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通用11篇)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篇1

沂源三中

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从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科学实验室管理:做到合理管理,合理使用,合理分类、堆放,及时借还,及时打扫等。

二、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2、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3、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4、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渡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沂源三中

小学部

2011-8-29

科学实验室使用计划

沂 源 三 中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篇2

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 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究型和验证型两类。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集体研讨——概括总结四个环节;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个环节。在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经历“过程”, 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让学生提出实验设想, 让学生独立去实验, 让学生去得出结论。

一、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探究的动机往往来自对事物产生的好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 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对问题有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观察、实验、游戏、竞赛、魔术等手段, 让学生或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 或从事物矛盾处发现问题, 或从旧知识的类比演绎中发现问题。

如上《电磁铁》一课, 开始我让每个实验小组利用前一课学到的电磁铁的制作方法进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比赛, 看哪一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多。学生从比赛中就会发现各自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有多有少, 他就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从各自制作的电磁铁不同之处去提出假设。

有一个教师在上《轮轴》一课时, 先让同学们玩一个游戏, 让一个大个子男生用力握住啤酒瓶的颈部, 让一个小个子女生用力握住瓶身, 两人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扭动, 结果试了几次, 大个子男生都“败下阵来”。问题自然从中产生了出来, 为什么个子小的女生手劲比大个子男生要大呢?学生就从这一“矛盾”处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二、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

猜想和假设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前奏, 只有提出了符合一般规律的假设或猜想, 才能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生在对一个问题提出猜想或预测时, 肯定会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积极思考。在上《水的凝结》这部分内容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露”的成因, 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是天上落下的雨水;

②是物体内部渗出的水;

③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水。

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猜想进行分析、讨论, 得出合理的假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变成的。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实验和直接观察消除科学误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时, 学生认为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空气、阳光、土壤 (肥料) 和温度。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证实了种子发芽时只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植物生长时才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当学生转变了这种认识以后, 我又问学生:如果在屋前和屋后同时播下一粒相同的种子, 哪一粒会先发芽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屋前, 因为他们的前概念都认为屋前的阳光充足。可是, 等实验结束后, 所有学生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屋前的土壤在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下, 水分挥发得很快, 因为没有了充足的水分, 种子发芽的速度比屋后的慢了许多。

三、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达到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能力去进行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和扶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自我设计实验。

如教学《雨和雪》一课, 在学生推断出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成的之后, 要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推想。我引导学生思考: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的, 那么怎样得到充足的水蒸气?怎样使水蒸气受冷?怎样使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不断增大而从空中降落下来?学生讨论后, 很快设计出了各种“下雨”的方案。

再如在探究根的吸水作用时, 我是这样引导:

师:怎样证明植物是由根吸收水分的?

生1:可以把植物的根放在水里, 水减少了就说明是被吸收了。

生2:这样不行, 因为水要蒸发, 也会减少, 不能完全证明都是被根吸收的。

师:那么怎样阻止水分蒸发呢?

生1:可以给瓶子加个盖。

生2:加个盖, 植物又怎么放呢?

生1:可以在盖子上打一个和茎差不多大的洞, 把茎夹住。

师:洞和茎之间还有空隙, 水分还会蒸发, 不够严密。生:可以在空隙处滴上蜡烛油把它封住。

师:好主意, 谁还有好办法?

生:我认为可以在水面上加一点菜油, 因为油比水轻, 浮在水面上, 可以把水和空气隔开, 阻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师:不错, 那么, 怎样才能使根吸收的水看起来明显一点呢?

生:选一棵叶子多的植物。

生:用细一点的瓶子。

至此,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实验就设计出来了。这种由学生自己想出的方案, 比教师直接“教给”他要好, 由于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出来的, 实验起来才不会“丢三落四”, 肯定会认认真真, 一丝不苟,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是启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发展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

科学课的课堂实验除了一些非常复杂、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需要教师做演示之外,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自由地去摆弄, 去尝试。在教学《滑轮》一课,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弄明白动滑轮和定滑轮各自的作用之后, 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试一试, 看能否把两种滑轮组合起来, 达到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目的。学生马上动手组装。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 学生终于组装成功了。试想, 如果这一步由教师来完成, 或者由教师讲清组装方法, 再由学生组装, 就比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要逊色得多。

教师在教学中, 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不能充当指挥者, 要求学生按着教师的口令“一、二、一”齐步走, 这样做学生只动手不动脑, 没有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如上《摩擦起电》一课, 让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现象”, 我把尽可能多的材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地去摆弄。结果学生设计出十几种实验方法:如用手摩擦塑料包扎带, 使包扎带向四面散开, 摩擦吹塑纸使之“粘”在手心不掉下来, 摩擦气球去吸引女同学的长头发, 摩擦泡沫塑料粘在身上像雪花, 摩擦塑料笔杆去吸引粉笔灰, 等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新精神和科学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五、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学生经过实验探究, 收集事实和数据后, 就必须采取师生研讨或小组研讨的方式,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或类比推理解释现象, 或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此及彼,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升华过程。

比如在学生完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后, 知道了是蜡烛的热量使箱内空气流动成风的。然后启发他们进行类比思考:自然界的环境和“箱子”一样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因为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一样, 有的地方温度高, 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 空气受热上升, 压力减小, 其它地方温度低、压力大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 从而形成风。并由此顺利地解释了海陆风、季风、山谷风形成的原因。学生的类比推理和想象能力也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现状与研究 篇3

小学科学实验室现状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编制的,应该成为学校建设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有力依据。本标准分为“基本”和“选配”两种配备要求。“基本”要求规定了小学科学教学完成上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药品、材料、工具和必要的安全器材,所有开设科学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配备要求。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省小学科学实验室及实验器材设备还处于匮乏、落后的状态,科学实验的开出率非常低,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不足;多媒体设施缺乏。说明实验室及器材设备的建设及多媒体设施的建设是学校设施、设备方面的主要问题。实验室建设不符合规定,设备室与实验室不在同一楼层甚至不在同一幢楼、距离远,实验器材搬动不便;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所调查的学校中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实验器材管理人员,通常由科学教师代管,而多数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缺乏,他们课时量大,管理实验室方面分身乏术,只能草草应付了事。有的学校由行政人员或其他非专业的富余人员代管,实际上通常是代而不管,相当于仓库管理员。学校基础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只重一室(教室)不重二室(实验室、设备室)的问题,在实验器材设备的投入上明显不足,学校整体规划时缺少实验室及其器材配备的安排。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1.实验室建设、器材设备配备

(1)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建。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建设植物种植、小动物饲养实践基地,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自制教具。实践证明,自制教具是目前加强器材设备建设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许多有经验的科学教师解决实验难题时经常使用的武器。实验器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有时现成的器材设备并不能完全满足探究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原有的仪器进行改造,设计和开发一些新的实验器材。

2.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

(1)规范的组织管理是前提

作为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一是要安排专用的仪器室、实验室和相关的配套设施,确保室内水、电、排气、消防、电教设备、课桌凳等固定设施的正常使用。二是要对已有的仪器设备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为科学课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三是每学期期末,学校要根据教学要求编制好下学期仪器设备、器材补充计划,并提前购置。四是学校应安排具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管理,必须建立由学校领导指导的研修组,在组织上予以保证。

(2)严格的制度管理是保证

第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第二,实验室必须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保管使用维修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第三,建立科学实验教师的考评制度。

(3)有序的实验设备管理是基础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动植物标本、室内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仪器保持的状况和有效的使用。仪器设备的存放要分门别类,入橱分类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安全美观,定橱定层定位。力争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持物卡一致,帐卡相符。按照上轻下重,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仪器用专柜。化学试剂、药品要妥善保管。剧毒品和易燃品必须存入危险品库。水槽、放大镜和烧杯是小学生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最常用的实验器材之一,应优先放在取用方便的位置。

(4)创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是关键

第一,认真制定科学教学计划,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做好计划、准备、组织、指导、总结五个环节。每学期开学后,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使用安排表。

第二,学校应创造条件提高实验的开课率,满足师生教学的要求。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搞科学,去探索,去创新。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迎接标准化建设,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意义。(附各年级实验目录)2.添置配备能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主要购置物品有:食用油,食用盐,苏打,酒精,金鱼(已向校领导申请)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

(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5、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6、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7、实验室器材管理

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实验室领导小组

为加强实验室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我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成立本小组。

组长:蔡云珍 副组长:邝宏国

成员:全体科学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5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二.常规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学期初要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时,任课教师要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学生要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任科教师都要仔细批改。

3、实验教师要按照实验进度认真准备实验。若需要药品和仪器,要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购买。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积极改进仪器及自制教具。

4、凡有危险性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事先讲清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其后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实验,不得随便让非实验人员操作。坚决杜绝学生将实验药品带出实验室。

5、做好实验前后的仪器、药品检查和记录工作。

6、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实验档案。

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必须将《实验室管理条例》挂放在显著位置。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防火、防电

(1)防短路、漏电。实验教师要加强防火及防电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不时督促检查学生的防火及防电害工作。在学生实验前必须保证电路及各种电器的完好,认真检查插头插座是否合适或松动脱落,电路绝缘是否良好,有无破损、漏电、短路等情况,各种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排除解决。防止乱拉乱扯电线。

(2)学生做实验时,对易引起火灾的实验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避免事故发生。

(3)严禁在实验室吸烟。

实验室都配备灭火器,实验教师要会使用,并经常检查,保持完好,到期申请更换。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报告处置,一旦发生火灾要主动扑救,及时报警(电话119)。

2、防盗、防破坏

(1)实验教师每天离岗时要关闭应关闭的电源、水源,锁好门窗。门锁及门窗插销要保持完好,发现损坏,必须及时报修。待修好后再离开。

(2)学生实验完毕,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标本和模型作及时清点和整理,归柜保存。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不按实验规程和要求做,损坏仪器和标本,须按损坏程度,要记录清楚,作价赔偿。

(4)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不得离开,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5)实验结束时,做好仪器药品检查记录和安全存放工作。(6)学期结束,要做好实验工作总结和安全工作总结

四.具体要求:

三年级:主要围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 和“水和空气”四项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学生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学生将想办法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四年级: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首先我们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

证”;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等,了解控制变量实验的重要性,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可以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状图等进行记录;我们将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特别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继续实行“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明确科学课程的要求,重视科学的重要性,上好自然科学课。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多媒体、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总结 篇6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探究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各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探究活动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活动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探究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教师真正做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活动课的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三、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科学探究室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各实验室应积极配合各年级科学教学活动,做好各课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强化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过程,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机会,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科学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力争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常规化,充分发挥教学仪器(材)应有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主要是:通过探究活动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通过探究活动获得与自然和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价值。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度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16:00-18:00

四、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五、活动内容

1、科学实验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2、阅读科技类报刊杂志

图书室及阅览室备有的科学知识读本及刊物,供学生浏览阅读。

六、活动措施:

1、把握探究目标

我们认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应该由一个核心:积极探究;一个目标: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灵动引疑,自主“选择”;巧设“留白”,促生“自转”;因势利导,尝试探索;个性评价,取长补短。

2、明确操作流程

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优化指导策略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灵动引疑,自主“选择”;巧设“留白”,促生“自转”。

4、因势利导,尝试探索

在学生大胆猜想后,教师应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在开始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探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试拟探究计划。在实际探究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施教之法,贵在自行。”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5、及时总结

小学科学如何实施实验教学 篇7

实验是小学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笔者曾多次听其他老师讲课, 事后笔者发现,好的实验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的实验没有设计好,学生的学习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由此,我们不禁有所思考: 怎样才能把小学科学实验做好呢?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

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来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自然科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大自然的丰富与多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爱好,使他们在学科学和用科学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科学与自然是分不开的, 学生学好科学的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的前提是认真、仔细地观察自然。如教学“四季星空”一节时,为克服本节课内容分散、知识点较抽象的困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四季星空,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观察:(1)观察的时间要固定;(2)利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3)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4)绘画技能好的尽量每天画一幅简略的星空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而且对四季星空有了独特的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归纳,就能总结得出:星座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出现在天空中,唯一不动的是北极星,它一直停在原位,其他的星座都是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一年才能转一圈。这些星空变化规律由学生记忆就会更牢固,体会也更深刻。

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头昏脑涨地背。这种教学方式与时代的要求不符,无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我们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与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最终得出结论。据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般儿童注意持续时间为:三四岁10分钟左右;五六岁15分钟左右;七至十岁20分钟左右;十至十二岁2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2分钟左右的时间,向20分钟要效率。并且,小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是特别明确,他们多数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认识世界也是如此,他们只能对世界进行浅析的感知,无法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牢固的掌握。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少些无意识的动作,多些有意识的活动。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因此,他们要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并且获得知识多是通过直观的印象。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比较快速,也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结论。获得结论还不算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实验的形式对结论进行验证。如教学“水的浮力”这一章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从家里拿来的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实验材料都按照质地或大小进行区分,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然后观察它们在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笔者让学生用手指将其向下按压,此时,学生感受到水中的浮力,这种感受是直接且直观的, 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得到, 获得结论也就变得更简单、轻松。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那些沉下去的物体呢? 它们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吗? 笔者把这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实验,并在第二天上交实验报告。

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五花八门,他们采取的方法很多大多是减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面积等,最终都能获得结论。

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与本地自然条件相结合

自然课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联系, 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我们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设计科学实验时,笔者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多加利用,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形式, 让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弄清为什么有的树到了秋冬季就会落叶,而有的却抽出了新芽动物靠什么越过寒冷的冬天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实验设计。如昆虫是小学生常见的最容易引起他们兴趣的一类动物,在山区,无论是天山飞的,还是地上爬的都应有尽有。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可先安排学生到林间、树旁、小河边捕捉各种昆虫,并将各自捕捉的昆虫有选择地带到课堂,进行认真观察、研究,看它们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昆虫的教学目的。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篇8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在省“四配套工程”的爱抚下,農村小学也配备了大量小学科学课急需的实验教学器材,这对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堂质量,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必须注意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尽管见识少了些,但同样有喜欢尝试好奇性强的特点,所以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器材,实施实验教学更应注意“科学”。

一、要巧妙指点,做好预设

在实验过程中,真正的探究不是教师帮学生预先设定好实验的步骤,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设定好的路线进行实验,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能自主探究。但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往往面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多种假设,无所适从,盲目实验,这就出现了不肯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因思维偏离方向而出现准确率较低的现象。怎样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众多的表面现象中寻找事物的本质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探究。

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学生提出了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间碰撞、物体互相敲打、物体磨擦等原因产生的,当然,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表象里面蕴含着物体振动这一实质性的原因,于是,我提出“不让物体互相碰撞敲打和磨擦时,观察有没有共同的现象”这一问题,学生经过进一步实验发现都没有振动现象,然后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声音的产生可能和什么有关,最后再放手让学生研究振动能否产生声音,解决了面对多种解释如何决策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经历了“现象——问题——假设——验证——发现”的认识过程,在解决认知冲突中优化了思维品质,培养了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二、要大胆地放手学生动手操作

在科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课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激励与学生理解,又利于学生记忆。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实验,虽然这种动手一开始并不是有目的、有成效的,但我们应允许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动手,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将操作与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无意操作变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定向实验。学生充分在参与与探究,在探究中动脑。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地敲打、弹奏音叉、锣鼓、杨琴、皮筋等乐器与物体,使它们发出声音,并让学生边实验边寻找问题。学生在尽情地参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它们怎么会发出声音?”、“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一样?”、“怎样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等等,学生兴致盎然,自觉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就加强了。比如教学“滑轮”,要让学生动手去做,亲身去体验才能让学生去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区别及各自的意义和作用。

三、要适当地拓展知识结构

《科学》学科的突出特点是与生活密切联系且实践性强。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思维意境和自主的探究空间,但学生的探究并不是像科学家一样有一定的结果。对于儿童来说,培养其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探究本身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探索活动,只要他们的活动具有一定高度的探究性,其结果符不符合标准答案,并不是很重要的,对他们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述的严密性,解释的科学性等,不必过分强求,因此,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尊重学生们通过实验得出来的事实,鼓励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灵活地运用所学去探究、发现、创新。如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后,我组织了一个“小乐队”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知识,自由组织乐队,比一比哪一组乐声最优美、最动听。结果学生创造出了多种乐器的组合,演奏出了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其中不乏有独到创新之处。这一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融会贯通,巩固了实验能力,又拓展了思维空间,还锻炼了实践能力,更增强了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四、要利用课外活动充分培养学生兴趣

课外是课内的拓展,只有在课外充分去拓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科学现象。比如对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蜘蛛只吃活物吗?”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师不必过多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做,去感受其中的奥妙。

课堂上学生出了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谜底是蜘蛛。这则谜语告诉我们,蜘蛛只捉活的东西。难道蜘蛛真的不吃死的东西吗?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我笑着不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纷纷来了兴致。后来从学生的观察日记中看到:第一天,我从墙角捉了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盒子里,在盒子上扎几个小洞,上面盖上玻璃。我又捡来一只苍蝇放进盒子。第二天,我来到盒子前观察,我看到死苍蝇还在原地,而盒子的角落多了一张网,蜘蛛安静的趴在网中央。我想:死苍蝇没被吃掉是因为网上呢?于是,我将死苍蝇小心翼翼地拿起来放在蜘蛛网上,可蜘蛛置之不理,一动不动。接着,我又用笔轻轻的触动蜘蛛网。咦?蜘蛛有反应了,开始向笔触动的地方爬。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蜘蛛也停了下来,一会儿就掉头往回走。我又用笔尖触动死苍蝇的身体,使网颤动,蜘蛛又掉头向这边爬来,我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下来。噢,我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从而捕食的。为了证实蜘蛛是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决定做进一步的实验。我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颤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大,蜘蛛匆匆的赶来了。等蜘蛛碰到苍蝇时,我就将笔收回。不一会儿,苍蝇就只剩空壳了。

这个实验证明,蜘蛛是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从而捕食的。大自然中,只有活的昆虫能使蜘蛛网颤动,所以蜘蛛只会吃会“动”的昆虫。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放”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其中的快乐和牢固掌握知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篇9

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有生命的物体”、“溶解”、“天气”、和“声音”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l)、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4)、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授课教师:薛福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10

一、实验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5.动手能力:学习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基本措施:

小学科学实验室计划 篇11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进行科学探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现和提出问题、制定科学探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进行探究等各环节中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要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探究的自主性。一是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利用趣味实验激趣,例如五年级的《沉与浮》单元对于学生来说是科学概念建构比较难的一个单元,而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生每天在经历但却缺少仔细的观察。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很多学生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是这样的吗?当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回形针、苹果、泡沫等材料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却与学生的猜测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激发了学生后续探究的欲望,学生重新对物体的沉浮因素进行了猜测,并付诸实际行动,用一次次的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热情高涨。

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充分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巩固应用,拓展反思。一旦学生熟悉了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实验过程得到多次体验后,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主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恰当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在进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不同的物体、物体的体积、不同的液体、液体的体积、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先要引导学生排除一些无关的因素,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

三、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众所周知,人类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所以科学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科学实验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是给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留有一定的时间,其活动指向不再局限于教师单纯地表演或展示,是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提倡学生独立进行或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因此,我们的课题组成立了每班10人的中心实验小组,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验探究。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

科学是一门很实际的科学,科学课的方方面面都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联系着。教师应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从生活走向科学,使科学贴近生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的实际,关注现代科学与科技的前沿成果,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研究“铁为什么会生锈”这个问题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铁锈?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在车棚里,有的说在水槽附近的地方,有的说他们家自来水打开后就会流出许多带铁锈的水……然后我让大家根据众多的发现地点得出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铁更容易生锈。是这样吗?学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根据自己的研究设计进行一步一步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结论。学生在开展了“铁生锈了”的实验探究之后,可结合以下信息源“小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铜“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查阅有关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03(俗称铜绿);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对铜生锈条件进行探究。

这样从课本内延伸到课外的身边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

五、从家庭小实验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置能让学生在家中做的探究小实验,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根据“家庭小实验”的不同特点,我们可采取不同的验收方式,多数家庭小实验后都能得到具体的实物样品,展示这些实验样品,能直接反映实验完成的优劣。例如:讲到酸碱指示剂这一知识点。要求每位学生回到家中做“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一实验。学生会将自己提取的汁液装入小试剂瓶中,贴上自己的名字,第二天带到班上让师生一起验证自己的成果,能不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这样能有效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实验中的明显现象及原因分析,也让学生尝到了探究的乐趣。这种探究活动既能巩固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总之,为了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指导,不要过分追求所探究的问题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决,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到课后去继续探究。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被忽视的滋味作文下一篇:压风自救系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