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心理学重点(精选8篇)

社会心理学重点 篇1

2009级北京(燃气)班社会学专业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

林梅

(以下注有※的内容需要学员重点掌握,其它为一般了解)

第一讲

社会心理学概述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二)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

(三)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

(一)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

(二)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

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

(二)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

(三)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11

2、试辨析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异同。P11

3、试比较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的特点和差异。P27-32

第二讲

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

(三)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

(四)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一)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

(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

(三)文化人类学的冲击

(四)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四)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

(五)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理论来源。P39-41

2、试述20世纪20-40年代由文化人类学家完成的几项经典跨文化比较研究。P50-52

3、二战时期社会心理学不同研究取向之间主要有哪些研究发现?P52

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57-63

第三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

二、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实验法的功与过

三、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

(一)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

(二)抽样调查

(三)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四、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

(一)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

(二)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

(三)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

五、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

(三)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

思考题:

1、试述社会心理学中不同研究取向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P83、P86-111

2、跨文化研究中,一般可采用哪几种方法?P107-111

第四讲

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

一、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

(一)社会化是什么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二、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

(一)本能与环境

(二)社会生物学的解释

(三)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三、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一)文化

(二)家庭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职业背景

(六)大众传播媒介

四、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一)人格与社会行为

(二)复杂的自我

(三)有关人格与自我发展的几种理论

五、社会化中的几种主要类型

(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六、社会化的历程※

(一)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

(二)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

(三)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四)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些?P123、P124-126、P132-139

2、试述人格、自我与社会化的关系。P140-145

3、请比较以下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P160-163

第五讲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及其特征

(一)社会认知:塑造行动框架

(二)社会认知的途径

二、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一)社会知觉

(二)社会印象

(三)社会判断

三、印象整饰※

(一)印象整饰的涵义

(二)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四、社会认知偏差※

(一)首因效应

(二)近因效应

(三)晕轮效应

(四)社会刻板印象

五、社会行为的归因※

(一)归因的类型与研究

(二)归因:一致性推论和三维模式

(三)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P169-178

2、试述印象整饰的涵义。P178(P179-182)

3、如何认识中国人的“脸面观”?P183-187

4、影响印象形成的心理效应有哪些?简述之。P187-195

5、请简述社会归因的几种理论。P198-202

第六讲

社会动机

一、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

(一)内驱力、需要与动机

(二)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

(三)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

二、侵犯动机

(一)侵犯概念的确定

(二)侵犯:先天与后天之辩

(三)侵犯的消除及其控制

三、亲合与利他动机

(一)恐惧与亲合

(二)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三)施与报: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思考题:

1、试述内驱力、需要与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P205-208

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213

3、你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施报观?P236-238

第七讲

社会态度

一、社会态度剖析※

(一)社会态度的界定

(二)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

(三)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

二、社会态度的测量

(一)量表测量

(二)非量表测量

三、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认知平衡和认知失调理论※

(二)劝导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四、若干现实性态度的研究

(一)偏见:一种常见的否定性态度※

(二)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

(三)孝道: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

思考题:

1、态度有何特点?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P242-244、P254-264

2、根据态度能预测人的行为吗?简述你的理由。P245-248

3、请举出某一种社会偏见现象,并用有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之。P264-268

第八讲

社会沟通

一、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

(一)沟通及其特点※

(二)沟通网络与类型

(三)沟通与互动

二、语言沟通

(一)人类语言的起源

(二)人类语言的获得机制

(三)语言的沟通功能

(四)语言、思维和文化

(五)暗语:亚文化群体的语言代码

三、非语言沟通

(一)身势学和动态姿势

(二)近体学与静态姿势

(三)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四)目光接触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它有哪些基本特点?P275-276

2、人际沟通有哪些不同的形式?P280-281

第九讲

群体与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一)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

(二)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

(三)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

二、对称性社会互动※

(一)合作与竞争

(二)冲突与调适

三、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一)暗示

(二)模仿

(三)感染

四、社会群体及其分类※

(一)社会群体的基本含义

(二)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三)大群体和小群体

(四)内群体和外群体

(五)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六)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五、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一)群体规范及其作用

(二)群体压力

(三)阿希与从众行为研究

(四)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群体行为

六、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

(一)莫里诺与社会成员关系测量

(二)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

(三)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思考题:

1、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会对群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P337-340

2、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有哪些主要特征?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P344-348

3、请你谈谈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的看法。P353-357

4、依据不同的标准,社会群体可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P329-337

5、简述对称性社会互动与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异同。P313-328

第十讲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一、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一)社会角色的本质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功能

二、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一)角色的扮演

(二)角色的社会化

(三)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四)君子与小人:中国式的角色冲突

三、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与制约

(一)职业角色

(二)性别角色

(三)社会文化变迁与角色适应※

思考题:

1、社会角色的本质是什么?社会角色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58-361、P362-364

2、辨析角色丛、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间的联系与区别。P376-378

3、简述社会文化因素对于角色的影响与制约。P383-397

第十一讲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一、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

(一)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

(二)集群行为的条件

(三)集群行为的理论

二、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

(一)群众的类型

(二)**

(三)骚乱

三、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一)时尚与流行

(二)从时髦到时狂:时尚的演变

(三)时尚的心理机制※

(四)时尚的传播规律

(五)恐慌及其特征

四、由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

(一)流言与谣言的性质※

(二)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

(三)如何制止流言与谣言

五、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一)从集群行为到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的四大发展阶段※

(三)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思考题:

1、试简述时尚的心理机制。P419-423

2、流言与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基本特征?P427-429

3、社会运动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社会运动包括哪几个阶段?P436-438

第十二讲

文化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情感、动机与文化※

(一)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

(二)青春期危机:普遍抑或特殊

(三)文化、亚文化与成就动机

二、文化与认知

(一)文化对感知觉的影响

(二)知觉模式:场域独立与场域依赖

(三)价值观:东西方的比较

(四)文化母题

(五)公设

三、文化与性

(一)性别角色的文化塑造※

(二)性行为的文化控制

四、文化与变态行为

(一)变态行为的文化解释

(二)文化性变态行为举要

(三)变态行为的文化塑造

思考题:

1、俄迪浦斯情结在儿童早期情感发展中是否具有普遍性?请简述你的理由。P444-446

2、成就动机受到了哪些文化与亚文化因素的影响?P449-450

3、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是如何形成的?P461(参考P154)

第十三讲

文化、亚文化与群体人格

一、民族性格

(一)民族性格和民族刻板印象※

(二)民族性格的研究历史

(三)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四)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

二、阶级心理

(一)作为“地位”亚文化群体的阶级

(二)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

(三)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

三、社区意识

(一)作为“地区”亚文化群体的社区

(二)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的体现

(三)社区意识研究范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民族性格与民族刻板印象?P476、P478

2、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民族性格?P481-485

3、在中国农村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中,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谈一谈你的看法。P499-504

第十四讲

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

一、社会文化变迁※

(一)社会文化的变迁因素

(二)有关社会文化变迁的若干理论

二、变迁对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文化震荡与未来的震荡

(二)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边际人”现象

(三)代沟:行为方式的断裂

三、人的现代化※

(一)落后也是一种国民心态

(二)现代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取向

(三)转型时期中国国民的社会心态

(四)中国的现代化与国民性格的重塑 思考题:

1、简述英格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的论述。P542、P547

2、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人如何实现国民性的重塑,请谈一谈你的观点。P553-557

3、如何看待“富饶的贫困”现象,请谈一谈你的观点。P544-545

4、影响社会文化变迁的因素有哪些?P515-518

阅读参考书目:

1、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夏学銮:《整合社会心理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许锋:《社会心理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5、侯玉波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赵中天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7、朱启臻主编:《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8、时蓉华编著:《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88年版

社会心理学重点 篇2

一、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在全区各部门的一致努力下,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设完成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多部门信用信息的征集、交换和共享

根据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和自治区领导指示,2014年5月,内蒙古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一期)项目(以下简称“信用平台”)启动建设。我区信用平台计划建成“上联国家、横联部门、下联盟市”的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所有地域的公共信用信息网络体系。信用平台依托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和中国联通云计算资源,连接自治区各部门和数据源单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实现了全区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交换、共享和应用。

目前我区信用平台已经征集到了9个部门的161万社会法人和1389万自然人的4000万条信用记录,初步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为我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 二) 建立完善信用规章制度,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2014年,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 2020年)》,我区制定了《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4-2015年行动计划》,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发 〔2014〕108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42号)等政策性文件,有效改善了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度环境。

(三)加强标准规范建设, 构建安全有序的信用信息征集管理的工作机制

按照国家要求,围绕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需要,我区社会信用管理中心与自治区质监局标准化院合作,从技术、数据和管理3个方面联合制定了8项自治区社会信用标准规范,分别为:《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技术规范》、《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企业综合信用评价规范》、《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信用信息报告格式规范》、 《信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信用信息公开管理规范》和 《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查询管理规范》,以上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标准化保障。

(四)深化信用信息应用,有效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建设“信用内蒙古”网站(www.nmgcredit.gov.cn)。网站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平台,它是以信用征集系统为依托,以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能够提供自治区范围内社会法人的信用信息查询,是各种社会信用服务应用的载体和入口。信用内蒙古网正在与东北三省、浙江、深圳等省市联合开展信用信息互查工作,将形成区域信用信息互联共享的典型示范。

协同推进“三证合一”工作有序开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5〕50号)精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各部门将以我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在自治区层面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机制。

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的关于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备忘录已经分别与各有关部门签署,“老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永远消失。同时各厅局也在积极开展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将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失信将面临全社会的联合惩戒,让 “失信者寸步难行”。

二、加强基础建设,实施重点突破,建设“信用内蒙古”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虽然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展,但还面临组织机构不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用法规制度不完善、信用市场培育监管较弱和全社会信用意识薄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建设一支专业、精干的业务队伍是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构建以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部门征信机构为支撑,社会征信机构为补充的社会信用机构体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公共信用机构是社会信用信息标准的制定者, 是信用信息征集、整合的主要负责机构;部门信用机构是行业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部门,是行业信用分类监管的主要机构;社会征信机构一方面整合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开展商业信用征信,是信用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因此,公共征信机构、部门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机构互为补充,相互支撑,协调运转构成了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从我区来看公共征信机构已经成立,但是部门征信机构还不健全,社会征信机构刚刚起步,这就要求各部门、各地区都要加快信用信息征集管理队伍的建设和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否则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就是一句空话。

(二)建立完善全区统一社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建设统一平台,实现各方信息的比对、整合、完善,形成每个社会主体的信用档案,为社会治理和各类信用应用服务提供真实、 权威的依据。从平台建设层级来看至少目前应该考虑三级平台建设: 国家级、省区级和地市级。国家级负责形成统一信用信息,开展信用发布、监管和应用;省区是信用信息征集、应用的重要节点;地市是实现信用监管的主战场。

从我区来看,统一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基本形成,信息征集业务稳步开展,信用应用逐步推进,但盟市信用平台建设非常滞后,究其原因,与专门机构不健全、财政资金保障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市场监管方式的大背景下,盟市信用平台的建设将有效提升地方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加强盟市信用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快信用信息的征集,另一方面加快开展信用信息的应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全面推进信用联合奖惩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是有效规范社会主体信用行为的核心机制。一方面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 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有利于激发守信主体遵章守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推动形成涵盖行政监管性约束和惩戒、市场性约束和惩戒、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和社会性约束和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惩戒体系,提高失信主体的失信成本,有利于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和社会诚信氛围的建立。

从我区来看失信惩戒制度已经初步建立,正在加快推进当中, 目前针对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和税务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的惩戒已经开展,下一步还将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开展失信惩戒工作, 并且失信惩戒的手段更加便利,失信代价更加巨大。与此同时,还将加快制定守信激励政策,让守信者 “一路绿灯”,真正享受人生的VIP待遇。

(四)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则。 因此,加强信用的立法和制度建设,使信用工作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是持续有效推进信用工作的法制保障。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区的信用法制建设,使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信用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际,在信用评价、信用产品应用、信用奖惩、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加快制定地方性信用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完善信用法规体系,为各种社会信用活动提供法制保障。

(五)着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与其他市场要素资源一样,同样可以进行投资、融资等资源配置活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就是要盘活或者挖掘这类资源,使信用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资源。

因此,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鼓励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 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信用信息,鼓励信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同时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进一步提高信用服务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信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六)加强宣传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内容,要以社会成员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社会心理学重点 篇3

《中国慈善家》:你是“财富生态系统”的倡导者,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李智:我们最早提出的是“金融生态圈”的概念,“财富生态系统”是“金融生态圈”中的一个点,是将资本产业化。每个资本化的进程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金融演进,一个叫金融的标准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大力倡导金融的标准化;还有一个叫产业的金融化,是在各自的产业链条里,实现金融工具的应用,使它得到杠杆应用和合理的创新;第三个其实叫资本的产业化,任何财富的传承,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配置当中,可以形成非常完整的生态闭环。资本的产业化是利用金融工具对财富进行产业的投资,它在生态闭环中起到的是关键作用。

《中国慈善家》:资本产业化对家族财富传承起到何种作用?

李智:家族财富传承当中有两个核心特征,“独立性”和“资本化”。我一直在提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叫“金融基因”,它有三个标准特征,独立性、标准化、凝聚力。将资本产业化时,“金融基因”决定了家族财富传承过程中,能否独立于家族本身,或者独立于家族企业,将财富进行有效组合,高效地通过资本化复制,实现催化作用,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实现良好的传承。

《中国慈善家》:怎样才算是好的传承?

李智:衡量一个优秀的家族企业的财富传承,往往就是刚刚提到的“金融基因”的三个特征。资本是家族财富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传承需要独立的环境,也需要专业化的管理,更需要有可持续的工具对它进行不断地配置组合。只有当这三者在独立专业化管理的情况下,财富才能比较好地传承下去。我认为,比较优秀的传承,是从这三个标准来衡量的。

比如美国的几个大家族,默多克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他们的传承都是在自己的家族企业以外。经过数百年,他们积累了很多财富,可能传到第五代、第六代时,他们已经不在家族企业中了,有效地实现了经营权、所有权、收益权的剥离。

《中国慈善家》:你一直在推动全产业链资本服务体系本土化,这是怎样一个体系?

李智:在整个金融生态圈中,它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在横向迭代的过程中,它在不同的产业上扩张,比如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办公室,它横跨大概30多个行业,不同的行业投资组合中形成了非常有效的配置,进而不断平铺。我们讲“一百米的口子,一千米的深度”,在每一个横向产业链中,单独在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的时候,要实现产业的金融化,就是把金融基因里面的资本化的特征整合到产业端的资源上,形成全产业链的投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里,可以将资本引导向理性、健康以及收益更高的地方。

《中国慈善家》:具体到家族财富的传承,这一体系有怎样的作用?

李智:这个作用还是蛮明显的。家族企业是各个产业的参与者,我们不说太远,从近1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工业4.0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包括大数据在内的各种新兴产业融入的时候,以传统行业为主的中国家族企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在原有的产业范围之内,他们做得很扎实,如何使其顺利迭代,实现价值倍增,同时确保在原有产业中形成非常有效的布局?方式就是利用金融杠杆和金融标准化工具,再配合各种互联网的手段、信息化手段,将原本的资产或者资源过渡到未来,推动它走向产业链的上游,提高他的资产的议价能力。我相信这一体系对家族企业,尤其对传统的家族企业,能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慈善家》:从整体环境来看,中西方的家族财富传承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李智:大致有三个层的不同。第一个就是最基础的,法律、政策、宏观环境。这个层面确实差距比较大,其实中国谈到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也就是最近三到五年的事情,所以配套政策法规还很不完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理念层面。中国人自古希望家族兴旺,不鼓励分家的。经营权、所有权和收益权无法分离,这是核心问题。传承过程中,总是把企业治理和财富传承混为一谈。事实上财富传承跟企业发展是两个问题,专业性不同,治理方式也不同,必须要进行有效分离才行。当然我相信未来5到10年的时间,这个理念应该会走向成熟。

《中国慈善家》:你预期可以那么快?

李智:我相信应该很快。我们在香港也有非常多的业务,看近两年的数据,在境外,连欧洲像瑞士、德国,包括美国、东南亚一些国家比较先进的私人银行业务,都将香港作为一个起跳点,来辐射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加上这几年中国家族企业的财富快速积累,每年高技术客户以百分之三十几的速度在增加,诉求会越来越强烈。我觉得在专业工具的应用以及合理的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下,很快会有一个突破。

《中国慈善家》:回到刚才的问题,第三个层面是什么?

李智:是一些基础工具层面的不同。在中国宏观环境方面来看,标准化和资本化进程已走到了中后期阶段,竞争相对更充分,而且创新工具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当。

《中国慈善家》:是不是说,未来5到10年,中国有可能迎来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和机构的爆发式增长?

李智:当然。在资本的产业化过程中,包括家族办公室、私人银行业务、私人保险业务等等这些,现在已经开始涌现,最近一两年已经非常多了,包括线上线下服务已经非常充分。

《中国慈善家》:家族财富传承过程中,资本该流向哪里,归宿何处?

李智:家族财富的载体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载体是整个社会以及社会当中参与经济行为的每个个体。当你的财富超过一定数量时,其实你是为这个社会在暂时管理财富。财富管理的合理与否,一定会对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金融越来越重要,牵入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财富传承产生投资行为时,会牵扯到各个产业。因此,它要对社会有促进作用,一定要是良性的,否则会出现矛盾,财富越多,可能引发的矛盾也越多。所以,家族财富传承的过程一定要利于社会、利于他人。

《中国慈善家》:缺少文化支撑的物质财富,会带来某些层面的扭曲,家族在传承财富过程中,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李智:其实“金融基因”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化,文化包含的层面非常多,它是精神层面的一种传承。一个优秀的家族,在传承物质财富时,会提出一种良好的价值观,这对社会是否公平、公正等等这些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大概从2007年开始,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最早提出来社会投资,将家族财富剥离给家族办公室,进行专业的、社会价值层面的投资,这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很专业的传承,但同时必然会给接受的群体带来正向的价值观。这个应该是国内众多家族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社区社会工作重点 篇4

社区包括哪些要素? 地域,人口,社会心理,社会组织 公共设施,特征,区域性,共生 多样 社区分类,1 按照社区结构特点 农村 城市 2 按社区功能 工业社区 农业 商业 文化 旅游 3按空间位置划分 行政社区社区基本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 2社会化 3社会控制 4 社会参与 5 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意义 1 协调社会有序发展 2 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 3 发展与服务 建设与排忧的统一内容 经济 服务 文化社区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2 统计调查法 3 实地调研法社区组织1 视社区组织为一种工作方法 2 视社区组织为一个工作过程 3 视社区组织为方法与过程的结合 *重要内涵 1 直接内容或功能是预防和解决社区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2 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减少社会不适,减缓社会冲突,3 最终目的 促进社区乃至社会发展 4 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目标 1 分配资源 2 提高居民素质 1 着重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与就业的各种社会问题 2 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3 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4 推动社区现代化发展具体目标 1解决改善社区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2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准3 配合社区的行政部门加快社区建设 包括社会的经济文化等。

(3)社区,社会发展规划,联系:1在规划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2社会发展规划确实的目标性质任务建设项目也是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 3社会规划和项目安排对社区建设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向导作用区别:社区规划是涉及局部区域发展的微观规划关系 1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 2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深入和具体化 3 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工业国家社会安全制度的建立意义 1 确定和扩大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 2 较好地调动社区资源使社区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更有计划性和目标性 3 强化了社区社会工作稳定社区发展减缓社区矛盾的功能 4 “福利国家 思想推动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5 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问题 贫困 失业 老龄化 青少年犯罪与“两劳”简介 1新保守主义 2 多元 3 新马克思 4 社区民主 5 新女性6 人道

(5)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目标,手段,道德,*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表现 1 工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条件 2 个人的健康教育成长 幸福和发展是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3 个人所遇到的生活 生产问题之解决 是社区和社会稳定发展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4 社区的和谐和发展 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为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 1 社区分析 2 建立关系 3 收集资料 4制定社区的发展计划 5 社区行动 6 社区工作成效评估原则 以社区发展为目标 2 以人为本 3 社区居民参与 4 社区自决专业过程 1 资源调动 2 社区联络 3 社区教育 4 社区照顾训练

(7)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内容 1 农村社区救助 2 农村社区老年社会工作 3 农村社区青少年工作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的主要社会问题 1下岗失业现象2城市具名贫困问题 3城市社区老年人问题4城市社区流动人口问题 城市社区贫困双失业家庭重病患者家庭残疾人家庭半家户救助 1协调各方面关系 调动可利用资源 为贫困者解决问题 实行多元失救助 2 对贫困者进行生活就业技能 训练 3 进行心理疏导 4 协助街道办事处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 以下居民救济金的发放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 事实求事与层次 社区参与工作的方法 社区调查 矛盾分析计划制定依靠群众

名词解释

社会建设以民生为重点 篇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之首是以民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揭示了改善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就要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协调好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就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简而言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民生问题与社会安定和谐紧密相连。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此,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全面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是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让全省人民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群众和低收入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好处。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全面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忧民之忧,民忧其忧。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改善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眼点,也是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我们只有把全面改善民生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筑牢我们的执政基础,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

重点暑期社会实践 篇6

围绕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和社会观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专长,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主题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带动等方法具体落实工作。今年我校将重点围绕九个方面组织校级重点团队,并在不同类别中择优申报全国、全省重点团队。

1.理论政策宣讲团。组织学生尤其是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2.深化改革观察团。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校园媒体记者等,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

3.科技支农帮扶团。立足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组织涉农院系,在前期基层需求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招募组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服务团队,到相关县域与当地农业部门或农广校合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4.教育关爱服务团。传承我校百年“惠寒”精神,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组织师范专业学生深入中西部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5.文化艺术服务团。组织学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爱心医疗服务团。重点发挥医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重点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7.美丽中国实践团。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及学生环保类社团,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8.创新创业实践团。依托已建立的创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开展岗位就业创业实践。组织大学生走进创业园、软件园、高新开发区,拜访创新创业领军人物,通过调查、座谈、访谈等

方式,学习创新创业典型的成长故事,了解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社会就业岗位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9.校友寻访实践团。通过与校友面对面的人物专访,让在校生了解学校历史和校友们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激励学生设计大学生涯,立志成才。同时进一步密切母校和校友联系,听取广大校友对我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扩大苏州大学社会影响,动员更多力量关心苏州大学发展、支持苏州大学建设。

申报的团队须在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重点团队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的两个表格),我院将推荐15支团队申报校级重点团队,其余择优参评院级重点团队。

二、立项资助

1.资助类别

本次立项资助主要针对实践体验类团队,整个学院共申报4个团队。经校团委评审后,按A等4000元、B等3000元、C等2000元、D等1000元的标准资助,但预期我院不会超过两支队伍获此资助。

2.资助办法

1)各团队须在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团队立项资助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的两个表格),申报立项资助团队必须同时申报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2)院团委依据团队所属类别、实践意义、活动可行性、实践预期成果等进行评审;

3)资助团队立项后,各团队可预支50%的预算经费用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待实践活动结束后,经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审核实践完成情况,结报剩余经费。(考核不合格,不予结报经费,并保留追回所预支经费的权利;考核基本合格,结报50%-70%经费;考核合格,结报全部经费;考核优秀,所在单位申报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资助时优先考虑);

4)学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实践团队的基本活动费用,如交通费用、宣传费、在外地住宿费用及其他合理费用;

5)报销资助经费必须有正式发票,并须经被资助团队领队在发票背面签字后方可报销。具体报销事宜参照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3.成果要求

各资助团队须在实践项目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材料(包括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照片、实践日记、实践感悟、取得的实践成果辅助证明材料等),同时,根据学校资助的不同等级,各团队须达成以下成果:

A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次以上,或国家级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3篇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活动。

B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2篇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活动。

C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或市级媒体2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2篇以上;形成1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或调研报告。

D等: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1篇以上;形成1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或调研报告。

四、社会实践援助金计划

2014年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即将全面启动,为确保我校学生顺利参加社会实践,避免部分同学因经济困难面临的暑期社会实践压力,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继续设立暑期社会实践援助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提供物质支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援助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科生,以学生工作部(处)贫困生管理系统信息为准。

2.援助金额

学校团委根据申请对象的路途长短,给予100—300元不等车票资助。

3.申请办法

由本人提出申请,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两个表格)。

4.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

社会心理学重点 篇7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往往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应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本活动以幼儿进入小学后会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同桌”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幼儿对小学生活所担忧的有关同学、朋友的交往问题。让幼儿通过模拟的“小学课堂”体验平台,建构“认识新朋友———喜欢新朋友———如何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使孩子体会友谊建立的方式和朋友间交往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 对模拟、讨论小学生活感兴趣,体验快乐的同桌之旅。

2. 习得与同桌(同学)交往的多种方式。

3. 能与同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面对小学生活。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对小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好奇和向往小学生活。

(2)教师已与小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情形有过沟通。

2. 物质材料准备

(1)配乐PPT《同桌的你》、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

(2)桌子按小学教室的要求摆放,椅子16把、讲台一个。

(3)座位小卡片一套、塑料卡牌16个、笔袋16个、书包16个、纸杯若干。

四、活动过程

1. 走近小学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关于小学各方面认识的已有经验。

请幼儿说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根据与幼儿的谈话内容,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

2. 遇见同桌的你,迅速熟悉新的环境和朋友。

(1)在幼儿谈到座位问题时,引导幼儿观察现场座位的安排。

(2)抽签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能迅速找到位置坐好。

(3)教师介绍“同桌”的概念,幼儿简单认识感受新的座位和同伴。

组织幼儿说说对新的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感受环境变化的“新”和“趣”。

教师出示“同桌”卡片,请幼儿解读“同桌”的含义,教师进行最后的定义。请幼儿和同桌打招呼,简单地互相认识。当幼儿出现好的交往技巧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总结。

3. 体验同桌之旅,通过游戏、讨论、互助等多种形式习得与同桌交往的基本方法。

(1)师幼进入小学课堂,开始“上课”。

通过建立小学课堂的氛围,使幼儿产生自己是一名“准小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律意识。

(2)同桌体验活动:制作名字牌。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处理意外事件,以情境促使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制作时发生的事件,请幼儿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同桌协作游戏:搭杯子。

幼儿尝试与同桌通过协商与合作完成任务,自然习得同伴间协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合作完成任务,整合与同桌协商的方式,并感受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4)同桌讨论活动:发生矛盾怎么办?

播放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请幼儿谈谈与同桌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整合提升幼儿的经验,再次播放视频,请幼儿即时对小学生进行劝说。

(5)师幼简单讨论今天和同桌一起的收获与感受后,教师宣布下课。

教师对三个体验活动进行简单的小结,进一步提炼幼儿今天获得的与同伴交往的方式。

鼓励幼儿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一起活动。打下课铃时,教师要和幼儿互相行礼,使小学课堂氛围贯穿活动始终。

(6)教师播放小学同桌的校园生活照片集锦,在音乐中自然结束活动。

换个角度感受同桌之间的亲密与快乐,使幼儿产生继续与同桌相处、期盼自己的新同桌等情感。

五、活动延伸

1. 继续开展《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

2. 开展相关区域活动,增加“我的教室”特色活动区,将黑板和条桌投入区域,鼓励幼儿在区域里扮演老师和同桌,继续玩模仿小学课堂上课的游戏。

社会心理学重点 篇8

一、关注民生,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一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备,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无论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历史表明,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凡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都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必将带动全体人民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二、关注民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在观察处理复杂问题时,就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如果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

我们党始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民主革命、民族解放、联系群众的先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落实发展第一要务,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体现,是始终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开展的,体现了党在不断发展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改革来实现。改革是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发展。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关注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即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三、关注民生。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到本世纪初,我国人均GDP达1000美元,我国总体上步入小康社会,但是是不全面的、不协调的、低水平的小康社会。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建设要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党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方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把以人为本写进党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必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智慧,促进社会的发展。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十七大提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与十六大提出的“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是一大发展;十七大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相比是一大发展;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求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与十六大提出的“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相比是一大发展。总之,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它的提出符合人民的需要,符合时代的需求。

四、关注民生,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保证党始终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即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上一篇:感恩的翅膀作文下一篇:企业经营战略0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