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共6篇)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14个镇(街道);一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975个行政村,人口102万,耕地141万亩。寿光市先后被山东省和国家确定为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棉花综合商品基地县(市);连续十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全国百名农业大县中列第三位;94年建成山东省首批小康市,同年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95年4月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98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农业现代化试点市”。寿光市已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市”和“全国科普示范市”。寿光市连续1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
寿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148年西汉景帝时置县,至1993年8月撤县设市,有2100多年的置县历史。据史书记载,寿光是夏代斟灌国、西周纪国的建国之地。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创造了象形文字;秦皇赢政在次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北魏农学家、世界上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都是寿光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就出生在这片热土上……。
寿光市资源丰富。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中部是半盐碱地带;北部是盐碱地,地下卤水资源储量40亿立方米,宜盐面积160万公亩,被列为全国3个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沿海滩涂达45万亩,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
寿光市把科技工作摆在全市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了农村科普网络和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当地技术优势,狠抓技术培训。大力普及推广蔬菜优质新品种和先进的蔬菜栽培技术。寿光市先后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46位院士、专家、教授、担任蔬菜种植、花卉栽培、水产养殖、园艺管理、生态农业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顾问。在他们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菜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大棚蔬菜种植新技术。总结出了大棚绿豆瓣、大棚密植香椿、大棚油桃、葡萄、杏、大棚蔬菜立体种植等40多项大棚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新技术、出现了许多年亩产值10万元以上的高效典型和亩产6万多斤的高产典型,如:2000年寒桥镇农民肖安华种植的大棚杏亩收入超过20万元。这些技术很快在全市普及推广,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有利地促进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蔬菜总产55亿公斤,总收入48亿元。一业兴,百业旺。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寿光经济的全面发展。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16.7亿元,财政收入4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74元,各类储蓄余额332亿元,户均存款达13.6万元,人均存款达3.3万元,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蔬菜。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寿光考察、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目前,今年到寿光参观考察者就达230多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回良玉、李鹏、朱镕基……等100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寿光视察指导工作,并对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科学制定、实施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
寿光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从80年代中期就实施了“强化寿南,开发寿北,提高中间,进军海洋的”农业区域化发展战略。强化寿南:在寿光南部,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生产策略。引导农民围着市场转,跟着价格变,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南部11个乡镇蔬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80%以上,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区域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提高中间:在寿光中部地区主要发展粮食、果树、棉花生产,目前,寿光中部已成为寿光的大粮仓,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均突破了1000斤,实现了吨粮田,即“双千田”。开发寿北:主要发展盐业生产和海水养殖,目前海水养殖15万亩,发展盐场30万亩,年产食盐260万吨,占全国食盐总产量的1/8,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进军海洋:重点发展远洋捕捞,至去年年底发展大马力远洋捕捞鱼船220对,捕捞量36万吨,位居山东省第二位。
三、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蔬菜产业化
寿光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79年就实现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农作物。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括起来说迈过了三大步,即:“要发家种棉花、要致富种果树、要发财种蔬菜”。经过三大步调整,寿光经粮作物之比达到7:3,形成了85万亩蔬菜,8万亩果树,5万亩棉花的产业格局。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48万个,大拱棚8万个,小拱棚12万亩……。使蔬菜产业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
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搞好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水平突出抓了四点:
(1)坚持科学规划,正确把握方向重点。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保证了生产规模与消费规模、品种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统一,把基地建设纳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坚持适度调整,实行规模生产。
一是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路子。对蔬菜责任田实行连片大面积承包,发展规模生产,解决了插花田、零星棚现象。
二是正确处理粮、菜比例关系
(3)坚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及时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水平。近几年引进国内外新品种680多个,目前有20类、120多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证书,“乐义蔬菜”“独根红韭菜”等7个蔬菜品牌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4)实现蔬菜标准化、国际化生产。制定了寿光蔬菜生产规划、研究编制《无公害蔬菜生产科技规程》,严禁使用巨毒、高残农药,禁止工业废水、废渣、废气污染,限量使用化肥。投资1300万元建成了寿光蔬菜品质检测中心和19处乡镇蔬菜速测室。
(5)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科普服务体系。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科普服务网络。
二是信息服务体系。蔬菜信息每天都上互联网,并与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信息网络。定期把市场趋势、价格反馈给乡镇、村、菜农。
三是生产资料供应服务体系。
五、健全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
寿光市从组织和培育市场抓起,积极探索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生产的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蔬菜市场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市后场、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市区和乡镇建立了9处蔬菜批发专业市场,36处农贸市场。其中位于市区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规划面积3000亩,现占地1800亩,累计投资8.6亿多元。是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被国务院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选入《中华荣誉大典》,誉称“中华之最”,该市场连续多次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95年在李鹏、李岚清的亲切关怀下,开通了寿光至北京的“绿色通道”,北京市民的菜篮子1/5来自寿光。该市场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有良好的交易秩序。信息系统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国家商务部信息中心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联网,16路的电视监控系统昼夜为客户和菜农服务。该市场的特点是上市量大,品种齐全,常年上市的蔬菜品种有380多个,现在该市场已由产地输出型拓展为中转集散型市场,外地菜占市场总量的35%左右。可以说在这个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了的菜”。99年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又开通了“广东湛江到寿光”和“寿光至哈尔滨”的蔬菜绿色通道。使南菜北运、北菜南调更方便快捷。
(2)建立“五渠通天下”的流通格局。坚持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国营商业、供销社为骨干,乡镇、村经营公司、各种协会为主体,个体、联合体为补充,加工企业、冷藏厂为龙头,形成了城乡相通、内外相连的大流通格局。
(3)大力开展蔬菜直销业务。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服务城市。
(4)建立“三条”流通渠道。形成了“绿色通道、蓝色通道、网上通道”的立体销售网络。
(5)立足参与世界竞争,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
六、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示范带动、利益驱动。
1 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链与产品品牌有待提升
寿光市蔬菜产业虽然已经带动了种苗、农资、温室建造、建材生产、物流运输以及加工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产业链的管理水平较差、标准化体系不够规范、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深加工程度较低等。同时, 寿光市蔬菜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但是如何促进品牌向高端化推进也是其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1.2 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偏少;科研力量不足, 科技队伍人员偏少, 缺乏育种领军人物。特别是具有“软黄金”之称的蔬菜种子的发展更是关系到蔬菜产业能否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寿光市蔬菜产业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种苗研发繁育能力, 但是种苗业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许多蔬菜新品种仍然停留在引进国外品种、在当地进行适应性研究的阶段, 自主研发培育蔬菜新品种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纵观寿光市乃至全国蔬菜种业市场, 国外优质蔬菜种子已经占到行业需求的80%以上, 因此无论是从国家蔬菜产业自主发展战略安全角度, 还是从蔬菜产品实际效益角度考量, 寿光市蔬菜必须坚持走自主研发培育蔬菜新品种与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的蔬菜必须有“中国芯”。
1.3 蔬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迫切需求无污染和高质量的蔬菜及其制品, 健康、安全、口感好的产品越来越受其欢迎[1,2]。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新阶段蔬菜产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寿光市蔬菜绿色身份遭遇质疑。安全问题还体现在市场监管方面, 对流入市场的蔬菜如何监测也是面临的一大考验。
1.4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3]。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 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奔小康和跨世纪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寿光市所处地理位置生态系统多样, 具备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
2 对策
为了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必须进一步发挥寿光市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特色优势, 大力推进寿光市蔬菜产业向高端、特色、名牌方向发展, 坚持以高端为市场定位, 以特色为品质支撑, 以品牌为运作方式, 全面提升寿光市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2.1 加快整合蔬菜产业链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加快提升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蔬菜品牌化建设,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实现蔬菜产业高端、优质、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 巩固蔬菜产业的优势地位, 需要连结断续或者孤立的蔬菜产业链条各环节, 延伸、提升和整合现有的蔬菜产业链条, 使整条产业链产生原来所不具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整体功能, 构建以蔬菜产品为核心的集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4]。
产业链的总体设计为:蔬菜产业科技研发、技术孵化—蔬菜种苗繁育—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农产品物流—蔬菜精深加工—尾菜处理—蔬菜包装—农产品商贸服务—教育培训、农业观光旅游 (图1) 。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 科技、农业信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始终, 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信息和质量保障服务。
针对寿光市现有蔬菜产业链发展状况, 应重点提升的产业包括种苗研发、高端优质蔬菜种植示范、蔬菜精深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业观光旅游等。应重点培育的产业包括蔬菜生物技术研发、加工尾菜处理、保鲜包装、商贸服务、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产业信息以及教育培训等。
2.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寿光市蔬菜产业要向高端、特色、名牌方向发展, 全面提升寿光市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就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国外研究表明,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相关要素中, 高技术人才的密集度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首要因素, 约占33%。可见, 在发展蔬菜产业中, 大力引入高科技人才并开发其聪明才智, 具有重大意义。
2.3 发展蔬菜物联网体系建设, 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 把各种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对蔬菜的种植、管理、收获、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质量追溯, 以技术手段解决蔬菜产品质量问题, 为提升寿光市蔬菜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寿光市在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未来寿光市在继续健全完善现有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蔬菜物联网体系建设, 形成蔬菜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对蔬菜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监控。
2.4 加强蔬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和执行新的科学土壤整治体系, 全面提高土壤质量, 充分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 采用新型绿色环保肥料, 科学施肥, 提高土壤肥力, 加强土传病害的防治。通过自然资源保护、生物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网络建设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 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总结了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从加快整合产业链、提升品牌形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蔬菜物联网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问题,对策,山东寿光
参考文献
[1]张真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 2004, 1 (1) :1-3.
[2]李崇光, 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 2010 (15) :1-5.
[3]山丽杰, 吴林海.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19) :8347-8349.
【摘要】 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是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政策层面上总结了山东省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及做法,但寿光蔬菜标准化生产上还存在诸如农户采标不积极、检测体系不健全、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 蔬菜 寿光市 标准化生产 质量安全
【Abstract】 Promoting standardiza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sol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vegetables. The paper sums up the experience of standardization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Shouguang. But that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farmers accept the standardization in production negatively,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snt perfect and the cooperative doesnt bring its function in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VegetablesShouguangStandardizationThe quality and safety
一、意义
随着国内外蔬菜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既是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
山东省是我国的蔬菜生产大省,寿光市是中国的“蔬菜之乡”,无论是蔬菜产量还是蔬菜出口量,在全国各省之中都名列前茅,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对山东省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对寿光市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及分析,对提高山东省蔬菜产品质量,增强山东省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蔬菜生产的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对山东省蔬菜标准化实施的研究,对全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及经验做法
寿光农业标准化水平较高,是全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自2001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活动以来,寿光被确定为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市之一。农业部连续五年对寿光蔬菜进行例行抽检,合格率均名列前茅。2003年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12月26日,又一张城市名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授予该市,这是潍坊市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级单位。
寿光市一直把标准化生产视为“寿光蔬菜”品牌的生命线,几年来一直不断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运作及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及商标注册工作,并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一)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为保障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成功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该市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建成了5处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500多个农产品示范区,有17处共26万亩优质菜果基地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5个蔬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和山东省评为“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生产基地。
各镇及街道办事处从实际出发,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市政府不仅致力于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大力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突出抓了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工程。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的建设了燎原果菜、化龙胡萝卜、古城西红柿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标准高、规模大、都有专业的公司带动,对全市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带头及辐射作用。
(二)产品认定及品牌的创立与管理
该市在积极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在加强品牌申报工作。近年来,该市围绕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开展“三品”生产基地认证、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和名牌申报工作。目前,该市已认定“三品”蔬菜基地65万亩,认证“三品”蔬菜产品32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6处,面积36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97个品种,并注册了“乐义”蔬菜、“欧亚特”蔬菜、“洛城”蔬菜、“圣珠”西红柿、“王婆”甜瓜等20种蔬菜商标。并通过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寿光蔬菜”品牌的知名度。
(三)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
对于农业投入品,农业部在2006年给出了这样的含义:“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在蔬菜产业来说,投入用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
要把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做到实处,必须抓好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论是生产基地还是普通农户,在农业肥料的使用上也十分注意。2000年以来寿光市以生产“放心菜”作为蔬菜生产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开始了旨在提高蔬菜质量的“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工程,此工程的实施,对全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施药管理上,一般都有合作组织派专门技术人员来培训指导。
(四)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检测
农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检测是标准化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寿光市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镇(街道)、村、蔬菜批发市场公司等也多方筹资,建设了21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并积极督导市场检测室开展自检,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月对基地、熟菜市场、超市及加工企业的蔬菜抽检200个样品以上,市镇两级每年共检测蔬菜样品50000个以上,检测结果实行通和追究报制度,对经检验超标严重的蔬菜进行公开销毁,对出现问题的追根溯源。
在农资监管方面,将农药市场特别是高毒农药的经营使用作为工作重点,加大监管力度,从生产源头上控制药残及保障蔬菜质量的安全。
(五)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产生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传统的以单个农户为经营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存在规模小、交易成本高、效益低下等现实问题,而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能弥补分散经营的不足。
寿光市近年来始终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目前,全市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多个,辐射带动40%的村,约10万农户,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该地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有以下几个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该地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环节来抓,扶持壮大了天成食品等48家潍坊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让农户以各种形式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一方面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真正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农业标准的实施还没有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
针对无公害产品生产来说,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面对优质、高产及增收,出于理性人的选择,他们会选择低成本、高收益。由于市场准入的困难性,无公害蔬菜要进入市场,需要无公害蔬菜认证,但是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一般不会显著的提高蔬菜的价格,反而会增加生产成本。质量的提高可能会带来产量的下降,在蔬菜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产量下降必然会使农户的收益减少,农户为了保住其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就不会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看似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实则不然,这些产品在市场进入上又会受到排挤,价格上不去,农户得到的收益反而会下降。
要使农户充分认识到市场的需要,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其能够准确判断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按照技术标准安排蔬菜生产过程。让农户真正了解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的标准化知识,通过标准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民得到实惠,进而增强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信心,把实施标准变成农户的自觉行动,使农户真正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主体。
(二)农业检测体系不健全,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质量
虽然有专门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需要的各种先进仪器,并特别配置了蔬菜质量流动检测车,但抽样检测,不能确保所有产品的质量;而且,对一般农户的产品进入普通市场的检测,也只是依靠收购人员肉眼观测其色泽、美观度等外部特征,而对于产品的内部特征,包括农药残留、化学物质残留等,都是检测不出来的。另外,农业检测一般仅限于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的质量检测,都是对产品本身进行检测,对产地环境缺少相应的检测措施。农业生产资料也就是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上虽然严格,但是农户为提高产量,依然会或多或少的施加一些化学性肥料,这不能够从源头上根本控制农产品的质量。
对于普通蔬菜种植户来讲,要做到从产地环境到生产过程都达到技术标准,如果仅仅靠单个农户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要真正达标,付出的成本太高。检测体系不到位、成本高使得农户面对标准化生产不积极,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引导农户组织生产,进行联合检测,不仅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都要进行相关的检测和监督。
(三)合作组织没有覆盖所有种植农户,部分组织并没有完全起到作用
在非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种植区,生产者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组织化成熟度低,大都是按照经验或是自己预测市场走向来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期望产值高一些、收益好一些,只注重产量的提高,会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标准化生产基地或附近,已经出现了很多专业合作组织,对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参与了农业组织,有的农户也参与了诸如农医合作社,但是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帮助并不是很大,田间指导间隔时间过长,致使农户“病急乱投医”,从而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实施形式有很多,像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加基地带动型,规范的、比较标准的大的合作组织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已有很多,对生产者的生产经营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比较小的自然村,农户分散经营,不妨以合作社、农民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作为蔬菜标准化实施主体。因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系农民和市场、农民与龙头企业的纽带,是蔬菜标准化实施成败的关键。可以以行业为条件实行行业合作社,也可以以地域为依托,在这些小的、被生产基地或是龙头企业忽视了的地区,可以农民自己办、依托龙头企业办,也可以由涉农部门牵头办,将蔬菜生产真正纳入组织化生产。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寿光市产业的调查并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寿光市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相对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虽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些许问题,但是随着消费者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也日渐增高,以后不妨以以下思路来进行生产:在充分考虑各种“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因素的前提下,加强蔬菜合作社建设,以夯实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提高蔬菜产品大的质量水平;并不断促进蔬菜深加工和营销体系建设,延长蔬菜生产的产业链,以增加蔬菜产业的发展动力;并积极引导蔬菜种植农户的行为,使农户自愿纳入到标准化生产体系中来,将蔬菜标准化生产作为一项自觉地行动而不是被强制的行为。最终是能达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质量安全的需要,促进寿光乃至山东蔬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锦山等.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和对策[J],中国蔬菜,2008(10)
[2] 刘天英.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之路[J],中国瓜菜,2008(6)
[3] 范毅.山东省蔬菜标准化实施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4(5)
[4] 张吉国.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山东: 山东农业大学,2004(5)
[5] 张纯义.农业标准化的现状与政策[J],中国标准化,2002(5)
一、常宁镇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苹果产业一直以来是永寿县农民增收的主导经济产业。虽然常宁镇苹果产业发展已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迈进,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农资、人力价格不断上涨,果农收入增长缓慢
虽然每年常宁镇苹果新建园和幼园面积不断在扩大,苹果总产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农资、人力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果农大多数为散户个体耕作,所以投入和产出抵消之后得到的“纯利润”增长比较缓慢。而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大部分果农种植管理果树的积极性。
(2)个体小规模种植,产业链条短,经济附加值低
虽然苹果种植在常宁镇已有25年的历史,但大部分果农对自己的果树地耕作仍停留在“春种秋收”的“原始阶段”,很少有果农具备较强的科技和产业意识。95%的果农只是每年把果子收下来,卖给各地来的果商,不管自己的苹果质量多差,只要是够重量就行了。几乎没有果农能享受到“产、供、销、加”(深加工)或“观光农业”等“一条龙”产业服务带来的效益。
(3)先天条件限制、管理粗放,苹果质量偏低
永寿县地处黄土高原旱腰带地区,属贫瘠、干旱的土地类型。水、肥土壤条件与关中平原地区的礼泉县、白水县等果业大县相比相差甚远。由于常宁镇属黄土沟壑塬上地带,灌溉条件比较差,加之种植苹果时间长,土地肥力逐年减退,常宁镇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冬季低温霜冻时间长,这些因素都对果树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建园保温保水投入成本大,幼园成熟时间较长,挂果树结果较小,果树抵御病虫害能力较低,果树秋季落叶较早,果树伤口不易恢复。大部分果农对待果树现状的态度不积极,对于果园老龄化加速、品种落后、病虫害较多、结果质量差等问题没有采取或根本就不想采取积极的措施,更多的态度是放任自流,采取原始粗放的管理方法。由于利益导向和信息闭塞造成了对新技术无法掌握这一现象,对于果树改型、新技术的投入、水肥的追加等关键环节更是流于形式。
果农们不愿意在技术的关键环节上投入太多的人力和财力,造成果农收益与苹果种植陷入了恶性循环:即苹果质量差、果子卖不上价,果农就不愿意再投入;没有更多的投入和精心管理,又进一步造成苹果质量更差。
发展苹果产业的方法与对策:
(1)成立并依靠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果业合作经济组织
针对农资价格和人力资源价格上涨这个果农个体不可控制的现状,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成立果业合作经济组织,如果业协会、果业合作社、果业服务所。可以采取利益“捆绑式”把散户果农聚集在一起,利用大集团的优势实行农资的团购、果品的团收、耕作人力的团雇佣服务等方式,来破解果农“单打独斗”所带来的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此外,农业合作组织还可以提供便利及时的农资信息、考察推荐新品种、行业实时价格等利于果农的信息,最大程度上的为果农带来效益,提高果农发展果业的积极性。
(2)组织引导、能人带动,延长苹果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针对个体小规模种植,产业链条短,经济附加值偏低的问题,可以通过果业合作组织进行引导和果业能人带动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果农“走出去、引进来”。利用集体的优势,外出学习获取苹果发展强势地区的优良做法和种植经验;利用集体的特性,联系一批苹果种植、运输、深加工的企业和个人来我镇定向投资发展;利用集体化的长处,引进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投入常宁镇果业发展。此外,依靠能人带动的方法提高广大果农的积极性,建设一批果业“能人实验田”,引进栽植新品种,投入实施新农具、新技术。支持果业能人积极投入到果品的收购、运输、产销等环节之中,依靠协会帮扶建设果农自己的苹果农家乐、苹果观光园、苹果储藏加工等一系列环节,想方设法延长苹果产业链条,提高苹果产业经济附加值,增加果农在苹果产业链条中的收益。
(3)精细管理、积极投入,走生态果业的发展路子
要尝试推广实施科学的新型果园管理办法,积极宣传推广,把先进的管理技术带入田间地头,通过实验园、实验户等先期带动,让果农看到科学精细管理所带来的收益和好处。不断加大对果农的扶持力度,积极联系有关涉农部门,为果农争取资金项目,用项目带动科学管理,用资金推动精细耕作。不断增加每年果农科技培训的场次,争取覆盖更多的果农,让广大果农了解新技术、掌握应用新技术。不断加大苹果改型、拉枝、巧施肥、套袋、贴字等重点技术项目的实施力度,引导果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耕作的转变。不断加快生态果园的建设速度,用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引导果农发展果业、养殖、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太阳能灭虫器、果园有机肥料、秸秆覆盖、间作套种等新方法在果园管理中的应用。
二、常宁镇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核桃产业是常宁镇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富民工程,也是一项正在起步的新兴产业,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着亟待研究破解的难题:
(1)群众对新事物接受较慢,积极性不高
(2)政府在发展核桃产业的过程之中,行政强制手段过多
在核桃产业推广过程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发点是好的,在产业发展初期,行政推动也是必要的,但在方式方法上过分追求落实面积和数量,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搞这项工程。从前期的宣传动员,到中期大包大揽的栽植,再到后期的强制管护等等一系列行政手段,对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依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落实种植面积,甚至违背了群众的初衷和意愿,导致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对核桃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管理技术落后,成活率偏低
核桃产业发展的方法与对策:
(1)积极宣传动员,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群众
种植核桃是一件富民利民的好事,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动员方法,打破行政强制命令的“老手段”,用成功的案例来说服群众,用长远的利益来打动群众,用科学的手段来引导群众。也可以采取组织有条件的群众到周边核桃种植成功的地区学习经验,联系种植大户、核桃加工企业家来办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方法,用事实的收益来刺激与提高群众栽植核桃的积极性。
(2)依托规划,依靠市场,积极推进核桃产业发展
要减少行政强制干预,积极帮助群众立项目、引资金、传技术,为群众广泛栽植核桃“牵好线、搭好桥、铺好路”。要依靠市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发展一批种植能人大户,用市场的利益来调动群众,让群众与市场接轨,带动群众积极自愿的栽植核桃。
(3)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证群众受益
三、常宁镇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拳头产业,已成为常宁镇最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主导产业,但从产业化发展要求看,仍然存在着不忽视的问题:
(1)散户养殖方式难以形成规模化,群众收益提升缓慢
常宁镇的群众畜牧养殖基本多为个体零散化养殖,养殖规模长期难以扩大,畜牧业中群众的投入产出比长期难以提升;群众联合程度不高,很多群众对待养殖的态度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初始阶段,大规模的养殖合作组织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小区的规划构想难以实现;缺乏资金投入,无论是养殖户想扩大规模还是想建养殖基地,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而这一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
(2)养殖管理技术落后,防病防疫能力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
由于散户小规模养殖和群众对科学养殖技术的掌握程度低的原因,导致常宁镇的养殖业总体呈现出防病防疫能力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等方面的问题。在常宁镇,群众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群众中能够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人还很少。粗放管理、注射疫苗不规范、圈舍条件落后、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自然气候多变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疫病的传播和爆发。
(3)用地紧张,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难以进驻,“市场+企业+农户”产业化养殖体系难以形成常宁镇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常宁镇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用地短缺、用地手续过于繁琐等因素导致畜牧企业难以进驻发展,从而限制了“市场+企业+农户”产业化养殖体系的形成。养殖业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一般农户出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无法跟进投资,从而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发展畜牧产业的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强化政策引导,转变农户养殖观念
依托镇畜牧业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教授、专业养殖农户入村宣传指导等方式,让农户了解国家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认清作为农户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产业的发展前途。同时积极制定有利于养殖农户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农户养殖放宽贷款、用地、防疫、保险等条件限制。引导和支持养殖户建立规模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大企业介入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以积极的方法转变农户的养殖观念,使我镇的群众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殖。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养殖的技术素质
一是政府部门要经常组织科技人员和养殖大户代表,深入到各村进行专题讲座、科技培训和经验介绍,提高广大农民科技养殖水平。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劳动力培训中心的作用,积极组织常宁镇养殖群众走进学校,参加技术培训,让农民学会一门畜牧养殖技术。三是适时邀请专家分析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灌输知识,开阔视野,增强信心,鼓励发展畜牧业。四是要在“技术更新、规模调大、示范作用增强”上下功夫,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在“品种优化、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不断引进新品种,多方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3)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加快畜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本文主要基于AreSDE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AreSDE9.2结合SQL Server的寿光蔬菜空间数据库建设和管理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建库的`相关步骤,分析了基于ArcSDE中间件数据库的优势.同时,利用ArcGIS Server9.2来搭建系统的前台,从而实现完整的寿光蔬菜管理平台.
作 者:罗艺 聂宜民 刘思聪 LUO Yi NIE Yi-min LIU Si-cong 作者单位:罗艺,聂宜民,LUO Yi,NIE Yi-min(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刘思聪,LIU Si-cong(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S126 关键词:ArcSDE9.2 空间数据库 SQL Server2005 AreGIS Server 寿光蔬菜
一、调研内容与结果
此次调研从两方面着手, 分别针对寿光市人民政府和三元朱村进行调研。
(一) 寿光市人民政府。
2007年寿光市人民政府针对农业、蔬菜的治理情况,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明晰发展思路。
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 寿光市大力发展“寿光蔬菜”品牌, 建设农业龙头企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升级,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抓好技术服务, 强化科技支持蔬菜生产。
寿光市人民政府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加大技术培训, 使12万户农民受益, 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接受了科技培训, 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3、坚持共建共享, 着力改善民生, 推进和谐发展。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寿光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开展和谐村庄创建活动, 提高了城乡居民素质。
4、实施工农结合战略。
发挥初始的农业优势, 由农业起步, 以农业培养工业, 以工业提升实力, 靠农业富民, 靠工业强市, 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
5、坚持不懈地办好蔬菜博览会, 提升寿光蔬菜知名度。
自2000年开始, 寿光市坚持“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受益”的办会思路,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把蔬菜博览会办成了展示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设备的盛会和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的盛会。
(二) 三元朱村。
三元朱村是寿光大棚蔬菜的发源地, 大棚种植时间主要是每年的9月到次年2月, 这一种植时期, 解决了冬季吃菜难的问题。由于调研的时间在7月, 正好是农民休息的时间, 因此没有看到农民的种菜情况, 只是通过农户的口头讲解进行调查。
三元朱村现有216户, 每户农民至少有2~3个棚, 每年1万元左右的年收入。三元朱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 主要劳动力多为妇女, 家中的男性主要是作为技术人员接受培训。2007年三元朱村的人均收入高达10, 700元。
种植蔬菜的大棚技术含量高, 主要利用地热、光热形成的日光温室进行采光和采暖。由于村中每家每户都有技术人员, 这就确保了蔬菜的质和量。大棚蔬菜的高品质、高产量吸引了各地的农户, 三元朱村的大棚技术也应用到东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区。
除此之外, 在三元朱村还看到了大型的农资超市、生活超市、敬老院等公共设施以方便农户的各种需要, 市政府还建立了网上诊断系统, 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技术支持。
二、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 笔者总结得出了寿光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经验。
(一) 蔬菜生产标准化和特色化。
寿光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0个镇、500多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该市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 在中南部乡镇集中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 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 从而使蔬菜成为该市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在走访的三个村中, 各村种植作物各不相同, 且同一个村的农民普遍种植同种作物, 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这种独特的种植结构, 有利于进行统筹规划, 集中管理, 建立系统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此种方式, 不仅利于农户与农户之间的经验交流, 利于技术人员统一讲授种植技术要领, 利于各村各户把蔬菜种好、种精, 并且也利于各收购点的统一收购, 便于登记和质量监控。
(二) 严把蔬菜质量关, 严守品牌信用。
寿光市对蔬菜质量的把关十分严格, 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监控:一是北京的质量监督部门来寿光蔬菜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 并且将抽查结果即使反馈给寿光市;二是寿光市自身也对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 因为在对各村镇的集中收购过程中已经详细记录了各种蔬菜的生产户情况, 所以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北京和寿光市抽查的结果予以公布。为此, 寿光市还建立了菜乡频道, 对质量不过关的蔬菜公布于众, 从而杜绝伪劣产品, 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寿光蔬菜的信用。
(三) 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
寿光市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着力推进农业数据的共享。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与农业部信息中、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联网, 16条线路的电视监控系统昼夜为客户和农户服务。通过《中国寿光蔬菜网》可以容易的掌握许多关于寿光蔬菜的资料, 全方面了解蔬菜的品种、价格行情以及菜博会等等丰富的信息。信息服务就像一条纽带拉近了供货、进货商、经营者、游客之间的关系, 便捷了人们的需求, 也取代了原有的买卖模式。
此外, 寿光还加快科技推广。该市吸引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优秀品种, 引进瑞士等国的优秀新技术, 使全市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面积达到了95%和98%。
另外, 重要的一点是世界菜博会的举办。它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商贸合作, 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间的桥梁, 使广大农民根除旧的蔬菜种植模式, 开放思想, 同时也拓宽了致富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四) 以农户为中心, 健全周到的为农户服务。
刚进三元朱村, 就被眼前一桩桩白色楼房吸引, 这里的农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农民, 他们都住上了统一舒适的楼房。管理人员介绍说, 为避免农户之间因为分房而造成的纠纷, 政府共设计了25款不同的户型, 每村投票选择他们所中意的户型, 投票做到每户参与, 在选出最受欢迎的户型后才开始动工。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300平方米带车库的。这一贴心措施, 极好地避免了纠纷, 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后方保障。
管理人员不仅在“住”上动了心思, 在“行”上也为农民提供了很周到的服务。三元朱村就像一个小区, 里面的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管理人员带我们参观了这里的农资超市, 里面化肥、种子应有尽有, 村里的农民不用再跑到很远的地方购买, 也避免了被骗的隐患。此外, 农资超市里面还设有多台电脑, 农民如果有技术难题或者种菜难题, 就可以来到这里, 网上的技术人员会随时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在农资超市的对面就是一个生活超市, 里面提供了农户们生活的必需品。此外, 里面还设有敬老院, 专为孤寡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服务之周到让我感叹。
每年收获时节, 农户不用跑去收购站, 就会有专门的人员挨家挨户统一收购, 然后统一送至农贸市场。所以, 这里的农户可以安心的在家种菜, 免去了许多繁琐程序。
寿光有一个2, 000亩的大型农贸市场, 当地人介绍, 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菜, 也没有卖不了的菜。它就是南北蔬菜的枢纽, 成为当之无愧的价格、信息、技术交流中心。
正因为如此周到的服务, 贴心的管理, 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 种出的蔬菜自然也是保质保量。
摘要:山东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 凭借强大的蔬菜产业远近闻名, 该市农民的收入70%来自蔬菜。本文重点从蔬菜生产标准化和特色化、严把蔬菜质量关、严守品牌信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以农户为中心健全周到的为农户服务等方面展开调查论述。
关键词:经验,蔬菜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寿光市农业产业情况汇报.寿光市人民政府, 2008.5.
[2]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全力开创率先发展新局面.刘中会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