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课件(精选11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认识11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掌声中的涵义。
1、同学们,你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掌声?掌声代表什么?
2、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的掌声表示什么?
3、是呀,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来信,理解信的内容
1、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3、指名读信,说说从信中知道了什么?
4、齐读来信,体会小英内心的感激之情。
三、紧抓“变化”,感受情感变化
1、自由读第1节,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师生交流: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体会小英内心的孤独和沉默。
“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体会小英的自卑,寂寞。
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
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沉默、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她有哪些变化呢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其他小节,找一找。
1、指名读第5节,想想小英有哪些变化?
2、抓住重点词语“忧郁”“甚至”感受小英的变化。想想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3、课文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四、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同学们,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1)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犹豫”是什么意思?小英犹豫什么?小英想上去吗?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为什么?
(3)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无奈
(4)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此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两次掌声的内容,想想这样的掌声代表着什么?交流:
(1)第一次掌声对小英的鼓励、信任、期待
(2)第二次掌声对小英的肯定、赞赏、表扬
3、听到这样的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什么呢?
朗读两次掌声,感悟同学之间浓浓的关爱。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最后两个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了这一课后,你懂得了什么?
六、巩固练习
1、听写课后词语
2、写反义词沉默(活泼)忧郁(开朗)自卑(自信)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27 + 35 =16 + 34 =53 + 35 =78 - 44 =
80 - 28 =72 - 37 =
二、用竖式计算(有两道题要写出验算过程)(14分)
三、填空(22分)
1.4个千和5个十合起来是( ),八千零八写作( )。
2.按规律填数:
(1)2000、4000、6000、8000、()
(2)()、()、5900、5800、5700
3.在6530、6350和6550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4.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棵白菜重3( ),1个苹果重300( )。
小华的身高136( ),体重32( )。
5. 在○里填上“>”“<”或“=”。
2千克○400克100-62○100-26 4200○685€?
○
6.下面的长方形是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7. 小强上星期六13 :00~15 :20在科学宫参观,16 :00回到家。他参观科学宫用了( )小时( )分,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 )时。
8.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里画“√”(12分)
1.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5000?
5620 □4890 □4260 □
2.商店从上午 8 时开始营业,到晚上8 时停止营业。全天营业多少小时?
8 小时 □ 10 小时 □12 小时 □
3.哪个物品的重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4.红花25朵,黄花的朵数比红花少一些。估计一下,这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比50 朵多 □正好50 朵 □ 比50 朵少 □
5.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写1,两个面上写2,三个面上写3。抛起这个正方体,落下后,哪个数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1 □2 □ 3 □
6.从侧面看下图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 □
五、画图(12分)
1.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2.下边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在里面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长5 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周长8 厘米的正方形。
3.小林用下表记录了上个月1~15 日的天气情况。
根据小林的记录完成下面的条形图(横着画图)。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平均每组多少人?(3分)
2. 一袋盐500克。每天吃 30 克,吃了8 天,还剩多少克?(4分)
3.岭南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都是42 人。如果每人都从图书馆借2本书,这个年级的学生一共借书多少本?
(5分)
4.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三种水果(如下图)。(6分)
(1)种西瓜的地占这块地的 。
(2)种番茄和葡萄的地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种西瓜的地比种番茄的地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5.用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纸剪最大的正方形。(8分)
(1)能剪出()个这样的正方形。
字词(基础知识)
1、默写一类字词、找出易错字。
2、读准二类字、找出多音字。
3、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组词
一、字词
欧洲
苏格兰 侵略 勇敢 抗击
不成功
受伤
失败 失去信心
唉声叹气
蜘蛛
结网 灰心
感动 四处奔走 招集 抵抗
激烈
会计
侵略
侵入
大略
胜仗
打仗
伤员
磨房
磨面
写信
动员
人员
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提醒
报仇雪恨
万般无奈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
异常
如果
缓步
仔细
分析
发现
研究
效果
思索
疾病
内脏
脏净
痛苦
果然
结果
二、组词
侵(入侵)(侵占)(侵犯)
略(省略)(略同)(略加)仗(打仗)(仗义)(胜仗)伤(伤心)(受伤)(伤口)
磨(石磨)(磨难)(磨灭)
信(信心)(自信)(信息)招(招集)(招收)(招手)员(人员)(员工)(员外)
抵(抵抗)(抵挡)(抵达)
吴(吴语)(姓吴)(吴国)示(出示)(表示)(请示)仆(公仆)(仆人)(奴仆)灭(灭火)(消灭)(灭绝)
免(免去)(难免)(免费)议(会议)(议论)(议定)妇(妇女)(农妇)(妇人)
米(大米)(米饭)(米色)
柴(火柴)(柴油)(柴胡)努(努力)(努嘴)
诊(诊所)(诊断)(诊治)
克(克服)(攻克)(克星)
沿(沿海)(沿用)(边沿)仔(仔细)(仔密)
析(分析)(解析)(析居)
断(断定)(断开)(断电)管(管理)(管家)(管道)
效(有效)(成效)(效果)状(形状)(告状)(状态
三、多音字
几
脏
结
散
都
好
还
难
没
空
应
四、形近字
抵()招()扑()示()低()召()仆()元()免()沿()铅()臣()兔()侵()沿()巨()以()为()臣()免()认()办()巨()兔()状()观()壮()现()
五、字词句积累
1、与《卧薪尝胆》有关的词语:
忍辱负重
以屈求伸
发奋图强
救亡图存
卧薪尝胆
催人奋进
羽翼丰满
报仇雪恨
2、《古今贤文·劝学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六、近反义词
近: 侵略—侵占
信心—信念
反: 失去—得到
侵略—保卫
失败—成功
抵抗—投降 招集—解散近:
屈辱——耻辱
答应——同意
表示——表明
提醒——提示
请求——恳求 反:
答应——拒绝
屈辱——光荣
强大——弱小
近:
异常——反常
清楚——清晰
思索——思考 反:
异常——寻常
痛苦——欢乐
清楚——模糊
凑近——远离
七、语文与生活(基本能力)
第八次(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背诵3自然段。
(3)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A、他是真的失去信心了吗? B、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4)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请想象一下并写下来。
(5)请用一句话表达学完这篇课文的最深感受。《第八次》是一则外国历史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了信心,后来,从蜘蛛结网的成功中受到启示,重新振作,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者,取得胜利的故事。用一句名言概括这种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形容布鲁斯的成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毫不气馁,有志者事竟成。
卧薪尝胆(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背诵4自然段。
(3)越王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奴仆,每当受到屈辱时,他会怎样想?请用两、三个成语形容此时的勾践。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4)回国后,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是怎么做的?他还会怎么做?请用两、三个成语形容此时的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6)、你能不能再写出几个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由这篇课文可以想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卧薪尝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兵败会稽前,勾践穿的是(),住的是(),吃的是(),出门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而今,他穿上了(),住进了(),吃的是(),给吴王(),„„受尽了屈辱。
卧薪尝胆》这是一篇历史故事,写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征战胜败的故事。形容勾践的成语有: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忍辱负重、以屈求伸。薪:柴草。卧:躺在。胆:苦胆。卧薪尝胆的意思是睡在柴草上,尝苦胆的味道。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1)、他为什么“整日思索”?说明什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整日思索”?(2)、当时那么多医生,为什么只有他发明了听诊器?(3)、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5)、雷奈克有什么样的品质?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写的是法国医生雷奈克从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拓展延伸 练习达标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坚持不懈(不屈不饶)的布鲁斯、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勾践、骄傲自大的夫差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雷奈克。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放心下载,价格实惠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到基础上,本学期以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师资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1.强化管理,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为推进教师自我学习,学校鼓励教师网上学习,根据学校要求进行理论学习摘抄和教育博客建设。教师自学理论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实际,继续实行月检查考核管理制度。
2.组织落实,安排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为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真落实区教培中心组织的各级各类的学科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与。本学期组织安排学科教师参加润州区培训中心组织的第十二至十五期“名师讲堂”语文、数学、英语培训活动近30人次;组织教师参加省“蓝天杯”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和省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观摩5人次;组织参加区语数英及技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培训近50人次。
3.全员培训,提升所有教师业务水平。为加快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促进教师电子备课和多媒体应用能力,会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1)教导处9月份组织开展了全校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2)为适应教学条件变化,11月组织了全体教师的白板书写竞赛;(3)为更新理念,12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 “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2012年”课程网络培训学习,在编在校教师均完成12学时课件培训任务,计完成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24学时。
4.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加快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努力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年级上册过河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 Good morning. 及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 的头饰。
2、为 Let’s play 准备所需要的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5、教师准备一个小木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 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戴有歌曲中人物头饰的同学打招呼。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 what’s your name?
Hello/Hi, I’m…
(3)让学生用自己的英语名字,自由下座位同别人打招呼并询问姓名。此时,学生可将制作的英文名卡戴在胸前。(还可戴上其它一些头饰,扮演不同人物,练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
2、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用木偶的形式介绍自己和朋友的姓名。
将本单元的单元双面对开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熟悉的木偶剧表演现场,学生们如亲临其境一样。教师可将此项内容再现)自然形成打招呼的氛围。
(2)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 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 Good morning. 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 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 用Hello/Hi, A. 和Good morning, A. 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 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 可用于所有时间段。)
(3)师生共同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
(4)再次观看本部分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件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 is …
T: Who’s this? 这是谁呀?
T: This is John. 这是John 。
T: Where are they going? 他们要去哪?
T: To school. 去学校。 (T代表教师说)
(5)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练习Let’s talk/A 。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 I’m Miss Wang /Mr. … What’s your name? 学生回答 S: My name’s … 此时,教师主动与学生握手并说T: Nice to meet you. 鼓励学生回答 S: Nice to meet you, too.)
(6)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 Mickey并进行交流。还可用头饰或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了解称谓词Miss, Mrs , Mr。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Miss Wang.
T: This is Kitty.
S: Hi, Kitty.
K: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K: Let’s go to school. OK?
S: OK!
此时强调Let’s go to school.和This is Kitty.两句话。提示学生Let’s go to school. 一句,在第一单元B 部分的Let’s do 活动中的“Go to school” 曾学过。教师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结合,从 “Go to school” 导入到Let’s go to school. 一句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去上学”。This is Kitty.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 is…)
(7)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8)再次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在可鼓励学生说Miss, Mrs , Mr (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头饰,也可运用其他卡通人物手偶或头饰)此处的练习也是与 Let’s play 的活动相结合。
(9)学生展示练习情况。 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 Miss, Mrs , Mr …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1:
玩 “击鼓传花” 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 I’m …/Hi, I’m …/Good morning, I’m… ,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 is…没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 Nice to meet you.(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
(2)游戏2:
玩 “听声音,猜朋友”的游戏。教师请一些学生上讲台前,分别戴上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的面具或头饰,以及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其他没有上讲台的学生闭紧双眼,等待上面的学生和大家打招呼说 Good morning. 之后猜猜他或她是谁,说 This is 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Kitty…猜对的同学为小组赢得一分。
4、课堂评价 (Assessment) 此环节可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设置。
做活动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
(2)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3)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 Walk to the corner
方法:(1)教师请6--8个学生上来。
(2)让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头饰或面具戴上,并说出他们所戴面具的人物。This is …
(3)教师任意给每个人物指定一个角落。比如指着一个角落说:Sarah ,指着另一个角落说: Zip ,分别指着其它两个角落说: Mike, Zoom.
(4)学生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走到与自己名字相同的地点,做在座位上的学生说:This is Zoom/ Sarah/ Zip/ Mike…
(5)角落处的学生则要与大家打招呼说: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6)教师可以不断更改人物的位置和学生继续这个游戏。
板书设计:
Unit 2 Look at me
在黑板上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
传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教师教法比较单一, 常采用读单词、句子, 翻译及讲解语法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用思考也可得到答案, 课堂显得单调、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 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 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教师采用新教法, 学生才会达到听说读写用的平衡。文本再构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面对传统语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结合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文从文本再构的角度, 探讨其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一些启示作用。
二、何谓文本再构
所谓“文本”, 该词来自英文text, 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单句, 比如名言警句、谚语等, 常见的文本是篇章、短文等。
所谓“再构”, 顾名思义, 是再一次的构建和形成。
所谓“文本再构”, 主要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进行适度取舍和调整, 对教材的内容的二度开发, 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语篇的文本再构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话题, 在知网上, 搜索“文本再构”, 出现1852篇相关的文章; 搜索“小学英语文本再构”仅出现609篇相关文章; 而搜索“小学英语语篇文本再构”仅出现274篇文章, 文本再构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法。
三、文本再构的意义
(一) 文本再构的类型
小学三年级英语内容还比较浅显, 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抓关键,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也是教师进行文本再构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以上研究问题, 本文将呈现以下三种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常用的文本再构。
1. 主题再构
即以主题内容为建构基础, 构建学与用的有效途径。在PEP版 ( 一年级起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5 Lesson 2的文本内容可以作为例子。
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的学习, 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将不同场景的图片发放给各小组同学, 学生可利用图片同桌间、小组内进行练习。这种再构形式,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教材文本, 给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来丰富课堂; 利用音像、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材文本的再构, 如编儿歌、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2. 情景再构
情景再构是以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 以文应景触情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1的Story Time版块中, 课文内容体现充分。
传统语篇课堂中, 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朗读课和语法练习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故事的情感无法得以升华, 致使教师不得不寻求更加高效、生动的英语语篇教学形式。 因此将文本加以再构。
首先教师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学生引入话题。接着让学生仿说,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然后教师呈现本单元所学chant引出这只老鼠的名字Tom, 他也有一个朋友,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以这种形式建构出的文本, “朋友”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课堂中至始至终受友谊的情感熏陶, 这正是本教材中Story Time的主旨所在, 学生不仅仅学会语言知识, 也要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升华, 让学生做有思想的外语人! 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参与者。
3. 内容再构
内容再构是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 挖掘教材中语言点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3 Lesson 3中, 教材将整段段落呈现给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新课中呈现这样的段落, 及找生词———领读单词———领读课文———做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 在不改变教学重点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 将教学文本改成既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片段。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 学生会很有兴趣看下去, 与情绪的插图搭配, 学生会产生对文本的兴趣, 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读完全文。此外, 这种文本再构, 将学生一年级学习的句型加以运用和复习, 将三年级U- nit 2学过的询问对方状况的等已知知识加以复习。教师可将再构的文本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感知什么是“shopping list”, 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理解猜出词组的含义, 并积极完成文本附带的习题。这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不改变教材主体内容, 补充合理的情境, 使文本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语境性和整体性,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理解并学习教材内容, 也使教师的课堂生动、充实。
( 二) 文本再构的实施原则 ( TCLLU)
1. Topic
文本再构不能离开教材原有文本的主题。文本再构不应该脱离教材的教学重点, 不能脱离教材主题形成新的话题。
2. Content
文本再构要符合教学内容, 可对教材内容增加、删减或改变。
增加, 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拓展, 如文化知识、背景知识、情感升华等。删减, 表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需要按部就班的讲解, 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 教师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改变, 则是教师对文本的变动, 如改变句型结构, 改变文体等, 可将枯燥的记叙文改变成为脍炙人口的儿歌、童谣等。
3. Level
文本再构要基于学生的语言水平, 既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同学的整体再构, 也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相对较低同学的局部再构, 如仿写, 仿说, 或将对话空缺不全等相对容易的课堂教学任务, 这样学生的学习需求才得以满足。
4. Length
文本再构时应考虑文本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文本过长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如超过学生认知能力, 产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等。
5. Unit
文本再构时应注意与整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相结合, 在本教材中, 语篇在Lesson 2, Lesson 3和Story Time内呈现, 教师在对这些语篇进行再构时要考虑单元整个教学目标, 应注重先整体后个别, 先篇章后生词, 教师要让学生在语篇中理解, 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
近年来, 文本再构成为丰富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新形式。文本再构为教学内容创设语用情境, 加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增强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因此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以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的同时, 要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并虚心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 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再构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此外, 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等再构原则, 最终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和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居梅芳.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10) .
[3]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14.
[4][EB/OL]http://baike.sogou.com/v292314.htm?from Title=文本.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一、教材简析
《花钟》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首篇,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本课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适当借助媒体,帮助学生获得形象感知。
2.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叹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经历逐段读书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学习用不同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方式。
难点:在品词品句,感情朗读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学习用不同的说法灵活表达同一个意思。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花的图片、生字卡片等。
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书中描述到的花及其它花。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咱们都见到过各种各样的时钟,有的挂在墙头,有的摆在床头柜上,老师的手上也戴着一个小小的时钟,那你们是否看见过花钟吗?究竟什么是花钟,咱们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2.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欣赏花开。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文,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认真体会体会,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学汇报。
(1)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那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把这些花摆进这面“钟”里?
(3)花钟上仅仅有这几种花吗?从哪可以看出来?(省略号)
(4)老师把第一自然段改成一首诗,采用各种形式读,
(5)汇报喜欢的花,说说喜欢的理由。
(6)课件出示9种花开放的情景,生边看边读边加动作演。
(7)通过课后查找资料,谁还知道什么花怎样开放?
【屏幕出示】
________(什么花) ________(怎样开?)
________(什么花) ________(怎样开?)
(三)小组合作,揭示原因
过渡:大自然真是奇妙!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来解决吧!
1. 读一读: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
2. 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 填一填:造成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1)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还有的花,需要()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因此与()有关。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六、读中感悟,赞美花钟。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探寻了花的奥妙,想不想看看植物学家修建的花钟?
1、欣赏世界各国的花钟。
2、怎么用这种花钟判断时间呢?用课文的句子回答。
3、这种花钟妙在哪里?
4、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来夸夸科学家这种伟大的创举吧!齐读最后一句话。
七、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2、仔细观察一种花,观察它的.生长环境、花茎、叶片、开花时间、花型、花瓣等等,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堂小结。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能够像植物学家这样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也能摆出一面面由不同的花组成的花钟的。
九、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观察自己喜欢的花或事物,写一篇观察日记,并写出自己的观察发现。
3、自己制作一个花钟。
十、板书设计:
13 花钟
温度、湿度、光照
花钟(图) 原因
动物活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花朵的美丽,花钟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可是在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一写法时,我在引导上做得很不够,因为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你从描写9种花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上来,造成学生无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我又缺少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我的心慌了,只想通过多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而在此花费过多的时间,造成了安排时间不够,没有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达不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迁移,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外延伸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突出了语文课堂读、说、写想结合的学科特点,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营养配餐”“路线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6-77。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
教学过程
1、情境:“搭配服装”。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对,是马戏团小丑―奇奇。动物园请他参加表演,他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大堆演出服,看有什么,什么样的帽子……他想从这些服装中选出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来,请咱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咱们先来这些服装分分类,(分两类)如果由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生答)
师:同学们搭配的方法可真多,又各不相同,看来搭配中有着很多的学问,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索“搭配中的学问”吧!(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搭法,在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服装图片,把它拿出来摆一摆,搭一搭(生动手摆)。把你的搭法摆出来给大家看看同桌相互交流你的搭法,(学生展示)
下面的同学可要仔细倾听,看他的搭法和你们的是否一样?(学生展示)还有其它的搭法吗?(有)(学生展示)他们的搭法有什么不一样?他是用什么方法搭的这么多的?(是按顺序搭的)有序地搭配会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
(抓住“分别”找出有序。分别就是依次去与裤子搭配,就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非常有顺序)(板书有序地搭配)。
师:刚才同学们有序的搭配让我们听的更清楚,那怎样记录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连线)怎样连(依次,分别)一条线代表一种搭法。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共有6种搭法。
师:刚才你们的搭配中都是先选的一顶帽子,再有序地和三条裤子搭配。你还有不同的选法吗?(生答课件显示)
小结:无论是先选帽子,还是先选裤子,它们的搭法是一样的。只要遵循有序地搭配方法,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全。
师:(收图片,用坐姿告诉我你已做好)现在如果没有了图片,那用什么来代替图片呢?(生答)那请同学们拿出纸来画一画,写一写。(投影展示。预设:用不同的图形代替图片表示出了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然后进行了有序的或连线搭配,或用不同的字母,不同的汉字)
师:我这儿还有作品,你看得懂吗?和你们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涂不同颜色,标不同数字?(生比较回答))(区分同类服装不同颜色或不同样式)
同学们太棒了,用了图片,图形,字母表示出了服装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方便、简洁、快)
2、营养:
师:我们为奇奇选择了漂亮表演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先要把肚子填饱,看他来到那儿?(出示课件)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分成几类?(生答)还有要求哟。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按要求表示出来吗!(学生展示)一共有8种搭餐方法
师:如果再添一种主食,那又一共多少种搭餐方法呢?(生答)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知道是12 种的呢?
3、路线:
师:奇奇吃完饭?该去动物园啦!请看去动物园的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答)
师:从学校到动物园的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现在请同学们动笔搭一搭。
生;一共有6条路
师:请同学们观察去动物园的路线的搭配方法和服装的搭配方法都有几种搭配方法?为什么,它们的画得也一样?(生答)
(都是把两类事物搭配在一起,其中一类是2种,另一种是3种,所以画出的图示一样。)
4、总结: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他因为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演出非常成功,他在这里谢谢大家了,相信同学们在帮助奇奇的过程中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把握要素,制作完美课件
教学课件主要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具体的学科知识按照教学流程加以总结整合,最终运用教学课程软件展现给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人工板书”相比,教学课件的优势是多个方面的。不仅文字清晰、思路明了,而且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也能激发学生思想、营造学习环境。引用了教学课件后,教师的设计工作则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仅会显著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让一群充满好奇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快乐。相反,失败的课件则必将造成教学工作不尽人意,让教师的前期准备全部功亏一篑。把握好课件设计“三要素”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深入研究的焦点。其包括:(1)课题。以符合实际的设计课题为指导,才能保证设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使最终的课件满足教学需要;(2)软件。软件是数学课件教学的必须工具,通过软件才能把所设计的内容具体展现给学生,供学生们学习参考;(3)方法。当课件制作好后,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运用方法,这才能保证课件发挥出理想的教育价值。“三个要素”都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教师设计的质量,因而需要及其中注意每个要素的把握。
二、围绕主题,指引教学流程
“主题”是数学课件的旗帜。确定了课件主题不仅决定了后面的设计工作流程,也为课堂教学计划安排指明了方向。“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选好课件设计主题是教学过程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从小学数学课件设计操作情况看,确定选题的方式通常包括两大方面。首先,以教材为准,教师根据本堂课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来收集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这可以保证数学课件与实际教学需要紧紧结合,让“课件”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数学教育工作。如:人教版一年级教材《认识时钟》这一章节时,我则制作了许多数字钟表、指针钟表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学会“识表”。其次,以学生为准,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课件设计也必须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展开,这才能充分激发出学生内心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带动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如:有的学生喜欢数字算术,在上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则改变传统的课件设计方法。把“数字、文字、图片”三者相互结合起来设计课件,“简单的语言描述,具体的数字大小,生动的图形式样”,当学生看着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时,一个个都有“跃跃欲试”之感,课堂回答气氛十分活跃。
三、软件工具,学会灵活运用
“软件”是制作课件的工具,而数学课件制作又需要一些独到的软件工具。在小学数学课件设计里,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各类软件,对收集到的教学题材进行正确编制、处理后才能让软件变得更加完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课件都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的,多媒体包含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个用途的软件,这些都是教师在课件设计中需要用到的操作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准备好了需要用到的软件工具,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按照预期的流程一步步实施。如:上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在选择课件设计软件时就充分考虑了“动态元素”,让不同的数字“活生生”地展现给学生,于是我则选择了“动态模拟软件、绘图软件”,画出一把尺子并标上刻度之后让学生来“读标识数”,见下图:
课件设计时,我先用绘图工具制作一把量程为20的刻度尺条。课堂教学时我则运用动态软件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指针,随意移动到一个数字的下方,再要求学生“读出”数字。这样在11-20间来回移动几次,学生对于数字的印象就显得更加深刻了。不同软件之间配合运用,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从“视觉、听觉”两大感观上让孩子们全面接触数学,其教学效果非同一般。
三、正确使用,掌握课件运用时期
正确使用是数学课件使用效果的保证。一块好的木材没有正确的加工方法无法造出好家具,再完美的数学课件缺少科学的运用方法同样发挥不了它的教育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课件时,必须要结合教学环境、学习阶段、学生情绪等方面的元素。倘若一味地普遍运用课件而不顾及教学题材的需要,那么数学课件也就不再是“新手段”了。举一简单实例,日常教学阶段运用数学课件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细细体会课件运用的乐趣。但若在“期末复习”阶段,依旧使用课件向学生详细讲解知识或营造轻松的复习氛围,不仅时间不允许,且教师和学生也都没有那种教学情趣了。因此,课件设计好后必须要懂得科学地运用以保证其实现教学价值。我在课件设计时则制定了有效地使用计划:前期阶段,尽量多使用数学课件,为学生整学期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中期阶段,选择性地运用课件,对于一些难点、重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末期阶段,最好不用课件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复习上,通过人工讲解既能节省时间,又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数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必须具备的教学工具,而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里需把握好设计的“三要素”,保证最终的课件既可符合教学大纲的需要,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小学生们获得数学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课件】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掌声课件09-2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教学课件11-01
三年级上册课件01-16
小学语文三年级《望庐山瀑布》课件11-03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6-2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07-07
小学三年级上册近义词07-19
三年级上册《小学阅读》参考答案10-0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拟人句05-27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