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精选5篇)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篇1

青岛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2010年2月11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经济回升基础不断得到加强,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90.33亿元,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2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49.8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210.2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1:50.8:44.1调整为4.7:50.1:45.2。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463.63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99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3.58亿元,增长17.4%。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792.61亿元,增长11.0%;其中,国内税收378.05亿元,增长29.0%。地税税收收入223.99亿元,增长8.7%。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28.1,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9.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一降一持平”,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六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6%、1.3%、1.4%、0.1%、0.2%、0.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5%;居住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9.6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0.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5%。

二、农 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92万公顷,增长3.6%,总产量达到353.91万吨,增长6.1%,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1.87万公顷,增长0.2%。

表1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 353.91万吨 6.1 其中:小麦 172.8万吨 6.6 玉米 172.33万吨 6.3 花生 46.8万吨-0.7 蔬菜(不含果用瓜)567.94万吨-7.2 水果 82.09万吨 1.7

表2 2009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 55.55万吨 7.8 其中:猪肉 24.09万吨 8.0 禽肉 29.92万吨 8.3 牛、羊奶 35.79万吨 1.6 禽蛋 18.91万吨-4.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78万公顷,下降0.3%;森林覆盖率36.1%,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4万公顷,增长15.2%。

水产品总产量110.14万吨,增长4.2%,其中,捕捞产量25.49万吨,下降1.6%;养殖产量84.66万吨,增长6%。海、淡水养殖面积5.32万公顷,增长1.9%。

2009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19.33万千瓦,增长3.1%。农用拖拉机18.02万台,增长2.3%。农村用电量42.23亿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16.06万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09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38.13亿元,增长14.9%;其中,国有企业增长8.3%,集体企业增长12.1%,股份制企业增长1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4%,其他经济增长23.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99.54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338.6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6.6%,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2.75:57.25。

表3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纱 3.86万吨-7.7 布 3.10亿米-8.3 化学纤维 5.99万吨-16.8 卷烟 500.08亿支 持平啤酒 127.12万千升 4.6 原盐 5.90万吨-22.2 发电量 172.66亿千瓦时 5.1 钢材 349.63万吨 2.6 原油加工量 1083.70万吨 45.4 烧碱 12.24万吨-4.2 纯碱 68.21万吨-5.3 化学农药原药 4.97万吨 32.7 染料 2.49万吨 12.5 轮胎外胎 5443.04万条 2.9 水泥 397.66万吨 13.9 汽车 45.89万辆 123.5 彩色电视机 1064.70万台 27.3 家用电冰箱 827.21万台 15.1 房间空调器 391.88万台-5.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859.78亿元,增长57.6%;利润459.29亿元,增长77.4%。主营业务收入9217.59亿元,增长15.7%。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9.9%,产品销售率为9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27.53亿元,增长1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比重较年初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5.71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458.9亿元,增长25.3%。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投资1107.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305.6亿元,增长34.2%。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806个,新开工项目2241个,竣工项目1853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5967.8亿元,增长3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37.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3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2.2%。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59.5亿元,增长23.1%。全市各类房屋累计竣工814.2万平方米,增长23.9%;全市销售房屋面积1261.9万平方米,增长64.1%,其中,住宅销售1151.1万平方米,增长66.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3.99亿元,增长19.1%。分地域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391.8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2.19亿元,增长16.3%。分产业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2.65亿元,增长23.4%;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07.82亿元,增长17.9%。

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实现零售额16.95亿元,其中,全年家电下乡销售量达40万台,实现零售额6.0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52.57亿元,增长 34.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72.13亿元,增长21.0%;体育及娱乐用品类零售额5.75亿元,增长12.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0.85亿元,增长25.3%。

六、对外经济

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8.51亿美元,下降16.4%。其中,出口额272.99亿美元,下降16.3%,进口额175.52亿美元,下降16.5%。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9.86亿美元,下降13.3%。其中,出口额269.22亿美元,进口额170.64亿美元,分别下降10.3%和17.6%。外商投资企业仍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144.9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53.8%。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05.4亿美元,下降21.7%,其中出口额469.7亿美元,进口额435.7亿美元,分别下降21.1%和22.3%。外商直接投资到账18.64亿美元,下降29.4%。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4.27亿美元,增长70.8%;营业额9.98亿美元,增长37.8%;共外派人员7730人次,下降17.5%。

全市引进内资465.05亿元,增长14.0%。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港口吞吐量31668.4万吨,增长3.3%;外贸吞吐量22209.4万吨,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1027.6万标准箱,下降1%,其中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1026万标准箱,增长2.4%。

表4 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及增速

运输方式 运输量(单位)比上年增长(%)客运周转量 170亿人公里 5.1 铁路 43.5亿人公里 11.5 公路 125.3亿人公里 3.0 水运 1.3 亿人公里 8.8 货运周转量 3912亿吨公里-18.1 铁路 114.7亿吨公里 17.0 公路 344.7亿吨公里 4.4 水运 3452.6亿吨公里-20.6 年末拥有国内航线96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966万人次,增长17.8%;航空行货邮吞吐量19.6万吨,增长5.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2.2亿元,增长2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6亿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193.5亿元,增长22%。信函8100万件,增长21.1%。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9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61.4万户,增长9.2%,使用时长达1024.7亿分钟,增长23.3%。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4万门;年末固话用户达到294.2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842.7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94.2万户。

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489.10亿元,增长16.4%。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451.40亿元,增长17.1%;国际旅游收入5.52亿美元,增长10.3%。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3.47万人次,增长15.4%;其中国内游客3903.40万人次,增长15.2%;海外游客100.07万人次,增长24.9%。

八、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0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19.4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301.98亿元,比年初增加1577.8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527.87亿元,比年初增加405.3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268.5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5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873.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29.76亿元。

全年全市承保金额29351.97亿元,增长6.0%,实现保费收入115.31亿元,增长12.3%。其中:财产保费收入34.34亿元,增长21.3%;人身保费收入80.97亿元,增长8.8%。赔款支出金额34.26亿元,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9.22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5.0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7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88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72项。

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2262项,成交额14.2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8754件,授权专利4432件。

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6.9万人,增长2.9%。中等学校403所,其中,普通中学305所,在校学生37.7万人,增长0.9%;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98所,在校学生18.7万人,下降10.5%。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3.7%。共有小学932所,在校学生46.5万人,下降2.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9处。其中,影剧院40处,文化馆(站)18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1.5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68.11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2616万册,出版报纸78238万份。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01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5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577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其中,医生1.7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2万张。

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40枚,银牌174枚,铜牌188枚。共打破全国纪录1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78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1878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800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 建成区面积272.87平方公里,增长2.2%。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52万吨,下降1.8%。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94亿吨,下降0.5%,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19亿吨和1.75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91.14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9.07万吨;供应煤制气总量7523万立方米,下降13.4%;供应天然气总量25612万立方米,增长17.6%。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259.4亿千瓦时,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168.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 1.8%和7.4%。全年新增供热面积954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5761万平方米,增长19.9%。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84条,下降9.8%。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4343辆,下降7.2%。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9271辆,增长0.3%。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802.6公里,扩建、翻建道路174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4591公里。

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6.7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1.39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4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1.3万平方米。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优良率9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5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市区共植树96.9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6002.8公顷,增长2.4%;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7.7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54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79个。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6起,死亡人数462人,分别下降13.5%和17.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94人,下降25.4%。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2.82人,下降21.5%。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2.92万人,增长0.18%,其中,市区275.47万人,下降0.28%;五市(县级)487.44万人,增长0.44%。全年新出生人口63027人,出生率为8.27‰;死亡人口51418人,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16080元,增长7.2%;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38.5%。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396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9249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32元,增长10.0%;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6.4%。

2009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60.5万人,增长2.5%。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下降0.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1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2.9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6万人。2009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7%。

2009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4845张,收养18620人。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包括小灵通容量。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篇2

■ 服务业主营业务统计

1.居民服务业连锁总店的统计限额标准是什么,数据的统计范围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上报统计报表?

答:居民服务业连锁总店无论年营业收入是否达到500万元,均按限额以上单位统计,执行限额以上服务业经济普查方案和年定报制度,通过“采集平台”上报数据。连锁总店主营业务表统计范围包括所属全部门店;财务表统计范围仅包括连锁总店财务核算范围内数据,不包括其所属独立核算门店的数据。

2.“广告营业额”中是否包括支付给媒体的费用?

答:《广告活动情况》(F102-5表)中的“广告营业额”中包括支付给媒体的费用,并需要对支付给媒体的费用按表内细项分别填报。

■ 财务状况报表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答: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分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财务状况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答:《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我们要求财务状况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现金及银行存款”包括哪些内容?

答:“现金及银行存款”为统计指标,对应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数额。“货币资金”包含“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

4.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短期投资”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年末数额代替填报。

5.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长期投资合计”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三科目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6.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长期债券投资”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两科目中的债权投资部分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7.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固定资产合计”指标?

答:用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五科目的年末数额之和代替填报。

8.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答: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9.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查单位如何填报“应交所得税”?

答:“应交所得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应从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交纳的税金。调查单位填报应交数,用企业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项目年末数额填报。

10.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如何填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答:“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取自“职工薪酬”科目下“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项数额;“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取自“职工薪酬”科目下“职工福利费”项数额。

11.部分调查单位已不计提工资或福利费,而是直接发生后计入成本或有关费用,如何填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和“应付福利费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

答:如果调查单位不计提工资或福利费,而是实际发生后直接计入成本或有关费用科目,则应从成本费用明细表中相关科目摘取数据计算填列,不应填0。

12.“应交增值税”如何填报?

答: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调查单位,从表中取数计算填报;没有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调查单位,根据制度中所列的公式直接计算填报。

13.“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出口退税”如何计算?

答:“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中的“出口退税”是按应收税额计算,不按实际收到税额计算。

14.“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审核关系是“社会保险费”大于等于其中五项之和?

答:“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具体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以及其他人身险。不包括单位作为福利性质给职工个人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商业人身险。

“其他人身险”是指部分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须为职工缴纳的特殊人身险,如建筑企业按照《建筑法》的规定给职工缴纳的“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该险种为商业性质的人身险,但是为国家法律规定的)。

“社会保险费”五个其中项只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生育险、失业险、工伤险;其他人身险没有单独列示,因此审核关系中该指标大于等于其中五项之和。

15.如果集团公司是上市公司,其子公司应如何填报“累计境内股市筹资额”、“累计境内股市筹资额中本年筹资额”、“累计境外股市筹资额”及“累计境外股市筹资额中本年筹资额”?

答:根据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是否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填报。如果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实际数额填报;如果子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没有从股市中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不填以上指标。

16.“服务外包收入”应由谁填报,是否包含“增值税”?

答:《运输邮电业财务状况》(D103表)、《服务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F103-1表)和《金融业财务状况(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单位填报)》(J103-3表)中的“服务外包收入”由承包方单位填写,发包方不填写,且“服务外包收入”不含增值税。

17.新开工投产和新建成单位年平均人数应如何计算?

答:新开工投产和新建成单位年平均人数的计算公式为: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例如,一个单位2008年9月份开工投产,其年平均人数应为9、10、11、12四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

18.对于执行新、旧会计制度的调查单位如何填报“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主营业务利润”等指标?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篇3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统计的范围与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部职工。(包括计生临聘人员,即享受正式职待遇,不在编的人员;县委办、政府办招在乡镇用的人员,因工资关系在乡镇,由乡镇统计在政府机关里;统计站人员统一归在乡镇劳保所里的人员里面。)

二、1类事业指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2类事业指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3类事业指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三、统计数字截止日间:2010年12月31日。

四、填表说明

表一说明:

1、“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是指有国家正式文件规定的津贴补贴,如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级教师津贴,公、检、法岗位津贴;

2、“规范的津贴补贴”是指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

3、“改革性补贴”指住房增量补贴、移动电话费等,移动电话费必须写说明(说明内容:人数、移动电话费总额);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以上津贴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外的奖金,如考核优秀奖等;

5、“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向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6、机关工人要体现在表一内,填在“层次栏”,不能填在“职务里的”其他人员栏“;”层次栏“的人数不一定等于”职务栏"的人数。

五、表六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此表不含工人。

表七说明:

机关工人,最高等级为技师;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表八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工资高套人员“职务及任职年限”统一填入“5年及以下”一栏;

表九说明:

同一表,“改革性补贴”里填了移动电话费的,同样需要写移动电话费说明(人数和总额);

表十说明:

基本同表一。

“基础工资”:含教师、护士等增加的10%;

“绩效工资”:要说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人数和总额。

“国家统一的津贴”和表一是一样的。

“其他”津贴补贴指除国家统一津贴补贴之外的津贴补贴;移动电话费必须写说明(说明内容:人数、移动电话费总额)

十二、表十三说明:

按人员工资走向填入相应栏目,其他各项详见统计表说明。

表十八说明:离退休人员“补贴”要含年终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基本生活费的50%”。

其他各表详见统计样表说明。

五、工作要求

1、干部职工统计表中职务填写为: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见习人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七级职员、八级职员、九级职员、十级职员、四级岗位(正高职务)、七级岗位(副高职务)、十级岗位(中级职务)、十二级岗位(助教)、十三级岗位(技术员)、技术工二级(事业技师)、技术工三级(事业高级工)、技术工四级(事业中级工)、技术工五级(事业初级工)、普工。(工资年报中的职务按工资享受待遇对应的职务填写)。

2、在填报工资年报前请先填好干部职工统计表,再将数据输入统计软件,校验正确后,打印签字盖章报人事局。

3、离休人员另外单独报花名册及EXCEL电子表级以上干部单独报花名册EXCEL电子表。

4、义教、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人数据(教育和卫生局统计)。

5、公安统计享受警衔津贴和值勤津贴人数。

6、上报时报送干部职工纸质统计表、EXCEL电子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表纸质统计表和统计软件数据。

7、上报时间2010年12月20前。

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篇4

2009年瑞安市党内统计年报说明

2009年12月 瑞安

目录

言……………………………………………………………………………………………………………(1)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原则规定 …………………………………………………………………(3)

二、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主要内容 ………………………………………………………………………(6)

三、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要点说明…………………………………………………………………………(12)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主要是对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进行统计。党内统计工作是随着我们党的产生、发展而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党内统计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对党的建设作出科学决策,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实施宏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我们每年年度进行的统计调查是最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年报表是全面、系统反映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态势的重要载体,全国年度统计数据是权威性的数据,是中央研究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组织部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统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党内统计工作确保了各级党委对党组织和党员统计信息的基本需求,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党内统计指标:党内统计指标是反映党内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这个概念的具体数值的统一。例如:截止2008年底,全国党员总数7593万名,就是反映2008年底全国党员队伍规模的一个统计指标。这个指标的前一部分“党员总数”叫指标名称,表明党员总数这一质的规定性;后一部分“7593万”是通过搜集整理,计算出的具体数值叫指标数值,表明了党员队伍已达到的规模。

统计指标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一般有以下3种情况:

1)单项事实。是指用单项指标所表现的事实。如2008年全国发展新党员280万名就是一个单项指标。

它说明2008年全国发展党员的数量。单项事实是形成综合事实的基础。

2)综合事实。是指用多项指标所表示的若干事实来说明一定总体的基本特征。例如,为了说明新发展党员的基本情况,可以围绕新发展党员特征,用新发展党员的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其他一些有关指标来表示。通过这一套指标所反映的事实,就可以对新发展党员的基本情况得出一个总的概念。

3)趋势性或规律性事实。这种统计指标所反映的事实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表现了现象的发展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从量的方面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党内统计指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党内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党内客观现象的量,而且总是要用数字来表现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字表现的党内统计指标。即使是不包括数值的统计指标也具有这个特点。

2)宏观性:党内统计指标是综合地表明党员和党组织总体特征的。它不是说明某一个个体的特征。3)滞后性:党内统计指标总是反映已经存在的党内客观现象。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原则规定

一、党内统计对象

本表统计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组织基本状况和党的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党内活动情况(是党内统计,而不是党员统计)。

二、统计依据

党内统计以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和隶属关系为依据。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在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注意在各种情况下派的党员,按正式组织关系填报);党的基层组织隶属于哪一个党组织,就由哪一个党组织进行统计或汇总。

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由负责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情况进行统计。

党员出党情况,由负责组织处理的党组织,依据基层党委或上级党组织或县级及以上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批情况进行统计。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由负责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党组织进行统计。

三、统计分工

1.党中央直属部门,中央一级政党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

2.国务院直属部门,中央一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负责。

3.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党员、党组织,以及党的关系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央部属单位的党内统计工作(不包括分工中另有明确规定的部分),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负责。

4.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银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5.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华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证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6.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保监会党委组织部负责。

7.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中,党的组织关系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企业,其党内统计工作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组织部负责。

8.铁路系统的党内统计工作,由铁道部党的工作部门负责。

9.党的组织关系隶属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各级党组织,其党内统计工作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的工作部门负责。

10.解放军、武警部队(不包括党的组织关系在地方的党员和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分别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负责。

解放军、武警部队在地方工作或学习,并转出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划归地方管理的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按照隶属关系由地方党组织负责。

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派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已转出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和在香港、澳门设立的党组织,党内统计工作由有关部门负责,原单位一律不再统计。

12.党的组织关系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团、处),包括中央新闻单位、民航系统、各金融系统驻国外机构和根据双边协议援外、贸促会和旅游局或双边合作任务等机构派出的党员、党组织的党内统计工作,由外交部党委国外工作局负责。

13.凡在12月15日至12月31日转出党的组织关系的党员,仍由转出单位党组织进行统计。

四、报告期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存量数字的截止时间为本年12月31日,动态数字的起止时间为本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主要内容

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全国表共35张报表,其中专题调查表3张,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状况、党员队伍状况、党员管理情况、发展党员情况、申请入党人情况等5个方面。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调整了5张统计表,674项统计指标。一是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二是为更好地了解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职业分类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合并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分类也均做了相应调整。同时,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删除了2张统计表,192项统计指标。删除了2008年党内统计年报表中为反映2008年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及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事件中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和发展党员情况而特别增加的〘特殊情况下党内表彰情况〙和〘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此外,200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年报表增加了党组织党员管理方面的统计内容。一是增加了对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的统计,如在〘党员基本情况〙中增加了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的统计、在〘党的基层组

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中增加了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的统计。二是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党建情况及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统计、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及流动党员党组织情况的统计。三是为了及时追踪大学生“村官”情况,增加了对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及解聘的大学生“村官”去向情况的统计。

一、党员队伍状况

党员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党员队伍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党员数、性别、民族、入党时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一系列指标。

1.主要内容(12张)

第一表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第二表党员基本情况(附表

一、附表二),第三表党员入党时间情况,第四表党员学历情况,第七表农村党员情况,第八表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第九表学生党员情况,第三十表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情况,第三十一表流动党员情况

(一),第三十二表流动党员情况

(二),专题调查表二出国(境)党员情况,专题调查表三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

2.报表调整情况

一是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

二是为更好地了解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中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职业分类中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合并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分类也均做了相应调整。

三是增加了党组织党员管理方面的统计内容。如在〘党员基本情况〙中增加了党员交纳党费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的统计;在〘流动党员情况〙中增加了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及流动党员党组织情况的统计。

二、发展党员情况

发展党员情况指标是党内统计指标体系中的重点指标。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党员数量的增加和发展的党员队伍结构情况,以及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和需要监测的一个动态指标。

1.主要内容(4张)

第五表发展党员情况

(一)、第六表发展党员情况

(二)、第二十五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第二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一)2.报表调整

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的统计。

三、党员管理情况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党章和党内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党员管理统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预备党员的管理、教育情况,党内表彰情况,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情况以及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和党内活动情况等。

1.主要内容(5张)

第十表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第十一表党内表彰情况,第十二表民主评议党员情况,第十三表党员出党情况

(一),第十四表党员出党情况

(二)。

四、党组织数量和法人单位党建情况

党组织数量和单位党组织数指标是按照党章规定,在一定时点上已经建立的各级党组织数量,是反映党组织规模大小的总量和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的指标。

1.主要内容(8张)

第十五表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第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七表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八表非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十九表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表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一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第二十二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2.报表调整

一是增加了对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情况的统计,如在〘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中增加了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的统计。

二是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党建情况的统计。

3.提醒注意

第十七表至二十一表中的补充情况中的在岗职工按照人事关系统计,党员按照组织关系统计。个别单位会出现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不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即在岗职工数小于党员数,按实际情况上报。

五、申请入党人情况

申请入党人情况统计指标是指按规定,在一定时点上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和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同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入党人,以及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党组织准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是反映申请入党人规模大小、总量多少、基本情况、队伍结构和分别状况的指标。

1.主要内容(4张)

第二十三表发展对象情况、第二十四表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情况、第二十五表新的社会基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第二十七表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二)2.报表调整:

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增加了基金会的申请入党人情况统计。

注: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的情况均统计到截止时间的基本情况。

六、其他

1.主要内容(3张):

第二十八表党的地方委员会换届和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第二十九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专题调查表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

2.报表调整:

为了及时追踪大学生“村官”情况,增加了对新选聘的大学生的统计。

“村官”数量及解聘的大学生“村官”去向情况— 11 —

2009年党内统计年报表要点说明

第一表

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 1.指标解释

(1)“恢复党籍”:恢复党籍的党员都是属于曾经被错误的开除了党籍,被纠正错误后而进行恢复党籍的。一般是因为在建国时期被错划“右派”、“文革”期间被错揪错批的“走资派”,而被开除党籍,“文革”结束后,这部分人的党籍基本都给予恢复。目前的情况基本是在反腐败斗争中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被错误的开除党籍,问题清楚后又恢复的党员,这种情况比较少。在〘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07〕27号,浙组〔2007〕38号转发了此文件)中提出:取得外国长期居住权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曾有党员身份的留学回国人员,本人要求恢复党籍和组织生活的,按照出国期间未能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恢复组织生活的工作程序,由党的基层委员会审查,报县或相当县级以上组织部门批准,可以恢复党籍和组织生活。注意恢复党籍和重新入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犯了严重错误被开除党籍的人,经过长期考验,已经改正错误,本人提出重新入党申请,经党组织严格审查,对符合党员条件的,五年以后可以重新入党。被清除出党的人,不得再重新入党。”

(2)“停止党籍”:系指因出国或去港澳定居等原因,本年办理停止党籍手续的党员。(可参考〘关于共产党员因私出国、出境党籍管理的补充规定〙浙组〔1992〕28号文件,与恢复党籍不是相对应的)

2.常见问题

停止党籍名单中去往的国家(地区)出现大陆的省(区、市);

党员整建制转入(转出)应体现在“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并与转入(转出)的党组织联系,使其在报表中也有体现。

3.审核要点

(1)1栏“上年底总数”栏与2008年报表中的“本年底实有数”必须一致。(2)4栏“恢复党籍”有数据要上报名单并附批复文件复印件。

(3)8栏“停止党籍”有数据要上报名单并附批复文件复印件。(格式: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709;入党时间:19981005,停止党籍时间:20090901)

(4)13栏“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有数据要上报详细说明,比如:在年终报表统计完成后,党委审批的党员,在今年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不上来,第二年统计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了,造成第二年第一表算帐时数据不平。此情况在差数中反映,并随年报表上报说明。还有重统、漏统等情况。

4.提醒注意

对同一个汇总单位内部的转入和转出理论上应该是相等的,但是事实不符,说明有一些“口袋”党员,但“口袋”党员毕竟是少数,因此请务必层层把好关,切实把转入、转出数搞实。

第二表

党员基本情况

中组部为了解各职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将原〘党员基本情况〙与〘党员职业〙两张报表的统计指标进行交叉组合,形成了能够体现各职业党员性别、民族、年龄、入党时间、学历等情况的〘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入党时间情况〙、〘党员学历情况〙3张报表,请务必根据要求认真维护党员信息库和填写报表。

1.指标解释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系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人民团体、群众团体机关的干部,不包括上述机关的工人。就是去年报表中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工作人员”。

“在岗职工”系指在公有经济单位和非公有经济单位中参加生产或工作,并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由其支付工资(劳动报酬)的人员。其中包括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尚未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临时招用)的人员。

“学生”系指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人员。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2.常见问题

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中介组织的关系:既有交集,又各有不同。3.审核要点:

(1)C列“女”、D列“少数民族”、E列“台湾省籍”的数据(主要是总计和在岗职工数)与上年比较,变化较大的要上报说明。E列“台湾省籍”的和上年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同时请上报所有台湾省籍党员的名单(姓名、民族、性别、籍贯、出生地、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2)J2栏数据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并上报情况说明。

(3)H16至J16即“46岁至54岁”、“55岁至59岁”、“60岁及以上”的学生党员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4)F17、G17即“35岁及以下”、“36岁至45岁”的离退休人员出现数据,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并上报说明。

(5)A18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分类的数据说明。“其他”统计个体工商户中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复员(转业)待安臵、学生毕业未就业的人员;公派或因私出国、出境逾期未归的人员;机关改革后不再保留原机关干部身份,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企业破产后,领取保险金或被辞退的职工中未重新就业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不包括内部退养职工);党组织关系在人才(劳动)服务中心,不明职业的人员;部分社区工作者和部分各类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其他相关类型的无业人员等。(对本栏数据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层层把关)

(6)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4.提醒注意

“半年以上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系指因各种原因半年以上未与党组织联系且党组织未作出组织处理的

党员。请按组织关系事实求是手工填报。

去年表中的“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拆分为“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中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双肩挑)人员统计为管理人员,同时注意党员信息库中此类人员的工作岗位应为“企业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统计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要特别注意分析E列、I列、J列和16行、17行、18行的数据。A1至A18和第三表A1至A18、第四表A1至A18相应项要一致。要特别注意本表的相关数据与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七到第二十一表间有关数据的逻辑关系,请认真校核分析。

第三表

党员入党时间情况 1.指标解释

“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系指在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其中包括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但尚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民营科技企业不包括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个体劳动者”系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户主。“城镇个体劳动者”系指非农户籍人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户主。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

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自由职业人员”系指不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有别于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服务性劳动,从而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

2.常见问题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增减名册与老党员信息库信息不符。这是关键数据,绝对不能出错。

3.审核要点

(1)B1“1937年7月6日以前”入党的党员数要与上年年报表党员数对比,其增加或减少的党员数必须与〘增加的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党员名单〙或〘减少的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党员名单〙情况相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发现有组织关系转移的,要把握具体情况。

(2)C1“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D1“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入党的党员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E1至G1数据即“194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入党的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数大于绝对调入党员数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4)补充资料第4项、第5项即“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城镇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应分别小于等于第十八表L15栏、M15栏即“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若大于的查明

原因并上报说明。

4.提醒注意

补充资料请认真填写。

请务必把握本表的四条审核要点。

第四表

党员学历情况 1.指标解释

“学历”系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已按有关规定进行干部学历清理的,按照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统计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在校学生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但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学生”系指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党员情况。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2.常见问题

B1、C1、D1数量一般情况比去年要增加;农牧渔民党员中高学历相对比例应较小;学生党员中初中及

以下应较少。

3.审核要点

(1)B16、C16、D16即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占A16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4.提醒注意

第16栏特别是第A16、E16、F16、G16数据和第九表“学生党员情况”间数据的逻辑关系。补充资料中的专业技术职务,只要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就统,不管有无职称。

第五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1.指标解释

“发展党员”系指本年发展的党员。发展党员情况,由负责发展党员的党组织,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情况进行统计。本表所统计的职业情况、基本情况均是发展时的情况(即发展党员情况各项与党员基本情况、党员职业的相应项是不完全对应的)。

2.常见问题:

说明:在年终报表统计完成后,党委审批的党员,在今年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不上来,第二年统计的党员总数中统计了,造成第二年第一表算帐时数据不平。此情况在差数中反映,并随年报表上报说明。如:对年

底支部大会已经通过,但上级党委未审批且会在明年审批的党员,今年不统,因为发展党员统计依据上级党组织审批为准。但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所以明年要统在党员里,这样就会出现党员实有数和应有数的差距。有这种情况的,应该反映第一表中,请上报详细说明。

3.审核要点

(1)G16、H16、I16,即发展的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占A16发展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F1“发展60岁及以上”或者L1“初中及以下”的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其中“发展60岁及以上”的请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是否在岗职工)。

(3)A16不等于D16的,查找原因并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4)A17“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分类数据说明。4.提醒注意

对F列、G列、L列的数据特别是小数据要认真核对是否属实,对E15、F15、G15、D16、E16、F16、G16、H16、I16的数据要认真核对是否属实。

16栏的数据要和第九表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十五表中所附的发展私营企业主名单的基本情况与本表不对应。

第六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1.指标解释

本表中的“农村”统计的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包括建制村发展的党员,也包括建制村党的组织发展的党员,还包括镇辖居委会发展的党员。凡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均统计。

“省(部)一级及以上命名或表彰”系指近三年来由国务院及其直属工作部门和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人民团体,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直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等批准或命名(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

“特殊情况下”发展党员系指在抗洪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过程中发展入党的党员。注意如是事件发生后,因其在事件过程中表现突出发展入党的不能统计在此栏。

2.常见问题

共青团员入党没有经过推优程序。3.审核要点

(1)14栏中,由国务院及其直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省(区、市)人民政府、人民团体等命名或表彰的先进模范,要上报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荣誉称号、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补充资料中如有“由省级党委审批追认的共产党员”,要上报名单。

(2)15栏“特殊情况下”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所在基层党组织、特殊情况类型)。

(3)17栏“经过„推优‟”占16栏“共青团员”比重较小的要认真审核并报说明。

(4)18栏“台湾省籍”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和名单(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地、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党委审批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所在基层党组织)。

4.提醒注意

本表6至10栏统计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中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即统计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双肩挑)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只要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就统,不管有无职称。

第七表

农村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农村党员情况表〙统计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在乡镇和建制村的党员情况,其中包括各类开发区、城市街道、国有农场等单位管理的建制村的党员情况。也就是说统计的是党的组织隶属于镇、乡和建制村的党组织发展的党员,是一个区域的概念。

“建制村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系指建制村法人单位党支部(总支部、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不包括村党委下属的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和村总支部下属的党支部委员。

2.常见问题

农村党员的指标解释(数据使用时注意含义)。3.审核要点

因1949年9月及以前入党的“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党员和建制村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书记数量相对较少,请将D7至D9、E7至E9、G7至G9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数据比较,各地数据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和名单。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即第7栏,请出数据的地方上报详细名单。4.提醒注意

本表数据是我们了解农村党员情况,特别是建制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状况的重要数据信息,是我们平时很多工作决策的依据,请务必将数据与去年的报表进行认真比较,层层把关,绝不含糊。

入党时间段划分增加了“2007年1月以后”。

第八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表〙统计党的正式组织关系在城市街道及城市和乡镇社区(居委会)的党员情况。

城市街道系指经国务院批准设臵的建制市的市区街道办事处辖区。

居民委员会系指城市和乡镇在非农业人口居住地,经过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

城市社区(居委会)系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其中包括尚未进行社区体制改革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

乡镇社区(居委会)系指乡镇在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其中包括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常见问题

城市社区(居委会)和乡镇社区(居委会)的指标解释 3.审核要点

因1949年9月及以前入党的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总支部、党委)委员、书记数量相对较少,请将D8至D10、E8至E10、F8至F10、G8至G10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数据比较,各地数据有变化的要上报详细说明和名单。

1937年7月6日及以前入党的,即第8栏,请出数据的地方上报详细名单。4.提醒注意

本表数据是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情况,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状况的重要数据信息,是我们平时很多工作决策的依据,请务必将数据与去年的报表进行认真比较,层层把关,绝不含糊。

第九表

学生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正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学习,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党员情况。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或进修的人员。

(1)“总数”系指截至本年12月31日在校学生党员总数。

(2)“本年发展党员”系指本年在校期间发展的党员。包括在校期间发展本年毕业已转出组织关系的学生党员。

2.常见问题

总数与本年发展数所对应的统计群体不同,两个数据没有可比性。补充资料数据准确性有待考察(存在漏填现象)。3.提醒注意

补充资料的全体在校学生数请与各级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差距较大的请认真核实实际情况。

第十表

预备党员转正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本年预备期满的预备党员转正情况和预备期未满的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情况。“预备期满的党员”其中包括延长预备期且已期满的党员。2.常见问题

理论上延长预备期共两种:一年或半年,所以会出现当年延长预备期且当年转正的情况。如果各地出现预备期超过两年的情况,请认真核实,并确保数据正确。

转正日期以党支部大会确定的日期为准,即因组织原因延后讨论通过转正,但组织确认为按期转正的仍为按期转正。

3.审核要点

(1)A栏“预备期满的党员”数据与上年年报表第二表〘党员基本情况〙中A2“预备党员总数”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数据差距较大的要说明具体是哪几种情况。

(2)D栏“延长预备期转正”数据不等于上年年报表第九表〘预备党员转正〙中E栏“延长预备期”数据的要上报说明,有转走组织关系等情况。历年全省差数都很小,请上报差数的名单和具体情况。

(3)G栏“尚未讨论或审批”数据占A栏“预备期满党员”数据比重较大的要认真审核,请各地根据G栏“尚未讨论或审批”的数据源的实际情况,上报详细说明。

(4)H栏“预备期未满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出现数据的要认真审核,出现数据的单位要上报名单,必须逐个说明情况,请各汇总单位把好关。

4.提醒注意:

本表审核要点历年都是中组部审核省表,抽查地市表和县表的要点,一定要从数据源头上把握、分析,形成说明材料。

第十一表

党内表彰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本年各级党组织表彰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情况。

“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系指各级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表彰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2.常见问题

受到“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的中央单位的党员很少,中央单位表彰只在总数栏统计,不能按级别对应统计到“省(区、市)一级表彰”、“市(地、州、盟)一级表彰”、“县(市、区、旗)一级表彰”栏中。

3.提醒注意

“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是党内表彰的固定称号,不能用其他表彰项目去对应。不是B、C、D列即由各级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表彰的,其他各级党组织表彰的均统进A栏。

第十二表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党支部本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情况。跨年度结束评议工作的情况,只统计本年党员受表彰和受组织处理的情况。表中9栏至13栏不重复统计。

本表中的“表彰党员”系指党组织对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进行书面表扬的情况。“授予优秀党员称号”系指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批准,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党员。

“原限期改正错误现予以除名”统计在上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被限期改正错误,本年予以除名的党员。2.审核要点

(1)7栏“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数据若小于8栏组织处理情况“合计”的要认真审核。

(2)A13栏“原限期改正错误现予以除名”数据若大于上年年报表第十一表A12栏“限期改正错误”数据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

(3)H1栏数据请上报分类说明。

第十三表

党员出党情况 1.指标解释

“退党除名”系指党员要求退党,经支部大会讨论后宣布除名,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的党员。

“劝退和劝退不退除名”系指党员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党支部教育仍无转变而劝其退党和被劝告退党坚持不退,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

“自行脱党除名”系指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

2.审核要点

本表F7“60岁及以上”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出现数据要认真审核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本表中历年C、D、E栏数据均不多,今年请出数的单位上报名单(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入党时间、出党类型、支部决议时间、党委审批时间、所在基层党组织)。

本表中2、3栏(厅局级、县处级)出数的单位请上报处理文件复印件。3.提醒注意

对60岁以上的退党、脱党和1976年前入党的退党等出数的要认真核实是否属实,上报的名单要和相应栏的数据相对应。

第十四表

党员出党情况

(二)1.指标解释

请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

本表中“„三不‟党员” 系指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除名的党员。中组部概念解释同第十三表对“自行脱党除名”的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C1“退党除名”和F1“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数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请结合上表上报名单上报说明。

(2)E15≠E16的请上报详细说明。(3)A15有数据的请上报说明。

第十五表

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和换届情况 1.指标解释

党的基层组织系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建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城市街道”、“乡镇”栏分别统计城市街道、建制镇、乡党组织及其所属的各级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机关”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

“党组”系指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的党组。

2.常见问题

本表统计对象是基层党组织,不统计系统党委。本表是整套年报表中唯一一张统计党的基层组织数量及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本表中所涉及的党委、总支部、支部均是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补充资料中建制村统计的

是党组织关系隶属建制村的党的各类基层组织总数。

3.审核要点

(1)B栏“任届期满”与C栏“本年换届”数据之差较大的,要重点审核,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2“党委”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补充资料1:各省(区、市)上报报表中若“中央一级机关”项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补充资料2:各省(区、市)上报报表中“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派出工委”总数不等于其中各项数据之和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5)补充资料3: “其中党委”数据与上年年报表建制村中党委数据比较,变化较大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企事业和机关单位上报报表中该栏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6)I1栏有数据请上报分类说明。4.提醒注意

今年新增加补充资料五,即半年以上未开展组织活动的党组织数。备注: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相同的审核重点

1.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2栏“建立党委的”数据与上年年报表相应表中2栏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第十七表至第二十一表中1栏“单位数”为“0”而其他栏不为“0”时,要重点审核。如果是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单位数”为“0”,其他各栏必须为“0”;而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

至10栏(第十八表的1栏至12栏)数据虽为“0”,但其相应的“在岗职工”和“党员”栏要按实际情况填报,不为“0”。

3.第十七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的补充情况中的在岗职工按照人事关系统计,党员按照组织关系统计。个别单位会出现人事关系与组织关系不在同一个单位的情况,即在岗职工数小于党员数,按实际情况上报。

4.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的1栏单位数请务必与同级相关单位(民政、统计、工商、教育、编办、财政、司法等单位)同期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核对,数据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按实上报。与同级相关单位同期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导致数据有差距的,请上报说明。

第十六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法人单位”系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组织,依法成立,拥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承担债权债务、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包括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单位,如基层群众组织建制村、居委会等。

本表统计城市街道及城市社区(居委会)、乡镇及乡镇社区(居委会)、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

城市社区(居委会)系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其中包括尚未

进行社区体制改革的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辖区。

乡镇社区(居委会)系指乡镇在非农业人口的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其中包括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应等于同级民政部门同期统计数据,不一致的请各市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2)1栏“单位数”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栏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上报说明。(3)A列“城市街道”、C列“乡镇”,没有建立党委(派出工委)的要上报说明。

(4)B列“城市社区(居委会)”、D列“乡镇社区(居委会)”和E列“建制村”没有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请上报名单和详细说明。

3.提醒注意

本表各指标“单位数”请各市级和县级组织部门务必与民政部门进行认真核对,数据有差异的,要查清情况。

第十七表

公有制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各种公有经济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系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全部所有或控制的各类企业。“公有经济控制”包括国家或公民集体经济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含协议

控制)。

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但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在岗职工”不统计外国籍从业人员。

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企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统计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请各市、各系统汇总上报说明。

(2)A7、A9、A10出现数据的,即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请逐个提供原因说明。

(3)B4、B5、B7、B9、B10出现数据的,即公有经济控制的大中型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支部或未建立党组织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请逐个提供原因说明。

第十八表

非公有制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各种非公有经济企业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

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企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的”统计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的非公有经济控制的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城镇个体工商户”系指有经营能力的非农户籍人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营业执照,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业户。个体工商户中的“在岗职工(从业人员)”系指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的城乡个体劳动者和业户中的从业人员。其中包括帮工和学徒人员。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工商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组织或仅有个别党员栏L5+L6+L9+L11之和应小于党员数L15。(3)城镇个体工商户建立党组织或仅有个别党员栏M5+M6+M9+M11之和应小于党员数M15。3.提醒注意

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工商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请各县(市、区)、开发区等进行认真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说明情况,核对数之间逻辑关系不统一,数据核对反映出来的规律不一致的要认真分析,查清原因。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未建立党组织的要上报名单和说明,应建未建的要上报名单和说明。相关数据和省补充调查表要一致。

第十九表

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党组织本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的相应栏。未建立党委而建立党组或工委的事业法人单位,统计在“建立党委的”栏。

“普通高等学校”系指按国家规定的设臵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臵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事业法人单位。不包括电视大学、管理干部学院、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院、教育学院等成人高等学校。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编办、教育部门、统计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其中:H1“普通高等学校”数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名称不一致的,要认真进行核实,并上报详细说明;I1和J1即“中等学校”和“小学校”数据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J2即小学校建立党委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批复文件复印件)。

(3)A7、A9、A10即事业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请举例上报说明(注意一定要是法人单位)。

第二十表

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国家机关、政党机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一个法人单位建立两个及以上党的基层组织,按最高一级党的基层组织统计。如:一个乡镇机关建立两个党支部,统计时,“单位数”为1个,“建立支部的”为1个。对于机关附属的非法人单位、临时机构的党组织表中各项均不统计,而其中的职工和党员,统计在其所隶属的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和“党员”栏。

2.审核要点

(1)B1至D1“单位数”请务必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B1、C1“单位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7、A9、A10即机关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第二十一表

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社会团体”系指按照有关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不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及宗教团体。社会团体以会员制为标志,主要分为互益性社团(为会员服务)、公益性社团(为公众服务)。

民办非企业单位系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登记证书,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社

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点在于利用非国有资产做公益事业,如民办学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属行业类型分为十种:⑴教育,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学校、学院、大学、民办专修(进修)学院或学校,民办培训(补习)学校或中心等;⑵卫生,如民办门诊部(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所)等;⑶文化,如民办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活动中心)、图书馆(室)、美术馆、画院、名人纪念馆、收藏馆、艺术研究院(所)等;⑷科技,如民办科学研究院(所、中心),民办科技传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务中心、技术评估所(中心)等;⑸体育,如民办体育俱乐部,民办体育场、馆、院、社、学校等;⑹劳动,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⑺民政,如民办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办婚姻介绍所,民办社区服务中心(站)等;⑻社会中介服务业,如民办评估咨询服务中心(所),民办人才交流中心等;⑼法律服务业(不包括律师事务所);⑽其他。

“基金会”系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以资金为标志,主要工作是募集资金和花销资金,不存在会员,只有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三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单位性质上不存在交叉,只是在业务上可能会有重合。

“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如,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公证事务所(处)、资产评估机构、人才培训(就业培训、出国

留学培训)机构等。

2.审核要点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民政部门、司法部门、财政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C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单位数”包含民办高校数据,请上报民办高校名单,A2至E2栏党委数有增加的请上报名单和说明。

3.提醒注意

今年新增“基金会”一栏,“基金会”必须是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请各地到民政部门要数据,如果和民政部门没有登记的数据和单位有出入,请务必认真核对。已建党组织的,请同时上报批准成立党组织的文件复印件。

“社会团体” 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一定要把协会和事务所区别开来,特别是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各地如有出现建立党委的和新增党总支的请上报批复建立的文件复印件。

第二十二表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组,以及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府工作部门建立党委的情况。其中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法人单位应建党组而建立的党委(总

支部、支部)、工委的情况。例如:省财政厅应建党组而建党委,省财政厅党委,统计在本表“省(区、市)政府工作部门”“建立党委的”栏;而省财政厅机关党总支统计在第二十表“国家机关”“建立总支部的”栏。

2.审核要点

(1)1栏“部门数”应与同级编办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1栏“部门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4“成立总支部的”至A6“未成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4)本表补充资料“军队和武警部队团及团以上单位建立的党委”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名单和说明。

第二十三表

发展对象情况 1.指标解释

发展对象系指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党组织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准备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其他指标解释请参考第二表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G4占A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8不等于G8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13不等于G13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G14占A1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5)E16占A16比重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6)A17栏“其他”要上报说明。

第二十四表

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1.指标解释

入党积极分子系指经党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同意,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入党人。“申请入党人”系指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规定,向党组织正式(一般应书面)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员。其他指标解释请参考第二表指标解释。

2.审核要点

(1)G4占A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8不等于G8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3)A13不等于G13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G14占A1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5)E16占A16比重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6)A17栏“其他”要上报说明。

— 41 —

第二十五表

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新的社会阶层中本年发展党员情况及截止本年底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人情况。

2.审核要点

A6“私营企业主”出现数据要上报名单,并注意名单中标注的人员基本情况必须与本表填报的情况一致。名单有关统一格式(如,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7605;入党时间:20090515,审批时间:20090620)。请务必核对每一位信息,性别、民族、年龄和二十五表中的数据必须一致。对有出生日期在90年代后的、入党时间不是2009年的、入党时间和党委审批时间不是在6个月内的等有关情况请认真核实。

3.提醒注意

对H列的数据请认真核实。

第二十六、二十七表

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党员工作情况

(一)(二)

1.指标解释

请参考第十六表〘街道、社区(居委会)、乡镇、建制村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和第二十一

— 42 —

表〘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的指标解释

2.提醒注意

对I列的数据请认真核实。

第二十八表

党的地方委员会和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情况 1.审核要点

(1)A列党的地方委员会“总数”与同级民政部门的行政区划数不一致,以及与上年年报表比较,有变化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B列“任届期满”不等于C列“本年已换届”的,即党的地方委员会没有按时换届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J列召开党委全委会中“已召开的”、M列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已召开的”数据不等于A列“总数”数据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详细说明。

注:A列各项应与干部统计表的地方领导班子成员统计表相关数据一致,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进行核实。2.常见问题

L列“参加委员”统计本年度召开的党委全委中参加委员最多一次的委员数,N列“参加人员”的填报要求相同。

— 43 —

第二十九表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现任期的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情况。“因受党纪处分终止代表资格”系指因受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而终止代表资格。“调离同级党代表大会所属范围停止执行代表职务”系指因组织关系迁出或工作需要等原因调离同级党代表大会所属范围地,停止执行代表职务。

2.常见问题

本表不以组织关系为统计依据,以党代会选举时代表分配为依据进行统计(在那里选出就由那里统计);省代表也由各地各系统填写。

各级代表分别统计。补充情况统计从党代表当选直至2009年底,所有变动的党代表情况。

第三十表

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名单 1.指标解释

本表统计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情况。

(1)“农村老党员”系指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户口的党员,不包括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农村的已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党员。

(2)“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系指建国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非农业户口且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

— 44 —

党员。

2.常见问题

本表的农村老党员不是第七表农村党员的含义,是指农业户口党员。3.审核要求

此表数据为关键数据,请务必认真核实,在今年7.1期间已经上报了详细名单,请各地认真核对。

第三十一、三十二表 流动党员情况

(一)、(二)1.指标解释

各级党组织管理的流出的流动党员情况,由流动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负责统计。各级党组织管理的流入的流动党员情况,由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负责统计。“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系指县及县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流动党员党组织”系指单独组建的流动党员党委、总支部、支部。

2.审核要点

(1)两表的A6“机关”、A7“事业单位”数据较大的要认真审核。(2)两表的20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3)两表的I1“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3.提醒注意

— 45 —

第三十一、三十二表“补充资料”已经进行了调整,其中流动党员党组织变化较大的请上报说明,有建立党委、党总支的请同时上报批复文件的复印件。

全国专题调查表一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情况 1.指标解释

“选聘”系指按照中央部署、由省市两级统一选聘的大学生“村官”。

“转入”系指下发〘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前通过其他渠道到村任职,经组织考察转为选聘对象的高校毕业生。

“流出”系指下发〘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后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本年度内离岗的或聘期结束后不再续聘的。

“留任村干部”系指大学生“村官”聘期结束留在村里继续担任村干部的。

“不胜任被解聘”系指大学生“村官”因工作不适应或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等原因被解聘的,不包括考录公务员、研究生等正常解聘的。“另行择业”系指大学生“村官”离开村级组织岗位选择其他工作的。

2.提醒注意

本表主表统计的是〘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下发直至2009年12月31日,按照中央部署、由省市两级统一选聘的,且至2009年12月31日仍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是累计数。

— 46 —

全国专题调查表二

出国境党员情况 1.审核要点

(1)本表统计1979年1月1日以来出国(境)、本年底仍在国(境)外的党员情况及本年出国(境)定居的党员情况。

(2)“职业”系指党员出国前的原职业。(3)A18“其他”有数据要上报说明。(4)F10出现数据要认真审核。2.提醒注意

本年出国境定居的应与第一表停止党籍的数据和上报的名单信息相一致。本表中的数据去年汇总时错误很多,请务必认真核对。

全国专题调查表三

留学回国人员党员情况 1.指标解释

留学回国人员党员系指通过公派或自费等途径出国(境)留学一年(含一年)以上,已经回国工作或定居人员。

“组织关系出国(境)时转往国(境)外的”与“组织关系出国(境)时未转往国(境)外的”均指党员在

— 47 — 国外期间的组织关系情况。

2.审核要点

补充资料有数据的请上报说明。

2024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篇5

统 计 公 报

青岛市统计局(2006年2月13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确保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的完成。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综 合

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95.5亿元,增长1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4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9.7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21.11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6.5:51.9:41.6。

宏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亿元,增长3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3.06亿元,增长23.4%。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393.01亿元,增长15.1%;地税税收收入120.88亿元,增长20.0%。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30.37,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7.65。

市场物价小幅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比上年上升2.3%,其中,食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2.1%、8.3%、0.4%、7.7%,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2%、0.7%、0.6%、1.9%。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1.39,上升1.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6.52,上升6.52%。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0.9,上升10.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3.4,上升3.4%,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3.3,上升3.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社会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压力加重等。

二、农 业

2005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市认真落实种粮、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零负担”。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粮食生产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8.88万亩,增长20.6%,亩产达到421公斤,总产量达到315.02万吨,这是从1999年以来相隔六年,我市粮食总产再次超过三百万吨。2005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2.1万公顷,减少0.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万吨)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315.02 18.8 其中:小麦 153.55 18.0 玉米 147.86 23.0 花生 50.39-13.2 蔬菜(不含果用瓜)579.21-13.8 水果 73.73-1.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万公顷,下降50.5%;森林覆盖率31.7%,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29万公顷,下降30.8%。

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突出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加快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步伐。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万吨)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81.94 8.4 其中:猪肉 28.07 5.5 牛、羊奶 50.82 6.0 禽蛋 38.63 1.7 渔业生产产量下降。水产品总产量127.27万吨,下降3.9%,其中,捕捞产量40.06万吨,下降8.9%;养殖产量87.21万吨,下降1.4%。海、淡水养殖面积6.47万公顷,增长1.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5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5320个,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19.69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6.3万台,农用载重汽车1.16万辆;农村用电量37.26亿千瓦时,增长12.7%;地膜覆盖面积17.51万公顷,增长3.7%。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结构更趋优化。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66.79亿元,增长21.0%。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63.3亿元,增长2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17.4亿元,增长16.1%;集体企业完成147.5亿元,增长6.0%;股份制企业完成453.7亿元,增长33.4%;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318.1亿元,增长4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46.9亿元,增长67.0%。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52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538.3亿元,分别增长27.7%和29.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9.4:50.6。

2005年,全市“四大工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集群效应逐步呈现,有力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四大工业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233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33%;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685.86亿元,占39.2%。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 比上年+-% 纱 7.2万吨 4.0 布 5.1亿米-0.8 化学纤维 9.6万吨 9.9 卷烟 753.6亿支 2.4 啤酒 435.2万千升 11 原盐 10万吨-16.7 发电量 98.6亿千瓦时 11 钢材 330.3万吨 43.9 原油加工量

378.9万吨-21.9 烧碱 16.1万吨 8.2 纯碱 62.5万吨 2.6 化学农药 6524吨

74.5 染料 13979吨 17.7 轮胎外胎 3967.3万条 96.9

水泥 210.8万吨

19.9 汽车 31055辆-50.4 彩色电视机 1324.3万台 38.2 家用电冰箱 908.8万台 11.5 房间空调器 983.6万台 0.6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利税总额373.3亿元,利润186.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266.8亿元,增长2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3,比上年提高22.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2.55%,产品销售率为98.1%。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品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9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16%。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2.96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总额19.5亿元,增长3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6.6亿元,增长45.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3亿元,增长45.6%。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9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投资789.2亿元,增长45.9%,第三产业投资585.1亿元,增长40.7%。2005年,我市一批重量级项目步入施工阶段,带动投资增长,海湾大桥(北桥位)、滨海公路北段、浮山湾奥林匹克中心项目、青岛市即墨至平度高速公路(青银二期)、青岛临港产业加工区海尔工业园、招商局国际码头、青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等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617个,新开工项目4945个,竣工项目681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3243.5亿元,增长54.6%。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11.4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12.1%,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3.6%。

全市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378.8万平方米,下降4.5%,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811.2万平方米,增长13.1%。商品房销售面积739.9万平方米,增长2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

卷烟 万箱/年 11.3 合成橡胶 吨/年 2000 轮胎外胎 万条/年 339.6 候机楼 座 1

万平方米 10 移动电话机(手持机)万部/年 480 移动通信基站 个/年 102 高等院校:学生席位 个 15570 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19.5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总里程525公里。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港口吞吐量1.87亿吨,增长14.9%;外贸吞吐量1.4亿吨,增长14.8%;集装箱吞吐量631万标准箱,增长22.8%。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

2005年 比上年+-% 客运周转量 72.5亿人公里 5.74 铁路 16.8亿人公里 2.96 公路 54.6亿人公里 6.52 水运 1.1亿人公里 11.44 货运周转量 3314.1亿吨公里 37.58 铁路 69.9亿吨公里 28.23 公路 88.8亿吨公里 2.97 水运 3155.4亿吨公里 39.12

航空运输保持稳步增长。年末拥有国内航线72条,国际(地区)航线14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555.04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行货邮吞吐量12.34万吨,增长18.1%。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7.02亿元,增长32.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77亿元,增长16.2%;电信业务总量91.25亿元,增长33.6%。信函8011.83万件,增长5.97%;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84.3万户,增长27.7%,使用时长达275.6亿分钟。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年末市话用户达到227.48万户,其中新装电话21.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383.64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25.2万户。

旅游业强劲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56.58亿元,增长23.6%,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222.59亿元,增长21.1%;国际旅游收入4.15亿美元,增长44.3%。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17.47万人次,增长13.9%;其中国内游客2449.03万人次,增长13.5%;海外游客68.44万人次,增长31.0%。

六、国内贸易

2005年,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升和旅游、会展经济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800亿大关,达865.91亿元,增长15.8%。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68.21亿元,增长16.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7.7亿元,增长12.5%。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扩大。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830处,增加6处。其中:消费品市场763处,增加3处;生产资料市场67处,增加3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餐饮、汽车、文化娱乐、旅游等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5.1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达到62.3亿元,增长35%;通讯器材零售额10.9亿元,增长44.3%。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全市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30.22亿美元,增长22.4%;其中,出口额194.22亿美元,增长23.1%,进口额136.00亿美元,增长21.4%。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4.55亿美元,增长25.2%;其中,出口额175.88亿美元,进口额128.67亿美元,分别增长26.4%和23.5%。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107.25亿美元,增长20.3%,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1.0%。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693.29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额395.99亿美元,进口额297.3亿美元,分别增长23.8%和19.9%。

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30个,增长4.4%,合同外资95.45亿美元,增长42.1%,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6.56亿美元,增长13.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81亿美元,增长33.5%,营业额2.73亿美元,增长32.2%;共外派人员6377人次,增长33.9%。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5年全年引进内资258.75亿元,增长34.2%,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2个,实际到位内资65亿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849.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8.15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97.54亿元,比年初增加420.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达1413.3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343.10亿元,比年初增加253.61亿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232.81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6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039.48亿元,比年初增加280.14亿元。在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981.51亿元,比年初增加91.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07.3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15亿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57亿元,增长4.2%,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5.98亿元,增长16.8%;人身保费收入33.59亿元,下降0.9%。赔款支出金额14.4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27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5.1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3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71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63项。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2%。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1414项,成交额4.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5603件,授权专利2341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2.2万人,增长20.7%。中等学校395所,其中,普通中学317所,在校学生39.11万人,下降10.3%;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78所,在校学生17.81万人,增长9.5%。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6.1%。共有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47.98万人,增长0.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89处。其中,影剧院29处,电影队214个,文化馆(站)17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6.6万户,并提前完成了市区6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34万册,出版报纸54897万份。全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20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3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632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32处,卫生防疫机构20处,妇幼保健机构10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858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其中,医生1.5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8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63枚,银牌227枚,铜牌179枚。共打破全国纪录2项,全省纪录3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107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2374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7840人。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万吨,增长8%。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9亿吨,增长8.8%,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23亿吨和1.67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105.2万户,增长13.9%。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7.95万吨,增长35.8%,供应煤制气总量16573万立方米,增长6.9%。供应天然气总量7455.6万立方米,增长175%。城市气化率达到100%。全社会用电量193.8亿千瓦时,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127.8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8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3.5%和42.9%。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683.2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2804万平方米,增长32.2%。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87条,较上年持平。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3911辆,增长1.6%。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121辆,增长0.3%。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1978.63公里,增长12.7%。扩建、翻建道路224条。城市下水道总长度2160.3公里,增长7.9%。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1天,占90.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4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3分贝。市区共植树199.3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140.2公顷,增长10.9%;新增公共绿地292.6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1.8平方米,增长7.2%。市区现有公园、动物园47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速加快。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40.9万人(户籍人口),增长1.3%。其中,市区265.43万人,增长2.7%;五市(县级)475.47万人,增长0.6%。全年新出生人口75530人,出生率为10.26‰;死亡人口48109人,死亡率为6.54‰;全年净增人口978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0元,增长16.5%;人均消费性支出9883元,增长9.8%;城市恩格尔系数37.6%,下降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06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7元,增长11.4%;农村恩格尔系数37.5%,下降1.2个百分点。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5616元,增长16.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15元,增长15.0%。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2.96平方米,增加1.7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54平方米,增加1.55平方米。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24.3万人,增长8.3%。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共安排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5.4万人,组织4.5万人次失业人员参加就业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万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6%,下降0.14个百分点。2005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05.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8.9万人,下降8.5%。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14371张,收养8092人。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并按照新的核算方法计算,全市2004年GDP总量调整为2270.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163.49亿元,第二产业为1149.94亿元,第三产业为956.73亿元。

4、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系集团口径。

5、规模以上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

6、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包括小灵通容量。

7、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单位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

上一篇:注册规划师实务真题下一篇:心得体会食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