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微课教案(精选9篇)
学会文本细读,通过分析人物的简单对话,来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水生嫂和水生的人物性格
2、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老师通过讲授的方法,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讨论法
分小组讨论问题,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3、点拨法
在同学讨论后,老师在同学的回答上进行点拨,达到加深、巩固的作用。
4、诵读法
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就要深刻体会对话中的含义,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吗、,体会对话里人物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人物之间有效的对话,不仅能达到交流的作用,更能使旁人从对话中感受到说话人的性格特征。在孙犁的《荷花淀》这篇诗画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人物之间的简单对话,接下来,我们就将从这些对话里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2。、文本细读
请同学们看到水生夫妇离别时的最后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的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情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分别请两个小组的人来有感情地朗读(分别请一个活泼外向的女生和一个温柔内向的女生)读完过后,请同学们评价他们两个小组的朗读效果。
老师总结:这节对话,水生嫂应该用温柔并较慢的语气朗读,话中应该带有不舍的情感。必要时老师范读,让同学感受人物对话中情感。
接下来对每一句话进行分析。“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明明舍不得丈夫说的离开,但是水生嫂觉得她自己应该做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这样才能够配得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丈夫。在说这句话时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她爱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乡,但更爱自己的祖国。为了不拖丈夫的后腿,她果断地放开了丈夫的手,但同时她又希望从丈夫那儿得到一些嘱咐,一些安慰的话。所以她问自己的丈夫有没有什么嘱咐她的话。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
老师先给同学分析,然后让同学对下面的话进行讨论分析,把同学分成5个小组,分别对接下的5句话进行分析。小组1 生1:回答 老师总结:其实此时丈夫心中即使有千言万语也化作了无声。他让妻子要不断的进步,识字,生产,可以看出水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2:回答
老师总结:接下来,水生嫂用一个“嗯”字回答了丈夫,这里就是一字胜千言,同时也可以看出水生嫂既有传统妇女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的勇敢战斗的精神。生3:回答 老师总结: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生希望自己的妻子也能像他一样,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生4:回答 老师总结:“嗯”字表明水生嫂性格的温和柔顺,“还有什么?”表明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同时为下文水生嫂和其他妇女们去看自己的丈夫埋下伏笔。生5:回答
老师总结:水生还是忍不住自己心中对妻子的担心,这句话表明了水生对自己妻子的关心,同时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勇敢、有抗争意识的人。3总结讨论
关系代词that,which,who的基础知识。
[课型]
新授语法课。
[所属板块]
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3。
[教学流程]
Step 1关系词who/that
下面我们来学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that,which和who的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歌手张杰)。Look,what is the man?(Yeah,he is a singer.)
What does he look like?(He'sthin.He always wears suits.And most girls like him.)
I like the singer,too.
好啦,现在我们写出了四个句子(如下)。
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想把“I like the singer.”与“He is thin.”这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我们该怎么办呢?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吗?对了,这两个句子都含有共同的部分,那就是the singer和第二句中的He指的是同一个人。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只要将第二句中的He用关系词that来替换就可以了。然后,再把that引导的这个句子放在另一个共同部分the singer的后面。这样,就是“I like the singer that is thin.”又因为the singer指的是人,可用关系词that也可以用who,也可以说成“I like the singer who is thin.”你明白了吗?(如下)
那么用这种方法,你能将“I like the singer.”与下面两个句子“He always wears suits.”“Most girls like him.”合并吗?
是的,只要将其中的he/him替换成who或者that,再把整个句子放在the singer的后面。
Step 2 Let's read and conclude!
Read the three examples together,andtry to find out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
好,现在再来认真观察以上三个句子,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放在什么位置的?关系词who/that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放在名词the singer的后面,所以the singer叫先行词。我们把who和that称为关系词,它们能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其前面的先行词。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定语从句呢?我们说,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叫定语从句。而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就叫先行词。定语从句一般放在先行词(被修饰词)的后面。
Step 3关系词which/that
先来看一看幻灯片上的句子:
上面各句中,它们的定语从句是哪一部分呢?对!that/which引导的那部分就是定语从句。其前面的名词the music叫先行词,that/which称为关系词。那么,之前的who怎么不见呢?who到哪里去了?你想到了吗?——那是因为先行词的缘故!这里的先行词the music指的是物,所以用that或which来引导定语从句。你明白了吗?
最后,回忆一下定语从句的窍门在哪里,判断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关键是看先行词,指人还是指物。即:
Step 4 Let's do it!
好啦,现在留一些作业给你复习巩固吧!
Fill in the blanks with“who/that/which”.
1.The actor______used to bea teacher is ready to help others.
2.The girl______I spoke tojust now is my best friend.
3.The dress______you boughtin the city mall is made of silk.
无愧于自己的经历和天赋,孙犁属于拎出了许多干货的重量级作家。审美趣味使他好像时时注意着经典性,溶化在血液中了。他的小说中人物与情节精妙绝伦,生动别致,尤其口语给人难忘的美感。他学《红楼梦》有实绩,比巴金的画虎类犬自不一样。那时他代表主流声音,在我的视野中高高矗立,他的小说、散文、时论乃至普及性的讲义我都不敢遗漏。他就像手把手教我亲近和深入文学的老师。回想孙犁也会记起很多风华绝代的名字:何其芳、李季、郭小川、闻捷、方纪、林斤澜,还有壮汉梁斌。他们因了孙犁的记述生猛灵动地活在青史之中。孙犁评论林斤澜风格是“大观园中的拢翠庵”,真是一语诛心的示范。
那时有不同的求知渠道及其热点:《红与黑》《牛氓》使我心动,《约翰·克里斯朵夫》同样令我神往,然后我也会为《李自成》、《桥龙飙》激动和豪迈。忽一日有人告我你得细读孙犁,顿有开了天眼的豁亮之感。
我从《骆驼祥子》、《青春之歌》感受北平、从《子夜》感受上海、从《红岩》感受重庆、从《三家巷》感受广东;对北方青纱帐的认识则自然来自《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等书,孙犁以自己的艺术质量却从抗日小说家的群像中脱颖而出,余音绕梁不绝。一九七九年的一天,车间里一位“落胚凤凰不如鸡”的大学生告诉我们:刘绍棠出来了,口气惊喜崇拜,很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感慨。那刘氏十七岁就发表小说,就靠稿费生存。而把他当青苗种的恰恰是孙犁。那时我们正渴望着精神的师长、栽培者、伯乐。
怀想孙犁,就是检视长大成人的历程,李玉和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孙犁影响了我的鉴赏趣味和艺术嗅觉,多年来以此欣慰。他晚年以枯笔行世的《芸斋小说》,恍同日本的浮世绘,我也极爱。那些陋巷里的弦歌、农业文明的绝唱将稳稳地高踞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凌烟阁吧。
而在散文里面,他又是无欲则刚大言稀声。真挚、坦率处叫人心头一缩似的过电:比如写患了重病的邹明时说:“进入晚年,我还想,他能够帮助我的孩子们,处理我的后事。现在他的情况如此,我的心情,是不用诉说的。”在文集自序中讲到他的语言乳汁来自母亲和妻子:“在母亲和妻子生前,我没有谈过这件事,她们不识字,没有读过我写的小说,生前不及言而死后言之,只能增加我的伤痛。”
将近来人们挂嘴的《负暄锁话》与孙犁回忆战友同事的文字一起看,两者都属极品。前者不免超然飘逸,我更爱后者传达出被写的人咳笑体温的亲切、抵足而眠亲兄弟般的朴素。内中有孙犁自己在。多少人抱了偷艺和登门入帐的渴望,然而够格的私淑传人实在不多!“荷花淀派”是个美丽的比附与呼唤。连孙犁自己也不承认。不能贪了虚名旗帜下鱼龙混杂。可我们还是不能不敬佩:单以一短篇小说的名字就能傲立于“山药蛋派”“湖畔派”“鸳鸯蝴蝶派”之间,实为可遇不可求的奇迹。“美的极致”这话也是在孙犁笔下读到的。
放在较大的背景中看孙犁,他擅长和独攻的是“门外野风开白莲”的意境。有些人和作品,注定要被少数人珍爱秘藏。但谁要认为孙犁是区域性的或年代性的作家,我跟他不干!在孙犁的世界里,满是王进喜同志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的精神,没有任何的轻浮颠狂和游戏人生调子,幽默与情趣也往往缺席。读孙犁久了,只感到压抑沉重,借用高尔基的比喻好像心里灌满了铅。冷锋凛人的道义感、完善人格的肃穆氛围弥漫在他的文章里。这是一个连照相都没笑容的人,这还是一个死啃鲁迅的人,连他的购书单流水账都奉为经典。细读孙犁我不免梦回口粮单一的年代。孙犁早期的文字称得上通体漂亮、通体舒服、精短传神。晚年似乎也强化了这种慢条斯理。每说句长话,中途要停顿几下,换口气。标点符号用的奇多。我们天津土话中有“拍老腔儿”的说法,对孙犁来讲,他是有资格拍的想怎么拍怎么拍的。
孙犁式的骄傲和自尊(拍老腔儿)是别人学不来的。“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队列,顺利通过了几十年的严峻检阅。”他在序言中如是说。这里的启示就是:在众犬吠声的日子里守得住寂寞和清寒,敢于说不,敢交白卷,就能得到历史老人的厚爱和恩惠。怀想孙犁,我又记起在鼎湖山七星岩所见:那些裸露在石壁上的树根,石头一样的坚硬苍翠。与石岩横陈纠缠、不分伯仲。看上去顽强壮美,有静止的力量感和耿耿难眠的忠贞。
也有妄者弄出南巴(金)北孙(犁)的说法,不免乱了辈分。爱之深导致的。哪座庙里都有屈死的鬼,哪个大帅的旗下都有偏执的将。孙犁在天津住了几十年,并没有溶入那水陆码头,好像保持一些成见。我寡淡徒劳地在他笔下找到“杂巴地”、“路子广”等略带方言色彩的字,惜乎贬义居多。这是天津的不幸和交错吧?孙犁不像冯骥才,对市井不屑一顾,也不打算淘金,他好像把自己紧锁在四十年代,定格于农村水乡了。当年居津,孙中山住过的利顺德饭店经常路过,梁启超的“饮冰室”我也知道在河北区一宫附近的什么花园洋房。每次从孩子姥姥家出来,穿万全道路过山西路,我爱下意识把某个门洞想成是孙犁的住所,蹬自行车的姿势有些凝重。在鞍山道老报社门外,在列为文物保护的“张园”门口,我更假想过孙犁身影。我婶母的同事是孙犁子女的班主任;有关他在文革中的际遇,并没有像吴玉如那样和弟子们卖煤球去了,听说有人想乱点鸳鸯给他介绍当时炙手可热的江青的红人、远亲王曼恬。同饮津沽之水,却好像有河汉之隔。我走不近他。同城三十余年,每每只是于报纸上了解他,当有外地来的文化人到津时,谒见孙犁是种崇高的礼遇。现在我已四十多岁了,我从南方怀想孙犁,想说出好些杂乱的坦率的也很私人的感受,却有怕说早了或来不及说的惶恐。离开津门后我才开始能写些可以印成铅字的东西,口味却变了,我只能弄出平视甚至俯视孙犁的文字来,我不情愿地自外于他,这在当年是想不到的,正如别人无法想像我从残缺不全的书中所感受的幸福。
风骨个性残烈实话悲愤苍茫。这些词组我记纸上是准备搞孙犁专论的,年少点的读者可能光见了他的“弹别调”的文章。他的严肃会阻塞削减他的拥护者数量。自解放后孙犁的重要贡献就是培养作家,他习惯了授课的语气。可是惟我独尊在多元的空间毕竟格色,引起不服气,积沙成塔的对立情绪。
我深深检讨自己:虽然酷爱他,也引为防身的法宝,但是始终未能贴近他,更谈不上学像了他。我很沮丧,十分焦灼,也有其他因素干扰了我。这可能又回到“拍老腔儿”的话头。物换星移,有些地位崇高的巨匠和名家,轻易就在我心中失去了威信和光环。孙犁永远严肃永远教导永远曾国藩家书般的道德公理,我内心有抵触,避之则吉。比如他的晚期就满眼官司文章、火气话语。陈寅恪有诗云: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这是文学以外的孙犁,隔开遥远的时空望去,我仿佛望见一位孤寂的不苟言笑的老人。怀想他,我脑海涌出很乱的思绪及字眼:“拗相公”“偶像的黄昏”“模糊的铜镜”、“白头宫女”、“九斤”,但我还是记起余英时先生关于陈寅恪的“文化遗民”的论述。越往后发生的现象,越是孙犁的老眼所不愿见到的。可惜我们不能经常再听他的批判和责备了。我顺手拾取的“遗民”字眼但愿不被理解成贬义的,因为能和陈寅恪看齐者鲜矣。我理会,遗民心态就是对过去岁月和旧有价值体系低徊不去忠耿难眠的情势,对新潮的不葺事物反感对立,没心思认同。他可能连污水带婴孩一起泼了,更可能敏锐地看穿“新”宇彩衣下的“沉渣泛起”。他对自己无力改变的这个烂掉的世界满是愤憎与失望。这是一个心如古井、以孤僻冷落为主色调的老人。昔日的前景飞速地变幻成背景,选择的自由和信息的开放加上我们没到恋旧之龄,不会盲目弱智到惟孙犁的马首是瞻,但在浮躁失重太久时,平静地听听他的个性顽强旗帜鲜明百折不悔的诤言,会知己知彼和丰富许多。
小时候我上课不认真听讲,往往失望于老师某些解释的败笔性,心里就虚设假若我在台上,如何如何。现在观望孙犁,我们今后怎样做老人,也算现成的例范。只可能到那时不知不觉间依样画葫芦。为什么大西洋的海潮可以睫瞬相交、伦敦恒生指数可以随时获取的时候荷花淀偏偏离我遥远了?其实比遥远更甚的还有很多遗忘。非故意和无法控制的。
教学目标: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4.渗透学法,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2002年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此时,我给大家一种名著的阅读方法,其他作家、评论家评论的文章中的语言,而没有直接接触作品。这一种阅读方法称为镜中看花法。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师:其他同学还找了什么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改写水声嫂的语言。
例:改写了“夫妻话别”:“你走,我不拦你,咱们一起走。” “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会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水生嫂改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小结:说说水生嫂是怎样一个人?
生: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又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又她来承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对丈夫端饭,听说丈夫参军,手指震动了一下,体现了温柔体贴。生:丈夫参军,她并没有脱丈夫的后退。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板书: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1)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3)(4)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为什么? 逐句分析:战争中的女人是什么样的性格?
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青年人总是朝着愉快的方向去想,不久,她们又说笑起来了,她们说些什么呢?又表现了她们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二)归途说笑 师读“你看说走就走了”到“又唱起来了。” 生讨论评议。
正当她们说笑之时,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0页上的文字。
女生齐读: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师:哦?说来听听。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女人眼中的战争是怎样的?
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通过女人的视角,让女人参与这次战争,通过她们的语言,展示了荷花淀女人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五、研究诗化的语言与环境的描写
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怎么体现出来呢?
1、2、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
诗化风格的浓郁的地方特色环境描写。
提供思考方向:这个故事题目《荷花淀》,孙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荷花淀的故事,这篇小说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个故事发生荷花淀的故事?那些地方能够题材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不是又是构成孙犁先生诗化的风格呢?
六、延伸: 讨论:
1、回头想想,有女人参与的战争作品有哪些?或者从女人的视角描写的作品有哪些?
《红色娘子军》《花木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读了这片荷花淀,联想一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等以女人为主体的战争题材文学,我们有什么感触呢?(浪漫化)
结束语: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描写战争的题材很多,但从女人的视角方面描写,把女人当作战争的主体描写对象,读荷花淀,不是读一篇作品,而要去读一类的作品。
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 水生嫂
勤劳善良、温柔体贴
深明大义。
(战争中的女人)
1、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
2、分析水生嫂的性格特点。
3、分析小说的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4、分析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教学重点:
1、目标2
2、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都喜欢看战争题材的小说或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那么这些作品有那些共同特点呢?学生回答:……我给大家归纳一下:第一、作品中往往塑造了英雄形象,他们要么是机智、勇敢的战士,要么是运筹帷幄的将军。第二、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别于以上风格的战斗作品,那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大家为这三个小片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三、研读课文
请大家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要求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从中挑选一个来进行研究。(前后桌可以作为一个小组)
1、小说的环境描写;
2、水生嫂的性格;
3、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四、鉴赏课文
(一)、小说的环境描写
1、找出环境描写的有关句段,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文章是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便不觉闪现出断壁残垣、烈火硝烟、血污泪痕。
主要的环境描写有三处,以第一处为例: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而这些氛围,正烘托了水生嫂勤劳、善良、温顺、淳朴的形象。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3)段。
(二)、水生嫂的性格
1、本文的环境描写与众不同,本文人物的刻画更是栩栩如生。
学生自由谈谈水生嫂的性格。
师总结: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深明大义、坚贞勇敢。
2、让水生嫂用另外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的是另一种个性: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儿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三)、抗战中妇女的成长
1、“逆境造就人才”,因此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
师总结:以水生嫂为例,她也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里还没有多大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是习惯性的顺从。
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了一个大飞跃。
2、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提问: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
师明确: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五、归纳主题
学生对对联:
贤惠体贴夫妻之情深
坚贞勇敢家国之爱浓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对话,要求:a、围绕一个话题;b、对话不少于四人;c、字数不少于200字。
2、阅读《语文读本》(第四册)上茹志鹃:《百合花》
七、结束语
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写作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
“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
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
(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
二、总结与引申
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
《荷花淀》到底有哪些美值得我们欣赏呢?
第一,《荷花淀》给人最直接的美就是诗歌般的语言美。有人评价说,孙犁的小说是“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用散文诗的语言写小说,是孙犁的特点。小说的开头,描写水生女人编席子,作者把这个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作者以简练、质朴,而又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净美的劳动画面:月光明亮、院子干净凉爽、女人勤快、工艺娴熟。这诗的语言把人们一下子就引入了美的画卷。特别是下一段:“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本来是水生女人编席子,可一下子就变成了“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诗的语言不是把劳动场面完全给诗化了吗?
除此而外,小说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作者依然用散文诗的笔调。且看妇女们在巧遇敌船时摇小船进荷花淀的描写:“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张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作者的描写很客观,但充满诗情画意。妇女们在战斗中转惊为喜、紧张而愉快的感情被表现了出来。通过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来描写,有利于渲染和加强感情色彩,这常常是诗歌的写法。
诗歌般的语言,让人物置身于一个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也让读者有了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荷花淀》给人的另一种美就是无巧不成书的情节美。《荷花淀》的情节,美就美在一个“巧”字上,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巧遇敌人,巧逢亲人。这种无巧不成书的情节安排是作者的潜心经营吗?对此,仔细分析,便知分晓。
水生与妻子话别,我们从中得知了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庄上七个青年报名参加游击队,说明淀里的斗争形势紧张,这不是为游击队和敌人的交锋埋下伏笔了吗?正因为情况紧急,丈夫们没能和妻子告别。可做妻子的偏藕断丝连有着点点的缠绵,这马庄探夫就成了必然。出发前,水生嫂的提醒和其中一位妇女的“哪里就那么巧”的说法,明显地让人感觉到了此行的危险和她的心存侥幸。果不其然,在归途中她们真的遇到了麻烦,敌人的大船紧紧跟了上来,她们只能摇着小船驶进荷花淀。由此,妇女们归途遇险不是凑巧,实属必然。当她们把小船摇进荷花淀时整个荷花淀全震荡了起来,后来她们竟发现了“荷花变成人了”,在这里,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丈夫,荷花淀里逢亲人,这事巧吗?试想,有敌人出现的地方,就有子弟兵,可为了彻底歼灭敌人,他们只能选择荷花淀打埋伏,那么,在这里夫妻巧相逢也成了必然。必然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巧合,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给人惊喜,又值得回味。
第三,《荷花淀》让人感觉到的还有一美就是清香四溢的环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流露的都是人物心中的情。荷花淀环境的清香四溢都缘于那淀水、荷香。水生女人编席等丈夫时,小说有这样的描写:“……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是水生女人眼里的荷花淀,家乡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全在那“银白世界、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里,这样的环境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水生女人内心的纯净和美。
还有,几个女人离开马庄归途中的景物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上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女人没能见到自己丈夫的那点伤心和失望,全让这“万里无云”和“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的环境描写给表现了出来。虽说她们失望、伤心,可淀水的清凉却给人以舒适感,女人心里的不痛快似乎也让水面上的凉风吹走了。女人们对丈夫的那丝柔情、牵挂和积极开朗的性格特点也随这一环境的描写显露了出来。
最让人振奋的景物描写是女人们在遇到敌船后那段关于荷花淀荷叶、荷花的描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小说以“铜墙铁壁”和“哨兵”来比喻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和那粉色荷花,这样的比喻给人以坚强的斗志,并交代了子弟兵抗敌的决心。根据地英雄儿女的精神,被这舒展的荷叶和高高挺出的粉色荷花抒写得简单明快。
本文的环境描写处处飘溢着清淡的荷香,战争的烟云被这四溢的清香洗涤得荡然无存,女人的质朴也被这四溢的清香洗濯得更加风姿绰约。《荷花淀》清香四溢的环境美让人回味无穷。
第四,《荷花淀》让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美就是活生生的人物美。写好人物是小说家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荷花淀》作者选择的人物对象是几个青年妇女。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孙犁选择了最能细微描述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的人物对话这一艺术手段。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小说中共有四处对话,第一处,是水生和妻子之间的对话描写: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这段对话,作者写得细致入微、曲折有致,水生的顾虑,妻子的焦急,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话质朴无华,但细细品味,却是一曲情思绵绵的对歌。小夫妻一问一答,尽显妻子对丈夫的温存、体贴,含蓄地表明了丈夫对妻子的一脉深情。
再看几个青年妇女探夫前的一段对话: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让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短短的五句话,充分地展示了四个青年妇女的不同性格。“忘下了一件衣裳”,显然是借口,这个女人的感情表达委婉含蓄,给人以文静贤淑之感。“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她,性格豁达,心直口快。水生嫂的话,显示了她谨慎、沉稳的性格特点。最后那个妇女的话,情味最足,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过门不久的新媳妇,羞羞答答,性格腼腆,假话寓真情。
歼灭战结束后,她们在归途中又有一番对话:
“看他们那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段对话,表现了她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性格特点。
《荷花淀》以简洁、诙谐、风趣的对话为读者塑造了一群活生生的妇女形象。从这些妇女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
《荷花淀》因为是“诗的小说”,其中的景色美、物产美、人情美、劳动美……甚至连战争的描写都是美的。走进《荷花淀》,走进了美的画卷。
一【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者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写作背景】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沟桥事件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三【词语预习检查】
苇眉子 虾篓
晌午 扒趴
跺来 吮了一口
撅着嘴 惦记
膝盖 藕断丝连
窜进 凫水
四【基本鉴赏】
1、为小说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力求简洁准确。
答:
送夫参军
寻夫遇险
助夫歼敌
学夫战斗
2、描写人物的方法?
答:
景物描写
人物对话
细节刻画
3、“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不是正舍不得丈夫走吗?何不直接挽留一下丈夫呢?哪怕是多呆一天也好。可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答:(1)、震动:
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
(2)、吮:
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局,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答:
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5、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答:
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谑的感情。
6、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答:
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7、【塑造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言行描写。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就有多处,而且写得多情而精彩。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1)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答: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2) “他们几个呢?”
答: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
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 “怎么了,你?”
答:
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
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4) “你总是很积极的。”
答: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5)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答: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6)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答: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7)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答: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8) “嗯”。
答:
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 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 个性化的语言
夫妻话别 → 勤劳朴实、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
商量探夫 → 机智伶俐、质朴憨厚、稳重谨慎、率直急切、忸怩含蓄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8、水生嫂和祥林嫂之比较
答:
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一样。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惠、温顺的村妇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
9、水生嫂等白洋淀妇女形象?
答:
这篇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群体形象。她们勤劳善良、勇敢质朴,明大义,识大体。她们深爱丈夫,但在国难当头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
经历了荷花淀伏击战后,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同时对丈夫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投身抗战行列来。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及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不仅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10、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答:
作者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11、"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答:
荷叶象铜墙铁壁
--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
黄艳映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领会小说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与人性的真善美。学习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学习难点: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体现“诗化”小说的特征。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朗读法、引导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大概大家都会想到硝烟弥漫、血肉横飞、恐怖、血腥等等这些词语。其实古今中外也有不少描写战争场面的文学作品,比如说,欧洲的“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了。(英国)”。而中国唐诗也有许多相关的诗句,如李白的“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张藉的“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发生的一场伏击战。但是,这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它呈现的不再是残垣断壁,不再是硝烟四起,而是一场“诗化”了的硝烟。那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被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绝唱”——《荷花淀》。
二、作家介绍: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整体感知:把握小说的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要求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夫妻话别 开端 ②探夫遇敌 发展
③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
四、研读文本:品味小说的诗意
1、披文入情赏美景——淀中景
△启发思考:这篇文章中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景美、人美、情美。是一首清新明丽诗,是一幅淡雅朦胧画。
(1)学生集体朗诵:“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联系作者简介中提及到的“诗化”小说写作风格,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来朗读?
(2)学生个人朗读:“月亮升起来„„在她怀里跳跃着。”
教师点评:
①节奏要缓慢
②语气要轻柔、柔和
③韵律有致
(3)学生以诗行体方式集体朗读第一段:“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品味“诗味”的语言。
△启发思考:这几段的环境描写得非常美,它除了描写了自然风光,还写了什么?写得那么美,用意何在?
△明确:
朦胧淡雅月下荷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 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 熟练的技艺 富饶的出产
揭露了自然与人的一种和谐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称为“天人合一”。(对比高尔基《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①自然和人→和谐之美→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朴素的爱国精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自然和人→宁静之美→渲染清新淡雅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凝造氛围,烘托形象)③自然和人→流畅之美→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展开故事)
小结:
苏轼曾评论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这篇《荷花淀》我们可以说是:“文中有诗,文中有画。”也可以说是:“非诗却如诗,非画胜似画。”
五、作业:课后习题第一题
六、板书:荷花淀
孙犁
自然与人 和谐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读文本:品味小说的诗意
1、沿波讨源见真情——淀中人
(1)学生找出在课文中主要的人物关系:水生和水生嫂、水生嫂和青年妇女、水生和战友
(2)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诵“夫妻话别”的对话:(注意神态描写,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利用“替换对比法”分析人物的心理状态。)
①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怎么了?” ▲“你怎么了?”
体现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和稳重的性格,对丈夫的关心、关切。
②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不嘛,你不要走嘛!”
▲“行啊!你走了我就回我妈妈家!”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③“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有家印刷厂把此句中的句号印成了逗号,为此孙犁先生大为光火,说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你说错误在哪里呢?逗号与句号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是逗号,这个就成了转折复句,重心在后句了,那就是说女人是不开明的,拖她丈夫的后腿了,应该说水生嫂这话是发自内心的,她是理解和支持丈夫的,体现出她的深明大义。
④“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要是被捉住了,你也不要跟他们拼命。”
这句既写出了水生嫂对爱情对丈夫的坚贞,写出了夫妻俩的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保家卫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文中除了水生夫妻的对话外,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①要求学生从以下这些话中找到相对应的人物性格特征。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爽朗直率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稳重谨慎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机敏伶俐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爽朗直率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忸怩含蓄
②女生齐读这段对话,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明确:《荷花淀》主要描写的是对象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妇女。白洋淀妇女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她们深明大义,善良朴素、勤劳勇敢,像荷花淀的荷花一样品格崇高,出淤泥而不染。
小结:通过荷花淀中人与人和谐的关系,我们看到的是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夫妻的恩爱、并肩的作战、诗意的栖居。
2、诗情画意与泥土气息:孙犁的“诗化”小说(1)“诗体小说”
(2)“小说与诗的结合”(3)“荷花淀派” 明确:《荷花淀》的写作风格:淡化战争氛围,浓化乡土气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完美统一。
结课:《荷花淀》展现了在惨烈的战争年代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纯美的一面。反看如今,和平的时代却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尖锐冰冷,甚至是剑拔弩张。所以才出现老人跌倒不敢扶,夫妻反目互厮杀,才会有各种人为的天灾发生。我们要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时刻保持一颗真善美的心,善待他人,善待自然,这样才可以诗意地栖居。我想,这才是《荷花淀》作为传颂已久的经典篇目留给我们一个“诗意”的启示。
二、作业:(二选一)
1、阅读另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西线无战事》。同是写战争,与《西线无战事》的残酷惨烈相比,《荷花淀》景明人美,情真意切,无处不表现朦胧素淡又清新明丽的诗意美。你更欣赏那一个?为什么?
【荷花淀微课教案】推荐阅读:
荷花上课教案07-17
关于荷花的诗句——《荷花》06-22
荷花淀优秀读后感11-01
介绍荷花的作文:南泥湾的荷花06-04
荷花06-03
《荷花》评课稿06-08
荷花诗句大全07-07
荷花的比喻句06-07
《荷花》教后反思06-17
夏天荷花的古诗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