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1

门实行垂直管理以来,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市工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工商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尽快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全面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知识型高素质工商管理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我市工商队伍现状及特点

公务员是我市工商队伍的主力军。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局共有2866名公务员。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本科学历占15;大专学历占56;中专高中学历占28;30岁以下占13;31岁至35岁占22;36岁至40岁占24;41岁至45岁占20;45岁至50岁占16;51岁以上占5。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占公务员队伍的29.4。

队伍整体结构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整体文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队伍的年龄结构有老化倾向,尤其是处级干部年龄偏大,其中46岁至50岁处级公务员占39%,51岁至55岁处级公务员占25%,领导干部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年轻力量有待加强。

二、近年加强我市工商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进人门槛,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针对我市工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1999年实行垂直管理之后,我局提高“进人门槛”,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要求新进的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干部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2002年,为争夺人才,我局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选人方式,主动到全国有关重点院校选拔优秀人才,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1999至2002年,我局共录用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184人,其中2002年一年就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高校录用大学生106名。这些同志大部分都充实到基层第一线,大大改善了基层队伍的年龄、学历及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工商队伍的文化素质。

(二)拓宽干部出口,大刀阔斧改善结构。针对我局干部队伍年龄趋于老化、学历层次不高的状况,我局致力于在拓宽干部出口上做文章。除坚决落实干部辞职、辞退制度等制度外,还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自动退职、自谋职业,并在政策范围内对学历低、年龄大的干部,分流至事业单位或工勤岗位。2001年机构改革期间,除法定退休、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外,还采取自动退职、自谋职业以及分流到事业单位、工勤岗位等办法,对人员进行妥善分流安置。机构改革期间,共分流干部775人,其中81名公务员分流到事业单位,92名公务员分流到工勤岗位。空出了大量编制,为后来大规模补充高学历知识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教育培训,稳步推进素质工程。培养人才是获得人才最根本的办法。近几年,我局加大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分批举行了处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科所长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并对全体干部进行WTO、自动化办公等现代科技知识的轮训。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干部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科学规范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以来,我局根据队伍现状和形势的发展,陆续建立健全了干部录用、考察任免、编制管理、职位管理、外事管理等20多项干部管理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使队伍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五)调整职数设置,确保比例结构优化。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对全局科以下非领导职数进行了重新设置。调整后,全局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增加了152、9;科员、办事员职位设置比例分别减少了54、73,为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三、目前我市工商队伍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队伍结构存在薄弱环节。

1、学历层次偏低,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市工商队伍中,仍有1338人(含取得大专证书者)未达到大专学历,占总人数的39%,这部分人员主要分布在基层工商所,造成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主要原因一是1999年垂直管理前,各区工商局隶属各区政府,进人标准不一,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当时的市管员因体制转变整体划转,或从以工代干的市场管理员转为聘用干部的高中以下学历人员;二是垂直管理前,各分局引进人才主要从省工商学校和民族学院选拔,省工商学校培养的学生以中专为主,且进人数量不多;三是相当一部分在职人员是

通过函授或电大等业余培训取得学历文凭的,未通过系统脱产培训,在文化素质的提高上打了折扣。

2、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局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中,主要的专业是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英语、计算机,其余如经济、金融、社会科学、财会、审计、电子商务及现代管理等专业比较缺乏。知识结构单一,尤其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中

有较大一部分人员满足于应付本职日常工作,对一些突发或综合性强的工作任务缺乏综合能力。

3、队伍趋于老化,年轻力量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长期以来,只进不出、只上不下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普遍地存在。队伍缺乏流动,新陈代谢缓慢。2001年机构改革后,我局虽加大力度拓宽干部出口,但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还是趋于老化。目前我局35岁以下公务员仅占公务员队伍的35%,处级干部更是主要分布在46岁以上年龄段,占处级干部总人数的64。年轻力量相对缺乏。

(二)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干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前提。近年来,我局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建立完善了处级干部、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及干部考察、考核等制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干部录用制度、考察预告制度、任前廉正鉴定制度、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以及不称职干部谈话制度、戒勉制度等制度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近几年我局逐步推行竞争上岗制、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等一系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但在一般干部队伍中仍缺乏有效的激励方法。部分年龄在40岁左右、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同志,在机构改革后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人浮于事,效率不高。有些单位出现了一方面人满为患,一方面人才紧缺,队伍内部忙闲不均的现象,对队伍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干部交流力度不够。

干部轮岗交流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队伍的精神面貌,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局处级干部交流轮岗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对科以下干部的交流轮岗尚落实不够。各单位往往只对工作不出色的干部进行轮岗,对工作积极主动做出成绩的人员,出于工作的考虑不舍得交流。局机关和基层队伍的交流及基层各分局之间的干部交流未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干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长期以来,干部监督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谈话诫勉、回复函询、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专项督查等。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办法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出现形式单一,程序上不够严格等不足。二是有的监督办法侧重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而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和警示相对较为薄弱。三是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四是部分干部对监督工作认识不足,或思想上有顾虑,不敢监督,或认为是组织、纪检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加强新时期工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广开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事业之本,发展之基。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针对我局人才匮乏的状况,利用加入WTO后的保护期,制定和实施红盾人才计划,从2002年起,用3到5年时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编制范围内,引进300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法律、经济、计算机技术、信息管理、外语、国际商务、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二)突出创新,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随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基层工作层次不断提高,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十分迫切。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改善领导干部知识结构,尤其要加强领导班子创新思维的培训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二是规范考核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把干部考核和干部任用结合起来,对组织考核认定“不称职”的,予免去现有职务;对“基本称职”的,实行戒勉谈话和黄牌警告,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改正。三是要动态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以消除惰性,提高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大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拿得起”,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队伍。

(三)稳步推进,加强队伍教育培训。

1、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利用政治学习制度和其他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公仆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克服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思想。广泛开展严格执法教育整顿活动,树立依法行政、法律至上的观念,把坚持依法办事、文明优质服务作为提高整个队伍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2、加强知识更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克服“以干代学”思想,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素质培养。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业务领域,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阶段对所有公务员进行WTO有关规则培训,并逐步将WTO业务知识列入执法资格考试范畴。有计划地对公务员队伍实行英语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逐步要求每个公务员做到“四懂”,即懂一门外语、懂计算机应用、懂本岗位法律法规,懂本业务领域国内外发展态势。使工商干部队伍逐步由工作型、经验型向知识型、工作型、专家型相结合的结构转变。

3、鼓励在职自学,加大学历教育力度。针对目前干部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文化知识不够扎实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广大干部职工采用多种形式在职自学,提高队伍学历水平及综合素质。

(四)深化改革,加强队伍制度建设。

1、适应形势,不断完善具体制度。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必须走制度化的路子。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需要,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以行风评议和贯彻实施《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办事、服务、承诺、过错追究及有效投诉认定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层级负责制;完善层级量化考核制,以日常考核和考核相结合,达到用机制和制度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的目的。

2、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用人机制。一是推行竞争上岗制。在落实处级干部及科所长竞争上岗制、任职试用期制、任期制的基础上,推行科以下非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制,把干部领导职务逐步从委任制向竞岗聘任制过渡。二是逐步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有关制度。三是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在落实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基础上,本着“因人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科以下干部锻炼性交流及轮岗性交流制度。以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目标,逐步推行市局机关、分局机关、工商所之间的纵横向干部交流。通过交流锻炼,培养工商管理工作的“多面手”,优化人才配备,改善班子和队伍结构,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3、引入竞争,激发队伍内在活力。一是推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对科以下干部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制,用制度规范履行各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提高工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二是探索末位培训制、试岗制、待岗制。健全和完善简便、科学、操作性强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形成“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奋勇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行立功受奖制度。鼓励广大干部忠于职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拓展领域,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一是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并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预防性监督。在抓好谈话、回复、诫勉等项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推荐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干部任前监督制度、考察结果会审制度、领导干部违纪违规考评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二是狠抓干部监督制度和方法的落实。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及时地监督,逐步把离任审计与任前、届中审计相结合,把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廉正档案,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强化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建立投诉举报电话制度,在进行民主测评、座谈和个别谈话时,加入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内容。

(五)塑造工商文化,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一是加强道德建设。人无本,不能立;人无德,不能行。工商干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必须强化对干部道德行为的监督。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广州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对损害工商队伍形象的行为按照规定给予惩处,并进行警示性教育。

二是规范工作、服务礼仪。逐步修订《工商礼仪规范》,规范工商执法基本礼仪、窗口接待礼仪、公务和社会活动等工商礼仪。通过规范工商干部个体形象,展示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优化服务质量。

三是锻造团队精神。密切围绕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深化工商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倡导“有为、有位”和“理想、信念、干劲、成果”等文化理念,在全局干部队伍中确立“忠诚、公正、服务、效率”四种意识,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工商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让队伍的每一分子在工商文化氛围内得到陶冶,激发作为工商干部的荣誉感,激励队伍的创新意识、工作斗志和服务热情。让群众了解我们的文化,创建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2

1 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主要介绍下四个局属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概况

1.1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其门户网站和专利数据库两部分。专利数据库现有数据容量3733万条专利, 年访问量大概为1000人次。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数据库系统管理采用专人管理, 运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安图特科技有限公司定期进行巡检。

1.2 创新谷管理中心

创新谷管理中心目前有一门户网站正在建设中, 由省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建设。

1.3 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和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市场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是其门户网站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主要负责发布新闻稿件和收集到的科技成果及大型仪器共享的申报管理工作, 同时转发其他网站与科技工作有关的信息。

1.4 科技信息研究所

信息所目前负责着包括济南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济南科技信息网在内的多个网站系统和多个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和维护。其中, 2010年由局机关组织领导、信息所具体负责建设完成的济南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当时济南市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和需求, 整合了原有的科技计划申报系统等7个业务系统, 新建了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管理系统等17个业务系统, 增加和扩充了面向企业的对外服务,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使济南市科技局系统的信息资源更加体系化。

目前信息所负责的各个系统都搬迁到省科学院云计算平台。

2 当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科技局及局属单位网络信息化系统包括多个门户网站和业务系统, 由于建设之初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协调, 造成了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各自为战重复投入。每个单位都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在软硬件投入上出现重复投入、重复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

(2) 各个系统相互隔离无法协同为公众、企业提供全面服务。各自为战建立的系统, 无论是网络还是软件都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 无法形成有效的合作,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3) 技术力量层次不齐。由于各单位对技术力量投入的不同, 造成各单位之间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出现差异, 有些单位虽然通过托管解决了硬件环境的问题, 但出现问题以后还是需要靠自身技术力量解决, 一旦结局不好不仅自身工作无法完成, 还会影响科技局系统整体形象。

(4) 由于系统的分散造成了安全标准的不统一, 尤其是有些系统数据库版本较低, 程序代码也有漏洞和后门被不断频频攻击, 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 由于每个单位管理方式和计划不同, 某些网站内容已久未更新, 基本成为“睡眠网站”。

(6) 系统软件需要升级换代, 即将无法满足业务系统对资源和安全的需求。

3 浅谈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 根据目前科技局和局属各单位的情况, 建议在此基础上打造济南市“科技云”, 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济南市科技局信息化平台的规划和整合, 解决以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支撑科技局业务工作的目的。

传统信息系统建设方式和云计算方式的对比

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以各业务部门单独运维或单位信息中心托管两种方式为主, 以物理服务器为载体, 有如下几个特点:

对于物理资源的需求是线性增长的。用户的业务灵活变化, 需求无法预估, 随着业务的开展, 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 导致增加一个应用系统就要新购至少一台服务器并配备相应软件。

独占式使用物理资源。有些业务系统 (如计划申报系统) 仅在高峰时间段需要占用较多资源, 在平时就很少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用户缺乏系统管理能力。业务系统繁多且难以管理, 没有专门的系统运维费用, 一般各部门独立运维或者托管在信息中心, 软硬件购置和维护都由用户自己来进行。

资源投入有限。业务系统对计算、存储资源的需求量很大, 而用户对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设备的投入又比较有限。

云计算作为一种资源聚合的技术手段, 具有资源池化、按需租用、动态扩展、快速交付等特点, 它可以将地理上分散的IT资源逻辑地集中起来, 使用户通过互联网以租用服务的方式使用各类资源, 而这些资源对用户来讲都是透明的。对于济南市科技局来说, 以云计算方式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 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云计算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配置管理, 把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池, 并能按需扩展、随时可用, 使信息系统得到更快速的部署和使用, 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本地共享。从而消除IT资源独立分散造成的资源紧张、资源闲置、资源浪费, 避免了系统重复建设、系统平台难以无缝对接的问题, 使IT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降低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投入。云计算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等技术, 解放了硬件配置对计算能力的限制。用户只要按需租用看似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资源, 不必再考虑硬件设备的工作能力, 更不用关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日常维护等事宜, 对硬件设备等的投入大大减少。

提供统一的运维管理。云计算在技术上采用多级防火墙、虚机网络、灾备等安全设计, 服务上具备规范的安全制度, 用户既不用担心自己的存储设备损坏导致数据消失, 也不用担心病毒木马入侵将数据破坏或窃取等。安全工作交由托管单位来管理, 用户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服务, 增加了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

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利用云计算平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机制, 不仅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岛”, 促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持续完善, 整体升级信息化水平, 更有利于用户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促进信息化产业链条的和谐发展, 提升业务的创新能力。综合以上对比, 建议采用云计算方式建设科技云来满足济南市科技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科技云主要包括市科技局和各单位的门户网站, 以及提供对外服务的公共业务系统, 科技信息网作为中心主站点, 其他作为子站点, 主站与子站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相互独立是指各单位之间分工明确, 各自维护自己站点的栏目和内容更新, 同时作为主站的管理者市科技局, 可以将各单位好的内容引用或推荐到主站, 利用市科技局的有利地位予以宣传, 扩大影响;另一方面, 各局属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申请主站的相关资源配合自己的工作, 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科技业务集群主要包括市科技局机关各处室的主要业务系统、局属单位的相关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基于这些系统的查询统计和决策分析等功能。通过业务集群使整个科技局系统的日常工作可以通过内网系统基本完成, 一方面可以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对相关数据的保密要求, 符合相关部门对保密和安全工作的规定。

从长远发展来看, 通过集群化建设, 整合各类科技资源, 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优势, 取长补短, 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同时, 资源的优势互补, 还能够使科技局及局属各单位充分发挥自己工作上的特长, 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建设性建议。

总的来说, 科技局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 利用自身人才储备, 发挥人才优势, 积累科技资源, 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4 建设方式

建议依托第三方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IT资源, 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迁移。公共的云计算平台能够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丰富的IT资源、全面的运维保障和信息安全体系。用户只需要将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业务上去, 而无需要再去过多的考虑系统建设和运维方面的问题。另外, 用户只需要按照其使用的资源进行付费, 可以节省大量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维成本。

但是, 电子政务有别于普通的信息系统建设, 其中一些涉密信息系统不允许在互联网上运行。根据国家电子政务保密管理要求,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 两网之间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在电子政务建设中, 政务内网要严格按照涉密信息系统的要求建设和审批”。

因此, 基于公共的云平台进行政务系统建设有两种方式:

(1) 完全基于公共云平台的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根据国家保密要求, 在正确分析系统的涉密要求之后, 设计合理的部署架构。对于涉密系统, 需要在云平台开辟专门的区域, 架设专线接入政务内网或专网, 然后政府部门也通过专线接入云平台政务内网。对于门户网站等非涉密系统, 则可以直接运行于云平台接入互联网。

(2) 部分基于公共云平台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基于云平台与政府部门内部局域网进行政务系统建设, 即对于一些非涉密应用, 如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等等, 基于公共的云平台资源进行建设。对于涉密的政务系统, 基于政府部门的内部局域网进行建设。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数据接口或数据拷贝实现。

5 跟进的配套措施

5.1 管理制度

要系统运行正常, 除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严格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严格的管理是建立在严谨的制度基础上的,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必须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信息安全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责任分工制度。

5.2 人员管理

人员的管理在资源整合后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各单位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但是各自的技术人员仍然分在, 对人员的管理的原则重点是各司其职, 负责到人。首先要对各个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和安全的培训, 统一系统运行的相关安全和技术标准。其次, 建立通畅的联系渠道, 保证各系统由专人负责, 一方面机房人员要分工到人, 另一方面各个单位自己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常驻机房或者定期巡检自己的服务器, 同时保证通讯畅通, 确保各个单位的业务系统和网站的正常运转。

5.3 运维保障

运维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技术企业为科技系统的内网和外网提供运维支持, 根据内外网的环境和功能的不同, 对运维制度有不同的要求。

5.3.1 内网系统运维保障

内网系统由于是与外网物理隔离的, 所以运维保障的重点是系统的备份以及及时的恢复, 需要专业的技术公司为内网系统量身打造应用和数据的备份系统, 尽量使各系统实现在线热备, 不间断运行。

5.3.2 外网系统运维保障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村民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设计思路

唐山市村民中心的建设工作始于2006年,是在该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一部(标准化村部)两室(卫生室、综合活动室)三栏(宣传栏、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和文体活动广场等基本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科技、文化、娱乐以及参政议事需求为目标,以整合现有服务资源、逐步完善服务设施为抓手,为农民搭建起集教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信息、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按照唐山市委的总体规划,2006—2007年为示范阶段,首先在基础较好的文明生态村中开展试点建设;2008年为村民中心建设推进年,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建设2000个村民中心,达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0%;2009年,计划建设1500个村民中心,完成总数的90%以上;2010年,建设497个村民中心,实现全市覆盖。

1、建设内容。村民中心建设根据行政村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经济基础不同,实行因村制宜。原则上,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现有资源,不增加农民负担。

村民中心的基本设施包括室外、室内两个部分。室外部分要求有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文体活动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室内部分包括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各类活动室和必要设施,包括村委会办公室、计生服务室、卫生室、科技服务室、法律咨询室、信息服务室、图书室、村民议事室、新农民夜校或综合服务室以及农村超市或农资服务站等。

2、功能设计。要求村民中心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围绕村民生产生活,重点开展八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教育培训服务: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教育,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科技信息服务:以网络为基础,组织科技培训,提供农技服务,发布市场信息。三是生产服务: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四是流通服务:通过建立连锁“农家店”,服务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五是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六是卫生服务: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七是法律服务: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和信访服务。八是保障服务:为村民提供婚丧等服务,协办社会慈善事业,组织村民开展生产生活互助。

3、资金渠道。村集体承担投入的主体责任,不足部分通过部门帮扶、社会捐助、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等多种渠道补充,形成“村里出一点、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财政补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产权归属。村民中心的建设用地、房屋等产权归属村集体所有,运行及修缮等费用也由村集体承担。

5、管理模式。村民中心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管理。一是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村民中心主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兼管各种服务室的管理运行,兼职管理人员除按国家规定的村干部补助外,无额外补助。目前多数村民中心属于此种管理方式。二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管理村民中心。主要由村民中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或热心公益的年轻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村民中心的各项活动和服务场所的管理,有条件的村给予志愿者适当补助。目前这种管理模式正在探索之中。

(二)主要特点和成效

唐山市村民中心建设目前还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已建成村民中心1511个。从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立足村情,坚持分类指导。村民中心贯彻分类指导的建设方针,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中心建设主要依托本村现有资源,建设用地多为闲置土地或废弃坑塘,也有部分在村部旧址改建或扩建。对村里的各类公共场所和服务设施充分整合利用:能集中的场所,调整集中;能改造的设施,不再新建;能使用的器材,不再重复配置;对村里缺乏、村民需要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条件逐步加以完善。对基础薄弱村不要求一步到位,坚持一室多用,先开展服务,后完善提高。

2、基层为主,多渠道筹资。村集体作为建设筹资的主体,需要承担主要的建设、运行和修缮资金,资金和设施缺口通过帮扶单位和社会捐助予以解决,县乡政府则根据具体建设运行情况给予财政奖励。这种以基层为主的多元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基层参与中心建设和管理运行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唐山市还加强了对上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根据上级资金的投入方向调整扩展中心功能设置,把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农村基层阵地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相对分散的资金结合在了村民中心的建设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3、注重实效,加强中心规范管理。在管理体制方面,唐山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市一级建立了村民中心指导办公室,在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围绕村民中心建设和实施各项服务开展组织协调工作。各县(市)、区对应市级机构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乡镇一级依托镇农业办成立了专门服务中心,与村民中心直接对接。在建设标准方面,规定每个中心必须达到“有一个统一的标识、有一个章程、有一个活动阵地、有一套动态活动项目、有一套管理机制、有一名骨干、有一批志愿服务者、有一套保障自我运转机制”的“八个一”标准。在制度完善方面,有关部门着手拟定《村民中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村民中心专项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在各村民中心建立《村民中心章程》,健全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

4、着眼发展,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村民中心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改善中心的服务形象,提高中心的服务能力。二是通过组建农民协会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提高中心的有效需求。如丰润区沙流河镇在各村原有群众组织基础上成立了奶牛、林果、蔬菜、文体等农民协会,与镇服务指导中心、村民中心共同开展联合服务;而迁安市闫官屯村则根据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的习惯,引导农户成立贺春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常驻村民中心,统一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及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相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当地棚菜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程度,年销售收入达90万元。三是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展中心的服务内容。丰润区沙流河镇与当地网通公司合作,开通了沙流河镇网站,及时发布农产品需求、劳动力转移、农资市场行情、疫病防治等实用信息;各服务指导中心和村民中心还实现了电脑联网,服务指导和培训可以随时进行。

村民中心试点建设一年来,在整合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丰润区沙流河镇为例,村民中心试运行的2006年,各村到镇的成型信访量仅32件,比上年减少了54.2%,零信访村达到了10个;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就通过村民中心发布各类实用信息5000多条。通过村民中心,唐山全市年均培训农民达到150万人次,仅遵化市就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培训400余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民中心尚属新兴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范例可以遵循,从调研看,有些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部分村民中心的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有的中心规模过大,不少房屋空置,造成一定资源浪费;有的中心行政办公用房比率过高,对中心的服务形象造成一定影响;有的中心建成服务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降低了中心的服务能力;有的中心设施选址过于分散,无法发挥中心服务村民的集约化优势。

二是以基层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可能会加大基层负担。通过调研了解到,各中心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工程队款项的问题。虽然就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在一定年限内具备偿还能力,然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的筹资能力已大为减弱,建设一旦推开,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潜在的债务风险还是存在的。

三是持续的有效需求尚未形成。尽管中心建设在与村民需求的结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采取的依然是政府单方面推行的方式,村民对决策和建设过程的参与还比较被动。

二、启示与建议

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如何整合各种资源,发展符合国情的基层(村级)公共服务模式,已成为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唐山村民中心建设就此进行了探索,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尝试,如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这些探索对于深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和改革具有有益的启示和研究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村民中心事实上已创造了一个平台,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基层组织职能、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扩大社会参与渠道等重要功能,使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得以在同一平面进行交汇。因此,“中心”虽小,但可以透视大问题、总结大经验。

针对唐山等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改革实践,我们建议就如下方面加以完善和进一步深入探索:

(一)正确处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基层政权之间的关系

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两者的定位和职责,尤其是在目前大多数中心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主要管理运行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村民中心的行政化倾向。

(二)改善投入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政府部门应合理控制村级服务中心建设规模,加大对中心建设的投入力度。并以中心为平台,有效整合各类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实现共建共享,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效益。同时要注意避免中心建设造成基层负担过重,形成新的农村债务风险。

(三)采取综合手段推动形成持续的有效需求

一是扩大村民的参与渠道和参与范围,使村民在中心建设立项、服务确定等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可以有效提升村民对中心的认同度。二是采取措施支持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更多的志愿行为,并使之成为支持中心日常管理运行维护的主要力量。三是在对村民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包,扩大个性化服务的可选范围,提高服务内容的时效性。四是利用中心的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当地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发展,使村民的生产生活与中心的建设发展密切结合。

(四)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监测评价体系

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建立项目监测和评估的组织框架,逐步完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健全信息沟通和反馈渠道,对项目从建设到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进一步组织开展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试点工作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地区间差异明显,现有试点还不足以涵盖各种复杂情况。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此进行实践探索,从国家宏观层面支持并推动地方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以便摸索与总结出符合国情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之路。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4

关于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情况进行自查的报告市工商局党组:

根据市工商局党组[2005]13号《关于对县(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精神,现就我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严格履行职责,层层落实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今年,我局领导班子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专题讨论研究,精心部署落实。首先,我局年初结合本系统实际,将此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和各股所职责实施任务分解,县局党组书记、局长分别与党组成员、副局长、纪检组长以及各工商所所长签订责任书,局分管领导分别与各股所长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夯实目标任务,确定各所长、股长为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别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全责,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其次,局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各股所,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自查自纠,查遗补漏。三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狠抓落实。

二、认真执行《廉政准则》,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若干规定。

2005年,我局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廉政准则》等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秉公履职,廉洁从政,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模范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赢得了同志们的普遍赞誉,树起了领导班子良好的公仆形象,展示了领导干部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方面,我局领导班子及成员清正廉洁,依法行使,未在公务活动及其它活动中接受管理对象、下属单位和个人等任何人的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未接受任何人提供的各种奖励和赞助以及高消费娱乐活动,在这方面局主要领导作出了榜样。如:今年3月,我县一户企业为免除行政处罚,在多方托人说情无效的情况下,派人向我局局长***同志送来现金4000元,被严辞拒绝,体现了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良好形势。另一方面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召开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把执行《廉政准则》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查摆,对照检查,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自查自纠,做干部职工的表率。与此同时,在全局系统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财务财产清查,重点对通讯工具的使用、摩托车的配备和管理、其它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以及执行“收支两条线”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改进管理方式,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首先从局机关入手,从干部职工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摩托车问题入手。经调查研究,集体讨论决定,将以前用公款购置的摩托车一次性处理给个人,收回资金14000余元,车辆的使用权、所有权、维修费、耗油费和一切责任等都随之转移给个人,彻底堵塞了漏洞,消除了存在的隐患。二是加强了局机关办公电话的管理,将电话费结算方式由以前委托银行集中代收改为由每部电话的使用股室分别到电信局现金交纳,并合理控制长话以及其它服务功能,既保证了工作需要,又节约了话费开支。止5月份,局机关办公电话费由以前月均800元左右下降到450元左右,减少支出达44。三是加强了对水电、办公用品的控制管理,合理配置办公资源,减少支出20左右。四是加强了招待费的控制管理,规定不准自己人用公款宴请自己人,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下基层检查时吃工作餐,促进全系统形成了厉行节约的好风气,今年前5个月招待费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五是开展了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今年对因工作调动的2名所长进行了离任审计,对一般干部的调动也进行了财务财产检查,明确了经济责任,严肃了财经纪律。

三、强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今年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是把整治投资环境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结合起来,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严查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加强窗口示范单位的建设管理,完善“一厅式”办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严令禁止本系统工作人员上路拦车检查、罚款、收费、执法,坚决治理公路“三乱”。三是认真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并将清理结果按规定上报,严格规范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四是杜绝强行摊派征订行业性报刊、强行销售内部资料问题。

四、坚持标本兼洁,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

2005年,我局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特别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首先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周密计划,积极实施,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局系统进行了纪律作风整顿,改变局容所貌,提高队伍素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其次,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股所长的管理任用监督。今年1月,我局党组对**所、**所等两个所长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试点工作,收效显著,今年4月,我局党组根据市局党组安

排,按程序对7个工商所进行了按副科级配备工商所所长的考察考核工作,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加强了财务财产管理,认真管好“钱物”。完善了财务财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公物采购制度等,坚持厉行节约、民主理财,一般小额开支局长一支笔审批,较大的开支集体研究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实施,杜绝“暗箱”操作,严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四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透明管理,坚持政务承诺制、文明办公制度,选派素质高的人员参加县政府设立的“政务大厅”一条龙服务,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廉洁勤政。五是继续深化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完善“三权分立”和区域巡查制,推行民主评费、公平公正收费,集中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年初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及成员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今后将继续以身作则,严守党纪,抓紧抓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得更好。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一、政风行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根据要求,将全年行风建设工作细化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员身上。二是抓责任落实。各单位均专门成立行风建设创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班子成员的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对行风建设督促检查,开展检查督查常态化。实行奖优惩错,检查考核和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2.。

坚持边查边改,深入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这一宗旨,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查找问题,狠抓整改落实,着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一是突出重点,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提高服务质量,讲求服务实效入手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聘请行风监督员,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着力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分类指导,努力提高整改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个性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个别交办落实,对于共性问题从面上寻求解决办法;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原因造成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对于体制机制不适应造成的问题认真开展调研,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对于能马上落实整改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于条件不成熟暂时不能落实整改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对于在民政系统自身可以落实整改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于仅靠民政系统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共同解决。三是加强督查,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参加《行风大家谈》栏目,面对面回答解决民意,召开服务对象评议行风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明确下一阶段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推进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落实。四是建章立制,推进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在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同时,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治

本功能和长效作用,着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完善制定。

二、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成效 1.。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窗口单位环境更加优化。在政风行风建设中,注重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手抓、两促进,窗口单位严格按照行业建设规范化标准和行业规定标准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场所,构建和谐环境。如,市福利院、市烈士陵园、市救助站等单位,几年来投入人力物力改善基础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窗口单位的整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素质整体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人员素质提升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根本内容,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各项禁令和规章,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和依法办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大了日常监管的力度。

3.。

落实惠民政策,使群众得到更大实惠。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开展政风行风建设中,各单位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项便民、利民和惠民政策的落实。

4.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民政服务效能全面改进。各单位把行风建设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原则,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治本功能,在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从源头上预防、从根本上纠正、从长远上解决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服务承诺、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5.。

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展,民政对象满意度持续提高。各单位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主动接受监督,确保监督投诉渠道畅通。问卷调查,设立举报箱,主动聘请由新闻媒体、社区干部、民政工作助理员、患者家属等组成的行风监督员,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建议措施 1.要正确处理好“ 学” 和“ 用” 之间的关系。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以教育为先,执行为本。首先要加强教育,着眼于防范。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服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与做好民政业务工作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把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民政事业改革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

之中、体现在民政政策法规和工作规程之中,才能真正地转变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难;才能进一步把各项民政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断提高民政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其次,政风行风建设的好坏,关键在于执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政风行风建设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仅凭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保证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

2.要正确处理好“ 破” 和“ 立” 之间的关系。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做到破立结合、有破有立、敢破善立。一方面,要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举办百姓热线纠风台栏目、参加《行风大家谈》栏目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诉求和问题,坚决纠正和整顿行业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活动中健全规章制度、推广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水平。

3.要正确处理好“ 内” 和“ 外” 之间的关系。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是我们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能够促进部门抓好自身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要注意不以自查自

纠为幌子,遮遮掩掩,发现问题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方式对付。必须以内外结合的原则,在自查自纠的同时,要开门纳谏,认真听取广大民政对象的意见建议,在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下开展工作。只有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正确引导群众有序地参与到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中来,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尺度,才能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地推动政风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深入开展。

4.要正确处理好“ 硬” 和“ 软”。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6

调查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区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精神,不断加强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着力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系统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规范应急预案管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区教育系统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区政府办《关于开展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区教育系统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杨有花任组长,负主要责任,党委书记彭方奇、武装部长文学球任副组长,统筹协调应急工作的全面工作,局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分别负责社会安全、事故灾害、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网络信息安全、考试安全等各类突发性事件。截止到2011年底,我区教育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开展宣传和业务培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局机关-中心校(区直学校)-村小“三位一体”的应急管理队伍体系,基本实现应急队伍在突发事件面前反应敏捷、协防联动,有效应对一般性突发公共事件。

二、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我区各级各类学校都已经初步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为应对突发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区教育局对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下设办公室,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办理日常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知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根据区教育系统总体应急预案,抓紧完善各项预案目录,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程序,以求取得更大实效。各学校在2011年5月份和11月份连续2次开展了火灾和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演练,培养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局准备在2012年5月和11月再次组织各校开展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

三、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区教育系统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学校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应急管理和防灾自救的宣传形式不够多,师生对应急管理的了解不全面、知识掌握不丰富、自救能力不够强。三是应急预案制定不够具体细致,预案质量还有待于提高。四是应急管理工作中资金不足,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管理培训资金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重点提高预案编制质

量,不断提高完善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和程序,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预案管理的建设,开展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现场演练,提高领导干部的指挥水平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重点加强对师生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全面到位。

(三)提高应急物质综合保障系统的能力

在现有专业物资储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检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征用、紧急配送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指挥调度网络平台,连接各校应急物资保障网络,形成跨区域物资调运保障机制,实现应急物资综合保障。

五、典型经验材料

湘东镇中学在2011年5月11日进行1次应对火灾突发事件的逃生演练,学校师生全部参加。在活动过程中,学校邀请了湘东消防大队来详细讲解了有关防火知识和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各有分工,保证了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合理有序地逃离现场,并且取得了逃离四个楼层仅用了2分钟的好成绩。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开展应急预案体系调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是推动我区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局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湘东区教育局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发展方向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指的就是那些为了灌溉农田以及提供农村人畜饮水等目的而建设的灌排工程、塘坝工程、水库水井以及泵站等水利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 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集社会公益、基础建设以及战略发展于一身, 它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也是保护环境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抵抗自然灾害和发展农业生产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就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性的看法。

1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 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 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等特点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 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服好务。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增加, 可以说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所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1 缺乏合理规划, 盲目决策, 随意拍板

在当前某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 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特征, 这是由于缺乏科学的项目建设论证和项目建设方案。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还不能做到相互兼顾, 这就导致有的地区出现了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专家的充分论证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修补方法才能解决, 然而现实情况是只对破损的部位进行简单的修补, 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涵管漏水的问题的。

1.2 缺乏有效监管, 建设缓慢, 维修缺失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监督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现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非常缓慢, 这就给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 一些已经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中, 年久失修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由于专项维修资金的缺乏而导致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现象普遍存在。

1.3 缺乏可靠机制, 重复建设, 资产流失

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上由于职权不分和权责不明, 导致一些烂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层出不穷。实践中, 地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领导岗位更换频繁, 加之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没有指定详细的发展规划, 导致现在很多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的问题。不仅如此,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中由于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管理人员, 导致一些项目建设资金很难保证, 再加上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使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日益突出。

2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的研究才能使更加不断符合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趋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实现系统合理的规划

系统合理的规划不仅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而且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鉴于此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 必须对工程的建设规模以及投资计划等情况进行申报, 并经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审批之后, 才能投入施工建设。

2.2 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施工准入制度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 能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 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已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目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急需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资质认证机制, 确保工程经由具备相关设计资质以及水利工程设计经验的设计院来进行设计, 以此来杜绝那些无相关设计资质和设计经验的单位或个人从事工程设计的行为。另外, 那些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通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正式招标, 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经由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建设施工, 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造价, 进而从根本上杜绝工程建设中当中的偷工减料和腐败等问题。

2.3 重视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 应当重视工程质量的编制和管理。应当整理齐全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资料, 另外施工图等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原材料及试件检测记录、单位工程及竣工验收报告等资料都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归档并妥善保存。只有加强对工程资料的编制和管理, 明确各方权责, 才能以此来确保工程设施投入生产之后的管理质量和安全。

2.4 积极推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提高工程建设当中各单位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才能为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也离不开可操作性强的新技术和价廉物美的新设备的使用,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经济适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力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和发展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农业经济与农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并使之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阶段,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晓冬.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治理问题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5) .[1]杨晓冬.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治理问题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5) .

[2]庄文婷.陈鹏宇.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 2012 (14) .[2]庄文婷.陈鹏宇.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 2012 (14) .

[3]李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3) .[3]李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3) .

[4]张云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4) .[4]张云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4) .

[5]李洪生.宁玉清.李炳辰.河南省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8) .[5]李洪生.宁玉清.李炳辰.河南省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2 (8) .

工商系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8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1—2012年累计完成农业开发部门项目建设131个,总投资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亿元。项目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供销、森工、国土共七个部门,这些部门项目的建设对于黑龙江省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部门项目对中型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弥补了水利部门只对大型灌区和小型灌区投资的空白,是目前国家对中型灌区唯一的投资渠道。2011—2012年黑龙江省共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13个,总投资1亿元,初步解决了灌区多年工程不配套的问题,提高了灌区工程效益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总投资1.8亿元的40个黑土地治理水土保持项目累计完成治理面积735平方公里,构建起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三大体系为主的综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开发建设体系,使当地的水资源配置合理,提高了利用率,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经国家批复农委立项的9个良种繁育项目中,黑龙江省农科院五常水稻所“松粳号”优质水稻原种扩繁项目投资仅190万元,就带动适宜区域稻农种植“松粳号”400多万亩,亩增收稻谷30公斤,为农民年增收2亿多元。

一、做好部门项目工作的主要做法

部门项目是农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增强协调配合是搞好部门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办法》执行到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自2011年7月1日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结合实际修订了《黑龙江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制度的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部门项目的管理,从而保证部门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批准成立了省农业开发办部门项目处,专门加强对农口各部门项目管理。各地(市)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发改委、财政、农口部门领导任成员的部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县(市、区)也设立了项目协调组织或办公室,重点是规划的制定,任务的落实、指导、协调、督办、检查和考核,形成了“项目搭台、政府导演、农口唱戏、农发报账、社会监管”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科学规划。按照“大农业”、“大开发”理念,各地编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 “十二五规划”的同时,建立了黑龙江省部门项目库,采取召开专题会议的办法,对申报的部门项目逐一筛选后纳入项目库。三是强化责任落实。要求各地将部门项目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同时各级政府与项目实施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把部门项目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部门项目同其他农业开发项目一样对待,同步规划、同步检查、同步申报立项、同步检查验收。四是强化典型带动。穆棱市是黑龙江省重点水土保持重点市,国家水利部松辽委、黑龙江省水利厅多次在该市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鸡西市麻山区和北安市秸杆养畜项目建设标准高,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省级验收确定为优秀项目,在全省推广典型经验,并采取了连续扶持的奖励措施,鼓励项目区做大做强。

(二)严格县级报账,资金管理到位。农发机构在项目管理上借鉴世界银行管理经验,多年来已经形成了高效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特别是在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和建后移交等方面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一直指导我省的部门项目工作。黑龙江省农发部门按照财政部“财政同步监督”的要求,全过程参与部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有效杜绝了一些不合理开支,强化了支农资金管理,规范了程序,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使用和项目的全面优质完成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沟通协调,项目衔接到位。要加强部门项目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与正常项目管理接轨,必须做到“三个同步”。一是同步评审。在每年年初项目立项时,以全省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农民的意愿为着力点,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坚持多中选优、好中选优的原则,统筹安排地方和部门项目,在资金上进行整合,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坚持“项目单位自愿申报,县(市)级农发和农口部门共同考察、共同推荐,省级农发和农口部门共同受理评审”的申报程序,促进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对由财政投资为主的大型工程进行招投标,保证了建设进度和质量。二是同步检查。省农发办每年与各农口部门组成联合检查验收组,完成年度部门项目和地方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完善和提高部门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部门项目专项检查、审计、验收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严格按照规定处理。三是同步监管。为适应新形势下农发部门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各地在项目建设上普遍实行了项目建设公示制的办法,对部门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项目投资、建设单位、管护单位等事项在项目区内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项目实施的透明度,杜绝了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体现优胜劣汰,重点推进财政同步监督、绩效评价工作,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管理,加强部门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验收考评工作,实行严格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绩效评价结果成为分配资金、确定项目、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

(四)加强协作配合,分工合作到位。部门项目的管理在于发挥农发部门和农口各部门的特长齐抓共管,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在实施部门项目的过程中,农发部门与农口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十分必要。农发机构和农口各部门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既互相支持又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和相关行业各项规章制度,使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nlc202309041323

(五)提高思想认识,作用发挥到位。部门项目是经国家农发办批准,由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地方农发机构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着示范作用强、涉及部门多、影响面广的特点。因此,在部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各地要注重发挥部门项目的示范、服务和保障作用,落实项目法人制和资产管护责任制,以达到突破一点带动全面的效应,进一步增强放大部门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黑龙江省农业开发部门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申报立项规定不统一。各农口部门项目与农业开发地方项目在申报材料形式上不一致,有的农口项目要求上报实施计划,有的上报实施方案;有的国家部委有批复,有的不需要批复,不利于部门项目有序管理。更有甚者,存在多头审查,重复劳动,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问题。

(二)农发部门项目投入标准偏低。从实施完成的农发水保项目看,单位面积投资标准低,经测算一般的项目区亩投入仅97元左右,加上现行人工费定额低(工程项目1.9元/小时,林草项目1.5元/小时),按计划实施项目压力非常大,致使治理效果差,示范作用大打折扣。

(三)农口部门之间投入不平衡。从黑龙江省情况看,农口项目水利占大头,其他部门仅1000多万元,少的几百万元,不但项目建成后在示范作用的发挥上有局限性,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黑土区水土保持项目没有占地补偿和管护资金。黑土区水保项目是全省部门项目的重点,每年涉及十五六个县,资金占部门项目的30%左右。水保项目有其自身特点,需要在耕地上建工程、生物设施,占用耕地面积较大,无偿占地很难协调。

三、对策建议

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及在部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部门项目管理:

(一)统一农口各部门立项程序及规定。国家办与中央农口有关部门下发各类文件时,应同步联合下发至省农发部门及农口相关部门,确保文件精神的时效性和一致性;申报材料统一以可研、扩初为主;在审批上以批复为主。计划报国家开发办,扩大初步设计由省级相关部门批复,报国家备案即可。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标准。将黑土区水保项目亩投资标准由目前的97元/亩提高到300元/亩。解决单个农口部门投入少的局面,投资标准要统一,特别是土地治理类项目亩投资标准应向高标准农田靠近。

(三)解决黑土区水土保持项目应占地补偿和管护资金问题。黑土区水保项目占用耕地的目的等同于退耕还林,因此应比照退耕还林操作及确定补偿标准,安排的占地补偿应在省级批复中列项,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在项目中设管护资金。

(四)提高农发干部对部门项目的认识。针对部门项目管理这一农发战线的新课题,国家可通过召开部门项目管理研讨会、项目管理培训班,加强宣传等有效形式,提高各级农发干部对部门项目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求发展,掌握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方法,不断研究在新形势下部门项目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责任编辑 洪峰

上一篇:2022年开展大学社团联谊活动的策划方案下一篇:初一优秀英语作文:My English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