是否对学生家长热情接待,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刁难学生及家长,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4、廉政建设方面。

是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各项规定,是否存在铺张浪费,违规举办庆典,变相敛财的问题,是否存在向家长索要钱物,是否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私人用车学校出钱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5、制度建设方面。

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是否健全完善,行风建设责任制度是否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整改和反馈机制是否建立。

三、评议方法

1、社会评议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体范围为:学生家长代表,社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等。问卷调查采取统一组织,现场填表的方法进行。

2、日常工作考核

由学校组织成检查组对本单位的行风建设、行风专项治理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等日常工作完成情况等日常工作进行量化检查。

四、评议步骤

1、宣传发动

学校组织学习文件开展讨论,形成共识,分层开会,制定学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实施方案并上报。

2、自查阶段

学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学校内部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照评议内容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迎接上级组织的督促检查。

3、集中测评阶段

迎接上级部门的测评和工作考核。

五、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为保正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民主评议领导小组 组 长:杨志伟 副组长:董利平赵瑞

成 员:高爱忠 庞改仙 张金花

工作要求: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监督,严肃纪律,廉洁评议,公平评议,公正评议。

2011年10月26日

东庄小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工作实施方案

东庄小学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篇5

-----2014寒假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天(2月15-16)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一、高尚师德是成就教育事业的基石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

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二、提高专业技能是教师工作质量的必备条件

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们常问: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

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是教育的成功的关键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1、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 的温暖。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2、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中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

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 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 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若能知错就改,学生不但不会嘲笑你,而会更尊敬你,大大增强了你的威信。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3、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不正之风也在校园里蔓延,请客送礼蔚然成风; 一年一度的评优活动,也不能得到很公平的对待,唯有利益最重,功利在教师心中的份量越 来越重,为了一纸空文,更多的是拍马吹捧、拉关系;更有的教师心理不平衡,见异思迁,弃教跳槽的事时有发生;也有的教师,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喊起“课堂”为温饱,“家教”奔小康的口号。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不良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因此,面对窗外的灯红酒绿,教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二〇一四年二月

【东庄白山小学校务公开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白山小学2012年秋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07-06

长白山游记作文06-27

国庆节去长白山人多吗05-28

上一篇:母亲节告白短信下一篇:实习作文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