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精选15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1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三.我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 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3,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都能跟上 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但实际上我们学校化学实验室只有三间,三个年级共享,一般一个年级一次只准备一间,12个班级轮流进行,一个实验要一周左右才可以完成,但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有学生实验安排,这个矛盾不知道怎么解决.还有实验一多,仅靠两个实验员准备有时人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的从旁协助,增加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量.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 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法创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那么,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又将如何在教学与学法上有所创新, 从而实现教师轻松教化学, 学生快乐学化学呢?

一、旁征博引, 厚积薄发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的专业水平及人格魅力对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教师的情绪及表情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隐性因素。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化学教师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谈笑风生, 教师讲得潇洒自如, 学生听得自然也兴致勃勃, 聚精会神。因此, 加强教材、教法研究, 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是成功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

例如, 在讲解化学史时, 笔者以化学教材为契机, 以史明理;以环境教育为契机, 以史为鉴。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笔者列举了化学家们探索燃烧本质的故事。波义耳、胡克、迈耳作金属焙烧实验时, 只注意固体物质的增加, 忽视了空气质量的变化, 生硬的编排出一个“火微粒”来支撑其理论体系, 即“燃素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拉瓦锡终于发现了燃烧的本质创立的氧化说。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笔者又向学生讲述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事例。侯德榜博士1922年拒绝美国的高薪聘请, 毅然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创建了永利碱厂, 并创造了“侯氏制碱法”名震四海, 为我国化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智慧引领, 寓教于乐

教与学是一个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新时期的化学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 更要充满智慧与激情。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 笔者就曾在课堂上大胆的使用“魔术”表演———变形鸡蛋来创设教学情境。

上课伊始, 笔者将拿一枚普通鸡蛋, 让学生看一看, 捏一捏, 并感觉一个它的硬度, 再拿出两个花瓶 (或烧杯) , 让其中一个瓶口稍大于鸡蛋, 另一个稍小于鸡蛋, 演示一下鸡蛋是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小花瓶的, 事先在大花瓶内装入稀盐酸, 小花瓶内装入清水, 保持其外观一致。先将鸡蛋放入大花瓶, 稍待片刻, 把鸡蛋倾倒而出, 轻松放入小花瓶。

对于魔术表演, 相信很多学生都会产生深厚的兴趣。外壳十分坚硬的鸡蛋为什么能够轻松置入小花瓶内?这里面又有什么奥秘呢?

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 都想迫不及待知道谜底, 笔者见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便引出了学习主题, “大家今天看的这个魔术很神奇, 但魔术的原理却很简单。变形鸡蛋是如何变形的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酸碱反应。鸡蛋壳主要是由Ca CO3等物质组成, 当浸入稀盐酸时, 发生反应2Ca CO3+2HCl==Ca (HCO3) 2+Ca Cl2, 鸡蛋壳溶解, 所以鸡蛋变软, 又由于鸡蛋内膜由非碳酸盐组成, 不溶于稀盐酸, 所以又不会破裂, 而保持鸡蛋原形……”

这样的化学课堂教学不但新颖别致, 妙趣横生, 而且学生也学习化学当成一种享受, 在化学教师的智慧引领下, 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三、实验探究, 快乐体验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主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使多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教师讲解, 很多学生会对化学实验中的诸多现象会产生深厚兴趣。例如,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燃烧剧烈, 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反应式3Fe+2O2=点燃=Fe3O4) 这个演示实验就有强的视觉冲击力, 学生因此也会跃跃欲试。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 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 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教师充分把握学生活泼好动, 探究欲强这一特点, 在做好实验安全教育、科学规范实验操作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构建知识体系。例如, 在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 以此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的过程是艰辛的, 具有挑战性甚至是危险性的, 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 还要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 实验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既包含成功后的喜悦, 也包含同学之间真诚的鼓励与支持。“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了最佳平台, 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收获更多成功和快乐。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要想在教法与学法上有所创新,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密切师生的沟通与合作, 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让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得快乐。

参考文献

[1]李海红.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化学教学方法.《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年.第5期

[2]李忠昌.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篇3

一、教学理念“新”

1.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听得懂听不懂,学生都必须坐在教室接受“灌输”,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受到制约、想象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按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教学由“学问”转变为“探究”。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尽可能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这样会扼杀学生个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有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讲得很祥细、清楚,学生通常听得很认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而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思考,自己总结,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会受益终身。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解答,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更不是简单地机械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身体素质、智力潜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特长、学科偏向、性格个性等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一视同仁”,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分层喂养”,真正在课堂上当好“导演”,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教学方法“新”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尽力加强直观教学。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实现。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盐卤点豆腐的原理、三角洲土地肥沃的原因、烟花焰火产生的原理等。解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焦点:毒大米、硫磺熏烤雪耳腐竹笋尖的害处、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假黄金事件等。补充了20多个实验:有的贴近生活(Ag饰物品与硝酸反应),给学生趣味;有的来自现实(工厂的烟囱排放刺激性气体的处理),帮学生解惑;有时展现“魔术”(空瓶生烟:NH3与HCl反应),使学生惊喜;有时提出假设,让学生想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上课,既能大大增大课堂信息量,又能用动画模拟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实际、下载新闻图片、创设逼真的工艺流程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知识。例如:化学键一直是学生的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如果用模拟动画表示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看出化学键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对化学键有了深刻的理解。另外,用多媒体展示习题后,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几个学生的答案,讨论比较得出比较好的答案,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新教材更强调了学生实验,许多物质的性质都是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的。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实验是在教师讲学生听或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新课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完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后,让学生去完成教材的动手实践“探究钠的性质”。我准备了钠固体、蒸馏水、脱脂棉、小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酚酞等用品,首先让学生用小刀切一小粒钠,直接看到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等。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取一个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加入钠固体,观察现象,再向烧杯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学生很直观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思考:上述现象分别体现了钠的哪些性质?学生思考得出: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剧烈,有气体和碱生成等,效果很明显,学生学习效果很高,记忆深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從未知到结论的跨越,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和发现掌握了“新”知识,这也就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新”。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4

2009年8月3日至7日,我通过5天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在听了有关专家对《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问题》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和地理学科徐芬、马驰、夏云清等一线教师的讲解,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下面就这几天的培训,谈谈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频频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意识的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要发挥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要求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师传-生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对于知识,他们会有不同的诠释和表达方式。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抒发对知识的理解,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于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掘学生潜能、注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要以材料为依托,以背景为衬托,努力增强问题的生活性、实用性、探索性、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主动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把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

二、给学生一个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活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较多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教学时,我们让学生选用身边的工具一边演示地球自转一边解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激发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的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而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给学生一个鼓励,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参于评价的机会,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五、反思

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可喜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并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反思1: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在部分学科课堂上,教师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课堂教学固然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要难易恰到好处,份量适中,且正好适合答问的某个学生。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课堂的真谛,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形动,更重要的是脑动,让学生在真正的互动课堂里变得越来越聪明是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总之,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

海林林业一中

杜广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5

我认为考试是测量途径,教育评价是工具,但后来老师纠正考试是评价的工具之一,评价可以有多种工具,咱们这节课考试与招生也是评价中的一个方面。

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一轮高考(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精神

1、基本精神

立德树人:从选拔到育人

增加学生选择权(学科之间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选拔信息多样化,由单一的分数到活生生的人

2、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目前是在电脑上根据分数段录取)

改进录取方式

录取批次的合并(由五个批次到三个批次的转变)

专业加学校的投档方式

三、高考命题改革对语文学科的影响

论述文阅读命题特点:考查能力相对稳定,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严谨,突出信息传递特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篇幅增长、选材广泛、内容多元;突出文本设计与效果研讨、考点广泛,题型新鲜、

文言文:落实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古诗文:如何写?写了什么?怎么写?

名篇名句默写:对传承文化的考查

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方式多样、考查学生自由思维、作文题目开放程度较大。

四、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畅想)

1、中国的高考改革方向

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

2、高考改革的目标

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元化选拔录取相结合,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调控,专业机构命题和组织考试,社会有效监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考试制度。

3、探索分层次的考试录取改革

一张试卷既选拔科技、学术精英,又选拔高技能劳动者,很难同时兼顾。

4、推进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

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 篇6

1、碎片时间的定义

让学生学会利用碎片时间的前提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碎片时间。经过查找文献,找到的最权威的定义就是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两个事物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些时间都是我们从前不注意或者注意不到的时间,这些时间虽然只有几分甚至几秒的时间,但是把这些短暂的时间连接在一起,那也是相当可观的。中学生活是紧张的,也是富有挑战的,中学生活的零碎时间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刻意去发现和利用。比如吃饭,睡觉,运动,课间十分钟,在上学放学的路途中……等等,这些碎片时间都是可利用的。

2、为碎片时间的利用做充分准备

当学生已经明白何为碎片时间,那接下来就该让学生明白在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之前首先要为之做充分的准备。1。要随身带书。既然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那么什么都不带何来谈论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呢?所以不论是课内书还是课外书,都要随身携带一本书,这样碎片时间才有事情可做。2。知识点小卡片。学生们如果觉得在短暂的时间内觉得拿一本书太重的话,不如随身携带带有知识点的小卡片,其上记录的`小知识点尤其适合在碎片时间内识记。3。笔和小笔记本。在碎片时间内思考可能会灵感闪现,也可能会想出一直解答不出的题目,那么这时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随身携带的笔和笔记本来记录自己的灵感或者解题方法。

3、要养成经常利用碎片时间的习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成绩不是一天提高的,学生们要有意识地养成每天都要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只有养成习惯,才能每天自然而然地利用碎片来学习。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7

教材中知识发生发展思路包括:编者的编写思路和隐含在编写思路内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通过钻研教材、分析编者的编写思路, 把握编者的编写意图, 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教师在领会教材中知识的发生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好教学方案, 恰当地把相应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三个思路中, 课本知识思路是依据, 教师思路是桥梁, 学生思路是中心.

教学的目的是把课本知识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教学思路, 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路最大限度的谐调同步,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取得最好效果.下面以“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这三条思路的.

一、教师的思路与课本知识思路同步

面对一节新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把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及编者的编写意图.“常见的酸和碱”一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是一个重点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后提出来的.教材没有提出酸和碱的概念, 而是直接提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是重要的酸, 然后通过实验体现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本编写的思路是:学生已在第五章学过稀硫酸、稀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在这基础上“活泼金属+稀硫酸 (盐酸) 盐+氢气”这条性质基形式归纳出来.有了归纳该条性质的经验, 另一条“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 (盐酸) 盐+水”也就容易归纳出来了.编写“常见的碱”时, 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盐酸、硫酸的性质的基础上,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再经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出常见碱的性质.教师只有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 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前提下, 才能从教材知识思路上把握教材.此外,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用恰当方法和手段促成教材知识思路与教师思路的融合, 为三个思路的协调统一奠定基础.

二、教会学生听课, 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思路

“常见的酸和碱”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实验多、化学方程式多.学生听课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地做实验, 匆匆忙忙地做笔记.忙忙碌碌一节课下来, 真正成为学生的东西并没有多少.笔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听和领会.不但要听和领会知识, 还应该领会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通常教师的思维能力比学生高出一筹, 学生的思路要赶上教师的思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一头是课本, 一头是学生.备课时潜心研究教材, 总结出新旧知识的联系, 建立起知识体系.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为出发点, 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 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时, 可按照教材内容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回忆旧知—实验—归纳—应用.抓住这个主线, 学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 只有抓住学生心理, 把握住学生思维的脉搏, 教师的教学思路才能与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谐、同步.

三、引导学生总结, 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存在一个普遍的认识, 那就是“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即教师讲课时, 觉得已经听懂, 许多问题也是很好理解;课后做题目时, 除了一些综合练习题可能会感觉有难度外, 其他感觉很好做, 但正确率往往不高, 老师讲过后又觉得很简单.究其原因, 是学生缺乏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1.学会总结教材的知识思路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 教师应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按知识内容设计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然后提出关键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 引导学生走上教师预设的“思路”.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内容时, 可先列出学生应掌握的问题: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走上“思维路径”, 然后运用已有知识和熟悉的情景, 运用推理、猜想、类比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探究, 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从而使学生总结出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用有目的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 促进学生形成“从实验操作, 观察现象, 到解释现象, 得出结论”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如在“常见的碱”中,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无现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吗?怎样证明两者已发生反应?因为前面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明显的实验现象, 所以对这一无现象的反应就解释不好.此时,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对原因的解释掌握知识, 根据该反应的特点改变实验装置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3.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

许多化学试题涉及物质的推断、鉴别、计算问题, 对此, 学生普遍感受是:上课的时候能听懂, 但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做了.起初, 笔者认为是不是自己只是注重了题目本身的答案, 而忽略了对解题思路的分析呢?经过思考后发现, 自己讲得多, 留给学生进行总结的时间过少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于是在习题教学中就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置一些程序性的习题, 如一题多问, 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等习题,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 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 明确要求, 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

例题1:有如下试剂: (1) pH试纸; (2) 酚酞试液; (3) 稀盐酸; (4) 碳酸钠溶液; (5) 石蕊试液.其中能将水、稀硫酸、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性鉴别开来的是_________.

解析:

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解题思路为:一般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溶解性、阴阳离子的不同特征选择试剂.从溶液的酸碱性来看, 三种被鉴别溶液分别显中性、酸性、碱性, 因而用pH试纸或石蕊试液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开来.从溶液的组成来看, 稀硫酸中含有H+, 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Ca2+, 若向其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的现象依次是出现气泡、生成白色沉淀.答案是 (1) (4) (5) .

高中英语新教材教法点滴 篇8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方法;评价

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推出的新教材,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必须逐步从应试教育的教学观转变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必须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实践。

基于课标要求,笔者浅谈使用新教材的几点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要使用好新教材,整合教材、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备课着重要考虑的问题。

一、依据教学目标,科学把握教材

高中英语新教材不像SEFC那样分课时设计教材内容,所以,整合教材内容、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熟悉教材编写思路,对分配课时把握教材内容以及完成教学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整合单元活动。以必修一为例,教师应把握“热身、读前、阅读、理解、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等内在联系:(1)开展“说”的活动;(2)为“读前、阅读、理解”活动做铺垫,理解课文后继而学习本单元的语言知识,通过学习单元词汇语言知识,做好总结归纳;(3)引导学生进入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环节,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规律等方法,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喜悦。以必修一Unit 4和Unit 5学习定语从句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例句,并发现that,when等词以及“介词+which”等定语从句。这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以必修一中的“读听说写”为例,读听在先为输入,先让学生读信之后听录音完成填空和回答问题;说写在后为输出,说后再写,再让学生用I agree,I think so等句式表达赞成或反对观点,为写作创造条件。

二、依据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1.联想法

例如教授必修三Unit 1时,指导学生以“节日”话题,展开联想深化主题,进而了解世界各国节日的缘由、风俗及其意义等。以话题展开联想活动是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采用“头脑风暴”式,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新词汇或节日名称等。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练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境语篇语用中学习词汇。例如: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控制性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解释写单词词组:必修四单元的would prefer to(would rather)等和选词填句子。还有选词填短文、单项选择、完成句子等形式多样化的有效训练;而且词汇练习的设计紧扣教材,便于复习巩固和理解,既可在句子也可在语篇中学习感悟词汇的意义,这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掌握新词汇。

3.探究法

新教材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例如:必修三Unit 1的“任务”是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名称,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或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方式去查找,学生既带着任务去探究实践,又加强了合作能力的培养。

4.引申法

每教完一篇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要设计一个课文内容引申的话题。以必修一Unit 5为例,学完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之后,引导学生选读关于Norman Bethune的图片信息,教师归纳Why is he a hero?等问题,引领学生分解出Why did he die?等若干小问题,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及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三、依据教学目标,有效运用评价

注重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以下常用的评价手段来推进教学导入、推进、操练、评价等等活动。

1.自我评价

以必修一Unit 1为例,学生结束本单元学习后,通过“我能掌握本篇短文主题;我了解了二战的情况以及课文背景;我能使用一些新词及结构来造句……”问题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通过作业、作文、笔记、错题记录等汇编成集进行自我评价,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及不断完善的机会。同时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学生自我评价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正确的评价。

2.小组互评

指定组长或小组负责人,课堂上反思本单元合作学习情况,通过填写“Everybody takes an active part,Everybody knows how to find information,We need to improve in...”等问题表格,进行小组评价,从而基本了解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之后存入小组档案。

3.教师评价

教师肯定或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相互沟通。例如:在教学Warming-up时,通过以谚语、诗歌或英文歌曲等引入话题向学生传达对朋友和友谊的看法,以问题“Are you good at making friends?Do you have friends?”让学生来回答,并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探讨话题以此了解学生的友谊观,教师分析后给出评价,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带着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强化动机,提高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教学强调注重评价,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要对学生起激励作用,要多元化、多样化,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3,4[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9

此次我组的培训学习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必修和选修模块的阐述,内容侧重于选修模块的开设,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改的几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我得到以下几点感悟与体会:

在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认为这是每个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解释知识的过程中,如果知识点解释太多,害怕时间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相应的听力和听力能力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解释太少,害怕学生不会使用,考试成绩低,很难处理这种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改变,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变一定没有效果。

如何锻炼和理解学生的听力和听力能力,使学生健康(身心健康)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国际公民,这是新形势下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瓶颈。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教育、综合教育的概念。如果老师本身没有这个概念,这种教育意识,你就不会很好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会很好地关注整体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爱自己、爱家、爱国主义的思想可以默默地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自己的经验,内化在自己的心中。

其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有涉略与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能力,并能很好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再次,英语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搜集材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并不仅仅指搜集有关本科目教材的资料,也要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资料,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寓教育于教育之中”。

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 篇10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理应受到重视。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架设学习桥梁,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把教材加工成可以让学生感受或接受的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把现在教学中花在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的时间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专注地、饶有

2趣味地读,在读中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读写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3、使课堂形成最佳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热点新闻,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了,培训过程中认真观看了视频,对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接触了许多新的理念,也感受到很大得收获。

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新课改要改变这一现状,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倡导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这必须贯彻新理念,新思想。在课堂中贯彻新理念、新思想,不能空喊口号。

我们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如果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制定三维目标,则三维目标的定位会非常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那相信围绕其设计的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需我们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具备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一目标的达成,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促成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我们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情境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则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这一知识的有用性,继而自主的去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政治学科的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果我们脱离教学内容直接进行情感教育,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情感教育毫无作用;如果我们把情感教育与课堂知识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并形成了全新的情感价值观,可谓事半而功倍。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观;数学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当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新课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粗略归纳出以下几种有效经验。

一、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准确定位教师角色。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教师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充分体现我们新的角色内容。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中,对学生应多鼓励赞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营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

二、教师教学观与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知识学习的指导者,即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也需要学生也要转变学习观念。因此,新课改必须从开始要教师转变教学观, 时培养学生改变学习观,只有这两方面同时转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联系,注重实际情境中提炼出抽象的数学问题。近年来,中考题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且重视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量的增加也成为一大热点。另外,试题的求解过程注重反映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的活动。

三、《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几个特点

代数,式的运算不再繁难;根式的运算,仅仅限于分母为数;分式方程的运算,仅限于化简后为一元一次方程;二次函数中解析式的求法,仅限于两点式和顶点式,二次函数不再是重点,而一次函数才是重点。几何,证明简化是最明显的,特别是圆中相交弦定理、圆幂定理、圆和圆位置关系等简化或删减尤为明显,纯粹的单纯的以上数学知识的考查没有了,而新增加的空间与图形、图形的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等内容,却是近年来中考最容易出题之处,分值占在20分以上。另外统计与概率原来是一章,现将近5章40节的内容,但考试分值也仅限于5分以内,这就要求教师理清知识的重难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调整教学。

(1)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学中,教师和蔼可亲的神情。有位著名的学者说过,“教育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求知环境,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形成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个性,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

(2)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提倡“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而又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中,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4至6人的学习小组,以产生互补效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要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认真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4)尊重學生的间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应考察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如,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敢于面对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同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l]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道宇.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教学建议[J].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3.(12)

新课改新教材新资源新教法 篇12

1要把实验室配置的挂图、模型拿出来,叫学生去观察,学习

原来我们就是一本书讲到底,没有用过相应的配套挂图和模型,认为很麻烦, 拿去了也是白拿,孩子们不看,或者一笑了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矫正我们的教学思想,因为这些设备配套,不是为了在实验室放着,迎接上级检查所用的,要真正的为教学服务才是真的,无论是挂图、模型、幻灯片、投影仪,还是先进的教室多媒体,都是对我们教学非常有用的设备,是不可弃之不用的,模型是最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孩子们可以以最近的距离去观察,也可以亲自动手拆装,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牢靠。

你比如说人体结构模型,就可以直接的展示出人体的内脏器官的分布位置,可以亲自拆分,组装,观看其颜色。再结合自身的一些体验,找对自己的各个脏器的位置,不要学了这知识,最后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心肝肺在什么地方,闹出笑话。

2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寻找教学的素材,进一步加强实践

学生们是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生活离不开生物,学习生物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认识,我们的吃喝拉散睡都离不开生物,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 直观的,学生们对这些是不陌生的,很容易就会接受。我们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践,取得更多的生活实践资料,拿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充分结合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叫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掌控下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把孩子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激发到最大限度,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素质和素养。如学生们都有理发的经历,可以教孩子们去询问一下,剪下来的头发人家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去网上查一查,头发的用处和用途。 其中一个用途就是提炼氨基酸,一种生物成分;再就是好多学校的男厕所里有收集尿液的大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们解释解释,这是为了在尿液中提取尿激酶,这是治疗一种疾病的最佳药物。可以提问孩子们为什么水果用塑料袋包装起来,就会保鲜时间比较长,在学到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其实生活中的这种实例很多,只要我们留心,用心去观察分析,结合我们的教材,就会使得学生们对生物教学产生很大的兴趣,不用我们再去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们也能很好的和自觉的来学习生物,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

3当今生物科学前沿是对我们教材的最好的补充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科学前沿的东西,这些东西为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这里就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教材中的科学前沿,已不再是新鲜的科学前沿, 可能是过时的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寻找查找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新闻报道, 多多的收集关于生物科学的最前沿知识, 为孩子们及时的补充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叫孩子们能够比较及时的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向。

例如第一位“试管婴儿”的诞生,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等等。这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和意识。

4多听广播,多了解社会热点

作为教师要多看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只要是与我们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收集起来,以备后用,要成为一个有心者,才能成为好的优秀的教师,如PM2.5、低碳经济、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去客观公正的去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无形当中就能提高孩子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从较早的H1N1到现在的H7N7, 从来不知道的PM2.5,从当地没有或很少的各种癌症,到现在频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癌症患者,就会叫孩子们想到环境的污染,食品的安全。把这些东西加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保护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命。

5小小实验乐趣多,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实验室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试验就没有生物学。但是往往因为学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的影响,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做实验就成为了泡影,实际上学生们还是很愿意做实验的,这里有着很多的乐趣,实验也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但是这里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在家自己做几个小实验,难度不大, 效果不错。种子萌发的实验和探究茎的向光性,要学生们作好记录,回来交流,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小实验,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摘要:要教好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的教材,我们教师就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念,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新的教材有新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服务,进一步丰富我们生物教学,提高还没的生物学素养。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从价值取向上看,改版后的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些许的变化。

(一)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部分精英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个学生都提高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评价改革指导。新课标从过去单一的期中考,期末考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转变为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学习后,我们今后教学应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一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这个道理。化学教学不应该过多求同,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感受体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一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标准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意义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学会观察、试验、分类、比较等基本方法。

(三)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向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是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听取专家讲解,进一步了解了新课程与传统教材在内容上的不同,掌握了新课程中的增减内容与知识的分布,清楚了新课程在讲解时应把握的深度与广度,对新课程不再紧张,不再茫然,因为心中已经有了方向。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识的更新与深化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二是通过培训掌握了新课程的灵魂。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传授知识,提高技能为主,而新课程是以人为主,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终身的发展。学大众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学数学的文化,因此,新课程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在介绍数学史的基础上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多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抽象,就在我们身边,并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通过网络交流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我充分认识到教学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深入浅出地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打通数学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通过对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分析,清楚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充实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15

一、整合一

酒泉市从2008年开始将鲁教版教材换成了人教版教材。在学习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笔者将学生探究实验“粗盐的提纯”从第十一单元”提到本单元学习,并且自然而然的把“过滤的操作”的实验也融合进去了。教材经过这样处理后,第一能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物质的加热等实验的综合运用和练习;第二还能通过综合性、生活化的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下一单元学习“混合物”的概念、“水的净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而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学习时,又将“粗盐的提纯”的实验上升到“粗盐的除杂和分离”的新高度,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有酸、碱、盐学习的基本要求,又有提高的任务。对此知识点,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设置若干个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粗盐中含有泥沙怎样除去?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镁等杂质应怎样除去?除杂时如果加入的除杂试剂过量,则过量的试剂怎样处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的实验方法,再结合刚刚学习的“酸、碱、盐”的理论知识,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启发点拨,使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也逐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整合二

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制取氧气”一节,介绍了两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一种是用双氧水制取、另一种是用高锰酸钾制取,为了给后面第六单元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做好铺垫,留好引子,笔者将教材稍做了整合:首先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各自使用的药品情况、反应条件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化学实验中液体、固体的加热、取用规则等操作组装装置,教师从旁引导启发;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组装好的两套装置进行分析比较,选择装置与药品和反应条件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很快总结出了:适用固液反应不加热的一套装置和固固反应加热的一套装置。经过这样的处理学生对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印象更加深刻,并且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埋下了伏笔,使后面的学习也更加容易、轻松,也轻而易举地解决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整合三

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人教版的教材仅仅用了一段话简单概括了溶液的导电性和酸、碱、盐概念的轮廓。而鲁教版则不同,不仅详细的介绍了溶液的导电性和溶液导电的原因,对酸、碱、盐的概念也从溶液导电的角度和电离方程式给出了详细、具体的解释。因此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笔者我整合了两种教材的内容,增加了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常见的一些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及分析、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等内容的介绍;同时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微调,将这部分内容调整到“常见的盐酸、硫酸及性质”的前面学习,使人教版的课时内容更加充实、过渡更加合理,为学习本册书的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奠定了基础。然后让学生在有一定基础铺垫的情况下逐步学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具体的酸碱性质、用途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另外,在学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分别增加了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硫酸与氯化钡溶液的实验,既扩大了知识面,为后续盐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也加深了对酸、碱、盐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应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整合四

在人教版教材中“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是放在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一节去学习的,而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所以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困难就很多。笔者在教学时就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调整到“常见的酸、碱”这部分,学生书写有关酸、碱的化学性质的方程式时就有规律可循,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负担。

而人教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又是通过一句话一带而过,这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处之一是,学生头脑中缺乏离子及其反应的真实图象,没有深刻认识到酸、碱、盐水溶液的组成包括电离形成的阴、阳离子,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实际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难处之二是,学生对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不熟悉,不认识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存在哪些阴、阳离子。因此学习新课之前,必须先让学生简单了解常见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整合后的做法是:在学生了解“电离”这一概念后,教师紧接着增加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氯化钠和硝酸钾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其中两种离子反应。再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过渡到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对上面实验的结果分析,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这样做,其优点一是学生能很快地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有助于学生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优点二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整合五

在“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上,鲁教版将“预防无机盐中毒”、“硅酸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内容讲的很详细,并且有的还安排了探究实验,这些知识联系生活很紧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厚。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却是一带而过甚至没有提及。联想到本地也有化工厂,也曾有人铅中毒,而且玻璃钢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本地也有使用的情况。所以在教学时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首先从人们议论的铅中毒事件入手,给学生介绍了铅中毒的化学原理,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所学蛋白质解毒的原理和方法加以应用。对于化学材料则从防弹玻璃和玻璃钢入手简单介绍二者的区别和成分及用途。学生学习后兴趣高涨,好奇心更强了,课后提的问题又多又稀奇古怪。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促使他们今后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元素符号、化学式一开始就渗透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刚接触化学就知道化学世界有化学的符号和语言,要习惯于用化学语言去交流。这样能够给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化学的气氛和语言环境,同时奇妙的化学语言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大量的记忆性的知识分散在平时的教学中,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会感觉更轻松,等学到这部分知识时也就不用再浪费太多的课时了,可以缓解课时紧张和课堂容量过多的矛盾。

上一篇:水电局2012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总结下一篇: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文件