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说课稿(共3篇)
孔令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教材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的是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中赵金玲主编的《旅游概论》一书,教材突出基础性,着眼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的中职班的旅游概论教学,旅游概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内容的应用,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更重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全书共分为五个项目,17个任务,本学期按计划用17周的时间学完。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领会到旅游的魅力与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解决对旅游专业的一无所知的问题,发展学生运用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考纲考点及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明确上述教材教学内容章节相关的概念、熟悉基本概念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概念的清晰理解、运用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活动,学生能亲自参与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此门课程本学期我任课于旅游管理1801班,中职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心理方面:中职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对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有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程我打算使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方法突出了几个方面: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意思为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直接的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当一个教师充满朝气、精神焕发的立于讲台之上,用幽默作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在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性,语言和知识的专业性。
七、教学评价:
采用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合他们自身的最佳发展。面对差异如此大的中职生,采用统一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不能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根据其自身的学习状况,按教师提出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建设,自定层次。
八、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做好每节课的电子教案以及教学课件,编写章节测试卷,以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
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造气氛,导新课)
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学习新课)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
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画面5:降水与地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巩固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六、说反思: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账簿概述》。我下面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选自高教版《基础会计》(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的各项活动的安排上侧重师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内容。通过提问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引出:在凭证填制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登记会计账簿对会计信息进行汇总。从而引出新课知识。
2、讲授新课:
(1)展示会计账簿实物,引入会计账簿的概念。
(2)提问“有了记账凭证记录经济业务,为什么还需要会计账簿呢?”引入会计账簿的意义。掌握凭证与账簿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自反映的会计信息。
(3)向学生展示会计账簿的基本分类。分别按用途、外表形式、账页格式进行分类,全面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各种账簿种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分别讲授各种会计账簿的特点,用途。
首先对于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常见的日记账簿和总分类账簿等,使呆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轻松,生动。
接着讲授会计账簿按“外形”分类的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的时候,采用演示法,向学生展示实物。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较分析各种账簿的优缺点,从而引入适用范围。
最后讲授会计账簿按账页格式不同进行分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账簿的账页格式,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3、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预习有关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的内容。
最后附上板书
会计账簿概述
一、账簿的概念
二、账簿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2.分类账簿。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3.备查账簿。例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等。
(二)按外表形式分类 1.订本账
适用: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2.活页账
适用:一般地各种明细分类账可采用活页账形式。3.卡片账
卡片账也是一种活页账,在我国,一般只对固定资产明细账采用卡片账形式。
(三)按账页格式分类
1.三栏式账簿:适用总分类账、日记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2.多栏式账簿:适用收入、费用明细账。
3.数量金额式账簿:适用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账。4.横线登记式账簿:适用其他应收款、材料采购等明细账。
【旅游概论说课稿】推荐阅读:
旅游学概论k07-25
旅游,旅游贾岛,旅游的意思,旅游赏析10-03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09-16
旅游策划与旅游规划11-03
旅游局旅游执法质监工作总结06-28
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设计07-17
出行旅游祝福语 旅游祝福语10-09
论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06-01
十大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旅游策划方案10-22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