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心得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心得(精选8篇)

计量经济学心得 篇1

通过这个学期学习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王新华老师在我们学习计量经济学给了我们很多细心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我们针对学习内容主要学到的主要有两点:一:对EVIES软件的熟练操作与应用,学会了Eviews软件,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很幸运,因为毕竟有些软件是属于那种有价无市的,如果没有老师的传授我不可能从市场上或是从思想上认识到它;二:对于计量经济学各种案例分析的认识我是很深刻的,在这一次对一个案例进行回归分析讲述中,我不但巩固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也提高了胆识,增长了见识,也学会了团队与协作的力量。

以下我将着重从两个方面阐述我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一些认识以及个人从中学到的经验与心得。

一:计量经济学教我了我很多。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可以旁征博引,同时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有意思的启发,因为即将面临考研的抉择,这门课也是我考研过程中必备的一门课程,因此,它作为一门核心必修课,我们都会很用心得听讲,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做了记录,从而为自己的考研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计量经济学的系统知识

计量经济学的定义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关心统计工具在经济问题与实证资料分析上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学理论提供对于经济现象逻辑一致的可能解释。因为人类行为和决策是复杂的过程,所以一个经济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理论。当研究者无法进行实验室的实验时,一个理论必须透过其预测与事实的比较来检验,计量经济学即为检验不同的理论和经济模型的估计提供统计工具。

在计量经济学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我认识到:变量间的关系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

其次有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统计检验与应用,包括:

我也学会了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法语最小二乘法。对于最小二乘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模型能最好的拟合样本数据,而对于最大似然估计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显然,这是从不同原理出发的两种参数估计方法。即:

1.一元回归模型:

关于拟合优度的检验,也就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被解释变量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平方和可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回归线,另一部分来自于随机势力。所以,我们用来自回归线的回归平方和占Y的总离差的平方和的比例来判断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这个比例,我们也较它可决系数,它的取值范围是0<=R2<=1。

关于变量的显着性检验,是要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的线性影响。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我们在进行变量显着性检验时所应用的方法主要是t检验。这在之前我们的概率论与统计学的课程中都有所涉及,不算是新的知识。

关于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的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概率包含这真是的参数值。这样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当我们希望缩小置信区间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增大样本容量和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2.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分析与一元回归分析的几点不同:

关于修正的可绝系数。我们可于发现,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这样就引出了我们这里说的调整的可绝系数。

关于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着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F检验的思想来自于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式:TSS=ESS+RSS。通过比较F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放宽基本假定模型

异方差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样本点,也就是相对于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随机干扰项具有不同的方差,那么检验异方差,也就是检验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与解释变量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还有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

经过这次对于案例回归分析,老师的指导,使得自己对于论文的查找和内容的筛选也得了不少学习,通过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很好的分析出各种不同因素对我们国内税收的增长情况,让我们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学习了更多的知识。

计量经济学心得 篇2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 具有如下特点:

1.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而产生的, 并不断发展完善。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再到凯恩斯经济学, 最后到当代西方经济学, 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过程, 其基本理论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

西方经济学由众多西方经济学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识观点构成的。如按其对市场机制作用认识上的不同可分为新旧古典经济学派和新旧凯恩斯学派;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派、经济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中, 有些是相互补充的, 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 如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在分析方法上不同, 但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结论。

3.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 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加以论证, 多为实证分析。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预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 既有抽象的概念, 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5. 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 进一步地说, 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并提出一些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因此,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系以及工科院校的管理系陆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 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但中国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大多是以现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编写而成, 只包括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此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忽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忽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等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认为西方经济学等于资产阶级理论, 等于反动的理论, 而采取一概否定, 一概排斥的态度, 往往在没有弄清问题情况下, 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 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学术视线, 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然而, 如今, 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 即本文提出的两个误区。更有甚者, 有的教师和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的现代经济学, 应以西方经济学来改造、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主张全盘地接收, 全盘照抄, 完全成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俘虏。这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经济学, 只有这样, 才能认清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错误的, 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避免走入学习的误区。

三、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学科流派众多, 学生难于区分差别。

西方经济学是中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在产生之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 关于同一经济问题, 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 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 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研究方法多样, 学生难于理解掌握。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 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 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 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 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 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 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3. 理论体系庞杂, 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

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 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 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 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 融会贯通, 分清知识脉络,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4. 知识体系更新迅速, 教师难于及时调整。

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 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 例如,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 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 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想法:

1.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网络里面有丰富的资源, 有大量的西方经济学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 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可以使枯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

2. 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体系。

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 经济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技巧, 而且, 更重要的是, 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科学合理、并能给予案例教学以充分重视的经济学教学体系, 是全面完成经济学教学目标和培养经济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 对加强和完善中国经济学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设想:一是明确经济学案例的选编原则;二是科学划分经济学案例的不同类型;三是科学组织经济学案例教学。

3. 素质教育与西方经济学教学结合:

(1)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3) 素质教育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考试制度的改进。

4.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既要进行静态分析又要进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基本区别在于, 前者不考虑时间因素, 而后者考虑时间因素, 换句话说, 静态分析考察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动态分析考察各种变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静态分析主要是一种横断面分析, 不涉及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变动。把均衡分析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三种分析工具: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静态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 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

五、注意西方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众多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而且它与其他很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课, 对其他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西方经济学与数学:

西方经济学以数学为工具, 大量采用数学的分析方法, 尤其是边际的分析方法。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边际”讲清楚了, 这样所有边际的概念, 像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核心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2. 西方经济学与心理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 人的心理在经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 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关于货币的需求动机理论等等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讲清楚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理解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白韬哲.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 (3) .

[2]刘西平.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1) .

计量经济学心得 篇3

【关键词】电能;系统;采集器;模式;数据

1.传统抄表系统的弊端

传统手动抄表在形式上基本都是以小区为单位,小区内的住户每家都安装有电表,抄表人员只有挨家挨户去抄取用电数据,但是随着抄表人员的时间不一致性,就会造成每个用户用电量都不是在同一时段,这样供电企业在用户用电量统计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同时统计的数据也不准确,容易造成纠纷。其次是这种抄表模式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在資源上造成了浪费。最后小区用电计量表基本都在一起,这样由于时间久了,供电线路也许会出现老化,短路现象,可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供电企业安排工作人员对各个用电单位进行定期巡查,这又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2.自动化抄表系统的组成

自动化抄表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和供电企业之间结合成一个供电收费的平台,根据数据采集然后电脑系统做出分析,可以及时准确地计算出用电量的多少,它主要是由采集器、电能表、集中器、数据传输系统、主站系统等几部分构成。

自动化抄表系统中的主要是采集电能表中反馈回来的用电数据,平常用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单表采集器,一种是多表采集器,单表采集器的数据比较单一,多表采集器可以同时采集多个电能表的数据信息,同时采集器要将所采集到的电能表中的数据信息反馈给集中器。

自动化抄表系统中的电能表主要是将标准的脉冲信号传输到采集器中,它的原理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可以准确计量各类电能表中的用电量信息,实现自主监控和自动抄表的功能。

集中器主要是根据自动抄表系统的要求完成最后的数据储存工作,将采集器反馈回的信息集中传输储存到主站数据库中,完成对采集器上个阶段电量冻结指令的执行,可以有效地将用电量自动储存在某个时间段内,完成用电数据的总结。

数据传输系统主要指的是集中器与主站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电话线作为传输媒介,也可以分为485总线和电力线载波两种通信方式。主站系统主要功能是能定期对电能表的用电数据进行统计,计量用电数据参数,在与供电企业的网络平台结合后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电费金额统计、电费收取工作。

3.电能计量对自动抄表系统的作用

3.1 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家用电器都离不开电能,工业生产也将电能作为主要能源,因此我们应更珍惜电能。传统的抄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更高层次的用电服务需求下,新型电力计量方式的出现替代了原有电能表的统计能力,有了自动抄表系统就可以同一时间将千家万户的用电数据同时传输到自动抄表系统数据库,从而进行分析处理。不仅能自动计算居民用电量,还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电费,并自动扣除,在用户余额不足时还可以自动提示用户,在线路出现报警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依靠自动抄表系统及时准确地定位事故地点,并及时维修。

3.2 提升电网企业管理能力

电力计量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将变电站、供电企业、用电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数据链,不会由于用户的多少影响供电企业对于用电数据统计的变化,这样就间接地提升了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对变电站产电和用户用电做到实时监控管理。

3.3 提升用电服务质量

传统的抄表方式在抄表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抄、误算的现象,而且在人员利用上造成了极大,自动化计量系统出现后就避免了这些问题,使用电统计更为及时准确,减少了客户的投诉率。

3.4 杜绝窃电事故的发生

在传统抄表方式中经常会发生用户窃电现象,在新型电力计量方式出现后就将人为因素杜绝了,在这个用电系统中完全是依靠网络终端进行操控的,采用实名制用电系统,自动化扣费系统,自主结算等先进技术,不仅提高了用户的用电质量,也保护了国家公有财产。

4.电力计量在自动抄表系统的未来发展

4.1 电力计量与无线网技术的结合运用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网络的存在,有时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在有线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电力计量方式与有线网的结合已经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是在未来发展中无线网必将弥补有线网中的一些弊端,同时电力计量方式与无线网的结合也会使自动抄表系统更为灵活、快捷准确,人们的用电质量也将会迎来另一个时代。

4.2 电力计量与蓝牙技术的应用

目前很多供电企业还是沿用红外线方式传输测试数据信息,这种方式在传输时间上存在着弊端,但是伴随着蓝牙技术的出现,可以攻克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技术难关,如果将蓝牙技术与电力计量相结合运用到自动抄表系统中,这样不仅会降低传输成本,还可以增强自动抄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3 电力计量与嵌入式系统的结合

传统的抄表系统主要是依靠人工监测并记录数据,随着社会要求的提高,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正在逐步代替传统抄表模式,电力计量设备结合嵌入式控制芯片完成了对水、电、煤气表的远程监控、实时记录等功能,在人力和物力上节省了开支,也是未来发展所必需的用电手段。

5.结语

改变传统抄表模式,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将电力营销计量应用到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部门在今后的用电管理方面也更为规范,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摆脱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不准确性,远程自动抄表系统通过对集中抄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分析,结合系统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加快系统研发和建设的速度,从而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使得低压电力集中抄表系统在电力营销中发挥切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勤兴.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智能节能服务中的应用[J].高科与产业化,2011,12(25).

[2]李广荣.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管理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10).

[3]邱玉春,徐平平.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性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1999(6).

经济学心得 篇4

在未接触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学充满好奇。同时我也对当今的经济制度充满好奇,在这个经济动荡的时代,到底谁会是当代凯恩斯,到底哪种经济体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中国经济能否在惊涛骇浪之中继续全速前进,这一切让我对经济充满渴望。

经济学基础的第一节课,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接着从经济学的出发点,让我们知道了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又让我们了解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从最基础入手,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经济学。

但是在接下来的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已没有了第一周的热情,但也并没有失去兴趣。这是因为经济学既深奥又浅显,浅显的是经济学反应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买卖问题,深奥的是它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深奥的理论表达出来。虽然一开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学经济危机的案例和各种经济制度,但是我也明白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很不足,还没有能力去分析那些问题。

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深,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很多很抽象的概念及经济规律。我也真正了解到要想学好经济学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熟悉经济术语及其概念,理解经济规律及现象。有时候也会觉得他很枯燥,有着太多烦人的知识还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消化,但是当你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有意思,用经济的知识可以科学的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理所当然的经济现象。例如,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越高销售量越多?为什么有些垄断商品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为什么有些不盈的利企业还要继续经营?你也许心里明白所以然,但是你能科学而条理的解释吗?这时就要用经济学思维来解释这一切。经济学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市场经济进行考察,其实整本书就是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来划分的。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考察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阐述成本既定条件下的最大化问题,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第三章弹性理论,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五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第六章厂商行为理论;宏观经济学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萧条、通货膨胀两大经济难题,阐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和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问题,包括第八章宏观经济学概论,第九章长期经济增长,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三章货币与经济,第十四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政策目标。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宏观经济学,老师让我们开展了一次对通货膨胀的调查,使我明白通货膨胀的原因其实有多方面:(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四)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原因有多方面,而面对通货膨胀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对货币的调节,以及相关的财政政策。现在学完了微观经济学,其中重要的理论有需求、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以及厂商均衡理论。这里面有很多难点,像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效应分析法,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以及各种市场上的厂商均衡等等。另外,我们还要计算经济问题,掌握理解几何曲线的意义。这些都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不过好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非常耐心,在我们不懂的地方她会多讲几遍,并且结合着许多实例,为我们生动的全面阐释其中的知识。

老师的耐心而生动授课方法以及她的教学态度对我们学好这一门课有着很大的帮助,她不允许我们随意缺课,严格要求我们的课后作业并会每次上课前抽查我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激励我们在课下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有时会结合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实例,有时会为我们分析现在的经济形势,这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我们的学习。“严师出高徒”,的确,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但又不似高中时那般给我们诸多压力,虽然现在倡导自主学习,严师也越来越少,但是我还是希望老师能有时候为我们营造一个紧张的气氛,这样对自己的学业帮助会更大。正如只有恶劣的环境才能塑造出坚韧的脊梁,而我感觉身在大学这样一个安逸的小型社会中自己已经退化好多了。

经济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小的方面来讲它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的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消费和投资。我们可以运用经济学知识科学分析对当今最热门的股市行情,确定应该抛售哪只股,应该购进哪只股:也可以预测市场行情,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从而为我们获取最大利润。从大的方面讲经济学能帮助我们理解许多公司企业的经济行为,了解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以及清楚经济危机的原因。08年由于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这对中国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这一把双刃剑,许多公司积极的做出投资决策,然而并不是所有决策都是明智的,面对着金融乱世,国内企业大都跃跃欲试想进军国外市场,收购国外企业,难道这些做法都是正确的吗?这就需要我们经济学知识去深入透析。

中国计量学院学习心得 篇5

2014年5月26日至30日我在杭州中国计量学院参加了一周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受益非浅,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国计量学院简介

中国计量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休闲胜地——杭州,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学校在下沙高教园区拥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80余亩。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等11个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现设有19个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4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40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学生7000余人、各类在册成教学生4000余人。有1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6个浙江省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2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计量学院治学严谨,学风浓郁,建校至今,共培养了近5万名毕业生,为国家质检行业系统输入了大批人才。在这里,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计量精神濡染着一代代计量人,为我国的质检行业系统的腾飞奋斗不止。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迅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计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中国计量学院优秀的师资队伍、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行业影响和系统合作关系,积极发挥学校拥有的计量、标准化、质量工程、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安全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在岗培训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促进知识更新和人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努力成为国家质检事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为中国的质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个人学习情况

在短短几天的学习中,我听取了多位全国知名教授专家讲授的“服务型社会背景下的计量法制管理、计量文化、计量测试技术若干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沟通应对、团队文化建设、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及品鉴”等专题讲座。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就像人们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做不到和他们一样,但我愿意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其中很多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服务型社会背景下的计量法制管理课程中强调了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计量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工农业生产的“耳目”;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官”;是人类安全、健康的“忠诚卫士”;是科学研究的得力“助手”;是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这让我身为一个计量人倍感自豪。计量文化课程讲述了计量从古代到现代,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度量衡到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史,计量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国计量学院的校训“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校风“严格严谨,求实求新”,学风“励志笃学,求真诚行”等都精确的描述了计量人的精神。团队文化建设课程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案例讲述了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的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等组织价值观。而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课程让我学会如何缓解压力,提高自信,控制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学习、工作更有效率。

三、学习的心得体会

1、学习使人进步,学习开启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有端正的态度,才能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着眼实际,紧紧围绕当前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使自身素质尽快更新;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在立足本岗位、履行好本岗位职责的同时,认真研究和解决岗位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有长远的目光、规划和创新精神,才能为本部门的发展提供好的建议和措施;也只有不断的跟进业务的更新变化,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局面,沉着应对,用学过的业务知识去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发展。

2、正确的认知他人的情绪背后的出发点,改善人际交流的模式,令学习、工作更愉快,同事相处更和谐。掌握有效的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的方法,保持积极正面的心态。

3、丰富的授课内容,灵活的授课方式,这次培训涉及专业以外的许多方面,既有团队意识与自我塑造,也有国家公务人员心理问题及其调适,较为切合当前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与心理压力的实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压力。

四、对事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在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同志们虽不乏尽职尽责、辛勤劳作之人,但也不可否认仍存在部分人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或没有集体观念只计较个人得失之辈,相互之间没有互敬互爱的品质。这当然不是个别人造成的,而是长久以来,没有养成互相交流工作、交流生活、互相关心的好习惯,也没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长此以往,我们的事业不但不会得到发展,还将会倒退!如何能改变这个现状是现在的当务之急。

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6

生活中处处有经济,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我们自身和以后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学期的经济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下面几点我对学习经济学的心得与体会:

⑴图表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熟悉书上的图形,要懂得图形中的横纵坐标代表什么,曲线是怎么来的,交叉点又代表什么意思。

⑵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

对于概念首先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较灵活的运用。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

⑶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

㈠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样整个微观经济学的框架就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同时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把握还有利于比较分析不同的内容。只要我们知道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就能比较对应来掌握这两部分,消费者行为理论从理性人假说出发(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运用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来推导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也是从理性人假说出发(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运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来推导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这样我们还可以比较等产量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比较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等。

㈡对于宏观经济学来说,其逻辑结构相对比较容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因而从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一个市场即产品市场来扩张到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来决定国民收入,而ad—as模型则是 在is—lm模型中加入第三个市场劳动力市场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则是将经济从封闭扩展为开放经济。经济增长理论则是从动态来考察均衡国民收入的实现。

⑷掌握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

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这对于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⑸扩展经济学视野多看一些经济学著作。它们帮助我们扩充视野和知识面,也能横好的领悟和深入到经济学的学习之中。且我们可以把经济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道理。比如,均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一种均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事业、家庭、自身修养等方面的均衡;还有弹性理论,弹性不等于没有规则,不同弹性的就等于不同性格的人,任何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前提是你要有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原则和底线。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正确的,做企业和做事业不一样,有时候企业的经营必须要学会舍得,尤其在中国更是这样,要有战略和远见!

最后,经济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主导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不知不觉的却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益处。小则可以解决“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碎事,节省开支;大则可以借鉴其中有效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之为我所用,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的大变革时代,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生活是很有用的,也可以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篇二:经济学心得

经济学心得体会 01110901 李浩

先说一下以前对经济学的认识。在大一下学期,我选择了《生活中的经济学》这门课。在宋宪萍老师的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经济学,就在我们平常的小事中,大到爸妈以及亲朋好友热衷的投资和炒股,小到我们自己平常的记账理财,甚至还有商场里的促销手段,以及生活中的很多细微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可是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也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也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用方形容器装牛奶便提高了收益。再如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等等等等,全都可以用大众心理学和经济学来解释了。

但是,宋老师的课我并没有太多的去听,故没有获取太多的经济学知识,只有仅有的一点而已,或许是因为老师讲课的风格问题吧。从刘老师的课上,我觉得给我感触最大的,还应该说是两个尺度: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我们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发展问题。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都可以用这两个尺度来衡量它的发展状况。一个国家gdp的高速增长,从西方普遍认同的真理尺度来衡量,它确实是发展了;但是用价值尺度来衡量,人的素质素养并不一定跟上了发展的节奏,而且很可能是倒退了。而人的发展,虽然说在短期内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滞后的人的发展必定会带来经济的衰败,而且很可能是无法挽回的结局。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采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发展战略。

谈到发展问题,就想到老师给我们讲到的从前的ford集团和现在的富士康集团,两个截然不同处境的大企业。前者采用分工的企业管理方式,从生产率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它确实是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出的产值获得了显著提升,使其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高额的利润。不变的工作时间,提高的工作效率,那么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就增大了,因此企业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就极大地提高了。同时,新兴的的分工方式,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超额剩余价值。因此,我们就看到了ford集团因分工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较而言,富士康集团同样采取了这种模式,但是结果却又是另一番景象:13名员工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相继跳楼。这个现象,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这种分工模式导致的。首先,分工正如ford集团一样,也提高了相对剩余价值,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分工的企业生产模式已经普及,故企业只能赚取工人创造的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ford集团以前那么高了,再加上富士康集团处在产业链的加工生产环节,所获取的利润是极其低下的,所以企业极大地压低中国员工的工资。其次,中国人口众多,大学生普及,如此少的就业岗位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工人们一边要承受就业压力,一边还要承受公司对员工的工资压榨和束缚的人生自由,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我们再从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分工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了竞争力,这在真理尺度的衡量下

是可取的;但用价值的尺度来衡量,企业的员工自身的发展却受到了束缚,甚至可以说是退化,每个员工被变相的当做了“机器”,重复着简单的机械动作,大脑的思维也基本上停止了。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富士康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其出现跳楼事件的根本原因。ford集团没有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是分工模式刚开始,ford集团赚取了巨大的超额剩余价值,因此它提高了工人们的工资,满足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形式,也对公司的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适应性,因此短期内没有出现富士康这种悲惨的局面。

这是通过课堂上,刘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来对问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我觉得经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及平常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生活当中,经济学一定能帮助我更清楚的来看待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而受益终生。篇三:学习经济学的个人体会】

学习经济学的个人体会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普世的显学,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已经十分明显,我对自己能够了解和学习经济学原理感到庆幸。借助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虽然所知远不及其皮毛,但学习之后,仍尚有些许浅薄的个人感受和认识,在此作一个简短的总结。我认为对西方经济学原理学习之后应该要明了三个问题,即:(1)什么是经济学,(2)经济学的基本概要,(3)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

首先,经济学是什么。对于经济学的定义有多种多样。我国古人将经济释意为经世济民。西方学者的解释则更多。二十世纪初,琼.罗宾逊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一书给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给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使用可以其他用途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和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经济学是为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这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具体而言,他要解决一下问题:(1)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生产多少(how much)。(2)怎样(how)进行生产(3)为谁(for whom)生产。其次,经济学的基本概要。以经济学的历史时期划分,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以下阶段:古代的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近代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因其研究对像的范围不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的,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社会的经济资源被用来生产那些产品,生产多少及采用什么生产方法,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经济资源的配置问题。而资源配置又是这样决定的:厂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如何生产则由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成本与收益关系来决定,为谁生产则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微观经济学中包含:(1)需求和供给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理论(4)成本理论(5)市场理论(6)生产要素定价理论(7)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学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用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几个根本问题:一是充分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一国的总产量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

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是一条主线。宏观经济理论包括:(1)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6)经济增长理论(7)经济周期理论(8)经济政策(9)开放条件的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有研究对象,二者的联系相互渗透,日益紧密。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1)学习经济学有有助于理解所生活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经济学是研究人们之间如何通过交易活动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科学。学习了经济学,我渐渐明 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使每个“经济人”为大家服务,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状态。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不是去惟利是图,而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2)学经济学有助于个人作出正确决策。在人生中我们面临需多经济决策,我们学习经济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从而避免决策失误。(3)学习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政府政策的好处。生活在社会中,政府决策的好坏关系到各个公民的的利益,通过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政府的决策,使我们明白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政府该做什么,什么不该做。正因为如此,每个公民都应该学习经济学原理。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我们也能够明了其中原由,懂得汇率是如何决定的,汇率的变化与外贸的关系等多方面基础知识。(4)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公民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公民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合格的公民了解市场经济是非常必要的,经济学给人以理性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在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桑巴特那里,资本主义精神是由企业精神和市民精神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心情。市民精神首先表现为对遵守契约,把对契约的忠诚当作一种最主要的社会道德。市民精神还表现为正确的计算和冷静思考和选择。现代公民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

经济学没有提供解决现实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技巧。我们学习经济学提高了自身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掌握经济规律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能成为经济学家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接受一定的经济学基本知识的培养,促进民众向现代公民的转变,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我想这就是经济学的最大普世价值所在。篇四:发展经济学心得体会

发展经济学心得体会

通过刚开始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考:

一、中国现在还个十足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民任重而道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总是认为中国已经很发达了。有繁华的城市,有众多的大学,有歼十战机,有东风导弹,有世界第二的gdp,还有充裕的外汇储备„„但是通过本篇的学习,我发现我的观点很荒谬。我只看了表面。而忽视了内在。我们虽然有牛逼的城市,但我的老家依然贫穷;我们虽然有极多的高校,但是我们的科技实力却依然落后;我们的gdp虽然是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人均是第106;我们虽然有歼十战机,用的却是俄国的发动机;„„

李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发展中国家有如下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我认为我国具有以上的绝大部分特征,当看到农民工的饮食和住宿条件,就没有人敢说我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不错;我们倒数的gdp 排名就证明了我们的生产率也不咋样;面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我们没有占有太大优势,也证明了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是很如意„„ 总之,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我国还亟待发展,愿吾辈青年发奋图强。

二、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以前我认为经济增长了就是经济发展了。但是通过本篇的学习,我发现我错了。

李老师讲到:熊彼特所界定的经济发展,增长只是量变,而发展是一种质变,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他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体系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实业家,也就是企业家。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直到鸦片战争,我国经济一直在增长,可从未发展。国家内还没有生产方式的创新,也没有企业家。

所以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注意到gdp的增长,更要注意到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创新,直观地表现为企业家的培养。

三、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在近现代的发展中都没落了呢?中国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在古代是多么地辉煌,我们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的多,为什么我们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很迟缓?我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找出答案。篇五: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一学生,我学习到了由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说实话我真的觉的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学习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还是以我自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以及我至今学到和掌握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程度来说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推理性极强的科学,在学习它的时候不仅仅要牢记它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她的推导证明方法等,这样的话我才能又知道其然,还知道其所以然。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却占着重要的位置。首先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课本中介绍了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利润。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它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它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全部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全部生 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结果而出现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微观可概括为供求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应该是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规律是产品价格提高,则对产品需求量减少,而产品供给量增加;(贵了人就不买了,那么就会使供给的数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则对产品需求量增加,而产品供给量减少。但供求量的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如何?这就是价格弹性问题。为什么对不同商品需求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消费行为理论,一般称为效用理论,(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个馒头觉得很舒服,吃十个就难受了)这也是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同商品供给弹性不同,这就要研究生产要素组合和成本分析,这就是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如果考虑到不同市场类型条件下的厂商最佳产量,就是厂商均衡,亦称市场理论。分配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价格问题,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确定就是分配问题。学习高鸿业的这本《西方经济学 》,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它不是简单地介绍西方经济学,也不是简单地介绍微观经济学的,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直觉,使学生通过本书的训练,逐渐形成经济通或者如书中所提到的经济自然主义者的思考方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件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或能够看出这些事件的经济含

义,经济学只有真正的运用与生活中,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

就如前一阵我们国内出现的抢盐**,核辐射说法的大肆散播,弄的人心惶惶,太可怕了,一夜之间,这个小市场的食盐一售而空,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很多大城市也出现抢购食盐,食盐短缺的现象。用经济学来分析,原因有两点。第一,人们对于市场上的食盐的需求量增加,食盐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都有所上升。第二,由于核泄漏导致食盐生产的影响,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这都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产物,但是完全依靠市场的调节机制不一定得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食盐作为必须品。如果政府不出面调节,那么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此看来,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在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管制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供求不平衡,所以政府应该负起责任来,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缓解抢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我举得这个例子只是经济学中最浅显的最基本的例子和理论。根据我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说,我觉得至今我学的这本书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点就打个比方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大概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函数),tp,mp,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等生产曲线,等成本线等等等等,只有好好的掌握和理解了这 些知识点,课后再找些相关的习题相应的巩固一下,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新思考 篇7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信息化和全球化。社会需要更多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特别需要拥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这就对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已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近几年, 为了满足现阶段人才的需求, 各高校的经济类、管理类的专业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善, 但也有不足之处。笔者讲授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 掌握好计量经济学知识与应用, 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故本文将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计量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 历经80余年的丰富和发展, 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内容体系, 现已在经济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 于1979年3月, 我国首次成立了“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起步较晚, 之后逐渐得到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课程, 于1980年前后在我国高校中逐渐开设。1998年7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本科生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本科阶段, 《计量经济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3~4学分。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能够建立和应用实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在程度上虽有差异, 但是基本上都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目前, 随着经济学的国际化和前沿化,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各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 已被应用到我国经济发展等各种实际问题中。

1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存在对计量经济学的不合理认识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部分经济学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产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 主要介绍理论方法, 除了一些课后习题和文中例题外, 几乎没有关于结合理论进行应用的专门章节, 即使有也特别老旧。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国外教材也是如此设计。然而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国外的经典教材。此外, 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适用于欧美的经济情况, 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和补充。而且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 看不到它与经济学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就更加难以理解它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应用数学类课程, 这种想法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 致使部分学生反感这门课程。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数学、统计学、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知识,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数学推理, 使得学生将计量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课进行学习, 因此达不到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无法使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过多的强调理论公式的推导, 使得计量经济学很难被经济学类的学生接受, 陷入理论推导的怪圈, 降低了经济现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学生属于经济学类专业, 此专业中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文科生。而对于文科生而言, 数学基础会稍微差一些, 对数学敏感性较差, 逻辑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较低。因此, 当接触到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时, 若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不难很难理解到理论计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难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证研究。大部分学生就会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统计学或者数学, 对其自身经济学科而言是不需要的。这种负面思想也会影响到下届学生。

1.2 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 计量经济学每学期54学时, 因为课时有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着重理论课程方法的介绍, 而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当前, 我校计量经济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基础课程为主, 而对于处理实际经济问题涉及较少。原因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绍理论及其推导;第二, 如果讲授计量经济学的应用, 则需要如下过程:首先建立或选择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应的数据;其次对模型进行检验并进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自相关等计量经济学检验, 然后使用学到的计量经济学理论估计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估计参数后, 利用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 例如, 经济现象的分析, 政策建议, 经济预测等。而计量经济学设定的课程学时较少, 课时有限, 故不能完成此种程度的教学任务。

Eviews等相关计量经济学软件是在实际应用分析常用的统计软件,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由于课时有限, 学生上机进行实际软件操作的机会少, 训练不足,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后出现不会应用的问题。实验环节在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 经济管理类的实验环节比理工类要薄弱很多。另外, 为了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 近年各高校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应用。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主, 板书为副, 这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 但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思考负担和思维强度, 使得学生对必要的需要数理推导的理论部分无法理解深刻。

1.3 教材内容分布不合理

现阶段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介绍, 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介绍的较少。学生在刚接触计量经济学时, 就会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数学符号, 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学完计量经济学后, 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 大量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符号并没有统一, 同一术语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号, 使学生眼花缭乱, 不知从何入手。

2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 具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学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了解, 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效果, 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笔者根据自己数年的教学经验, 有下面几点建议。

2.1 教师应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应用并重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经济学家RagnarFrisch作为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33年曾经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中对于经济学数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即使部分经济理论有数量特征的, 但经济统计学、一般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也不能将计量经济学简单地看作是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将其结合着理解, 我们才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本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统计学、或者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应用, 而应将其看作一门在经济学科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其次, 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笼统的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部分。理论计量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 以数学推理为基础, 强调理论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侧重理论的应用, 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教学中, 尤其应侧重结合我国国情, 设计相关的实例分析教学, 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应用模型, 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理解和训练。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论来设计。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理, 就具备了解决经济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中, 应当坚持应用和理论并重, 着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案例, 加深对计量理论的理解程度。

再次, 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 思路是优于数学过程而更加需要重视的部分。描述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离不开抽象的数学语言叙述过程, 但让本科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数学过程, 一方面是具有难度的, 另一方面, 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从而掌握详尽的数学推导过程。而有限的时间内,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建立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思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思路。例如, 某一种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 其思路的关键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壮大的学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 能够建立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尤为重要。是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的感受到淘汰旧的理论方法的原因以及发展新的理论方法的驱动力, 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灌输。比如新产生的方法怎样突破旧的理论框架, 解决了原来没有考虑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框架和思路, 因为思路不仅反映了方法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更主要的是学生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这些, 才可能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所以, 在整个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应该秉承这一思想, 给学生介绍整个计量经济学体系的脉络。掌握好这个总的脉络, 就能够提纲挈领, 提高对计量经济学的整体认识。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软件, 积极挖掘学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从而安排相应的结合其专业的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同时, 能够很好的将计量理论应用于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理论计量的理解和认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在课堂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并且切身体会到计量经济学在其相应专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学校应该在原54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课时, 增加的课时用于是学生掌握必要的经济和统计学软件的使用。使得同学不仅学完统计检验、参数估计等理论基础知识, 而且能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由于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的经济例子、软件操作, 经济理论分离, 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在授课时应选用一种软件, 比如Eviews, 在讲授完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后, 结合具体的经济实例, 首先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来实现相应的理论结果, 不需要解释为什么使用软件, 只是让同学知道软件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简单的工具。比如, 在学完前几章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然后使用Eviews软件完成参数的估计和检验, 最后让学生对所得到的估计和检验结果做合理的解释, 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习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而且也提高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能力。

2.3 教材内容存在问题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应该进行符号和内容统一, 对于一些内容不同的理解应该给于详尽的解释。;其次, 教材的编写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区分, 对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 建议删除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结论所需要的数学推导过程, 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而对于研究生教材, 不仅要着重详尽数学推导过程, 也要注重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内涵的理解, 同时也不能放弃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最后, 无论本科生教材, 还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进最前沿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这样,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结语

总之,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也是现代经济学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经济学课程。随着理论计量方法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计量经济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早已成为定量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在未来这门学科仍然快速的吸收他学科的产生的新理论而迅速的结合经济学原理, 产生自己的新的方法论, 因此, 计量经济学对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作为这门课程的教师, 应该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改进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输入式教育改成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 避免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发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计量经学理论方法与实际经济案例, 统计软件相结合, 让同学更好地体会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研究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程, 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来研究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 因而在中国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 中国计量经济学发展起来之前,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导致很多教师对计量经济学这门交叉学科课程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差距。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很多新要求。故将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历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提出在本科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教师需要重视和处理好经济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深入理解模型思路与数学过程的关系, 重视计量经济学软件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材内容设计应按照不同的层次学生教学需要加以区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子奈, 潘文卿.计量经济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

[2]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 2007, (5) .

计量经济学心得 篇8

关键词:空间计量学;经济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9-01

引言

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欧洲的国家就对空间经济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到二十一世纪,由于对空间计量经济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其应用的领域也慢慢增大了,计量经济学逐渐变成了经济的主流趋势,而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运用领域更是相当广泛,比如,在过去有区域经济、房地产以及经济地理等专业化的领域,现在有经济法,主要包括劳动方面的、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学方面的、还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应用。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对于空间计量学的相关概念最开始是在1979年被提出来的,但是只是进行表面上的划分,并没有具体的定义。等到1974年时,在荷兰的统计协会上,有人对空间计量的经济学概念进行了明确的概括。不久之后,1988年又有人提出了新的概念:在对区域进行模拟分析中,对由于空间的一些因素而导致的特性的变化的相关方法以及技术,对由于空间的一些因素变化而对研究的领域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明确回答。由于国内外对空间计量的经济学进行研究,使得空间计量的软件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以及快速发展。

(一)对国外发展现状的研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有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而且他们的研究被称为是当时最早开始研究这个学科的。在1970年,又有几名地理研究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更加深入地对空间模型在设定以及评估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不久之后,在1999年,Rey又对美国的人口在将近七十年的时间内的人均收入的收敛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验证了空间的相关性对统计学的影响非常重大;然后就是到了2003年,又有人开展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欧共体在1980年到1995年这几年间的空间俱乐部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上在数据上显示,南区俱乐部和北区俱乐部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分区俱乐部,而且还发现了由于空间的误差模型对南北俱乐部所产生了空间趋同性。

(二)对国外发展现状的研究。

最近几年,我国在空间计量上的研究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在地理学方面有所研究的吴玉鸣学者,运用空间计量学的知识对我国的省市区域展开了数据分析关于集聚增长的原因方面;不久,陈晓玲等学者又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的空间之间进行了相关性的数据分析,在此之后,对于空间计量的经济学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

二、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应用性分析

(一)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在国外的研究。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空间计量经济的研究不断加深,在很多的领域度涉及到空间经济计量学,而且成果显著。

1.在公共经济学的领域:通过对空间概念模型的建立来对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环境下的条约参与度的博弈进行分析。

2.在區域和城市的经济学领域: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对德国的城市以及美国各大洲的财政的溢出进行了分析并对预算进行了研究。

3.在房地产商经济学的领域: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原理研究了地理位置对房价的影响;对美国的一些海岸,进行住房空气质量的好坏与购买房子的消费者对于边际的支付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4.在劳动经济学的领域:分析和研究了欧盟地区的劳动参与比例的差异性,并提出国家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在国内的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空间计量经济学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并且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多个领域被应用:

1.对经济的增长方面进行分析:(2007)等人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检验,首次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国内的实际研究中;另外,吴玉鸣(2007)等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趋同和空间聚集模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钱晓烨等(2010)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对公共的财政方面进行分析:在2008年,余可在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上主要对地域性的财政支出的结构和区域性的经济做了对比研究;2008年,康锋莉也发现了,在地理上相似的省份在税收的竞争中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3.对产业的组织方面进行分析:柯善咨和姚德龙(2008)通过调查和研究证明了,在相邻的城市之间,工业集聚与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粘滞性和连续性,这项研究充分体现了空间计量经济学在产业组织方面的充分应用;张超(2010)主要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装备制造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理;任英华等(2010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中国大陆的28个省份的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及作用。

三、空间计量的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普遍,因此经济体之间的影响的程度也加深了,而与此同时,经济数据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也在不断增加,而对于处理一些和空间或者距离有关的经济数据,均离不开空间计量学,因此,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乐观的。

结语

结合上文可知,最近几年来,空间经济学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都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学术界,空间数据的数据更新的理论以及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同时,由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金融市场,空间经济学的发展空间也非常大,这将对研究以及分析金融市场带来有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姚鹏.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最新进展[J]. 经济学家. 2014(07).

[2]向永辉.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应用[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3]杨开忠,冯等田,沈体雁.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开发研究. 2011(02).

[4]李子奈. 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 经济学动态. 2010(11).

上一篇: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下一篇:航天梦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