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共15篇)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1

二(2)班体育科教学工作质量分析

教师:张林凤

一、成绩分析

本学期二(2)班体育科期末对身高、体重、队列队形、立定跳远四项进行了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身高、体重、队列队形、立定跳远四项考核项目合格率达到98%,优秀23.6%。学会了“你追我跑”、“模仿动物行走”等游戏。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同学对基本队列队形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一纵队或整个班级不整齐;

2、通过纠正队列队形,大部分同学的动作有改进,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的动作不到位,没精神、没力度、不正确;

3、各类游戏上组织还有一定的欠缺。

三、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缺点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队列队形要严格的把关,反复的练习;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队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队形、自觉排好队的良好习惯。

第二,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主要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2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孩子,他们更喜欢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并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书上册第三单元中《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做个游戏,老师可以把书卷起来放到学生眼睛上,并让学生通过书中间的那个洞看天,问学生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的回答就会越来越贴近那只井底之蛙的答案,所以,让学生现走进青蛙的内心,之后再让学生把书从眼睛上拿开,再看看眼前的天是怎样的,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就发现原来天是看不到边际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课文,也要让他们懂得,我们要跳出来看世界,不要总是主观判断,并把自己拘泥在一个小地方,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的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同时也学到了重要的知识。

二、丰富教学内容

八九岁的孩子是处于一个爱听故事的年龄,并喜欢了解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人物,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多多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教学之后,老师可以接着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爱迪生的其他故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老师可以介绍一下爱迪生,他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白炽灯,还发明了留声机,这两样东西是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另外,给学生讲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孵蛋的故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好奇心也特别的强,有一点早上他妈妈发现爱迪生不见了,就发动全家到处找爱迪生都找不到,直到晚上,才发现小爱迪生趴在鸡舍旁并肚子下面压了一堆鸡蛋,这时可以让同学们猜猜小爱迪生在干嘛,同学们一定会有各种答案,然后老师接着讲,原来他是想用自己的肚子付出小鸡来,结果鸡蛋被小爱迪生都压碎了,并且他终于明白了母鸡可以孵出小鸡,但人由于某种原因是不能孵出小鸡的。”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一些课外的知识和课外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这一学科是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的一门学科,识字这一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面对这么一个重要但又枯燥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用字谜教学法来指导学生认字写字,例如,守门员———闪;有人偷车———输;一口咬掉了牛尾巴———告等,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汉字奇妙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并可以在时间长了之后让学生自己编字谜,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开动脑筋,然后,老师在必要的时候给主动编字谜的学生一些奖励,这种激励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适当地在班级举办一个朗读比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或者是在《小柳树与小枣树》的教学中就要选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一个扮演小柳树,一个扮演小枣树,并要带有个人的动作和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本文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策略,可以说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和游戏中学习到知识,作为老师也要多多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你的课堂中去,学会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地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是八九岁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比较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精力,同时这些孩子也像一张白纸,老师怎么教孩子就会怎样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品格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觉得课程枯燥,尽量搞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就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傅昊.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经验艺术策[J].方法交流,2013(6).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质量;策略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做课堂主体,以培养其学习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小学生个性的特点活泼好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这种特征教师必须积极整顿课堂纪律,要富有耐心的教育授课,通过眼神暗示、点名提醒等方式引导他们认真听讲。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做作业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比如书写马虎,不注意格式化,完成作业后不予检查。诸如这些现象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因此滋生惰性,进而制约其全面发展。故此,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教学研究,合理采取高效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学习,以提升教学有效性,增强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策略

1.恰当提问,有效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合理提问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一般所提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等具体情况。比如,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是否迷过路呢?又是怎么应对的呢?”利用问题既能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诉说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性,也利于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这时教师再讲授文章内容,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相关问题,主动学习知识,进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角色扮演,增强效果

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新课标更加严格要求着小学语文教学,而这些要求极具多样化特征,故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其通过表演互动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所谓表演互动即课堂再现文章描绘情境,让学生自由想象模拟该情境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学生表演过程中,对其语文学习兴趣增加大有裨益,还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实现其团结合作精神培养。比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鉴于文章原身为歌曲,教师可先向其介紹歌中场景,再反复放音乐引导其联想歌曲画面,继而经由讨论并辅以相关道具,将自身想象表演出来。由于学生对唱歌表演的兴趣非常浓郁,这样就能促进其深入理解歌曲场景,全面掌握文章中心意思,迸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的认识情境和理解文章。此外,表演互动还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理解等。

3.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是关键,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才能更好实现自主学习,并深刻领会掌握高效的自学方法。当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时,应及时引导其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其课堂参与意识。同时,教学中还要勇于打破常规,采取自主选学段落等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假如》一课时,可将课文分作若干段落,再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自主选学段落,以此促进各小组高效交流。可以说,在这教学中学生获得感悟理解,远非传统满堂灌教学能够达成的,且教师仅仅只发挥了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也只有学生敢于发现、提出问题,才会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动力,进而实现有效的主动探究。

4.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最关键在于教学氛围是否良好。故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引发其对教学课文的情感共鸣,并使其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比如,教学《回乡偶书》这首古诗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回忆逢年过节看到老家亲人时的心情。一旦学生开始讲述这些心情,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思乡情怀,进而逐步接触到诗人内心,更好的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而后续教学中学生也提出质疑:诗人明明回到了故乡,却还被被问及来自何处时,他应该很难过吧?对于学生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教师要予以积极恰当的表扬,再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诗人,对于小朋友这样问时,你会做何感想?又如何回答呢?由于诗人并未在诗中道出自己的回答,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再加上之前对诗人心情的感受,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古诗蕴含的情感。因此均表现的跃跃欲试,各种答案层见迭出,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5.创新教学,提高效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即识字教学。而针对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可通过猜字谜的方式,促进学生识字写字。比如“一加一”谜底为“王”;“守门员”谜底为“闪”等。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猜字谜游戏,不但能令学生感受到文字的妙趣横生,还能深刻理解并记忆字体字形。且长期以往,学生逐渐也能学会创编字谜,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使其充分思考联想到生字,主动创编有趣好玩的字谜。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创编优秀的学生,不限口头或实际赞扬,促使学生迸发强烈学习兴趣,进而大量创编字谜,如“一只牛”谜底为“生”;“一半水一半山”谜底为“汕”;“九十九”谜底为“白”;“一半红一半绿,喜雨又喜风”谜底为“秋”等。此外,小学生对竞争比赛的兴致相对高昂,教师可组织小组对猜字谜的比赛,使其发挥集体与个体的智慧创意,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来为各种小组加分,特别是课外查询资料,有利于增强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的欲望,拓展其语文知识面。

三、结束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性格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其勇于质疑精神等,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宇波.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78-78.35.

[2]姜少霞.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6,(5):143,149.

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推荐) 篇4

岳庄小学

张平平

一、总体分析

我所带的二年级班共有学生15人,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语文总分

,均分

,及格率

,从整体上来看,本次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

从试卷来看,基础知识部分字词、读音、句子掌握情况较为理想。同时也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如下:

(1)基础

A.基础知识仍需进一步夯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掌握上的疑难,并抓住重难点进行指导。

B.对要求背诵的内容要给予足够重视。

课堂40分钟一定要扎实有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另外对于课后明确有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人人过关,不仅会背还要会写。

(2)阅读

学生存在问题比较集中的是第三题的课外阅读,这说明平时训练的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见识得太少。

(3)写话

本次写话得分率较理想,但是有的学生仍存在写话不通顺或搭配不当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教材中写话或写作的要求和内容,平时加强训练和指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学习方法较死板,对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有的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分析判断能力差。

3.部分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

4.有些题型训练不到位,学生失误多。如写句子题,学生写不对。

5.阅读题是我们班孩子的障碍题,他们没好好读题,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因而失分较多,影响整体的成绩。

6.写话题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错别字,没写完整都造成失分的原因。

三、改进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把握好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减少机械、重复性的抄写和背默,提高课堂效率。而这些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对教参上重点的学习、体会。只有教师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到位的培养。

2.重视习惯培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加强学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并注意指导方法。习惯培养包括书写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考试、写作业时审题、应变、检查的习惯等。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3.注重方法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4.做好家长沟通交流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育要发挥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作用,才能事半功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方设法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其用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来教育

5.加强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好单元检测关,及时弥补不足,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狠抓后进生,采用多种方法帮辅,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5

一、目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

这学期教学的方面,准备从期末试卷和平时两方面来考查。平时从读、说两方面来进行考查。

从学生对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背诵的多少和熟练成度来打分,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和态度进行打分。

今年的二年级试卷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灵活,难度有所加大。对中等及中上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从试题检测情况分析,我班的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掌握的较好:

1、识字量的积累。

从卷面来看,学生在本学期“字”的积累方面做的较好,试题中反应出学生的会写字和会认字掌握熟练,失分较少。

2、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对于词语搭配等练习,学生运用较为正确合理,这取决于任教老师平时教学中注重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二、从卷面来看,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有这几个方面:

1、对于同音字的区别,还不能准确地掌握,如功和攻。问题在于学生对同音字的意义和用法,还不能够区别开,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

2、句子的补充。

本期补充句子较难,因此学生不易补充。学生不能准确地补充所要填的内容,结果很不理想。事实证明,在平时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问题,需要改正。

3、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对于中上学生,无论从知识的运用,还是能力的考查,学生基本能运用掌握。但是,对于中下学生,平时的基础知识掌握就不是很扎实,对于他们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和困难。

4、看图写话失分比较多。

这次的看图写话,选择了本册中练习中的一幅图,这幅图是小朋友在踢球,学生很难用精彩的语句写出图画的内容,表达也够清楚,我认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拓展,扩大阅读量,这样才能熟能生巧,才能不断地积累写作的素材。把类似的写作写得精彩。

三、今后改正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平日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生字。每一个词语。

2、加强朗读训练。适当对课文进行指导,如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对好词的灵活运用,做一些扩展练习如造句或仿照写段等。

3、加强阅读方面训练,平日里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有思考地阅读,记忆好词好句好篇,鼓励优秀学生多背诵,积累词汇。

4、继续加强作文训练。平日里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情,善于观察和思考。经常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6

为了掌握我乡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状况和本次数学检测试卷的情况,促进反思,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就我乡二年级数学学科学生试卷完成情况,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由沾益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我乡中心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了本次考试。我乡的考试情况如下:

全乡参考人数 人,总分 分,平均 分;及格人数 人,80分以上 人,30分以下 人。

二、试卷说明

本次二年级学业水平评价试卷共六道大题,29个小题。第一题,细心计算,考察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计算、估算和口算能力。

第二题,认真填写,主要考察学生对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厘米和米、角和观察物体的基础知识。

第三题,准确判断,主要考察学生对角、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题、操作题,考察画线段、画角、画简单的对称图形的能力,及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第五题、统计,考察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色块完成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六题、解决问题,考察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求两数之和,求两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乘加式题。试题来源于教材的习题,例题的原题或变式题。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第二题填空题和第三题操作题丢分严重,说明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含糊不清、一知半解。学生平时训练不够,对基本知识理解不够,缺乏系统的、连贯的认识,从而导致失分。

四、教学建议

(一)注重学生“双基”教学。“双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只有在打牢基础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精彩的生成。

(二)改进计算教学。计算时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继续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还要掌握数据和运算符号的特征,恰当的选择计算过程是计算灵活合理。如何加强计算教学呢?一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养成观察数据特征和运算符号

特点的习惯;二是结合现实背景,让学生理解运算方法的多样性,体会运算方法的灵活性与简捷性。

(三)加强应用题教学。本次测试应用题教学。本次测试应用题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提问题把握不准由易到难的顺序,不能结合题意选择进行。今后要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提问并解答,重视应用题结构训练。

(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把学生学到的东西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德泽乡中心学校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7

一、“变易理论”简介

(一)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

“变易理论”试图回答这样一个古老的问题:“在同样的学习情境里,为什么有的人会比别人学得好?”在马飞龙和他的同事看来,学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内容方面“聚焦并经验到了特定学习的某个关键之处”。要让学生经验到“特定学习的关键之处”,教师就应该充分创造“变易”,即:“将现象或事物的某个属性保持变化而其他属性同时保持不变”,则“变化的属性将被审辨到”[3]。只有这样,学习才有可能发生。举例来说,只有让学生同时注意到“已、巳、己”三个汉字中变和不变的部分,学生才能更加牢靠地记住这三个汉字的关键特征(口诀“已半巳满不出己”就契合了这一点,若是单独记忆,则往往容易出错);只有让学生充分注意到散文和诗歌在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才有可能对这两种文体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通过比照和变化,在“变”与“不变”的同时呈现中将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凸显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审辨到。

(二)学习内容即基本学习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变易理论”里的“变”与“不变”指向的是学习内容。马飞龙和他的同事认为,学习(一个经验过程)实际上同时包含“怎么学(how)”和“学什么(what)”两个方面。“学什么”也即学习内容才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学习目标[4],应当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怎么学”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生要发展的某方面的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后者是学习的间接目标。作为学习的间接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某方面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特定的学习内容来逐步达到。尽管如此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马飞龙和他的同事Shirley A. Booth也指出:只有既聚焦于学习内容,同时配合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产生期望的学习结果;割裂二者必然导致失败[5]。事实上,把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教学(学习)内容上来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也是韩雪屏、王荣生等学者的一致观点[6]。

(三)确保三种学习内容的一致

和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形态相似,马飞龙和他的同事提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三种学习内容,即“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课堂实践着的学习内容”“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内容”,并指出这三种学习内容要尽可能保持一致,才能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师了解不同水平学生对某一事物特定方面的理解,辨识出他们在认识上的差异,确定合宜的学习内容并分析达到此项学习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事物的关键特征。因此,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而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起点上的差异,将会被教师作为变易的条件在课堂中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例如,不同学生对“故事的基本要素”“通知的主要构成”的差异性认识,就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下面,本文就从“‘变’与‘不变’”的方面出发,分析香港和大陆二年级故事(童话)教学两个课例的异同,以期给读者一定启示。

二、两节课例描述

(一)香港“讲故事”课例描述

香港的故事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课例来自学者和一线教师开展的课堂学习研究,主要目标是“通过利用‘故事框架’为学习辅导工具,让学生适当地摘取故事的重点,然后以自己的语言组织内容,最后把故事的主要情节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7]通过对六位学科成绩分高、中、低能力的三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先导性测试,研究者了解到:把故事表述得最流畅及完整的那位学生“记着了故事的重点(也即关键特征),然后以自己的语言表述故事。”这就启发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故事框架作为工具,发展学生对语言内容重点的筛选和组织能力,把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先‘解构’,跟着筛选然后再重组,最后通过叙述的过程把内容有条理地表述出来。”[8]在先导测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构建了以时间、人物、地点和故事的情节发展(包括开端、发展/变化、结局、教训/感想)四个要素为主的故事复述框架,并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教师利用录音机播放同一故事《尽责的公鸡》两次,第一次有开始和结局,但删去了中间情节发展的部分,第二次播放整个故事,让学生做出比较。

(2)展示故事《尽责的公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开始、发展、结局的各部分,并以简单的关键词或图画代表故事中的时、地、人、事,把它们根据故事的发展程序分布在框架中,最后以连续叙述的方法把故事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3)小组讨论,按照上述框架分析另一个故事《小象的长鼻子》,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叙述。

一轮试教结束之后,执教老师发现由于所选的两个故事人物众多,并且经常出现在故事的不同阶段,而时间与地点又会随着人物的出场而不停改变。学生在活动三的集体汇报中大部分支支吾吾,表情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研究者和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仔细分析了选用的两个故事,发现课前预设的故事框架并未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程序,没有体现出时、地、人和故事情节发展之间的“交错配合”,不合乎一般故事的发展逻辑。因此,对故事框架又做了重新调整。课前和课后预设的故事框架对比如下:

修改后的这个框架体现了故事的四个要素(人、时、地、事)随着脉络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关系。在另一个平行班的试教过程中,学生能够先后有序地记下故事不同阶段出现过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转变,大多数学生说故事的条理性也明显增强。可见,“能清楚及有条理地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关键在于学生必须把“故事包含纵向发展的脉络与横向发展的四个要素”及“四个要素穿插在故事脉络中并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转变”两个概念弄清楚[9]。

(二)大陆“写童话”课例描述

大陆的故事教学课例选自《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年7~8期[10],执教者为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的胡元华老师,新生代小学语文名师何捷点评。这节课的主题为“我爱写童话”,围绕如下场景展开教学:森林里的老虎大王要让几个小动物来开会,写了一则通知,悬挂在大树下。瞧,这就是老虎大王写的通知,只有六个字:请大家来开会。可是通知挂出去半天,没有一个小动物来。与香港的课例不同,这是一节童话创作课。为了节省篇幅,以下对这堂课进行简要描述:

(1)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并用“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话“写童话,我不如孩子”“非常高兴有孩子写的童话超过我”来激发学生,树立起学生写好童话的自信心。

(2)教师表述上述场景,让学生思考:老虎大王此时会怎么想?经过简单对话,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出在老虎大王身上:缺乏时间、地点、人物。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口吻来申辩没有参会的理由,要求包含这条通知的一个失误和在原本开会的时间自己做了什么,同时强调符合小动物的个性特点。

(3)老师和学生合作表演小动物们在老虎大王面前的申辩过程。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繁忙的小马、机灵的小猴、懒惰的小猪、胆小的小兔”个性特点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修改这则通知,并提醒学生写清楚开会的时间、地点、人物、邀请的对象和会议的主要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故事的脉络,并提醒学生除了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之外,还要特别留意人物的个性塑造,加深了学生对童话文体的认识。

通过研读课堂实录,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这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通过“老虎大王开会”这一写作实践,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童话的四个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且强调童话中人物的个性。总体来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是一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

三、课例“变易”分析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并且把“为什么在同样的教学情境下,有些学生却学得比另外一些学生要好”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学得好的人审辨到了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的关键特征”。正因为如此,“变易理论”非常注重为学生创造“变易”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同时关注到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保持变和其他方面同时保持不变”,从而审辨出现象或事物的关键特征来。对照是形成变易的基本图式。分析上述两个课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教者在课堂上创造的“变易”情境。

(一)香港课例中的“变易”分析

在第一个课例中,“变易”首先发生在教学的第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故事除了有开头和结尾之外,还必须有中间的情节发展来推进”这样一项智慧技能,教师利用录音机播放同一故事《尽责的公鸡》两次,其中第一次有开始和结尾,但是删去了中间情节发展的变化;第二次则播放整个故事,让学生做出比较。学生通过聆听活动,能够分辨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要有它的主要部分,当缺漏了任何部分,听者就不能完整地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具体的变易图式如下:

此外,这样的“变易”也发生在课前研究者对六位三年级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生在课堂上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不同观点的呈现上,发生在课后研究者和教师同伴之间对于整堂课发表的不同观感上。在确定研讨课的学习内容和故事框架的过程中,研究者和教师充分利用了不同学业成绩在讲同一故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体现了“变”和“不变”的统一。在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看到了同伴在相同的事情上产生的不同理解,加深或者完善了他们对事物关键特征的认识。例如,修订后的故事框架,就是在深入访谈不同学生对于课堂上体验到的学习内容的描述,同时借助了教师同侪的实践智慧,也体现了“变”和“不变”二者的统一。

(二)大陆课例中的“变易”分析

在第二个课例中,教师设计的第二和第三个教学活动也隐含着“变易理论”的原理。当老师呈现出老虎大王那则莫名其妙的通知之后,一个巧妙的“变易”就产生了。这则通知竟然缺少了开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开会的具体内容,和孩子们平时存储在脑海中关于会议通知的基本图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是第一个“变易”学习情境。在紧接着安排的表演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同侪笔下同一小动物在个性上的差异,并让学生进行比较,如是否写出了猴子的“机灵”、小兔的“胆小”。这是课堂上教师创设的第二个“变易”情境。两次的“变易”图式如下:

在胡元华老师执教的这个课例中,“使现象或者事物某方面的特征保持变化而其他特征同时保持不变”,学生审辨到了会议通知的基本要素和童话文体对人物个性的要求,在情境化的对答、表演活动中,加深了对会议通知和童话文体的认识。课堂教学环节紧凑、简约,突出了重点,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善于利用“变易”设计、优化教学,这是两节课之所以成功的共同之处。

学习内容设计上体现的差异,体现了两位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和丰富的实践智慧。香港教师的课例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完整而有序地讲好故事”,不断修改提供给学生的故事框架,使大多数学生都实现了“教师预设的学习内容”;大陆教师的课例重点在于“让学生明了会议通知的基本要素,体会并尝试在故事情节中描述鲜明的人物个性”,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香港教师的课例体现了从归纳到演绎的学习过程,而大陆教师的课例则主要采用了归纳法。尽管二者侧重点不同,但都努力为学生提供可资参考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弄清楚了讲故事、写童话的关键特征,减缓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坡度和难度。

(三)“变易理论”的启示

“变易理论”从现象图析学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师在“变”与“不变”中突出现象或事物在某个方面的关键特征,这与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加涅和德里斯科尔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学习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的过程中,首要的关键外部条件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引向区别性特征[12]。从“变易”理论的角度优化和改进课堂,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什么样的学习内容(而非教学方法),这些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是否借助不同形式的“变易”被凸显出来,被学生审辨到。利用“变易理论”框架分析中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香港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中的重要凭借。目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也在海淀区开展了以“变易理论”为分析框架的课堂学习改进研究,并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利用“变易理论”框架分析、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摘要:“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在学习进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变易”,将预定学习内容中“变”与“不变”的方面同时呈现,以凸显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能够审辨到。“变易理论”在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中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对香港和大陆二年级故事(童话)教学两个课例的分析,展示了“变易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变易理论”的引入,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变易理论,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高宝玉,赖明珠.中文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案例分析[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序2.

[2]彭明辉.现象图析学与变易理论[J].教育学报,2008,(10):36.

[3]Bowden,J.,&Marton,F..The university of learning[M].London:Kogan Page,1998:33.

[4][5]Marton F.&Booth S.A..Learning and Awareness[M].Mahwah,New Jers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 Publishers.1997:85;171.

[6]详见以下论文:韩雪屏.呼唤语文教育研究本体的回归[J].阴山学刊,2003,(9):104;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1):4.

[7][8][9][11]高宝玉,赖明珠.中文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案例分析[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69,174,191,184.

[10]胡元华,何捷.“我爱写童话”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1,(7~8):96~97.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8

1.学会本课的3个一类字,认识1个二类字。

2.了解4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知道这4个成语的内在含义。

3.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研究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一类字,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书、成语词典、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四个成语,都是什么呢?(刻舟求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完璧归赵、狐假虎威),说一说这些成语的含义。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四个成语。

二、认读成语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公移山)

1.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领读。(声音洪亮)

3.齐读。

三、讲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1.根据预习情况,请学生讲成语故事,任选一个成语即可,其他的同学还可以进行补充。

2.根据所讲故事,总结理解成语含义。

(1)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4)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偷盗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3.谁能说一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区别。

4.课件出示填空题。

(1)我们做事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有( )的精神。

(2)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 )。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 ),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由于他们两人不肯合作,结果把大好机会白白地送给对手,真是( )啊!

(5)我等妈妈出去了,偷偷地开了电脑来玩,没想到( ),爸爸却提前回来了,抓了我个现形。

四、自主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矛、盾、掩、盗”。书写、扩词。学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测。

2.指导书写“矛、盾”,让同学们讲一讲哪个字容易写错,强调“矛”的字形,注意撇不要落下。

五、课后练习

1.成语接龙:

愚公移山—山穷水尽—尽人皆知—知书达理

伯乐相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竹在胸

掉以轻心—心直口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

2.成语扩展。

(1)阅读课后的成语,想一想这样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2)看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成语朋友。

课件出示:

有人物的成语:

叶公好龙 塞翁失马 毛遂自荐 孟光举案

有反义词的成语:

七上八下 颠倒黑白 颠来倒去 是非分明

有动物的成语:

狐假虎威 马到成功 鸡鸣狗盗 狗急跳墙

六、总结

同学们,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妙趣横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七、作业

1.书写一类生字。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长矛)鹬蚌相争,

自相矛盾(盾牌)渔翁得利。

掩耳盗铃(掩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故事》的第二课时。本课一共有八个成语组成,其中有两个八字的成语,其余的都是四字成语。个别成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充分的课前预习,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在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本课的成语故事,所以在课上讲成语故事的时候,学生积极踊跃,抢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回答问题而失落、生气。当其他学生讲成语故事的时候,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时不时还会补充。通过成语故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成语的含义。本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

2.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本课的生字学习是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通过借助书中拼音、字典、工具书来自主完成。这节课一共需要学习四个生字,“矛、盾、掩、盗”。字的音、形、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教师只需要课堂检测就可以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多讲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比较容易弄混淆,就可以多做讲解,多做练习,来帮助学生区别,以便正确使用。

3.课外拓展,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拓展了很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带有人物的成语、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兴趣盎然。同时,有些学生还可以列举出其他这样的成语,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二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9

(2014

—2015学年度上学期)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教材的要求为依据,以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为指导命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涵盖了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以检验小学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又不乏体现开放性、层次性和多元性的命题原则。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无偏题怪题,难易适中,适合用于检测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成绩:参考人数:9人。总分:805分。平均分:89分.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88.8%。及格人数:9人。及格率:100%。

二、试题分析

1.取得成绩概述及分析

(1)本次考试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教师平时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将口算、笔算有机纳入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课后的巩固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及其运算的正确率。

(2)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不仅书写工整,而且学生能做到积极思考、逐一答题、认真检查没有出现落题现象。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这体现在试卷的第一、二、三大题中。学生能够较为快速地解决简单的基础知识题,准确率较高。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通过分析、推理,较为灵活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体现在第四大题中。

2.存在问题概述及分析

(1)第一大题的第5小题,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部分学生对刚刚接触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实际感受得少,实践的少,所以出现错误。

(2)第一大题第1、2小题考察本学期的重点---乘法口诀,个别学生口诀不熟练。

(3)第四大题的第3小题购物,山里娃操作人民币的时间少。应用不熟,导致考得不够理想。

三、反思与建议

1、在对本次测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认为需要从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

2、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书写及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对症下药,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要从基础抓起。

4、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注重应用及发展。

二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篇10

一、对试题的看法

试卷内容覆盖面全各内容所占比例合理,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试题的不足之处在于:第六题“我能正确连接”。图上所画的小熊面向外使学生产生误解,应该把小熊画成面向图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对于“比多少”的题型,这次试题中涉及较少,而这一内容恰恰是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容易出错的。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A、从卷面看:

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双基”工作有待继续加强。在解决问题上学生正确率很高,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逐步提高,计算正确率98。2%,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往往忽略了。

如:填空第3题失分严重,这部分重点考察学生对组合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填空第9题,考察学生对数字的分析和理解,由于平时训练较少,学生失分较多。第五大题第3小题的最后一题,学生不能全面观察图形,找出它的对称轴,造成失分。

B、发现问题: 学生: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

如在填空中,平时教师比较重识,训练较多,但为什么还是有一些学生容易出错,分析其原因,我想一定是学生们在做题时不认真审题。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要注意知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2)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性不强。

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画对称轴的测试题上。我班有部分学生在画对称图形时,不能很好地利用学具准确地对称轴。这也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另外:

1、学生马虎现象严重,表现在抄错数,计算不准确,不认真审题,答完不会检查。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在教改中,许多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的题型呈现出来。如:图文题、表格题、综合运用题,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导致做题不知从何下手。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学生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教学,贴近生活挖掘教材,实现课本与生活的有效衔接。

2、同伴互助

发挥校本教研团队作用,共同备课、研讨、校准知识点,提高课题教学效率。

3、培养习惯

二年级数学《对称》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奖励和肯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在探索中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审美教育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难点:正确找出并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展示一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优美的艺术氛围,我边播放边解说:“同学们,剪纸艺术是我国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人们仅用一把剪刀和一张彩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造型,这正体现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之后,我将演示对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折后,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对称。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剪纸艺术作品,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到达课始趣生的效果。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对称

猜一猜(初步感知):一开始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也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让学生猜,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蝴蝶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剪一剪(动手操作):接着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有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上台展示自己的先对折再剪的方法,并对他先对折在剪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赞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折一折(形成概念):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仔细观察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看看发现了什么?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我们说它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辨一辨(新知反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学生通过辨别,就对对称的现象更加清晰了。

(2)认识对称轴

在这个环节中我对学生在之前动手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学生:“蝴蝶小书签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接着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再它打开,看看发现中间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并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环节:第一,基础练习。利用课间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第二,拓展练习。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学生通过对折会发现一个图形可能存在多条对称轴的情况,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又有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第三,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运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颜色不的脸谱,并分成两半,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来拼成对称的脸谱。

4、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特色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更加促进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检查彼此画出的对称轴并相互纠正错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优势。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不能禁锢教师的思维,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参考。这节课我将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将主题图树叶、蝴蝶、蜻蜓和脸谱柔和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选择主题图中的蝴蝶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1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二年级语文中考质量分析 篇13

星火中小

乔瑞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名,女生,男生

。大多数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学习态度端正,书写认真,能按时完成各类作业,热爱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遵守纪律。也有部分同学智力低下,思维缓慢,行为懒散,需要进一步引导教育。

二、试卷分析

这次二年级语文试卷共十一道大题,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试卷难易程度属于中等偏上题,题量比较少,分值较大。

1、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1—5及第九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试题主要从字词方面命题,又看拼音学词语,词语搭配,比一比再组词,补充词语,量词填空。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很好地涵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点,因此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

2、强调了语言的积累 六七八考察了句子,尤其是第八题具有挑战性,二年级的学生对排列句子平时训练较少,而这次试题中的排列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性,全班只有一个学生作对,其他都得了一分或零分,而这道题共六分,影响了真个成绩的提高。

3、阅读理解比较难,答案没有直接在文章中,血药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加之学生理解还是比较差,9分的题最高得分是6分,最低0分。

4、口语交际与写话紧密相连 口语交际与写话是一门思想性强的思维课程,它要求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收获,本次检测在第十一题中就突出思维性教强特点。看图写话,从学生学得长度上看还算可以,都学满了所给的方格,但写话内容质量不高,因此写话分不高,大多数学生十分的题只得六分,这也制约了整体得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词语搭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题,失分较少,只有个别学生生字词掌握较差,但后边的提失分较大,八、九、十、十一题共30分,学生大多得15分左右,得分太少,所以这次考试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对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力度不够。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书写习惯有待培养从卷面看,学生书写有明显差距,有一小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间架结构不够美观,运笔不流畅。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阶段检测。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应注重培养学生静心、认真的良好书写习惯,以此影响学生学习、做事的态度。

2、课外阅读还需加强《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能力和品质的养成。首先是细心审题、理解题意的习惯。其次是专注地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第三个需要重视的是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敏锐地捕捉细节、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本次测验,失分较多的是第八题“排列错乱的句子”。学生连基本内容都不理解。

针对本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做题态度不端正。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

3、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失,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4、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多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结实的基础。

5、在培养学生5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累积名言,成语,背诵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6、重视学习审题能力的训练,首先就是引导学生看清楚题目要求,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画内容,先口述再动笔,尽量地把语言写通顺。

7、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化大力气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平时教学,要对后进生因材施教,适当降低要求,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总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注意随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就一定能把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努力方向:

二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篇14

任课教师:李娟

时间:2021.4.28

原有人数

参考人数

总 分

3979.5

平均分

88.43

优秀人数

优秀率

28.89%

合格人数

合格率

97.78%

100分

99~95分

94~90分

89~80分

79~70分

69~60分

59~50分

50分以下

0

0

0

试题及

答卷分析

本次期中测试卷基本把握住了教材的内容,难易适中。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试题较灵活。主要体现在第四、五大题。

答卷分析:

第一题:听短文,完成下列题目,短文读两遍。

这一题有一小部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不理想,未能作出准确判断。个别孩子写不出对水牛说的话。

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

大部分孩子能够全部正确,个别孩子“邮、足”写错。

第三题:将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用“”划去。

本道题目失分原因,首先是对生字不熟悉,其次就是审题不认真,把正确的划去了。

第四题:积累与运用。

本道题目主要考察课内基础知识,考察面很广,学生主要错在对“匹”字掌握不牢,不明白题意,以及造句忘记加标点符号。

第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本题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出错点在于《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个别孩子把朝代和作者的位置写反;第二个易错点在第3小题,学生未能从短文中找到答案;第三个失分点在第4小题,你喜欢故事中的小鸟吗?为什么?个别孩子写不出内容。

第六题:按照要求写话。

本题大部分同学完成较好,出错点在于个别孩子审题不认真,没有用“小青”代替好朋友的名字,也有个别学生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主要成绩

1.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有所进步;

2.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存在问题及

解决策略

存在问题:学生听读能力不足;课内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审题不仔细;卷面不够整洁。

解决策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适时锻炼孩子带着问题听短文;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书写习惯。

对本套试卷出题者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出卷教师更好把握评价导向

1.题目要求再明确清楚一些。例如试卷第四大题的2(4):“我们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请你照加点词语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建议明确要求为“请你照加点词语再写出两个这样含有数字的词语”。

二年级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篇15

1.学会本课生字“玉”、“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鸟岛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玉”、“密”的写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

教学难点:

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

(一)检查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鸟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鸟岛,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价,并给多音字组词。

4.齐读词语。

(二)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岛吗?

生:喜欢!

师: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谁来填一填?

多媒体出示:()湖()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鸟岛。

师:填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

(齐读第一小节)

二、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师: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青海湖鸟岛视频)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只看了一遍就看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那课文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3两小节,注意读书的姿势。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精读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师:现在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去鸟岛能看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并评价)

2.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读看?(多媒体出示)

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用来形容鸟岛最合适?为什么?(生交流答案)

师:老师还有疑问,第二句说“一群鸟儿”不是也表示鸟儿很多吗?(生回答,师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师:这里的“陆续”能不能去掉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陆续”就是一群鸟儿飞来,过段时间又有一群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吧!(指导读第二小节)

师:谁来读好这一小节的第一句?(指名2人读)

师:看来鸟岛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吸引了这么多的鸟儿来这里——我们来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鸟儿筑巢的图片)

师: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鸟岛就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做一次回家的鸟儿,捧起书,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吧!(齐读第二小节)

(二)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春天大批的鸟儿来到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岛上会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

师:恩,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到了岛上,猜猜看,都有哪些鸟儿?

生:喜鹊、麻雀(留鸟)、燕子、大雁、丹顶鹤(查查候鸟的资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鸟岛上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呢,来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鸬鹚、鱼欧等鸟的图片)

师: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就叫做——各种各样。岛上的鸟儿共有十万多只呢!春天的时候,他们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相聚,真不愧为“鸟的世界”!谁能通过朗读把这鸟的世界带到大家面前的?(指名读并评价)

师:除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密密麻麻的鸟窝。

师:书上怎么说?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多媒体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恩,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读出了它们的意思。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的?

师:我似乎有种密不透风的感觉。鸟窝真多呀!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还看到了鸟蛋。

(多媒体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师:鸟蛋怎麽样?

生:很多,而且有玉白色的、青绿色的。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师:鸟蛋不仅多,颜色还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白,有的青中带绿,十分漂亮!再看这个窝里还有一只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雏鸟呢,多有趣啊!这么多漂亮有趣的鸟蛋,谁来读读?

(指名读,指导读出鸟蛋的多)

师:这一段没有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感受到了一个鸟的世界。六月的鸟岛真是热闹非凡!谁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来?

(指名读第三小节)

(三)精读第四段

过渡:鸟岛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在鸟岛,你会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来看看游客们都是怎么做的吧!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指名1人读)

师:从“伸手”和“随处”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伸手”:鸟很容易捉了,说明——鸟多。“随处”:鸟蛋太容易拾了,说明——鸟蛋多。

师:可是——(引读: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师:因为——(引读: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对呀,鸟是人类的朋友,从游人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游客不光喜欢鸟,而且爱护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指名读)

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原因是——

师:老师想把原因放在句子的前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出示: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句话虽然顺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种带有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比如说:周老师刚才表扬了大家,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所以——”

生:周老师表扬了大家。

师:谁来学着说一句?

生1:我们没有做早操,因为今天下雨了。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没有做早操。”

生2: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今天我很开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是因为人们的爱鸟护鸟,所以这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鸟儿的乐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鸟岛,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五光十色的鸟蛋吧!捧起书,用朗读再现这壮观和谐的奇景吧!鸟岛,预备读!(齐读课文)

四、练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玉、密

1.指名认读。

2.讲解“玉”。要点提醒:最下面一横要写得长一点,不能漏了一点,竖要竖在竖中线上。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玉“

3.讲解“密”。提醒注意点:笔画比较多,在书写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一些,“必”的这一撇要长一点儿。

4.师范写,生描红。

五、总结全文

上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先进个人下一篇:浅谈汽车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