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精选10篇)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上升。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但是如果引导不正确,那留给大家的只有遗憾。如

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呢?作为教育者唯有更多地去关心呵护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治疗心理创伤,让他们也能幸福成长、快乐成才。

一、单亲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单亲家庭的学生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1.自卑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及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不敢面对现实,多数言行实属隐瞒。自卑的心理影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孤独 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拘泥,不合群,不善于甚至不想与人沟通和交流,觉得自己在家庭或群体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久而久之,与学生、老师和双亲的距离疏远了,学习成绩上不去,对公益活动不热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3.渺茫 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他们对自己应该追求什么,选择什么,很多会感到非常渺茫,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4.独尊 单亲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或管教得少,或不接受管教,或因管得太严,方法不当,从小就养成了不认输,不服气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事不关己,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5.逆反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有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不如别人觉得低人三分,有时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不能接受父母的忠言相劝,有时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有时候“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得很残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 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要怀着一颗慈母之心关爱他们,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1.营造爱的氛围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单亲家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别人的理解和关爱,需求成功的赏识,教师要适时抓住这些需求,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不允许其它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抚和温暖,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

2.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单亲家庭学生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家长沟通,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从成功中觉得“我”能行,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3.树立自信心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2

关键词: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据统计, 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瑞士等许多国家里的单亲家庭数量都开始呈日益增长的趋势。60 年代末期, 法国100 万个单亲家庭, 在美国的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 每5. 2 个中就有一个是单亲家庭。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了中国, 而且极其的普遍[1]。

单亲家庭逐渐增多, 意味着单亲家庭儿童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单亲家庭儿童是祖国花朵, 也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任务, 但在他们的成长中, 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单亲子女所出现的问题中, 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因此笔者主要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以便于人们能够解决因家庭教育不恰当而导致单亲子女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2 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有90% 的单亲家庭存在教育子女的问题, 虽然社会和学校也会有一些问题[2], 但笔者着重研究家庭教育, 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 1 单亲家长的心态失衡

当完整家庭变为单亲家庭后, 单亲家长相比之前会遇到更多的事情, 比如家务的增加、子女的抚养、教育等, 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 当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 他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加, 有的单亲家长不会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 这样就容易造成家长的心态失衡, 当不好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家长很容易对孩子发火, 以此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种方式极易导致孩子害怕家长, 孩子和家长的关系逐渐变坏, 这样继续下去的话, 是很不利于单亲家庭孩子的发展。

2. 2 家庭教育方法失当

在单亲家庭中家庭教育方法失当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严格、过分溺爱、放任发展。

2. 2. 1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部分单亲家长因为多种原因, 比如读书少、没重视家庭教育等而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 使得他们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 他们很少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 沟通少了自然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不能给予很好的辅导。孩子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 家长没有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 那么问题就会更加严重。

2. 2. 2 严格对待

专家指出, 严格的教育方式, 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弹, 孩子可能会更不听家长的教育, 长久下去孩子在发展中就会出现更过严重的问题。

2. 2. 3 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 他们往往会更加爱孩子, 然后就没有把握好度, 就成了溺爱, 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 不体恤家长。

3 单亲家庭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 家庭有着重要的责任, 当然学校和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

3. 1 单亲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 把握教育重点

3. 1. 1 单亲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而且也是终身老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 在成长中必然会缺少父亲或者是母亲的关爱, 这很容易引起单亲家庭孩子在价值观上的偏离和心理上的异常。他们有时候会出现孤独、情绪不好的情况, 单亲家长就要重视这些方面。同时, 还要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增强认识, 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学生, 单亲家长也要走出阴影, 勇敢的面对生活, 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3. 1. 2 把握教育重点

把握教育重点主要是表现在注重帮孩子树立信心、注重关爱孩子、积极鼓励孩子交友、参加团体活动这几方面。

首先, 要注重树立信心。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自卑感, 要使孩子逐渐消除自卑感, 家长就要找到孩子的亮点, 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 对于他们做的好的地方给予鼓励, 同时家长也要监督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 帮孩子解答难题, 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同时单亲家长还要与学校老师积极联系,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其次, 注重关爱孩子。作为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关心, 不仅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 在学习上也要给予关心, 同时也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 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 多和孩子沟通, 当然, 关心要适度, 不能太过度了, 太过了不能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尺寸。

最后, 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交友、参加团体活动。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愿意交友的, 单亲家长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 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从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也应该多鼓励他们与同龄孩子交朋友, 一起学习和合作。

3. 2 社区和社工机构增设相关服务

要很好的解决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 社区和社工机构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现在社区和社工机构中, 针对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的服务是很少的, 因此社区和社工机构要增加相应的服务来解决单亲家庭的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其服务主要从单亲家长方面着手, 比如增设家长课堂、组织单亲家庭互助协会、定期开展娱乐活动等。

参考文献

[1]齐麟.论单亲家庭[J].人口学刊, 2000 (6) .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3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周边工业园区的建设,流动人口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外来工子女也增多,其中有21人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我们通过访谈班主任、学生问卷调查、谈话等形式对其性格倾向、学习成绩、交往能力、行为习惯进行综合调查分析,调查的结果如下表:

分析此表,性格倾向孤僻占48%,学习成绩较差的占52%,交往能力较差的占43%,行为习惯较差的占42%,这个比例明显高于学校的平均值。由此可见,外来工单亲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相对于其他孩子要严重得多,所以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策略是当务之急。

二、外来工单亲家庭的特点

外来工单亲家庭由于家庭成员的缺失、离异或者丧偶。家庭的完整与温馨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关系的和谐,亲密无间,幸福温暖,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孩子的依靠,父母关系紧张,感情破裂,以至离异,对孩子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和伤害。

三、外来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所以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外来工家庭的离异,对于这些孩子更是雪上加霜。据调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

四、外来工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外来工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家庭生活原有的温馨被破坏。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又时时影响着他们的心理。这些孩子因为享受不到家庭温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自卑消极心理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谐家庭的支持。而在这些外来工单亲家庭中,家庭的保障机制遭到破坏,孩子会有不安定的感觉。家庭的变异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伤痕。加之生活上的贫困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感到无助,心理上会产生自卑感。

2.逆反心理

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在冷清的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歧视,会慢慢地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甚至产生仇恨感。尤其是当重新组合的家庭里家长有偏心时,更容易产生相当强烈的逆反心理。

3.敌视心理

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会产生一种敌视心理。一些单亲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便会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对社会的冷淡或者不满,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的现象。

4.自暴自弃和封闭心理

自暴自弃一般表现在心理上封闭,不与其他人沟通、交往,在性格上表现为孤僻怪异。封闭心理使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外来工单亲家庭无法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父爱和母爱,这些家庭的学生有的跟父母一方生活,有的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多处于无人说话、无人沟通、无人关心的气氛中,从而给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不好的环境,久而久之也容易使孩子变得孤独、冷漠,经常感到寂寞无助,最终走向封闭的心理状态。

五、外来工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1.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注意教育与爱的统一

作为外来工单亲孩子的家长,无论孩子的抚养权是谁,无论婚姻的过程与结局如何,都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教育与爱的责任,不要向子女隐瞒真相,更不能恶意去中伤对方或者阻止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前来探望子女。对孩子的未来应确立起适度的期望值,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

2.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爱的补偿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对离异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外来工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

3.社会应营造和谐氛围,共同关心外来工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

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由街道、村委会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关心外来工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给予关怀、同情、帮助,注意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歧视、冷落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离异外来工单亲家庭的孩子。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4

案例一:让人揪心 惹人疼的宁宁

基本情况:宁宁是一个漂亮的5岁女孩,性格泼辣,妈妈喜欢打扮的她干净又时髦。爸爸做着小生意,全职妈妈除了打理家人的饮食起居,喜欢上网聊天。

家庭情况:宁宁妈与外省男子网恋,并带宁宁一起去见网友,失踪半月。当宁宁妈发现那浪漫爱情只是昙花时为时已晚,回来后家庭大战拉开帷幕,宁宁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是宁宁和妈妈遭到爸爸的“刑事逼供”,妈妈惨遭毒打,又是父母夺女大战,把宁宁藏来藏去,不送孩子入园。宁宁爸初战告捷夺女成功,离婚后很快另有新欢。妈妈去了外地打工。爸爸抢来宁宁并没有负起教育责任,而是把宁宁托付给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看来爸爸抢孩子更多的是为了惩罚妈妈,拿孩子作为筹码。

孩子情况:孩子天天蓬发垢面,衣服又脏又皱而且不合时宜的乱搭,鞋袜每天臭烘烘的。更不幸的是两个月后,奶奶去世了。本来活泼开朗人缘很好的宁宁和以前判若两人。小朋友嫌她脏不和她玩,嫌她臭午休不愿意挨她。她为了强行加入,对小朋友大打出手,老师经常干预解决纠纷,效果甚微。小朋友继续不和她玩,宁宁变本加厉的对小朋友施暴。家长纷纷向老师告宁宁的状,并嘱咐自己孩子宁宁好打人,别和她玩,离她远点。

采取措施:从宁宁眼里看到的明明是孤独和惊恐,为什么她频频向小朋友施暴呢?看来我不能只处理孩子们的纠纷这表面现象了。要想救这可怜的孩子,得从根本上解决。经过和配班老师协商,我们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孩子每天入园后,老师及时帮宁宁洗脸梳头洗脚,拿去我女儿的衣服给她换洗。教会她自己清洗的方法。

二、做孩子爸爸和继母的工作,委婉的建议他们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

三、多方打听宁宁妈的联系方式。

四、在全班小朋友面前重建宁宁的威信,教会宁宁和同伴相处的方法。

效果: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宁宁的个人卫生当天见效。一周以后联系上了宁宁妈,约好一周两次打我手机和宁宁通话。两周以后宁宁和小朋友间的纠纷明显减少。唯有宁宁爸和继母的工作进展较慢,爸爸和继母偶尔一起送宁宁入园,可能他们也在努力,只是我这个局外人无法体会他们家事中的难处。宁宁的爷爷经常流着眼泪说“这苦命孩子遇上你们这样的好老师,算幸运了。”学期结束宁宁转学,后来失去了联系。

个人思考: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我相信,一个感到人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乐观的面对现实。

案例二

我没有爸爸

基本情况:性格偏内向的男孩小康,两岁半时父母离异,中班时转入我班。个案行为事例:一次绘本阅读课上,我们读的是《我的爸爸》。出示封面后。我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天马行空说的不亦乐乎。轮到小康时他站起来怯怯的说“我没有爸爸”。我吃了一惊,一时语塞无法回应,示意他坐下。活动结束后,我心里一直酸酸的。放学时我约小康妈单独谈才知道,自孩子两岁半父母离异后爸爸很少来看孩子,孩子小时经常生病,孩子病重时,爸爸都来不了。少得可怜的抚养费也不能按时付。后来爸爸偶尔提出来看孩子也被拒绝了。也就是说孩子自记事起没见过爸爸。

采取措施:晚上我思虑万千,着手计划我的“暖心工程”。我想,孩子小虽说不出,提不出问题,心里一定有许多疑惑,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别人家怎么不一样?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里去,我要寻找教育契机,再争取家长的配合。作为幼儿园老师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和小康妈的交流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愿意放下个人恩怨,和我一起努力,为小康和他爸建立感情牵线搭桥。一次课间,我把小康叫过来搂在怀里,和他聊天,很自然的聊到绘本《我的爸爸》,我告诉小康: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只是有的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了,他们照样爱着自己的宝宝。听说你爸爸去很远的地方挣钱去了,还说很快就来看你。小康瞪着眼睛将信将疑地看着我,(从来没有人跟他谈有关爸爸的话题)我接着说,不信回家问你妈。第二天小康主动找我说:“老师,我爸真的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了,挣的钱给我买汽车。”(小康最喜欢汽车)“是么,那太好了。”打那以后有些害羞的小康更愿意和我说话,当然他更愿意让我谈他爸爸的事。好像我总能说出他想问但不知咋说的心里话。小家伙开始膜拜我了。一有机会我就请他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儿歌、回答问题,交给他一些小任务。建议家长让孩子的舅舅多带他玩。我和小康妈商量,让孩子给他爸打电话。毕竟是骨肉亲情,很快爸爸来看儿子了。频繁的接触以一段时间以后又很少来了。可能是新家那边有了阻力。不过没关系,小康已经自豪地向同伴介绍爸爸了。连画画都是以爸爸为主题。

小康妈妈一心扑在养育孩子上,无暇顾及自己再婚的事。亲朋劝说,帮忙介绍,妈妈总怕重组家庭会伤害到孩子,我们边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边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我们商量先从和孩子分睡开始,先分床,再分房,慢慢孩子会养成习惯。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一定不能包办。避免孩子把成长中正常的独立能力的培养,认为是别人夺走了妈妈的爱,从而产生隔阂。幸运的是妈妈不但培养了独立的儿子,也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又重组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单亲妈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随着孩子的长大,定期给自己放个假,处理私事,交个男朋友。使孩子明白妈妈爱他,但他不能占有妈妈所有感情空间。给自己空间的同时,也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现在的小康已经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非常帅气、懂事,知道疼爱妈妈,能为妈妈分担家务和忧愁。妈妈定期理性的同前夫商量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过节和生日的时候爸爸尽量来看孩子,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会主动给爸爸打电话报喜。

本来单亲没什么,若是单亲家长从意识深处总觉得是一种缺憾,潜意识里像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孩子也认为自己不正常。单亲小孩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甚至出类拔萃。古代有孔子、孟子,近代有胡适、蔡元培,现代的周杰伦、刘若英,中国的诸葛亮,世界的牛顿等等,如此让人惊叹的单亲精英们足以说明单亲家庭未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一切单亲家庭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不是因为单亲本身。而是单亲家长的个性和应对,以及家庭成员间彼此的关系。如离婚前后双方的冲突、敌对,单亲家长软弱、悲观、抱怨的心理。

案例三 我要爸爸来

基本资料:聪明、漂亮、懂事的琳琳,在班里样样出类拔萃,是一个非常惹人喜爱的小姑娘。三岁时父母离异,爸爸净身出户,孩子判给爸爸,爸爸独自承担扶养费,爷爷奶奶妈妈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共同照顾孩子。

个案情况:琳琳一入托班就表现出了她的优秀。一次交流中快言快语的琳琳奶奶,说起了琳琳爸妈闹离婚的事,想让我帮忙,为了孩子劝和他们。我答应试试。当时正好有个活动要出节目,我向家长发出倡议,我们全班集体亲子表演。我想利用爸爸妈妈宝宝共同排练和演出撮合他们。这个过程孩子最快乐。劝说妈妈,暗示爸爸都没管用。到底离了。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全家人真是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弥补孩子破碎的心灵。爸爸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去自己新家玩,带孩子去旅游。妈妈也经常电话咨询琳琳在园表现和家庭教育难题,我都耐心一一解答,诚心与她交谈。交谈中妈妈说:琳琳爸取东西或接琳琳,之前都是爷爷奶奶给送去,最近琳琳执意要求爸爸来,不许送。看来孩子是愿意和爸爸妈妈共处。于是我建议妈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不能只做洗衣做饭的妈妈,更要做懂孩子心的妈妈。我定期把琳琳的表现发飞信给爸爸。我特意安排专门爸爸参加的班级活动,运动会时设计一些爸爸妈妈宝宝共同参与的游戏,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享受父母共同陪伴的幸福。也给那些想陪伴孩子,迫于再婚家庭的压力等原因不能陪孩子的单亲家长一次机会。

在阅读《我的爸爸叫焦尼》时,别的孩子都觉察不到这是一个单亲家庭故事,琳琳则很自然的对号入座说自己也是妈妈陪的时候,爸爸不来。爸爸带我去玩,妈妈不去。我安慰她说:没关系呀,狄姆不是很快乐么?爸爸家的妈妈爱你,妈妈家的叔叔也爱你,你有更多的爱呢?琳琳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浅析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篇5

佳木斯市朝鲜族基础教育中心 郑锦花

托尔斯泰曾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一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中韩经济交流的发展,朝鲜族赴韩劳务队伍不断壮大,人们的观念以及行为不断转变离婚已经成为朝鲜族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家庭关系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无亲子女的数量急剧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对这一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一)单亲家庭的概念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来说,是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因离异,孩子只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生活,谓之单亲。然而,我在这里所指的单亲,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健在,也没有离异,却因父或(母)亲长期外出打工或经商,只留下母亲(或父亲)一方在家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属于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而言,仍属“单亲”范畴。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现状

我对我校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较全面的调查。我校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3.3%,我所担任的班级竟超过80%。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之中表现不好、成绩偏低者,占总数的31.9%;在校表现可以、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者占25%。单亲家庭学生呈现的特征一般表现为,学习不努力、纪律松散、性格内向、容易冲动、人际关系紧张,习惯不好,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谈情说爱等。如何教育单亲、无亲子女,无论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而其现状更令人担忧,可谓是问题重重,其原因是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普遍不当。(1)家长认识不足,一味地对子女迁就溺爱。

大多数朝鲜族单亲、无亲家庭孩子的父母离异或赴韩劳务或沿海城市打工,长期不能与孩子相处,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对子女一味娇宠,有求必应,认为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的各种愿望,以弥补其失去父亲或母亲的遗憾,而在思想和学习缺乏必要的激励、管束和严格的教育,结果常常是导致单亲子女对学习不感兴趣、贪玩、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怕吃苦、贪图安逸、专横和任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甚至不尊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2)受父母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有些单亲家庭中的家长只忙于做生意,赚大钱,对孩子在校表现极少过问。他们在言行中把赚钱作为头等大事,孩子在家长的价值观的影响下,普遍滋长“读书不读书无关重要,不读书也可以做生意赚钱或设法到韩国劳务,有了钱生活就过得好”的思想意识。因而这类家庭的孩子普遍学习不勤奋,学习成绩较差。

(3)单亲家庭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比例高。

有的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把子女当出气筒,打骂不断,致使很多单亲子女缺乏应有的温暖、幸福,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在集体活动中无组织、无纪律,对集体漠不关心。而且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上寻求“温暖”,喜欢交异性朋友。一旦得到异性同学的关心,就觉得很温暖、很幸福,容易出现早恋现象。

(4)对子女期望过高,形成负面压力。

许多单亲家长,把其子女作为惟一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值势必给子女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一些“懂事”的子女为了不让家长失望,只得放弃娱乐和休息,用高分来安慰家长;而另一些子女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干脆走向反面,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综上所述,无论哪种情况,离异后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照顾爱护都没有落到实处。这些孩子普遍失去家庭温暖、无人管教,阻碍了他们成长,使他们退步甚至堕落。

三,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对策与研究

(1)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的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培养学生正确的成就动机是教师﹑家长的责任。在这个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激发并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也就是使他们明确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②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一时达不到既定目标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进步﹐即肯定并让学生明确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这样他们就能增强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③当学生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他们往往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起自我强化的作用﹐使他们追求更高的成就。小明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极端不善言辞的农民,与父亲的单调生活使他沉默寡言、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注意听讲,只是一味的画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画的不错,便对他说:“如果你每天坚持认真画一幅,就能取得好成绩”并鼓励参加学校的美术沙龙,并通过家访与他的父亲沟通,让父亲鼓励儿子。在学校举办的画展中荣获第一名并在全市青少年美术大赛中获一等奖。从此他的脸上时常挂着灿烂而自信的笑容,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美术学院。

(2)爱心输出,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体现在“沟通”,要经常跟孩子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并给予引导,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小芳是高一时转入我校的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她身穿时髦的成年人服装,一眼就能知道是个问题学生。本来我想拒绝接收,但在她年迈的奶奶的再三恳求下使我勉强答应。不出我所料,还不到一个月就迟到、旷课,即便在课堂上也不听讲,总有小动作、说话,甚至上网吧。与她多次促膝长谈也无济于事。通过与她奶奶的交谈,我了解到了她的父母都在韩国忙着挣钱,从她记事开始就没见过她的父母,在她眼里父母只是给她提供物质享受的人,没有感情。一次上课时,我发现小芳的脸色潮红,我用手一摸她的头很烫,下课后我领她去医院,打了静点,精心护理。小芳的烧退了,她胆怯地望着我用很小的声音说:“老师,你能抱我一下吗?”我没有回答,把她拥入我的怀里。她说:“真温暖,妈妈抱我的感觉也会这样吧!”我百感交集,小芳是因缺少爱才变成这样的!通过爱的“沟通”,小芳终于享受到集体的爱,学习进步了,在爱中她转变了。(3)倡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发挥学校和家庭合力作用

有人称学校与家庭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中的作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轮、双翼缺一不可,不平衡不行。这对单亲家庭学生来说,“两轮、双翼”更不可缺少。苏霍姆林斯基早有预见,他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推动学生家长与教师彼此的支持与互助,这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4)单亲家庭的一个家长要担负起普通家庭父母两人的教育责任,优化家教环境

孩子的智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方法等因素直接相关;父母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与品德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改变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父母素质,在当今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应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关心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格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5)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抱着积极的心态,找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加强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的学习,遵守“理解、信任、热心、真诚、保密”的道德准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他们自立精神,让他们清楚知道,克服自身弱点,是自强、自立的基础,使他们能自觉自愿的在老师的严格管理和真挚关怀下成长进步,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肩负起保护、教育单亲孩子的重任,而能否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这些孩子要更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够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可以说良好的心理辅导员是单亲家庭学生的保健员。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设立帮助性活动及制度

家庭是社会这个大有机体的组成细胞。社会的安定繁荣必须有大多数细胞的良好运转和协同合作。改革开放的今天,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注,许多机构、部门、社区组织等社会团体都对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宣传等社会部门应该对青少年提供生活性、心理性、信息性以及发展性服务,开展献爱心、支援者活动,帮助单亲家庭减少心理伤害,扶助自信,、献出爱心,少年宫开展训练课程,帮助培养单亲青少年某些心理品质,向单亲父(母)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组织夏令营等活动,培养父(母)子间良好的亲子关系等。

总之,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探索教育子女方法、艺术才能使每一个单亲、无亲孩子拥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

(3)教育社会心理学

浅析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佳木斯市朝鲜族基础教育中心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分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1093名中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60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3人;共计103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40%。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组长:张建明

副组长:薛琴

成员:丁伟忠郭雪萍王雁吴文英王萍邢莉花李丹

三、课题实验目标

1、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2005年9月——2008年9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前均为准备工作)

(1)启动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 1

论、拟定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

(2)实施阶段(2006年1月——2008年1月)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3)总结、巩固阶段(2008年2月——2008年9月)

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32篇文章,用科学的理念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3、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一次是对全体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一次是对“结对”的帮辅对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教育行为(你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偶尔表扬、还是批评、较少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4、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100多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27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

5、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第一批结对同学及家长,于二OO六年正月十四日到学校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

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

悔。

6、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275次,家访165次,开展调查130次,写个案笔记632页。

7、该课题组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单亲子女的很多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因此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也是一个中心研究的议题。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先后派了四批8人次参加省、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培训,并邀请心理老师到校作心理健康讲座,课题组成员也给学生举办两次心理讲座,课题组成员还举行七节心理健康观摩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语信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和解答了学生的30多封来信,辅导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知心朋友。

8、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5篇,市一等奖1篇,区一等奖1篇,发表在市刊物上共3篇。

9、经费投入。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三年来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送成员参加省、市培训经费,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津贴补助,差旅费和结题出书等共投入11934元。

七、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

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吸毒、贩毒,母还卖淫,双双判劳改。她依靠7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帮辅老师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中学。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4、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同社会上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在外野宿,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他父亲杀掉。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5、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6、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念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校老师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共5篇,其中1篇获奖,有4篇论文发表在各类刊物上,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7、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贩毒、赌博、嫖娼、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顾

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两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27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10个,占37%,转变较大有3人占11.2%,转变不大(或反复大)有12人占44.4%,没有转变2人,占7.4%。

8、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实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的还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9、三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评比,其中第一次进行课题笔记评比,评出好的5个,较好3个,中等1个;第二次个案评比,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7

我国中医的精髓在于整体分析, 强调辨证论治。作为班主任, 要成功地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 也要秉承中医治病救人的观点, 做到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笔者通过研究, 要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应该从“望、闻、问、切”入手, 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 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 携手并进, 才能共创班级的发展。

一、望

望是指班主任在平时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学会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情绪的波动变化等,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状态, 判断学生的心情波动, 做到心中有数。当学生有出色表现时, 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时, 能及时加以干预和指导, 从而让学生能够及时走出心里的波动和阴影。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是内在素质和潜能的外显, 也是一个人的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班主任只有在准确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 从而运用相应的策略, 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学会望, 学会观察学生, 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做到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并养成一种习惯, 这样才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 当学生困惑时、当学生烦躁时、当学生欲言不发时教师都应及时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加以帮助。

二、闻

闻是指班主任要放下教师的架子, 真正地俯下身, 静下心来, 仔细聆听学生的心声, 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感受到老师给与他们的关注和关怀, 让他们能够信任班主任老师,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中国有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 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 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 但有了倾听, 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作为班主任老师, 还特别要注意在倾听时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 俯下的身子, 张开你的耳朵, 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对方, 让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与之产生共鸣, 能对其心领神会, 使其产生情感体验。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 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 各种手势来表示感情。有时, 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OK的手势、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 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此外, 当学生的行为使老师愤怒, 使老师感到伤心时, 老师要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 包括具体地说明自己生气地行为及其确切地后果, 以及后来老师有什么感受教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 没有强制的味道, 这样一来, 会建立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将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三、问

问是指班主任老师在通过“望”和“闻”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一些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基础上, 通过有艺术、有技巧地询问, 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在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 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 帮助学生走出心里的阴影, 治愈心理的创伤, 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 询问是一门语言艺术和技巧。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坚决相信, 学校里往往出现的很多不幸的冲突, 大多数根源就在于教师不善同学生们谈话。”因此, 班主任在与单亲家庭学生的交流的时候, 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感情, 尤其是当学生不听规劝, 甚至顶撞你时, 应竭力控制住自己, 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其次, 教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谈话时, 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事先想好谈话的目的和内容, 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 老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谈话时, 要注意谈话的时间和场合, 应尽量在课余时间, 并尽量避免在办公室或在人多的场合,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谈话时, 要循循善诱, 细心开导, 灵活多变, 启发学生自觉地接受批评, 切不可千篇一律。

四、切

切是指班主任在摸清了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心理活动的脉搏后, “对症下药”, 主动出击, 采取相应的措施, 治愈学生的心灵创伤, 走出家庭离异的阴影, 从阴暗走向阳光, 脱掉落后、失败的帽子, 与其他同学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携手并进, 共创班级的发展。

第一,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 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多一点集体的温暖, 在同学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积极走出心理的阴影。前苏联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人性的发展, 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 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班集体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因此,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 把全班同学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形成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风貌, 让单亲家庭学生感染到集体主义的精神, 感受班级的温暖和力量, 引发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让他们不自觉地加入到班级的建设中来, 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积极向先进靠拢。

第二, 加强和科任教师的协作, 共同搞好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各科任老师, 让科任老师也在学生“病愈”过程中, 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 达成共识, 做到相互支持、互助配合, 避免“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其次,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处理单亲家庭的学生的问题上, 要一个鼻孔出气, 统一认识, 统一口径。不管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后, 老师都要时时刻刻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 提醒单亲家庭的学生, 让他们得到老师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从而配合老师, 改正缺点, 积极向上。此外, 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了解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各科任老师的课堂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及时反馈, 不让问题滞留过夜, 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更正。

第三, 密切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联系, 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共同完成单亲家庭的学生“疗伤”工作。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时, 班主任在学生进校时, 首先就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即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 留下学生家庭的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等, 便于必要时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其次, 可以制定一本“家校联系本”, 可以在每周结束或必要时, 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登记在本子上, 要求学生拿回家让家长过目并签署意见或建议, 以便及时形成家、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另外, 班主任还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 要善于避免和化解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和思想, 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

第四, 在班级加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前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特征表现的分析中, 我们不难看出,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不论从心智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某些偏差或缺陷。因此,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有助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健康成长。做好这个工作, 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 首先班主任要让所有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让学生自己去衡量和比较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做得不足或不够的地方,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与心理健康标准的差距。第二, 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应用心理保健的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获得心理平衡。第三,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应该邀请专业人士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辅导, 根据其比较喜欢、关注的内容进行专业分析,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第四, 班主任要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进行指导训练, 利用心理咨询技能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 促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发生变化, 从而使其增强自信, 更好地适应环境, 发展自我, 增进心理健康, 从而走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的阴影。

摘要:随着我国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 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 如何搞好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成为职业学校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要搞好班级建设, 搞好单亲家学生的教育, 首先要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单亲家庭的成因、单亲家庭学生的类型及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的放矢, 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 “对症下药”, 治愈单亲家庭带给学生的心灵创伤, 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 携手并进, 才能共创班级的发展。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健康,望,闻,问,切

参考文献

[1]潘允康, 柳明, 《当代中国家庭大变动》,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8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教育方式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流。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雅的现象——离婚,农村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根据多年我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观察和接触,我就粗浅地谈谈此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方式。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孩子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心灵发生了扭曲,心情变得烦躁,逆反心理特别强。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学生的在校表现为:上课不听讲,不善言谈,下课要么捣乱,要么和学生打架,屡教不改。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2)自卑狭隘。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我班有一个女生名叫王某同学,学习比较刻苦,但是她既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要做家务事。上课时,她好像很疲惫,打不起精神。下课后别的女生也不和她玩,慢慢地,她变得自卑,脸上少了昔日的欢笑。

(3)心理偏位。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亲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了。于是孩子学会了撒谎,打架,偷东西等。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如王某同学,原来在文成小学读书,他是全校出了名的“刺儿头”,四年级时转到了我所在的农村小学。转来一周后,他就成了我们班乃至全校的“名人”,没有他不敢干的事。经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等,无恶不作。

(4)厌学严重。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如徐磊同学,他妈在的时候,学习上也算积极上进。他爸妈离婚后,在学校的表现一天不如一天,懒得要命,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写,讲道理说好话也不听,由中上的学生变成了差生。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1)家长专制。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农村家庭尤为明显,由于大人文化素质低下,考虑问题很片面,多数以家长的意见为主,成了典型的专制式家庭。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不管对错都要服从。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霸道的性格。

(2)放任自流。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在校表現是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家庭的残缺导致学生心灵受损,家长为了弥补学生精神上的缺憾,对孩子放任自流。学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事实上却害了孩子,误认为一切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为自己服务。

(3)溺爱娇惯。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成长出现了片面性。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极大,自高自大,无视他人的存在,只想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三、农村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1)农村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孩子不知道父母为啥离婚,但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这些不属于自己想的问题。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自信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

(2)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3)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及策略 篇9

随着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多元化,夫妻离异现象日趋增多;学校中单亲子女也随之逐年增多。这无疑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让这些学生走出生活的阴影、迎着阳光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内向、忧郁、离群和成绩不理想现象,也就是说,他们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上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善治水者,要识水性;善教者,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是否懂得学生的心理乃教育工作的收效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大

单亲学生多数不大爱说话,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孩子甚至行为怪异,如果受到不健康的影响,容易步入歧途,甚至导致犯罪。

家庭破裂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多么沉重的打击,遭受了这样的暴雨狂风,生活的路他们究竟怎么走?他们渴望关爱、渴望融入集体。我作为班主任,与班里的单亲孩子交朋友、交心、资助他们,以真诚和友谊为基点,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

二、给学生松开心理的“结”

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让别人知道,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自尊,因而不能让他们在公共场合受窘。我找班里单亲学生了解情况、谈心,以及送给他们学习用品都是在避开其他同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毕业其他同学都不知道班里还有单亲家庭子女,这使他们觉得老师很值得信赖,很尊重他们。

三、爱心滋润单亲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几乎不主动与老师接触,经常是能躲就躲,老师找他们谈话,也是迫不得已一问一答,不问则不吭声、冷场。遇到难题,宁可不会,也不愿意去请教老师;碰到困难,宁可忍着,也不敢找老师帮助。

我知道单亲孩子十分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心理开导,为此,我经常找他们单独谈话,态度和蔼,嘘寒问暖,像家长似的,还经常摸摸孩子的头,轻轻拍拍孩子的肩,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爱心。

四、耐心辅导,提高学习成绩

单亲孩子心情是痛苦和迷惘的。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手段,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走出自我,融入集体,从而确保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逐步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充满憧憬。

我经常给他们讲不幸的生活遭遇,会造就出非凡的人才,世界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是屡遭磨难的。如贝多芬耳朵聋了,但没有阻止他创作出世间最动听、最美妙的乐曲;柴可夫斯基自己生活十分悲惨,却创作出不朽的《天鹅湖》和《悲怆交响曲》;托尔斯泰一生经历曲折才写出旷世之作。我经常教育单亲孩子要像伟人那样在逆境中崛起,与命运之神顽强地抗争,努力学习,达到理想的彼岸。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上给他们单独辅导,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各方面就随之健康发展了。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篇10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询武汉都市学堂——

杨女士是一名单亲妈妈女儿今年8岁。孩子3岁时她和丈夫离了婚孩子一直由她抚养。爸爸很少来看女儿女儿也不说想爸爸的话。但是孩子跟奶奶的感情很好因为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他们离婚后杨女士和女儿仍然跟奶奶走的很近。今年8月份女儿放暑假的时候奶奶由于生病去世了杨女士带着女儿赶到的时候没有见上奶奶最后一面。杨女士在信中写道“我也很伤心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都从悲痛里走了出来但是我发现孩子最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总是打不起精神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问她有什么心事她说她想奶奶了说奶奶最疼她了为什么疼她的人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话让我很揪心但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导她。您能帮帮我吗”

单亲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更敏感多疑。

“通过家长的来信我感觉这个孩子的情绪肯定有问题。”郑州飞扬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刘林对记者说“但是由于她的年龄小还没有到心理形成障碍的地步。”孩子越小越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爱的缺失比较严重。但是小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她是感性的。比如她看到别的同学都是爸爸妈妈来接而她只有妈妈有的同学会拿着爸爸买的礼物向同学炫耀“这是我爸爸出差给我买的玩具”这些事情就算老师再回避再注意但孩子的眼睛是亮的她会比较因为小孩子都是模仿性的她会觉得我少了爸爸跟别人不一样。这些都会带给孩子内心一种震荡而且这种震荡不是短期的是时时发生的。这是孩子爱的缺失缺失多了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她觉得自己是孤独的是不被人喜欢的被人忘记的。

父母离婚往往会让孩子的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干扰如果没有一个持续的调整的话她的性格会形成问题然后就是心理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形成上都会受影响。

从信中可以看到杨女士为了孩子全身心付出但是家长的劲儿使在哪儿孩子的内心需求又是什么她可能不太懂。尤其孩子现在是学龄期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学业她在信中也承认“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一般的离异家庭都会这样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另一半孩子就是我的唯一望子成龙的意念更强。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在班里的位置但往往是在这个时候问题发生了。

孩子对周围爱的认知需要大人引领。

刘林说“如果孩子跟小朋友玩儿得很好非常快乐她可能也不会说出疼她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话。”

当然也许老师同学对她都挺好但是她不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她是以大人的认知来确定自己的认知。这是低龄孩子的一个特点孩子的自我评价是很低的。所以同学对她很好她不觉得需要我们大人的引领。“你看同学们多关心你呀”“你看她借给你橡皮其实她也需要用的”。家长如果不去引领孩子认识这是同学对你的爱的话孩子会认为这有什么可能老师也很关心孩子知道孩子是单亲家庭但是孩子并不懂。

杨女士的失误在于

一、没有引领孩子多享受爱。

二、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儿的环境快乐的环境妈妈可以带女儿和同事的孩子、亲戚家的孩子或是周末跟社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

三、由于婚姻的失败转加到对孩子的高期望上而对孩子心理感受体察的少。

在奶奶去世的问题上是杨女士最后一个误区。也是孩子情绪低落的导火索其实她的这些情绪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表现出来。大人有治疗心理创伤的能力而孩子没有。妈妈应该对孩子说那天咱们没有赶到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比如参加辅导班奶奶要是知道了不会怪你的只能说你是好孩子。可以让孩子对着奶奶的遗像或照片把这些话说出来。过后再对孩子说奶奶在天是有灵的她希望你快乐你快乐了奶奶一定很高兴。这样可以将孩子心中的遗憾做一个弥补。

孩子需求是什么是妈妈有时间多陪她玩儿听她在学校的感受和她一起分享小笑话的快乐这样可以把孩子对爱的缺失和没有安全感降到最低。

一、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毕竟才二年级。要跟孩子一起玩儿哪怕孩子玩儿的是你认为很幼稚的游戏也要玩儿家长要把自己“小化”。只要她开心就好。

二、要引导孩子感受周围的人给予她的关爱。

三、要为孩子创造同伙伴交往的条件。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她玩儿得开心。

四、要跟孩子多聊天听听她的心里话可能妈妈也很不容易又要赚钱又要养孩子很辛苦但是不管多辛苦每天都要抽出半个小时跟孩子共享欢乐时光这样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孩子心里不高兴呀或是同学说的哪句话、提到的一个家庭幸福的场景刺激了孩子家长都可以捕捉到及时把这个扣给孩子解开。

五、妈妈应该经常跟老师联系及早发现问题。

上一篇:专升本推荐下一篇:人事助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