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共8篇)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1

蒋城

2014012412 普华永道对萨蒂扬审计失败的分析

一、萨蒂扬公司简介

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咨询与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它提供一系列的专业技术,旨在帮助客户重新策划与重新创造其业务,而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萨蒂扬的理念与产品导致了巨大的技术变革,满足了最严格的国际质量标准。位于美国、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加拿大、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的萨蒂扬开发中心为全球 541家公司提供服务,其中 158 家为财富全球 500 强与财富美国 500 强企业。萨蒂扬在六大洲 55 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二、萨蒂扬巨额财务造假丑闻事件

2009年1月7日,印度软件外包服务业的领军企业、行业排名第四的萨蒂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拉贾突然宣布辞职。在长达5页的辞职信中,他承认曾在“几年”间操纵公司账户,大幅夸大公司的利润,虚报资产。他在辞职信中表示,他操纵公司账户,夸大了过去几年的公司利润和债权规模,少报了公司负债,事情最终发展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拉贾在向董事会提交的信中承认,最初公司的实际营运利润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差距并不大。但随着公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司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上升,缺口也越来越大。他担心,如果公司被发现表现不佳,则可能会引发其它企业发起收购,进而导致这一缺口曝光,因此便想方设法隐瞒事实。其中,他用他和其它公司支持者所持股票作抵押。在过去两年里为萨蒂扬总共筹集了2.5亿美元贷款,以确保萨蒂扬能够继续运营。但随该公司财富的缩水,这种欺骗手法越来越难以隐瞒。拉贾在信中说,在截至9月30日的财季中,萨蒂扬的实际销售额为4.34亿美元,但公司公布的数据是5.55亿美元。萨蒂扬公布的利润是1.36亿美元,但实际利润只有1,250万美元。该公司还公布可用现金为11亿美元,但实际只有6,600万美元,恐怕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巴维形容该事件为“令人恐怖的大地震”。萨蒂扬财务欺诈案,也由此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最大的公司丑闻。该案的主角萨蒂扬是印度第四大IT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商,审计师则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作为一家享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萨蒂扬连续六年的审计中,居然没有发现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造假,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还是同马林加·拉贾的合谋欺诈?

三、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的原因

1.次贷危机蔓延

2008年融海啸席卷整个欧美,印度外包业也被迅速殃及。据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的61%售往美国,30%售往欧洲,印度信息产业的外包业务自然成了海啸的重灾区。

2.社会监管不力

印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还很不完善,一些重要信息披露要求的缺失给企业的风险操作提供了机会

(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 1.增长压力驱动

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但是接包价格却没能随之提高,导致印度外包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抬高接包价格。在日益增长的压力下,萨蒂扬公司不得不通过财务舞弊“保持”其增长趋势,而这种舞弊在次贷危机中最终再难掩盖

2.治理结构不完善

萨蒂扬公司独立董事均有优秀的职业背景,但他们却未能发挥独立董事应尽的作用。同时,家族型企业的弊端使内部治理无法发挥制衡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投资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创始人的决策出现问题,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四、普华永道方面

1.人员素质不达标

自2002年起,普华永道加速了其亚洲市场业务的开拓。但是人员素质并未跟上扩张脚步。日益繁忙的审计业务迫使这个培养时间不断缩短。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经常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审计风险的上升不言而喻。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2.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失衡

注册会计师的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公众的信任是其存在的基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就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件频发,最终影响到公众对行业的期望与信任,使整个行业失去存在的基础

五、案例与会计师事务所

自2006年开始,拉贾用手中股票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填补公司收入,以8%的家族股份换取了2.5亿的银行贷款,金融危机爆发后,拉贾手中所持股票价值大跌,随后银行开始拍卖拉贾的抵押品,导致萨蒂扬的财务漏洞渐渐浮出水面。稍有些审计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抵押业务是可以通过银行函证来获得相关信息的,但是,作为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居然连续六年都没有发现这样的把戏,使问题金额累计到近10亿,不得不怀疑,普华永道的审计工作是否真的实施了。萨蒂扬的问题,并不是在其它方面一点端倪都没有的,如果实施了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可以相信,普华永道完全可以正确评估萨蒂扬的重大错报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查出问题,降低自己的业务风险。问题就在于,普华永道做了没有,想不想做?

六、审计人员正确做法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欧美。据估计,印度IT产业40%的年盈利来自于全球金融服务商,其外包产品的61%售往美国,30%售往欧洲,印度信息产业的外包业务自然成为金融海啸的重灾区。到2009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年1月,印度软件外包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了6%。

在全行业都萎缩的情况下,萨蒂扬却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业绩,是不符合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的。审计人员就应怀疑公司业绩是否有粉饰之嫌。

在印度,信息披露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自身,而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则没有太多的强制披露要求。拉贾作为萨蒂扬的创始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他用自身的股份质押以获取流动贷款并不需要进行披露。在监管环境不严格的情况下,就要求审计人员更加注意对一些虽然未披露但是非常重要的交易和业务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获取充足的证据支持审计意见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印度上市公司尤其是家族管理的上市公司治理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家族控制和家族化管理流弊重重萨蒂扬公司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不可否认,拉贾才是这家公司的灵魂和控制人物。拉贾在公司内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公司中,股东不会质疑拉贾的决定和管理,这种信任为财务舞弊的操作提供了机会。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和考虑的公司独立董事是否真的发挥了自己应尽的作用,还应当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债务结构和相关条款,包括担保质押情况及表外融资

(3)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近些年来,印度的软件外包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严峻问题。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但是接包价格却没能随之提高,导致印度外包企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成本的上升加之公司规模的扩张,使得公司的财务业绩难以持续保持“光鲜亮丽”,实际运营利润与账面上显示的数据差距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因业绩不好而被收购,萨蒂扬的实际控制者拉贾只能在财务造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从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的角度,普华永道的审计师也应该能从财务数据的比较和宏观经济形势中嗅出一些“味道”,那么萨蒂扬相关的经营风险也不言而喻了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印度家族上市公司的特点,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上,萨蒂扬公司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控制环境中,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萨蒂扬公司基本上是创始人拉贾的“一言堂”,他在自白书中也提及,他的造假没有其他人员参与,可见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出于失控状态

如果普华永道的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认真执行了内部控制的了解及评估程序,就会对萨蒂扬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七、案例带来的启示

(一)提升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是基础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只有当制度与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机制时,才能使公司在一个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制度的环境下运行,避免各类舞弊的发生。萨蒂扬最终走向舞弊正是公司制度和文化的缺陷20140125班

蒋城

2014012412 所致。

(二)加强审计执业能力是关键

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和应有的谨慎,审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非审计业务也是影响独立性的重要原因。现实中,一些事务所在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也提供非审计业务,而且非审计业务的收入高出审计业务收入。这种审计与咨询业务的兼容存在严重的自我评价威胁,也使审计人员容易放松警惕,影响到应有的职业谨慎的保持。

(三)完善会计监管机制是保障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2

风险导向审计是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提出的,传统审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但是,该理论更多关注的是控制风险,有一些固有的缺点难以改变。比如,它的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是指如果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个账户或者交易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中,审计人员在评估固有风险时毫无例外的都是从内部控制着手,这样,我们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而去单独评估固有风险是非常难的。另外,模型中的控制风险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在管理层有意舞弊的情况下是无能为力的。可见,传统审计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孕育而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沿用了传统审计理论的基本方法,是风险观念在现代经营环境下的延伸和表现,也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发展。该审计理论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强调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和对企业经营环境的理解。其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列报、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这样,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加之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关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审计中也会更加注意对持续经营、期后事项、关联方交易以及各种违规事项的审查。

本文随后将简要介绍“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以其作为主要的分析实例更好地展开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论述。

二、“银广夏”案

(一)“银广夏”公司情况

“银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其公司股票(00057)于1994年6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起初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后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成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从事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麻黄草等产业,但盈利水平一直一般。

1999年7月,公司从德国进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并在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投入生产,银广夏的利润神化就此开始。其主要相关事件可以通过表1反映出来:

很快,银广夏的这一利润神话就受到了多方关注。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的《银广夏陷阱》揭露了银广夏的造假情况,成为银广夏轰然崩塌的导火索。8月9日,银广夏开始连续停牌30天。2002年5月14日,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银广夏精心策划的这场骗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银广夏业绩贡献了80%的天津广夏公司根本就没有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能力,其生产经营完全是虚构的。

其次,银广夏购入原材料的业务是虚构的。其通过伪造从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购入萃取产品的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等,并到黑市上购买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虚构销售发票和银行汇款单。

再次,银广夏的销售业务也是虚构的。其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

最后,银广夏又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万元。之后该虚假年报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入广夏公司年报。

中注协在其后的调查中表明,银广夏1998年虚增利润1776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2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万元。

(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银广夏公司1999年和2000年的“问题”报表都是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并且都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该事务所是由深圳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原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原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00年7月合并成立,工商注册名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银广夏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虽然收集到了基本的审计证据资料,但是,对于虚假的海关报关单、发票、银行进账单以及对德国签订的销售合同都没有提出质疑。银广夏事发之后,财政部已经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同时吊销其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把几位注册会计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结合审计失败案例论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银广夏”的审计失败案件在我国爆发之后,引起了全社会对审计行业的关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避免审计风险的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该理论的核心就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其实施的具体步骤上,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来论述现代风险导向理论。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特点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较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审计失败事件的发生,这与它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第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多地关注经营风险,以经营风险驱动审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战略及经营风险,并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从计划审计到完成审计自始自终贯彻下去。

在银广夏案件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事后承认他们对生物萃取技术不懂,而且对外贸业务也并不专长。另外,银广夏公司于1999年变更了主营业务,而中天勤由于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对这一经营活动的变化也就没有采取适当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根本无法正确判断银广夏公司所具有的经营风险,为自己的审计失败埋下了祸根。

第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风险模型发展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用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在银广夏案中,企业管理层集体舞弊,伪造了海关对账单、银行对账单、重要出口商商品单价等等重要凭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毫无作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时,注册会计师只有主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关注企业的战略经营风险,以期降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但是,中天勤的审计人员在本身对银广夏行业环境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既未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对于其所发现的问题,如2000年银广夏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但生产用电费却降低、生产暖磷脂的投入产出比大幅下降等情况,没有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中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式来分析,而是轻易相信银广夏管理层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期”。

第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逻辑起点是“职业怀疑精神”、“注册会计师不能推测管理层是诚实可信的”。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在“银广夏”案中,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是审计失败的致命序,也没有给予重视。之处。在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审计疑点。比如:银广夏的销售合同是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而收款凭证却来自德国捷立公司和德国伊利斯公司,这种境外销售合同的行文完全不符合商业惯例,•天津海关的报关单上每种商品的“出口商品编号”均为空白,这明显违反报关单填写的基本要求;银广夏200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5%,下半年则达87%。这些连非专业人士都能推理出的破绽,注册会计师却深信不疑。

在类似的“琼民源”审计失败案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琼民源1996年利润总额5.7亿元中有5.4亿元是虚构出来的。面对琼民源在年报中的利润、资本公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幅增长,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专业怀疑,反而为琼民源公司辩护其报表的真实性。

另外,在对“猴王集团”的审计失败案件中,注册会计师1998:年和1999年出具的审计意见都是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注意到该公司的报表存在问题。但是,由于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在已经知道“猴王”资产质量即产权关系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既没有追加审计程序,也没有给予重视。

可见,注册会计师职业怀疑态度的缺乏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这一问题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

第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变了审计思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错报的根源上,而不是表面结果上,建议注册会计师将足够的注意力放在舞弊和错报的条件上。企业舞弊和错报的条件根据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Steve Albrecht)的舞弊三角理论可以归结为: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其中,动机或压力可能是经营或财务上的困境以及对资本的急切需求;机会可能是宽松的或松懈的控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借口则可能是“我只是向公司借而不是偷”、“我们只是为了暂时度过困难时期”等等。正是借助舞弊动因理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跳出了财务会计的约束。通过对企业环境、经营战略和经营活动、内部控制、会计策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透过表象看实质,能够洞察这些“动机或压力”、“机会”或“借口”,从而更有助于查错纠弊。这样,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把握审计风险。

对于银广夏公司来说,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这三项企业舞弊和错报的条件可谓一应俱全:公司上市、配股、增发股票的资格给银广夏的经营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信息的不透明、董事会职权的不完善、经理人员的权责不明确又产生了相应的舞弊机会;公司可以为了暂时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和投资者信任等等为借口,顺利完成其造假行为。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根本就没有重视这些舞弊和错报的条件,仅仅以财务报表表面的结果就草草得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这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要求相距甚远。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步骤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步,概括了解客户的目标、战略定位。在一般情况下,审计失败案件中大部分是由于企业持续经营、管理舞弊、大规模的企业制度崩溃等原因造成的。因此,了解客户的目标和战略定位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商业风险有一个潜在的了解,从客观上、整体上把握企业目标的制定原则、公司治理方案以及公司战略等方面的情况。

在银广夏案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银广夏公司的经营目标、战略定位不甚了解,甚至对于其经营贡献最主要的萃取技术都一无所知,这必然无法完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要求。

第二步,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对于客户战略的影响,初步识别重要战略风险及其对于审计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应当了解企业的商业环境、监管环境、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客户所在行业的经营性质或监管程度可能导致特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项目组是否配备了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成员。

银广夏案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没有对银广夏公司经营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对其进行审计,没有配备具有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也没有关注到银广夏公司可能存在的重要战略风险。这让审计人员自己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对银广夏公司的审计风险。

第三步,分析客户的战略管理控制及其效果,形成对战略风险的结论。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并且评价内部控制。但是,在“银广夏”等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例中都显示出注册会计师往往没有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详细了解,也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进行审计。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过于看重文件的可靠性,看重会计系统的控制,而对于管理层的控制和经营不是十分重视。但是,这种控制事实上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中非常规判断及会计估计。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采用,很多书面的会计记录都已经不存在,一些交易的处理也缺乏直观性,经营控制对于审计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越来越重要了。

第四步,在对客户战略和经营理解的基础上,识别出客户重大交易类别及其对审计的影响,结合已经识别的重要战略风险,推导出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作为分析对象。对每一个关键的经营环节,注册会计师都应该分析重要战略风险和重大交易的类别,并对其进行系统识别和环节层次的识别。同时了解重大的经营风险、交易类别和相关控制,对相关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剩余风险,最后还需要根据剩余风险设计审计目标以及相关的实质性程序。

在银广夏案中,注册会计师遗漏了不少重要交易的审计,更没有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审计。比如,有关银广夏1999年房地产的销售收入数据就存在三个:2923万元、4257万元和2205万元。对于如此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审计人员竟然没有予以关注,我们甚至可以推断审计人员对银广夏1999年的房地产销售收人根本没有进行审核。

类似地,在成都红光案中,注册会计师在对其1994年、1995年、1996年财务报表审计时,没有将占资产比重较大的存货、应收账款作为重大项目进行审计。这使得存货没有得到必要的盘点,应收账款也没有得到必要的函证。最终导致对“红光”公司盈利预测的严重失真。

可以看出,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实例中,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做法几乎都不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特征,也没有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和步骤完成其审计任务。在当代企业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企业作假舞弊开了绿灯。可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对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强调和重视,对我国实务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审计人员应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去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增强发现财务欺诈的能力。

四、结论

联系当今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和审计步骤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审计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代企业审计的要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是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不仅关注内部控制风险,同时也关注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通过审计风险的量化来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使得审计风险控制更加科学有效,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企业审计的需要。但是,通过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由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有限、企业经营又不够规范,要求注册会计师马上有效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注册会计师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理论的过程中,应当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尽力争取被审计单位配合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特点,以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的战略及经营风险,并将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从计划审计到完成审计自始自终贯彻下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是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不仅关注内部控制风险,同时也关注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3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人在价值上绝对是分层的,从创业的角度来分析人其实是分成四类的:创业的,职业的,学习的,就业的。不一样的人可以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但是必须进行职业检测,小心小心再小心。四类人群的特点和职业出路是有差异的,很关键的决定因素包括精神因素、性格因素、行为因素、情感因素等四个价值因素。这当然在我进入咨询公司之后才知道,人也是有很多的盈利模式的,比如边打工边创业,边学习边打工,边学习边创业等等。多样的职业选择社会就多一些商业的模式的,因为这些个人事业最终都要放大成社会的事业或者企业单位,而事业和企业单位的盈利模式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我们总是在学习的类型里折腾,怀着的是一颗就业的心在创业,当然要出问题,我们仅凭好玩和年轻的冲劲在做事,没有规划,没有定时间进行检讨,没有成本、积累与发展的意识,甚至有点不思进取的味道,草寇式的松散模式根本不是什么经营,那只是随着网络泡沫膨胀起来的小泡沫。光有点子是不成的,一个真正的创业人是要足够耐力的,而且表现出一种步骤感和成长过程,最关键的是要有一种自我管理的强烈意识,主要表现是一个创业者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和坚定的生活规律。我在这些方面都不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在创业的四个价值要素里我只具备了精神要素,而性格因素、行为因素较为缺失,情感因素也需要极大的提升。

更多的人容易变成就业者的角色,但是要变成创业者还是需要一些转变的。

总结下来,在现象上可以归纳如下:

1、缺少长远目标和思维高度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要达到目标需要经过那里过程,具备长远眼光,拥有战略意识,而作为就业者,着眼点也就是当前这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还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现有的稳定饭碗,自然不会想到太远,也不会太高。而且,很少有就业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到老板的角度去看考虑问题。也就造成很多就业者很难能与创业者沟通。

高不是空洞的高,是经过反复考量过后的高,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是胸中有成竹的高。

2、完成工作

创业者对一件工作的完成定义是指把某件事彻底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就业者会习惯性的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心里就习惯性的想闪人,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觉得在公司里多待一分钟都不愿意。

很多人都抱怨老板苛刻,加班很频繁,其实这是从创业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习惯,事业就是生命,工作就是生活。

3、单个环节与整个系统

就业者接受到一个指派工作任务后,进行处理或是分解后转交给其他同事,然后在他看来,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负责的这块已经做完了,至于转交出去的工作任务是否被保质保量按时间的完成了,那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范围之内了。长此以往,许多就业者已经习惯只管自己的二亩三分地,转交给别人的事就让别人操心去吧。严重缺少整体系统概念。

你的事业是和你的视野相关的,你看的越远,可能得到的资源越多。

4、责任

在一个企业或是公司里,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在出现事故后,老板要追查责任,大家异常统一、步调一致的互相推卸责任,极少有人会占出来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强调自己肯定是把属于自己那个环节做好了,至于前后衔接人员所出的问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就业思维深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回避,然后就是设法推给别人。这样一来,就业者也就愈加不可能从失败和失利中学习、吸取到教训了。其实,创业者们的成长也就是从一个个自己承担的失败中总结分析了问题原因所在,积累了经验。

对于创业者,不但是个人价值,更是社会价值。

5、个人意识与联合力量

很多的就业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上司面前表表功,为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摊去一些功劳,所以有时候就会冒着一定的风险(当然是以公司的资源为成本的了)一个人单枪匹马干点什么出来,当然,要是出了漏了,最后还得是公司承担,很少有就业者们会从降低成本及风险、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来,去主动联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有时候是要害死人的。

对社会资源的把握也很关键。

6、成本概念

作为创业者,每一分钱的支出都会算作是成本,省下来的就是利润,所以,精打细算是许多老板的习惯性思维和动作,这是从创业过程中养成的习惯,绝对不是一个“抠”字能概括得了的。而就业们却是大方的很,反正公司的资产是老板的,又不是自己的,浪费点也不是割自己的肉,只是自己工作方便顺手,浪费点又算什么,以至于许多就业者在自己创业的时候,还改变不了在就业时养成的大手大脚的习惯。

创业就是勤俭持家,我现在才慢慢改变大手大脚的习惯。

7、办事一条线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4

由于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查处经济案件中存在初始依据、认定目的、证据观等方面的不同,审计证据与司法证据还存在着可比的一般属性及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审计移送处理涉嫌犯罪案件立案率低、判决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审计战果的扩大和审计职能的发挥。主要原因是审计机关收集的审计证据自身存在着不足。新施行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6号令),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这对于强化审计证据、提高审计质量和移送处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审计证据与法律证据的异同加以分析比较,以强化审计证据,促进与法律证据进一步的衔接,提高移送处理案件质量。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方式及质量要求

《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和新颁发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颁发(试行)》,两者对于审计证据的规定基本一致,但后者由于新发布,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审计证据作了更为科学、实际的表述。如:审计人员可以(《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为“应当”,但审计实践中一般只能取到复印件)收集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等;不能或者不宜取得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和实物的,也可以采取文字记录、摘录、复印、拍照、转储、下载(新增)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上述审计法规以及规章,基本规定了审计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方式和质量要求。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及种类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它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或者电子数据资料、口头证据、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其他证据等6种。审计人员收集的审计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二)审计证据的收集方式及质量要求

审计证据由审计人员通过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

其具体要求是:(1)审计人员在收集实物证据时,应当注明实物的所有权人、数量、存放地点、存放方式和实物证据提供者等情况。(2)审计人员在收集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资料时,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电子数据资料的运行环境、系统以及存放地点、存放方式等情况。必要时,电子数据资料能够转换成书面材料的,可以将其转换成书面材料。(3)审计人员在收集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时,应当注明鉴定或者勘验的事项、向鉴定人或者勘验人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人或者勘验人资格等。(4)审计人员收集的有关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应当由有关单位、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审计人员对证据提供者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原因和日期。拒绝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5)被审计单位或者有关人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6)审计人员应当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按照审计事项分类,按照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相关程度排序;对审计证据进行比较判断,决定取舍,剔除与审计事项无关、无效、重复、冗余的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确定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7)审计人员经过批准可以对审计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和暂时封存账册资料等取证手段。

二、法律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方式和质量要求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具体证据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七种,并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其中:(1)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作证人;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2)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刑事诉讼法》同时规定,侦查人员可以采取询问、传唤、拘传、搜查、扣押、逮捕等强制或非强制措施措施合法收集证据。对于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上述“证据”进一步做出了具体规定:(1)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制件。(2)收集、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拍摄足以反映原物外形或者内容的照片、录像。(3)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只有经与原件、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真实的,才具有与原件、原物同等的证明力。(4)制作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拍摄物证的照片、录像以及对有关证据录音时,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提供证据的副本、复制件及照片、音像制品应当附有关于制作过程的文字说明及原件、原物存放何处的说明,并由制作人签名或者盖章。(5)向有关单位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提供人署名,并加盖单位印章;向个人收集、调取的书面证据材料,必须由本人确认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

三、法律证据与审计证据的异同

法律证据和审计证据都为证明所查事实真相而存在,都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的特点,都是各自所属社会活动的核心。在种类上除法律特定种类外,大体也相同。而且新发布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在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方面,也基本体现了与法律证据接轨的意图。但由于审计和司法两种不同活动的社会属性以及手段的差别,两者除了在主体、效力等方面的差异外,其可比的一般属性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法律证据为定罪量刑服务,证据直指犯罪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且有强有力的强制措施作保障,因而通常以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材料作为证据。即便采用账务证据,也要账务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并收集与之有关的其它证据,以便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而审计证据多为间接证据,在证明案件事实上,除个别情况外,很少有既单一又直接,能全面地证明案件特定事实的账务证据,绝大多数单一账务证据存在证明不全的情况,很难满足证明犯罪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特别是涉嫌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证据难以取到。如审计法等法律并未对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以及外单位拒绝审计、调查或提供虚假证明等行为做出给予相应惩处的规定,这就使审计证据难以达到充分、直接的要求,而向侦查人员做伪证却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取证标准不同。法律证据一般证明标准高、取证手段严密,如法律证据不仅要满足法律上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形成一个没有任何疑点的闭合的证据锁链,而且基本上都需

要原物、原件,即便复印件也要与原件相符且来源合法,证人要有证明资格且与当事人无厉害关系等等。而审计证据多为证明“违法违规事实”存在,尽管在这方面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但实际中往往达不到,也没有手段达到和形成一个没有任何疑点的闭合的证据锁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或者审计证据准则自免其职,如准则规定:拒绝签名或者盖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审计证据仍然有效,但却于法无据;或者即便审计准则提出了要求,实际也做得很不到位。比如,审计证据多为复印件,审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复印签章,未注明“审计证据材料复印件与原件核对一致,证据材料原件的存放地点,审计人员认为必要时,被审计单位有义务提供证据材料原件的承诺。”以及保存上述原件的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上述复印件空白处加注“本件根据原件复印,原件已收回”字样,并加盖单位公章,使审计证据难以达到法律证据的要求。

(三)取证方法不同。法律证据不适用“重要性原则”,同时一般也不适宜采取抽样审查,而需实施详细验证,以对某一经济行为或事项的“是”与“非”予以明确界定,或对经济交易的具体数量进行核实,不仅要查实违法行为的性质,还要查明违法金额及社会危害程度,做到确凿和精确,而审计则可以通过重要性判断,采取抽样审计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

由此可见,审计证据尚不具有法律证据所要求的直接的、没有任何疑点的闭合的证据链,有些还不能被司法机关作为有效证据直接采信。但是,审计证据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优势,特别在当前挪用、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不减,违规决策造成严重损失浪费、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等重大经济犯罪时有发生的时候,审计证据对审计机关促进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经济犯罪与其它刑事犯罪在客观表象上不同,主要在于经济犯罪大多没有犯罪现场和公开的、可见的犯罪结果。实践证明,利用职务之便等重大经济犯罪,绝大多数的犯罪行为人是在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或者利用所掌握的经济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犯罪,犯罪行为人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处世经验,作案前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作案后又往往找寻各种借口予以掩盖,因而形成了经济犯罪所特有的隐蔽性和诡秘性。但是,不管他们利用什么借口,采取怎样的手段,其犯罪痕迹仍会留存于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其它会计资料中。审计机关正具有这样采集以账务证据为主体的审计证据的优势,易于发现揭露经济犯罪的案件线索。

因而,只要审计机关充分发挥优势,有效履行职能,在切实从严控制审计证据质量等方面下大气力,并逐步在审计手段范围内使审计证据与法律证据衔接,使经济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后,直接作为有效证据被司法机关所采信,就能不用进行过多的专业性较强的司法会计侦查,从而提高移送处理涉嫌犯罪案件质量,加快办案节奏,避免浪费资源,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惩处力度,以促进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

参考资料:

[1]《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

[2]《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颁发(试行)》。

[3]《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的规定。

[4]《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第四章_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5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和取证方法

2、要求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格式和编制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审计证据与认定、审计目标、取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

【难点】

1、认定、方法、证据之间的关系

2、审计证据可靠性判断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和练习。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注意区分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

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为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1.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受“错报风险”的影响。

2.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⑴相关性

⑵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证据的具体环境。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②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③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④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⑤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1)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被动鉴证)

(2)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3)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4)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三、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的目的1.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控制测试程序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⑴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⑵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这类程序包括: ⑴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

⑵实质性分析程序两类。

(二)审计程序的类型

⑴检查记录或文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检查不能实现准确性目标)

⑵检查有形资产: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这种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

⑶观察: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

⑷询问: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询问通常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⑸函证:为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⑹重新计算: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性进行核对。

⑺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⑻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不包括非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四、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必须做)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收入、成本、费用)(可以做)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必须做)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

注意:(1)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都实施分析性程序。

(2)分析的指标往往都是汇总性强的指标。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适宜使用实质性分析性程序的情形:

(1)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存在大量重复交易)

(2)重大错报风险较低

(3)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成本和收入之间)

推论:

(1)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

(2)分析性程序是一种趋势、比例性的分析,是一种宏观的分析,因此分析性程序的提供的证据是一种间接的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

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合理的预期)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数据的可靠性愈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愈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

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评价预期的准确程度要考虑的因素:

(1)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做出预测的准确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可分解程度越高,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

(3)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已记录金额(实际值)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的证据就越多。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专业判断来确定可接受差异额。可接受差异额类似于抽样中的“可容忍误差”,也类似于“重要性”的道理。

(四)用于总体复核

主要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程序

1、安全保管审计工作底稿并对审计工作底稿保密;

2、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3、便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使用和检索;

4、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2、内容

⑴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包括电子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等。

⑵审计工作底稿通常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

⑶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不直接构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需保留这些记录。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整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

(一)总体要求

1、编制工作底稿应达到的要求

(1)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

(3)就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

专业人士的要求。

2、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考虑的因素。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范围

1、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结论;

(6)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

(三)审计过程记录

1、记录特定项目或事项的识别特征。(日期、编号)

2、重大事项。

重大事项包括的内容:

(1)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

(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该结果表明财务信息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需要修正以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针对这些风险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3)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情形;(审计范围受限)

(4)导致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事项。

3.记录针对重大事项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某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形成最终结论时如何处理该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上述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该信息执行的审计程序、项目组成员对某事项的职业判断不同而向专业技术部门的咨询情况,以及项目组成员和被咨询人员不同意见(如项目组与专业技术部门的不同意见)的解决情况。

记录如何处理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重大事项得出的结论相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关注这些矛盾或不一致,并对此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恰当地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

但是,对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或不一致的记录要求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保留不正确的或被取代的资料。此外,对于职业判断的差异,若初步的判断意见是基于不完整的资料或数据,则注册会计师也无需保留这些初步的判断意见。

4.其他准则中的相关记录要求。

(四)审计结论

注册会计师恰当地记录审计结论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及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在记录审计结论时需注意,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是否足以支持所得出的审计结论。

(五)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审计工作底稿中可使用各种审计标识,但应说明其含义,并保持前后一致。

(六)索引号及编号

通常,审计工作底稿需要注明索引号及顺序编号,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之间需要保持清晰的勾稽关系。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按照所记录的审计工作的内容层次进行编号。

(七)编制人员和复核人员及日期

需要在每一张审计工作底稿上注明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和复核人员、完成该项审计工作的日期以及完成复核的日期。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一)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

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⑵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

如果针对同一财务信息执行不同的业务,出具多个报告,应视为不同的业务,分别归档。

(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性质

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

记录的事项:

(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

(3)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有必要对审计工作底稿修改或增加的情形:

(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

(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2、不得在规定的保存期届满前删除或废弃审计工作底稿。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对于连续审计的情况,当期归整的永久性档案可能包括以前获取的资料。对于这些档案,应视为当期取得并保存十年。

五、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

在审计报告日后,如果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

(1)遇到的例外情况;

(2)实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结论;

(3)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变动及其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证据法案例分析题 篇6

1、某皮革厂附近的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皮革厂排泄的污水减少其农作物也的收成,并且对

他们的身体造成了损害,请求法院判决皮革厂赔偿他们的损失。对此,皮革厂否认居民的损失是由其排泄的污水造成。

问:

本案中,应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为什么?

答:本案中,应由被告皮革厂就排污行为与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谁主张,谁证明”,原告居民应当就皮革厂实施排污行为的事实以及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的事实,承当举证责任。

理由是:环境污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污染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加害行为(皮革厂排污行为)、损害(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身体受损害)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民诉法规定和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加害人应就因果关系不存在负举证责任,而受害人(原告)则应就排污行为和损害后果负举证责任。

2、甲从广东某老板处进了一批阁楼片(淫秽光盘),打算转卖给乙,甲与乙约定在乙的住处交货。

一天,甲的妻子丙开着一辆面包车,与甲一起将货物运到乙的住处。在清点光盘的数量时,丙才知道是淫秽光盘。于是没有参与清点和搬运。货物清点完毕后,公安人员忽然到场,将甲、乙、丙三人抓获,并且将淫秽光盘、面包车和甲的手机扣押。经过讯问,甲和乙供述了贩卖淫秽光盘的全过程,丙对知道的案件事实也作了陈述。

问:

(1)在本案中,侦查机关调查收集到了哪些证据?分别属于什么法定证据种类?

答:证据: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物证

乙和甲的供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丙的陈述 ——证人证言

(2)在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理由是什么? 答: 淫秽光盘、面包车、甲的手机——间接证据,因为所谓的间接证据是指凡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予以证明的证据。间接证据多为实物证据,且客观性强。本案中是三种证据只能证明案件的部分事实,作为物证在诉讼中一般表现为间接证据。

乙和甲的供述、丙的陈述——直接证据,所谓直接证据是指本身可靠既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在诉讼中,能够指出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证明其有罪的直接证据。

3、吴某(17岁)所在学校班主任刘某来到吴某家为吴某、秦某和王某3人复习功课,因王某尚

未到来,刘老师在客厅准备教案,吴某和秦某在阳台观望王某何时到来,吴某跟秦某打赌说他敢把阳台上的花盆扔到楼下去,秦某告诫吴某这样做可能砸伤楼下的行人,吴某不听告诫,举起一盆君子兰就扔了下去,恰巧楼下有位老人赵某(66岁)经过,花盆正中赵某头部,致赵当场死亡。楼下有一10岁的小女孩陈某正在玩耍,她亲眼目睹了吴某将花盆扔下来砸死赵某的经过,陈某立即跑回家把这一经过告诉母亲,后来陈某在母亲的陪同下将所见情况向公安人员做了叙述。

问题:

(1)陈某在本案中能否做证人?为什么?(10分)

答:可以。因为根据证人证言知识中对证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可知,在我国,证人的积极条件包括:了解案件情况;证人是自然人;能够正确表达意志;与诉讼案件的审理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本案中,10岁的小女孩陈某目睹了案件的发生情况,她具有相应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与案件的当事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符合作为证人的条件,所以她有资格作为证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心智健全、年龄处于10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儿童,可以在其监护人的监护下作证,或经法院许可,出庭作证。

(2)刑事诉讼中证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有哪些?(10分)

答:刑事诉讼中证人的诉讼权利有:

1.安全保障权:

1)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2)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

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2.充分陈述权:人民检察院必须保证证人有客观的充分的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

外,可以吸收证人协助调查

3.核对笔录权:询问证人笔录应当交证人核对,如果记载有遗漏和差错,证人可以提出

补充或改正。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义务有:

1、作证的义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2、如实作证的义务

证人应当客观、如实的提供证据,不得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进行诬告。诬告陷害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法律责任

4、某地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

请问:

1.该录音磁带属于书证还是视听资料?为什么?

答:视听资料。

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电子计算机或者电子磁盘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手段的证据,称为视听资料。它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逼真性;动态直观性;对其收集需要依赖科学技术。

本案中,该录音磁带是通过电话进行敲诈形成的,而且是在公安机关的侦破过程中,所以属于视听资料,倘若是在刑讯过程中,则属于证人证言,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2.该录音磁带属于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为什么?

答:直接证据。

所谓直接证据是指本身可靠既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在诉讼中,能够指出案件事实的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证明其有罪的直接证据。本案中,该录音磁带记录了犯罪嫌疑人敲诈勒索该案件的真实情况,可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所以属于直接证据。

5、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活动时,偶然撞见赵某并拘留了赵某,下面是侦查人员张某开始讯问被告人赵某的一段笔录:

张:①你老实交代你的罪行。

赵:我没有罪

张:②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许你抵赖。

赵: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

张:③现在你不能请律师。律师不能介入侦查活动。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

张:④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赵:(沉默)

张:⑤你必须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

赵:(沉默)

张:⑥你要老实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如果你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必须对你加重处罚。

请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侦查员张某上述①至⑥的问答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同时说明理由。

(“偶然撞见赵某并将他拘留”,拘留程序不合法。应该是撞见犯罪嫌疑人,可以立即抓获,但是拘留应该出示拘留证,而且要2名以上侦查人员。)

答:

①你老实交代你的罪行。

答:错。违反了无罪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首先应告知其涉嫌的罪名,其次应该询问其有无犯罪。

②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许你抵赖。

答:错,违反了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

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不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回答,以及是否如实回答,都不得对其实施强迫,也不得以此作为刑讯逼供的借口,更不能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回答或不如实回答作为认定其有罪的根据。

③现在你不能请律师。律师不能介入侦查活动。

答:错,可以请律师了,律师可以介入侦查活动。必须告知其有权聘请律师。侦查阶段律师有会见权,可以与嫌疑人会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9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④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答:在逃犯,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拘留证,公安机关拘留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

⑤你必须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

答:错,违反了无罪推定。违反了公认的举证责任在指控方的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无罪推定,不需要犯罪嫌疑人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不得强迫受到指控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负举证和证明的责任。

⑥你要老实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如果你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必须对你加重处罚。

答:错,属于有罪推定,一是公诉案件不应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二是禁止诱供,侦查人员不能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

侦查员没有权利释放犯罪嫌疑人,也没有权利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而且,处罚罪犯的权利不在公安机关,而在人民法院。

6.某银行工作人员甲由于赌博背负巨额债务,无力清偿,遂动起盗窃本行保险箱的念头。经过周密筹划并且自制了系列作案工具后,甲在一天深夜悄悄潜入银行撬开保险箱,盗走人民币3000多万元,并放火烧了银行。案发后,公安人员赴现场发现了甲的脚印。

请根据证据法理论上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分类方法,请问“甲的脚印”分别属于哪种?为什么?

答:甲的脚印——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叫做原始证据。在证据为痕迹或者物品体积较大的情况下,司法人员采取科学方法予以收集,应当认定为原始证据。

甲的脚印——间接证据,凡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二证据相结合才能与予以证明的证据,称为间接证据。甲的脚印只能证明甲曾经出现在现场,却不能直接证明甲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当事人。

甲的脚印——实物证据,是指以实物形态为表现形式的证据。物证就属于其中一种,叫的脚

印是属于物证中的痕迹证据(指与案件或其他待证事实有联系的物质痕迹)

7、2006年6与人1日下午,甲带其6岁的女儿乙到H市儿童乐园游玩。期间,儿童乐园中的一个3米多高的卡通塑像因摆放不合理发生倒塌,将正在旁边玩耍的乙砸伤,造成其两处骨折。甲作为乙的法定诉讼代理人,将该儿童乐园告上法院,要求其赔偿医药费共计7万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用。

请问:

(1)本案中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主要有哪些?

答: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事实有:

(原告)甲的女儿乙在卡通塑像旁边玩耍,乙的损害(两处骨折)是在(被告)儿童游乐园设置的卡通塑像倒塌中造成的(被告)儿童游乐园应当证明卡通塑像的摆放有无缺陷、乙的受伤与游乐园的管理不善没有因果关系

(2)本案中的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为什么?

答:(原告)甲应当承担证明受有损害的事实,“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举证责任承担的基本原则。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原告损失,自然应当对受有损害的事实加以证明。

(被告)儿童游乐园承担对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明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被告应该对卡通塑像的倒塌不存在缺陷,对小女孩造成的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属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范畴。

8、甲诉乙返还20万元借款,法院向乙送达了应诉通知书和举证通知书。法院在举证通知书中,阐明了本案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与具体要求、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同时还指定举证期限为30日并明确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乙在答辨书中提出抗辩请求: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返还20万元借款的诉讼请求,理由是自己已经还了钱,但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没有找到甲写的收条,故未向法院提交该证据及其他证据。在本案一审法庭辩论期间,乙在家中整理藏书时突然发现甲写的收条,遂提交法院。甲以举证期限届满为由,请求法院不采纳该证据。

试问:

(1)乙为什么对“已经还了钱”的待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答: 乙提出的“已经还了钱”的事实是有利于自己的事实,用以支持自己的抗辩请求和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2分)

理由:根据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乙应当对支持自己抗辩请求的“已经还了钱”的待证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符合高度盖然性原则。(3 分)

(2)乙可否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

答:

乙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2分)

理由是: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有人民法院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6条)(3分)

(3)法院应否同意甲不采纳收条的请求?

答:法院不应同意甲不采纳收条的请求。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7

(一) 证据的定义

证据即为可证明各类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依据。证据需要查证属实, 才能成为定案的依据。根据其性质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包括刑事证据、民事证据和行政证据三大类, 这三类证据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其对证据标准、证据规格等的要求各不相同。

(二) 证据分类

1. 行政证据。

审计证据从属于行政证据。据国家相关准则规定, 审计证据主要是指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收集的可用于证明审计事项的相关事实, 生成结论性的证明材料。根据《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中对“基础性证明材料”作了详细的说明, “基础性证明材料”主要是指审计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相应行政资料。从内容上来看, 行政证据即为在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过程中, 收集相关资料, 确认行政法律的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 针对人员实施法律、法规等行为所依据的材料。

2. 刑事证据。

刑事证据即为诉讼证据, 它是为了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所收集的事实材料。刑事证据根据其直接证明或间接证明的程度不同, 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形式上来看, 它是司法机关查处违法犯罪人员的理论依据。从结果上看来, 它是司法机关判断并认定违法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

二、审计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的对比分析

审计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都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相同点

1. 两者都是为案件事实提供认定的证据。2.两者都针对过去的部分事实进行证明, 而非全部的反映。3.两者在取证过程中, 都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要求。两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表现形态。审计证据和刑事诉讼证据都应具有可采性。两种证据对案件的证明都仅能达到相对的程度。

(二) 不同点

1.

刑事证据即为诉讼证据, 它是为了证明案计部门, 其只负责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及听证时所必需的说明。在该过程中, 相对人不负责举证和取证。而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主体包括检察机关、公安机关, 且在自诉案件中, 受害人有责任收集被告人违法犯罪的证据。

2.

从证据表现形式上来看,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分成证人证言、物证、书证、被害者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的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等七项内容。而我国审计证据相关规定指出, 审计证据包括六种不同的形式, 与刑事诉讼证据形式存在很大的差距, 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证据。

3.

从证据的证明程度要求上看, 证据的证明力度取决于其对事实的说服力、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总的来说, 主要是取决于其证明价值的大小。审计证据的证明价值普遍低于刑事诉讼证据, 其必须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 才能上升为刑事诉讼证据。

4.

从证明对象上来看, 证明对象即为需要采用相应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对象。在审计行政处罚中, 其证明对象主要是相对人的违规、违法事实, 而刑事诉讼过程中, 其证明对象主要是犯罪嫌疑人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5.

从证明标准上来看, 证明标准即为证据所需达到的证明效果或程度, 其不只是单一的证明程度, 而是整体证明效果。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包括:一是具备清楚的案件事实;二是确凿、充分的证据。而针对审计证明标准主要包括:一是充分、确凿的违法事实;二是具有法定依据。

6.

从审查判定方式上来看, 审计证据主要是为审计机关提供的, 其审查过程是根据审计机关内部相关层级审核程序进行, 行政人员被告知结果后, 仅可通过陈述、申辩及审计听证方式来进行抗辩。且由于其性质不同, 该过程缺乏公开化和透明度, 导致审计结果的非客观和不公正性。而刑事诉讼相对较为公开,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由公诉人提供各类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违法犯罪事实的证据, 其具有一定的公平和公正性。

三、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的证据价值分析

基于审计机关所收集证据的专业性、真实性、全面性、直接性等特征, 使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具有至关重要的诉讼证据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审计证据在收集过程中的直接性有效增强了刑事诉讼中的可采性

该过程是由审计人员采取检查、查询、计算、复核等方法来进行的。过程复杂且审查范围较广, 包括被审查单位的会计凭证、银行开户、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等, 在认真查阅与事项有关的实物、有价证券及资料等基础上, 得到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很强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其有效增强了法官的“内心确信”。

(二) 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流程的专业性有效确立了审计证据的权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相关规定, 审计机关除肩负政府预算的决算和执行情况外, 还负责管理各行各业国有资金和使用情况。因此, 审计人员应全面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收支、国有资产、负债及损益等情况。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还应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 促使他们在收集审计证据时, 力求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证据的证明价值。

(三) 严格的审计复核制度是进行案件推理的重要前提

其是由审计复核人员针对审计决定书、意见书及审计报告等资料进行审核, 并提出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人员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及关联性等进行检查和监督, 确保审计过程的内在逻辑顺序, 从而与司法部门达到程序上的一致性, 有效确保了审计证明的证明效果。

(四) 在结束审计过程后, 审计部门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 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 最终得出客观性、书面性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含内容、方式及所查处的违法相关固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等, 在提交审计报告之前, 还应征求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意见。经过重重把关的设计报告更加趋近法律真实和客观事实, 在刑事诉讼中对事实的认定中, 审计决定很少存在争议, 有着至关重要的证据价值。

(五) 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的证据价值还体现在审计过程中的承诺制度

这一制度大大降低了审计证据中假证和伪证的可能性, 对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确保了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防止假证、伪证现象发生的同时, 有效提升了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的证据价值。

摘要:国家审计机关主要负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强化国家的廉政建设, 在惩处财经违法行为基础上, 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在审计工作过程中, 调查取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其为查处财经违法行为, 依法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因此, 深入分析和讨论审计证据对于刑事诉讼的证据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其逐渐成为摆在研究人员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审计证据,刑事诉讼,证据价值

参考文献

[1]台治强.刑事诉讼中数码照片的证据价值与证明力保障机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 (4) :85-89.

[2]张洪云.间接证据在刑事司法实务中的合理运用[D].扬州:扬州大学, 2012.

[3]刘家磊.论刑事证据的性质[D].合肥:安徽大学, 2013.

审计证据失败案例 篇8

关键词:审计失败;成因;审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1-0086-0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法律责任意识,正视法律诉讼这一现实,探索审计失败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

所谓审计失败,是指会计报表存在着重大错报或漏报,但注册会计师审计时没有遵守一般公认的审计原则而发表不恰当或错误的审计意见。美国“六大”会计事务所在发表的一份题为《美国的责任危机对会计师职业界的影响的形势报告》中写道:“诉讼费用和保险金已成为事务所第二大支出,为解决法律诉讼,美国会计职业界花费9%-12%的审计和会计服务收入,针对整个会计职业界的总索赔额近300亿美元。”因此,积极探索审计失败的成因具有重大的意义。[1]

审计失败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错误与舞弊行为,另一方面来自于注册会师自身的工作过失或欺诈。

(一)企业的错误与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没有遵守一般公认的审计原则未能查出企业某些重大的错误、舞弊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可能会遭到企业及有关方面的控告,其原因是审计失败。

所谓错误,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错报或漏报。即企业由于疏忽、误解等原因,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产生了错报或漏报。它强调的是非故意的差错。这种错误主要包括:(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2)对事实的疏忽的误解;(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所谓舞弊,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即企业故意在注册会计师所审计的会计报表中造成错报或漏报。它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这种舞弊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虚报存贷;(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如伪报收入;(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6)关联交易。

对于上述企业的错误、舞弊行为,企业理应负直接责任和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则只能负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职责是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并通过实施适当且必要的程序,是可以将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舞弊行为检查出来的。但是由于审计测试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不能苛求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披露出会计报表表中的所有错报或漏报情况。也就是说,不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所有未查出的错报或漏报情况负责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对未能查出的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没有负任何责任,关键要看未能查出的原国是否源于注册会计师本身的过失。[2]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关注错误与舞弊,发现错误或舞弊迹象应及时作出处理,并考虑错误与舞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的过失与欺诈

除企业的错误与舞弊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方面外,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和欺诈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另一方面,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

1.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有的合理的谨慎。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的谨慎为标准的。当过失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害,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可归纳为三个因素:一是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过失,往往与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和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的缺陷密切相联系。二是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鉴证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否进行了公允反映。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了解不够,就会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三是审计程序不妥。注册会计师发表正确审计意见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不妥,则会导致审计失败。

2.注册会计师的欺诈。欺诈又称注册会计师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行为具有不良动机和目的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注册会计师欺诈与注册会计师过失的主要区别。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是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企业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误、漏报,却加以虚伪的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因欺诈而造成审计失败,给企业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应给予严厉的处罚。

二、注册会计师规避审计失败的策略

(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审计风险面前麻木不仁、没有抗风险意识、没有抗风险能力。在每份审计报告产生前,要避免风险产生,进行审计风险预测(考虑报告是否存在风险因素)和审计风险的评估(风险产生的概率和损失大小),并考虑采用哪种方法可以控制和降低风险,在执业中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态度,把审计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执业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做到:一是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二是应当按照审计计划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一般应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必要时也可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通过检查、观察、查询及函证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三是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应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分析、评价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应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以及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

(三)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审计质量是社会审计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对审计项目的主要环节,要本着保证质量、分清责任、互相制约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主任审计师检查审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负责制,对重大的审计项目必须实行审理会议制。

1.通过签订业务约定书进行控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主要是检查委托人是否具备审计条件,向部门负责人提出是否接受委托的初步意见;部门经理的责任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的意见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安排人员起草业务约定书,重大审计项目的约定书签订要由主任审计师负责。

2.通过组成审计小组进行控制。审计小组是履行协议的具体实施组织,担负着实施审计计划、汇总情况、起草审计报告初稿、整理资料等全过程。审计风险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有密切关系,因此,组建审计小组时,即要考虑审计小组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结构,也要考虑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是否廉洁公正等。

3.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控制。审计计划的制定应能全面反映协议合约事项,明确审计内容、范围、目标、要求和时限,应符合有关的政策规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审计取证的控制。审计证据是审计事项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其控制点:一是要控制重要问题取证的途径、目的、方式、方法、步骤等,取证应符合有的放矢原则,取证要完整,防止有证无用,有用无证的现象。二是对证据的真实、可信赖程度的控制,要求出处可靠、有效,同时出处单位、部门负责人必须签章认可。三是在资料汇总时要对证据进行复核,证据与证据之间如发现相互矛盾,必须进一步核实统一,保证审计语气的真实性。

5.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记录,是检查审计人员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标尺,是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要对审计工作底稿完整性进行控制,对审计工作底稿规范性、合规性进行控制。建立三级审核制,即项目负责人负责全面审核工作底稿、部门经理审核报告中有关问题的工作底稿、主任审计师或业务分管领导应重点抽查重大问题的工作底稿。遇到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问题必须会同专业人员审核。

6.审计报告的控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后成果,体现审计工作的最终质量。因此要做到: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凿、引用规章要确切、措词要适当、文字要简练。为此,一是对报告形式的控制,如验资年检用审计查证报告,司法部门委托的案件用审计鉴定报告,咨询服务用咨询报告等;二是审计报告内容的控制,对写入报告的有关事实,必须逐一核实,必须有充分的政策依据。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后续教育

加强“两个教育”是为了提高社会审计执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平,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因此,社会审计组织应当重视教育,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待教育,把“两个教育”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高审计质量,确保控制审计风险。

(五)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

一是对客户的业务活动深入了解,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金融、保险、高科技企业。二是掌握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对经济形势及行业情况深入认识。三是对客户的高层管理人员过去的背景深入了解。四是对客户的组织结构深入了解。五是对客户的产品、制造过程及设备深入的了解,不要对管理当局的陈述及声明给予过分的信赖。六是对客户的其他人员、管理机关或供销商的某些报告要加以研究和重视。七是对于客户内部审计成立的目的及开展工作情况要充分了解。

(六)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要注意的重点有:一是适当动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由于注册会计师一般并不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所以难以发现客户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异常变动。二是提高询问技巧。通常注册会计师对于客户内部控制的了解或问题的澄清,都是通过询问方式进行的。注册会计师要重视询问技巧,避免使询问变成简单的问答式会话,使询问程序流于形式。三是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错误的时间及地点执行错误的程序,或使用错误的证据搜集方法,或使用证据的方法错误。如企业账上记录一笔未经正式订货程序的销货,而销货单上的单价相当高而数量少,经由海运送交国外顾客。注册会计师可能因检查运费单据以证明货物所有权已转移和存货已经出库,所以未能发现疑点。如果注册会计师曾经询问为什么选择以海运方式送交价高量少的货物,就很可能会怀疑这笔销货。四是对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发现的例外情况要加以重视。如注册会计师对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所发现的例外情况重视不够或未作处理,因为他不希望内部控制功能不全的测试结果出现。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在于减少实质性测试,但是注册会计师人多受时间预算的限制,希望其测试结果支持原有内部控制良好的假设,纵然遇到例外情况,也难以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超出时间预算而增加审计成本。六是正确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部审计固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注册会计师应如实评估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及实际工作成效,适当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大量减少自己的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3]

参考文献:

[1] 李冬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

[2] 王曙培.当前注册会计师作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财会通讯,2000,(1).

上一篇:隐形的翅膀作文下一篇:潍坊普通高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