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共11篇)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篇1

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是责任落实的事。三个和尚责任相同,责任分散,相互推诿,解决办法:责任落实、轮流负责、法规约束

5旁观者效应,紧急事件发生时,有其他目击者在场,人得责任感就会削弱,从而袖手旁观。解决方法:我上,有人愿意帮忙吗?

6卖商品赠商品,积分活动,不为参与活动买东西就好

7偶然事件靠概率支配,你的潜意识通常是错觉,你是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控制一些偶然事件的,例如致色子,摸牌8有人很看好你,这是一个激励人的万能语句

9时刻要有危机感和不满足感,活在自己创造的舒适的环境中必然会目光短浅,思维落后,麻木,像煮熟的青蛙一样,追悔莫及10权威效应、成见效应

11在竞技场合,不要贪图成功,患得患失,只求正常发挥就好12假如别人给你个盒子叫你不要打开,那你就不要打开,如果是善意的,那么会得到惊喜,会很高兴,如果觉得是个骗局,那就直接还回去如果你是送盒子的人,那就一定说明原因13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却能导致成功

14圣经里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说的是好更好,坏更坏,你想怎么样就会更怎么样

15毫无疑问我有很多优点,老纠结于缺点干嘛境由心生,好的心理暗示会让我们很年轻很直流偶了16有共同的爱好,想法,便会得到赞同和认可,从而有了安全感。

17早恋什么的,很明显不合理的东西,不必去阻挠,因为由于你的干扰,他们便有了很多话题、共同目标,还会多处几个月的问问好的方向能不能做到,再说一句他们不希望发生的话,静观其变就好

18骂人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用来满足压抑的攻击欲望,而且可以代替出拳,非公共场合,无伤大雅

19三个人打架,只要一个胜利者,那么两个较弱的必然联手,两个人又有矛盾,那就创造一个共同的强大的敌人,他们就会化敌为友

20在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否定对方的说法,可以适当的自我贬低,例如“其实大学四年我什么都没学到”,贬低的是自己,而自己的知识是多少就放在那里从来没有减少

21不要一味强调事物的优点,看不到缺点就没有信任感,例如什么什么 商品卖的很便宜的时候,总会说回报广大消费者,让利大酬宾,,,谁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不如告诉顾客 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有些瑕疵,把不利因素公开,消除消费者的顾虑预先说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别人才会觉得你老是可靠

22在选择的时候,强调两者中其中一个的缺点,能够有效的诱导别人选择另一个23想要劝服一个人,可以采取以寡敌众,逐渐同化的方法,一个人苦苦相劝作用不大,多个人一人说一句,事可成矣

2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家都爱随大流,因为随大流安全,但安全不代表正确,想想再做

25人们都希望再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被别人看做是变幻无常。先跨入心里的门槛,先小后大,则可以逐步的让对方接受你的要求。

26对苦难的一次承担,就是自我精神力量的一次壮大27不要转牛角尖,要学会为好朋友找各种理由,假说他见你没打招呼,那就是没看见,肯定的,再就是有急事,近视眼、自己换衣服了没认出来等等

28很多事情是连锁的,一身好衣服必定要配双好鞋才能出门,送你个精致的鸟笼,里面终究会出现一只鸟。

29一个人听到自己喜欢的话瞳孔会放大,听到自己不喜欢的话,瞳孔会缩小,不相信,眼睛会直接眯起来

30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各种“事实”“经验”,而是自己对事实、经验的分析和评价

31未得到的尚未得到,失去的已经失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分不清哪是熊掌哪是鱼的情况下,先牢牢抓住一方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篇2

糖友心理障碍的特点

1.情感异常。

忧思过度。有些糖友, 患病后思想负担很重, 思虑重重, 想法很多, 瞻前顾后, 左思右想, 不是积极想办法治疗, 而是整日考虑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怎么治?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前途以及家族会有什么影响等等。这些想法, 都会使糖友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 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不利于疾病痊愈, 而且还容易使病情加重。

心烦不安。有些糖友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其治疗也缺乏耐心, 想方设法希望找一名“神医”, 出几帖奇方妙药, 短时间很快就能把糖尿病治愈。短时间药效不理想, 或病有反复, 或出现并发症, 就心烦不安, 夜不能寐, 甚至焦虑烦乱, 更加不利于疾病治疗。

紧张恐惧。有些糖友在得了糖尿病之后, 思想上十分紧张, 把这种慢性疾病理解成不治之症。特别是当听说有的糖友死于酮症酸中毒, 或因并发下肢坏疽而截住肢, 或因并发眼底出血而失明时, 就更加紧张恐惧, 惶惶不可终日, 因而思想沉闷, 精神抑郁, 睡眠不实。恶梦纷纭, 身体也日渐消瘦, 终日在恐惧心理状态下, 与病非但不利, 反而使病情加重。

急躁易怒。有的糖友, 患病后精神紧张, 易动肝火, 容易发怒, 对周围和环境感到烦躁。常会因生活中一点小事而发火为, 遇有不顺心或工作学习稍不如意就骂, 缺乏自制力和耐心。这种糖友在临床上常常不能按医嘱而系统治疗。一旦病情反复, 不是责怪医者无能, 就是埋怨家属照顾不周, 所以病情总是反复无常, 常因这种烦躁的心境而加重。

悲伤易泣。有的糖友在患病后, 特别是当出现多种并发症时, 如糖尿病肾病等等, 对治好疾病容易丧失信心, 终日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暗自饮泣, 甚至沮丧、绝望, 常常会出现厌世观念, 认为生不如死, 甚至绝望而轻生自杀。对这种糖友, 应特别注意,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进行细致的心理治疗调整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2.性格异常。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些性格特征, 其中有积极的, 消极的。一个人当有某种疾病时, 可以引起性格发生变化。同样, 糖友在得病后也表现两种心理性格的变化。一种是积极的即乐观的心理性格表现, 这种病人性格开朗, 乐观爽快, 患糖尿病后思想上既不麻痹大意, 掉以轻心, 也不过分紧张, 对疾病有正确的科学态度, 对治好疾病有充分信心, 情绪安定平稳。相反, 则是消极的心理性格表现, 这种病人性格抑郁、急躁、孤僻内向, 患糖尿病一开始常常麻痹大意, 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之时, 则易过度紧张, 加之对该病缺乏正确理解和科学的态度, 因而情绪多不稳定, 焦虚不安, 烦躁易怒, 忧思悲伤, 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 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病情不但不易控制, 反而容易进一步加重。糖友常见消极的心理性格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悲观型。这类糖友性格内向, 性情孤僻, 善悲哀, 一旦病情加重或出现症, 则容易伤心, 悲观失望, 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 不愿与医护人员合作,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临床常见特征是:心胸烦闷, 心悸失眠, 易惊多梦, 食欲减退, 双目呆滞无神, 悲伤易哭, 甚至不食不睡。

愤怒型。这种糖友性情急躁, 容易激动, 自制力差, 遇事不冷静, 稍有不顺心或不如意则烦躁善怒。治疗上也缺乏耐心, 常常不能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其临床特征是: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 五心烦热, 咽干口苦, 胸闷胁痛, 头晕头胀, 每因生气后而病情明显加重。

忧思型。这类糖友平时谨小慎微, 多愁善感, 经不起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若治疗效果好或病情好转就高兴万分, 但每当病情反复或病情加重, 就思虑重重, 不能排解。其临床特征为忧愁思虑, 愁容满面, 胸闷气短, 失眠多梦。

气郁型。这种糖友胆小多疑, 又偏内向, 遇事不愿与别人诉说, 心情郁闷, 难以排解。其临床特征为:情绪不宁, 胸膈满闷, 两胁胀痛, 痛无定处, 嗳气不舒, 对治好病信心不足, 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不能很好地配合, 因而一般不易有效地控制病情。

如何调节糖友的心理因素

1.树立自信心。糖友首先需先要树立必要信心, 认识到该病目前和许多疾病一样, 虽不能根治, 但并非不治之症, 如果控制得当, 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2.坚持就是胜利。糖尿病的治疗需长期饮食控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定期检查血糖等措施, 糖友要克服畏难情绪, 把治疗及监测行为培养成为一种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会成为我们生活的负担。坚持到最后就是最棒的。

3.积极乐观的心态。不管面对生活还是疾病, 都要有“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一种态度。糖友要认识到面对疾病逃避不能改变现状, 要接受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客观现实, 明白自己并不是孤独的, 也许还有人的问题比自己的还严重。当糖友接受了一个“不完满的自己”后, 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继续做自己患病前可以胜任的事, 包括工作、学习、交际、培养兴趣爱好等, 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一些。

生活中的管理学和生意中的管理学 篇3

“生活”中的管理学

虽然管理学科中的各种理论原本都是针对企业运营、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成果为目的来阐述的,但是我们经常发现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准则,往往在生活中更加容易被人认知和接受。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早餐摊点,只有四十岁左右的夫妇两个人,男人负责蒸包子、炸油条以及收钱,女人负责煮馄饨、给客人盛稀饭,以及收拾桌子。一般客人去了只需要告诉女人要吃什么,女人负责把食品端到客人桌上,吃完饭客人离开经过门口的时候男人负责收钱,然后女人抽空收拾桌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无数这样的“夫妻档”早餐摊点,运营得井井有条。

离我家不远处还有一个早餐点,是一家三星级酒店的餐厅,早晨兼卖早餐,服务员就是酒店的服务员,制作食品的也就是餐厅厨师,光台前就有四、五个人,不知道后台洗碗、做饭的有多少人,我想总共怎么也得有七、八个人吧。客人去了先要在一个由专人负责的点餐处点餐,交钱打出小票,然后拿着小票去领餐处和若干客人挤在一起找几个手忙脚乱的服务员领餐,交钱的时候还经常看见收钱的专职人员扯着脖子问领餐的人:“包子还有没有?”桌子经常没有人收拾,经常听到客人端着盘子站着喊服务员收拾桌子,盘子也洗得不干不净的。

两个早餐点,占地面积和服务的客户数差不多,前一个硬件设施远落后于后一个,但是人均效率、利润以及客户满意度等等,都远远高于后者。

为什么呢?连我们家老太太都知道为什么,老太太天天买早点,很有观察心得,如果把老太太的看法通过管理学术语翻译过来,包括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后者的运营流程需要再造,从交钱到取餐,流程不连贯,而且繁琐,其中的无效环节过多,需要整合。

其次,后者组织结构需要调整,使其更加吻合新的运营流程,缩减不必要的岗位,同时明确岗位责任,若干岗位必须覆盖所有工作,而且分工明确,该洗碗洗碗该做饭做饭。

再次,二者的薪酬结构不同是造成二者区别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个盈亏自负,一个待遇固定,故此激励效果不同。

没有人会说我们家老太太的看法不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两个早餐点的例子中显而易见。

“生意”中的管理学

和“生活”中的例子相比,在管理学诞生的本源正根——“企业”中,反倒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和我吃饭聊天,谈到他曾经在一家北欧公司做中国区总经理,北欧总部的CEO是他的顶头上司。工作了两年,虽然中国市场开拓非常成功,但是我这个朋友总觉得这个公司非常像一个家族作坊:一言堂、专制、管理蛮横等等。其中令他非常困惑和不满的一点就是,CEO在两年间从来没有对他的表现给过任何的反馈。有一次借开会期间,我朋友不得已自己做了一张绩效考核的表格,要求CEO一定给自己一个评估。CEO似乎没有见过这个架势,拿着表格和旁边的另一个CXO开始用本国语言讨论,听口气像是在商量我这个朋友到底要干什么——造反不成?

当然,后来我这个能干的朋友很快就离开了这家公司。但是有趣的是,在餐桌上后续的谈话中,我们谈到他在现在的公司如何率领团队攻城略地拿下一个又一个市场,我谈到团队领导中的领导力模型等话题,他马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告诉我在真正的硬仗中、在订单合同的对比下,谈什么领导力模型是非常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甚至无聊的课题。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便一个曾经被糟糕的领导力折腾得筋疲力尽、乃至最后辞职离开的职业经理人,在谈到管理学、领导力理论的时候依然不屑一顾。

“一叶障目”损害领导力

为什么呢?难道我这个朋友的认识还不如我们家老太太么?显然不是,我想一个主要原因还是古人所讲“一叶障目”。

在企业中,经理人,特别是中层、基层经理,他们的眼前有太多的“一叶”了,整天被任务额、项目、总收入、利润、客户投诉折腾得头晕脑胀,在这些实际问题面前,管理学的理论自然显得很“虚”了;而早点摊没有任何“障目”的地方,所有的流程、人员架构都清晰的摆在眼前。

这样的“一叶”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的、不同的阐述方式。比如在2006年的一期《哈佛商业评论》上,Hay(合益)集团就刊登过一篇叫做“勒住你的成就欲”的文章,文章从短期成就欲出发,阐述了短期目标如何困扰了企业管理在长期发展上的进步,进而讨论了成就欲在个人行为动机上的位置。

我的那位朋友也有一个侧面阐述。他的公司是做类似于ERP企业软件方案的,他经常跟客户讲,数据不应该停留在个人的笔记本上、企业员工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个体数据上,当数据汇聚到企业平台上,会发挥更大的效力,会从公司流程、公司整体效率上给企业带来益处。尽管员工觉得数据在笔记本上比在中央平台上更加方便,但是还是应该看到企业平台从根本上对企业整体是有益处的。

管理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管理者能够在百忙之中学习管理知识、并且有意识的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影响和塑造自己的管理行为的时候,虽然他觉得会给手头的工作和习惯造成一些麻烦,但是应该认识到,这才是会给自己的领导力带来根本改变的根源驱动力。

生活中的心理学(最终版) 篇4

体育12-2李小东12084720220

虽然人们对于“情商”的提法和所指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包括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沟通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良好的性格特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内的情商是影响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的思想已成共识。目前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片面地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训练,结果培养的“人才”往往个性发展畸形,情感淡漠,适应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马加爵事件的发生,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尽快地扭转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情商教育培养。

一、大学生情商基本状况与评价

对大学生情商状况的调查分析,主要是围绕情商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性格类型、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意志品质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进行的。

(一)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基本合理,基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性格与情商关系密切,性格的不同类型是我们了解大学生情商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具有热情、外向、健谈、坚强、果断性格的人,能够满腔热情地对待社会与人生,乐于交际,开怀乐观,勇于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不屈不挠地达到既定的奋斗目标,那么他(她)的情商自然较高,自然有助于他(她)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反之,一个内向、孤僻、冷漠、懦弱、优柔寡断的人,就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别说取得事业与人生的成功。按照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我们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经常对外部事物有兴趣和表示关心,开朗、活泼,情感外露,善于交际。内向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处事谨慎,反应缓慢,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孤僻,不善交际。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兼有内向与外向的特征。

(二)具有较强的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能够较好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他们的情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情绪情感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由于他们正处于情感和情操、智力和体力充分发展的时期,可以说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是极其丰富和强烈的。但对于如何驾驭自己的情感,则与他们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相联系,由于每个人表达、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情商水平的高低。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驾驭控制情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天真、纯朴、直露、情绪化,而是会根据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人物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表达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微妙的文饰性的特点,有时甚至会强烈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是他们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增强的表现。同时,随着大学生情感的发展,他们高级的社会情感基本形成,也促使他们的情感向着较高的水平、崇高的方向发展,逐渐地与祖国的建设、人民的需要、人类的进步相联系。

(三)意志过程发展趋向成熟,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增强

意志品质是大学生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弱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各种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决定大学生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毅力。因此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如何、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怎样,也是我们对大学生情商状况调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随着大学生心理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意志四个品质都有较迅速的提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达到好的和自己满意的水平。可见,大学时期,由于学习活动的复杂程度提高,难度增加,许多大学生也能够有意识地给自己设置一定的挑战性的任务,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从而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大为增强,日趋成熟。

(四)人际关系范围在扩大,能力在增强

生活中的管理学原理 篇5

海底捞火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火锅店在2004年2月入住北京。起初,它像所有新店一样根本没有引进业界的注意,人们对不知死活的新进入者已经司空见惯。火锅,已经有了大家公认的东来顺、呷普呷普等等。更不用说与国际大品牌肯德基麦当劳相提媲美了。可没过多久,我们便发现这家火锅店的门外,竟然永远在排着长长的队伍。凡是去过海底捞火锅店的顾客都会被它深深的吸引,不仅是它独具一格的四川火锅味道,更是它无微不至的服务。例如,吃完饭客人想把剩下的切片西瓜带走,服务员说,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于是作罢,临走时,服务员提来一整个西瓜:“对不起,打开的西瓜不能打包,给您一个没打开的。”单位楼下的海底捞跑到他们公司去,一人发了一杯酸梅汤,说天热辛苦了!诸如此类事件,人们纷纷发微博表示“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了”。

但我们要知道,海底捞,最开始只是张勇1994年的4张桌子的麻辣烫小摊,如今已经扩大经营到横跨南北多省市几十个连锁店。其中的管理学,可谓绝妙。如果让我们跟海尔学管理,或许还会觉得靠谱。但若跟一个火锅店学管理,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了。就连全球餐饮连锁巨头百胜集团(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百事可乐等)都愿意到海底捞火锅进行参观学习。而海底捞就是这样一个不仅让同行竞争的咬牙切齿,同时也让各行各业的人争相学习的火锅店。如今的海底捞案例已经成为MBA讲堂上最火热的研究对象,而且黄铁鹰教授花费两年时间研究其精髓,这些不能不让我们心生疑问。为何海底捞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火锅店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就我看来,海底捞的管理学,可以用“愉快”二字进行概括。何为愉快?就是使人产生意外的满足感,这也是我们在海底捞火锅中用餐的感受。但我说的愉快管理学,并不局限于此。让一个人愉快很简单,让一部分人,也不困难。但若是让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都是愉快的,这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管理者,到部门经理,到服务人员、保洁人员,最终传递到顾客的愉悦的心情,海底捞便做到了这点。

那么,如何愉快的管理呢?

首先是平等、团结。这也是管理学原理课上所讲的很重要的一点。如何做到它?海底捞给出的答案是把员工当成家人。如何让服务员都是愉悦的?如何让服务员也像自己一样用心呢?毕竟公司是老板的,而员工,只是做一份工作而已。但张勇的答案是: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他们就会把心放在工作上。为什么?一个家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家长,但不妨碍大家都对这个家尽可能做出最大的贡献,因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心都在家里。

海底捞的员工大多来自农村,低学历,贫穷等。海底捞为员工提供城市人居住的有暖气的楼房,并有专门的宿舍长阿姨负责住宿管理;建立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能够安心的学习;定期的家访,让员工的家庭和企业互相深刻的了解;对有接触贡献的员工奖励全家旅游;为员工的父母发养老金以代员工表示孝心和谢意等等。如果员工是你的家人,你会让他们住城里人不住的地下室吗?不会。可是很多北京餐馆的服务员就是住地下室,老板住楼上。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正规住宅,有空调和暖气,电视电话一应俱全,还可以免费上网。公司还雇人给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公司给员工租房的标准是步行20分钟到工作地点,因为北京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太长。“攘外必先安内”,滴滴温情渗透在员工的生活中,解决其后顾之忧,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这是这些细小的事情,让员工在外感到温馨,心情愉悦,动力十足。

没有学过管理的张勇却做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境界:抓住心理学做人力资源管理---把员工当作家人。孟子有言:“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养而不爱,是养猪;爱而不敬,是养狗。人最难养,只给吃和爱还不够,人还需要尊敬。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海底捞火锅,让员工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到实实在在的平等,将员工们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一起走向成功。

其次,是承认差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的员工性格外向,有的员工内敛,他们可以用各自的方式来服务好客人,而又何必制定出一套死板的“标准”?但很多的公司却不懂得这一点,认为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员工,甚至可以用一套算法来给定员工的新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同时,顾客也是有差异的。服务的目的是让客人满意,可是客人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人要标准的调料,有人喜欢自己配,有人需要两份调料,有人连半份都用不了。有人喜欢自己涮,有人喜欢服务员给他涮。有人不喜欢免费的酸梅汤,能不能让他免费喝一碗本该收费的豆浆?碰到牙口不好的老人,能不能送碗鸡蛋羹?差异化的服务在海底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差异化的服务源于海底捞的授权。在现实中,每个管理者都会根据自己对人性的判断,从而选择胡萝卜多一些还是大棒多一些。好的管理一定是激励为主,监控为辅,这样才恩那个让大部分员工感到被信任。人被信任了,就会“士为知己者死”,管理就事半功倍。

最后,管理还需要创新。创新这个词,在现在社会越来越被强调,而海底捞,正式把创新的能力赋予了每一个人。在下雨及冬天雾气较大时,客人进店,送上一个眼睛布,避免热气雾了客人的眼睛,让客人眼睛模糊;有客人披着头发,送上橡皮筋免得客人吃饭不方便;客人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服务员拿上手机,避免客人的手机进水进油;有小孩老人时会送蒸蛋等等等等。这些是培训员工时可以“规定”的吗?显然不是。这些举动都是员工们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出的可以让顾客愉悦的方式。大脑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创造?心理学证明,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于是,让海底捞的服务员都能像自己一样用心服务就变成张勇的基本经营理念。海底捞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这一切,也是海底捞愉快经营的资本。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如何储备更多拥有海底捞思维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占据了他现在绝大部分精力。海底捞对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企业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于是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造人”。完全不知平衡计分法为何物的海底捞,竟把平衡计分法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常有人问我,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我说海底捞的业绩源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说实话我本人在读EMBA之前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但我一直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勇说。激情+满足感=快乐,这两条都满足了,员工自然就会快乐,并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之中。

海底捞的愉快管理学,充分地见证了一个火锅小店如何通过新的管理理念,成为了一个全国连锁,众人追捧的品牌的。愉快管理学关键在于平等、差异、创新,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成为受益者,让每个个体都想为这个集体出一份力。

生活中的心得体会 篇6

只是,人不以为那是一种罪过。

人通常连自己都理解不了,且也无意去认识自己,只不过是一味地活在泥坑里。

多数的人并没有那么强大,亦没有真正的智慧与能力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他们没有办法活得体面,甚至也没有勇气纯粹地去死,只能妥协让步,随波逐流,甚至曲意逢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命运左右着他,而非他把握着命运。

人们往往选择了有条件的爱,谁都以为自己是泥坑里的钻石――事实上并不是,他早已是泥坑的一部分。

只有人在想要莫名痛哭一场时,他才触摸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纯粹。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篇7

关键词:心理生活空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应付方式

作为塔式心理学的分支, 拓扑心理学认为行为等于个体与环境的函数关系, 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 借以描述导致行为或状态的复杂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心理生活空间理论为指导, 以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来模仿大学生的心理生活空间,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调查、对比, 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生活空间的特点;同时也希望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如今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012年5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66份, 有效率93.2%。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 (20.04±2.27) 岁。

2. 研究方法

第一, 问卷调查法。 (1) L.R.Derogatis的症状自评述SCL-90量表用于测查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表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心理健康检测量表, 共90个问题, 有9个维度 (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和精神性) , 得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我国将总分160分以上的划入高分组, 其他归入低分组。据报告, SCL-90各项因子效度为0.77~0.99 (P<0.01) , 内容效应和结构效应也较好。本次测量的克隆巴赫ɑ系数为:实验前0.915, 实验后0.907, 信度较好。 (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 , 刘贤臣编制, 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该量表的统计指标包括事件发生的总数和应激量两部分, 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 累计对各事件的影响评分为总应激量, 该量表包括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亲友与财产丧失、健康与适应问题及其他。有研究表明, 其表27个条目的克隆巴赫ɑ系数为0.8492, 构想效度也较好。 (3) 应付方式问卷 (CSQ) , 肖计划参照国内外应付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付”的理论, 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 共分为6个分量表, 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结构效度较好。本次研究采用再测信度检验法, 在被试学生中, 随机抽取50名学生, 间隔一周后重测, 结果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在0.61~0.74, 信度较好。

第二, 数据分析法。应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 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心理健康分析

本次测试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与其他大学生相关研究接近,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与成人常模的比较中, 大学生除了躯体化一个因子外, 其他8个因子的平均值明显高于成人常模各因子的平均值, 按偏离值大小排序则是强迫 (0.40) 、焦虑 (0.24) 、恐怖 (0.24) 、人际关系敏感 (0.21) 、抑郁 (0.18) 、偏执 (0.18) 、精神病性 (0.15) 、敌意 (0.12) 。

2. 青少年生活事件比较

生活事件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它是个体的行为和状态的外部环境。如表2所示, 将调查对象SCL-90总分>160分的归为高分组, 其他为低分组, 不同组的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区别,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低分组大学生有着更好的健康适应和人际关系, 而学习压力较小。从合计来看, 低分组大学生分数较低, 这表明, 低分组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少的负性生活事件, 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将有积极的意义。

3. 应付方式比较

如表3所示, 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 两组被试在应付方式上存在区别, 低分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 从各因子均分来看, 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当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 低分组大学生表现出较为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倾向于以解决与求助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并较少采取退避的方式。这种积极的应付方式, 有助于舒缓精神紧张, 帮助个人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从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

4. 大学生心理健康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SCL-90的总分为因变量,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6个因素和应付方式中的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个因素为自变量,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见表4) , 结果成熟型、不成熟型、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4个因子进入方程, 回归有效 (F=43.72, P<0.001) 。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但从本次调查来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旧很低, 且明显低于成人水平。从各个因子来看, 除了躯体化外, 其他8个因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特别是强迫、焦虑、恐怖和人际关系敏感4个因子差异较大。

第二,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性, 学习压力较小;同时, 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 也较倾向于采用积极稳定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贡献较大的是成熟型、不成熟型、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 成熟型则是心理问题的保护因子。

第三, 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方面要做好心理问题出现前的预防工作, 应该尽早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防御习惯, 同时避免过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造成学习压力大和人际关系紧张的事情。另一方面, 要做好心理问题出现后的治疗工作,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 应同时兼顾外部环境因素与学生内在心理因素两方面的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干预, 使学生能有效应对压力与挫折, 从而恢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第2版)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王建中、樊富氓.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5) :331~333

[4]陈洪震、张波.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调查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 (3) :78~80

生活中的“群众心理” 篇8

上网打开相关的网页,随处可见深受交通堵塞之苦的网友们的抱怨之声。造成现在这个状况的原因固然与汽车工业的过度发达和城市的道路规划有关,但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今天城市的交通拥挤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开车的朋友们自己造成的。

这话怎么说?有的人不禁要愤愤不平了——难道还是我们这些开车人的责任不成?

呵呵,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

什么是“群众心理”

在我看来,造成交通拥挤这个“老大难”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规划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心理学问题。

如果您现在正在一家电影院看电影,影院里面还有很多观众,突然影院的某个角落着火了,这时候您会怎么做?

估计您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向外跑,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这个反应绝对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忘了,影院里面还有数百人抱着和您一样的想法,结果就是大家一齐向外涌出去,谁都想早一点离开这个鬼地方。最前面有人被挤倒了,可是最后面的人却不知道,仍然一个劲儿往前挤。最初被挤倒的人后面的人在身后强大的力量下被继续向前推,被地上的人绊倒,相继倒下。最终,一场踩踏惨剧在所难免……

不少年长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当年天津水上公园的那一场翻船事故,乘客发现游船进水,于是一起向另一边涌去,造成翻船,很多人被“扣”在了倾覆的船体里面……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单个个体来说,完全正常的某种心态、某种行为、某种反应,如果被整个群体普遍采用,就可能酿成一场灾难!这就是我们人类心理世界运作的重要方式之———群众心理(mob psychology)。

路况为什么那么差

刚才讨论过的交通拥挤状况正是这种“群众心理”的产物——我们都知道。早些年马路上并没有那么多私家汽车,道路畅通无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有少数人为了上下班方便、节省时间,或者仅仅想过一过“车瘾”,开上了私家车。最初路上多了有限的几辆车,交通并未受太大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开车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于是纷纷加入了“有车一族”的行列;更有甚者,并不是真的需要非开车不可,只是因为看到身边的人开上了车,自己的心里面就痒得难受,勒紧裤腰带也要跟别人攀比,过一过这个“车瘾”。最近网络上一则著名的帖子就是,一个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的年轻人,还在论坛上问大家该买什么车好?

这种心理的后果就是我们每天都看见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变得越来越不堪重负。早晨上班、傍晚下班时马路上堵得满满当当的,所有的车都寸步难行。这下好了,本来每个人买车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快捷。但是由于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个体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结果反而导致交通堵塞。这和刚才提到的电影院起火的例子道理不是完全一样吗?

此外,由于大家都要开车,汽油消耗量就要急剧上升。物以稀为贵,市场需求量大了,商品的价格自然就要上涨——现在的油价节节攀升,很大程度上也是拜这种“群众心理”所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油价只怕还会“步步高升”。

生活中的“群众心理”

不仅是开车与路况,“群众心理”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城市的夏天越来越热了,原因之一就是“群众心理”。开始的时候,一些人因为不能忍受夏天的潮热。安装了空调。享受着屋子里面的冷气,同时把热气和湿度排放到了室外。寥寥几台空调并不会对环境温度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办法。于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装上了空调,有的甚至装了好几台。结果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整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喷吐着湿热,空气温度和湿度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对抗这种影响。更多的家庭选择了安装空调,空调生产商也在不断研制开发大功率的空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便开始了。

在股票市场上,也可以看到“群众心理”。当指数下跌时,有人开始割肉斩仓。一个人抛出股票对市场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陆陆续续抛出手中的股票,造成指数继续下降。于是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恐慌心理,纷纷像逃命一样抛出手中的股票,造成指数进一步暴跌。如此周而复始……大概很多参与投资的股民都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正是他们自己的买进卖出的操作导致了指数的波动啊!

反其道而行之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就要问了:遇到类似的情况,到底怎样做才是明智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面对群体的“群众心理”,最好不要盲目跟风从众,最好的应对方法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还是说开私家车这个例子,相信通过刚才的分析,您已经明白,以后的路况恐怕会越来越糟糕。如果您碰巧正打算买车,加入有车一族的行列,那么就必须要清楚,以后开车不但不能节省时间,只怕还会耽误更多的时间。相反,如果想节省时间该怎么办?那么我建议您不妨考虑一下地铁、自行车甚至步行这些受路况影响很小的出行方式。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篇9

我自20xx年8月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到目前为止也有将近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多多少少也遇到了不同类型的学子,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有讲文明的学生,也有不讲文明而被大家排斥的学生;有热爱劳动的学生,也有没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有性格活泼的学生,也有性格孤僻的学生……对待不同的学生,老师就像是一个晴雨棒,态度也阴晴不定,尤其是对待成绩差又不规矩的学生,我就硬生生地变成了学生口中的“母老虎”。学生这样评价我,前者我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后者的`评价,我感觉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友好相处,也对我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利。

在我教得第一届学生中,有个学生我这一生可能也不会忘记,他的家庭条件比较特殊,不用功读书,成绩差,还经常闯祸,我对待他,也一直是严肃地批评,甚至因为他,我经常头疼,因为他屡教不改,最后,他的学习态度不但没有转变,反而对我产生了敌对的态度,我觉得那时我的教育教学做的很不理想,不是因为我不负责任,而是因为我的方法不够恰当,总是以一种消极地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 篇10

读完此书,给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礼,我们应该基于儿童的心理视角,以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为孩子的未来指引一条走向幸福的大道,从而自己也能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儿童教育新思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积极的榜样

我曾经看见一个班的“小助手”经常在讲台前拿着教棒教训学生,嘴里还时而说出一些难听的话语。问他为何这样,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理直气壮的说,我们班老师就是这样教育不听话的学生的。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上面的例子正是由于小学生往往将老师对事物的认识看成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十分完美的。因此,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如:有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到了下午地面上就有了纸屑,而且三番五次的教训他们要保持整洁,看到垃圾要主动捡起来,但就是不管用,后来我就什么也不说,看到垃圾我微笑着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持续一个星期,留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慢慢地发现我班的卫生变好了,再也不要我说教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生活中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老师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老师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老师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老师认真,孩子就学会方法;老师宽容,孩子就不会计较;老师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老师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

二、留给孩子教育“空白”。

在现实中生活中,很多老师都是特别认真负责的,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健康成长,可是使了很大的劲儿,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老师的努力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在教学中的我,我每天都在认真而仔细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仔细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包办一切,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像个陀螺似的转着,敢怒不敢言。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扼杀了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自由学习机会与能力;殊不知这种满堂灌,给孩子们造成了心理上极大的负担。鱼汤虽好,但不宜过多,知识虽好,却需自我消化;殊不知教育需要讲究“空白”艺术,适当的空白,才能产生美感,才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正如书中所说,让孩子的心理在学习与生活中获得免疫力吧。让孩子远离“时间贫困”和“空间贫困“。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为自己人。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回想我们平时的点滴教育,当孩子犯下错误时,可能会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用老师的权威来压孩子,殊不知人天生就有抗拒感,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远离你的教育,读了此书后,我们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应“,蹲下身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主动与学生交流,讲道理,一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也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惩罚,跳出”自己人效应“。例如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后,如果一味地沉入自己人效应,那将不利于孩子问题的改正。总之,我们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故事“,在一个个”故事“中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惯,任性,自私,所以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创设多种途径,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塑造学生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曾经听到一节班队课《同学间的互助》。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教师创设这种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抓住教育教学点滴,潜移默化的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如在大扫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友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信----让他们从小建立自信,自强,互爱,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用心理学改变生活 篇11

[作者简介] 郑渝川,书评,时评作家。

《心理学改变生活》是由美国三位资深心理学家合著的心理学普及作品,聚焦科技、经济发展和社区转型带给人极大的各方面心理冲击,探究分析人的脆弱、压力和障碍,并给出了翔实具体的应对策略。这本书迄今已修订出版了11版,最新一版近期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三位作者分别是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西奥分校心理学教授史蒂文·J.基尔希、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西奥分校荣誉退休教授卡伦·格罗弗·达菲、蒙哥马利郡社区学院心理学教授伊斯特伍德·阿特沃特。

全书开篇就谈到了变化世界中的自我管理。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化的世界,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剧烈的社会变化,为社会带来福祉,让人的力量变得更为强大,活动空间更大,这增加了彼此关系联结的可能,但也因此带来了自我管理的挑战。以信息过载为例,更多人实际上很难约束自己专注于获取信息,大量时间耗费在碎片化的闲聊和娱乐之中;我们都可能有了更多的沟通对象,却会因此产生更多的误解乃至冲突。并且,我们面临各方面新旧价值和规范的挑战,需要小心应对各种冲突和不确定性。书中援引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的观点指出,人们需要掌握现象自我、自我实现等概念,要懂得对自己的自由和生活负责。

接下来,作者探讨了人生的起步和落幕阶段,即孩童和老年人在当下遭遇新时代的心理状态。儿童是一个现代概念,之前的近代和古代,儿童都被认为是没有长大的成年人,各项特征与成年人相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因循传统观念,将孩子学习成绩较差的结果一概解释为未能努力学习,甚至主观上的不肯刻苦学习。其实,儿童发展的生物学观点、生态系统观点、心理动力学观点都证明儿童与成年人有着很大差别,各阶段都会迎来不同的压力和心理成长过程。

人在进入老年过程中,同样会迎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转变。如今社会已经更为重视对老年人的关爱,注重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尽管如此,老年歧视仍然相当普遍。此外,很多老年人在丧失对生活的控制后,低落的心理状态成为常态。这就需要子女亲属和社会层面提供更为耐心的疏导。

书中第4章、第6章、第13章分别谈到了寻找自我、控制感、压力,这三个词联系起来,实际上就可以概括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自我概念的模糊。自我概念是自己的整体意象或意识,发挥着保护自我的重要作用,但在社会变动和社会压力面前,理想自我、社会自我、多重自我常常混淆,让人很难保持自我一致性,因而出现异化的人格及行为反应。书中指出,懂得自我概念才能推动个人成长,要确立更强的自我导向。

其次是丧失控制感。控制感的对立词汇是无力感,控制感分别来自内源和外源,可以让人更好地掌控行为、产生心理适应、保持身体健康。反过来,就会让人陷入习得性无助、控制错觉等不良状态。因为缺乏控制感,人们还常常在决策环节出现认知失调。

最后是被压力击溃。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当代人的压力源主要包括生活变动、日常困扰、灾难性事件、社会和经济条件、生理压力、角色冲突等。在压力面前,人们会做出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一般适应综合征、应变稳态负荷、防御机制等,很难避免反应过激。压力管理的关键在于坚定、隔离、妥协,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压力容忍度,适度放慢生活节奏,控制焦虑,体验更多的幽默。

这本书还就健康与身心关系、动机与情绪的管理、社交和群体、工作和娱乐、心理障碍等心理领域,分析了问题,就人们如何处理相关问题给出了必要的处置思路和方法建议。

上一篇:以难忘雨中情为题目的作文下一篇:工具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