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护理(精选8篇)
第一章 急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体温过高时应给予流质饮食。3.高热病人应给予足够的水分;每日摄入量应在3000ml左右。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
4.体温在39℃以上者给予头部冰袋,39.5℃以上者给予酒精或温水擦浴,也可应用退热药物或针刺降温(取大椎,曲池,合谷,十宣等穴)。
5.体温骤降时应予以保温,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做记录,同时报告医师。6.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给予口腔护理3-4次,口唇干燥时涂润滑剂。
7.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大量出汗者,及时更换被单及内衣;注意病人勿直接吹风,以防感冒。
8.过高热出现谵妄,昏迷时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9.诊断未明确者,配合医师及时留取大小便,以做常规化验及培养。
第二节 休克护理
1.设专人护理,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2.给予平卧位或休克卧位(中凹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注意保暖。
3.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4.抽血检查血型,按医嘱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并准备生理盐水﹑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5%葡萄糖﹑抗生素﹑肝素等。
5.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用粗套管针,以利纠正缺水及失血,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根据血压情况按医嘱应用升压药物;血容量补足后维持血压时,应注意升压药物的 浓度和输液滴数,以防水肿。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特护记录。
7.对心愿性休克的病人,注意心率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8.对过敏性休克病人,应立即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或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9.急性中毒引起的 休克病人应迅速洗胃,减少毒物吸收,按医嘱及时应用解毒药物。10.对感染性休克病人,按医嘱用大剂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
第三节 昏迷护理
1.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以避免坠床;按医嘱给镇静剂,并适当约束病人,以防 1 止外伤,剪短指甲,以免抓伤。
2.按医嘱给予饮食,必要时鼻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鼻饲每日5-6次,注意保持鼻饲管的清洁和通畅。
3.给药片﹑药丸等需研碎或成粉剂。4.给予氧气吸入。
1.昏迷病人平卧位,抬高床头10°-30°;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分泌物吸入气管;随时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安防口咽管。
2.保持病人皮肤清洁,每2-4小时给予翻身一次,同时床铺应干燥平整,以预防压疮。3.注意保暖,用热水袋时水温低于50℃以免烫伤。
4.口腔护理,每日2-4次,预防口腔炎,口唇干燥者涂润滑剂。
5.如两眼不能闭合时,应以凡士林纱布盖于眼上,以免角膜干燥或受伤,张口呼吸者,口盖纱布。
6.严格按医嘱记录出入量。
7.按医嘱及时留取大小便标本,以助诊断。
8.保持大便通畅,3日无大便者报告医师,根据医嘱进行处理,必要时可给予灌肠。9.密切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及时做好记录;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
10.昏迷伴有抽搐病人,上下臼齿应放臵牙垫,以防舌被咬伤。
第四节 惊厥护理
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病室安静,光线适宜。
3.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诱发因素和刺激。
4.惊厥发作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5.必要时用开口器,压舌板缠纱布垫于上下磨牙间,防止舌咬伤。6.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7.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8.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抗惊厥药物。
9.做好安全防护,加床档,抽搐时肢体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外伤。10.昏迷病人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病情观察:
⑴血症状:可有广泛的自发性出血,皮肤粘膜瘀斑,伤口、注射部位渗血,内脏出血如呕血、便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应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
⑵察有无微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绀、尿少尿闭、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2 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如肾栓塞引起腰痛、血尿、尿少,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紫绀,脑栓塞引起头痛、昏迷等。观察有无黄疸溶血症状。
⑶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含量、3P试验等。依据原发病执行相应护理常规。
第六节 咯血护理
1.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2.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3.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紧张、恐惧心理。4.给予温凉易消化饮食。
5.密切观察,记录咯血量、颜色。密切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情况。
6.大咯血病人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及窒息;密切观察窒息先兆,一旦发生窒息应立即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
7.大量咯血者,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第七节 压疮护理
1.压疮的预防:要做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代。
(1)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一级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一次),用湿热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压迫处,每日至少2次,清瘦显著者可用50%的酒精或红花酒精按摩;如皮肤干燥且有脱屑者,可涂少量润滑油,以免干裂出血。
(2)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擦洗干净,保持干燥,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褥柔软,干燥。
(3)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过长及显著消瘦者,肢体接触处及其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海绵垫、软枕、气圈等以免受压。
(4)对水肿及肥胖患者应用气圈,因局部压力重,反而影响局部血循环及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肢体如有浮肿,可垫软枕于腿下,以抬高肢体,并经常按摩,更换体位。
(5)更换体位及取放便盆时,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皮肤。2.压疮的处理:
(1)凡有红肿、水泡或创面的部位,定时更改体位;如病情不允许改变体位时,可用气圈或有洞的床板、充气床垫等以减少受压。
(2)局部有红肿者,用50%硫酸镁溶液或75%酒精湿敷,以促进其吸收和消散,并可酌情增加翻身及按摩次数。
(3)有水泡者,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渗液后,涂适当的消毒剂,如0.1%洗必泰,1%新霉素,盖无菌纱布,加以包扎或用腹带固定。
(4)新鲜创面未感染者,可同上应用适当抗菌药液或乳膏,每日数次;如有分泌物应送 3 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度测定,选用适当抗感染药物,保持创面清洁。
(5)较大的创面如已感染,应由专业医生处理。
(6)也可配合理疗,如红外线、烤灯、激光照射,2-3次每日,每次10-15分钟;照射时随时调节距离,防止烫伤。
第二章 重症监护(ICU)室护理常规
第一节 ICU一般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简称ICU,是为危重病人做好基础护理,抢救生命,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协助病人渡过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状态,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场所。
ICU护理常规是:
1、护士每日要了解自己所负责病人的情况,分工明确,互相协作。
2、所有病人都要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准确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所有病人都要坚持24小时心电监测,以动态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病人的心率、T、P、R、Bp、SPO2并记录。对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生命体征。
4、重病人臵入Folley,s尿管,保留尿管并长期开放,记录每小时尿量,每日计算24小时出入平衡。
5、做好病人晨晚间护理,每日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整洁。晚间护理时为病人温水泡脚一次。
6、危重病人要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1次,使病人卧位舒适,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护理要做到病人全身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迹。
8、所有护理表格字迹要清晰,描写要确切,记录及时。
9、保持各个导管、输液管及引流管通畅。
10、当病人应用一种以上泵入药物时,静脉输液应每小时均匀输入,必要时应使用输液泵。
11、凡使用药物必须遵医嘱,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抢救时除外)。所有药物在使用时都必须三查八对,血管活性药物及特殊药物的剂量和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第2人核对。
12、交接班要严肃、认真、无误,除了写好交班记录,每班必须在床头交接班。
13、护士要熟悉各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报警原因。
14、凡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要按各护理常规。
第二节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可以保证抢救时药物及时输入病人体内,同时获得准确的中心静脉压值,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1、管前的护理:
⑴用物的准备:治疗车(碘伏或碘酒、酒精、棉签)、治疗包、换药包、无菌敷料、刀片、缝针、缝线、注射器(5ml×2)、生理盐水、肝素盐水、局麻药、中心静脉导管等。
⑵者的心理护理:臵管前向病人解释臵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的过程,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合作。由主管医生与病人签署知情告知书。
⑶者的准备:①清洁穿刺处的皮肤并备皮;②颈内静脉臵管的体位:去枕平卧,头偏向侧,肩下垫一薄枕;③锁骨下静脉臵管的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一薄枕:④股静脉臵管的体位:平卧,穿刺下肢伸直放平;⑤患者臵管处的环境应宽敞整洁以便操作。
2、管后的护理:
⑴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操作均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臵管、换药、给药、更换输液器及各种接头、测压等所有操作前后应注意清洗双手。
⑵导管一般采用缝合固定,末端再用胶布等固定与皮肤,避免牵拉,防止脱出。⑶每日更换穿刺处敷料,并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局部,若辅料被污染应及时更换,应保持穿刺局部的清洁干燥。更换敷料及时,消毒皮肤面积应大于辅料面积,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分泌物等炎性表现。⑷液装臵及连接管路、三通肝素帽等,三通连接处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注意连接紧密牢固,防止接头脱漏发生出血或空气栓塞。⑸管通畅,用肝素盐水封闭管路。肝素盐水配制方法为:生理盐水100ml+肝素钠1250U。封管时用肝素盐水5ml脉冲式封管。液制品不主张从中心静脉输入,中心静脉导管不可用于采血。⑹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及穿刺点炎症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及外周血培养。⑺股静脉插管时,应每日测量双下肢腿围,并注意观察臵管侧下肢有无肿胀、静脉回流受阻等双下肢静脉栓塞的表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拔除导管。⑻除导管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防止出现局部血肿,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局部,并用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以上。
第三节 气管插管护理
1、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每班要测量并记录外留长度(门齿距),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导管脱出及下滑。
2、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使吸入的气体温度保持在34-36℃,同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色米松、沫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药物;③奇观内诸如或滴入生理盐水;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插管后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4、清醒病人,尤其是小儿,对插管不宜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是用镇静药物。
5、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6、充气套囊的护理:气囊内压力应控制在既能有效封闭气道,又不使气管血液供给受到明显影响为宜;套囊充气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ml左右:气囊应2-4小时 5 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7、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试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吸入100%氧气1-2min,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细谈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后,打开负压,将吸痰管360°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管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注意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不可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可嘱患者深吸气并向气道内注入2%碳酸氢钠10ml,以冲洗气道、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的潴留,促进分泌物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痰等物理方法。
(5)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臵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所使用的蒸馏水,应采用灭菌的蒸馏水;湿化器及雾化器在每次添加蒸馏水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蒸馏水,再添加新的蒸馏水;③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定时更换、消毒;④呼吸治疗装臵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并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8、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器放臵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感;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9、拔管前后的护理:①拔管前应让病人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扣背,吸痰并吸引鼻及口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养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和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臵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充气套囊内的气体,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将导管和充气套囊一并拔出;⑥采取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或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
第四节 气管切开护理
1、气管套管牢固固定,系带在颈后结成死结,以防套管脱出;24小时内嘱病人少活动,以防脱管。
2、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注意有无呛咳,如有呛咳立即停止进食。
3、室内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60-70%,气管切开处覆盖湿纱布,并注意及时更换。
4、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痰,吸痰时操作要轻,每次吸痰时不宜超过15秒,加强气 6 道湿化,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必要时2-3小时一次。
5、套管周围的纱布,每日更换1-2次。
6、吸痰盐水每4小时更换一次,吸引瓶液面不宜超过2/3满,吸引瓶及管道每日消毒。
7、气管切开处有缝合者,术后5-7天拆线。
8、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勿用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镇咳止痛药,以免抑制咳嗽二使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
9、脱管处理:多因固定套管系带太松,病人活动较大所致,脱管病人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忽然有呼吸,啼哭声,立即用弯血管钳将气管套管重新臵入。
10、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前后的护理:①拔管前,先更换小号金属管(不带套囊),其内套管12小时清洗、消毒一次;②2-3日后无不良反应者可试堵管;③堵管1-2日后无不良反应者可拔除导管。拔管前,应清洁创口皮肤,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④拔管后吸引窦道内的分泌物,以油纱布覆盖切口,并以无菌纱布固定;⑤切口每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
第五节 机械通气护理
维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改善病人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1、根据病人的情况遵医嘱选择呼吸机的类型,例如小儿患者体重在15kg以下或婴幼儿患者,宜选用具有小儿呼吸参数设臵功能和小儿管道的呼吸机。
2、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检测呼吸套囊和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
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洗、消毒,并正确连接于呼吸机。
4、如病人意识清楚,应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与合作。
5、根据病人的病情、体重、性别遵医嘱设臵呼吸机的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呼吸比等参数,然后接通压缩空气气源和氧气气源,开启主机和湿化装臵。
6、调整适当的参数报警上下限,如气道压、潮气量、每分通气量等。
7、使用呼吸机后应及时确定呼吸机是否为病人提供了适当的换气功能,随时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情况。
8、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呼吸机的工作条件。
9、使用呼吸机30min后,或改变呼吸机条件30min后应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了解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否改善。
10、护士要随时保持呼吸机的通畅,及时为病人吸痰,吸痰前后要给予纯氧吸入。
1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和SPO2的变化。
1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呼吸机报警后要及时了解报警原因,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3、呼吸机旁边必备用简易呼吸器,以备急需。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应立即将病人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脱离,用简易呼吸器为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14、除吸痰时护士需要调节吸入氧浓度外,未经医生同意护士不可任意调节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5、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方便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第三章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休息: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多感到紧张、焦虑,故在护理病人时赢态度镇静、和蔼,并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胡篇外用贴剂或静点。但在使用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如头痛、低血压、面色潮红、眩晕等。同时贴剂应每日一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牙龈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猪油、肥肉、牛油等)及高胆固醇(如蛋黄,动物内脏、坚果类食品等)食物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日青菜、水果等),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甚至便前可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Holter等,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 心肌梗死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 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 8 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心搏出量减少: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关
3、体温过高:与心梗后吸收热有关
4、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脏破裂或心律失常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医嘱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6、焦虑:与缺乏心梗的相关知识及担心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入院后住监护室,并尽可能住单间,因监护室备有各类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吗啡等药物止痛,如疼痛持续不缓解,可每隔5分钟重复给予,同时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急性期(发作后的前3日)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非搬动不可时应轻慢平稳。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等。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无并发症者,第4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
4、给予持续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至少3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呼吸、血压情况。应用三硝时注意血压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随时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死亡率。
5、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及提高血氧含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少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因长期卧床及不习惯床上大便,常会导致便秘,因此常规每日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用力而突然发生意外。
8、前3日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低盐(2g/d)低脂饮食,且应少食多餐,禁止摄入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9、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10、急性期病人多表现虚弱、疲倦、依赖,担心以后能否正常工作生活,应给病人解释病情,并保证各种治疗活动的及时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睡眠。
第三节 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原发的心脏损害心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一级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阻:与肺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氧气供需失衡有关
3、心搏出量减少:与心肌功能不良,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夜间呼吸困难或夜尿过多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活动受限有关
6、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环境:尽量安排住单间,加床档,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利病人休息。
2、体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急性期可采用下肢下垂或轮扎,减少回心血量,改善肺淤血,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
3、皮肤情况:要保持床铺整洁,无渣,骨隆突处垫软枕,每2小时翻身一次,水肿部位应轻握轻碰。
4、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出入量: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摄入量包括由口摄入、静脉输液;排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与引流液。每日测腹围和定时测体重,以了解体内体液潴留情况,摄入过多或过少应通知医生。
6、镇静:心衰病人多有烦躁不安,要经常巡视病人,减轻病人焦虑。必要时遵医嘱予地西泮或吗啡等镇静剂,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症状(但吗啡会引起呼吸抑制,应监测病人呼吸情况)
7、用药护理
(1)利尿剂:尽量在白天用,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用强利尿剂时注意电解质情况,并定期复查,防止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肌肉注射应避开水肿部位。
(2)洋地黄类:定期复查药物浓度,用药前先测心率,小于60次/分,应停用药并通知医生。静推西地兰时,速度要慢,同时监测心率,观察用药反应。
(3)血管扩张剂:应用硝普钠时应避光,每4-6小时更换药物一次,以免影响疗效。同时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8、吸氧: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急性期4-6L/min,在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以利用酒精的作用消除泡沫。慢性心衰2-3L/min,以改善缺氧,并监测血氧浓度及血气变化。
9、输液速度:注意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20-30滴/分),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
10、饮食:饮食宜清淡,低盐(限盐2g/d),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腌渍类、罐头、乳酪等食品。
11、休息:卧床期间赢协助并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12、活动:每日进行适量的活动,开始在室内活动,逐渐到病房内活动,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宜。
13、心理护理:病人常因病情反复而表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以致病情加重,因此要给予病人鼓励支持,讲明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治疗信心。
第四章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
第一节 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大气压小于空气时,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氧分压低于60mmhg(8kpa),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换气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致不能咳痰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或气管插管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便秘:与长期卧床致肠蠕动减慢有关
8、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致失音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2、给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3、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一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快慢深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
4、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6、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7、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8、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10、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11、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③观察提问、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正压吸气时使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3)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适宜的氧浓度,一般在40%以下,及时吸痰,防止血栓形成,注意防止套囊脱落。
(4)预防并发症:①注意观察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阻塞而窒息;②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的发生。
12、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酒,少去人多的场所。(2)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4)坚持呼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愿或其他非过敏原因素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疾病,遗传性过敏体质与本病关系很大。本病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痉挛、狭窄。发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暂时性及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病时患者极其痛苦,做好该病人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是很重要的。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2.睡眠型态紊乱——与心悸、憋气有关。3.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宜咳出有关。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知识缺乏——与缺乏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布臵力求简单,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
2、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给与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禁止食入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鱼、虾及蛋类等。
4、观察病情,了解病人生活环境,家庭及工作环境,观察发作诱因及饮食习惯以便寻找过敏原。
5、密切观察发作先兆,如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干咳、精神紧张等,有先兆时,应立即给予少量解痉剂,以制止哮喘发作。
6、发作时要守护及安慰病人,解除紧张。发作若伴发绀、呼吸困难,给与西吸氧。
7、发作时按医嘱迅速给药。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8、哮喘发作严重,有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10%水合氯醛灌肠,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9、持续性哮喘,由于细小支气管高度痉挛,常发生阻塞性窒息。粘液栓形成或由粘稠痰阻塞,导致呼吸衰竭。应注意:
(1)及时纠正脱水。由于进食少,多汗及呼吸频率加快,水分大量蒸发,造成脱水,使呼吸道干燥,痰液无法咳出而造成窒息。因此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补液。但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
(2)纠正低钾血症。一般哮喘可在入睡前吸氧1-2小时。持续哮喘可用低流量持续吸氧。
(3)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注意监测血气,及时纠正呼吸衰竭和代谢紊乱。
10、出院指导:
(1)休养环境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如室温高且干燥可使用超声波空气加湿器。(2)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减少上呼吸道感染。(3)应戒烟并减少被动吸烟。(4)远离过敏原。
(5)饮食上多食高维生素(如绿叶蔬菜、水果)、高蛋白(如瘦肉、豆制品、蛋类)、粗纤维(如芹菜、韭菜)的食物,少吃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海鲜等)。
(6)正确使用定量吸入器。遵医嘱按时服用出院带药,请勿擅自停药或减量。定期到门诊复查,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换药,如有不适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每日进行呼吸锻炼,学会腹式呼吸。
(8)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第五章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分为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此病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发病,与情绪激动、饮酒、过于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因有关,临床表现: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如脑室出血,表现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瘫、凝视麻痹等,同时伴有心血管病。急性期后,又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甚至脑软化等后遗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卧床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失语有关。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有关。7.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昏迷有关。8.有误吸的危险——与昏迷有关。
9.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昏迷有关。10.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长期留臵导尿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及诱发因素,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限制探视(神志清楚病人,谢绝探视,以免情绪激动),精心护理,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
2.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的变化,定时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如发现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血压高,脉搏缓慢),及时报告医生立即抢救。
3、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15-30°,头臵冰袋,且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利于静脉回流。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翻身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搬动,加床档以防坠床。
4、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禁食,以防止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以后按医嘱进行鼻饲。
5、加强大小便护理:若病人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应进行导尿留臵尿管,每日更换尿袋,要注意无菌要求,每日冲洗会阴1-2次,便秘时定期给予通便药物或食用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再出血。
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适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防止由于血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7、预防并发症:
(1)加强皮肤护理,每日小擦澡1-2次,定时翻身,每2-3小时翻身1次,床铺干净平整,对骨隆突处的皮肤药经常检查按摩,防止发生压疮。
(2)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1-2次,病人有咳嗽困难,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病人呕吐让其头侧位以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8、急性期应保持偏瘫肢体的生理功能位臵。恢复期应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与按摩,每日2-3次,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和关节的强直疼痛,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失语的病人应鼓励对语言方面的锻炼。
第二节 腰椎穿刺术护理
腰穿为神经系统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诊断性腰穿可测定脑脊液压力,进行动力学检查,还可以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方面的检查。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如碘油、碘水,观察椎管有无阻塞和占位性病变。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向病人解释腰穿的目的、方法和术中配合要点,解除病人顾虑,取得合作。
14(2)术前洗澡或清洁皮肤,排空膀胱。(3)神志不清,躁动病人要给予镇静。
(4)物品准备:硬板床,一次性腰穿包,局麻用药,无菌小瓶。2:术中护理:(1)嘱病人避免咳嗽。
(2)关好门窗。配合医生让病人侧卧、头低、屈膝到胸前,双手抱膝、放松,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腰椎间隙增大,可使穿刺顺利,提高穿刺成功率。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野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进行局部麻醉。有脚麻、触电感及时向医生说明。
(4)观察病人的呼吸、面色、心率、意识情况,保持正确体位。(5)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不宜过多放脑脊液,防止脑疝。
3、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h,之后仍以卧床休息为主。(2)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如有头痛、头晕,及时报告医生。(3)颅内压低时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4)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后要注意观察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警惕脑疝发生,必要时静脉输注甘露醇后,再进行腰穿。
(5)若脑脊液自硬脑膜穿刺孔处外漏而引起低颅压综合征,可表现为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时头痛减轻,重者会头晕、恶心、呕吐,应采取静脉输入低渗盐水改善症状。
第六章 肾病、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它是肾脏的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炎症反应。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表现。本病主要以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最为常见。
一、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或明显镜下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
2、饮食和人量:急性期对蛋白和水分应予一定限制,对有水肿或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的摄人,2—3s/d为宜,水肿明显和尿量减少者还应限制水分摄人;肾功能减退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20旷d为宜,应尽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补充各种维生素。
3、控制感染:有感染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指导和协助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4、高血压的治疗:轻度高血压一般经休息、低盐饮食和利尿等治疗后常可使血压恢复正常,中、重度高血压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有高血压脑病者应迅速降压,凡用降压药物静脉滴注降压者应床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5、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6、有心衰、肾衰者给予相关处理。
7、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每日评估水肿部位,协助病人控制人量;
8、出院指导:
(1)适量锻炼增加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2)定期到医院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关。
2、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用药及预后有关。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护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终末期肾脏疾病,病程逐渐发展,肾单位大量毁损,引起体内氮质和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质生成和:反活障碍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在治疗上,早期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及时解除可纠正因素,可能延缓病程进展,晚期则以透析疗法及肾移植为主。
一、护理措施
1、嘱患者避免过于劳累,注意多休息。
2、饮食: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治疗者原则上不必限制蛋白质的摄人。未行透析者应采用高热量低蛋白饮食,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含钾食物应根据体内血钾水平调节,高钾血症应避免,低钾血症应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红枣、鲜蘑菇、榨菜、卷心菜、柑桔,柠檬、香蕉等,并避免含磷高的食物。对于无水肿和无少尿者应补充足够水分,保证每日尿量在1500m1以上。无高血压和水肿者不必严格限制钠盐。此外,应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避免或及时停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4、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开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5、肾功能衰竭病人常伴有贫血、抵抗力下降,应加强口腔护理,督促病人早晚漱口,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防止局部刺激诱发出血。
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皮肤瘙痒明显者,可用温水擦洗,必要时可涂止痒霜。
7、督促病人按时服用降压药,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任何降压药物时,应逐渐加量或加药,并监测血压每日1—2次,以免快速、明显降压引起肾血流量减少导致尿量减少和肾功能损害。
8、心理护理:由于病程较长,肾功能逐渐恶化,病人易对治疗丧失信心,并产生焦虑情绪,应耐心安慰病人,积极给病人讲解有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尽快适应透析生活方式。
9、透析病人按透析护理常规处理。
10、如病人出现血三系降低,及时给予保护性隔离和其他预防感染的措施,并注意病人行动时的安全,以防跌倒而引起出血。
11、出院指导:(1)嘱病人定期复诊。
16(2)指导病人透析期间的自我护理。(3)预防感染。
(4)按时、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盐摄人量过多、液体摄人量过多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搏出量减少感染:与白细胞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3、有受伤危险:与血压高或肾性骨病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晚期肾病引起的浮肿有关。
5、知识缺乏:与对疾病过程不熟悉、对信息误解有关
第三节 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特征为持续高血糖,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疲乏无力等症状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
一、护理措施
1、按一般内分泌护理常规。
2、遵医嘱给予DM饮食,限定总热量,固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注意定时、定量、定餐,禁食甜食,如有加餐,应适当减少正餐的主食量。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副食、荤素的搭配,鼓励病人多吃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如魔芋和荞麦等。以保证在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尽量供给病人营养全面的膳食。
3、向病人宣传DM的知识,使其认识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控制的重要性,了解高、低血糖的诊断、表现和预防措施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应向其说明服用药物的时间是餐前、餐中还是餐后,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每日测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指血血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需长期注射的患者,要教会其正确保管、抽吸和注射胰岛素,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6、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坚持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应给予盐水棉球清洁口腔,预防口腔内感染。
7、做好足部的护理,预防烫伤和坏疽发生。每日给患者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过热,以防因糖尿病神经未梢病变感觉减退引起烫伤。趾甲长短适宜,鞋子以宽松跟脚为好,避免小鞋挤压脚部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坏疽。
8、做好皮肤和会阴部护理。DM病人皮肤常感干燥发痒,应尽量避免粗暴搔抓,否则皮肤破溃后易感染且经久不愈,后果严重。女病人要每日清洁会阴部,以防感染。
9、DM病人作热敷时要注意热水袋不能太热,并用干毛巾包裹,以防烫伤。
10、DM病人虽不能任意进食甜食,但一般身边可备些糖果或小饼干等,以防万一发生低血糖时能及时进食。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应及时静脉给予50%的葡萄糖40-(g)ml静脉注射。
二、主要的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DM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酮症酸中毒:与DM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DM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DM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DM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DM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第七章 消化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肝硬化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破坏,导致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一般的轻体力工作。但应注意避免劳累、精神紧张,饮食规律,合理搭配营养,并定期随诊,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一、护理措施
1、病人应卧床休息,有腹水时可协助安排舒适的半卧位。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协助患者抬高下肢,以利水肿消退。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因乏力或腹水量多而导致摔伤、碰伤。
2、饮食方面:对于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的肝功能代偿期的患者,可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通饭或软饭,避免食用刺激性调味品及油腻食物。每日4—5餐有利于提高营养摄人量;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宜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饭或少渣软饭。饮食一定要细软,避免粗糙坚硬、带刺带骨的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等为好;对腹水的病人应采用低盐饮食,“低盐”指膳食中禁用一切盐制食品,但允许在烹调或就餐时另加食盐,一般2—3s/d食盐或酱油10—15mVdo严禁饮酒。对于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3、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渣屑。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活动不便者可协助会阴冲洗,并观察有无会阴部水肿。男病人若有阴囊水肿,可用吊带将阴囊托起,以免与双腿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4、对于有黄疽及皮肤瘙痒的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经常用温水擦洗全身,不要挠抓及使用碱性肥皂,以免抓破感染和碱性肥皂进一步刺激皮肤。
5、认真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者尤其要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6、肝硬化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减到最小量。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将口服药研碎服,以防划破曲张变薄的静脉。
7、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同时处于肝炎活动期(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者)则应实施隔离措施。
8、肝功能不全或有肝昏迷前期症状出现时,不能随意使用镇静剂、麻醉药及四环素类药。
9、密切观察神志及一般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及血、尿、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10、如果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甚至昏迷,应按照肝性脑病护理常规处理。
11、如果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或大便、呕吐物潜血阳性,应按照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处理.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
肝性脑病: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摄取含氮食物或饮酒、手术、用药不当等有关。
2、电解质紊乱:与腹水应用利尿剂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肝脏蛋白合成减少有关
4、腹泻:与肠粘膜水肿、肠道吸收不良等有关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营养不良或大量腹水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营养不良、机体免疫能力减退、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建立有关
第二节 急性胰腺炎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急性炎症。病变轻重不等,轻者胰腺以水肿为主,病情自限,数日后即可完全恢复。重者胰腺出血坏死,易并发休克、呼吸衰竭和腹膜炎等,死亡率高达25%-40%。
一、护理措施
1、按消化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备好各种抢救设备。
3、急性期禁食禁水,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以改善胃肠过度胀气。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胃肠外营养,并给予抗炎止血对症治疗。待急性期过后可先进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汤,藕粉等。若无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则可逐渐增加低脂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小于120U/L),观察腹痛、恶心呕吐、黄疽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5、胰腺炎患者的腹痛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上腹钝痛,能耐受;重者呈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部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及左上腹,并向腰背放射。疼痛在弯腰或坐起前倾时可减轻。出血坏死型可出现全腹痛,压痛和反跳痛。止痛可用地西泮与哌替啶肌注。一般止痛剂多菀效。吗啡不宜应用。
6、准确记录全天的出入量,包括胃肠减压引流及呕吐量,并注意观察这些物质的性状。若有出血等异常要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7、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尤其注意血糖变化,因为有些重症胰腺炎由于B细胞遭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致少数患者出现永久性糖尿。
8、注意患者有无抽搐,因为急性胰腺炎者常可伴发低钙血症。必要时给予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
9、如果患者出现急腹症应及时通知家属,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积极手术治疗。
10、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有无消化道出血、休克、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等情况,如有应及时对症处理。
11、护理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能配合治疗。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卫生宜教。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急性胰腺炎组织坏死或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胰腺炎胃肠穿孔有关
3、水电解质紊乱:与禁食水及恶心呕吐或胃肠减压有关
4、休克:与低血压或呕吐丢失体液或消化道出血有关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患者禁食水,发热或腹痛等导致的体质虚弱有关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护理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一、护理措施
1、向患者解释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应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这无论在溃疡活动期还是缓解期都很重要。
2、在溃疡病活动期症状较重时,需卧床休息几日甚至1—2周。卧床期间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3、注意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及与饮食的关系等,以便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烟酒是刺激溃疡发病的因素,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病人戒烟戒酒。
5、营养治疗对溃疡病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其原则是: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适量选用脂肪以抑制胃酶分泌(有高脂血症者慎用)。碳水化合物对胃酸分泌没有影响,也可以选用,丰富的维生素C有利于溃疡愈合,因此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尽量少吃或不食用巧克力、咖啡和可乐类饮料,以及刺激性调味晶如胡椒、辣椒、咖喱等,急性期更要避免。并注意不要偏食,饮食不能过快,过烫.过冷,不能暴饮暴食。
6、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7、溃疡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如果需要请严格遵照医嘱,并同时观察有无溃疡病的发作或加重。
8、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9、病人及家属还要观察大便颜色,警惕因溃疡出血而引起的血便或黑便。同时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心悸、出冷汗甚至休克等失血表现,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10、在季节更换时尤其要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劳逸结合,并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溃疡复发。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溃疡病上腹痛有关
2、潜在并发症:穿孔:与溃疡穿透胃肠壁有关
3、焦虑:与溃疡病反复发作有关
第四节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症状。出血部位一般是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与消化道出血引起体液丧失及摄入不足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血容量减少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失血后头晕、乏力、心悸有关。4.排便异常——与消化道出血有关。5.恐惧——与出血有关。
6.有感染的危险——与肠道内积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溃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8.潜在并发症:肝性脑病——与消化道出血后氨中毒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安慰患者,使之卧床,尽量保持镇静。呕血者抬高床头10-15°或保持患者头侧位,防止血液吸入呼吸道。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宜选择粗大血管,根据生命体征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在心率、血压基本平稳后可减慢速度,以免输液量大引起肺水肿或再次出血。补液过程中注意晶体和胶体的搭配。
3、测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志,嘱其禁食禁水。有条件者立即给与床旁心电、血压、血养监测。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便潜血结果,注意病人肠鸣音是否活跃。
4、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麻醉机、三腔两囊管等各种抢救仪器。
5、进一步明确是否消化道出血,需与鼻出血、吞咽血液、咯血及服用某些药物所致的大便发黑相区别。
6、初步估计出血量。出血量>5-10ml时,大便隐血试验可为阳性;出血达50-70ml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为1000ml时大便为鲜红色,潜血可持续1周阳性,一次出血后黑便时间取决于病人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色泽约在3天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400-5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如超过1000mi,临床即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
7、遵医嘱正确使用止血药物及各种抢救用药,必要时输全血。
8、及时清理病人的呕吐物或黑便,以减少不良刺激。随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床单位整洁。
9、如果需要做内镜下止血或下三腔两囊管或手术治疗,则应做好相应准备。
10、注意保暖,加盖棉被。
11、出血活动期应禁食禁水。出血停止3-4日后,可先吃冷流食。进食后未再出血可一步一步过度,忌饱餐、热饮,坚硬及刺激性食物。溃疡病者遵循溃疡病饮食原则,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遵循静脉曲张饮食原则。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护理
三腔二囊管时用于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的紧急压迫止血治疗。其外形与一般胃管相似,但有三个腔,一腔时通往胃内的通道,可经此抽吸胃内容物或给药;另一腔通向食管囊,可注入空气压迫食管粘膜起到止血作用;第三腔通向胃囊,可注入气体固定三腔气囊管,同时压迫出血的胃底静脉,起到止血作用。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猝死: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2、出血性休克: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3、窒息:与胃囊脱出压迫气管或血液误吸有关、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频繁血便及不能翻身有关
5、恐惧:与消化道大量出血有关
6、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如厕、洗漱、更衣、改变体位):与出血及三腔两囊管使用有关。
二、护理措施
1、若病人清醒应向病人说明下三腔两囊管的目的及方法,争取病人合作,并通知家属。
2、准备好隔离衣、手套、测好压的三腔两囊管,50ml注射器、绷带、滑轮、1kg左右的沙袋、剪刀、石蜡油、血压计、听诊器、抢救车(备各种急救药品和用物)、心电监护仪等。
3、配合医生插管的同时应有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足够的晶体胶体灌注,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输血。
4、协助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肺炎。
5、检查好三腔两囊管无漏气且气囊均匀后依照下胃管方法测量下管深度,臵入55-60cm时抽取胃液,检查管端确在胃内并抽出胃内积血。先充胃囊(充气约150-200ml,压力维持在50-70mmhg左右),充好后向上提,遇阻力固定再充食管囊(充气约120-150ml,压力维持在35-50mmhg左右)
6、充好后在鼻腔外缘的管壁上做标记。将三腔两囊管与病人口唇呈45°角持续牵引,拉力为1kg。
7、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记录抽吸的胃内容物、胃肠减压量以及大便次数、量、颜色等,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
8、插管期间保持鼻粘膜的清洁湿润,及时清理分泌物和结痂,并可将石蜡油滴入鼻腔,减少管子对鼻粘膜的刺激。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时或在解大便后为病人清洗臀部,预防因频繁血便或局部受压引起褥疮。
9、如管子向外移位,应立即剪断管子,以防气囊压迫气管引起窒息。
10、在放臵三腔管24小时后应放气15-20分钟再注入加压,以免食管、胃底粘膜受压 22 过久而缺血坏死。以后隔一段时间放一次气。
11、三腔管放臵48-72小时后,若无活动性出血,可先抽出气囊内的气体,再继续观察12小时,在胃管内无血性内容物或大便转黄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让病人口服30ml左右石蜡油润滑管壁,以免拔管时损伤粘膜造成再次出血。先放掉食管囊的气体,再放胃囊的气体,然后缓缓拔出三腔两囊管,拔管后几天任然需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再出血。
第八章 儿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新生儿护理
定义: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 2500g以上、身长47cm的新生儿。
一、护理措施:
1、娩出后护理:在保暖情况下迅速清除口、咽、鼻腔内粘液使呼吸道通畅,建立正常呼吸,清除血渍及胎脂多的部位,注意观察呼吸、心跳、四肢活动、反应能力、哭声等。
2、环境:室温保持在22—24°C、湿度在55%—60%、阳光充足、空气流通。
3、日常护理:新生儿衣服宜柔软、宽大、尿布宜用棉布。保持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防止尿布疹。每日观察脐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喂养:新生儿生后1—2小时可喂加糖温开水,4—6小时开始喂母乳,喂奶后可喂少量白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并将小儿竖起轻拍背部,排出咽下空气,以防止溢奶,取右侧卧位。
5、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加强隔离。
6、促进母婴建立感情:鼓励父母与新生儿接触,指导他们护理新生儿。
第二节 早产儿护理
定义: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下、身长47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一护理措施:
需特别加强护理、随时注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保暖:保持温度恒定、注意防止烫伤,室温:24—27℃,湿度55%—65%,体重低于2000g者尽早臵暖箱中。
2、给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间歇给氧。喂奶时易发生青紫的婴儿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呼吸不规则的早产儿应加强监护。
3、喂养:出生后4小时左右喂糖水,吸吮反应良好吞咽反射良好可母乳喂养,不能吸吮者可给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也可用胃管后滴管喂养,防止吸人气管,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补充很重要,可给维生素K、维C、P3等,生后2周添加铁剂防贫血。
4、预防感染: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做好用品、乳具的消毒防止感染。
5、日常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体温4小时1次,体重每日1次,沐浴时注意室温在28℃,水温40—43℃,时间不宜太长,观察面色哭声,反应能力等。
第三节 惊厥护理
定义: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多数有意识丧失,可伴有发绀、双眼固定或上翻,并伴有大小便失禁。
一、护理措施:
1、惊厥发作时:①取侧卧位,立即松解衣扣,清除患儿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人窒息。必要时上下齿列之间臵压舌板,防止咬破舌头,注意患儿安全。②吸氧。③遵医嘱给抗惊厥药,做好“三查八对”工作。④准备急救药品,吸痰器及气管插管等用具。
2、高热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定时监测T、P、R、D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和神经系统病理体征。
4、及时明确病因,根据病情需要配合医生作针对检查以明确病因。
5、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以利于患儿的康复。
第四节 小儿腹泻护理
定义:小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综合症。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本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之一。
护理措施: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人量不足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应及时给予补液对症治疗。
2、根据患儿病情调整饮食,吐泻严重者暂时禁食,由静脉卦液,恢复饮食应逐渐恢复;人工喂养儿可先给少量米汤/脱脂奶/稀释牛奶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
3、严格消毒,做好床边隔离。注意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密切观察患儿体温,体温过高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5、注意大便情况,及时送检。加强臀部护理,预防臀部感染做好健康教育:注意饮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注意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增强体质,适当户外运动;减少病人和家树恐惧心理。
第五节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定义: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措施:
1、加强保护,防止损伤:
(1)卧床休息,取侧卧位。室内空气新鲜,光线柔和,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
(2)观察生命体征,颜面及瞳孔的变化,如出现烦躁不安,呕吐、抽风、昏迷、呼吸不 24 规则,提示颅内压增高,应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3)惊厥时应采用急救措施,镇静止惊、吸痰、给氧,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撑开口腔,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咬伤或舌后坠而窒息。并给予口腔护理。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频繁呕吐的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流人呼吸道造成窒息,必要时给予吸出。
(6)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儿必要时吸痰。
2、保持正常体温:
(1)观察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2)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退热剂。
(3)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及早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行
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应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以明确病因,指导用药。
3、保证足够营养:
提供足够的人量及水量,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营养,详细记录出入量。
4、预防继发感染:
加强皮肤、口腔、眼部及臀部护理。昏迷患儿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坠积性肺炎。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定义:由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部分患儿尚可伴心包炎、心内膜炎。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为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重症则可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一、护理措施:
1、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休息能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荷,一般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须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再逐渐增加活动量。防止哭闹及不良刺激影响,防止心率变化,心搏出量异常而导致心力衰竭。
2、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变化:注意有无心动过速、过缓、心律紊乱和心音变化,以及呼吸、血压等变化。重症患儿应行心电监护。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4、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给氧气吸人。每4h测脉搏1次,注意脉律和脉率。
5、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
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如败血症和肺炎等,预防和观察其它并发症。
7、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第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护理
定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常并发脑膜炎、睾丸炎或卵巢炎,本病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一、护理措施:
1、隔离患儿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2、患儿因腮腺肿胀而疼痛,应给予易消化,清淡流质或软食,忌酸、硬、辣等刺激性食品、餐后用生理盐水或4%硼酸溶液漱口或清洗口腔,以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儿多饮水。
3、腮腺肿胀处病灶可冷敷,亦可用紫金锭擦干肿胀处,或青黛散调醋贴敷,每日1—2次。
4、发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用退热剂。
5、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6、并发睾丸炎者应延长卧床时间,并以丁字带托起,局部可冷敷以减轻疼痛。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
护理措施:
1、调节体温:
(1)室温控制在28℃以下,可采用冷水擦地,安装空调。
(2)物理降温法:头部放冰帽、冰枕,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放臵冰袋及酒精擦浴。
(3)药物降温:安乃近滴鼻或肌注。
2、维持机体营养、补充消耗:高热期丢失大量体液.需补充水份,并供给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昏迷或吞咽困难应以鼻饲或静脉输液,急性期后病人应酌情增加营养,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
3、惊厥的处理:惊厥先兆表现为高热不退,或体温持续上升,肢体紧张,两眼凝视等,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惊厥时口腔内放臵牙垫,避免舌咬伤,分泌物较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4、昏迷护理:
(1)防止窒息:将婴儿头转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人性和坠积性肺炎。
(2)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口腔,每日3—4次,鼻唇部涂抹石蜡油,1日数次,防止口唇干燥。
(3)眼部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金霉素眼膏及用湿生理盐水纱布遮盖。
5、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精神、意识、一般状态、瞳孔的变化,定时测量T、P、R、BP,备好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械,随时准备投入抢救。
6、保护皮肤,预防压疮:定时翻身,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垫气圈,并用滑石粉或30%—50%酒精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平整、整洁。
7、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8、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第九节 麻疹护理
定义: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易发于冬春两季,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d斑)以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体弱、营养不良、护理不当等均可引起并发症。
一、护理措施:
1、防止疾病传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前后各5天,如并发肺炎者应隔离至生病后10天,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每天通风数次,麻疹定为二类传染病,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向医院感染科报告。
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衣服应宽松,衣服不宜过多,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痒引起皮肤继发性感染。
3、加强发热护理:发热一般可以退热处理,以免影响疾病诱发,如体温过高或有发热惊厥史者,可用温水擦四肢或用小剂量退热剂,发病期体温最好维持在39℃左右,禁用冷敷。
4、保持眼、耳、鼻、口腔的卫生:
(1)眼:麻疹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易结痂而使两眼不能睁开。应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并用盐水清洗,使用眼药水或眼膏3—4次/日,并加服鱼肝油以防止眼干涩。
(2)鼻:保持鼻腔通畅,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2次,并涂少量石蜡油以润滑,鼻孔周围糜烂可涂软膏。
(3)口腔:由于发热进食少,常引起口腔炎,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和咽部,婴幼儿用棉签擦拭口腔或少量饮水,如有溃疡可用3%双氧水清洗,并抹锡类散、圭岱散等。
(4)耳:防止眼泪及呕吐物流入耳道和口腔内,细菌可经耳咽管侵人中耳引起炎症,可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后滴人碘甘油,1日数次。
5、保持体液平衡:发热时体内水分丧失增多而进食和进水量少,且病毒可损害胃肠道上皮,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导致呕吐、腹泻,易引起脱水,应多次少量喂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为宜。
6、密切观察并发症:
(1)脑炎:一般在出疹2—5天发生,患儿持续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并有脑膜刺激症状。
(2)肺炎:若皮疹消退,而发热持续,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常并发肺炎。
7、减轻患儿孤独感:由于严格的隔离措施,使患儿常感孤独,应增加与其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其保持与外界的一定联系,并为其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
第十节 小儿贫血护理
定义:小儿贫血是儿科常见病,是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或其中 27 一项明显低于正常者。我国小儿血液学会议暂定:新生儿Hb<90S/L,4—6个月<100S/L者为贫血。世界卫生组织定为:Hb值的低限6个月—6岁者为110s/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4%,低于此值称为贫血。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危害很大,是我国儿科工作者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一、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运动:患儿病房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活动耐力下降程度制定休息的方法和方式,活动强度及每次持续时间,同时注意观察病情,调整活动强度。
(1)对轻、中度贫血的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注意其剧烈运动后易有疲劳表现,甚至头晕、目眩。故此类患儿生活应有规律,做适当运动。活动间歇令患JL休息。
(2)对易烦躁、激动的患几,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看护使保持安静,避免因烦躁而加重病情。(3)对重度贫血患儿,因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明显减少造成组织缺氧,可有心悸,气短或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应吸氧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协助患儿日常生活。定时测心率。必要时静脉输注浓缩红细胞。
2、应用铁剂的护理,应采取口服补铁,因其经济、安全、副作用小。选择易吸收的铁剂,最好是二价铁。剂量以元素铁计算,口服量为每日4—6me/kS,分2—3次口服.疗程2—6个月。服用铁剂时,应向家长说明几点注意事项:(1)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可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故服用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可减轻反应。(2)铁剂最好与稀盐酸合剂、维生素C同服,有利于吸收。而与牛奶、茶水、钙片同服则影响其吸收。(3)服铁剂时可出现牙齿黑染,使用吸管服用可预防之。大便变黑色.是服用铁剂造成的,并非消化道出血,应向病人讲明白,使家长和患儿消除顾虑。铁剂应作臀部深部肌肉注射,以便吸收和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注射右旋糖酐铁可有过敏现象,故首次注射应密切观察。(4)铁剂疗效观察:治疗有效,则3—4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7-10天达高峰,2—3周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Hb)相应增加,临床症状亦随之好转。
3、饮食护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主动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的道理,指出铁供给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又会造成小儿情绪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危害小儿身心健康。
(2)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饮食计划,计划每日进食次数,纠正偏食习惯,: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豆类、紫莱、木耳、海带等。
(3)贫血患儿多表现有食欲不振,婴幼儿尤其明显,应采取增加食欲的措施,进食前不做影响食欲的治疗及护理。
4、输血的护理:
(1)输血前,认真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准确无误后才可输入。(2)输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3)以输入新鲜浓缩红细胞为宜,每次2—3m1VkS。贫血愈重,一次输血量应愈少。(4)密切观察输血过程,疑有输血反应时,立即减速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5、健康教育: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关键在于教育家长人识本病对小儿的危害性及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母亲保健工作,孕妇及哺乳期母亲应食含铁丰富的食物。(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3)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宜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第十一节 支气管肺炎护理
定义:支气管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儿科及儿童常见病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合并营养不良、佝偻症、贫血时死亡率更高。
一、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18-20度,湿度55%-65%适宜,以利于呼吸道分秘物排出,室内每日消毒一次。
(2)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60°,以利于呼吸。(3)用手轻拍背部,较大患儿指导有效咳嗽。
(4)及时清除鼻痂及口鼻分泌物,痰液粘稠者可采用雾化吸人,每次不宜超过20min.每日2次,避免肺泡内水肿,必要时给予吸痰。
2、维持体温正常(1)密切注意体温变化。
(2)鼓励患儿多饮水,体温超过38-12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烧药物。(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喂奶时抬高婴儿头部或抱起哺喂,并让患儿间歇休息,无力吸吮者改用滴管喂奶或鼻饲。
4、病情观察
(1)患儿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喘憋加重,给氧及镇静剂不能改善,心率加快(婴幼儿每分钟160—180次),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为心力衰竭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臵。应立即给予吸氧,按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和镇静剂。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按要求时间给药,剂量一定准确,给药前数脉搏,儿童<60次/min,婴幼儿<100次/min时通知医生停药。注意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心律不齐、嗜睡、乏力等。
(2)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口吐粉色泡沫为肺水肿表现,应给予人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每次吸人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出现呼吸衰竭应用人工呼吸器。
(3)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提示可能发生中毒性脑病,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止惊剂和脱水药。
(4)患儿出现双吸气、点头样呼吸、呼吸暂停等,提示呼吸衰竭,立即通知医生,立即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人工呼吸,备好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按医嘱使用人工呼吸机。
(5)患儿体温持续不降或降而复升,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咳大量脓痰为肺脓肿表现,应考虑并发脓肿或气胸,应立即配合做好胸穿,胸腔闭式引流准备,并做好术后护理。
(6)腹胀明显伴低钾者应及时补钾:中毒性肠麻痹者先用腹部热敷肠管排气等方法,不 29 见效时可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皮下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
5、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每分钟不超过6—8滴,防止肺水肿和心衰。
6、健康指导
(1)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
(2)进行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注意保暖防寒。
(3)指导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4)按时预防注射.防治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和各种传染病。
第十二节 水痘护理
定义: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全身皮肤粘膜成批出现并同时存在斑丘疹、疱疹和结痂。
一、护理措施:
1、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预防继发感染,皮肤瘙痒时可局部涂以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溃破处可涂以l%龙胆紫,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给抗生素口服或注射控制感染。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并发症。
3、体温过高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隔离病人,无并发症的患儿多在家隔离到疱疹全部结痂。
5、做好健康教育,减少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
第十三节 中毒护理
定义:中毒是指毒性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短期内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重者危及生命。
一、护理措施:
1、对危及生命的中毒症状紧急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惊厥发作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防止窒息及外伤,遵医嘱及时应用止惊药等。(2)呼衰时,伤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婴儿0.5U分,儿童1L/分。
2、昏迷的护理:(1)仰卧位,头偏向一侧。(2)保持呼吸道通畅。(3)可由鼻饲供给流食。(4)注意口腔及咽部的护理。(5)留臵导尿管并记录尿量。
(6)每2—3小时翻身一次,擦洗皮肤。
3、根据医嘱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治疗操作。
4、健康教育:
(1)宣传预防中毒的知识。
30(2)教育家长严格管理药物和毒物。(3)家长切勿未经医生指导擅自给小儿用药。
(4)对已发生中毒的患儿和家长理解其恐惧与焦虑,给子正确的解释,使其配合治疗。
第十四节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 传染,儿童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 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一、诊断
1.流行病学 注意当地流行情况,病前1周内有无接触史。
2.病史 注意发热、有无拒食、流涎、口腔疼痛、呕吐、腹泻,注意皮疹出现部位和演变,有无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症状。
3.体检 注意手、足、臀及其他体表部位有无斑丘疹及疱疹,形状及大小,周围有无红晕及化脓感染。注意唇、口腔粘膜有无红斑、疱疹及溃疡。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检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咽拭子培养。疱疹如有继发感染,必要时取其内容物送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咽拭子病毒分离;疱疹液以标记抗体染色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 PCR技术检测病毒RNA。如有神经系症状应作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RNA。必要时取血清检测病毒抗体。
5.特殊检查 疑有心肌炎者检查心电图。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服用维生素B1、B2、C。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伴发症的治疗 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3.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附:接触者处理:医学观察1周,每日测体温,检查口腔及皮肤,疑有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三、护理要点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
四、治愈出院标准
自发病日起隔离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溃疡痊愈,并发症基本治愈。
五、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 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 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 痂,减轻疼痛。
4、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每次进食前后,嘱患者饮 用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因吃零食能加重口腔粘膜的刺激,减少唾液分泌。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 成脱水、酸中毒的患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5、并发症 观察有无继发性感染的征兆,如皮肤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肾脏损害的症状,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
6、情志护理 病人因口唇溃疡并结痂及手足部疱疹,感到难堪,怕别人耻笑,不愿见人。加之疼痛不能张口,使之产生忧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应给予耐心的医学知识宣教,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并详细询问病人的生活护理需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并积极配合 治疗。
7、健康宣传教育 一旦患者确诊为手足口病,因交代患者勿到公共场所,对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教会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对家中易患人群可予板蓝根冲剂口服、抗病毒冲剂等预防感染。
第二部分 内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指南
第一章 常见急症健康教育程序
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了解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急性肺水肿等毒覃碱样症状;有无肌肉纤维颤动、全身紧束感;有无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衰竭、脉搏加快、血琢升高、心律失常等烟碱样症状;有无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意识不清、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及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情 32 况及其社会关系。
1、学习需求评估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基本知识及主要用药的作用;是否清楚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等。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模糊/混乱:与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2、恐惧/焦虑:与家属或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3、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毒物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痉挛、肺水肿及对治疗、护理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4、绝望,与在学业、事业、家庭、婚姻等受挫折,对生活失去信心有关。
5、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防护农药中毒的知识有关。
6、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与中毒后禁食及经口/鼻插管造成机械性刺激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初步急救方法。
2、描述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3、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产上的杀虫剂,按其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类,如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高毒类,如甲基对硫磷、甲胺磷、氧乐果、敌敌畏;低毒类,如马拉硫磷等。绝大多数有机磷农药为淡黄色或棕色油状液体,具有特殊恶臭及大蒜味。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是抑制胆碱醋酶的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组织中乙酰胆碱积聚,产生胆碱能神经功能紊乱,先出现兴奋,最后转为抑制。临床上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急性肺水肿等毒覃碱样症状;及共济失调、烦躁不安、抽搐、意识不清、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脑水肿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2、心理指导:意外中毒病人常因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家属、病人身心受到严重冲击,内心受到紧张、恐惧、担忧抢救能否成功、害怕留下后遗症,对神志清醒而又沉默不语的病人.实行24小时监护,并协助家属做好疏导工作至病人放弃轻生的念头。
3、饮食指导:口服有机磷后洗胃者,常规禁食24小时后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乐果中毒者病情好转时不宜过早进食,以免含毒浓度较高的胆汁排出进人肠道而加重中毒。同时注意做好病人口腔护理,每日两次用朵贝氏液漱口,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如有破损,可局部涂碘甘油或喷西瓜霜粉剂。
4、作息指导:对于昏迷病人,可帮助其进行被动的功能锻炼,四肢保持功能体位;神志清楚的病人,在患者不感疲劳的前提下,可指导适当进行床上活动;对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训练呼吸肌的功能,如扩胸、深呼吸等。
5、用药指导:解毒药物的应用
(1)抗胆碱药:能阻断乙酰胆碱对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控制毒覃碱样症状和中枢 33 神经系统症状有效,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以利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常用药物有阿托品。
(2)胆碱醋酶复能剂:能使抑制的胆碱醋酶恢复活性,缓解烟碱样症状,消除肌纤维颤动,促使昏迷病人苏醒。常用药物有解磷定和氯磷定。
6、特殊指导:(1)现场急救方法指导①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或1%一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除外)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指甲、毛发等。禁用热水或酒精擦洗,以免加快毒物吸收。眼部污染病人用2%的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②若病人已呈昏迷状,应立即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病人平卧,头偏向左侧,或头后仰开放气道,必要时进行人工吸法。(2)院内急救法:若病人出现紫绀或呼吸停止,应配合接受如下抢救工作:即予吸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保证氧和气体的供给,循环衰竭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同时维持两条大的静脉通道通畅。
7、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有机磷中毒的3 大特征:瞳孔缩小、大汗、肌束震颤的变化。对服毒量大,空腹服毒,中毒后发现晚或抢救不及时者要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当病人出现咳嗽、胸闷、咯大量泡沫痰时常提示并发急性肺水肿。意识状态的改变除与毒物本身作用有关外,如同时伴有头痛、呕吐、惊厥、抽搐等,常提示合并急性脑水肿。乐果中毒者症状容易反复,即使在治疗好转后3一4天或一周左右,仍可再次出现中毒症状,甚至病情反复加重而突然死亡,在观察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2)密切观察阿托品的用药效果,如出现瞳孔较前扩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增快达90一10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者开始苏醒,提示已达到阿托品化。如出现瞳孔放大、体温达39℃以上、尿潴留、,谵妄、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提示为阿托品中毒征象,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按医嘱停药观察,并协助处理,必要时用毛果芸香碱解毒。
7、院指导:
(1)家庭盛放药物或化学物品的容器要加标签,并加锁防护,以防小儿误食中毒。(2)喷洒农药时应注意:要穿质厚长袖衣裤,并扎紧袖口、裤管、戴口罩、手套,避免皮肤和药液接触;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应隔行或倒退行喷洒,根据风向,顺风喷洒,以免污染衣物及吸人性中毒。衣物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皮肤;凡接触农药的用具、衣物都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在喷洒农药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流涎等有机磷中毒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
(3)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者应定期体检,测定全血胆碱酯酶。(4)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肝肾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全身性皮肤病、全血胆碱醋酶活性低于正常值均不能从事农药生产、加工与施药工作。
(5)盛过农药的容器绝不能盛食物,不要吃有毒或变质的动植物,以防发生食物中毒。【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说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中毒措施,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第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教育评价】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有无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心悸、乏力等临床表现及步行踌姗、脸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脸色苍白、肌体厥冷及意识障碍等体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及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
2、学习需求 评估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及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是否清楚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及预防措施,是否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家属或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与碳氧血红蛋白形成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脑细胞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3、绝望:与在学业、事业、家庭、婚姻受挫,对生活失去信心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防护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初步急救方法。
2、描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有效措施。
3、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教育内容】
疾病简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由于人体短期内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导致全身组织缺氧,最终发生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而危及生命。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对呼吸道无刺激的窒息性气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凡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如防护不周或通风不良时,易导致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导致中毒。家庭用煤炉、煤气灶、煤气热水器产生的一氧化碳及煤气泄漏,是生活性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被吸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而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轻者仅头晕、头痛、乏力、心悸,继之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脑水肿、肺水肿,并可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心理指导:一氧化碳中毒多为突发,短期内病情严重,病人、家属由于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应对能力低下而表现慌乱、措手不及,对缺乏安全措施而发生意外深感懊悔,对病情的变化而表现出焦虑不安,迫切希望医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此时,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真诚的态度接待病人、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同时以精湛的技术,沉着镇静、有条不紊地抢救病人,以我们的行动赢得病人、家属的信任,从而减轻病人、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对蓄意自杀者往往因意愿未遂而出现愤世怨人的心理,甚至有再自杀的可能,对此类病人应抱有理解、同情的态度,努力与病人沟通,鼓励病人诉说内心的痛苦和矛盾,给予疏导和心理支持,指导病人面对现实,提高耐挫能力,鼓励家属和亲友多给病人温情抚慰,耐心地给予疏导和心理支持,使其情感发生转化,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
饮食指导:清醒者可普食,昏迷者可鼻饲流食。
作息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活动而加重氧耗。
用药指导: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若合并其他并发症可采取对症用药治疗。急救护理方法指导:
(l)立即将病人撤离中毒现场,移到空气清新流通处。(2)及早吸氧,纠正缺氧。有条件者应立即进行高压氧油疗。
(3)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应立即作好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准备。行为指导:
(1)对烦躁不安、频繁抽搐者,可用镇静剂,并作好防护如加床栏、四肢上约束带,专人看护,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2)昏迷时间长,高热或频繁抽搐者,采用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疗法,使肛温保持在32℃左右,减少脑代谢率。
(3)昏迷病人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的变化,特别是中毒者有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喷射状呕吐、头痛等脑水肿征象,观察病人的血压、神志、意识及瞳孔的变化。一旦发现病人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抽搐等提示有脑疝的形成,及时进行抢救。
9、出院指导:
(1)寒冷季节室内使用煤炉、煤气、要安装排气装臵,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装有煤气管道的房间不能做卧室
(2)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的症状,应立即离开其环境,免除继续中毒的危险。
【教育评价】
病人或家属能说出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急救方法及预防急救措施;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第三节 中暑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是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以及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浅促、肌肉痉挛、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和脑水肿征象;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和恐惧;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状况。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以及对中暑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中暑的临床表现、治疗目的、现场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措施、自我护理及保健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高温环境下作业、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过多,散热障碍导致体内过多热能蓄积以及对有效降温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2、体液不足:与高热状态下体液丢失过多、液体摄人量不足以及对有效防治方法缺乏认识有关。
3、焦虑:与家属、病人担心疾病是否会引起生命危险,预后是否良好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预防中暑的知识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中暑的有关症状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2、描述中暑现场的初步急救方法。
3、描述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4、保持稳定的情绪,并主动配合治疗。【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中暑是由于在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暴晒而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紊乱的疾病。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在通常室温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其次为蒸发和对流,少量为传导。当环境温度较高,特别在潮湿,空气流通不畅的条件下,肌体不能通过以上方式散热,造成热量在体内聚积而引起中暑。中暑可分为: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礴为特征的热射病;以低血容量、低钠血症和虚脱为主要表现的热衰竭;以大量出汗使水和盐丢失过多,出现肌肉痉挛为特征的热痉挛。
2、心理指导:热痉挛的肌肉痉挛和疼痛,热射病的高热、剧烈头痛、呕吐常使病人出现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周围循环衰竭、脑水肿发生后,病人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对周围环境表现冷漠、反应迟钝,其家属会出现紧张和忧虑的心理,护士除了给病人以舒适的护理外,如让病室保持安静,阴凉通风.为散热、解暑,提供良好的环境。
3、饮食指导:宜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宜消化的流质饮食,如清凉饮料,鼓励病人多饮水。热痉挛者宜进食糖盐饮料;意识障碍24h未清醒者应鼻饲流食。
4、作息指导: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免引起耗氧量增加,导致重要器官缺氧,恢复期可适当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5、用药指导:
(1)冬眠疗法:目的是让体温降低,一般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效果比较好。用药过程中,每小时测量血压、体温并记录体温降至38℃以下应停止滴人冬眠药物。
(2)补充液体:目的是纠正纳、氯,钾过低及酸碱紊乱。有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可按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液200ml静脉滴注。
(3)日射病药物治疗:当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出现脑水肿征象和抽搐发作,应及时迅速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及解痉药物。
6、特殊指导: 急救护理方法指导: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松开或脱去外衣;可采用空调、电扇吹风散热,室温调至22一25℃,应低于皮肤温度,以便辐射散热。
(2)头戴冰帽,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臵冰袋,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也可用酒精擦浴,使皮肤呈潮红,进散热。降温过程中应不断按摩病人四肢和躯干,防止皮管 37 收缩和血液淤滞,并可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散热。
(3)热射病高热可给冰水浸浴:将病人浸在4℃浴水中,卧位使水面与病人乳头平,并按摩四肢皮肤,以防止肌肉,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散热。每浸泡10-15min应测肛温一次,如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浸浴,擦干全身,穿衣保暖,转移至室温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观察。如体温回升至39℃以上,可再次浸浴。
7.行为指导:
(1)对老年体弱者,静脉输液要控制滴数,不可过多过快;降温措施宜缓和,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用冰水沐浴,以防发生心力衰竭。
(2)对意识障碍或抽搐发作者应作好防护措施(如加床栏、约束四肢),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对处于昏迷状态或冬眠治疗中的病人,必须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对皮肤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8、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做好如下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脉搏、心率、血压。降温治疗中每10~15min测肛温1次;热衰竭者每15一30min测血压l次,以便指导治疗。
(2)注意呼吸型态的变化及有无紫绀现象出现,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布满水泡音为肺水肿的先兆症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并做好配合抢救工作。
(3)通过观察皮肤粘膜的弹性、周围血管的充盈度及末梢循环情况,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和尿量,判断体液与电解质平衡情况。
9、出院指导:
(1)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时,要及早识别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四肢乏力等。
(2)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阴、降温等措施,合理调整夏季作息时间。高温作业人员每天应摄取含盐的清凉饮料。
(3)在烈日下行走或劳作须戴凉帽,穿宽松透气浅色的衣服,配备防暑药品。老年人、孕妇或患有慢性疾病者,在高温季节更应注意个人防护。
【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复述中暑的有关症状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能陈述现场初步急救方法以及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病人及家属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并能主动配合治疗。
第四节 溺水
【教育评估】
1、身心评估 了解病人是否出现神志模糊、昏迷、抽搐,以及气促、发给、肺部锣音、心跳微弱、或呼吸、心跳停止、肢体冰冷,口鼻有无充满血性泡沫、粘液或淤泥,有无胃部扩张,腹部膨隆,以及有无合并骨折等其他神经、泌尿、循环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是否焦虑和恐惧以及既往有无类似病史及住院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生活方式。
2、学习需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实际学习思维、判断能力;是否了解有关溺 38 水的基本知识;是否清楚溺水的急救处理及防治方法;是否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与病人的现状,如刚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对周围环境的陌生等因素及不确定的预后有关。
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病人溺水导致不良呼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病人疲乏无力,未掌握有效呼吸,依赖呼吸机有关。
3、有自我概念紊乱的危险:与感到或实际的角色变化有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5、个人应对无效:与病人不能正确处理来自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压力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描述溺水的治疗及康复方法。
2、描述溺水自救及他救的方法。
3、描述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
4、描述溺水的预防方法。【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进水、杂草、污泥等、或反射性喉头、支气管痉挛而引起窒息缺氧,或因大量液体灌人肺泡而阻断气体交换。轻者表现神志模糊、呼吸表浅,肺部闻及湿罗音,重者抽搐、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微弱或停止、发绀、肢体冰冷、口鼻充满血性泡沫、粘液等以及胃明显扩张、腹部膨隆,同时尿呈橘红色,可有少尿或无尿。溺水时间超过lmin,可出现呼吸停止,呼吸停止超过3min,心跳骤停随之发生。在复苏过程中病人可出现心率紊乱、室颤以及肺水肿,24一48h后出现脑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及肺水肿。
2、心理指导:因本病发生突然,来诊时病人多已神志不清或昏迷,重者呼吸心跳停止,所以家属多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首先要镇静从容地接诊病人及家属,迅速进行抢救,以亲切的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慰病人及家属,在抢救的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与家属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缓解其紧张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病人抢救成功后可能情绪极不稳定,可表现为急剧恐惧反应,如无判断力,行为反常,虽已脱险,但还认为身处险境;也可表现为压抑反应,如忽视周围事物,缺乏自制力,反应迟钝,有意溺水者压抑反应更为突出;还可表现为过度活跃反应,如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要求护士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心理指导。对无自制力者,适当约束,专人看护,切忌让其重人险境(江河、池塘);对过度恐惧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应指导家属帮助稳定病人情绪。如有自杀情绪的病人要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等病房值班人员较少的时候,关注病人的行踪,要转移病人身边及周围的危险品,如刀剪、绳带、玻璃类等,给药时,必须看服到口,谨防藏药,免除自伤的危险因素。要最大限度地从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顾,设法增强病人的自我价值感。
3、饮食指导:溺水时胃大量积水,易致胃扩张,复苏后应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酌情进易消化饮食,昏迷者应鼻饲。
4、功能锻炼指导:昏迷者可指导家属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四肢保持功能位;神志清醒 39 者,在不感疲劳的前提下,可指导适当进行床上活动;辅助呼吸的病人,训练呼吸肌功能,如扩胸、深呼吸等。
5、用药指导:
(1)肺水肿者可吸人含25%一35%酒精湿化的氧气,并应用西地兰、地塞米松等。脑水肿者、可交替使用甘露醇、吠塞米等。
(2)用5 %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6、特殊指导:掌握现场急救的方法,这是现场救治的关键,即使淹溺的时间较长,仍有抢救的可能,不可轻易放弃抢救。
(1)保证呼吸道通畅:立即清除口鼻中泥沙污物,用包纱布的手指将舌头拉出口外。(2)紧急倒水法:急救者取半跪位,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
(3)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除去病人全身的湿衣物,注意保暖和升高体温,温水袋内水温通常45℃左右。
7、行为指导:
(1)立即配合接受吸氧,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以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
(2)头部放冰袋,以降低头部温度,预防脑水肿。
(3)保证氧气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并注意用氧安全。(4)自主呼吸恢复者,可活动四肢,并做向心性四肢按摩,进热饮以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8、病情观察指导:病人及家属应配合如下病情的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定期采血以观察电解质变化情况。记录尿量、颜色的变化,防止肾功解损害。观察口唇,指甲有无青紫及血氧饱和度以判断缺氧情况,同时观察皮肤粘膜情况,防止出现溶血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9、出院指导:
(1)游泳时最好有同行者,不要去禁止游泳的场所以及偏僻的场所游泳。
(2)游泳前要做适当的热身运动,不要在过于冰冷的水中游泳,游泳时间不宜过长。(3)有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游泳。
(4)游泳时一旦出现痉挛,不熟悉水性者,落水后不要惊慌,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则能让身体浮出水面,等待他人救援。不可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容易使人下沉;会游泳者,此时深吸一口气,把脸浸人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之跷起,持续用力,至剧痛,痉挛也就停止。为防止同一部位再次痉挛,应充分按摩疼痛处,慢慢向岸边游去,上岸后按摩热敷患处。若手腕肌肉痉挛,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教育评价】
病人和家属能复述溺水现场的自救及他救方法;能复述溺水的治疗以及溺水的预防方法。
第二章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程序
第一节 脑出血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头痛、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以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和恐惧;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需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胆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主要治疗方法及预防、控制并发症的重要性;是否掌握生活护理及身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颅内高压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应用脱求剂降颅压有效体液丧失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多、未能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有关。
4、有低效性呼吸型态的危险:与肌肉神经支配障碍引起舌体松弛及堵塞致呼吸困难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由上位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引起的运动降低有关。
6、语言沟通障碍:与发音困难以及失语症有关。
7、有受伤的危险:与视野、运动及知觉缺失有关。
8、完全性尿失禁:与膀胱张力、括约肌控制力的缺失或不能接受膀胱暗示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不能活动、长期卧床有关。
10、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
11、知识缺乏:与对护理知识缺乏、焦虑及担心预后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脑出血及其治疗、护理方法。
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简述饮食要求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4、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如穿衣、进食、康复运动等。
5、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多见。有少数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所致。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局灶症状:如中枢性偏瘫、面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
2、心理指导:因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或焦虑情绪,其家属亦担心预后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士首先要安慰、关心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及康复训 41 练,合理的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良刺激,并以亲切语言、精湛技术,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饮食指导:
(1)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清淡饮食为宜,戒烟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宜过饱,增加水分的摄人,每天1500一2000毫升,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清水或淡盐水、蜂蜜水。
(2)多吃含胆固醇低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不宜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和动物内脏、鱼卵、肥肉;不吃油炸食物。
(3)限制钠盐摄人,每天宜少于3克,以免引起高血压,加重脑水肿。(4)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人,忌食纯糖。
4、作息指导: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3一4周,使病人保持安静,保证充分的休息,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5、用药指导:
(1)调整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或自行更换和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以免血压骤降致脑供血不足。
(2)脱水剂:根据医嘱应按时、按量使用,20%甘露醇滴注速度应在15一3Omin内滴完,注意药液勿外渗,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3)改善循环:神经营养药。
(4)抗感染:合并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有效抗生素。(5)纠正酸碱失调,维持体液平衡。
(6)营养支持治疗:如白蛋白、多种氨基酸、血浆等。
(7)在输液过程中,应由医护人员控制点滴速度,切忌心急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8)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遵医嘱给予止血剂和抗凝血药,如口服或鼻饲氢氧化铝、冰盐水、凝血酶等。密切观察胃内容物、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以了解出血和用药的疗效情况。
6、特殊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可采用自下而上,从外向中间拍背方法,促进痰液排出。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2)高热时可行温水浴、冰敷、用20 %一30 %酒精擦拭及使用冰毯降温,必要时用药物降温及亚低温疗法。退热期往往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湿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吸氧时,要保持氧气吸人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下活动假牙,舌根后坠明显时可在舌与软腭之间插人舌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
(5)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或血肿碎吸术,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6)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按摩骨突及受压处,以改善血液循环。(7)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7、行为指导:
42(1)瘫痪肢体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应低于50℃,外包毛巾,防止烫伤。(2)眼睑不能闭合者,涂四环素眼膏,并盖湿纱布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3)指导训练膀胧功能,有意识地收缩膀胧及尿道括约肌,试行自行排尿。(4)卧床病人腹部按摩、提肛收缩运动,训练定时排便习惯,避免大便过度用力。(5)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
(6)进食时应暂停吸氧,掌握喂食的速度,不宜过急,遇呕吐或返流呛咳时应暂停进食,以防窒息和吸人性肺炎。
(7)留臵胃管者,不能从口腔喂食,宜鼻饲流质饮食,为防食物返流,可抬高床头30度。
(8)恢复期病人应确保情绪稳定,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功能锻炼。
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意识变化,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消化道出血,有无局灶体征,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瘫痪。
9、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加强营养,合理的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3)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4)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5)保持良好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6)遵医嘱用药,勿擅自更改或停药,尤其是降压药,以免引起降压停药综合征,如血压急骤升高,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出汗等。
(7)定时复诊,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急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8)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脑出血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能配合治疗、护理,并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出院后能清楚疾病的预防方法。
第二节 脑梗死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了解病人有无眩晕、头晕、头痛、复视、呕吐、声嘶、吞咽困难、发音困难、肢体麻木、动作失调、痴呆、偏瘫、失语、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和体征;有无发热、咳嗽、咳痰、心跳过速、肺部罗音,以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情况,有无焦虑和恐惧,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脑梗死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及溶栓等治疗的目的和注意要点、是否清楚病情观察的要点;是否掌握有效排痰、物理降温、皮肤护理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与由上位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引起的运动功能降低有关。
2、组织灌注量的改变:与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水肿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机体协调能力降低未掌握有效体位改变、偏瘫等因素有。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梗死引起的机体摄人食物困难,未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及合理饮食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与脑梗死引起的失语及构音不清有关。
6、记忆受损:与脑梗死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缺氧神经性紊乱有关。
7、功能性尿失禁:与环境的改变,感知、认知及移动能力或行为动机降低引起的如厕困难有关。
8、完全性尿失禁:与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无法预测的排尿有关。
9、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偏瘫及缺乏有效的康复功能训练有关。
10、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偏瘫不能活动、长期卧床有关。
11、有社交障碍的危险:与自我概念紊乱,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12、自我形象紊乱:与丧失机体功能所致的外表改变有关 【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脑梗死及其预防、治疗、护理方法。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演示自我护理技能,如穿衣、进食、康复训练运动等。4.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病简介: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1)脑血栓其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临床表现有眩晕、复视、呕吐、声嘶、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史。
(2)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人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发病急骤,中青年为多,静态和活动时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常见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有些还可出现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
(3)腔隙性脑梗死:是指直径在1一1.5c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死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症。
2、心理指导:因起病急,症状明显,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瘫痪、失语等症状。故病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所以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生活,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治疗、护理、预防的方法。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经常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动态,鼓励家属多探视,体验享受亲情的快乐,帮助病人减轻或解脱消极的情绪。
3、指导饮食
(1)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血压者)、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的饮食。(2)饮食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控制总热量。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44 新鲜蔬菜水果、含碘食物,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糖果、甜食等;忌食辛辣、戒烟酒。
(3)适当饮茶,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
(4)起病2一3天仍不能自主进食或进食呛咳明显、吞咽困难者应及时插胃管鼻饲饮食。
(5)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食物者适宜进食流质或糊状食物。
4、作息指导: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侧一边或侧卧位,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臵。(2)神志不清、躁动、有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病情稳定后,可行床上、床边及离床活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
5、用药指导
(1)溶栓治疗:适用于超早期(发病6h 以内)及进展型。如东菱克栓酶、尿激酶、链激酶、蛇毒制剂。用药前应检查病人的凝血机制,使用过程中定期查血象,发现皮疹、皮下淤斑等应及时处理。
(2)调整血压:定时服药,注意血压保持稳定,不能骤升骤降,最好不超过140/9OmmHg。(3)抗凝治疗及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循环。阿司匹林宜在饭后或与碳酸钙等制酸剂同时服用,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溃疡、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牙龈出血等。
(4)脱水、利尿剂:防治脑水肿,应按量准时使用,注意观察尿量。(5)抗感染:合并感染者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6)纠正酸碱失衡。
(7)营养支持疗法:如白蛋白,氨基酸等。
(8)便秘时:予轻泻药导泻或胃肠道润滑剂,如石蜡油、开塞露等。
6、特殊指导
(1)痰液较多时,要经常更换体位,同时采取从下至上,从外向中间拍背部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用吸引器协助排痰。
(2)高热时采取降温措施,可行温水浴,冰敷及用25 %-35 %酒精擦拭,冰毯降温,必要时可用药物降温。退热期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虚脱,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
(3)接受氧气吸人时,要保证氧气吸人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同时注意用氧安全。
(4)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按摩骨突及受压处,以改善血液循环。
(5)高压氧治疗:①注意防火防爆,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②准备添加衣物:因加压和减压过程中,舱内有一定的温度变化,以防受凉。③加压时应捏鼻、鼓气或做吞咽动作,亦可多饮水或嚼糖果,以减轻耳部不适或疼痛。加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脉搏、呼吸变化。④饱餐、酒后、过度疲劳、妇女月经期应暂停洽疗,因为上述因素可导致氧中毒,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
7、行为指导:
(1)在输液过程中,切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
(2)吞咽困难病人应取坐位或头高侧卧位(健侧在下方), 缓慢喂食为宜。对能咀嚼但舌头活动不灵者应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
(3)预防肢体肿胀的方法:运动和按摩,坐位时,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撑物将前臂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卧位时,患侧下肢应垫高10一20cm,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患肢肿胀。
(4)保持患肢功能位臵,防止足下垂。
(5)恢复期按摩指导:用手揉拿、捻揉、揉按等方法按摩患肢,每次按摩一般持续20一30min,每日2一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8、病情观察指导:观察意识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肌体的活动情况;病情恶化时,可出现潮式呼吸,双吸气呼吸,多因呼吸中枢受累所致。应及时做好各项抢救措施。
9、出院指导:
(1)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预防感染。(2)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避免劳累。(3)卧床者,应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4)加强营养:合理饮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控制脂肪食物,予清淡饮食,戒烟、酒。
(5)保持乐观态度和良好情绪。
(6)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加强语言及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7)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学会自测血压的方法。
(8)定期复诊,如血压突然改变升高或降低、肢体无力加重、手指麻木无力、短暂的失语或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应即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诊疗。
【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脑梗塞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能配合治疗、护理;并能演示一定的自我护理技能;出院后能清楚疾病的预防、饮食的调理、功能训练等方法。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教育评估】
1、身心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烦躁不安、谵妄、幻觉、抽搐、昏迷等症状和体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有无精神困扰及焦虑和恐惧;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诱发因素、主要治疗的方法及腰椎穿刺术的目的;是否清楚发病的先兆表现;是否掌握合理作息、避免再出血或加重出血的措施及其他自我护理的技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疼痛:与血管痉挛及颅内高压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颅内高压引起的呕吐、应用脱水剂降颅内 46 压有关。
3.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机体协调能力降低,未掌握有效体位改变,偏瘫等因素有关。
4.焦虑:与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知识缺乏认识,担心疾病预后有关。5.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护理的方法。2.简述预防再出血的方法。3.主动配合治疗、护理。4.演示自我护理技能。5.复述出院后预防保健方法。【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40一70岁,发病突然,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50%一80%),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最常见的症状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颈项强直。部分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脑脊液压力多增高,外观呈均匀血性。
2、心理指导:
(1)本病起病急,常因剧烈的头痛而烦躁不安,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说明引起头痛的原因及头痛持续时间等,鼓励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并教病人采用缓慢而有节律的深呼吸或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疼痛。
(2)对病人因担心腰穿术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惧怕的心理,护士应对病人充分理解,同情和安慰,避免语言、行为方面对病人的刺激,耐心向病人解释、说明腰穿目的、方法。医生对此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检查。3、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菠菜、白菜;多吃新鲜水果,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可乐、浓茶、烈酒等。
4、作息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4一6周,避免搬动或过早离床活动,尤其是出血后的第2一3周为再次出血的高峰,避免震动其头部。
(2)保持室内安静,减少探访。头痛、烦躁、兴奋时及时给予镇静止痛剂,保证休息的质量。
(3)定时作息,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
5、用药指导:
(1)止血剂:6一胺基已酸。能阻止纤维蛋白溶酶形成,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防止再出血。用药过程中注意有无低血压、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早搏、皮疹及结膜充血等。
(2)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膜通,能改善脑血管供血。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发热、头 47 晕、头痛、胃肠不适、心动过缓、过速、失眠、激动等症状。
(3)抗生素:按医嘱应用。
(4)脱水剂:20%甘露醇、速尿、布瑞得(甘油果糖)。甘群醇应保证在15一30分钟内快速滴完,以达到脱水降压的目的。注意观察意识,准确记录出人水量,以了解脱水效果。
(5)镇痛剂: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者,可用脱水剂和镇静止痛剂。慎用冬眠灵,禁用吗啡与哌替啶。
6、特殊指导:
(1)配合接受腰椎穿刺术。指导训练病人腰穿术的体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穿刺前排空大小便,穿刺后去枕平卧6h,防止出现低压性头痛,如出现头痛、呕吐、眩晕等低颅压症状,可适当多饮水,严重者遵医嘱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控制好血压,一般保持在平时水平,最好不超过140/90mmHg,但不能太低,以防脑供血不足。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激动和悲伤。
7、行为指导:
(1)避免用力咳嗽、喷嚏,必要时用镇咳药;翻身时避免震动头部。
(2)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致腹压升高→颅内压升高→血压急剧升高→脑出血。
(3)恢复期逐渐恢复活动,避免激烈的运动。
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有无头痛、呕吐、肢体疼痛及脑疝的先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9、出院指导:
(1)按医嘱服药。勿擅自更改或停药,尤其是降压药,以免引起降压停药综合征,如血压急剧升高,头痛、头晕、乏力、出汗等。
(2)保持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3)加强营养,合理的饮食,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增强身体抵抗力。
(4)卧床者,协助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
(5)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
(6)定时复诊,如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时,应急来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7)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做主动和被动运动。【教育评价】
病人及家属能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其治疗、护理的方法;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能陈述疾病的预防方法、用药方法。
第四节 重症肌无力
【教育评估】
1、身体状况 了解病人有无饮水呛咳、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了解病人及 48 家属的心理情况,有无焦虑和恐惧;了解病人既往有无住院的经历、家庭经济情况如何。
2、学习要求 了解病人、家属的学习能力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是否了解疾病的原因、诱因、发病特点及发生危象的严重后果;是否清楚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及用药的注意事项,是否掌握病情观察要点、进食技巧及安全防护措施。
【与教育有关的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肌麻痹致呼吸障碍有关
2、有误吸的危险:与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和呕吐反射减弱、吞咽障碍有关
3、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肌疲劳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脑神经受损引起的吞咽/咀嚼困难有关
5、语言沟通障碍:与言语肌肉的运动失调引起发音不良有关
6、焦虑/恐惧:与知识缺乏,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7、活动无耐力:与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肌无力、全身疲乏,用力后不适或呼吸困难有关。
8、功能障碍性撤离呼吸机反应:与病人缺乏有关撤机过程的知识、信心不足有关。【教育目标】 教育对象能够:
1、简述重症肌无力的表现及治疗、护理的方法。
2、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3、演示自我护理技能。
4、复述出院后注意事项。【教育内容】
1、疾病简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多数病人伴有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感染、精神创伤、过度劳累、妊娠分娩可诱发或加重病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幕重,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乏力,其他如咀嚼肌、咽喉舌肌,面肌,四肢肌肉也可受累,分别出现上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四肢无力等,如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肌也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2、心理指导:本疾病起病隐袭,症状明显,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被迫卧床,因而病人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悄绪、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协助生活护理、多与其交谈,向病人和家属讲述本病的起因、过程,鼓励其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饮食指导:
(1)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应<5克,含钠多的食品、饮料如发面食品、腌制食品、罐头、香肠、味精、碳酸饮料等也应限制=,进食高蛋白(瘦肉、鱼肉、鸡肉)、富含钾(菠菜、白菜、葱头、橘子、香蕉、猕猴桃等)、钙(豆制品、牛奶、芝麻酱、虾等)的饮食。
(2)咀嚼无力或吞咽困难者,在药物生效后进食,以软食、半流、糊状物或流质如肉汤、鸡汤、牛奶为宜。
(3)吞咽困难、呛咳明显者,切勿勉强进食,予插胃管鼻饲流食,以免发生呛咳,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
4、作息指导
(1)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尤其是午后、妇女经期和孕妇休息应充分保证。(2)症状较轻者可做一些办所能及的家务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症状明显者应限制室内活动及卧床休息。
5、用药指导: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调整剂量、给药次数和时间。
(1)抗胆碱脂酶药:常用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应遵医嘱从小剂量递增,剂量不足时,应缓慢加量,切勿擅自更改剂量、用法或停药,以免药量不足而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或药物过量而导致胆碱能危象发生。如出现腹痛、腹泻、唾液增多等副作用时,可用阿托品对抗。
(2)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皮质激素:醋酸强的松、甲基强的松。应用强的松大剂量冲击疗法,须在早饭后服药。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多在用药1周之内出现,持续3一4天表现为一过性症状加重,如肌无力症状加重和消化道出血等,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注意有无白细胞减少、贫血等,随时检查血象,并注意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4)辅助药:10 %氯化钾,麻黄素。
(5)禁用对神经一肌肉传递阻滞的药物:奎宁、利多卡因、巴比妥、安定、氯丙嗪、氨基甙类抗生素(新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麻醉剂、止痛剂如吗啡等。慎用利尿剂及清洁灌肠。
6、特殊指导
(1)吞咽困难时,注意严格掌握在口服抗胆碱酯药物后30分钟,或注射后15分钟进食,如注射后进食过早或药效消失后进食,易发生呛咳造成窒息或吸人性肺炎。
(2)皮肤护理:重症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的发生。(3)吸氧:注意用氧安全。
(4)日常生活中要定时作息,勿疲劳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7、行为指导
(1)口腔护理,因病人口腔分泌物多,应保持口腔清洁,防口腔炎。
(2)眼睑下垂、复视并妨碍日常生活时,可左右眼交替戴上眼罩.以防双眼疲劳而影响日常活动。
(3)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勿受凉、感冒。
(4)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病人应避孕,以免加重病史。8.病情观察指导: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有无呼吸功能障碍、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的发生。
(1)重症肌无力危象: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咳嗽无力、呼吸肌麻痹、语音低微等,为病情恶化,抗胆碱醋酶药物用量不足所致。
(2)胆碱能危象:病人表现呼吸、吞咽及咳嗽困难、瞳孔缩小、流涎、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肠鸣音亢进、肌肉爬颤、心率缓慢、呼吸肌麻痹、分泌物增多,为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6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387例,女263例,年龄19~65(45.21±21.08)岁;病程1~12(6.37±1.44)年;消化性溃疡201例,胃炎125例,肠炎57例,肠结核32例,慢性肝炎84例,肝硬化45例,肝癌63例,胰腺炎31例,消化道出血12例。住院期间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6例,包括药物应用错误、跌倒坠床、静脉输液外渗、静脉导管滑脱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62%。
1.2 护理管理方法
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后,护理人员整理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是否输血、是否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是否同时服用5种以上药物、是否为病危患者以及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年资。根据消化内科操作规范流程,回顾护理操作步骤,列出高危因素,分析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针对原因做好护理风险评估,并制定临床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干预:(1)特别注意高龄患者,告知家属及当班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需求及动态,向患者讲解床头铃及床位护栏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在有需要时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或家属,尽量避免单独进行有风险的活动,防止跌倒坠床,并在床头挂预防跌倒坠床警示牌;(2)培训输血流程相关知识,对于输血患者,严格执行双人核对流程,输液患者应仔细核对后再输入,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输液管道是否通畅,患者输液部位有无外渗;(3)加强对静脉留置针及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护理,每周行导管护理时,仔细检查导管外漏部分的长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渗血,并向患者仔细讲解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注意避免牵拉导管接头;(4)对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发药时仔细核对,向患者仔细讲解药物的种类及服用方法,避免漏服或多服,高危患者遵循看服到口;(5)提高对危重症患者发生风险的警惕性,根据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依据患者病情书写详细的护理计划,严格按照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操作,提前制定出风险评估报告,并由专门护理人员密切监护,避免造成安全隐患;(6)针对于低年资护士开展专门相关疾病知识及操作流程培训,讲解复杂或新进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护士进行心理疏导。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特别注意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动态,每周考核其基础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7)制定护理差错事件上报制度,针对每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改进,完善护理管理策略。
1.3 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干预前后药物应用错误、跌倒坠床、静脉输液外渗、静脉导管滑脱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年龄>60岁、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5种以上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于3年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以上情况者(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坠床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虽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的治疗方式多复杂,护理操作也比较精细,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较大。强万敏等[2]的研究显示,消化肿瘤内科护理操作风险平均系数高达0.46,仅次于重症监护室及血液肿瘤科,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极高。同时,消化内科存在慢性肝病,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对患者的全面照护,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探讨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评估及预防[3]。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导致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各种原因,消化内科是复杂慢性疾病重要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较高[4]。沈琼等[5]分析认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较多,年龄>60岁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比较缺乏,自我护理能力也较差,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张雪琳[6]的研究认为,消化内科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造成漏服、多服或发错药等情况。携带中心静脉导管亦增加了护理风险,导管护理难度大,患者自身保护不到位,均是脱管的原因;另外,病危患者机体各项指标均较差,如果无专门的护理人员24h监护,也会增加护理风险;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责任感,对于复杂的病情很难有综合掌控,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7,8]。
针对以上高危因素,本次研究制定了护理风险预防流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先对高危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再有针对性的改进护理措施,并制定护理差错事件上报制度,对每次事件进行分析,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本次研究发现,根据临床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实时评估风险因素、改进护理措施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后,药物应用错误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15%降低到0.77%,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由4.46%降低到2.00%,效果显著。闫红丽等[9]在其研究中采用了护理风险管理流程法来进行改进护理质量,通过有序的管理程序来避免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程燕等[10]亦通过护理风险动态评估信息系统来评估、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显著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消化内科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针对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在对消化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可实施的改进措施,尤其注重对低年资护士的强化培训及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并且严格按流程执行护理操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患者高龄、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多种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均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制定临床护理管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年龄>60岁、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5种以上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于3年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以上情况者(P<0.05)。干预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坠床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高龄、输血、携带中心静脉导管、服用多种药物、病危及护理人员年资低均是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农永丽,杨龙玉,刘国媚,等.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56-57.
[2]强万敏,王盈,胡晶敏,等.临床科室护理风险分级的测评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39-2142.
[3]刘忆光,邵淑芳.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15):1525-1526.
[4]覃文娴.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及临床防范要点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3,28(7):1260-1261.
[5]沈琼,朱红芹,蒋桂香,等.消化内科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15-116.
[6]张雪琳.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6):407-408.
[7]邓爱姣,于佳佳,徐文花,等.临床科室护理风险与护理难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48-50.
[8]吴琼,李秋洁,韩影,等.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9):53-56.
[9]闫红丽,于伯洋,张玲,等.护理风险管理流程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2):188-190.
【关键词】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1-02
在内科护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着护理操作上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不按流程护理等隐患,在患者方面,存在着不配合护理等问题,进而导致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内科护理的质量,不利于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方面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少与患者有效的沟通,并且在护理中不细心,出现了护理差错,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等,都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隐患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的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进而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护
理人员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简化,如 :简化了消毒步骤,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等,由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疾病的恢复。
1. 2患者方面 内科护理工作中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之外,患者的配合与否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内科护理中,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无法接受自己所患的疾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不配合护理,最终耽误病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认为是医院的护理不到位,对护理人员抱怨,引起护患纠纷,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护理措施分析
2.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通过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进而在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护理动作要轻柔,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的安全。对于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应该组织进行专业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说,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记忆,在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一步都不能省略。另外,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护理过程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护理工作流程掌握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
2.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防范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处处为患者着想,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3.结论
本文主要对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作者了解到,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全面的掌握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方亚珍 .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6).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为一般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制定优质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对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水平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呼吸内科;效果;满意度
前言
呼吸内科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且病程一般较长,并易复发。因此,应十分重视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也尤为重要,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重要作用。我院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2.6±3.1岁;疾病类型: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结核病、6例支气管哮喘。对照组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1.5±4.0岁;疾病类型:7例支气管扩张、8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结核病、7例支气管哮喘。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营造人性化的治疗环境
为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可对病区进行人性化改造,如将病区分为双人间、单人间、三人间不等,在每个病房设置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等,并安装呼叫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等。每天安排专人打扫病室,保持病室通风、整洁、干净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1.2.2合理安排排班模式
可实施分床到任的组长带班制,组长分配每一名护理人员管理一定数量的患者。并制定护理服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护理服务的重点做出明确规定[1]。排班制度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排,保证每一位患者均能得到全程护理服务,并保证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以免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为提高工作效率,应减少接班的次数,可采用APN排班模式,以能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1.2.3强化基础护理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很多是老年患者,与其他科室相比护理工作更为繁重。为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妥善的护理方案,如对咳嗽较为严重的患者应注意做好叩背、翻身等工作,并送检痰液。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则应注意做好口腔的清洁和护理工作[2]。
1.2.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可结合视频、图片、宣传册等进行讲解。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自我保健的能力,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中有28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3.6%,对照组中有21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47.7%,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6,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75%,对照组为4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44 11(25.0) 21(47.7) 12(27.3) 0 33(75) 对照组 44 3(6.8) 17(38.6) 20(45.5) 4(9.1) 20(45.4)
x2值 5.44 0.74 3.14 4.19 8.02
P值 0.02 0.39 0.08 0.04 0.004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迅速,医疗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的水平。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因而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成为衡量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3]。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治疗患者时,不单纯依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这对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辅助功效。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旨在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效果[4]。
我院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63.6%,高于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47.7%),可见,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远高于对照组的45.4%,且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2009-2010.
[2]袁莉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2013,7(10):27-28.
[3]樊跃忠,张兰萍,王小灵,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317-4318.
[4]高正群,胡晓琼.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6):4894-4895.
★ 护理呼吸内科自我鉴定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 内科护理个案范文
★ 内科护理论文
★ 内科护理计划范文
★ 内科护理工作总结
★ 临床护理论文
★ 临床护理年终总结
★ 急诊科优质护理范文
慢性胃炎如何合理用药?
慢性胃炎的病史常不典型,症状亦无特异性,体征很少。调线检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患,确诊必须依靠胃镜和活组织检查。它通常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①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除烟酒,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积极治疗口腔及咽部慢性疾患。②使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如硫糖铝片,每次1.O克,每日3~4次饭后之小时服用;麦滋林-S颗粒,每次1包,每日2~3次;胃膜素每次2克,每日4次;猴头菌片,每次3片,每日3次。③胆汁返流明显者,尤其是上腹部胞胀不适、恶心、呕吐者,可用胃复安,每次10毫克,威吗叮啉10毫克,或普瑞博思5毫克,促胃动力药,每日3次口服。④有返酸者,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呱0.2克,每日4次,雷尼替丁0.15克,每日2次,以及抗胆碱能药物654-2,普鲁本辛等。⑤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胶态锁剂,如丽珠得乐冲剂或胶囊,以及口服抗生素,如痢特灵0.1克,每日3次;灭滴灵0.2克,每日3次;庆大霉素片,每次8万单位,每日3次等。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①保持精神乐观,生活规律,避免烟酒及饮食饥饱无常。②可用维酶素0.8克,每日3次口服。③定期胃镜随诊,动态观察胃粘膜病变情况,如果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短期内明显加重,应考虑手术治疗,以防恶变。消化性溃疡如何合理用药?
消化性渍汤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合理用药,坚持治疗,才能促其愈合,防止复发。
(1)发作期治疗:①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呱,每天三餐饭后200毫克和睡前400毫克;雷尼替丁0.15克,早晚各1次;法莫替丁20毫克,早晚各1次,4~6周为一疗程。②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脞(洛赛克),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H十一K十一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对组织胺、五肽胃必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风受体桔拮抗剂不能抑制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每次20毫克,每日1次,2~4周为一疗程。③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活性;与胃粘膜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且有制酸作用;促进粘膜再生,增强其抵抗力。每次4片,每日4次,饭后2小时服用,6周为一疗程。④三钾二拘橼酸胶体锁,为铋剂和蛋白结合而成的铋肽复合体,可附着于溃疡面促进愈合,同时还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作用,促使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等发挥其治疗作用。有片剂和冲剂两种,每天4次,每次4片或1包,于饭后半小时及睡 前口服,4~6周为一疗程。
(2)恢复期治疗:溃疡愈合后坚持H2受体桔抗剂半量治疗,如雷尼替丁0.15克,每晚睡前服,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如果中途复发,可继续发作期治疗方法,仍有效。临睡前服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有何好处?
许多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往往要求临睡前再服一次,其好处有如下几点:
(1)由于人体胃内的基础排酸量具有昼少夜多的规律。白天由于食物刺激而分泌的胃酸可由食物混合而使酸度下降,而临睡前胃内食物多已排空,此时服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有助于降低胃内酸度,加速溃疡愈合。
(2)临睡前服药容易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如硫糖铝),以减少溃疡面与胃酸直接接触,有利于溃疡面愈合。
(3)胃内酸度增高,硝酸盐还原菌也增多。硝酸盐还原菌可使胃内局部亚硝酸盐浓度增高,有利于亚硝胺化合物形成,有致癌作用。因此降低夜间胃酸有防癌作用。促胃动力药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促胃动力药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等。主要用于治疗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暖气等由于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延缓及食道返流而引起的症状。
(1)胃复安:又叫灭吐灵,学名甲氧氯普胺,对胃肠道有兴奋作用,能加强胃窦部蠕动,松弛幽门括约肌。促进胃内食物的排空,从而可用于治疗暖气、食欲不振、胃部胀满、胃下垂等症。此外它还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因它可以松弛胆管括约肌,调整胆管运动和胆汁分泌。但反复用药或剂量过大时,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肌肉震颤、抽搐等不良反应。
(2)吗丁啉:又称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能抑制恶心、呕吐及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它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系统和锥外系副作用很少,所以它比胃复安使用更广泛。由于目前尚无针剂,不能口服的患者仍要选用胃复安注射治疗。
(3)西沙比利:又叫普瑞博思,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它作用于肠肌间神经丛,能生理性地使之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促使胃肠动力加强,无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及直接刺激胆碱能受体的作用,因而副作用小。可用于治疗胃轻瘫,胃食道反流,以及假性肠梗阻导致的推进性蠕动不足和胃肠内容物滞溜,慢性便秘等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如何治疗?
难治性渍疡一般指经合理的内科治疗3个月溃疡仍然未愈或症状持续存在及加重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溃疡)。治疗时应全面了解病情,采取综合措施。
(1)排除其他疾病,如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胃溃疡恶变等。还应注意排除并发疾病的存在,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特殊类型的溃疡,在原发病未治愈前很难治愈,即使暂时治愈也极易复发。
(2)注意合理饮食,戒除烟酒,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精神乐观。情绪忧郁者可给予镇静剂,如三甲丙咪臻和多虑平,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3)注意既往服药情况,如用药品种、剂量、疗程、规律性以及有否使用不利于溃疡愈合的药物。
(4)胃溃疡者,应以胃粘膜保护剂为主,如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铋等。十二指肠溃疡者,以制酸剂为主,如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此外还可使用抗溃疡药物的复方制剂,如胃必治、乐得胃等。
(5)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溃疡患者,可选用抗HP的药物,如胶体秘(如丽珠得乐)与羟氨苯青霉素或灭滴灵联用。羟氨苄青霉素与灭滴灵或痢特灵联用,能有效杀灭幽门螺秆菌。
(6)使用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脞,能选择性地抑制胃粘膜壁细胞泌酸过程和最后阶段的质子泵H十一K十一ATP酶的活性,能完全阻断胃酸的分泌,从而使溃疡在胃酸极少的环境下愈合,每次20毫克,每日1次,4周为一疗程。胃肠痉挛性疼痛如何用药?
引起胃肠痉挛性疼痛的原因有许多,但大多数是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致,部分是由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所致。因此在未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前,不可随便使用镇痛药,如度冷丁、去痛片之类,因这些中枢性镇痛药会抑制特异性的疼痛症状,从而掩盖了像胃穿孔、阑尾炎等疾病,导致延误诊断,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当胃肠痉挛所致的疼痛确为功能性,诊断明确时,应首选抗胆碱药。它通过选择性地阻断胃肠平滑肌M胆碱受体,而使平滑肌松弛,故又称为平滑肌解痉药。这类药物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以及合成解痉药,如普鲁本辛、胃复康等。由于山莨菪碱对中枢作用很小,且毒性较低,现己广泛取代阿托品,可每次口服5~10毫克,每日2~3次,亦可肌注10毫克。
一般剂量的抗胆碱药常见的副作用有鼻干、口干、怕光、尿闭、近距离视力模糊、心悸、抑制出汗、皮肤干燥潮红等。大剂量使用时,会产生中枢兴奋症状,如烦躁不安、幻觉谵妄、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青光眼、虹膜和晶状体粘连、胃肠梗阻性病变,以及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此类药。
溃疡病患者要慎用哪些药物?
有些药物会加重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穿孔,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溃疡病患者应慎用以下药物。
(1)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血小板粘聚,损害胃粘膜屏障,引起胃粘膜损伤,有诱发和加重溃疡的作用。这些药物还可引起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等,严重者可致胃出血或穿孔。以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和炎痛喜康最为严重,布洛芬、萘普生次之,扑热息痛和非那西丁较轻。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会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胃粘液的分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影响胃表皮细胞的生成。因此会加重溃疡或促使溃疡穿孔、出血,而且其所引起的穿孔或大出血常无先兆症状。而是突然发作。(3)交感神经阻滞剂,如利血平、降压灵和胍乙啶会耗竭交感神经递质,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从而促进胃酸分泌及增加胃肠蠕动,加重溃疡病情。
(4)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会诱发和促进溃疡。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醚螺旋霉素等)可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应慎用。
(5)硫甲丙脯酸可致胃部不适。甲苯磺丁脲、培他啶可使胃酸分泌增多。氯化钾片口服后可在胃肠道局部形成高浓度而腐蚀胃粘膜,加重溃疡和出血。左旋多巴、苯妥英钠、奋乃静、速尿以及含酒类药物均可刺激胃粘膜加重溃疡。溃疡病患着应如何进行症状性自我疗法?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慢性疾病。1990年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溃疡复发的长程治疗方案,即所谓的ssc疗法。这是溃疡病,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长期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其方法是:溃疡病患者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6周,溃疡愈合。症状完全消失后,停止服用任何药物。当溃疡病出现复发的症兆时,如呕酸、胃脘部闷痛不适、恶心、呕吐等,即使症状轻微,也要开始自行服药,如口服西咪替丁400毫克或雷尼替丁150毫克或法莫替丁20毫克,每天1次,晚上睡前服用,持续服至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停药。此方法简便易行,但应注意如下几点。
(1)消化性溃疡应通过胃钡剂透视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2)老年人(60岁以上)不宜采用。因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常不典型,以免延误治疗。(3)消化性溃疡病史在3年以内,每年反复发作至少1次以上,并无伴发症者,适用此方法治疗。
(4)有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病史者,有严重疾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恶性肿瘤者均不宜采用此法。
(5)难治性溃疡或发作频繁、溃疡愈合缓慢者,不宜采用此法。
(6)采用症状性自我疗法的病人,应合理饮食、避烟酒,保持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方能收到良好效果。奥美拉脞是什么药?
奥美拉脞的商品名叫洛赛克,是新型的胃酸泵抑制剂。它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其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的一种新的治疗溃疡病的药物。
奥美拉脞抑制胃酸的效果优于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是目前抑制胃酸作用最强,疗效最好最快的药物。以往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经过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有一部分改用奥美拉脞治疗后,能很快地愈合。因此,人们把奥美拉脞的问世,比喻为溃疡病治疗史上的新里程碑。
奥美拉脞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每日20毫克,每天:次,连续用药4周,愈合率达97.8%。如果是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可与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联合使用,每次0.5克,每日4次,饭后服用,可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率达80%以上。
奥美拉脞治疗急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糜烂均有较好的疗效。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静脉滴注奥美拉脞160毫克,每天1次,或者首次静脉注射80毫克,6小时、24小时再分别静注40毫克,止血效果明显。
长期服用可致头晕、失眠、口干、过敏性皮疹,停药后自行消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慎用。使用本品时应经胃肠钡透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排除胃癌等,以免延误治疗。常用的胃粘膜保护剂有哪些?
胃粘膜保护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保护和增强胃粘膜防御机能。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胶体次枸橼酸铋。如得乐、丽珠得乐冲剂等,在胃液pH条件下,在溃疡表面或溃疡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一种坚固的氧化钒胶体沉淀,成为保护性薄膜,从而隔绝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粘膜的侵蚀作用,促进溃疡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此外它能与胃蛋白酶发生整合作用而使其失活,铋离子能促进粘液分泌,这些对溃疡愈合也有一定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每次1包(300毫克),每日4次,饭前半小时和睡前服。如果是合剂,每次5毫升,每天3次,以3倍开水稀释后服,6周为一疗程。
(2)硫糖铝。为蔗糖硫酸酯碱或铝盐,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胃蛋白酶分解活性;与胃粘膜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且有制酸作用;能促进粘膜再生,增强其抵抗力。用于溃疡病,但疗效发生慢,用药2周左右症状才能改善,3~6个月溃疡面缩小或愈合。每次1.O克,每天4次,饭后2~3小时服用。
(3)胃膜素。提取自猪的胃内壁糖蛋白,遇酸形成极为粘稠的胶状物,附着在胃粘膜上,保护溃疡面,从而促进其愈合。每次50克,每天4次。
(4)麦滋林-S颗粒。每克含水溶性奥3毫克,L一谷氨酰胺990毫克,可促进溃疡愈合,并抑制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如消炎痛等)引起的消化系统粘膜病变,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丽珠欣洛维。为胃粘膜防护因子增强剂,可增强胃粘膜细胞活力,营养局部受损粘膜,促进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修复。主要用于治疗胃和十二脂肠溃疡。
(6)其他。此外还有猴头菌片、前列腺素以及一些抗酸剂,如胃必治、胃得乐,乐得胃、丙谷胺等,也具有提高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目前认为痢特灵抗菌药也有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丽珠欣洛维是什么药?
丽珠欣洛维又称胸腺蛋白口服液,是丽珠集团丽宝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新近生产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丽珠欣洛维可增强细胞膜Na+-K+-ATPase和胃粘膜细胞活力,增强胃粘膜前列腺素合成及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通过营养局部受损粘膜,促进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修复和DNA的合成,使溃疡愈合,而且有疗程短、溃疡愈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等优点。
溃疡的发生是胃粘膜的攻击因素与保护因素失衡所致。因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则是削弱
攻击因素或加强保护因素。现在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以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为主,如雷尼替丁和洛赛克等。其治疗机理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使溃疡愈合。然而临床研究证明,相当多的溃疡病患者的胃酸排出量都处于正常水平。因此高胃酸分泌并非导致溃疡病的唯一原因。再者,使用过强的胃酸抑制剂,有可能导致部分胃酸正常的病人,因抑制胃酸而干扰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丽珠欣洛维这种粘膜防护因子增强剂的临床应用,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开创了新局面。常用的泻药有哪些?
泻药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五种类型。
(1)刺激性泻药:可直接作用于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强而促进排便。这类药物主要有蓖麻油、酚酞、大黄、番泻叶、开塞露等。刺激性泻药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代谢紊乱。酚酞对个别病人还会发生变态反应。
(2)容积性泻药:含有不吸收的吸水性植物样纤维。主要借助于容积的增大刺激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如甲基纤维素,由于它具有保持水的能力而使粪便松软,易于排出。但肠狭窄者应禁用。
(3)渗透性泻药:为不吸收的钠盐和镁盐。借助于渗透效应阻止肠道吸收水份而使粪便稀软。镁盐还可促使缩胆囊素从小肠上部释放,从而影响结肠肌肉的活动,加快通过时间。这类药物主要有硫酸镁、硫酸钠,但长期应用可引起水和电解质丢失。
(4)滑润性泻药:可滑润肠管,使粪便易于通过。这类药物有液体石蜡、甘油等。
(5)表面活性剂:如磺琉二辛钠,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水分得以进入粪便而使之软化。该药毒性小,但可影响同服药物在小肠的吸收。如何正确使用泻药?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它可由某些器质性疾病引起,如良性或恶性肠道梗阻、狭窄,巨结肠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脊髓或骰神经根疾病等。此外还可因服用某些含铝抗酸药(如硫糖铝等)、抗胆碱能药(阿托品等)、可待因等药物引起。上述原因主要应解除病因。然而,临床上绝大多数便秘病人均无器质性疾病。可能由于排便习惯不良,食物过于精细或饮水不足,结肠肌肉系统张力异常,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引起。因此,在使用泻药治疗便秘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泻药仅用于偶然便秘或短暂便秘的病人。
(2)对于长期或反复便秘的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不可滥用泻药。
(3)即使是单纯性便秘。亦不可长期应用泻药,而应通过多吃高渣性食物和纤维性蔬菜,多喝水,多运动等来改善便秘。否则易造成泻药依赖性。
(4)蓖麻油和盐类泻药作用发生快,应干早晨空腹时服用。作用慢的泻药,如大黄、果导等应于临睡前服。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适用于老年体弱、高血压、癫气,以及痔疮患者外科手术后服用,以免用力排便。排除肠内毒物或驱虫时,以服盐类泻药硫酸钠等较为安全有效。
(5)剧烈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在月经和怀孕期间应忌用,以免引起月经过多和流产。此时可用甘油栓。胃肠道溃疡、出血、伤寒病、肠结核膜炎者也应忌用泻药。
(6)泻药可用于冠状动脉闭塞或脑血管意外病人,以防止便秘和排便费力;用于痔疮患易蒙停又称盐酸洛哌丁胺胶羹。其外壳颜色为绿、灰色,内含白色粉未,是肠蠕动抑制剂。用于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漫性腹泻。
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吸收。易蒙停还可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因此可抑制大便失禁和便急,也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病人。
易蒙停易为肠壁吸收,几乎全部进入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通过胆汁经粪便排泄。由于它有明显的“首过代谢作用”,原型药的血液浓度很低。人体的消除半衰期为10.8小时,因此它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亦不影响正常的肠道生理菌群。
易蒙停适用于成人和5岁以上儿童。急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2粒,儿童1粒,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1粒。慢性腹泻起始剂量:成人为2粒,儿童1粒,以后可调节每日剂量至维持在每日1~2次正常大便,一般维持剂量为每日1~6粒。每日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8粒,儿童不超过每20千克体重3粒。
若能严格遵循推荐的剂量并注意禁忌症,即使长期使用,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偶有胃肠不适、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口于、皮疹。
者,以维持粪便松软,减轻疼痛和出血;用于结肠的调线或内镜检查,以清洁肠道。易蒙停止泻药有何特点?
但应该注意,易蒙停是对症治疗的药品,对引起腹泻的病因治疗仍是需要的。易蒙停不能用于伴有高热和脓血便的急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或便秘、发生胃肠胀气的严重脱水的小儿,急性渍疡性结肠炎以及广谱抗菌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对于应避免使用肠蠕动抑制剂的患者亦禁用本品。急性腹泻,如果服用本品48小时后,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应寻找原因,不应继续服用。
如何正确使用止泻药?
常用的止泻药物可分为两类:①减轻对肠粘膜刺激的止泻药,如鞣酸、鞣酸蛋白、次碳酸铋等。②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如复方樟脑酊、苯乙胍啶(止泻灵)等。在使用止泻药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它有利于清除肠道的刺激性物质和毒性物质。因此,治疗时应针对病因,不宜依赖止泻药。如果是肠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应首先选用抗菌药物治疗。(2)剧烈而持久的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及紊乱,可引起酸中毒甚至虚脱等。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可适当应用止泻药以控制症状。
(3)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功能紊乱的腹泻,应采用非特异性止泻药。如鞣酸蛋白,作用于肠道非炎症性粘膜,使蛋自质凝固而形成保护膜,减轻肠道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而阻止下泻。又如次碳酸铋,具有保护胃肠粘膜的作用而发挥止泻功能。
(4)抑制肠道蠕动的药物,以含吗啡的制剂较有效。临床上常用的有复方樟脑酊等,但它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苯乙胍啶可通过抑制肠管的运动而止泻,但长期服用可致依赖性。近年来使用的易蒙停,能抑制肠蠕动及收缩,是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但肝功不全者应慎用,1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可引起胃肠遭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哪些?
许多药物均可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现列举如下。
(1)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倾向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氯灭酸、布洛芬、利尿酸、利血平、氯化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左旋多巴、酚酞、双香豆素、腹蛇抗栓酶、薪蛇酶、藻酸二脂钠、呋喃丙胺、环磷酞胺、甲氨喋呤、多粘菌素、对氨基水杨酸等。
(2)可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灰黄霉素、青霉紊、氯霉素、磺胺类、甲氧苄胺嘧啶、雌激紊、孕激素、前列腺素、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杜冷丁、氯化钾、左旋多巴、强心苷、奎尼丁、慢心律、异搏定、心可走、消胆安、安妥明、利尿酸、安体舒通、氯化按、氨茶碱、痰易净、色甘酸钠、谷氨酸、止血环酸、甲苯磺了豚、奎宁、维生素C、乙氨嘧啶、灭滴灵、呋喃丙胺、海群生、驱虫灵、四咪脞、氮芥、环磷酞胺、氟脲嘧啶、6-硫基嘌呤。
(3)可引起腹泻的药物有:红霉素、四环素、灰黄霉素、新生霉素、磺胺类、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等)、甲基多巴、优降宁、奎尼丁、浪子胺、安妥明、消胆安、利尿酸、安体舒通、速尿、甲苯磺丁脲、维生素C、前列腺素、灭滴灵、扑蛲灵、呋喃丙胺、6-硫基膘吟、5一氟脲嘧啶等。
(4)可引起腹痛的药物有:雌激素、脑垂体后叶素、酚酞、铁剂、灭滴灵、扑蛲灵、四咪脞、氯化钾、氟脲嘧啶等。
(5)可引起便秘的药物有:抗组织胺药、异搏定、消胆安、咳必清、碳酸钙、氢氧化铝、铁剂。
第一章 总 论
一 教学目的
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临床表现、诊断步骤、鉴别诊断方法、防治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消化道功能性检查等)。
(三)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复习消化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二章 慢性胃炎
一 教学目的
系统地学习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各类型胃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
(二)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的发病机制。
(三)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
(四)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
三 教学内容
(一)着重指出本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疾病,采用新悉尼系统分类法分为三大类。
(二)介绍可能的发病原因,指出幽门螺杆菌(HP)是最主要的病因。
(三)介绍慢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四)临床表现 多无症状,部分可表现出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症状轻重与胃镜及病理改变无肯定相关性。
(五)实验室检查和其它检查 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可靠的确诊方法。2 HP检测。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相关检查。4 胃液分析。
(六)诊断确认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七)治疗 根除HP,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的治疗。
(八)预后 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要严密随访。
(九)实践部分 示教慢性胃窦胃炎典型X线片。放胃镜检查的幻灯片,幽门螺旋杆菌示教片。
第三章 消化性溃疡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地掌握该病的诊断和防治。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三)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三 教学内容
(一)简单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基本概念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机制和损害因素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而致病。损害因素 HP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损害胃十二指肠粘膜屏障而导致本病的最常见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起关键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3 其他因素 吸烟、遗传、急性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三)病理 好发部位,溃疡的大体解剖和基本组织学改变。
(四)临床表现 特点是慢性过、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15%~35%患者可无症状。1 症状 疼痛部位、性质、规律性、诱因、缓解方法和伴随症状。2 体征 发作期于上腹部有局限的压痛。
(五)特殊类型溃疡 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无症状性溃疡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胃镜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七)诊断 依据临床表现特点,结合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检查作出诊断。
(八)鉴别诊断 胃癌 内镜下和X线检查下鉴别。2 胃泌素瘤
(九)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十)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调节、忌烟酒、避免损伤胃粘膜药物、稳定情绪等。药物治疗 治疗的疗程;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主要为H2RA和PPI两大类);中和胃酸药物;保护胃粘膜药物;根除HP治疗方案(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常用方案、疗程)。3 NSAID溃疡的治疗和预防。4 溃疡复发的预防 定期根除HP;长期用H2RA常规剂量半量睡前顿服维持治疗。5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策略、手术适应征。
(十一)实践部分 典型消化性溃疡病例示教。2 示教典型的消化性溃疡X线片。3 放映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幻灯片。
▲第四章 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预后和预防措施。
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肠结核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结核杆菌的入侵途径。肠结核的发病部位及其发病机制。
(二)病理病理 分型(溃疡型、增殖型)
(三)临床表现 腹部表现 腹痛、腹块、腹泻与便秘交替。2 全身表现 结核毒血症和营养不良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PPD)试验、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2 X线检查的典型征象。3 结肠镜检查。
(五)诊断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肠外结核灶等资料,结合X线检查、结肠镜检查和PPD试验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六)鉴别诊断 克罗恩(Crohn)病、右侧结肠癌、阿米巴病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及其它。
(七)治疗 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1 休息与加强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3 对症治疗。4 手术治疗指征。
(八)预后 主要取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九)实践部分 1 典型病例示教。2 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
一 概述 定义、发病率、发病年龄和性别。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多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结核病,感染途径以直接蔓延为主。三 病理 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四 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结核毒血症及营养不良。
(二)腹部表现 由于病理类型不同而使腹部表现多样化,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等。
五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
(二)腹水检查 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腹部B超显像。
(四)X线检查。
(五)腹腔镜检查 禁忌证与适应证,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六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年龄、结核病史、临床表现(腹痛与压痛、腹胀与腹水、腹壁柔韧感和腹部肿块)及有关检查(结核菌素试验、X线检查等),可考虑诊断,不典型者可试用抗结核药物作诊断性治疗。
(二)鉴别诊断 从腹水、腹部包块、长期发热等方面考虑相应的鉴别诊断。七 治疗
(一)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药物的选择、用法、疗程详见参照肺结核,但注意对渗出型病例强调全程规则治疗,对粘连型或干酪型病例适当延长疗程。
(二)有大量腹水,可适当放腹水以减少症状。
(三)手术治疗指征。八 实践部分
(一)典型病例示教。
(二)示教典型X线片。
第五章 炎症性肠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掌握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
(三)熟悉本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指征。
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 一 介绍溃疡性结肠炎(UC)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二 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三 病理 讲授UC的病理特征、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四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腹痛、便血等;体征因类型不同及有无并发症而异。
(二)全身表现 见于中及重型患者。
(三)肠外表现 发生率较低。五 临床分型
(一)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暴发型。
(二)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中型、重型。
(三)根据病因范围分 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广泛性或全结肠炎。
(四)根据病情分期 活动期和缓解期。
六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出血、癌变等,肠梗阻少见。七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二)粪便检查
(三)自身抗体检测:p-ANCA和ASCA分别为UC和克罗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 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改变,注意与克罗恩病的鉴别。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 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注意与克罗恩病鉴别。
八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不伴)全身症状者,排除相关性疾病,结合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 重点掌握UC与克罗恩病的鉴别,尚应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九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 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且合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效差者、并发癌变。
十 预后 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十一 实践部分
(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二节 克罗恩病
一 介绍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率。二 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
三 病理 CD的病理特征(非干酪坏死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各层均有炎症)、病变部位、不同时期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并注意与UC比较。四 临床表现
(一)消化系统表现 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二)全身表现 发热常见、营养障碍。
(三)肠外表现 杵状指、关节炎等
五 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穿孔、出血、癌变等。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血沉、血常规
(二)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
(三)自身抗体检测 查ASCA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结肠镜检查 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五)胃肠X线钡剂灌肠检查 有诊断价值,病变呈节段性肠道炎性病变。七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有腹痛、腹泻、腹块、发热等表现,X线示回肠末端与邻近结肠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者,活检示非干酪性肉芽肿可考虑本病。
(二)鉴别诊断 与UC、肠结核、小肠恶性淋巴瘤、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等鉴别。八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给药途径、剂量、疗程);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
(三)手术适应症 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瘘管、脓肿形成、急性穿孔、大出血。九 预后 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十 实践部分
(一)示教典型病例。
(二)示教典型X线片。
(三)放映肠镜检查片。
第六章 功能性胃肠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措施。
(三)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 讲授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情况。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上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感觉传入通道异常、精神和应激因素等有关。
三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程序。
(三)鉴别诊断 主要与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
五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一)一般治疗。
(二)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抗抑郁药。六 实践部分 示教典型病例。
▲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
一 讲授基本概念、临床特点、发病情况。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因素有关。
(一)胃肠动力学异常。
(二)内脏感知异常。
(三)精神因素。
(四)感染。
(五)其他。
三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其他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等。可无明显体征。四 分型 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五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多采用罗马Ⅱ诊断标准。
(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器质性病变进行鉴别。
六 治疗 主要是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一)一般治疗。
(二)针对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胃肠解痉药、止泻药、泻药、肠道动力感觉调节剂、肠道菌群调节药和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
(三)心理和行为疗法。七 实践部分 示教典型病例。
第七章 肝硬化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更好地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肝硬化并发症的基本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肝硬化的分类、病因及病理特征。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基本概念、发病情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分类和肝硬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三)病理 病理分类。
(四)临床表现 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乏力和食欲不振,可有肝脾肿大。2 失代偿期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全身症状及消化道症状较明显,出现贫血和出血倾向,有内分泌紊乱的表现);门脉高压的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开放)
(五)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六)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重点为肝功能相关检查,免疫功能检查,进行腹水检查可确定腹水性质。影像学检查 食管吞钡检查以确定有无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超声显像、CT和MRI检查可显示肝脏大小比例、脾大、腹水、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等。3 内镜检查 可见静脉曲张、判断出血部位和病因,并可进行止血治疗。4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若发现假小叶形成则有确诊价值。5 腹腔镜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经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食管吞钡或内镜检查、B型超声检查等一般可明确诊断。少数疑难者在掌握指征情况下可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鉴别诊断 与表现为肝大的疾病鉴别(慢性肝炎、肝癌、血吸虫病等);与引起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水、肾病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巨大卵巢囊肿等)与肝硬化并发症的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肝性脑病(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肝肾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八)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支持治疗。药物治疗 目前无特效药,可服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C,护肝药酌情应用。3 腹水治疗 限制钠、水摄入;利尿药的合理使用;导泻;腹腔穿刺放液;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浓缩回输;腹腔-颈静脉引流;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4 门脉高压征的手术治疗 严格掌握指征。5 并发症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九)实践部分 1 典型病例示教。挂图说明病理性侧支循环形成;典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线X线片和胃镜电影、图片示教。
第八章 原发性肝癌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更好地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二)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与肝硬化的关系,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三)熟悉病理分型、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四)了解手术切除是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凡有手术指征应不失时机争取手术切除。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一般概念及发病率。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确定,可能与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及食用水污染有关。
(三)病理 大体形态分型;组织细胞分型;转移途径。
(四)临床表现 亚临床期肝癌的概念;中、晚期肝癌常见症状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发热、肝硬化征象、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转移灶症状。
(五)肝癌的分期
(六)并发症 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继发感染等。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甲胎蛋白与甲胎蛋白异质体测定。血清酶测定 GGT2 AP、AFU、AIF、ALD-A、5’-NPDV。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显象、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肝血管X线造影、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放射性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显象检查(MRI)。4 肝穿刺活检和腹腔镜检查。5 剖腹探查。
(八)诊断 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肝癌高危人群定期普查的重要性;普查的基本方法。肝癌的诊断标准。
(九)鉴别诊断 与继发性肝癌、肝硬化、活动性肝炎、肝脓肿、肝非癌性占位病变、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等疾病鉴别。
(十)治疗 手术治疗 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为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局部治疗、全身化疗、生物和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综合治疗。4 并发症的治疗。
(十一)实践部分 1 典型病例示教。2 大体标本展示。
第九章 肝性脑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制。
(二)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肝性脑病的有关辅助检查。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基本概念。
(二)病因与诱因。
(三)发病机制 尚未完全阐明,介绍各种学说,其中氨中毒学说最确实有据。
(四)病理 脑组织学改变。
(五)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及各期的基本表现,扑击样震颤,病理反射。
(六)辅助检查 血氨检查、脑电图改变、诱发电位、心理智能测定、影像学检查、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一体侧支循环;精神错乱、昏睡或昏迷;肝性脑病的诱因;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扑翼样震颤。鉴别诊断 精神病、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部感染和镇静剂过量等。
(八)治疗 目前无特殊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一般治疗 调整饮食结构;慎用镇静剂;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止血和清除肠内积血、吸氧等。减少肠道氨生成和吸收 禁食蛋白质饮食;口服抗生素抑制肠菌生长;口服乳果糖或乳梨醇。促进体内氨的代谢清除 静注L-鸟氨酸-L-门冬氨酸、谷氨酸盐和精氨酸。4 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 5 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 6 对症治疗。某些新疗法,如人工肝、肝移植等有一定疗效。
(九)实践部分 1 典型病例示教。实地观察肝性脑病临床征象,组织讨论。
第十章 急性胰腺炎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各种临床类型。
(三)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及处理。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基本概念及主要临床表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出在我国最常见病因是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食所致者有升高趋势。较少见病因为胰腺疾病、手术与创伤、急性传染病、某些药物和原因不明者。
(三)病理 急性水肿型,可演变为坏死型。2 急性坏死型。
(四)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与腹胀、发热、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征 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出现不同的体征,可有腹部膨隆、腹壁紧张、腹壁淤斑、上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等。病程 水肿型病程较短,但可反复发作;坏死型病程较长。部分病例可迅速死亡。
(五)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假性囊肿、胰腺脓肿、胰源性腹水。全身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心衰与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高血糖;慢性胰腺炎等。3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表现和急症处理,病死率极高。
(六)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重点说明酶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尤其是淀粉酶、脂肪酶;可出现高糖血症和低钙血症。各种影像学(腹平片、腹部B超、腹部CT)检查的临床意义。
(七)诊断的鉴别诊断 诊断 发病原因、典型症状与体征、血清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排除其它急腹症可作出诊断。注意区分轻症和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的判断指标。2 鉴别诊断 急性胃肠炎、各种急腹症、心肌梗死等。
(八)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数天可治愈,重症患者需积极抢救治疗。轻症患者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补足血容量和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应用、止痛治疗、抑酸治疗。重症患者治疗 除上述措施外还要: 病情监护、营养支持治疗、抑制胰液分泌(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应用)、抑制胰酶活性(抑肽酶、氟尿嘧啶)、纠正休克、防治感染及各种并发症、中药治疗、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外科治疗(腹腔灌洗、手术指征)。
(九)实践部分 1 典型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病例示教。胰胆管解剖挂图,逆行胰胆管造影图阐述发病机制。3 典型影像学检查照片示教。
▲
第十一章 慢性胰腺炎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的病理改变、手术指征。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慢性胰腺炎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发病率。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胆道系统疾病、嗜酒、其他(热带性、遗传性、特发性、代谢性、免疫相关性)等直接或通过影响胰管的通畅引发胰腺的炎症。
(三)病理 大体的病理改变及镜下病理变化。
(四)临床表现 病程数年或十余年,症状反复出现。腹痛 最突出,多有诱因,位于中上腹可偏左或偏右,疼痛轻重不一。胰腺功能不全的表现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的表现。3 体征 轻度压痛,囊性包块、黄疸。
(五)并发症 邻近器官受压所致胃肠道梗阻症状,肝前性门脉高压,消化性溃疡、癌变等。
(六)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1 胰腺外分泌功能和酶测定。2 胰腺内分泌功能测定。3 吸收功能试验。影像检查 X线腹部摄片,对诊断有意义。超声、CT、ERCP、EUS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经超声/超声内镜引导或手术探查作细针穿剌活检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可与胰腺癌鉴别。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有明确的胰腺炎组织学诊断;有明确的胰腺钙化;有典型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胰外分泌功能障碍和ERCP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除外胰腺癌;EUS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的影像学特征。2 鉴别 与胰腺癌鉴别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八)治疗 内科治疗 原则同急性胰腺炎、对分泌不足者用胰酶等替代疗法。2 外科治疗 具备手术适应症者手术。
(九)实践部分 1 示教典型病例。示教X线片及影像学照片。
▲
第十二章 上消化道出血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全面掌握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二)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 教学内容
(一)讲授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定义、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二)病因 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胃癌。
(三)临床表现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其程度轻重随出血量大小和失血速度而异。3 贫血和血象变化。4 发热。5 氮质血症。
(四)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确立 排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因素;判断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3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出血的病因诊断 病史、症状及体征可提供重要线索,有关辅助检查可进一步确定出血原因,重点说明内镜检查的重要意义。预后估计 重点说明提示预后不良危险性增高的主要因素。
(五)治疗 一般急救措施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尿量、周围循环状态等。积极补充血容量 及时输入足量全血,输入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恢复血容量和有效血循环。止血措施 一般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止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窥镜直视止血、介入止血治疗。手术治疗 根据出血原因,内科治疗效果及患者有关情况而定。
1 护理评估[1]
(1)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严重性、预后及防治知识了解程度, 对疾病适应处于什么阶段,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与需求, 其文化程度、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有无感觉缺陷如失明。失聪、感觉异常等防碍其接受健康指导。 (2) 焦虑的评估: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经受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也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焦虑是一种情绪, 一种模糊的不适感, 因而无法直接观察, 但临床可观察到由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和行为的表现。对焦虑的患者应对焦虑的原因、时间、等级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2.1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术前应给予患者安慰, 插管前10 min肌内注射安定10 mg, 皮下注射阿托品1 mg, 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 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 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 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 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 2 d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 在8~10 d过渡到软食。
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 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 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 h, 穿刺点以砂袋压迫, 穿刺的肢体伸平, 24 h内患者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 若出现出血, 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 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患者,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导管通畅。
2.2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 还要给患者准备单人病房, 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术后患者宜绝对卧床休息24 h, 48 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 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
2.3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2]
注意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8~72 h, 以缓解OHAE阻断血液供应而造成的肝细胞缺氧, 同时要严密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据报道:肝、脾动脉栓塞患者, 术后腹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2%、73%, 多发生在手术当日至术后3 d。为减少患者痛苦, 可预防性用药, 对发热患者不宜用酒精擦浴, 以防皮下出血。长期置泵化疗患者, 药泵内注药时要严格掌握穿刺深度, 防止药物外溢到周围组织, 引起局部坏死。
2.4 胆胰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护理要点:术日晨禁食、禁水。术后2~3 d进低脂或无脂半流食 (术后2 h方可进食) , 并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情况。术后2 h和第2天各查血、尿淀粉酶一次。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要点:术前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感染。手术当日禁食、禁水, 予以补液, 次日无腹部异常可进流质。结石患者术后3~10 d收集粪便清洗寻找结石。ENBD的护理要点:术后注意口鼻腔的护理, 注意引流性质, 记录引流量, 更换引流袋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其他同ERCP的护理要点。
2.5 消化系统疾病的全胃肠外营养及护理
全胃肠外营养 (TPN) 是指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给予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TPN最主要且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就是感染。TPN的护理要点有:①营养液配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最好在有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进行;②营养液应在24 h内均匀滴入, 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一次;③插管周围皮肤及外露的插管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 并更换无菌敷料;④监护项目应包括:体重、出入量、生命体征、代谢状态 (包括各项实验检查) 。
2.6 肝穿刺术患者的护理
指应用超声、CT或X线定位和引导, 对病灶 (脓肿或肿瘤) 进行穿刺或置入导管, 以便引流或注射药物, 达到治疗目的。术前要训练患者掌握屏气法, 以免在穿刺时由于呼吸不当划破肝脏引起内出血。术后要注意休息、限制活动, 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肝内注射药物者应在局部置砂袋加压后上腹带24 h;肝脓肿引流应保持管道固定、通畅, 并注意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2.7 内镜下激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配合内镜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的激光主要是掺钆钕石榴石 (Nd:YAG) 激光及氩激光。内镜下激光治疗术前按内镜检查要求进行准备, 术后应卧床休息、禁食4 h以上, 尔后进流质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出血征兆及腹膜刺激征等。
3 小结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 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 纤维内镜、放射介入、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业务在消化科疾病的诊治中将起更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学好专科知识及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论与操作的同时, 还应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 预防或及早处理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患者对疾病有了全面的了解, 指导患者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疾病的需要, 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海燕, 秦惠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及护理研究新进展.山西护理杂志, 2000, 01.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94-01
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5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5-74岁,平均年龄为67.3岁。患者家族均无遗传性疾病史,16例患有糖尿病。其他病史为:心肌梗死病史19例,心绞痛病史24例。
2 诱因分析
2.1 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 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2.3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 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3 护理对策
3.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定时打扫并通风,确保充分的采光。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床单等,为患者创造卫生的环境,注意尽量减少重复性操作,保证患者获得充分的卧床休息。
3.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其对自身病症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讲解常规治疗方法、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要点等,鼓励患者在必要时进行自我防护,增进其保健意识。
3.3心理疏导: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发作速度快,一般较重,易于出现过分担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积极进行心理安抚。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进交流的成效。然后,告诉患者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鼓励其配合治疗。在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疑问时,积极解答。
3.4 饮食干预: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而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饮食干预与指导。告诉患者控制盐分的摄入,降低并发高血压的风险。日常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针对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多吃软质或流质食物,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营养支持。
3.5病情观察护理:除去以上操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监控心率、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尿量与大便性状等,以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法。同时,避免患者情绪过分激动,尽量减少探视次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则需及时添减衣物,并调整病房布置。此外,注意控制患者的运动量,避免诱发不良后果。
4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日常习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在饮食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均呈现出日渐多样化与高脂化的趋势,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人体对不健康成分的过度摄入,诱发心血管疾病[1]。除了此项因素,包括气候、情绪等在内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因此,当前的重点在于探明该类病症的发病诱因,以便在发病前积极预防,在发病后对症治疗。同时,除了临床治疗,全面性的护理也必不可少。经过本文研究,得出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诱因主要包括情绪的快速变化、气候变动、短时间内运动量大幅增加、胆固醇上升。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干预与病情观察护理在内的内科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疾病体征,增进保健意识,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护理】推荐阅读:
消化内科病例分析10-20
消化内科查房笔记一07-20
消化内科护士实习周记07-22
消化内科个人年终总结09-26
消化内科出科试题07-10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内科护理学10-21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09-26
内科学造血系统疾病讲稿05-30
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07-06
内科护理工作长远规划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