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的实践与思考(精选8篇)

关于的实践与思考 篇1

八道沟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禁牧工作要求,把舍饲禁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民家庭科学增收的重要抓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全镇羊饲养量由25307只减少了到了8760只,共淘汰土羊17000多只,购进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品种1500只,购进颗粒饲料1400多吨,建标准圈舍8000平方米。伴随着数量的减少,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禁牧舍饲工作经过驻村工作队数月耐心的细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传统养殖业穿越了变革所带来的阵痛获得新生。

禁牧动因

禁牧舍饲有其主观动因,也是客观需要所致。主观层面从经济发展战略看,我县提出“以生态经济统揽各项工作,以和谐共进统筹各项事业”战略定位。把生态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县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生态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命脉。

从实践基础看,我们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禁牧工作递次跟进,只是后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落实相关政策,导致一些群众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误区,禁牧工作出现反弹。工作实践中我县也培树了一批舍饲养殖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客观层面从面临的环境看,内部环境:我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2.7万亩,由于偷牧致使部分乡镇退耕还林成果消失殆尽。以舍饲禁牧为突破口,解决环境承载和利益失衡问题迫在眉捷。外部环境:周边县区都开始执行禁牧政策,就连畜牧大省内蒙都实行严格的禁牧。我县主动融入禁牧舍饲大潮中,承担起生态保护与农民家庭增收的双重任务可谓高瞻远瞩。

从历史经验看,和我县基本属一个地理单元的西北周边县区,凡禁牧在一年以上的地方,无不展现出植被迅速恢复的喜人景象,其效果是任何人力工程都难以相比。中国两院院士石元春把这种生态建设形象称为生态自我修复。他强调恢复生态,既要强调人为治理,更要注重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当然禁牧初期必然会造成部分养殖户眼前利益暂时受损,难免有些抵触情绪,我们要做大量的疏导解释工作,如果我们的养殖效益是长期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和侵占公共资源基础上的,我们宁愿舍弃而后生。我们就是要通过禁牧来恢复草场植被,通过舍饲改变粗放养殖方式,促进农民家庭科学致富增收。通过努力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养殖户中形成禁牧舍饲共识。

存在问题

一、部分养殖农户思想上还存在一定误区,受传统养殖习惯影响,部分养殖农户思想观念保守,总认为“吃天然草

不花钱,圈养却要买饲料、饲草、不划算”,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养殖模式转变。

二、禁牧舍饲缺乏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各乡镇、村之间禁牧管理办法不统一,极易给养殖户形成松紧不一的假象。

三、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相对滞后,由传统散养向禁牧舍饲转变,部分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缺乏,政府配套政策和相关服务相对滞后。

工作措施

禁牧舍饲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实践中必须研究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从养殖户思想认识入手,解决为什么禁的问题。要继续耐心细致地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对比细算帐,效益详分析。多角度宣传舍饲的好处,舍饲可以使牛羊完全处于人为管理之中,免受外界自然侵袭,可广开饲料来源,提高农作物桔杆利用率,可有计划按照牛羊各个生理阶段不同需求,进行定向饲养管理,缩短出栏时间,增加收入,还能提供有机肥实现农牧互促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分析对比,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禁牧舍饲工作中来。

二、从全县长远发展出发,解决怎么禁的问题

禁牧工作能否禁得住,一是靠政府宣传引导,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树立“为养而种,为卖而养”的观念,二是严格管理,驻村工作要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对夜间偷牧的监管,部分养殖户还对禁牧存在侥幸心理,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等待观望,考验政府禁牧政策的执行力。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禁牧舍饲步入正轨以后,要组建巡逻队,强化对重点部位的巡查,坚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禁的住,不反弹。

三、从科学饲养角度破题,解决怎么养的问题。

一是在畜种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结合分析饲草来源及营养成分,研究调整适宜于禁牧舍饲后饲养的品种,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肉牛选择西门塔尔;肉羊选择德国肉用美利奴,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改良后代等。二是在饲养量上以草定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出栏和存栏率,做到草畜平衡,良性循环,加强改良,防疫等配套服务。三是在饲草转化上,要积极发挥饲草资源优势,尤其是退耕地多的优势,积极推广适合坝上生长的优质人工牧草,可以试验引进内蒙翁牛特旗成功推广的“面包草”技术。该技术是将农作物秸杆粉碎后加入秸杆转化剂生成的一种生物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破解了青贮氨化等转化后饲草风吹变质的难题。同时,该饲草还具有口感好、养分高、成本低、增肉效果明显的特点。配套引进揉草机,打捆机,包膜机等加工机械。四是在防疫灭病上。禁牧后由于牲畜生活习性发生变化,可能引发一些疾病,或因饲养不当或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引起应急反应,畜牧部门应对各种疾病做好动态情

关于的实践与思考 篇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结课”会因教学的目标、对象、内容、课型及授课教师的擅长等的不同,具体方法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位教师施教,在不同的时段采用的“结课”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当然,“结课”虽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套路,但还是可以归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归纳结课法

思想政治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尽管不多,但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特色和体系。这些彼此不同的知识特色和体系,必须每节课都要及时地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才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区分易混,留下清晰的记忆,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归纳结课法的魅力。

归纳结课法通常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一是语言归纳结课法;二是表格归纳结课法;三是图示归纳结课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选择使用。

2.比较结课法

在众多的概念、原理中,总会有一些概念和原理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相异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区分这类知识的异同,加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重要。如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有意识地引导或启发学生回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似、相近、易混的先前学过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从而圆满地完成对本节课的小结。

3.演练结课法

所谓演练结课法,是指教师在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前,向学生呈现习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演练的过程中完成对本节课的小结。

4.悬念结课法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都是思想政治课知识链中的组成部分,即学生的学习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延伸拓展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归纳结课法或演练结课法等方法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后面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承上启下的新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驱使下,形成新的探究欲望,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作好铺垫,这就是悬念结课法。

现结合具体事例,试说明如何运用精彩的“结课”方法,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课例】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板书,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进入“结课”阶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要小结。

生1:本节课围绕文化创新,主要学习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二是文化创新的作用,包括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文化创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两部分内容。三是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是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伴随着学生的陈述,教师不时地予以肯定、鼓励,并倾听了其他学生的补充、修正意见,然后在黑板上作出对应的图示式板书。

【点评】在这里,教师运用的是归纳结课法,把学生的语言结课法与教师自己的图示归纳结课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了一道习题,组织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

【习题】

材料: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的对联,是由中国楹联学会负责撰写的。为此,楹联学会会长曾亲自到湄州岛拜谒妈祖,了解妈祖在两岸骨肉同胞之间重要的纽带作用。在央视等媒体的“牵线搭桥”下,海内外游客纷纷前往湄州岛,或朝拜或旅游。2005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七,湄州岛游客突破1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倍,且台湾游客占了相当比例。

提问:这则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道理的?

(同学们立即转入阅读、议论,课堂气氛热烈)

生2:楹联学会会长亲自到莆田湄州岛拜谒妈祖,了解妈祖在两岸骨肉同胞之间重要的纽带作用,这表明对联的创作不是凭空的,而是深入社会实践的结果,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生3:央视等新闻媒体利用新创作的对联的影响,使海内外游客纷纷前往湄州岛,或朝拜或旅游,表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其中就用妈祖文化的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师:说得很好。这副对联的创作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的。作为途径,有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之分,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点评】在上例中,教师使用了演练结课法,用心有二:一是通过练习反馈教学、巩固知识;二是通过新设问的呈现,为后继教学设置了悬念、作好了铺垫。

教师略停一下,用期盼的目光环视教室;同学彼此对视、无言以答。

师:怎样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评讲中设置悬念,在评讲中延续板书,出示全课的图示式板书)

【点评】在本节课中,教师围绕文化创新,将学生的回顾小结以图示式板书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把本节课的各部分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清晰、简明地展现了出来。不仅如此,图示式板书产生的视觉刺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记忆、理解知识,把握前后知识的逻辑联系以及建构知识体系都很有帮助。

这节课临近结束时分,教师出示一则关于湄州岛妈祖庙新对联问世的过程和产生了如何具有轰动效应的材料,让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困惑、思考,引领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不懂”的辩证发展过程。紧接着,教师又话题一转,运用了悬念结课法,依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了承上启下、衔接前后的几个新问题,并配上“预告”式的图示,让学生在悬念前欲言又止、欲罢不忍,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次被激发,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很巧妙,很有启发性。

关于活动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篇3

关键词:活动育人;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10-2

我们认为,活动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学习内容理论性强,个体生活经验积累相对不足。学习程度越高,学习内容的理论性越强,与现实生活距离越远,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越显得不足。理论性强是个事实,作为教者,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变革的空间就只剩下增加学生生活经验这一条路。为此,我们要求理科教学必须要开齐开足实验课,该演示实验的就演示实验,该分组实验的就分组实验。同时,在上课时尽可能把抽象的原理显象化、模型化。为此,许多理科老师或自发自制教具,或重新设计教材实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共设计教具18个,改订教材实验8个。物理、化学等学科本是学生较为头疼的学科,但现在不少学生都因为实验而喜欢上了这些学科。2001年12月,在江苏省自制教具评比活动中,我校被评为江苏省自制教具先进集体。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有农村生活背景的学生约占一半。开学后进行学情调查时我们发现,即便是农民子弟,对农事也不了解,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也是一知半解。这不仅不利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为此,我们开展了秋季博雅植物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身边的植物,先按植物学要求给它们标上名姓、科属、特征等,后按民俗民求找出它们在本地的俗名或故事传说,再按文学要求找出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踪迹。经过一个多月的组织,虽然还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许多野菜学生还不能认识,但对身边常见的植物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我校正在举办春季博雅植物会,正利用春季大好时光让学生熟悉植物,同时,为了促进活动的深入,我们正在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秘密花园――用文字描绘的花园,我们要求学生搜集名家的花卉描写文字,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

我们认为,活动更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主要渠道。限于年龄与经验,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培养对象,长期被动的结果就是学生主体精神的缺失,由此则必然带来创造精神的缺乏,而这一点对民族与国家的损失可以说是不可估量。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总体上处于被培养的地位并没有过错,但是,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未必都输给成人。为此,我们便利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

在学校诸多学科中语文学科处于特别的位置,它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课标修订版),而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则是一个让语文教师费神的事。我们的思路是,以活动连接课堂内外,以活动贯穿课堂内外,通过活动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课内的读写活动,我们重视言语活动的设计与落实,通过言语活动来带动知识的识记与能力的提升。如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我们变单调的识字为学习竞赛等,通过形式的转化来达到内容的落实。关于课外读写活动,我们建立起了一个连接七年级至九年级,从基础读写到拓展读写再到个性化读写的立体化、多层次的读写教学活动体系。处于这一体系核心的就是语文读写活动。我们建立了阅读、写作与写字分级检测体系,每个体系都有六级关口,学生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就可以向学校申请进入下一级关口。比如阅读,我们给学生规定了每一级阅读能手的必须阅读书目,学生在读完这些书籍后就可以向学校申请检测,检测通过后就可以进入下一级,按照下一级的书目要求进行阅读,冲击下一个能手称号。为了确保这一体系的正确运转,我们在全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读书会,年级成立了年级读书会。在此基础上,学校与我县《灌南报》联合成立了小记者团。以小记者团与读书会成员参与这一网络的管理工作。除了制卷、讲座等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之外,读书会与小记者团的成员几乎承包了这一体系运转的全部工作。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主体的责任与承担,从而对所阅读的文字也增加了更多真切的感受。2011年1月,我校成功申报连云港市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基地,我校焦彩虹同学也被评为江苏省百佳美德少年。

我们认为,活动还是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基础平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仅我们教师对学生不是十分了解,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潜能也不是十分清楚。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这方面的案例,最典型的当数钱伟长先生。钱先生刚入大学时读的是文科,因为深感于国家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侮的状态,先生才改学物理,成为一代宗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特长?我们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活动。我校开展了校园达人系列评比活动,从运动到歌舞,从故事讲述到戏剧表演,大约三周左右我校就推出一项达人评比项目,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除此之外,我校还组织了多个社团,如前面说到的小记者团、读书会,还有舞蹈、诵读、健美操、机器人、故事大王等社团,他们都有自己的成员和活动安排。这些社团的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因为我们的努力,2011年,我校被评为连云港市体艺特色学校。

我们认为,要想使校园活动发挥更多的效能,就必须要对活动进行细致的规划,做到活动系列化、生活化、地方化而又要紧扣学习这一根本宗旨。

学校开展的活动,目的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它不能随心所欲,而应当有一定的计划性,尽量做到活动系列化。如前述的博雅植物会,在秋季之后还可以加上个春季,在春季之后还可以深化成“我的秘密花园”。这样,活动的影响就更大了。如学校常搞的运动会、艺术节,它就应该有个规划,春季安排运动会,秋季就可以安排艺术节,如果还想搞个科技节,那就可以艺术节与科技节轮着来。但不管怎么搞,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规划,老师和学生都要事前就知道,便于准备。

学校的活动还要做到生活化。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体验,如果与生活脱节,或者干脆变成隐形的补课,那就背离了活动的初衷,学生是否还愿意参与就更难说了。所以我们组织的活动总是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崇拜作家,我们就组织读书活动,他们希望进行形体训练,我们就组织健美操社团。因需而设,活动才有生命。

关于活动,我们还有个基本的理解,就是要有地方色彩。地方的,才是特色的。我们地处苏北,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学生对此却大多一无所知,所以,我们才设计了博雅植物会,才要求学生去辨识植物。在前述植物会的基础上,下面我们还将招募地方植物种植志愿者,给每个志愿者一平米的土地,让他们自己去种植,自己去查索,自己去研究,从而增进学生对植物对家乡的了解。

关于我市殡葬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基本情况

1996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1997年全市实行遗体火化,2004年开展了坟墓“双整治”活动,整治“一空一实”、“双空寿坟”,2007年开展了“三沿五区”坟墓搬迁治理,全市现有市、镇(街道)、村级生态公墓595个,2010年我市出台了《临安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办法》,对城乡低保户、困难家庭和特困户家庭成员,以及烈士遗属等重点救助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截至2014年7月,享受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的有10008具遗体,减免金额800余万元,进一步减轻了群众办丧负担。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职能不明。我国的《殡葬管理条例》中有关条款操作性不强,已明显滞后于实际工作,尤其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殡葬管理职能不明确,执法条款缺乏刚性,执法主体权限含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殡葬服务市场、公众丧葬习俗行为缺乏应有规范,导致少部分地方出现乱葬乱埋回潮、丧葬用品市场无序等现象。

(二)公墓政策滞后。依据《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农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经营性公墓是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安葬实行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属于第三产业。而我市目前只有九仙山公墓是合法的经营性公墓,其它都是农村公益性公墓,但现状是,在农村公益 1

性公墓中存在着对外经营行为,特别是我市主城区周边的农村公墓,事实存在,但查处难。

(三)财政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市各级公共财政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明显不足。在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财政几乎没有投入,大部分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维护、人员工资福利等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殡仪服务、丧葬用品销售收入;在公墓建设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公墓建设档次低,品位不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在坟墓治理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林地散坟迁移难以有效开展,“三沿五区”坟墓整治不够彻底,尤其随着城市化新交通干线的不断延伸,新一轮“三沿五区”坟墓又将凸现。此外,殡葬惠民政策的延伸也需要加大投入。

(四)工作进度不一。由于各镇、街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镇、街之间的殡葬改革工作差异较大,存在不平衡现象。做好比较好的如青山湖街道,全街道只有一个集中安臵的公益性公墓,节约土地,管理到位,群众认可。但有少数镇、街没有把殡葬改革工作放到重点位臵,对市委、政府的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工作上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宣传力度不到位,导致建新坟、做“双空”寿坟、老坟新修、修豪华坟、点多面广、管理无序现象仍然存在。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我市“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五位一体的现代殡葬实现突破性发展,处于杭州地 2

区领先地位。全市范围内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免费,建立完善的困难群体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殡仪馆实现设施现代化、环境园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建成占地500亩的高标准经营性公墓,新增死亡人员实行生态葬法,逐步推行树葬、花葬、建骨灰灵堂等不保留骨灰葬法及节地葬法;建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全市“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的坟墓整治和青山白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成为社会主流风尚,实现殡葬文明和进步。

四、主要措施

(一)坚持便民惠民,完善基本殡葬惠民政策。

1.扩大惠民殡葬政策享受对象范围。除原有规定的享受对象外,针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残疾人、持证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百岁老人等特殊群众,建立以免费殡葬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殡葬救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殡葬需求。完善社会资金参与殡葬惠民事业机制,新建或扩建经营性公墓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墓穴数,免费提供给困难群众。

2.增加惠民殡葬政策保障项目。有重点、有步骤、分层次地推动惠民政策保障项目实施,除原有规定的遗体接运、遗体停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费用外,逐步增加保障服务项目,提高减免补贴标准。

3.简化殡仪基本服务免费申请程序。尽可能简化操作程序,减少结算环节,推行惠民项目减免“一站式”结算服务,确保便民、快捷、高效。

(二)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完善殡葬设施建设。

1.制定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整合现有殡葬设施资源,科学合理确定殡葬设施布局、规模及数量,改造和使用先进的殡葬设施,严格控制骨灰公墓建设和发展,有计划推进大型骨灰灵堂建设,由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将保留骨灰方式从“入土”转为“入室”,实现骨灰处理以集中骨灰灵堂存放和生态葬法为主。近期要加快公益性生态墓地、经营性公墓、骨灰灵堂、殡仪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规划远期,要在完成大型骨灰灵堂、骨灰寄存处建设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整合公益性墓地安葬形式,骨灰处理实现以大型骨灰存放室存放为主,同时积极推广骨灰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型葬法,全面达到绿色、环保、节地的目标。

2.严格公墓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浙江省公墓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和批准的规划建设公墓,要按照节约土地、保护山林、美化环境的原则建设,坚持坟碑小型平臵、地表无坟头、墓区生态化,实现墓区规范化、园林化、个性化、艺术化。提倡镇街、村村联片联办的方式建造公墓和骨灰堂。将墓地绿化纳入当地绿化造林计划,对绿化造林达标的给予补助,确保新建墓地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90%。同时,每个公墓都要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树葬、花葬、草坪葬示范区,在这基础上各镇、街要对墓区搞好四至定位,防止墓区无边界的发展。

3.强化公墓日常管理。根据公墓公益属性,从严掌握收费标准,切实加强对公墓的依法管理。建立健全公墓日常监管制度,对违规公墓建设行为及时予以查处,实现对公墓建设的有效管理。

(三)坚持管理创新,着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推行集中文明治丧。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和全国第四次殡葬会议的精神要求,以便民原则,在城区合理划定一个或几个区域,建设集中治丧殡仪服务场所,提供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有序推进人口集聚区丧事集中办理,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扰民现象。殡仪活动应当文明、节俭,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在丧事活动中占用城市道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臵灵堂、灵棚、围丧、游街、吹打、燃放鞭炮等,不得在城市居民区内和繁华商业街区两侧摆放花圈、花篮,影响周围群众正常生活。

2.规范殡葬服务行为。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殡葬服务单位合理带头降低市场调节价,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保证同类殡葬用品价格不高于市场价,中低价位殡葬用品足量供应。全面落实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承诺、服务监督“六公开”制度,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示范窗口建设。

3.创新殡葬服务方式。加大殡仪服务力度,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引导服务,从不同层面和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既让经济条件较好的逝者家属办好丧事,又让生活困难的群众办得起丧事。各社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设臵殡仪服务窗口,配备社工为社区居民提供丧事咨询、丧事引导、丧事代理等殡仪服务。推出网络祭奠、鲜花祭扫等时尚祭祀方式,开通“时空邮箱”、“时空短信”业务,提供虚拟网络祭扫、悬挂追思心愿结、折千纸鹤等绿色祭扫渠道,引导群众文明安全祭扫先人。

(四)坚持移风易俗,全面推进绿色殡葬。

1.加强殡葬宣传。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阵地作用,用殡改文化熏陶、引领群众,积极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为深化殡葬改革建设现代殡葬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治理青山白化。结合我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精品村、特色村创建和打造“百里画廊”的有利时机,抓好村中坟、林地散坟和生态墓地整治。一方面按照艺术化、生态化、园林化、小型化的要求,制订坟墓生态化改造标准,坚持典型引路,逐步推进生态墓地改造整治。另一方面,针对村中坟、林地散坟以及其他地方现有私坟,采取“能改则改,应迁则迁”的方法,综合治理,逐步根治青山白化现象。

3.实行奖励补助。各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要积极推行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式,公墓安葬以生态葬式为主。政府出台生态葬法奖励、补贴办法,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建设骨灰灵堂等方式,逐步实现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二次变革”。

(五)坚持务实管用,建立健全殡葬管理长效机制。1.建立健全殡葬改革领导机构。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全市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决策、部门的协调指挥、执法的监督检查;镇、街也要调整充实相应的领导小组机构,负责本镇、街殡葬改革的全部工作,并设立以镇、街民政

所为主体的综合办事和执法机构。

2.建立健全联动协作机制。建立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民政、建设、国土、发改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及时对殡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和解决,实现管理信息互通、执法协调联动,形成问题联处、执法联动的管理格局。其中,民政部门要负责殡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升殡仪服务质量,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殡葬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公安、城管执法、环保等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对丧事扰民、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劝阻、处罚,并协助有关部门加大对殡葬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国土、林业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建坟,擅自改变土(林)地用途的违法行为;规划部门要会同民政、环保等部门对墓地及殡仪服务点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新闻单位要加强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宣传;文明办要把文明治丧纳入文明社区(村)评比的重要内容;发改(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价格监管;工商部门要严格市场准入,对违法制造、销售丧葬用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查处;其他相关部门也应主动做好配合工作,确保我市殡葬改革顺利推进。

3.建立健全四级管理机制。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在市、镇、街、村(社区)下分别设立殡葬管理工作站、管理员、协理员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形成完善的四级殡葬管理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中,镇、街要建立专职殡葬管理队伍,设立社区殡葬信息员,做好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市政府与各镇、街,各镇、街与各

村委会逐级签订殡葬改革和管理责任书,严格落实管理目标,同时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人,确保殡葬管理工作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和相关部门的重点项目考核内容,由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考核细则,会同市考评办殡葬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为鼓励先进,市财政每年要拨出专项业务经费用于各镇、街考核奖励,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建立党员干部殡葬改革违规行为问责制度,纪检部门要将之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丧事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5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作为广义“文化”概念的一个分支,寓于“文化”之中,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具体而言,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其内涵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层,包括人们对廉政的认知程度、所具备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三是物质层,包括廉政教育场所、廉政文化景观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培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为宗旨,以倡导廉洁奉公、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目的的,其核心是党员干部的价值观,表现为为民谋利的宗旨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二)廉政文化的作用

廉政文化既抽象又具体,既无形又有形,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廉政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廉政文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就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人们的思想境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廉政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可以形成共同理念。廉政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而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促使其具备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3、廉政文化具有警示作用,可以震慑违规行为。廉政文化一方面是用先进的思想教育熏陶、激励、鼓舞全体社会成员崇廉奉廉,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廉政风气;另一方面通过电视、电影、戏剧、小说、演讲、歌咏、书画展等为载体,对腐败思想和行为进行鞭挞,警示、教育世人,震慑违规行为,营造耻于腐败和不敢腐败的氛围,有力的遏制了腐败问题发生。

4、廉政文化具有约束作用,可以发挥自律与他律的合力。廉政文化中所反映出的社会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在的约束,有助于人们自觉控制、纠正自己的行为;而各种规章制度作为廉政文化另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属于对人们行为的外在约束。两者融合于廉政文化之中,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以形成合力促使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败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廉政文化建设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从社会整体的高度对腐败实现源头治理的创新之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清新政风,从廉政文化建设入手,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才能更好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必由之路

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相互交融,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渗透与侵蚀,使党员干部面临着严峻考验。对腐朽文化的有力抵制,关键在于廉政文化阵地的建设,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鼓舞、鞭策人,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

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腐败文化逐渐滋生。因此,在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先进、科学的文化观念要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全方位、多层次弘扬廉政思想,倡导廉政道德,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促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扎实深入。

三、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初步实践

地税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税。而廉政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构成了地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各项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和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因此,顺义地税局积极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载体等方面大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内容上,秉承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设计上,顺义地税局注重以人为本,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干部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1、抓理想信念。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顺义地税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为宗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法律法规及正、反面典型事迹,并进行参观交流,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使其树立正确的公权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抓廉洁自律意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后,顺义地税局分别组织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将李真、毕玉玺现象作为案例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对于新任科所长实施任前谈话。种种举措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强化了他们廉洁自律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抵御腐败文化的渗透,经得住考验。

3、抓廉政文化素养。廉政文化素养是党员干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考验才能具备的一种素质。因此,顺义地税局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开展读书思廉活动、举办《实施纲要》答题比赛、召开廉政文化座谈会及反腐败形势报告会等,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和引导,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强其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形式及载体上,求“新”求“实”,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廉政文化建设要摒弃空洞、枯燥、教条性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创新其形式及载体,才能取得实效。在实践中,顺义地税局利用网站、灯箱广告、廉政画册、手机短信等,把廉政文化渗透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党员干部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得到了启迪。

1、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征集漫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通过此种形式调动党员干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弘扬正气,抨击腐败行为,使廉政教育入眼、入脑、入心。

2、创建廉政文化刊物。收集廉政教育材料编辑出版了《顺义地税廉政文化手册》,以廉政警句、故事、案例等为主要内容,赋予廉政文化新的内涵,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

3、推出廉政文化短信提示。制作廉政短信定期发送给全局党员干部,并在节假日发送廉政短信特别提示,做到警钟长鸣。

4、设立廉政文化教育室。注重收集、整理影音图像资料,挖掘、提炼廉政方面的生动教材,教育和激励党员干部,提升廉政教育的效果。

5、构建廉政文化网络。建立“顺义地税廉政网站”,开辟了政策法规、廉政要闻、工作动态、征文推荐、廉政书屋等栏目,依托信息化,实现廉政教育网络化。

四、加强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地税廉政文化建设的总目标

地税廉政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通过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逐步构建起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税收事业发展相适应且具有顺义地税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从而在全局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先进性。

(二)拓展廉政文化的宣传阵地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覆盖面广、群众关注程度高的特点,加大廉政文化的宣传力度。深化廉政文化网站建设,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文艺节目,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讴歌先进典型,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此外,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党员干部中,加强互动交流,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三)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参与性

文化具有社会的属性,廉政文化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当前,就地税部门而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形成税务干部、纳税人、干部家属共建的局面,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使廉政文化渗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为税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四)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结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实践是理论的检验标尺。因此,要把发展廉政文化理论与廉政文化实践相结合。对于廉政文化的理念、廉政文化的资源及其整合、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及其运作等要进行深入探讨和可行性的科学论证,以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找出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善于提炼、总结不同时期的优秀廉政思想,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继承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廉政传统文化。同时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丰富、完善地税廉政文化的理念、内涵、形式与载体,使其更富有时代特征和地税特色。

关于的实践与思考 篇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为正确地评价干部和更好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以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总结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县乡干部、村组干部及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我县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近年来我县对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效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绩考核,把其放到事关全县经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加强管理。2003年县委成立了县考评委员会及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宜君县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对考核的内容、原则、方法及程序、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把考人和考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做法是:建立一个体系、突出两个内容、落实三个机制、抓好四个环节。建立一个体系即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按照各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特点及承担职能任务的不同,以领导班子的岗位责任目标为基础,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纵横结合、紧密相连的目标责任体系;突出两个内容即是重点目标和共性目标。一是重点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分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以及有关重点任务目标;二是共性目标: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落实三个机制即是目标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即明确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机制是对实绩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和被考核对象的实绩作出综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县委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抓好四个环节即是指标编制、指标分解、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运用。指标编制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当年工作重点等编制考核指标;指标分解是将考核指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办法分解到各乡镇和部门;考核评价实行分类确定目标、分类考核,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考人与考事、集中考核与党建、综治、精神文明、纪检等部门平时了解掌握情况、群众测评与领导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运用是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我县近几年实施的《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明显、操作性强、结果较可靠的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这套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县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通过考核,教育和引导全县干部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以实绩和能力选拔任用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用群众满意的干部,凭实绩、能力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三是考核吸收了往年考核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更加科学,考核结果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实行干部诫勉。通过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多渠道了解、掌握情况,能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不足,通过诫勉谈话等形式,纠正了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和爱护干部。五是减少了部门到乡镇考核的次数,不仅为乡镇领导干部减少了许多应酬和不必要的开支,而且改变了多个

部门多把尺子考核乡镇的状况。六是有效地解决了副职不负责、副职无压力的状况、同类型干部难比较的问题。以前干部的考核格次除过优秀外,大部分干部为称职,优秀与优秀、称职与称职干部难于比较,工作无压力,实行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后,每名干部的综合得分一目了然,差距突显,形成班子成员、干部之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进一步加大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进取精神,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现有的考核体系又凸现出了许多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省、市委《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在实绩考核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

1、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

目前我县对干部的实绩考核指标主要是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所确定的,各单位在考核指标设置上独立性不强,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不够,考核指标个性化不足。

2、实绩考核的具体指标明确难。现行干部政绩评价方式,以定性为主,方式单一,指标笼统,经济等硬性指标相对容易量化考核,而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指标不容易量化考核;同时由于考核人员不固定,使考核人员对实绩考核的标准上掌握不一致。

3、个别谈话实效不大。个别谈话的质量、可信度是考核工作的基础,取决于考核者和谈话对象双方的素质。而考核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的,对被考核单位情况可能不甚了解,再加上时间的限制,谈话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相对存在个别谈话中“了解情况的不愿讲,不了解情况的讲不出”的局面,很难真实、可信地考准干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4、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政绩的多种形态决定了政绩考核方法和评价途径的多样性要求,即不同类型的干部政绩应该采取合适的政绩考核方法,不能以一种方法来考核评价各种形态的政绩,但目前的考核评价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不够多样、科学。

三、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能力。一是抓好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加大干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使干部自觉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目前重点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实事。

(二)建立科学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推进考核目标的科学化。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政绩考核的核心是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即“考核什么”的问题。现阶段正确的政绩标准,关键是要以评价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设计的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针对宜君而言,考核指标设置要围绕加快“生态、富裕、和谐宜君”建设,从加强资源环境、强化经济发展、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突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实现宜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坚持全方位考核,解决“怎么考”的问题,促进政绩考评的科学化。

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考实评准干部的工作绩效。有了科学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把绩效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1、坚持三个统一,考实考准实绩。实绩考核一是要统一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日常动态考核相结合;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的原则,把社会评价、群众评价和领导评价与考核统一起来。二是要统一考核方法。一方面要处理好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关系,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干部实绩考核更科学、更合理。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干部实绩。正确分析干部取得实绩的主客观因素,防止那些因客观条件好而主观不努力的干部“坐享其成”;正确分析干部个人在整个工作完成中的作用和因素,防止“大锅饭”。三是要统一考核标准。要根据乡镇和部门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在内容上,既体现共性目标,又体现乡镇和部门的个性特点。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注意两者的统筹兼顾,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2、加大平时考核力度,达到考核形式的科学性

在考核工作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严密的考核方法,既要注重集中考核的有效性,又要努力体现平时考核的基础作用。考核应形成集中考核、平时考核、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格局。一要实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对达到完成时限的任务和重点目标、重点项目实施阶段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实绩档案;二要实行半年分析,对目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分析出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三要实行跟踪督促检查,对重点、重大指标随时检查,掌握任务目标进展情况,在每次督促检查结束后,并向目标实施单位发放督办单,要求该单位认真剖析未完成原因,重新核定目标的完成时限,督促目标单位进行整改;四要实行实绩登记制度,明确专人对督促检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登记,实行微机管理,为年终考核积累资料。

3、增加考核的参与度、透明度。

一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二要合理确定谈话范围,增加群众的参与度;三要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增加考核的准确性。

4、加大对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力度。在实绩评价时,根据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权力等情况,科学地按职责划分干部实绩,走出“正职的实绩等于副职的实绩之和”、“分管领导的实绩等于分管部门实绩之和”的误区。具体操作中:要对班子成员进行认真分析,分清班子集体与成员个人的工作实绩,正确评价干部的实绩。考核组应结合被考核单位的实绩目标,既注重了解其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及效果,还要了解其工作中努力程度和依赖的客观条件,并提出考核意见。

(四)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解决“考与用”的问题。要坚持规则在先、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原则,把政绩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的奖惩、调整和领导干部的升迁、降免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褒有章、贬有据,充分发挥实绩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机制。因此,考核结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运用:

一是在评优树模上运用。各类集体和个人的评先评优必须要以政绩考核结果为依据。二是在公务员考核上运用。将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结果直接转化为公务员考核结果。三是在选人用人上运用。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在经济奖惩上运用。经济奖惩不仅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要实施奖励,而且要对考核成绩进步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也要实施奖励,这样才能增强所有被考核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五)加强考核队伍自身建设,解决“由谁考”的问题。

1、建立高素质的考核人员队伍。干部考核队伍在考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适当增加考核部门的人员编制,保证考核工作经费,以确保平时督促检查的需要。在组成考核组时,要广开渠道,精心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原则和工作能力强、政策理论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熟悉干部业务、了解工作情况的同志,组成知识互补、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考核队伍。

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是一所有着五十余年悠久办学历史、久负盛名的老校。面对新课改, 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的发展之路在哪里?……通过多年深入的摸索实践, “自主先学, 合作辨析;分层反馈, 构建延伸”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成为我校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表现

学校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从夸美纽斯概括性的阐述和论证, 到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和乌申斯基等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和发展, 以教师讲解为主要特征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 符合当时社会急需大批产业工人的需求, 从而得以大面积推广。当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三新一网”是标志) , 社会发展需要大批有个性、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课堂教学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低效表现。

1.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只能让学生掌握一些默会性知识, 不重视方法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显现出弱势。

2.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敏锐性等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直接导致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下降。

3.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 教学效率不高, 教师收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不真实, 甚至是虚假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处在两个假设之中, 一是“假设全班的学生基础是相同的”, 二是“假设教师讲过的学生已经学会”, 在这样的假设中, 教师只根据课本知识提前预设的教学方案, 缺少对可能生成的学情分析和应对策略, 久而久之, 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的步伐而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 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则

启发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要想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教学的节奏合拍;然后,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 要让学生享受的通过思维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学生“独学”, 让其初步思维;通过组内互助, 完善其思维;通过组间质疑, 培养其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发散性等;通过老师总结完善其思维结构,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 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

表达交流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质疑创新能力, 竞争意识,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因素, 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活动中学会表达,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 学会竞争……。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 促进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原则

有效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在课堂教学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检测验收和评价: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情况、出现的问题, 及时处理这些问题 (“节节清”) , 不让学生吃“夹生饭”, 如果有极少数学生有学习困难, 教师要心中有数, 课后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2.准确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举手、问卷、访谈等, 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节奏。

3.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制定和分解的合理性、科学性:课堂教学中目标的实现直指的内容, 哪些部分让学生自学, 哪些部分让小组探究, 哪些部分让学生讲解点评, 哪些部分要老师讲解等, 都要做好科学的安排,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的实践证明, 目标引领下的“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习目标为主线, 通过学习目标的逐步落实,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目标引领下的‘五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简图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是贯串课堂教学环节的主线。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标》、学情、教学资源等, 是教师集体备课精心提炼的。学习目标的出示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可以是一次性的, 也可以逐步展现。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 展开“五步八环节”教学活动。

第一步 (第1环节) :分解学习任务。

教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几个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 布置给学习小组。每个任务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检查落实方法和学习时间安排。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

(第2环节) :学生独学。接受任务后学生首先独立学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了解各小组学生的自学情况, 加强指导和监督。通过此环节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3环节)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加以解决。这个过程的主要组织者是小组长, 教师要加强巡视, 对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给予指导帮助,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要注重“兵教兵”、“兵练兵”、“兵救兵”,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三步:组间共同研讨。

(第4环节) :小组提交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提交小组合作学习中没能解决的问题。

(第5环节) :组间互助、质疑。小组代表提交的问题, 由其他小组共同研讨解决, 此过程再一次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救兵”,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大约30%的问题。

第四步 (第6环节) :教师点评、总结。教师点评总结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重点内容的典型问题, 二是在交流环节中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 三是有一定探究意义的挑战性问题。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一定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现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问、敢说, 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大方、大胆、大声。通过此环节再解决剩余大约10%的问题。

第五步:学习成绩的反馈。

(第7环节) :检查落实。以紧扣教学内容的l~2个有代表性的题目, 让组同学同时完成, 在竞争中检验。检测题要分层次, 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检测中发现的新的重要问题教师要再次及时解决。

(第8环节) :反馈提升, 构建知识体系。根据以上各环节反馈的信息,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梳理思路、拓展延伸、总结归纳,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8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39-01

如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苍白,可语文老师却要求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学生作文,故而每当作文课时,学生便如坐针毡,要么胡编滥造,要么挤牙膏似的“憋屈”,怎样积极改进作文教学,变“要我作文,我怕作文”的不良局面为“我要作文,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从而真正激活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一、树立一个观念:大语文观

何谓大语文观,按专家观点,就是语文教师要重视把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去,课内课外都要重视,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我看来,就是要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小学生习作也不例外。目前不少学生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内容空洞,其根源还是在于题材贫乏,写作素材枯竭。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真正解决作文材料的来源问题,教师就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树立生活实践的观念。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有多种多样文体的活动,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感悟。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记得有一阵子“溜溜球”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曾留心也亲自与同学们玩了几回,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玩溜溜球》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了400多字,文章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就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一定能绽放出个性化的花朵来。

二、强化两种意识:兴趣为先意识和全面观察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增强“兴趣为先”意识,采取多种方式,启迪学生想象,触发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如我指导写《一次有趣的游戏》之前,我问学生:“大家爱玩游戏吗?”学生一听有游戏玩,乐得欢呼起来:“爱玩!爱玩!”“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贴鼻子’。”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丑的脸,让学生排好队按顺序把眼睛蒙上,一个接一个到黑板上去贴鼻子。看得出来,学生一个个玩得很投入、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叫大家拿出笔来把你刚才看到的、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写下来。学生们有了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很快就写好了作文,并且个个写得生动具体。

三、培养三种习惯:广泛阅读习惯、及时积累和记日记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这也是“前作文”的一种体现。

1. 推荐合适书籍,开阔学生视野。

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叶圣陶的《稻草人》,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多方面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除了文学经典,还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化经典、科学类文本以及当代媒体,在报刊乃至网络媒体的阅读中感受时代文化的发展,与生活接轨。还可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充知识面。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引导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等,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去阅读相关书籍;即使是古诗,也提示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生平。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2. 鼓励学生及时进行生活积累,开启“词句百宝箱” 。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摘抄本”,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甚至全文“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可使作文锦上添花。

3. 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开设“生活小镜头”记录本。

许多人都觉得,日记就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把作文写好服务的。其实,日记除了有帮助学生搜集素材,培养其观察能力的作用,还有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唤起学生对身边万事万物的关注,时刻保持着写作的敏感,这才是日记最大的意义。

上一篇:数控技术填空题下一篇:传奇与使命_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