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效化学课堂(推荐8篇)
李 兆 春
中学生很多感到化学是难学的课程之一,其实初中化学内容不多,但学生学起来不是轻松,不少教师也深感难教。怎样才能改变化学教学的这种困境,使得学生愿学乐学化学,既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学习,他们所汲取的知识营养和生活智慧都会让自己终生受益。课堂是教学的阵地。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和探索
者,而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
间互相学习、共同讨论才可蔚成风气;课堂上教师的启发引导才能水到渠成。
二、重视设计是基础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整合三维目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选择组织学习内容;要考虑化学启蒙教育基础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的严谨,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结合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介绍化学知识、观点和方法;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
三、改变方式是核心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的被动状况。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1)组内交流,明确目标
学生把通过预习认识到的重、难点在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再通过集体的认同,老师再把与其他老师合作后形成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学生交流,共同参与,形成本课目标。
根据需要,按照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实际,将具体任务责任到人,使小组内的成员优带中,中带差,团结协作,积极搜集资料,优质高效地完成本组的任务。
(2)展现自我,巩固所学
各小组在展现完成的任务过程中,方式多样:有精彩的对话:有创造的质疑:有简短的答与辩;有创新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帅要认真观察,全心投入到共同的体验中去,抓住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措施中的“亮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多层次多侧面地巩固知识点:适时地设疑置障,提高学生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把握好学生对重难点 的分析,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所学内容,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穿插巩固.拓展拔高
在各小组巩固好本小组任务后的重要一环是穿插巩固,将别的小组的学习成果融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可以采取生生互动方式,也可采取抢答方式.(4)、达标测评
为了及时反馈本课的掌握情况,教师将于其他教师合作后形成的认识以题目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让同学们板演、讲解,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再现巩固,并出现知识相应的变式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课堂反思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的学习所得也是不一样的。一节课下来,为了使同学们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收获,课堂反思成为必要一环。给学生两到三分钟的时间,用于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一节课自己的所得与失误,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每一个环节运用的方法,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方式等,以便下一节课有一个自我突破。这样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四、优化实验是重点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41个实验系列,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可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分子的性质”、“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酸雨的形成及危害”、“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和防锈方法”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再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形成结论,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五、整合媒体是手段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构成与运动形象展现出来,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由慢变快”(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用电脑多媒体灵活自如的移动、修改、叠加实验装置,绘制装置图,比在黑板上绘制既省时、效果又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
一、生活体验即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 我们可从身边的生活体验入手来创设情境, 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物质变化时可以用提问创设情景, 如谁知道生活中食品放置久了会有什么变化吗?你还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于是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情趣, 学习兴趣大增, 于是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学目的也就能很轻松地完成。其实, 学生生活中场景体验, 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 一件有趣的事件等, 都是创设教学情景的素材。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 激发学生认识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二、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细致观察现象, 深入分析原理,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 教师故意操作不当, 结果,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没有复燃。学生很失望沮丧,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在失败的实验中体验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更加深了对实验现象及原理的理解, 再做一次实验, 成功了, 奇妙的成功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他们在通过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亲身体验失败和成功, 经历讨论和思索, 学习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效果好。
三、讲化学故事, 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天生喜欢听故事。精彩的化学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引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动机。因此, 在化学课上, 可以利用相关的化学故事, 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关于维生素的认识, 可以用远洋轮船上船员常患一种奇怪病为例创设情景, 即早期的远航时, 船上没有冷藏设备, 船员们只能吃些保质时间长的食物, 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 一次, 患病的船员被迫留在途经的一个荒岛上, 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 奇迹出现了, 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 反而恢复了健康。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通过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对维生素C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只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 更大范围地拓宽了学生对化学的认知。
四、通过化学史料, 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 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及演变的历程, 揭示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和规律, 了解人类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思想, 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在教学物质的构成时, 可通过介绍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来创设情境。道尔顿幼年家贫, 没有正式上过学校, 通过自学后来到一所学校任教。他最初研究气象学, 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发现了原子理论, 在化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 说明原子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长期不断探究的结果,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验刻苦奋斗的探究精神。
五、妙设认知冲突, 巧设教学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 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 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 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惊奇与不解, 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 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 通过熄灭燃烧蜡烛的实验知道, 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为了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碳, 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景:假设将两支长短不同燃着的蜡烛放在桌上, 用一大烧杯将其罩住, 让学生分析思考, 推出实验现象。然后实际实验, 结果出现了与自己想法相反的现象, 于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与原认识相矛盾的冲突, 学生就有了想弄清楚这个冲突激情, 我们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 就会认识到原来温度可以改变气体物质密度的重要结论。
一 、初中化学教学在新课标模式下的低效教学
现象一:“自主”变成了“放任”
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变得谨小慎微,话语不多。他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却难得听到他们分析与讲解的声音。这种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而弱化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了,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反而使学生对学习认识不清晰,效率极低。
现象二:教学设计花哨流于形式
过去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满堂灌”,而在新课程面前,却演变成了不敢讲,似乎老师的“讲”是新课程所痛斥的根源。于是出现了“满堂做探究”和“满堂视频”和为了视频而“视频”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老师竟然在一节课中引入了3—4段视频,一段视频一般都需要1分钟以上,播放视频的时间就占去了一节课的十分之一还要多,不当的引用势必会造成课堂的低效,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现象三:教学内容过多,追求一时之“高效率”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复习课上,45分钟的一堂课常常让老师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老师急于组织学生活动,设计的教学环节过多,而课堂中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深入思考的时间,仅有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有效参与,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成了旁观者。面面俱到就等于面面不到,反而低效。
二、 在新课标模式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述现象的背后,是新课程初期艰难探索的所得,如何实现从形式发展到内涵发展的需求,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做到有效实施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化学课堂更加高效呢?
1.有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和方向,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全面、恰当、有价值。突出重点,就要削弱支点,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展开,同时结合具体的学情,既面向全体,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层次分明、目标清楚、细节具体、操作性强。
2.教学策略高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1)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做到针对性强,简洁有效。教师运用简洁规范而有吸引力的语言,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知识的条理疏通使教学主线清晰。
(2)教学内容要实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至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入一定要适量适度,内容应该直接、简洁力求真正解决问题。
(3)问题的设置要高效。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要灵活,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目的。
3.实现“教学有效对话”是高效课堂集中体现
德国的克林伯格(Klingberg.L.)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我们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突然出现的,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能回答,只是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来不及回答。这样的课堂缺乏有效思维。如果想要在课堂中实现师生有效对话,就需要我们能够给学生提供师生平等对话的条件,双方都不打无准备之仗。
4.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开展了系列化的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
(1)提高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打造优质高效的教师团队。有效教学能否深入开展,教师是关键,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尤为重要。组织老师就“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每位老师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定期研讨交流中逐渐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
(2)重视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学期由骨干教师进行教材解读,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常规备课中开展听示范课备课活动,对每周难度最大的教学内容,在备课后由一位教师进行示范课,然后组内其他教师带着备课中研究的突出问题听课,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精心的备课示范成为打造教师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备课模式更为高效。
5.注重教学反馈
教学反馈需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前摸底测验、课堂测试、每周的阶段性检测以及活动试验报告。注重教学反馈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设置,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
高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常教学,不求教学形式的华丽,但求教学方法的务实;不求短效的功利,但求长效的功用。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有效教学,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学、好学的有效教育阵地!
胡生昌
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科学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发展。因此, 高效课堂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高效,二是学生的高效。
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学: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学案导学”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乐化镇中心小学
邓舒文
摘要:培养身心健康后劲十足的劳动者,培养品学兼优极富创造力的杰出人才,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成为社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是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
和谐
课堂心理气氛
学习动机
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的高效应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高效率、高效益,体现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高效率、高效益。课堂教学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完成,其中教师是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还在于教师导和教的高效。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如有不妥望指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老师认识学生
首先要尽快地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都会第一时间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将每位学生的名字记住,并当众点出每位学生的姓名。每次点名完后,我都会赢得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目光。我们天天与学生相处,相处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不能只顾两头,漠视中间,以致学生快毕业了还张冠李戴。
其次,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科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性情类型,家庭境况,人生理想等。只有这样因材施教才有可能。教育教学才能因势利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再次,尊重学生。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姓名就是教师在乎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之一。平时师生见面问候,老师可以先主动招呼学生,当学生问候我们时,应积极回应,不能轻描淡写地点头应答,更不能目光漂移。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正当兴趣、爱好及个性等。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人和被人尊重是幸福的。
2、让学生认识老师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他们可靠的朋友,是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劳动是真正为他们好,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使其受益终身的事;学习的过程不光是愉快的,还可能是也一定是枯燥甚至痛苦的过程。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正直、无私、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师生通过相互认识,不断了解,加深印象,缩短心理距离,逐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便水到渠成。
二、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要变得积极而非消极甚至对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关键还是在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我认为。
1、教师要胜任所教的课程。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占有大量资料,不光是本专业,更在专业之外。博闻强识,前后贯通,信手拈来,在学识上征服学生,让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磁场,对学生有无穷的吸引力,长久地被学生期待。
2、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将抽象知识以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讲授尽可能生动形象,有说服力,否则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厌学甚至放弃该科学习。
3、讲授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讲课精神饱满,热情大方,态度友好坦率,有亲和力。若身体欠佳要向学生坦言。
4、讲课语速快慢适中,抑扬顿挫。语言富有个性,有创造性、有吸引力,避免视听疲劳。
5、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合理安排余暇。
6、思维敏捷,有洞察力。巧妙智慧地应对突发情况,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思维敏捷还体现在解题能力上。
7、幽默。素材来自学生的临场表现,老师能敏锐捕捉,准确揣摸,巧妙利用;也来自老师的自嘲,自省,以及对某些社会生活现象的针砭时弊,口诛笔伐。让学生们在轻松诙谐中或在严肃沉重的气氛中接受熏陶教育。
8、重视提问技巧,多用启发式提问,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回答问题,养成惰性。
学生喜欢上你,爱上你的课堂,课堂心理气氛自然变得积极而非消极,师生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才有可能。
三、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紧扣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特点,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注意。
1、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面临新奇刺激情况时,产生惊奇而要探明现状与原因的一种倾向。【初中《思想品德》
陕教版】青少年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对身边的事物习以为常,熟悉和陌生的事物往往阻碍了人们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某种程度上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于是我给同学们选讲一些关于好奇心的故事。
湖北监利县一小朋友因为好奇,通过实验推翻了生物界长期以来的定论——蜜蜂等昆虫的发声靠翅膀的振动。既然如此,那靠什么发声呢?他是这样实验的:先把蜜蜂的翅膀沾起来,不让振动,结果仍有嗡嗡的声音,于是开始怀疑教科书,努力寻找答案。他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两侧翅膀的根部各有一个小黑点——鼓膜,一张一翕,为了确证声音发自鼓膜,他用大头针把鼓膜破坏后再把翅膀解放,置于蚊帐中,任其飞舞,结果没有先前的嗡嗡声,答案便水落石出。
国外一个叫姆攀巴的孩子在学校因为与同学们抢占有限的冷冻空间,自制冰激凌,意外发现一个奇怪的物理问题,那就是“质量相当的相同的饮料,温度不同,同时冷冻相同时间,结果温度较高的先冻结。”他的发现,在小学老师,中学老师那里不同程度的遭到否定,甚至笑话,但他没有放弃,最后在一位著名教授那里得到尊重和承认。教授做实验得到相同结论后,再写文章,同时署名,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众。姆攀巴的物理问题成为物理学界的一个悬案。
多么精彩的实验!多么精彩的发现!方向正确的好奇心会促使青少年学生善于观察,不断探究,勇于创新。好奇是研究之父,好奇是成功之母。由此启发同学们充满好奇,做生活的细心人,勤思考,勤动手,勤置疑,伟大发现之门随时等待着您的开启。
除了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迪学生,我还带领学生大胆开展创造性的实验,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高一讲“金属钠”,开篇就来一个动人心魄的实验:把一大块钠(3-4g)想法沉入水桶中,随着一声巨响,水柱被高高掀起。巨大的好奇瞬间被激发,同时也在学生的记忆里打下深深的烙印:钠遇水如此危险!我今后可得当心了!
高二讲“羧酸”,我带给学生的礼物是数只又大又黑的蚂蚁,干什么?让学生舔舔蚂蚁的屁股,是什么味道——酸的!这个秘密还是一个小朋友告诉我的。同时还准备一撮“酸溜溜草”让学生尝草酸的味道,于是引出羧酸的概念,羧酸的结构,羧酸的性质,羧酸的用途等知识的教学。
知识抽象吗?枯燥吗?不,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如此的生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上路,怀着浓烈的兴趣攀登科学高峰,一路将风光无限,收获颇丰。
从本能的好奇,上升为理性的自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样的引导才是成功的;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这样的兴趣激发才是更高层次的,本质的,高效的,持久的。
2、培养成就感
火药,众所周知,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氧化还原知识的理解,领略先人智慧,每届学生我都要让他们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亲手配制黑火药,伴着优美的火花和刺激的硝烟味儿,同学们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高三讲“胶体”我让同学们亲手把豆浆变为豆腐,类似的还有教他们如何制作水果电池,如何酿葡萄酒等,品尝知识的甜美。
这样一来,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神奇,充分体验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和巨大成就感,无形中便有了一学到底的冲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世界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人侯德榜先生就曾经在乐山五通开办碱厂,于是“寻访名人足迹,记录名人点滴”的调查报告就成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之一。通过实践弄清纯碱的制备工艺,通过实践了解国家和民族的苦难,通过实践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通过实践领略伟人的风采和伟大情怀,通过实践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和成就感。知识不仅仅在书中,更在书外,科学知识重要,人文素养更重要。
3、培养责任感
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核污染、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战争与恐怖活动、自然灾害等不断威胁着我们。为了美好明天,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学好文化,有责任有义务改善环境,改造世界。
例如高二“乙炔”的教学,我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引入课题: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翻倒在河中,赶到现场的记者疑惑了:为什么河水变为乳白色?为什么水面在熊熊燃烧,并伴有浓烟?如果你是环保局长,该怎么办?由此引出电石的作用,乙炔的制备,乙炔的性质,乙炔的用途……带着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光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知识,社会实践,关注环境,关注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如生活中不断披露的假酒、假奶粉、毒大米、黑心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一滴香、瘦肉精、制毒贩毒等危害人民生命的重大事件,作为中学生的你作何感想?你该怎么办?我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清“毒品”的本质;再让学生从生产、流通、监管等环节入手进行调查、讨论。把学生从知识的角度自然过渡到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经济,激发学生的良知,培养正义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我们老师义无返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勤于思考,勤于总结。老师要为学生夯实“双基”,习题要精选精练,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成长路上,老师要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他们清除知识障碍和心理障碍。学生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不会被失败和挫折击垮;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实现良性循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重信息反馈,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乐于接受学生意见和建议,有错或有不妥之处及时改正、改进,并诚恳地向学生道歉。适时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给出评定,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找到自信,在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精选习题,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科学用脑,懂得遗忘规律,会用最少时间达到知识的巩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是大舞台,课堂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如何运用有限的时间,调动有限的“兵力”,利用有限的消耗,导演出一台台大戏,打出一个个漂亮的胜仗,作为导演的老师,作为军事指挥家的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青春是美丽的!把时间、思考、欢笑、阳光和浪漫还给青春年少的学子们!把疲劳战术,题海战术,枯燥说教统统抛到九霄云外!让我们带着莘莘学子自由的尽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一边歌唱,一边收获,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社会需要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作为老师的我们任重道远。
温县番田镇杨垒中学 王 韦华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关注全体,激发兴趣;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互动;达成目标,当堂检测。关键词:高效课堂 目标 评价 激励
从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起,我们的校长就给我们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该学的,不要在课下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
不知从何时起,这一点被我们遗忘了。现在加班加点成了“时尚”,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多如牛毛,似乎不参加补习班“out”了。原因何在呢?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甚至我们的老师都认为,补习班是非常“必须”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课堂是不高效的。所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我是初中化学教师,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根据高效课堂的有关理论,“高效课堂”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常态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据此,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实现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我主要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做,因为教学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教师方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方法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质量。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焦作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中给我们说明了打造高效课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并且,指导意见中对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关注全体,激发兴趣;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互动;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这些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指明了道路,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依据。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有的是认知性学习目标,有的是机能性学习目标,有的则是体验性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要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定不同的水平层次。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指导意见》要求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有效互动,并达成目标,进行当堂检测。所以,课堂教学的气氛要活跃,要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进行科学探究,要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改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程标准》不光提出了教学方面的要求,还对改革课堂评价体系提出了要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特别强调了,要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进入高中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学业上所突破,但高手多了,压力大了,学生的失落感也越来越强了,再好的学校也感觉不出它的好来……在此,我们仍然要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教学的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缩短师生间的情感差距,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心态,让其在自我肯定中学习化学。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阵地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倡“快节奏、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方式。通过优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并有效解决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才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 合理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深思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教学整合,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首先,应选择学科中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内容进行探究。在选定核心内容后,大胆地削枝强干,既突出主题内容,也为探究活动留下空间与时间。
其次,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比如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这对保护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兴趣尤其重要。
2. 挖掘教材丰富的信息资源,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诚然,在《化学课程标准》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内容,是实行有效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基础。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让新教材真正成为有效的信息资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还要深刻领会、理解课标、课改精神,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缓解教学时间压力。只有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很好地对课程内容、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并设计出相关的互动环节,使知识在课堂中有效生成、深化,让思维在教学中被激活、被丰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3. 关注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内容,分析学情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
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要熟悉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不能随意地拓宽,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4. 课堂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教师的课堂即时评价起着很大作用。课堂即时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赞赏、批评或点拨。赞赏或批评,能促进情感的生成;点拨,能促进能力甚至智慧的生成。但是,应用即时评价要得当,要注意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
三、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高效课堂教学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有效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诊断性评价”更适合于课前和课尾,它能帮助化学教师诊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及时弥补;“过程性评价”更多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旨在督促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终结性评价”是过关性甚至是选拔性的,多用在一章或一个模块结束时,是更高级的评价形式。因为三种评价的要求不同,教师命制题目的难度和评价尺度就应该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进而使教学真正有效。除此之外,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如何实现高效化学课堂】推荐阅读:
如何实现地理高效课堂09-17
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07-08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06-21
如何实现中国梦_如何实现中国梦05-30
如何实现精益管理12-30
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06-08
连锁企业如何实现标准化06-10
基层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管理10-09
如何实现财务工作规范化12-23
如何实现英语学科的有效预习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