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弱势群体事例(精选11篇)
——小吉场镇中心校关爱留守儿童事例
李天英,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可在她上二年级时爸爸意外受伤瘫痪在床,妈妈只身外出打工。小天英从此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了一名留守儿童。当她来到小吉场镇麻窝小学六年级班级时,班主任付玥看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班主任付玥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她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为了让李天英健康快乐成长,小吉场镇麻窝小学的教师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开启心扉 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她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忧郁。郁结在心的情感,太久了,必定要发泄,否则,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摧残。可她们是那么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不愿意在这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付玥老师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造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付老师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
付老师她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说: “同学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一方意外受到伤害生活不能自理,亦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有心里压力。能坦诚的告诉老师,你们是这样的孩子吗?如果是,请举手。”
在付老师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仔细数了数,居然有十多个。付老师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一片掌声中,张胜走上讲台: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在外面打工,奶奶80岁了,做什么都很吃力,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所以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放学回家后,我还做饭,帮着做一些家务。可原来妈妈在的时候,这些我从来没做过……不过我也不怕,我觉得以后到哪我都能自己照顾自己。
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将张胜同学送回了座位,付老师分明看到闪烁在张胜同学眼里的泪花,鼻子一酸,但硬是克制自己,马上请出了第二个同学。
王荣付:“很多时候,我放学了,家里没人,我回家就什么都不做。有时候回家,妈妈在打麻将,我就跟着妈妈,在麻将室做作业,做不完的,回家后太累,就不想做了。我特别想我的爸爸(爸爸外出广东打工去了)”。说到这里,他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檫眼睛。付老师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于是让他回到座位,可他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
李天英:“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她们,我只希望她们能在我身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都踊跃上台吐露自己的心声。孩子毕竟是孩子,坦坦荡荡,一览无余才是她们的本色。她们的心里是无法承受那么重的负担的,只是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卸下而已。
付老师没有勇气再听他们说下去,转身借收拾讲桌,抹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调整好自己后,又让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因为没家长管制。也有的说自己以前总觉得生活很苦恼,但现在想起来,有爸爸妈妈陪伴,其实自己很幸福……
彼此理解与宽容,互相帮助和进步,有了这种平等,和谐,没有隔阂的班集体氛围,不是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班会课结束了,孩子们都离校了,但付老师的心怎么也无法平静。孩子们孤独,无望,茫然,彷徨的眼神不时浮现在她的眼前,学习没好习惯,生活没好规律!一双双含泪的眼,一颗颗内敛的心,刻入脑海,痛彻心扉!如何填补他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付老师她努力思索着……
二、有的放矢 增强信心
为了让李天英同学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付老师在课堂上特别留意她,故意提比较简单对她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她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小天英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付老师看到了她脸上的红晕像绽放的花儿般灿烂,美丽!课外,付老师有意识的让李天英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小天英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直线上升,一跃而名列班级前茅!
2011年的“六·一”,学校要编排文艺节目,老师为了培养她的自信心,有意将她送去参加。天气炎热,其他孩子练一会,休息一会。可她并不这样,而是利用休息的空当,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落下来,可她浑然不觉。终于,在“六一”文艺表演中,她优美的舞姿赢得了阵阵喝彩。特别是她的独唱《感恩的心》,让许多同学热泪盈眶。
老师的特殊而不留痕迹的关爱,让李天英同学信心倍增。她什么活动都想参加,演讲,舞蹈,绘画,作文等,她从不放过每一次能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练习促进沟通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毕竟紧靠老师的力量太过于单薄。学校建立的留守学生档
3案,掌握了各个家长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QQ或短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然后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通一次电话。让孩子在电话里及时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李天英和妈妈的交流多了。妈妈的外出打工,曾经让小思迪“怀恨”在心。但现在,她俨然成了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一次她在留言中写道:“妈妈,您要保重身体,别太累了。对于我,请您放心。你们虽不在我身边,但学校是我的避风港,老师就象我的亲父母……”
是啊,沟通如丝丝春雨,滋润孩子心田,如徐徐春风,化解心中疙瘩!
四、成效及反响
老师的关爱加上李天英同学自己不懈的努力,如今的她勤奋上进,自强不息;热心助人,知孝行善。她不仅是同学的好朋友,老师得力的小帮手,还是一个优秀的班干部!更让付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2011年小吉场镇小学升初中升学考试中,李天英的以189分的成绩列全镇1341位小升初考生的第三名。她的妈妈在给付老师的电话中说道:“付老师,我真不知道怎么言谢,我的孩子虽然缺少父爱和母爱,但你们给她的爱足以让她幸福一辈子„„”
一、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产生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 在多元文化冲击之下, 人的思想观念较以前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离婚和单身妈妈逐渐增多, 因而产生了离异家庭、单亲家庭, 这些破碎家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产生一些贫困家庭;外出务工子女的日常起居交给老人, 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社会上、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孩子的观念, 使得他们“离经叛道”;独生子女的增加令孩子依赖性增强,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团队协作能力缺乏。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教育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比学校教育更为直接、重要。有的家长溺爱孩子, 导致孩子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差, 心理承受力弱;有的家长认为辛苦赚钱都是为了孩子, 至于教育, 那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庭经常闹矛盾, 与子女沟通不够, 却又期望过高, 导致孩子产生极端性格。
3、学校因素
很多小学都能关注到心理弱势群体, 但有的小学教育手段单一, 对学生思想教育只堵不疏, 不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缺乏对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挫折意识、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有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对学生关心、引导不足, 心理弱势群体在同学中受到歧视;有的不重视跟学生家长及时沟通, 工作严重滞后, 缺乏主动性。因此, 落后的教育手段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自身因素
有的孩子没有端正学习态度, 认为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有的骄傲自大, 功利思想严重, 遇到挫折就情绪失控;有的道德观念、纪律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 以自我为中心, 适应环境能力差;有的心灵空虚, 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产生了厌学甚至厌世情绪, 较少与他人交往, 集体意识差;有的面对家庭、社会、学习的压力无所适从, 没能正确面对自身弱势, 总是怨天尤人。
二、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表现
1、自卑孤僻、胆小内向
这样的孩子往往过分注重自身的弱势, 自怨自艾。班上的小芳同学是外来务工子女, 初来乍到, 语言不通。有同学嘲笑她时, 她不敢和家长、老师说, 一个人憋在心里。久而久之, 性格孤僻, 甚至产生轻微的自闭症。
2、敏感脆弱、冲动叛逆
因为个性、成绩和家庭的差异, 这样的孩子更为注重他人的眼光, 心理出现极大的矛盾:既渴望融入集体, 又排斥与人交往。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的小龙内心极其脆弱, 同学或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就可以伤害到他的心灵。由于年龄小, 生活经验不足,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 孩子们有时表现出脆弱, 这是很自然的。他们通过倒苦水、发脾气甚至哭鼻子, 使脆弱及时溶解。脆弱者常常掩饰自己的脆弱, 只有当他们意识到安全时, 他们才让脆弱得以暴露, 内心张力得以释放。如果教育者选择的教育方法, 迫使学生保持沉默, 那么这种脆弱堆得越高, 其情感崩塌的危险性就越大。
三、生命关怀下对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关注
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不仅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 对学校、社会等也存在极大的隐患。犯罪心理学认为, 很多罪犯都是儿童时代心理不健全导致人格分裂, 最终做出犯罪事实。因此, 关注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意义重大, 势在必行。生本教育的起点就是生命关怀。对于误入歧途、迷茫彷徨的可怜孩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方法, 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细心观察、多元分析
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观察, 多方了解。根据孩子的言行举止、思维习惯等了解他是否属于心理弱势群体, 见微知著。在掌握弱势群体名单后, 要多元分析, 多方调查, 而且必须保证对该生的尊重, 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要帮助小学生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彻底走出阴影, 必须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只有他们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 他们才会积极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 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做出不同行为, 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透过他们蛮不讲理、爱惹事生非的表象, 看到他们担心遭歧视、受欺负的顾虑和争强好胜、不甘服输的心理特点。
3、家校携手、对症下药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 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 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成长。学校应该教育家长应高度重视言传身教和家庭人文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 防止“精神污染”, 避免让孩子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影视和娱乐, 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同时, 指导家长应掌握和遵循孩子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要做到“严而有度, 爱而不溺”, 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的疑惑, 经常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活动。
综上所述, 解决小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在生命关怀下, 理解他们, 尊重他们, 积极创设条件, 不吝惜爱的阳光雨露, 让这些弱小的树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孙雅丽, 李文涛.解决弱势群体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丁西泠.关注高校校园内的“心理弱势群体”[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2006年02期
关键词:关爱“三生”构建和谐
师爱是不求回报的,因为我们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今天,更为了学生的将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的目标是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之中的学生得到爱的帮助,感受爱的温暖。现将我组织指导我校教师关爱“学困生、贫困生、留守生”情况总结如下:
一、底数清楚
在每学期开学初让各班的班主任登记“三生”的姓名、住址、家庭基本情况和个人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并及时上报学校团委,学校团委根据“三生”档案确定资助对象、帮扶对象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二、计划到位
学校制定的德育计划,把关爱“三生”放在重要位置,制定了关爱措施,把需要帮、扶、助的对象落实到每位教师头上,让“三生”的关爱人人都有着落;教务处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关爱“三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布置给各学科组和每一位任课教师;政教处、团委制定的工作计划,把关爱“三生”放在一切活动之中,让“三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班主任制定的工作计划,拟定了“三生”家访活动,拟定了关爱“三生”的主题班会活动,确定了师生帮扶对象、生生帮扶对象等,帮助“三生”解决生活、思想、学习上的困难,促使其健康成长。
三、措施有力
1.关爱“学困生”的学习
对待学困生,要有“三心”:爱心、信心、耐心,即要“爱生如爱子”,用爱心育人,从高度的责任感出发,不遗弃、不挑剔学生,要认为优等生是“宝”“后进生”同样是“宝”,教师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把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认识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艰巨性和持久性,需要教师长期地、有耐心地与他们同行,携手共进,一步一个脚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学困生、贫困生、留守生为数特别多,但我校从未把一个学生拒之门外,总是让他们开心地进入我校,安心地在我校学习。
我校分学科和班级建立了“三生”档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外实行个别辅导,并让学习优异的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学困生进入我校后,家长普遍反映学习习惯变好,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关爱“留守生”“贫困生”的生活
“留守生”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或被亲戚寄养,甚至单独生活;“贫困生”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家境困难。这两类学生,往往家庭教育缺失,心灵孤独,生活和学习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对于这两类学生,我校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们关注着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常和他们谈心,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温暖。
对待贫困生,不只在经济上扶贫,更要在精神上扶贫。让贫困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于集体的温暖和大家庭的热度,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心始终和他自己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帮助贫困学生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帮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永争第一;教育贫困学生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生活上不攀比,不浪费,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教育贫困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立自强,奋发有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所有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付出心血和汗水、关心他们的人。
对于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我校老师善于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如田景航、田景强同学,他们就是一对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双胞胎。因父亲出车祸不幸去世,为了生活,兄弟俩的母亲在县中医院当临时工,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兄弟俩。由于缺少父爱,养成了倔强、任性的性格。老师暗地里要求班上每一位同学为兄弟俩做一件好事,老师和两个班级的同学为兄弟俩过生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俩变得孝顺母亲,尊敬老师,热爱班级,热爱学习了。
3.关爱“三生”的心理健康
因为家庭贫困、学习困难或者远离父母。这些学生较其他学生来说,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4.加强“三生”家校联系
对于留守生,我校要求学生每月至少要跟家长通一次电话,班主任在接纳这些留守学生的同时,也给他们一个亲情承诺:当想念父母时,可以用包班老师(临时父母)的电话给他们打电话,汇报学习情况,让他们放心。“亲情电话”的开通,为留守生和异地他乡的父母架起一座座心灵桥梁。
(2)三年级时,班里的刘兴宇同学平时淘气贪玩,特别爱捉弄同学,不论大小,都要欺负,学生见了都躲着他,科任老师见到他也都摇头,每次一听到告状,她又气又急。但她明白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使自己的良苦用心落空,还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她通过家访,了解他的爱好,经过冷静、耐心地寻找原因,发现刘兴宇还有好的一面:动手能力强,在各项活动中处处表现出争强好胜。于是,她采取激励的办法抓住有利的时机帮助他转化。如在科技月活动中,她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科技作品——轮船模型,在班上展出,帮其树立信心。她知道他嗓子不错,就积极推荐他参加校园小歌手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3)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可孩子们在学校玩的单调枯燥,有的甚至玩一些危险的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如男孩子玩的“升级”和“钉拐拐”她针对这一情况,在班里展开玩什么怎样玩的活动,对学生提出的玩法予以肯定后,允许学生带象棋,军棋进班,有体育课时还可以带篮球足球进校园,这样孩子们有意义的玩,安全的玩,班里的事也就少了。
(4)
2004年,她代六(1)、(2)班语文,这是新区小学第一届毕业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知识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虽然是六年级了,但连最起码的写字笔顺用词造句都不能顺利进行,能够分析短文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下决心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开始利用自习、课堂教阅读,教写作,充分发挥城内学生基础好的优势,“形成一帮一”,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从教二十年以来,她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一
也许他生来就无法真实地明了这大千世界,也许一场灾祸使他无法在阳光下挥洒生命。总之,在命运之神的弹指一挥间,他们走进了人生的阴影。他们是社会的弱者?也许,在他们的心灵破碎的一刹那,他们未来的时光,也就如风中的枯叶,凄凄地在枝头摇曳……于是,在繁华的街市中,出现了太多乞讨生命的人;在我们视线之外的`角落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生灵默默放弃了生存的勇气——打垮他们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是心灵的创伤?当他们在艰难地对命运做出抉择时,却发现自己身旁,有那么多异样的目光;当他们要迈出重要一步时,却苦于缺乏人们热忱的支持——尽管我国的社保事业正以最大的努力为他们的未来驱走乌云,但杯水车薪的窘迫还是让他们中许多人的心历经漂泊。他们眼中的期冀召唤着生的力量,召唤着社会的爱……
二
他已告别了曾禁锢他的高墙和铁窗,他正迎着阳光走向心目中的春天。但是,他也许没有钱,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的简历上浓黑的一笔将使他常常面对世人犹疑的目光。社会学家曾指出——刑满人员,其实也正是弱者——他们迫切地需要我们共同的帮助。他们恰如那只土拨鼠,在坎坷波折之后,又要接受命运的考验。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困惑和无助缠绕着他们,点点泪光藏在他们的心中。当他们仰望蓝天时,在他们眼里,有迷惘,也有着拼搏的斗志——毕竟,历经风雪的树总会更加挺拔——只要我们一同用心浇灌。
三
辛辛苦苦,已走过半生,如今,他又走进风雨。他不愿随波逐流,只为了他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他——一个贫寒的下岗工人,正艰辛地支撑着家的天空,支撑着孩子的未来。数以百万计的隐没在芸芸众生中的他们,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自食其力,诚实劳动,已给他们加上了淡淡的光环;年事见长和经济拮据,迫使他们用更艰辛的努力,来挑起生活的重担——执著地,却也夹杂着无奈和伤感。高悬在命运手中的,不仅有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亲人。他们正追求着生的种种权利,像那只土拨鼠一样重返生命的绿地。所以,他们的眼中,也盈满了无尽的向往——尽管他们心中也有泪……
6岁男童疑患自闭症长期被赤脚拴屋外
适用话题:弱势群体、帮助、助人为乐、艰苦、生活、奉献爱心
针对“四川遂宁射洪县自闭症男童被赤脚拴在屋外柱子上”一事。4月6日,遂宁市射洪县金华派出所负责人告诉新闻小编,目前已启动救助程序,因为小孩不说话又好动,家人担心他乱跑发生安全问题,所以长期用绳子将其拴在屋外。目前警方和政府正在联系医院进行鉴定、治疗,同时也正在帮助男童联系当地学校。
4月4日,网友@恋上外星人人人 发微博称,四川遂宁射洪县双溪乡有个六岁小男孩,长期赤着脚,被拴在屋外,平时饿了吃河沙、石子,或者由好心人施舍。小孩可能患有自闭症,父亲、奶奶管不住,只能长期将他用绳子栓住。该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一男童赤着脚被一条长绳系着栓在土屋外的柱子上,身旁站着两个老人。
6日下午,射洪县金华派出所负责人告诉新闻小编,得知情况后,派出所工作人员和射洪县双溪乡政府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已经启动救助程序。
射洪县金华派出所负责人称,男童外表看起来很乖巧,身体无其他病症,就是一直不说话,到今年6月份男童才满7岁,还不到法定上学年纪,只喜欢笑,非常好动好跳,只要放开就不停地到处乱跑。家人管不住,担心他跑到家旁边的水库,所以就把他用绳子拴到了柱子上。
一、尊重学生人格, 公平热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弱势学生”的教育, 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让他们不觉得有受冷落和被歧视的感觉。因此, 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必须从情感着手, 从心灵上触动这些“弱势学生”, 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对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乐学”。对于“双差生”不要纠缠于他的每一个过错, 尽量不在公共场所训斥、批评他们, 要包容他们所犯的一些小错误, 要用宽容的心对待他们。对于“贫困生”要从经济上多关心他们, 但不宜在班上大肆宣传他们贫困, 因为他们不想在班上“低人一等”, 这样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而羞于接受他人的赞助。可以私下结对扶持或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资助, 这样“贫困生”的心理感觉会好些。对于“弱智生”, 我更多的是教育周围学生来关心他们, 严禁其他学生取笑、挖苦、讥讽“弱智生”, 而且要求其他同学多与他们交谈和共同参与活动, 从而让“弱智生”在班上不孤独, 让他们及其家长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于“残疾生”, 我更多的是从生活上去关爱他们, 例如在座位、铺位、活动安排及上、下楼梯等方面都要细致考虑到他们的安全因素, 尽量安排细心且有爱心和体格健壮的同学与他们同坐或同行。在班级内, 对“弱势学生”多一些关心、爱护和给予更多的关注, 能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人格的尊严, 体会到教育的公平, 有利于实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回归
近年来的基础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首先从培养他们的特长入手, 他们建立信心, 展示他们的优点, 树立他们的“威信”, 这样就为他们与全班其他同学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平台, 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如有一个“双差生”彭××的篮球打得好, 我就推介他参加了校队, 后来又让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 从此他乐于助人、积极上进,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 他的文化成绩进步也很大, 并经常协助我管理班级事务。我通过发现班内“弱势学生”的“闪光点”, 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 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 让他们以多种学习方式, 通过多种活动途径主动参与学习, 从而达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三、建立“导师”“伙伴”制, 帮助“弱势学生”成长
对于“弱势学生”, 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性格孤僻, 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致。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加强他们与全班同学的交流和合作, 消除学生间的隔阂, 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导师制”和“伙伴制”。“导师制”就是科任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外, 再负责1~2名“弱势学生”的教育,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个别谈心, 导师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一次, 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情况;校家交流, 导师每两周与家长电话访谈一次或网络视频一次, 每学期家访至少两次, 通过校家通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档案记录, 对所负责指导教育的学生的原始情况、成长记录、活动状况、心理变化等内容进行一一记载和对比, 及时提醒他们或鼓励他们。我通过“导师制”教育方式, 对“弱势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引导, 及时发现和化解他们成长中的问题, 让教师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伙伴制”就是让学生间自愿结成伙伴关系, 具体做到“六个一”:交一个好伙伴, 互换一本喜爱的书, 互赠一张激励卡, 互学一种好习惯, 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共享一份好心情。通过“伙伴制”促进学生间的心理相融和情感交流, 结对伙伴尽己所能给对方精神鼓励和学习帮助, 充分体验伙伴友爱, 取长补短、快乐生活、共同进步, 实现班级内学生均衡发展。
一米距离?——中间美术馆第五届天真者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16年4月2日至4月24日
展览地点
北京中间美术馆
在物质相对膨胀,精神相对匮乏的时代,美术馆自身的文化与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公益性的美术馆,如何通过自身的学术定位或者展览方向来区别于其他美术馆而做出自己的特色,在当下美术馆频繁出现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民营美术馆而言则显得更加必要。中间美术馆作为中国众多民营美术馆中的一员,并未因自己远离艺术区而自行“孤僻”起来,反而通过美术馆自身的系列品牌项目不断发声。在六个并行的展览系列中,反而是他们一直持续关注的自闭症群体的品牌展览受到了尤为广泛的关注。这个隔年(2013年后为隔年一次)一次的展览经过八年多的不断推进和沉淀,今年迎来了她的第五届。中间美术馆也从最初出于爱心与情怀的关注,逐渐转变成要给予这个群体足够的学术推动。
自闭症儿童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他们或许一直都得需要药物或者心里的疏导,他们不能用普通方式表达自己,但他们对于艺术的热情却并没有减少,而且依赖艺术的方式和世界沟通。作为自闭症儿童或许说是不幸,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可以不被社会裹挟;发自初心的作品,亦成功避开了百年来艺术学院教学的桎梏。作品中的真诚、质朴与干净却可以暗和世人对艺术评判不变的准绳:真诚。
去年,中间美术馆举办了“界限外”展览,来讨论艺术职业化和边界的问题,艺术本无“界限”,做的人多了,便逐渐有了“界限”。尽管他们并没有界限之内所需要的学历、职业、身份、技能、品格等因素,尽管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做艺术,尽管他们总是和陌生的群体保持一米以外的距离,但是他们每天都在用心声“说话”。一米,不长也不短的距离,或许就是本我与自我之间的距离,偶尔的回归本我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一米距离,触手可及,所以这次的展览名称为“一米距离?”
东方艺术·大家:“爱在蓝天下”、“天真者的艺术”为主题的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学术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梁爽:2009年中间美术馆开始筹备展览,同年举办了第一届关注自闭症群体的展览,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
东方艺术·大家:为什么会选择关注自闭症儿童?
梁爽:中间美术馆地处北京海淀区,相对于朝阳区,这个区域的特点是由中关村等创意产业园构成的高新科技区域,美术馆则相应承担着提升区域文化形象和公共教育等公益性职能。而关注自闭症群体是就是学术型展览之外,中间美术馆社会职能的一种体现,即使是民非机构,也担负着这样的使命。
东方艺术·大家:这个系列展可以代表您所在机构的研究(收藏)方向或学术定位吗?
梁爽:我觉得这不是美术馆的学术定位,而是美术馆的社会身份定位。
中间美术馆一直在坚持做学术类的展览。例如持续关注的“新学院精神”系列展,“民间艺术传承”系列展,以探讨艺术教育为主题的青年艺术家展览,以及推出促进中外艺术交流的国际展览等项目。关注自闭症群体的这个品牌项目是与美术馆自身的社会公共教育职能分不开的。
东方艺术·大家: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展览的过程中会有难于沟通的情况吗?
梁爽:我可能本身就不擅长跟小孩子打交道,尤其是跟这些自闭症儿童打交道。在他们那里语言学里的“能指”和“所指”好像已经有了新的指向,我一时之间还没有办法进入他们的语境。作为一位天真者绘画工作室的志愿者,我发现我擅长做的就是把展览做好,让他们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2015年秋天我跟这些孩子们一块儿参加大连的达沃斯青年经济论坛,其中有一个“一起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开始之前,这些孩子们作为画师要给参与者们画上彩妆,在他们投身画画时的那种专注的感觉,让我突然间有一种他们已经变成正常人的错觉。
东方艺术·大家:您最想通过系列关注自闭症群体的展览达到怎么的效果?
梁爽:关注自闭症群体的展览是我们同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的天真者绘画工作室合作完成的。这个工作室在八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提供免费的艺术课程,来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这八年多的时间不仅让这些孩子的情况得到好转,也给家庭带来了希望,同时他们的绘画感觉也越来越好,他们对事情的感知也有了重大飞跃。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自闭症群体中来,献出自己的爱心。
中间美术馆最初和天真者绘画工作室的合作是出于爱心与情怀,但是在今年我们发现了这些飞跃。我们发现当年的自闭症儿童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我们当初认为的弱势群体。今年的展览叫做“一米距离?——中间美术馆第九届天真者艺术展”,我们邀请了一些很成熟的艺术家——我所说的成熟是对艺术的理解和人的成熟,与这些自闭症群体进行一个对话,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参与可以鼓励这些孩子,打破这一米的距离。所以我在给艺术家的邀请信里面,写了我们几个诉求,也是我们此次展览的初衷,这应该也是我们想要通过系列展览最终想达到的效果。
初衷之一:希望成熟的艺术家们的加入能够鼓励他们,也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他们的队伍中来。
初衷之二:希望因为有美术馆这样一个包含学术展览、研究、教育等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综合体,形成在他们与社会的纽带,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肯定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带来经济的支持,保护他们的初心,在他们即将成人的不远将来,用艺术维持生活。
初衷之三:希望在自闭症还没有得到正确认识的中国,讨论艺术康复治疗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并集结社会力量,探讨如何从兴趣开发过渡到职业艺术养成课程的设置。
东方艺术·大家:如何定位中间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如何做到自身的特色?
梁爽:中间美术馆一方面为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最后的保护区,让古老的智慧有为人所了解的途径;另一方面为萌芽中的新理念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让新的经验获得一点一滴的积累。
为进一步落实美术馆的规划,还将不断完善各部门的专业能力,促进各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完善国际美术馆设施标准,争取通过国际美术馆设施标准认证,为能承接大型作品展览做好准备;努力建立,发展美术馆捐赠机制,推动“中间艺术基金”的发展,以保证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东方艺术·大家:在举办展览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经费问题的困扰吗?
梁爽:作为非盈利机构,我们每年的经费都会比较紧张。每年年底之前,第二年的具体展览要最终确定,这些展览项目被报到理事会,理事会和中间艺术基金会将再次权衡展览的目的、学术指向性、教育职能,文化形象等因素,做一些经费上的增加或者删减。今年经费依然紧张,但是今年我们依然会办10个有质量的展览和不定期的研讨会,也会为大众提供60场左右的公共教育活动。我们的团队也在想各种办法来解决,例如我们打算做一本自闭症群体绘画作品的填色画集,就把这个项目放到了众筹网上,希望更多人关注公益事业。
东方艺术·大家:这个项目接下来的研究或展览计划?
梁爽:一般我们是隔年举办一届自闭症群体的展览。如果把这个事情分阶段的话,原来可以说是爱心展览,现在我们希望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学术肯定,以及对他们尊重,以后我们想把这个品牌活动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界外艺术”的艺术项目。
实践第二天,我们早上八点准时出发步行前往大关街道南苑区进行第二天的社会实践。社区阿姨们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是在大关街道宣传预防h1n1的相关知识,给街道里经营食品行业的餐馆和小卖部发放灭蚊灭蝇的通知。我们分成若干组分别走上街头告知大家这些知识。虽然活不重。但是当遇到一些对我们不予理会的人时心中还是会不快,但是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所以我们不气馁收拾心情继续上路。对于每一个配合的餐厅老板我们都耐心告知其具体情况。于是今天的任务也非常圆满的完成。
实践第三天,我们依旧来到大关街道南苑社区。这是个一直致力于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社区。墙上贴满的荣誉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我们来到社区是为了出一份宣传预防h1n1的黑板报。这块大大的黑板足足花了我们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完成。为了让各位居民能够更好的了解到h1n1的危险性,同时让他们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我们精益求精,将黑板报改了多次。
实践第四天,小分队的队员们由于前两天的过度劳累都带着点点睡意来到福利中心。今天是我们的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杭州社会福利中心。到达后,我们就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因为这里到处充斥着一种安宁的感觉,真的很适合老人朋友们享受晚年。来这里的第一天的任务就是与老人们共唱红歌,庆祝中华人民公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时与老人们分享中国的古韵——书法。所以我们分成两组,一组与老人们共唱红歌,歌颂祖国;一组与老人挥毫泼墨,绘画中国美好的未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老人们的活力,体会到生活是自己的,只要用心去过,就能享受其中的点点滴滴。老人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对生活的热情却未曾减少。
实践第五天,也是我们此次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依旧如昨天一样来到了杭州市福利中心。昨天与老人的接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教老年朋友们唱英文歌以及教些最简单的英语对话。我们准备了英语歌中最简单的abc之歌。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日常英语对话。原本以为老人们学起来会很吃力,但是最后老人们都一个个的完成了我们的计划,让我们倍感吃惊。一天的行程接近尾声时我们大家合影留念,老人们也对我们依依不舍,让我们有空常去坐坐。我们也希望关爱老年朋友的心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一、活动主题:爱和我们一起成长
二、活动意义:让我们“以人为本”思想达到一个共识多去关爱留守儿童,通过活动能让更多的儿童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这次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和寂寞。
四、活动地点:永寿留守儿童之家
五、活动时间:2010年11月28日上午9:30—11:30(周日)
六、活动内容:
与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通过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
1、介绍活动流程
2、活动开始 u文艺节目类 u互动类 u串插类
3、两名志愿队员与一位留守儿童结对后,双方要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真情互动,为日后帮扶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人要及时把帮扶双方的具体情况(志愿队员网名、留守儿童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班主任姓名等),整理登记,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画画,游戏等。
4、活动总结
5、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
1、志愿者标志的文图。
2、根据活动节目制作一个背景音乐光碟
3、车辆提供
4、参加人员数量
5、条幅
6、音响等后勤保障
7、带志愿者帽子、标志牌。志愿者可准备部份赠予留守儿童的学习用品及小礼物。
八、活动要求:
1、参加人员积极活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2、活动以轻松愉快氛围为主,以开心为导向。
3、以留守儿童为中心,顺其自然的开展,不求什么程序和广告新闻效果。
4、要报节目的义工提前报上节目、统一制作,活动前一天统一彩排。
5、统一配戴志愿者徽章与帽子
一、建立传爱教育基金会,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困难
因家庭受到创伤, 经济困难成为所有孤儿面临的共同问题。开学第一学期, 在五年级一班就读的孤儿李菊花的姑姑向班主任提出让孩子转学, 原因是生活费和交通费增加了她们的经济负担。得知这一情况后,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向李菊花同学捐款, 帮助其解决这一难题, 使她继续留在了思源。我们十分清楚: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暂时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转学的问题, 就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思源学校的兴办, 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教育扶贫政策”, 实现学校均衡发展, 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像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另一方面, 也是言爱基金会无私捐助的结果。思源的兴建, 体现的是以言爱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一种关爱, 是大爱。学校成立以后, 这个爱心接力棒就交到了学校中, 为了让言爱基金会和各级政府的爱心得到传承和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孤儿为代表的弱势学生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失学的问题, 让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同时也为了让孤儿得到关心、照顾和发展, 让他们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012年6月份, 学校向民政厅申办了旨在奖学助学的传爱教育基金会, 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建立健全基金会组织和管理制度
(1) 建立基金会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理事长, 以副校长任副理事长, 办公室主任任秘书长, 出纳、团委书记任理事的理事会。理事会这样配备的初衷是将理事会工作与学校工作合二为一,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基金会工作。理事会下辖宣传、财务、接待、爱心行动四个工作小组, 具体负责基金会的宣传、联系、发动、善款筹集和爱心行动等各项工作。同时成立了以民主党派人士任监事长, 学校工会负责人及家长代表任监事的监事会, 监督理事会做好相应工作。
(2) 健全基金会管理制度。为规范基金会的管理, 传爱基金会在借鉴其他一些运作成熟的基金会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根据本基金会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捐赠财物公示制度、捐赠善款的使用情况向捐赠人汇报制度、受捐赠人联系捐赠人制度和财产管理等各项制度。
2. 组建爱心教师团队
传爱基金会成立以后, 经理事会分析研究, 决定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这一有利的资源优势, 成立爱心教师团队。在理事会爱心行动小组的发动下,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团队、生活教师团队和部分任课教师率先加入到爱心教师团队中来。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 学校所有教师都已加入到这个爱心团队之中。从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到爱心团队教师, 全都是自愿义务劳动, 没有任何报酬。
3. 建立孤儿和贫困生档案
(1) 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进行家访。2012年7月至12月份, 理事会四次组织爱心教师团队120人次, 深入苗村黎寨到孤儿和单亲家庭孩子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生活状况, 贴近孤儿的内心世界, 了解第一手材料。每次家访结束, 理事会都要召开情况碰头会, 会上有很多教师都是哽咽着介绍学生的生活状况, 家访震撼了爱心教师的心灵, 进一步唤起了他们关爱孩子的动力。从家访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这57名孤儿有的和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 有的跟叔叔阿姨住在一起, 有的与外公外婆在一起, 有的姐弟相依为命独自生活, 有的在福利院居住。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和关爱。
(2) 组建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在对孤儿和单亲家庭学生家访的基础上, 建立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 从家庭、学习、生活、存在的困难到学生的在校表现, 个性特长及教师家访情况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有的放矢的为组织爱心人士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作好铺垫。
4. 加强舆论宣传
(1) 建立基金会网站。继2012年6月份传爱教育基金会成立以后, 理事会又申办了基金会网站, 以此为窗口加强了基金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2) 利用媒体宣传。在“爱心天使”杨利女士的指导、策划和关爱下, 基金会先后在南海网、海口电视台、海南日报、儋州电视台、今日儋州等媒体上对孤儿生活和生存状况进行宣传, 扩大了宣传面。
(3) 设立爱心行动宣传栏。基金会在学校主校道新增宣传栏两个, 开设爱心行动专栏, 从基金会成立的背景、运行情况到领导关怀、社会关注、学校关爱等方面展开宣传, 营造关爱孤儿的良好氛围。
(4) 制作传爱基金会宣传画册。以宣传栏宣传项目为主要内容, 制作了传爱基金会活动宣传画, 向爱心人士发放, 让他们了解基金会运作的情况。同时基金会的五位理事利用工作和周末时间, 找领导、跑企业、介绍和宣传传爱基金会的情况, 筹集善款。
5. 动员社会力量关爱孤儿
在基金会几位理事和学校爱心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和帮助我校孤儿:海口龙哥哥爱心社、海口家乐福超市、海南旅行社导游团、佛教人士、澄迈部队、浙江爱心家庭、儋州鑫宝莱酒店、飞豹传媒周老板等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 默默地向这些孩子倾注爱心。在2013年4月11日举行的传爱教育基金会揭牌仪式上, 省人大副主任陈海波、香港言爱基金会驻大陆总干事张曼年、干事杨利、儋州市政府市长林东、常务副市长铁刚、教育局局长周春声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并向基金会捐助善款, 在省市领导的带动下, 飞豹传媒、校服厂等校安工程的多家企业纷纷向基金会捐款共计38万元。4月16日, 浙江籍画家房企遐向基金会捐赠价值4万元的山水画一幅, 并有多位爱心人士表示愿意对孤儿进行结对帮扶, 每人每月提供一百至二百元不等的生活费。基金会收到的善款, 除按照捐赠人的意愿资助贫困学生以外, 还对品学兼优的师生进行奖励。
6. 争取政策扶持
舆论的宣传和基金会揭牌仪式的举行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市委书记张琦等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并和孤儿一起共度“六一”儿童节, 同时为孤儿带来了每人每月600元的孤儿补助政策、全校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学期200元的交通费补助“三补”政策;市教育局党委也给予我校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作业费、免课本费的“四免”政策;在此基础上, 我校对孤儿实行送校服、送保险的“两送”政策;同时, 社会爱心人士对孤儿的结对帮扶也达到了全覆盖, 有的甚至出现二帮一、多帮一的现象。“四免、三补、两送、一帮扶”政策的落实, 使57名孤儿生活费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学校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建立了让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长效机制, 实现了学生受教育权的平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塑造孤儿健康阳光的心理
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是孤儿群体的又一典型特点。为解决这一心理问题, 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1. 实行心理干预, 矫正孤儿心理
针对孤儿、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受过伤害、承受能力差、自卑、自闭的心理特点, 我校组织心理教师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1) 让他们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自己。 (2) 让他们感受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关爱和关心。 (3) 定期举办心理问题讲座, 有针对性解决孤儿存在的普通问题。 (4) 开设心灵交流渠道, 解决孤儿存在的个性问题, 让孤儿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2. 以活动为平台, 让孤儿学会交流和沟通
美国科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有多种。新课改理论也明确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潜在的智能, 另一方面还能够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同时, 也能够让学生回归自然、返回童真、找回失去的自信, 从而脱掉自卑的外表、打开自闭的心扇、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1) 上好艺体等活动课。按照艺体等活动课的学科课程标准, 认真组织学生上好每一堂活动课,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2) 开设活动选修课。以课外活动时间为平台,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设活动选修课。内容包括:以弘扬民俗文化为主的竹竿舞、儋州调声、乡土文化等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的舞蹈、绘画、排球、篮球、乐器、制作等校本课程;群众性的团体娱乐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以趣味学习为主的英语角、图书角等学习活动。
(3)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科、安全节、生活节、文学社团、有效教学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特长, 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活动为载体, 寓教于乐, 让每个学生都精彩。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的开心、玩的快乐、住的安全、走的留恋, 在毕业时对学校有美好的回忆。
(4) 与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关爱孤儿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爱心奉献、童看世界”、“爱在行动、情满思源”、香港、海口夏令营等多项活动, 活动节目的主持和演员全部由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担任, 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幸福、慢慢改变自己的个性。现在, 我校57名孤儿一个个都变得活泼开朗,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有时候他们还会跑到校长室去, 问一问杨利姐姐什么时间才来呢?
三、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教育孤儿学会自强自立
帮助孤儿解决经济方面的困难, 从长远看还只是权宜之计,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孤儿今后的诸多问题。孤儿特殊的家庭状况决定了学校必须全方位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让他们尽快学会自立、走向自强、养成良好的习惯, 爱心教师陈若芝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陈若芝老师经常说:一句赞美的话语, 一个激励的眼神, 一丝会心的微笑, 都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气力, 但对于渴望得到关爱的孩子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在宿舍管理中, 面对孤儿这个特殊的群体, 陈老师给予了超乎母亲的关爱:四 (3) 班陈金兰和五 (1) 班陈金菊这对姐妹就是我校57名孤儿的典型代表, 平时姐妹俩轮流住在亲戚家。刚到校时, 从不合群, 独来独往, 特别是妹妹陈金兰, 相当任性、孤僻, 特别不讲卫生, 同学们都很讨厌她。学校的围墙还没建好时, 她曾经三次出走校外溜达一天, 晚饭时间才回校。每次她外出回校, 陈老师都没有骂她, 而是耐心地与她聊天, 了解原因。得知她们的家庭情况后, 陈老师的心情很难过, 她觉得孩子太需要家的温暖和母爱, 需要帮助和关怀。从此, 陈老师特别关注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在生活上, 无微不至的关怀她, 教她讲卫生, 教她学会宽容与同学相处, 教她学会生活自理, 告诉她有什么事或心里话就找陈妈妈。陈老师的关爱得到孩子的信任, 孩子开始与她亲近, 开始把心里话告诉她, 老师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不良的行为习惯开始改变, 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同学不再嘲笑她, 孩子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心里充满了阳光。教育需要爱, 孩子渴望关爱, 陈老师以一颗慈母的爱心, 实现了“学校是我家, 学生就是我的娃”的诺言, 用无私的爱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在以陈若芝老师为代表的爱心教师团队的精心呵护和培养下, 57名孤儿中已经培育出十几位像陈金兰、陈初娥这样的班级或学校自主管理方面的骨干、好帮手, 他们已经学会自立、正逐渐走向自强。
四、实施爱心建设工程, 培育孤儿仁爱感恩的情怀
家庭的悲剧造成了孤儿爱的缺失。作为学校, 就要想方设法弥补这一缺失, 让孤儿在关爱中培育感恩的情怀。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教师有了爱心,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1) 以“爱”为核心打造校园知识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围墙文化、路灯文化及景点文化均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关爱教育进行布置, 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受到熏陶, 培养学生的爱心。 (2)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具备一颗爱心, 争做两个示范、养成三种良习、力争做到四爱、树立六种精神、遵守八个规范、做到十个不准”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充满爱心的教师团队, 传递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爱心, 使学生不论在路上、在宿舍、在校园、还是在教室, 哪里有需要, 哪里就有老师的关爱, 营造轻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弥补孤儿亲情的缺失。 (3) 关爱学生从点滴做起。对寄宿生来说, 生病就医是常见的事情, 更是经常遇见的困难。全校1800多名学生, 时不时总有头疼脑热、急诊急救的情况出现。我们常常看到爱心教师朱其文在夜里骑着电单车送学生到医院看病。有一次在夜间例行检查中, 朱其文老师发现五年级一班孤儿陈声硕发高烧, 到值班室量体温已经达39度, 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四十分。朱老师把值班工作交代妥当后亲自把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并为学生垫付了医药费。回来时已经是凌晨四点半, 尽管学生已经打针吃药了, 朱老师仍不放心, 还把学生安排到值班室里睡觉。那一夜朱老师整宿未睡, 直到天亮学生好转了才放心。正是这种温暖的关爱, 帮助孤儿走出困境的同时, 也指引着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一心向善。 (4) 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以感恩主题教育为切入点, 开展感恩教育家长会、爱心一日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孤儿和全体学生在知恩的基础上, 学会感恩, 最终能够报恩, 用爱心回报社会, 让世界充满爱。
【关爱弱势群体事例】推荐阅读:
关爱弱势群体的素材05-27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07-26
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活动总结12-09
关注校园弱势群体09-08
弱势群体典型案例分析06-13
城市拆迁安置中弱势群体安置难点初探07-03
弱势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与对策探讨10-16
关爱关爱作文1200字06-29
关爱老人作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