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写作方法与技巧(共10篇)
(1) He got ill last week.
(2) He was ill last week.
(3) He fell ill last week.
(4) He became ill last week.
(5) He was in bad health last week.
2、运用同一词语的不同句式结构.如:“他写那篇文章花了三个星期”可译为:
(1) It took him three weeks to write the article.
(2) He took three weeks to write the article.
(3) The article took him three weeks.
(4) To write the article took him three weeks.
(5) It took three weeks for him to write the article.
(6) Writing the article took him three weeks.
3、运用简单句与复合句的相互转换理论。如:
The man standing there is a policeman.→
The man who is standing there is a policeman.
What we should do next is unknown.→
What to do next is unknown.
We are thinking of how we can finish the work in time.→
We are thinking of how to finish the work in time.
4、综合运用同义词语与不同句式。如:“他做完练习后,便出去了”可译为:
(1) After he had finished the exercises, he went out.
(2) After he finished the exercises, he went out.
(3) Having finished the exercises, he went out.
(4) Finishing the exercises, he went out.
(5) After finishing the exercises, he went out.
(6) The exercises being finished, he went out.
(7) The exercises finished, he went out.
表现就是表示出来, 把什么表示出来?自然是客观生活时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现实生活中, 作者不可能冷眼旁观, 不可能是记录生活的机器, 而是活生生的人, 有情感、有思想的人。那就是说, 再现客观事物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作者思想情感流动变化的过程。再现中的取舍, 详略、简繁、主次、顺序都能折射出作者思想, 是他决定再现什么、如何再现、怎样叙述、怎样描写、怎样说明。一般来说, 生活经历越丰富、越曲折, 越具备写文章的条件。然而要写出好文章来, 光有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远远不够的。以曹雪芹为例,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比曹雪芹生活经历更丰富曲折的人有的是, 曹雪芹肯定排不到第一位, 可为什么只有他才写出《红楼梦》呢?这里的原因很多,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曹雪芹不仅经历丰富, 而且他在经历的过程中, 也是在敏锐地感觉、真切地关注、细心地体验、深入地思考和感悟。仅仅凭他的经历, 曹雪芹不要说写不出《红楼梦》这样的不朽之作, 恐怕连一篇像样的短文、一首像样的小诗也写不出来。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再现之中, 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过程, 就是作者思想感情酝酿的过程。
不用质疑, 感悟现实生活是表现的基础, 同时也是表现思想情感的最重要手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感情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是客观事物、活生生的生活触动了作者, 撞击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火花。杜甫《春望》有诗云:“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李商隐《锦瑟》最好地把情感在再现中表达出来:“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回忆当时的情境, 那种感情已然不可捉摸, 惘然若失。作者对过去美好的追忆、再现, 流露出的是情致绵绵的思念。
可见, 再现过去的事情, 是要作者用心去淘漉的。
二、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
现代著名的作家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 写对当时北平秋的感受, 北平的秋景的“清”、“静”、“悲凉”是和作者当时低调颓废的心境相吻合的。所以写出的不是“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日, 潭柘寺的钟声”, 而是“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落寞孤寂中的秋晨:“早晨起来, 泡一碗浓茶, 向院子一坐, 从槐树叶低, 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或在破壁腰中,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牵牛花, 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紫黑色次之, 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下, 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是做陪衬。”作者所见、所闻、所惑无不紧扣与秋有关的意象来调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经过专业的努力, 作者才能如此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从选景的角度, 从对牵牛花色泽与众不同的好恶, 都能看出作者透过意象寄托作者好恶情感的印迹。
三、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致微”, 感人的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 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细节。细节一般指有个性特征的表情、语言和行动。“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这一细节, 把自己与情人依依不舍的心情表现得淋漓精致;赵本山一般用“腿发软, 坐不住凳子”的细节表演来表现拘谨的内心世界。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 一目传神”之艺术效果。
四、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人逢喜事精神爽, 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 元宵节的夫子庙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与幸福。在这种情境中我们的心情如何、语言如何、行动如何, 欢快的氛围感动你、我、他。生活并不完全是欢乐与幸运, 毕竟还伴随着悲哀与不幸, 我们可以抚摸一下生活留下的伤疤, 因为悲剧的效果最能打动人心。袁枚《祭妹文》:“前年予病, 汝终宵刺探, 减一分则喜, 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 犹尚殗碟, 无所娱遣, 汝来床前, 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 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 吾将再病, 教从何处呼汝耶?”文中选取妹妹去世前的片段, 即兄妹朝夕相处的镜头, 但哀婉凄楚的氛围让人油然产生悲凉的情感。
写文章, 要写真实的事, 说真实的话, 抒发真实的感情, 不可有意编造, 为情写景。叙事写人要清楚明白, 写景状物要具体形象;说明事物要简明扼要;抒情议论要自然真实, 不矫情, 不“为赋新词强说愁”。
一、拟好作文标题
形象、新颖的题目可以让人洞悉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灵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材料和话题作文还有一个拟题的环节,什么样的题目切合中心、有吸引力呢?首先,题目要切合中心,让人“望题知文”。其次,要化大为小,将材料或话题中宽泛的内容具体化,越具体越好。此外,还应该生动,有文采。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引用化用法、妙用修辞法、文体追踪法等方法拟题。
二、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虎头凤尾。写好开头应遵循切题、简洁、有文采的原则。比如,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广泛引用,突出主题;描写环境,烘托背景;妙用诗文,彰显诗意等方法。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抒情议论、妙引巧联、自然收束等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常用的好的结尾方法。如“有一种痛,缘自失去;有一种神伤,只因情太长。考场落笔,心却已回故乡,去细细品味那别离的时光,就算心痛也要记住,因为它必将化作我血脉指尖上的永久的怀恋。”利用了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真挚感人。
三、学会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组织作文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用于某一篇作文,需要写作者进行选材。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在记叙文和散文中,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在表达中心的事例确定以后,要紧扣中心构思、叙述,切忌横枝蔓叶。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材料求独特,角度求小巧,情节求曲折,视角求广阔。在议论文中则必须围绕自己的论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人或事来作为论据,才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四、学会并善用描写
在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中,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1.细节描写
在揭示人物性格特点上,一个细节的作用有时不亚于一个情节,甚至一场戏。细节描写要细致、细腻。如下面这个作文的细节描写片断:“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跳绳考试开始了。同学们快速地挥动着跳绳,手腕也有力的转动着。他们每个人都直挺着身子,竭尽全力地跳着。隐约可以听到脚步点地那整齐的声音,听到跳绳打在地面上那清脆的声音,听到因有些劳累地喘息声。”生动的再现了同学跳绳比赛的细节,特别真实。
2.心理描写
下面这段心理描写来自作文《这件事让我懂得什么叫爱》,反映了小作者对一位残疾的小男孩进行的心理斗争感受的真实。“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施舍给他,回家一定会挨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给不给他呢?还是给吧,你瞧人家多可怜呀!自己怎能袖手旁观?不,谁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现在社会上以这种手段行骗的人多呢,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两种思想激烈地对抗,小作者对于到底该不该把买书的20块钱给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读者从对话描写中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人。
文章要善于设置戏剧化的对话,要善于写生活中原生态的对话,用对话来展开故事,用对话来推动情节,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等等。如一篇学生作文《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中有这样一段:晚饭后,爸爸来找她:“雪儿,听老师说你很孤僻,很清高,不愿和别的同学交往,是这样的吗?”雪儿微微地点了点头。“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爸爸,我没有朋友,我真的很寂寞,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想了一下,指了指被雪儿冷落在一旁的电脑:“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雪儿懂了爸爸的意思,从此她冷落她的电脑了。通过雪儿与爸爸的对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在切合实际的目标引领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把教师放在引导者和激发者的位置上,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积累
表达分为四个层次:词句段篇。其中篇章层面只要按照提纲要求去组织文章即可,因此篇章方面不足为虑。段落方面按照“功能段落”的六种形式去识别,也小菜一碟。
背写:思路+表达
很多同学考前也在背,背的滚瓜烂熟,脱口而出,觉得自己水平很牛!上了考场也顺利将文章写了出来,却得了一个很低的分数,为什么?因为单词都拼错了。请牢记:口头背诵得再好不等于能够写对。背写是提高写作和翻译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的`复习建议。
总体原则:
先背再写、阶段总结、适当模拟。
先背再写:
基础较差同学一定要先背一些功能句式和教材相关范文,然后模仿该作文的思路和表达去写。背写的目的是积累语言表达实力,同时练习书写的公正和优美。建议书写较差的考生买本英语字帖练一下书写,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阶段总结:
每过一周就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所背诵的表达可以用来写什么类型的文章?该类文章的相关词汇或表达有什么?关键词如何避免重复?请记住:没有复习,没有巩固。
适当模拟:
出题方式:命题作文,看图画或图表作文,根据所给文章(英文或中文)写出文章摘要或大意,给出关键词作文等。其中命题作文一般为提纲式,即给出提纲。可以用VIP来概括要求: P:practice,平时练习很重要,至少要包括10篇比较典型的作文例文;I:input,写作与听,读,说密切相连,能在其中积累素材;V:vary,即flexible,思维要灵活开阔。
作文涉及内容:A关于某人的信息,例如生活方面的;B常见的社会,文化话题。不涉及知识面过广,专业性太强的内容。
时间分配:A,审题,列提纲,5分钟;B,写作文,20分钟;C,改错误,5分钟。
写作时注意:先主后次,纲举目张,字迹清楚。文章分为三段为最佳,每段的形式为:Topic Sentence+Supportina Ideas。而且要注意使用连接词,加强上下文的联系。
常见作文错误:1,词性;2,单复数一致;3,冠词错误;4,代词一致;5,时态一致。
高分作文具备条件:A,用词的准确化;B,句式的多样化。
平时注意收集好的词组类型:1)动词+名词:acquire knowledge,commit a crim;
2)形容词+名词: a sharp increase;dramatic increase;
3)动词+大副词:shake violently;
4)动词+ 介词 /小副词:break through。
二、作文题型:
1,正反阐释题。对应题目:95年6月Should Firecrackers Be Banned?,96.1.Why I Take 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97.6.My View on job-hopping,98.6.Do “Lucky Numbers”Really Bring Good Luck?,99.6.Reading Selectively or Extensively?,00.6.Is a Test of Spoken English Necessary?;
2,阐释原因,方法,描述危害题。对应:98.1.My View on Fake Commodities,99.1.Dont Hesitate to say “No”,00.1.How I Finance My College Education,03.1.It Pays to Be Honest;
3,永恒话题。对应:97.1.Haste Makes Waste;
4,图表题。对应:91.6.,92.1.,96.6.,02.6.;
5,书信题。对应01.6.,02.1.。
三、技巧。
1)正反阐释题。大多数这一类型的题目一般都会给出提纲,且一般为3部分,第1为某一种观点,第2为与之相反的观点,第3为“我的看法”。若题目明确给出三部分,则写作时就要注意一定分为三段。若给出两部分,则可以适当做调整,写两段或者自己添加一段为三段文章。
例如:99.6.题目的提纲为:1,有些人分为读书要有选择;2,有些人认为应当博览群书;3,我的看法。
则可以按其要求分为三段;而98.6.提纲为:1,有些人认为某些数字会带来好运;2,我认为数字和运气无关……。可以按提纲所列条目写,也可以再加一段内容为“有些人认为数字和运气无关”,而“我”则同意这一观点。
注意:A作文中有可能要求写出原因如97.6.题,则一定要写出原因,若只描述问题而缺少原因则属于偏题,分数自然降低。如果没有明确要求也可补充,增加内容。B一般第3部分“我的看法”中,可以赞同某一种观点反对另一种,也可以结合两者优点,或持中庸态度等,作出结论。
常用句型:起:When asked about / it comes to…,many people claim/ believe/ argue/ say that…
There is a general/ public/ heated/ much discussion / debate taday about…
There is much disagreement / are some controversies over…转:Others,however,think differently.
As opposed to these widely-held views,someone argues that…
英语六级考试作文写作技巧
很多同学都对写作文感到头痛,尤其是英语作文头痛,而在考英语六级中,作文又是得分的一个重点,在北京环球托业学习中心,很多报考英语六级的培训班里,很多同学都会问到老师怎么提高在考英语四六级作文的成绩!小编在这就和大家聊聊考英语四六级中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
小编在这说说英语六级中图画作文写法的一些技巧。因为图画作文在最近八年中考了七次,可谓占据了大作文的统治地位。
写图画作文来说建议分三步走,1.描述图画2.推导绘画者的意图3.做出评论
首先:
1.描述图画
图画作文对图画的描述应在第一段进行,且最好在首句即开始。一般说来,对图画的描写不必过长,应以简练、准确为标准。
然后,2.图画类作文结构分析推导绘画者的意图
我们想象中的最典型最理想的图画题提纲应该是下面这样:首先由图画引出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在推导绘画者的意图时多是展开说此现象或问题的表现,以证明其引人注目。还有一种可能性是说此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纲可直接列出,或还用上述提纲。这时可把简单意图推导直接放到第一段描述图画之后,而在第二段中说原因。
最后,做出评论,有可能只是简单评论、深化主题就结束,但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这一部分很可能说的是办法,不好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的办法,好的事情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方法。
对于英语六级考试中作文问题,小编建议还是多写多练,这样才会在考试的时候写出高分作文。()
一、植入法
这是进行英语写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同学们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和短语之后, 结合一定的语法知识, 按照句子的结构特点, 直接用英语套用相应句型。
例:Don't get the idea that there's such a thing as a free ride. (不要以为有免费的午餐。)
二、还原法
即把疑问句、强调句、倒装句等还原成基本结构。这是避免写错句子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例:It was 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that he married me. (他是因为爱我的钱才同我结了婚。)
还原为非强调句:Because he loved my money, he married me.
再如:So fast does light travel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光速很快, 我们几乎没法想像它的速度。)
还原为正常语序:Light travels so fast that we can hardly imagine its speed.
三、分解法
就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这样既能把意思表达得更明了, 又能减少写错句子的几率。
例:There are students here from all over thecountry.Many of them are from the North. (从各地来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北方人。)
四、合并法
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一个复合句或较复杂的简单句表达出来。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最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例:Our camping trip turned into an adventure when we got lost. (我们迷路了, 这使我们的野营旅行变成了一次冒险。)
五、移位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存在差异, 根据表达的需要, 某些成分需要前置或后移。
例:The man who told me this refused to tell me his name. (告诉我这事的人不肯告诉我他的名字。)
who told me this为修饰the man的定语从句, 应置于其后。
六、分析法
指根据要表示的汉语意思, 通过进行语法分析和句式判断, 然后写出准确地道的英语句子。
例:Seen in this light, the matter is not as serious as people generally suppose. (从这个角度看, 问题并不像人们一般料想的那样严重。)
分析:分词短语作状语时, 其逻辑主语应与句子主语一致, 由于the matter与sec之间为被动关系, 故see要用过去分词seen。
七、意译法
有的同学在写句子时, 一遇见生词或不熟悉的表达, 就以为是“山穷水尽”了。其实, 此时我们可以设法绕开难点, 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来。
例:You can go with us or stay athome, whichever you choose. (你可以同我们一起去或是呆在家中, 悉听尊便。)
为了更好地增强英语句子的表现力, 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避免使用语意弱的“be”动词。
1、把句中的表语转换为不同的修饰语。
例:The trees are bare.The grass is brown.The landscape seems drab.
可改为:The brown grass and bare trees form a drab landscape. (转换为前置定语)
或:The landscape, bare and brown, begged for spring green. (转换为并列结构作后置定语)
2、将作表语用的形容词或名词变为行为动词。
例:The team members are good players.
可改为:The team members play well.
3、在以“here”或“there”开头的句子中, 把“be”动词后的名词代词变成改写句的主语。
例:There is no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可改为:No opportunity for promotion exists.
(二) 多用语意具体的动词, 保持句意简洁明了。
例:She is a careful shopper.
可改为:She compares prices and quality.
(三) 尽量使用主动语态。
例:The organization has been supported by charity.
可改为:Charity has supported the organization.
(四) 避免使用语意冗长累赘的词语。
例:My little sister has a preference for chocolate milk.
可改为:My little sister prefers chocolate milk.
(五) 避免使用陈旧词语或难懂的专业术语。
例:They will not agree to his proposals in any shape or form.
可改为:They will not agree to any of his proposals.
参考文献
[1]单其昌主编:《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年。
作为书面写作的一种,新闻写作具有和普通写作所具有的共性,即利用书面语言符号向大众传递信息,从事件的整体叙述过程中必须明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展过程。然而,新闻的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即时性、准确性等特点又使得新闻写作又区别于普通写作。
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1.新闻的概念
新闻的概念包含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来讲,新闻又常常被称为“消息”,可以指近期国内或者国际间所发生的一些有影响的事件,也可以指企业或者某一团体内部在近期所发生的一些新鲜且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价值的报道。从广义上来讲,新闻报道所指代的范圍较广,既包括了新闻媒体对近期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又包括了新近报道的现实生活中暗示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这些从广义上来说都可以称之为新闻。按照新闻写作表达方法的不同,新闻又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具体划分为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字、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新闻文体。其中,在这些新闻文体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是动态新闻。
2.新闻的特点
按照新闻内容文字表达方式的不同,将新闻划分成了消息、通讯、特写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题材。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新闻题材,归根结底都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即新闻的真实性、即时性以及准确性。
新闻一词早在我国古代唐朝就已经出现了。在那个时候新闻通常被认为是国家大事的代名词。凡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如外交、政治、经济等出现了一些变动,都可以称为是新闻。到了清代,由著名的小说家曹雪芹所著书籍《红楼梦》中首次提出“新闻”一词,打破了原有人们对新闻的传统观念,给新闻重新定义为生活中所发生的有趣、新鲜、有影响的事件。
新闻的书写格式与普通的写作相比,较为严谨。一般的新闻写作在结构上都要求标题、导语、主语、结束语以及背景等五大部分的完整性。而新闻的标题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划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种。导语是一篇文章开篇的第一句或者第一段话,起到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引导读者继续阅读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导语部分要简明扼要,且一目了然。主语紧随导语其后,是整篇新闻的主干部分,也是新闻最关键的部分。在主语部分不仅要求明确的写出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还要遵循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的特点,对新闻事件抱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结束语也就是新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情况下,新闻写作对结束语部分的要求并不严格,结束语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即新闻事件发生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等环境,起到对新闻报道做条件补充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主要被插入到新闻写作的主题部分,也有的时候会被插在导语与结束语之间。
随着我国新闻行业的逐渐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变的越来越激烈,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也给受众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众多新闻报道中,如何让自己栏目的新闻脱颖而出,吸引受众的眼球,是每一个新闻媒体所关心的问题。标题作为新闻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眼睛,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结晶,透过新闻标题就可以大致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新闻标题对新闻写作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近几年来,新闻媒体越来越多的将目光锁定在新闻标题的设计上。新闻标题的设计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文章主题的主旨,且标题的长度不宜过长,同时文章标题还应该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能够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读者继续阅读新闻。
注意新角度的选择
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角度的选取极其重要,它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一起新闻事件的发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事件,就会得出不同的新闻结论,而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点评则直接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个恰当的新闻报道角度不仅能够更有利地剖析新闻事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想象,反应社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而且也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感染人和教育人,更有利于新闻价值的挖掘和表达。从新闻写作的实践来看,新闻角度又可以分为挖掘角度和表现角度两种。挖掘角度的主要对象是采访,而表现角度则以写作采集为主。尽管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却互相关联,互相补充。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将新闻角度更加独特和鲜活的特点展现在大众的面前。
新闻角度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而且还必须掌握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新闻事件报道或点评时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新闻方向。那么该如何把握新闻的方向,做好正确的舆论向导呢?笔者认为,首先就应该找好新闻的的由头,所谓新闻的由头,通俗的讲就是指新闻报道的来由,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新闻报道,这样的新闻报道会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众多的新闻素材中,这样的新闻报道是否值得写等等。
对于新闻写作而言,新闻由头是新闻事实中最敏感、最突出和最新鲜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新闻的基本因素,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的大小。新闻由头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引导性。时效性使新闻报道能够将近期发生的新闻故事在极短暂的时间内传播给受众,因而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而较强的引导性则可以使新闻由头能够更好的引出新闻主题。
2011年6月,在网上掀起一股浪潮的郭美美事件,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都纷纷针对郭美美事件展开了议论和批评。同时也开始对红十字会产生了怀疑。一时之间,郭美美成为了炫富、拜金的代言词,红十字会也在该事件中大受牵连,导致在全国的捐款严重跌落。然而,对于此类报道,观众也就只知道郭美美拜金、郭美美炫富,却不清楚这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如事件是怎么发生的、郭美美的炫富为什么又和红十字会有所牵连等等很多人都不得而知。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由头强调所写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即告诉读者和听众稿件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为什么现在成了新闻以及报道这个新闻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这样读者在读新闻报道时不至于一头雾水。总之,新闻由头在新闻写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挖掘内容上的最新点
新闻的产生与事物的变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起新闻事件的发生总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而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素材采集时就应该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以及对新闻价值的捕捉能力。新闻事件一经发生,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及时的抓住它,利用自身较强的新闻撰稿能力,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广大受众。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不仅要求事件内容的真实可靠,还要求新闻内容独特,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等。
新闻报道的新颖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求新闻事件是近期发生的,在时间上要做到“新”,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以前发生的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么新闻也最多称为“旧闻”,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所固有的价值。其次,新闻报道的新颖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指新闻报道中新闻事件内容的新颖。随着当今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数目和栏目也都在不断的扩增壮大,然而在强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下,媒体行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现象,即新闻栏目多,但所报道的新闻在内容上却千篇一律,出现雷同,甚至有的新闻被多家报刊、杂志等媒体刊登。新闻内容缺乏亮点,因此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而千篇一律、重复的新闻报道甚至会让受众产生反感。
一篇真实且具有创意的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已知事实的变动,善于从不同角度剖析新闻事件,挖掘其存在的不同新闻价值,从而增强新闻报道自身的亮点。
|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编校:武 琼
从小,我的写作速度一向很慢,不论作文题目多么简单、多么困难,在我的笔下,却都看似其难无比。直到上了六年级,我才发现原来问题是出在写作前没有思考整篇作文的大纲,造成了我每次都只能“写一句、想一句”。此时我才惊觉,这种思考方式成了一种习惯,造成在进行任何事、做任何决定时,都只会“走一步、算一步”,行为模式毫无计画可言,因此常常都在为了补救先前的抉择而思考,行为也就失去了自主权,无法自由主导任何事,竟是因为受到自己思考模式的框架所限。
慢慢的,我了解了“三思而后行”的意义。由于语文老师和作文老师一再要求写作前必须先列纲要,尝试了这种方法后,我才发现,不论下笔前花了多少时间思考格局,只要事先想得够完整,就可以顺利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同理可证,在做任何事以前,都先把事情的方向、过程、结果都排列清楚后,做起事来,也就不会杂乱无章,更可以自由主导自己的生活大小事。
虽然了解了“三思而后行”的道理,但要实际的活化、运用,却也是有困难的,因为从小习惯的思考模式,想要一下子就改变,并不是一件可遇又可求的事。于是我慢慢琢磨,先从一些小事着手练习,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运用这种思考模式到大多数的事情上。
因为学会了“三思而后行”,我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面对任何事情也都会习惯性的思考这件事的各个面向,也学会了如何让大多数的事情顺着自己设定的结局走。感谢当初无法在时间内完成作文的困境,让我的到了比当初失去的时间更重要的──控制时间的能力。
目录
一、信息写作方法 1.基础知识 3 篇…………………………………………………2 2.党政(政务)信息 2 篇………………………………………20 3.组工信息 2 篇…………………………………………………36 4.纪检信息………………………………………………………54 二、全国优秀组工信息 10 例…………………………………………59 三、舆情写作方法 3 篇………………………………………………74 四、舆情实例 13 例…………………………………………………87
一、信息写作方法
(一)基础知识
01
信息文稿写作第一课
本文仅从信息文体的逻辑结构上,对信息文稿各要素的把握上,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常识和基本要求,希望能给信息工作者以启迪。
一、标题的写作技巧
标题是对信息需求者提示和推荐信息正文的窗口。信息文稿标题的特点,除了同其它体裁的文章一样具有准确性、生动性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其一,它要以信息的具体事实的内容来命题,注重“体现内容”这一实效,而不象其它文体,如文学写作那样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其二,信息标题通常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对信息内容中重要或需突出的要素进行完整表述,这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的做法也有很大差别。
1.标题的种类 标题反映信息内容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直述事实,又可以概括重点,还可以加以议论等等。在拟写标题的时候就要针对不同的信息内容,选择最适宜、最有力、最能突出信息内容的形式,因此,熟悉掌握信息标题的不同类型对于写好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1)直述内容型。直述内容型的标题,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即不宜把这一形式的标题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2)概括归纳型。概括归纳型,是拟写信息标题常用的方式。它多用于综合 3 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例如《某某县护林防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某某省计划生育工作有三忧》等等。这里“三忧”就是省略语,只有用这种概括归纳的手法,使标题反映出信息内容的诸方面,令读者从中了解事物的整体情况。
(3)评论建议型。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这样能够直接帮助领导了解正文的内容和观点。这一标题类型带有信息写作者明显的主观倾向性,因此要求写作者要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慎重品评,以免给领导造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引导。
(4)题文承接型。题文承接型标题的显著特征是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许多写作者往往爱犯这一毛病,其实这样做不符合信息文稿标题简洁实用的原则;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题文承接型有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叫做题文合一型标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一句话信息。这一句话既可以看做信息的标题,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全文,它是精炼正文与标题完整反映信息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类信息(或标题)也被称作标题信息或无标题信息。
(5)趋势预测型。趋势预测型标题多用于预测型信息连续反映的动态型信息文稿。它重在对即将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发展趋势、走向作科学的预测,以其所特有的急迫性引起领导重视,以及时作出反应。这类信息标题的制作尤其要重视准确、客观、科学,不能由于信息写作者的错误判断而使领导误入歧途,造成损失。
关于信息文体标题的分类,并不是泾谓分明的,有时候很难说某个标题就一定能归入上列某一类中,有可能它有上述两种或几种标题的特征,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特征都不明显,但只要这个标题完成了表达信息内容的任务和要求,就不
失为一个好标题。
2.标题写作的要求 (1)题文一致 标题是从信息内容中概括出来的,因此,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做到题文相符。这是对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它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即二者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一致。可以选取某一事实或某一侧面作标题,但不能脱离信息事实的基本思想。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如,《某某村 10 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 10 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精炼”标题后让人误以为 10 户共存万元,与原义相去甚远。因此,在这一点上,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把事实交待清楚。二是标题的观点在信息中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标题可以是写作者对事实的看法、评论,但这一论断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遵循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的原则。论据不足,即使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也会缺乏说服力甚至让人感到文不对题。这就要求写作者把下论断的主观性充分地与信息事实的客观相结合,对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对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再下论断。不能搞倾向性评论以至作出错误判断。
(2)突出精华 标题不能超出信息内容的范围,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内该选取哪些作标题呢?答案就是突出精华,从信息内容中选取对信息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制作标题,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什么信息对需求者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呢? ①突出最新鲜的事实。信息中的事实通常不止一件,而最新鲜的事实往往是信息需求者最关心的。
②突出最重要的事实。一条信息中的事实有主有次,抓住最主要的事实,也就是介绍最有价值的部分,激起读者了解全貌的欲望。
③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特点经常是事实本质的最显著的反映,突出特点也就是突出了信息内容的实质。同时,特色也往往是人们较有兴趣的。因此,突出特点也有利于吸引者。
标题要做到突出精华,除了掌握信息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外,还要了解与此相关的政策和事实,把信息放到广阔的背景中衡量,分辨主次,抓住本质,找出新鲜的事实,从而达到既涵概全篇又有所突出的目的。
(3)简洁明快 标题要充分起到提示全篇的作用,必须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增强可读性。信息的标题通常是一个包含了主、谓、宾语的完整句子,在这个构架上应尽量少用文字。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
①适当省略。就是去掉标题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或重要结果,省略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和过程。
②适当概括。即锤炼字句,采用那些富有概括力的语言表述。直接表达内容的文字不可删减,减则会失去一部分意思的程度。
③适当采用简称。在行文中遇到较长的词组,特别是某些组织、活动的名称,可以进行简化压缩。如“计生委”、“创三优”活动等。在简化时要注意规范化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随意生造。
(4)音节整齐 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因此,信息写作者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在音节上下功夫,提高信息文稿的可读性,以便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
二、导语的写作技巧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这与导语在信息文件中的重要性是极不相称的。因此,研究导语的写作技巧对信息写作者来说就成了一门必修课了。
1.导语的种类 (1)叙述型 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
6(2)提问型 提问型导语就是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它的特点是导语中必有问,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3)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导语比例过重。
(4)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它的特征在于,概括性更强,语言更简炼,因而没有叙述型导语那种具体的事实。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日,XXX 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
2.导语的写作要求 上承标题、下启主体是导语的基本要求。导语的位置也决定它担负着这一任务。
(1)紧扣事实的主题 信息导语的作用在于反映信息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思想,详细的叙述事实和全面的铺陈材料并不是导语的任务。任何信息,都有其最重要的内容。信息写作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或叙或议,将这一核心内容写成导语,给信息需求者以提
示。如果只是罗列材料或只写一些格式化、公式化的套话,信息导语就与主体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失去存在价值了。
(2)导语要简明扼要 信息导语是对一则信息的核心内容的简要勾勒。它决不仅是对主体或其某一部分的重复,而是整则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写作导语要做到就算不看信息主体,读者也能从中有所收获。即使是只问不答的提问式导语,也要给读者心灵造成撞击,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而如此重要的任务,都要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来完成,道理很简单——不能把提要式的导语写成了主体或比重过大。因此,信息写作者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有关情况,熟悉材料,然后下笔;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打好语法、修辞的文字基础,提高概括、归纳能力。避免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这些导语写作的大忌。
三、信息背景材料的运用技巧
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熟练地掌握它的运用技巧也会对信息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1.背景材料的种类 背景材料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如,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现实背景;按材料内容来分,可分为人文背景、地理背景等。在这里,我们以它的功能为划分标准将背景材料分为以下三种。
(1)对比性材料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或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或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或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或以计划和实际对比。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
(2)说明性材料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
(3)注释性材料 它是在信息中,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进行注释性的材料,包括产品
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等。对它们进行注释是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工具。
2.运用背景材料的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背景材料 信息写作中,任何材料都是围绕表达主题这一中心而安排的,不能紧扣主题的材料就是信息中该删除的废话。背景材料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信息写作者必须以这一标准来安排背景材料,如果被表面现象蒙蔽,将无关主题的材料也作为信息背景,就失去了运用背景材料的价值。
(2)灵活穿插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标题、导语不同,它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这就是求信息写作者全面考虑文章的行文结构和事物的逻辑关系,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3)背景材料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毕竟不同于信息的主要、内容,它对信息只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如果不认清这一点,把与信息沾得上边的背景全部纳入文章中,势必会喧宾夺主,废话连篇,淹没了信息内容。因此,要注意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背景材料,如果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如果是不需要解释的,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背景材料。
同时,在需要运用背景材料时,用语也要以简洁明了为标准。“不惜笔墨”是在“说清楚问题”的前提下对背景材料的要求;而简明扼要是指在说明问题的基础上,应该尽量节省文字,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矛盾的。
四、信息稿件的修改 信息的写作技巧不光包括编写信息的技巧,还应包括如何修改信息稿件。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综合处理的一部分,是信息筛选的继续。选定的信息稿件,其内容已基本符合要求,但它的文章结构、修辞不一定也符合要求,用这样的信息报送给领导,其利用价值必然不高。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增删或改写,使它既保持有用的内容,又增加可读性,真正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9 信息稿件的修改也是信息的再创造的过程。
1.稿件中常见的问题 (1)事实基本正确,但表达不清,逻辑混乱,需要在结构上动大手术;(2)引用事实模糊不清,数字不确切,需要重新核对;(3)反映问题较深刻,但内容不完整,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4)内容较好,辞章结构也通顺,但篇幅过长,需要压缩;(5)有的稿件整体上看有用性较低,但其中一部分有价值,需要摘录;(6)修辞、文字功夫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工、锤炼。
修改的目的就在于使难于发挥其价值的信息重放光彩,文章更上一层楼,这就要求修改者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深入实际的经验,才能完成修改任务,取得成功。
2.修改的程序 修改一篇具体的信息稿件,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1)看,即通读。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工序。它的目的在于认识原稿。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的情况,对原稿形成初步认识;二是发现原稿中存在各种问题,为动手修改做好准备。这一步是修改文稿的基础,多花一点时间通读原文,考虑成熟再下笔修改,会使修改工作更加顺利。切忌匆忙动手,边看边改,不能兼顾上下文,结果来回返工,事倍而功半。
(2)改,即正式修改。就是针对通读时发现的问题实施初步设想的修改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对原稿的内容、文字结构、标题进行修改;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内容核实后进行更正;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调查了解之后予以补充。在修改中要遵守先改大处、后改局部的步骤。首先撷取内容,删削多余;其次调整结构,安排段落;然后修改细处,润饰文字;最后再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3)查,即查读。稿件修改完毕,应从头至尾再审核一遍或多遍。一是检查改稿是否符合原意;二是看看是否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有发现,立即再修改。
3.修改的方法 (1)主题思想的修改方法
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稿件需要有政治上的正确性和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因此,消除信息在思想政治上的差错,修正事实,是修改信息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①以政策为准绳。这是信息稿件修改中的首要一点。搞信息工作的同志必须注意经常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以防止违反现行政策或混淆政策界限。
②防止片面性。修改信息稿件还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如果信息内容带有片面性,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被歪曲,就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科学性,甚至给工作带来损失。在对信息稿件进行这方面修改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形式的片面性。
——强调一点,不及其余。为了强调矛盾的一方,就忽视了矛盾的另一方。如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思想教育;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片面强调成绩,忽视问题;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出真知等等。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是一种常见的片面性的表现,把个别情况夸大成普遍存在,或把处在萌芽状态的事物说成已经成熟的东西,并过早做出结论。甚至用个别点上的情况完全代替一般情况,把小说成大,把一说成十,这不仅不利于领导参考决策,还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代表发展趋势的新事物,也不能这样来概括。因为尽管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但它毕竟不等于就是大海了。
——忽略事物的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离开了这些限制,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有的稿件在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成绩、经验或问题时不讲清它们的条件,或只讲怎样做,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一个地区的经验即使再好,也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很多事物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局部看起来是可行的,也是有好处的,但从全局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只有讲清了事物存在的条件,信息才有价值。因此在介绍、推广某项经验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不要那种“一切地方都要……”之类的提法。
——只报喜不报忧,或只报忧不报喜。有些稿件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根据某些特定的需要来报喜或报忧。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好感,11 就只报喜不报忧;但到了需要上级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时,则又只报忧不报喜。总之,在修改稿件时,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克服这种片面性。
(2)辞章结构的修改方法 信息文稿的修改,同报刊文章的修改不尽相同。它往往受到时间的限制,不能做到对每篇稿件的文字都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但这并不是说信息稿件就应该粗糙一些,相反,信息文稿结构的调整和辞章的修饰也是修改稿件时很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环节的修改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压缩和改写。
①压缩 信息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它篇幅短小的特点,因此,将篇幅较长的稿件加以删削和精简就是修改信息稿件的重要任务了。通常压缩的对象主要有议论过多、引文太长、枝蔓横生、前后重复、用语罗唆等等。压缩掉这类多余的东西,才能使文章精炼简洁,效用更高。压缩稿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紧扣主题。文章应有明确的主题,材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舍取。信息文稿针对性很强,更需要把握主题。应该对主题分散或主次不分的稿件加以适当修改。
主题分散,即把主题以外的东西作为信息内容,冲淡了要说的主要问题,而且使文章变得臃肿。修改时应本着一文一事的原则,将主题以外的内容删去。
主次不分,即主要问题没讲清楚,而并非一定要交代的内容却写得详细,使文章的主题被淹没。修改这类稿件,要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次要部分,突出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部分。如果主要部分交待不清,就需要进一步调查补充。
第二、摘取精华。就是保留信息稿件中的精华部分,而舍弃其余部分。所谓精华部分,就是指含有较大信息价值的信息内容,它可以是稿件中的一段,也可以是全文或段落的梗概。与此相应的摘取方法也就有局部摘取和概要摘取两种。
局部摘取,是修改有些整体看来价值不大,但其某一部分却很有价值的信息时采用的方法。它将高价值部分抽取出来,单独成篇,而将其余的部分全部删去。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发现和摘录其中的精华,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概要摘取,是修改那些反映的问题很有意义,但篇幅过长的信息稿件时采用的方法。它既可以概括全文,略其详情,也可以取其骨架舍其筋骨。前者是总结信息稿件的全文的概要,浓缩成类似新闻导语的短文;后者是将信息内容中每一
要点压缩成一两句话,既保留原意,又精简了文字。
第三、精选事例。一篇稿件为了说明其观点,往往要运用一些事例、材料,为了压缩篇幅,对文章中的事例和材料必须进行筛选,能用一个事例说明问题的,决不用两个。要做到精选必须舍得割爱。因为稿件中举的事例一般都能说明相关观点,似乎并不多余。但信息稿件的写作又要求事例不但要精炼,还要尽可能的少。这就要求修改稿件时或者只选取一两个最典型的事例,或者将若干有其同点的事例概括起来,以达到压缩的目的。
第四、删节文字。在信息稿件中,时常出现因为文字水平不高,或没有精心锤炼文字、语义含混或语句冗杂、罗唆。因此修改稿件时也应把这一部分进行适当精炼压缩。
首先是删去词义重复的字,使之达到清晰表述即可。如“1995 年一年的产量”、“目前的现状”、“目的是为了”、“全部都”、“而且还”等等。在这些词组中,有着重号的文字都可以省去(当然也可以删去另一半,只要词义通顺即可)。
其次是删去罗唆的字句,精炼文字。比如,“XX 店经营的商品品种有 100 多个”,用字既繁复,读起来又拗口,如果改成“XX 店经营商品百余种”,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仅仅删字不能达到消除繁冗的目的,那就将意思重复、交代过详的句子删去。
最后要删去套话、废话和一切与信息事实无关的话。比如,有的宣传经验的信息开头总是写上:“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 XX 党委的正确指导下”……,这样的话,说了等于没说,对信息内容的阐述没有任何裨益,应该一律删除。
②改写 有的信息文稿反映的事实很有价值,但写得不好,只适于综合或分篇报送,这就需要对原稿进行改写。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改变角度。观察事物有一定的角度,写文章也是如此。同一件事,着笔角度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有时信息稿件的写作角度不足以完全发挥信息事实的价值,这就需要修改稿件时帮它转换一个角度。改变信息稿件的角度,没有一定之规,而是根据信息内容并结合当时的中心工作而定。常见的角度转换有领导角度与群众角度互换;从介绍经验角度改为报送成果;从报告工作情况角
度改为研究问题;从某个具体、局部的小角度改为全局的大角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角度转换只是在信息事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恰当的表现手法,它一定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貌,要根据事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来选择写作的角度,决不能从主观需要出发来强换角度,让事实来凑和这种角度。如果这样做,将造成信息的失真,信息也就没有价值可言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报送成果、经验时要注意,不能制造万能性经验。
第二、改变结构。有些信息文稿结构紊乱,使人看不出层次,很难理清头绪,遇到这样的稿件也要进行改写,使之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一般来说,改变结构就是使稿件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起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清晰的关联,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写。具体改写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层次不清的稿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即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对原文各段落重新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提前的提前,该移后的移后,使全文各个层次按一定顺序有机地排列起来。二是,对缺少层次的稿件,要根据原文的基本思想,提炼出若干观点,分出层次,顺理成章。结构调整好后,还要用一定的文字将各个层次贯通起来,使之互相照应,过渡自然。
第三、综合。综合就是把几篇稿件的内容归纳整理,形成一篇新的稿件。需要进行综合的稿件有三种:一是围绕同一主题的各个不同地区、部门的稿件;二是对某一动态事件的连续报道,由于时间或篇幅关系,不能逐一报道,也可以采取综合的方式;三是正反对照的稿件也可以综合起来,写成对比的综合情况报道。信息综合处理后,往往会使情况更全面,领导对全局的把握更准确,有利于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四、分篇。有的信息稿件写了两个以上的问题,从一定意上讲,这是不可取的。但也应看到,有时同一事实确实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而且每一个都很重要,这时就需要对这类信息稿件进行分篇,即把一篇稿件分成几篇来报送。最常见的例子是某一单位、部门的工作总结,就常包含有两个或几个主题,在修改时就可以采取分篇的方法,写成一文一题的新信息。
02
信息写作与公文、新闻写作的区别
提高党政信息报送质量,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信息文体与其他公文,特别是与新闻体裁的主要区别。
一是信息文体与其它公文文体的区别。信息编写要求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朴实自然,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一般情况下不要阐述道理。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起到耳目和参谋作用,因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与机关公文相比,信息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但其格式、要素、用途却不一样。
与调研报告相比,信息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但在使用素材、分析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比调研报告更加简练,观点更加明确。
与总结材料相比,信息需要对工作进行总结、概况和提炼,但工作总结往往要面面俱到,而信息则是侧重于反映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
与领导讲 话和典型经验材料相比,区别要大一些,它的主题更集中,侧重在一个方面,不是大而全的面面俱到;使用叙述性文字表达,一般不用夸张式的描写形容。
二是信息与新闻的区别。在编写信息过程中,信息工作人员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把新闻当作信息来用。事实上,信息与新闻有明显的区别。
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是一种事实报道,所写的人和事无一不是事实,强调真实性,同时要有时代感,对当前的工作有指导和推动作用。然而相异之处也不少,总体上区别在于有无内部情报性。党政信息内部情报性很强,而新闻消息追求社会的“轰动效应”。因此说,党政信息与新闻消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党政信息质量大有神益。主要有如下“六个不同”:
1 1、服务对象不同。党政信息,就是各级党政机关施政活动和管理工作的信息,与党的政权和国计民生大计紧密相连,有很强的政治性、宏观性、内部性和服务性特点。主要宗旨是为党、政机关领导决策和工作服务的。可见,其服务的政治目的十分明确,服务领域相对狭窄、服务对象是限定的“领导小集团”。新闻消息多是对某种精神、政策、工作和知识的宣传,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广大读者、听众、观众,虽然也赋有为党政领导服务的任务,但主要宗旨还不完全是为党政领导服务。尽管新闻消息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并受到领导的重视,但在政策性、权威性、机密性、宏观性上都无法与党政信息相比拟。因此一般不应将新闻消息当作党政信息提供给领导,而只能把领导确实有用的新闻消息吸收、转化为党政信息。2、基本要素不同。新闻消息具有“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原因。就是说,要求每篇新闻消息都要交代清楚,何时发生的,事情发生在何地与何人身上,究竟是什么事情,是什么原因。一篇新闻不具备这“五要素”就不能算是一条完整的新闻。而党政信息可以进行集中和概括,进行小型化、扼要化的浓缩。如一句话标题式的信息就是浓缩处理后的“新闻消息”,它可以不受“五要素”的限制。同时,党政信息与新闻消息的标题也有明显的不同。党政信息的标题一般为“实题”,即把信息的主要事实、基本内容表述清楚,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基本要素,并有定量和定性分析,没有引题、主题、副题之分,它要求一语道破,一针见血、一目了然,读了信息标题就可以了解正文内容,充分体现信息的价值。比如,《xx、xx 二县有 75 个农村党支部 10 年之久未发展党员》,它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揭示出信息中最基本的事实和问题存在的程度。新闻消息的标题有突出的特点,要求“言之有物”,把新闻的某一特定的要素,具有新闻价值而且易于为传播对象接受的典
型事实“拎”出来,用简洁的一个短句或短语勾出它的经纬,再现于标题中。一般新闻消息的题目分为引题、正题、副题三部分,有时也只有引题和正题,或正题和副题,也只有正题的,依内容而定。3、内容含量不同。党政信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方向、大政方针和政局发展变化等为主要内容,在时间上不局限于对它已有的及新近事实的报道,可以提前预后,将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没有进行的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后作为信息发出,供领导部署工作时参谋。它的取材既可是新经验、新做法、新打算,也可以是新情况、新问题的揭露,有喜报喜,有优报优,既报喜中之优,又报优中之喜,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而新闻消息仅限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切忌搞“预测新闻”。一般以歌颂正面,不用反衬,只求事件的典型性。其中问题消息可以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不容易收到预测信息“防患于未然”之效果。4、点面粗细不同。一个是使用材料不同。党政信息既要面上材料,要整体性、全局性的材料,又要点上的材料,一般只列举实例,不需要再现全过程的情节,用概述较多,有的重点材料,虽也描写,一般是简短的,不花过多的笔墨,面上铺叙要“广”,点上材料列举要“粗”。新闻消息重在概述性地铺排面上材料,而且面上材料也是围绕某一方面去展开,不需要完整性、全局性的材料。同时也用点上的材料,往往是白描式的简单勾勒,比起党政信息来显得多而细。另一个是表现方式不同。党政信息以分析综合为主,对客观情况的各个方面、因素和特征从总体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因素组成整体进行科学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分析中,特别注意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使一般的、零散的定性认识经过一定的量化后,达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定性认识,以便决策者“胸中有数”。新闻消息则以叙述为主,对任何一个事件、17 讲话、情况或数据都充分地交代来龙去脉,以确切地反映它。主要通过足够的具体而典型的材料本身来向读者说话,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作者以充分的材料深刻地说明了我军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并展示出胜利前景。5、发表之处不同。党政信息的政治特征,由我们党是执政党所决定的,服务对象是各级领导层,由此就决定了它的内部情报社,显然就不宜在公开出版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只能在党内刊物发表,或者电脑技术储存等,专供有关领导参考。新闻消息则有很强的扩散性,宜发表于公开出版的报刊和广播电视中播出,一般不受任何密级的限制。6、发挥作用不同。党政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当参谋。在决策前,通过掌握各种信息,从众多问题中抓住关键性问题,从而正确地提出决策的任务和目标。在决策中,从大量的信息中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历史和现状,预测未来,研究制定各种决策方案。在决策贯彻后,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各方面的反映,对原决策进行评估,控制和调整、改进、完善原有的决策,或者作出新的决策。新闻消息的基本功能是交流情况,沟通思想、传播知识和表达舆论,促进社会共同事业的发展,起到教育人和鼓舞人的作用。
03
基层信息员要杜绝“三不”
基层信息员是做好信息工作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是各级党委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当前,有少数基层信息员存在“不想写”“不敢写”“不会写”等情况,应予以重视。
一、克服“不想写”的思想 个别信息员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谋
服务的意识不强,有些基层信息员十天半月才编写上报一篇信息,存在“不想写”的思想。
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信息工作需 24 小时值班,特别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信息员必须第一时间收集、编写和报送信息,有时还要通宵达旦组织编写汇报材料,一些信息员不愿意从事信息工作,想调入轻松岗位工作。但应该认识到,信息岗位虽然工作量大,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但经受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收获的学识和才干是终生受益的。
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信息部门是“清水衙门”,信息工作是“隔着窗户纸和领导说话”,只闻其“声”难见其人,信息员只能做“幕后英雄”,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只有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好信息工作。
缺乏勇于担当的意识。信息工作要求反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求高,难度大,很多信息员感觉有压力,写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对自己出手的每一篇信息负责,才能真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消除“不敢写”的顾虑 工作中,有些信息员担心编写的信息会引起“负面效应”,存在“不敢写”的顾虑。
怕“闯祸”。有些地方发生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信息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怕“报了闯祸”。信息员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讲真话,讲实话,及时提供第一手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紧急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等现象,必须实行严格的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怕“出丑”。有些信息员受定式思维影响,认为写问题信息是“给领导脸上抹黑”,有损工作业绩和单位形象,导致一些问题隐藏下来,长期得不到解决。其实,报送问题信息并不可怕,关键是信息员要善于报信息,要核实事件本末,综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发展趋向,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怕“负担”。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信息员向本级党委或上级党委提供信息或提出意见建议,领导便要求他继续调查研究,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信息。有些信息员不想给自己增添负担和压力,抱着既不想立功又不想犯错的思想,能躲则躲,逃避任务,导致该反映的问题没有反映上去,该肯定的经验没有得到肯定。应该认识到,领导安排信息员去完成信息调研任务,是对其工作的认可和信任,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应该把写信息当作压力和负担。
三、走出“不会写”的困境 当前,部分信息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存在业务不精、情况不熟等现象,导致工作“有心无力”。
对业务知识不精。一些基层信息员,特别是新进信息队伍的同志,对信息工作业务知识学习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党委信息与公文、新闻等其他文体的区别。如在编写过程中,一些信息员把新闻(消息)与党委信息相混淆,报上去的信息与公开的新闻一个样,失去了党委信息的价值。作为信息员,必须掌握足够的业务知识,所编写的信息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情况了解不透。写好信息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而且要熟悉方方面面的情况。有的信息员对上不领会理解上级指示和部署,对下不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情况,编写的信息内容空洞,20 没有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让人摸不着头脑。信息员必须多看、多问、多观察,关注党委决策意图和工作思路的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基层方方面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对问题思考不深。有些信息员对热点、难点问题思考不深、不细,编写的信息仅停留在简单罗列一些数据、概念和基本情况上,仅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和高度,报送的信息达不到要求。信息员必须善于思考问题,站位要高,思考、分析、把握问题要深要细,力求超前思维、同步思维和跟踪思维,敢于小兵想大事、献良策,使领导及时了解掌握情况,适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党政(政务)信息
01
浅谈如何写好党政信息
党政信息,是党政机关设立专门机构或利用机关机构收集、反馈和处理党政机关实施领导行动所需信息的专门性活动,发挥着“耳目”、“智囊”及“资料库”的作用。信息写作,是广大信息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要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搞好信息写作,对于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意义上讲,发现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并不难,而要写出一条好信息却不那么容易了,因此,要从总体上掌握信息写作的基本要领。
一、信息写作的总体规律及要求
写好信息,关键在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多练、多体会。在总体把握上,要做到三点:
一是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信息是写给领导和领导机关看
的,如果不了解党的中心工作,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就不能紧紧围绕领导和领导机关的需求收集、提供信息。写信息,同时也是反映基层贯彻党和国家政策有关情况、反映基层群众呼声愿望和重大的社情民意的过程,不注意了解情况,就会“手中无粮、心里发慌”。总之,吃不透两头就写不好信息。
二是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因此,编写信息时必须真实准确,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对一些关系重大的信息素材,还要经过核实,数字要准确无误,结论要符合实际,办法要切实可行。
三是文字讲究、条理清楚。信息的编写要中心突出,有主有次,言简意赅,语言文字规范。实际写作时,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可能出现的一些通病。⑴面面俱到;⑵语言繁琐;⑶入题太慢;⑷篇幅冗长;⑸结构紊乱;⑹内容空洞;⑺背景不明;⑻用语不当;⑼缺乏规范。
二、信息写作与公文、新 闻写作的区别
提高党政信息报送质量,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信息文体与其他公文,特别是新闻体裁的主要区别。
一是信息文体与其它公文文体的区别。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因此,起草公文必须按不同种类的公文格式、要求去做,不
能随意改变。而信息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起到耳目和参谋作用,因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信息编写要求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朴实自然,文章篇幅短小精悍,一道情况下不要阐述道理。
二是信息与新闻的区别。在编写信息过程中,信息工作人员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把新闻当作信息来用。事实上,信息与新闻有明显的区别。⑴传递载体:信息载体往往有一定范围、密级限制;新闻载体是公开的报纸、广播等传媒;⑵服务对象:信息服务对象是各级党委领导,具有明显的内参性和机密性;新闻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其消息是共享的。⑶服务目的:信息主要是为党委了解情况、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新闻则主要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舆论。⑷反映内容:信息侧重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等,要求喜忧兼报;新闻主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典型经验等,坚持正面宣传。⑸写作要求:信息文体基本上采取直叙的写法,庄重朴实,力戒修饰;新闻可借用比喻、描写等多种手法。⑹结构体式:信息文体是直言表述,一般也不要开头、结尾,一段成篇;新闻通常由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题目还有肩题、主题、副题等。
三、党政信息的逻辑结构
写信息无定法也有定法,这句话并不矛盾。无定法是指谁也不可能也不必要规定信息一定按照什么格式去写。如果那样,信息的结构形态、表现形式就会成为一成不变,毫无生机和创造力。有
定法是指写信息总有规律可循,信息大体上总有自己的结构形式。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每一篇信息都必须具有以下各构件,有的可能全有,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若干件。
一是标题。标题是信息的眼睛,在一篇信息中占据着首要的位置。一篇信息是否有份量,价值是大还是小,读者首先是从标题估量到的。标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导语。导语是信息的开头部分,即用极简要的语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总概念。导语不是信息的必要构件。
三是主体。主体是信息的主要部分,它在导语之后,用充分的事实材料和典型事迹把导语中所概括的内容,提出的问题或得出的结论,加以展开阐述。有的根据需要分几段阐述,有的按事实发展程序来写,有的按照问题进行说明。信息主体最忌讳不分大小主次流水账式的记叙过程,有材料不见思想。
四是背景。所谓背景就是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背景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信息背景主要包括说明性材料,如历史渊源、政治背景等;注释性材料,如名词解释、人物介绍等;对比性材料,如对事物进行前后、左右、正反的比照等。具体来讲,交代背景要注意四点:⑴背景一定要为主题服务,它应该是和信息事实直接有关的材料,不是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⑵交代背景要适当,一定要在关键问题上交代背景,不能事无巨细、东拉西扯写上许多背景材料,淹没信息主体;⑶背景在信息中的 24 位置并不固定,什么地方交代可以自由掌握;⑷交代背景要考虑读者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党政信息,要从领导想到了解的角度出发。
五是结尾。结尾不是信息的必备要件,有的是为了表现事实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有的是为了指明事物发展的趋向;有的是对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评论,帮助读者及快掌握信息事实的本质,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价值。
四、党政信息的撰写
㈠信息标题的制作。一个好的题目,往往有契领全篇、提示主旨,引起读者强烈阅读愿望的作用。信息篇幅短小,内容集中,语言简练,它的标题同其它形式的文章标题有明显的区别,不象文艺作品那样含蓄、隐晦,也不象新闻报道那样有主标题、副标题,一般来说,有的标题属于内容的一部分,有的本身就是一条信息。因此,标题的提炼和选择十分重要,要注意以下要求:
⑴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从标题的内容看,应当让人一眼看去就明白这条信息要反映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重要的情况,所言之事的缓急程度如何,切忌使用套话、大话、空话;从标题的语言看,不能带有任何艺术色彩,切忌形容夸张,更不可晦涩朦胧。如,《金海岸港口产业基地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此条信息就十分直观、醒目。再如,《区纪委出台署实名举报承诺及奖励暂行办法》,从标题中就可以了解信息的内容。
⑵简练概括、一语中的。尽可能用最少的言语字高度概括和综合信息内容的精华部分,坚决剔除多余的部分、剪掉枝枝叶叶、25 删去华丽词藻,做到言简意赅,简有扼要。否则,就会使人不得要领,给人以不协调感,甚至令人厌烦。如,《赴港文化招商 取得累累硕果》,此标题显然是新闻标题,如改为《我区赴港招商显成效》,就显得十分言简意赅。
⑶新颖醒目、揭示全篇。信息标题不仅内容要有新意,而且标题要突破定式,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体来讲:事实要新鲜。反映工作进展的信息,其内容所含事实往往不止一件,不能象报告和汇报材料那样写成“关于某某情况的报告”,也不要采用“抓了几项工作”之类的写法,要突出其中最新鲜的事实,在标题中予以反映和透露。
【四六级写作方法与技巧】推荐阅读:
英语四六级提纲式作文高分写作技巧03-31
英语六级写作提高技巧10-15
英语六级作文写作满分技巧01-02
12月六级作文写作技巧02-26
四六级写作万能公式09-23
英语四六级写作范文04-22
英语四六级写作必背词组01-27
英语四六级写作关键词及短语汇总12-10
六级写作高分作文09-29
六级作文写作框架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