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矿区中的作用(精选9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工作最终就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上至党和国家政府,下至各工矿商贸企业,无不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尤其是在目前高危险行业中排在首位的煤炭企业,更是制定了许多制度、措施,利用了各种途径,采用了多种形式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就是一个通过安全舆论宣传、氛围营造,安全理念、安全知识等在煤矿广大职工中的宣灌、渗透,使职工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宣传阵地。新时期,随着煤矿企业逐渐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煤矿机械化采煤水平的不断提升,职工素养不断提高,安全宣传教育也应适应新形势亟需创新。笔者试从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创新方面,来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促进矿区和谐。
一.以三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途径。1.安全宣传教育要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相结合。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企业有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的效果如何,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宣传教育是党和国家安全管理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落实的有力的舆论宣传武器,使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真正担负起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2.安全宣传教育要与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发展是硬道理,从科学发展观来讲,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才是硬道理。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有很多、载体也很多,但是,无论通过文化建设、构建安全教育体系也好,通过文体活动、安全论坛也好,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这个目标结合起来。
3.安全宣传教育要与广大职工个人切身利益、个人价值追求相结合。职工和企业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可以是经济利益、精神利益,也可以是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安全宣传教育要从关心职工各方面的利益出发,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让职工逐渐从被动安全向主动汲取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自保互保安全方向转变。
二.以三贴近的原则拓宽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夯实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消除安全教育盲区,扩大覆盖面,是安全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煤矿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煤矿生产就是与大自然作斗争,工作面的条件千变万化,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道难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在煤矿企业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就要针对每一人、每一处、每一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做工作,充分利用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建立一套纵深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使哪里有职工,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2.以安全文化系统推进为契机,紧扣安全目标,严抓理念渗透,注重氛围营造,是安全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有效途径。2006年,蒲白矿务局加入了中煤政研会安全文化系统推进课题组,并构建了蒲白特色的一本三化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白水煤矿在推广一本三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安全目标愿景、安全理念的设计提炼、宣灌渗透。从矿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班组长、职工四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安全目标、理念设计提炼,并安排包片人员对各自包片分管的干部职工进行安全目标、理念的诠释、宣灌、渗透,使全矿职工人人有安全理念,人人有奋斗目标。二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视听觉识别系统,营造浓郁的安全氛围。安全视听觉识别系统就是以表示安全方面的、醒目而形象的视觉听觉感知信息通过对视听觉的冲击力来提醒职工注意及对危险的识别认知。白水煤矿通过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安全漫画长廊,在全矿职工中普及《蒲白安全之歌》,另外,进一步完善井下安全标识系统等等,在全矿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通过组织理论考试、实践演练等,加强广大职工对安全知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的学习、理解、应用,提高了职工自保、互保安全的能力。四是做好安全文化系统推进过程中阶段性、总结性工作及典型人物、事迹的对外新闻报道,使安全文化系统推进不断总结出新经验,不断形成新成果。
3.大力开展群众全员参与性的文体活动,让职工讲自己想说的话,演自己身边的戏,是安全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安全宣传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贴近职工、贴近一线、贴近生活。全年要不间断的组织开展安全专题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群
众性安全论坛、安全献计献策活动,尽量让职工全员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安全重不重要、安全为了什么、安全怎么做等等让职工自己体会、自己来讲、自己来演。另外,工会还要充分发挥群监网的协管作用,积极开展家属帮教、节日慰问、亲人叮嘱等活动,是全矿职工家属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
4.围绕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努力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是安全宣传教育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同职工个人的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安全宣传教育就是要通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让职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职工思想上对学习的认识。新形势下,煤矿企业的矿井设备装备水平已逐步提升,企业管理也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这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职工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学习中要技术,从学习中要安全。二是要制定配套的学习培训计划。学习型企业创建中有一条重要理念就是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企业要为职工的学习、培训教育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建立激励机制。使职工从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面台阶式逐步提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以安全出效益,以安全促发展,以安全建和谐。
5.立标杆,树典型,争先进,是安全宣传教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白水煤矿一直以来都很注重以树立标杆、典型引路正面引导职工争先创优。尤其是近年来创建的安全之星的评选、岗位标兵的举荐,优秀班组长的评选,党员模范岗的确立等等,不仅通过多种形式对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在矿区形成了人人崇尚先
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另外还通过对先进人物予以物质奖励、提供发展机遇,激励企业职工以先进为荣,争当先进。
安全宣传教育是保障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方法和途径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安全宣传教育这块阵地,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构建和谐矿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5 页 共 5 页
教育细节的提出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即学生年龄一般在12~16岁之间, 是青春期发育的初期阶段, 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半成熟、变化大、起伏大, 加之社会的不良风气等都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影响。教育细节的提出符合教育规律即教育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教育与教育客体的联系;教育管理与教育的联系;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的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联系等。这些二元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才是教育规律的所在。教育细节的提出符合《国学》思想, 责善勿过高, 当思其可丛, 攻恶勿太严, 要使其可受;爱人者, 人恒爱, 敬人者, 人恒敬;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 亲戚不悦, 无务外交, 事不始终, 无务多业, 这些观点都是我们教育细节的根基, 也充分说明了细节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细节的积累是教师对学生大爱无痕的记载, 是师生互敬的桥梁, 那么教育细节可从那几方面入手呢?表扬型, 如跳绳练习回来, 你腼腆的对我说:“老师, 我跳不好, 怕给咱们班减分, 你把跳绳借给我行吗?我想回家自己练练。”可爱的小伙子, 你要强的性格真让我感动, 没想到, 你样样做得都不比别人差。我想相信你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出色。这是写给一位男生的。批评型, 如今天在上数学课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在专心地看书, 我看到你和李一冰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 我悄悄地走过去。发现我站在你的旁边, 你急忙抬起头, 不停地说:“我错了, 我错了, 老师我一定改。”我看到你诚恳的样子, 怎么又忍心说下去呢?于是我只是用眼神告诉你:“再不能这样了!”然后我又走到讲台前继续讲起课来。后来你坐在那专心地听起课来。善意的批评型, 如你低着头走进办公室, 让我觉得好像犯了错的孩子, 声音小的恐怕只有你自己听得到:“老师, 我捡到一个胸卡。”我是在看到了胸卡才听懂了你所说的话。然后轻轻的走出了办公室, 根本就像没听到我的表扬一样。益林, 抬起你的头, 挺起你的胸, 这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 这是一种拾金不昧的美德。你的身上有很多优点, 干吗老是羞于见人呢?你正处于阳光灿烂的年龄, 把你的青春活力展现出来, 让我, 让同学们看到一个青春四溢, 阳光灿烂的女孩。关心型, 如“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而是铺满荆棘, 只是自己亲手去铲除他们, 才会使自己的未来拥有宽广的道路。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其实贫困也能创造奇迹。”
你一定对这几句话非常熟悉, 因为她们就摘自你所写的这篇《贫困也是一种磨练》, 初读, 让我这名老师汗颜, 直到这时, 我才知道你家境的贫寒, 我太粗心了, 你每天奔走于家务和学习之间, 是何等的不易, 很多与你同龄的孩子还在享受着娇纵和放任, 而你却早已成为了家庭的主人。不仅如此, 你利用仅有的时间, 挤压仅有的时间, 硬是坚持班级第一名。虽然生活给予你太多的磨难, 但是你毫无怨言, 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用自己顽强的意志成就自己的大学梦。不经历风雨, 又怎能见彩虹, 我相信雨后的彩虹才会更美丽。违心责备型, 如你低着头, 躬着背, 弯着腰, 用力地一步步向后移动, 远看还以为你在搬动什么东西, 靠近一看, 原来你手里拿着笤帚在卖力的扫地, 因为下雨的原因, 地上满是泥土, 干了以后, 就只剩下土了, 如果轻轻地扫就会尘土飞扬, 因此你才用力地一下一下地拉着扫, 真够细心的。可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呢?我问你其他值日生呢?你说:“这点小事还用得着值日生?”对呀, 我才想起今天不该你值日啊。在全员管理中你是负责卫生的, 你又是班里的卫生委员, 自从把卫生工作交给你, 你就真正地成为了我的小助手, 你干得真棒, 卫生工作交给你, 我放心。殷切期望型, 如运动会上, 只见你手拍篮球, 大步流星向目的地跑去, 拍球的动作协调而优美, 跑得又快又稳, 已经早把其他班的同学落在了后面, 真没想到, 平时少言寡语的你还有这么一手。这一手露得让我大吃一惊, 还有多少是老师不知道的?在学习上还准备给我露一手吗?真希望你这次期中考试能让我大开眼界!像运动会上带球跑步一样运用自如, 在学习的赛场上, 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三步上篮。激励型, 如你的《心灵相约》摆在我的面前, 字写得虽然不能称之为漂亮, 但很认真, 设计不能算是完美, 但很用心, 回复的措辞不能说委婉动听, 但很真诚。你让我感动, 多少次疾言厉色, 多少次大声训斥, 我都没有看到你的用心, 都没能看懂你的心。你学会了感动, 也学会了感动别人。为这次你的优秀喝彩, 为这次你的用心鼓掌, 把这份心意用在学习上, 你的成绩一定会给我带来更大的惊喜。
细节教育的实施为什么能够促进和谐班级的形成呢?教育细节的实施是加深师生感情的桥梁, 达到心灵相约的境界, 师生情可以得到升华。教育细节的实施能够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向上, 让每个学生勇往直前。教育细节的实施加深了同学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育细节的实施对班级合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细节的实施让每位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教育细节的实施使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闪光点。因此说教育细节的实施促进和谐班级的形成, 它是一条成功之路。
细节教育就如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位学生的心田, 学生们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实践证明, 这一措施是成功的。一年来, 我们每个班集体都是班风正、学风浓、师生敬、素质高。正所谓春雨换秋实。
摘要:我校围绕着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了教育细节, 指出视觉中没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 不善于捕捉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 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 总之, 没有细节的教育是粗糙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各个班级都在围绕着这一思想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和谐型企业—孕育感恩文化是基础
感恩教育是时代所需。首先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非常重视感恩教育。其次在当今社会,企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才,感恩教育深层次发掘员工敬业精神,辅助企业人才战略。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百善孝为先,因为这孝是人类最基本道德的检验,不仅关乎个人、家庭,更关乎国家秩序。但又因为人类确实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基本的感恩,或称报恩的美好品格,这孝就更加被看重。不管是把孝放在天下第一要务,还是在思想活跃和开放的西方人眼中,都是这样。
孝道和感恩自古有之,经过千年传承,感恩其实已经渗透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升华为衡量我们道德品质的标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如果是一味地埋怨生活,那就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而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就一定可以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教育不但可升华个人的精神素养,还可通过个人的改变进而改变团队的力量。企业要发展就要提倡感恩教育。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客户,还有你的家人和你的一切。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感恩是会传染的,感谢企业为你提供平台,企业也同样会以感恩回报于你,感谢你所付出的努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得人花果千年春,得人恩惠万年记”等,这样的诗词同样传承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其实对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来说,会把工作看成一种恩赐、一种馈赠。感谢企业给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感谢你的管理层,这是你成长的动力;感谢客户,他们让你更加成熟;感谢你的工作伙伴对你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你的竞争对手,让你在竞争中得以成长;感谢每一次工作给你带来的磨炼、感谢你自己。
倡导感恩,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幸福感。感恩文化应该成为当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感恩文化主要包括:一是企业和员工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二是企业和员工对客户的感恩意识;三是企业和员工对合作伙伴的感恩意识;四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向感恩意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将感恩文化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刻解决部分员工存在的思想境界狭隘、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作风不实、大局意识不强等问题,转变发展观念,推动企业发展新跨越。
二、和谐型企业—提升诚信务实是必要
通过大力开展“感恩敬业”主题教育,营造了感恩奋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位管理者都积极培育感恩包容的心态,自觉做到敬业、勤业、精业、真抓实干,责任为先,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和部门、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用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企业的具体行动,把感恩的企业文化根植于心、形成于思、见诸于行、收获于果,员工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来感恩企业。如果一个员工有能力,就会是一个可用之才;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员工既有能力又有感恩的心,那么可以把工作放手交给他去做,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职责。他们会珍惜一切,善待别人,并认为努力工作是对公司、对事业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交代。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对家庭、对公司、对朋友、对社会都真正负起“责任”。一个企业重点要培养和提拔那些懂得感恩的人。懂得感恩是一个员工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要珍惜岗位,要有危机意识,要知足常乐,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学会感恩是一个员工做好工作的动力。
三、和谐型企业—深入健康发展是成功
感恩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善于感恩,既可以帮助企业营造一种互相赏识的团队氛围,又能够打造企业与个人无限的“情商”与融洽的人际关系。感谢父母、朋友,他们给予的亲情与友谊;感谢上级他们给予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感谢同事和客户,他们给予的认可与丰厚回馈。“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为荆棘中有玫瑰而感恩。”这句话成功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感恩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感恩也是爱。爱是人类社会精神的基础,爱使情感有了内在约束,而感恩则使爱有了归宿。我们需要感恩,企业需要感恩,社会需要感恩,时代需要感恩,感恩精神深层次也体现了一种大爱精神,企业更需要感恩!
一、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尤其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凸显,国际、国内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市场形势,只能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来获得转机。在新时期,各种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信访对象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信访群众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特别是许多企业正处在深化改革调整期,群众反映的问题大多数是与切身利益有关,比较现实、直接,一旦处理不好,就存在越级上访的可能。
2.涉及到社会深层次问题增多,调处难度增大。尤其是大型国有老企业,企业负担重,涉及的历史遗留问题多,许多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难度也增大,处理不当,会造成社会消极的影响。
3.信访形式不单纯是来信来访,呈多样化的趋势。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群众的信访愿望强烈,利用现代信息渠道、联名信、匿名信、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的现象也明显增多。
4.信访对象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处理信访问题的难度增大。一些来访群众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不按上访程序上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另外,一些突发事件形成快,如果疏于提前预防,企业就难于应对,而且信访对象动则就找媒体记者,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二、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和谐企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物力与财力,企业的经营决策与经营状态的综合发展的和谐。而信访工作最关键应该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错综复杂的信访问题增多,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渠道,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一个晴雨表,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寻求解决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平台以及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防线,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具有
特殊的重要作用。
2.信访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稳定器,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为发展提供环境支持,是检验企业各项工作和决策的一面镜子。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信访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检验企业各项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得民心。
3.信访工作是实施企业民主监督的手段之一,通过来信来访,可以经常保持同职工群众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惩治企业腐败现象,在维护企业形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信访工作的几点方法和措施
企业信访工作既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同时也是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充分发挥企业信访工作的作用,必须狠抓《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从企业稳定入手来思考、谋划信访工作,做到了组织、制度、人员“三落实”。保证信访工作常抓不懈并卓有成效地开展。
1.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宣传,促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信访工作文件和有关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的总体部署和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的要求,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树立依法有序上访的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完善的信访机构和网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制度。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信访摸查,注重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把信访工作想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作用,把信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加强调研,及早了解普遍性、苗头性和带倾向性的问题,把握职工群众信访的热点、难点,对有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提前做好研究布置,加强沟通,增强信访工作的前瞻性。
3.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为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懈努力。一是及时关注和掌握企业改革、重大决策出台前后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在主动征集、扩大建议源、提高建议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拓宽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和鼓舞人心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提高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依法依规查办调处信访事项,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
在信访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过程合理合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四是推动建立预防和处理重信重访问题的长效机制,坚持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领导包案到位,及时处置长期积累的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信访苗头隐患,促使重复上访户息诉罢访。
谈新时期高校党建与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作者:文丰安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新时期加大高校党建工作的力度,把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才能以党建带统战、以统战促党建,并以此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 党建 统战工作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文丰安(1973-),男,重庆酉阳人,重庆工商大学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方向研究。(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44-02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的党建工作,促进高校统战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工作基本方针和“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各项政策需要,把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高等学校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高等学校作为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任务,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这既是高校自身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以“大团结、大联合”为永恒主题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关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新时期高校党建与统战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因素
加强、改善党的建设和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进入新世纪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发扬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水平。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提上议事日程,精心研究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做统战工作,广交党外朋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党、全社会都要支持统战工作。
1.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在学校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工作。《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第十七条“校党委的主要职责”中明确规定,党委要“做好统战工作,对学校内的民主党派组织实行政治领导,加强同他们的联系,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新时期要把“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作为衡量党的干部的重要标准。因此,加大高校党建工作的力度,把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才能“以党建带统战”,反过来“用统战促党建”。
2.新时期高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然要求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高校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中的知识分子既是知识的生产者又是知识的传播者。高校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传播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用主流文化占领高校师生的思想阵地,如何抵御西方国家所谓“民主自由”的政党制度、社会制度对我国现行制度的冲击等,这是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高校中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中有相当比例是党外人士,他们往往是青年大学生包括青年教师学习、模仿的对象,他们的思想意识很容易自然渗透到青年们的思想领域中去,对年轻人的思想状态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大培养党外高素质人才的力度,着力培养一批能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政治上靠得住,真正有本事的优秀党外人士队伍,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奋发向上,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化作具体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为建设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抓好党建和统战工作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和谐是指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学校与社会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理想状态。高校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优美高雅的文明校园。新时期搞好党建以促进统战工作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抓好党建和统战工作,对增强高校群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积极作用。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积极促进统战工作在我们党的整个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校统战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承担着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宗教工作、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港澳同胞和台胞台属工作,以及海外和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等方面的任务,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高校统战对象整体层次高,汇集着一大批社会上有影响、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造诣的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高校统战工作就是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综合功能,把以党外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广大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完成学校中心工作、推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知识分子方面,提出“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指出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党同知识分子的联系,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关
键。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引导知识分子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价值。
2.抓好党建和统战工作,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人才支持,为实现关系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广泛动员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学校中心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人才支撑。教学和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当前,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因此,在搞好党建工作时,要把学校统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充分利用工作优势上,力争在稳定人才、用好人才上发挥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3.抓好党建和统战工作,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制度保障,夯实民意基础。通过积极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制度架构。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实现学校改革发展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成员中有许多学术造诣较深、有一定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士是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重大事务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建言立论,献计献策,有利于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制度架构。要从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拓宽知情范围,不断完善学校领导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向党外人士传达文件和邀请他们参加重要会议制度、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制度等。特别要重视发挥情况通报制度的作用,这是我党联系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方式,是发挥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凡是全校性重大政治活动和工作部署、总结会议以及“双代会”等都要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发展的重大决定或涉及面广泛的重要举措出台或调整,要广泛听取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对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领导和部门要认真研究并给予答复和处理。由于党外人士联系各自不同的群体,代表各自群众的利益,反映各自群体的要求,他们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提建议,因而使学校管理者能够了解到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真实信息和情况,听到不易反映出来的呼声和意愿,获得难以得到的建议与批评。这种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对学校健康发展的隐性作用、学校民心民意的显示作用、学校凝聚力的加强作用、高校党的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学校和谐的促进作用,是其他力量和形式所不可替代的。高校要不断挖掘统一战线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汇聚群力的优势,为构建和谐校园夯实民意基础。当前,高校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必然导致校园原有利益关系格局的突破与调整,从而引发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有碍于高校的安定与和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优势,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讲求实效、协调各方、分类指导、教育疏导,立足于大局、谋求共识的原则,围绕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了解民意、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联络友谊、沟通感情的工作,以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通过统战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
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以民主的方法和协调沟通的形式来消解各种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尊重师生的表达自由,引导师生以理性、合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倾听师生呼声,关注师生疾苦,强化服务功能,解决师生的实际困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从而实现校园和谐稳定,同时也积极促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4.抓好党建和统战工作,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广大统战人士,建言献策,广泛联系,密切与地方的合作,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很多是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拥有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情民意、保持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和沟通的政治条件和制度渠道,这就为高校知识分子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机会,也为密切高校与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可能。高校统战部门要团结和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级人大、政协的政治舞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参政议政,通过考察调研、提交议案、专题发言、咨询建议、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作用,加大对学校自身的宣传与推介,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搭建高校与地方加强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发挥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发展高校与地方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并最终为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来源:胡律师网 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加大对工会作用
——以新《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为契机
杨晓玲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加大对工会作用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工会
作用
在不同的时期,劳动关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质。我国目前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的劳动关系类型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化劳动关系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利益化和市场化劳动关系的转变过程。在新形势下劳动关系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采取何种措施使劳动关系顺利渡过转型期,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即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和特点,并结合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就如何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及工会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劳动关系主体由国家回归为企业和劳动者,劳动关系模式由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和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并存,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分化加剧,劳动关系的规范契约化,劳动关系的调节方式由国家行政调节为主转变为以法律调节为主等新的特点。
社会的转型带来了劳动关系性质的变化,其也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劳动关系主体回归为企业和劳动者,也唤醒了双方对各自经济利益的追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唯一和直接的目标。而对于劳动者来说,由于在现阶段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他们参加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维持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既然企业和劳动者都是利益主体,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参加劳动关系主要是追求自己的经济目标,双方的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劳动关系的经济利益关系性质,必然使劳动关系的利益冲突加剧。
(二)劳动关系双方是一种平等协商关系 劳动关系不再是国家主导型,而是通过契约来规范;主要表现为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订立的过程中,双方地位平等,进行磋商。劳动者个人作为劳动力所有者,享有充分的择业权,这既表现为在劳动关系建立时劳动者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企业,也表现为在劳动者认为企业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时,有权重新选择企业和职业;有权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进行劳动力配置的个人决策。企业则根据本身的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自主选择劳动力,享有充分的用工自主权;自主决定招工的时间、条件、方式和数量,并享有法律规定的辞退权,只要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即可。劳动力供求双方是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自愿和平等原则,通过劳动力市场达成协议,从而建立劳动关系。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自愿和意思一致。因此,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以平等和自愿为特征的民事法律关系。
二、目前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劳动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劳动关系涌现出诸多问题。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已变成平等协商关系,但是劳动者个人毕竟力量渺小,在面对企业这一强大的对手时,往往很无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双方随意违反劳动合同现象普遍
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由于签订劳动合同成本比较高,他们利用劳动者的不利地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为了得到工作也只好委曲求全,不敢和用人单位对抗。因而造成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不完备;合同管理中续签、变更、解除、终止等内容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建工会的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65.4万个,占已建工会企业总数的38%;签约职工5771.4万人,占已建工会企业职工总数的48.6%;签约农民工910.8万人,占已建工会企业农民工总数的39.5%。建立工会的企业签约率尚如此之低,更别提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了。据《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抽样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建筑业、餐饮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40%左右,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30%左右,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20%。
(二)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普遍
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矛盾的加剧,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合同管理的不规范,常常导致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主要表现为:1.许多企业为了赚钱,不顾工人死活,工人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许多用人单位不提供劳动保护。特别是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国家下大力气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但一些小煤窑的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91057起,死亡119827人。尽管与以前年份相比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由于就业竞争激烈,许多职工不敢反抗,没有能力反抗;他们担心的不是丢了性命,而是丢了工作。2.老板任意侮辱处罚打骂职工,侵犯人权,该类事件时有发生,其严重程度惊人。3.强制职工加班加点,目前加班加点现象尤其严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而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对许多职工来说,“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已成为惯例。特别是在薪金较为优厚的外资企业里,加班加点现象更为严重,累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劳动法的规定。但外企职员出于对工作岗位的珍惜,很少敢于提出反抗意见。有的企业甚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制工人劳动。4.压低克扣甚至侵吞工人工资,工人的工资得不到按时发放,特别是农民工等一些季节性工人的工资。目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5.阻挠建立工会组织,不许开展活动。目前工会组织率仍然不高,许多企业阻止建立工会或者阻止职工加入工会。劳动者的权利成了一纸空文。
(三)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严重饱和,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分流人员及农村劳动力都向城镇转移,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巨大。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劳动者为了得到或保住工作岗位,在企业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的时候也不敢吱声,不敢和企业对抗。再加上劳动者力量分散,更无法和用人单位抗衡。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促成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的间接因素。
(四)劳资矛盾加剧
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劳动关系已从“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转化为“利益性的互利互惠关系”。[1]市场经济唤醒了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意识,也促进了劳动关系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求,势必引起劳动关系利益摩擦的加剧。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利益摩擦大多发生在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方面。[2]许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强制职工加班加点工作,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甚至殴打辱骂职工,激起工人的反抗,严重挫伤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者不讲信用,随意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擅自跳槽,不遵守培训协议,违反竞业禁止的规定,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等侵害用人单位利益的现象也屡有发生。于是,在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劳动关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不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交换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从内部解决劳动关系冲突,协调劳动关系,对建立和谐企业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目前的调整机制主要有三:一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完善工会组织、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功能,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力,使之具有与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鼎足抗衡的力量。二是加强集体谈判制度,使之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三是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不管是哪种机制的调整,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抓住《劳动合同法》修改的契机,强化工会组织的作用,对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一)工会在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1.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通过集体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草案)第7条第1款规定:工会组织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2款规定:工会组织或者职工代表有权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基本标准。
2.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权利。三方协调机制是指由政府、企业和工会组织共同就劳动关系开展协商合作。三方协调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机制中的作用,使之形成与企业、政府鼎足抗衡的一股力量。
3.发挥帮扶作用,为困难职工解决问题。
(二)工会组织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工会组织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同时,加入工会又是劳动者权益之一种。加人工会的权利被称作团结权,是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3]。具体是指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又称为工会组织权[4]。在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对劳动者的团结权进行了规定。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1条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机关和学校中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职权捕获主要来源之体力及脑力的雇用劳动者及无固定雇主的劳动者,均有组织工会之权。”到50年代末,中国境内建立了23个全国一级的产业工会,18万个基层工会,1630多万名成员,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人群众无组织状况。我国的1992年《工会法》第3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参加和组织工会。”
可见,我国十分重视工人的团结权,并对之加以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的团结权却没有很好地被落实,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的人数少,工会建制率不高,工会无力和用人单位对抗,不能起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等问题大量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法律赋予工会的强制性约束力尚显微弱。目前关于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虽然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均有体现、并且有专门的《工会法》;但总的来说,我国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仍然十分微弱,在企业强大的优势地位之前,工会无法也不敢和用人单位抗衡,不能充分发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
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中,对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权力赋予的仍然不够;一是关于工会作用的法条太少,涉及工会权力的规定仅有六条,致使工会维护劳动者的权力不全面。二是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对用人单位的约束力太小,大都是一些软约束,对用人单位违反工会意见作出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没有规定强制性的惩罚后果,致使工会没有能力发挥应有作用。例如:《劳动合同法》草案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书面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与支持和帮助。该条规定看似赋予了了工会在约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的法定权利,但是,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出,工会的这种权力是多么的软弱无力。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通知工会。对于不同意见,工会只是有权要求工会纠正;只是有权,却没有相应的具体权利,到底是什么样的权利?对于工会的意见,只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并通知工会,如果用人单位研究工会的意见后仍然坚持原决定怎么办?工会的约束力在哪儿?如果一项权利没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作保证,实际上不能被称作权利,因为别人可以随意侵犯而不用承担责任。
分析以上法条,我们会发现,目前法律对工会的权利规定力度不够,大都是弹性规定,软约束,没有硬性的约束力,以致于工会不能有效约束企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在维护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2.工会自身不完善,价值目标不明确,没有起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工会在企业的控制下,成为企业的一个部门,没有真正起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分不清到底是在为谁服务。它没有真正约束企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权力,只有建议权,只能代表企业发放福利,很少行使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权力。
3.工会组织率低,工人加入工会受到限制。许多企业不组织工会,还对组织工会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限制工人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到1998年底,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建制率仅为7.3%,职工覆盖率只有11.5%。近几年虽然工会组建率大幅度提升,然而,质量却没有保证。许多企业的工会只是流于形式。工会组织要实现全覆盖,就需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多、劳务工多、工会组织的组建率低、覆盖面还远远不够等问题。
4.工会主席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目前工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原因是工会经费、用人均受企业控制。如果工会不按照企业的决定办事,就会受到处分。目前正闹得沸沸扬扬的唐晓东事件即是一个例子。北京三环建模公司本来没有工会,后来该公司总务部经理唐晓东在职工的要求下组建了工会,他本人担任工会主席职位。在作为工会主席期间,他多次为维护职工权益而和企业对抗;在企业不依劳动法办事,侵害职工利益时,又向相关行政部门反映。后来企业将其降职,他本人则最终被迫辞职。唐晓东事件只是一个例子,在我国企业里,工会成员为了维护职工利益遭企业报复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工会只好照着企业的想法去做。连工会主席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工会又何谈维护职工利益。
四、如何进一步加强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一)加强工会立法建设,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力
进一步健全《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体系,在法律上赋予工会更大的权利,足够和企业抗衡。当前社会是法治社会,任何组织都要依法办事,工会也不例外。只有拥有了法律上的权力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目前,应抓住制定《劳动合同法》这个契机,在《劳动合同法》中加大工会权利,赋予工会更多的硬性权利,还要规定侵犯职工利益的用人单位应负的法律责任。否则,工会的权力必然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人员素质,要牢记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法》第6条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都规定了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群体的代表,工会的基本职责只能而且必须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主体间利益冲突加剧。作为单个的劳动者,在面对强大的企业时,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与之抗衡,因此他们需要有能够代表劳动者整体利益的群体。组织工会即是国家赋予劳动者的团结权,即结成劳动者群体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会组织不能代表劳动者的权利,势必会失去应有的价值,被职工所抛弃。应该着重提高工会人员的素质,使他们牢记为职工利益服务的基本职责,在职工利益受到侵犯时,敢于站出来为职工说话。
(三)加强和完善集体谈判制度
集体谈判制度是指在企业内,由劳资双方代表就劳方权益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5]。它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机制,已为各国广泛采用。在我国《劳动法》颁布并实施的十多年来,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在集体谈判中,劳方代表是工会组织。工会代表在集体谈判中应当切实维护职工利益,不能脱离职工。区别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采取不同措施的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坚持主体独立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已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要承认劳动者作为一个阶层,有其独立的利益。坚持权利对等原则,劳动者群体和用人单位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做出决定,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坚持合法和合作的原则。双方从实际出发,本着合作的原则,强调己方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最终达到劳动关系的协调。
(四)完善集体合同制度
《工会法》第6条第2款规定:“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工会通过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对全体劳动者有效,劳动合同不符合集体合同规定的无效。目前,在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程序化的条款较多,内容比较空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较少,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提高集体合同质量,抓好平等协商的环节,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增强可操作性。
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应抓住《劳动合同法》制定的契机,加大对工会作用的规范,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维护职工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作用。这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意义。
【注释】
作者简介:杨晓玲(197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1]王长城:《中国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改进对策》,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李新挪:《目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及调整》,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03年第1期。
[3]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4](日)竹内昭夫等编著:《新法律学辞典》。
[5]王贤森:《西方国家工会集体谈判经验研究》,载《工会理论与实践》,第17卷第6期。(文章来源:胡律师网
1校内教学环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其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作为全面协调教学运行的神经中枢, 是宏观控制和组织实施正常教学的中心。高校教务工作要实现和谐教育, 其重要的载体就是规章制度, 也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否则, 教学管理工作就会无章可循, 正常的教学秩序就无法保证。要实现教育的和谐必须以《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做和谐教育的有力保障。根据上述法律法规, 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 优化本校最适宜、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学优化的教务管理被喻为学校内部办学显能和潜能激活的催化剂。教务管理工作是围绕教学全过程来进行的,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 为和谐人才的培养创设最佳路径。它的职责是根据本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对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调度和监督与监测, 以便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秩序, 形成一个有序的、规范的运转机制, 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教学管理的“和谐”, 意味着高校管理者要合理地处理学校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促进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学校管理者必须通过民主的管理, 营造学校内部和谐的氛围, 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关系, 使各学科教学相互和谐。科学地规范教务管理工作全过程, 是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方法。每一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使教务管理工作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使之形成统一、顺畅、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
教务管理人员管理在执行管理过程中, 要严格制度, 用制度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要严中有爱,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将矛盾化解为最小, 要充分体现和谐的教务管理目标。但对违反校纪校规的教师和学生要严肃处理, 不能姑息迁就。教务管理部门是否能做到严格管理、规范工作, 就成了是否能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学习环境的重要决定因素, 也因此直接影响学校和谐教育的实施。
2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石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其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高低。而高校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和谐在教务管理中体现在协调人际关系, 产生一种内聚效应, 增进群体的合力, 取得最佳效益。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整个教学系统是否畅通, 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 还关系到每个在校生的切身利益。高校在实施和谐教育中管理人员要处理好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问题, 并为辅导员当好监测的参谋, 步调统一, 在培养上形成梯队, 以和谐的教师队伍带出和谐的校风。
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学生接触得较为频繁, 因此在执行工作中,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务管理人员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力量源泉, 学生是服务对象, 又是教育的对象。与学生平等相待, 和谐相处, 把和谐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务管理的过程中去。
总之, 教务管理人员是面对学生及教职工的一个重要窗口, 要树立以人为本, 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遇事冷静处理, 不急躁, 从而使学生、教师满意。通过自身的努力, 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在管理工作岗位上要始终坚持和谐教育为重的原则, 突出和谐教育的首要位置, 将和谐教育工作深入地开展下去, 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
3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本
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时效性这一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要抓重点工作带动其他工作, 做到有的放矢, 顺利完成每项工作。同时, 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工作计划时, 始终坚持社会需要第一、教育质量第一、发挥专业优势, 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 对各教学环节的知识范围、深度、结构体系、教学进度进行统筹考虑, 制定出一整套既突出我校海洋特色, 又符合社会需要的教学工作计划。
总之, 教务工作者在和谐教育中, 应重视本职工作, 优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教务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运筹帷幄、掌控全局、深入细致, 做到 “润物细无声”, 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和谐教育在细微中贯彻始。使高校教务管理在构建和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促进高校的和谐, 从而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作贡献。
摘要:高校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成之一,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实现和谐教育强有力的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实现校内教学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途径, 在构建和谐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和谐教育,高校,教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卢鸿鸣.构建和谐教育学校要处理好四大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 :22-24.
[2]项贤明.和谐教育: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新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1) :12-15.
一个社会只有在和谐状态中才能顺利进步,一个企业也必须在和谐状态中才能继续发展。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以完善为主题的新阶段,在当代世界汇入"竞争中合作"为特征的新潮流,追求并实现企业内外部和谐状态,就必然地成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理念。因此,构建企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同时也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所谓和谐企业,是指一个有序的充满活力的企业,其内涵,一是企业各组织之间的和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企业中的党组织凝聚力强。二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和谐,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协调有序,既追求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建设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企业发展与全体职工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干群团结一心,充满活力。职工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职工间互帮互助,诚信守信、融洽相处。
构建和谐企业,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
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提出新要求。"和谐企业"的提出,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衍生而来的,与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位一体,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这一变化,服从和服务于构建和谐企业的新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又要充分发挥培养企业员工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功能。
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要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新鲜经验,充实和完善新的内容。要着眼于解答和解决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要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确把握职工的需求,通过满足需求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安定和发展,为职工办实事好事,在办实事好事中贯穿思想教育,在服务职工中引导提高精神境界。
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方法。要建设和谐企业,就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职工内部矛盾。在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许多经济关系、利益关系需要重新调整,许多新的矛盾亟需化解。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说理教育、人际协调等方法,依据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职工内部矛盾,防止侵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把传统形式与新兴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技术含量。
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创新机制。和谐企业应该是一个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可靠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是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按照我国当前企业的管理实际,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传统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整合和创新,要形成畅通的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要健全和完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急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运转,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构建和谐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重要作用。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论和激励鼓励作用。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而要做到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的导向作为第一使命,促进干部職工观念创新。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其根源来自传统观念的误导,或者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公正,导致思想上想不通,行动上难统一,使一些矛盾和问题升级或扩大化,酿成企业不安定因素。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企业干部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创新思想观念,解开思想疙瘩。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关心和激励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思想保证。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的作用。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职工下岗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深处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理参与企业改革改制,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作用。和谐企业应是既富有活力,又保持稳定的企业;是既包括各方面的不同利益,又能把各种复杂利益关系处理恰当的企业。当前,企业改革改制已成为社会又一热点、难点,职工的思想观念、心理矛盾作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引起企业内部利益格局的变化,各种矛盾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就影响企业的稳定。人与人最长的距离是冷漠,心与心最短的距离是关爱。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职工化解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为在企业改革改制中分流出来,无一技之长的职工谋出路;为特困家庭送温暖,尤其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和"弱势群体"家庭,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发挥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构建和谐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 者:王琳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职工培训中心,湖北,武汉,430051刊 名:企业导报英文刊名:GUIDE TO BUSINESS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企业文化 和谐企业 作用
【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和谐矿区中的作用】推荐阅读:
以安全文化引领矿区和谐发展09-19
煤矿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论文11-02
构建安全和谐新社区11-29
关注安全,珍爱生命,构建和谐校园11-18
安全记心间,和谐在校园09-29
铁路安全宣传工作07-05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总结06-03
同江市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07-06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总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