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精选11篇)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1

(2011年3月25日)

2011年,××乡(镇)新农村建设结合危房危窑改造工程和地质灾害重险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在××村下街组规划建设320户,目前已新建243户,今年年内就地改造建设157户。

××新村是全县一项整合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地质灾害县内就地移民和农牧、水利、交通等项目的综合示范点,实行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新村占地346亩,规划新建的343户,分大、中、小三种户型,均由生活区和生产区组成,其中:大户型140户,庄院占地5352平方米,房屋面积86.4平方米;中户型73户,庄院占地475平方米,房屋面积81平方米;小户型70户,庄院占地400平方米,房屋面积58平方米。主体工程于去年9月底全部竣工。目前,群众认购房222套,入住141户。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宣传动员到位,群众积极参与。新村建设点确定后,我们组织召开群众动员会议2场、印发公告7期,广泛宣传就地移民政策和危房危窑改造惠民政策,干部进村包户,上门做重险区农户的思想和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宣传、动员、引导,使群众从不认识到理解,从反对到配合,从对抗到参与,主动从规划区迁出坟墓168座,拆除庄院114处,同时,还积极建言献策,配合政府建设××新村。主动到现场监督工程建设,踊跃认购住房。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在工程实施中,建立了县级领导盯着抓,部门、乡镇具体抓,技术人员蹲点抓,镇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镇上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解决工程施工和移民搬迁中的重大问题,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三是科学规划论证,合理设计布局。××村是一个地质灾害易发区,为确保群众居住安全,民政、国土等部门带领地质专家多次实地调查、勘测论证,最-1-

后确定在××村下街组实施县内就地移民新农村建设点,在此基础上,城建设计部门就地取材,体现山城风貌,合理设计布局,全面完成了××新村总体规划和庄院房屋建设效果图,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交通、扶贫、水利、电力等部门全力支持帮助,完成了××新村“三通一平”规划设计和前期工程建设任务。交通部门投资50万元新修村道10公里;扶贫办投资68万元平整地基246亩,移动土方量15万方;电力部门投资5万元,拆迁整修线路300多米,新架设线路700多米;水利部门投资48万元建成二级扬水泵站2处,铺设自来水主管道5140米。五是加强督查工作,确保建房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建设,平整压实地基,设底圈梁,砌三七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口。同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指派专人负责,跟踪监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不出问题。六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采取政府扶持救助、银行信用贷款和农户自筹集资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将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尽量向××新村捆绑倾斜,竭尽全力为这项民心工程提供资金保障,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如期保质保量交付使用。××新村概算总投资686.3万元,其中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71.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51.7万元,户均1.76万元。

今后打算:我们将继续做好新村后期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功能。

一是争取硬化道路,实施道路两旁绿化;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扶持发展庭院经济;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项目入户工程;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2

一、乡镇企业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而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 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发展乡镇企业, 壮大县域经济, 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说明了发展乡镇企业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一)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无从说起。而乡镇企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是农村经济的支柱,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 乡镇企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 同时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 乡镇企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物质条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小城镇建设,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完成这一任务, 需要充足的物质支持, 这些物质来源除了一部分来自国家政策倾斜外大部分应该靠农民自身创造, 这就需要抓住富裕农民这个中心从不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而乡镇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渠道, 对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乡镇企业还是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 而发展乡镇企业, 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为地方政府的有效运作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竖立地方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从而顺利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使整个农村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也就有利于整个农村的稳定。

二、乡镇企业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一) 乡镇企业面临的困境

1、乡镇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

(1) 市场经济下竞争加剧。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获得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和适应, 竞争力不断加强。而且,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 外资企业不断涌入我国, 市场环境的嬗变为乡镇企业树立了更多、更强的对手, 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2) 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后, 各级政府逐渐出台了一些针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 使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获得了政策上支持。但是, 当前政府的经济政策明显调整, 不同企业的身份差别待遇将逐渐淡化, 特别是经过乡镇企业的“二次改制”后, 政府开始扶持私营经济、中小企业, 但这种政策并没有体现城市与农村中小企业的地域差别。特殊优待政策一旦消失, 乡镇企业的生存压力必然加大。 (3) 融资条件变化。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获取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但是改制结束后, 政企分开, 乡镇企业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 再加上金融体制改革后, 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更多考虑的是经济上的利益而不是政治上义务, 而且,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金融机构很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 因此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缩小, 资金问题困绕着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 地理环境偏僻。乡镇企业存在明显的环境劣势, 也必然转变为竞争中的劣势。很多乡镇企业由于处在市场的边缘,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给其造成严重的封闭性。“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的局面不能产生聚集效益、形成区域的竞争力。特别是某些两头在外的乡镇企业, 受原材料涨价和运输成本的提高, 必然会面临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加大的压力。

2、乡镇企业的自身内部素质不高。

(1) 产权模糊。计划经济条件下乡镇企业的产权归属存在明显缺陷, 这种产权安排已经不能适应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表现在:政企不分, 难以规范和约束政府、企业行为, 导致乡镇企业资产消耗严重;产权虚置,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导致企业的行为失控, 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生产经营权与资产经营权分离, 不利于集体资产进入市场和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和有效流转。 (2) 技术创新不足, 产品同构性较大。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表现在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明确, 主体意识淡薄;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慢;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差, 绝大多数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 企业缺乏创新技术人才。该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企业, 乡镇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高, 产品模仿性、同构性大, 一旦产品更新换代, 造成产品积压。 (3) 地区发展不平衡, 产业分布不合理。乡镇企业地区发展的十分不平衡, 不仅在经济总量, 而且在技术水平、素质、效益等方面的差距逐渐拉大。同时, 低水平重复, 不但没有使城乡企业形成互补, 反而导致竞争过程中乡镇企业更处于劣势。从产业结构看, 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主要以初加工为主, 产品附加值低;从布局结构看, 东、西部和城乡差距严重, 布局分散, 不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4) 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 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 加上环保意识薄弱,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日趋严重。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 政府的环保政策和管理日趋严格。同时, 国际社会实行更加严厉的环境标准, 一些外向型企业还将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所以, 乡镇企业将面临强大的环保压力, 社会责任更加繁重。

(二) 解决乡镇企业困境的对策

1、区别对待, 政策引导。

不同地区的乡镇企业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特别是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 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同时, 要结合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于区位条件好、实力强的企业, 则应该大力开辟国际市场, 也可以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同时, 面对乡镇企业产业、布局结构问题,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规划, 通过专业化分工, 以求地区间协调发展。其次是要立足于农村, 服务于农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 逐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技术改造, 加强技术创新。

乡镇企业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为此, 乡镇企业应该在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 着重消化吸收, 增强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创造出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优质产品。同时, 要加快引进人才, 创造好吸引、使用和留住人才的机制。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同时, 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制定好激励技术创新机制, 为乡镇企业大力培养和输送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3、产权改革, 加快制度创新。

原先的模糊产权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对乡镇企业进行以明晰产权为中心的产权制度改革, 进行制度创新。首先,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对其进行改革, 解决乡镇集体企业政企不分的状况, 转变乡村政府职能。其次, 对现有乡镇集体企业进行组织制度改革, 鼓励乡镇企业发展、联合, 形成规范化的企业集团, 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最后, 要加强法制建设, 制定乡镇企业基本法和外部环境的有关法规, 依法保护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4、形成产业集群, 做好环境保护。

不同地区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地理环境特点, 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切入点, 培育骨干企业, 发挥“引擎”带动作用, 选择一些重点项目, 形成企业集群, 使乡镇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也要对乡镇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第一, 加强宣传, 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第二, 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企业的技术水平;第三, 对布局进行适当集中, 加强集中治理, 系统防治;第四,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 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拓宽融资渠道。

要解决乡镇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首先, 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同时要取缔向乡镇企业乱收费的行为, 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其次, 要拓宽中小企业资金渠道, 采取资金、资源、设备、技术、劳动力入股等多种形式, 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再次,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融资力度, 为乡镇企业的集群发展加大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重点扶持涉及高科技乡镇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理论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1994.

[2]、马恩成, 周森, 陈文学.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与农村现代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

[3]、潘维.农民与市场[M].商务印书馆, 2003.

[4]、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 2007.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乡镇文化站建设 篇3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站;建设

0.引言

乡镇文化站是乡村文化的汇聚地,是农村群众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人在有了物质保障之后,不自觉的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就是满足农村的精神文化需求,符合人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建设新农村乡镇文化站。

1.乡镇文化站的面临的问题

1.1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完善

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外在条件,但由于农村长期以来不重视发展农村文化,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普遍缺失,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也陈旧不堪、无人问津、流于形式。例如:有些乡镇除了广播电视用房,再也没有其他的文化用房;有些乡镇建有礼堂、祠堂,但因乡镇不重视,多年不去管理,随时面临倒塌的危险;有些乡镇有图书室,但里面的书较少,多是一些旧书、杂书,营养价值不高,也多只有老人闲来无事去看看。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文化活动很少,不能有效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更有甚者,乡镇文化站直接被乡镇府变卖或他用,制约了农村群众思想素质的提高,精神文化的发展。

1.2乡村文化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政府在乡村文化投入的经费较少,奋斗在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待遇较差,造成他们的生活拮据,不得不离开,致使乡镇文化站的人才流失。当前在乡镇文化站普遍缺乏固定的文艺工作者,专门的文艺表演队伍普遍没有;农村文化站的文艺工作者,大多数年龄较高,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进行文化创作,导致农村文化缺乏活力,满足不了农村日益发展的文化需要。乡镇文化工作岗位薪资较低,年轻人大多对从事农村的文化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文化岗位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队伍建设形势严峻,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老化,素质不高是造成乡村文化衰落的一大原因。

1.3农村文化站的管理缺失

目前,农村文化站的管理普遍处于松散状态,乡镇府很少过问农村文化站,因为上级视察,才临时走走形式。依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文化站的人、财、物、事等方面工作都归属所在乡镇政府统管资也由乡镇财政支付[1]。部分乡镇在文化工作的思想上存在误区,认为文化工作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文化工作是拖了整个工作进度的后腿。少部分领导政绩观存在偏差,认为文化工作做的好与坏都不会对自己的仕途产生影响,干脆放手不管。乡镇文化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文化的工作的监管不到位,一是,因为县政府本身对县文化工作部门重视不够,导致县文化部门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县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繁重,本身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要管理全县乡镇的文化工作,覆盖面太广。在乡镇文化站根据县文化局要求送艺下乡时,常常也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的文艺人才,导致活动的质量不高。三是,由于乡镇政府缺乏文化建设的意识,是的乡镇文化站常常会被乡镇政府占用。以上原因综合导致了农村文化管理缺失,落后的文化趁机在侵入,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2]。

2.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加大投入

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失,投入不足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可分为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不足。

2.11资金投入

完善的农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更好的传播社会的主义文化的外在条件,在乡镇文化站建设出现资金短缺问题时,相关政府应该积极为其筹备建设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2.12人才投入

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乡镇文化工作的质量,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是做好乡镇文化站工作的前提条件。其一,为工作人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一份较好的待遇,保障其生活。其二,对现有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授最新知识成果,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3]。其三,加大宣传教育,鼓励年轻人加入农村文化事业。

2.2加强管理

对乡镇的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为新农村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相关部门要将乡镇文化的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加强管理的措施:一是:要制定新农村文化站建设的相关制度,把乡镇文化工作纳入对乡镇官员的考核,切实保障农村群众能够接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是:乡镇领导要认识到文化工作的思想误区,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纠正政错误的绩观,把做好文化站工作看成评价全部工作好坏的一个标准。三是:乡镇文化工作的上级主管部门还需加强对监督管理,定期巡视各乡镇文化站的建设。

3.结语

乡镇文化站建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群众,与农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丰富农村群众的生活,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素质,繁荣社会主文化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房秀丽.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 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11)

[2]张晓凊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5)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4

庙湾村在全县“一点二线三片” 脱贫奔小康发展布局中,处于战略支点部位,按照特色发展、绿色繁荣、民生改善、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经过3年努力,不断实现“产业新、环境新、家园新、风尚新、农民新”,使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努力建成全县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1年度庙湾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是:

一、产业发展呈现新特色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模式,着力推进产业大发展。招商引进鹤峰县荣盛农牧业公司为龙头带动产业大发展:一是投资500万元的尽头湾生猪养殖场已完成近100亩的场地平整,并带动“五岳生猪养殖场”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获得政府扶持10万元、年内可出栏生猪达400余头、赢利可达20万元。二是获低产田改造项目投入,在全村一、二、三组连片发展核桃、油茶各500亩,带动了村民产业大调整的积极性。三是投入20万元建成大棚蔬菜基地30亩,调动了村民科技种菜和发展蔬菜的意识。四是紫云宫庙宇复建已完成规划、设计、勘测,并进行了工程奠基议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庙湾村呈现出了生猪养殖、蔬菜、核桃、油茶、旅游五大产业新特色,并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村庄整治显露新面貌

按照政府补贴与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庙湾村积极争取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全力实施村庄大整治。一是迁村腾地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在政府捆绑投入116.8万元和农户自筹50万元的基础上,历经五个月建成16栋特色民居住宅楼房、完成了街道基础工程。特色民居一条街基本建成,效果明显。二是民居改造整体性焕然一新。政府扶持30万元和农户自筹近60万元的投入,全村完成50户木质房屋正立面改造和楼房顶层加盖民俗特色木屋的改建,形成了以三组为主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是环境卫生整治逐步具备条件。政府投入13.8万元在全村建成垃圾收集池55口,并正争取环保部门的环境卫生整治的硬件投入。已逐步具备环卫整治条件。

三、基础设施建设出现新热潮

乡镇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篇5

正当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各族群众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之际,县委彭副书记及调研组的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乡镇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在此,我谨代表全乡14000多各族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乡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贯彻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乡情

**乡位于福贡县中部,怒江峡谷中段,乡政府距县城15公里。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的特困乡,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拥有国土面积4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74.7亩(其中:水田3967.7亩,旱地7007亩)。2009年末,全乡粮食总产量达4749吨,人均有粮36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77万元,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281元。乡内居住有傈僳族、怒族、白族、纳西族、汉族、独龙族等共3885户14915人,其中:傈僳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91%;农业人口14189人,占总人口的95.1%。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2009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克难攻坚,全乡呈现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兴科技、挖潜力、促增收”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全乡“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狠抓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一是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091亩,推广良种良法5100亩。二是认真开展病虫害防治和自然灾害抵御工作,全年全乡共发生病虫害406亩,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病虫害防治315人次;三是认真开展测土配方工作,进行“3414”肥效试验6亩,共完成82个点的测土配方取土化验工作。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9年,全乡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实现粮食总产量4749吨,比上年增产95吨,增长2%,人均有粮365公斤,比上年增4公斤,增长1.1%;农村经济总收入1777万元,比上年增收225万元,增长14%,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281元,比上年增加188元,增长1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业方面。全乡完成新建水沟26条24.76公里,维修加固水沟12条32公里,新修人畜饮水工程13件41.02公里,修复人饮7件9公里,解决了753户3053人和4150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16亩,**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交通方面。修缮了**桥,赤恒底通乡油路和娃吐娃大桥开工建设,新建赤恒底村机耕路1.6公里,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道路硬化6公里;能源建设方面。完成了亚坪、赤洒底、**、腊马洛4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新建沼气池23口,改造沼气池118口;村级阵地建设方面。**村、腊马洛村、娃吐娃村、巴甲朵村组织活动场所开工建设,并配备了**村、腊马洛村、娃吐娃村、巴甲朵村和赤恒底等5个村科技活动室桌凳,各村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方面。顺利完成了**完小和阿鲁底完小学校扩建的征地工作,新建了**中心完小学生宿舍楼、中学和完小教师周转房,建盖了中学师生食堂。卫生方面。修建了麻甲底村卫生室,修缮了腊马洛村卫生室。其它方面。修缮了**乡文化站,扩建了乡计生服务站,修建了阿鲁底警务室。

——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一是认真组织实施赤恒底、布拉底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布拉底村特少民族扶持项目。建设水泥路7.4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件16.8公里,新建三面光水沟17.2公里,完成危旧房改造17户,新建公厕9个,垃圾槽3个,新建猪圈343个,投放能繁母猪470头。二是认真实施完成了腊马洛村尼基和娃吐娃村力主底2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建设水泥路6.9公里,新建三面光1公里,新建羊圈46个、猪圈82个、鸡圈37个,新建公厕5个,投放种羊135只,投放鸡苗1950羽。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全年完成劳务输出共1478人,其中政府组织有序输出240人,自发性输出1238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44万元;四是抓好小额信贷放贷工作。共投放小额信贷2万元,收回本金3000元。五是认真组织实施安居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年内建设完成了抗震安居房100户,易地搬迁79户,消除茅草房58户。

——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乡大小牲畜存栏32079头,比上年增2812头;出栏10688头,比上年增1637头;生猪存栏15213头,比上年增1976头;出栏5632头,比上年增932头;山羊存栏13044只,比上年增670头;出栏4604只,比上年增598头。畜牧业收入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畜牧业已成为全乡人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态建设有力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四个百万”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按照**乡“四个百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实施目标和任务,全年完成“四个百万”工程建设42180.5亩(总计91322亩),其中种植核桃7551亩(总计28717亩),漆树12225.5亩(总计31446亩),茶叶100亩(总计1300亩),草果20775亩(总计27730亩),云黄连1000亩(总计1600亩),党参529亩;植树造林64250亩,义务植树20000株,核桃育苗58亩,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乡林改面积224021.6亩,宗地10160宗,其中自留山4330宗,面积27603.4亩;责任山950宗,面积14732.3亩(其中:退耕还林540宗1000亩);集体林均山到户4785宗,面积122377.7亩;荒山拍卖4宗,面积61.3亩;公益林61宗52863.3亩;集体商品林未均山到户30宗6383.6亩。以“有效保护林业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出发点,认真组织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加大护林防火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我乡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年内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79人,同比增长9%;营业总收入441万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236万元,同比增长15%,工作汇报《乡镇新农村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按照《**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全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一是按照《土地管理法》、《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积极开展土地监察和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二是高度重视和狠抓教育工作,“两基”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有序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年内共收缩校点13个,16名教师和211名学生并入寄宿制学校,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08%、初中入学率达106.15%。三是切实增强科技文化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村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村级科技室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群众学科技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3期,受训人员2600人次。扎实推进“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建设,完成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1208户,受益群众4832人。完成了乡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麻甲底村农家书屋建设;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8场文艺演出;组织开展了“云南省十套少数民族健身操”普及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全乡新农合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556人,其中自筹人群12254人,筹集资金达24.508万元,参合率达99.4%,医疗补偿和减免达70.0171万元,年内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信息输机工作。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住院分娩143人,住院分娩率达61.3%,年内无孕妇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病列。预防艾滋病和禁毒工作广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启动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人员得到有效整合并进一步配齐配强。五是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乡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2009年,完成三术任务298例,综合节育率达94%,计划生育率达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严格执行“奖优免补”政策,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0户;独生子女父母享受养老生活补助34人;独生子女享受教育“三免费”22人,“奖优免补”办证准确率达100%;计划生育知识知晓率和“奖优免补”政策知晓率达96%;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领证自愿率为100%;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领证巩固率为100%。

3、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扩面工作全面开展,覆盖乡村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农业综合直补资金68.2354万元,兑现能繁母猪补贴35.72万元。开展救灾救济、拥军拥属、社会救助等工作,有效解决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全乡共落实农村低保1380户5286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69.792万元;城镇低保103户196人,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33.8997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救济粮食13780斤,受灾及困难救济3.35万元,支出医疗救助金3.05万元,发放救济衣物135袋,棉被30床。护送3名孤寡老人入住子里甲中心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

4、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落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土地征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信访工作不断加强。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等活动,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继续巩固了“无毒乡”成果。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制意识,积极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2010年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0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为根本,打好特色牌,念好“山”字经,做好绿色文,全面落实“坚持一个统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造两个示范基地(草果、核桃)、夯实三大基础(农业基础、交通基础、教育基础)、突破四个重点(在扶贫攻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培育五大产业(林果、中药材、畜牧、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突出抓好六项工作(干布底、支布亩1000亩核桃示范基地建设、云黄连种植、重楼种植、劳务输出、山地鸡养殖、冬季农业开发)”的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培育特色产业,更加注重夯实发展基础,更加注重保障和发展民生,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打造成为生态建设示范乡、特色产业基地乡、文化旅游特色乡。

乡党委、政府综合分析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将2010年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达到1460元;粮食总产量增长1.5%,达到4820吨;新解决5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赤恒底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布拉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县级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渠道不乱、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尽最大可能整合项目和资金,把各部门的可用资金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村,以实施项目为着力点,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共建设水泥路7.4公里,新建机耕路1.6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2件16.8公里,新建三面光水沟17.2公里,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16亩,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76户、异地搬迁49户、危旧房改造17户,新建公厕9个,垃圾槽3个,新建沼气池18口,改造沼气池29口,新建猪圈343个,投放能繁母猪470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贯彻落实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情况

3月12日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暨林业工作会议,是我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林业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筹全县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和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明确提出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暨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举措。

根据县委全会、县人代会会议精神和乡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安排部署,我乡于3月5日召开了农村工作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对全乡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一)2010年全乡大春生产主要目标和任务

1、全年大春农作物总播面积计划完成19360亩(其中:粮豆面积:17560亩、经济作物1800亩)。

2、推广玉米良种6000亩,推广水稻良种3800亩。

3、玉米规格化栽培计划6000亩,水稻规格化条栽800亩。

4、推广玉米地膜栽培300亩,玉米新品种试验1600亩。

5、推广旱谷50亩。

6、农业重点产业培植计划:新增草果6000亩,补植补种草果10500亩,种植云黄连10000亩,重楼3亩,荞籽1000亩,鸡脚稗500亩,种桑养蚕50亩。

7、秋收粮食总产量计划4823吨,比上年增长1.5%。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深化认识。要求各村民委员会、各下乡工作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深刻认识抓好大春生产的重要意义,要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粮经作物,合理布局,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要定期督促检查落实农业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全力抓好2010年农业生产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确保年度计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求各村委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积极配合乡供销社和农技站做好农用物资的调运和销售工作,保证农用物资及时供给,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下乡工作组要积极协助村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发动群众,认真落实种植计划任务和各项科技措施,形成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措施具体,服务到位的良好局面,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三)注重科技兴农,认真抓好科技示范样板工作。要求各村委会及下乡工作组要充分尊重群众生产意愿,打破传统原始的生产模式和耕作制度,以科技培训为手段,以科技示范样板为突破口,认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全面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种植管理水平。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要发挥职能作用,深入田边地角,认真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按照定点、定人、定面积、定指标的“四定”工作方案,全程跟踪负责抓好大春科技示范样板任务的落实,具体要求是乡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及农业技术员每人完成科技创新样板不能少于20亩。

各位领导,尽管目前我乡的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典型的贫困乡。但是,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的鼎力关心和支持,有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有力地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6

全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情况

X月X日,XX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学习贯彻全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工作现场会精神,通过多种措施建强村集体班子,着力改善民生,全力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提升能力素质,建强基本队伍。以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将一批有活力、有威信、有战斗力的青年人才吸纳进“两委”班子,使“两委”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有XX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占到总数的XX%。举办了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分别对XX个村新任职的XX名“两委”干部进行了任前组织谈话、廉政谈话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激活“两委”班子发展创新的活力。

二是深入创先争优,切实服务群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广大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四少四多”:拖沓的少了,主动的多了;漂浮少了,踏实多了;马虎少了,认真的多了;坐班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干部勤下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切实解决道路交通、饮水灌溉、社区卫生服务等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群众送科技、送岗位、送项目,带动群众发家致富,今年以来,向群众提供市场、就业等信息XX余条,使XX多人获得再就业机会。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7

关键词: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1乡镇企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乡镇企业作为连接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一条有力纽带,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富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富裕。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开展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1.2乡镇企业能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

首先,乡镇企业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使农村教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其不断向教育部门提供资金支持,缓解了农村教育资金困难的局面,使农民受教育成为可能。此外,农村工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农民定期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部分乡镇企业也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民素质的提高,满足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1.3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农村公共事业指的是农村医疗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及社会保障事业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薄弱的就是公共事业。医疗建设存在医疗基础设备不足、农民看病困难等问题;而教育方面还存在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养老问题、道路及饮水问题等都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与本村的经济实力相统一,以农村为基地的乡镇企业对公共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乡镇企业为道路建设、医疗建设、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2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2.1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但是,乡镇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乡镇企业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刺激了非农经济用地需求, 例如,高标准道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各地纷纷建立开发区,实行招商引资,也占用大量耕地,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阻碍农业发展。

随着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化肥、农药、 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多,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地污染严重。 此外,我国乡镇企业以发展工业为主,部分企业把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耕地中,对耕地造成一定危害。

(2)资源浪费严重。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一些地区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开采资源,再加上乡镇企业技术设备比较落后, 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方面出现投入高、回报低、浪费严重的现象。

(3)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农村生态水平。在经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这一时期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管理混乱等问题,企业往往忽略生态环境保护,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就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

2.2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乡镇企业往往是从城市发展演化来的,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往往与城市母体相仿,未能很好地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其次,乡镇企业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少,生产所使用的基础设备陈旧。最后,与乡镇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不完善。

3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措施探讨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实现城镇化。乡镇企业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因此,要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优势,完善乡镇企业发展路径,使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3.1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能通过宏观调控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乡镇企业的发展。

第一,为乡镇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乡镇企业在新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乡镇企业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政府应给其提供政策上的优惠。首先, 要加强财政扶持,减免乡镇企业的税收,及时清理不合理的收费现象,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其次,政府采购要倾向于乡镇企业,使企业获得更多订单。

第二,加大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大科学技术投入能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其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保护力度,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3.2加大监督力度

乡镇企业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许多乡镇企业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监督。首先,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环保方面的监督。对环境污染大,且不注意保护环境的企业,政府务必要加大惩罚力度。其次, 社会公众要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督,督促乡镇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3乡镇企业要加大自身改革力度

目前,乡镇企业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其在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除政府、社会给予扶持外,企业自身也应加强改革,顺应发展需要。首先,结合“三农”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乡镇企业以农村为基地,农业及农副产品是其主要优势,其要结合这些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其次,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乡镇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带来科学、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 其一,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及职业素养。其二,引进城市高素质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其三,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乡镇企业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着手,探讨提高企业效率的方式,增加企业和社会的效益。最后,还要借鉴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4结语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要大力扶持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倪晓威.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

[2]程春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J].经济师,2008(2).

[3]李彦玲.李延华.加快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6(33).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8

金华市婺城区吉祥网吧位于婺城区蒋堂镇,该网吧被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和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台评定为“婺城区文化示范户”,也是《浙江农民信箱》在镇、村里的联络点、区文化印刷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还被区农林局推荐申报为全国信息化示范项目,其网吧负责人陈纪祥也被婺城区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先进管理员。该网吧作为“农民信箱”联络点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的做法在2006年11月6日得到浙江省茅临生副省长肯定和批示,其事迹也多次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乡镇网吧架起农产品和市场的桥梁

随着浙江省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的大力推进婺城区蒋堂镇于2006年建立了农民信箱联络点,陈纪祥主动接受镇政府的邀请,当上了农民信箱联络点信息员。为了使农民信箱联络点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陈纪祥专门制作了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在蒋堂镇菜市场等人流多的地方四处张贴:通过邮递员发放征求表采集农民信箱供求信息。空闲的时候,他还骑着摩托车往乡下跑,看到蔬菜大棚、养殖场他都会进去和种植户或者养殖户聊天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介农民信箱。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朋友发布信息,他还花了几千元钱配备了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采集处理设备。

2006年10月23日,陈纪祥帮蒋堂镇黄碧垄村种植大户陈建军在农民信箱里发布了供应环保蔬菜西兰花的信息。10月27日金华蔬菜配送中心看到信息后主动与陈建军联系,达成日送10吨的供货合作意向,并于28日开始送货,销售额已迭20余万元。

2007年1月6日,蒋堂镇开化村村民周永桂万斤迷你地瓜堆在家里,他愿意以每公斤1.6元的最低市场价出售还找不到销路时,周永桂在蒋堂镇菜市场看到吉祥网吧张贴的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吉祥网吧,陈纪祥把他的出售信息发布到农民信箱、镇政府网站后,没几天,市区的多家公司前来接洽收购事宜,最后被金华兰溪门菜场的一位经营户全部收购,售价为每公斤2.2元。周永桂说:“这一万斤的迷你地瓜,能以每公斤2.2元的好价格全部出售,太感谢吉祥网吧的农民信箱联络点了。”

目前为止陈纪祥已累计发放信息采集表4000余份,收回700余份,全镇1/3的村都在他的信息采集表上登记过信息。帮助农民发布买卖信息400余条,其中交易成功的有10余笔,达成意向的20多笔,成交金额在200万元元以上。

陈纪祥说:“今后我打算把网吧建成一个农民信息集散地和农产品交易的中介平台,让买卖农产品的双方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顺利地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

二、吉祥网吧开创农村网吧经营新模式

乡镇网吧怎样在乡镇文化建设上崭露头角,发挥作用,陈纪祥为此有过许多思考。他想决定通过自身努力,来树立网吧的正面形象。他认为,乡镇网吧在农村是网络应用最前沿的展示,实践、培训、推广平台,拥有广泛电脑群和基层最好的网络,管理者和技术员均有着丰富的阿络、电脑使用和安全维护经验,网吧有固定的场地,丰富的人流量,网吧之间横向联系又是一个广阔的区域资源,运用好这些资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网吧业主的追求。

陈纪祥在开网吧前曾开过图书室,桌球室,放过电影,拍过录象,经营过电脑美术制作室等,并对农村文化有浓厚兴趣他感触最深的是,农村需要文化产业,当地人对“农村文化人”也比较尊重,在刚开网吧日子里,他为懂得先进的电脑技术曾经自豪过,可是后来,网吧在社会上的名声变了,网吧业主压力大、责任重、名声坏、曾经考虑过转行。但是,陈纪祥始终坚信,网吧是社会发展必然产物,它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享受娱乐、便捷生活以及安置就业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阔平台,是社会先进性所需要,之所以被社会“排斥”和高压管理,是因为一些网吧违规经营和没有很好地发挥网吧的社会积极作用。

陈纪祥在2006年3月就选择了“浙江农民信箱”,园为它适合网吧操作,它的建设宗旨明确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八户,逐步构建起一个全省的农民信息网络,为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有农产品不知道卖给谁,需要农产品又不知道到那里去采购的农民们,搭建了一座信息桥梁,为缓解信息闭塞引起的农产品积压,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三、乡镇网吧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陈纪祥网吧自2006年3月份设“农民信箱”联络点以来根据走访调查农民的实际需要,积极实践,主动摸索和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的举措和做法。一是印制《农民信箱免费代发信息内容征求表》等资料张贴或分发;二是与报刊投递员合作,请投递员在投递报纸的时候顺便把农民信箱的《信息采集表》也一起投递出去,然后等下次再去投递的时候,把前面发出去的采集表收回来,三是印制《种养大户联系卡》,收集整理种植和养殖大户的电话信息等,有针对性地抓大户为他们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四是举办。农民信箱使用技巧的培训,组织经验座谈会:五是建立了“农民信箱”交流QQ群,为230多位农村信息爱好者提供跨区域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婺城区农林局干部方树平的姐夫种植了一批小规格的香樟和桂花由于最近几年市场上对小规格苗木需求量比往年减少造成这些苗木滞销。了解这一情况后,方树平马上在“农民信箱交流”群发布了信息在信息点的牵线下,顺利联系到了婺城区汤溪镇一企业老板,并卖出了150棵香樟。40棵桂花。

2007年4月12日,江山市QQ群友来“农民信箱”信息点和部分群友一起参观了白龙桥的蔬菜基地,并为他的蔬菜派送中心采购了8吨马铃薯,同时邀请金华的群友5月初到江山市考察蔬菜基地,交流管理经验,并一起讨论“农民信箱交流群”群友合作建设蔬菜联合销售网络的事项,为推进两地之间的农产品交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乡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9

一、前期做法及效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我镇农业基础好的优势,创建了万亩标准化小麦种子示范基地,提高了小麦种子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目前我镇优质小麦种子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玉米种植面积达2.7万余亩,怀药种植面积8000余亩,蔬菜、水果、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到1.1万余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了XX、XX、XX、XX等15个规模养殖园区,全镇养殖专业户1200余户,全镇猪存栏2万头,牛存栏5600头,羊存栏1.25万只,兔存栏0.8万只,鸡鸭鹅存栏达11万只。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全镇劳动力资源数26788人,外出务工人员达5260余人,主要在广东、福建、深圳、苏州、西安、北京、山西等地务工,每年为XX镇增加收入2600多万元。二是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2月中旬,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支书、村长到已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12个村参观学习,3月份召开全镇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动员大会。张贴标语210余幅,书写固定标语50余条,发放宣传单1.5万余份,全镇投资8万余元,出动车辆600余次,组织人员3600人次,彻底清理了陈旧垃圾。各村均成立了卫生组织,制定了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成立了保洁员队伍,确定了垃圾掩埋场,落实了保洁员待遇,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三是做好镇村文化中心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全面开展农村文化中心建设活动,按照“五室一场”标准,对镇文化中心及各村文化中心进行了重新规划完善,新建、改造文化中心29个。各村以文化中心为阵地,积极组建大鼓队、秧歌队、业余剧团、篮球队、门球队、象棋协会等业余文体组织,并利用农闲时节,大力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和科技知识培训,举办了秧歌比赛、篮球赛、演讲赛等赛事,吸引了众多群众的参与,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长了知识,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二、下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非常鼓舞人心。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中央、省、市、县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文件。2006年开春以来,全国上下都在热热闹闹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首先,要明确每一个“远”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奋斗的目标,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它没有极限,它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哄而上,胡子眉毛一起抓,盲目地拆、盲目的盖,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目标。我镇目前已经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县前3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0元。

其二,要立足一个“实”字。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一要摸清“实”情。虽然,这几年我们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对照广大农民的迫切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如村级集体经济落后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难题;农村规划滞后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民增收的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困难。这些情况,我们乡镇干部要充分吃透,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二要解决实际问题。今年,镇人大会上代表提出的2个问题,一是卫生问题,一是道路的问题。目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环境卫生问题。去年以来,我们在建立农村卫生长效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我们正在全镇27个村推广实施。“四有一落实”(有组织、有制度、有保洁员、有填埋场,落实保洁员待遇)。第二个问题是道路的问题。去年,全镇投资700万元修了30公里的道路,极大地改善了XX镇的交通状况。今年镇里又出台了道路建设3年规划,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村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修建村内道路,彻底改善群众的行路难的问题。三要办“实”事。今年,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准备办5件实事:一是做好XX工程,增加农民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条件;二是做好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增加农田产量;三是做好万亩优质小麦种子示范基地项目,提高小麦种子的品质;四是做好3个示范村的沼气池建设项目,推动农户实现家居用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五是政府引导帮助农民建立养猪、四大怀药两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乡镇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10

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常么社区新农村建设以生产发展为龙头,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养模式。目前该社区农业经济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模式进行。主要以烤烟产业为主,10年共种植1567亩烤烟,同时成立了“养猪协会”“养羊协会”“养蚕协会”,在协会、公司的带动下,烤烟面积逐年扩大,产值也逐年提高。在科技的指导下,在协会的带动下,该社区猪、羊养殖及养蚕也由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效益逐年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加上劳务输出等,人均收入由XX年的1653元上升到现在的2165元。在贫困的少数民族石山地区,逐步接近全县的人均收入水平,一步一步向小康迈进。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在国务院实施革命老区示范试点工作以及桂西五县基础设施的工作中,在常么社区范围内共计投入4680余万元。修扩建公路20条,人畜饮水工程2200m3,地头水柜1670m3,整理农田1600亩,沼气池建设160座,危房改造75户,农网改造1065户,广播电视卫星接收135户,学校建设3365m2,猪羊圈改造1305m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民族文化培训共计1056人次。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各种培训,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素质的提高,使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得以保存,群众的言谈举止文明得体,“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

特别是常么社区民族新村建设,将成为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示范点。在县委及县政府的领导下,社区民族新农村在高规格设计、统一建设的基础上,将把常么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民风民俗展示、商贸、党建创新为一体的新村。该新村建设占地约41亩,建民族特色民居79幢,两个共计约10亩的民族表演广场和休闲广场,建有民族风情的商业步行街。整个社区内有社区警务室、幼儿园、卫生院、中小学、电信、邮政、移动通讯、农村信用社等,还成立了环卫站、供水站,使在社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服务。

三、管理民主。

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简介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图书馆;现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包括县、乡镇图书馆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图书馆,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图书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谋求自己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从文件上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给予了乡镇图书馆极大的支持,然而在事实上,我国的乡镇图书馆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成了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立乡镇图书馆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集聚了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于一体。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浪潮中,经济建设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务必要切实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朋友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呢?笔者认为,加强乡镇图书管建设,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乡镇图书馆作为基层图书馆,最为贴近广大农民群体的生活,是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扇窗口。它们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群体知识结构的更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技信息,极大地促进了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

因而,加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能够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而有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二、我国乡镇图书馆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贯彻和落实,一度为我国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契机。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乡镇图书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然而,这种现象并未持续几年时间,乡镇图书馆便纷纷出现沉寂。更有甚者,一度出现萧条,不但内里陈设资料不更新,馆内外更是门可罗雀,最终使轰轰烈烈一时的乡镇图书馆成为摆设,有的干脆关门大吉。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资料和走访研究,显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相关单位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对乡镇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其耗财耗力却作用不大,看不到乡镇图书馆给广大农民带来文化和经济效益。或者表现为眼光不够长远,因为眼前利益得不到保障,舍不得投入,更是随意精简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使其日渐萧条。

(二)图书资料不足,内容陈旧,损毁严重。许多乡镇图书馆在运营一段时期后,因为缺乏更新,极少维护,导致馆内图书陈旧,资料不足或者损毁严重。大量过期和陈旧的书刊,很难吸引读者的全情投入。而损毁的图书由于得不到及时修补,使书源越来越少。

(三)经费投入不足。图书馆要继续发展下去,需要经费投入支持。许多乡镇图书馆只在建立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成,后期基本再无或者只有很少的经费可以使用,这样根本就无法满足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不断的支持和投入,才能继续运营下去,如果经费持续不足,很可能陷入困境。

(四)配套设施落后。很多乡镇图书馆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比如没有电子阅览室,或者专业维护人员缺乏,导致电子阅览室使用和维护存在困难。

(五)很少举办活动,陷入萧条。县、市级图书馆都是保证正常开放,或者举办各类活动,来促进图书馆的繁荣。对比之下,许多乡镇图书馆不但很难保证正常开放,而且几乎不会举办任何形式的读书活动。极少的宣传加上本身管理的不完善,导致乡镇图书馆很容易陷入萧条。

(六)电视和网络的繁荣,分去了图书馆的关注度。随着电视和网络在乡镇的普及,图书馆不再是乡镇居民和广大农民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许多人更加依赖电视和网络来得到需要的信息,而不再使用图书馆。

综上所述,致使我国乡镇图书馆发展现状不客观的原因虽然较多,但总体来说,都是因为图书馆本身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和本身不够创新所致。

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繁荣乡镇图书馆的对策

(一)为广大农民群体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农村人口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较低。因而,想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首先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而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就势在必行。

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乡镇图书馆已经被广大农村群众所接受。可以说,乡镇图书馆既是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又是传播科学、文化和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可以逐步培养大批喜欢爱好读书的农民群体,有效提高他们是文化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乡镇图书馆还将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另一个为学生和青年提供继续学习机会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内的各种书籍,能够给他们带来不同于课堂知识的另一番天地,而大量的报刊杂志和视听资料,也有利于帮助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乡镇优秀人才的培养。

(二)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利用图书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体也要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展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农战略可以有效利用和实施起来。新时代的农民,不但需要了解最近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和加工信息,更是需要熟知政策动态和市场情况。通过在乡镇图书馆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或者参加馆内举办科技讲座,广泛接受各种信息,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生产力。可以说,乡镇图书馆在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知识建设家乡方面,具有重要的

作用。

(三)利用政府、社会和舆论等力量,加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跟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要把其作为当地政府部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来执行,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中,才能使得使图书馆建设落到实处。另外,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联合社会各界来办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本身就是一项纯公益事业,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朝气蓬勃的发展下去。除此之外,还要调动舆论力量,利用媒体的优势和影响力,来扩大影响,比如使用募捐、图书传递等方式为偏远地区的图书馆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四)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充分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大多数读者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体的切实需求,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主动选择去图书馆学习。另外,发挥图书馆的娱乐和休闲功能。一般来说,读书活动不但是为了获取信息,也是一种娱乐休闲活动。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休闲时间增多,图书馆的娱乐休闲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增强,才能很好的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五)注重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

大力发展乡镇图书馆,需要一支熟悉图书馆业务并且热爱本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他们不但需要掌握基础的工作流程,还需要了解乡镇群众的信息需求。为此,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人才,也是加强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图书馆常被人们称为“教育机关”、“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这是因为它不但具有传播知识信息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乡镇图书馆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疑将扮演着重要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乡镇图书馆只有健康蓬勃的发展下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出力,才能有助于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我国乡镇图书馆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范培华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年第4期

[2]乡镇图书馆现状、建设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崔燕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5月

上一篇:综合防灭火月度规划下一篇:浅析如何把德育教育工作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