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精选8篇)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篇1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自成立至今,已逾两个多世纪,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已日趋精细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延伸学科包括: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一、电气工程发展简史

电力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今天,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1799年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池,人们开始获得连续的电流。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并制成最早的发电机——法拉第盘(Fraday’s Disk),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自励磁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Gramme)制成往复式蒸汽发电机供工厂电弧灯用电。

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第一个火电厂,用直流发电供附近照明。

1879年,旧金山建成世界第一座商用发电厂,两台发电机供22盏电弧灯,收费$10/灯周。同年,先后在法国和美国装设了试验性电弧路灯。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1881年第一座小型水电站建于英国。

1882年9月,爱迪生在美国纽约珍珠街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的发电厂,装有6台蒸汽直流发电机,共662kW(900hp),通过110V地下电缆供电,最大送电距离1英里,供59家用户,1284盏白炽灯,收费25美分/kWh,装设了熔丝、开关、断路器和电表等。

1882法国人德普勒(Deprez)还在慕尼黑博览会上表演了电压1500~2000V直流发电机经57kmn线路驱动电动泵(最早的直流输电)。

1884年英国制成第一台汽轮机。

1885年制成交流发电机和变压器,于1886年3月用以在马萨诸塞州的大巴林顿建立了第一个单相交流送电系统,电源侧升压至3000V,经1.2km到受端降压至500V。

1891年德国在劳芬电厂安装了第一台三相100kW交流发电机,通过第一条三相输电线路送电至法兰克福。

1893年芝加哥展示了第一台交流电动机。

1894年建成尼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1896年采用三相交流输电送至35km外的布法罗。结束了1880年以来交直电优越性的争论。

1899年,加州柯尔盖特(Colgate)水电站至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建成112km的40kV交流输电线。

1903年,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装设了第一台5000kw汽轮发电机组,标志着通用汽轮发电机组的开始。

1904年,意大利在拉德瑞罗地热田首次实验成功552W地热发电装置。

1907年美国工程师爱德华(Edward)和哈罗德(Harold)发明了悬式绝缘子。

1916年,美国建成第一条90km的132kV线路。

1920年时世界装机为3000万kW,其中美国占2000万kW。

1922年,在加州建成220kV线路。1923年投运。

1929年,美国制成第一台20kW汽轮机组。

1932年,苏联建成第聂伯水电站,单机6.2万kW。

1934年,美国建成432km的287kV线路。

二、电气工程发展前景

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

①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的各类问 电力大系统; ② 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中的电磁方法与新技术; 气体放电及多相混合体放电问题; ③ 气体放电及多相混合体放电问题; 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或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 ④ 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或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 ⑤ 反映各类电器设备电器或绝缘性能演变的多因子规律及其观察和测量技术; ⑥ 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 ⑦ 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能存储和电力变换技术;⑧ 现代测量原理及传感技术;⑨ 脉冲功率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基础; ⑩ 电力电磁兼容问题以及复杂电力系统的经济安全运行、控制 及规划的理论及其应用。

此外电气工程技术还与以下学科交叉应用于各个方面

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电磁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 电工高新技术:磁悬浮技术 磁流体发电技术 „„ 材料科学:超导材料 半导体材料 永磁材料„„

电气工程信息化:信息获取与处理 信息传输 信息应用 信息系统安全 „„ 电气驱动与控制:“线控”汽车 线控” 全电舰船 多(全)电飞机 „„

楼宇智能化:智能建筑供配电 智能建筑通讯 智能建筑防盗 综合布线系统 „„ 数字化:数字化测控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仿真分析 数字电力系统 „„ 网络化:电力网络 信息通信网络 工业控制网络 „„

三、就业方向与前景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适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即电业局、设计院、工程局。

专业基础课有:PLC编程,工程力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自控理论等。

主要专业课有: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代电气传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专业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就业前景: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概念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发展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风筝引电实验 1895-1896年,W.K伦琴发现X射线

1911年,E.卢瑟福根据α离子轰击金箔引起散射而提出原子模型时也应用了高压技术 1931年,范德格拉夫发明高压静电起点机

就世界范围而言,输电电压等级经历了交流6、10、20、35、60、110、150、220KV的高压,287、330、400、500、735-765KV的超高压,直至1150KV的特高压。与此同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大城市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以及克服城市架空输电线路走廊用电的困难,地下高压输电发展迅速;同时,为了减少变电占地面积和保护城市环境,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国土辽阔,能源分布不均,动力资源和一些负荷中心相距遥远,“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必然成为我国21世纪的送电格局,因此我国必将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发展1000KV及以上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国家。

二、高电压工程的主要问题 1)绝缘问题

1.绝缘材料的分类与性能 2.绝缘技术的发展 3.电气设备的绝缘

2)试验问题

1.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绝缘强度 2.电气设备绝缘实验 3.高压电试验设备 3)过电压保护问题

过电压指峰值大于正常运行下最大稳态电压的相应峰值的任何电压。在工程上,它指一切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的危险电压。由于过电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实现上的困难,不可能将过电压能量完全消除或阻止,这时需要增强设备抵抗剩余能量威胁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提高设备的工作电压范围、提高设备的绝缘强度以及设计和实施完善的等电位连接与接地网络等。

4)绝缘配合(中心问题)

电力系统中用以确定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绝缘水平的原则、方法和规定。研究绝缘配合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电工设施可能承受的作用电压,过电压防护装置的效用,以及设备的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对各种作用电压的耐受特性等因素,并且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以确定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水平。

5)电磁环境问题

为防止各种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对易燃易爆设施的危害而采取的抑制和防护措施。电力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电磁场、电磁波弥漫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电磁污染。

三、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邻域中的应用

1)高电压技术在环保及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1、建立了高电压环保技术研究新方向,研究采用高电压技术进行废水和废气处理、空气过滤等。在等离子体放电催化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方面,研究的等离子体放电催化空气净化器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等离子体放电本身能产生紫外光,催化纳米材料产生电子空穴对,空穴与水分子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依靠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性降解VOCs和灭菌消毒;且等离子体放电不仅产生紫外光,还能产生高能粒子

2、形成了高电压材料及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应用高压放电技术处理材料和生物(如果蔬、粮食等),以及生物杀菌等

2)高电压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

1脱硫脱硝,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活化产生的强氧化的自由基 ,并在氨气的参与下 ,将烟气中的 SO2 和NOX转化为硝酸铵、硫酸铵和其复盐的固体微粒。

2汽车尾气治理,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臭氧发生器将空气中的氧转化为臭氧 ,然后进入燃烧室便分解为负氧离子 ,使火焰膨胀 ,促进燃烧 ,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

3粉尘、飘尘的净化,通过非均匀放电(电晕放电)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 ,其中的电子和离子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和废气中的颗粒物相互碰撞并附着在这些粒子上 ,使之成为荷电粒子 ,进而被集尘极所收集。

4污水处理

3)高电压技术在其它邻域中的应用

电火花加工,等离子隐身,电磁炮,微波弹,等离子推进

四、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主要内容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电力设备绝缘技术与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理论及其应用,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高电压新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应用等等)。主要内容包括高电压绝缘技术中的静电场,电气击穿的理论分析和空气间隙绝缘,气体中的沿面放电和高压绝缘子,绝缘配合,六氟化硫气体绝缘,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电力电容器和电力电缆绝缘,高压套管和高压互感器绝缘,变压器和高压电机绝缘,绝缘试验。发电厂与变电站概况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发电厂概况

1)能源与电力

发电厂或发电站是指将自然界中的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按利用能源的类别不同,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及太阳能发电厂、地热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潮汐能发电厂等。

2)火力发电厂

火电厂(thermal power plant)一般指火力发电厂、热电厂等。它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换为动能以生产电能的工厂。按燃料的类别可分为燃煤火电厂、燃油火电厂和燃气火电厂等。火电厂是电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厂的燃料构成决定于国家资源情况和能源政策。按功能又可分为发电厂和热电厂。发电厂只生产并供给用户以电能;而热电厂除生产并供给用户电能外,还供应热能。按服务规模可分为区域性火电厂、地方性火电厂以及流动性列车电站。区域性电厂装机容量较大,一般建造在燃料基地,如大型煤矿附近。又称坑口电厂。其电能通过长距离的输电线路供给用户。地方性电厂多建在负荷中心,需经长距离运进燃料,它生产的电能供给比较集中的用户。火电厂还按蒸汽压力分为低压电厂(蒸汽初压力约为0.12~1.5兆帕(MPa))、中压电厂(2~4MPa)、高压电厂(6~10MPa)、超高压电厂(12~14MPa)、亚临压力电厂(16~18MPa)和超临界压力电厂(22.6MPa)。在全世界范围内,火电厂的装机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70%,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80%,1989年,中国火电厂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4.27%,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9.7%,预计到2000年仍会保持相近的比例。

3)水力发电厂

水力发电系利用河川、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之位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藉水轮机为原动机,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因水力发电厂所发出的电力其电压低,要输送到远距离的用户,必须将电压经过变压器提高后,再由架空输电路输送到用户集中区的变电所,再次降低为适合於家庭用户、工厂之用电设备之电压,并由配电线输电到各工厂及家庭用户。水力发电依其开发功能及运转型式可分为惯常水力发电与抽蓄水力发电两种。按取水方式不同分为径流式、坝后式、河床式发电厂和抽水蓄能电厂。

4)核能发电厂

核能发电 英文: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5)新能源发电厂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们迫切呼唤建立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渐取代以污染严重、资源有限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二、变电站概况

1)变电站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小的称为变电所。变电站大于变电所。变电所:一般是电压等级在110KV以下的降压变电站;变电站:包括各种电压等级的“升压、降压”变电站。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2)变电站的分类

变电站主要可分为:枢纽变电站、终端变电站;升压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工矿变电站、铁路变电站(27.5KV、50HZ);1000KV、750KV、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6.3KV等电压等级的变电站;10KV变电所;箱式变电站。

3)变电站的发展

1、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2、智能化:智能化变电站是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需求,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化功能。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在智能电网的背景下进行,要满足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中国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征。

电机与电器概况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电机的作用与发展

1)电机的作用: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简介: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

1)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 2)驱动各种生产机械与设备

3)作为各种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智能化装置的重要元件

2)电机的发展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 1777-1851)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

1822年,法国的阿拉戈盖吕萨克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1825年,斯特企(W.sturgeon)用16圈导线制成了第一块电磁铁。

1829年,美因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因此不必担心被铜导线过分靠近而短路。

1826年德因G.S欧姐提出电路实验定律一一欧姐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之后不久,他又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1832年,法国A.H.皮克西在巴黎公开了一台永久磁铁型旋转式交流发电机。

1834年,德国的雅可比成了一种简单的装置: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带动轮411转动。

1845年,英国的惠斯通(G.Wheatsto ne)用电磁铁代替A久磁铁,井取得了专利权。1854年,月麦的赫尔特发明了自激式电机

1857年,英国的惠斯通发明自激电磁铁型发电机

1860年,意大利的L奇诺蒂(A.PacinoHi)发明了齿状电枢 186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帕其努梯发明了环状发电机电枢。

1866年西门子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WmonSiemens}制成直流白激、并激式发电机。制成了一架大功率直流电机。

1867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第一批样机。

1870年格拉姆(Z.T.Gr omme, 1826-1901)将T形电枢绕组改为环形电枢绕组,发明了直流发电机,在设计上,直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很相似。

1873年,德因的西门子公司研究发电机的工程师阿特涅。他发明了与古拉姆发电机不同的线圈绕线方式,制成了性能良好的发电机

二、电机的分类与结构

1)按工作电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1.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划分: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电磁直流电动机划分: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划分: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铝镍钴永磁直流电动机。

2.其中交流电机还可划分: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

2.)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划分: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

1.同步电机可划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阻同步电动机和磁滞同步电动机。2.异步电机可划分:感应电动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可划分: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和罩极异步电动机等。交流换向器电动机可划分:单相串励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和推斥电动机。

3.)按起动与运行方式可划分:电容起动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电容起动运转式单相异步电动机和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

4.)按用途可划分:驱动用电动机和控制用电动机。

1.驱动用电动机可划分:电动工具(包括钻孔、抛光、磨光、开槽、切割、扩孔等工具)用电动机、家电(包括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空调器、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吸尘器、照相机、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用电动机及其他通用小型机械设备(包括各种小型机床、小型机械、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等)用电动机。

2.控制用电动机又划分: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等。5)按转子的结构可划分:笼型感应电动机(旧标准称为鼠笼型异步电动机)和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旧标准称为绕线型异步电动机)。

6.)按运转速度可划分:高速电动机、低速电动机、恒速电动机、调速电动机。低速电动机又分为齿轮减速电动机、电磁减速电动机、力矩电动机和爪极同步电动机等。调速电动机除可分为有级恒速电动机、无级恒速电动机、有级变速电动机和无级变速电动机外,还可分为电磁调速电动机、直流调速电动机、PWM变频调速电动机和开关磁阻调速电动机。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 1)电力工业

电力工业中的发电机

汽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用于火力发电厂与核电厂,是同步电机的一种。由于原动机(汽轮机)转速很高,一般为3000Rmin,因此汽轮发电机的转子细又长,以减小线速度。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用于水力发电厂,也是同步电机中的一种。由于原动机(水轮机)转速较低,一般为几百转每分钟一下,因此水轮发电机的转子粗而短。

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前景广阔,清洁环保的发电方式。风能是最廉价最清洁最有开发价值的新能源、近几十年来,我国中国政府加快了风电的开发,还引进国外生产的技术先进的大型风力组,促进我国风电事业的发展。但是同时,风力发电也有其弊端:风力发电将阻滞大气层对流,破坏中国的季风性自然气候,若大规模开发,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风的世界中。

2)工业生产部门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部门主要应用电动机作为动力。在机床、轧钢机、鼓风机、印刷机、水泵、抽油机、起重机、传送带、生产线等设备上,大量使用中、小功率的感应电动机。这是因为感应电动机简单可靠、维修成本低。感应电动机大约占所有电气负荷功率的60%。一个现代机器人的运行控制需要用到多台电动机,有的机器人的关节部分直接采用球形电动机,可以方便的实现万向运动。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滚梯是靠电动机牵引的,宾馆的自动门、旋转门也是电动机驱动的,而建筑的供暖、供水、通风也需要水泵、鼓风机等,这些设备也是电动机驱动的。

3)交通运输

1.电力机车与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内燃机车绝大多数也是由电动机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是无一例外的使用了电牵引。机车电传动实质上就是牵引电动机变速传动技术,用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均能实现。普通列车只有机车是有动力的(动力集中)的,而高速列车的牵引功率大,动力集中在机车上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所以一般需要动车组(动力分散)方式,即部分或全部车厢转向架也有牵引电动机作为动力。2.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虽然装有柴油机,但柴油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二十通过电传动或液体传动带 动车轮转动。由于液体传动结构和控制比较复杂,目前国内外的内燃机车都采用电传动方式。电传动内燃机的柴油机用来驱动一台发电机,把生产的电力传给电动机,再带动牵引齿轮,是机车的车轮转动 电力电子技术概况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

电力电子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手段,它将各种能源高效率地变换成为高质量的电能,将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相融合的有效技术途径。同时,还是实现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执行当前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国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特点 1)弱电控制强电的学科交叉技术

2)传送能量的模拟-数字-模拟转换技术 3)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技术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和电力电子装置及其系统。

1)电力电子器件又称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电能变换和控制电路方面大功率的电子器件(通常指电流为数十至数千安,电压为数百伏以上)。像IGBT,电力MOSFET等;

2)电力电子电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工业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大功率电子电路。因为电路中无旋转元、部件,故又称静止式变流电路,以区别于传统的由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变流电路的旋转式变流电路。像AC/DC,DC/DC,AC/AC,DC/AC等; 它的用途也比较广,主要是开关电源,变频器,电机驱动电路

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1)在新能源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是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中最重要和最有潜力的市场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的发生、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都得到了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从用电角度来说,要利用电力电子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电效率;从发、输配电角度来说,必须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和提高输配电质量。

2)在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在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主传动系统、辅助传动系统、控制与辅助系统中的稳压电源。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带动下,电传动系统由直流传动走向现代交流传动。电力电子器件容量和性能的提高、封装形式的改进,以及功能单元的模块化设计技术促进了传动系统装置的简约化,促进牵引电传动系统、辅助系统和控制与辅助电流稳压电源的发展。

3)工业电机节能应用

电动机作为电能最大的消费载体,具有很大的节电潜力。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计划都将电机系统节能列为节能的重点项目。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

4)在消费类电子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在消费类电子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各类家电中电机的驱动、感应加热、照明驱动和各类个人电子用品电源管理,家用电器依托变频技术,主要瞄准高功能和省电。

5)在国防军工中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力电子装置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和渗透到能源、环境、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中,特别是与国家安全和国防有关的先进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空天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等许多重要领域,电力电子技术是关系到上述领域中的核心技术所在。电力电子在现代化国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有现代国防装备的特种供电电源、电力驱动、推进、控制等均涉及到电力电子核心技术。

五、电力传动概况

利用电动机将电能变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工作的传动。电力传动由电动机、传输机械能的传动机构和控制电动机运转的电气控制装置组成。电力传动可以分为交流电动机传动和直流电动机传动。电力传动所需的电能易于传输和集中生产,它本身又便于远距离自动控制。电动机的功率范围比较宽,从数瓦到1万千瓦以上,它已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动力机。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又以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最大。)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二、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ICT: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是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三、自动化与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领域

1)模糊控制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

2)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将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神经网络控制。

3)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

4)专家控制系统主要指的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

四、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

1)智能家电是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感知住宅空间状态和家电自身状态、家电服务状态,能够自动控制及接收住宅用户在住宅内或远程的控制指令;同时,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家居功能。

2)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1]

2.0”,它是建立在集3)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4)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概况报告

班级:电气20151 学号:*** 姓名:余扬

一、电力系统简介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实现这一功能,电力系统在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二、电力网

电力网是(Electric Network)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由变电所和各种电压的线路组成。以变换电压(变电)输送和分配电能为主要功能,是协调电力生产、分配、输送和消费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由联接各发电厂、变电站及电力用户的输、变、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三、电力应用 1)照明 2)电加热

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是电能利用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燃料加热相比,电加热可获得较高温度(如电弧加热,温度可达3000℃以上),易于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可按需要使被加热物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分布。电加热能在被加热物体内部直接生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并可根据加热的工艺要求,实现整体均匀加热或局部加热(包括表面加热),容易实现真空加热和控制气氛加热。在电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残余物和烟尘少,可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洁净,不污染环境。因此,电加热广泛用于生产、科研和试验等领域中。特别是在单晶和晶体管的制造、机械零件和表面淬火、铁合金的熔炼和人造石墨的制造等方面,都采用电加热方式。3)电力拖动以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拖动机械设备运动的一种拖动方式。又称电机传动。

4)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电和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可通过电池来完成,也可利用高压静电放电来实现(如氧通过无声放电管转变为臭氧),二者统称电化学,后者为电化学的一个分支,称放电化学。

四、电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1)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 2)新能源发电技术 3)电储存技术

4)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与用户电力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即是装有电力电子控制器以加强可控性和增大电力传输能力的交流输电系统。

5)大电网并联

6)现代能量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SCADA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和经济调度控制(EDC),电力系统状态估计(State Estimator),安全分析(Security Analysi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DTS)。

7)分布式发电系统指的是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发电机组(一般低于30MW),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这些小的机组包括燃料电池,小型燃气轮机,小型光伏发电,小型风光互补发电,或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的混合装置。8)微电网是指多个分布式电源及其相关负载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组成的网络,并通过静态开关关联至常规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篇2

1.1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以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 遵循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 以整体调控为手段, 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为基础, 以高效和谐为方向, 为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双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 原理众多。我国学者 (马世骏1986、颜京松1986、Ma&Yan1989, Yanetal1992) 在系统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 对生态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论述和提炼。把生态工程原理总结为整体、协调、自生、再生循环等基本原理。孙铁珩, 周启星等[2]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 采用工程学手段, 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 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 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 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 主要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

2.1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 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3]。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 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 (SR) 、快速渗滤 (RI) 、地表漫流 (OF) 、湿地处理 (WL) 和地下渗滤 (UG) 五种主要工艺类型[4]。

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 处理效果佳, 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 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 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 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 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 物耗、能耗低, 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 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5]。

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 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 (介质) 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易形成生物膜, 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 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 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 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 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 建立人工生态系统, , 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7]。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 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 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 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但该系统占地面积大、易出现短流、温度较高时易散发臭气和孳生蚊虫、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稳定。近年来, 我国生态塘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侧重在两个方面[8]:筛选、培育高效水生净化植物;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多个生物处理单元的综合功能, 营建生化一体化水生动植物复合生态体系, 是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的完美结合,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内部良性循环系统。

2.3 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

蚯蚓生态滤池是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 由滤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统等组成。系统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蚯蚓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吸收和分解, 清扫滤床, 防止堵塞[9]。蚯蚓粪便可以滤除污染物, 提高处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为家禽饲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被有效地转化为蚯蚓的增长及其排泄物, 而蚯蚓的机体及其排泄物又可成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对象, 从而进行新一轮的生态循环。

3 生态污水新型处理技术

如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 研制成功的地下毛细渗滤系统 (the underground capillary seepage system, UCSS) [11]。地下毛细渗滤系统 (UCSS) 的中心部分是地下毛细渗滤槽, 它通过土壤过滤和微生物降解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常规土地净化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问题, 还可回收污水和营养物质 (包括氮、磷和钾) 用于植物生长。

活机器 (living machine) 系统是加拿大出生的海洋生物学家约翰·托德 (John Todd) 发明的, 是利用太阳能以及利用由多种多样直接或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的生物组成生态系统, 将水产养殖与人工湿地结合起来并封闭在温室里, 以创造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过程[12], 包含了沉淀、过滤、净化、吸收、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和好氧分解过程, 在获得高标准水质的同时避免了自然处理系统占地大、滞留期长、寒冷气候处理效果欠佳等弊端。

结语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基本上不涉及化学能的投入和化学品的消耗。根据国情, 我国的污水治理必须走生态处理技术的道路[13]。

摘要:阐述了生态工程的定义及原理, 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技术的要点和意义。

高架桥梁工程施工概论 篇3

关键词:高架桥;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59-02

1 施工结构分类

①桥梁工程于结构上大致分为上、下结构及附属工程。上结构:护栏胸墙、桥面版、大梁、横梁、支承座;下结构:基桩(沉箱、井基)、桩帽、墩柱、帽梁;附属工程:人行道、栏杆、路灯、排水、景观工程。

②桥梁结构、型式分类。预力简支梁、预力箱型梁、中空版梁、钢梁、节块推进、预铸节块吊桩、支撑先进、场撑预力梁、斜张桥、钢拱桥、钢箱梁桥、V型桥、钢索吊桥等。

2 施工数据管理

①内业管理。前期作业:拟订整体施工计划、危险工作场所评估报告书、进度网图、工程预算书、人员组织计划。

②分项施工计划。品管、安卫、测量、混凝土厂及配比、环境保护计划、水土保持计划、基桩施工计划、基础施工计划、墩柱施工计划、钢梁、预力梁、交通维持计划、施工临时设施计划、邻房现况调查。

③竣工文件制作计划。竣工文件分类及制作、竣工文件制作流程、竣工标准程序(QSP)。

④测量作业。外业:界桩点交(导线控制点点交、水平控制点点交);内业:建立导线网平差计算、增设施工水平控制点、施工点位计算(坐标及高程);工区整体收方测量:套绘于施工图、计算土方、复旧依据;竣工时现况测量:以便交付给使用单位、作为日后监测依据。

⑤施工前置作业。施工范围放样、架设围篱、交通改道临时设施等。

3 各项施工步骤与管理

3.1 测量桩位

3.2 钻 掘

①将套管压入土层中,视地质的需要,以不同的钻头或抓斗(Hammer Grab)取出筒内的土壤。重复此动作直至设计深度。

②孔底沈泥的清理。本工程的基桩浇置混凝土前应确实除去孔底的沉泥,避免基桩下沉,导致结构物变形、龟裂,发生重大事故。

③钻掘后废土处理。在施工中所挖出的废土,先放置在一处不影响施工的空地上,再以倾卸卡车载运至合法弃土场。

3.3 钢筋笼的制作与吊放

①钢筋笼的制作依据设计图施工,焊点应有足够强度,防止变形或脱落。

②钢筋笼在吊入桩孔内时,如中途发现钢筋笼无法放入,不得强行压入,应吊起查明原因,经修正后再行吊放。

3.4 混凝土浇置

①当混凝土开始自特密管浇置时,将管提升使距孔底约15~20 cm,使混凝土易于注入基桩,每次提升前,需先行以水尺量测混凝土面高程,浇置混凝土时其下端保持至少埋入混凝土面内50 cm以上,以免断桩。

②基桩完成后,桩顶至地面间的孔穴以细砂填平并覆盖钢板,以免危险。

3.5 桩头处理

由于桩头处理时,系采用破碎机,对基桩主筋不致产生破坏,倘若主筋损毁断裂,将以同等级钢筋电焊方式补强。

3.6 基桩完整性实验

超音波测试器:数字显示超音波传递时间,浇置混凝土7 d后,得进行超音波试验。

3.7 开挖支撑

开挖支撑流程如下:钢版桩及钢版桩打设机进场;基础位置放样;钢版桩打设;第一阶段开挖;围令及角撑架设;第二阶段开挖及基础施工;钢板桩拔除;钢板桩运离现场。

3.8 施工机具

主要包括以下机具:全旋转全套管钻掘机、水车、25T吊车一台、震动机及动力设备一组、DH308三点式打桩机一台、PC200挖土机一台、DENYO 75 kV发电机各一台、测量设备一组、PC400 & PC60挖土机一台、运土车数台。

4 基础(桩帽)施工

4.1 施工流程

①基础原地貌收方及基础位置放样。

②每侧外加60 cm的点位放样于地面,作为钢版桩打设位置。

③钢板桩打设。打设位置离基础边至少60 cm,方便基础模版组立。

④基础开挖。依基础的大小及开挖深度的深浅,准备挖土机及卡车,遇地下水位较高时,并应准备抽水机随时抽水至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置。

⑤基础底整平。整平用挖土机开挖基础后的基础底,以利后续的140 kg/cm2混凝土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

⑥浇置140 kg/cm2混凝土。必须依据高程控制筋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完成面的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确保基础的高度。

⑦桩头打除。以人工使用破碎机打除基桩桩头,配合怪手或吊车将桩头吊离基础后运弃。

⑧基础位置及墩柱位置放样及检测。基础四个角隅位置及墩柱中心位置放样于140 kg/cm2混凝土面上,本工程墩柱为圆形,墩柱位置应放样4个1/4圆的位置,确保后续墩柱钢筋组立在正确的位置内。

⑨钢筋绑扎及组立。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支数、钢筋号数及间距应依规范及钢筋施工图确实施作。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7.5 cm,墩柱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4 cm。

⑩基础模板组立。依模板施工图施作正确的基础的尺寸。

{11}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清理基础底的木屑、淤泥等杂物。

{12}混凝土浇置前基础面桥墩位置检测。在基础混凝土浇置前,将桥墩位置放样于基础上层钢筋上,并做检测,以确定墩柱钢筋在正确的位置内。

{13}混凝土浇置。浇置混凝土前,先在基础面上洒水,彻底湿润地面。预拌混凝土厂提供60 m3/h的混凝土,现场工程师应掌控混凝土供料及浇置速率,以避免供料不及而造成施工冷接缝。以帮浦车或滑槽浇置混凝土,混凝土浇置高度落差不超过1 m。

{14}养护。混凝土浇置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后,用麻布袋覆盖基础表面,或喷洒养护剂湿治养生,以人工用橡皮管喷洒水于麻布袋上,保持基础表面湿润。以上湿治方式,保持基础表面湿润至少7 d以上,以免混凝土水分散失,而影响水化作用。

{15}拆模。基础混凝土浇置完成48 h后始得拆模。并立即将基础模板运走,以利后续接地系统及土方回填夯实作业。

{16}土方回填夯实。基础混凝土7 d强度达设计值时,位于路堤区域外部分层回填及分层夯实至相当于邻近原始地层的土壤密度,每层松方不得大于30 cm。

钢板桩拔除。视工程进度及工作安排,在不影响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进行钢板桩拔除。

4.2 施工机具

5 墩柱施工

6 钢梁制作

依设计图所示采用符合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ASTM A709 GR50的钢钣及型钢新品。

7 钢梁吊装

①一周前提供运输计划。

②运输路线。例如:桃园县平镇市→中山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东湖交流道下右转→经贸二路→南港路→经贸一路→工地。

③交通维护。物料进出如影响周遭交通环境时,视实际情形在适当位置设立警示牌,并派专人实施交通指挥。

④构件堆置。钢料堆置时应注意高度(不得超过2m)及平衡,以防滑动倾覆。

⑤吊装作业。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注意吊车站立的位置是否平稳,其吊点是否安全,吊车的仰角、距离与荷重是否相当,确认相关作业条件无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吊装作业。

⑥检测作业。钢梁完成整段的吊装后,进行坐标、高程的检测,确认无误后交业主进行后续作业。

8 桥面版施工

①整地(夯实及整平)。因围离内的作业空间有限,用挖土机进行夯实和整平,供搭设施工便梯及吊卡车进出用。

②施工便梯架设。选取适当地点架设施工爬梯,架设时注意不妨碍组拆模作业空间。

③安全网架设。在钢架下方架设安全网以防止人员及物品坠落,以便安全施作后续的模板组架作业。

④放样。在钢梁上放样相关模板点位,边线预埋件位置等。

⑤中央底模铺设。依模板结构计算书结果,铺设角材及底模,模板接合面务必密接及平整。

⑥钢梁两侧支撑架及构底版位置放样。将钢梁两侧位置以每1.2 m乙点放样于底版上,以便预埋固定螺丝及角钢。

⑦钢梁两侧支撑架及底板组装。钢梁两侧,每1.2m组装一组底板模及支架,在放样好的位置上焊接角钢及预埋座,再循序一组一组挂好支撑架。模与模间隙须平整填实,或用胶布贴平。

⑧钢梁底版两侧位置及高程检测。检测钢梁底板两侧位置及高程,使水平及高程误差在容许范围内,以符合设计值要求。

⑨钢梁上填缝板模粘贴。钢梁上的填缝板,以保丽龙裁剪成型,粘贴在钢梁面上。

⑩钢梁顶版内模块立及预埋件。内模块立完成后,所有预埋件须按位置预埋牢固,预埋件有电缆槽架隔音墙 预埋螺栓。

{11}钢梁顶版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混凝土浇置前应联系帮浦车及混凝土拌合厂,准备混凝土材料,粗细骨材等相关实验,以及调度混凝土预拌车,检查振动棒及振动机各三台。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

{13}钢梁梁顶版混凝土养护。拆除梁内模后,立即喷洒养护剂养护。

{14}预留孔、工作孔填补。完成后的顶版有预留孔,工作孔等,需以同强度的混凝土或砂浆整齐。

9 结 语

上述桥梁高架工程施工步骤及管理,仅就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作一简要说明。无论任何一件土木、建筑工程都是百年工程,并非仅仅我们这辈人使用,所以施工材料、管制、顺序、养护,都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身为工程人应本着专业、用心、良知,造就质量优良的工程,造福社会人群。

参考文献: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篇4

一.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化学的战略地位和需求以及化学工程与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自然界等方面的关系,对目前我国与世界的环境化学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二.关键词:环境化学,居室污染,生态系统,进展,环境保护

三.目录:

1.前言

2.主要内容

2.1环境化学的战略地位和需求

2.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居室污染情况

2.3世界自然界中的环境与化工的发展情况

2.4我国化工与环保方面的成就

2.5我国环境化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结论

四.论文主体:

1.前言:

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为防治污染,需要发展环境分析化学和测试技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化学治理原理和技术。环境化学就是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而发展起来的。

1972年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化学也随之而发展。近十年来,环境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防治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广度;结合水源保护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重点污染源治理的需要,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已有了良好开端。⑴

由此可见,环境保护与化学工程是密不可分的。若想要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就要求我们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科学素养。

2.主要内容:

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通过在各自范围内发生的化学过程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对地球这个巨大反应器的干扰已不容再忽视了。许多发达国家对

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规范领域有可能扩大到环境保护。我国有关部门对此亦有了更大的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还专设了环境化学学科组。⑵环保问题刻不容缓,环保与化学的联系也密不可分。

2.1环境化学的战略地位和需求:

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内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征、归趋、效应以及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在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当中,环境化学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学科,从污染物环境背景值调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的制定,到污染物的治理和原位修复乃至对全球环境的认识都需要环境化学的参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境化学贯穿于认识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全过程,没有环境化学的研究和参与,许多环境问题很难搞清楚,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也将缺乏基础。因此,环境化学既是环境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化学学科中的一门应用学科。环境化学研究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⑶

2.2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居室污染情况

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你曾在意过它们吗?你了解它们吗?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居室污染情况。

室内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苯并芘、污垢和飘尘、它们来自于:

厨房:做饭用的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烟尘;

排泄废物:呼吸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人体皮肤,器官排出的汗、尿,粪便未除尽时散发的脏尘和臭味;

室外污染物:通过通风换气进入室内的大气毒物及各种微生物;

自生毒物:天花板、窗户、装饰物、家具、地毯等在阳光空气等的长期作用下,塑料老化、纤维分解、油漆脱落生成的恶臭物、尘土和致癌物;

生活垃圾:厨房的残羹剩饭和腐烂蔬菜,各种有机发酵及霉变和腐败产物,灰尘(其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称为降尘,易于清扫;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飘尘,容易吸入肺内,危害甚大。);

辐射:家用电器的电磁波和建筑材料的放射性等。⑷

2.3世界自然界中的环境与化工的发展情况

管中窥豹,不足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再看完以下自然界中的环境与化工的发展情况,也许你能对其有一个更为充分的了解。

陆地生态系统: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几次与陆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有关事件的发生,单一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输规律以及在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土壤-作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行为,迁移转化与归宿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另外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化学污染物的毒理效应及生态风险分析;化学污染胁迫下陆生生物的抗性与适应性极其机理;全球变暖的土壤污染生态化学;陆地生态系统中复合污染化学问题;污染环境生态修复与污染控制生态化学也取得了各自的进展。

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胁迫极其所导致的生态效应极其分子机理,采用化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和生态系统参数来共同描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及潜在影响,尤其是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不可逆转的毒害作用,是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a)发展的定量结构∕效应关系(QSARs)模型可预测化学品对生物的急性与慢行毒性,尤其是基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基本物理化学性质预测生物毒性的方法得到了很大进展,发现PCBs、二噁英和呋喃类污染物平面结构∕效应关系模型,大大简化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实验程序;(b)用脂水分配原理解释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物之间的分配和生物浓缩原理,由于这一理论指出了环境中天然有机物和生物体脂肪与正辛醇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可根据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预测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转移和生物富集作用;(c)为了预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影响,基于环境暴露和效应构建的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正在不断完善;(d)基于生物标志方法建立的生态风险早期预警系统正在形成;(e)当前国际上对效应的研究大量融入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与手段,基因和蛋白组学方法被用来研究有毒污染物分子毒理。

大气生态系统:在大气污染生态化学研究中,前期主要集中在高浓度无机大

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等对生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后则逐步涉及到微量或痕量有机大气污染物,如苯并[α]芘和二噁英等。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关注大气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迁移转化和产生毒理效应的机理,以酶学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反应机理来预测大气污染的生态风险,发现大气污染的生物标志物,并制定有毒大气污染物的试验和评价指南。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对大气污染的致毒机理研究显得较为薄弱,起步较晚。⑸

2.4我国化工与环保方面的成就

放眼全球,有关化工与环保的发展令人由衷感慨,但只有了解我国化工与环保方面的成就,才能让我们心生由衷的骄傲。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一批国家攻关课题和自然科学重大,重点基金项目,许多企业单位立项开发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染控制技术。在湖泊富营养化,水污染治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大气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动力学,有毒化学品的环境风险性评价基础,有毒有害化学品多元复合体系的多介质环境行为,胶体微界面动力学,区域酸雨的形成和控制,天然有机物环境地球化学,有毒有机物的构效关系,烟气脱硫脱销一体化技术,排气中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纳米光催化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原理与途径以及其他环境工程技术等与化学相关的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解决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和行政决策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气环境化学的转化过程中,重要的气相和多相光化学反应机理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对大气污染物治理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在环境水化学方面,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风险评价,水体富营养化机理,水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记录,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动态过程,归趋和风险评价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土壤环境化学方面,腐殖质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的影响,多环芳烃的吸附和污染土壤环境修复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Fenton和类Fenton氧化技术以及生物技术化学唔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在生态毒理方学面,我国学者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了许多研究,特别是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污染环境早期诊断和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在手性污染物的对

应体选择代谢和毒性,POPs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以及有机污染物的定量结构和活性关系(QSAR)和定量结构和性质关系(QSPR)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2.5我国环境化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可光是只了解这些令人欣喜的成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正视我国环境化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更好的发展化学,保护环境。

目前我国环境化学的研究目前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未能为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国家决策提供有效的办法。许多环境化学的基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论是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还是研究思路上尚缺乏独创性,系统系和综合性;复合污染物的界面反应动力学只是刚刚开始研究;污染物与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天然水体中的大量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的协同,拮抗等联合毒作用原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污染的演化机制及效应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对新型产品的安全和生态风险的评价还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在若干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尚为空白。研究项目跟踪国际水平的多,原始创新的少;研究成果停留在论文阶段的多,付诸产业化的少。⑶

3.结论: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环境化学的学科战略目标:提供识别化学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和数量的分析测试手段;提供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的评估方法;提供化学污染物的管段治理和污染环境的原位修复技术原理和手段;提供从源头治理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的环境友好技术;提供对化学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未来变化趋势的描述,预测和制订环境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可靠的基础数据;促进环境科学其他分支科学的发展,丰富环境科学的内容。⑹并在这基础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揣摩化工与生活各方面的密切联系,将自己所学利用到环境保护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国、为世界的环保事业尽一份心,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上自己的一份力。

五.参考文献或资料:

(1)陈德棉等著。化学科学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

(2)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五十年》编辑委员会。中国化学五十年。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11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化工学会编著。2006—2007化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4)李秋荣,谢丹阳,陈蓉娜。工科基础化学(第二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张礼和。化学学科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会展概论实践报告 篇5

——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见习总结

一,展会简介:

1.时间:2013年4月1日—2013年4月3日 2.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3展会组织结构:主办单位 上海市旅游局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上海吉庆旅游经济发展中心

协办单位 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饭店分会 4.展会主题:

HOTELEX 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作为酒店餐饮行业规模最大、影响了最强、水平最高的博览会之一,一如既往关注酒店用品行业的创新元素与绿色理念的实践。它主要呈现六个展区:餐饮供应设备展、烘培展、桌面用品展、酒店IT智能电子产品安全防范设备展、布草与服装展,以及客房电器用品展。为业内人士提供一站式采购和信息融合的平台。

二、实习岗位:南厅通道

主要负责检查观众填写的表格的信息是否完整与有误。其中,现场把观众分成了国内观众、海外观众和预登记观众三种类型。预登记的观众可以不用填表注册,海外和国内的观众则要填表注册,这就是我们收集观众基本信息的渠道。同时表格中还有简单的调查,帮助我们了解观众得知展会的渠道、参观展会的目的等资料。

三、实习收获

这是我第一次到展会现场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觉得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只从眼界和世面上说,这三天是见人最多,见各种名片最多的时间。形形色色的人,眼花缭乱的名片。检查之余,我们还会很注意名片上的职位,很多都令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三天最常用的三句话(无论汉语还是英语)就是:“请出示您的表格和名片”、“请先去填一下表格”、“好的,谢谢,请进”。这让我一度觉得很自豪。因为自己也是被别人需要的。另外,这三天也是我说英语最多的时间。而且,这三天的英语经历也让我下定决心学好英语。因为有很多外国人满脸期待的跑来问一些事情,但我们这蹩脚的英语水平只能让别人失望而返。其中,最糗的一次是,有个黑人火急火燎的跑来说:where is the toilet,please?但我们两个就一下子懵了,互相对视了一眼,又回问:what means?结果他在那比划了半天,我们也干着急了半天,还是摇着头走开了。他走后我们才想起来,是在问厕所在哪。太糗了,一个toilet愣是当时想不起来。这英语真的要抓起来了。

翻译概论读书报告 篇6

-----《中西翻译简史》读书报告

《中西翻译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谢天振等著,这本书共包括十五个章节---翻译与宗教,翻译与知识传播,翻译与民族语,翻译与当代各国的文化交流,可见本书把中西翻译发展的历史放在一起进行描述,既强调中西发展史的共同点,也展示两者发展过程中的各自的独特性。

在编写原则上,本书强调“三抓”:一抓主线,即抓住中西翻译史上的主要事件;二抓主角,即抓住中西翻译史上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三抓主题,即中西翻译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和理论。我的心得体会便是从第二条主线入手的,即中西翻译史上的主要代表性人物。

我想着重从翻译大家的身上总结一下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翻译专业的学生,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算合格甚至是优秀。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所处的时代背景。罗马帝国时期的翻译家如西塞罗,贺拉斯,昆体良,哲罗姆等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从翻译大量的希腊文化典籍到翻译圣经。中国的翻译思想出现的时间虽然晚得多,但是也是从宗教典籍---佛经开始的。无论中西方翻译大家翻译宗教典籍的目的是出于政治统治,还是为了劳苦大众的信仰服务,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他们的翻译工作正是因为顺应历史的要求才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

其次,再来看翻译大家各自的出身情况。哲罗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是在他任教皇达马苏一世的秘书时完成的。而我国著名僧人中诸如彦琮,玄奘虽所处朝代不同,但都是奉召主持翻译佛经的。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傅雷,上海市南汇县人,1927年赴法学习,主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而恰恰在1931年回国后,他便开始了穷其一生的法国文学工作,且译作丰硕,共30余种,且风格独特,备受好评。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翻译成就,和他几年的赴法经历不无联系

最后,个人因素。看了著名翻译家的详细介绍之后,还有两点共性不难被发现。一是他们对母语以及至少一门语的熟练应用。二是他们的博学。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著名学者和作家钱钟书先生,他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著,其长篇小说《围城》被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他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其学术巨著《管锥编》以及诗论《谈艺录》,论文集《七缀集》等都是中国学界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一些列的史实,现在让我们听一下关于译者素养的问题,翻译大家们的看法是怎样的。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对译者该具有的专业素质进行了概括,认为译者应该在语言和相关的知识方面是行家,这样才能满足翻译的要求。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彦琮在他的翻译专论《辨证论》中对历代译经的得失进行了分析和评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合格的佛经翻译者所必须具备的八个条件,即“八备”说:“诚心爱法,益人,不殚久时,其备一也;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其备二也;诠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暗滞,其备三也;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其备四也;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其备五也;耽於道术,淡於名利,不欲官衔,其备六也;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其备七也;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其备八也。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彦琮的“八备”说是我国翻译史上较早论及翻译主体译者的条件和要求的论说。“八备”说涉及了译者的人格培养和学识修养,这两点是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使放到当代,它也有其现实意义。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到底一名优秀的译者应该兼备哪些素养: 第一译者扎实的语言功底。翻泽是一种语言活动,它要求译者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这是翻译的根本前提,否则也就无法进行翻译。译者翻译的水准,首先取决于他对原作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要提高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基本的是要掌握足够的词汇,具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以确保理解在语法层面上不出错误,或少出错误,并要进行大量的外语原著的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将外来语译人汉语的译者,尤其应该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译者的汉语水平是决定他译文质量的第二大要素。凡想在英译汉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大量阅读汉语原著,进行经常性的汉语写作训练,学会熟练驾驭和自如运用汉语的能力。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结构,在词法与句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译者应熟悉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和使用习惯上的种种差异。翻译是语言艺术,是最复杂、最深刻也是最难掌握的艺术门类。译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揭示、展现原作的语言,反映、预示着原语文化。译者必须了解语言的创造规律及其语言的艺术特征,挖掘出原作的艺术魅力,译者应该是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传播者。

第二译者文化素养。翻译不是精通一门外语,借助于词典和工具书就能为之的事,缺少对原语文化的深人研究很难保证翻译的水平和质量。翻译要熟悉两种语言,悟出语言所具有的无比威力,还要透过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从而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尤金,奈达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是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实际上,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上的差异给读者带来的复杂性更多”(奈达,2001)。正如英国语言学家莱斯·约翰所说(1997):“特定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在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事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中。”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还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往往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人类对信息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模式。原文读者与原文作者一般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原文读者能按作者所期望的那样,透过词汇的表面形式去理解原文的全部文化内涵,而译者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来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他所面对的则是难以理解甚至是更容易误解的文化材料,因此“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文化人”(王佐良,1989)。译者不仅应该精通原语和译人语这两种语言,而且应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这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谙熟它们的差异,才能找到契合点,最大限度地缩小原作和译者之间的距离,准确地捕捉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第三除了精通原语和译语外,译者常常还要具备一个甚至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航空学、化学、人工智能、力学、会计学、国际法、医学或农学。这些领域需要称职的翻译,报酬也比较丰厚。不过有些平常实用的领域也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如电视机维修手册、风味菜谱和建筑规程。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篇7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近年来, 国内各高校纷纷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虽然目前已有百余所大学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但大部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处于起步阶段, 专业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相比与已有的传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人数较少, 加之各学校专业特色不一致, 普遍存在教学不规范, 教学水平低, 缺乏高水平和通用的专业教材等问题, 亟需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北京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于2001年, 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经过10年的发展已建立了以医学信息技术为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相比于学校其他优势专业,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上还有明显差距。为了进行质量工程建设, 提高国际化教育程度, 在借鉴相关高校在医学物理方面的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中实施双语教学。旨在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同时,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原版教材,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自双语教学实施以来, 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中进行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 包括双语教学理念、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双语研究型教学的开展等。

二、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是生物医学工程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在专业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概述和宏观介绍, 涵盖医学电子、医学信号处理和医学仪器等系统专业知识。基于概论课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首先应使学生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 从总体上把握本专业的知识结构, 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为学好专业打基础。其次, 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从而在学习中成为发现、理解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三、双语教学理念的设计

双语教学的理念既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 也具有普遍性。首先, 双语教学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同时也要符合实际教学要求, 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其次, 通过双语教学应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包括基本的专业词汇、语法、阅读和初步的听说能力。最后, 通过双语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因此, 在深入了解国内外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本课程知识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 确立了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提高专业英语应用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的双语教学理念。

四、多层次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

本着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融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的教学理念, 进行立体化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 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材、课件、视听资源和课程网站等多方面内容。

1.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因此, 双语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重要环节。在充分了解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内容。目前, 国内“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的教材很少, 至今尚未发现正式出版的双语教材。大部分学校采用自编讲义的形式, 而且内容也各有不同。虽然国外的原版教材版本较多, 但大部分教材内容过多, 不适合作为我们概论课程的教材。为此, 我们在课程原有讲义的基础上, 按照双语教学的要求, 以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和研究性的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和规划。以专题为单元对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专题涵盖总体概述、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医学图像、医学成像、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和生物信息学等所有内容。根据上述内容, 广泛搜集了国外先进的教材, 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 自编了特色内容部分, 将二者有融合形成“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讲义。既保证了教材的先进性, 也满足了自身教学的实际需要。

2.多媒体双语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中, 多媒体视听资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原版视听资源的教学, 学生可以不仅直接感受到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 而且可沉浸在英语环境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 对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十分有益。我们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以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标准教学课程为主, 多方搜集多媒体英语视听专业教学资源, 下载了系列生物医学工程的原版视频和音频资源, 建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的多媒体视听资源库。学生既可以在线观看, 也可以下载后离线学习。视听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循序渐进、难度适宜。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提示和反复播放的方式, 以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我们对多媒体课件也进行了精心设计, 按课程概述、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系统、生理系统模型和生物信息学为专题设计了多媒体PPT课件, 英语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和形象直观的特点。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导因素, 因此, 建设双语教学团队对双语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课程需要, 我们建立了由所有专业课程教师参加的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 形成“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的双语教学的氛围。我们定期开展团队内外的交流, 多次参加国内的双语教学教学会议, 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 以此开拓我们的视野, 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3.教学网站建设

教学网站是课程各种教学资源的载体, 在双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其他精品课程网站设计基础上, 我们规划设计了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的双语教学课程网站,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设计了课程教学网站, 以突出其动态性和交互性。网站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方法、作业和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提交作业和留言等, 并能够在线观看视频和音频文件。

五、双语教学实施

1.双语教学内容的凝练

基于概论课程涉及的范围广和内容多的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凝练。根据双语教学的需要, 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组织, 使教学内容精练化、专题化、兴趣化和直观化。注重问题的提出、引导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不拘泥于知识细节。作为概论课程, 不以传授知识细节为主, 而应以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兴趣启发性为主, 形成对专业的宏观了解和整体把握。

2.突出形象化和实物化教学手段, 以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的可视化教学

通过形象化、可视化等直观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恰当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和形象化,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如何在双语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英语一直是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 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能够规范中英文运用的比例。双语教学不同于英文教学, 英语的运用应是灵活多样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采用全英文课件, 以中文讲解为主, 英语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际教学中, 通过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在课程考核中, 改变以一次期末考试评定成绩的方法, 提高平时学习成绩的权重, 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例如, 增加英文小论文以及英文演讲等方式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并以全英语开卷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方式改进保证了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的核心在于使学习者成为积极构建者和研究者,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它倡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并由此带来了更多非预期的学习结果。研究型教学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 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

概论课程涉及的范围广和内容多, 应对教学内容整合和凝练。为此, 需要深入挖掘课程, 整合课程内容, 凝练研究型教学素材。概论课程不以传授知识细节为主, 而应以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兴趣启发性为主, 形成对专业的宏观了解和整体把握。注重分析和解决的思路, 不拘泥于知识细节。通过问题引入、自学、分析引导、课堂讨论和课后撰写报告的综合方式, 进行一体化研究型教学训练。以问题为引导开展研究型双语教学, 将课堂教学、自学、讨论、课后自习和撰写报告的形式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研究报告写作及制定设计方案、课堂报告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载体设计采用中英文的方式, 学习材料以中文为主, 分析问题以英语为主。我们以电子血压计为专题设计了研究型双语教学训练载体, 从血压的生理特点、检测的物理原理、实现方式、电路和综合设计的思路引导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 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获得学校优秀教学训练载体。通过可视化直观的训练手段,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事实表明, 恰当地运用各种多媒体训练手段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研究型训练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 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改变以往的单一考试的考核方式。

5.教学实施

目前,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已实施了3年。通过双语教学建立了课程双语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方式等, 并系统地实施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奠定了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学生问卷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很有必要, 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下一步双语教学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六、结束语

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探索并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理念和体系。自“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项目实施以来, 在双语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建设,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达到了预期目的,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 通过深入研究课程特点, 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双语教学理念、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 全方位建设了双语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经过3年双语教学的尝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并探索双语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双语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晓东, 盖立平, 伍建林.提高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探索, 中国医学物理学, 2010, (1) .

[2]王勇, 瞿新刚, 文小玲等.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中国医学物理学, 2009, (3) .

[3]张立平, 万永刚等.关于对医学物理学实施双语教学的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27 (17) .

交通工程概论报告 篇8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环境学概论    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与安排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该课程学习除了可以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等基礎知识外,还可以了解目前我国及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危害,传统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以及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最新动向。通过长期本科教学工作发现,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年主要是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随后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直到大学三年级才重点涉及专业核心课程,使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经常有新生问及我们专业主要学什么的,出去以后能够干什么,是否容易找到工作。甚至到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到底是生物专业还是化学专业的疑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新生特点,在入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在第一个学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使学生明确环境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将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使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明确学习目的

为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在环境学概论的第一次课就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引入学生最为熟悉的我国当前严重的雾霾现象和水污染问题展开讨论,从环境定义到什么是雾霾,什么是水污染的系列基本概念,为什么会引起这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评价污染的程度,治理这些污染有什么样的方法,是否可以从预防控制角度避免重污染的产生。结合这些简单问题的讨论,给学生阐述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同阶段各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分别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基本可以让学生有个初始了解。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方向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同学,以后可以考取环境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并就我国具有环境类硕士和博士学位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给学生进行简单介绍,重点介绍当前学科排名前二十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特点和主要专家学者。同时介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的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其次,有环境工程设计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进入设计院或者环境工程公司,工作后可以考取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等,通过长期积累可以成为环境工程设计类专家。有从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兴趣的同学可以考取国家二级建造师和一级建造师成为项目经理,可从事具体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再次,对环境科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咨询等相关工作,同时可以考取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师等职业资格,经过长期积累将来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此外可以考取国家机关公务员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及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就业方向介绍,学生对从事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工作有个大概了解,学习目的将更明确。

3.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优化

为搞好环境学概论的教与学,首先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综合比较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我们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吴彩斌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教材,该教材共包括十三章内容[1]。由于都是概述性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重点章节,总教学课时32个学时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该教材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知识面覆盖广泛,信息量特别大,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其控制,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综合利用,物理污染及其防治和环境与法等内容。本课程遵循环境问题的提出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再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这一主线。重点介绍了前十章内容,突出环境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涉及具体污染控制原理和工艺不做详细介绍,留给后续专业核心课程详细讨论。此外,紧密联系环境学科发展的最近动向,引入与学科前沿技术发展最近进展的专题,不断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如我国与全球环境问题引入目前广泛关注的雾霾专题和太湖富营养化专题进行讨论,水污染控制技术引入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专题,大气污染控制引入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专题。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环境学概论课程涉及信息量大,但是从教学内容来看难度不大,内容学生都能够看懂,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则必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所以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首先搜集当前热点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如吉化公司爆炸造成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京津冀和长三角及长沙等长江中下游高频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入全球环境问题;湖南的“镉”米现象引入大气污染和防治与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广东某地电子废弃物拆解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引入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分别与学生展开讨论与分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从特定案例的环境问题分析出现的原因,污染物质的来源,可能的迁移方式和可采取的治理与预防的措施。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其次开展专题讨论教学模式,专题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内容前三到四周,由教师提出某一题目如:“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与环境关系”,“农村养殖行业是否需要进行控制”,然后引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制成PPT汇报材料在课堂中和同学相互探讨。其中有学生从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的历史、我国使用现状、造成的环境危害,以及从政策层面和末端治理等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进行深入讨论。

5.可以改进的方向

环境学概论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泛,包括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法律法规和经济学知识,从课程内容讲难度不大,但是从课程特点看要讲好该课程对教师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非常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功底,其次要求教师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参与搜集环境方面相关的最新素材,包括图片和案例,建立该课程的教学素材库。课程考试可以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组合方式,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平时考勤、课堂参与、专题讨论及课程论文以适当比例计入平时成绩。总之,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增强自身教学技能,不断尝试和总结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彩斌,雷恒毅,宁平,等.环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河南省人力资源保障厅下一篇:语文教学论文:好习惯是学好语文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