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做教师学习心得(精选9篇)
教育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教育机智从哪里来?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当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老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总结和积累,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老师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互联网+时代真正来临之际,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教师?新的时代有新的常态,这些社会的新变化必然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教师”二字永远意味着责任、爱心和坚守。今天,我们该如何做教师?
首先,要做有教育信仰的教师。
中国的老话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头顶三尺有神明”。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天地的敬畏之心。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在做有愧于良心、道德、法律的事情的时候能够有所畏惧。所以,人需要有一种信仰,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道德约束的作用。其实,做教育更需要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就是为人师表,百年树人的坚定信念。
作为教师,如果自己的教育信仰不坚定,就会心有旁骛、不学习、无恒心、不专心,专业不成长,就站不稳讲台;如果连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仅仅把它当成是糊口的工具,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就无法感染学生;如果专业信仰杂乱迷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内心就会无所适从,就可能生出教学乱象。教师一旦没有了初心,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梦想,就只会机械地管理学生,容易动气,采取本能的、简单的、粗暴的方法。
选择了做教师,就要选择为教育事业而终身付出的决心。平心而论,它的确不是一个人人追捧、趋之若鹜的职业,并且调查表明,师范生中愿意选择教师作为职业的比率在逐年下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趋向于选择经济回报更高的领域无可厚非。越是转型的时代,越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感染人、教育人,滋养人。
其次,要做学习研究型的教师
反思、学习和研究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教了几年书,关键是用心教了几年书。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用心的.结果。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职业目标。
教师不能用十年前的知识去教现在的学生去应付十年后的生活。所以,高中教师这个职业,比其他的任何职业都需要学习,并且要终身学习。因为教育对象永远是十六七岁的青春年少。作为教师,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学生学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是教育浪漫主义,是脱离实际的幻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光有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不能做好教育。教育不仅需要激情和职业的爱,更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研究精神。
很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遇到棘手的教育教学难题,遇到难管的学生,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直接进入管理层面,想“怎么办”,而是要先进入研究层面,问“为什么”。一去研究思考,老师就不那么容易生气了。这对于老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很多情况都是突发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对事态做出反应与处理。刚开始,老师的反应都是本能,采取的措施也可能欠妥。但是,如果事后具有一种研究精神,凡是想一个为什么,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得心应手了。
相反,凡事就用老掉牙的道德说教、煽情施压来代替科学分析,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也许我们应该容忍学生的暂时落后,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长。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差生”的存在呢?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具体差异与兴趣爱好,用多元化的标尺去评价学生。
为什么总是少数人能成功?因为那些人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教师的梦想是什么?教师应当有一个远大的职业梦想,这个梦想跟成长有关,而不仅仅是职称。职业目标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为什么有的老师三年就成为了名师?为什么大部分老师只成为了一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其实老师的成长和学生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是躺着就能够着的,相信没有人原因站起来。每个老师都要树立近期、长期、终身目标,这样,成长才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成长,成绩差的学生日后不一定不成功。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启发人性之美。其实,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教育是个慢艺术,教师要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每个做老师的都有体会,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学生了,学生越来越难管了。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现在的学生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懒得去了解、不屑于去了解,我们如何让教学目标达成?所以,老师是最应该与时俱进地去了解社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深入学生,真正地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
第三,注重平时的反思和积累。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从不缺乏资讯的时代。人们在大量庞杂的信息海洋里太容易迷失了自己,我们太容易去追求和获得一时的感官刺激,而忽视了对心灵的滋养。读书、反思、积累、写作就是能够滋养自己的东西。
经验和反思才能成就梦想。如果在忙碌的生活中没有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那么成长无疑是缓慢的,教学反思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师做事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知难而退,这些做事风格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学生。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形成文字,不断督促自己阅读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和不断研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自己教学的成长。同时,当代教师也应博览群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和人格修养。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根本,也是一个老师能够站稳讲台的根本。所以,教师要下定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
教师要走科研之路,没有研究做支撑的教育方法给人一种一般化和陈旧的感觉,学生早就对老生常谈产生抗体了。学生只有在深度的内心觉醒后,才能主动地成长,不断地自我超越。
再次,要做幸福的教师
幸福就是,有理想、有事做、有人爱。我们提倡做幸福的教师,做睿智的教师,做有尊严的教师。平衡家庭和工作能让老师感到幸福,工作有方法、有策略而不是一味地拼体力、拼健康让老师活得睿智潇洒,有保障的地位、薪水和福利能让教师活得有尊严。
第一,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老师如果每天忙于照顾别人的孩子,冷落了自己的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问题。我觉得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而是教育的悲哀。教师的心情是一种教育资源,是具有教育力的。尖刻的老师,说话噎人,动辄对学生讽刺挖苦,用伶牙俐齿把学生镇住,这是很庸俗的方法,学生绝对是口服心不服。老师的心理状态和和工作情绪比任何职业都重要,更应该得到尊重。因为老师也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没有生命质量的老师,教不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其实,教师的生存状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生存状态。因为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可避免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继续提倡低效率,“拼体力换质量”的师德是反科学的,是开历史倒车,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老黄牛”的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不关心教师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心理健康,而只知道强调教师的“应试任务”、“量化目标”完成的如何,绝对是目光短浅。
第二,做有阳光心态的幸福教师
在高速运转的信息时代,不能再以体力劳动的策略,应付复杂的脑力劳动。这种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低效率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地重复自我,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种老师很难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乐观的、阳光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
一个幸福的教师绝对不仅仅是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的教师,,而是一定是有仁爱之心的、有人文情怀的、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这种状态跟物质无关,跟心态有关。一个幸福的老师,一定首先是个具有阳光心态的人。
一个专业精通的老师只能站稳讲台,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能够站好讲台。当学生走出校园,忘掉所学的知识,留在他心中的,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个留下来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仁爱之心和道德情操。所以,教师要不断修炼自我,完善自我,用综合素质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我身边的许多教师也都曾经发出过类似的感慨:现今的学生怎么这样难教?现今的教师怎么这样难当?现今的教育怎么这样无力?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一个社会变革异常迅速的年代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现代的孩子是在父辈未曾经历过的社会中生活,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曾经料想到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多元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是多变的;在他们身上已经蕴含着影响成人世界的潜能,成人单方面控制青少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变了,人也会改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与时代的发展节奏相合拍,与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这就叫与时俱进。
那么,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做教师?新时期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执教?
师道不存,尊严何在?我凭借自己多年的感悟,总结出“十六字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依法执教,以德育人。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希冀以此重塑久违的师道,重建失去的尊严。
尽职尽责,是教育工作的最低标准
《中国青年报》的上述报道中还提到了何老师昔日的一名学生,现在一所职业高中已经做了两年教师的刘翔。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刘翔提到在他刚做教师的第一年就因为管一个不听话的学生而被学生打了。刘翔说,“现在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管还是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不给自己惹麻烦为主”,刘翔说,“只有像何老师这样的老教师,才会这么较真。现在年轻一点的老师好多都是稍微管一管,学生不听就算了,没有办法去强制他们。”
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更要珍重自己的职责,这是因为教师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神圣职责。“尽职尽责”,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下限,而不是上限;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我们在对一位教师的教育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时,首先就要看他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没有做到尽职尽责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失职的教师。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尽职尽责”呢?
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牢记自己的职责。一是教师的共同职责,即由法律规定了的所有教师都应该尽到的职责,亦即《教师法》第八条所列出教师应当履行的六项义务。二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是在某个具体的岗位上工作,学校里岗位的性质大体可分为教职和行职两大类。教师必须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即自己的岗位职责的范围,自己都要对哪些“人、物、事”负责任;还要知道自己要“干到什么程度”,即自己对这些“人、物、事”究竟负什么责任。职责不清楚,要想干明白恐怕也难。用老百姓的话说,遇到屁大点事就针扎火燎,兴师动众,这不就是职责不明的表现吗?
其次,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践自己的职责。学校里的大事小情,责任明确以后关键在于落实,这恰恰是学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缺陷:虚的多,实的少;说的多,做的少;看的多,干的少。工作上各负其责、认真负责,这既是对每一位公职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本分所在,也是作为公职人员的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里完全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问责机制,把工作责任跟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都切实地挂起钩来,越牢靠越好,否则学校工作在许多时候就要打折扣甚至归零了。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工作中一旦出了事,只问学校领导的责,其余一概莫问。
尽心尽力,是教师态度的基本度量
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佛家讲定能生慧,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心态澹定、宁静、平和,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智慧,就连他的相貌都会幻化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给人一种安全、稳重、可靠的感觉;佛家还讲境随心转,境乃山河大地,人心向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反之,人心不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心态对于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样重要,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主要取决于其心态,教师的工作状态就是其心态的折射;教师能否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也主要取决于其心态,换言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其个人的内心体验亦即心态的把握。
不仅仅是学生,就是对有着相当学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教师来讲,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有长有短,对学校领导来说,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用客观、公正、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对师情了然于胸,善于用人之长,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人人是材,人尽其才;对教师个人来说,对自己、对他人都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和正确评价,知道自己的长短,也知道他人的长短,工作中在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克己之短的同时,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他人之短,这就叫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多互相补台,不互相拆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另一方面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有大有小,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只重绩效,关键要看他工作是否尽了心、尽了力。最优化是有条件的,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够取得的最佳效果就是最优化的工作水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此作为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是强人所难的。在实际工作中,每位教师只要尽了心、尽了力,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对人、对己、对事都可以做出一个交待了。我们提倡教师要真心做事,真实做人,若说“尽职尽责”是教师工作的下限的话,则“尽心尽力”即是教师工作的上限。
依法执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在当下尤为重要。其含义有二。“依法执教”的第一层含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师生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教师不能总是“常有理”,教师也并不可能“总是对的”,教师更不能把“好心”当成“办错事”的借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同样也是要受到惩处的,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授予教师可以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的权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间的互尊互爱,强调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尤其强调教师要把爱生当成施教的前提。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学生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教学是师生间的互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把教育看作一种“服务”,学生则是理所当然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和“顾客”。学校与学生由原来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转化为占首要地位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学校和教师要适应这一转变,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服务对象”展开,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服务系统”,最终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将“优质教育服务”提供给“服务对象”——学生,让学生这个“顾客”满意。学校和教师应当把提高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顾客”的满意度——追求“零缺陷”,作为工作的目标,当成衡量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吧。
“依法执教”的第二层含义是:教师要善于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师除了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以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都明文规定了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并强调“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束缚,碍于情面,教师很少能够鼓足勇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动辄得咎,身心受侵,或忍辱负重,或忍气吞声。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又离得很近很近。善于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权,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转变观念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容,但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呼吁,在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专门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法律援助机构,现在看来其必要性愈发地凸显出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责任来,新时期的教师负重前行,他们汗也流了、泪也流了,末了不能让他们再流血吧。
以德育人,是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
所谓“以德育人”,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人们常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又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德为立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体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对其他任何行业都更挑剔,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是塑造人之灵魂的人。
我身边的许多教师也都曾经发出过类似的感慨:现今的学生怎么这样难教?现今的教师怎么这样难当?现今的教育怎么这样无力?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一个社会变革异常迅速的年代里,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挑战。“现代的孩子是在父辈未曾经历过的社会中生活,几乎没有哪个成年人曾经料想到世界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多元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是多变的;在他们身上已经蕴含着影响成人世界的潜能,成人单方面控制青少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变了,人也会改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与时代的发展节奏相合拍,与人的发展变化相适应。这就叫与时俱进。
那么,今天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做教师?新时期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执教?
师道不存,尊严何在?我凭借自己多年的感悟,总结出“十六字诀”: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依法执教,以德育人。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希冀以此重塑久违的师道,重建失去的尊严。
尽职尽责,是教育工作的最低标准
《中国青年报》的上述报道中还提到了何老师昔日的一名学生,现在一所职业高中已经做了两年教师的刘翔。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刘翔提到在他刚做教师的第一年就因为管一个不听话的学生而被学生打了。刘翔说,“现在碰见比较难管的学生,一般先考虑的是能管还是不能管,而不是该不该管。”“不给自己惹麻烦为主”,刘翔说,“只有像何老师这样的老教师,才会这么较真。现在年轻一点的老师好多都是稍微管一管,学生不听就算了,没有办法去强制他们。”
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更要珍重自己的职责,这是因为教师承担着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神圣职责。“尽职尽责”,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下限,而不是上限;是最低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我们在对一位教师的教育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时,首先就要看他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没有做到尽职尽责的教师,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就是失职的教师。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其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尽职尽责”呢?
首先,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牢记自己的职责。一是教师的共同职责,即由法律规定了的所有教师都应该尽到的职责,亦即《教师法》第八条所列出教师应当履行的六项义务。二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是在某个具体的岗位上工作,学校里岗位的性质大体可分为教职和行职两大类。教师必须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即自己的岗位职责的范围,自己都要对哪些“人、物、事”负责任;还要知道自己要“干到什么程度”,即自己对这些“人、物、事”究竟负什么责任。职责不清楚,要想干明白恐怕也难。用老百姓的话说,遇到屁大点事就针扎火燎,兴师动众,这不就是职责不明的表现吗?
其次,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实践自己的职责。学校里的大事小情,责任明确以后关键在于落实,这恰恰是学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缺陷:虚的多,实的少;说的多,做的少;看的多,干的少。工作上各负其责、认真负责,这既是对每一位公职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木分所在,也是作为公职人员的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校里完全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全面的问责机制,把T作责任跟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都切实地挂起钩来,越牢靠越好,否则学校T作在许多时候就要打折扣甚至归零了。而不能像现在这样,T作中一旦出了事,只问学校领导的责,其余一概莫问。
尽心尽力,是教师态度的基本度量
有人说,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有道理的,佛家讲定能生慧,相由心生。一个人如果心态淡定、宁静、平和,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智慧,就连他的相貌都会幻化出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给人一种安全、稳重、可靠的感觉;佛家还讲境随心转,境乃山河大地,人心向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反之,人心不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心态对于教师做好教育教学T作同样重要,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主要取决丁其心态,教师的T作状态就是其心态的折射;教师能否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也主要取决于其心态,换言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其个人的内心体验亦即心态的把握。
不仅仅是学生,就是对有着相当学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教师来讲,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每位教师的T作能力有长有短,对学校领导来说,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用客观、公正、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对师情了然于胸,善于用人之长,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人人是才,人尽其才;对教师个人来说,对自己、对他人都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和正确评价,知道自己的长短,也知道他人的长短,T作中在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克己之短的同时,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他人之短,这就叫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多互相补台,不互相拆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另一方面每位教师的T作能力有大有小,我们评价一位教师的T作不能求全责备,不能只重绩效,关键要看他T作是否尽了心、尽了力。最优化是有条件的,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够取得的最佳效果就是最优化的T作水平。“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此作为对教师的T作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是强人所难的。在实际T作中,每位教师只要尽了心、尽了力,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对人、对己、对事都可以做出一个交待了。我们提倡教师要真心做事,真实做人,若说“尽职尽责”是教师公作的下限的话,则“尽心尽力”即是教师工作的上限。
依法执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谓“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来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在当下尤为重要。其含义有二。“依法执教”的第一层含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要
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施行。师生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教师不能总是“常有理”,教师也并不可能“总是对的”,教师更不能把“好心”当成“办错事”的借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同样也是要受到惩处的,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授予教师可以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的权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间的互尊互爱,强调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尤其强调教师要把爱生当成施教的前提。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学生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教学是师生问的互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把教育看作一种“服务”,学生则是理所当然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和“顾客”。学校与学生由原来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转化为占首要地位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学校和教师要适应这一转变,各项T作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服务对象”展开,构建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服务系统”,最终要通过教师的T作将“优质教育服务”提供给“服务对象”——学生,让学生这个“顾客”满意。学校和教师应当把提高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顾客”的满意度——追求“零缺陷”,作为T作的日标,当成衡量学校和教师T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吧。
“依法执教”的第二层含义是:教师要善于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台法权益。教师除了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以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都明文规定了教育应该享有的权利并强调“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束缚,碍于情面,教师很少能够鼓足勇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动辄得咎,身心受侵.或忍辱负重,或忍气吞声。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又离得很近很近。善于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权,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转变观念的项实实在在的内容,但却常常被人骂,们所忽视。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呼吁,在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专们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法律援助机构,现在看来其必要性愈发地凸显出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责任来,新时期的教师负重前行,他们汗也流了、泪也流了,末了不能让他们再流血吧。
以德育人,是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
所谓“以德育人”,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T作与全部T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人们常说,“学为人师,行为师范”,又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德为立师之木,无德便无以为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体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洋治学,刚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对其他任何行业都更挑剔,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是塑造人之灵魂的人。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的改革,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不仅涉及学科专业本身而且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对于今天如何做教师,听了王桂木局长的讲座在结合我自己的观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职业道德要高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操作,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但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学任务的完成,固然需要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技巧,尤其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必须自觉进行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爱岗敬业、教书
育人、为人师表,应该列入首要地位。
思想观念要转变。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一切教学原则、过程乃至方式,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传统的教育观,僵化的教育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过去,老师把人脑看成是单纯的信息储存器,忽视了人脑和电脑的本质区别,忽视了人的智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把“教”与“学”看成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教师灌得越多,学生装得越多”这种“满堂灌”“抱着走”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才的培养。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科学技术日益巨增,人类已有的知识如果得不到充实和更新,学生只学到一点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而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则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从传授知识角度看,教师是授业者,学生是受业者,从传授知识来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在教学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的应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只能是起到引进、导航、开窍的作用。在课堂里,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重要问题、疑难问题或者有争论性的问题,重点进行引导性的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治学方法。做到“以生为本”,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手段要创新。今天可以提供的教学手段比过去宽广得多,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如电视、电脑以及网络系统成为传授现代
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手段。过去单纯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做法必然跟不上形势了。这就迫使教师要打破旧的常规,去学习、研究现代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器材和设备的能力。这给教育者的特殊的能力结构渗进了新的因素,也必将促使教师另觅蹊径,在新的形势下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扎实的功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够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一杯水”,不能管学生一辈子“吃用”。学生所需要的“水”,量越来越大,质越来越高,哪怕教师具有清澈见底的“一池水”,也无济于世。试想,在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里,哪能“注”得许多?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倒水”的同时,要处处留心“开源”,开学生“认识之源”、“领悟之源”、“探索之源”,源头一旦开通,知识的清泉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一旦他们离开老师仍然能够长饮百川,汇成江河,像清风明月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启发激疑”应该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启发”与“激疑”是不可分的。启发的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不仅要博学之,而且要慎思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导火线。善教者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的引入”,用新鲜有趣的构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燃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其欲罢不能,非探求个水落石出不可。比如: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教学内容上喜欢对教师讲难度大,“过瘾”的东西;在进度上,喜欢跳跃式,不喜欢渐进式;对待课外作业喜欢做难题,不喜欢做模仿题、套公式的题;质疑时,喜欢教师指点迷津,介绍参考书,而不喜欢直接得到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就会学得深、记得牢。
牛驼中心校小孟江小学孙玉杰
(今天有机会在此聆听了各位教育界老前辈和各位校长读卢志文老师《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的高深和精辟的见解,我觉得我的理解十分肤浅,使我对卢老师的这著作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些认识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下面我谈一下我学习这本著作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通过学习卢志文校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我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方法,明确了方向。书中,卢校长用睿智风趣的语言叙述了他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思考,这本书是卢志文老师多年来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的在他的教育观、校长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阐释了自己精辟的观点,他非凡的智慧,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震撼着我的心灵。下面,我从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方法,明确了方向三方面具体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使我转变观念的罗文精神
P112我第一个比较深感触的是在书中提到了《致加西亚的信》。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要将一封极其重要的信交给身在古巴热带雨林里的加西亚,罗文接受任务后一句话也没说,拿了信就出发了。经过千辛万苦,罗文将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上。最终,美国也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罗文不为困难所吓倒,他用他的忠诚和与敬业来完成所托的任务的精神。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罗文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罗文永远杯人们所铭记。
大家是应该多向罗文学习的,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大家都知道,农村的普通小学与乡镇中心小学及城市小学从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是没法比的。似乎有了这些不利条件的存在,我们就好像找到了挡箭牌,就可以认为我们的成绩可以差,并且可以差的理所应当。但是,作为学生,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我们尽管条件相对艰苦一点,我们也要向罗文一样,在责任面前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地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农村普通小学的教师,面对着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他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地区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的客观反映,工作作风将影响学校乃至乡镇教育干部的整体形象,所以他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不能因为学校规模小,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高等客观原因而降低工作的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要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努力、立足实际开展好工作,做到不舍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学到了工作的方法
另一个感悟是卢老师提到的:P129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不是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度去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去引领,要根据学校实际,更多的去关心、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学校有十多个、二十多个教师,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得讲究方法,因地制宜。比如在请假问题上,作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原来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是亲戚、街坊、朋友家里红白喜事需要请假是非常多的,我记得曾和有些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谈过,作为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没有特殊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教师们请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是农民,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老师们非常理解和支持的我的观点,因为上述原因请假的老师非常少,教师们变得越来越自觉,我认为要比对他们说“你请一天假,我扣你考核积分”等等的话效果要好。校风好了,教风正了,学校就变得更和谐了。
三、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再一个感悟就是,P172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卢老师说:教师不是蜡烛,也不是春蚕;教师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他也要展示自身的绚丽!作为老师,当我们仅仅把工作的动力归纳为积极性的时候,那么我们已经很被动了,因为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可是,责任感不一样,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虽然未必是愉快的,但一定是能坚持的。再上一层,事业心就更不一样了,它是积极的,主动的,稳定的,长久的,也是愉快的。正如书中所言,“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可以让人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就譬如我校的幼儿园的园长张春红老师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甘于奉献。鉴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每个幼儿都需家长接送,家长又由于各种琐事的困扰,早送和晚接的孩子每天都有。这样幼儿园就得有人每天早来晚走,她就主动承担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第一责任人。每天很早就到校迎接早来的孩子,每天送完最后一名幼儿才离开学校,但她从没埋怨过谁。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她自费去学习先进的幼教理念,深入的挖掘各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特点,并按照教育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教授孩子们各种知识和技能。她也像罗文一样,想方设法的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问题,并用她的一颗先进的幼教理念之心、一颗爱心、一颗童心、一颗敬业之心把幼儿园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老师们心平气和的工作,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最后,引用卢老师的话结束。努力没有极限,优秀没有止境!只要孩子、老师、家长们脸上有越来越多的笑容,就是我们前进的信心。(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 包婷
前几天,我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感触很深。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告诉我们: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做教师》。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让我如获至宝,让我看到了那些教育理论生动多样的灵活应用,从这些教育的事例中,我不光看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对于教育理论的灵活应用,更看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热情和他们对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惊叹我们教师的伟大和智慧,原来老师可以当的这么精彩,原来老师可以当的如此的智慧,原来老师是该这样当的。
今天,我应该怎么做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仅仅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陶行知教育名著》中也充分体现出“爱满天下”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看完《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一本书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常抱怨没有时间,每天必须做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生活、学生、班级管理事件……占据了全部的时间,应接不暇。
真正静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真的很是遗憾。虽然这次也是如此的匆忙,但是总算把书给磨完了。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充满闪光点,博得喝彩。
反思自己现在的课堂,虽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语言贫乏,往往会被学生的突发状况而搞得手忙脚乱,有时不能处理就把学生的状况放在一边、置之不理,结果我教得费力学生听的吃力。我这才明白,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效果当然有差距。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到:“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当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呀,多么精辟的言语呀!为什么我以前总是做不了呢?我开始回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了。我该努力去学点好东西了,学会看书。
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双援助的手……
高中的学生很多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具有了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态度,但是还有可改变和塑造的时候。在课堂或课外不时地在他周围树立一个行为好榜样,让他认同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表现中,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帮助他建立自信,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认可他的努力与才能;给他与一句亲切、关怀的话语教会他去爱,教会他们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谈论爱、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还有很多经验,如“你如果想教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他们带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让他们观察一系列现象,从而了解其因果关系。”“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了,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等等……
这些经验对我都是非常宝贵和有指导意义的。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即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现在认识到在不断充实自我的基础上,要两手抓,既要抓好学生的教学,又不能松懈对孩子的德育。
近来读了卢志文校长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文中,卢校长用睿智风趣的语言叙述了他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思考,从教育在当今的服务地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今天怎样做教师等方面阐释了自己精辟的观点,他非凡的智慧,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主张的 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对我的触动很大。
他提到的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让我想到了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班主任,管理的是一个班级体,班级说大不大,但平时班级事务特别的多,尤其是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感觉一天到头不住下,而且事情还干不完。后来认识到不可能事事亲为,有些时候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处理平常班级工作的兴趣,如:打扫卫生,收发作业等等。
他在教育中感悟人生,积累了几多凡人箴言,细细品味,包含着深刻、精辟的哲理,令人叹服。如“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怀揣教育理想,贴着地面行走”。
勤手学习,才能善于思考。要做一个“思考的实践者”,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高度:理论扩展视距学习理论是提高思考水平的捷径。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高才能望远。没有足够的理论高度,就不会有实践中的那些远见和卓识、胆略与思路。哲学给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科学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找到正确的方向,经济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并理解社会现实,管理学则让我们对人和人性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我自己是个老师,也是个家长。但我个人觉得,当家长要比当老师难多了。有人肯定要反驳我了。他们或许会说,如果想当一个老师,得考教师证、得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但当家长不用;如果你是老师,就得遵照“课标”,那是国家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约束,但当家长就没有“课标”,似乎是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当老师还要面对包括考试、考评在内的各种社会评价,但家长是否称职,没有人管你。只要不犯法,无论你关起门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别人都不会管。但是,在我看来,恰恰因为如此,对一个家长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个家长的素质要求,远比对一个教师的要求来得高。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
我以前当过班主任,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心尽力。但很有意思的是,这40多个孩子毕业之后,将来的人生道路有30、40种。再比如,在我们的上一代,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家庭有6个或者4个孩子,一旦老大读了博士,或者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后面的孩子都差不到哪里去。但如果老大要是“进去了”,后面的弟妹们就悬了。这种现象表明什么?它表明,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家庭。为什么?因为家庭教育至少包含了三大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基本价值观
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对其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元素就是家庭。有位妈妈在下班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3000元。假如这个当妈的接连兴奋了好几天,一想到这件事就说,“真幸运!捡了3000元!”你信不信,这个孩子长大就麻烦了。你指望他拾金不昧?很难。相反,他很可能得一点便宜就忘乎所以。因为他的母亲给了他这样一种价值观:占了便宜是最美好的。
二是行为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碰到一种情景时,会怎么处置。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家长。举个例子,楼上的邻居在敲打地板。爸爸对儿子说,“给我拿一个凳子来”,然后拿拖把对着上面敲。过了一会儿,楼上没声音了,但爸爸还在敲、使劲敲。儿子说,“他们都不响了,你怎么还敲?”爸爸说,“他们惹咱们就行?得让他尝尝这滋味。”如果父亲是这样处理,将来这孩子很可能就得理不饶人,而且报复心极强。
三是心理素质
孩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像老师,也不会像居委会主任,而是带有父母的印记。
当下有四种教养方式非常普遍
第一类叫“权威型父母”
特点是比较厉害、严格,总是打骂、指责,有的甚至会对孩子体罚。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胆子小,但同时心里会有怨恨。我接触过一个小孩,他的妈妈总打他。他小时候“最经典”的话就是:我妈打我,我爸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吭声。这小孩后来念了大学,在岗位上也做得不错。但有一次,他喝醉后把周围的人都打伤了。谁也没有想到,因为都觉得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可见,他内心有恨,只是一直都郁积在心里。
第二类叫“放任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任性,一方面又骄纵、胆小,依赖他人。现在经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总说“我们现在对孩子这么尽心。我小时候我妈根本不管我,怎么长这么大?”但你仔细想想,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跟你现在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吃饭、一起待着的时间比一下,究竟谁比较多?现在有些比较富有的全职妈妈根本不管孩子,今天打麻将,明天去赴宴,孩子就扔给保姆。先不说保姆的素质和心态,就说这孩子和保姆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看不起保姆,但是他情感上又极度依赖,因为没有其他人关怀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类叫“溺爱型父母”
我经常对这样的家长说,你在家惯着孩子,但是外面是没有人惯的,到外面一定会到处碰壁,闹大了就会犯法。如果没有让孩子养成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能力,不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到社会上肯定会犯大错。你以为你爱他?其实是害苦了他。
第四类叫“民主型父母”
民主的结果就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自主自立。民主的父母通常非常看重对等的交往、讨论。什么叫“对等”?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而不是整天就听你说,孩子基本不说话。
具体来说,教养方式包括四大方面:身教,你自己怎么为人处事;对子女的期望,你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每日每时用这个期望去影响孩子;教养态度,你是严厉、打骂,还是民主;家庭环境,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别想培养出阳光少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素养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父母素养”,有的时候和物质条件、学历水平、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施一公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把美国的大实验室带到中国。有一次我到他的家乡,无论是学校,还是他父母的家,都非常简陋。他的父母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有三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首先,两个人都非常善良、特别朴素,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说人要报效国家;第二,夫妇俩的关系特别好;第三,他们对孩子既关心又不控制,这一点是可以明显感觉出来的。这样的素养,很多时候和文化、地位、金钱无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各种非常具体的问题,包括如何表扬和奖励孩子、如何批评和惩罚、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等等。我觉得,这首诗纪伯伦的《先知?论孩子》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孩子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要想得更远、更彻底。要放手,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发展。要相信,你虽然为孩子好,但是你的那种过度关爱、过度设计、过度期望,对孩子只有害,而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好。所以,一定要记住,生命不可倒行。宝贝,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这是多大的接纳呀!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早点跟孩子说这句话,我想,孩子的问题至少会少一半。
这一次M的妈妈也与他一起前来咨商,不过妈妈晚到了,于是先在外面等,等我跟M谈完后,我再邀请妈妈进来一起谈。
M是一个大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让他整个生活瘫掉,功课跟不上,每学期都挂掉很多科。他跟这个瘾奋战了很多年,时输时赢,活得很辛苦。
他今天同样提早抵达,在外面等候。一进咨商室,我就发觉他看起来跟以往不一样,M的表情平和许多,不像以前那样神经紧绷、两眼茫然。
我看着他,轻轻地问:“这礼拜过得如何?”
M马上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很多这两个礼拜所发生的新故事。
他说:以前他很喜欢打桌球,所以上周他去找学校的桌球队教练,请求他让他加入桌球队,他愿意从陪打员当起。于是现在的他跟着桌球校队练桌球,每天运动、流很多汗,回到宿舍时都很累了,不得不提早睡觉,上网的时间自然大大减少。
不只如此,他发现自己的桌球实力真的差很多,而且体力也不行,这可能跟长期打电玩、缺乏运动有关。所以上星期开始,他开始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每次跑完后都好累,气喘如牛,但是,他很喜欢这个新改变。
“我终于看见早上的阳光了。”他笑着说。以前打电玩一整个晚上,所以早上他都爬不起来,通常睡到中午。在他的新故事与笑声里,我看到了久违的阳光,很开心。
M的新故事,很叫我感动,我迫不及待想让他妈妈知道。
妈妈一进来后,我让M把这礼拜的新故事再说一遍给妈妈听,妈妈听完后,感动到红眼眶。突然,妈妈对着M说:“对不起,是我害你变成这个样子的,以前对你要求很多、很严格。”听到这样的话,我跟M都大吃一惊。
是的,M的妈妈本身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个充满焦虑的母亲。从小她对M的功课都是高标准的要求,“如果没有考一百分、考第一名,就等于失败。”M曾经这么跟我说。
M在母亲这样的严厉教养与高期待下,几乎没有童年、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打电玩。
每当他功课写完或考一百分时,得到的唯一报偿也是打电玩。于是,最后当他终于完成妈妈的心愿:考上第一志愿以后,他就不再念书了。他受够了。于是躲进电玩的虚幻世界里,麻痹自己。
M的妈妈是一个严肃刚强的人,但她刚刚竟然开口跟M道歉,这让我惊讶到嘴巴都合不拢。于是我问她:“是什么让你今天想跟孩子说‘对不起’?”
妈妈说:“刚刚我在外面等候的时候,刚好看到书架上有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在讲亲子教育,作者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种类的花,无法比较,而每一朵花,开花的时间也都不一样,得顺其自然,父母不能着急,否则会揠苗助长。’过去我就是太急了,才会害孩子变成今天这样。”
“现在我知道了,生命要顺其自然。”然后妈妈转头,含着眼泪对M说:“以后你就用你的速度、你的方式去读书,你要念什么都可以,你要什么时候毕业也都没关系。你什么时候开花,都可以。”
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妈妈站起来,主动走过去,拥抱孩子。孩子吓了一跳,僵在那里。拥抱完毕,妈妈又对着M说:“就算你不开花,也没关系。”哇,此话一出,不得了,M立刻哭出来,泪水一直流、一直流。站在一旁的我,也频频擦眼泪。
呀,今天妈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判若两人?奇迹,简直是奇迹。我只能这样说。我从没在咨商室遇到这种突然的大改变。
我曾看到修蓝博士在《零极限》里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你就问自己:‘是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让这个人困扰着我?”“往内看,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见,智慧就在其中,疗愈也在其中。”但什么是“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修博士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做法,就是“清理”自己内在的负向经验和情绪。怎么做呢?很简单,只要你说:“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四句话,就可以清理,就有疗愈。
这次晤谈会出现如此戏剧化的大变化,叫我十分吃惊、不解,但心里很开心。如果你问我,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必须诚实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也在怀疑,难道是“清理”发生了作用吗?难道是“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这句话给出的疗愈吗?
或许吧,谁知道?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的改变,有一种神奇的“连动”,当一个人改变时,旁边的另一个人自然也会改变,这种奥妙的“同时性”,就是灵性连动。
社会变化这样快,我们却还在用封闭社会的理念教孩子!
在我做这个讲题之初,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从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里选来的。
这个片段选自动画片开始不久。穴居人瓜哥一家,请记住,他们是穴居人,他们住在洞里,他们的生活经验里,只有洞穴,才是安全的。
但现在穴居人瓜哥碰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有个天性好奇的女儿,名叫小伊,她总爱跑出洞穴去探秘,这让瓜哥很忧桑,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这一次,他把小伊抓回洞穴之后,好好的教育了一顿。瓜哥教育的核心是:因为好奇,人死了。
大家如果看过《麦兜》系列电影,一定会想起麦兜妈妈给麦兜讲故事,核心要素也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小孩,因为不乖,所以死了。
为什么瓜哥会有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且孜孜不倦要将这种观念灌输给他的孩子呢?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这一切——因为好奇而性命不保,都是由爸爸此前的生活经验,生存的教训,教给他的,他现在又传输给自己的子女,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一点,在封闭的社会里,是几乎唯一的正确观念。
然而,天崩地裂的一天到来了,穴居人所处的世界崩塌了,他们来到了一片崭新的大陆,这个时候,怎么办?还是用老经验吗?于是他们找了个山洞,请看图,确实找了个山洞——我们看过动画片都知道,这是大型食肉野兽的大嘴巴!
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智人,叫盖。盖,终于带领他们,走出了黑暗与恐惧。
这个叫瓜哥的爸爸,跟我们极大多数爸爸,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在教我们的子女吗?我们用此前40年的生活经验,来告诉我们的孩子,要他们按照这样的生活经验和生存规则生活。
听话,乖,按照既有的节奏生活,周而复始。
然而,在一个封闭的传统宗法社会,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社会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所以老祖宗的话总是不错的——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所以我们在漫长的东方帝国时代,几乎没有历史,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不断地对上一代的复制。所以黑格尔说中国,那是没有历史的,有的只是一个暴君推翻另一个暴君的周而复始。这个观察真是太绝妙了。我20年前看到这句话时,觉得很悲伤。
我们的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们用40年前的生活经验,来教给我们的孩子,然后让他们用这个我们40年前的生活经验,去指导我们的孩子们将要在30年之后才展开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观念与孩子们将要面对的世界,之间的落差,是70年。
但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保守的教育观念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宋代的教育哲学,在明代一样适用。在一个封闭的社会里,就像瓜哥说的那样,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是最为朴素最为实用的生活哲学。
所以《疯狂原始人》讲的前半部分的故事,这个就是一个传统中国的故事啊。因为好奇,所以死了。这句话的中国表述是这样的:枪打出头鸟,或者,文绉绉一点,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08年,菜虫3岁,我买了一个讲童话故事的cd,放给菜虫听,里面有一个猫,犯了自由主义,没有统一在集体的权威之下,也死了。
你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凡是有所好奇的,凡是有所独异的,凡是想要从传统的土壤中有所创造的,最后都死了。
我听完这个cd之后,就偷偷把这个cd扔到了楼下的垃圾桶。菜虫再也不必听这个故事了。
这种教育观念的荒谬之处在于,它完全不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而是固步自封,这种教育观念,是社会形态的反映。一成不变的农耕文明,没有更新的宗法制度,中国人活了几千年。——想想都很可悲。
然而,时至如今,我们很多家长仍然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不肯睁眼看这个瞬息万变,或者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瞬息万变,而仍抱残守缺,岂不殆哉!
但是,未来的挑战,时刻在我们面前,我们所面临的世界,用晚清时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的话描述: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呀!
1990年,我读高二。我在老家农村的一个普通高中,在浙江的一个小镇上。一条无名的小河流过村口,汇入浦阳江,再汇入钱塘江,注入大海。每天傍晚,我在这条小河边上,茂密的芦苇下面,背地理教材。背着背着,我就开始开小差,对未来展开遐想。
我对未来有过无数的设想。但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相处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候从杭州到南京,火车需要8个小时。2005年我第一次去扬州见徐冬梅老师,半夜12点,在镇江坐轮渡,横渡浩浩荡荡的长江,到瓜洲渡。那一瞬间我想起的是我的绍兴老乡陆游的诗歌,楼船夜雪瓜洲渡。
我当时再脑洞大开,也不可能想到,现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肌肉松弛的中年大叔,这个中年大叔,最爱喝的饮料是星巴克太妃榛果拿铁,其次是焦糖玛奇朵;最爱吃垃圾食品,对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一见倾心,1994年第一次吃过之后,垂21年痴心不改。
我是你即将到来的日子!我们必须在这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不断调整我们自己,才能适应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我们必须时刻保有超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抛弃啊。
这些,跟我们的父辈从小教育我们的,是何其不同啊。我的父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告诫,是“安稳些”。这个词用普通话来读,一点也不语重心长,请允许我用诸暨话来跟大家表演一下。“安慰所”。些这个字,我们这里念suo。诸位不知道这个词的分量。但是这个词,里面包含的都是我们父辈一生的生存智慧。还可以用另一种语气说,里面含有命令与祈使的口吻:“安稳点。”
过年时,我的老乡,吾越之光,我最佩服的大律师斯伟江回家省亲。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80岁老父,言之谆谆:安稳些。——我哑然失笑,跟我父亲教育我一模一样啊。
我们能体会到父辈的叮嘱中,那种耳提面命之中的满满的爱。然而,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安稳一点,你还能在这个世界立足吗?
这个世界与瓜哥在大灾变之前所处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在于,之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我们按照既有的教育观念,完全可以应对70年之后的未来。因为社会形态是不变的。
试问,一个人,生活在宋朝与生活在明朝,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我在宋代习得的技能,基本能保障我在明代保全肉体的生存。
而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最主要的特质在于,我们时刻面临着不可知的未来的全方位的挑战。我们不是未来学家,我们不可能去预测30年之后,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时代将会如何?苹果手机还在吗?看起来牢不可破的widows操作系统,都已经宣布停止更新了。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如何自处,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在30年之后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而不至于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非诚勿扰》里,葛优有一句俏皮话。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句话大家都能说,但是,到底怎么样的才叫人才,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叫人才啊。至少他执行力很强,他能坚持三个凡是!凡是爸爸不允许的,都是不对的;凡是长辈吩咐的,都必须完成;凡是上级权威指令的,都必须照办……这样,我们的孩子可真就不断重复我们的生活了,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
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教育观了。我很喜欢李英强的一句话,叫做教育自救,此其时也。再不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真的来不及了。
因为童年只有一次,不可复制,不能再生,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在最适合的年龄段,给与他们最适合的教育,不要等到错过了,我们没办法补救。甚至,更严重的是,我们就面临一个悲剧:我们亲手折断了孩子们的翅膀,却怪他们不会飞翔。以至于我们的孩子要在豆瓣吐槽,父母皆祸害。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比如这个世上有两个人,一个人的职业是孙子,一个人的职业是做儿子。没了孙子和儿子这个身份,他还是个啥呢?
但我们不是这样的爹,我们没钱。那么,拼爹,拼爹的核心在哪里?不是钱,也不是权。而是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先进者,孩子们必胜在未来。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我们重新去理解“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我们的自然爱我们的孩子,但由于处理不当,我们往往变成“最爱你的人,伤害你却最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有一个看法,请问大家,爱的反面是什么。不是恨。恨与爱是同一种情绪,其内在结构或许是相近的。我认为,爱的反面是控制。但是,我们知道,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教育才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就是说,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而一旦有控制,这便不是真爱。
最后,仍然让我们来看一个动画片的片段,这是《冰雪奇缘》。只有在不被控制的自由状态之下,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够得以释放,从而创造出令人目眩的成就啊!
在他童年时期,只有两件事情,是真正带给子们益处的,一件是游戏,一件是阅读。游戏和阅读不但建构了孩子的意义世界,并且在这种建构之中,孩子们真正获得了能力。
我对读书有这么一个认识:就是说,一个人在当今世界,必须做到终身学习,否则要被日新月异的世界抛弃,那么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学,而自学的核心就是读书。
所以,一个自小爱读书的孩子,就功利性的层面来讲,就是拥有了终身发展的能力。当然,我个人其实更喜欢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就是好玩。读书多好玩啊。人生很漫长,不读点书,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第二,我认为还有一种能力与阅读相关,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写作的能力。写作不是单纯的遣词造句,而是一种思维的锻炼。写作就是让自己时刻变动不居的瞬息万变的思想固定下来的过程,所以写作是一种规范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所以我觉得,有比较好的写作逻辑的人,也会有比较好的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会迁移的。你安排自己瞬息万变的思想,你就能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疯狂原始人》里面的盖。盖是多么的令人着迷啊,他浑身上下充满了idea,阳光、自信、充满创造力!盖,就是我们希望塑造的一代新人啊。
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从自身做起吧。别再牢牢揪住那几个破分数了。
让孩子去游戏,让孩子去自由阅读。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其实大脑却在进行着最激烈的运动。
一个标准的公式是这样的,你越爱阅读,你就越使用大脑,你就越聪明,你就越爱阅读;反之,你越不爱阅读,你就越笨,你就越不爱阅读,你辍学的几率就越大,你辍学的几率越大,你入狱的机会就越大!
“女人节”的智慧礼物——一位德**亲的4个教育细节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一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写下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才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正如台湾著名企业家喻世伟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过失,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实效。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将自己在国内的种种被骗经历告诉玛丽。玛丽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等我说完了,只见她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9岁多一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嘛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玛丽的语气很平淡,可是我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我们中国的那些小皇帝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稍微照顾不周就大吵大闹,很多孩子读到高中了却仍然让父母为自己洗内裤洗袜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担心又汗颜。更可贵的是,约翰尼义务劳动既无老师命令也无家长要求,纯粹出于自愿,非但如此,还别出心裁地将周六周日作为自己的劳动节,可见是真正以劳动为乐,绝非心血来潮、沽名钓誉,而这得需要玛丽多少潜移默化的教育啊。想起在国内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习惯,经常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公共场所义务打扫卫生,并且要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学生敷衍塞责、草草打扫应付了事,就连很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内心不以为然,说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再度迅速崛起,同时我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奔驰车呼啸而过,耳边似乎传来世界杯赛场上德国队横扫千军的呐喊!有这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国的繁荣和强大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分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这时玛丽也跑到了我们面前,只见她两腮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气喘吁吁地对我们说:“上帝保佑,总算没迟到。”说完抬腕看了一下表,这一看不打紧,只听她啊的一声尖叫,我心里一惊,心想难道她有什么重要的事忘记了?正琢磨,见玛丽深深地给我和约翰尼鞠了个躬,充满歉意地说:“真对不起,到底还是迟到了一分钟。”我看了一下表,分针刚刚移到八点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这有什么呀,不就一分钟嘛!于是就很随意地说:“没关系,一分钟而已。”可是玛丽并不放过自己,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似的,连声向我们道歉,直到我假装要生气了才罢休。
【今天我们做教师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读《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10-04
今天,我们真快乐07-20
今天我们这样当校长06-12
今天 我们这样表达爱国11-22
今天我们值周作文10-17
今天是我们的拔河赛作文12-13
今天我做值日作文11-29
《今天怎样做德育》读后感06-30
今天我做升旗手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