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安全管理(共12篇)
黄秀萍
我院是一所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院,一所学习型的医院是未来医院发展的标杆,只学习不研究医院也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科研是提升诊疗水平,提高医生素养的基石,医院基业长青的希望。就如何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加强科研创新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完善医院教育制度,提倡院内系统学习、科内专题学习、个人自觉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全面打造学习型医院,使得全院上下形成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人才与学术交流模式,尤其需要重视临床型和转化型科研的设计与实施,借助医院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筑良好的临床研究平台。与此同时,医院要进一步制定、执行和完善医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与长效运转机制。
二、设立医院人才基金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始终贯彻“人才兴院,科教强院”的基本方针,加大科研的投资力度。并鼓励医院员工努力争取各种渠道的科研经费的资助。
1、合理运用院级科研基金
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争取科研资助的途径并不充足,院级科研基金紧张,这就要求有的放矢,重点资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
2、院外资助经费的补充
医院在设立自身科研基金的同时,要努力另辟蹊径,一方面通过医院特有的关系网络,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与指标;另一方面,要全力打造名医品牌,并鼓励、协助他们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区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对获得的资助经费,医院应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分人立帐。匹配经费应充分发挥补充和加强政府资助的作用。
3、实用、创新课题的启动
医院在科教科的统一规划下,每年举行科研项目评审,把比较成熟的课题推荐到院外参加竞争。不够成熟的落选课题经过调整修改,实行院级立项并给予启动经费,待基本成熟后再参加院外竞争。科研课题选择上宜尽量注重实用性、连续性与可操作性,并将具有开发前景的科研项目列入医院重点资助的范围。
4、新技术引进
医院需每年建立新技术引进计划,对国内外医疗单位应用后证明是具有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引进后填补本院技术空白,对已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并适时创造条件参加各级新技术引进奖的评审。
5、科研人才的聘用与培养
人才短缺是很多医院面临一大困境,因此,医院需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医院选拔聘用专职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具有较深研究功底与阅历的高学历研究者。构建合理的研究梯队。对于院内已经入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区级人才培养计划的中青年专家,医院都给予相应匹配资金,并鼓励他们实施不同类型的临床科研,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开展科研的时间,并配备相应的专职研究人员。在人才管理上,要提高专职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鼓励他们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设计与实施具有品牌效应的临床科研课题。
6、科研成果激励
医院科研基金也要用来对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发表进行奖励。对按计划完成科研项目、经过成果鉴定者,要根据不同评价结论,发奖励。激励他们在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研与教学之中。这样将有利于医院科研成果和论文发表质量和数量的提高,继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三、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高学术知名度
医院要重视委派代表参加国内外重要级别的学术会议,选派人员学习考察,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还应与国内外医科大学和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双向交流和协作关系,聘任在本院特色学科具有较高造诣与研究成就的学者担任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等,在学习外界先进的技术方法的同时,最大化争取硬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
四、完善医院科研的基本设施与条件
1、加强医院科研的组织领导
2、设置医院科研机构
3、提供医院科研的必要条件
医院科研条件包括科研人才、科研基地与场所、实验室技术装备及科研经费等。积极创造科研条件,是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保证。只有将人、财、物这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才能有效地发挥各项条件的作用,产生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构建医院图书馆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为民营医院科研服务的作用,应重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围绕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建立藏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资源,重视学术会议资料的收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积极探究多样化服务功能,提供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并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3)应用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管理,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动态科研计划管理,能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并能较好解决对科技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受训、课题、课题的进展、发表论文等情况动态管理,对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科学评估, 对成果的效益统计、评价等。科研管理信息化可以提供定期及不定期的报表汇总和科研管理分析报告,以便提高医院的总体管理水平。
总之,科研对大学附属医院的持续发展和学术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的科研基金是一项远期回报性投资,可以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
一、开发教材资源,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现有的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我们要求任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 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所使用的教材补充、扩建, 进行二度开发。同时, 我们要求教师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要进行知识的拓展训练。在近一年的实验中, 教师通过开发各种现有资源 (如: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 资料信息的收集, 创编等知识延展) 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学生获取知识的容量增加了许多倍, 而且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习能力普遍增强。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注重开发教师本身这个教学资源, 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编写校本教材, 传承民族文化
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拓展了教学研究领域,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编写了校本教材《古诗词伴我成长》, 现已编写使用12册;《成长阶梯》12册、自编《手指操》等。《古诗词伴我成长》我们主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编写而成, 每册还附上了十二条名家名言。这套校本教材的编写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的需求。《手指操》的学习则开发了学生的大脑, 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三、开设口语表达信息交流微型课,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在开发课程资源实验的同时, 我们还开设了五分钟口语表达信息交流微型课。即课前五分钟的说话、演讲、信息交流课程。微型课程的开发, 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倡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源, 建立学科信息资料库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增强自我参与意识, 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要求学生每人每天至少读一篇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多读书, 写体会文章, 畅谈心得体会, 提高读书的品位。这些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西城区提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内涵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这赋予了教育科研更重要的责任与使命: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发展学校特色。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其重点是认识教育对象,改进教育行为。因此,研究的选题应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研究在学校中展开,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校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离开了“校本”,学校的教育科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的“校本”,既体现在研究的目的、内容、过程,也体现在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与管理上。实事求是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研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1.主要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哪些,分别占多少比例?
2.财务处如何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纵向经费如何管理?横向经费如何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或者体制是什么?包括经费收入情况、申请使用情况以及结余情况的具体流程等,具体职责有哪些?科研经费管理费计提办法?
3.能否详细介绍财务处涉及科研经费管理的报销制度或者办法?相关部门的具
体职责?
4.最近五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科研经费决算报表?
(包括科研经费总收入分别是?纵向科研经费与横向科研经费收入分别有?来源及数额包括不同经费来源渠道的经费收入分别是?例如中央拨款、地方拨款、其他拨款以及科研事业收入等)
5.介绍一下2010年针对该校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经费项目(或者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或者973项目只要两个无论什么都行)经费具体报销数据明细,包括办公费、劳务费、材料费、设备费、差旅费、资料费、印刷费、设备费等等的具体金额花费?
6.财务处除了监督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外,与项目部、项目负责小组或者
科研处有无其他互动呢?比如监督其具体资金运用情况,还是单单凭借报销单?
7.您认为科研经费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制度对经费管理有何影响?
8.科研项目经费中结余经费如何处理?有无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9.科研经费使用有没有一个评价标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对我公司科研经费的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公司科研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部是公司科研经费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
第三条 科研经费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安排、合理配置的原则,各类项目经费按有关规定比例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四条 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统一进入公司财务部的科研专户,按项目核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具体包括:
1、国家、省(部)和市级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资助经费;
2、我公司作为合作(协作)单位承担国家、省(部)和市级有关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转拨到我公司的经费;
3、列入国家、部、省、市计划,由相关企事业单位转拨的科研经费;
4、项目转让或成果推广获得的项目经费;
5、其它经费。
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科研经费及有关科研项目的管理。第六条 科研经费实行预算、决算管理。
第七条 科研经费由财务部统一管理,监督使用,各项目负责人必须在科研项目给定的计划限额内,合理使用,实行专项管理,单独核算的制度。
第八条 公司财务部设立科研经费专项帐户,并由负责项目研发和执行部门严格按项目经费计划使用,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
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包括设计费、专用费、材料费、外协费、燃料动力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资及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事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不可预见费。
1、设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因直接从事科研活动需要而发生的计算费、论证费、分析费等。
2、专用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买、自制或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专用工艺装备、样品样机和专用软件等发生的费用。
3、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必须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成品和其他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筛选等费用。
4、外协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由于研制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支付给项目以外单位的检测、加工、设计、试验费用。
5、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直接消耗的水、电、气、燃料等费用。
6、固定资产使用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直接使用固定资产而发生的费用。
7、工资及劳务费是指项目承担部门从项目经费中支付的工资性支出,包括项目参与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职工福利费等工资性费用,以及支付给项目参与成员中没用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费用。
8、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展科学实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而发生的国内外差旅费。差旅费的开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9、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评审以及项目协调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10、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资料购置费、计量费、标准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费、取证申请费和其他知识产权事务费。
11、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及与项目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12、管理费是指负责科研项目的有关部门的管理费用,包括日常水、电、气、暖消耗费、科研及办公用房建筑物修缮费、专用设备仪器维修费、科技培训费、保险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等。
13、不可预见费是指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难度大的科研项目,在核定经费时针对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而预先考虑的预备费用。
第十条 在国家和公司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拥有自主权。即项目负责人签字、领导审批、财务部复核即可使用。
第十一条 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制度。管理部门按照科研经费性质和科研经费管理渠道编报科研经费预算。
第十二条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包括项目研制时间、承担部门、总经费预算及其资金来源、预算安排及其资金来源。
项目建议书、项目实施方案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经批复后,方可列编预算。
第十三条 财务部和负责项目执行的研发部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经费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原则上不得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需由项目组负责人申请、领导审批、财务部复核后方可调整。
第十四条 科研经费实行决算报告制度。科研经费决算分为决算和项目决算。
第十五条 科研经费的决算按财务部部门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组上报部门决算时,投入超过500万元的科研项目,应说明科研经费的使用、结余等情况。第十六条 财务部对项目组上报的决算进行审核,并在总决算后一周内,将项目组决算批复有关部门。
第十七条 科研项目完成后,项目研制单位应当及时编制项目决算,报告研制计划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 财务部委托中介机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或检查。评估或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负责项目执行研发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抵拨和收受回扣。
第二十条 对使用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科研项目完成后,相关中介机构门应当依据项目委托单位相关制度,对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和验收,并做出财务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
(1)护理部应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体系及相关制度,并妥善保存护理科研管理工作原始档案资料。
(2)设立护士教育与科研委员会,负责制订护理科研计划,审查护理科研题目,及设计、鉴定护理科研成果,并推广使用。组织护理学术交流,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科研信息。
(3)护理科研计划与科研项目申请书须呈报护理部审批并登记。
(4)凡受到奖励的护理科研成果须填写护理科技成果登记表上报护理部,并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内。
(5)凡属科研资料,包括论文、录像、录音、幻灯、照片等,均应分类妥善保管。护理人员参加会议、获奖、成果等证书及科研成果资料要复印1份上交护理部保管。
(6)每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均应有上级有关部门的鉴定和批准后方可推广。
(7)护理人员发表科技论文须经科室、护理部两级审批,在领取由护理部或科教科发出的论文介绍信后,方可投稿。
(8)学术论文评定程序:由各科室护长审阅后提交科护长审阅,之后上交护士教育与科研委员会复审,盖护理部公章,才可投稿。
(9)护理部每年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结合护理人员的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属性以及论文的影响面等综合评价指标,对护理人员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奖励。
(10)定期召开护士教育与科研委员会会议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经验,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及标准。
(11)科研经费的申请:由项目申请人提交项目标书(申请书)并做好科研经费使用计划,提交医院科教科统一报批。
关键词:规范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水平
环境监测科研是环境监测工作系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基础[1], 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人才队伍的培养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科研来带动和促进。近年来,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以下简称“省中心”) 在领导重视、制度明确、积极组织课题申报和实施的前提下, 进一步规范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环境监测科研规范化管理方法
1.1 成立科研管理机构
科研管理机构是一个单位科研管理规范化的基础。环境监测系统因为主要业务是环境监测工作, 历来科研工作就不是其主要业务, 所以一般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 科研管理大多是某一内设机构的其中一项管理工作, 也不一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随着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测科研日益受到领导重视, 科研课题也在逐渐增多, 科研管理水平亟待加强。2005年省中心正式成立了以科研管理工作为主的内部机构—总工办, 配备了2名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 主要负责编制监测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项目、组织各级课题申报和合同签订、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制定科研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组织科研课题的科技成果登记和报奖等, 有序地开展着各项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1.2 制定科研工作规划和计划
科研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单位科研发展的方向。环境监测科研规划单独编制的较少, 一般都融合在环保科技五年专项规划中, 不够细化, 可操作性不强。再者因环境监测属于业务和技术性较强的单位, 故多年的环境监测科研普遍局限于监测分析方法、区域环境污染评价类的研究, 与环境管理结合得不是很紧密, 环境保护战略性的研究也较少。“十一五”期间, 省中心从提升科研水平的需求出发, 结合当前环境形势和江苏环保的热点、难点问题, 编制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科技发展规划 (2005-2010年) 》, 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环境监测科研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如针对江苏重要饮用水源地长江有机污染提出了“长江江苏段环境有毒污染物来源调查”, 针对日趋污染的土壤环境提出了“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综合评价”, 针对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环境空气污染提出了“空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模式、来源解析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并以此规划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年度计划, 稳步地在“十一五”期间组织课题申报和实施, 真正起到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作用。
1.3 制定科研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科研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科研管理制度应包括课题申报、立项、人员、经费使用、进度调度、成果转化和利用、奖项申报和材料归档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明确责任, 做到有据可依, 不至于在课题申报、实施到结题的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延期交付、档案缺失、成果闲置等情况。为此省中心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实施了对科研课题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为了激励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 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科研、发表论文要求》、《中心奖励办法》等一些科研管理方面的制度, 要求高级职称人员每人每年承担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2篇, 中级职称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1篇, 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优内容, 一票否决。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的最高可获得5000元、4000元奖励,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可获300元~2000元不等的奖励,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技术人员参与课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加强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是选准课题、管好课题、做好课题的前提和保证, 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环节[2]。省中心的课题论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题申报初审。每次课题申报, 总工办首先对课题负责人是否具备申请资格、所申报的课题是否在“申报指南”中等进行初审。其次组织单位技术委员会对申报课题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等进行审查, 再择优申报。 (2) 课题开题论证。对于已经下达研究任务的课题, 课题负责人一般会组织开题论证, 邀请本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开题论证, 防止课题技术路线偏离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不足以支撑研究成果。 (3) 课题结题审核。课题负责人在提交验收申请之前会召开课题组专题讨论会, 对课题研究报告进行严格的梳理, 对照合同的研究内容和提交成果, 仔细审核是否满足合同需求。重大的项目和课题会由课题组召开专家预审或咨询会, 确保高质量地提交结题报告, 体现课题完成单位的水平。
1.5 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
随着科研课题的增多, 省中心科研经费近年来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 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尤其重要, 课题管理中普遍存在重课题申报、执行, 轻经费管理, 重预算、轻决算的情况[3]。因此, 省中心的科研经费管理单独成规, 制定了《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细则》,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制造的不必要的管理成本, 或课题经费管理松散的问题。首先课题负责人一定要按细则中规定各项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范围将课题预算做好, 并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预算来使用, 如有调整, 要将调整申请报送经费投入单位批准或备案, 以备审计。其次实行经费使用计划审核审批制度, 经费使用计划必须由总工办和分管主任审核、主任审批后才能按计划使用。最后执行规范的会计审计制度, 不规范的票据和使用一定不予报销。同时执行一定的惩罚措施, 凡无故终止科研任务的, 按已获经费的20%予以罚款 (从本人工资或奖金中扣除) 。对无故拖延一年后仍不结题的课题, 不得再提取人员费。
1.6 组织课题培训、研讨、学术交流活动
为促进单位承担的各项课题深入研究, 总工办每年组织2~3次有关环境监测发展方向或监测业务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活动一般邀请国内外本专业知名专家进行授课, 分析解决监测科研难题, 指导科研方向。课题负责人也会邀请同行业的专家就课题研究方向、技术路线、内容进行研讨和交流, 也可由课题组成员在外出参加相关培训后召开专题讨论会, 向课题组传达学习内容,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只要有专业培训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机会, 单位或课题负责人会及时组织科研工作人员参加, 或撰写论文投稿。通过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有利于拓宽视野、扩大信息量和知识面、提高科研素养、激发科研灵感, 进而促进单位科研工作的开展。
1.7 引进或聘请科研人才
2008年, 省中心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3个课题、5个子课题的研究。为保证此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提交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省中心专门制定了《水专项课题管理和实施补充规定》和《水专项外聘人员管理办法》, 规定课题和子课题可聘请本单位或高校具有相应职称或学历的人员, 专职承担课题及子课题的组织实施和研究工作。2009年, 为更好地引进科研人才, 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省中心申请设立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并于2010年初获江苏省人社厅批准, 批准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和博士后流动站共同招收博士后进站从事科研工作, 进一步确保了省中心重大专项和课题的顺利实施。
2 科研规范化管理的成效
科研规范化管理为省中心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科研课题数量逐年增长, 科研水平和档次也在逐年提升, 不少承担课题和合作课题则是有关部门或单位慕名而来。2006年至2009年, 省中心在研省级以上课题共144项 (其中国家级课题71项) , 2006年至2009年新增的课题数分别为17、33、38、39项, 新增的国家级课题数分别为3、15、23、25项。2006年至2009年科研课题共获各类奖项7项, 其中《长江江苏段环境有毒污染物来源探查及控制技术研究》获国家环保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体系建设》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合作863课题《环境遥感监测软件平台与业务运行示范》获得国家环保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省中心奖励办法的实施和对技术人员发表论文的要求使得省中心近年来论文的数量大幅增长。2006年至2009年, 省中心共发表和参加交流论文403篇、专著5部。每年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2006年至2009年发表和参加交流的论文数分别为81、80、103、144篇, 其中正式发表的论文数为52、54、69、119篇, 包括SCI文章7篇, 出版专著《环境监测操作技术考核指南》、《环境监测专业知识试题集》、《地表水环境质量80个特定项目监测分析方法》等。
3 结语和展望
规范化的科研管理是保证提升监测科研水平的前提, 一系列制度和奖惩办法的制定成为省中心科研和论文数量大幅增长的动力, 单位科研实力和形象的提升也为承担重大科研积累了资本, 吸引了不少主动寻求合作的课题。在单位领导十分重视科研的情况下, 省中心将进一步创新科研管理思路, 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在发挥专家作用及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寻求进一步的发展[4], 为环境监测科研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建生.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监测科研的关系[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2, 4 (3) :5~7, 43.
[2]苏艳, 刘志敏, 方冰.浅谈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对医院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3B) :361~364.
[3]马亦梅.对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广东科技, 2008 (1) :2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科研;模式;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科研活动的发展要求时,必须要创新原有科研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应该具有定位清晰、结构扁平、管理科学、对接市场的特征。
一、明晰学校的办学宗旨,形成独具特色的科研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本着“地方、独有、需求”的原则,立足地方资源和地方特色的挖掘,立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应将研究、解决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作为课题研究任务,积极承担地方的科技攻关计划、区域综合发展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使学校的科研工作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直接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明确科研工作方向,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学校的特点,制定科研工作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高职院校的科研要同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要求结合起来,要在新技术的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上做文章,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具体技术问题。
二、健全科研管理组织,优化科研管理流程
(一)机构设置设计。机构设置直接影响管理效能的发挥,辐射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院校层次与类型的差异,导致了科研功能要求的差异,进而影响组织结构的差异。作为高职院校,应突出强调产学研合作,突出科研对行业产业的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持。因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应增设企业合作科,作为其产学研合作项目的主管机构,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同时,还应设置或完善学术评议机构,发挥学术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在审议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科研成果评价、科研制度修订等学术事项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
(二)管理流程设计。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流程分为科研管理内部科室的流程设计和科研处与其他处室之间的合作流程。在内部,应明确企业合作科的基础和终极地位。科研管理部门的最优流程安排应始于企业技术需要,且研究成果最后应用于企业实际生产,为企业尤其是地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提供动力。在外部,应优化科研处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图书馆、学校学报、档案室为科研提供信息,财务处、审计处为科研提供资金及其他财务支持,实习实训基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三、健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理顺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一)健全制度。制度环境从深层次上影响管理对象及其社会活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作为学校内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完善而不断修正,使其更符合教育的宏观设计,助推学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科研工作不同阶段的需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和重点工作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激励因素,培养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和强化学校专业融合,为科研人员开展综合研究、协作攻关、成果转化等创造制度条件。
(二)理顺机制。首先,构建开放主动式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要将过去封闭式的科研管理运作机制,延伸拓展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相衔接的“筛选需求—科研选题—研究一鉴定(评审)—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需求满足评价—结束项目或深入研究”的全过程。其次,构建富有激励性的分配体制。要革新分配体制,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科研人员的尊重及按知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新理念,使科研人员所从事的创造性劳动与其收入水平相匹配。再次,构建扁平化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垂直管理的组织体制,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使基层科研人员具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和处理权,自主地进行横向协调,自由共享知识和信息。
四、完善科研绩效奖惩评价体系,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一)构建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一是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明确易懂,所需数据应易于采集、便于计算;二是整个体系的评价方法要简便、科学、公正、易于操作;三是指标设置要考虑学校自身的情况,符合学校的定位与长远发展需要。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严格筛选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又要简化操作和评价程序,使评价工作简明可靠,易于操作。
(二)構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奖惩体系。人的动机是由主体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能达到的目标所引起,奖励或惩罚可以满足或剥夺人的这种心理需要。科研奖惩体系包括激励制度和约束性制度两方面。激励制度包括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级相关的措施及精神鼓励措施等。约束机制则主要体现在对科研行为、科研过程和科研质量的约束,以控制和杜绝应付差事、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使科研工作实现其真正功能。
参考文献:
[1]许劭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问题的分析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02).
科研单位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培养资料管理的创新理念,加大科研资料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资料在科研中使用价值。
科研资料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资料管理人员从资料的收集到资料的整理,从资料的统计到资料的归档,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因此资料室人员应该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制定资料管理相关规定,跟踪科研、工程进度,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专业分析、归类、统计,准确、真实对各种科研、工程资料进行科学的编号、登记、存放。按规定做好查询、借阅、复印相关登记,从根本上落实好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改进科研资料的管理制度,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
2.2采用先进技术,提升科研资料管理
由于科研资料的种类多、数量大,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采集、整理、归档。这样不仅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准确、可靠,还能大大减少资料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能。
结合单位的实际需求,依据现代管理理念,依托计算机网和网络技术,运用复印机、移动硬盘、扫描仪、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及多媒体技术参与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实现科研归档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使资料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2.3优化管理机制,培养科研资料管理人才
科研单位需要培养专业、专门的优秀资料管理人员,就要加大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立奖励机制,从根本上调动资料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资料员的工作能力。
(1)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未来需要,采用“学校学、单位训、多参观”等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资料管理人才的培养。
单位结合日常工作,每年可抽调资料管理人员到院校或其它单位去学习,并把学习内容传授给每位资料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资料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
(2)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科研单位应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情况,每年对资料管理人员采用定期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个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并建立资料管理人员考评成绩档案,将此成绩作为调职、奖励的依据,并对于连续三年考评不合格人员,可调离本工作岗位。
(3)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和完善资料管理人员奖惩制度,以激发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科研单位制定和完善资料管理人员奖惩制度,对于平时责任心强、考评成绩优秀的资料管理人员,要给予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对于不求上进的人员,并给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个人,应给予通报批评,对于给资料管理工作中带来严重影响的个人,应给予处分并建议调离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规范
目前,国家在科研项目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科学系统的预算定额标准,科研人员并非财务人员,预算观念淡薄,只把科研预算作为争取科研经费的环节之一,前期可行性调查不到位,不进行足够的调研和科学的测算,编制出的经费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凭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填列出预算数据,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教学资金与科研资金来源于不同的资金渠道,在使用时,要按规定计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实际中,通常很难严格的将两者成本准确核算。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用于实验教学的材料经常被用于科研项目的实验,例如,教学用固定资产用于科研的使用费,从
事科研使用的水电费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科研人员的超比例提取津贴、酬金;在报销费用时,发票中所列的明细项目与实际支出情况不符;在人工费的开支上,虚构人员或假借学生身份套取助研补贴,使项目成本核算难以实现实事求是的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只是部分地从科研经费中得到补偿,科研成本严重的挤占、挪用了学校的教育事业经费。
(三)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的专项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发生违规调账。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上缴管理费,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躲避学校对资金的监管;有的为了套出现金,用大量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如招待费、交通费等;许多项目结题不结账,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一些项目负责人还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费用,疏于对结余资金的管理。
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问题,探索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与办法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发挥现有科研经费的效益。
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因素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经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应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三方共同协作编制更为科学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程序,以及科研计划预算编制办法和说明,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原则、编制要求、编制规程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预算的可执行度。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经费预算依据科研项目申报书中规定的研究任务进行。编制预算要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预算,按照全额成本支出原则,并且将上报的经费预算在学校财务、科研管理部门备案。对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而言,应尽早介入科研项目,及时提供财会服务及进行财会监督,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财务信息的支持,编制更科学合理的预算。
(二)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
根据教财[2005]11号文件指出的,“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为了控制具体科研项目的支出金额,在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在建账时,应依据项目预算书中的各类明细支出项目增设相应的明细科目,设置每项明细科目的预算限额。在经费支出的的实际操作、核算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限额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且在预算限额内的票据予以正常报销,超出预算限额的支出,就不予以报账。这样项目负责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详细地对经费项目支出进行合理估计,有效地避免经费的预算内容与实际开支相脱离,增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在纵向课题经费开支上,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
围与开支标准,人员经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对这三项经费预算比例不能随意调整;人员费不能用于人员奖励,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支出;项目管理费用应在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规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中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合理的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在横向课题经费开支上,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财务部门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使用学校教学设备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并在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的内部审计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促使科研经费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的审计,看是否包含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原则和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规范经费使用行为。认真做好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加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范围与标准,有利于防止滥用科研经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审计重点有:学校财务部门是否统一管理科研经费,杜绝科研经费脱离学校监管形成经费使用体外循环等现象;经费报销是否符合规定,票据是否合法真实,签字是
多年来,我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坚持奉行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强化职能,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质量为基础,以规划课题研究为重点,以切实有效的科研活动为载体,以培训为支撑,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现已基本形成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建立严谨务实的科研工作常规,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
根据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及上级有关要求,我们在健全科研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实际,特别制定并下发了《乾安县教育科研课题运作和管理要求》、《乾安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考评细则》、《乾安县教育科研成果评认和管理规定》等政策性和制度性文件,使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规范研究行为,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教育科研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我们加强科研工作常规管理,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科研工作计划制、科研活动汇报制、科研理论方法培训制、科研成果评认推广制等,建立起科学严谨的科研工作常规,为全县教育科研及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课题研究与管理,促进研究扎实有效运行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与标志。抓好课题研究,即抓住了科研的关键。多年来,我们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参照省市教育科研规划及课题指南,紧密结合县域教育教学实际,选题立项,以校本科研和行动研究为基础和标志,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研讨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县中小学申报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省教育学会课题66项,市课题24项,县课题78项。根据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在研究和管理过程中,通过严格例行计划管理、深入实际加强过程管理、督导检查实现质量管理、评估验收严格成果管理,使课题研究切实有效,达到研究目的。为了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发挥成果效益,我们还通过抓重点、树典型、会议评介和向上推荐等形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科研促教兴校作用。“十二五”开局以来,我们在前期部署全县中小学申报意向课题和初步研究方案基础上,审改推荐立项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二项,省规划及省教育学会课题28项,省基础教育研究所课题30项,市课题45项,审批确立县课题120项。目前,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文本和电子档案,通过实际督导检查,我们看到,绝大部分课题处于扎实有序运行当中,基中部分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
三、适应研究需要,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十一五”以来,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我们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科研活动。2006年3月召开全县第十二届教育学术年会,2007年5月召开全县中小学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会议,2010年12月召开全县“十一五”课题成果评介暨科研培训会,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举办“检验课题研究成效,测评学生学习能力”活动,2008年9月和2011年6月分别开展科研成果和课题研究评奖活动。这些会议和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效果明显,圆满完成了活动任务,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广大中小学教育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现如今,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竞争日趋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科研院所要谋求发展,就要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思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学技术对科研院所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透过科研院所管理的现状,经营管理人员有必要对科研院所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保证科研院所合理有序的发展。
一、科研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对科普宣传工作少,无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研院所现阶段大多对科研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认为科研开发仅仅是安排的几个科研人员自己的工作,从而造成整个科研院所人员对科研项目不关注,不了解,就更加谈不上对科研人员的支持了,导致科技投入整体不足。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只重视日常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忽视了科研工作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这就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使科研人员无法高度投入到科研的开发和创新中去,造成了科研工作怠慢,科研项目研究针对性不强,无法创造高效、高品质的科研成果,使得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较慢,无法尽快给科研院所产生效益。
2.资金压力大,监管不善。资金到位率低,相关制度措施不到位,预算管理粗放。首先,由于科研人员能力有限,预算水平脱离实际,预算内容没有细化到具体的开支项目上,缺乏可操作性,造成资金不足,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开发进度;其次,由于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不细化,导致科研院所的科研资金不能按阶段及时用出去,形成资金结余,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就是资金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些收支不匹配,甚至有些科研院所出现资金挤占和挪用资金的情况,致使科研成果因资金不足而研发缓慢。
3.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设备老化、不配套,使用率低。随着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标准规范升级换代,而经过反复使用后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准确率低,由于精度较低、检测速度较慢,已经不能适应科研开发使用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大多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分散管理,多限于实验室使用,监管不善,严重损坏遗失,造成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频出,使科研院所的管理层无法及时、真实地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现状,影响了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1.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将是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全员关注和支持科研工作;二是管理层增加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增加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科研人员专业素质。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从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在很多情况下这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在人才上拥有优势,才能在科技创新上占据主动。因此,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并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是我们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三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和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意识。鼓励科研人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信心,要有勇于突破的勇气,清醒的认识,完备的技术,严谨的管理方法,以取得显著的成绩。
2.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科研院所的资金管理。为了严格监管科研院所的资金使用,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实际编制出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预算,以保证科研成果开发全过程的资金充足率,减少资金短缺对科研研发工作的影响;第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到预算有定额,支出有标准,管理监督有依据。对于符合客观实际的结余资金应纳入收入渠道,加大资金使用统筹力度,明确资金管理原则,规定其使用范围专款专用,及时反映资金使用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第三,对编入预算的资金收支要进行认真严格管理,合理使用,防止和杜绝出现资金的挤占、挪用情况,严防造成资金浪费给科研工作造成损失。
3.强化仪器设备监管制度,出台切实可行的基础管理细则。仪器设备一直是科研院所重要的有形资产,它关系到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发展水平和整个科研院所整体竞争力,是科研院所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以下就以我院2011 年申报完成的配套设备的管理,浅谈一下对科研院所仪器设备监管的几点措施:首先,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原有的和新进的仪器设备,应搭建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录入完整的科研院所所有仪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信息管理,详细分解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科研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科研人员也可以独自在平台中学习,详细了解自己所需掌握的仪器设备使用技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使管理层能够随时掌握仪器设备使用的整体情况,加强管理,减少仪器设备的闲置率。其次,针对科研院所内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对能够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已有功能,积极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快出、多出高新技术成果的人员和对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再就是,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执行许可权制度,未经培训、未经授权和许可,不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损坏仪器设备的人员,或因渎职造成严重损失的,视具体情况追究个人及部门的责任,并处以相应惩罚。
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只有不断改善和提高管理水平和方法,才能使科研开发和研究更加有效规避风险。除此以外,科研院所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水准,还要有较好的信息采集能力和沟通水平。科研院所的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申报、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坚信在经营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功。
摘要: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科技水平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科研院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科研经费还是主要由上级财政部门资助,而大多科研院所只重视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甚至没有关注科研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就这一现象做一些探讨。
【科研安全管理】推荐阅读: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06-26
科研经费管理自查11-25
科研物资管理办法11-13
医院科研管理工作11-22
科研基金项目管理系统07-09
教科研管理制度09-15
科研经费监督管理问题09-25
公司科研经费管理办法11-07
科研管理科工作总结11-04
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办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