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科方案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薄弱学科方案(精选10篇)

薄弱学科方案 篇1

2009年01月08日 21:44:45 来源:三原渠岸秋阳中心校【字体:大 中 小】

薄弱学科及薄弱班级整改方案

根据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发现我校二年级数学,四年级语文、数学,五年级语文、英语,均在全学区倒数。从半学期班级评比来看,四年级、五年级、六一班均为薄弱班级。为了切实提高薄弱学科成绩,促进薄弱班级的转化,学校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一、校委会成员包年级,指导班级管理。

毛 鹏——五年级

孙建利——六年级

王 娟——四年级

二、下班任务:

1、坚持每天早上听课,对教师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

和课堂组织能力。

2、坚持走访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和班主任交流班级

一些特殊学生的管理方法,不断促进差生的转化。3、督促教师进行单元章节检测,帮助进行质量分析,注重质量的形

成过程。

4、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

通,加强知识的巩固。

三、教师之间结对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1、刘晓玲老师和杨森老师结对子。

刘小玲老师要坚持帮助样杨森老师备课,把握教材,更好地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渗透。刘老师要坚持听课,帮助杨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能力。

2、王小宁老师和吴娜老师结对子。

主要以互相听课为主。王老师帮助吴娜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吴娜老师从王老师课堂上学习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落实知识。

四、保障措施:

1、校委会成员每月进行一次,包班工作交流,对存在问题共同商讨,改进。

2、把此项工作纳入教师月工作考核,每月进行通报。

秋阳小学

薄弱学科方案 篇2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宣威市重点加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篇3

本刊讯(通讯员 潘维香) 近期,宣威市下达2013年“国培计划”中央专项资金12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培训。今年,宣威市更加关注紧缺薄弱學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

自2010年“国培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宣威市教育局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有计划地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建立完善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并将培训情况与教师考核和职务晋升等挂钩,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今年,宣威市更加关注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农村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安排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38人,幼儿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20人,远程培训1 626人。“国培计划”的实施,为宣威市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系统学习教学技能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加快了宣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薄弱学科方案 篇4

工作方案

初中教育是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加强各学科教学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抓薄弱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相对而言,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成绩还有一定的差距,为避免学科建设中的“短板现象”,尽快提升薄弱学科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均衡发展,结合我校学科教学现状,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提升学科教育品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为重点,抓好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优化学科教学过程;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以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确保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加强对薄弱班级学科的指导和研究,努力实现学年初奋斗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

为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实施,成立薄弱学科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加强对薄弱学科教学的监控、督导、研究工作,组长:全应生、副组长:彭才军、成员:马国生、田明虎、杨翔朝、吴忠琼、舒小晴、郝世华、全华。领导小组联系英语、数学、物理学科的骨干教师,针对薄弱学科、薄弱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讨,集思广益,共同查找出制约英语、数学、物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症结,在此基础上定细提高措施和追赶目标,并组织实施。

2.学习先进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育观念,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加强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需要,利用例会、教研会等形式,抓好教师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自觉转变教育观念。

(1)改革备课方式,提高薄弱教师备课的质量。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走出备课中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我们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允许用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等不同的书写形式。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求教师写课后记。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课

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挖掘教师的合作潜力。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式。力求在一个组合内就学科教学与研究,薄弱学科改造、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学术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能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心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3)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4)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都突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的培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3.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

重视单元练考。学校要求重视课堂及单元练考后的质量分析工作,特别是薄弱学科,要认真详实的做分析,查找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总结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教师教学成绩转化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重点查找教学常规的落实、督查、反馈与矫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团队精神,学生学习的时间管理,学生学法指导及心理疏导,学生学习风气及学习规范等方面,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调整、制定下阶段整改措施和工作项目安排。

4.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第一,是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是影响质量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求老师建立学困生档案,认真做好学困生的阶段提高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第二,实行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层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5.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引领作用,力促薄弱学科的转变。

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和引领是薄弱学科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求薄弱学科班主任从以下方面来协调:一是开好分析会,让学生找出自已的弱科及造成的原因,如:听课、练习、兴趣等方面。其次,树标、传经、请导师,让优秀学生做学法介绍,从英语、数学学科特点、学习方法、勤奋刻苦、自我调节等方面改进。再次,采用家校携手的方式,引导家长与学校、任课教师、学生牵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经常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弱科,从生活上温馨体贴,从心里上及时解困。

6.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与骨干教师结伴同行,以学习促提高。实施“青蓝结队”工程,先听骨干教师讲的公开课,感知、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再举行本学科的研究课,做到学用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提高。借鉴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身。

7.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的教学方法研究,确保活动规范、实效,有特点。

第一,严格听课、评课制度。加大对薄弱学科的听评议课力度,对教师进行教法指导,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扎实上课,要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实效。

第二,强化教研活动,重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研究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提

高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

薄弱学科改善计划 篇5

本期,按照教育办要求,根据上期我校统考成绩,经学校教研会议交流,确定本期薄弱学科推进计划,其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理念,着力推进课改进程,继续做好质量预警工作。

一、薄弱学科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导处、教研组分析我校薄弱学科为音体美及英语、语文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

二、成为薄弱学科的主要原因

1、教师思想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将统考科目一味当成重点,将非统考科目及试卷中不考的实践部分没有重视起来,因此这些学科长期被领导和教师忽视,只要有人上,课开齐就行了,至于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形成了多少能力,教师的师资水平如何,对这些学科如何进行督促和考察,领导和教师是没有时间或者不愿去过问和研究。

2、与这些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专业特长。

三、改进薄弱学科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一)落实课程计划,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教委下达的课时计划,并做到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教师的授课计划与班级日志相符。建立教师任课情况登记表,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从组织管理上保证课程的开齐和课时的上足,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检查考评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坚持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三)注重技能培训,加强能力训练。做好各节课的计划、器材,场地等落实工作。

(四)改革考核办法,搞好检查考核,加大对薄弱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中。

数学薄弱学科转化措施 篇6

小学高年级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抽象性与逻辑性,在中高年级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大多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

一、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1)高年级生活不适应

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相比,高年级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低高年级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从而使一部分同学变为学困生。(2)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普遍缺乏兴趣,并且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繁琐的题目或较长的题目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弱,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如此一来,想学好数学比登天还难。(3)学习态度不主动

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差,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依赖性强,学习上缺乏主动,上课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更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4)学习方法不当

不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上课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的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5)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强

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低年级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二、转化措施

针对数学学困生成因的“病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把握学科特点,分解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降低起点,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减少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对于难点内容,要适当分解,多台阶,小步走,必要时,应适时重复,对于综合题,分散难点,逐层提高。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将每个学生带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薄弱学科方案 篇7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与多媒体发展的产物。自90年代以来, 数字图书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数字资源越来越多, 人们获取的有关知识的可能性反而越来越小,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实, 如何在数字资源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服务, 使用户快速、方便地获取知识, 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因此, 我们提出了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结构及解决方案

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利用一台Web服务器通过JDBC接口与图书馆原有系统间实现数据共享, 并结合第三方软件开发Web服务器后台JSP程序实现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的功能Web集成, 为客户端用户提供完善的系统功能和简便的操作界面, 使原来需要不同客户端软件的系统脱离客户端的差异, 统一使用WINDOWS标准浏览器IE。

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从总体看主要由知识交换平台, 知识文档管理, 系统管理与配置, 公共服务组成。其中知识交换平台是本系统的核心系统。

二、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的功能描述

1、系统模块划分

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主要由知识交换平台, 知识文档管理, 系统管理与配置, 公共服务几个模块组成。其中知识交换平台由咨询平台, 专家知识交换平台, 专家个性化服务组成。

2、主要功能模块说明 (1) 知识文档管理

建立、存储和管理各种类型的文档, 利用知识文档管理模块, 用户可以创建任何类型的文档, 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于中央数据库。可存储的文档有:word, excel, PPT文档 (office) , HTML文档, PDF文档, 电子邮件和图片 (原始凭证, 发票, 合同, 传真) 等。本部分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知识文档管理模块设计成整个项目的中间层, 封装对知识共享、获取、交换、权限控制等复杂的处理, 能够为其它模块提供服务。

(2) 知识交换平台

知识交换平台模块是本项目的核心, 在知识文档管理模块的基础上为使用者 (包括学科专家、普通用户) 提供各种服务, 并通过服务来丰富知识文档, 挖掘文档中的知识。本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子模块:

(1) 咨询平台:咨询平台的功能是为普通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2) 专家个性化服务:根据我校学科分布情况, 每个学科确定2-5个专家, 收集每位专家的专业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特长、个人需求等信息, 首次使用时根据专家个人的上述相关信息, 建立专家个性化界面。专家使用该系统后, 由专家自己对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和修改。本子模块包含如下功能:

专家个性化信息收集与专家个性化界面:收集专家的个性化信息, 显示个性化界面。

个性化服务:

专家定题服务:跟踪学科专家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这部分工作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具体完成。

专家学术期刊列表:为学科专家定制专业期刊列表, 包括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

信息提示服务:包括专业文献到馆信息提示、借阅到期信息提示等。

专业图书期刊荐购系统:专家可以及时向图书馆推荐图书期刊信息, 优化图书馆馆藏质量。

热点图书期刊推荐等个性化服务功能:根据馆藏电子期刊、图书的点击频次, 将热点图书和期刊推荐给学科专家。

3、专家知识交换平台:

(1) 专家咨询解答:由学科专家解答普通用户的咨询或者是相关学科的咨询。每回答一个咨询后, 系统将自动更新专家知识库, 同时增加学科专家的人气点数。

(2) 专家论坛:相同学科的专家可自由地随时参加专家之间的讨论, 本论坛对普通用户不开放, 专家讨论结果可由专家自已确定是否向知识文档库提交。

(3) 专家留言:专家可以留下任何想解决的问题, 由图书馆协助解决。

4、公共服务

包括能与其它系统的链接 (如:校内学术动态、馆藏数据库等) , 同时提供本系统相关的公告服务、通知服务等功能。

5、系统管理与配置

此模块只能由系统管理员使用, 系统管理员可在此对系统进行对普通用户和专家的管理, 同时对图书馆图书资源与期刊的管理。

三、安全考虑

由于整个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是建立在以校园网为骨干的局域网上, 所以这种网络的开放性给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这包括信息安全和读者安全等几个方面。我们在设计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数据库安全方面的, 采用CLIENT/MANAGER/SERVER三层结构:利用视图和存取过程间接访问数据库;定时自动进行数据备份;用户权限分级管理。

结束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本文提出的图书馆学科专家知识交换系统设计方案, 是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原理与技术应用与此系统, 实现数字学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并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 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赵继海:《机构知识库: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领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 32 (2) 。

薄弱学科分析及改进措 篇8

回顾2016----2017学第一学期,薄弱学科的存在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薄弱的成因是什么呢?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反思,我认为形成当前薄弱学科和薄弱班级的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三是家庭,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师的原因

1、客观上讲:

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太高。而现行的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上留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上要灵活创新运用,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多媒体投影利用率很低,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无法整合,直接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每节课在效率上有一点差距,日积月累便形成较大距离

如果每节课留一点“尾巴”,每一节、每一章就有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差距便拉大了。

3.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道理我们每位老师都懂,每位学生能力不同,完成的 作业量也应该不同,但有相当教师经常让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吃不了”的学生不仅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还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他们对学习无兴趣,自信心下降,成绩会越来越糟糕,以致形成学困生。

(1)老师对学生要有责任心、爱心、耐心、恒心,对学困生关注不够。如果老师认识到教好每位学生是自己的责任,那么就不会把学困生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像爱学优生那样爱学困生,那么老师就不会把学困生当成自己的负担,辅导学困生时也会极具耐心、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教师缺乏对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效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而低效的学习方法却是“事倍功半”。学习实际上也是培养好习惯,好方法的过程。制定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天天抓,使学生能做到全神贯注的听讲,积极的思考,先理解后记忆,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自觉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效率高,造成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虽然费了很大劲,成绩仍旧不理想。

二、学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的影响,都有智力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从生理上就决定“待进生"的存在,这是无可厚非的。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部分学生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以至于有

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形成不读书,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现如今学生上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耽误了听课、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另外,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如课上松松垮垮,课下十分紧张,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但原因的症结还在学生本身,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自己是给家长和老师学的,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现在学生懒惰的心理。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教育方法不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改进措施:

一、教师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虽然老师工作繁多,也要提升教学质量当做学生的生命,落实责任,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治理力度。

二决胜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薄弱学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篇9

——关于我校数学学科现状分析及现阶段制约成绩因素的分析

泾川二中数学教研组 二O一O年九月

关于我校数学学科现状分析及现阶段制约

体地位。这节课教者尝试性地设计了“课本例题的探究课—变式练习”。通过对几道几何例题的不断探究,使学生巩固了与三角形内切圆有关的基本概念,熟练地掌握了有关定理的运用,通过对例题及变式图形的分析和证明,提高了学生画图和推理论证的基本技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比较、猜想,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思维水平,发展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更好地理解、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既教猜想又教证明,使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深深感到一定要改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枯燥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实验课题,让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让机械地接受数学结论变成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发现结论,这样才能让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从全县总体上看,尽管在课堂教学上有几个亮点,但仍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习惯于灌输性地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特别严重,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原来是很好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老师就是一味地去传授,抓灌输,不放手让学生去亲身体验,设想一下,如果让学生去做,当他只做对一半,并且感到自己做的已经很完美的时候,心里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等待着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给予肯定的同时,恰到好处的点

学生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反映的是:交流、参与、自我表现;学生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的态度,问卷统计结果表明:

⑴老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事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⑵讲课要多引用典型实例分析,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⑶适当控制课堂纪律,注意调节课堂气氛,讨论时要活跃,听讲时要安静。

⑷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希望和老师建立起平等和朋友关系,自尊心能得到保护。学生希望独立、自由和受尊重的愿望更为强烈。

⑸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上好课的源泉。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老师拖课表示不满,很少有学生认为“老师拖课是责任心强”的表现。

3、调查统计的几个数据: ⑴教学方式

教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是讲授法,40%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主要是表现在向学生灌知识,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容器。

⑵学习方式

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调查表明45%的学生学习数学靠“听讲、记笔记、做课本习题”,20%的学生“大量做辅导书上的习题”。

⑶师生交流情况

一定弊端和局限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和局限

(一)“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确切地说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指标。

就象上述分析的那种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臵很多问题和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必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兴趣调动得“兴趣盎然”,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情况却并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备课时,未能抓住该教学目标的关键条件,像这样未完成预定认知目标的课显然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的课也不能视为一节好课。

(二)“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传统的评课标准,往往强调教学进度要安排合理,教学环节井井有条。

许多观摩课,教师不敢拿出原汁原味的课,就是怕评委们说自己的课“漏洞百出”,说自己水平低。

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另外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过程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结果往往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的传递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

⑴是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的确定。⑵是学习者在“做”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先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的习题,其潜在的做法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我们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的,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这样,学习者可以获取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再加上教师进行提练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构建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2、有效的教学应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 有效的互动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单向的,这样,必然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同时,师生之间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提出了哪些要求,对学习方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又带来了哪些转变呢?

四、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1、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师只不过是一条传输带而已,就这样的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和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能力的人才是很难的。在这种角色中,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者,施教、操练的对象,时常要求学生按教师思路,顺着“路子”或“定式”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走进新角色,应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发展,过程”上。首先,要关注学生,心里有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⑴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⑵教师要善于营造和管理学习氛围和环境。

⑶教师要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必要时间、空间和资源。⑷教师要有把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⑸教师应知道现实世界里的数学和课堂上数学之间的联系。⑹教师要把握学生已经有什么样的个人数学知识经验和直接经验。

⑺教师要掌握一些在教学中能用得上的情景问题。

1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受到挑战,学生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地重视起来。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更为民主 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的“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教案的设计也随着要有变化和改进。如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课后追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进教

3式的把所学过的几何图形统统画出来,不管画的怎样均给以肯定的评价,然后抽出其中的图形“长方形”,引导他们观察这个图形思考“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怎样知道自己所画的就是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小学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每个图形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还不知道,给学生以悬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热情。

一堂课好的“结尾”,既能达到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应力求:一要简明扼要,二要使学生思维得以延伸,三要小结形式的不拘一格。

案例2:在教学九义教材《代数》第一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时,投影出一个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题,(用小学列算式不易解决的),开始设疑创设情景,……结尾小结时可这样设计:让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解决本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明确学习方程的目标是为了应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就是“方程思想”,同时再设臵一些新的障碍,让他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这样使得结尾形式上别具一格,既达到了小结本课时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不断地设臵悬念,又使学生思维方法得以延伸,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一说起情景,往往只是想到情景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

5其根源在于与(ab)2=a2b2混淆,这一点应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案例6:“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时,一开始可不用换元法,让学生用常规方法解,当学生陷入困境时,再引导学生脱困,亦可称之为“错其所错,欲擒故纵。”

4、时刻关注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或点到为止或跟踪追击或见异思迁。

案例7:在研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

数关系求根的对称式值的练习时,首先帮助学生在思考方法上形成定势,将所求的代数式恒等变形成包含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代数式,若学生基础较好,还可引入非对称式的求值问题。

5、时刻关注培养学生能力,从实际出发或示范讲解或旁敲侧击,或运动变化或曲径通幽。

案例8:相交弦定理的产生过程可从其结论的图形开始研究,沿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策略,探索两相交弦构成的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案例9:证明x(x+1)(x+2)(x+3)+1是完全平方式,可重新设计下面的问题:

计算1×2×3×4+1=25 2×3×4×5+1=121 3×4×5×6+1=361 推理 97×98×99×100+1=97012……

由此可归纳怎样的关系?你能证明吗?

6、课堂教学的提问与答疑。

提问与答疑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活动的手段。

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死练来接受现有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学中要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学生对学习对象主动操作、亲身体验,改造已有认知结构。

⑵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

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学生的个性、爱好各异,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地表现和发展。教学中,老师要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的想法错了也应保护和鼓励他们探索的积极性。民主的教育氛围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必要环境,而奇思妙想甚至错误的观点往往可能成为创新的催化剂。

⑶教师要把“通法”教活,不可使“通法”变成“笨法” 数学教学强调“通法”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的。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让学生套用程式,模仿练习,以熟悉技能也是应该的。但要达到熟练水平,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同样多的基础训练,熟练也不一定就能生巧,关键还是在于领会“通法”的实质,灵活运用。解方程0.5x=1,两边是同乘以2还是同除以0.5只是手段而已,目的在于使x的系数变为1。所以学生A和C的解法都是“通法”的活用。一味强调机械套用“通法”,那么,“通法”可能会成为“笨法”。

⑷教师要适当教一些奇思妙解

教学应以教“通法”为主,但在掌握“通法”的基础上,为了培

让农村薄弱教师不再薄弱 篇10

关键词:培养,薄弱教师,提升

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 一方面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学校教师比较, 能力总体较弱;另一方面, 十个手指有长短, 一个学校教师中也存在差异, 存在“薄弱教师”。而学校的发展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要依赖教师, 学校教育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 一切工作都要通过教师组织、开展、贯彻、落实。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化。

若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建设一支积极进取、业务较好的师资队伍, 必须关注“薄弱教师”, 培养“薄弱教师”。“木桶原理”告诉我们, 系统整体能量提升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培养“薄弱教师”就是加长了“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薄弱教师”的理解

首先弱势是相对的, 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得以转变。一个人目前处在弱势, 以后可能不再是弱势, 甚至成为优势;也有的人, 因为自己不努力而成为弱势个体。其次, 薄弱教师是指学校中个别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特别弱的老师, 他们能力弱势表现在要么因科研能力较差而不知所措, 要么因教学能力偏低而束手无策, 要么因课堂管理的能力低而愁眉苦脸, 要么因沟通能力不强而不知所措;或者有能力, 但工作不认真、教育思想不端正的教师。再次, 薄弱教师往往被学生和其他教师看不起, 自卑, 压力大, 内心不舒畅。

二、“薄弱教师的心理特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每个人都具有与正常群体相同的需要, 都需要被“尊重”与“自我实现”, 而薄弱教师往往因为当不好班主任、上不好课、工作懒散被批评等, 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沉默寡言、思想偏激、工作散漫, 并形成心理矛盾。

(1) 自我实现的需要与现实条件的差距, 带来行为上的沉默寡言、散漫自由。薄弱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他们渴望在教育教学上的成功欲望比一般老师都强烈。他们强烈的成功欲望和又怕被别人嘲笑的矛盾心理, 致使他们寡言、散漫, 甚至忌妒、叛逆。

(2) 被尊重的需要与得不到尊重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带来思想的痛苦和偏执。他们内心自卑, 对自己缺少积极的评价, 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希望领导和同事倾听他们真实的想法, 学生喜欢他们, 但他们往往缺乏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得不到家长、领导和同事的理解, 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思想产生偏执, 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3) 归宿和爱的需要与自身特殊身份的差异, 带来既想依附集体, 又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矛盾心理。

三、“薄弱教师”培养对策

学校教育教师为本, 一个教师至少与七八十个学生有关系, 一个“薄弱教师”直接影响七八十个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无论对学校、对学生、还是对他个人, 学校领导头脑都要清醒, 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发扬优势, 克服弱势,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实现理想, 体现自我价值。

1. 树立培养“薄弱教师”的强烈意识

校长、班子成员和老师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清楚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是两个班孩子的品德与学业。决不能因个别老师的不胜任, 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或健康成长。因此, 培养薄弱教师是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它比培养名师和骨干教师显得更为重要。

2. 扬其优势, 克服弱势

每个“薄弱教师”都有其长处, 有其闪光点, 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要用心挖掘薄弱教师的优点, 在安排工作时要扬其“长”, 补其“短”,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走向自立、自尊、自强, 帮助他们树立威信。我校有一位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的数学老师, 上课不受学生欢迎, 成绩比平行班差距20多分, 他本人也很痛苦。后来发现他对竞赛题目有研究, 于是学校安排他办数学兴趣班, 因为他有很强的解题能力, 深受学生喜爱, 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 他本人也树立了自信, 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3. 构建学习平台, 让“薄弱教师”在学习中提升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 不充实自己, 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不要说创新超越, 可能连起码的底气都没有。”学习是老师由弱变强的唯一途径。

(1) 帮助薄弱教师制订学习计划, 推荐阅读书籍, 指导阅读方法 (对不善于表达的老师要求他朗读) , 给他们下阅读的任务要求, 写好感想和反思。通过阅读, 增加专业知识, 熟悉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领悟教育教学技巧。

(2) 通过师徒接对, 制定接对要求, 给他搭建最直接的学习平台。从优秀教师那里学习教育教学方法, 得到有效指导。

(3) 寻找机会, 多让薄弱教师到外边学习培训, 增加见识, 提高能力。让他们近距离接近专家, 聆听专家话语, 感受专家的思想, 了解成功教师的工作经历, 了解教育技能和方法,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 找到缩短差距的方法, 树立成功的愿望, 为自己的能力提高不断努力。

(4) 创造锻炼机会, 迫使他们学习进步。无条件要求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 如:说课、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论文案例评比、演讲等活动;在集体备课和评课中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写出书面材料;在班主任交流会和教师主题会议上给他们发表感想与意见的机会;给他上公开课的机会, 每学期在组内开公开课;给他们当副班主任、班主任的机会。这样, 他们就会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通过不断锻炼提升能力。

4. 鼓励实践, 让“薄弱教师”在课堂上苦练内功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 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试验田”。好课是“磨”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好老师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表明, 他们都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在课堂实践中“磨炼本领”, 求得“真经”。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能力、观念、方法等, 都在课堂实践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

(1)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要引导督促薄弱教师在备课之前多多阅读相关资料, 把内容读厚, 系统地了解内容, 把握内容的灵魂。对同一个问题, 要思考从不同角度提问, 再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提问方式;对每一个问题的结论, 要尽可能的都想到。学校领导要用真心帮助他们发展 (不是为了评价他们) , 经常去了解、督察备课情况, 并不失时机地一起探讨指导。

(2) 严格规定他们多听课、评课、磨课、研课, 在课堂上下苦功、做文章。在听课、评课中揣摩和学习他人的先进做法, 取长补短;在不断的磨课、公开课中锤炼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 领悟教学智慧;在常态课中不断尝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 在课堂教学长期的“摸打滚爬”中, 力争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5. 督促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内涵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教师在每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一些有价值东西, 那些实践思想的“火花”正是老师自我提升的素材。一方面要求老师对教育教学过程、方法、技巧进行反思, 修订自己的备课思路, 在备课本上写下反思, 再在课堂上实践反思的内容;另一方面, 把学习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进行反思, 写出案例或反思性文章, 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监理总监例会汇报材料5.1下一篇:我喜欢夏天六年级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