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书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执行异议书(通用11篇)

执行异议书 篇1

申请执行人:姓名(张三),男(或女),×年×月×日出生,民族(汉族或土家族),工作单位(有工作单位的写明工作单位),住所(写明户籍地,若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写明经常居住地),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被执行人:姓名(李四),女(或男),×年×月×日出生,民族(汉族或土家族),工作单位(有工作单位的写明工作单位),住所(写户籍地,若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写明经常居住地),联系方式(电话号码)。

异议请求事项:(有几项写几项)

请求法院停止(或撤销、纠正、中止)执行行为(或对某财产的执行)。

事实和理由:(具体情况因案而异,要简明扼要,实事求是)

贵院在执行(****)鄂1002民初*****号民事判决过程中,查封(或冻结、拍卖)财产,因该财产属于异议人生活必须财产,根据法律不得作为执行标的物(或执行行为违法)。现提出书面异议,请求贵院停止(或撤销、纠正、中止)执行行为(或对某财产的执行)。

此致

荆州市沙市区人民法院

异议人(案外人):

×年×月×日

异议申请人(案外)应提交的证据材料:

1.异议人(案外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身份证复印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材料。

2.争议财产权属证明及相关证据材料。

3.本案执行裁定书。

执行异议书 篇2

一、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的功能和价值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 实体上的案外人执行救济程序分两个阶段, 一是执行过程中,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 法院审查后做出裁定, 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二是案外人、当事人对前述执行异议裁定不服,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或提起执行异议之诉。案外人执行异议作为执行异议之诉、审判监督程序的衔接, 至少具备两大功能:一是诉讼过滤功能,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的目的在于阻止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 先由人民法院对异议作初步审查, 前置审查程序“令一部分案外人异议通过执行机构的初步审查即可能得到解决” (2) ;二是诉讼赋权功能, 依照现行民事诉讼法, 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为“当事人”, 第三人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有严格的条件和时间限制 (3) 。案外人执行异议作为执行异议之诉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前置, 经该程序初步审查后, 案外人、权利人就被间接赋予了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权利和案外人的申请再审权利。据此, 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对执行异议之诉和审判监督程序均产生影响。

二、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存在问题探析

(一) 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和审查方面

1.申请期限标准难以把握。关于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期限, 民事诉讼法规定为“执行过程中”, 2015年以司法解释细化为“执行标的执行程序终结前”。但执行中仅有“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和“终结执行” (4) 两种概念, 均属于执行结案方式, 未针对执行标的, 因此“执行标的执行程序终结”这一时点在实践中仍难把握。以拍卖处置标的物为例, 执行机构需做出拍卖裁定, 移交处置, 成交后接收拍卖款, 出具成交确认书, 做出确权裁定, 完成标的物交付, 还要将拍卖款分配给权利人, 才算完成一个完整的执行标的物处置程序。此种情形下, 执行标的“执行程序终结”是指法院做出确权裁定之时, 还是交付给买受人之时, 尚无统一认识。

2.未确立案外人执行异议“一事不再理”原则, 权利易被滥用。从理论观点来看, 执行的强制性、时效性以及执行公开的不完全性决定了案外人相对处于信息和救济的弱势, 所以制度设置上更多强化案外人执行救济的保障问题, 未考虑对其救济权利的合理化限制问题。司法实践中, 案外人滥用执行异议程序以拖延、阻碍执行的现象亦不少见。

3.未明确案外人异议串案的合并审查。案外人异议串案主要包括两类情形:一类是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根据不同执行依据对被执行人的同一财产多次或分别采取同一类执行措施后, 同一案外人对该财产主张同一实体权利而分别提出书面异议, 主要出现在多债权人申请对同一被执行人执行的程序中;另一类是数个案外人对法院同一执行措施涉及的被执行人一项或数项财产分别主张权利并提出异议, 实践中法院在执行商品房时购房人提出的案外人异议多属此类型。对上述两类串案如何审查, 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未作规定, 实践中的做法也不统一, 容易导致程序混乱, 也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

(二) 案外人执行救济程序衔接方面

1.案外人异议前置审查标准不明确。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未明确案外人异议审查标准, 对照2015年司法解释第465条案外人异议审查结论之规定, 案外人异议审查与执行异议之诉相同, 均需判断其对执行标的是否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 则不可避免地要适用实体法的相关规定, 更符合实体审查方式。然而, 案外人异议作为执行程序中的救济方式, 属于执行监督审查权能的延伸 (5) , 与异议之诉的实体审查标准势必不同。若不对案外人异议程序的实体审查范围、标准进行合理化限制, 导致法院案外人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审查中的混乱, 造成事实上的“三审终审”。

2.未确立案外人异议与适用特别程序做出的判决、裁定的救济程序衔接 (6) 。民事诉讼法第227条中“原判决、裁定”未明确是否包括特别程序做出的判决、裁定, 如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的裁定等。2015年司法解释第380条明确,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程序等非讼程序审理的案件, 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据此, 可推断“原判决、裁定”应当视为已排除特别程序做出的判决、裁定。然而, 从现有的案外人救济程序设计中无法明确此内涵, 法院在适用时易产生程序混乱, 案外人陷入权利救济不确定的法律困境。

三、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的建议

(一) 明确以执行标的物权转移时作为执行程序终结之标准。从执行异议申请期限制度设置宗旨来看, 主要在于均衡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之利益, 实现执行程序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防止权利之滥用。然基于保障依强制执行程序合法取得执行标的物权之当事人的权益, 维护执行权威和经济秩序的宗旨, 建议以执行标的物物权是否已经转移给新买受人为标准作为该标的物强制执行程序终结之时点。如拍卖成交后, 法院做出确权裁定之时, 执行标的物物权转移, 执行程序终结。案外人无权再就执行标的物主张阻却执行, 但如果其在执行标的物上确实存在实体权利, 其仍可基于不当得利或侵权等请求权提起其他普通民事诉讼予以救济。

(二) 明确禁止案外人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对同一执行标的重复提起异议。虽然立法未明确规定“禁止重复起诉”原则, 但基于既判力理论要求, “禁止重复起诉”在实际审判中发挥作用, 以防止法院就同一裁决对象或事项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影响司法裁判机关的权威性, 也可防止司法资源的浪费, 保证纠纷得到终局解决, 维护法的安定性。据此, 延伸至案外人异议制度, 也应明确规定“禁止重复异议”, 即异议已经法院审查处理后, 案外人再次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对同一标的提出异议的, 裁定不予受理, 已经受理的, 裁定驳回异议。以前述理由对案外人所提异议做出驳回异议的裁定, 属程序上的驳回, 不同于因案外人缺乏享有阻却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证据而实体上驳回的裁定, 案外人对前者不得申请复议、提出上诉或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三) 区别情形对部分案外人异议串案合并审查。依据前述分析, 第一类串案是, 同一案外人对同一财产主张同一实体权利多次或分别向同一或不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在“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和参与分配”部分第91条规定, 对参与被执行人财产的具体分配, 应当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冻结的法院主持进行。参照该规定, 案外人的异议应当向首先采取执行措施的法院提出, 该法院应当以首先采取执行措施案件的事实和裁判结果为基础进行审查 (7) 。对该异议进行审查后作出的裁决及此后的异议之诉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对其他法院或其他执行措施具有既判力, 其他案件可以该裁决或裁判为依据驳回案外人异议或对执行措施主动进行纠正。这样既符合正当程序原理, 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利, 又符合执行效率原则, 节约当事人成本和司法成本。

另一类串案, 是数个案外人对法院同一执行措施涉及的被执行人一项或数项财产分别主张权利并提出异议。应区分情况予以处理。一是数个案外人针对同一执行措施下的同一执行标的主张同一实体权利提出异议, 参照共同诉讼之规定合并审查, 以节约司法成本, 提升案外人异议审查之效率。如被执行人一财产被法院裁定查封拍卖后, 数个案外人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分别对该财产主张同一实体权利 (如共有关系) , 可以合并审查作出裁定。案外人、申请执行人对该裁决不服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 也可以合并审理并做出裁判。二是数个案外人针对不同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或对同一执行标的主张不同实体权利的, 因为案外人与被执行人可能针对财产存在不同的法律关系, 因异议标的和实体权利的不一致性, 则应当分案审查。

(四) 确立案外人异议的形式审查原则。案外人异议审查作为执行异议的一种, 是执行权中执行审查权能的体现, 其审查不能超出执行权本身的权能范围。因此, 在处理案外人异议中, 执行法官就案外人主张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存在与否的审查, 仅限于形式审查, 审查程序、适用的法律、审查结论的效力均应不同于异议之诉的审判程序。执行机构所作的案外人权利存否之判断, 性质上仅仅针对执行标的物的形式物权而非实质物权, 或者权利表象而非真实权利 (8) 。如:确立有体物的“物权公示”标准, 明确案外人异议审查中不动产、股权、登记管理的动产等财产以登记公示为权利标准, 非登记管理的动产以占有为权利标准等内容。

(五) 明确案外人异议与适用特别程序做出的判决、裁定的救济程序的衔接。对民事诉讼法227条规定中案外人异议与其他执行依据救济程序衔接上的缺漏, 应通过司法解释予以进一步明确。即明确案外人、当事人对异议裁定不服, 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或相应的执行依据救济程序办理。据此, 若案外人、当事人认为错误的原判决、裁定系人民法院作出的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的裁定, 应遵循2015年司法解释第374条之规定,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向做出该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异议。

注释

112008年11月3日, 最高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诉讼当事人、案件管辖、审判程序、诉讼对执行的影响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2015年1月30日, 最高院颁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执行异议之诉管辖、受理、当事人地位、举证、处理做了进一步的明确.

2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

3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44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关于执行案件立案、结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四、十六、十七条.

55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 执行异议属于执行审查权范畴, 也是执行权一部分, 执行权由执行局行使.

66 我国现行立法实际上还存在以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不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的执行依据如何纠正的问题.

77 北京高院<执行异议之诉意见>第12条即规定:“当事人对执行法院实施的轮候查封行为有异议提起异议之诉的, 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 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并告知其应当针对法院的正式查封行为主张权利.”

执行异议案件办理规范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执行异议;司法实践;审查要点

一、办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可能出现的问题

异议人主体资格认定错误。依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有资格提起执行行为异议的人,必须是执行案件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执行行为对其利益产生影響、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对其利益不产生影响、与其没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则不具有异议人的主体资格、不得作为异议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在案外人异议裁定或执行监督裁定书中赋予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执行复议的权利有误。依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二百二十七条(原第二百零二条、第二百零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中正确适用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204条规定的通知》第2条、第3条之规定,适用执行异议、复议程序进行审理,对执行异议裁定不服的,才能申请执行复议;对案外人异议裁定不服的,不得以申请执行复议作为救济途径;案外人异议和执行监督程序中作出的裁定书均不得赋予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权利。

对是否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认定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6条,执行和解协议应该具备一定的形式要件,即应当是采用书面形式,或者记入法院的执行笔录并经由双方当事人签章确认,并且提交给法院附卷。不具备上述形式要件的,不得认定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以执行和解协议没有履行完毕为由申请恢复执行的,错将执行和解协议作为执行依据采取执行措施。依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之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人民法院恢复执行的,应该是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而不是恢复执行和解协议。能作为法院强制执行依据的,只能是原生效法律文书。案件恢复执行后,应严格按照原执行依据确定的内容执行,而非继续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

异议裁定遗漏审查异议请求事项。异议人提出两个或多个异议请求的,异议裁定只对其中的部分请求事项进行审查并作出回应,而未对其他异议请求事项作出处理。

对拍卖被执行人惟一居住房屋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出现偏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7条的正确解读是: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必需的居住条件后,可对被执行人惟一居住房屋采取拍卖措施。也就是说,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是拍卖被执行人惟一居住房屋的前提条件。由于被执行人惟一居住房屋强制拍卖后他们将不再保留有生活必需居住房屋,执行法院至迟应在裁定拍卖时,依法制定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居住房屋的安置方案。未制定相应保障方案时,不得裁定拍卖涉案房产。

二、规范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对策

(一)执行异议之诉裁判结构的确定

2008 年《执行解释》第 18 条、第 22 条只规定,案外人与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 204条规定提起诉讼,由执行法院管辖,但未明确由执行局还是审判庭来处理。鉴于目前执行机构审判力量的相对薄弱,该类型案件应当由审判部门进行审理。同时,应进一步区分审判部门,一般应由作出原生效裁判、调解书的民商事审判庭依照诉讼程序审理;执行依据为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或执行法院并非作出原生效裁判、调解书的一审法院的,应当根据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所依据的基础法律关系的性质,由各归口民商事审判庭进行审理。

(二)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提起事由的界定

鉴于 2008 年《执行解释》第 15 条规定对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事由的规定的过于笼统。在审判实践中,应当结合我国的现行实体法相关规定,以下事由应为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提起事由。案外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规定提起诉讼的,须主张其对执行标的物享有足以阻止其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具体包括:①所有权,包括单独所有权和共有权;②用益物权,但执行不妨害案外人占有使用的除外;③租赁权,但执行不妨害案外人占有使用的除外;④股权;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实体权利。案外人有多个异议事由的,应当一并主张。

(三)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审理程序的完善

1.关于诉讼主体的界定

执行异议之诉的原告,目前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没有太多争议,主要是被执行人的主体地位问题。2007 年《民事诉讼法》及 2008年《执行解释》规定,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如果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所主张得的实体权利,应当以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规定提起诉讼,请求对执行标的许可执行的,应当以案外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申请执行人请求的,应当以案外人与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那么,被执行人同意原告的主张或者不置可否时,其地位如何没有规定。调研组认为,鉴于被执行人对案件一般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该情形下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将其列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被执行人不反对案外人或者申请执行人请求,其主体地位类似于民诉讼法上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人民法院依职权将被执行人追加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无法对案外人或者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表明意见的,应将其列为共同被告。

2.适用证据规则的问题

(1)案外人提起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否定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在执行标的上的权利,故在此情形下,执行依据不宜直接作为证据加以使用,但应由案外人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即使被执行人对案外人的权利主张表示承认的,亦不能免除案外人的举证责任。

(2)法院在执行程序中调取的证据应作为审理程序中证据予以适用。异议之诉程序的启动以执行程序的启动为前提,异议之诉的提起正是基于原、被告与第三人对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标的存在实体权利争议,异议之诉的诉讼标的与执行程序的执行标的具有重叠性,有时甚至是同一性,两个程序的证据具有关联性,其证据的证明对象均指向所争议的执行标的(诉讼标的),因此,执行程序的证据可在异议之诉程序中予以使用。

3.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表述问题

执行异议之诉意在阻止执行程序的进行,同时又是诉讼标的实体权利的争议,因此,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首先具有请求停止执行的主张。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请求应当表述为请求对执行标的物停止执行。申请执行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诉讼请求应当表述为请求对执行标的物许可执行。当事人诉讼请求不明确的,法院应当予以释明。同时,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案外人一并请求确认其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或要求对其主张所依据的相关实体法律关系进行裁判的,一般应当合并处理,被执行人应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案外人未同时请求确认其对执行标的物享有实体权利的,法院应当予以释明,经释明其仍坚持不增加的,法院不在判决主文中予以宣告,但应当在判决的事实和理由中予以阐明。

三、结论

将案外人的实体权利争议纳入诉讼程序的轨道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意义重大。但我国现行的立法以及司法解释中有关执行异议制度的规定仍然不尽人意。因此,对于审判实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法院执行部门、民事审判部门沟通,借鉴外地法院先进经验和做法,来加以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许莎丽.论我国民事执行异议之诉[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06)

执行异议书doc 篇4

异议人:,男,年 月 日生,汉族,住临沂市异议人就贵院因天元天诚担保有限公司诉追偿权纠纷一案(案号为:[2014]河商初字第653号)依据申请人天元天诚担保有限公司的申请保全孙景学所有的沿街楼一事,提出如下保全异议。

贵院所保全的查封清单中房产并非全部属于所有,属于所有的仅是其中的上下各三间,共计六间。

我与关系,位于临沂市河的上下各六间房产属于我所有,房产证号为:临房权证河东区字第号,登记面积为平方米,登记时间为2009年12月1日。仅拥有上下各三间共计六间房屋。

为此,请求贵院依法查明上述事实,本着维护异议人合法权益的原则,解除对异议人所有房产的查封。

此致

临沂市河东区人民法院

异议人:

执行异议之诉 篇5

【导读提示】

两家法院针对同一房产均有司法文书裁判,如何划分执行特定物权与执行普通债权之间的效力等级问题,案外人对法院的查封措施提出异议,理由合法,执行申请人的许可执行之诉如何裁判?

一、案情概要:

2009年4月19日,出卖人通过北京某房地产经纪公司居间,与买受人订立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其位于新发地房屋(建筑面积48平米)以40万元的价格卖给买受人,双方约定自合同签订之日起60日内(2009年6月份)共同向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办理转移登记手续。买受人于2009年5月3日实际入住,首期给付购房款140000元,出让的房屋有30万贷款尚未偿还,双方约定以贷款方式支付余款。约定的期限届满后,买受人通知出让人过户并办理贷款手续,房主却躲起来不见面。买受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过户之诉,人民法院以(2009)F民字第19233号判决书判令出卖人将新发地的房屋产权过户到买受人名下,此判决于2010年4月7日生效。人民法院依申请人的申请执行,向房地产登记机关送达了协助过户的裁定,房产登记机关告知此房在2010年4月8日被异地人民法院(2010)P执字第1471号裁定查封,申请执行的是原房主借款发生的债务,经法院判决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2010年4月15日买受人向P法院提起解除查封异议。由于涉案房屋在农村商业银行抵押贷款,房主未按期偿还贷款,银行多次到住房所在地催款,买受人虽与银行协议,变更借款用户,一次性提前清偿了房主的全部贷款及滞纳金305937.28元。

2010年9月15日,法院审查后以(2010)执异字第021号裁定书裁定中止对查封房屋的执行。

2010年9月27日,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许可执行被查封房产”诉讼,买受人答辩的同时提起反诉,要求确认对被查封房产享有物权,案外人持有的法律文书确认的执行标的并非房产,应予驳回其主张。

二、法院裁判:

2010年11月30日人民法院以(2010)平民初字第06375号民事判决,驳回案外人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债务人从原告处借款,虽然时间早于房主向被告出卖楼房,但并未约定以该房屋作抵押,因此,该楼房并非原告与房主之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特定标的物,本院执行过程中虽对楼房进行了查封,但此前另一法院对房屋买卖合同案件的判决已经生效,被告依此对本院执行提出异议,理由成立,现原告因查封时楼房所有要仍为陆某未过户到被告名下且被告提异议时支付的房款不及交易价格的二分之一,而认为被告无权提出异议,理由不能成立,因此,对于原告要求被告允许本院对该楼房继续查封、拍卖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11年2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后,原告当庭撤回上诉,人民法院以(2011)民终字第83号民事裁定,准许撤诉,原审判决产生法律效力。

三、律师评案:

1、执行异议之诉属于新类型诉讼案件,执行程序中的异议可细分为:对执行主体的异

议、对查封措施的异议、对执行标的的异议、对执行管辖的异议、对执行时效的异议、对执行措施的异议等,相关法律规定模糊。从民事诉讼法规定看,只有第二百零四条规定了异议之诉,但此条并未规定对如何提出请求。执行配套规定如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都未明确异议之诉。针对异议之诉,首先要区分案外人、第三人、被执行人、执行申请人各方主体地位,有时还会发生互为案外人或第三人的情况,也有不同法院之间管辖争议问题,给相关诉讼带来困境。本案出现的问题,应当属于案外人对查封措施的异议之诉,原告提起的是许可执行之诉,被告抗辩的是查封措施异议,两者属于不同的法规规范。依据请求权基础规范要件分析,许可执行之诉的前提必须是执行申请人持有的生效法律文指定的执行标的必须是异议指向的动产(给付现金)或不动产,不能是执行行为,其次,法律文书指定的特定物在执行中没有任何异议,具备可执行条件,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法院应先行审查异议是否成立,异议成立的,裁定中止执行,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并继续执行。本案中原告起诉要求许可执行查封的房屋,但原告持有的生效法律文书判定的是金钱标的,并非房屋特定物,而涉案房屋已由人民法院判决原房主向被告履行过户义务。说明原告许可执行之诉的条件不具备,被告提出的查封措施异议理由成立,法院裁定中止执行,原告的诉讼经二审程序后又撤回上诉,这样的情况下,原有中止查封的裁定应予解除或撤销。

2、原告提出的两项理由缺乏依据:

原告认为虽然案外人与房主之间有买卖合同,但此房产仍未过户,权利人依然是债务人,所以有权查封并执行,原告的此项认识不能成立。依据物权法《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已生效的司法判决与产权登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判决从实体上确认了物权所有人,登记只是从形式上履行的宣示程序,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的,不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取得所有权和宣示登记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对中止执行裁定予以解除或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73条 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第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三十一条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九条二款规定,出卖人转让房屋后,有权国家机关对房屋采取了查封等强制措施的,不影响已成立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时针对出卖人的强制措施仍未解除,致使买受人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以参照本意见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内容处理。第十条房屋权利人依据《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规定取得房屋所有权,尚未办理宣示登记即转让房屋的,不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买受人要求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经审查诉讼请求应予支持的,应当判决房屋权利人将房屋登记到自己名下后,再为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申请人通过人民法院生效的司法文书确定的执行内容为房屋,购房款全部付清,已实际占有房屋,与陆红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结,确已取得被查封房屋的所有权,享有物权请求权;汪俊持有的判决中确定的执行标的为债权,被查封房屋并非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且汪俊已撤回上诉,业经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裁定,平谷区人民法院判决驳回汪俊“许可执行被查封房屋”的诉讼请求,根据物权优先债权的司法原则,恳请人民法院审查,并依据法律规定解除或撤销查封裁定。

附相关法律规范依据检索:

《物权法》

第二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72.案外人提出异议的执行标的物是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裁定对生效法律文书中该项内容中止执行。

73.执行标的物不属生效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经审查认为案外人的异议成立的,报经院长批准,停止对该标的物的执行。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应当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销,并将该标的物交还案外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裁定,并送达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案外人:

(一)查封、扣押、冻结案外人财产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对执行标的主张实体权利,并请求对执行标的停止执行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为被告;被执行人反对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所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应当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

第十九条案外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诉讼程序审理。经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成立的,根据案外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相应的裁判。

第二十三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裁定对异议标的中止执行后,申请执行人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已经采取的执行措施。

第二十四条申请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规定提起诉讼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诉讼程序审理。经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成立的,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相应的裁判。

第十五条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的规定,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执行异议听证代理词 篇6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四川西华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执行异议人xxxx委托,指派我担任本案代理人,依法参加今天的执行听证会,经过听证调查,本案事实已经清楚,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供合议庭参考:

一、异议申请人所主张的与被异议申请人xxx之间系质押行为不能成立。

根据本案的事实可以得知,被异议申请人xxx对xxx对外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清楚,与异议申请人xxx之间更是从未签订任何的质押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一十:“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四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的相关规定,张吉与魏宜凌之间系质押行为不能成立。

二、异议申请人所主张的与被异议申请人之间的系出卖行为不能成立。

被异议申请人在听证过程中已举证证明案涉车辆系本人所有,被异议申请人与异议申请人之间没有任何债权债务关系,异议申请人也从未向被异议申请人提出过买卖该案涉车辆的要求,被异议申请人从未收到过异议申请人所称的全部价款。故被异议申请人作为案涉车辆的所有人,从未与异议申请人发生任何所谓的出卖行为,从何谈买卖行为的成立。况且被异议申请人xxx于xxx年xx月xx日才将案涉车辆贷款清偿完毕,如果有出卖行为,被异议申请人xxxx不可能继续偿还车贷。

综上所述,人民法院对案涉车辆的查封系正确的,请求贵院驳回申请人的异议申请。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被异议申请人代理人:xxx

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问题研究 篇7

虚假到期债权执行案件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

二是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以获得法院的执行依据。为了获得执行依据, 欺诈者往往与他人合谋, 编造虚假的债权债务关系, 由他人作为“原告”向欺诈者提起诉讼, 并在法院受理后, 双方之间迅速达成调解, 骗得法院的执行依据, 为之后的执行第三人财产做前期准备。

三是虚构到期债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 由“原告”即申请执行人迅速向法院申请执行。此时, 根据事先的安排, 欺诈者提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 请求法院向第三人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

四是与他人合谋签收送达文书。欺诈者与第三人 (绝大多数是法人) 中的个别人相互串通, 由其来签收履行到期债务通知, 从而使得第三人无法在规定时间收到法院的履行通知, 进而也失去了在15天内提出异议的机会。

五是虚假到期债权的执行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 达到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行为的目的。

二、虚假到期债权的执行审查

人民法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虚假到期债权进行审查。

一是对被执行人清偿能力进行调查。笔者认为, 虽然司法解释规定了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可以申请执行, 但其前提是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 第三人只是承担一种补充责任。只有在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后仍不能满足申请人的债权时, 才可以启动到期债权的执行程序。这种不能清偿应当是在执行程序进行过程中对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之义务的履行不能。如果被执行人还有其他动产可供清偿债务, 就不应执行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因为, 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 法律关系、程序都相对复杂, 执行效率也相对低下。

二是对到期债权进行审查。到期债权的执行首先应具体审查被执行人和第三人之间是否具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债权核实的内容应当包括债权债务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主张债权的根据及数额。其次是要审查对第三人的债权是否已经到期。至于对被执行人与第三人之间是否存在对待给付、或者多重债权债务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这实际上涉及到法院需要进行实体审查还是形式审查的问题。

三是对第三人直接送达履行通知。根据司法解释规定, 履行通知必须直接送达第三人。从法理上看,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是基于被执行人的代位权和第三人的处分权而派生的执行制度。只有第三人行使其实体和程序上的处分权, 对债权债务关系予以确认, 并对履行通知予以认可, 不提出异议, 该执行行为才具有法律依据。而履行通知是法院对第三人发出的通知其履行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文书, 它一经发出即产生直接履行效力、行为限制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 ①直接涉及到对第三人财产的处分。

三、虚假到期债权的执行救济

(一) 执行程序中的救济手段

提出执行行为异议的前提是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这里又涉及到两个问题, 何为“执行行为”、何为“法律规定”?关于“执行行为”, 学界认为, “强制执行行为, 乃执行机关基于债权人之声请, 运用国家公权力, 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 以实行债权人权利之行为。”包括强制执行之命令、强制执行之方法、强制执行之程序。②履行通知是由法院向第三人发出的履行债务的告知书, 符合执行行为的特征。因此, 对于履行通知送达程序的违反, 属于不法的执行行为。至于“违反法律规定”中的“法律”亦应作广义理解, 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也应当包括在内。③按照以上观点进行推理, 则履行通知送达程序违法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 据此第三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二) 执行程序终结后的救济手段

笔者认为, 当第三人的执行异议被法院驳回后, 在执行程序终结后, 应当提起侵权之诉。具体适用程序如下:

1.诉讼请求。第三人应适用《民事案由规定》第三部分“物权纠纷”之五“物权保护纠纷”的第38条即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向法院提起诉讼。

2.诉讼主体。对于因虚假到期债权强制执行而造成的损失, 第三人提出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时, 应当以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为共同被告。其中被执行人编造虚假到期债权作为被告是没有异议的。至于申请执行人, 有可能是明知也可能是未知, 但不管如何, 他实际上已经通过法院的执行行为占有了第三人的财产, 也应当将其列为被告。

3.管辖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 应当向被告法院所在地提起诉讼。虽然由执行法院受理可能更有利于执行工作与诉讼工作的衔接, 但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 应当适用管辖规定的一般原则。

4.裁判。法院经审理, 如果认为被执行人确实存在侵权行为的, 法院应在主文中对债权债务关系作出确认, 并判决被告向原告赔偿损失。

注释

1胡亚球.代位执行制度的属性与适用[J].法学评论, 2001 (4) .

2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7.

执行异议书 篇8

关键词: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之诉;再审程序;权利救济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63-01

一、三者的不同

(一)启动阶段不同。

1.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案外人,即本应参加到原审中的第三人,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参加或不能参加,这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裁判或调解书发生效力后,向法院请求撤销原审的裁判,以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和修复被他人侵害的民事权利。

2.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权利人认为法院的执行程序侵害到了自己已有的合法权利,从而提起的仅仅是围绕被执行的财产标的而发生的争议,这些争议与原审裁判无关,是案件进行到执行程序时的问题,案外人就此可以提起一个独立的诉,即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3.再审的启动阶段覆盖面更广,自裁判生效后一直到执行完毕甚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只要发现原判的裁判有错误,都有机会再次启动,这对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实现诉讼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二)启动原因不同。

1.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因是因为原来审判中的结果确有错误,或第三人认为有错误,认为自己的权利受生效裁判的影响而产生了消极利益,所以依照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程序提起的新的诉讼请求,以期改变或撤销原审中的错误,以恢复自己的合法利益。

2.相比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则完全不同。这也是二者区别的关键,案外人在执行程序中获知自己的财产权利可能会受到执行程序的损害,这仅仅与执行程序有关,与生效裁判的结果并无直接利害关系,案外人对生效裁判的结果也不享有救济权利。

3.再审的启动原因其实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类似,都是针对原判的错误进行纠错的过程,知识再审的启动主体较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范围可能更广一些。再审是当事人或者检察院针对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请求法院再次审理的过程,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诉,是对原来生效裁判的纠错,它的审理程序也没有独立的规定,只是依照原来生效裁判的审理程序来决定,即原先是一审生效的裁判仍适用一审程序,原来是二审生效的裁判就再次适用二审程序。

(三)法律后果不同。

1.当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的第三人在裁判生效后的合理期限内如发现生效裁判对自己的权益造成了侵害,可以向做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提出变更之诉,即改变原判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时法院经过审查就会作出判断:如果认为理由成立,就会启动一个新的诉,来纠正原审裁判的错误,这就是第三人撤销之诉;如果认为理由不成立,将驳回第三人的诉讼请求。当法院受理了第三人提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后,原来生效的法律文书效果如何呢?因为原来生效的法律文书是基于另外的法律关系产生的,与第三人没有产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内容,故法院不会主动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这就需要第三人提供担保以中止原判的执行,这也是在纠错的同时保障原审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以防止案外第三人恶意提出第三人撤销之诉,侵犯当事人的权利。

2.作为非本案当事人的案外人,在执行中如要提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法院经过审理如果认为理由成立,将直接中止原裁判的执行,以等待这个执行异议之诉的结果,再针对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原来的生效裁判。

3.再审程序其实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启动再审的阶段,二是法院重新审理的阶段。在这期间对原判的执行影响也不同,在当事人或者检察院向法院请求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时的阶段,法院仍在审理和重新审视中,作为一个生效的裁判没有因为当事人或者检察院的异议就当然不发生效力,只有当法院裁定再审时,才证明原裁判的事实却有错误,那么此时法院就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防治错误进一步扩大化,以等待审判监督程序的结果再具体确定下一步的审理方向。

二、三者的竞合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竞合。一般来说,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之间的目的和价值是有等同性的,即第三人撤销之诉是第三人发现了法院的裁判错误,而自己启动的诉讼程序,而再审是法院发现了错误而决定重新审理的程序,本质上二者都是对原来裁判的纠正,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者的重合,即第三人启动第三人撤销之诉时,法院就很可能认识到原来生效裁判的错误,这时法院有选择权,其可以主动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案件,也可以不主动启动而只是对第三人的新的撤销之诉做出裁判。但当法院启动再审时,原则上第三人撤销之诉应该并入再审,如果同时进行,很有可能产生司法程序的混乱,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民事权利。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原来案件的当事人是恶意串通来损害第三人的权利时,这时的审判监督程序就应当暂停,应当优先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优先审理第三人撤销之诉。

(二)再审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竞合。这两种制度在本质上有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也正是却分两种制度的关键所在。再审的启动是在裁判生效后对原裁判的错误纠正,而执行异议之诉针对的是执行程序中与原裁判无关的财产权利,所以当在执行程序中出现二者的竞合时,只能择其一选用,针对争议的内容是否与原生效裁判有关,来决定选择哪种程序救济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了再审来纠错,那么再审后就不能再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只能等待再审的结果来维护权益。

注释:1.《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执行异议申请书 篇9

执行异议申请书

申请人:邵龙权,男,1962年9月24日生,汉族,自由职业,住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 贵院于2017年5月3日判决的深圳魔力梦工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深圳星火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委托创作合同纠纷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2017)粤0304执20594号)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庭审判,而且在审判期间我一直不在该公司,因多次向该深圳星火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实际操作人申请取消法人资格,被遭到拒绝,导致后来的无端被你们错判,成为该公司实际操作人逃避法律追究的替罪羊,因本人在网上该买飞机票被限制才知道由此案件在身,由于早已经超过了申诉期,为此,本人对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这份判决提执行异议,本人从头到尾都不知道此案件,并且实际操作人也不是本人,也未得到法院的任何通知,本人也多次通过律师要求解除其法人身份,并状告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未经深入调查,在被告人不知情和未到庭的情况下,就擅自对此案件做出判决。

申请人:邵龙权 20018年6月11日

执行异议申请书 篇10

申请人:xxx,女,19xx年11月出生,汉族,住济南市xxxxx。

任济南市xxxx。

请求事项:

请求贵院撤销(20xx)历商初字第xxxx号民事裁定书,解除对案外人房产的查封。

事实和理由:

贵院在申请执行人xxx与被执行人xxxxxx纷执行一案中,依据(20xx)历商初字第xxxx号民事判决书及(20xx)历商初字第xxxx号民事裁定书中对被执行人xxxx所有的位于济南市xxxx房产(房产证号为xxxx号)进行查封。

现申请人依法提出异议,理由如下:

1、xx

2、xx

基于上述事实理由,恳求贵院贵院撤销(20xx)历商初字第xxx号民事裁定书,解除对案外人房产的查封。

此致

xxx人民法院

申请人:xx

打造浓厚执行文化切实提高执行力 篇11

企业成败有两个关键,一是在于合理、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二是在于切实、有效的执行决策。美国ABB原董事长巴尼维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中国东北有一家国有企业濒于破产,在日本财团收购后,员工们都企盼日方能拿出治厂的法宝,意外的是日本人并没有什么起死回生的新招数,就是把原来制订的决策坚定不移地、无条件地执行下去,结果人没有变、机器没有变,还不到一年时间,厂里就奇迹般地扭亏为盈。由此不难看出执行力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举足轻重、生死攸关作用。

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奠定了好的基础,而要把这样的方针、政策变成现实,就必须依靠执行力。而提高执行力,必须着力建设以执行力、执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贯彻、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的法令、法规,包括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方针目标、党委的决策、决议等的行动能力;而所谓执行文化,就是有利于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的条件、环境、氛围等。着力打造浓厚的执行文化,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确保把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全面、全员、全过程地执行决策;既注重宏观执行控制,又注重执行的细节把握,从而把好的决策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物质成果,使企业得以生存、发展,保证职工福利待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着力打造浓厚的执行力文化,形成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影响、驱动领导层正确决策、执行层积极执行决策,逐步把蓝图变成现实,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采取行政命令、经济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齐心协力的方法,着力打造浓厚的执行文化,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应该在以下7个方面狠下功夫、花大力气。

首先,要确保决策合理、科学,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这是打造执行文化、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核心。这体现了领导决策水平,又反映民主作风,是个人拍板和集体领导的成果,既是个人卓越才能的体现,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自上而下、党内外意见、建议的凝聚。上至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这样的结晶;下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方针目标也都应该是这样的凝聚。这样的决策,从实际出发,是科学发展观的反映,公信力高,使人们在理解、接受中执行,从而实现目的。这就需要领导决策层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创新提高,与时俱进。“执行错了决策者负责”,这句话既是对决策本身的自信,又体现执行的强制性,既允许失误,又允许改正失误,在执行的过程中修正错误,使决策趋向合理、科学;而不是因决策错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贬值,企业开不出工资,最后让某领导负责,这样的责谁也负不起,谁承担了这样的责任也没有用!如此的执行力显得苍白无力、失去意义。

其次,要提高执行层的素质,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执行过程对执行者本身有高要求,要求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有一种忘我的境界,有创新的精神,不拘一格,能干会干;执行过程是建立在对执行决策的高度理解和本质掌握上,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执行决策;这样的执行既是组织行为,又是个人的自觉生存状态、工作方式,从“要我执行”上升到“我要执行”。这同样要求员工怀有紧迫感、危机感,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人才,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企业的需要,接受市场挑选。“不执行就是执行层负责”这句话,并不是简单化的指不执行决策,方针、政策得不到实现,让执行层负责,而是强调加强执行过程控制,有意见、建议可以提,可以吸收、补充、合理完善决策,但必须确保方针、政策得到执行,使其取得应有的成效,避免好的决策得不到执行、错误执行,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成效,相反还造成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损失。

再次,领导方法要得当,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领导方法多种多样,执行的方法也不一而足,总的目标是达到执行的共同结果。正确的路线制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好的领导方法,不仅是领导带头执行决策、率先垂范,更在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愉快中高水平、超水平发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主观、能动地执行和实现决策;而失当的领导方法,就如同失当的执行方法一样,在郁闷中教条、机械的低水平领导和执行,为执行造成种种内耗、重重阻碍,甚至酿成一些阴暗面,致使决策难以执行、不得执行,得不到应有的执行结果。

第四,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以制度的确定性约束、而不是人为随意性约束执行,确保方针、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实现战略决策。其中,既包含了执行行政命令的强制性,执行无借口,而不是可执行、可不执行;不是想执行就执行,不想执行就不执行;不是高兴就执行,不高兴就不执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制订具体的奖惩办法,结合经济手段,逗硬兑现,严肃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考核。积极、正确地执行决策,达到预期或更好的效果,就立功受奖,否则就当罚。这是确保执行决策硬的一手。

第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企关系,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实现战略决策,既需要人际关系的和谐,又需要人与企业关系和谐,还需要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和谐,更出于对现实、理想、信念、事业的共同追求,又是市场竞争的驱使,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有机地融合,注重市场需求、社会效益,有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是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实现战略决策的高境界。执行的过程是决策领导层之间、执行层之间、领导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高度和谐的统一,达到了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和谐统一,是减少执行过程损耗、提高执行结果成功的强力引擎,是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的一种科学方法,这是我们需要努力追求的,因为上下和谐将使工作更加美丽,让我们的企业走得更远。

第六,要体现党性原则,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种“慎独”,需要自律、自制能力。这就要求党员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手中的权力,在拥有职务之便的同时,对组织、企业、领导、职工和自己负责,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实现战略决策。而不是天马行空,任凭发挥;不是有利于自身就执行,否则就不执行;不是有利于眼前就执行,否则就不执行;不是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推诿、拖拉、扯皮、刁难,使决策难以执行;更不是拉山头、搞宗派,自成一家,树威信、捞好处,巩固位子、扩大势力,使方针、政策得不到执行。

第七,要倡导快乐执行,切实有效提高执行力。倡导快乐执行,其中包含了执行的人文精神、人本文化内容,强调在执行过程中的快乐,就是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愉快,寓庄于谐,在快乐的状态中执行,在执行中得到快感,在执行中创造性发挥,在快乐中达到执行的目标,快乐执行使执行的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因此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造福企业和职工群众,有利于社会大众。

(责任编辑:罗志荣)

上一篇:工程项目经理岗位要求下一篇:冬至公司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