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方程式 篇1

五、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⑴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2.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4.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⑵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5.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

6.铜和硝酸银溶液:Cu+ 2AgNO3==Cu(NO3)2+2Ag

⑶碱性氧化物 +酸------盐 + 水(复分解反应)

7.氧化铁和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除铁锈)

8.氧化铁和稀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

9.氧化铜和稀盐酸:CuO+2HCl==CuCl2+H2O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0.氧化铜和稀硫酸:CuO+H2SO4==CuSO4+H2O

⑷酸性氧化物 +碱------盐 + 水

11.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除去二氧化碳)

12.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 ⑸酸 + 碱------盐 + 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13.盐酸和烧碱:HCl+NaOH==NaCl+H2O

14.盐酸和氢氧化铜:2HCl+Cu(OH)2==CuCl2+2H2O

15.盐酸和氢氧化钙:2HCl+Ca(OH)2==CaCl2+2H2O

1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17.硫酸和烧碱:H2SO4+2NaOH==Na2SO4+2H2O

18.硫酸和氢氧化钙:H2SO4+Ca(OH)2==CaSO4+2H2O

⑹酸 + 盐------新酸 + 新盐(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

19.大理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碳酸钠与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21.碳酸氢钠与稀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22.盐酸和硝酸银:HCl+AgNO3==AgCl↓+HNO3

23.硫酸和碳酸钠: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4.硫酸和氯化钡:H2SO4+BaCl2==BaSO4↓+2HCl

⑺碱 + 盐------新碱 + 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2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CuSO4==Cu(OH)2↓+Na2SO4(蓝色沉淀)

26.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MgCl2==Mg(OH)2↓+2NaCl

27.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⑻盐 + 盐-----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28.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

29.碳酸钠与氯化钙:Na2CO3+BaCl2==BaCO3↓+2NaCl

初中化学方程式 篇2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学习的重视程度,笔者经常对学生强调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简明语言,要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就必须掌握好化学方程式,否则就会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效果。此外,笔者还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采取创新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仔细观察化学反应的每一细节;采取小组竞争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态度上给予足够重视,加上兴趣的提高,学习就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坚持书写原则,规范书写习惯

在学生初步了解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应向学生强调化学方程式书写时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空想象或主观臆造根本就不存在的物质,这种意识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尤其重要;其次,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中各个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不是随意拼凑的,它必须准确、客观地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定量关系,使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类别和总量保持不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顾首不顾尾,丢三落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学习问题设计针对性习题,加强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反复要求学生严格规范书写,并做到逐一核对,确保不出差错;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的条件,对于气体生成物、难溶沉淀物的符号要注意规范标出。在学生熟练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可将学生在书写中暴露出的错误设置成判断题让学生训练,引导学生从反应是否符合事实、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是否写对、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注明、“↑”“↓”符号是否标出等方面来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三、理解反应含义,掌握正确读法

从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我们能提取很多的化学反应信息,不仅能知道生成物、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是什么,还能看出各反应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但是学生获取这些信息不是依靠对化学方程式的死记硬背来实现的,而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实验教学的思想,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组织开展好学生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更多的化学反应信息,将实验现象与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牢牢结合在一起,逐渐生成从实验到现象、从现象到结论的学习模式,这样既让学生加强了对化学方程式的直观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此外,化学方程式既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更要让学生学会准确阅读。对化学方程式的准确阅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区分各种符号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配平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四、注重针对训练,强化精要记忆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过程是从最开始的形象感知化学反应事实到掌握应用反应规律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和应用化学方程式,必须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训练。对化学方程式的训练,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能力的“文字式”方程式到关键性的“化学式”方程式,要脚踏实地,避免浮躁的学习情绪。初学化学反应时,可建立“文字方程式”,同时在文字下标注化学式,提前介入符号表达式的形象感知。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之后,首先要练好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再逐渐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每一个要点,如化学式、配平、符号等,都要进行专项的针对性训练,必要时可以开展听写或默写检查活动,以此及时纠正学生在化学方程式学习中的错误习惯。学生一旦学会了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就可根据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练习了。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思想重视,潜心钻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心智发展实际,我们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一定能盛开出更美丽的教学之花。

摘要: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化学专业用语,更是开展化学计算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效改善化学方程式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小议初中化学方程式的地位及教学 篇3

化学方程式既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又是化学计算应用的基础,而且它还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简明语言。因此,化学方程式的各类知识便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但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便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觉得化学方程式学起来枯燥乏味,不喜欢学习化学方程式,这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便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兴趣。如在“看一看”这个探究活动中我会展示一些方程式让学生先看看,然后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比一比”这个活动中我会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书写提前要求他们所记的方程式,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同学们都有好胜心理,都想要得到老师的赞赏,所以每个同学课下都会认真的去学。

二、理解涵义,掌握读法

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化学反应的信息,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理解涵义,又要会读。通过正确的读,可加深对其涵义的理解,体会“+”和“——”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它们在教学中的不同含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配平”是质量守恒的微观体现,感悟到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组中最小粒子的认识。

三、遵循原则,规范书写

在学生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基础上,讲解书写化学方式要遵循两个原则:(1)、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强调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如有的同学的MgO写成了MgO2 ,Fe2O3写成了O3Fe2,有的将Fe和HCl的反应写成了Fe+HCl=FeCl3+H2↑ (2)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在写方程式时,往往丢三落四、顾此失彼,有的忘了配平,有的忘了写角码,有的忘了写气体或沉淀符号。为此,我便针对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书写,并指导学生按步骤逐一核对,及时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及时总结每步的方法要领和记忆要点。写方程式要注意的要点是:(1)、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书写正确;(3)、看方程式是否配平;(4)、看条件是否注明;(5)、看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四、分散训练,强化记忆

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其实是从感知化学反应事实开始到掌握和运用反应规律结束。所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要贯彻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中,“文字式”是基础,“化学式”是关键,“化学方程式”是难点,三者构成一个整体。教学的重点是要抓好“文字式”的建立,学习化学式后,重点是练习化学式的书写,逐步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强化训练、加强检查和督促,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听写和默写活动,还要求同学学会根据化合价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时纠正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的错误读法,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化学方程式,做到学一个、记一个,最终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五、加強联系,总结规律

化学方程式除表示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外,还蕴藏着丰富的其它内容,如能量变化、意义、应用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加强化学方程式之间的联系。首先是加强物质之间的联系,如把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例举出来构成知识网络。其次是加强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技等方面的联系,重点是突出应用性。如化学方程式SO2+NaOH=Na2SO3+H2O的教学,可联系环保知识进行,因为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初中化学方程式以分散教学为主,形成的规律较少,总结反应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都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将方程式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展开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先写出规律,再叫学生举例子,或通过例子来找规律,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就能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懂得质量守恒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

态度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创设情境

【投影】氢气是未来汽车的理想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你准备怎么算?

【过渡】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指导阅读

【提问】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100页例题1.要求:对照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整书写格式

【课件展示】完整的解题格式。

并请同学们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解题步骤及化学计算题中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从三方面叙述

思考讨论:根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折算出汽车跑的路程

阅读后书写

评价与指正

观看

讨论归纳

学生活动 通过复习明确方程式的含义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

用具体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

尝试用数学计算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题

通过自学的方式尝试根据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解题

设 计 意 图

【小结】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巩固练习

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总结归纳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小结】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

何物质的质量。

【指导】阅读例题2,再次强调格式

【设问】实际生产中,开采的石灰石中一定含有杂质,你们考虑一下,能将它的质量直接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为什么?

【小结】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补充)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计算在第八章学习

【展示】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检查后回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得对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甲同学[解]设可得氢气质量是x。

HO2 H↑+ O2↑

33 1

36g x

答:氢气的质量是1.1g.

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H2O H2↑+ O2↑

18 2

36g x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分析解题依据

归纳步骤

一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书写计算过程

讨论

阅读

讨论:不行,因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指不含杂质的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甲不对

启示:化学式书写要准确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乙不对

启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学生活动 通过对比归纳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理论依据

使学生再练习中正确规范地解题

培养学生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

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格式的训练再次突破教学难点

设 计 意 图

答可得到4克氢气

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2H2O 2H2↑+ O2↑

20 4

36 x

答:可得到7.2克氢气

丁同学[解] 设可得X克氢气。

2H2O 2H2↑+ O2↑

36 4

36g x

x = 4 g

答:可得到4克氢气

【小结】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巩固提高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等,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Cl2 +H2 +2NaOH

若每天生产氯气71Kg,问:(1)该厂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2)同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反思交流谈谈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作业:课后习题4、5、6.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丙不对

启示:要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对

启示: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习

谈感受

完成作业

展示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创设情境发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规范解题

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三、计算类型: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计算时必须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四、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

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初中化学方程式 篇5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 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引起思考,产生学生欲望和兴趣

问题导思

激发兴趣

【板书】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将碳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领会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意义 领会学习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一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1)P+O2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能否将P2O5改写成PO2.5,为什么?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是和运用要领的能力

指导学生 看书,在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看书,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讲解】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理解记忆 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试着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模仿练习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课堂练习二 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讲解】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等号均指生成物.(2)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质生成时,用“↑”表示生成的气体,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气体时,生成的气体不用“↑”表示(“↓”符号用法同“↑”符号的用法。)

自己检查,纠正练习中的问题。 强化理解,达到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指导学生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写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三(见附3)随时纠正(矫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做课堂练习三 巩固提高

【课后小结】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我们采用韵语记忆:

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分明

体会韵语内容,记住书写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 检查教学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验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附2:课堂练习二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4)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附3:课堂练习三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附4:随堂验测

1.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Fe+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3)HgO――Hg+O2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之最 篇6

化学之“最”47例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9.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2.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7.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8.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9.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20.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21.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22.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23.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5.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6.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8.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9.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30.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31.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3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三低”:(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3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3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5.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6.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7.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38.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9.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40.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41.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42.浓硫酸三特性:吸水、脱水、强氧化。

43.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

44.溶液配制的三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O、C、H。

46.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初中化学方程式 篇7

一、初中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全新审视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以知识为载体, 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编排注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课程目标设置突出体现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要求。具体体现如下:

1.课程目标设置突出开放性

课程目标设置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初中课改实验教材虽然也有知识的系统性介绍, 但课程目标的设置并不追求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上的系统性, 更多的是追求知识面上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仅停留在了解、见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目标上。例如:氢气的制备实验在以往初中教材中都进行了系统介绍,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应用、实验装置的选择和实验操作要领掌握的十分到位, 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对此淡化处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对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是以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给出, 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探索研究, 体现了能力素质导向, 也体现出了目标的开放性, 淡化课程评价的改革思路, 这与高中气体制备实验的教学要求 (如:优化选择与目标评价) 同少异多, 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气体制备实验教学的不适应性;初中老教材通过金属铁的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了金属的常见性质, 而初中课改实验教材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进行更为宽泛的介绍;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历来是初中和高一的教学重点, 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与初中老教材相比, 其系统性与目标性也是通过活动与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相对于老教材, 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削弱了不少。其他情况很多, 不在此一一列举。

2.课程目标设置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

对很多高中教师认为至关重要的知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通过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学习或是仅以资料介绍的形式给出, 笔者的认识是正好体现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目标设置的普及性原则。同样是氧气的制备实验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课的形式学习, 可以使学生更深入认识到实验原理应用、仪器选择组装与操作规范的基本原则, 至于结果评价与优化选择, 应是更高一层次的要求, 理应留到更高一层次的学习中去探索。即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目标设置是让应届初中毕业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以及更为广泛的兴趣和更为广阔的思维, 过早、过高的目标设置会让更多的人停止求知探索的步伐。体现了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目标设置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3.课程目标设置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与考试形式的改革, 更主要的是通过教材的改革与考试形式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思想与理念及教学手段与形式的改革, 使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时代的需求相适应。初中课改实验教材内容丰富, 几乎涵盖了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用到的基础化学知识, 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常识性与普及性。在教材的具体编排形式上, 既有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介绍, 又有突出学生自主性与参与性的活动探究课题, 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性课题和资料介绍, 还有突出实际应用的家庭小实验。更具特色的是在每一节内容之后都给出了章节目标, 体现了教育的目标性。课改实验教材的这种形式是以往初中教材所不具备的, 也是其鲜明特征和优势所在, 迎合了初中生在不具备相关思维分析能力下的求知需求。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这种多元设计就促使广大初高中教师不得不加强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手段的学习和初高中学校教学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二、高一化学教学情况调查反馈

初中全面使用课改实验教材后的高一新生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思维严密性、有序性削弱, 缺乏优化意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和讨论等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有效地训练了思维的积极性与灵活性, 并使这一目标内化成为一种素质与习惯, 在高一新生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以往有问无答、消极等待和被动学习的情况大为好转。同时困扰师生的是老师认为学生的回答往往不着边际、文不对题, 丝毫没有套路, 而学生认为高中老师的要求与目标怎么这样苛刻而难以把握。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与原因分析、实验室如何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等, 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

2.缺乏对化学原理与思想的认识与常识性记忆

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使学生见识与了解到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在高中相关内容的教学中, 学生对相关知识都知道一些, 但也仅是知道有这么回事, 而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和为什么, 与高中教师认为的在初中课程目标下应达到的水平层次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反, 还由于这种一知半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学习掉以轻心, 不懂装懂等现象。

3.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足

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表述、计算、整合、模仿、迁移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能力方面。如化学计算中未知数的设定、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二元混合物的组成计算、老师给出解题思路学生整理解题过程、化学实验中铁架台的正确使用 (稳定性与方便性原则) , 试剂怎样合理取用等, 往往是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而很多学生仍然似懂非懂, 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4.学习习惯与规范性的培养任重道远

由于初中课改实验教材的课程目标设置淡化了对记忆和规范性的要求, 使学生对很多化学常识性知识和要求不能准确的表达。他们往往“能说会道”、“一提就知”、“一点就通”, 但独立运用时要么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要么过程杂乱无章、漏洞百出。如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的分析、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化学计算的基本格式、物质的基本性质等几乎不能满足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需求, 导致高中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进行强化补习之中。

5.缺乏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心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性、基础性和能力的发展性;“过程与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偏重兴趣和激励, 高中化学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强调正确面对与理智处理人生挫折。高中化学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远远超出了初中化学, 不可避免地增大了学习的难度,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稍遇挫折之后就变得悲观失望, 裹足不前。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题目只要稍为复杂一些或是计算过程略为烦琐一些就全面放弃。学习品质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当然, 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责无旁贷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信心激励。

三、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的几点思考

初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设置与教材编排体系存在的客观差异, 造成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显著脱节, 已经引起了学校、社会、学生与家长的密切关注,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弥补差异, 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呢?作为初三老师的笔者有以下观点供同行讨论。

1.教育理念的更新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的应该是通过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能力, 但施展能力一定要有必要的知识作基础。试想: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理科考生中有多少人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学生现在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即便是有所应用, 又需要多少专业知识, 又何需花四年精力来学习?因此, 笔者认为化学教学更应着眼于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可持续性发展, 以化学知识为载体, 以教学为途径, 培养学生通过其他学科无法或很难培养起来的能力素质。如:守恒思想不仅适用于自然学科, 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学科;化学中实践操作与观察分析、推理演算与总结归纳、探究设计与优化选择等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化学独特方法, 学生若能深刻领悟相关思想, 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必有广泛用途。

2.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面临的客观现实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面前有太多的无奈, 尤其是中考的导向作用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使众多初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不得不渗透着浓重的应试色彩。如何调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目标不可能改变, 转变的只能是教学思想。我们不妨充分研读初中和高一课改实验教材和课程目标, 结合初中教学实际情况, 调研高一新生现状, 在充分了解初三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合乎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主动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做课程知识探究的引导者和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参加者, 改变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主体性地位, 以探究、活动、讨论、启发等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使学生明白能力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这一途径才能得以实现。教师若不改变教学思想, 始终以知识学习为目标, 则很难避开传授式的教学思路, 必将使更多的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与信心, 化学教学从何谈起。

3.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 已有众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 各种探讨研究也层出不穷, 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的一线具体教学中有多少应用?应该怎样结合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进行灵活选择与应用。一种教学方法从理论设想到普及推广尚有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双边沟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情感需要。在新一轮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中探索出来的改变学习方式, 重视和强调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我们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中课改实验教材、课程标准, 结合每个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研究探索, 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资源的配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早已出台,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思路、目标和内容标准与形式都承袭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学科的理念与模式。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初中课改教材已逐步推广, 高中化学新课程体系的全面推行已将开始。适应新教学形式的教学资源的配置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 高中的化学教学改革, 与初中化学的教改相比略为滞后,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势在必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应依据初高中新课程标准, 把握初高中教材异同, 立足教育理念与教法衔接, 实现知识衔接, 突出能力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化学的教学由知识传授和服务中考、高考转变为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摘要:课程目标的变革与发展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 从初高中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异同论述了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 篇8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識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②同素异形体。③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④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级教材的第三章就已经开始出现,在讲解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进行加深、完善:氧化一一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级时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时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②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该从高一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时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问题。最后想说的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化学的最好的老师。这里说的“兴趣”没有将来去研究化学、做化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反感,不要当做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他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化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学生也就会越来越认识到“兴趣”和信心是你学习中最好的老师。

初中八年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篇9

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两边相同原子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该最小公倍数除以各自的原子个数,所得的值就是对应物质的系数。

例1.

的配平

(1)找出式子两边原子个数最多的氧原子

(2)求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0

(3)10除以5等于2,2就是P2O5的系数,写在P2O5前面,同理可得O2的系数为5。

(4)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P的系数为4。

(5)配平后要注反应条件和划上等号(有时还要注“↑”和“↓”)。

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础。初中大多数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用这种方法,要求初三学生能够熟悉地运用它。

练习:

二、用奇数配偶数法

用这一方法配平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各端的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

配平方法:选定该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先把奇数变为最小的偶数(即乘以2),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2.

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因为反应物里氧原子2个,是偶数个,生成物里氢原子3个,是奇数个,偶数个肯定不等于奇数个,所以我们可以先在化学式H2O前写一个最小的偶数2,再用最小公倍数进一步配平。

写上2后,左边只有2个H原子,右边有4个H原子,所以C2H2的系数应为2,要使两边碳原子总数相等,右边CO2的系数应为4,最后才确定O2的系数为5。即:

练习:C2H6+O2

H2O+CO2 C2H4+O2

H2O+CO2

三、观察法

配平方法是:(1)通过观察,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例3. 赤热的铁跟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

H2O+Fe

Fe3O4+H2

显然,Fe3O4里的3个铁原子来自反应物里的铁,而Fe3O4里的4个氧原子又来自反应物水蒸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应物水蒸气化学式前必须写一系数4,而铁原子前必须写一系数3。

不难看出,在生成物氢气的化学式前要写系数4,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并划上等号(注:H2后面不要注上↑,因为高温下,反应物H2O呈气体状态)。

练习:Fe2O3+CO

Fe+CO2 Fe3O4+CO

Fe+CO2

四、唯一元素法

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也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首先提出两个概念“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

所谓“唯一元素”是指在反应物或在生成物中都只存在于一种物质的元素。

例如:

KClO3

KCl+O2↑中的K、Cl、O三种元素 KMnO4

K2MnO4+MnO2+O2↑中的K元素 NH4HCO3

NH3↑+CO2↑+H2O中的N、C元素所谓“准唯一元素”是指对于那些除唯一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当其所在的物质中仅剩下一种物质的系数没确定时,这种元素就称之为“准唯一元素”。例如KMnO4

K2MnO4+MnO2+O2↑中,若只剩下MnO2,MnO2的系数没确定时,Mn元素是唯一元素,而当KMnO4、K2MnO4、MnO2三种物质的系数已确定时,O元素又成为“准唯一元素”。

下面以例题说明用“唯一元素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例4. KClO3

KCl+O2↑

1. 确定唯一元素

初学阶段可要求学生对唯一元素做出标记以免学生搞错。

KClO3

KCl+O2↑

2. 假定系数

任选一种唯一元素,假设其所在的物质中一种,系数为1,并据此推出其所在的另一种物质的系数。本例中选定的K元素,定KClO3系数为1。

1KClO3

1KCl+O2↑

说明:(1)为了使两边所选定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有可能出现分数系数,处理办法是等全部配平了,再把分数变为整数。

(2)为了减少错误,刚开始学时,可要求学生将系数1写上,等全部配平后再把1省略掉。

3. 由已知求未知

在已确定系数物质中,再选择一种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据此确定未知物质的系数。要求所选定的元素必须包含于一种系数未定的物质中。

上面1中选定K元素为唯一元素

1KClO3

1KCl+3/2O2↑

去分母得

由已知求未知,不仅是一个步骤,更重要的是一条原则。分析历年来学生出错的原因,许多是没有掌握这条原则将未定系数物质有意无意当成系数为1而又改变已确定了的物质的系数,从而造成错误。

注意:这一步操作可以重复多次,到每一种物质的系数都确定为止。

练习:KMnO4

K2MnO4+MnO2+O2↑ C4H10+O2

CO2+H2O

初中化学方程式 篇1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 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 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

上一篇:城市网下一篇:物业小区安保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