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会计网校哪个好新浪
一、何为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最高管理层、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科研生产或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科研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科研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当前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并且多年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加上人员结构大多是“以老带新”,人员流动不像企业那么频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家属子弟,属于领导心目中的“可靠人员”或者“老实人”,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半路出家,真正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很少,对政策和法规的把握、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很欠缺,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和“协助决策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会计那种只知道“事后作帐”、不负责“事前、事中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科学事业单位领导迫切需要财务人员能够在融资投资等资本运作、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要满足领导的这些需求,必须在科学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之下,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科学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科学事业单位聘请外部力量或自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科学事业单位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经验加以简单的控制,或者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
2、相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尤其是单位高层领导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办事只图方便快捷,会计略有异议就说是财务人员故意刁难,仅仅把财务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据是否合法,认为只要领导签字就能够报销,致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单位内部管理比较粗放,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流程设置不尽合理。许多事项的运作与管理仅仅是凭经验和惯例,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到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所以造成了每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在做事,无法管理,出了事情也无从追溯。比如岗位设置问题,有的单位就没有规定到底应该由那个部门负责设置岗位,有些岗位设置的文件是人事部门下发的,有些则是科技管理部门下发的,造成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
三、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
1、适度控制的原则 科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承担的科研课题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除了遵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如科学事业单位从国家争取的863、921、973等经费,就需要遵守总装备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接受多次各个方面的检查审计,不可控因素多种多样。科学事业单位经营范围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在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方面都有涉足,这就造成了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过于严苛,常常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因此在设计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采取适度控制的原则。对于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应该严加控制,不留下任何控制死角,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漏洞;而对于别的科研领域,内部控制制度适度即可。
2、实时性原则
近几年是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较大的,国家的政策法规不断变化,因此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3、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岗位设置部门应为每一个岗位设计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如何输出正确的工作结果等。工作流程图将管理的过程进行了标准化,也就是说:要能够达到让不同的人按照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
四、如何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针对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情况,应该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强化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意识。2)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
各项收支应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3)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比如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4)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予以保证。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科学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5)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
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在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方面,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岗位权限没有设置,不使用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
与原《财务制度》相比, 新《财务制度》内容有较大变化。在原《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框架内, 增加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监督”两章, 共增加了三十二条。其中第二章单位单位预算管理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调了全面预算的理念。新《财务制度》要求, 编制收入预算方面, 科学事业单位除了要考虑单位整体发展目标、下一年度工作重点、收入增减变动、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等因素, 还要结合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来编制。支出预算除了考虑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外, 还要考虑其他支出。新《财务制度》改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为其他支出, 支出范围更全面。强调了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
二、强调了预算执行问题。新《财务制度》指出, 预算执行中, 对于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预算资金, 一般不予调整。科学事业单位应将部门预算任务细分, 责任明确, 加强预算执行理,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科学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的编制要以单位当年的预算执行结果为依据。
三、强化了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新《财务制度》指出, 科学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除参考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下年度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之外, 还要考虑当年单位经费的结转和结余情况。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是新《财务制度》的新增内容, 也是与全面预算、预算执行相呼应的一个方面。
四、突出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新《财务制度》对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做了专门的阐述, 明确了科学事业单位是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 要求项目依托单位建立健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新《财务制度》指出项目依托单位财务部门是项目预算编制的主体, 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研究开发任务协助预算编制, 强调了财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重要性。科研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 应当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办理。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也是新《财务制度》新增内容。
五、加强了决算审核和分析。科学事业单位总体来说业务相对比较简单, 收支内容变化不大, 财务决算分析往往不被重视。新《财务制度》强调, 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 并在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中明确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的主要框架和内容, 以及必要的分析指标。
总得来讲, 新《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 加强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 并明确科学事业单位决算管理的有关要求, 对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预算管理更趋于精细化、全面化。那么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如何适应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呢?
一、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完善财务制度建设。预算单位应组织财务人员认真学习新《财务制度》, 尤其对于修订的内容, 最好是能够把新旧制度放在一起对比学习。梳理变化, 并展开延伸学习, 了解各条款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并思考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算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 制定配套的财务制度, 为以后的财务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二、合理编制预算, 督促预算执行。从宏观层面来看, 重视预算执行与财政部不断加强财政拨款预算执行进度相吻合。2009年开始, 财政部要求中央各预算单位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预算表中增加了7月份、11月份项目预计执行进度等指标, 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进度, 不仅与当年部门预算挂钩, 还与下一年度部门预算额度挂钩。
首先, 预算编制必须相关业务部门参与, 基层编制, 层层汇总, 避免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其次, 单位预算批复后, 财务部门应及时分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 明确责任。第三, 财务部门应定期如每月公开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督促预算执行进度。第四, 年终进行预算执行进度考核, 为下年度各业务部门预算提供参考。
三、做好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新《财务制度》增加结转结余资金内容, 与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加强了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政策上相一致。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0]7号) , 规范管理结转和结余资金, 不得挤占挪用, 不得私自处理。年末中央部门决算要认真核对单位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 填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表》, 由预算单位编报后报财政部审批。
四、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学事业单位核心工作是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经费在科学事业单位收入中占很大比重。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科技投入也不断增加, 科研项目的申报呈现渠道多、金额大的趋势。科研项目较多的单位, 财务部门应安排专人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 负责科研项目预算编报、支出统计、预算执行、项目结题财务决算等工作。
通常科研项目申报中的预算编制, 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报, 甚至有的项目负责人太忙, 就安排其他工作人员或者学生来做预算编制, 应付了事, 导致预算编制与项目研究不配套, 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困难。新《财务制度》规定“科研项目预算应当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协助单位财务部门”, 强调了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的主体作用。
财务部门项目管理员应定期向各科研项目负责人通报项目执行进度, 督促预算执行, 并在项目验收结题中认真编制项目财务决算表。项目结余资金应严格按照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处理, 不得挤占挪用, 不得长期挂账。
五、规范决算管理, 重视财务分析。财务决算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 满足单位内外各级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也便于单位负责人了解各职能部门工作进展情况, 是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 也是单位编制下年度经费计划的基础。
财务部门应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相关财务分析。除了分析规定的财务指标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等外, 还可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 增加分析内容。比如, 分析人员经费支出结构, 公用经费支出结构, 找出各明细科目支出减少或增加的原因, 存在的问题。分析各渠道科研项目经费收入变化, 挖掘科研项目经费的新增长点。分析连续几年单位总收入支出及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的变化趋势, 了解单位整体发展形势。等等。
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直接关系到单位预算年度收支情况, 关系到单位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实施, 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财务制度》对于预算管理内容的修订, 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编制流程, 完善了预算编制程序, 突出了全面预算的理念, 强化了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 加强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强化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科学事业单位应加强培训学习, 调整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 适应新《财务制度》的要求, 不断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促进单位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
摘要:2013年1月1日, 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开始实施, 其中第二章单位单位预算管理是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研究新《财务制度》对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提出了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如何适应究新《财务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预算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科委.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R].2012.
[2]李娟赵竹明.解读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J].中国农业会计, 2012 (11)
[3]吕赫.关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内容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30)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公开征求意见
日前,《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征求意见稿)》全新亮相。原《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施行15年后,财政部对其进行了修订。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制度修订中,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和会计科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调整。
比如,新制度新增公共财政改革涉及的会计核算,这也与其提到的“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相呼应。征求意见稿还对原制度中“科技产品”科目的核算进行了改进,考虑到科技产品在科学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采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对科技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保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新制度的诸多重要变化如下:新增在建工程核算内容、增设“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核算内容、调整“专用基金”科目核算内容、细化事业收入科目的设置、细化事业支出科目的设置、调整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增加支出与成本费用调节表。
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对规范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制度部分内容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此外,2012年12月,财政部先后发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提供等都提出了新要求。而为贯彻落实科学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新要求,规范会计核算,财政部又对原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它既有企业单位的属性: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又有事业单位的特征:[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服务性、公益性和知识密集性。企业化事业单位目前的现状是:经营靠政府和行业的照顾和政策保护、职工思想闭塞、分配与工作绩效脱钩,危机感主人翁责任感衰退、人浮于事,我们交通休养院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单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休养院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法人治理的实体,就必须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深化改革,其中用人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实践证明,思想观念陈旧,就不但发现不了人才,而且还会埋没人才。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适应形势发展,把休养院的事业做强做大,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下观念:
第一、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企事业单位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管人,管人的关键在于用人、育人,而管人、用人、育人的关键在于做人,先做人再做事。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心地仁厚、品德高尚之人,所以我们在用人和育人的标准上必须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并使之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建立一支“勤奋、严谨、务实、刚毅、拼搏、柔韧、献身”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第二、摒弃“唯身份”论,坚持能上能下的“唯人才论”观念。早在160多年以前,诗人龚自珍就用人问题,极力呼吁“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里的“格”,就是“身份、学历、资历”,科学人才观告诉我们,选人用人要不拘一格,甚至破格,反对唯资历、唯身份倾向。我们休养院的职工以“国营正式工”自居,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来、累活不肯干,还要拿超劳动报酬的高工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人心涣散、人浮于事局面,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律要求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在用人上就必须因工作岗位的需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并形成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破除以“四唯”(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身份)原则去挑选和使用人才,确立“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第三、破除与身份、职称挂钩,确立与岗位贡献相结合的分配观念。工资是对员工劳动价值和贡献的肯定和度量,以往,我们休养院的职工因为“国营单位正式工”的身份,无论单位赢利与否、亏损与否、个人对单位有否贡献,每年雷打不动长一级工资,结果每个职工每天都在混日子,使休养院毫无生机和活力。只有建立与工作岗位和绩效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人在休养院,心系休养院的生存和发展。在正式工和外聘员工两种用工制度并存的休养院,必须同工同酬,否则会滋养正式员工的惰性和非理性的优越性,使外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挫伤,还会导致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形不成合力和综合生产力,严重制约休养院的发展。
二、提高向心力,增强凝聚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心齐泰山移”,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是休养院发展和创造价值的人文环境。
首先,要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流企业做文化、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做资本;三流企业做产品、做项目。我们必须瞄准一流企业的标准培育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员工文化,把“团结进取、奋发图强、超越自我、再创辉煌”的口号喊响,使休养院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精神支柱、理想追求,人人、事事、处处为休养院着想,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员工的群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增强用人的透明度,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用人上要推行竞聘制,让有文凭更有水平、有职称更称职、有阅历更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胜出,坚决杜绝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业有空间,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总而言之,我们就是要通过以上观念的树立和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用环境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待遇留住人、努力营造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开创交通休养院的新未来!
长期以来,会计毕业论文相当一部分单位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各种经济犯罪屡见不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当薄弱,甚至根本没有。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淡漠。笔者作为一名国家审计人员,在每次审计项目开展前都要对被审单位(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可几乎每次被审单位都要问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其制度的建立及健全!甚至有的领导误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更是以自己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推给会计承担。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也给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如某区审计局在同级审过程中发现区财政局一专项资金出纳自2月至4月间,大量挪用财政资金共计215万元用于赌博。该出纳之所以能挪用财政资金成功是因为其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三套专项资金账的所有印鉴均由该出纳一人管理且该出纳在正常的岗位轮换近1年后仍不交出印鉴却无人催交。才造成该出纳内挪用现金100余万元无人知晓、短短四个月时间里疯狂提现44次达160万元之巨并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10次转移银行存款55万余元入私人账户而无人过问。
(三)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系统学习过专业技术的会计人员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或只是兼职会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故许多会计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所谓会计监督不过就是“照章办事”,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执行比较滞后。而有的会计人员则是因职业道德缺失,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有意钻制度的空子,以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达到其不法的目的等。
(四)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不够、考核奖惩乏力。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象财政、税务等系统虽有类似内审的机构,但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从无章可循到遵章不严,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五)未建立配套的追究问责制。当内部会计制度的缺失、失效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多数只限于追究直接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相关人员影响不大,没有明确的追究问责制、无章可依。故此,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总达不到一个高度、没有休戚相关的意识、没有急迫感。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及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特别是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要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增强单位全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其“防火墙”的风险防范作用。内部会计控制不是一堆堆的文件、手册、制度的简单组合,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的责任,而是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共同的责任,这样才能使人们从被动执行转化为主动参与,进而实现内部会计的有效控制。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依照《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经验或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等来保证会计资料和资产的安全完整。要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从源头上治理贪污腐败、标本兼治中治本的一项制度安排,也使其适合当前的现实需要,以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和防止舞弊行为的目的。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自
律性,规范会计基础工作。4月16日,朱镕基总理在考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作出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不做假账”的指示。“不做假账”是每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
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三是应尽可能地坚持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不仅让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还可以避免一人长期固定某一岗位养成散、慢的作风,懒、同时也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及时纠正和发现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审计。在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同时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五)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设立内审机构,则应更加注重财政与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并完善相关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有条件的单位可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设计或评价。应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是经济的语言, 经济越发达、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研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 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 与之配套的现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变迁。探索事业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其服务科学决策能力, 对促进科学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现行事业会计制度现状的探讨与分析
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于深化, 事业单位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而作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核心的会计工作更是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然而, 从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体制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难题, 如果不能够及时加以解决的话, 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由此可见, 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尤为重要。事实上, 现阶段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相对滞后于公共财政的改革历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部门争先创优意识不断增强, 争相开展这样或者那样的项目, 都迫切需要发展资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 各地各级政府的配套资金众多, 相关的法规和政策都对其比例做出了详细规定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按各种比例汇总至少占到120~140%) , 这些财政专项资金由部门管理, 部门认为, 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 随自己怎么用, 想怎么用就怎么样。因此, 各单位往往就从个人和部门的立场出发, 更多的是考虑怎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 提高各方面的水平, 很少考虑怎样合理安排财政专项资金, 正确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积极效用。此外, 由于部门经常性经费与支出存在着一定矛盾, 所以, 单位不得不把经常性资金放在项目资金中, 以此名义支出。
(二) 记账基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一, 对于专项资金所划分的界限并不明确。专项资金是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 是重要的公共支出部分。但在现实分配中, 对于那些资金用于专项分配, 哪些应该纳入专项资金的管理尚缺乏明确指示。因此, 专项资金的界定不明, 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与此同时, 在相关的会计科目上存在着易混乱, 不规范的现象。
第二, 项目资金收支核算不规范, 在显示的专项财政分配中, 各地基本都存在问题。例如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均不平衡等方面。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需要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 树立先进的理念
摒弃旧观念, 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意识, 强化依法理财观念。首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能力。统筹协调好当前和长期的发展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统筹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化财政支出和收入的结构内容。以财政违法处罚条例作为提醒自己的警钟, 转变专项资金的管理观念, 提高对专项资金的认识。
(二) 明确改革的思路
对于当前专项资金没有明确的目标, 公费分配不合理, 一些单位经常占用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等问题, 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分类管理专项资金, 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率;
第二, 认真落实专项资金的综合预算;
第三, 控制人员支出增长过快势头, 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第四, 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转变专项资金管理的方式方法。
(三)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层科学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首先, 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积极参与专项经费预算编制, 深入探讨科研任务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节点, 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细化项目内容和指标标准。其次, 在管理制度上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 并按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对要求单独核算、专账 (户) 管理的专项资金, 要按规定指定专人负责, 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做到专账 (户) 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按规定标准开支。要努力学习探讨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进修和培训逐步提高自身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四)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和基础地位
专项资金的管理, 既是作为科研项目的主体之一, 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管好作为科研工作支撑的专项资金, 必须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首先, 要提高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涵盖度, 把科研任务和资金支出按照时间顺序并轨制订直观、统一的路线图, 把科研工作计划尽量细化到每一项目、每一款项, 使两条主线紧密关联、有机融合, 增加透明度, 加强可操作性。其次, 要维护专项资金预算的严肃性, 严格按照预算规定办事。专项资金的使用、拨付要建立专户、专款专储、专款专用, 避免违规使用资金。对一些确需调整资金使用的项目和额度, 要提高预见性, 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确保项目的正常实施, 减少资金挪用或垫付。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有关法规建设的同时, 建议按照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完成情况增加分段预算编制的可行性。
(五)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配套的后续规章、制度和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 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 以零余额账户进行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 加强了资金管理的力度, 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这些规章制度的综合实施, 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系统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科研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规定;有关管理部门要逐步完善和规范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增加两者的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 使整个管理系统融为一体, 以求全面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整体效应。
(六)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象和内容, 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和评价标准, 按照公开、明晰的工作程序与组织管理要求对科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及时、积极、规范的绩效考评可以有效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水平。首先, 要构建和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指标评价体系。从项目确立、资金筹集、资金支出入手, 结合业务完成状况, 细化各项目的考核指标, 定量、定性地进行分析、类比, 综合考虑项目目标和社会效益两方面, 使绩效考评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要依托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及时监督资金运作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议设立分期 (前、中、后) 考评机制和办法, 及时反映项目进展状况。其次, 要重视和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评价和奖惩, 逐步建立专项资金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联动约束机制, 将后续资金的拨付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 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奖优罚劣, 促进和提高承担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需要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要做好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为此, 我们一定要首先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 进而不断实现专项资金预算的合理编制, 同时不断加强财政监督,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途径, 尽快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全方位、多方面、多环节以及全面公开的监督。为此, 我们应该尽快着手建立专门性的财政监督机构, 并给予其必要的权利, 以保证其能够独立自主行使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督, 从而有效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恰到好处, 真正合理化、科学化;此外, 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其它部门, 尤其是人大相关部门以及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 让上述这些部门更多地参与到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过程中来, 与财政监督机构一起, 共同实现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
参考文献
[1]夏海英.科研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6, (2) .
根据《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组织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
《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已收悉,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财政所按照文件要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检查指标及评分说明,逐条对比,逐条自查,逐条整改落实。
二、全面自查
通过查阅会议记录、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内控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内控工作总结、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制度汇编,结合《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的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检查指标及评分说明”逐条对比自查,最终自查评分97分。现将自查结果及评分情况汇报如下:
(一)满分指标。一级指标中:是否成立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构成人数、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否在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担任负责人、班子成员是否在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任职、是否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是否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否对单位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是否编制经济业务流程图、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内部控制监督部门、以下工作职责是否由同一人担任、对涉及内部权利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建立制衡机制的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等指标均已完成,评分均为满分。
(二)非满分指标。总共扣3分。一级指标中: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10分,得分8分,其中二级指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扣1分;是否建立信息系统,并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其中指标5分,扣2分,得分3分。
三、总结及分析原因
通过开展自查工作发现,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也较好的执行了相关制度。但是,由于乡镇基础条件限制,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上尚存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内控工作,主管领导亲自负责抓落实,保证内控管理工作机制得以长效运行。
2.进一步加强全员学习、培训。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等方式,促进各部门、各人员领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更新管理理念、掌握内控方法,在全单位形成全员懂内控的氛围,促进单位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从严治吏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运用人本理念,探讨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的途径,旨在激发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主题词:新常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成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新常态,通过弛而不息地整顿“四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作风大为改进。但由于事业单位性质与行政机关不同以及其管理的复杂性,造成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缺失,特别是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与相似条件下的机关公务员和金融部门员工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挫伤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改进。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激励机制僵化,工作积极性受挫
当前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的改革上明显滞后,有效激发大家工作热情、增强责任和担当意识的措施不多。特别像公积金管理中心这样的窗口单位,直接面对公众服务,工作付出与预期收入失衡,比同样条件下机关公务员每月少800元左右的车贴;单位服务大厅与科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精神压力迥然不同,但现行考核制度难以反映绩效结果,干多干少、干与不干没有多大区别,致使一部分勤奋敬业的同志倍感不公。
2.发展空间受限,事业进取心消弭
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干部晋升渠道狭窄,如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的近年来转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干部横向交流很少,内部又受政策规定、职位有限等因素制约,发展空间十分狭小,致使一些中层干部多年晋升无望,一些年轻干部长期原地打转,进取心日渐消退,难免滋生心灰意冷、消极怠工情绪,影响服务质量。
3.人文关怀缺失,单位凝聚力不足
单位内部管理过多强调执纪守法问责,显得生硬呆板,思想政治工作滞后,支部、工会活动不足,领导与职工之间交流匮乏,距离感日渐增加,干部职工的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关注,负面情绪较多,自然对单位难以产生归属感,导致离职、跳槽、得过且过等现象不断增多,员工忠诚度下降,团队精神淡薄,凝聚力不足,整体效能弱化、形象受损。
二、人本理念及需要层次理论
1.人本理念
所谓人本理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坚持人本理念,必须充分关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因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它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2.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
生理需要指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人都希望自己有丰厚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喜欢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和熟悉的环境中;爱和归属的需要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指人希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人本理念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应有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促进整体效能的提升。
1.思想为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关键。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廉政观念、法纪意识和公仆精神,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杜绝奢靡、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强政治方向引导,通过谈心、党课、干部培训、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培养职工的奉献精神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政治立场坚定。
2.完善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一是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优胜劣汰;发挥好科级干部空位补缺、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让踏实肯干的人获奖励,让开拓创新的人早提升。二是增设专业技术类职位,如在公积金管理中心设立总会计师职位,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业务管理,同时推行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促进业务人员职称聘任和职务晋升平行发展。三是修订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合理界定不同部门、岗位的考核系数,使绩效考核结果真正与奖励、晋升等个人发展挂钩。四是健全后备干部制度,采取挪位子、压担子等形式,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推荐力度,通过下派、上挂方式锻炼,增长其才干,早日进入组织视野。
3.以人为本,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一是生活上关心,通过发放午餐补贴、补助值班交通费等方式,尽力满足职工合理的物质需求,并对职工提升学历、职称层次的学习,给予适当补助,减轻其经济负担。二是工作上帮助,积极创造条件,选调干部定向参加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等培训,着力提升业务技能;同时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对一传帮带”机制,既能增强老同志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又可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三是心理上慰藉,积极发挥党支部和工青妇组织的作用,丰富单位文化生活,定期安排拓展训练、情感抚慰等,重视职工的人生价值追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2]李学军.建立和完善“新常态”下干部激励机制[J].党政干部论坛,2015(2)
1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用造成国家沉重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平均寿命越来越延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压力正逐步显现。但是我们的财政情况并不十分乐观,用于支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占了财政很大的一部分,据官方统计,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增至1400多亿元,对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2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利于人才流动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没有采用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如果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话,那么退休后个人的养老待遇就会差别很大,所以很多人员宁愿领取在职时较低的工资不愿到企业去工作。同时从企业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原来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无法移动,形成了养老保险双重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实行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劳动者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很难流动,这样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配置。
1.3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高,不利于社会公平
20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差别不大的退休金制度,退休待遇差距不大。90年代后,企业改革了养老政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行统一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都由国家财政负担,个人不用缴费,退休金水平以退休前工资为基础,以工龄长短为计发依据。国家机关人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均按原工资的100%计发,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一定比例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计发比例均根据工龄划分为不同档次。养老金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有了很大的差距。近年来两者退休待遇差距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造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心理不平衡,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发挥出养老保险制度“减震器”的作用,也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相违背。
2 下面提出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2.1 建立统一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自建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各有一套制度,不统一,这种情况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有所改变。从世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践经验看,一个国家如果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必然引起成员之间的相互攀比,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法国近几年来的社会动荡、社会骚乱等事件,就与养老保险制度有关,美国在全国只有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虽然退休金替代率比法国低一半,但从没有其引发过一次全国范围的社会运动。
2.2 遵循缴费和待遇对等的原则
无论哪种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都应当采取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而当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时,势必会影响参保人对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性,而使这项制度不能长期地、良性地运作下去。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它是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应实行这种模式。先缴费再享用,权利和义务对等。并且要逐渐地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缴费比例,实现企业和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
2.3 坚持“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既需要建立新制度,同时又要考虑实际情况。为实现新老制度的顺利衔接,需要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度措施,即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标准和办法支付基本养老金;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行新制度,建立新机制;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可加发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保证他们的待遇基本不降低。年龄、资历接近的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企业),待遇应当差不多;年龄、资历悬殊的尽管都在机关、或是都在事业单位,也不应当享受一样的待遇。
2.4 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个人账户实账运行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实行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实行自我积累。个人和企业分别按职工本人上年工资总额的8%和20%缴纳保险费,从理论上讲,记入个人账户基金的保险费为个人缴纳的8%,企业缴纳的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截至2010年底,中国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 039亿元,等于1.7万亿元的缺口。“空账运行阻碍了职工参保的积极性,使国家财政背上了包袱,不利于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实个人账户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个人缴费的部分,一定要在制度实行之初,就要放入个人账户中,避免重蹈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覆。
2.5 建立和完善职业年金制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还须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费用由单位或单位和个人缴纳而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企业相一致的话,肯定要降低,那么必须建立职业年金,才能保证待遇的总体水平不下降。同时职业年金具有激励作用,也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种方式。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会降低,所以职业年金应改实行法定强制实施原则,符合条件的单位必须参加。职业年金基金要想增值,就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另外,国家可以应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保障职员年金的可持续发展。还要积极发展商业保险等其他补充养老保险形式,作为第三支柱,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郑秉文等.养老金改革——名义账户制的问题与前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章 学习会议制度
第一条 坚持定期学习制度,本单位学习以水利局通知为准,任何在岗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参加学习(上级临时安排的急件除外)。
第二条 坚持会议、学习签到制度。签到由办公室收集保存。学习、会议不得迟到、中出、早退,缺席一次作旷工处理。
第三条 凡参加学习、会议者,必须认真听讲,做好会议、学习记录,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调阅,调阅中凡没做笔记的视为未参加并作旷工处理。
第四条 坚持会议落实制度。精简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严禁琐事、小事上会、严禁重复召开会议,对上次会议安排的工作任务未落实的部门或个人实行效能监察,确保会议的落实。
第二章 上下班签到及请销假制度
第五条 全局上下班签到由办公室统一监督管理,上午8∶30以前签到、11∶30后签退,下午2∶30以前签到、5∶30后签退。不能代签、补签,4次缺签作一次旷工。
第六条 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无故缺席。凡因病因事不能上班的,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第七条 因事、因病请假的,3天以上由局长审批,2天以内由分管领导审批,一天内由办公室审批,半天内由各股室负责人审批。2天(含2天)以上必须书面请假,一周
第十三条 下乡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下乡完成的工作情况需向分管领导汇报,并将下乡开展的工作做好记录以备查。对无明确目的、盲目或无实际意义的下乡以及无开展工作记录的,将追退当日差旅费和车辆燃油费,同时按旷工处理。
第十四条 严禁租车,确因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而单位车辆均外出的情况下可以请示主要领导同意由办公室出面租车。严禁公车私用,一经发现,立即将情况向县第三纪工委通报,当日燃油费由公车驾驶员负责,如因公车使用造成车辆安全事故的一切法律责任由公车驾驶员承担。
第十五条 单位车辆除公事外出以外一律停放在水利局划定的停车场,如因私自乱停乱放造成车内财物被盗或者车辆损坏的,一切责任由本车驾驶员承担,同时报县第三纪工委处理。
第十六条 单位所有车辆由办公室统一调度,上班期间驾驶员未外出公干的,一律在办公室休息,做到车在人在,以确保单位工作人员和领导临时用车调度。
第十七条 使用公车出差必须先由办公室开具派车单,未出示公车派车单的领导不予签字报销出差等相关费用,确因特殊情况或节假日、双休日下乡或出差的由办公室电话通知安排出差,回来后补开派车单,否则一律不能补开。
第十八条 局机关工作人员下乡派公车不限制人数,出县外开会、培训、学习除领导以外3 人及以上才能派公车,3 人以下自行安排乘坐公共汽车,交通费用(特殊情况含市
得以任何借口推诿。
第二十五条 严禁在外签单挂账,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签单的需请示领导同意,报销时在发票上注明×××领导安排。
第五章 加班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条 各股、室、处涉及自身工作的加班自行安排(包括人员安排),但不计入加班。
第二十七条 如因检查、验收等临时突击性工作需要加班的,由分管领导安排,办公室统一调度加班。周一至周五晚上加班3小时以上算加班,参照县内下乡差旅费标准计发补贴,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参照国家加班规定计发补贴。
第六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局机关办公用品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其他股室所需用品到办公室领取;各项目建设处所需办公用品由各处长自行购买;办公设备涉及金额较大的由设备使用人向分管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转办公室,再由办公室请示主要领导后按程序统一采购。
第二十九条 差旅费报销。严格按正财字„2014‟43号文件执行,必须在一周内完成报销手续,越期不予报销。当日在县内出差后因公事到县外出差的按最高校准报领一次差旅费,严禁重复报销差旅费。
第三十条 经费会签制度。所有开支票据必须在当月内送领导签字报销(月底发生的费用必须在次月初签字报销),超时不予报销。重大资金支出,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事前集体
第八章 首问责任制
第三十七条 首问责任制是指人民群众来访、办事或通过电话咨询、反映问题时,在岗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
第三十八条 首问责任制按照“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因首问人“脸难看”对单位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报第三纪工委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九条 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一次性告知有关办理事项及时限,不允许出现故意拖延不办的现象。
第四二条 不属责任人职责范围内但属其它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主动告知或引导到经办人办公室。经办人不在时,应告知联系电话,第九章 内务管理制度
第四十一条 所有财产、物资一律由财务器材股分类、编号、造册登记,并根据工作需要在机关内调配使用。不准转让或自行处理,不得化公为私。
第四十二条 凡单位工作人员调离(含抽、借调、临聘人员)本单位,应到办公室办理有关财物手续,方能办理调离手续。
第四十三条 节假日值班局机关由办公室统筹安排并报局长审定后实行轮流值班;各项目建设处由处长统筹安排并报分管领导审定后实行轮流值班,同时将值班安排表报局
室打印、校对、印发,确保公文的规范、严肃性。
第四十九条 印章使用。本局印章由办公室保管,加盖局公章,需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办理重要事项需将印章带离单位的,填写好用章批准单,交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带离单位。各项目建设处印章由各处长保管,加盖项目建设处印章需请示分管领导。
第五十条 内务信息公开管理。内务信息指出勤、请销假、参加会议、参加单位组织的卫生情况等,由办公室每月汇总在“单位内务信息公开栏”里公开,并将每次公开结果收集、整理、归档,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第五十一条 局内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即全局实行股、室、处负责制,人员由各股、室、处负责人调度,单位领导如因特殊情况需抽调人员的需告知股、室、处负责人根据各自工作调节抽用,各股、室、处履职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首问责”,即 :只追问股、室、处负责人责任。
第五十二条 加强项目建设处内部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各项目处处长要对项目处人员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要加强施工安全、质量安全管理,主持召开好每一次例会,如实填写工日志,照好隐蔽工程照片(注明隐蔽工程部位、类别)。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区别
(一) 内部控制制度有所不同
企业主要目的就在于盈利, 它适用于我国国内盈利的企业和公司, 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则主要是非盈利为目的, 如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行使的是社会的职能, 对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两者由于方向的不同导致制度上也有所不同。
(二) 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也不同
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 经过控制监督之后, 每一个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在事业单位中, 内部控制制度面向的对象不同, 其主要是关注财政部门在资金方面的预算和应用, 因而与企业的制度不相符合。
(三) 两者的监管力度也有所不同
企业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 使企业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要对企业内部进行全方位监督, 其中包括资金流动的方向、人力资源方面的控制、资产的利用情况等。而事业单位则主要是实现社会职能, 是非盈利的, 因此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实现各种社会职能。因此, 两者相比,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力度要稍大于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突显的主要问题
经过相关走访调查显示, 我国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 很多单位只是将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众多问题, 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一)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
1. 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薄弱
单位中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也对其知识缺乏必要了解, 一些工作人员也对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只是单纯认为做好财政部门的预算进行控制即可。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甚至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导致内部控制无法顺利开展。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 仍存在领导一方面审批的情况, 一些工作人员认为只需要领导签字, 任何费用都能够进行报销。这样就导致了单位工作人员在办理重大事件的时候, 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决策, 只是一味交给领导进行个人审批, 导致众多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会计或财务工作不够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人员对财务和会计工作并不重视, 只是单纯认为财政或会计部门只是充当付款的角色, 对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没有起任何作用。一些单位在使用资金之前没有对资金的支出进行合理的分析, 最终导致单位出现浪费资金的现象。此外, 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和会计部门未能及时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 导致事业单位资产出现混乱状态。
(二)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难点分析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难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缺乏管理理念和责任感
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不够, 且对会计等方面的工作不重视, 导致没有做好内部控制岗位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工作, 一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且素质较低, 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必要的了解。此外, 一些事业单位中, 由于相关负责人不负责会计工作, 导致会计和财务方面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2. 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外界环境的协调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不单纯是事业单位内部的事情, 由于事业单位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 其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影响社会的工程, 必须要得到外界环境的协调。然而, 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得到外界环境的协调, 其主要体现在社会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 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未能顺利开展。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和财务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和财务能实现其职能。目前, 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内部制度控制的相关规定, 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 让企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 能做到有章可循。在相关制度下, 事业单位中各个岗位能够进行互相监督, 从而减少事业单位财产损失的风险。
例如, 某单位主要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进行规范控制, 并按照会计基本的要求,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内部的预算、资金以及费用支出管理等方面, 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工作, 重大经济事项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 对不正当的核算和支出进行及时纠正。
(二) 增强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和控制意识
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 单位中财务报告必须具备真实性, 会计人员必须要负起主要责任。单位工作人员还必须要提高认识, 了解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从而为单位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此外, 还必须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会计人才队伍的控制, 通过培训, 让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更新、扩展, 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比如, 某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水平, 按照《会计法》关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进行选拔, 其要求包括:必须要取得会计相应资格证书, 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 才能从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根据相关制度对会计人员的选拔后, 该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 该事业单位还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工作, 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
(三) 不断完善部门管理预算制度
完善部门管理预算制度, 其主要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的约束和控制。例如, 某地方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预算方面不仅包括单位内部的预算项目, 对于超出部分的项目也要进行预算, 让财政支出更具备合理性。通过制定相关的标准, 让内部控制和预算有章可循。此外, 事业单位中财政部门和会计部门一定要发挥监督作用, 对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进行及时的督促和控制, 还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 从而发挥其真正效用。
(四) 加强外部监督, 从而完善单位控制体系
加强外部监督非常重要,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该成立相关机构,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 如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 也要加强外部监督, 通过外部监督, 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
(五) 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考核
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开展工作的独立性, 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 从而对事业单位进行有效审计, 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从而有效健全财务制度。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因此, 必须要对审计进行监督和考核, 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加以纠正, 并建立奖罚制度, 对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反之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严重的甚至要进行辞退处理。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加强行政内部控制, 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非常重要, 本文除了介绍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内部控制制度的区别之外, 还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独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从而加强对单位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只有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设计符合事业单位实情的会计控制制度, 才能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2006 (06) .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 (02)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单位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办公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废弃物收运处理。
第三条 凡在本单位工作的职工,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 所办公室为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他部门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所办公室应当加强有关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员工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六条 本单位环境卫生均由在职职工负责清扫,不设专业保洁人员,各部门内(单位统一使用的除外)的清扫保洁工作,由各部门承担。
第七条 每月抽出半天时间,全体职工对单位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
第二章 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第八条 单位公共区域(包括:楼道、卫生间、楼梯间等)的清扫与保洁,由各部门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宿舍区或公用使用区域,由各部门人员组成卫生小组,按照排班表进行清扫。各卫生小组组长要认真负责,组织小组人员履行卫生保洁工作。
第九条 办公楼小会议室卫生和所院内环境卫生由所办公室负责。
第十条 禁止在单位内部公共场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将卫生责任区内的垃圾扫入道路或公共场地,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各部门使用后的报刊杂志及废旧纸张,统一交综合科保存及处理。
第十一条 各部门内部的垃圾筐、楼道内垃圾桶做到及时清理、及时倾倒。
第十二条 水房、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尽可能做到无异味、无污秽。
第十三条 单位内禁止饲养鸡、鸭、鹅、兔、猫、狗等家禽和动物。
第三章 室内卫生的管理 第十五条 各部门环境卫生由各部门人员包干,部门负责人负责,所办公室组织人员每天检查,单位领导组织临时抽查。
第十六条 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各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办公桌面整洁。
第十七条 室内不准随便存放垃圾,应及时把垃圾倒入垃圾筐内。
第十八条 办公室内办公用品、报纸等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个人生活用品应放在固定的抽屉和柜内。
第四章 废弃物收运与管理
第十九条 各部门产生的垃圾、废弃物,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方式倒入垃圾筐或垃圾堆放容器内。配置给各部门的垃圾筐、垃圾袋由各部门使用管理,勿随意变动地点或位置。
第二十条 禁止在公共区域存在垃圾、废物。
第五章 奖罚措施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和进行公告栏公示。
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头、纸屑及废弃物;
二.垃圾不装袋、不入桶(箱)随意弃置的;
三.不履行环境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影响环境卫生的。
第二十二条所办公室组织人员每天对办公楼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非在所院内办公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每月评比出一个环境卫生先进部门,获得部门给予卫生流动红旗一面和一定物质奖励;单位每评比两名卫生工作积极分子,获得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望自觉遵守。
【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探】推荐阅读: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初探11-0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06-27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07-13
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07-08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责任书07-15
简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建议07-27
浅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06-28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