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共15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读后感
五泉中心幼儿园
王瑞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仔细的阅读了几遍,让我在感叹这本书对于3-6岁孩子学习与发展方面给了老师和家长一个细致又具体地参照标准的同时,也深深感叹这本指南出的如此之晚,因为我女儿已经6岁了。我在这里也向各位老师和家长叙述一下我对这本指南读后的感想,有不到之处,请原谅我这个教育方面的“门外汉”,因为作为家长,我也是和孩子在同步成长。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培养3-6岁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有了具体的描述,而且下面的教育建议里也对家长需要做的给出了提示,做为家长应该时刻给孩子做好榜样。《指南》这本书我大概总结一下,可以在三个方面帮助家长教育3-6岁幼儿,第一,把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第二,培养孩子生活独立性与学习主动性很重要,享受家庭关爱的同时,又需要在社会交往这个大环境下成长,在探索中学习;第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当然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优秀,成绩又好,但是优秀的孩子并不是生而造就的,成绩好也不是不劳而获的,所以对于幼儿阶段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是培养孩子怎样去学习,应当学什么。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相信只要作为家长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用孩子的优势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每个孩子都会健康、快乐、优秀地成长!《指南》是我国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3-6岁儿童成长教育规范,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这样家长了解清楚后,可以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更好的配合老师开展更加高效的教育引导。
通过学习《指南》我从中有所领悟,明白了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知道了做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教育观,遵循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成长特点,有针对性的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攀比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歌,更不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对比自己的孩子不足。通过学习《指南》,我感到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将以《指南》里面的标准为依据,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达到家园教育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
《指南》给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让我们这些家长较为清晰的了解了自己孩子3-6岁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操作性。
对比指南,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比较正确的,也有失误的地方。在此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拥有健康最重要
二、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让孩子热爱科学
五、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
作为幼教要按用《指南》来指导我们的育儿工作。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总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感受很多,而自己在以后的孩子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那就是:1.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攀比。2.引导愉悦的情绪表达。
姓
名:王瑞芳
年
龄:25
通讯地址:五泉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教育,早期学习,身心发展
一、前言
前些日, 我有幸聆听了孔起英教授的讲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以下简称《指南》) , 觉得自己对《指南》的了解又深入了一些———自2012年9月, 国家教育部颁布《指南》以来, 从最初的上网搜寻, 到后来的努力研读, 再到现在的专家引领, 《指南》在我们的眼前, 愈显清晰。
二、《指南》制定的背景
我国《指南》的制定, 有其特定的背景。
1. 国际形势所趋
从2002年开始,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一个制定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遍及全球”项目, 目的是从保障儿童权利出发, 通过制定明确的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 以文件形式对幼儿“应该知道什么、应该会做什么”进行界定, 以促进家庭、幼儿园及有关方面达成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期望的共识, 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早期教育质量。借此契机, 我国教育部基础司与儿基会合作, 组织专家研制了《指南》。
2. 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2010年12月1日, 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科学保教, 提高质量, 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根本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显示出了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期待和展望。在此之前, 我国已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规程》《纲要》) 这两份纲领性文件, 它们虽告诉我们“做什么”而“怎样做”“做得如何”却无章可循, 在这样的形势下, 《指南》应运而生, 它给了我们一种指导和参考。
三、我眼中的《指南》
1.“指导性”
在先前颁布的与学前儿童相关的文件如《规程》《纲要》中, 更多的是理念的导向, 而《指南》则突出了教育的指导性, 它提出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不仅针对幼儿园教师, 也针对家长。如在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 对家长提出了如下建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 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 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等, 这样, 就有助于帮助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 从而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发展”
《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建立广义的儿童学习观, 用理性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对于孩子发展的评价, 不仅仅以“学认几个字、会做很多算术题”作为标准, 而更应着眼于其整体的发展, 培养孩子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 帮助其成长为一个跟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都有连接的人, 从而拥有丰富的、立体的、流动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 成人所需要做的, 就是给他们提供安全的、最小限制的环境, 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起一个内心世界的精神大厦。
3.“学习品质”
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 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幼儿学到了多少知识和技能, 而《指南》中明确提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这样的观点更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解释、想象、创造等, 将会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促进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学习的过程中, 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家园共育”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1利用空余时间,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指南解读》分两个部分详尽地阐释了指南的精髓,分别是:怎么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怎样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解读》通过详尽的阐述和案例分析、结构图、示意图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项目标要求,并补充指南的内容。通过枝干图和饼图清晰明了地画出来了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十一个子领域及其目标结构,并对每一个目标进行了概括理解。其中为了读者更好地认识举例了很多幼儿园的小实例。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幼儿,在幼儿的活动中生成观察目标。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带了蚕宝宝到幼儿园,后来蚕宝宝破茧成蝶后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围着蚕宝宝开始讨论它的死因,有的说饿死的,有的说病死的,有的说毒死的等等。这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指南帮助我们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指引,提供幼儿足够的发表意见和交流的欲望,提出教师观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儿观察的欲望,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
我们在平时幼儿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地抓住机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探索创造的条件,并从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帮助幼儿取得进步。
关于《指南》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与价值,这一部分的《解读》主要通过问答的这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在读者对《指南》里的各项目标提出质疑了以后,《解读》来解释指南的目标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学习中,《指南》艺术教育指出,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幼儿绘画也通过模仿来学习来完成,比如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就是教师提供范画供幼儿模仿,然后幼儿照着老师范画来学习绘画,但是指南又要求我们不要提供范画,这个如何解释呢?解读中详尽地解释了所谓的“模仿”的含义,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或者自然景观引起的自我主动模仿,而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解读还通过案例来说明幼儿自己创作的绘画往往比范画临摹有印象有意义。
想起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似乎为了课程简单化,也忽略了儿童的自发模仿和创造,呆板的繁华临摹会扼制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这就导致儿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绘画分格。有的幼儿不喜欢绘画,总是说:“老师,我不会。”想起儿童初期都喜欢乱涂乱画,怎么长大了反而不会画了呢?因为他们脑子里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这种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却牢牢的固定住儿童的思维。因此《指南》中对儿童艺术思想的解放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2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3在没有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前,我对幼儿各阶段的具体发展目标也是不够清楚的,了解最多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的幼儿发展目标。但是纲要上的目标是经过提炼和总结的,教师只能去领会,在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去解读纲要的.内涵。而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感到指南中的目标、理论和见解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实际工作中也易于教师把握和操作。
我仔细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触颇多。我感到我们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教育。指南中所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内容十分广泛。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能对幼儿的关注还不够细致。比如:有时候,我们会对幼儿缺乏了解。有时候,没有发现孩子能力上的优缺点。我感到身为教师,就要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负责,我们不但要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且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作为我们实际教育工作的指南。由指南我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老师要愛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每月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结果,老师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得到锻炼,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很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三、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要把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各领域的教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也是很多的,教师要关注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指南,细致、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4最近几天我抽空认真地翻阅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我影响深刻的就是《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在后面的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在从前学习《纲要》时,让我对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有了深刻清楚的认识,现在通过《指南》的阅读,让我更加明确了在不同时期我所教授的不同年龄段孩子一般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内容对于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并且可以较好地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在初浅的翻看了《指南》的内容以后,根据《指南》的内容和精神,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其实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让我更加清楚了一点: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近年来,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积极价值: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早期教育课程的设计,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学习效果;建立了可靠的内容体系,并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相联系,为有效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规范机构教育活动,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关注教育弱势群体,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以上是翻阅《指南》以后的一点心得,当然《指南》的深刻内涵和精髓所在还有待在边实践边钻研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同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5这次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感触更深。指南细致周到的从家庭、幼儿园、社区出发,帮助了我们一线老师梳理了自己在园组织一日活动的要求及注意的细节。
以往幼儿教育总是以学习一些基本知识作为了重点,使得幼儿园教育总是不时的具有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指南》犹如指南针为迷茫的我们指明方向,在每个具体目标后提出了适宜的具有指导性的建议,指出了我们一日活动的注意点,有利于我们组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对照指南我们了解自己所带年龄班的孩子哪方面发展适宜,哪方面是滞后的需要多加强引导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触最深是观摩了中班组的一课三研《小小超市送货员》。一备课老师的目标制定的很宽泛,对已中班孩子来说快跑多少米比较适宜,所以一备时老师对具体目标没有明确,使得活动准备的场地距离布置的很短。在认真学习了指南提出的指标后,我们重新调整了目标,同时结合目标,重新布置场地等,让孩子们尽可能的技能达到做大程度的练习。抛砖引玉,在自己执教了小班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拖拉玩具来追我》,对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体育玩具进行集体教学,进一步思考了自制体育玩具如何玩,如何发展技能,发展怎样的技能,并在活动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练习,也明确了小班健康活动如何发展技能多样性。指南适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纲要也提出了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体深入的提出了在园如何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了其他的资源的渗透。
指南体现了一日生活节课程的理念。如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事无巨细,指南从幼儿的生活学习各个环节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让老师更关注、重视幼儿的保育工作。
指南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总是急,急于将故事、歌曲、数数等内容通过短短十几分钟统统教给孩子,当有些孩子没掌握时,老师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分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脸色也越来越严肃,于是区角游戏变成了老师补差的场所,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发展较慢的孩子便会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畏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幼儿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蹲下身子,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要了解这个年龄斑孩子的发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还不够完整,其他小朋友都会了只有他还不会,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当你的脚步快于孩子的脚步,孩子会跟不上来,要放慢脚步慢慢带领他,帮助她得到合理的发展。
指南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应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养成了养尊处优、自我为中心,将家长对自己的的爱是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己对长辈对身边其他人的尊重。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后,有立场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不迎合家长和幼儿,而是积极和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同时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作出立场适宜的回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该书分五章具体阐述,分别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章的第一小节就是从引言展开的,从中让我们了解到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对我们阅读接下来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该书将幼儿的发展指标分得非常详致。它不仅根据幼儿的年龄段来制定指标(具体划分为3~4岁;4~5岁;5~6岁),还将各年龄段的幼儿的发展指标做出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幼儿教师来说非常有利,它将更助于我们了解如何应对及管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后,我发现了之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之前在设置体育游戏中的具体要求及使用的体锻器具与幼儿年龄不相符;部分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存在不符合等。该书为我在制定教育教学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在遇到不明之处时就可以掏出来翻阅一下解决难点。对于我来说,该书很有帮助。在科学这一大块儿内容中,让我们教师要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升值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www.fwsir.Com)这句话然我感触颇深,不仅家长们平时总表现出生怕孩子弄脏所以总会让孩子们少去触碰一些物品,而且我们教师有时候也会难免出现这种情况。
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小班幼儿刚入园,面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必然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对于身边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和自己一样年纪的小朋友,必然会感到好奇。面对于从未见过的幼儿园老师和阿姨,必然会疏远。面临如此多的社会性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首先,教师可以以亲切的态度让幼儿感受到这个大环境其实并不可怕,幼儿园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幼儿园里能够感受到快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互相熟悉。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感受的,而游戏又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渐渐地,他们就会彼此之间感受到熟悉,慢慢地就会发展成好朋友。再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关心和指导的老师和阿姨,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就会逐渐卸下心防,不再害怕,爱上幼儿园。
我想,这仅仅是他们社会性学习的第一步。学校需要努力,家长更要配合。周末或者是空闲时间,不要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看电视,不仅对眼睛不好,而且长此以往接触不到社会中的人,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懦弱、内向等性格特质。不妨带着孩子多去外面走走,玩玩,接触大自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孩子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随想一:《指南》指明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与方法
《指南》中艺术领域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感受与欣赏, 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里再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 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 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艺术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哪些艺术方面的合理期望, 这样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 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想二:在生活中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千世界里, 美无处不在, 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 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 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 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 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随想三:正确处理美术技能与自主创造的关系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平时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认识, 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 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 创造力是整体, 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 不赞成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 把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 同时也要兼顾技能的训练, 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如: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沙画”, 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在幼儿初次自主探索和尝试用沙子作画后, 教师展示幼儿创作的沙画作品, 引导大家讨论、交流探索到的堆积、沙漏、撒、拨以及变化手指接触沙子的部位或变化手指多少造成线条粗细变化等作画方法及经验, 为幼儿第二次运用已知经验和技能进行高一层次的构思和创作奠定基础。接着, 幼儿在又一次的探索尝试中不再胆怯、观望, 胆子越来越大, 创作欲望越来越强, 创作的手法越来越多, 获得更加具体的操作经验, 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师德为先,《指南》为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指南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德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无疑,我们可以在《指南》中汲取无限的“爱的智慧”。
当我仔细研读《指南》的时候,发现她在教导我们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岗位上,除了有爱,有耐心,有事业心,更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评价观,要明确学前阶段是为一个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孩子们细致入微的关怀,她懂孩子,爱孩子,希望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追随孩子,追随孩子的游戏、学习,追随孩子的生活、运动,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因此,她给出一些合理的、可操作的建议,引领我们力争做一个有德行的教师。比如,在语言领域中她就告诉我们要“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懂的语言”,“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以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要“引导”“帮助”“提醒”“支持”“赞赏”;态度应当是“欣赏”“尊重”“亲切”“关心”“耐心”,创造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幼儿在关爱、尊重、信任的集体生活氛围中获得安全感,发展自信、自尊。《指南》要求幼儿“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做到“说话时眼睛看着对方”“不随意打断别人”,我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也就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幼儿社会学习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指南》建议我们“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啊,在幼儿园里,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一定要首先做到。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教育者,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认为教育者的素质是幼儿获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能够拥有文明高雅的言行举止,准确规范的语言评价,谦逊温和的态度,宽容大度的胸襟,就会非常有助于幼儿提高品位,正确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对教师而言,《指南》提出的种种规范,都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者。
二、幼儿为本,呵护孩子幼小心灵
幼儿为本,是《指南》突出强调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是实施《指南》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的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建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也常把“幼儿为本”“因材施教”挂在嘴边。但是,在幼儿活动室中,占据显著位置的墙上不乏“比一比”“我最棒”的评比栏,有孩子的名字下面贴着一串小红花,有孩子的名字下面却只有“珍贵的、孤独的”一枚。我想,我们的老师真正理解何为“幼儿为本”了吗?是不是把小红花作为管理的工具了呢?有没有倾听自己定义的“落后”孩子的心声?有没有呵护孩子的心灵?《指南》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幼儿在沿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发展的速度和达到某一水平的事件不完全相同”,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老师缺乏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教育行为缺少了科学性是不行的。相信老师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一定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放慢脚步,跟随孩子,守望孩子的童年。
为支持幼儿游戏,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区域活动,然而投放活动区的材料时,教师为了活动室的整洁、美观,不太关注材料的开放性和适宜性,看重材料的外观和数量,但这样做是不是以幼儿为本呢?是幼儿游戏的需求吗?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吗?为什么老师精心设计制作的材料,孩子们不喜欢呢?《指南》能给我们答案。比如:“幼儿园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剪、画、折、粘等美工活动”,看来,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是认真研读、领会《指南》的目标和教育建议,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提升专业能力。逐渐理解《指南》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一定会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区域活动,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老师也有了时间和精力观察、了解幼儿,如果能渐渐成为“懂”孩子的老师,不仅能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能使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地爱上幼教事业。
呕心沥血,几度春秋,《指南》通过大量实验论证,借鉴国外经验,凝聚了无数幼教前辈、学前专家的心血,我觉得这是他们“爱的智慧”的结晶。《指南》的出台,使广大家庭和教师智慧地爱孩子有了抓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从理念到行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遇到危险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有一个关于倾听和表达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说的是老师的喉疾复发了。在一片吵闹声中,老师无法使这群大班的孩子们安静下来。于是老师拿来两块积木,敲出了响声。果然,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后,老师开始组织集体活动,但嗓子就开始疼了。她皱着眉头、使劲清了清嗓子,但是效果不大,于是她想了办法,用夸张的嘴说:“那我就不发出声音了,你们来猜我说了些什么,好吗?”孩子们回答说:“好!”这位老师教孩子们折纸,神奇的事情发生了,20分钟,老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就像哑剧演员一样,用各种示意图,上完了一节手工课。而更为神奇的是,那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完成了作品。连平时的几个爱走神的孩子,也“听”得非常好!从那之后,他们每天都会进行“看我说”的游戏,别人说话时,孩子们都能安静地看着对方。
上面这个案例很好的说明了5-6岁的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创新教学方法,让幼儿明白会倾听的孩子说明他们已经长大了,会倾听的孩子更聪明、更有修养,就能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除此之外,书中还给出3点平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方法:
1、老师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树立耐心倾听的榜样。
2、在班级里寻找平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在集体面前加以赞扬,告诉幼儿耐心、认真地倾听是成熟的种表现。
3、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词语接龙”、“传话筒”、“看我说”等培养幼儿倾听、提高幼儿专注力的游戏。
一、区域活动内容的设置
1.以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为基础设置区域活动
格赛尔的成熟主义幼儿教育理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幼儿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在成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游戏与学习,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活动区角设置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做到有的放矢。如社会角色区的设置,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应设立角色简单、分工明确、温暖易模仿的娃娃家,而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可设在中班,超市购物需具备一定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基础的可设在大班。
2.以幼儿近期兴趣点为前提设置区域活动
幼儿的兴趣点与幼儿年龄、性别、性格、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有关,区角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设置一定是以幼儿近期的兴趣点为前提,激发幼儿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这样幼儿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和不断提升。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我们开辟的生活区、数学区,以模仿成人劳动为题材的内容:串木珠、插花篮等。在成人看似机械的劳作,幼儿玩得有滋有味,有的把珠子串成了项链,有的把同颜色的珠子按规律串起。通过这样活动,幼儿的模仿能力、辨别能力得到了发展。进入中班,幼儿的兴趣点增多,所以区角活动设置有所变化。如生活区增设“辫小辫”活动。小朋友们辫了拆,拆了辫,其乐无穷,这是女孩的天地。男孩则喜欢聚集于数学区中的数字与动物的匹配摆放。不同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数字在幼儿手中传递,幼儿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记忆能力都得到提高。
3.与各领域有机结合设置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活动,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一个综合的、整合的活动,能够和领域相互渗透,和主题相互关联。区域活动设置将区域活动和五大领域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如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设置,可将日常教学活动目标有目的地设置在区角活动中。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在活动中对音乐或故事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投放相关故事背景和图片,播放音乐,投放乐器,让孩子们进一步练习,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1.树立环保和节能理念,合理开发与利用废旧资源
区域活动的材料持续性投放,材料丰富,形式多样,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区角活动材料的搜集和制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幼儿、教师三者的凝聚力,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共同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废旧的各式纸盒投放到各区域,幼儿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将纸盒制作成机器人、楼房、编头发的布娃娃等;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使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2.材料的安全性是材料丰富前提和基础
废旧材料的利用有其特殊作用,同时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按有关卫生要求进行消毒(84水、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等)后方可使用,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结合活动主题和各领域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材料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与达到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将教育目标隐形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教师投放材料时要针对当前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对幼儿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区域活动的教育质量。如在中班科学区根据近期科学领域的目标投放了磁铁,并精心考虑细化分解,在幼儿操作区教师提供各种实验材料,让幼儿试一试、吸一吸,哪些能吸住哪些不能吸住,进行分类,做好记录,接着提供一些材料解决,使幼儿运用磁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沙子里找到铁钉,可乐瓶中的回形针等。有目的、有层次的材料投放使幼儿对磁铁的认识变得全面,同时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区域活动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
一、关注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学画并非是机械的技巧性训练, 而是要把开拓眼界、拓宽思路、丰富想象、激发创作欲望做为目标, 让他们从一个具体的形象看起、说起、想起, 继而画出相关联的东西。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在各领域活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 让幼儿发展求异思维, 寻求与众不同的事物。音乐活动时关注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活动中结合散文诗,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 然后进行想象画。如, 小朋友们根据散文诗《变色的房子》, 可以根据想象画各种各样奇怪的房子。结合谈话“我的愿望"创作意愿画, 能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 许多男孩绘画了有关太空或科技的内容, 而有一个女孩子画了自己在一座冲上云霄的楼房里打开窗户摘星星。多好的想象啊!在欣赏散文诗《蒲公英》时, 孩子们的想象令人陶醉, 蝴蝶像一朵会飞的花朵, 蒲公英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像一团棉花球、像雪花、像纸屑……
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让幼儿习惯于将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都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二、倾听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指南》提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一次, 我组织孩子们绘画《美丽的森林》, 孩子们都尽情地将自己认识和喜爱的小动物表现在画纸上。有一个叫刘某的男孩子画了只小白兔, 在长长的耳朵旁边多画了两个尖尖的角。当时, 我根本没有从创造性这个角度去考虑, 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画错了, 不但没给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画”的机会, 而且还当场批评了他。第二天, 孩子的母亲告诉了我刘某和她说的话, “妈妈,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小白兔画上两只角吗?因为小白兔太善良了, 在森林里老让别的小动物欺负, 如果它头上有角的话, 谁欺负它, 就用角去顶它, 不就可以保护自己了吗?”我听了之后, 深为前一天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当时, 我为什么就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呢?如果我当时也问孩子一个“为什么这样画?”就不会说出那番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话语。相反, 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和鼓励他。经过这件事后, 我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的事情, 而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 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 且注意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鼓励孩子们大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尊重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作出大胆的尝试
《指南》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美术创新教学中, 我尊重孩子, 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活动。始终将幼儿“创造性”发展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注意培养他们的创作技巧, 并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
每当组织孩子们开展美术活动时, 我都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启发孩子们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孩子们有的说“用颜料”、“碎蛋壳”、“踞末粉”、“火柴棒”, 也有的说“用沥糊”、“纸绳贴画”、“橡皮泥粘贴画”等等, 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真能干, 就按照你们的想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装饰这幅画吧。”在活动中, 我也会尊重孩子在形式和材料上的选择。
比如, 在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活动中, 我首先教会幼儿使用一定的作画工具, 掌握制作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技能技巧。然后通过让幼儿欣赏、讨论、演示、提问、思考等方法,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让幼儿用各种线条或图形来设计图案, 自由创作, 结果孩子们绘制出来的沥糊画、锯末画、立体彩绘等作品各具特色, 创造性突显。
四、欣赏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孩子思维的发散性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这也是《指南》所建议的。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 老师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饮料罐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问他们用这些瓶瓶罐罐可以制作出什么玩具?孩子们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纷纷动手制作, 有的制作公鸡、孔雀、小鸟、狮子, 有的制作火车、汽车、房子等, 而且他们还创造性地将制作出来的玩具构成一个个立体的图案, 如“动物园”、“停车场”、“游乐场”等。当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许多红豆、绿豆、黑豆、黄豆时, 老师启发他们用这些豆可以创作出什么作品?孩子们纷纷说“可以拼贴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可以串成一条条五彩的项链”、“可以用胶水将豆粘成一座座假山或者小汽车”等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支持孩子们想象、制作, 并和他一起欣赏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
《指南》的教育建议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欣赏孩子, 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 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实践, 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孩子们不但对绘画更感兴趣了, 而且对其它美术活动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将手中的各种材料, 魔术般地变化成许多生活中存在的、与众不同的或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每次看见孩子们创作出的各种作品, 教师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贯彻落实《指南》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的要求, 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 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孩子与老师在活动中能够共同成长。
五、正确处理美术技能与自主创造的关系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欲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与适当的指导。”平时, 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实物的认识, 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 他们内心丰富的想像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 创造力是整体, 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创造力与技能绝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 不赞成简单地用“想不想”、“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同时, 要兼顾技能的训练, 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
见
闽教基〔2013〕8号
发布时间:2013-3-5 8:29:15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48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指南》,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提升我省学前教育质量,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把握机遇,以实施《指南》引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把贯彻落实《指南》作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以深入贯彻《指南》为契机,促进我省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行政和教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地要建立行政推动、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的《指南》实施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统筹协调,做好《指南》的宣传、培训、实验等工作,为《指南》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要积极探索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机制,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以示范性幼儿园带动一般园,整体提升保教质量。要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城乡各类幼儿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纠正“小学化”倾向,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形成多方合力,推动《指南》的贯彻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负责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教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组织教研指导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确保城乡各类幼儿园得到常态化的专业支持和指导。要在片区管理机制中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片区教研机制,提升片区内幼儿园保教质量。要引导幼儿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解和实施《指南》的能力。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农村幼儿园的工作机制,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示范性幼儿园与薄弱园的结对子等方式,提升农村幼儿园实施《指南》的水平。
三、全员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实施科学保教的能力
各地要将《指南》培训纳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由省、市、县三级分级实施,省级培训对象以各市、县(区)幼教专干、教研员、实验幼儿园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为重点,安排在2013年5月底前完成。设区市培训对象以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和各级骨干教师等为重点,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员的25%;县级负责其余保教人员的培训。市、县两级要尽快做好培训方案,将《指南》的专题培训与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农村和民办园教师等培训相结合,确保《指南》的通识培训在2013年9月前实现全员覆盖。各地要将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幼儿园按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
要创新培训方式,立足日常保教实践问题,运用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跟岗研修等方式,调动教师已有的经验与主体性,引导教师运用《指南》反思保教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要整合优质培训资源,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将国家、省级培训传递到市、县网络平台终端,保障《指南》培训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益。要通过定期的片区教研、研修、园本教研等形式,针对具体问题推动培训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保证培训工作延续性,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引领,建设落实指南的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
组建实施《指南》的专家指导组,形成以高校学前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学名师、名园长为主的专家指导团队,承担省级培训、市县两级培训的指导,以及深入各地巡回指导的任务。市县两级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骨干园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本土专家团队,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提高《指南》培训和指导的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研究和引领作用,在省内部分有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确认一批实施《指南》的研究基地。经我厅确认的研究基地要组建研究团队,围绕贯彻实施《指南》确定具体的教科研课题,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经我厅批准立项后,在实验区和基地园开展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指南》的贯彻与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
五、点面结合,发挥实验区和基地园示范作用
省级确立2个设区市为实验区,市级各确立1-2个县为实验区,县级确立若干所公、民办幼儿园为基地园。各地要在人员培训、经费保障上对实验区和基地园予以支持和倾斜,并建立专家团队定人定点联系实验区和基地园的制度,围绕《指南》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各实验区要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探索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教研制度和形式,统筹协调开展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以及幼、小双向衔接等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基地园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区各类幼儿园深入实施《指南》。
各基地园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贯彻落实《指南》的研究者和践行者。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和园本教研制度,创设适宜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彰显“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理念,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六、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把开展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县三级教育专网上以及“福建小学新课程”的幼儿教育栏目要开设学习贯彻《指南》专栏,实现全省链接联动。《福建教育》幼教版等专业刊物要发挥优势,传播《指南》的先进理念,引导广大保教人员学习、讨论《指南》。各地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适时开展贯彻实施《指南》的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共育的合力。
各级各类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园地和社区宣讲等形式以及家园联系QQ群和短信平台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七、加强督导,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内容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等综合督政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各地要改革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要建立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强化科学保教的制度建设,对教职工配备、资质、待遇和流动情况以及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影响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行动态监管。要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指南》的新要求和相应职责,及时修订各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不定期地对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复查,发挥评估的正面导向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
贾艺硕家长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都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拼命让孩子“超前学习”,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在各种兴趣班、辅导班之间穿梭。在学习《指南》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感触,在闲暇时读了《指南》几次,当时脑海中一片顿悟,我有机会仔仔细细地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的心平静了许多,给我带来了丝丝喜悦,读来感悟颇多。让我重新对孩子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教育他的过程中有指标可以依照,心中更加有数,同时也照耀了孩子的成长之路。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
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通过学习,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指南》,更加深入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树立自己的正确教育观,积极的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家园合作一致化,使孩子发展的更好。
一、 灵活参照 《指南》目 标,提高教师环境育人的意识
《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清晰提出了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是指导性的参照, 犹如名为“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 ”一样 ,切不可将其作为“标尺”,而应以灵活的方式加以分析与运用。对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方面的目标要求, 做到“心中有目标”, 这样才能使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如“倾听与表达”方面的第一个目标是“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听孩子讲话时一定要表现出很认真,这样才能要求孩子以同样的态度去听别人讲话。关注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每天和孩子们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我喜欢的玩具”“我会做什么”“长大了想干什么”等培养幼儿倾听、表 达的兴趣、习惯与能力。
二、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语 言学习氛围,提供语言发展的 机会
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精心设计语言交流的情境,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通过交流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故事活动“快乐的我”中,教师首先出示“快乐”字卡,引出谈话内容,“这是什么? 什么事情让你很快乐呢? ”接着分段欣赏, 让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小青蛙、小狗、小树叶的快乐是什么? ”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青蛙、小狗很快乐呢? 它们的快乐是什么? 然后幼儿两个两个说悄悄话,用“我给 ____,我很快乐! ”的句式说出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幼儿分组以“快乐传递”的形式说说自己帮助别人做什么而感到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快乐。最后设置情境,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感受别人的快乐,并交流采访结果。活动以“快乐”为主线, 让幼儿切身感受到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快乐,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大方得体地和同伴、成人进行交流,懂得礼貌待人。
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离不开阅读和书写。阅读可打开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文字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书写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注意、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快智力的成熟。可见, 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能力的发展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读物,创设无所不在的阅读环境,引导他们轻松愉悦的阅读,从而锻炼幼儿在阅读中思考、体会、想象、创造的能力。如湖南省邵阳是蓓蕾幼儿园结合近段开 展的课题《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全园整体布局突出课题内容:图文并茂的成语小故事———一言九鼎、孟母三迁、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礼 仪规范儿歌———上下楼梯、见人问声好、洗手、自己来、我会刷牙……;三字经、弟子规等吊饰悬挂在走廊上方;区域角创设的乐乐书屋、阅读区提供了许多富有童趣的《幼儿画刊》《智力世界》 《娃娃画报》等优秀的少儿报刊和儿童故事图画书、儿童诗歌图画书、儿童科 学知识图画书……班级主题墙上———礼仪小明星、经典诵读、礼仪风景处 ……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与“它们 ”对话, 潜移默化中纠正了自身的不良行为,有效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 教育活动
3~6岁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靠集体活动、学习区语言活动和一日生活中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完成。 教师要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创造和谐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情景表演法、游戏法、示范法等,激发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让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大班阅读活动:黄雨伞,教师首先请幼儿一起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于是分别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 》《朋友》,引导幼儿阅读第一、二页,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接着,幼儿自由阅读,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 孩子们在交流中随音乐自由表现。最后,在整体阅读后,一起讨论: 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整个活动,教师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通过积极阅读、仔细观察,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激发了幼儿主动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阅读中, 运用了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整体阅读、 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等, 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区域角中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语言, 是他们非常乐意参加的。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获得学习的快乐。如在大班幼儿熟悉了故事《六个矮儿子》后,在活动区准备一些角色头饰,引导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幼儿一边听故事录音,一边用角色对应的头饰表演节目。游戏中幼儿大胆地运用角色语言及动作表现故事 内容,懂得了长大后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本领自食其力。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蕴涵着丰富的语言教育契机, 教师要加以利用,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以日常语言专题的形式围绕某个话题和幼儿一起交谈,如“我的好朋友”“今天你玩了些什么”“如果你能飞, 你想飞到什么地方”等,谈论话题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可不断加深、拓展。比如,谈论当天的天气。小班可让幼儿说说当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晴天、雨天、阴天、多云)中班说说天气怎么样、用什么符号表示? 大班进一步加深,你知道天气是如何区分吗? 餐前饭后等生活环节,和幼儿玩一些手指游戏,如“五门开开”“手指兄弟”“鳄鱼来了”“传话游戏”“手指变变”,等等。将语言教育自然融入一日生活中,能极大地促进对幼儿的语言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推荐阅读: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7-10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1-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心得07-03
3~6岁儿童学习指南(论文)07-19
3-6岁儿童学习指南活动安排12-03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2500字12-22
3到6岁儿童教育心得09-09
儿童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1-21
脑筋急转弯儿童3到6岁09-19
3岁儿童游戏与心理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