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触摸春天》读后感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 《触摸春天》读后感(精选5篇)

作文 《触摸春天》读后感 篇1

课文中我最喜欢“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体验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虽然这个女孩是个盲人,但她的灵性能够抓住蝴蝶,让人惊叹。

我们去后花园模仿课文中的小女孩,当我蒙上眼睛的那一刻,我的眼前一片黑暗,我感到十分害怕。

接着老师让我们摸夹在树枝上的小猪佩奇,我们都很难摸到它,更别说是一只会飞的蝴蝶了?老师让我们闭着眼睛手搭在别人的肩膀上走,我走着走着就跑偏了,甚至还有的人摔跤呢。此时我觉得盲人的世界真是太可怜了,盲童安静真是太厉害了。

《触摸春天》教学感悟 篇2

一、巧妙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触摸春天》一课与一般的课文不同之处在于:其一,课文的语言华美,例如:“神奇的灵性”、“飞翔的概念”等,但是也就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华美,让学生读起来反而更不容易理解;其二,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课文描述的是一个盲童的世界,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安静有多么的可怕,她又有多么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因此,如何定位教学目标从而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引领学生从不理解到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这便是孟老师整个教学设计中独到的地方。孟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把文章进行了“浓缩”,归纳为3个关键词:奇迹、灵性、感动,以此为基点,为学生搭建起走进文本的阶梯:因为这样的奇迹所以让安静有了如此的灵性;因为这样的灵性所以让作者及读者感动;更因为这样的感动才有了文章的主题——热爱生活。每一步的设计都非常巧妙,把一篇本来很难理解的文章建构成为了一个体系,出乎其外地纵览全篇。然后又入乎其内,斟酌词句,同时进行文章的取舍,由一句带一段,比如:对“奇迹”一段的教学,让学生寻找那些让你感觉到了这真的是一个奇迹的语句课文中有4句话都写到了这是一个奇迹的原因,而孟老师抓住了一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略处理了其他的3句,然后把4句话联系起来再进行读中理解。其实这4句话中暗含着一种因果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所谓的“奇迹”,就是因为安静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从而帮助学生破译了“奇迹”的真相。

二、文意交融,拓展延伸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让它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孟老师把《触摸春天》一课人文内涵的定位不仅仅停留在文本所涉及的内容上了,整个拓展的形式也极为巧妙。例如:在解读文章的部分,教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闭上眼睛体会抓住蝴蝶时的感受,从而理解“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思考:此时的安静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让学生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一处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又如:在整个文章的结尾处,孟老师不仅引领学生还原了安静的内心对生活、生命的无限热爱,同时突破了这种热爱的局限性,以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为基点,让学生们知道无论怎样的人,只要热爱生活都会有精彩的人生,就这样教者把文字与意义在此巧妙地相结起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教者在此处设计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发地想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权利,创造未来的权利不仅仅是在劝慰那些肢体残疾的人们,更应该珍惜生活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就这样,文与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无声、无形的追溯中,获得了丰富的精神享受,这也为今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三、教学智慧,成就灵动课堂

“亲其师,信其道”。孟老师身上的教学智慧,哪些是有形的外显?哪些是无形的内涵?这些才是我们该静下心来思考的。“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应该是《触摸春天》一课最为外显的教学特色。整节课上,孟老师没有一句句地追问,每个点的过渡都是那么地自然,这是因为教者有强大的教学智慧作为支撑,当课堂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教者会同时制订多种方案适时地调整。那么这种教学智慧就来源于充分的教学预设、丰富的教学经验。一节课,只有在课前下足“预设”的工夫,在课上才会“生成”的游刃有余。至于孟老师的个人魅力,则来源她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无形的内涵。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也是孟老师为我们留下的又一个思考与启迪。

《触摸春天》读后感 篇3

我的语文书上有篇课文叫《触摸春天》,大家听了后会不会感到很奇怪呀?为什么不叫《看见春天》呢?原来课文里讲了一个叫做安静的盲女孩,她住的小区是一个有花有草的美丽的花园。

那天,安静正在花园里散步,她凭着自己的嗅觉在一朵月季花上轻轻地抓住了一只蝴蝶。安静真厉害呀!她居然做到了一件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安静轻轻地触摸着蝴蝶,过了许久,她张开了手指,放走了蝴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安静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她和自然融为了一体。

可是今天的人类却在排放大量的废水和有毒的气体。废水排到河里,把鱼和虾都给毒死了;有毒的气体排到空中,把花草树木都给熏死了。要是我们还这样贪婪的向大自然掠夺和索取的话,人类就无法在地球上生活了。所以,我们要向安静学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触摸春天读后感 篇4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小树抽芽,鲜花盛开。双目明失的安静是怎样感受春天的呢?这篇课文记述了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来感受春天的气息。作者从中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篇课文讲述了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这个特殊的小女孩就是课文的主人公安静,说她特殊,是因为她是一位盲童;说她特殊,还因为她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让经典美文“触摸春天”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典美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16-03

经典美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美文,运用经典美文,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促进语文课堂的优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将经典美文巧妙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与文本有机融合,以促进语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谨以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谈谈我的做法。

一、课前诵读经典美文,营造春天

(一)课前诵读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两分钟诵读是一节课开始的“序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经典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新课中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提升等方面产生知识迁移。灵活地处理好这“两分钟”,能够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推荐了许地山《春底林野》的片段:“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耳无耳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林下一班孩子正在那里捡桃花的落瓣哪。他们捡着,清儿忽嚷起来,道:‘嘎,邕邕来了!众孩子住了手,都向桃林的尽头盼望。果然邕邕也在那里摘草花。” 学生从名家笔下的文字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小朋友嬉戏春光的快乐,由此心生向往,迫切想去“触摸春天”,了解文中小朋友在春天里的愉悦时光,欣赏文中春天的美丽景致。

(二)初读课文的情感渲染

《触摸春天》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着缤纷美丽的世界。对于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小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盲童所处的黑暗世界。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题为《盲人》的诗:

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黑暗

我却能感知光明

因为光明的地方

是温暖的

我有眼睛

却看不见

即使道路笔直

即使汽车奔跑

即使花儿绽放

我能触摸到的

只有真实的东西

一切在指尖的触摸下真实

我可以想象

太阳是蓝的

我可以想象

雨水是七彩的

我想象

有许多天使

在晴朗的天空中飞翔

翅膀是扇动的

配乐朗诵后,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生活实际与想象,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盲人的好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真切地理解了为什么课题要用“触摸”二字,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课始境生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嵌入经典美文,领悟春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经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吟诵或阅读相关的经典作品,使其与教材内容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进一步体会学习内容,从而使理解感悟得以升华。

(一)品读时的巧妙渗透

《触摸春天》文笔细腻,语言丰富、优美,极富感染力。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积累“花繁叶茂”、“浓郁”、“流连”等美词,反复诵读文本,在脑海里再现深深吸引着盲童安静在花丛中流连的美好春光。再让学生用以前积累的经典诗词来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孩子们小嘴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诸如“绚丽多彩、春意盎然、花繁叶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有的学生还引用了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如此的旁征博引,可见在品读中渗透美文,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知识储备,积累更多经典的积极性。

(二)拓展时的巧妙链接

在学生感受到盲童安静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许多多的盲人都和主人公安静一样,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于是,我声情并茂地说:“用心触摸春天,用爱拥抱生活,不仅是安静的希望,也是所有盲人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心声吧!”出示海伦的诗,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在春天,我摸着树枝

满怀希望地寻找蓓蕾

寻找大自然冬眠之后苏醒过来的第一个征兆

我将手轻柔地放在小树上

感觉着小鸟快乐地跳跃

我将手指慢慢地伸入小溪

感受着清凉的水从我张开的指间流淌……

这个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随文积累,并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学完《触摸春天》后,我引导学生自读课后链接的内容,课外搜索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他们看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一步了解盲人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有了之前的巧妙链接,海伦这位盲人作家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她的诗和学生的心贴近了,学生便有了了解她并阅读她的文章的愿望。

三、运用经典美文,仿写春天

语文课堂就是学习理解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美文要学习,更要传承运用。如果说诵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的。在对美文《触摸春天》品读成诵的基础上,我采用教会学生仿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填空式仿写

由于课前以一首小诗引入课文教学,学生对诗歌有了朦胧懵懂的意识。因此,在品读课文,深刻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后,我尝试着和学生一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安静缤纷世界的感悟。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 ;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 。

有一位学生饱含深情地写道:“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手就是她的眼睛,她触摸到了春天,是嫩嫩的花瓣绽放的姿态;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双耳就是她的眼睛,她听到了春天,是细细的垂柳拨水的韵律;安静看不见春天,但是心灵就是她的眼睛,她感受到了春天,是与蝴蝶捉迷藏时的欣喜与快乐!”

虽然这首小诗不够美妙,也没有整齐的韵脚,但它足以体现了儿童已经走入了主人翁的世界,和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她一起感受春天,触摸春天。

(二)片段仿写

《触摸春天》描述了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如花的小女孩穿梭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蓦地,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奇迹般地竟然拢住了一只蝴蝶。美丽的蝴蝶在她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课文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的感悟: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悟春天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样的文字优美、富有诗意,为小学生提供了仿写的空间。在学生充分品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去仿写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学生兴味正浓,他们的笔尖流淌着这样的文字:“又是一年春来到。我来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游弋在美丽的花丛中,就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我,我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上一篇:大扫除三年级作文350字下一篇: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