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乡项目规划(精选10篇)
学院建筑系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运作筹划,正式与昆明新正东阳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校企合作,协助其完成贵州省市(州、地)的城镇规划编制任务,并于2011年9月20日在学院多功能报告厅召开“贵州省城乡规划全覆盖之城镇规划”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活动动员大会。
“贵州省城乡规划全覆盖之城镇规划”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活动动员大会
出席动员大会的领导(左一:党委书记曹建桥 左二:院长朱繁 左三:
副院长刘小庆 左四:建筑系主任余晖)
出席大会的领导(右一:副院长李汉华 右二:实训部主任张鸿儒 右三:
建筑系书记黄代森)2011年9月20下午3:00,动员大会准时召开。学院党委书记曹建桥、院长朱繁、副院长李汉华、副院长刘小庆,实训部主任张鸿儒、建筑系主任余晖、建筑系支部书记黄代森、建筑系城镇规划教研室主任陈扶云,参加“贵州省城乡规划全覆盖之城镇规划”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活动的全体师生及建筑系优秀学生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动员大会。学院院长朱繁作了动员讲话,教师代表陈扶云、学生代表涂彦阳表态发言。大会由学院副院长李汉华主持。
出席动员大会的学生
教师代表陈扶云表态发言
学生代表涂彦阳表态发言 会上,朱繁院长肯定了城镇规划专业作为学院的第一个省级示范专业、第一个省级教学团队在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从2005年以来,城镇规划专业就与省内部分市县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助地方政府完成了1200多个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参与师生的人数之多,工学结合时间之长,规划编制任务之艰巨,规划编制合格率之高都创下了学院的记录,为此,受到了省、市、县各级规划、建设部门的认同与肯定,江西教育台与江西省电视台也先后对学院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了相关的采访和报道,大大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同时,朱繁院长对此次前往执行贵州省市(州、地)城镇规划编制任务的城镇规划专业的师生们也提出了要求,希望他们能根据学院的安排,再次肩负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规范的城镇规划理论落实为现实的实践和服务的使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顺利完成这次规划编制任务。
听取了朱繁院长的动员讲话之后,师生代表纷纷表示,今日他们怀着以建院为荣的心情赶赴贵州,不怕苦,不怕累,认真仔细,有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明日学院将以他们丰硕的果实及为院争得的荣誉而骄傲!
学院副院长李汉华、刘小庆与城镇规划专业的师生们合影留念 动员大会之后,学院副院长李汉华、刘小庆与前往贵州省市执行(州、地)城镇规划编制任务的城镇规划专业的师生们合影留念,并预祝此次校企合作圆满成功。
在城乡规划学范畴内,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始终贯穿在规划过程之中。规划过程是动态的、连续的、系统的和发展的,在此过程中,处理好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明晰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1 概念内涵界定
1.1 城乡规划新释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颁布以来,城乡规划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此外,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从上述内容看出,城乡规划不同于以前的城市规划,由过去的城乡二元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转化为城乡一体规划模式。
1.2 建设项目定义
建设项目全称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建设单位在一个或几个建设区域内,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书和批准的总体设计及总概算书,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行政上具有独立的组织形式,严格按基建程序实施的基本建设工程[2]。例如民用建设中的一个居民区、一幢住宅、一所学校等均为一个建设项目。同时,每个项目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长期性,影响面较大。此外,一个建设项目涉及建设规划、计划、设计、土地管理、交通、施工、城管等诸多部门,项目组织者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1.3 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关系
从上述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城乡规划的覆盖面较大,建设项目更多地依据城乡规划的指导,实现城乡规划中的既定目标与任务,达到城乡的协调发展。但某些重大建设项目也可反作用于一个地区的城乡规划发展,例如若干重大国家级工业项目落户某一地区,直接影响该地区城乡规划对地区城市发展的定位。因此,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相辅相成,更多情况下,城乡规划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不可忽略某些重大建设项目对城乡规划的反作用力。
2 基于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关系的实例分析
2.1 兰州市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解放初期,根据国家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落户兰州的重大国家级工业建设项目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为主,在这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影响下,兰州市1954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在国家建设项目的影响下,对兰州市的城乡规划布局提出了先决条件,以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编制1954版兰州市总体规划中,兰州市的城乡规划布局在重大建设项目的影响下,工业用地占比较大,包括西固工业区、七里河工业区和东部计划工业区等,直接确定了兰州的城市性质为工业城市。
因此,某些重大建设项目对地区的城乡规划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不但决定了城市的性质,而且对城乡用地布局产生一定指导作用。
2.2 兰州市安宁区规划建设
在兰州市第二版总体规划中,城市规划方案将安宁区用地布局确定为以机械、精密仪表工业为主,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地区,规划用地规模37.2 km2。在用地性质确定以后,如何实现城市发展前景,建设项目成了现实抓手。例如教育科研用地的规划方案对建设项目的落地起到了规划导向作用,避免了建设项目的盲目选址以至影响和阻碍城市的健康发展。如今的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等建设项目扎根于安宁区,在区位上对整个城市的教育科研发展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城乡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对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建设项目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建设项目一旦完成将对它所服务的直接区域或者间接区域都有着长期作用。城乡规划的不合理性将导致建设项目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巨大浪费乃至影响其所服务区域的发展。
3 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协调发展
3.1 把握地区发展条件,助推建设项目实施
在制定地区城乡规划时,要做好前期调研分析,考虑到日后为顺利实现城乡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建设项目。因为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项目建设中所处的经济、政治和自然气候条件等,只要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对建设项目的正常推进都会造成较大影响[3]。因此在制定城乡规划方案时要准确把握地区发展条件,分析透彻,做出完善的城乡规划设计,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2 合理承接重大建设项目,明确城乡规划定位
在国家实施经济大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被指定落户某些地区,对地区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该地区要根据重大建设项目的性质和要求,合理确定该地区的城乡规划布局,既要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发展诉求,又要保障当地的发展潜力,促进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公众参与式协调发展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乡规划,公众参与俨然成为一种趋势。城乡规划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它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应成为精英式规划,而是成为一种公众参与式的规划。在征求公众意见的过程中,城乡规划组织者们应该做的是如何让不同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消除后期过程中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带来的各种纠纷。建设项目在公众参与的城乡规划严格标准下执行,满足各方利益集团,保障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协调发展。
4 结语
从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的内涵出发,两者呈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辨析,一般建设项目以城乡规划为导向,而某些重大建设项目对城乡规划具有能动作用,影响城乡规划布局。最后对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协调发展提出:把握地区发展条件,助推建设项目实施;合理承接重大建设项目,明确城乡规划定位;公众参与式协调发展三点展望。由于作者理论水平有限,大部分处于浅析层面,将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S].
[2]建设项目[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SFimmp Ww GHBNHumz K3O0f Yp Kmym FX8ax CA7d7Iq J7SUBZt QIxf Ba_v54Yrt Hy__0XRbmowphvd QZO6Jq CAd_.
关键词: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引言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整体上由温饱向小康型转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市场经济分配方式实行效率优先使得贵州低收入群体增长缓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背驰。因此,研究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深刻剖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分析
2.1 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
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是描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绝对差距的计算方法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相对差距的计算方法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运用从 《贵州省统计年鉴》中查阅到的1991年—2012年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对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进行计算,绘制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的走势图。
根据图 1、图 2 可以看出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1年—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均表现出快速逐步扩大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城市经济的活力开始激发出来。个体户、私企等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居民的工作机会。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迅速,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第二阶段: 1994年—1996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缓慢扩大,而相对差距则表现出小的趋势。两者者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绝对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原因在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额远比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额多;相对差距缩小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速度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快。
第三阶段: 1996年—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再次迅速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日益繁荣,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第四阶段: 2006年—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仍在缓慢扩大,但相对差距开始缓慢下降。主要原因是政府开始调节收入差距,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农村居民受益较大,但是由于基数差距太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缩小。
三、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模型建立及变量说明
回归系数的正负与理论分析一致。农村从事非农工作人数比重(X3)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公有制经济比重(X4)的系数为负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很重要的作用。GDP 增长率(X1)的系数为正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收入差距转变的拐点,收入差距将随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3)的回归系数为正,这说明尽管财政可以通过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由于政府掌握过多的经济资源干预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四、研究结论
1. 1991年至今,根据贵州省统计年鉴现有的数据,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虽然均有大幅度增加,但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总体上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近几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但由于基数相差太大,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额仍然远远多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额。而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大体经历了 “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过程。目前相对差距表现出缩小的趋势,预测今后将逐步下降。
2. 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从事非农工作人数比重和公有制经济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着缩小的作用,而GDP 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则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扩大的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对缩小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乡统筹是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二元经济的新思路,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要注意其阶段性、区域性的特点,不能不顾实际,强制性取消城乡各种制度的差别,这样不仅不能给农村有力的支持,反而会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工业基础夭折.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城市化,但又不能盲目推进城市化,必须将城市化的进程和产业支撑相结合,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以产业为依托,带动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
作 者:蒋雪梅 JIANG Xue-mei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03刊 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7(1)分类号:F224.33(273)关键词:贵州 城乡统筹 区域性特点 城市化 产业支撑
一.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确定城镇的数量、性质、规模和布局的综合部署。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是用于指导省域城镇规划体系、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做好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
确定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划分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
二.城市规划、镇规划的编制内容
分为: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城市、镇的详细规划
城市、镇总体规划: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镇各项
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护好环境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指导城市、镇合理发展。分为一般性内容和强制性内容。
城市、镇的总体规划的一般性内容包括:
确定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
确定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制定各类专项规划等。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水源地和水系;
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
环境保护;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城市、镇的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
划。建制镇编制内容 建制镇一般只需编制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的修建性详细规
划相同。实行镇管村体制的建制镇,其总体规划中应包括镇辖区范围内的村镇布局。
三..村庄和集镇规划
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指为了加强村庄和集镇的建设管理,改善村庄和集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
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节约和合理使用农村土地,保护耕地,协调村庄和集镇空间布局和具体安排。村庄和集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2016年长春经开区城乡规划监察招聘城乡规划监察协管员27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水平,充实一线执法力量,经批准,现面向全市公开招聘城乡规划监察协管员27名,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招聘人数
公开招聘27名城乡规划监察协管员
二、招聘条件 基本条件:
(一)男女不限,年龄25-40周岁;
(二)高中以上毕业生;
(三)本市户口优先,须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男性身高170厘米以上,女性身高160厘米以上;
(四)为人正直,具备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善于做群众工作;
(五)身体健康、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能胜任室外工作;
(六)工作中服从岗位调剂;
(七)从事过规划、建筑相关工作、退伍军人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应聘:
1、受过刑事处分、有劣迹行为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岗位职责
(一)负责配合在建工程监督检查工作。
(二)负责配合发现并监督违法建筑及违法建设行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服从其他工作安排。
四、工资待遇
规划监察协管员实行合同制,试用期为一个月。试用期满合格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基本工资1800元,考核奖200元,给予交纳意外伤害险、社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五、报名
报考人员需携带本人学历证书、身份证、户口本及复印件,近3个月内小2寸正面免冠同底照片2张。
1、报名时间:2016年7月18日至7月19日(每天9:00-11:00,14:00-16:00)。
2、报名地点:经开人才市场
根据岗位资格及条件要求,在经开人才市场设招聘现场,设专人进行审核。符合报名条件人员自愿报名,并填写《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监察协管员岗位应聘人员报名表》(见附件)一式二份。
附件下载》》》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 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过渡的必然现象,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地处中国西部的贵州历来被作为蛮荒僻邑、交通闭塞之地。然而通过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发30年来发展, 贵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但随贵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国际 (“东亚奇迹”和“拉美陷阱”) 经验, 收入差距问题处理的是否合理, 关系到下一阶段经济是否能得到继续地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 2006年5月开始, 国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且在党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更着重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任务。
通过对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探索缩小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合理道路, 促进贵州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2 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根据1996—2007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整理出1996年以来的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和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数据来自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gz.stats.gov.cn/)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根据2007《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得出;2007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表一中的数据, 绘制出图1、2、3:
从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 1996年以来贵州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11年间,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从1996年的2398.42元扩大到2007年的8304.4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6年的2.88倍扩大到2007年的4.50倍, 而且同期的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要高于全国水平。
从图3可以看出, 1996年以来贵州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增长速度大致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8年的三年间,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低于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且增长速度的差距逐步缩小。第二阶段:1999—2006年, 除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略低于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外 (约低0.1%) , 其余七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快于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第三阶段:2007年, 由于取消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等原因,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低于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996—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要比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快。
对上述数据的补充分析。上述数据是根据贵州统计局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省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为基础计算的, 未将城镇居民的医疗补贴、教育补贴等实物性收入和补贴计算在内。如果将其计算在内, 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将进一步扩大, 但同时由于城镇地区的生活费用要高于农村地区的生活费用的事实, 这却会说明我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高估。根据李实和罗楚亮在充分考虑城乡生活费用差距和各类隐性补贴后, 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估计的结论是:经过调整后计算得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为基础, 计算得出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比值低于实际水平。
3 缩小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3.1 转变发展观念, 鼓励和引导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东亚与拉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比较, 发现由于东亚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结构转型过程中, 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相对较为充分, 失业率较低, 劳动生产率较高, 职工工资和小企业主所得分配较多且增长较快;而拉美这些国家和地区则以特大和大型企业为主, 特大和大型企业所有者资本分配率较高, 失业率较高。最终这造成了拉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较多, 中等收入人数比例低。所以鼓励和引导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能够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
根据以下数据可以看出, 全国个体户数呈现先增后减, 再增加的势态。从1996—1999年, 全国个体户数呈递增势态, 全国个体户数从2703.7万户增加到3160.1万户;1999—2004年, 全国个体户数呈递减势态, 全国个体户数从3160.1万户减少到2350.5万户;2004—2006年, 全国个体户数呈递增势态, 全国个体户数从2350.5万户增加到2595.6万户。且2006年年末全国个体户数比1996年仍然低108.1万户, 比个体户最高历史时期低564.5万户。相对贵州而言, 1996—1999年个体户数呈递增势态, 贵州省个体户数从37.9万户增加到43.3万户;1999—2002年个体户数约成递减势态, 省个体户数从43.3万户减少到38.5万户;2002—2006个体户数呈递增势态, 省个体户数从38.5万户增加到48.6万户。且2006年年末贵州个体户数比1996年高10.1万户, 比个体户最高历史时期高5.3万户。
全国个体户数的先增后减, 再增加的势态, 说明我国的创业环境需要改善。上述的国际经验就告诉了我们, 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发展, 降低了失业率,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职工工资和小企业主所得分配较多且增长较快, 扩大了中等收入人群。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清理对创业不理的行政管理体制;杜绝个别机构和公务员为了部门和个体的利益恶意执法的现象;清理和废除对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各种收费和罚款;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信贷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民创业的社会经济环境。
3.2 鼓励和促进农村私营企业的发展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值反应出了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在城乡之间的分配。
根据有关数据看出全国和贵州的私营企业数逐年递增。1996—1998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和贵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分别从1.13、2.38上升到1.32、3.35;1998—1999年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值从1.32下降到1.09;1999—2001年贵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从3.35下降到1.50;1999—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值从1.09上升到1.50;2001—2006年贵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从1.50上升到2.05。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主要是在城市而不是乡村, 而且从2001开始这种城乡差异在逐步扩大 (无论是全国还是贵州) , 新增的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不是乡村, 农民增收困难。同时从2001年开始, 贵州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城乡比要高于全国水平, 这就反应出:2001年以后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 贵州私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是在城镇。因此增加贵州的农村私营企业数量, 扩大贵州农村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数, 是缩小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3.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从表1我们看出: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从1996年的2398.42元增加到2006年的7131.61元。贵州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重虽然从1996年的73.0%降低至2006年的59.06%, 但仍然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的比重42.6% (2006年) 。这就说明:仅仅依靠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来吸纳农村人口就业, 以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行不通的。
根据托达罗模型:劳动力选择留在农村, 还是迁移到城市是一个理性决策过程。预期收入差距越大, 迁移到城市的动机越强, 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
M=f (d) , f ′>0 d=wa-r
M表示迁移人口数量, d表示预期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 a表示就业概率, r表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在保持现有农村收入水平不变前提下, 人为地提高城市居民收入的举措, 都会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 根据托达罗模型, 预期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就越多。由于降低城市收入水平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 提高农村人口实际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现在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关于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政策, 在再次分配中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 解决农民难以享受医保问题;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 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保障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社会安定。
3.4 加快城市化发展,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化的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 城市化的发展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城市化对现代农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和机械化两方面。城市人口及工业的增长, 扩大了农产品的需求;城市工业的发展又给农业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和交通网络。另外, 加快城市化发展, 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吸呐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 从而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同时, 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可以增加农村人均劳动力的土地拥有量, 从而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城乡收入差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小。
摘要:分析了自1996年代以来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 实证分析表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 同时贵州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也明显大于全国水平。此外, 对缩小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最后就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实, 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2]周天勇, 高级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连玉明, 武建忠.中国国力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4]熊学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与理论探讨[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7, (3) .
[5]徐和平.城市化比较与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关键词:村域规划;发展目标;整治规划原则与指标;村容村貌治理规划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40-2
(一) 规划指导思想
1 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思想。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村企互动的操作模式,最终达到城乡发展共生、共荣的目的。
2 乡村发展适当集中的思想。利用一切有利于村落发展动力,适时诱导村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适当集中,形成紧凑布局形态,以利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节约土地资源、方便农民生活。
3 新建与整治协调一致的思想。以“四清四改”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来规划建设新农村。
(二) 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2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的原则
规划高起点是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基本前提。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 规划先行、尊重民意,积极引导的原则
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
唐家堡村现状分析
(1)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发展政策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會的重大举措。我国农村、农民不容乐观的现状显示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城市整体实力的上升使得其能够有实力扶助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因此,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是城市后续发展的必须。
1定位的意义
(1) 农村村落建设规划
① 居民点布局结构
在现有村落布局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依托原唐家堡组形成村级中心,结合村域道路系统。
② 村落布局思路
各居民点近期内就近向各组集中;远期逐渐向规划的村级中心集中。
③ 村域生态环境整治
⒈农田整治。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硬化渠道;建设标准化农田,加强农田林网绿化。
⒉山林整治。积极植树育林,规划期全村山林森林覆盖率表达到100%。
(2) 村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① 中心级:幼儿园、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商贸、公厕、垃圾收集点。主要布置在中心村,服务全村。
② 基层村:公厕、小卖部;服务于周边居民点。
(3 )村域居住环境整治
① 村民住房改造:针对不同房屋质量和居民点建设的集中引导策略,对于现状的房屋分别采取拆迁、改造、保留等措施。
② 住房外环境整治:改造住户的厨房、厕所、牲口圈、院坝;房前屋后增加绿化,同时兼顾美观。
2 定位的方法
(1) 用地选择
唐家堡村居住和耕地用地集中在谷地,林地面积较大,居民点布置相对分散。因此在原有用地性质基础上,采取居住用地集中布置,与工业、农业分开,互不干扰的布局方式。
(2) 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选择: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规划在该中心村的中西部打一眼井,取深层地下水,并修建一座净水厂(水泵站),内设贮水池,提高供水安全性,满足村民用水需求。
(3) 排水工程规划
污水处理设施:在中心村的东南部设置一处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灌溉农田或排入水体。
重点难点及解决技巧
(一) 重点难点
通过现状调研和分析村民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的重点如下:
建优质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培养村办企业,利用本地农产品优势,建立优质树莓、蔬菜生产基地。
设计的局部特色与细节研究
(二) 整体空间治理
1、保留传统北方农村片状布局、建筑以南北向为主,利于保温、隔热和通风。
2、街巷要尺度适宜,规整之中赋予变化,村庄的主要入口,街巷转折交汇处空间局部加以放大,达到较好的空间效果。
3、强调街巷空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开合变化。规划出人们停留、交往的场所,布置水井、牌坊等景观小品增加空间氛围。
结论
1 根据唐家堡村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在环境治理规划中,以“四清、四改”为主要内容,每年确定一批启动实施的工程,同时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严格规划执法,凡在唐家堡村规划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须遵守该规划,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规划。
3 加强唐家堡村建设规划、规划管理法律和规划法规的宣传,提高居民的规划意识,增加规划的透明度,积极支持和参与村建设和管理,逐步走上依法治村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
作者简介: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地区的形象。本文先对城乡规划以及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改善措施
1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对于促进城乡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出现阶段国内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的优良传统。此外,生态建筑也是历史产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人文、自然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概述
2.1城乡规划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城乡规划,指的是有关建设部门对于本地区城乡发展情况的一个规划、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空间结构的布局合理、科学,同时还要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利用。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城乡发展中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政治要素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可以促进各个因素之间的和谐、整体发展。这样一来,就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提供一系列的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性、科学性。
2.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
2.2.1促进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比如说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太阳光的利用,因而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照明设备的使用;同时,生态建筑也利用水池、喷水系统等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制冷设备的使用。
2.2.2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效利用
目前,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通过这些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进而可以降低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功能。
2.2.3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对于生态建筑来说,它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提升了使用者的健康度以及舒适度,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建筑对人的关怀,提升了建筑使用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①生态建筑在使用功能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完善,进而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对于建筑的`不同需求。②生态建筑对于采光设计以及通风设计、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细节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思考,这样一来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舒适、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3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3.1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
现阶段,规划设计人员对于生态建筑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精准性、统一性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生态建筑建设的定义还不是很统一,因而在将设计转化到实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另外,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环境模式,并且建筑建设过程中也会受到生态环境以及人为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印象,因而生态建筑也很难进行统一。
3.2没有对农村状态进行仔细研究
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并且生态系统在总体形式上也呈现出高度的不均衡性,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农村的规划设计,因而也就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3资源利用不合理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乡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开发单位在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甚至在开发的过程中占有了一些优质的耕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了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的出现:①不同区域在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只依据自身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②房地产商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开发过程中对于相关资源的供应量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伴随着城乡区域的不断扩张,许多地区与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下降。
4提升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质量的措施
4.1深化城乡规划设计的制度改革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与革命,进而促进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规划设计体系,可以将先进、成熟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本地区、本城市的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不断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在进行具体的体制、制度的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底蕴等不同因素对于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省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城乡建筑水平。
4.2注重观念、方法的创新
在进行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要不断进行规划设计观念以及方法的创新,进而可以发挥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①参与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要积极吸收优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②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实地的考察工作,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建立天空、地面、地下全面的立体系统,进而可以高效的发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最佳功能;另外,还要敢于打破以往建筑设计中的老套理念与方式,同时还要将多种先进的设计思路与方式融合到设计规划工作中。这样一来,可以在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注入新思维、新概念,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人文情怀。
4.3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在于建筑物调节气候的能力。生态建筑在设计时,会留有一定的备用空间,以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进行整改。生态建筑的布局要兼顾采光与通气性,可以多布置绿色植物来净化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同时也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来说,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对于湿地公园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遗传的基因库以及生物演替的温床;②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③滞留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来说,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要满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就要求对建筑建造、使用、维修的过程中,要对建筑进行实时地调整,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不断的增强。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筑空间的科学、合理布局,同时也可以提升城乡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与健康程度。要确保建筑可以有效的与生态环境进行沟通,首先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生态平衡的调节效果;其次,还要不断增强建筑的抵御、防御能力,即使该地区有了较强的地质灾害,也能确保建筑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另外,在建筑物的内部可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的功能。
4.4将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紧密的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在其建设施工期间,要注重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物的总体设计框架满足当地环境的不同需求。一旦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规划设计与当地环境出现了冲突与矛盾,要及时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遇到问题多从整体方面进行考虑,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5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由于城乡生态建设涉及到国家、政府、各机构以及公众等不同方面的利益与权益,因而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将具体实际作为立足点,同时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生态建筑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59~61.
[2]齐冠宇.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6~7.
一、城乡规划的相关知识
1.城乡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乡规划法>解说》中,从城乡规划的社会作用的角度对城乡规划所作的定义是:“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2、城乡规划的分类
《城乡规划法》规定: 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一般包括规划法律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三个基本方面。
(1)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城乡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2)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两个方面。我国实行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分级管理体制。规划编制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3)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城市规划运作体系包括城市规划具体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控制两个方面。
①城市规划具体编制
城市规划具体编制分为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属于战略性发展规划。(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作出关系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具体地说,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统一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制定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是整个城市政府的任务与职能。城市发展战略及其具体目标通常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经济总量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效益指标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等经济结构指标。(2)社会发展目标。包括总人口规模等人口总量指标、年龄结构等人口构成指标,人均寿命等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素质指标。(3)建设水平目标。包括建设规模、土地利用结构、人际环境质量、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城市详细规划属于实施控制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
细规划的编制。)
根据编制的深度和内容,城市详细规划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②城市规划实施控制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实施控制可以分为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的城市规划控制基本上属于判例式,即任何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专门申请规划许可,规划审批人员在审理个案时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二、城市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1、城市规划的地位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城市政府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2、城市规划的作用
(1)管理城市的公共资源,保障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
城市建设是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既有以经营为目的的开发行为,也有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的的公益性建设行为。政府在城市土地、空间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并通过城市规划确定哪些用地用于公益性建设,哪些用地用于市场化开发,从而保障城市的合理发展;在社会层面,通过社会服务基本设施,如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卫生、文化(特别是社区级设施)、福利设施、低收入住宅等的规划,保障生活在城市里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在经济层面通过垄断一级市场来调控土地二级市场和房产价格,发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管理好城市的公共资源是实现城市社会公平的首要条件。
(2)协调各种利益主体之问的矛盾,平衡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随着投资多元化,计划体制下的使用权改变为财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功能性矛盾演变为所有者之间的财产矛盾。市场条件下的商业开发行为总是倾向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牺牲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对各个利益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管制职能,以及各种利益的保护和协调职能;城市规划按照土地利用规律和开发项目的类型、特征、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及对外部的不良影响等,确定各项控制指标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商业开发行为受到严格约束,也使商业开发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因此,城市规划能够起到规范开发行为的市场规则作用。
(3)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保障城市的文化传承。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城市土地效益最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大量历史遗存最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和展示城市风貌的特色地区,城市政府和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人文资源为代价,进行商业开发,近
几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因而,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对双洲公园、渔夫公园、外滩公园的开发)
(4)调控土地市场,为市场的开发活动提供引导和秩序。
世界上不存在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正如体育比赛必须有规则才成为比赛,市场经济也因为有规则而使自由竞争能有序进行。当城镇规模较大、系统较复杂时,规划在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和总体布局方面就需要起框架及引导作用,因为即使有局部的秩序和资源优化配置,也不能避免整体的无序。(例如,目前各县市面临的交通困境,通过微观层面的管理已不可能解决,而只能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交通政策及交通结构等规划手段来获得解决。)这不是由自由市场产生的,而是社会共同的理性选择。
(5)有效经营城市资产,协调资源、环境等目标市场。
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有责任使城市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是衡量城市规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投资,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将城市经营作为唯一的目标,城市的环境保护被忽视,影响了城市的长远利益。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综合协调各类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土地和城市各类公共设施的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有效保护资源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文体公园,一江两岸的旅游开发)
(6)城市规划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
经济发展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
【贵州城乡项目规划】推荐阅读:
贵州建设厅城乡建设网12-19
贵州煤矿新项目06-13
城乡统筹规划案例11-04
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07-04
贵州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07-12
城乡规划法测试10-12
城乡规划征求意见12-08
贵州省西部计划项目办09-22
《城乡规划法》考题答案06-19
城乡规划法实务操作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