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篇1

一、走

1、自然走:

上体正直、双脚交替白然地走

指导要点:梃,干正直,使顶、背在同一直而上,限看正前方,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柔,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2、变化走

小班:向指定方问走

指导要点:设定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标志物。

二、跑

1、自然跑

上体正直,双脚交替自燃地跑

指导要点:步了迈开,落地轻柔,躯干正直稍前倾。两臂握拳屈时前后白然摆动。

2、变化跑: 小班:向指定方向跑

指导要点:设定标志物,在跑动中,要目视相去无几物,身体向前向前跑进,体会腾空感,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3、走、跑交替: 小班:走、胞交替100米

指导要点:(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前后摆动,身体稍问前倾。(2)跑——走,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追跑

小班:在指定范四散跑,追逐跑

指导要点:强调限制条件一一指定范国。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三、1、跳:

小班: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上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蹬伸充分,落地缓冲。

2、行进跳:

小班:轻松白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前倾,两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

3、从高处往下跳

小班:从25厘米高处自然跳下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四、投掷

1、投远;

小班:单手自然地将沙包投向前方

指导要点:屈臂肩上投掷,沙包出手方向为前上方。

五、爬

小班:手、膝着地白然协调向前爬

指导要点:依靠腕撑、脚蹬伸力量和异侧(或同侧)臂推撑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爬时仰头向前看。侧重点在两手、两膝的离地顺序上

六、钻

小班: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物下来钻去。指导要点:低头、弯腰、屈膝。

七、队列

小班: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大回

口令及指导要点:先设定一个范围,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走。

八、综合:球

小班:原地拍球

指与要点:指放松,五指自然分开、用伸肘屈腕、屈指力量拍打球的的上部。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标

(1)能上体正直、自然地走和跑:能向指定方向走和跑: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追逐跑;能步行一公里,连续跑约半分钟;能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圆;能较轻松地双脚交替跳着走

(2)能较轻松自然地双脚同时向前跳、向上跳;能从25厘米高处自然地跳下(3)能双手用力将球向前、上、后方抛;能单手自然地将沙包等轻物投向前方。(4)能在平行线(或扎窄道)中间走:能在宽25厘米、高(或斜高)2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

(5)能在65~70厘米高的障得物(如绳子、皮筋、拱型门等)下钻来钻去: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能倒退爬;能钻爬过低矮障碍物;能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或从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

(6)初步学会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并做出相应动作;能边念儿歌或边听音乐做模仿操或简单的徒手操。

(7)会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并注意安全;会骑小三轮自行车;会推拉独轮车;会滚球、传球、抛接球和原地拍皮球;会利用球、绳、棒、圈等小型多样的体育器材进行身体锻炼。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篇2

“泰勒原理”是由著名课程学家, 也是如今被广誉为“现代课程之父”的 (美国)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于1934年提出, 针对当时由于美国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低年龄层次务工者失去工作, 不得不重返校园, 一边学习一边等待新的工作机会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当时美国高中以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业深造的美国传统意义上的“高中生”的学习。美国高中出现的这种学生毕业后即刻就业、继续学业深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 使得美国原本合理的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均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此,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所提出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方案, 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泰勒原理”最初作为一种教学改革实验, 在此基础上,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思考、总结, 于1950年,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出版了课程论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经验》, 不仅由此奠定了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本人的“现代课程之父”的卓越地位, 而且勾勒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础轮廓。

二、对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目标的解读

1999年, 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第二版) 正式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分为五大领域: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 从而奠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地位。此后的13年, 我国教育部又依据此文件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将五大教育领域更加系统化地变现出来。其中, 将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目标规定为两类:

第一部分, 倾听与表达 (的培养) ;

第二部分, 阅读与书写准备 (的培养) 。

这两个部分包含了幼儿语言培养方面的林林总总。从生理性角度来讲,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处于秩序的初步养成期, 重要他人对于小班幼儿的意义高于中班、大班。因此, 由于不同家庭环境及社会综合性因素影响, 小班幼儿所能表现出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前阅读能力、前书写能力的差别性较大。

因此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开展“倾听与表达”的教育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作为具体教育环节的实施者, 要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园小班阶段语言教育中“倾听与表达”的要求,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影响力。“泰勒原理”简明而完整, 以“泰勒原理”为顺序导向, 不失为推进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倾听与表达”内容的捷径之一。

三、思考及建议

拉尔夫·泰勒 (Ralph·Tyler) 在其课程论专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经验》中花了近1/3的篇幅论述了教育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小班而言, 教学过程的评价实施者主要是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教育的评价对象是小班幼儿倾听与表达技能的增强指数。幼儿园管理者通常通过小班的汇报演出观察、评价;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作为评价的最主要发出者, 也是与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重要他人, 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方面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具体性。随意交谈及课堂表达作为幼儿园教师最主要的评价途径, 要求幼儿教师细心、耐心地观察及比较。幼儿家长的日常观察需要及时汇总到幼儿教师及幼儿园管理者处, 以协助完成幼儿的倾听、表达水平的发展评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也好, 家长也好, 对于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评估必须是纵向的、具有容错性的, 以完成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目标。

参考文献

[1].丁朝蓬, 郭瑞芳.20世纪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4) .

[2].汪霞.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2期.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篇3

一、科学的活动内容是保障剂

1.遵循年龄特点。

针对小班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较差,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且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没有胜负观念,规则意识弱,对游戏结果不太重视,喜欢模仿,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可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动作、情节简单,角色少,规则易于遵守,幼儿可以独立活动的游戏,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小刺猬运果子”、“小袋鼠本领大”、“勇敢的小鸡”、“小蚂蚁搬家”等,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获得满足感,在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练习钻爬、跳跃、平衡、推滚球等基本动作。

2.把握体能状况。

体能是人体在从事身体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在每学年末的幼儿基本动作测评中,我们发现班级之间孩子的体能状况不尽相同。如,有的班级孩子整体平衡能力较强,有的班级孩子的钻爬能力较弱。结合班级幼儿整体的运动状况,在选择活动内容时教师应有所侧重。

同时,教师应关注到孩子体能状况的差异,根据他们的体能状况作出及时调整,保证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在“运货”游戏中,孩子扮演工人推着小推车在工地上来回“运货”,当发现体质差的孩子脸色发红时,教师可请该幼儿协助老师当“管理员”,既使他参与了游戏,保持了游戏的兴趣,又使他的活动量得到合理调整。

二、合宜的运动环境是强心剂

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合宜的环境会对幼儿的身心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会激发起小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合宜的体育活动环境应具有“暗示性”、“安全性”、“开放性”以及“梯度性”。

“暗示的”环境即发挥环境的隐性指导作用,幼儿一旦进入运动环境便能自发主动参与运动。如,场地上悬挂高低不同的触摸物,墙壁上固定可以攀爬的网绳,吊挂用布袋制成的大秋千,创设高低不同、宽窄不同的小桥,张贴醒目的灰太狼头像,设置大小不同的“山洞”等。幼儿进入这样的体育环境,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大大增强幼儿主动参与运动的兴趣。

“安全的”环境能让幼儿尽情地玩耍,既健身又安心。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教师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铺设适宜运动的仿真草皮,便于幼儿走、跑、跳、爬、滚等,无安全隐患。再如,软包面料包裹的大型积木用以开展各种基本动作练习,这种材料一则色彩鲜艳,二则呈圆角不尖利,又能定期拆卸和清洗,保证幼儿在活动中安全、卫生。

“开放的”环境使得幼儿心灵自由,快乐又自主。如,用软包面料包裹的各种大型积木造型便于幼儿自行组合开展各种运动,让幼儿进行自己独特的富有创意的玩法。如:孩子们用两个放倒的桥状积木拼搭组成一个圆,如此拼了几个,孩子们便玩起了跳圆圈的游戏;孩子们再用桥状积木摆成一排,便可在崎岖小路上走一走;还是桥状积木,孩子们将其横放玩出了跳过小沟的游戏,将其立起便玩出了跳过栅栏的游戏……每次创意运动中幼儿均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梯度的”环境即根据幼儿现有运动能力,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活动器材,鼓励幼儿主动探索,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与发展。每种器材都有不同的难度,可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如:平衡木有宽有窄、上下斜坡的坡度有平有陡、网绳倾斜度有大有小、触摸物悬挂的有高有低、投掷的沙包有轻有重等,这就为每个幼儿的运动提供了相应的条件,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童趣的组织形式是润滑剂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需要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注重情境化,增加角色、情境、情节,使之更有趣味性。

1.创设游戏情境。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在组织《小青蛙捉害虫》活动前,教师创设了池塘的情境,用蓝色大型插塑围成池塘,绿色的雪花片插塑便是荷叶,再放上一些大班幼儿制作的荷花,赋予幼儿角色,和教师一起带着胸饰扮演“青蛙”,到池塘里去捉害虫。正是创设了这样情境化的活动环境,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活动兴趣持续不减,百玩不厌。

2.赋予童趣语言。

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活动。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引领幼儿进入游戏情境。在体育活动《勇敢的小鸡》中,“鸡妈妈”(教师扮演)带领“小鸡”(幼儿扮演)跨过趴在“石板路”上休息的“大灰狼”时,吩咐“小鸡”:“石板路上有一只大灰狼,它正在睡觉呢。我们要趁它醒来之前回家,待会儿大家千万别出声,妈妈会保护你们跨过大灰狼的身体,孩子们要小心,千万别碰醒它。”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立刻将幼儿带入游戏情境,幼儿运动兴趣更加高涨。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是粘合剂

体育活动中师幼关系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乐趣,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会有效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四个关注:

1.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

在活动中,有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安全。首先,小班孩子年龄小,大多数孩子在家中得到成人的过度保护,以致于有的孩子在运动中会存在胆怯、畏惧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在加强保护措施、给予鼓励的基础上,多与孩子作近距离身体接触,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消除孩子在运动时造成的恐惧心理。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运动困难,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心理安全。如,降低难度、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幼儿得到心理安慰,慢慢地消除畏惧心理。

2.关注教师的直接参与。

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和幼儿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促进师幼交流。如:体育活动《勇敢的小鸡》,教师扮演角色做鸡妈妈参与游戏,不仅起到了动作的示范作用,更增加了幼儿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活动中“鸡妈妈”率先跨过“大灰狼”(由另一位教师扮演),走过“石板路”,使得活动趣味性大大增强,也促使“小鸡”们勇敢尝试走过有“大灰狼”的石板路。活动中,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加上妈妈亲切的表情、语言、动作,引发孩子不自觉地进入游戏情景中去。

3.关注幼儿的需求。

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调整运动环境,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如:在活动区中,幼儿已能很平稳地走过宽窄不一的平衡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渐渐失去了兴趣,教师及时发现幼儿需要,投放了布娃娃、沙包、矿泉水瓶、木桩等辅助材料。根据幼儿需要,适当地改变练习环境,增加练习的难度,保持了幼儿参与身体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不同群体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做到有的放矢。如,体能状况好的孩子教师可以允许其运动时间稍长一些,或者在活动前、活动后让他们帮助摆放、整理器材,这样,他们的体能既可以得到释放,体力也会得到一定的缓和。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教师要注意给予科学的呵护,既要让他们得到锻炼,又要考虑其适当的活动量。又如,性格外向的幼儿往往积极、勇敢,同时安全意识也较差,为此,教师在肯定他们的同时,要适时稳定他们的情绪,确保他们在活动中的安全。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需要教师的鼓励、帮助,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对运动的兴趣。

4.关注对幼儿的发展评价。

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活动结束时,教师的评价点不应该在活动结果上,而应该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这样就会客观地对每一个幼儿作出评价。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肯定了每个幼儿的努力,对幼儿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学期教育目标 篇4

一、健康 ㈠动作发展

1.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2. 学习模仿操及简单的徒手操,动作到位,注意力集中。

3. 自然协调地走、跑、跳、钻,能熟练掌握手膝爬和手脚爬,钻时知道低头弯腰,初步掌握平衡要点。

4. 学习滚球、抛接球;学习单手肩上投掷。㈡生活自理能力

1、能自己喝水、进餐,会正确使用勺;不挑食。

2、懂得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擦嘴。

3、学习自己洗脸、洗手,早晚刷牙;正确使用毛巾和手绢;正确入厕。

4、逐步学会穿、脱衣服、鞋袜;养成按时入睡、独立睡眠的习惯。㈢安全自我保护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身体不适时知道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二、语言

1、会倾听别人讲话,能听懂普通话,并能根据简单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2、会观察图片,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能理解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3、能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少量的数量词,会说短句,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进行迁移,尝试简单仿编;能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并能体验创造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欣赏能力;喜欢听故事、说儿歌,并能复述简短的故事。

6、引导幼儿对图书及阅读感兴趣。

三、社会

1、培养幼儿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乐于在幼儿园、家中及其他社会场所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尊重成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习惯。

3、学会分辨简单的是非,有初步的是非感。

4、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制力、自尊心、同情心和诚实、勇敢、不怕困难与挫折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5、能将玩具、用具等物品与人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6、知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初步学会自我保护。

7、认识“六一”国际儿童节,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

8、教育幼儿爱家庭、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初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情感。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喜欢触摸、摆弄、观察物体。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和现象。

3、能发现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感知天气和季节的明显特征。

4、学习饲养和种植,能观察动物、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受事物的多样性。

5、能正确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实物、范例、点子卡片等标示的数量取出相等的实物。

6、能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会按图形的形状进行分类,会制作图形标记。

7、知道早晨、晚上、白天和夜里的时间概念。

8、能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把4个物体按长短排序。

五、艺术 ㈠美术

1、绘画活动

⑴会使用蜡笔、彩色铅笔、棉签、印章等工具进行绘画,会正确地涂色。

⑵会辨别红、黄、蓝、绿、橙、黑等基本色彩,能用两种以上的颜色画物体。⑶让幼儿初步体验装饰美,并能创作简单的装饰。

⑷学会用直线、斜线、弧线、几何图形等画出简单的人物和物体形象。⑸会欣赏画面的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2、手工活动 ⑴泥工

① 学会用团、搓、捏、连接等技能和简单的辅助材料塑造物体的形象。② 在玩泥中体验泥的可变性和泥工活动的乐趣。⑵纸工

①学会用圆形、三角形等拼贴物体,并添画相关的内容。②能沿轮廓线撕出简单的物体形象。③ 会正确使用剪刀,能剪直线。

④ 能用正方形、三角形折叠简单的物体。⑶自制玩具

能运用穿、连接、粘贴等技能制作简单的玩具。㈡音乐

1、能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能分辨音乐中差别明显的高低、快慢、强弱,初步分辨音乐的节拍、节奏。

2、歌唱时发音自然、音调准确,能理解和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学会听间奏进行演唱,并能根据歌曲创编歌词。

3、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和基本动作,学会用表情、动作和姿势与人沟通的方法,体验创编动作的乐趣。、了解简单乐器的音色特征,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创造性变化演奏方法的乐趣,能独立随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有节奏的演奏。

5、区分并感受2/

春季学期幼儿园小班学期目标 篇5

本学期初我们将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树立规则意识。创设健康、丰富的环境,强化普通话的学习,以环境促教育,保证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情感的养成。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面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能较熟练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喜欢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对科技活动有主动探索的愿望。生活常规的培养:

1、高兴入园、主动问早问好、配合医生晨检、主动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2、能够有序上下楼梯,守秩序上下楼梯右行、不拥挤、不推小朋友。不玩危险游戏,不去危险地方。知道安全的基本常识及自我保护方法,会处理可能遇到的简单危险。

3、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按洗手六步骤正确的洗手。

4、安静进餐、饭后主动漱口、擦嘴。

5、安静午睡,将衣服、裤子、拖鞋摆放在指定的位置;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自我检查手、足有无异常。

6、学会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团结、合作、有集体意识。

7、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与人交谈,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

8、在公共场所靠右侧行走,不占用、破坏盲道。

9、知道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b、教育教学常规:

1、积极参加早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2、锻炼后能安静的在各区域有序的进行活动。

3、坐姿正确、不插话、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积极举手发言、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运用故事活动、儿歌活动(绕口令)、谈话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鼓励幼儿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能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环境。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学习使用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与伙伴交流、沟通。

5、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开展“一物多玩”为基点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幼儿晨练,保证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

6、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友好、协商一起玩。

7、引导幼儿知道阅读图书的方法,知道爱护图书,学会自己修补图书。

8、爱祖国、爱国旗,升旗时,知道不讲话;知道祖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为集体争光,不做损害班级的事情。

9、做好值日生工作,做好老师的小帮手。

10、学习跳绳,掌握跳绳的技能。

11、每周五定为玩具自带日和劳动日,让幼儿开心、快乐的与小朋友分享。

卫生保健

1、严把好晨检关,做好全日观察及《家园联系册》的记录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加强检查、指导。

2、严格执行卫生消毒保健制度,对照消毒制度来进行幼儿园一日生活。

3、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卫生保健、科学育儿等有关知识。

4、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三月份工作安排

1、打扫卫生,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创设整洁、温馨的环境。做好消毒工作,开窗通风,记录好《幼儿联系册》,预防手口足病与甲流。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及课堂常规的培养。

2、热情欢迎幼儿返园,和幼儿一起收集、自制开展区域游戏的材料、玩具。制作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的材料,每周定期开展角色游戏和区域活动。

1、学新操,跳集体舞。

2、练习有节奏的走,听信号变向、变速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保持个人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4、树立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3、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主题环境,为幼儿营造温馨的港湾。

5、预防春季流行病的感染,做好消毒工作,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月份工作安排

1、结合主题活动“春天”,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春天的变化,体验春天的气息。

2、预防春季流行病的感染,做好班级消毒工作,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严格进行班级检查和幼儿自检相结合,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3、及时丰富桌面玩具材料,定期更新角色游戏和区域活动的内容。

5、观察“春天的变化”,进行晨练和“一物多玩”活动。学习跳绳的技能。

五月份工作安排

1、节日安全教育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为大家服务,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3、继续抓好一日常规教育。

4、准备庆“六一“主题活动的准备工作。

六月份工作安排

1、开展庆“六·一”主题活动,感受节日的愉快氛围。

2、对幼儿进行夏季卫生保健教育,懂得一些避暑的常用方法。

3、带领幼儿参观大班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大班幼儿交流,激发幼儿做大班小朋友的愿望。

4、做好放假前的各项工作:写评语,填写幼儿

身心发展评价表、上交班级各类总结等。

幼儿园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小班) 篇6

(小班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1、通过适宜有效的活动,使幼儿情绪稳定,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愿意来幼儿园。

2、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接纳幼儿,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逐步建立起与教师的依恋关系。

3、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与家庭密切配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用餐方法,使用小勺独立进餐,喜欢吃健康的食物,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如厕,养成定时大便,不憋尿的习惯。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习早晚刷牙,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清洁的手绢或纸巾。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1、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鼓励、教育幼儿知道身体不舒服时告诉成人,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2、随时关注并教育幼儿不用脏手揉擦眼睛,不将异物放进嘴、鼻、耳里。

3、教育幼儿知道外出时不离开成人。不接爱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教育幼儿不做危险的事情,知道不攀爬阳台,不玩火,不动电源、开水壶、煤气灶等。

5、引导幼儿有秩序地上下楼梯以及玩大型运动器械。

(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充分利用多种自然物、运动游戏材料开民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感受运动游戏的愉快。、2、引导幼儿做模仿操、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

3、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在走、跑、跳、投、钻、爬、攀登的游戏中,能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4、鼓励幼儿玩球、包、小车等多种中、小型运动器材。

二、语言领域: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

(二)、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1、引导幼儿能够注意倾听他人讲话。

2、帮助幼儿听懂日常用语,并能做出相应反应。

(三)、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需要。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1、用适当的方式吸引幼儿喜欢听故事、儿歌,理解其大意。引导愿意跟读儿歌,复述故事的一部分或短小的故事。

2、吸引幼儿喜欢和成人一起看图书,并愿意自己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画书。

3、引导幼儿一页一页地翻看图画书;鼓励幼儿发现、指认、讲述画面中感兴趣的人或物。

4、萌发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初步学习收放图书。

5、在日常生活和多种活动(绘画、涂色等)中,鼓励幼儿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

(五)、学习和运用普通话。

引导幼儿逐步学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一)、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创造机会,使幼儿使用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

2、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脱衣服、收放玩具等,从而感爱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对自己有信心。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成人打招呼。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并创造条件,使其初步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利用生活环节(如漱洗、如厕等)引导幼儿学习轮流,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教育幼儿不侵犯别人,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在幼儿遇到挫折、困难时,鼓励其不要害怕,会寻求帮助。

2、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使幼儿能坚持做完一件事,获得成功。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让幼儿记住父母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

3、引导幼儿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自己服务的人。

(六)、初步了解社会常识。

1、利用实地参观等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

2、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

3、开展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使幼儿乐于参加。

四、科学领域: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1、抓住各种适宜的机会鼓励和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需要。

2、为幼儿简单的、自发的探究活动(如:敲打物体、将玩具、树叶等往器皿里放看如何盛满;用棋子反复滚着玩等)创造与提供宽松的环境。

3、关注幼儿所关注的事物和现象,保护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幼儿关注流水、地上掉落的花籽、花瓣、地上的小洞等)

4、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运用多种感官知周围事物,使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及其变化,产生兴趣与探究的欲望。

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引发幼儿对事物简单的数、量、形、空等特征感兴趣和有好奇心。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摆弄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体验事物最明显的特征(外形、颜色、功能)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和探究物体的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软硬、粗糙、光滑、滚、转、停等)及人们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如推、拉等)。

3、引导幼儿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

4、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体验事物特征,如多少等简单的量的特征。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1、当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动植物生长、天气变化、物理现象等)、特征以各种表情、身体、动作及声音表现出好奇和兴趣时,给予保护和支持。

2、有充分的机会使每个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语言、动作、艺术形式等)自由表达自己的感知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

和有趣

1、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感知、操作所能接触到的事物。

2、支持鼓励幼儿发现环境中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活动。

3、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异。

4、提供成双成对的物体,帮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对应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利用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对应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与少(4个物体以内)

6、提供丰富的材料与环境,使幼儿通过感知、操作进行比较、排序等数学认知活动。

7、利用各种机会,支持鼓励幼儿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量。

8、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

9、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0、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

11、在生活和游戏中引民幼儿正确辨别上、下等方位。运用表示空间的语言(在„„上面)。

12、引导幼儿使用简单的数学词汇和语言;如有关多少的词“一样多”、“少”、“许多”“1个”等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喜欢、爱护动植物,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予植物浇水等活动。

2、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以及下雨、下雪等自然现象,体会天冷了多穿衣服、热了少穿衣服等人与自然的关系。

3、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身边环境,从把废弃物放进指定地点、便后冲水等生活小事入手,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五、艺术领域:

(一)、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

1、支持、鼓励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尝试探索身体、自然界、乐器等发出的声响,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高低和快慢,并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2、提供优美动听和形象鲜明的歌曲、器乐曲与舞蹈等音乐作品,引导幼儿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初步理解其内容和情感,尝试以自由律动参与欣赏,或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支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常见的、形象突出、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4、提供条件,引导幼儿从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及环境景物中获得美的感受工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亲近和喜爱。

5、为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大自然、建筑、摄影伤口等提供机会。

6、支持鼓励幼儿欣赏歌谣、故事、木偶剧、动画片、皮影戏、儿童剧、小歌剧等形式的艺术作品。

(二)、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

1、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优美的音乐、有趣的游戏,支持、鼓励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愉快。

2、支持鼓励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模仿事物形象和动态的兴趣。

3、创设自由、积极的氛围,提供易于掌握、色彩鲜艳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三)、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创设轻松的氛围,鼓励幼儿通过学唱六度范围内(c1-a1)五声音调的歌曲,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2、在生活、游戏中支持、引导幼儿通过随音乐做简单律动进行自我表现,并初步体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快乐。

3、支持、鼓励幼儿通过自由探索与尝试认识几种易于敲击的打击乐器,学习敲击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鼓励、引导幼儿对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和乐曲进行即兴表演,自由创编歌词和动作,初步学支使用表演道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通过画线、玩色、撕纸、玩泥等游戏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喜欢操作这些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

6、通过命名、讲述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表现,运用简单的图形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

7、鼓励幼儿运用熟悉和喜欢的图形、材料进行多种简单装饰。

8、支持、鼓励幼儿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初步愿望,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观察,并尝试加入自己的想像与创造。

(四)、具有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1、培养幼儿初步做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2、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

3、引导幼儿学习握笔方法,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大班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

(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1、为幼儿提供宽松、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多种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

2、关注幼儿的情绪,鼓励幼儿主动调节消极的情绪。

(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立能力。

1、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进餐时举止文明。

2、引导幼儿保持服装整洁,逐步学会根据气温的变化一及自己的冷热感觉主动增减衣服。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

2、结合体育活动,引导幼儿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运动卫生知,识,知道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不马上饮水等。

3、培养幼儿的饮食安全意识,不吃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

4、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安全地使用易于操作的劳动公具和用具。

5、与家庭密切配合,利用生活中的事件丰富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不攀爬窗户,在可能遇到危险或发生意时外,掌 握简单的自护和求救的方法。

6、与家庭密切配合,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行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靠路边行走,乘车时不把头、臂伸出窗外。

(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2、引导幼儿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帮助幼儿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并逐步提高幼儿对寒冷、炎热的适应能力。

3、通过简单的队行、队行变基本体操和共同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4、在多种运动游戏中,体验走、跑、跳、踢、滚、转、推、拉、投远、投准、抛接、攀爬、跳、等不同的运动方式,能灵活协调地控制身体。

5、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根据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特点,恰当地选择运动方法,主动探索多种玩法。

二、语言领域;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引导幼儿会发起谈话,鼓励幼儿自然、有礼貌地与人交谈、能大但地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各种句式、语气等)清楚并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和愿望。

(二)、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注意倾听,能听懂所接受语言(同伴的、承人的、媒体的),理解对话和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意思。

(三)、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1、鼓励幼儿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2、引领幼儿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并做到轮流发言,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帮助幼儿在充分感知经验,发现事物的简单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

1、引导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清节,会用多种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2、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打扰别人,爱护图书,会修补图书。

3、引导幼儿会讲故事,会仿编、创编诗歌和进行创造性讲述,会用多种形式绘画、手工制作、表演)表现并保留自己的作品。

4、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各类能理解的图书及其他图文信息(标签、海报、照片等),能利用图书、电脑、口语交流等多种途径,发现与学习内容或感兴趣事物相关的信息,学习初步收集和使用信息。

5、引导幼儿有认识标记、符号、文字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幼儿对图形、符号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能尝试图示、符号、辅助材料及其他方式简单记录日常生活的经验,并用相应的语言讲述。

6、引导幼儿有书写文字的兴趣和愿望,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知道书写和阅读时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7、通过多种活动(如绘画、制作、缝纫、编织等)发展幼儿精细动作,帮助幼儿逐渐增强手对笔的控制能力,学习正确使用铅笔。

(五)、学习和运用普通话。在日常生活和积极、熟练运用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一)、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创造开放性环境,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愿望和活动计划,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尊、自信。

2、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带动其全面发展。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引导幼儿理解、关心他人的情绪、情感,能主动关心和安慰他人。

2、创造条件,使幼儿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体验分享、互助、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交往技能,能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豁达、乐观的性格,能接纳、原谅别人。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1、帮助幼儿获得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增强遵守规则的能力。

2、通过讨体验等方法,使幼儿理解和遵守与他们关系密切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够做到初步自律,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四)、能努力做好利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1、在日常生活的多种活动中,注意抓住幼儿遇到挫折的时机,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

2、在生活中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确自己任务,做事认真、有始有终,形成初步的责任感。

3、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能主动为集体、他人做事。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通过不同层次的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2、通过家园配合,引导幼儿参加有益于他们发展的文化场馆(如科学馆、各类博物馆等),拓展幼儿的视野。关注周生活,了解和喜爱自己家乡的文化。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篇7

所谓运动量, 也称“运动负荷”, 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 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如何在体育活动中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如何在同一阶段使每个幼儿的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结合小班体育活动《乌龟春游记》进行分析。

活动目标:

1.练习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2.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增强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活动重难点: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佩戴好乌龟指套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乌龟) ;

2.《我是一只乌龟》歌曲;

3.地毯铺成一排成小桥, 桌子排成山洞。

活动过程:

1.引题

我是乌龟妈妈, 孩子们, 美丽的春天到了, 妈妈带你们去春游吧!

2.热身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1) 真开心, 我们一起跳个快乐舞吧!

(2) 幼儿随音乐模仿动作 (重点活动腿部、膝盖、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动作)

点评:对活动中所涉及的身体部位进行预热, 既保护身体关节的作用, 也让身体有个准备过程。

3.练习手膝着地爬 (5分钟, 运动量:稍大)

(1) 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现在, 小乌龟快爬到妈妈身边来, 我们商量一下去哪里春游呢?

(2) 幼儿讨论春游地点, 并决定一个终点站。

点评:热身运动的音乐较活泼, 而且有一定的时间和运动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地休息更利于之后的活动。

(3) 孩子们, 跟着妈妈出发喽 (教师带领幼儿有方向地爬行, 并观察幼儿的爬行姿势) !

(4) 我们休息一下, 快到妈妈身边来。刚才, 你们是怎么爬的?

(5) 个别幼儿示范爬的动作, 引导幼儿观察手膝爬的姿势。

(6) 小结。手膝爬的动作要点:手膝着地, 眼睛看前方, 这样的动作爬的很快又很帅气。

点评:手膝爬是项费力的运动, 应循序渐进, 爬一爬, 停一停, 恢复幼儿的体力。

(7) 用刚学到的新本领, 跟着妈妈继续出发!

4.钻山洞 (6分钟, 运动量:大)

(1) 看, 前面有几个山洞, 我们一起钻山洞。

点评:连续的爬行使运动量加大, 钻“山洞”时速度放慢, 运动量逐步下降, 使幼儿的体能逐渐恢复。

(2)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刚才钻山洞时, 有的小乌龟顺利地钻过山洞;有的小乌龟碰到洞顶了;也有的小乌龟被山洞卡住了, 这是为什么?谁来帮帮他们?

(3) 请顺利钻过山洞和背卡住的幼儿各自示范动作, 规范幼儿手膝爬的动作:手膝着地爬, 爬时仰头向前看, 臀部不要隆起。

(4) 我们再来试试, 这次能不能顺利钻过山洞, 红乌龟钻红山洞, 黄乌龟钻黄山洞, 绿乌龟钻绿山洞 (教师适时提示动作要点) 。

点评:规范动作也是必要的, 钻“山洞”是为纠正幼儿在爬行中臀部隆起的姿势, 通过外界因素促使幼儿的手膝爬动作规范化。

5.过小桥 (5分钟, 运动量:较大)

(1) 钻过山洞, 我们继续前进。要过小桥了, 小心啊 (适时提示手膝爬的动作要领) 。

点评:再次的连续爬行消耗体力, 幼儿过“小桥”的速度适当地减弱, 运动量也相应下降, 让幼儿在缓慢的运动中调整体能。

(2) 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这里的花儿真美、真香啊, 爬过去看一看, 闻一闻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

(3) 爬爬玩玩, 真开心, 哦, 我们终于到了, 休息下, 吃点东西吧!

点评:整个环节是连续的, “上坡”“下坡”“闻花香”环节都是为了调节幼儿的身体负荷量。

6.放松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太阳下山了, 我们该回家了, 放松一下, 我们慢慢回去吧!

点评:大运动量的活动结束后, 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 使幼儿的身体逐渐“冷却”下来, 逐渐过渡到正常体态。

活动反思:

1.了解体育活动中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纲要》中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运动量一般由小到大, 逐步上升, 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热身环节的《乌龟舞》运动量较小, 使幼儿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幼儿自由爬行一段时间后, 让个别幼儿示范其动作, 目的既是引导幼儿认识正确姿势, 也让幼儿得到休息, 遵循逐步增加运动量的原则。

接着, 教师带领幼儿用学到的姿势来连续爬行, 并增加钻“山洞”项目, 运动量在之前的基础上逐步上升。“过小桥”环节中, 运动量达到巅峰, 为了让幼儿的身体有个喘息的机会, 以“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看看花, 闻一闻”这些情节, 来调整幼儿的机能, 逐步减弱运动量, 直到放松环节。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体力、动作发展上各不相同, 不同内容的运动项目所蕴含的运动量也是不同的。手膝爬适合小班幼儿, 爬行时手和腿的力量同时进行;手脚爬则适合中班幼儿, 爬行时手臂力量较大, 并伴有腿部蹬地力量, 所用力气较之手膝爬要大。如果让小班幼儿进行手脚爬, 幼儿的臂力不够容易造成错误的姿势, 而且腿部蹬地力量也不足, 达不到运动效果。

3.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器材控制运动量

《乌龟春游记》中, 手膝爬是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提高幼儿的兴趣, 活动以角色游戏进行, “讨论春游地点”“爬草地”“上下坡”“闻花香”并投入“山洞”“小桥”器材, 以此调整幼儿的运动量, 不至于超负荷运动。

4.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活动形式在运动中, 教师应时时观察幼儿的呼吸、面色、情绪、动作等变化, 以便作出判断, 随时调节运动负荷, 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乌龟春游记》中, “交流爬行姿势”“观看钻山洞”“闻花香”等环节, 都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 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下一环节的运动量。

5.安排好每一活动环节的时间

遵循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活动开始的热身运动和结束的放松运动, 时间都为2分钟, 动作幅度不大, 其运动量较小。中间的手膝爬练习时间为5分钟, 其中安排了两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其运动量稍大。“钻山洞”的时间为6分钟, 但中途安排了一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运动量较之前面大些。“过小桥”的时间为5分钟, 整个过程都在快速、慢速地运动, 其运动时间最长, 运动量也是最大。

6.自然的过渡语让不同个体各自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点。《纲要》中表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活动项目的运动量不同, 每个幼儿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 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要控制全面的运动量, 也要控制不同个体的运动量。小乌龟的连续爬行和各种游戏对于整体而言,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用话语来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作相应运动。

幼儿园小班体育目标 篇8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1. 层次性原则

即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的学习差异。实现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有梯度式设计策略。即将原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层次化,再由高到低设计多个层次。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梯度设计为:A. 能够熟练地运用我国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起止点城市;B. 能够运用我国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起止点城市;C.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 主体性原则

即明确行为主体是学习者。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接受某一单元或课时的地理学习后其行为结果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是教学的情况怎样。行为主体的变化不仅是简单的表达方式的表面形式的改变,它还体现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的重大的更新和提高;体现出地理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实践的真正实施落实;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促进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这与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是一致。

3. 具体性原则

“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便于地理教师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便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心理指向,以及为达到该目标产生有意注意,利于目标的达成。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1)要明确行为指向。地理教师选择行为动词时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动词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外显行为的测量。使用“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的表述”中的动词。具体的陈述如:“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2)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即学生产生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包括辅助手段、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的情形类型。如“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5分种指出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利用计算机模拟水循环的过程;根据有关的“水资源”知识,编写一份“水资源”的地理小报。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方式就更为具体、可测量评价。(3)明确行为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即行为结果的情形也应是具体的。如列举影响某地气候特点形成的四项因素;在“中国地形图”上至少找出三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二、初中地理课堂目标的分层实施

1. 创设个别化教学情境

在小班化教学中,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尽可能的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过程。

另外,在上课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知识点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使用。如可以设计“看一看”、 “练一练”、 “想一想”,三步走的方法指导学生。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的难度和速度,使课堂教学始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多鼓励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 实施分层次递进教学

这是在课堂中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自知,引导学生自主选层。如果将学习目标分层,分为A. 高层目标(能熟练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B. 中层目标(能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和C. 基础目标(能理解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层目标的内涵,帮助学生自知,引导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自主选层。另外,影响学生对目标选择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自己能力水平的估计;二是学生的成就动机。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学生对目标层次选择过高或过低两种外在行为上。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

分层施教应做到分层提问。在课堂上的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思考和解决对于他们来讲不同难度的问题。分层辅导。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重在一个“导”字。并对其中一些不想学,不愿学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习较为自觉的学生则辅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对于学生针对自学中的体会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与小组同伴讨论、交流。教师可采用目标依赖、角色依赖等方法使小组内部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各抒己见、互帮互助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各个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从朋友的角度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启发他们自己解决。

上一篇: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就职表态发言下一篇:客户答谢会邀请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