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结尾写法(推荐5篇)
相对于开头和主体部分, 很多考生对结尾重视不够, 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写, “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 一篇文章的结尾, 虽然所占篇幅不长, 但其作用却无法替代, 成功的结尾当像撞击铜钟一样, 清音袅袅, 悠然不尽, 耐人寻味。反之, 如果结尾拖沓松散, 大话、空话连篇, 必然是败笔, 势必影响整篇文章的气势。
结尾内容的五个方面
申论文章的结尾, 主要涉及总结论点、指出困难、强调意义、描绘蓝图及升华主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考生根据申论给定资料, 立足申论文章内容, 结合自己实际体验, 可选择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内容来安排结尾。
总结论点, 即对前文的总结, 具体可以分为总结分论点法和深化分论点法两种。总结分论点法是再次强调分论点, 突出其重要性。比如, 分论点总结法:“破解农民工权益保障难题, 必须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 必须要完善各项制度, 必须要规范用人单位:只有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 才能真正保障农民工权益。”
深化分论点法是对前文的分论点进一步深化, 从更深的层次来阐述, 比如:“破解农民工权益保障难题, 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是前提, 完善各项制度是保障, 规范用人单位行为是关键。只有努力建立起农民工自身、用人单位、政府保障部门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 才能为农民工权益撑起一把保护伞。”
指出困难, 即对实际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难题进行阐述。考生如果能够结合现实, 指出面临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难点, 体现出一定的预见性和理性的思考能力。例如, 关于养老模式转变的文章, 结尾可以指出传统观念转变这个困难:“从现实来看,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 必将转变为以养老机构为主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但实现这种转变, 必须要实现传统观念的转变。社会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观念才能顺利建立这一养老模式, 即老人是否进入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不是衡量子女是否孝顺的标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这个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强调意义, 即强调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的意义, 或者强调认识该问题的重要性。因此, 文章结尾, 重申意义, 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前文分析了如何打造城市绿色生活, 结尾可以重申打造绿色城市的意义:“践行‘低碳’理念, 打造城市绿色生活, 是我们每个市民的心愿。打造城市绿色生活, 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健康;打造城市绿色生活, 让我们城市更加环保;打造城市绿色生活, 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描绘蓝图, 即对未来的憧憬, 对于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充满信心, 描述未来蓝图, 给人以鼓舞的力量。例如:“就业的确难, 但令我们乐观的是,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行行可建功, 处处能立业’的观念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够转换思维, 改变观念, 就业之路必将宽广,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尽情地挥洒热情, 发挥自己的价值, 我们的职业理想也一定会飞得更加高远。”
升华主题, 即将主题上升到时政的高度, 充分体现申论文章经世济民这个特征。申论文章一般是针对特定的社会问题和现象, 将主题上升到时政理论高度, 使文章具有更高的视野。例如:“柔性执法体现政府部门践行文明执法的坚定决心, 彰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柔性执法在实践中增进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筑牢党和政府的执政根基, 有利于培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柔性执法能够在营造美化城市面貌的同时,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四种修辞方法
申论文章整体风格讲求沉稳、庄重, 很多考生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了很多误区, 认为遣词造句必须要中规中矩, 也很少采用各类修辞手法。其实, 申论文章如果要富有感染力, 增加灵性, 必须要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一是引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通过引用能够在形式上有所突破, 也使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 可以引用领导讲话、经典诗句等, 增加论证的力度。例如:“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 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好每一个学生’, 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国家对随迁子女的庄严承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
其次, 可引用具体事例。具体事例能够增强感染力, 增加现实感, 容易引起共鸣。例如:“控制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十分艰巨, 纵然是困难重重, 我们还记得, 2003年的SARS没有击溃我们的勇气;2008年的地震没有震倒我们的信念, 面对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 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念, 切实把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物价, 让CPI理性回归, 让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第三, 引用实际数据。数据能够增加论证的真实性, 体现考生对社会的洞察。例如:“社保乃民生之依, 如何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关系到5800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更关系到2.5亿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更关系到8000万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建立长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让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多的温暖, 责任艰巨, 意义重大。”
二是比较。
申论文章常用的比较法包括对比和类比两种方法。对比是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不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 引出观点;类比是通过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共同点, 从而得出结论, 引出观点。对比和类比论证方法逻辑严密, 说服力强。
对比举例:“秦朝末年, 朝纲紊乱, 奸臣当道, 民众举义大泽乡, 最终推翻秦政;盛唐时期, 政治清明, 任人唯贤, 人民安居乐业, 社稷长治久安。自古以来, 治国之根本在于治吏, 选拔优秀的官吏是治理好国家的前提。因此, 只有坚持唯才是举的理念,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才能为国家选出真正的好干部。”
类比举例:“商鞅变法, 举治国之良策, 以开创秦朝之盛世;戊戌变法, 借西方之先举, 以迈出现代之步伐;明治维新, 学西方之技法, 乃助推日本的强大。纵观古今中外, 敢于开拓创新者, 其必成大业。所以, 如果要发展地方经济, 必须转变思想, 敢于突破才能搞活经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是比喻。
恰当的比喻能够增加文章的韵味。申论文章所谈论的问题大多是社会问题和现象, 主题较为严肃, 如果考生能适当运用比喻, 能够增加文章的灵性, 也能给考官增加几分愉悦。例如:“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不能成于朝夕, 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必须要形成社会合力, 稳步推进。其中, 政府是风帆, 引导文化的方向;社会是船身, 在风帆的引导下, 奋力航行;群众是水手, 奋勇拼搏, 这艘满载城市文化事业之船, 才能乘风破浪, 城市文化建设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四是排比。
工作计划结尾范文四
工会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会工作的实践。其次是适应公司的改革发展,注重提高各级工会干部的三个能力:即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参谋能力、解疑排难能力。
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工会始终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每一项工作与公司党政中心工作的部署结合起来,当好党政的参谋与助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认清形势,振奋精神,为公司新一年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 工作总结前言怎么写
★ 工作总结前言佳句
★ 年度工作总结写法
★ 范文前言
★ 前言格式范文
★ 审计报告写法与参考
★ 年终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结尾范文
★ 工作总结结尾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作文的结尾呢?以下总结了十二种常见的作文结尾写法,学生们可参考。
一、自然收束 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 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 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 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 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 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 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 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 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 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 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考研英语道歉信,开头和结尾怎么写?且看下文,把下面的都记住了,并灵活运用,考研英语若考到道歉信,至少会得一半的分数。
1. Opening of an apology letter(道歉信开头)
1) I am writing to apologize for …
我写信的目的是就……向你道歉。
2) I am terribly sorry, but…
我非常抱歉,但是……
3) Thank you for …, but I am sorry to say that…
谢谢您……但是我很遗憾地说……
4) 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I am unable to do…
很遗憾地通知您我不能……
2. End of an apology letter (道歉信结尾)
1) I hope you can accept my apologies. Please allow me to say sorry again. 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歉意,并允许我再一次道歉。
2) Once again, I am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对于所引起的不便,我再一次表示歉意。
3) I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you could tell me if there is any way that I can make up for it. 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弥补这件事,请告诉我,我将不胜感激。
4) I do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you. 对于这件事给您带来的不便,我非常抱歉。
5) I hope you can pardon me for this matter again. 我希望在这件事情上你能再次原谅我。
6) I am sorry for causing you inconvenience. 很抱歉给您带来的不便。
7) To be frank, I completely forgot about it until it was too late, I am very ashamed of myself, and hope you will forgive me. 说实话,我完全忘了那件事。为此我感到羞愧,敬请原谅。
8) Would you please excuse my neglect in returning your book? 我忘了还书给你,你能原谅我吗?
9) I trust you will overlook my mistake, which I terribly regret. 对于我所犯下的错误,我深表遗憾,希望你不记前嫌。
10) I sincerely hop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think in my position and accept my apology. 我真诚地希望你能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并接受我的`道歉。
11) I am terribly sorry that I had to cancel our appointment yesterday. 昨天取消了约会,我非常抱歉。
12) I am very sorry indeed to have to refuse your request as the thing is quite beyond my power to do. 非常抱歉不得不拒绝你的要求,因为有些事情是我力所不及的。
13) I am awfully/terribly sorry for what I have done. 对于我所做的一切,我非常抱歉。
14) I feel very guilty for what I have done to you. 对于我对您所做的一切,我感到十分内疚。
15) I am afraid what I have done has caused many inconveniences to you. 对于我的所作所为给您带来的不便,我感到诚惶诚恐。
16) Please accept my most cordial and humblest apologies for…once more. 请接受对于……我再一次最诚挚和谦卑的道歉。
17) I will try my utmost not to make such a stupid mistake again. 我将竭尽全力避免类似这种愚蠢的错误再一次发生。
【编者按】
申论最后一题的大作文写作在考试中占得比重特别大,但如何起标题、如何动笔、如何结尾、如何行文布局、如何总结原因提出措施等,都困扰着大多数志同道合的考友,也是很多人申论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力邀中政申论资深阅卷专家针对考生的作答进行精心点评,从标题、结尾、结构、措施等角度阐述申论大作文的作答技巧。
【试题】
2012年国考真题(地市级)点击查看原题
第5题:“给定资料5”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中政申论批改范文】
为安全问题开方抓药
批改得分:25分(总分40分)
(标题问题:既然是“为安全问题开方抓药”,那么试问考生“解药”是什么?所以标题非常的抽象,并且单从安全问题进行立论是不全面的,未能够抓住文章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在拟题的时候,则应该要从“社会安全”的角度进行拟题,并且将“人防”和“技防”融入到标题当中去。建议能够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这样更加合理。)
当下,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城市中存在的诸如高楼火灾、市民出行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无不体现了现代化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一段非常的啰嗦,并且第一句话“当下,安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显得非常的突兀,而且明显的可以看出考生本想把题目中提到的“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融入到内容中去,但是多读几遍之后,会显得非常的别扭,总结问题部分要干净利落,考生完全可以直接去掉第一句话,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句话进行切入,并且提及“城市的脆弱性”,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对“城市的脆弱性”进行具体的阐述,最后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而不是考生所提到的“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生活中的灾难,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句话对于整篇文章根本没有点题的效果,中心论点要直接,不要藏着掖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解决安全问题刻不容缓。对此,在倡导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技防”为重点,“人防”为核心,同时加强政府部门对于安全问题的监管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段话原本就可以在第一段进行简要提出中心论点就可以了的,这是属于结构不严谨的问题,所以建议整合到第一段中去。另外,整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不完整的,请问考生,分析问题的部分在哪里?既然提到了城市发展中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意义在哪些方面,所以即使考生把这篇文章作为策论文进行写作,也不应该缺少分析问题的部分。)
首先,要以“技防”为重点。增添高科技含量的防灾设施和装备,实行全程监控,提高运行安全系数。对防灾设施进行日常的保养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整治,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一些技术条件允许的,如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以“人防”为核心。对全社会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防灾设施的熟练操作,使社会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知识,能够在碰到安全事故时熟练操作简单的防灾设施。平时定期举行演习,使这些知识能够真正的转变成实际的能力。转变群众的安全理念,树立生命第一和自救优于互救的理念,培养忧患意识,使人们在灾难发生时能积极应对,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最后,政府要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对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工程建设进行监督,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作业。定期对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减轻相应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失。(措施本身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请问考生,“重点”和“核心”你是如何区分的呢?这样的表述是非常不严谨的,在论述的时候,觉得会存在争议的话,就不要使用这样的表述方式,这里,不管是“技防”也好,“人防”也好,都应该要兼顾。从“技防”部分的措施来看,考生只是简单的将材料中所提到的一些措施拼凑起来,没有注意行文内容之间的衔接,这在申论写作中是犯了大忌讳,这会被人为“简单拼凑材料”以及“行文内容不严谨”;对于第二点和第三点措施,问问考生,“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难道不是从“人防”的角度去论述的么?所以在提出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措施内容的属性,切忌盲目去提措施。并且措施内容上,完全可以结合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等方面的内容提出实质性的措施。)
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以“人防”为主,“技防”为辅,两者相互配合协调,并辅以政府的监督,使人们形成“天变不足畏”的思想,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将促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最后一句话完全是啰嗦,直接阐述“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也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形成,不需要再形成。)
【考生说】
我是准备参加2014年的省考,第一次自己认真动笔写申论大作文,存在很多的不足,谢谢中政的老师给我进行了指正,收获很大。我发现申论只有自己动笔写了,才能发现不足之处,再加上能有专业的批改,仔细琢磨老师的评语,才能分析出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以前对申论真是无从下笔,现在很有方向和信心了,再次表示感谢!
【写作攻略】
一、最实用的拟题方式 1.表明观点式。
A、直接表明文章的观点。如:“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立足科技创新”;“打击三俗文化应齐抓共管”。B、采取前后复合式。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促进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建立健全文化发展体制 有效抵制三俗文化(此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标题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表明举措/方法,后半部分突出结果/结论。)2.正副说明式。
如:扬清风正气 塑亲民器宇---谈领导者的政绩观和发展观!3.化用式。
化用名人名言、俗语、古诗词等等。
如针对“领导人的权责”这一主题的写作,我们可将标题拟定为:“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化用《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化用式和正副式结合起来,“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谈领导人的权责观”。
二、提出对策的最佳原则与方法 1.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
2.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3.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4.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5.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6.提出措施时,我们必须立足问题,一脉相承,从哪些方面提出措施,这一方面就一定存在问题。
7.结合具体的议题、问题进行演绎性的分析说明。
三、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 “三农问题”,联系 “中央一号文件”,联系全面小康社会。
2.举例论证。中政申论专家特意点出此方法的两大关键:第一,注意提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塑造典型,一击必中。
3.因果论证,有意识地注重将原因分析与下文提出的要求对应起来,增强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对应性。
4.对比论证。一种是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另一种是横向对比,即中外对比。5.引证。除了转承、总结中,不要轻易去套用诗词、俗语,如引用,则要注意准确、得当。
四、最应该避免的问题 1.中心思想应该一以贯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2.在论证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隔衣挠痒。作为行政人员,指出问题一定要一语中的,坚决、中肯、直接、客观,也是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能力。
3.阐述措施时避免张冠李戴。在阐述具体的措施时,最好能明确相关措施的主体,如立法是什么机关。
五、最经典的结尾方式
1.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2.深化主题。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3.提出建议,满怀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4.引用名言,强化主题,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5.借意抒情。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6.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时间紧张,可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举一反三】
相信大家经过上述的学习,对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技巧有了较深入的掌握,“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中政申论阅卷专家精选下列三个高质量习题,帮助大家进行拓展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1.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40分)
查看试题材料
2.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工作,事关人民生命安全、政府的形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完善。请你参考给定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关于“优化建筑行业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文章。要求:层次鲜明,逻辑严谨,论述有理,字数1000-1200。(40分)查看试题材料
【申论文章结尾写法】推荐阅读:
申论文章写作07-17
申论文章赏析12-26
省考申论文章06-12
申论经典优秀文章点评!03-24
如何写好申论文章03-07
申论公文写法12-30
文章题目、开头和结尾01-06
SEO原创文章的写法技巧10-03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文章、开头、结尾03-07
申论写作技巧:申论写作语言的特点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