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办法(精选8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软肋”和薄弱环节,这一点不容忽视。而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健全机制是前提,规范财务分配行为是关键,严格监控和打击是保障。以下笔者是从内部控制角度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关键字: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财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不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
(三)、资产管理方面过于松散
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购置得到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仍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不像企业那样频繁发生,迫使它经常核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是在业务发生时将其登记到账簿上,但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减值等了解很少。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
(四)对预算控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内部按组织体系进行科学化,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
二、从内控角度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把单位财务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财政财务法规制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不断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基础上,严格规定财务开支的审批权限,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单位财务开支既要做到保障单位公务活动的需要,又能节俭有方,用财有效。
具体应做好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包括: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分离、经济业务授权与执行人员的职责分离等。授权与批准,即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授权与批准方可执行。完整的凭证和记录,要求会计、出纳、财产保管人员各项经济业务必须有合法凭证和完整记录。对财产和实物的记录控制。内部的独立检查,即定期不定期地由没有直接经管经济的人员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正确性进行检查。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四)、树立科学理财新理念,提高单位服务实效 当前,财务管理工作应在规范财务收支和控制经费增长上转变观念,科学理财,强化服务和大局意识,提高服务实效。为处理好单位财务管理的公平和效率,缓解财务管理的矛盾,单位经费可实行集中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人员经费和单位的公用经费由财务集中管理;其他经常性经费开支由财务部门统一开支标准,部门领导审批后,由单位财务按内部制度规定统一核算。对不同费用采取不同的办法管理。
(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探讨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基层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单位顺利操作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必然会加强内部控制系统。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含义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业务单位,以确保业务活动有效地防范风险,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促进机构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主要内容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实物资产,金融机构债权债务,项目,采购和支付、融资、销售和支付,成本和费用,如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制造业。通过,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
二、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实现,是系统、全面的单位工程,不仅需要领导的支持,他需要更多的单位各部门合作。实施内部控制目前的机构,统一表达的基本单位财务行为仅从地方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在一些经济问题,角色扮演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部门之间连接较差,缺乏一个有效的订单管理系统的环境。
(二)内部控制职能交叉,责权不分明 ,独立性差、权威性不高
对单位来说,目前各项内控制度基本健全,但是职能交叉,责全不明,内部控制权威性不高。在制度的落实和监督过程中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缺乏监督力度。为了完成上级各项考核指标,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会计真实行反映,致使内部监督无以为力。因此,强化完善监督体制及各项职能责权建设,提高内控权威,是落实好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作用的关键。
(三)内控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
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完成内控制度的建立工作,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有关管理制度,均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基层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修订并没有跟上。各单位在财会核算电算化管理机制上,并没有及时制定相互制约、牵制的相关比较完善的制度。所以,对于监督程序及监督关系欠缺的现状,尚需及时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基层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制定标准统一的内控制度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保障系统能够运行和控制单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执行。首先,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单位的领导者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实行集体决策制。其次,要加强诚信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及其他各种业务学习、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违纪实例教育等形式,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会计人员,为会计人员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明确的控制制度,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监督制度及考核制度
1、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财务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所以,在岗位、制度控制方面应当制度健全、切实可行。
2、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工作岗位及人员定期轮岗、换岗制。其目的一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面学习完善,二是防止由于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容易带来的种种弊端,使自身利益与工作利益保持相对的距离,减少各种非正常因素对工作的干扰。
3、实行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在此工作岗位上的职责范围、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有的权利及相应的落责考核。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应制定规范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按照人员状况设置岗位,会计岗位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操作会计业务全过程,明确工作范围及责任,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4、实行岗位作业流程环节流转、分段式控制
会计业务按照确定的流程逐级传递,做到科学管理、环节控制、责任明确、完整统一。传递应按照生产流水线作业流程的管理方式,上道工序未完工或完工未验收的的情况下,无法向下道工序传递,实现作业过程的职责层层明确、逐级传递。
5、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力度,即加强内控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事后控制应侧重于分析结果形成的原因,考核并作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弱点及隐患,并对欠妥部分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制定未来计划标准的依据。建立各项监督检查制度是内部控制的事后监督。
(三)用发展的、动态的态度不断完善和及时修订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对促进、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持内控制度制定的及时性、内容的时效性及先进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管理者要根据基层技术检验机构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及形势,及时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无章可依、无规可循的混乱局面。以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其内容,增强其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在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之,有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及各项机制,基层事业单位才能进行各项内部控制的建设,各项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实行一定的控制和监督,实现单位的内控管理目标,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顺利发展。目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步加快,给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世纪、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主要任务已经逐渐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已成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保障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安全 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是按照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标准来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实行一定的控制和监督。通过这种内部控制活动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资金和资产使用的安全。事业单位标准化的内控管理还能有效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活动。
1.2 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流程等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控制。从行政管理上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进而实现单位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
1.3 有效避免事业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一定的控制流程,将单位内部的各种经济活动置于一定的内部监管之下,严格控制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加强单位内部人员的协调和配合,维护事业单位各项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达到有效防止事业单位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
2 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改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环境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环境也不可避免地被分成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这两方面的环境因素。
2.1.1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外部环境。由于国内经济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在许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相关规定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也越来越到位,可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运行的政策环境已经逐渐清晰和完善。
2.1.2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领导层及相关责任人的思想观念。只有领导者具有了一定的远见和意识,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将内控管理提到事业单位日常运营体系的框架之内,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在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中起到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积极为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运行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进而能促进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来。
2.2 严把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财务监督和控制 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就要适时建立起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严格把握财务资金的使用流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单位内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必须把握好单位内部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和流动情况,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层层审批,进而使单位内部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此外,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还要通过以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管部门或财务监督小组的形式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国有资产能够安全、有序地运行。同时,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人员应该采取轮流换选制,起用不同的财务监管人员和审批人员,防止专项以权谋私,独断专行。
2.3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不管是何种有效的管理方法的顺利运行,都需要优秀的专项人才作为其有效开展的支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要发挥其既有作用,就必须充分依靠相关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各种专业培训课程、专家讲座、讨论会议、进修学习等多形式来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其财务管理专项技能,更新财务人员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维观念,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2.4 强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潮流,信息传递和沟通的作用和价值日益显现出来。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要适合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就必须加强内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简化信息传播的步骤,消除信息传播各层次之间的障碍。此外,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网络建设,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内控管理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共享,保障单位内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益萍.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
[2]姜璟.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现状与途径[J].考试周刊,2010(41).
[3]金玉.新经济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4).
[4]李茁军,王君萍.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商业.2009(17).
作者简介:张宇(1973-),男,山东济南人,会计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事业单位及其下属企业财务管理。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
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
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
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
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
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
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对策和建议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
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
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
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讨
张宗东
【前言】2014年10月8日-16日,本人参加了甘肃省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集中培训,期间有幸聆听了财政部会计司王鹏处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规范》的解读,深受感触。在从事财务工作二十多年来,自己先后在企业的记账员、分厂会计、主管会计,行政机关的国资局企业科、财政局监督办、局机关经费会计、教科文科科长等多种岗位工作,一直致力于发挥财务会计职能,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在建立和完善单位内控体系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都是一些片面的、浮浅的认识。听了王处长的解读,感觉豁然开朗,对内控体系有了系统的认识。培训结束后,就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文中从建立内控体系的重大意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内控体系建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正文】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一个单位、一个企业自成立起,就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以使各项政令畅通,运行安全且富有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3年2月,制定下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对指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控系统,保证单位安全运行各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保证国家资产安全完整,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单位内控制度建设、领导与职工的认识、岗位的设置、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等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指针,不断探索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学习教育,加强单位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使内控系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单位工作的财务人员,就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了思考。
一、强化学习教育,充分认识建立单位内控体系的重大意义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保护财物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对单位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能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在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会计法》中明确要求,各个单位应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增强单位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保证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要想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实现单位内部的依法、科学理财,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有效地内部控制体系,利用严谨的工作处理程序与科学的岗位职责分工,促使经济业务活动在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形成,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保证各项经济活动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与准确,真正做到让单位的经济活动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与收支活动的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行为的随意性,遏制贪污、腐败、非法挪用等经济犯罪类行为的发生,为保证单位内部依法理财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内控建设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大对领导和干部职工内部控制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让他们深刻认识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的意义和作用,使内部控制的作用传达到各个职工,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直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围绕加强单位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加强单位管理、规范办事流程、夯实资产家底、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单位防控意识不高、内控系统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和企业相比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大部分比较薄弱,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 单位很多员工没有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够, 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 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
(二)资产总量家底不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增不及时入账,减不及时消账。许多事实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不及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有的资产已报损报废,却未及时消账,账面上反映的仍是原始购入价值,造成虚列资产。在会计核算时,将个别购置固定资产支出从费用中列支,却未计入固定资产,或将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不进行会计核算;许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历年没有核对调整而无法确定,导致单位资产家底不清,无法验证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许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是不科学、不完整、不系统的。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相关的内控制度, 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 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方面的管理制度, 但很不完整,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不全面,且制度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或流于形式。
(四)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权参与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决策, 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经济业务活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单位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财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与业务控制相互脱节,行政事业经费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的支出,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
(五)财务基础工作欠规范。一部分单位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财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多职一岗的现象普遍存在,岗位之间难以形成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财务人员的态度不严谨,重形式轻内容,原始单据、会计档案和财务资料保管不规范,没有及时分类归档,并保留凭证、账簿、报表;设置的会计账簿不符合国家相关财经会计制度的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很多没有季度、财务分析报告等等。
(六)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体系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 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控制的目的。但是,许多单位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大多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 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出现管理漏洞。对经济业务活动没有合理的业务流程,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流程,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 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 缺乏事前控制程序,费用开支实行事后“实报实销”,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
三、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应坚持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因此,内部控制应当考虑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由于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控制的难点是约束适当。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同时兼顾运营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同时,应考虑内部控制设计的复杂程度,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与单位的规模、职责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能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如果仅从控制的角度考虑,单位参与控制的人员越多,控制环节越复杂,控制流程越明晰,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小,但相应的行政运行控制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单位在设计内控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恒量控制投入和产出效益比。对涉及全局性、重大的、经常性的经济业务活动,应进行必要的投入,进行严格控制。对仅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力较小、不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可不必投入过多的控制成本,以便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耗费。
四、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应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认真梳理经济业务活动,制定运行图,找准防控风险点,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一是合理的岗位设置和权限划分。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内部机构设置以及权限分配,严格做到不相容职位之间的分离,在各个岗位、各个部门之间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目的,保证岗位和部门设置的合理和有效性。二是全面梳理经济业务活动。要结合单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紧紧围绕问题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领域,开展清权确权,梳理工作流程,排查风险。全面梳理单位内设机构工作职责,锁定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确定重点风险防控环节。三是找准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要针对查找到的风险点,在认真分析梳理汇总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轨迹,制定风险信息目录、工作责任分解图、权力运行图。征对梳理结果和确定的风险防控点,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单位内控配套制度。根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本单位议事规则、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公务接待、财产管理、出差管理、办公耗材购置管理、干部请休假等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对制定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修订,形成本单位一套符合单位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制度之间相互协调、内容全面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为内控提供坚实数据保障。精细化、规范化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深化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保障。单位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国家颁布的有关财会法规要求,认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督促财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要加大财务人员培训,不断丰富财务知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内控意识。建立依法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责任追究,确保会计基础工作到位和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四)加快单位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类信息共享。根据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财政大平台、审批网络化等专业管理软件数据共享,做到内控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功能的相互衔接,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流程控制等方法固化于信息系统中,实现对经济活动情况实行常态化网络管理,及时监控变动信息,准确掌握各类经济活动分布、运行状态,实现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推动控制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
姓名:李娟娟学号:20085121024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
指导教师:袁庆禄职称:讲师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财务核算和利用会计信息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
前言:在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一)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 1
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二)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三)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四)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一)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二)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
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三)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四)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改革
(一)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一是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有效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会计人员能在没有羁绊的环境中依法行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职能。三是有利于加速会计电算化步伐,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在科目体系中增加行政单位“上级补助收入”及“上缴上级支出”等科目。
目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法核算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经费补助收入和下级单位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解决的办法有两种方法可以考虑:一是将这类收入和支出融入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当中,收入可以列入“其他收入”中核算,支出列入“日常公用支出”中核算,但这种方法很牵强。二是在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体系中,增加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补助支出两个科目,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对应,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核算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这类收入和支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
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四)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及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因此,首先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六)预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为财政资金,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部门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要把单位预算和内设部门预算合二为一;二是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相应的规定;三是推行部门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对单位所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要求编制预算,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四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定期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检查内部会计制度是否得以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是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6).
[2]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5,(4).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制度不健全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事业单位从没有财务制度到建立财务制度转变, 从由财务制度向建设规范的财务制度转变, 有些事业单位在转变的过程中还没有建成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 比如没有形成财政预算编制、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更改的相互联动制衡的机制, 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是一种领导说了算的局面。
(二) 经费预算环节不够科学严谨
由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 但是拨款的依据来自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 国家根据其提供的财务预算进行合理的拨款来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在这种情况下, 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般都是通过私自干预夸大预算获得国家的更大的拨款, 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并没有科学的制定财务预算, 往往存在不够还要的现象[1]。
(三) 经费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督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往往是不透明的, 并不让每个部门都知道自己部门在这一年内有多少资金可以支配, 往往导致各部门盲目开销, 虽然单位设置有预算的财务监督机制, 但是监督机构本身就是本单位的人员, 他们和单位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 导致监督部门的监督预算执行往往也流于形式。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措施
应该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预算法》和上级关于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的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 建立预算资金管理制度
第一, 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制度。单位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第二, 根据部门年度发展计划, 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预算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 经单位主管审批后, 下达部门预算指标, 并按单位用款计划进行拨款。第三, 要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组织收入, 安排支出, 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第四, 年度预算一经批复, 一般不予调整。因政策变化, 突发事件等客观原因影响预算执行的, 按规定程序报批[2]。
(二) 加强会计出纳遵守法律法规
1.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应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财经法规的各项规定, 搞好会计核算, 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 控制预算定额。挖掘增收节支潜力, 协助领导管好财、用好财, 为领导起到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审核报销或开支的各种原始票据是否符合规定,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登记总账、明细账, 做到数字真实、凭证完整。按时、准确编报各种会计报表, 做到账表相符。每年初, 会计人员根据上年度决算报表和会计资料, 做好旧账冲转, 将各科目余额结转新年度账簿, 并试算平衡。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 设置并健全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 便于核算。年终在镇财政办的指导下, 做好年终决算及决算报表工作并撰写决算分析报告。做好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 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开支标准和范围, 分清资金渠道, 合理使用资金, 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 有权拒绝办理。做好债权债务的催收工作, 定期向领导汇报“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催收。按照领导的要求和规定程序, 及时处理呆账、死账。按会计制度规定, 每年固定资产至少盘点一次, 会计人员要安排好时间, 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 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3]。
2.作为事业单位出纳应负责现金管理、支付、存取及有关的结算工作, 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送存银行, 不得坐支和挪用,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负责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支票的管理。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负责日常的收付及报销工作, 严格审核原始票据, 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及开支有权拒绝受理, 做到收款有收据, 付款有凭据。
3.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要实行岗位分离。会计、出纳岗位分设, 不得互兼, 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同时, 账钱分离。会计管账, 出纳管钱, 银行存款和现金收付业务由出纳办理, 出纳人员不得兼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然后, 票章分管。出纳人员掌管现金支票、转账支票;会计人员保管“统一收据”, 发出时做好登记, 以旧换新。银行预留印鉴 (单位财务章和法人章) , 由出纳和会计人员分别保管, 签发支票双人盖章。
三、结语
在新的国家财政政策的引导下, 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通过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采取科学、合理、系统的体制与方法才能有效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满足国家的要求和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傅丽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1 (06) , 23-24.
[2]叶福琴.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9, 23 (05) , 11-1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策略
一、引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涉及的资金量也比较大。在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中,会遇到内外大大小小的阻力。但为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则是行政事业开拓的基石。因此,无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任务多么艰巨,都必须迎难而上,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为提高我国机关效能及经济水平做出贡献。本文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着重阐述了具体的风险防范策略。
二、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采集、歸类、记录以及汇总等过程,从而真实地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与活动情况,且能够及时地发现与纠正各种弊病与错误,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2.能够有效地预防行政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其要达到生存发展的根本目的,就必须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个中枢环节,是有效预防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一种常见途径。它可以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有效评价,不断地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种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其在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各种风险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及资源的完整性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科学有效地监督、制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使用的各个环节,从而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对各种浪费现象加以纠正。
4.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的反映工作实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通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整个行政事业单位运转效率的提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实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难以落实,主要是因为执行的力度不够。首先,会计部门内部缺乏相应的贯彻措施。即使非常完善的会计控制措施,没有人来执行,也无法发挥出它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就是缺乏相应的贯彻措施,特别是涉及到内部人员的利益,容易引起冲突,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其次,职责不明也是工作无法落实的表现。会计控制工作虽然制定出一定的工作标准和明确了一定的工作范围,但是在职责划分上还是模棱两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权责不清的现象,不仅是表现在保障措施没有做好的问题上,还表现在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的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责任制度,执行人员在执行控制工作中,故意放纵违法乱纪人员。最后,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不足。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缺乏严格的评判标准,导致监督的重点偏向于成果考核上,而不是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上。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措施过于笼统,不具有操作性。而且监督人员缺乏专业性,也导致监督不力。
2.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创新缺乏动力
虽然市场经济已经在经济中占决定地位,但是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市场经济带来的压力还是比较小的。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变革、创新缺乏一定的动力。主要表现在:首先,内部会计管理体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其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难以应对实际的问题,在需要进行创新的地方过于保守,即使是有所变化,也摆脱不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也就是说,传统的会计控制体系的束缚力降低了创新的动力。其次,混乱的管理体系导致会计控制体系的混乱。整个内部管理体系缺乏统一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更是如此。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是因为缺乏市场竞争,而无法做到真正的创新。最后,非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数量增多导致创新动力缺乏。因为,非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不懂专业知识,而且权力过大会造成变革的阻力。往往变革和创新会损坏他们的利益,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创新就更缺乏动力。
3.预算、风控制度和会计控制体系不适应
会计控制体系包含预算控制和风险控制两大职能,无论是预算控制,还是风险控制,其目的都是降低成本、避免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预算和风险控制未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了管理人员的忽视。这主要是预算、风控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相适应的缘故,也就是所谓的脱节。其具体表现为:
一是预算工作不切实际。预算部门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实际的预算工作中,脱离了实际,甚至虚假捏造数据。并且为了显示出成绩,而大肆宣传预算控制,使预算工作变得浮夸。二是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竞争,会计管理者认为卫生计生单位不会存在风险,因此风险控制机制就难以施展其作用了。三是预算和风控制度与会计控制体系根本上的脱离。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在开展预算和控制工作时,没有全盘考虑会计内部控制情况,制定的预算和风控的计划和决策,不能有效的适应会计控制体系,难以有效的进行,有时甚至与整个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相冲突。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风险防范策略
1.加强会计控制工作的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首先从观念出发,加强单位内部人员会计控制工作的意识,是首要途径。可以通过开展讲座、课堂培训等活动,对相关知识和问题进行宣传,使会计控制工作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可以提高内部人员对会计控制工作的认识,为建设会计控制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大人们对其的配合度,这样一来,就更有利于会计控制工作的实施。
2.完善相应的控制制度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是会计控制体系构建的关键。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一责任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合理的划分权力,将一定的权利赋予一定的责任。在责任制度中,不仅是职权和责任相对应,还要将责任与人相对应。使每项环节都有人管理,使每一项环节都有人负责。二是监督制度。完善的监督制度包含对人的监督,监督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遵循相应的规则,是否按照相应的程序。也包含对资金的监督,监督单位内部资金的调动情况,是否存在漏洞和风险。三是预算制度。预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同样要进行预算,无论是专门款项,还是流动资金,都应通过预算使其发挥出最大价值。
3.贯彻落实会计控制工作
制定好一系列会计控制制度,就必须严格落实。首先,加大执行力度。会计工作人员要按时进行账目核对、审计、预算等工作,了解每一项资金的来源和支出情况,通过信息化技术动态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提高执勤频率,有效的控制单位内部财务,避免资金浪费。其次,强化培训程度。加强会计控制工作的培训,也是贯彻落实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法宝。在培训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对于控制工作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会计培训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使课程安排符合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最后,提高控制幅度。要想提高會计控制工作的水平,就必须提高会计控制工作的幅度。所谓幅度,是指会计控制工作的频率、范围。加大控制工作的范围,提高控制频率,才能够完善会计控制体系。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控制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政危机。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体系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必须全面摒弃过去的糟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沈华英.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7)
[2]李学政.多元目标元素下农垦系统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4(5)
[3]韩若冰.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构建与风险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3(13)
[4]张水旺.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大众商务,2009(22)
[5]薛芳.工商行政系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财税与会计,2000(8)
作者简介: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事业单位内控测试11-27
事业单位内控审计重点12-18
事业单位宿舍管理办法09-17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09-21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总结06-18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策略09-18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建议要点07-28
事业单位印鉴管理制度07-07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09-19
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规定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