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精选12篇)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中,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数比重激增,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焦点。由于这些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且流动性大。为了让这一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从幼儿、教师、园方、家长四个角度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关键词:幼儿教育;流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齐抓共管

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城市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应当看成是自己的问题,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近几年来,我园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园率年年增长。由于这些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且流动性大,导致这些入园幼儿的教育成了棘手的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不仅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许多一线教师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为让这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探索尝试,从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个角度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现将我们的的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第一,从幼儿角度,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我们确立了“一帮一”的幼儿互助生活学习方式。新入园的农民工家庭幼儿一入园就分配到一个学习的小伙伴。在坐位的安排上,在分组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午休和劳动时,教师都注意让这些幼儿有一个好伙伴在身边陪伴。

例如,新入园的幼儿方言较重,与大家交流不便,有个城市儿童与之相伴,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不到半年,就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交流顺畅了,这些幼儿入园时的自闭和自悲问题就解决了。又如,新入园的农民工幼儿娟娟没有卫生意识,来园后不知道带手帕等物,常用衣袖擦鼻涕,同桌每次都有礼貌地递上一片纸巾,渐渐地,这个小姑娘也知道要随身带着备用的卫生用品了。

再如,一些农民工家庭的幼儿不懂得来园时和老师打招呼,离园时和老师说再见。一则是羞涩,二则是家长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让一帮一的小朋友示范给他们看,一点一点地将这些待人接物的生活小细节当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攻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好伙伴以身示范,这些幼儿的好习惯也就慢慢习得了。

第二,从教师角度,指导习惯的逐步养成为了让农民工家庭的流动儿童在园中不受歧视,我们别出心裁地启动了“特别关爱”活动,专门针对农民工家庭子女的行为习惯问题补课、开小灶。例如,有的老师从最简单的事教起,如教给这些孩子饭前要洗手,要在自来水管前“湿一湿,抹一抹,搓一搓,冲一冲,擦一擦”,让这些孩子一点点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幼儿养成长期讲卫生的好习惯,老师还组织了卫生周调查,利用午休时间检查幼儿的指甲是否干净达标,头发是否坚持洗净,提醒幼儿勤洗衣勤换衣等。为了让幼儿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我们还自编儿歌《我是懂礼好娃娃》《文明礼貌真重要》等来教育他们。

由于许多幼儿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幼儿照顾不周,所以老师在幼儿教育课程

中专门增加了卫生礼貌常识课,教给幼儿如何洗衣叠被、洗脚刷牙、洗脸洗头,如何与人打招呼、和平相处等这些日常文明礼貌礼仪,还不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来境加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如,洗手绢比赛、唱儿歌比赛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娱乐中熏陶好习惯。

三年下来,许多幼儿普通话过关了,好习惯养成了,为了让孩子的好习惯持久坚持并终生受益,大班每年都会搞一个班级范围内的亲子互动活动,做为幼儿开放日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有的孩子用行动演示给家长看,那阵阵鼓励的掌声会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道路明白,做一个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孩子才是人人喜爱的好孩子。

第三,从家长角度,建立习惯养成的督导

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不理想,所以才让他们有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讲卫生懂礼貌等行为习惯,要从源头抓起。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在园内开展,也把对家长的素质提升纳入了我们的工作范畴之内。

首先,我们建立起“家长课堂”。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较忙,我们教师分别用周六周日两天的上午时间,不定期义务为家长讲解有关儿童成长的理论知识,家长可选择时间每周到园听课一次,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增加他们的育儿经验。我们还准备一些教育儿童的有关资料打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家长学习。

其次,我们帮助家长建立起互相学习的接待室。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在接待室中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接待室中,我们挂上一些优秀家长及幼儿的照片,下面标上他们所在的班级和幼儿姓名,让各班级的家长都知道哪些家长更加懂得教育孩子,方便他们取经、学习。

再有,我们针对一些特殊幼儿,专门建立了一些家庭档案,跟踪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并做为研究的重点,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

第四,从园方角度,塑造习惯养成的环境

结合近几年来入园幼儿中农民工家庭子女不断增多的现象,对他们的培养教育成为园方比较重视的问题。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策略性研究,许多老师积极响应,认真配合,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程式化的做法。我园不仅思想意识上重视这一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从卫生检查体系的量化,幼儿活动的安排设计、教师的进修再学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开设了家长课堂,为家长灌输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还请来专家为家长上课、答疑,为提升孩子的文明礼貌和卫生意识,不仅在园内想尽办法,还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多方齐抓共管,效果的确喜人。

总之,搞好幼儿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努力,汇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才会卓有成效。参考文献:

[1]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2

一、寓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一日活动训练中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不能主动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和穿鞋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子和衣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能穿鞋子的同伴学习。当能力弱的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寓道理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根据这一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家庭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达到家园共育。特别是新时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和小少爷,想要什么家长就会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从而才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 小朋友早! 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有的过程看似很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常规于幼儿主动参与制定中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如幼儿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户外活动的顺利发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尽管每次活动前我再三叮嘱,可还是有极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我改变老师制定出条框,强迫幼儿去做的方法,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出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 幼儿纷纷出主意,积极发言,如不捡石头,不捡棍子,不爬高,不打闹等,如谁犯了其中一条,就自己站到旁边去改。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不仅使幼儿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会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条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最终能够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3

(一)内部环境因素

学前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子婴孩,教妇初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家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场所,而父母又是幼儿的监护人,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家园共育的一个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家庭的物质条件、组织结构、家长的文化水平及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习惯的养成有莫大关系,由于现如今许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儿童往往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许多父母及祖辈对孩子过多溺爱,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使得儿童的行为习惯出现诸多问题,体现在任性、叛逆、依赖性强、不礼貌等,这给儿童健康成长、良好行为的养成带来的阻碍。

(二)外部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一个社区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密切互动,共同决定这儿童的日后成长。家长与儿童是相互影响,而幼儿园的教师与管理者也与家长和儿童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良好行为养成的社会因素。

二、家园合作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一)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主要涵盖了关系、体贴、爱护、尊重等等,让幼儿在这些氛围中感到内心的温暖,让幼儿充满阳光的生活,这样幼儿的心情愉悦、朝气蓬勃,并且学会爱护他人。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离不开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帮助幼儿在这样融洽的环境当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谦虚、有礼貌、乐观、热情、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心理健康。

2、正确引导深入细致的沟通

作为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提供平稳的生活学习环境,还需要采取平等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一定要相信幼儿的能、理解幼儿的想法,并且成为幼儿的知心好友。作为家长的所作所为属于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养,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便于培养幼儿优秀的内在品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幼儿园应该多组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磨练意志,学习生存。组织各种文体趣味活动,让幼儿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1、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有一部分家长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其他的都所谓。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育的效果,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习惯养成观念,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2、科学教育方法的有效运用

培养幼儿应该持之以恒做事,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明道理,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非语言信息的影响等都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3、重幼儿认知教育和幼儿行为培

有不少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不少幼儿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但让他们去向某人转述一件事情,或让其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如果任凭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幼儿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智力的开发,而且要重视幼儿认知行为的培养。

三、结论

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其实道路并没有那么难,幼儿园和家长之间做到通力合作、形成家园联手的关系网,在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育儿观念的指导下,在思想上进行有效的互相沟通和借鉴,就能够培养好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多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需要家长与老师、幼儿园与家庭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锻炼和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家园结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摘要:当今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幼儿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不容乐现。要想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情感动力,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随机教育,游戏,幼儿情感,主题活动

引言:有一对双胞胎,在他们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和热议。于是他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其母亲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从小抓起,并坚持不懈,这就是我的秘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确实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规程》总则第五条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提到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很多孩子的家长认同这样一种幼儿教育:小时候让孩子学太多东西并不实际,应注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特别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有了好习惯以后学什么都不晚。但作为一名幼教的我也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携手,才能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形成期。老师可以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合在一日学习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限。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如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懂得故事中所讲的道理。比方“孔融让梨”就是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自私,学会分享。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不但要约束自己,还要监督他人,讲究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洗脸,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纸屑,碰到垃圾要主动捡起,保持良好环境卫生,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对人有礼貌,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到校要主动和小朋友、老师问好,回到家要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我回来了。”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不客气”“打扰了”等。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强化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主设计一些游戏活动,用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地养成。比如: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后,我就带幼儿到活动区去玩滑梯,结合游戏强化幼儿懂得谦让,不拥挤,注意安全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大童让小童。对幼儿表现出不好的行为习惯给予指导和批评,如不按秩序滑的,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另外为了幼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内设立“比一比,我最棒!”谁表现好就给他一些物质或行动上的奖励,使幼儿正确的行为得到认可。

3.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他们模仿的直接对象就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教师的话可以说是“圣旨”,家长的反映也是“孩子不听我们的,就是听老师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旦违反,要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正餐时及午睡时,我时常给孩子们说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我和搭班老师吃饭时,就各自分开,不互相讲话,因为孩子们看着呢?偶尔我们在一起谈话,也给孩子们讲清为什么讲话,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如古人所言“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教师不论在哪些方面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二.家园共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未入园之前,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单方面的教育形成的,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方能取得成效。因而,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照顾是细心周到,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如到校后,家长都要给孩子搬凳子,让孩子坐,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刚养成的习惯得不到巩固,成效不大。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育目的,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进行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丰富家园联系栏,宣传有关教育方法,如育儿微博。(4)开办家长学校,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三.结合社会环境,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又是幼儿接触的另一个大群体。所以,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极大作用。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个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如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的地方,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要爱护公共设施等。有一次,我们去春游,到了公园,好多小朋友去摘公园里的花送给老师。我发现后,及时制止他们,告诉他们你们的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就损害花草树木,花不能随便去摘,是园林叔叔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供人们欣赏的,是美化我们的家园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其次,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例如我带自家的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到朋友家后,儿子很高兴去玩朋友家的玩具,临走了,儿子拿着朋友家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要带回家,我不同意,朋友却说:“一个小汽车,带走吧,没事的。”我对朋友说:“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间一长,好拿别人的东西,要让他知道,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是别人的,不能随便往家里带。”

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只有三方面统一结合,才能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乐于交往.勇敢”的幼儿,一个让“家长、老、社会”放心、省心的幼儿。

参考文献: 【1】 于春柳,刘锐,牛平《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长江教育学院报2006年12月。

【2】

吴颖《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2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篇5

郑安辉

学前阶段,正是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行为品质形成的个性空间,促使孩子坚强意志品质的生成。不要认为他还小,稍作纵容。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在这个时候生成。

首先,熟知幼儿心理特征,循循善诱。

幼儿三岁以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出现因自己的愚笨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羞耻心里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一般来看,孩子在如下情况时羞耻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

1.自己做错事或说错话的时候;

2.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

3.申请加入某种组织或要求参加一项活动而未被准许的时候;

4.公布“好孩子”名单而没有自己的时候。

这时父母要善于配合学校,细心体察孩子羞耻心里的微妙变化,审慎地去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善于运用它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歉然、反悔的情绪,抓住这一思想转化的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导之以行。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切不可挖苦、斥责、羞耻,甚至体罚,这样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孩子一旦失去羞耻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习以为常,反而会造成不求上进。

其次,因时因地,适时教育。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校的教育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社会正确的舆论导向行成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

会利用身边的人和事适时的去教育孩子。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待人接物、与人交往;当出外行走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认识交通安全标识;当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怎样求助;当遇到危险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怎样防护、自救等等。

最后,创造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

一是要平等,俯下身子来教育孩子;二是要互信,要以一种尊重的口吻来讯问孩子;三是教育的方式要持之以恒,因为孩子容易出错,且同一种毛病还容易反复出现,一定要在矛头一出现的时候就抵制回去;四是教育的原则要自主发展,因为孩子的身心还很脆弱,不要给他施加太多的压力,过早要求太多,容易造成“厌学”情绪。

总之,只要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坚强意志品质,对一些纯知识性、特别是一些特长方面的要求,自是大可不必。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6

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北路小学校长沈广慧告诉我们,小学一二年级是养成阶段,要让孩子逐渐养成按时休息、按时起床、按时学习等生活习惯,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需要。但是实际上这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始自孩子的幼年。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证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潜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

劳动习惯,同样是一项就应从小培养的行为习惯。此刻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做事靠自己的意识。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靠性。

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现代家庭中孩子养得娇,往往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殊不知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好处。就应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构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

礼貌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

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状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构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群众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

人是社会性的。对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提醒孩子与周围伙伴友好相处,要让孩子有群众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忙别人,或为群众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家长应因势利导,支持孩子主动帮忙他人,用心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才会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群众意识,学会遇事思考他人的感受,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

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

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此刻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不仅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还使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我们重点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二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潜移默化的物质环境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实践可能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物质, 没有物质的环境是空洞而贫乏的, 而物质质量的高低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成人尚且如此, 各方面发育还未完善而模仿力强的幼儿, 其行为、思想、人格的建构更是依赖于物质这一因素。然而一成不变的物质环境, 也难以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 在实践工作中, 我们创设富于人文的、多变的、互动的物质环境以吸引幼儿, 影响改善其行为习惯。

1. 创设富有人文色彩的幼儿园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幼儿园是专门培养人, 教育人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场地的概念, 它是一种环境, 也是一种氛围, 同时也是文化的理念, 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 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园所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环境育人的功能。我们试图营造一种氛围, 努力做到让墙壁能说话, 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 我们首先注重做好“四个利用”, 凸显园所文化。“四个利用”即:利用幼儿园橱窗展示师生养成教育成果;利用各班级“家长园地”, 创建班级特色;利用走廊墙壁悬挂《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画册》, 宣传身边良好行为习惯;利用各种温馨的标语牌, 对师生、家长进行提示, 规范幼儿的言行, 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自觉形成。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最显眼的位置展示《幼儿生活守则》的文本内容, 让教师和家长以及进入幼儿园的每个人, 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宗旨, 关注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的特色, 认识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园上下楼的走道上, 我们还将幼儿守则画册的部分内容制成宣传版画悬挂起来。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 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宝宝, 这条你能做到吗?”“妈妈, 这个小朋友在洗手, 我也会洗”“这位小姐姐在干吗?她们做的对吗?”通过一幅幅养成教育系列主题画, 提醒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做起”。

在幼儿园“养成教育”橱窗里, 分设了“养成新动态”、“教师说养成”“家长谈育儿”等栏目, 通过这个平台, 展示班级亮点, 促进师生交流, 吸引家长参与。精心布置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处处都设有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等行为标牌, 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 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楼道里张贴“轻声慢走过走廊”、“别碰我, 我怕脏”、“请讲普通话”等提示牌等, 处处为幼儿提供了形象逼真的情景示范, 时时提醒着孩子、教师、家长。这些环境不断与幼儿、家长的互动, 让教育更有实效, 对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形成了我园富有特色的园所文化氛围。

2.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小环境

环境是幼儿耳濡目染的教育介质, 是幼儿自然成长的良师益友, 环境的创设更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才能使幼儿园的空间突显养成教育的价值。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同, 各班养成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有的班“明星宝贝”栏中开设了“我有好习惯”专栏, 有的班级将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生活守则》内容制成幼儿看得懂的表格, 每天教师和孩子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记录和评议。也有班级将《幼儿生活守则》部分内容编成好听的儿歌, 并配上有趣的图画, 贴在活动区里, 幼儿随时点着儿歌大声读出来。有的班级还将守则内容分阶段、分重点的布置在班级心愿墙上, 做到不断提醒, 不断更新, 从而提高了幼儿兴趣。优美、富有童趣的环境对幼儿来说, 既能让其欣赏, 接受美的熏陶, 更能通过富有寓义的画面无声地指导, 教育幼儿的言行, 因此我们还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融入到班级日常生活环境的创设中, 如:在活动室布置一幅幅洗手、洗脸、进餐、不乱扔果皮的画, 让幼儿在欣赏画的同时, 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鼓励幼儿学一学, 做一做, 这样幼儿就会轻轻松松接受洗手、洗脸的卫生教育, 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在小班, 为了让幼儿午睡时把小鞋子摆放整齐, 在每个孩子床前画一双小鞋印, 它无声地提醒孩子们睡前要把小鞋放整齐;在中班布置“正确坐姿、站姿“的示范图;在大班, 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如何做好值日生“。在盥洗间贴上等候排队的图案, 在美工角贴上纸屑扔进垃圾桶的标志。游戏时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 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 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教室里的各种标识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 有序地进行。有的班收集纸盒、饮料瓶制作文具墙, 引导幼儿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废物利用的意识, 养成用完文具要物归原处, 有序摆放的习惯等。在此, 环境的教育作用尤为突显, 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可以实践的情景和空间。

二、无处不在的精神环境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氛围基础

物质环境固然重要, 但物质所呈现出的精神层面的环境,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具有推动力。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实施的教育, 形成的与幼儿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 都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保障

教师, 作为幼儿环境育人中的能动要素, 是幼儿心目中模仿的偶像, 教师率先垂范的言行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 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 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 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 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 严格要求自己, 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 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 以大方得体的仪表, 稳重端庄的举止, 亲切和蔼的态度, 文明礼貌的语言, 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 去感召幼儿, 启迪幼儿, 最终达到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 对爱模仿的幼儿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只有教师的以身示范, 才能以教师良好的行为来陶冶幼儿, 榜样的作用胜过简单枯燥的说理。

作为教师更要有耐心, 善于发现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点滴进步。幼儿的行为一但获得肯定, 就会立刻得到强化, 因此, 教师不能吝惜表扬鼓励的语句, 当幼儿稍有进步时, 教师的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句话都能让幼儿感到激动、高兴。在这一体验后, 幼儿会想到继续这样, 又会得到表扬, 如此反复, 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 产生良性循环, 可以较迅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 越是幼小的儿童, 越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对于幼儿, 教师除了满腔的热爱, 还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教师因所处的位置, 深受幼儿的喜爱, 但如果一味高高在上, 简单规定幼儿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不利于幼儿自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老师应该常常弯下腰, 蹲下身, 成为幼儿身边的“小伙伴”, 倾听幼儿的心里话, 了解幼儿的想法。

幼儿良好行为的建立不是凭空就有的, 它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游戏正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小的孩子非常喜欢参加游戏,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尽情模仿、想象, 它是幼儿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 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活动。在游戏中, 幼儿能学会合作分享、学会建议商量、请求和拒绝、学会感谢和道歉, 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 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在角色游戏当中, 孩子们为了角色分配起了争执, 在结构游戏中为了玩具争吵……如何让游戏进行下去呢?在这里, 教师只应是一个旁观者, 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 当矛盾出现时,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当大家一致同意解决方案时, 游戏不仅能玩下去, 幼儿也从中得到了成功的满足。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个体, 对环境具有能动性, 因此, 任何事情都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它既不利于幼儿发展, 也剥夺了幼儿改造身边环境的权利。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喜好, 要求来创设、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而幼儿也在与教师亲密、平等、和谐的交往中, 得到教师的肯定、赞扬, 从而获得自信, 形成其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交往能力。

2. 丰富多彩的课程实施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途径, 是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养成教育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等。为了使养成教育目标变得显性、具体、可操作性强, 使养成教育实施成为幼儿教育的常态, 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制定了自主的、人文的、发展的《幼儿生活守则》, 并将《幼儿生活守则》中的内容与幼儿园的主题探究课程有机融合, 形成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课程, 使之成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养成课程本着以帮助幼儿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 引导幼儿自主地建构自身行为习惯的经验和能力,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课程内容来源于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 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各年龄段、贴近幼儿最近发展能力, 让幼儿在遵守幼儿生活守则的前提下, 有质量、有效地生活、学习。

3. 协调一致的家园环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石

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日本教育家曾说:家庭是孩子习惯培养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习惯培养的老师。孩子从一出生, 就生活在家庭这个最自然的环境中, 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因此, 家庭教育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不容忽视。然而, 现代家庭教育还不尽人意, 存在许多不足, 在现实中家长对幼儿在家行为表现与生活规范感到棘手。许多家长常常提出类似的疑问:“我的孩子冷漠、没有同情心该如何是好?”“我的孩子行为不礼貌、说不好听的话或打人、打架怎幺办?”“我的孩子不肯刷牙、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怎幺办?”“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 但回到家却胡闹、爱哭、偏食、不收玩具”……这些家长一方面有诸多的疑问, 一方面又非常忽略幼儿行为细节。其实, 这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协调、一致的问题。为使家庭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 形成互动的、循环的共育模式, 保证幼儿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庭得以固化, 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亲师约定》, 让家长明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标准, 更好地帮助家长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教育行为, 提高了家长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水平, 保证了幼儿园与家庭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和可能性, 也促进了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的进一步升华。

(2) 加强宣传, 使家长的教育观念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转变到首先关注孩子习惯养成上来。有针对地给家长们提出建议, 有目的指导家长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着推动作用。幼儿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 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帮助, 更离不开父母、长辈的指导、关心、每位父母都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 让幼儿在家庭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学习, 从家庭成员的身上汲取营养。但目前, 由于家长的素质参差不一, 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确、可行, 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等多渠道的家园联系环境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育人目标, 使家长自觉、主动采取措施, 配合幼儿园教育, 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 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3)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形成幼儿园、家庭齐抓共管的氛围。如以节日教育为契机, 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幼儿参与、实践、感悟。通过新年、元宵节、植树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每年“三?八”节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件事 (捶背、洗脚) 让母亲开心;“六?一”做一件玩具送给同伴;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感恩节让幼儿对自己的亲人说感谢的话等等。幼儿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在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不少家长在联系册中写道:“看到孩子们能够友好的在一起游戏, 由衷地感谢老师”。“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非常赞同”。

浅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8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儿起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再者,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程”。

从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他们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为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一、当前学前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它是儿童一生宝贵的财富。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卫生、品德、学习等方面。培养儿童在这些方面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健康发育、学习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极其重要。下面分析一下儿童身上主要存在的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

1、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挖鼻子、咬指甲及铅笔;饭前便后不洗手;挑食偏食、以零食代替正餐;不刷牙等等。

2、不良的品德习惯。如:不使用文明用语、满口脏话粗话;随地大小便、乱吐痰、乱丢图书与玩具;乱使性子、撒娇、不尊重长辈;浪费粮食;经常撒谎;践踏草坪、随意摘花、毁坏树木;到别人家做客时乱翻东西,并把人家东西带回家等等。

3、不良的学习习惯。如: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边写作业;错误的书写姿势及握笔姿势;躺着看书;把玩当成重要的任务等等。

二、影响学期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1、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

2、缺乏理智的爱

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了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还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

4、教育意识淡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候没人管,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认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

三、端正认识态度,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比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先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改善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的。

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对于年龄稍大的一些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等,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3、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还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该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觉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要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

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有的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这孩子真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告状,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积木把小朋友打伤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这位家长很苦恼地说:“我都害怕去幼儿园接他了,真怕哪位家长来找我,可这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这样的孩子也想改正,特别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或许受环境的影响,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放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们的想法给与鼓励、支持,再加上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5、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要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联系,在对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教育论著选读》 (第五辑 第三卷)

教育反思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9

前几天检查学生们的手指甲,轮到彬彬时,他一边双手握拳,试图把手指藏起来,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没有指甲剪。”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把双手展开:又是十只藏满污垢的长指甲。当时我没说什么,而是递给他指甲剪,让他自己剪指甲。

其后几天,我留心观察彬彬的双手,情况尚可。

另外, 彬彬的坐、站、行姿都极其不雅,坐时经常不自觉地双脚竖起在椅子上,站时双手塞进衣服里(从衣服底部),行走时双肩乱摇,为此好几次试图纠正他这种极其不雅的行为习惯。但都不见明显改善。而且他做操时的动作也“怪模怪样”。我原以为是他不认真做操所至,仔细观察后发现也许不是这样,于是我找教体育的黄老师咨询,黄老师说小贾的肌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是否应该这么说: 彬彬的坐、站、行姿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但他做操时动作的“怪模怪样”却是本身的身体条件所造成的。

这段时间继续延续前期的教育方法。平时多留意其言行,多提醒。但经提醒后只维持一分几秒,当我转身的时候,他又再“我行我素”。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10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1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能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有同学们的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做操时排好队形,听从指挥,精神抖擞;去食堂吃饭时,能做到文明进餐。在宿舍时按时就寝,不喧哗,不吵闹。大家若都能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那你们就已经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做好了铺垫。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需要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风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可是就在开学以来的半个多月里,老师发现了许多与学校美好形象格格不入的现象:校园里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尤其是校门口的小路。课间的时候,打闹的同学比比皆是。上课铃声响了,可很多同学仍然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等等。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文明的使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坚决不跟素不相识的人走出校门……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争当好学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2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优美动听的歌声,课间操中规范有力的脚步声,体育课上雄壮有力的口号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将收获人的一生。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做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的双中明天更加美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有品位的实小人”。

自觉遵从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这不仅对于我们个人,而且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三明实小的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品位的实小人呢?我认为: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有博雅品质。

二是要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同学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努力培养“今日事情,今日毕”的习惯,学会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

四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成绩的先导。同学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你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

五是要培养劳动的习惯。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同学们,现在,你们正处于人生的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一辈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明实小这片土地上健康、茁壮地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渊博知识有品位的实小人。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么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在我看来,好习惯的养成无非就那么几个重要的点阶段,开始时,最难煎熬时。开始是你要确定明确的培养习惯的目标,如果这个习惯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你压根会从心里懈怠,而放弃习惯的培养,这是习惯的培养。在一重要的阶段就是你在培养习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这是你习惯要成成败之秋!头脑清醒时就告诉自己这习惯的重要性,激励自己坚持下去,迷糊时就抱定一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的南山明天更加美好!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好!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气是人生的操纵,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咱们应该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杰出的行为长时间坚持,养成习气,构成自然。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气,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总算养成了好习气,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光迟到,乃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养成杰出的习气是多么重要啊!

咱们还要养成杰出的学习习气。有些同学不吃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气的问题。而假如你不能养成好习气,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明白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气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咱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废物,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废物”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给咱们中国人民丢人。所以咱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气。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气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构成的习气和天然生成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略一句话,就是养成杰出的习气。”叶圣陶认为培育孩子的意图就是养成好习气。习气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好习气要培育,坏习气要纠正,好习气用加法,坏习气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气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育习气的是后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气又东山再起了。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习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为了咱们人生,让咱们一起来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吧!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一、创设环境

1.幼儿园教师文明礼仪行为的提升培训

(1)个人礼仪。如:幼儿园教师着装要表达的是尊重、美丽、自信、高雅、大方,不穿露背、低胸及露肚脐等过于性感服装,不穿紧身衣服,不穿拖鞋或者光着脚穿皮鞋上课等。

(2)交往礼仪。如:公共场所礼仪、办公室礼仪、握手礼仪、接待家长访客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等。

2.开展家长文明礼仪行为学习培训班

家长们非常重视这样的培训,不仅自己的文明形象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好示范表率的作用。

3.幼儿园以“文明礼仪行为”为主题创办班级主题区角和主题走廊

每天向家长展示孩子在园“文明礼仪行为”的各种表现,得到家长的关注、支持和配合,促进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随机渗透

1.生活即学习

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之中,注重随机教育,主要包括入园离园礼仪、进餐礼仪,入寝礼仪和盥洗礼仪等活动。如:幼儿入园时要主动快乐地和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进餐时安静不喧哗、不打闹等,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礼仪、道德形成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2.学习即生活

朗朗上口的儿歌、意蕴优美的散文诗都是绝佳的载体,承载着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礼仪知识,幼儿做到先知后行,进而知行合一。在教学活动中把礼仪养成教育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

(1)室内游戏。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角色中体验与他人互动中知礼、懂禮、用礼的愉快体验,内化为幼儿的礼仪行为品质。

(2)室外游戏。组织引领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大班活动“安全乘车”,幼儿体验并了解乘车礼仪及安全乘车常识。中班活动《递接物品》,组织幼儿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幼儿懂得双手接物的礼仪等。通过活动,让幼儿将平日里所学的礼仪知识予以落实,形成习惯,也鞭策着成人做好表率。

实践证明,礼仪课是孩子和家长最喜欢的教育活动。从“礼”着手,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扶余市幼儿园)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2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 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 重视并利用幼儿成长活动的环境养成良好习惯, 是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环境的创设不再是美观的代名词, 而是寓教育与互动相结合的场所和空间, 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之一。

一、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 活动又是幼儿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习惯的桥梁。要想增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就要在环境创设的实践中, 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 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个性差异, 抓住几个要点:在小班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时, 应注重幼儿的情感满足, 发挥环境的“情感力量”, 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兴趣;在中班活动环境创设当中, 则应重点注意成长的需要, 以满足该年龄段幼儿的好动、好交往需要, 促进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而在大班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中, 更应该注重的便是自我意识的培养, 能做到在环境中激发出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诸多能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表达与表现, 促进幼儿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自然角设“悄悄话信箱”, 让幼儿每天做值日时, 不单单是在护理植物、饲养小动物, 还要根据自己每天的观察给“好朋友” (花草、小鱼、小乌龟、小螃蟹) 写信, 说点悄悄话, 养成每天写句话的习惯。通过这样的环境指示, 幼儿在做值日的同时, 既满足了表现欲望, 又满足了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交往需要, 从而培养了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定制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 不仅激发出幼儿在关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兴趣和幼儿与活动环境互动的积极性, 又可以反映出幼儿多变的情感生活, 从而促使幼儿们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二、创设与主题教育内容整合的环境

新的整合理念透析出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直接、整体的体验, 应将主题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 并以幼儿参与的活动为核心创设环境, 环境既应是折射教育理念和凝聚教育智慧的载体, 又应成为幼儿自主学习与活动的平台。在一个自然而又提供了学习内容的环境中, 幼儿的学习和接受是主动而愉悦的, 他们不受时间和教学规则的限制, 与环境、同伴、材料及主题教育进行自由而有效地互动。为此, 把环境创设权交给幼儿, 把环境空间留给幼儿, 以幼儿自主创设随主题发展而发展的动态环境使之成为有效吸引幼儿参与的载体和媒介让幼儿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经验和生活技能。

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人人爱清洁》时, “纱巾变变变”是一次生成活动。初冬, 搭班教师送了我一条彩色的丝巾, 本不善于装扮的我处于礼貌, 把丝巾扣在了脖子上, 来到教室的一霎那, 随着“哇”地一声, 我知道是什么“刺激”了他们, 教会孩子们系结的时机来了!因为每次穿罩衣、系鞋带, 都是老师帮他们完成, 因怕麻烦、没兴趣去学会, 不得已时系扣只是拧上一长串麻花而已。于是我就借机把纱巾系成漂亮的蝴蝶结布置在墙上, “漂亮的蝴蝶结”成了孩子们的谈话热点, 许多孩子都有了学习的愿望, 纷纷来学习多种系结方法。可见教育活动背景下的动态环境创设, 既有助于孩子间的交流与互动, 满足情感传递需要, 又让孩子在自觉主动的愿望下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创设材料多样化、多层次的活动环境

在生活中幼儿主要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技能, 在与操作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无声的对话, 形成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关系。因此,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材料, 给幼儿提供选择的机会, 让幼儿在不同的材料、层次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探索机会。如: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在娃娃家、娃娃化妆室提供:穿脱、整理的衣袜, 梳头、洗脸、系扣的材料;在照顾环境能力方面, 生活中尽量放手给孩子提供时间与机会, 让孩子扫地、擦桌椅、整理床铺、分发餐具、浇花等。

多样化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 不同的材料可引发相应的活动, 达到相应的目标。又如, 在美术创作室的剪纸区, 可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让孩子从随意撕纸——剪纸——剪粗纸条——剪细纸条, 从剪报纸——剪吹塑纸——剪卡纸。还创设了“大嘴青蛙吃害虫”的情景, 让孩子们把剪下的废纸当作一条条害虫送给青蛙吃掉。这样通过情景的创设, 既让幼儿练习了剪的技能, 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

不同层次的目标, 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 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的操作材料, 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幼儿与多种环境材料的互动中, 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大胆与灵巧, 取得动手表现的机会, 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政企支撑试题下一篇:物流管理零库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